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不等关系教案模板
  • 不等关系教案模板

    发表时间:2022-01-24

    【www.jk251.com - 不等式的性质】

    当我们提起初中教学,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定是教案吧。一篇好的教案需要我们精心构思,写出一份教学方案需要经过精心的准备,初中教案要写哪些内容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不等关系教案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学目标:1、感受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的意义。2、体会不等式是研究量与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模型之一.3、经历由具体事例建立不等式模型的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符号感.二、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1.教材p2不等关系的场景最主要的设置目的是由此问题产生许多的不等式,进而引出不等式的概念,从诸多不等式的建立过程中,体会不等式的作用与意义。通过合情推理获得猜想:这里对于猜想是否正确并不作研究,而意在为研究不等式的性质打下伏笔.2.p4的做一做的设计意图是想通过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建立不等关系,从中体会不等关系的普遍性,这里建立的不等关系均为一次的,也为研究的重点不等式---一次不等式打基础.p9的议一议意在让学生归纳出不等式的概念.三、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理解不等式的意义能够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不等式关系。难点:根据题意正确列出不等式,通过把大量实例转化为不等式模型加深对不等式的理解。四、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不等关系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你能举出一些与不等关系有关的现实生活例子吗?二、自主学习与探索出示问题如图1-1,用用根长度均为l㎝的绳子,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和圆。用l表示下图的面积?师先让学生计算出上面两个图形的面积:(答案:所围成的正方形的面积可以表示为,圆的面积可以表示为。)(1)如果要使正方形的面积不大于25㎝2,那么绳长l应满足怎样的关系式?要使正方形的面积不大于25㎝2,就是,即。(2)如果要使圆的面积大于100㎝2,那么绳长l应满足怎样的关系式?要使圆的面积大于100㎝2,就是>100,即>100(3)当l=8时,正方形和圆的面积哪个大?l=12呢?当l=8时,正方形的面积为,圆的面积为,4<5.1,此时圆的面积大。当l=12时,正方形的面积为,圆的面积为,9<11.5,此时还是圆的面积大。(4)改变l的取值再试一试,在这个过程中你能得到什么启发?不论怎样改变l的取值,通过计算发现:总是圆的面积大,因此,我们可以猜想,用长度增色为l㎝的两根绳子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和圆,无论l取何值,圆的面积总大于正方形的面积,即>三、做一做议一议(1)通过测量一棵树的树围(树干的周长)可能计算出它的树龄,通常规定以树干离地面1.5m的地方作为测量部位。某树栽种时的树围为5㎝,以后树围每年增加约3㎝,这棵树至少要生长多少年其树围才能超过2.4m?(只列关系式)(2)燃放某种礼花弹时,为了确保安全,人在点燃导火线后要在燃放前转移到10m以外的安全区域。已知导火线的燃烧速度为0.2m/s,人离开的速度为4m/s,导火线的长度x(m)应满足怎样的关系式?不等式:一般地,用符号“<”(或“≤”)“>”(或“≥”)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四、练习1、用不等式表示:a的相反数是正数;m与2的差小于;x的与4的和不是正数;y的一半与x的2倍的和不小于3。下列各数:,-4,,0,5.2,3其中使不等式>1,成立是()a.-4,,5.2b.,5.2,3c.,0,3d.,5.2有理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1-2所示,所的值()a.>0b.<0c.=0d.≥0五、小结:六、课外作业:课本第5页“习题1.1”(注意按照作业要求完成作

    jk251.coM小编推荐

    圆圆的位置关系教案模板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两圆的位置关系和两圆相交、相切的性质.它们是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圆的重要概念性知识,也是今后研究圆与圆问题的基础知识.

    难点:两圆位置关系的判定与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的性质的运用.由于两圆位置关系有5种类型,特别是相离有外离和内含,相切有外切和内切,学生容易遗漏;而在相交圆的性质应用中,学生容易把“相交两圆的公共弦垂直平分两圆的连心线.”看成是真命题.

    2、教法建议

    本节内容需要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研究;第二课时相交两圆的性质.

    (1)把课堂活动设计的重点放在如何调动学生的主体,让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主动获得知识;

    (2)要重视圆的对称美的教学,组织学生欣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3)在教学中,以分类思想为指导,以数形结合为方法,贯串整个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的定义、性质及判定方法;两圆连心线的性质;

    2.通过两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和数形结合能力;

    3.通过演示两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来分析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两圆的五种位置与两圆的半径、圆心距的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两圆位置关系及判定.

    (一)复习、引出问题

    1.复习:直线和圆有几种位置关系?各是怎样定义的?

    (教师主导,学生回忆、回答)直线和圆有三种位置关系,即直线和圆相离、相切、相交.各种位置关系是通过直线与圆的公共点的个数来定义的

    2.引出问题:平面内两个圆,它们作相对运动,将会产生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呢?

    (二)观察、分类,得出概念

    1、让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分别得出两圆: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包括同心圆)这五种位置关系,准确给出描述性定义:

    (1)外离:两个圆没有公共点,并且每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外部时,叫做这两个圆外离.(图(1))

    (2)外切:两个圆有唯一的公共点,并且除了这个公共点以外,每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外部时,叫做这两个圆外切.这个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图(2))

    (3)相交:两个圆有两个公共点,此时叫做这两个圆相交.(图(3))

    (4)内切:两个圆有唯一的公共点,并且除了这个公共点以外,一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内部时,叫做这两个圆内切.这个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图(4))

    (5)内含:两个圆没有公共点,并且一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内部时,叫做这两个圆内含(图(5)).两圆同心是两圆内含的一个特例.(图(6))

    2、归纳:

    (1)两圆外离与内含时,两圆都无公共点.

    (2)两圆外切和内切统称两圆相切,即外切和内切的共性是公共点的个数唯一

    (3)两圆位置关系的五种情况也可归纳为三类:相离(外离和内含);相交;相切(外切和内切).

    教师组织学生归纳,并进一步考虑:从两圆的公共点的个数考虑,无公共点则相离;有一个公共点则相切;有两个公共点则相交.除以上关系外,还有其它关系吗?可能不可能有三个公共点?

    结论:在同一平面内任意两圆只存在以上五种位置关系.

    (三)分析、研究

    1、相切两圆的性质.

    让学生观察连心线与切点的关系,分析、研究,得到相切两圆的连心线的性质:

    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这个性质由圆的轴对称性得到,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考虑如何对这一性质进行证明

    2、两圆位置关系的数量特征.

    设两圆半径分别为R和r.圆心距为d,组织学生研究两圆的五种位置关系,r和d之间有何数量关系.(图形略)

    两圆外切d=R+r;

    两圆内切d=R-r(R>r);

    两圆外离d>R+r;

    两圆内含d<R-r(R>r);

    两圆相交R-r<d<R+r.

    说明: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教学.

    (四)应用、练习

    例1:如图,⊙O的半径为5厘米,点P是⊙O外一点,OP=8厘米

    求:(1)以P为圆心作⊙P与⊙O外切,小圆⊙P的半径是多少?

    (2)以P为圆心作⊙P与⊙O内切,大圆⊙P的半径是多少?

    解:(1)设⊙P与⊙O外切与点A,则

    PA=PO-OA

    ∴PA=3cm.

    (2)设⊙P与⊙O内切与点B,则

    PB=PO+OB

    ∴PB=13cm.

    例2:已知:如图,△ABC中,∠C=90°,AC=12,BC=8,以AC为直径作⊙O,以B为圆心,4为半径作.

    求证:⊙O与⊙B相外切.

    证明:连结BO,∵AC为⊙O的直径,AC=12,

    ∴⊙O的半径,且O是AC的中点

    ∴,∵∠C=90°且BC=8,

    ∴,

    ∵⊙O的半径,⊙B的半径,

    ∴BO=,∴⊙O与⊙B相外切.

    练习(P138)

    (五)小结

    知识:①两圆的五种位置关系: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

    ②以及这五种位置关系下圆心距和两圆半径的数量关系;

    ③两圆相切时切点在连心线上的性质.

    能力:观察、分析、分类、数形结合等能力.

    思想方法: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

    (六)作业

    教材P151中习题A组2,3,4题.

    第二课时相交两圆的性质

    教学目标1、掌握相交两圆的性质定理;2、掌握相交两圆问题中常添的辅助线的作法;3、通过例题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结合相交两圆连心线性质教学向学生渗透几何图形的对称美.教学重点相交两圆的性质及应用.教学难点应用轴对称来证明相交两圆连心线的性质和准确添加辅助线.教学活动设计(一)图形的对称美相切两圆是以连心线为对称轴的对称图形.相交两圆具有什么性质呢?(二)观察、猜想、证明1、观察:同样相交两圆,也构成对称图形,它是以连心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2、猜想:“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3、证明:对A层学生让学生写出已知、求证、证明,教师组织;对B、C层在教师引导下完成.已知:⊙O1和⊙O2相交于A,B.求证:Q1O2是AB的垂直平分线.分析:要证明O1O2是AB的垂直平分线,只要证明O1O2上的点和线段AB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于是想到连结O1A、O2A、O1B、O2B.证明:连结O1A、O1B、O2A、O2B,∵O1A=O1B,∴O1点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又∵O2A=O2B,∴点O2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因此O1O2是AB的垂直平分线.也可考虑利用圆的轴对称性加以证明:∵⊙Ol和⊙O2,是轴对称图形,∴直线O1O2是⊙Ol和⊙O2的对称轴.∴⊙Ol和⊙O2的公共点A关于直线O1O2的对称点即在⊙Ol上又在⊙O2上.∴A点关于直线O1O2的对称点只能是B点,∴连心线O1O2是AB的垂直平分线.定理: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注意:相交两圆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而不是相交两圆的公共弦垂直平分两圆的连心线.(三)应用、反思例1、已知两个等圆⊙Ol和⊙O2相交于A,B两点,⊙Ol经O2。求∠OlAB的度数.分析:由所学定理可知,O1O2是AB的垂直平分线,又⊙O1与⊙O2是两个等圆,因此连结O1O2和AO2,AO1,△O1AO2构成等边三角形,同时可以推证⊙Ol和⊙O2构成的图形不仅是以O1O2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同时还是以AB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从而可由∠OlAO2=60°,推得∠OlAB=30°.解:⊙O1经过O2,⊙O1与⊙O2是两个等圆∴OlA=O1O2=AO2∴∠O1AO2=60°,又AB⊥O1O2∴∠OlAB=30°.例2、已知,如图,A是⊙Ol、⊙O2的一个交点,点P是O1O2的中点。过点A的直线MN垂直于PA,交⊙Ol、⊙O2于M、N。求证:AM=AN.证明:过点Ol、O2分别作OlC⊥MN、O2D⊥MN,垂足为C、D,则OlC∥PA∥O2D,且AC=AM,AD=AN.∵OlP=O2P,∴AD=AM,∴AM=AN.例3、已知:如图,⊙Ol与⊙O2相交于A、B两点,C为⊙Ol上一点,AC交⊙O2于D,过B作直线EF交⊙Ol、⊙O2于E、F.求证:EC∥DF证明:连结AB∵在⊙O2中∠F=∠CAB,在⊙Ol中∠CAB=∠E,∴∠F=∠E,∴EC∥DF.反思:在解有关相交两圆的问题时,常作出连心线、公共弦,或连结交点与圆心,从而把两圆半径,公共弦长的一半,圆心距集中到一个三角形中,运用三角形有关知识来解,或者结合相交弦定理,圆周角定理综合分析求解.(四)小结知识:相交两圆的性质: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该定理可以作为证明两线垂直或证明线段相等的依据.能力与方法:①在解决两圆相交的问题中常常需要作出两圆的公共弦作为辅助线,使两圆中的角或线段建立联系,为证题创造条件,起到了“桥梁”作用;②圆的对称性的应用.(五)作业教材P152习题A组7、8、9题;B组1题.探究活动问题1:已知AB是⊙O的直径,点O1、O2、…、On在线段AB上,分别以O1、O2、…、On为圆心作圆,使⊙O1与⊙O内切,⊙O2与⊙O1外切,⊙O3与⊙O2外切,…,⊙On与⊙On-1外切且与⊙O内切.设⊙O的周长等于C,⊙O1、⊙O2、…、⊙On的周长分别为C1、C2、…、Cn.(1)当n=2时,判断Cl+C2与C的大小关系;(2)当n=3时,判断Cl+C2+C3与C的大小关系;(3)当n取大于3的任一自然数时,Cl十C2十…十Cn与C的大小关系怎样?证明你的结论.提示:假设⊙O、⊙O1、⊙O2、…、⊙On的半径分别为r、rl、r2、…、rn,通过周长计算,比较可得(1)Cl+C2=C;(2)Cl+C2+C3=C;(3)Cl十C2十…十Cn=C.问题2:有八个同等大小的圆形,其中七个有阴影的圆形都固定不动,第八个圆形,紧贴另外七个无滑动地滚动,当它绕完这些固定不动的圆形一周,本身将旋转了多少转?提示:1、实验:用硬币作初步实验;结果硬币一共转了4转.2、分析:当你把动圆无滑动地沿着圆周长的直线上滚动时,这个动圆是转转,但是,这个动圆是沿着弧线滚动,那么方才的说法就不正确了.在我们这个题目中,那动圆绕着相当于它的圆周长的的弧线旋转的时候,一共走过的不是转;而是转,因此,它绕过六个这样的弧形的时,就转了转

    直线圆的位置关系教案模板


    授课时间:2004.11.17早上第二节授课班级:初三、1班授课教师:

    教学内容:7.7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直线和圆相交、相切、相离的概念。

    2.初步掌握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性质和判定及其灵活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探究,向学生渗透分类、数形结合的思

    想,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知识迁移的能力;

    2.通过例题教学,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解决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从运动的观点来观察直线和圆相交、相切、相离的关系、关注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的过程,主动探索,勇于发现。从而领悟世界上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变化着的,并且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和性质

    教学难点: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研究及运用

    教学程序设计:

    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创设

    问题

    情景

    利用多媒体放映落日的动画。引导学生从公共点个数和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两方面体会直线和圆的不同位置关系。

    学生看投影并思考问题

    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中.

    今天我们学习7.7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1、通过观察直线和圆的公共点个数得出直线和圆相离、相交、相切的定义。

    2、观察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与r的大小变化,类比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由圆半径和点与圆心的距离的数量关系来判定,总结得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由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来判定。得到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和性质。

    例1(课本第89页例)

    例2如图,正方形ABCD,边长

    为5,AC与BD交于点O,过点

    O作EF∥AB分别交AD、BC于

    点E、F。以A为圆心,为

    半径作圆,则⊙A与直线BD、EF、BC位置关系怎样,说明理由。

    学生观察、讨论、概括、总结后回答

    学生讨论试解看清条件与图形做出正确的判断

    问题的提出及解决,为深刻理解直线和圆的概念做好铺垫

    类比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来得到新知识

    从多个角度对所学知识加以运用

    反馈

    训练

    应用

    提高

    练习1:教材P.90中1,2.

    练习2:在Rt△ABC中,∠C=900,AC=3,AB=5,若以C为圆心、r为半径作圆,那么()

    (1)当直线AB与⊙C相切时,r的取值范围是

    (1)当直线AB与⊙C相离时,r的取值范围是

    (1)当直线AB与⊙C相交时,r的取值范围是

    学生在练习本上笔答,互相帮助、纠正

    培养了团结协作,相互交流的精神,也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书写习惯

    小结

    提高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指导学生回答

    探究

    活动

    问题:如图,正三角形ABC的边长为6厘米,⊙O的半径为r厘米,当圆心O从点A出发,沿着线路AB一BC一CA运动,回到点A时,⊙O随着点O的运动而移动.在⊙O移动过程中,从切点的个数来考虑,相切有几种不同的情况?写出不同情况下,r的取值范围及相应的切点个数

    布置

    作业

    1、课本第101页7.3A组第2、3题

    2、课余时间,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找出直线和圆相交,相切,相离的实例,说给大家听。

    两圆的位置关系教案模板


    课题:两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目的:掌握两圆的五种位置关系及判定方法;;

    教学重点:两圆的五种位置的判定.

    教学难点:知识的综合运用.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请说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

    研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从两个角度来研究这种位置关系的,

    ⑴直线和圆的公共点个数;

    ⑵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与半径r的大小关系,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相离

    相切

    相交

    直线和圆的公共点个数

    0

    1

    2

    d与r的关系

    d>r

    d=r

    d

    二.讲解:圆和圆位置关系.

    ⑴两圆的公共点个数;

    ⑵圆心距d与两圆半径R、r的大小关系.

    两圆的位置关系

    外离

    外切

    相交

    内切

    内含

    两圆的交点个数

    0

    1

    2

    1

    0

    d与R、r的关系

    d>R+r

    d=R+r

    R-r

    d=R-r

    d

    定理设两个圆的半径为R和r,圆心距为d,则

    ⑴d>R+rÛ两圆外离;

    ⑵d=R+rÛ两圆外切;

    ⑶R-r

    ⑷d=R-r(R>r)Û两圆内切;

    ⑸dr)Û两圆内含.

    三.巩固:

    ⒈若两圆没有公共点,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A)外离(B)相切(C)内含(D)相离

    ⒉若两圆只有一个交点,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A)外切(B)内切(C)外切或内切(D)不确定

    ⒊已知:⊙O1和⊙O2的半径分别为3cm和4cm,根据下列条件判断⊙O1和⊙2的位置关系.

    ⑴O1O2=8cm;⑵O1O2=7cm;⑶O1O2=5cm;⑷O1O2=1cm;

    ⑸O1O2=0.5cm;⑹O1O2=0,即⊙O1和⊙O2重合;

    四作业:P1372.3.4.5

    数学教案-空间里的平行关系教案模板


    教学建议

    一、知识结构

    在平行线知识的基础上,教科书以学生对长方体的直观认识为基础,通过观察长方体的某些棱与面、面与面的不相交,进而把它们想象成空间里的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不相交,来建立空间里平行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重点、难点分析

    能认识空间里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平行关系既是本节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本节知识是线线平行的相关知识的延续,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进一步研究空间中的点、线、面、体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1.我们知道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相交或平行,由于垂直和平行这两种关系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所以这两种空间位置关系历来受到人们的关注,前面我们学过在平面内直线与直线垂直的情况,以及在空间里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垂直关系.

    2.例如:在图中长方体的棱AA与面ABCD垂直,面AABB与面ABCD互相垂直并且当时我们还从观察中得出下面两个结论:

    (1)一条棱垂直于一个面内两条相交的棱,这条棱与这个面就互相垂直.

    (2)一个面经过另一个面的一条垂直的棱,这两个面就互相垂直.

    正如上述,在空间里有垂直情况一样,在空间里也有平行的情况,首先看棱AB与面ABCD的位置关系,把棱AB向两方延长,面ABCD向各个方向延伸,它们总也不会相交,像这样的棱和面就是互相平行的,同样,棱AB与面DDCC是互相平行的,棱AA与面BBCC、与面DDCC也是互相平行的.

    再看面ABCD与ABCD,这两个面无论怎样延展,它们总也不会相交,像这样的两个面是互相平行的,面AABB与DDCC也是互相平行的.

    3.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1)不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只要与平面内的某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平行。(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2)如果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都与另一个平面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平行。(空间里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三、教法建议

    1.空间里的平行关系,是高中学习《立体几何》的重要部分,本节知识在初中阶段让学生积累一些感性的认识.学习这节内容要注意联系实物(如火柴盒,教室)中的线与线、线与面、面与面的关系就容易得多了.

    2.本节在已有的对长方体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对长方体的棱与面、面与面的不相交的观察,介绍了空间里的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关系.目的主要是培养空间思维,但只是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只需基本了解,不需要系统地学习.

    3.教学时应该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平面一定是无限延伸的.两面墙平行,是指两面墙所在的平面平行,不是指墙这一小部分平行.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1.能借助长方体的棱与面、面与面的平行关系,说出空间里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平行关系.

    2.此外,在教学“空间里的平行关系”中,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通过平行关系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引导性材料

    复习提问:

    1.平面里,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哪些?在空间里,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又有哪些?

    2.试说出两直线平行的意义.

    前面,我们在学习“两直线互相垂直”时,曾经学习过空间里的垂直关系.(可让学生以教室为实例,说出一些线与面,面与面的垂直关系.)

    前几节课,又学习了“平行线”的有关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常常也说什么与什么“平行”.(教师演示:一根木条或铅笔与桌面平行.)这种“平行”关系是什么样的平行关系呢?你也能举出一些这样的实例吗?这节课就研究这些问题.

    三、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的教学设计

    问题1—1:观察下图(也可要求学生携带一个长方体的包装纸盒)中的长方体,棱AB与面ABCD的位置关系是什么?如果将棱AB向两边无限伸展,同时也将面ABCD向各个方向延展,它们之间有无可能相交?

    问题1-2:图中,你能以棱AB与面ABCD为一个具体例子,用类似于定义“平行线”的方法,给直线与平面平行下一个定义吗?

    (由学生口答,教师帮助完善,得出定义.)

    问题1-3:图中,除了棱AB外,还有与面ABCD平行的棱吗?有哪几条?

    (由学生分别说出棱BC,CD,AD都与面ABCD平行.)

    问题1-4:除了面ABCD外,棱AB还与哪个平面平行?

    问题2—1:如下图的长方体中,面ABCD与面ABCD能否相交?怎样定义空间里的两平面平行?

    问题2-2:观察你自己携带的长方体纸盒,能说出哪些平面平行吗?

    (可由学生讨论后,请一位学生带上纸盒,给学生边演示,边讲解.)

    四、例题解析

    例题:如下图,在长方体中,棱CD与哪些面平行?面ABCD与哪些棱平行?

    答:棱CD与面ABBC、面ABCD平行;

    面AADD棱BB、棱BC、棱CC、棱BC平行;

    面ABBA与面DCCD平行.

    (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此例进行变式,如提出不同位置的线面.面面平行的问题.也可让学生自己来提出问题.由学生自己借助长方体纸盒解答这些问题,以增强学生对空间平行关系的感知,发展想象能力.)

    五、练习

    课本第90页练习第l、2题.

    六、小结

    本堂课以长方体(教室或纸盒)为实物模型,通过观察长方体的棱与面、面与面的位置关系,并把它们想像成空间里的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研究了空间里的线与面、面与面平行的关系.

    我们生活在空间里,因而要养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的习惯,并逐步地学会用数学知识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不等关系教案模板】相关推荐
    铁的性质相关教学方案

    第六章铁第一节铁的性质一.知识教学点1.铁的物理性质。2.铁的化学性质(跟氧气、盐酸、稀硫酸和硫酸铜的反应)。3.钢铁的生锈和防锈。二.重、难、疑点1.重点:铁的化学性质。2.难点:对“铁的化学性质比...

    合理使用洗涤剂

    生活中,我们使用很多种类的洗涤剂,最常见的还是肥皂和洗衣粉。使用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请听我们细细说来。一、少用洗涤剂原则无论是肥皂还是洗衣粉都有一定的碱性,若长期直接接触后,皮肤表面的弱酸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