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数学教案-一元二次方程实数根错例剖析相关教学方案
  • 数学教案-一元二次方程实数根错例剖析相关教学方案

    发表时间:2022-01-30

    【www.jk251.com - 一元二次方程实数根错例剖析课】

    大家对教案都很熟悉了吧,多写教案能够提升我们的策划能力,一份优质的教学方案往往来自教师长时间的经验累积,怎样写好自己的初中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数学教案-一元二次方程实数根错例剖析相关教学方案》,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课题:一元二次方程实数根错例剖析课

    【教学目的】精选学生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有关问题时出现的典型错例加以剖析,帮助学生找出产生错误的原因和纠正错误的方法,使学生在解题时少犯错误,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深刻性。

    【课前练习】

    1、关于x的方程ax2+bx+c=0,当a_____时,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当a_____时,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判别式△=_______,当△_______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_______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________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典型例题】

    例1下列方程中两实数根之和为2的方程是()

    (A)x2+2x+3=0(B)x2-2x+3=0(c)x2-2x-3=0(D)x2+2x+3=0

    错答:B

    正解:C

    错因剖析: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x1+x2=2,极易误选B,又考虑到方程有实数根,故由△可知,方程B无实数根,方程C合适。

    例2若关于x的方程x2+2(k+2)x+k2=0两个实数根之和大于-4,则k的取值范围是()

    (A)k>-1(B)k<0(c)-1<k<0(D)-1≤k<0

    错解:B

    正解:D

    错因剖析:漏掉了方程有实数根的前提是△≥0

    例3(2000广西中考题)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1-2k)x2-2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求k的取值范围。

    错解:由△=(-2)2-4(1-2k)(-1)=-4k+8>0得k<2又∵k+1≥0∴k≥-1。即k的取值范

    围是-1≤k<2

    错因剖析:漏掉了二次项系数1-2k≠0这个前提。事实上,当1-2k=0即k=时,原方程变为一次方程,不可能有两个实根。

    正解:-1≤k<2且k≠

    例4(2002山东太原中考题)已知x1,x2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m+1)x+m2+1=0的两个实数根,当x12+x22=15时,求m的值。

    错解: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

    x1+x2=-(2m+1),x1x2=m2+1,

    ∵x12+x22=(x1+x2)2-2x1x2

    =[-(2m+1)]2-2(m2+1)

    =2m2+4m-1

    又∵x12+x22=15

    ∴2m2+4m-1=15

    ∴m1=-4m2=2

    错因剖析:漏掉了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实根的前提条件是判别式△≥0。因为当m=-4时,方程为x2-7x+17=0,此时△=(-7)2-4×17×1=-19<0,方程无实数根,不符合题意。

    正解:m=2

    例5若关于x的方程(m2-1)x2-2(m+2)x+1=0有实数根,求m的取值范围。

    错解:△=[-2(m+2)]2-4(m2-1)=16m+20

    ∵△≥0

    ∴16m+20≥0,

    ∴m≥-5/4

    又∵m2-1≠0,

    ∴m≠±1

    ∴m的取值范围是m≠±1且m≥-

    错因剖析:此题只说(m2-1)x2-2(m+2)x+1=0是关于未知数x的方程,而未限定方程的次数,所以在解题时就必须考虑m2-1=0和m2-1≠0两种情况。当m2-1=0时,即m=±1时,方程变为一元一次方程,仍有实数根。

    正解:m的取值范围是m≥-

    例6已知二次方程x2+3x+a=0有整数根,a是非负数,求方程的整数根。

    错解:∵方程有整数根,

    ∴△=9-4a>0,则a<2.25

    又∵a是非负数,∴a=1或a=2

    令a=1,则x=-3±,舍去;令a=2,则x1=-1、x2=-2

    ∴方程的整数根是x1=-1,x2=-2

    错因剖析:概念模糊。非负整数应包括零和正整数。上面答案仅是一部分,当a=0时,还可以求出方程的另两个整数根,x3=0,x4=-3

    正解:方程的整数根是x1=-1,x2=-2,x3=0,x4=-3

    【练习】

    练习1、(01济南中考题)已知关于x的方程k2x2+(2k-1)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x1、x2。(1)求k的取值范围;(2)是否存在实数k,使方程的两实数根互为相反数?如果存在,求出k的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根据题意,得△=(2k-1)2-4k2>0解得k<

    ∴当k<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存在。如果方程的两实数根x1、x2互为相反数,则x1+x2=-=0,

    解得k=。经检验k=是方程-的解。

    ∴当k=时,方程的两实数根x1、x2互为相反数。

    读了上面的解题过程,请判断是否有错误?如果有,请指出错误之处,并直接写出正确答案。

    解:上面解法错在如下两个方面:

    (1)漏掉k≠0,正确答案为:当k<时且k≠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k=。不满足△>0,正确答案为:不存在实数k,使方程的两实数根互为相反数

    练习2(02广州市)当a取什么值时,关于未知数x的方程ax2+4x-1=0只有正实数根?

    解:(1)当a=0时,方程为4x-1=0,∴x=

    (2)当a≠0时,∵△=16+4a≥0∴a≥-4

    ∴当a≥-4且a≠0时,方程有实数根。

    又因为方程只有正实数根,设为x1,x2,则:

    x1+x2=->0;

    x1.x2=->0解得:a<0

    综上所述,当a=0、a≥-4、a<0时,即当-4≤a≤0时,原方程只有正实数根。

    【小结】以上数例,说明我们在求解有关二次方程的问题时,往往急于寻求结论而忽视了实数根的存在与“△”之间的关系。

    1、运用根的判别式时,若二次项系数为字母,要注意字母不为零的条件。

    2、运用根与系数关系时,△≥0是前提条件。

    3、条件多面时(如例5、例6)考虑要周全。

    【布置作业】

    1、当m为何值时,关于x的方程x2+2(m-1)x+m2-9=0有两个正根?

    2、已知,关于x的方程mx2-2(m+2)x+m+5=0(m≠0)没有实数根。求证:关于x的方程

    (m-5)x2-2(m+2)x+m=0一定有一个或两个实数根。

    考题汇编

    1、(2000年广东省中考题)设x1、x2是方程x2-5x+3=0的两个根,不解方程,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求(x1-x2)2的值。

    2、(2001年广东省中考题)已知关于x的方程x2-2x+m-1=0

    (1)若方程的一个根为1,求m的值。

    (2)m=5时,原方程是否有实数根,如果有,求出它的实数根;如果没有,请说明理由。

    3、(2002年广东省中考题)已知关于x的方程x2+2(m-2)x+m2=0有两个实数根,且两根的平方和比两根的积大33,求m的值。

    4、(2003年广东省中考题)已知x1、x2为方程x2+px+q=0的两个根,且x1+x2=6,x12+x22=20,求p和q的值。

    jk251.cOm扩展阅读

    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目标:(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2)会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教学难点: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实际例子引入:列出的方程分别为X-7x+8=0,(X-7)(X+1)=89,X+8X-9=0

    由学生说出这几个方程的共同特征,从而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二)新授

    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个未知数、最高次2次、等式两边都是整式)

    练习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形如aX+bX+c=0)

    任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都可以转化成一般形式,注意二次项系数不为零

    3:讲解例子

    4:利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5:讲解例子

    6:一般步骤

    练习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数学教案-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


    一元二次方程(一)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1.使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整式方程的意义;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正确识别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引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概念理解的完整性和深刻性.

    (三)德育渗透点:由知识来源于实际,树立转化的思想,由设未知数列方程向学生渗透方程的思想方法,由此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及一般形式.

    2.教学难点:正确识别一般式中的“项”及“系数”.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用电脑演示下面的操作:一块长方形的薄钢片,在薄钢片的四个角上截去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然后把四边折起来,就成为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演示完毕,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和剪刀,实际操作一下刚才演示的过程.学生的实际操作,为解决下面的问题奠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手、脑、眼并用的能力.

    2.现有一块长80cm,宽60cm的薄钢片,在每个角上截去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然后做成底面积为1500cm2的无盖的长方体盒子,那么应该怎样求出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

    教师启发学生设未知数、列方程,经整理得到方程x2-70x+825=0,此方程不会解,说明所学知识不够用,需要学习新的知识,学了本章的知识,就可以解这个方程,从而解决上述问题.

    板书:“第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教师恰当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

    通过章前引例和节前引例,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知识来源于实际,并且又为实际服务,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真正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产生用数学的意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中.同时让学生感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在本章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及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提问

    (1)什么叫做方程?曾学过哪些方程?

    (2)什么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元”和“次”的含义?

    (3)什么叫做分式方程?

    问题的提出及解决,为深刻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做好铺垫.

    2.引例:剪一块面积为150cm2的长方形铁片使它的长比宽多5cm,这块铁片应怎样剪?

    引导,启发学生设未知数列方程,并整理得方程x2+5x-150=0,此方程和章前引例所得到的方程x2+70x+825=0加以观察、比较,得到整式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整式方程:方程的两边都是关于未知数的整式,这样的方程称为整式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是在整式方程的前提下定义的.一元二次方程中的“一元”指的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二次”指的是“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元”和“次”的概念搞清楚则给定义一元三次方程等打下基础.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是指方程进行合并同类项整理后而言的.这实际上是给出要判定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首先要进行合并同类项整理,再按定义进行判断.

    3.练习:指出下列方程,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

    (1)x(5x-2)=x(x+1)+4x2;

    (2)7x2+6=2x(3x+1);

    (3)

    (4)6x2=x;

    (5)2x2=5y;

    (6)-x2=0

    4.任何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都可以化为一个固定的形式,这个形式就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ax2称二次项,bx称一次项,c称常数项,a称二次项系数,b称一次项系数.

    一般式中的“a≠0”为什么?如果a=0,则ax2+bx+c=0就不是一元二次方程,由此加深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的理解.

    5.例1把方程3x(x-1)=2(x+1)+8化成一般形式,并写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教师边提问边引导,板书并规范步骤,深刻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6.练习1:教材P.5中1,2.要求多数学生在练习本上笔答,部分学生板书,师生评价.题目答案不唯一,最好二次项系数化为正数.

    练习2:下列关于x的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为什么?若是一元二次方程,请分别指出其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8mx-2m-1=0;(4)(b2+1)x2-bx+b=2;(5)2tx(x-5)=7-4tx.

    教师提问及恰当的引导,对学生回答给出评价,通过此组练习,加强对概念的理解和深化.

    (四)总结、扩展

    引导学生从下面三方面进行小结.从方法上学到了什么方法?从知识内容上学到了什么内容?分清楚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1.将实际问题用设未知数列方程转化为数学问题,体会知识来源于实际以及转化为方程的思想方法.

    2.整式方程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以及它的一般形式,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归纳所学过的整式方程.

    3.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与一般形式ax2+bx+c=0(a≠0)的区别和联系.强调“a≠0”这个条件有长远的重要意义.

    四、布置作业

    1.教材P.6练习2.

    2.思考题:

    1)能不能说“关于x的整式方程中,含有x2项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试说出一元三次方程,一元四次方程的定义及一般形式(学有余力的学生思考).

    五、板书设计

    第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12.1用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

    1.整式方程:……

    4.例1:……

    2.一元二次方程……:

    ……

    3.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

    5.练习:……

    ……

    ……

    12.6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二)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使学生会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有关面积、体积方面的应用问题.

    (二)能力训练点:进一步培养学生化实际问题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三)德育渗透点:进一步使学生深刻体会转化以及方程的思想方法、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会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有关面积、体积方面的应用题.

    2.教学难点:找等量关系.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时,应注意是方程的解,但不一定符合题意,因此求解后一定要检验,以确定适合题意的解.例如线段的长度不为负值,人的个数不能为分数等.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初一学过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实际上是据实际题意,设未知数,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求解,从而得到问题的解决,但有的实际问题,列出的方程不是一元一次方程,而是一元二次方程,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有关面积和体积方面的实际问题.

    (二)整体感知

    本小节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的继续和发展.由于能用一元一次方程(或一次方程组)解的应用题,一般都可以用算术方法解,而需用一元二次方程来解的应用题,一般说是不能用算术法来解的,所以,讲解本小节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用代数方法解应用题的优越性和必要性.

    从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来说,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与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类似,都是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解方程、判断根是否适合题意,作出正确的答案.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其应用相当广泛,如在几何、物理及其他学科中都有大量问题存在;本节课的内容是关于面积、体积的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学习,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用数学的意识,渗透转化的思想、方程的思想及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和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提问

    (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2)长方形的周长、面积?长方体的体积?

    2.例1现有长方形纸片一张,长19cm,宽15cm,需要剪去边长是多少的小正方形才能做成底面积为77cm2的无盖长方体型的纸盒?

    解:设需要剪去的小正方形边长为xcm,则盒底面长方形的长为(19-2x)cm,宽为(15-2x)cm,

    据题意:(19-2x)(15-2x)=77.

    整理后,得x2-17x+52=0,

    解得x1=4,x2=13.

    ∴当x=13时,15-2x=-11(不合题意,舍去.)

    答:截取的小正方形边长应为4cm,可制成符合要求的无盖盒子.

    本题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回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因为要做成底面积为77cm2的无盖的长方体形的盒子,如果底面的长和宽分别能用含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这样依据长×宽=长方形面积,便可以找准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这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求出的两个根一定要进行实际题意的检验,本题如果截取的小正方形边长为13时,得到底面的宽为-11,则不合题意,所以x=13舍去.(3)本题是一道典型的实际生活的问题,在学习本章之前,这个问题无法解决,但学了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之后,这个问题便可以解决.使学生深刻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价值,由此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的意识.

    练习1.章节前引例.

    学生笔答、板书、评价.

    练习2.教材P.42中4.

    学生笔答、板书、评价.

    注意:全面积=各部分面积之和.

    剩余面积=原面积-截取面积.

    例2要做一个容积为750cm3,高是6cm,底面的长比宽多5cm的长方形匣子,底面的长及宽应该各是多少(精确到0.1cm)?

    分析:底面的长和宽均可用含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则长×宽×高=体积,这样便可得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

    解:长方体底面的宽为xcm,则长为(x+5)cm,

    解:长方体底面的宽为xcm,则长为(x+5)cm,

    据题意,6x(x+5)=750,

    整理后,得x2+5x-125=0.

    解这个方程x1=9.0,x2=-14.0(不合题意,舍去).

    当x=9.0时,x+17=26.0,x+12=21.0.

    答:可以选用宽为21cm,长为26cm的长方形铁皮.

    教师引导,学生板书,笔答,评价.

    (四)总结、扩展

    1.有关面积和体积的应用题均可借助图示加以分析,便于理解题意,搞清已知量与未知量的相互关系.

    2.要深刻理解题意中的已知条件,正确决定一元二次方程的取舍问题,例如线段的长不能为负.

    3.进一步体会数字在实践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案-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2)会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教学难点: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实际例子引入:列出的方程分别为X-7x+8=0,(X-7)(X+1)=89,X+8X-9=0

    由学生说出这几个方程的共同特征,从而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二)新授

    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个未知数、最高次2次、等式两边都是整式)

    练习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形如aX+bX+c=0)

    任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都可以转化成一般形式,注意二次项系数不为零

    3:讲解例子

    4:利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5:讲解例子

    6:一般步骤

    练习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数学教案-一元二次方程实数根错例剖析相关教学方案】相关推荐
    铁的性质相关教学方案

    第六章铁第一节铁的性质一.知识教学点1.铁的物理性质。2.铁的化学性质(跟氧气、盐酸、稀硫酸和硫酸铜的反应)。3.钢铁的生锈和防锈。二.重、难、疑点1.重点:铁的化学性质。2.难点:对“铁的化学性质比...

    合理使用洗涤剂

    生活中,我们使用很多种类的洗涤剂,最常见的还是肥皂和洗衣粉。使用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请听我们细细说来。一、少用洗涤剂原则无论是肥皂还是洗衣粉都有一定的碱性,若长期直接接触后,皮肤表面的弱酸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