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最新课件: 植树问题教案怎么写
  • 最新课件: 植树问题教案怎么写

    发表时间:2023-01-12

    在老师日常工作中,教案课件也是其中一种,所以在写的时候老师们就要花点时间咯。要知道好的教案课件,是能让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升不少的。有没有好的教案课件可资借鉴呢?由此,有请你读一下以下的“最新课件: 植树问题教案怎么写”,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及交流活动中抽象出植树问题的模型,掌握种树棵树与间隔数间的关系。

    (2)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快乐。

    教学重点: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如下文)。

    一、课前谈话

    1.手指游戏

    师:双手创造了幸福的生活,在我们的手上也隐藏了数学奥秘,同学们想明白吗?请举起右手像老师这样做,五指伸直,并拢再张开。看着张开的手,你从中想到了什么数字?(5,5个手指)

    师:老师从中也得到了一个数字4,你们明白它指的是什么吗?(缝隙、空格等)

    师:对了,指的是手指间的空格,在数学上我们把这样的空格叫做间隔。每两个手指之间有一个间隔,大家仔细观察老师的手,5个手指,有几个间隔,4个手指时有几个间隔呢?3个,2个手指时呢?

    师:你们发现手指数与间隔数的关系了吗?谁能说一说?(间隔数+1=手指数)

    [设计意图:以趣激学。从学生最熟悉的教学资源“手”入手,在简单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植树问题。]

    2.导入课题

    师:我们手上都有这么多数学奥秘,看来数学真是无处不在!生活中的间隔到处可见。比如,刚才我们看到的5根手指有几个间隔;爬楼梯要几层;栓广告牌要几个柱子等就是数学中的植树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这天咱们主要来研究“两端都栽”的规律。(板书:两端都栽)

    二、动手种树,初步感知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例1

    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侧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树(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2)理解题意

    ①指名读题,从中你了解哪些信息?

    ②理解“两端”是什么意思?

    (3)讨论交流

    师:我这样认为,100÷5=20,所以要准备20棵树苗。你们觉得呢?有了答案后与同桌交流交流。

    全班讨论、交流,汇报后得出结论,这种说法不对。就应是:

    100÷5=20(段)20+1=21(棵)(板书)

    2.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师:把双手举起来叉开手指,能够看到10根手指共有9个间隔,如果把手指看成树苗,10棵树有9个间隔。

    课件演示:每5米一棵,种到第100米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两端都要种)

    问:100÷5=20(段)20表示什么意思?(两棵树之间的距离)

    20+1=21(棵)20段为什么不是20棵,而是21棵呢?

    我们把这条小路平均分成20份,其中的每一份(或者说每一段,每一个空)就是一个间隔,在这道题中,间隔指什么?共有几个间隔呢?也就是说,如果两端都种,种的棵树=间隔数+1

    透过这个例题,你明白了什么?(棵数与段数有关,求棵数得先求段数。即段数=总长÷间距)

    师:你们真了不起,发现了植树问题中十分重要的规律,那就是:

    间隔数(段数)=全长÷段长

    植树的棵数=间隔数+1

    全长=段长×段数

    [设计意图:导之敢学。在决定、计算、验证探索中学习知识,发现知识,并透过讨论交流,发现植树问题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规律。]

    三、利用规律,解决问题

    师:其实植树问题并不只是与植树有关,生活中还有许多现象和植树问题很相似,我们一齐来看一看下面几个问题。

    ①刘怡瑶从家到校园乘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3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一共有几个车站?

    ②张老师去某班教室,从一楼开始,每走一层有12个台阶,共走了36个台阶,你明白她去几楼的教室吗?

    ③广场上的大钟3时敲3下,8秒敲完。11时敲11下,需多长时间?

    师:这些题是不是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解决的?看来,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不仅仅能解决植树的问题,生活中很多类似的现象也能用植树问题的规律来解决。

    [设计意图:乐中求学。把生活中类似植树问题的各种现象糅合在一齐,加深对植树问题模型的理解,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四、再次探究,构建模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咱县新开张的德克士为了进一步宣传,要在全长50米的店面前沿插彩旗,请按照每隔5米插一面的要求设计方案,并说明理由。

    2.设计方案,动手操作

    师:能够独立思考也可小组讨论再设计方案。把你们设计的方案想一想,画一画,摆一摆。择优录取哦!

    (生动手摆学具,画线段图,动手算,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注意发现不同的算法)

    3.反馈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自己设计的方案?把前沿分成几个间隔?(10个)插了几面旗?(11面,10面,9面)

    师:为什么同样的长度,同样的要求,插的旗数却不一样呢?你们的方案有什么特点呢?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设计方案。

    生1:我设计分成10个间隔,插11面旗,两端都插旗(投影展示线段图同时师五指伸直手势表述)。

    生2:我也分成10个间隔,插10面旗,一端不插旗。(投影展示算法师拇指弯曲其余伸直手势表述)

    生3:我10个间隔插9面旗,两端不插旗。(投影展示学具摆法后师拇指和小指弯曲其余手指伸直表述)……

    4.师小结

    同一个要求,同学们却设计出了这么多不同的方案,真有创造力!看来你们都有成为设计师的资格。

    五、精彩回放,画龙点睛

    1.用手势表达植树问题的模型并考察同桌的掌握状况。

    2.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六、穿越时空,展望未来

    有20棵树,若每行4棵,问怎样种植,才能使行数更多?

    七、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

    两端都种:棵数=间隔数+1

    100÷5=20(个)……(间隔数)

    20+1=21(棵)……(棵数)

    10-1=9(个)……(间隔数)

    9+1=10(棵)……(棵数)

    jK251.com其他人还在看

    最新课件: 《aoe》教案怎么写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写好教案课件是每位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只有将教案课件写好,这样学生才能高效地掌握知识点。你不是否正为教案课件而苦恼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课件: 《aoe》教案怎么写,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a、o、e3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知道单韵母有四个声调,认识声调符号,能直接读出带调a、o、e的音。

    过程与方法

    认识书写汉语拼音的四线格,学习使用四线格,能在四线格里正确书写a、o、e。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感受到汉语拼音与今后的学习密不可分,生活中处处与拼音有关系。

    教学重点

    aoe的正确认读及四声练习

    教学难点

    ɑ、o、e的书写格式及笔顺

    教学准备

    课件、电子白板、投影、拼音本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激趣。

    引入:小朋友,从今天起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非常奇妙的地方,那就是拼音王国。拼音王国中有很多的拼音,认识它们了,你就能识字、读书,还会说一口好听的普通话,想和老师一起去认识他们吗?拼音王国中有三大家族,他们分别是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今天,我们来认识韵母家族中最最可爱的一群孩子,他们就是ɑoe。(电子白板出示拼音)

    二、看图说话,学习单韵母ɑ。

    1.读准音。

    (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话:拼音宝宝喜欢捉迷藏,它们就藏在这幅图中。谁能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都有谁?在干什么?

    在学生的说话中引出单韵母ɑ,板书ɑ。

    (2)示范ɑ的音,边读边讲清怎样发音。

    (3)学生观察、模仿,体会发音要领。

    (4)提问:你有什么好办法读准ɑ?

    利用插图,借助“啊”读准ɑ的音,并学编口诀:张大嘴巴ɑɑɑ.小女孩练唱ɑɑɑ,ɑɑɑ阿姨的阿。医生检查口腔的时候,要我发ɑɑɑ

    (5)学生跟念,自己体会发音要领,开火车发音

    2.识记形。

    (1)请你们再仔细看看图,找一找小女孩身体的哪一部分像ɑ的形状。

    (2)是啊,小女孩圆圆的脑袋就像是ɑ的肚子,她的小辫子就像是ɑ的尾巴。边描写头像,边念儿歌:“圆脸小姑娘,小辫右边扎,要问她是谁?就是ɑɑɑ。”

    三、结合情境图,学习单韵母o和e。

    1.读准音。

    (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小女孩动听的歌声,引来了哪些小动物?引出单韵母o和e,并板书。

    (2)示范发音,学生反复模仿,体会o发音时嘴唇要圆,e发音时嘴唇要扁,口形都不能动。

    (3)学生观察、模仿,体会发音要领。

    (4)提问:你有什么好办法读准ɑ?

    (5)学生跟念,自己体会发音要领,开火车发音

    2.识记形。

    (1)学生观察图画,找出与o和e的形状相关联的地方。

    (2)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想象:o像什么?e像什么?

    (3)学生练读字母。

    四、学习声调,连读四声。

    1.认识了ɑoe,我们也该开着汽车回家去了。小朋友你们看,这些汽车分别是怎样走的?(白板出示小汽车行驶路线图)

    2.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四声调,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声调符号,遇上它们,ɑoe读起来声调就不同了。你们发现汽车的走法和四声,哪些地方很像呢?(同桌学习,观察讨论)

    3.对了,第一声是平的,坡也是平平的,我们念的时候也是平的。第二个是上坡,也就是第二声,听老师念:á第三声要下坡再上坡,形状像什么?我们读的时候也要这样拐弯,边做手势边读ǎ。

    第四声是下坡,声音也要从高往下降,边做手势边念à

    4.巩固练习:

    (念儿歌):车平地走ɑɑɑɑ,汽车上坡ɑɑɑ,汽车上坡又下坡ɑɑɑ,汽车下坡ɑɑɑ。

    五、学手指操,巩固练习。

    学生学做字母手指操,进一步记住ɑoe的形。

    六、作业。

    3个单韵母及四声读给家长听,和家人一起做做手指操游戏。

    第二课时(002)

    一、游戏引入,巩固新知。

    1.复习3个单韵母,学生边读边做手指操。

    2.学生结合小车行驶路线图,边用手比划调号边读ɑ、o、e四声。重点巩固、区分第二声和第四声。

    3.做找朋友的游戏,区别第二声和第四声。

    二、认识四线格,指导书写ɑ、o、e。

    1.认识四线格。

    2.学生观察ɑ、o、e在四线三格中的位置,教师边讲笔顺边示范写。

    三、巩固书写姿势,练习书写。

    1.教师边讲边示范。强调写字姿势。(白板出示姿势儿歌)

    2.引导学生边说儿歌,边调整书写姿势。

    3.学生在课本上按笔顺描红字母。

    四、巩固练习。

    1.复习3个单韵母读音及带调韵母读音。

    2.教师范读,学生模仿读,指名读。

    五、作业。

    1.认读ɑ、o、e三个单韵母。

    2.复习ɑ、o、e在四线三格中的位置。

    [教案系列] 《植树问题》教学思考之四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教案在我们的教学生活当中十分常见,写出一份教学方案需要经过精心的准备,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子的?欢迎大家阅读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教案系列] 《植树问题》教学思考之四》。

    一、遇到的问题:

    《植树问题》是三年级第一学期教材数学广场中的教学内容,也是二期课改中数学拓展性的知识。是曾经无数次被搬上?舞台?演绎出了许多经典课例。因此在教学准备阶段,我认真地研读了很多课例,发现在诸多课例中,存在着这样一个共同的特点: 任课教师都特别重视关于“植树问题”的三种不同类型的区分,即所谓的“两端都种”“只种一端”与“两端都不种” 。普遍采用了“学生独立探究(或分组探究)、反馈交流、教师总结”的模式进行教学。并将“三种情况”的区分以及相应的计算法则(“加一”“不加不减”“减一”)看成一种“规律”要求学生牢固地掌握,从而能在面对新的类似问题时不假思索地直接加以应用。 但是在这些课例的反思中,我又发现了一个共同的特点,很多学生能找到规律但不能熟练地运用规律,不能把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与生活中相似的现象进行知识链接。

    二、第一次试教分析:

    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探究两端都植的规律时安排了动手操作,想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加深对植树问题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与理解。活动的设计是这样的:

    出示一道开放性的题目:一条公路长( )米,每隔5米植一棵(两端都要植),需要多少棵?让学生自己确定这条路的长度,

    从而探究出两端都要植树时的间隔数和棵数之间的关系,要求是这样的:设计:全长( )米,每隔5米,有( )个间隔,种( )棵树让学生独立思考,画线段图,填表,汇报。本以为自己设计的教案考虑到了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生活实际,重视了数学思维培养,方法的渗透,是可行的,学生们应该是能够掌握的。可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在“植树”时还是跃跃欲试的学生们到“探究规律” 时一个个都像被打败公鸡,毫无斗志与反应。勉强参与的总是那几个平时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看来这样的设计无法顾及全体学生的发展。没有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何来思维的培养,主题的建构呢?我开始反思:为什么学生不能找到简单植树问题的规律呢?为什么缺乏参与的积极性呢?学生一脸的茫然。经过反复的思考,我想到了我设计的探究活动有一定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太抽象,太难了,自己确定长度时,要考虑到平均分还要分完,只给学生一条线段,他们不知道从何下手。我请教有经验的老师们,自己又反复琢磨,调整了自己的教学过程,从简单入手的思想,使这节课主线更清晰明朗了,即从生活中抽取植树现象,并加以提炼,然后通过猜想,验证,建立数学模型,再将这一数学模型应用于生活实际。这样能灵活构建知识系统,注重教学内容的整体处理。又能活用教材,对教材进行了整合和重构,让资源启迪探究。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比较系统地建立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即两端都植;两端都不植;封闭情况下的植树问题(一头植和一头不植)。

    三、第二次试教分析:

    我把目标制定为:知识性目标:利用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分的段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并能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植树的问题。过程性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从生活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掌握物体个数与间隔数的关系,课前我布置学生去数一数路灯排列有什么规律,初步感受物体个数与间隔数的关系,这样首先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有所观察,有所思索,有所实践。既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做好课前准备,又能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价值。在教学过程中,我创设情景聘请学生做环境设计师,说明学校南墙边有一段40米的小路,学校准备在路的一侧种树,按照每隔10米种一棵的要求设计一份植树方案,并说明设计理由,择优录用。我先请学生估计产生不同的意见,此时需要验证,怎样验证,学生想出不同的办法,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操作中感悟,学生通过摆一摆,数一数,得出结果。学生的思绪一下打开了,最后出现了三种方案:第一种,两头都种,有5棵数。这样可以让学校有更多的绿色。第二种有3棵,头尾都不种。因为节约成本。第三种有4棵。种头不种尾;或者相反;又或者考虑树的实际生长空间不够,成本既不太高,绿色又不会太少。在这个环节,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初步感受植树问题的特征,这个时候我利用模具加以归纳、总结,形成规律。学生靠自己主动、独立地完成所学任务,发现规律,发现特点,找到窍门,感到非常高兴,记得牢固。

    但是问题又就出现了,在和学生开始列举生活中有关植树的问题的事情,然后运用学生自己发现的规律,解决插彩旗,仪仗队队伍的长度、走楼梯、锯木头等问题。为什么学生能够找到简单植树问题的规律“间隔数+1=棵数”“间隔数-1=棵数”却无法运用呢?在发现规律与运用规律间缺少了怎样的链接?

    四、第三次试教分析:

    首先,创设了情境,学生仅凭一次体验是不可能全部达到继续建构学习主题的水平。不仅需要向学生提供多次体验的机会,而且还需要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共鸣的情境。在举例过程中,比如手指之间的点段,座位之间的位置关系,并且还利用了“一刀两断”来说明锯木头的问题,让我惊喜不已。学生真正的生活经验是他们身边熟悉的事物,这时的学生才会真正感兴趣,才能够产生共鸣,才易激发探究的欲望,让活动化的数学学习有个坚实的基础。

    其次,书上的例题直接给出了植树的图片,棵数、段数一目了然,不利于学生进行独立的、深入地思考。如果在动手之前,再补充一句:根据题目要求,你想怎么种?有几种种法?画一画线段图或者用手边的东西代替树摆一摆。再出示3种植法的图片,学生证实自己的考虑是全面的。这样的设计会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借助数形结合将文字信息与学习基础结合,使得学习得以继续,使得学生思维发展有凭借,才能使得数学学习的思想方法真正得以渗透

    五、反思:

    1、通过自主探索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

    数学的信心。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我设计了很多需要学生自主探索的活动。例如: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的第2个小环节中“如果你是园林工人,你会怎么种?”,让学生自主探索出在一条路上植树时,有3种不同的情况:“两端都种”“两端都不种”“只种一端”;再如:在自主探究、建立模型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自定路长和间距,通过画图的方法验证“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规律。又如:在最后联系实际,综合练习时,我放手让学生自选习题进行解答。

    2、渗透“以小见大”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新课程理念有个更具“与时俱进”的显著特点是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关注。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想检验大数目时遇到困难,可引导通过“以小见大”来找规律加以验证,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与交流等活动。从而不失时机给学生渗透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为将来的后续学习积累更丰富实用的思想经验。

    教学过程是这样的: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头都植的规律的探究方法后,让学生分组自主寻找两头都不植的规律,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画,自己整理表格,很快就发现了其中蕴含的规律,产生了很强的成功感,同时也有了一份自信,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积极性。

    3、关注植树问题模型的拓展和应用,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实验植树问题教学反思 关于教案的范文推荐


    实验《植树问题》教学反思

    植树问题原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但这次改版为五年级上册内容。本册安排植树问题的目的就是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思想。

    这节课主线明朗清晰,即从生活中抽取植树现象,并加以提炼,然后通过猜想,验证,建立数学模型,再将这一数学模型应用于生活实际。同时能灵活构建知识系统,注重教学内容的整体处理。能活用教材,对教材进行了整合和重构,让资源启迪探究。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设计的例题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提供给学生的是现实的,是有意义的,挑战性的。开放性的设计,使课堂成为充满活力的自己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去探究,使学生完整的体验植树这一实践活动。让学生比较系统地建立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即两端都种;两端都不种;只种一端。

    1、让学生主动学习。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应及时关注学生学习的起点。在教学中,我选取生活中的学生熟悉的事例,请学生设计一条路上植树的情况。根据学生反馈上来的情况进行分类,在教师的引导中让学生探究,设境激趣,建立知识表象,使学生得到启迪,悟到方法。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舞台。

    2、从生活中找答案,找灵感。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该为生活服务。在学生对植树问题的几种不同种法的基础上,我开放课堂时空,让学生从排队做操、插彩旗,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许多事例看上去跟植树问题毫不相似,但是只要善于观察题中的数量关系,就明白它与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很相似,引导学生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此外,我还进一步拓展了教学目标,在画图求解的过程中,让学生觉得这样画到100米麻烦,产生另辟蹊径的念头,引导学生得出可以先从短一点的研究起,发现规律后在来研究复杂的问题,使学生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过程。

    一堂课上下来,觉得还是对学生扶的很牢,没有放开,对学生的学习起点没有充分掌握,以至课堂中还有很多不足,期待日后调整改进。

    [课件分享] 幼儿园植树节教案《大家都来植树》最新范文


    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离不开教案,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对于教案的撰写你是否毫无头绪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件分享] 幼儿园植树节教案《大家都来植树》最新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案目标:

    1、了解“植树节的来历”、“植树与环保”、“有关植树节的活动”等资料;

    2、在实践过程中每名幼儿要体现出各自自信勇敢的一面;

    3、发挥出绿色幼儿园成员的自豪与自律,从小锻炼身体,向大家展示我们银河班的风采;

    教案准备:

    1、树苗若干。

    2、浇树种树用的水桶铁锹等植树工具。

    3、制作植树节版宣传报(关于“植树节的来历”、“植树与环保”、“有关植树节的活动”等资料)

    4、制作“绿化环境,美化家园”宣传旗。

    教案过程:

    1、观看“风沙的危害”多媒体课件,配以音乐解说,制造略显紧张的气氛。让幼儿通过听讲解、观看“风沙的危害”,多媒体课件,了解风沙对人类的危害。

    2、引导幼儿重点讨论:如何来避免风沙带来的灾难呢?在讨论的基础上,让幼儿得出树木能阻挡风沙,避免及或减少风沙造成的灾害。

    3、观看春天季节特征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了解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4、观看树木与人类关系并结合多媒体课件讨论,植树对人类的益处:净化空气、调节气温、防风遮雨、防止火灾等功用。

    “种一棵小树,绿一方净土”植树节活动开始仪式

    1、教师讲解植树节的来历,宣布活动开始。

    2、老师向小朋友介绍种树的意义,讲解护绿爱树的重要性。

    3、提出口号“你来,我来,大家来,共创绿色幼儿园”,并向大家倡议:“让我们的世界变成青青世界,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4、幼儿种植,老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掌握每棵树枝的间距。

    实用课件: 《穷人》教案怎么写


    现在,很多教师需要用到教案,多写教案能够提升我们的策划能力,一份完整的教案有许多内容,对于教案的撰写你是否毫无头绪呢?为了帮助大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用课件: 《穷人》教案怎么写,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材简析:

    这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著名的短篇小说。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的反映了沙俄时代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课文在写作上有着鲜明的特色,通过地环境的描写以及对人物心理活动和对话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二、学情分析:

    学生有一定的阅读能力,通过朗读,基本上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人物的精神品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进一步体会穷人的高尚品质,是教学的重点。

    三、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语言。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3、学习通过环境描写、人物的对话及心理描写等刻画人物地方法。

    4、感受桑娜和渔夫的美好心灵。感悟到: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的帮助、支持。

    四、重点·难点:

    重点:

    1、朗读课文,感受桑娜和渔夫的美好心灵。

    2、学习通过环境、人物对话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难点:

    学习通过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等刻画人物的方法。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语言。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了解环境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温情导入。

    1、同学们,你们谁会写“人”字?(请三名同学上黑板书写)

    2、同学们,请你们看看这三名同学写的“人”字,谁写的最好?(同学评价)

    3、现在请三名同学将你们写的“人”字组合成一个字。(三名同学商量,底下的同学也有跃跃欲试的了)

    4、请三人将组合成的“众”字写满半个黑板(三名同学相互帮助写完字),问学生:现在还能看出谁写的好谁写的不好吗?(学生回答:不能)相机提问:从刚才这个过程你明白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人与人之间应当相互帮助,相互支撑。

    5、小结:是呀,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帮助,需要相互支撑,这样的人才能变成美丽的人。

    6、导入本课:刚才我们将见证了同学之间的情谊,知道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帮助的至关重要。当然,举手之劳的帮助我们很容易做到,那如果别人需要的帮助是要你付出巨大的牺牲,你还会乐于助人吗?

    7、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列夫·托尔斯泰的讲述,去感受在沙皇统治下的异常贫穷的人们之间那份难得的真情吧。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强调生字的读音写法。

    2、明确课文记叙了怎样的一个故事。

    三、研读课文,具体学习。

    (一)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有关穷人“穷”的段落。(文章的一、二、七自然段)

    1、默读文章的第二自然段,画出里面描写桑娜家穷的语句,标出最能体现家里穷的词。

    (1)请同学朗读所划语句,指导学生读出桑娜想这些问题是心理的变化:略有伤感、无奈继而变为稍感安慰。

    (2)抓住“填”字。问:你为什么要找这个字?“填”能改成“吃”吗?分析两字的差别。在我们的生活中你会说自己是填饱肚子吗?你们对这家人产生了什么感情?(同情)

    (3)带着你的感情朗读这一部分。

    2、自由读文章的第七自然段。画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画面。(重点研读对西蒙的手的描写)问学生:西蒙垂下的双手想要抓住什么?

    (1)画出文中最能体现西蒙家穷苦的词:潮湿又阴冷。

    (2)对比划出桑娜家的环境的词:温暖而舒适。

    (3)请同学们思考:桑娜家温暖而舒适,西蒙家有潮湿又阴冷,这样的对比用意何在?

    (4)小结、过渡:自然通过对比,我们知道桑娜家是最好的选择了。桑娜是不是和我们想的一样呢?

    (二)默读地八自然段,看看桑娜是怎么做的,她当时的心里是怎样的?

    (1)桑娜是怎样做的?她当时的心里是怎样的?

    (2)在你的眼中桑娜是个怎样的人?

    (3)你对桑娜说说你对她的看法。

    (三)总结本课时。

    (四)布置作业。

    1、记忆本课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质。

    2、学习通过人物心理活动及对话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研读课文。

    (一)默读桑娜抱孩子回家的自然段、讨论:桑娜的行为说明了什么?

    1、默读

    2、讨论

    3、小结过渡:桑娜完全出自本能的行为,足以说明她的本质是多么善良。当桑娜把孩子抱回家后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二)重点研读桑娜把孩子抱回家后的心理。

    1、快速度,画出最能体现桑娜心理的词(忐忑不安),理解忐忑不安。

    2、为什么忐忑不安?

    3、再次回到文章的开头看看桑娜家的实际情况。

    4、指导朗读:她忐忑我不安地想……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读出矛盾、焦虑、自责。)

    5、最后桑娜想到了一个解决办法,是什么?

    6、为什么桑娜说“揍我一顿也好!”?(紧紧抓住“好”字)“好”是对谁好?引导学生体会桑娜的心理:揍我一顿既能让丈夫消气,又能留下两个孩子。

    7、指导学生朗读:嗯,揍我一顿也好!(坚定有力、如释重负)

    8、桑娜说的“好”都是对别人而言,那对自己呢?

    9、桑娜在你的心中是个怎样的人?请你对桑娜说说赞美的话。

    10、小结、过渡:她的丈夫是不是也同意呢?我们接着往下学习。

    (三)研读渔夫回来后两人的对话。

    1、指导分角色读两人的对话。

    2、体会“两次沉默”。

    (四)重点研读文章的倒数第四自然段。

    1、画出渔夫的动作及神态。

    2、“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他在干什么?

    3、他思考的问题是什么?他思考的结果又是什么?

    4、读读渔夫对桑娜说的话。思考:渔夫先是询问桑娜,问了之后又为什么没有等待桑娜的回答?(渔夫怕妻子不答应)

    5、从这里你能看出渔夫的性格是怎样的?(果断、坚定)

    6、再读,看渔夫对今后的生活态度是什么?抓重点词。

    7、理解“熬”,这个词所描述的生活时间有多长?(熬,说明渔夫的.善举不是一时的冲动,更重要的是自始至终的负责。)

    8、从“熬”字看出渔夫的性格是怎样的?(乐观)反观自己,你从渔夫的身上学到了什么?(坚持、负责任)

    9、此时的桑娜心里会怎么想?(欣慰、温暖……)

    10、同学们,可怜西蒙死不瞑目,现在她的两个孩子被渔夫和桑娜收养了,就让我们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她吧。(指导学生给西蒙写一段话)

    二、揭示主题。

    1、齐读题目:穷人

    2、揭示主题:穷人在物质上是穷困的,但是他们在精神上是富有的:因为他们的身上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善良、舍己助人。

    3、提出希望(播放:爱无止境这首歌):同学们学了这一课,老师相信爱、善良、舍己助人的种子会在你们的心中扎根、生长,会伴随着你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温暖的前行。希望你们也能向文中的穷人一样做精神的富有者。

    三、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续写《穷人》。

    教学反思:本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个短篇小说,课文所包涵的人文精神是非常丰富、非常深厚的。因此在我的教学设计中处处体现着人文关怀。如:我在第一课时,重点让学生体会两家人的“穷”,抓住重点词“填”,从而让学生不仅知道他们生活得很艰难,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善良的本性和美好的同情心,培养学生一种悲悯的情怀。第二课时,我让学生重点体会桑娜和渔夫的心理活动,使学生意识到,善良是本质,善举不能仅仅停留在冲动一时的层面上,更重要的是持久的负责任。本文是文学经典,在写法上有非常值得学生学习的东西。在教学中,我通过抓重点词,理解词义,划出描写精到的句子,让学生学习作者表现特定环境的方法和刻画人物的方法,为学生的习作积累经验。另,本文篇幅较长,只有抓住重点整体理解,才能较为完整的理解、把握文章。在这方面,自认为还应当再下些功夫,是教学工程更加凝炼。

    [课件借鉴] 古诗教案怎么写


    无论何时,教案都是我们准备教学的一种最好的方式,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写出一份教学方案需要经过精心的准备,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子的?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课件借鉴] 古诗教案怎么写》,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

    29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乞、霄、烛、晓”4个生字,会写“乞、巧、霄”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难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古典音乐。

    2.收集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已经学了很多古诗,谁愿意把你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

    2.同学们背诵的这些古诗,有的描写大自然的美景,有的反映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等,而今天我们学的这两首古诗却取材于民间神话传说。

    3.板书课题,理解“乞巧”。

    a.认读“乞”,组词:乞求、乞丐等。

    b.联系课后资料袋理解“乞巧”。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读正确、读流利这首诗。

    2.同桌互读互查。

    3.出示生字卡“霄”,认读、组词,与“宵”区别。(留给学生自己发现,为《语文园地八》中的“我的发现”留下伏笔)

    4.尝试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再读感悟,品味诗意

    1.学生自读自悟。

    2.小组合作,根据课后资料袋和“牛郎织女”的故事来理解诗意。

    3.全班交流,吟诵诗句。

    练说促背,趣味识记

    1.教师激趣:一个节日中蕴含着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一首诗又取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同学们了解了神话故事,又学习了这首古诗,收获一定不少,现在我们分成两组,进行一个比赛,一组看挂图讲牛郎织女的故事,一组配乐背诵古诗,看谁故事讲得好,古诗背得棒。□教学设计

    2.小组练习。

    3.进行比赛。

    识字写字

    1.自主识字,仔细观察怎样写好字。

    2.教师范写“乞、霄”,学生练写。

    拓展阅读

    阅读《寒食》《元日》《清明》等以节日为题的古诗。

    第 二 课 时

    复习导入

    1.比赛背诵《乞巧》。

    2.听写“乞、巧、霄、渡”4个字。

    3.出示课题《嫦娥》,学生讲关于嫦娥的故事。

    自主学习,感悟诗意

    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轮读、大声读、同桌合作读、自读等。

    2.默读质疑。

    3.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感悟诗。

    a.可查字典理解字词来理解诗句。

    b.联系收集的资料和同步阅读中的“嫦娥奔月”的故事来理解。

    c.可小组合作,也可独立自悟。

    4.有感情朗读诗。

    a.生练读。

    b.师指导朗读。引导学生配乐,边想象情景边朗读。

    背诗比赛

    1.练习背诵。

    2.组内比赛。

    3.各组随机抽查比赛。

    识写生字

    1.认读生字。

    2.指导书写。教师范写“屏”。

    拓展练习

    同学们,如果说嫦娥奔月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们渴望飞天的梦想,如今,我国的“神舟5号”飞船已实现了这个梦想。假如你乘坐飞船登上月球,见到广寒宫、嫦娥,见到环形山等等,又会演绎出怎样的富有现代特征的神话故事呢?请用“广寒宫、嫦娥、“神舟5号”飞船、运动会”等词语编写一个想象故事。

    板书:

    乞巧

    乞—气

    宵—霄

    课后反思

    1、努力实现课内向课外的延伸,拓宽语文的学习空间。

    2、未有挖掘诗的情感,才能让学生真正读出诗的神韵。

    课件精选: 《古诗》教案怎么写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每个老师对于写教案课件都不陌生。有了严谨的教案课件,才能完成前期设计的教学目标。其他人的优质教案课件是怎么写成的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件精选: 《古诗》教案怎么写,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

    2、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

    1、 摘抄课文中优美语句,丰富语言积累。

    2、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3、学习古诗,要读懂词句,理解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童心小广播

    一、学生根据单元内容安排小组进行童心小广播

    4)主持人:童心小广播开播了,请大家端坐静听。有请小广播

    员***

    5)小广播员广播:我的广播题目是……谢谢大家倾听。

    6)掌声后主持人小结:感谢***同学的精彩广播,请下一组小

    组的广播员做好准备。

    二、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1、 幻灯片播放天门山与西湖的图片,让学生了解两个地方的特点与不同。

    2、板题,齐读课题。

    三、创关游戏

    同学们,喜不喜欢闯关活动,今天老师带着你们一起闯关去!

    第一关:我真棒,我会读文

    1、以小组为单位初读古诗,出示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字词句多读几遍。

    ②遇到不懂的字可借助注音,或做上记号,课堂上提问。

    2、指名朗读。

    3、同学评价,教师指导感情再指名读。

    4、全班齐读。

    第二关:自读自悟诗意

    要求:请大家联系课文中的注释,并参考工具书,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1、学生个人读悟。

    2、在小组内交流。

    3、在全班交流:提出疑问,大家商讨解决。

    4、教师引导,说说诗意。

    第三关: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1、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2、多媒体配乐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3、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4、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

    5、自由练背。 同桌互相背。 多媒体配乐有感情的背。

    第四关:总结全诗,深化感悟

    读完这两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它们分别表现出一种怎么样的感情?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感受表达出来。

    四、作业布置

    背诵《古诗两首》

    板书:

    望天门山 饮湖上初晴后雨

    李白 (唐) 苏轼 (宋)

    天然美 热爱大自然

    「热门教案」课件的教案怎么写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按要求,每个教师都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只有提前准备好教案课件工作,才能充分实现教学意图。你有没有关于教案课件撰写方面的苦恼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热门教案」课件的教案怎么写”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五一小长假即将到来,随着气温逐渐升高,细菌生长繁殖迅速,食物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因此,食品安全问题尤为重要。只有保持健康的身体,才能真正享受学习和生活带来的乐趣。为增强学生食品卫生安全意识,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16电商春开展食品安全教育主题班会。通过学习有关食品安全知识,使学生树立食品安全意识,珍爱生命,关爱健康。从思想上远离安全隐患,加强自身的素质培养,少一份食品隐患,才能让学生亲近健康,享受健康成长的快乐。

    [教案参考] 解决问题教案最新范文


    一名优秀的教师肯定有一份准备充分的教案,做好教案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经常会为写教案感到苦恼,怎样写好自己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教案参考] 解决问题教案最新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教学目标:

    1、会解决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2、体会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

    正确解答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例4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练习。

    43×11=答案 32×12=答案 22×14=答案

    2、出示:小明5分钟写了180个字,他每分钟写多少个字?(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出示情景图。

    教师谈话引入新课。

    根据给你的信息和观察情景图来解决这个问题。

    组织学生讨论然后请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在这里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在学生说出想法后在引导、订正。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例4,然后向大家汇报,教师板书。

    方法一:60÷2=30(人) 方法二:3×2=6(组)

    30÷3=10(人) 60÷6=10(人)

    或60÷2÷3=10(人)

    答:每组有10人。

    教师提问:第一种方法的60÷2=30解决的是什么问题?第二种方法的3×2=6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教师要知道例4的第一种方法是教学重点,但在这里要表扬想出第二种方法的同学。

    2、指导完成“做一做”

    引导学生看教材第53页的“做一做”,教师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看题,教师可以提示学生看清楚题目要解决的问题,通过问题再回到题中收集相关的信息数据。

    提问:题中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你收集到了哪些相关数据?

    让学生独立在本上完成此题,展示学生解题的过程。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3、巩固练习。

    引导学生看第54页的第2题,引导学生按照“看问题—手机信息数据—列式解答”这样一种思维顺序去独立思考,完成此题。

    让学生汇报自己的解答过程,并展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660÷3= 75÷5= 198÷9= 104÷8=

    2、学校图书馆共有700本书,有7个书架,每个书架有5层,你知道平均每乘层放几本书吗?

    3、学校组织学生去植树,共去了540人,要分成5个植树点,每个植树点分成9组。请计算一下平均每组有多少人。

    四、思维训练

    1、某商店运来一批装微波炉用的塑料盒,准备每个卖9元,这批微波炉盒可以卖900元。每箱里有多少个微波炉盒?

    2、动脑筋想一想,从图中你能收集什么数据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连除应用题的解决思路和连乘应用题解决思路一样,应从问题入手,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学反思:

    在实际情境中理解了连除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在认真阅读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件范本: 科学活动教案怎么写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每个老师都要认真写教案课件。只有将教案课件写好,这样才不致于在实际教学中出现准备不足的情况。其他人的优质教案课件是怎么写成的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课件范本: 科学活动教案怎么写”,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摸、看、尝等方式认知包谷,并可以用语言表现其基本特点。

    2、通过尝试,领会拨包谷的技能,明白要层层剥。

    3、懂得观测和察看、比较,对包谷加热膨胀后的改变有兴致。

    二、教学预备:

    1、生包谷每个人1根、特意用来肥仔米(就是我们常讲的:爆米花)的干包谷一包。

    2、微波炉一只、吃饭的用具数个。

    三、教学过程:

    (一)、认知包谷。

    1、展示“包谷”伙伴。

    今日啊!我们班里来了个伙伴另外还有它的朋友们。我们一块儿来瞅瞅它是哪个?你们认知它吗?

    2、让孩子认知包谷的皮与须。

    (1)启发孩子观测和察看包谷。

    原本是包谷伙伴,它今日要和我们大伙儿一块儿来做有意思的游戏,可是它先要来考一考我们孩子,瞅瞅谁能发觉它身上有一些啥奥秘。

    (2)孩子每个人取1根包谷观测和察看、自由述说、沟通。

    (3)集体沟通。

    你都发现了些啥奥秘?

    皮:包谷身上行李着皮,像它的啥呢?(衣衫)

    童谣:包谷包谷真有意思,身上穿戴X衣衫。

    须:这一个须像啥呀?变一变。

    摸一摸看,有何感觉?

    童谣:包谷包谷真有意思,身上长着长须儿,像XX来像XX。

    3、去掉皮与须,让孩子进而认知包谷。

    (1)例如果脱去包谷的衣衫,拿掉它的胡须,猜一猜,里头会有何?

    (2)孩子尝试自个儿剥包谷,自个儿去探究。

    那我们一块儿来剥剥看,找找衣衫里头的奥秘。剥下来的皮与须应当放于哪儿?

    (3)孩子剥包谷,幼儿教师指导。

    (4)孩子沟通,你们剥时发现了啥奥秘?

    (衣衫)

    好,此刻请你们瞅瞅脱去衣衫,拿掉胡须后的包谷像啥呀?

    再请你们摸摸,摸起来是何感受的?(软的還是硬的?)(有粒一粒的包谷孩子)?(排队)剥一粒下来试一试看,像啥?

    童谣:脱下衣衫看一看,呀!藏着很多小孩子。亲亲热热在一块儿,一個挨着一個睡。

    (二)、把干包谷房进微波炉,做成肥仔米(就是我们常讲的:爆米花)。

    1、启发孩子思索小小的干包谷是否会变。

    教师这儿有许多已然剥下来的包谷孩子(摇一摇手上的干包谷),它们呀看我们小二班的孩子如此乖,想要给我们大伙儿变个魔术!我们来瞅瞅,他们会变个啥魔术。

    把生的、硬邦邦的包谷孩子放入微波炉中。

    我们耐心地等上一小会儿。听一听看,包谷孩子在里头发出了啥声音。

    2、把爆好的肥仔米(就是我们常讲的:爆米花)拿出来,供孩子品尝、探讨有何改变,把变戏法后的包谷孩子与以前的做一下比较。

    3、那包谷除变为肥仔米(就是我们常讲的:爆米花)吃,还可以怎样吃?我们回去再一块儿探讨探讨试一试看,好不好?好,带着你们的包谷,我们走吧!

    【最新课件: 植树问题教案怎么写】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