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教案分享] 《滥竽充数》教案其三
  • [教案分享] 《滥竽充数》教案其三

    发表时间:2023-01-09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会带上自己教案课件,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只有教案课件写的越好,需要的时间当然也会越长。怎么样教案课件才算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教案分享] 《滥竽充数》教案其三,带给大家。欢迎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寓意。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感想。

    3、让学生感受寓言的魅力,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揭示课题

    1、出示六个成语(指名读)

    狐假虎威 守株待兔 掩耳盗铃

    刻舟求剑 鱼目混珠 亡羊补牢

    2、这些词语既是成语故事又是寓言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这样的词语。(板书:滥竽充数)(范读——齐读)

    3、这些成语寓言故事有一个共同特点,谁知道?(指名说)

    4、《滥竽充数》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又将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读故事。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

    (1) 朗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 结合上下文,读懂生词。

    (3) 想一想: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交流汇报:

    (1) 开火车读课文(相机点评)

    (2) 文中你读懂了哪些词?(重点理解腮帮、俸禄等词语)

    (3) 课文只有一个自然段,你能把它读成两部分吗?并说说理由。(指名说)(板书:齐宣王 齐湣王)

    (4) 谁能把两部分的意思分别说一下吗?

    (5) 把两部分的意思连起来就是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品读故事 感悟寓意

    1、过渡:同是南郭先生,为什么在齐宣王时,混得有滋有味;而到了齐湣王时,就只好逃走了?

    2、仔细读课文,找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细细品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3、讨论交流:

    (1) 出示“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 你读出了什么?(强调“总是”“许多人”“一齐”)

    △ 你能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吗?(指名读——评议——齐读)

    (2) 出示:“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

    △ “混”字读出了什么?

    (3) 出示:“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俸禄。”

    △ 想象一下,他会怎么装?(练习说话)

    出示:“别人---------------------------,他就—————————。”

    △ 尽管南郭先生装得像模像样,但内心还是不平静。此时他的心情会怎样呢?(害怕 担心 紧张 得意)

    △ 是啊,起先他可能是紧张害怕的,但他紧张也要装作不紧张,害怕也要装作不害怕,不会吹也要装作会吹。

    △ 同学们,由这个“装”你想到了哪些词?(装腔作势 装模作样)

    △ 南郭先生啊,你不会居然冒充会,这不是滥竽充数吗?

    △ 这样装着装着,居然没人发现,还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

    △ 拿到俸禄后,南郭先生又会想什么?

    (4) 南郭先生的运气会一直好下去吗?

    (5) 出示:“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也喜欢听吹竽。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起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 你读出了什么?

    (6) 难怪听了这个消息,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7) 出示:“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 从“只好”一词中你读出了什么?

    △ 不逃走行吗?此时的南郭先生心里又会怎么想呢?(指导看图)

    △ 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

    △ 谁能用“只好”说一句话。

    (8) 在逃跑的路上,假如你碰到南郭先生会怎么做?

    (9) 同学们,学到这里,这个故事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什么?

    (10) 的确,做人要踏踏实实,要有真才实学。这就是滥竽充数告诉我们的道理。(板书:真才实学)

    (11) 说说身边的滥竽充数的事,找找身边南郭先生一样的人。

    四、续编故事 拓展延伸

    1、续编故事《南郭先生后传》

    附:板书设计:

    滥竽充数

    齐宣王——南郭先生——齐湣王

    爱讲排场 装腔作势 用人严格

    真才实学

    jk251.coM小编推荐

    滥竽充数教案(模板6篇)


    教师范文大全专题“滥竽充数教案”推荐内容。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需要有能力来保证课程的顺利开展,书写教案是教师工作最基础的教学任务,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全面地思考课堂的可能性,你掌握了教案的写作格式规范吗?推荐你看看以下的滥竽充数教案,欢迎你的品鉴!

    滥竽充数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滥竽充数》这则成语故事的内容,让学生懂得:没有真正的才干,混在行家里充数是*不住的。

    2.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寓意,并体会成语的用法。

    3.能展开合理的想象,扩写故事。

    二、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成语,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一些,谁能随口说出几个?

    学生说后教师叙述(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有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2.读题:成语故事三则就是什么?成语故事三个,成语故事三篇

    3.谁能来读读这三则成语故事的题目?

    4.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其中的第二则:滥竽充数。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先来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昨天请大家回去预习了课文,今天我们先来齐读课文,看看有没有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在内。

    2.指名齐读中读得不认真的来读课文,指出不足。

    3.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请同学们回到课本中,快速朗读课文,看看文中哪句话说的是滥竽充数的意思。

    出示: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齐读句子。

    你能结合这个句子来说说滥竽充数的意思吗?

    竽:古时一种簧管乐器。可看图理解,顺势点拨“竽”

    滥竽:吹不成调的竽。(结合南郭先生不会吹竽说)

    充数:凑数。

    说整个词的意思。

    三、理解课文:

    师口述出示的句子,板书:混

    1.看到这个“混”,你能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吗?

    让学生谈:(1)混入之前有什么表现?

    打听情况: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感到有机可乘(外部环境)

    跟随别人一起蒙混进去可谈谈南郭先生的心里想法(本人心术不正)

    (2)混的情况: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

    学生做做样子,用词来形容:装模作样装腔作势

    还会有什么表现?

    (3)混的结果: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理解:俸禄: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

    (4)混的时间很长,

    2.混得像模像样的南郭先生,和别人拿一样多俸禄的南郭先生当时肯定很,你能用这种语气读好这一部分吗?

    3.可世事难料,齐宣王死了。南郭先生还能“混”吗?请读读下文,用一个字来说说?(生读、交流后板书“逃”)

    或:南郭先生一直混得这样幸福吗?他最后怎样?(板书“逃”))

    对于这个“逃”,读了文章,你有话要说吗?

    (1)逃的原因:一个一个地单独吹(外部环境不适合“混”了)

    其他人为何没“逃”呢?

    (2)想象逃之前会有些什么表现?会想些什么?

    4.“混”得像模像样的南郭先生最后不得不逃之夭夭,从他身上你明白些什么?

    四、指导行为:

    1.在我们周围有没有类似滥竽充数这样的事呢?指名说

    生活中:假冒违劣商品害人还影响声誉

    校园里:听课不专心,作业不认真,害人又害已

    师说明:一个学生不好影响的是他自己和一个班级,一个班级不好影响的是一个学校,一个学校不好影响的是整个教育和社会的声誉,社会不好影响的是整个国家。

    2.你愿意做南郭先生这样的人吗?那么我们应怎样做?

    3.理解“滥竽充数”的另一种用法

    出示句子:李强擅长打乒乓球,当大家推选他参加区乒乓球队时,他说:“我只不过是滥竽充数罢了。”(表示自谦)

    五、齐读课文

    过渡:滥竽充数这则成语故事使我们受到了启发教育,南郭先生这个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一齐来读好这则故事,我想这一回再也不会有滥竽充数的人了。

    六、拓展延伸:

    师:结合我们这堂课,你能让滥竽充数这则故事的情节更生动,人物形象更丰满吗?

    扩写故事:展开合理的想象,插入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让故事更生动。

    滥竽充数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地理解《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

    2.让学生懂得《滥竽充数》的寓意,使学生明白:没有真才实学,靠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

    3.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寓言故事,懂得道理,学会做人。

    教学重点

    通过对三个问题的讨论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难点

    说出寓言故事所阐述的道理。

    教学时数

    第二课时

    教具准备

    小黑板大字课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讲排场机会待遇腮帮继承脾气

    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7课《寓言两则》中的第一则寓言《滥竽充数》。

    三.围绕问题,自学课文。(边思边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

    2.南郭先生是怎样滥竽充数?

    3.南郭先生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

    四.讨论问题,理解课文。(在讨论中逐步理解课文,体会南郭先生不会装会的样子,揭露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丑恶嘴脸。)

    1.分组讨论,理解课文。

    2.大组交流,切透课文。

    3.板书小结,深化课文。

    爱讲排场有机可乘

    滥竽充数装腔作势不会装会

    只好逃走无机可乘

    五.比较句子,体会语言特点。(读中比较,体会寓言语句的准确、生动性)

    1.每逢吹竽,他也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2.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混在队里充数。

    六.选择句子,掌握寓意。(根据课文内容和讨论的三个问题,正确地选择寓意)

    1.齐王爱讲排场容易被人钻空子。

    2.南郭先生靠欺骗过日子是长不了的。

    3.一个人没有真才实学,靠欺骗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

    七.想象复述,深化寓意。(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1.想象南郭先生装腔作势的具体表现。

    2.想象南郭先生混不下去的狼狈相。

    3.你还可以想象其它环节。

    八.拓展活动,丰富知识。

    守株待兔南辕北辙拔苗助长画龙点睛

    画蛇添足叶公好龙亡羊补牢坐井观天

    老马识途自相矛盾刻舟求剑老骥伏枥

    九.布置作业,分层练习。

    1.将《滥竽充数》利用想象复述给同学听。

    2.选择拓展活动中的一则,复述给同学或者听课的老师听。

    滥竽充数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了解故事内容,懂得故事所包含的深刻道理。

    3、发挥想象,给故事续写结尾。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内容,懂得故事所包含的深刻道理。难点:懂得故事所包含的深刻道理。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今天,我就要考考大家。看图猜成语,不用举手,直接喊出来就行!看看哪位同学积累最多,反应最快!准备好了吗?(ppt出示图画)

    2、大家发现这些成语有什么共同点吗?对了,这些成语都是寓言,谁来说说什么是寓言?

    3、寓言,就是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来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寓言已经相当盛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寓言《滥竽充数》,来,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4、齐读课题,说说你都知道了些什么?(竽:古时一种簧管乐器。可看图理解,顺势点拨“竽”滥竽:吹不成调的竽。充数:凑数。说整个词的意思。)

    5、你是怎么知道的?(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二、初读课文

    1、昨天请大家回去预习了课文,今天我们先来齐读课文,看看有没有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在内。

    2、指名齐读中读得不认真的来读课文,指出不足。

    3、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品读故事

    1、聆听课文朗读,思考:文章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主要人物是谁?学生回答,师相机板书:齐宣王南郭先生齐湣王

    2、在文中哪一个字,可以概括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行为?生思考回答师板书:(混)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围绕这个“混”字来深入理解课文。

    (1)现在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把你认为是描写南郭先生混的句子用横线划出来。(每逢吹竽,南郭先生总是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2)同学们,你认为这个句子中,最能体现南郭先生混的词语是哪一个?(装腔作势)

    (3)接下来请同学们再找一找描写南郭先生装腔作势样子的句子。(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

    (4)同学们,我们能不能来模仿一下南郭先生装腔作势的样子呢?同桌间互相做一做。

    (5)谁愿意上来扮演南郭先生,向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演员天赋?大家给他配上朗读。

    (6)谢谢你的表演,大家评价一下,这位南郭先生像不像?能蒙混过关吗?(7)祝贺这位南郭先生顺利过关,我来采访一下,此时你心情怎样?

    2、教师出示问题:南郭先生在吹竽队里是怎么混的?

    3、南郭先生能够混进吹竽队,因为谁?(齐宣王)请同学找到课文中描写齐宣王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一下,齐宣王是个怎么样的人?(讲排场)

    4、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找一找,你认为文中的哪句话,最能体现齐宣王讲排场?(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同学们,正是因为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吹竽的乐队就有三百人,而且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所以南郭先生才能钻空子混进吹竽队里。边说边板书:三百人一起吹

    5、同学们再想一想,南郭先生为什么要混进齐宣王的吹竽队里?(为了钱)同学们从课文中的哪句话看出来的呢?齐宣王把他编在吹竽队里,给他很高的待遇。同学们“待遇”还可以换成哪个词语呢?

    6、混得像模像样的南郭先生,和别人拿一样多俸禄的南郭先生当时肯定很,你能用这种语气读好这一部分吗?

    7、可世事难料,齐宣王死了齐湣王继承了王位,南郭先生还能“混”吗?请读读下文,用一个字来说说?(生读、交流后板书“逃”)

    (1)南郭先生为什么混不去了?他到底是听到一个什么消息呢?(齐湣王一个一个吹)板书

    (2)那么南郭先生去吹就行了嘛!干嘛要逃跑呢?(南郭先生根本就不会吹竽)

    (3)南郭先生根本就不会吹竽,所以当他听说齐湣王要一个一个吹的时候,他只有选择——逃跑!师相机板书:逃

    (4)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完成表格。

    四、明寓意

    1、“混”得像模像样的南郭先生最后不得不逃之夭夭,从他身上你明白些什么?小组合作讨论。

    2、滥竽充数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有真才实学,作假充数的人他们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终究会露出马脚的。

    3、只要同学们留心观察,你不难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滥竽充数”之类的事情,也有像南郭先生一样的人。我们一起来“寻找我们身边的南郭先生”。如:上课时,老师问:“会背诵的请举手。”结果大家都齐刷刷地举起手来。背诵时,有的同学只是跟着动动嘴巴,却没有发出声音,在那里滥竽充数而已。

    4、你愿意做南郭先生这样的人吗?那么我们应怎样做?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南郭先生逃跑以后,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展开你们想象的翅膀,跟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南郭先生逃跑以后的故事。(学生交流指名汇报)南郭先生逃跑以后的命运,就掌握在你的手中!(留作业)

    六、总结全文

    同学们,从一个简单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学到一些深刻的道理,这就是寓言的魅力之所在!同时,寓言,又像一个警钟,让我们在认识别人的'同时,也能够不断地反省我们自己。我们不要做南郭先生,让我们脚踏实地勤奋学习,练就一身真本领!

    七、板书设计

    滥竽充数

    齐宣王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先生混逃齐湣王一个一个吹

    滥竽充数教案 篇4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上语文课。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今天也给你们带来了一段动画片,想看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播放动画)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滥竽充数的故事。

    板书:滥竽充数

    二、探究新知

    1.理解题目的意思

    结合我们刚才看到的动画片,谁能说说你理解了这个词语中的哪个字?哪个字还不懂?你来说一说。我知道了充数就是凑数的意思。老师告诉你们竽是一种簧管乐器,上面有小孔。谁知道滥是什么意思?看来同学们不知道,那我们就利用手中的字典查一查。谁能说一说?滥是与实际不符,在本课引申为蒙混。谁能把整个词语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你来说一说。不会吹竽还冒充会吹在队伍里凑数。

    三、初读课文

    1.师范读

    刚才我们已经理解了整个词语的意思,那你们想不想走进课文看一看南郭先生到底是怎样滥竽充数的。下面钱同学们把书打开听老师读课文,注意一定要挺准字音。

    2.生自由读课文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做到不错字、不丢字、不添字,然后圈出本节课要求认识的4个生字。

    3.检查生字

    好,同学们都读完了。昨天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了,下面老师要检查一下同学们的识字情况。竽,它是一个形声字,吹竽。出示“腮”和“腔”。谁认识这两个字? “月”字旁加“思”字念“腮”,“腮帮”。“月”字旁加“空”字念“腔”,“口腔”。同学们观察这两个字都是什么部首啊?对,“月”字旁。以前我们也学习过许多“月”字旁的字,知道“月”字旁的字都和人体的器官有关,像“肝”、“胆”、“脾”、“胰”、“肾”等,都是“月”字旁。这个字念什么?“混”你是怎么记住它的?三点水加“昆”字念“混”,“蒙混”好,下面请同学们齐读一遍。

    四、理解课文

    同学们对生字掌握的很好。下面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并想想课文里写了哪几个人物?谁能说一说?有齐宣王、齐湣王、南郭先生。

    板书:齐宣王、齐湣王、南郭先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齐宣王和齐湣王都爱听吹竽,他们在听吹竽时的方式有所不同,那齐宣王在听吹竽时有什么特点呢?下面找同学来读一下第一自然段。谁能回答,齐宣王常常叫这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板书:三百人齐吹。从“三百人”这个词可以看出什么?对,人很多。“常常”又怎么理解呢?常常是经常这样,很少改变。齐宣王常常叫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你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对他是一个爱讲排场的人,所以我们在读这一段时就要把齐宣王讲排场的气势读出来。谁能试着读一下。正是由于齐宣王爱讲排场,又很少改变听竽方式,才给了南郭先生参加吹竽队的机会。但他根本不会吹竽,他又是怎样蒙混过去的呢?

    2.学习第二自然段

    我们来看第二自然段,谁能读一下第二自然段。南郭先生看到这个机会就请求参加吹竽队,这个机会指的是什么?指的是齐宣王喜欢听许多人吹竽,吹不吹听不出来。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目的是什么呢?因为齐宣王给他很高的待遇。谁知道待遇是什么?指钱或金银珠宝。同学们看老师这儿有一幅插图,你能不能看出那个是南郭先生?这个是,为什么呢?因为他鼓着腮帮在那装腔作势。出示重点句子,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伍里充数。同学们把这句话齐读一下。看看这句话里有哪些动词,有“吹”、“鼓”、“捂”、“混”。那鼓着腮帮是什么样的,同学们自己试着做一下。很好,谁知道“竽眼儿”是什么?竽上面的小孔。“装腔作势”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故意做样子给别人看。谁能到前边来表演一下南郭先生吹竽时的样子?其他同学给他配上朗读。下面男生齐读一遍,女生齐读一遍,全体齐读一遍,再一次体会一下南郭先生吹竽时的样子,你能用一个字来概括南郭先生的表现吗?“混”。

    3.学习第一自然段

    但是后来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继承了王位,他还能不能再混下去了呢?我们来看第三自然段,谁能读一下这一段,好,齐湣王和齐宣王相比有什么不同,他不喜欢听大家一起吹竽,他叫吹竽的人一个挨一个的吹给他听。

    板书:一一吹

    南郭先生根本不会吹竽,他该怎么办呢?

    4.学习最好一段

    请同学们齐读一遍,他最后怎么了?偷偷地逃走了。

    板书:逃

    那他为什么要逃走呢?因为齐湣王叫吹竽的人一个挨一个吹给他听,而他又根本不会吹竽,所以才逃走的,所以我们在读时应该把这种灰溜溜的感觉读出来。

    五、拓展

    1.此时此刻,你想对南郭先生说点什么?(南郭先生,你不要再骗人了,这样是不会有好结果的。)(南郭先生,你还是早点学些真本领吧)

    2.假如南郭先生在逃跑时遇到了吹竽的同行,这时两个人会说些什么?老师请同学们到前边来表演一下。(哎,南郭,你上哪呀?哎!我得赶紧走,齐湣王叫吹竽的人一个一个吹给他听,实话告诉你我根本不会吹竽,再不走就没命了。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六、总结寓意

    这两名同学表演的非常好,同学们想一下,南郭先生为什么会落得这样的下场呢?因为他没有真才实学,没有真才实学行不行啊?不行。谁能说说这个寓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没有真才实学蒙混凑数是不行的。

    板书:没有真才实学蒙混凑数是不行的

    七、想象

    南郭先生逃跑以后,他会怎样呢?

    1.南郭先生从吹竽队走了以后,靠着自己平时积攒的一些钱做起了买卖,赚了很多钱。他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最好的学校去上学,让他能学到真本领。

    2.他回到家后整天好吃懒做,最后自己的妻子和儿子都离他而去了。

    3.南郭先生回家后,请了一位老师教他吹竽,不久他就学会了,又到吹竽队里去学习,并且他还是吹竽队里吹的最好的呢。

    4.南郭先生逃跑后被齐湣王发现,齐湣王很生气,就下令抓捕他。

    八、通读全文

    同学们的想象可真丰富,下面老师找同学把整篇课文读一遍。

    学了这篇课文,对你有什么启发?(我觉得我以后再学习中应该扎扎实实的,我以前在认字时有一个两个字认不下来,我就不认了,我以后不会那样了。)(老师让我们写作文,我写不出来,也不动脑去想,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我都会认真思考。

    九、全课总结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我们要认真辨别,千万不要上当受骗。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够扎扎实实,做一个脚踏实地的人,学会真本领,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十、作业

    今天的作业是回到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或朋友听。

    滥竽充数教案 篇5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习《滥竽充数》,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寓意。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感想。

    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悟出寓言的寓意,让学生感受寓言的魅力,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获得语言的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寓言故事,在朗读中了解寓言的寓意。

    难点:引导学生悟出寓言的寓意,并且能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看图写词

    1、在祖国的语言宝库中,成语是一颗闪亮的珍珠。通过几年的学习,同学们一定掌握了为数不少的成语,下面我们就来“看图写成语”。请同学们准备好本子,等会儿出示的每幅画面只停留10秒钟,同学们得仔细看图,认真思考,然后快速地写下来。

    2、(课件逐幅出示相关画面)学生看图写成语。

    3、交流。(出示答案:狐假虎威、画蛇添足、守株待兔、掩耳盗钟、滥竽充数)齐读成语。

    4、学生较对并订正。(采访全部正确的学生,说说是怎样学会没学过的成语的。)

    5、刚才我们写的这些成语都出自寓言故事,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寓言?”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它不但具有劝谕、讽刺的功能,而且是一种有故事情节的文学作品。)生说对意思即可。(用一个小故事说明一个道理。)

    二、揭题解“滥、竽”

    1、揭题。会写“滥竽充数”并不等于真正掌握了这个成语,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寓言《滥竽充数》(板书课题)学生书空,教师指出“滥竽”二字为本课要求会写字,让学生说说怎样更好的记住它们。

    (学生可能会想到用旧字带新字法或换偏旁:监———滥槛————滥蓝————滥篮————滥编字谜:看管(监)水源(三点水),防止泛滥。(滥)

    竹竿带钩(竽)

    2、理解“滥、竽”二字的意思。“竽”指的是什么?

    滥:(结合文后注释理解)就是虚假不实的意思;

    竽:(出示“竽”图,“竽”是古代的一种乐器,播放用竽吹奏出的《凤凰展翅》片段)这就是竹做的乐器——竽,我们听到的就是用竽吹奏出来的名曲《凤凰展翅》的片段。

    3、那么“滥竽充数”是什么意思呢?谁知道这个小故事,给同学们讲一讲。

    三、读古文,对照注释理解意思,明理。

    (一)、看注释,了解出处。

    你知道这寓言的出处吗?(提醒学生注意文下的注释“选自《韩非子》”。)

    关于《韩非子》你有哪些了解?(教师简介:韩非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他的名字叫韩非,子是对他的尊称。就像我们听到过的孔子、孟子一样。《韩非子》这本书是后来人收集他的言语、论著编写而成的)

    小结:“注释”部分的字很小,但它却像是我们学习大道上的指路牌,这么一指,就让时光倒流到20xx多年前了。下面就让我们追根溯源,来看看《韩非子》中的《滥竽充数》是怎样写的。)

    (二)、出示文言文: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教师范读古文(要求学生注意读音与文言文中的停顿)

    2、生练读,同桌对读,指名读。

    3、逐句指导学生读文言文。

    4、指导学生如何读懂文言文。

    (1)自由读译文

    (2)对照文言文逐句理解(结合注释,理解句中难懂的词的意思,从而理解整句的意思)

    出示第一句: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先让学生读句子,在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及句意)

    使:让

    必:一定,总是。

    齐宣王:战国时候,齐国的国君。

    句意:战国时候,齐国的国君让人为他吹竽,一定要很多人一起吹。

    出示第二句: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先让学生读句子,在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及句意)

    南郭:复姓。

    处士:指没做过官的读书人。

    请:请求。

    说:读yùe同“悦”,高兴。

    廪食:就是供给粮食的意思。

    南郭处士请求为齐宣王吹竽,宣王很高兴,发给他同其他几百人一样多的口粮。

    师:指导朗读。

    师:南郭先生不仅顺利地加入了吹竽的队伍,还享受和其他人一样的待遇。南郭处士真的就能一辈子安逸下去了吗?请同学们利用刚才的方法,同桌学习第三句。

    出示第三句: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学生汇报:先读句子,然后说带点的字的意思。

    好:喜欢,所以读四声。立:登位、即位。

    句意:齐宣王去世了,齐泯王即位,他喜欢听一个一个地吹奏,南郭出示只好逃走了。

    5、看古文说故事。(学生自由练习,指名说。)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故事。

    6、思考:齐宣王死后,南郭先生为什么要逃走?

    生:(他没有真才实学,根本不会吹竽。)

    7、明寓意。

    拓展思维:如果你在路上碰到了落荒而逃的南郭处士,你会怎么劝他?请你对南郭先生说几句。(南郭先生最后是落荒而逃,不走的话还会被判个欺君之罪,看来没有真本领,不懂装懂、以假乱真是不行的,即使混得了一时,也混不了一世。)

    师:同学们,“滥竽充数”指的就是像南郭先生那样不会的充会的,不懂的装懂的,以次的充好的。是呀,南郭先生没有真才实学,总有一天会被人们发现的。

    8、师生对读。我们来读一读大意与它是怎么对应的。(教师逐句读文言文中的句子。学生说说相对应的段落,并相机理解“说之”“廪食”“立”“好”的意思)

    9、教师播放古筝音乐,配乐读课文。(学生齐读古文。)

    小结:这个生动的故事在文言文中只用了44个字,可见寓言的语言相当精炼,这也是文言文的特点。)

    四、成语运用。

    这则寓言流传了两千多年,这个成语也被人们广为运用。运用至今,意思也比当时有所发展。我们来看看现在是怎样用的。

    1、读句,你读懂句子中“滥竽充数”的意思了吗?

    1)同学们说《佳作精选》中的文章都很好,我读后却发现《红苹果》这篇文章是滥竽充数。

    2)学校举行合唱比赛,冬冬还没学会这首歌,但他却滥竽充数地排在了队伍里。

    3)林老师的球踢得很好,他却谦虚地说自己水平不高,不过是滥竽充数。(自我谦虚)

    2、写句。在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以次充好、不会装会的'或者自谦一番的,请同学用“滥竽充数”写几句话,写一写不好的现象,也可以提醒别人在做事时不要这样做。(交流中引导学生说具体。)

    小结:我们读懂、会用这个成语,就可以算是在词语库中真正拥有这个成语了。老师还希望我们同学中不要有南郭先生,生活中少一些南郭先生。)

    五、拓展阅读

    1、在成语中还有这个成语的意思相近,那你知道“滥竽充数”的近义词吗?

    2、阅读《鱼目混珠》

    从前,有个叫满愿的人买到一颗珍珠,把它珍藏起来。他有个邻居叫寿量,非常羡慕满愿有颗名贵的珍珠。一次,他在路上捡到一颗鱼眼珠以为是珍珠,也把这个珍珠收藏起来。一天,有个人生病了,医生看后说需要用珍珠和在药里才能医治。于是,满愿拿出珍藏的珍珠,寿量拿出珍藏的鱼目,鱼目和珍珠很相似,结果把它当成珍珠和在了药里。这个成语故事出自《玉清经》,用来比喻以次充好,以假乱真。

    3、简单说说“鱼目混珠”的意思。在文中再找出两个近义词。

    4、推荐“成语故事连环画”网站。

    滥竽充数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滥竽充数》这个成语故事的内容。

    2、懂得《滥竽充数》的寓意,学会做人。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导入:同学们,你能说几个喜欢的成语吗?(学生交流)成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简单的几个字浓缩了深刻的道理,其中一些成语还有着有趣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滥竽充数》,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题。

    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成语

    1、师: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并简单说说这个成语故事的主要内容。

    2、解释成语。(课件随机出示)

    三、阅读填表,理解寓意

    1、师:老师请在座的同学当一回小研究员,自己来寻找故事背后隐藏的深刻道理。(以小组自学课文展开讨论)

    齐宣王喜欢怎样吹竽?

    齐湣王喜欢怎样吹竽?

    不同喜好

    结果

    说明了什么

    道理?

    2、学生讨论填表。

    3、学生反馈。

    4、南郭先生就是钻这个空子来参加吹竽队的,当初他看到这个告示会怎么想呢?

    5、南郭先生是怎样混在乐队里吹竽充数的, 而又不被发现?

    出示句子: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

    6、指导朗读。

    师:正是这样,让南郭先生在齐宣王的乐队里混了一次又一次,但他混得了一时,混得了一世吗?结果怎样?

    出示句子: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7、南郭先生听到一个个吹竽的消息时,简直吓呆了,吓得怎样?

    8、谁来说说这个成语故事给你的启示?

    四、联系实际,深化寓意

    列举生活中“滥竽充数”之类的事情,寻找身边的南郭先生。

    五、拓展延伸

    [参考]滥竽充数教案(系列10篇)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每位老师都需要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要知道一份完整的教案课件,可以避免忘记教学过程的知识点。什么样的教学课件才是好的?小编特别编辑了“[参考]滥竽充数教案(系列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滥竽充数教案 篇1

    一、游戏综述

    这个儿童剧由成语故事《滥竽充数》改编而成,表现了古时候君王和大臣之间、大臣和大臣之间、大臣和百姓之间、君王和百姓之间的一些有趣关系,以及滥用职权、贪小便宜者和滥竽充数者的可悲下场。表演过程中,南郭先生、大臣等角色特点鲜明,为幼儿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该表演整合了语言、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元素,幼儿可以在了解、讨论、表演以及制作道具的过程中增强角色意识,充分发展表现力、创造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对他们的成长有着积极的教育意义。

    二、游戏网络

    三、游戏准备

    (一)经验准备

    1、开展语言活动,学习成语故事《滥竽充数》,引导幼儿了解故事的内容。在此基础上,以语言游戏“大王和大臣”,帮助幼儿了解古时候君臣之间的关系;以小快板《得意的南郭》、《胆战心惊的南郭》,启发幼儿体验人物的不同心理感受,并能用语言、动作、表情等表现出来。

    2、通过音乐活动“认识乐器‘竽”’以及竽合奏

    3、在美术活动“皇帝的帽子”中,师幼共同设计、制作皇帝的帽子。

    4、通过社会活动、美术活动,以多种形式帮助幼儿了解“舞台剧表演”。

    (二)游戏资源

    1。创设场景,准备道具。

    (1)场景:王宫大殿(中间放一把龙椅),市井街道。

    (2)道具:皇冠两顶,大臣、吹竽手的头饰若干,竽若干,锣。

    2。选配音乐。

    (1)民乐《喜庆》:用于第一、三场竽队演奏。

    (2)鼓点:用于第一场大王上场。

    (3)尖锐声:用于第三、四场南郭先生吹竽。

    (三)家庭与社区

    1。家长为幼儿提供一些古装剧及帝王剧资料,帮助幼儿了解相关知识,丰富直观经硷。

    2。为幼儿的表演提供废旧材料和简单道具。

    四、游戏提示

    1。形象地表现南郭先生是难点。如南郭先生的面部表情、说话的语气语调、身体动作以及内心的微妙变化等,要让幼儿尽可能地表现出来。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看电视中相关人物的形象,帮助他们分析、总结人物的特征,如奸诈、说谎话,说话时是眼睛到处转的样子;和大王说话时,是点头哈腰的样子等。掌握人物特征之后,再鼓励幼儿用神情、动作和语言来表现。

    2。这个故事缺乏童趣,偏向比较严肃的正剧,如何把剧本以及排练设计得更适合幼儿是表演的重点。例如,要让幼儿自由表现南郭先生、齐宣王、众大臣等角色的主要特征,教师可以先让幼儿欣赏故事,鼓励幼儿把自己理解的故事再现出来,然后通过相互提问、讨论的形式学习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动作和神情等表现主要角色形象,并请幼儿个别展示,让大家一起来分析、评价并修正。最后,还要不断丰富、完善、熟悉剧本内容,如把原先呆板的竽队演出设计为有动作、有队形的演奏,使表演更具艺术性。

    3。根据幼儿的兴趣,我们开展了以下活动:

    ①语言活动“滥竽充数”,让幼儿不仅学会这个成语,还要更深入地了解这个成语故事的含义。

    ②语言活动“成语大接龙”,帮助幼儿了解更多的成语。

    ③社会活动“建构宫殿”,让幼儿在学习建构的同时学会协商与分工合作。

    五、游戏小故事

    “男一号”诞生记

    “小朋友们,《滥竽充数》这个成语故事我们都很熟悉了,里面有很多挑战性的角色,你们想演什么角色?”我的话音刚落,孩子们就叽叽喳喳地讨论开了,“我想演大臣!”“我想演大王!”……一会儿,大多数角色都被认领了。“咦,主角南郭先生还没有人演呢?”于是哉追问:“南郭先生谁来演?”没有一个人举手。“小治,你来演吧?”小治面露难色,一脸不情愿的样子。“洋洋,你要不要来试试?”洋洋的头摇得像拨浪鼓。“天天,你来挑战一下?”天天立刻表示不想演。

    这是怎么了?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演南郭先生?这可是剧中的“男一号”呀!“你们为什么不愿意演南郭先生呀?”有的孩子说:“南郭先生是坏人。”有的孩子说:“南郭先生是个大骗子。”还有的孩子说:“南郭先生最后要被打的。”

    哦,我明白了,原来孩子们都喜欢正面的、善良的角色,对于南郭先生这种有损形象的反面角色,大家都打心眼里不喜欢演。这可怎么办?于是我和孩子们一起讨论。我问孩子们:“如果这个童话剧中没有南郭先生这个角色会怎么样?”孩子们纷纷说:“那就没办法演了,演不下去了。”我又问:“你们从南郭先生的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有的说要做一个好人,不能做骗子;有的说要认真学本领,学知识;还有的`说做什么事千万不能溜须拍马、滥竽充数。“剧中为什么一定要有南郭先生这个反面角色呢?”孩子们好像懂了我的问题,有的说是为了剧情的需要,有的说是为了让小朋友懂得道理。 讨论结束后,我告诉孩子们,南郭先生虽然是反面角色,却是剧中不可缺少的角色。通过这个反面角色我们能领悟到这个故事所要告诉人们的道理。敢于挑战这个角‘互色的孩子是最勇敢的,也是其他小朋友学习的榜样。“谁想来试试?”这次,“哗”地一下,好多孩子的小手都举了起来。“红红,你是女生,不能演。”洋洋喊道,红红不甘示弱:“谁说的,我可以反串。”“这么多人怎么选呀?”“大家来PK吧!”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派“男一号”PK赛开始了。在全班大众评委的公平裁定下,剧中的“男一号”南郭先生终于诞生了!

    “群众演员”的“牢骚”

    一个儿童剧中,肯定有主角和配角之分,也少不了群众演员,而老师有时会只重视主角和配角的语言、动作和神态,忽视了群众演员的戏份。这不,我班的群众演员可不乐意了。

    排练好竽队的上场和下场后,我让竽队的孩子们休息一会儿。有两个孩子在一起说话,一个孩子说:“真没意思,就我们竽队的人没有台词。”另一个孩子说:“是呀,还要我们跪着,我的腿都酸了。”一个孩子又说:“我妈妈说,我们这叫群众演员。”另一个孩子说:“真倒霉!”

    听完这两个孩子的对话,我心里很震动。是呀,儿童剧表演应该给每个孩子公平的机会。但现实却不允许让每个孩子都来演主角,那就需要老师去润色剧本,多给配角和群众演员一些机会。于是我立即修改了剧本,给整个竽队增加了一些台词和除了吹竽以外的一些表演动作。在此后的排练中,竽队的小演员们没有怨言了,表演更带劲了。

    滥竽充数教案 篇2

    1、阅读,研读原文2、课件感知内容情境激趣

    1、教师话语导入:《滥竽充数》是一则流传千年的故事,大家一定很有兴趣再次来回味,谁能声情并茂地朗读或者复述课文?学生朗读与复述课文。

    2、看课件《滥竽充数》的故事

    比较赏析领悟方法

    1、讨论动画解说词比较课文内容更为详细的地方?

    2、投影解说词文字:“……当时,有个叫南郭的人,家境贫寒,又没有一技之长,为了生活,壮着胆子冒充吹竽高手,要求参加齐宣王的竽乐队,齐宣王不加考核,就让他参加了竽乐队,从此……”以上片段与原文“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做比较,说说有什么感受?

    3、南郭为什么进竽乐队,以及怎样进的乐队?想象其他可能的起因和成因。

    4、讨论南郭进乐队,原文中哪一个动词概括得最确切?

    5、教学小结:“混”字最为确切,围绕“中心词”“混”字,通过自由想象,把南郭进竽乐队的原因和过程讲述得很明确、丰满了。同学们围绕“滥竽充数”成因——“混”写片段,要求注重心理描写。

    6、课堂独立写作,然后交流,评价激励。

    方法迁移,以点及面

    1、师话语导入:找到中心词

    确定扩写点,大家写出了南郭充数的多个原因,请大家以小组展开学习,思考原文中还可以找到哪些类似“混”的中心词,可以作为扩写点?

    2、生小组读文讨论,教师引导。

    3、小结:“装”字写出了“滥竽充数”的过程,“逃”字,它写出了“滥竽充数”的结果。板书:扩写点装逃

    4、说词说句练习。说含有“装”字的词语,结合情境语言“画画”南郭吹竽的形象?

    5、想象合奏时,齐宣王、吹竽者的“众生相”?想象南郭得到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时候,南郭此时的心理?

    6、说词说句练习。围绕“逃”来说几个成语?教师引导,学生描摹南郭逃跑的神情、动作形象,揣摩南郭逃跑的心理?

    7、选择“滥竽充数”的过程——“装”,或者“滥竽充数”的结果——“逃”为题,写一个片段。

    8、交流片段“装”,交流片段“逃”各一、二例。教师学生相机点评。

    总结升华联接成篇

    1、再次说说南郭人物的特点,成语“滥竽充数”的寓意。

    2、同学对南郭献上几句劝告的忠言?生写作。过渡语:大家的“警世名言”暂时不作交流,留给大家把它作文点睛之笔,写在这次习作中。

    师提出本次习作要求。学生连段成篇,前后照应全文写作。

    滥竽充数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地理解《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

    2、学生懂得《滥竽充数》的寓意,使学生明白:没有真才实学,靠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

    3、使学生掌握寓言故事,懂得道理,学会做人。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1、揭题:滥竽充数

    2、教师简介“竽”

    师: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预习,不懂的字查字典,说说你理解了这个成语中的哪几个字?哪些字难理解?

    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

    充数:凑数。

    二、初读课文

    1、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做到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读破句。

    2、学生反馈。

    指名读。

    齐读。

    三、围绕问题,自学课文。(边思边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激趣: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有趣的动画。(播放动画片《滥竽充数》片断)

    2、动画片看完了,接下来就让我们回到课本中,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思考老师所给出的问题:

    南郭先生是怎样混进乐队里吹竽充数,而又不被发现?

    3、讨论问题,理解课文。

    ⑴讨论交流: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

    ⑵讨论交流: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⑶小结南郭先生滥竽充数成功的原因:

    ①宣王喜欢讲排场,三百人一齐吹竽。

    ②南郭先生很会弄虚作假,钻人家的空子。

    过渡:南郭先生这样弄虚作假,滥竽充数,能够长远的呆在乐队里吗?让我们再来看一段动画片。

    4、动画片看完了,让我们再回到课本中找一找:后来,南郭先生为什么偷偷地逃走了?(齐湣王喜欢听人一个一个地吹。)

    5、请你想象一下当时他的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四人小组进行交流。

    南郭先生见此情景,他想:XXXXXXXXXXXX。

    于是他XXXXXXXXXXXXXXXXXXXXX。

    6、小结南郭先生滥竽充数失败的原因:

    ①齐湣王喜欢吹竽的人一个挨一个吹给他听。

    ②南郭先生本来就不会吹竽。

    四、理解寓意。

    同学们都知道每一则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都蕴藏着深刻的道理,《滥竽充数》这则寓言也不例外,读完这个故事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呢?(从南郭先生和齐宣王两个人物的不同角度理解。)

    五、成语运用。

    这则寓言流传了两千多年,这个成语也被人们广为运用。运用至今,意思也比当时有所发展。我们来看看现在是怎样用的。

    六、课后延伸。

    南郭先生逃走以后的故事?

    滥竽充数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用自己的话讲课文中的故事。

    (二)过程方法:

    通过课文体会文章的寓意,运用交流、合作、讨论等方法,理解文章内容,知道课文的寓意。

    (三)情感态度:

    学生懂得《滥竽充数》的寓意,使学生明白:没有真才实学,靠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

    教学过程

    一、 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8课成语故事中的《滥竽充数》(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跟我一起读读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竽”是什么东西吗?

    师:竽:簧管乐器。充数:凑数。“滥”字有难点,哪位同学知道它的意思。(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

    师:谁能连起来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吗?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有关“竽”的成语故事。

    二、出示目标

    请看本课的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能用自己的话讲课文中的故事。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学习了课文的体会。

    师:我相信,咱们五·三班的学生一定可以顺利达标。

    三、 第一次“先学后教”

    (一)自学导航一:请同学们自己先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同桌互读 (注意在朗读时,同桌要认真听,发现读错的地方,及时纠正)

    (二)学生先学

    学生自由读,同桌读。

    (三)老师后教

    1、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大家听听字音读准了吗?)

    2、师评:字音咬得真准!谁还想起来读读?

    3、全班读读。

    4、师范读:朗读注意节奏和韵味,跟着老师一起来读一读吧!

    5、同桌互读。(一回生。二回熟,大家再试着读一读,特别注意该停顿的地方要停顿)

    6、师:想读的,我们一起再读一读吧!相信你们会比刚才读得更好。

    四、 第二次“先学后教”

    (一)自学导航二: 以小组为单位,理解课文内容,如有不会的地方,可小组成员交流、讨论。

    (二)学生先学

    1、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

    2、南郭先生是怎样滥竽充数?

    3、南郭先生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

    看书,以小组为单位, 能用自己的话讲课文中的故事。师巡视,了解学情。

    (三)老师后教

    1﹑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内容。

    五、 第三次“先学后教”

    师:同学们都知道每一则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都蕴藏着深刻的道理,《滥竽充数》这则寓言也不例外。今天,老师邀请在座的同学当一回研究员,自己来寻找寓言背后隐藏的深刻的道理。大家有没有兴趣?

    师:看来,大家信心十足啊!这一次的活动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一张表格,大家要通过研究讨论共同完成这张表。好,我们先来看看发下来的表格。

    1、听竽者喜欢南郭先生的做法南郭先生的结果。

    师:我们在填表时,要多读读课文,多思考,综合大家的意见,划找出文中的有关句子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填入表中。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四人为单位自学课文展开讨论。

    2、学生讨论填表。

    3、学生反馈,教师适机指导朗读。

    4、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课文。读完之后请你说说这则寓言给你的启示。(读课文,反馈)

    师:我们还能从齐宣王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5、生思考回答。

    六、当堂训练

    口答题:你们在现实生活、学习中遇到类似滥竽充数的情况吗?举例说一说。

    滥竽充数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2、朗读课文,练习复述寓言故事。

    3、培养生字质疑能力和创新思维。

    重点: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寓意。

    教学器具:投影片。

    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一定很喜欢寓言吧,说说你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2、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则寓言。

    板书:滥竽充数。

    3、字典理解“滥”“竽”的意思及注意读音和写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做到不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2、范读课文。

    要求:认真听,然后再练习读一读。

    3、默读课文。

    思考: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4、学生质疑,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筛选确定:

    (1)南郭先生是怎样混在乐队里吹竽的?

    (2)后来他为什么偷偷地逃走了?

    三、重点感悟,揭示寓意

    1、学习1——2自然段

    (1) 轻声读课文,划出重点句和重点词。

    (2) 投影片出示: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a 指名读句子

    b 你怎么理解“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

    (3) 指导朗读,体会南郭先生是怎么“混”的。

    (4) 思考讨论:南郭先生这样混,为什么没被发现过呢?

    结合上文理解“讲排场”

    (5) 说说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2、学习3、4自然段

    (1)轻声读3、4自然段,划出重点句和词语并理解。

    (2)指名读3、4自然段

    a “这个消息”是指什么?

    b 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为什么偷偷地逃走了?

    c 小组讨论交流,全班汇报。

    (3)说说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3、创设情境表演:南郭先生要逃走,遇到了吹竽的同行,这时两个人会怎么说?(学生表演后评议)

    4、假设同学们碰到了南郭先生,会怎么对他说呢?(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心里话)

    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滥竽充数”的事或人?说一说。

    2、总结全文。

    滥竽充数教案 篇6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上语文课。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今天也给你们带来了一段动画片,想看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播放动画)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滥竽充数的故事。

    板书:滥竽充数

    二、探究新知

    1.理解题目的意思

    结合我们刚才看到的动画片,谁能说说你理解了这个词语中的哪个字?哪个字还不懂?你来说一说。我知道了充数就是凑数的意思。老师告诉你们竽是一种簧管乐器,上面有小孔。谁知道滥是什么意思?看来同学们不知道,那我们就利用手中的字典查一查。谁能说一说?滥是与实际不符,在本课引申为蒙混。谁能把整个词语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你来说一说。不会吹竽还冒充会吹在队伍里凑数。

    三、初读课文

    1.师范读

    刚才我们已经理解了整个词语的意思,那你们想不想走进课文看一看南郭先生到底是怎样滥竽充数的。下面钱同学们把书打开听老师读课文,注意一定要挺准字音。

    2.生自由读课文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做到不错字、不丢字、不添字,然后圈出本节课要求认识的4个生字。

    3.检查生字

    好,同学们都读完了。昨天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了,下面老师要检查一下同学们的识字情况。竽,它是一个形声字,吹竽。出示“腮”和“腔”。谁认识这两个字? “月”字旁加“思”字念“腮”,“腮帮”。“月”字旁加“空”字念“腔”,“口腔”。同学们观察这两个字都是什么部首啊?对,“月”字旁。以前我们也学习过许多“月”字旁的字,知道“月”字旁的字都和人体的器官有关,像“肝”、“胆”、“脾”、“胰”、“肾”等,都是“月”字旁。这个字念什么?“混”你是怎么记住它的?三点水加“昆”字念“混”,“蒙混”好,下面请同学们齐读一遍。

    四、理解课文

    同学们对生字掌握的很好。下面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并想想课文里写了哪几个人物?谁能说一说?有齐宣王、齐湣王、南郭先生。

    板书:齐宣王、齐湣王、南郭先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齐宣王和齐湣王都爱听吹竽,他们在听吹竽时的方式有所不同,那齐宣王在听吹竽时有什么特点呢?下面找同学来读一下第一自然段。谁能回答,齐宣王常常叫这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板书:三百人齐吹。从“三百人”这个词可以看出什么?对,人很多。“常常”又怎么理解呢?常常是经常这样,很少改变。齐宣王常常叫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你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对他是一个爱讲排场的人,所以我们在读这一段时就要把齐宣王讲排场的气势读出来。谁能试着读一下。正是由于齐宣王爱讲排场,又很少改变听竽方式,才给了南郭先生参加吹竽队的机会。但他根本不会吹竽,他又是怎样蒙混过去的呢?

    2.学习第二自然段

    我们来看第二自然段,谁能读一下第二自然段。南郭先生看到这个机会就请求参加吹竽队,这个机会指的是什么?指的是齐宣王喜欢听许多人吹竽,吹不吹听不出来。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目的是什么呢?因为齐宣王给他很高的待遇。谁知道待遇是什么?指钱或金银珠宝。同学们看老师这儿有一幅插图,你能不能看出那个是南郭先生?这个是,为什么呢?因为他鼓着腮帮在那装腔作势。出示重点句子,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伍里充数。同学们把这句话齐读一下。看看这句话里有哪些动词,有“吹”、“鼓”、“捂”、“混”。那鼓着腮帮是什么样的,同学们自己试着做一下。很好,谁知道“竽眼儿”是什么?竽上面的小孔。“装腔作势”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故意做样子给别人看。谁能到前边来表演一下南郭先生吹竽时的样子?其他同学给他配上朗读。下面男生齐读一遍,女生齐读一遍,全体齐读一遍,再一次体会一下南郭先生吹竽时的样子,你能用一个字来概括南郭先生的表现吗?“混”。

    3.学习第一自然段

    但是后来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继承了王位,他还能不能再混下去了呢?我们来看第三自然段,谁能读一下这一段,好,齐湣王和齐宣王相比有什么不同,他不喜欢听大家一起吹竽,他叫吹竽的人一个挨一个的吹给他听。

    板书:一一吹

    南郭先生根本不会吹竽,他该怎么办呢?

    4.学习最好一段

    请同学们齐读一遍,他最后怎么了?偷偷地逃走了。

    板书:逃

    那他为什么要逃走呢?因为齐湣王叫吹竽的人一个挨一个吹给他听,而他又根本不会吹竽,所以才逃走的,所以我们在读时应该把这种灰溜溜的感觉读出来。

    五、拓展

    1.此时此刻,你想对南郭先生说点什么?(南郭先生,你不要再骗人了,这样是不会有好结果的。)(南郭先生,你还是早点学些真本领吧)

    2.假如南郭先生在逃跑时遇到了吹竽的同行,这时两个人会说些什么?老师请同学们到前边来表演一下。(哎,南郭,你上哪呀?哎!我得赶紧走,齐湣王叫吹竽的人一个一个吹给他听,实话告诉你我根本不会吹竽,再不走就没命了。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六、总结寓意

    这两名同学表演的非常好,同学们想一下,南郭先生为什么会落得这样的下场呢?因为他没有真才实学,没有真才实学行不行啊?不行。谁能说说这个寓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没有真才实学蒙混凑数是不行的。

    板书:没有真才实学蒙混凑数是不行的

    七、想象

    南郭先生逃跑以后,他会怎样呢?

    1.南郭先生从吹竽队走了以后,靠着自己平时积攒的一些钱做起了买卖,赚了很多钱。他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最好的学校去上学,让他能学到真本领。

    2.他回到家后整天好吃懒做,最后自己的妻子和儿子都离他而去了。

    3.南郭先生回家后,请了一位老师教他吹竽,不久他就学会了,又到吹竽队里去学习,并且他还是吹竽队里吹的最好的呢。

    4.南郭先生逃跑后被齐湣王发现,齐湣王很生气,就下令抓捕他。

    八、通读全文

    同学们的想象可真丰富,下面老师找同学把整篇课文读一遍。

    学了这篇课文,对你有什么启发?(我觉得我以后再学习中应该扎扎实实的,我以前在认字时有一个两个字认不下来,我就不认了,我以后不会那样了。)(老师让我们写作文,我写不出来,也不动脑去想,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我都会认真思考。

    九、全课总结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我们要认真辨别,千万不要上当受骗。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够扎扎实实,做一个脚踏实地的人,学会真本领,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十、作业

    今天的作业是回到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或朋友听。

    滥竽充数教案 篇7

    在结课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学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南郭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其中有一个学生说:我觉得南郭先生很聪明,他知道齐宣王爱听众人一起吹竽,他就混进吹竽队里,骗过了一次又一次,后来他听说齐泯王爱听吹竽的人一个一个地吹,他就溜走了,说明他会见机行事。其他学生听了,有的点头说对,也有的窃窃私语。很显然,文中的南郭先生是个骗子,他在乐队里滥竽充数,骗吃骗喝,我们当然不能以赞赏的眼光去看待他的这种行为,学生的这种理解是不恰当的。于是,我把问题抛给了学生:你们认为南郭先生是聪明的吗?学生们经过了思考,最后得出了一致的结论:南郭先生是有点小聪明,但他的聪明用错了地方,他用来骗人,那就是骗子,是坏人。聪明是用来赞扬一个人有智慧、有头脑的,不能用来形容南郭先生这样的人。我又紧接着问:那你觉得用什么词来形容他比较好呢?学生找出了狡猾、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等词语。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同时也强调要注重学生阅读体验的价值取向。但是在学生的阅读实践中,这两者又常常会发生冲突。如这个教学案例中,学生用聪明这个词来形容南郭先生,这肯定是与社会价值观相违背的。这种时候,教师就要发挥主导作用,把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引向正确的价值轨道。在这里,我并没有强压给学生我的观点,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讨论,去发现,既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南郭先生是有点小聪明,又强调了正确的社会价值观这是狡猾、投机取巧,这种聪明要不得。

    滥竽充数教案 篇8

    一、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寓言二则

    二、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65人,其中男生37人,女生28人。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学习习惯比较好,基础扎实,大多数学生爱读书,作文水平提高比较快,但学生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学困生比较多,给老师的教学带来一定难度。

    三、教学内容分析

    由虚构浅显的小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经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课文包括两则寓言,每则寓言的题目都是一个成语,所以也是两个成语故事。

    《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门铃铛。寓言先说那人知道手碰铃铛会发出声音,别人就能发觉,他便想出了掩耳朵的办法;最后写他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马上被人发现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人们常用“掩耳盗铃”来比喻蠢人自己欺骗自己的行为。

    《滥竽充数》讲的是战国时候,南郭先生不会吹竽却混在乐队里充数,后来混不下去了,只好偷偷溜走。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没有真才实学,混在行家里充数,蒙混度日的人。寓言告诉我们:做人要老老实实,要有真才实学才行。

    四、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蕴涵的道理理。

    4、引导学生针对这两种现象发表看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蕴涵的道理。

    2、引导学生针对这两种现象发表看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六、教学课时

    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 一课时

    一、出示插图,引导看图。

    师:图上画的有哪些人?他们在哪儿干什么?

    生:图上画了两个人。

    生:他们在一个大门口。

    生:有一个人左手捂着自己的耳朵,右手伸手摸一个铃铛。

    生:不对,老师,不是伸手去摸,他是想偷去。

    师:对,那个人正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今天来学习寓言《掩耳盗铃》。

    二、板题读题,释题。

    掩耳盗铃: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

    寓言:含有一定道理的小故事。

    三、自由读文。

    要求:

    1、自学课文生字词。

    2、找出点明故事结果的语句读一读。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字词。

    2、指名逐节读文,正音。

    3、指明读点明故事结果的语句。

    “没想到手刚碰到铃铛,他就被人发觉了。”

    五、阅读课文,由结果和课后第三题为中心展开讨论学习。

    讨论:(1)为什么他刚碰到铃铛,就被人发觉了呢?

    (2)他在偷铃铛之前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生:因为铃铛是有人碰它,它就会响的,古时代这样的铃铛就是用来做门铃用的。

    生:他只捂了自己的耳朵,并没捂住别人的耳朵,别人当然听的见。

    生:这个人真傻,他明明知道铃铛一碰就会响起来,他还想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他以为别人都听不到,这骗谁呀?只能骗自己。

    生:他的想法真是大错特错了。因为他只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不可能听不见的。

    ……

    六、联系实际讨论,明白寓言的道理。

    1、 讨论:这个故事可笑在哪里?

    学生小组讨论。

    师:对,这个人明知有这样的结果还去做,真是自己骗自己,他被抓呀,活该!同学们,我们能做这样的事吗?

    2、 引导学生明白寓意。

    师: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引导学生在明白寓意的基础上,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进一步升华所学的道理:掩耳盗铃是一自欺欺人的傻事,千万别这样做。

    第二课时

    一、动画引入,揭示课题

    1、师:课前,老师先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段动画片,看完后请你有简单的话来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播放动画片《滥竽充数》)

    2、学生反馈

    师: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寓言《滥竽充数》。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成语。(课件:滥竽充数)

    3、师:结合刚才我们看的动画片,说说你理解了这个成语中的哪几个字?哪些字在理解上有难点?(课件:点击后显示)

    竽:簧管乐器。

    充数:凑数。

    师:“滥”字有难点,请同学们快速查字典,并据词定义。(点击显示 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

    师:你能连起来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吗?

    二、初读课文,初知大意

    1、师:接下来,就让我们回到课本中,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找到文中能解释这个成语的句子。

    2、学生反馈

    师:你同意他的意见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不同意:说说你的意见,再请同学们读读课题,再读读这两个句子,比较一下,到底哪一个句子更能解释这个词语 。)

    课件出示句子: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3、师:我们来一起读读这个句子,什么叫“装腔作势”?

    从句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在装腔作势?

    学生反馈教师板书:简笔画“装腔作势”

    师:这就叫装腔作势。(点击:装腔作势)请同桌之间学着南郭先生的样子互相做做这个动作,然后再读给同桌听一听。

    师:谁愿意上来扮演南郭先生,做做装腔作势的样子,大家给他们配上朗读。(4-5名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同学读这个句子)

    师:这会老师要当一回齐湣王,听听个别朗读,谁来试试?

    (2-3名学生)

    师:请你再读读这个句子,你还有什么特别的体会?

    生反馈:“也”说明南郭先生是学着其他吹竽人的样子在装腔作势的是啊!(点击:也)(请你读读,我们一起来试试。)

    “混”说明他装腔作势非常象,才能蒙混过关的。南郭先生就是这样装腔作势,滥竽充数,蒙混过关的。(点击:混)(请你读读,我们一起来试试。)

    师: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个句子,注意带点的词。

    三、阅读填表,理解寓意

    1、引导阅读,合作填表。

    师:同学们都知道每一则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都蕴藏着深刻的道理,《滥竽充数》这则寓言也不例外。今天,老师邀请在座的同学当一回小研究员,自己来寻找寓言背后隐藏的深刻的道理。你们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小研究员吗?

    师:看来,小研究员们信心十足啊!这一次的研究活动我们是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的,每个小组一张研究表,大家要通过研究讨论共同完成这张表。好,我们先来看看发下来的表格,

    生:观察表格。

    师:谁来说说这张表的要求?学生反馈。

    是啊,我们在填表时,就是要多读课文,多思考,综合大家的意见,找到文中的有关句子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填入表中。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四人为单位自学课文展开讨论。

    2、学生讨论填表。

    3、学生反馈。

    师:我先请一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成果,请你先用自己的话说说南郭先生之所以能够滥竽充数的原因,再读读文中有关的句子说明理由。

    A、齐宣王爱讲排场。板书:爱讲排场

    句子:战国时候,齐宣王喜欢听吹竽,又喜欢讲排场,他手下吹竽的乐队就有300人。他常常叫这300人一起吹竽给他听。

    师:读读这两个句子,用句中的话说说什么叫讲排场?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生:读句子,谈意见。

    师:其他组还有补充吗?

    B、南郭先生善于装腔作势。板书:装腔作势

    (课件)出示句子: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他混过了一次又一次,没有出过毛病。

    师:请你读读这个句子,说说这两个句子之间是什么关系?你能用恰当的关联词将它联起来吗?(“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

    师:再读这个句子,你认为在读的时候哪些地方还要加强语气?

    生:反馈意见。(点击:一次又一次)

    师:让我们将这两个表示原因的句子连起来读一读。

    4、追根究底,感知寓意。

    师:谁来汇报一下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结果。(板书:结果 只好逃走)

    出示句子: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只好偷偷地逃走了)。

    师:读读这个句子,这个消息指什么消息?谁再来读读这个句子,说说你在读的时候有什么体会?

    (个别读——集体读)

    师:还有哪个词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只好”——没有办法,无奈的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个别——集体)

    5、 感情朗读,畅谈体会。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课文。读完之后请你说说这则寓言给你的启示。

    (读课文,反馈)

    师:我们还能从齐宣王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师:谁能象老师那样用一个四字的成语将启示概括出来。

    板书:真才实学

    严格把关

    师:这就是同学们通过自己对这则寓言的学习所揭示出来的道理,这是所有研究员踏踏实实学习研究的成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课文。

    四、联系实际,深化寓意

    1、师:只要同学们留心观察,你不难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滥竽充数” 之类的事情,也有象南郭先生一样的人。你找到过吗。好的,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新闻现场,那儿正在开展“寻找我们身边的南郭先生”的活动。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课件:新闻前线

    ——说说我们身边的南郭先生

    2、师:我们要请一位同学作主持人,请他来采访我们在座的同学。谁愿意出任?

    先由我来采访这位勇敢的主持人:你叫什么名字?有过主持节目的经历吗?你打算怎样开展你的采访活动?你对自己有信心吗?我们对你充满信心,开始行使你的权利吧!)

    3、学生接受采访,要求对事不对人。(你的身边有南郭先生吗?你能和大家说说吗?你对这件事是怎么看的?)

    4、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的谈话非常的精彩,我想要是南郭先生这会儿能听到同学们的发言的话,一定会羞愧得想找个地缝钻下去的。我们的主持人更是让我佩服,我敢说崔永元象你那么大的时候肯定没你行,好好干。

    2、填空

    《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告诉人们不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作业安排

    南郭先生再也不能滥竽充数了,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是失业了,下岗了,下岗后南郭先生该干些什么呢,同学们就让我们大家一起帮他出出主意吧。

    课件出示:小练笔——南郭先生下岗后

    十、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1、了解什么是寓言(引导学生搜集查找)

    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把一个深刻的道理寄托在精炼、生动的故事里。它是人民智慧、经验和知识的结晶。来源于古代人民的口头创作,借助某种自然(动物、植物、无机物)或人的活动现象,来表现对某种人或社会现象的理想、评价、赞扬、批判或嘲讽的作品。它反映了人民健康、朴实的思想,闪耀着人民高尚道德情操的光芒,蕴藏着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表现了人民优越的艺术才能和幽默风趣。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寓言才成为一种独特的文体,它主要的特点是:

    (1)一般用一个假托的故事来隐喻,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2)大量采用拟人化手法。

    (3)具有强烈的夸张和讽刺的意味。

    2、《滥竽充数》的动画片。

    十一、自我问答

    1、学了《寓言二则》之后,我们有什么想法,有哪些感受呢?

    2、我们怎么认识南郭先生这个人,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人吗?

    课堂练习

    1、比一比,组成词语。

    腔( ) 掩( ) 铃( ) 偷( )

    空( ) 淹( ) 岭( ) 愉( )

    滥竽充数教案 篇9

    (一)、导入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请一位同学来读课题。

    2、借助拼音,全班齐读。

    (二)、通读全文

    1、请同学们各自放开声音朗读课文。

    2、还想读吗?不想读的同学听别人读,想读的同学请举手,举手的同学请站起来读,其他的同学可以随时加入。

    3、默读课文,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简要地概括。

    4、师板书

    (口述:战国时候,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混在齐宣王的乐队里骗取报酬,后来齐湣王继位,他怕败露只好偷偷地逃走了。)

    (三)、精读课文,感知寓言

    1、是什么原因让南郭先生混过了一次又一次呢?

    A、“每逢吹竽……混在队里充数”

    ①、理解“装腔作势”。②、他为什么要装腔作势?又是怎样装腔作势的?

    ③、播放课件。④、咱们也来演一演双簧。⑤、指导朗读。

    B、“讲排场”

    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的“排场?②、指导朗读。③、你想对齐宣王说什么?

    2、指导背诵

    老师这儿有一、二自然段的动画片,只是还未配音,谁愿意为它配音?(既然是配音,就得根据画面变化来朗读,可不能光盯着书本读!)

    3、南郭先生凭着“装腔作势”钻了齐宣王讲排场的空子,混过了一次又一次,下场如何呢?(播放课件)4、看屏幕,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南郭先生此时的样子吗?

    5、此时,他会又想些什么呢?6、指导朗读。

    7、看着这位狼狈而逃的南郭先生,你们有什么话想对他说呢?小组讨论,然后写在黑板上,大声读给在座的老师和同学听。8、说一说你最喜欢哪句话?

    9、用屏幕上的句式说一说学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尽量用上黑板上用得好的词句。

    10、《滥竽充数》这个成语在我们的生活中用途广泛,看看屏幕上的句子,你会使用今天你们刚学到的成语吗?

    11、南郭先生就这样偷偷地逃走了,他逃走以后,又会发生什么事呢?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续编这个故事。可以讲故事,可以画连环画,可以表演。

    (四)、板书设计

    滥竽充数

    混逃

    (学生板书)

    滥竽充数教案 篇10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竽眼儿”“齐闵王”等词的字音。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蕴涵的道理。

    3、能读通古文,能对照课文初步理解对应的古文。

    4、能读懂含有“滥竽充数”的句子,并能用滥竽充数造句。

    【教学重点】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竽眼儿”“齐闵王”等词的字音。能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读懂含有“滥竽充数”的句子,能用滥竽充数造句。

    【教学难点】理解寓意,懂得做人要有真才实学。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设想】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使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使学生感受人物的心理活动;通过练习题的拓展延伸,使学生掌握滥竽充数的几种意思,从而把课文学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寓言二则》中的第一篇《掩耳盗铃》,谁说说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

    2、师:什么叫寓言?

    3、师:列举你们所知道的寓言故事?

    4、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寓言二则》中的第二篇《滥竽充数》

    (师板书课题:滥竽充数)

    二、初读课文,检查词语

    1、请同学们打开书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的要求)

    2、检查字词掌握的情况。

    3、理解词语“竽眼儿”。

    4、再次读词语。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老师读,学生思考课文中都讲了谁,他们有什么喜好?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段讲了什么?(理解词语“排场”)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男生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南郭先生是怎样吹竽的?

    2、看图,图中哪位先生是南郭先生,你们觉得他的样子可笑在哪?

    (不会吹、装腔作势、照样子学、作假)

    3、随机问:南郭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4、南郭先生不会吹竽,为什么还要装腔作势的混在队里充数?(女生读课文)

    5、你们想象一下是什么样的待遇?

    6、一个不会吹竽的人,却能得到很高的待遇,而且还混过了一次又一次,都没有被人发觉这是为什么?

    (会作假、在三百人的乐队里、齐宣王选拔人才时制度不严格)

    7、这样一个不学无术、没有真才实学的人能永久的混下去吗?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男生读课文。

    2、南郭先生为什么混不下去了?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南郭先生很会作假,又能获得高待遇为什么还要偷偷地溜走?

    2、理解词语“只好”。

    3、你能把“偷偷”换个词吗?

    4、教师小结:像南郭先生这样一个不学无术、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只能混得了一时,却混不了一世。当真相暴露时,他只好夹着尾巴偷偷地溜走。

    5、指名读最后一自然段。

    6、全班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四、揭示课题,理解寓意

    1、理解“滥竽充数”

    2、用“滥竽充数”造句。

    3、全班齐读。

    五、拓展练习,升华寓意

    1、我会说。

    2、我会提。

    3、我会选。

    六、了解出处,古今对照

    1、寓言学懂了,你们知道他出自哪吗?(介绍韩非子)

    2、我们这节课学的课文就是根据这段古文编写的。自己试着读一读。

    3、跟着教师读,学生找相应的段落。

    4、教师读,学生找相应的段落,然后指名读。

    七、布置作业,发挥想象

    南郭先生偷偷溜走后会怎样?

    [课件分享] 0的认识教案其三


    无论何时,教案都是我们准备教学的一种最好的方式,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高质量的教案对孩子的成长有促进作用,自己的教案如何写呢?这篇《[课件分享] 0的认识教案其三》应该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与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的两种含义:表示没有和起点。

    2、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规范整洁的书写0。

    3、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4、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0”的含义

    教具准备:

    1、三只小猴图片,2只桃子、1只桃子和没有桃子的图片

    2、课件(手提电脑)

    学具准备:1——5的数字卡片和1张空白卡片、直尺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0

    师:小朋友们都喜欢听故事,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想不想听啊?(想)我讲的故事是:课件出示:屏幕出示森林中飞跑着的几只小鸟】

    清晨,天刚放亮,森林的小鸟就叽叽喳喳唱个不停,请听,他们唱得多热闹啊!(画面出示巢里2只小鸟,过了一会两只小鸟飞走了)瞧,巢里的2只小鸟多可爱啊!你们想想看它们去干吗了?(小组先说说,请几个人回答)

    生1:它们想去捉虫子。

    生2:它们想去晒太阳。

    生3:它们想找妈妈。

    生4:它们想去找朋友玩。

    ……

    师:(渗透)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小鸟十分爱劳动,我们也要向小鸟一样从小爱劳动好吗?那我们看鸟巢里一只小鸟都没有了,我们就用0来表示,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大家的新朋友。(板书:0的认识)

    二、学习新知

    (1)揭示“0”的第一个含义——什么也没有。

    同时出示三幅表情各异的猴子图(贴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看图中的猴子都有什么表情?

    出示2个桃子,问:用几表示?(小猴看到2个桃乐呵呵)学生举起数字卡片2

    出示1个桃,问:用几表示?(小猴吃了1个桃,嘴巴鼓鼓的)学生举起数字卡片1

    出示空盘子,问:用哪张卡片表示?有吗?

    师:什么也没有用:0“来表示。

    板书0并领读“0”

    2、1、揭示第二种含义——起点

    出示直尺图

    师:表示什么也没有时用0,直尺上也有0,看看0在哪儿?在几的前面。

    (直尺上从0开始越往后数就越大,反过来,数越大,离0就越远)

    利用这个原理可以用直尺量东西,这时0就表示起点。要用0对齐物体的一端,看另一端到了数几,达到的数越大,东西就越长。

    强调:量东西长短时,0就是起点

    2、学生活动,体会“起点”

    师:见过运动会上赛跑吗?运动员跑步的起点就相当于“0”。见过跳远吗?0也可以表示跳远的起点

    教师可以示范性的量,说出大概远近

    强调:尺子的0起点要对齐跳远起跳的0起点

    学生活动:说一说在测量的时候,就注意什么?

    三、教学书写0

    1、我们已经认识了0,你能说说0像什么吗?我们给0编首歌吧,仔细听;数字0,像鸡蛋,上下长,左右扁。

    2、师示范写0

    想知道0到底怎么写吗?写的时候要注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处和收笔处要相连,并且要写圆滑不能有棱角。

    请大家伸出手指,跟着老师写一个0。

    3、学生写0

    在书中第29页描红,另请两位同学上台写,写完后,全班评从优缺点。

    4、在准备好的空白卡片上写0

    四、发散思维,充分想像

    1)老师竖起2根手指问学生读几

    2)老师握起拳头,一根手指头也没有,这时一个指头出没有伸出来,谁知道

    可以用几表示?

    3)请说一说有关0的物体。

    五、巩固练习:

    1、出示第30页的第1题

    1)学生依次数出每个鱼缸里各有几条鱼,用数来表示

    2)在书上填写,注意书写

    2、摆一摆

    要求:

    1)学生分组活动按顺序排列0——5的数字卡片

    2)排好顺序的派代表上台演示

    3)鼓励不同的排法

    六、板书设计

    0的认识

    一、“0”表示什么也没有

    贴图片一贴图片二贴图片三

    二、“0”表示起点

    [教案分享]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其三


    大家对教案都很熟悉了吧,教案在我们的教学生活当中十分常见,教师经常会为写教案感到苦恼,教案要写哪些内容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教案分享]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其三》,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在当下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是一个产生伪命题的时期,也是一个把真命题转化成伪命题的时期。真真假假,难辩真伪。比如,我们熟悉的“三个一切”的学生观: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如果说教师对学生不负责,那真是冤枉了,我们生怕他们学不好,考不上学,不辞辛劳。不光为了他们的学习,为了他们的安全,为了他们的生活。所以说,对于学生除了他们的父母,能给他们一致的无私的关怀的就只有老师了。但结果大家都是清楚的,我们其实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对他们负责,他们没有因我们的教育而发展、完善,而是走向两种极端:一种学生成了温顺的羊,种成了冷酷的狼。他们没有因我们的教育而感恩,而走向反面。以上学生观实际是把真命题在应试教育中变成了伪命题。

    “没有不合格的学生,没有不合格的老师”是我们常听到句话,其实是地地道道的伪命题,与之有相似或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如其他的“没有不合格的XX,只有不合格的XX”,“不放过任何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素质教育,成在教师,败在教师”等等。这些命题,实际是在夸在教育和教师的力量,其结果是造成“教育万能论”和“教育完美论”。教育不是万能的,总是有缺憾的,我们在夸大追求教育的同时,也让我们教育与其真正的初衷走向反面了。《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二》这一教学反思,来自网!

    [教案分享]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其三


    随着教师工作的不断熟练,我们需要撰写教案,一篇好的教案需要我们精心构思,一份优质的教学方案往往来自教师长时间的经验累积,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教案分享]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其三,供大家参考。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率领、调兵谴将、计策、波浪滔天、眺望、缆绳、硫磺、不计其数、丢盔弃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的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事情的经过和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如何从战役的具体过程中了解以弱胜强的原因。

    【课前准备】

    学生在课前四人为一组,自叠纸船。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导语:三国故事,人人皆知。如“单刀会”、“三顾茅庐”、“草船借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根据《三国演义》的部分内容改编的《赤壁之战》。(板书课题)

    2、你对“赤壁之战”有哪些了解?(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3、你还有哪些疑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小组学习:

    (1)自学生字新词。

    (2)围绕课始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3)对课文进行二次质疑,并由记录员负责记录。

    2、全班交流:

    (1)学习生字新词,注意字音、字形、字义。

    (2)分小组指读课文。

    (3)交流已经读懂的问题。

    (4)各小组交流提出的新问题。

    三、了解梗概,分清条理。

    1、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2、连起来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解题引趣,导入新课。

    1、解题。

    (1)请齐读课题《赤壁之战》

    (2)“赤壁”是地名,你能否把题目变成一句话。

    (3)请把时间、交战双方和战争的结果加进去说一说。

    2、从课文入手,概括主要内容:

    (1)战争开始时,双方的力量对比如何?

    (2)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战役?(以少胜多)

    (3)把“以少胜多”也加进题目中说一说。(东汉末年,曹操与东吴的周瑜在赤壁进行了一场大战,东吴只有三万人,曹操号称八十万人,结果周瑜获胜,曹操战败。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

    (4)出示写有上面这段话的幻灯片。

    问:大家看,这段话与这篇课文有什么关系?(本文的主要内容)

    (5)作为本课的主要内容,你觉得它还缺点什么?(东吴周瑜是如何取胜的?)

    (6)那么东吴是如何取胜的呢?(用火攻打败曹操的。)

    (7)把“火攻”加进去再说一说。

    出示第二张幻灯片:(东汉末年,曹操与东吴的周瑜在赤壁进行了一场大战,东吴只有三万人,曹操号称八十万人,周瑜用火攻打败曹操,。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

    (8)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是从什么入手来概括课文的?

    (课题)

    (9)今后在阅读写事的文章时,可以从课题入手,用提问题的方法,逐一加入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主要内容。

    二、分析东吴取胜的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充分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动手操作)

    1、“火攻”分哪几步进行的?请你用简单的词语概括一下每一步中双方的表现?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周瑜 曹操

    黄盖诈降 骄傲轻敌

    乘风攻敌 信以为真

    火烧曹营 死伤无数

    追兵掩杀 丢盔弃甲

    2、黄盖诈降曹操为什么会相信?(从信中分析)

    3、请大家齐读第26页第一自然段的第二句话。

    4、周瑜凭什么断定诈降计一定能成功?

    5、充分了解对方心理、特点叫做知己。那么与此相反的呢?——知彼(板书:知己知彼)

    6、黄盖为什么选在有东南风的那天发动火攻?

    (1)四人为一组用纸船演示一下东吴是如何火攻的?

    (2)在演示的同时思考:东吴都利用了哪些有利的条件,又避免了哪些不利之处?

    (3)教师深入到小组中参与讨论。

    东南风——天时

    曹操的人马驻扎在西北方向,东南风把火吹向西北——地利

    曹军铁锁连船易于火攻

    东吴发挥了擅长水战的优势而避免了长期相持、以少敌众的不一之处——扬长避短

    归纳板书: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7、大家再来读第三自然段黄盖的分析,你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二、发散思维,学习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赤壁之战。

    1、赤壁之战的结果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此后三国之间有混战了七十二年,才最后由西晋统一了中国。

    请问:赤壁一战,你认为谁获胜好?(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1)曹操胜了好

    (2)东吴胜了好

    (3)谁胜了也不好,都是老百姓遭殃。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归纳:

    第一种观点正确,曹操胜利就可以统一中国了。

    第二种观点只从东吴局部的利益出发,保住了一方平安,却造成了长期的军阀混战。

    第三种观点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长期对峙对老百姓的危害最大。

    2、不少同学喜欢玩电脑游戏,其中就有《三国演义》的游戏,今天就请你用纸船来做一下游戏,曹操如何才能取胜?

    学生动手演示:拆开纸船,利用西北风,分路进攻,发挥人多的优势。

    3、教师归纳总结:曹操要想取胜,根本原因还是要做到“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这是赢得战争的最根本的准则。

    三、结课激趣,引导学生到课外去广泛阅读

    七十二年后,西晋大将王——曹操正是吸取了赤壁之战的历史教训,做到了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所以顺江而下直捣金陵,灭掉东吴,完成了统一。大家课下可以阅读有关三国的故事。

    雪教案其三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每位老师都需要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作好了教案课件的前期准备,才能完成前期设计的教学目标。你有没有关于教案课件撰写方面的苦恼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雪教案其三》,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材思路: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领域的美术课。是第二册的第一课,旨在放松学生的心情,让学生感受艺术的魅力。下雪是自然现象,也是孩子们喜欢的自然景观。这节课要求学生们回忆下雪的情景,表达感受,用绘画材料描绘雪景。

    雪中场景在孩子的眼中是生动有趣的。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不同角度来描绘,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活跃的氛围中作画。

    课 时:2课时

    教学目标:

    *回忆季节给自然界带来得变化,感受冬天的情趣。

    *练习表现自然特征和最生动、热闹的活动,培养热爱生活和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将记忆中的形象组织成生动的画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绘画的创作能力。

    教学难点:选择最有趣的活动,人物活动画的生动。

    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未完成的作业、彩粉笔、油画棒或蜡笔、蓝色水、板刷、水,一张8开白色演示纸、一张8开、深色演示纸、剪刀和白纸、胶水。

    学生:各种彩笔。

    教学过程:

    ●欣赏及交流:

    猜谜语导入:“叫花不是花,美丽人人夸,花开不结果,遇热它就化。”

    利用课件,欣赏雪花的图片,了解雪花的外形的特点:六角菱以及雪的形成原因,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

    1.说说冬天最有趣的活动。

    (逛庙会看花灯、放烟花、打雪仗、堆雪人等)

    冬天的景色是什麽样?

    (树木光秃秃的,下雪)

    欣赏雪景图片六张,感受雪景带给人的洁净之美。

    2.看书的彩图感受冬天

    冬天美丽的景色:冰、霜、雪挂、冰雕、冰糖葫芦。

    冬天的户外活动:滑冰、逛庙会等。

    ●讨论及反思

    利用游戏的方式带领学生感受雪的高兴。方法:用大白纸揉成球,使之成为雪球,带领学生到教室里面学习滑雪和打雪仗,使学生真切的感受雪带来的高兴。

    1.提问:你对冬天的什么活动最感兴趣?

    大家互相谈谈,交流感受。

    并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周围学生的动作,为下节课的创作作准备。

    2.演示:请同学在黑板上画有关本次创作的人物静态骨式站、走、跑、投掷、蹲。

    教师稍加修正,引发学生联想:这些人物姿态像在干什么?

    站:欢呼、捂耳朵、观战看热闹;

    走:逛庙会、灯会、在雪上走;

    跑:滑冰、追打;

    蹲:团雪球、拍雪人;投:扔雪球。(教师出示部分参考图片)

    请同学在黑板上再将骨式人物画成具象静态人物。让学生随意画,启发全体同学的形象思维。教师对学生的演示给予肯定。

    3.构图。(见附图)

    教师演示:

    (1)定位、构图。用铅笔轻轻画骨式静态人物,姿态多样,有前后联系,使画面充实,主题突出。

    (2)画具体形象,用铅笔在人物骨式上画出各部分的基本形。先画前边的人,再画后面的人,处理好前后遮挡联系。

    (3)勾线,用单色彩笔,将人物描画得更细致、生动。教师巡视,及时表扬较好的画面。

    ●尝试与练习

    1、学生作画,自由选择不同颜色的作业纸。

    2、结束工作:让学生擦掉铅笔画的骨式线,整理画面,写姓名;教师收作业,嘱咐下节课带齐彩笔。

    第2课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练习了平涂染色技能,用颜色表现景物。

    教学难点:色彩多样,画面有生活情趣。

    教学过程:

    ●欣赏及交流:

    1.欣赏:看书上的学生作业,美丽多变的雪花,小朋友穿着鲜艳、色彩多样、厚实的衣服在看灯、打雪仗......用蓝白对比效果,夸张地表现了雪花。

    2.教师演示:

    (1)用多样的彩色粉笔给临摹的人物形象平涂上色。

    (2)表现雪花。

    ①用天蓝色、灰色或白色蜡笔、油画棒在白色演示纸上画大雪花。板刷蘸蓝水色平涂,产生蜡水游移效果,显示出白雪花。

    ②用白色纸折叠成六等分,复习第一册工艺《纸雪花》技法,剪出白雪花,用胶水粘贴在深色纸上,或用白色油画棒在深色纸上画白雪花、白雪点。一一学习用不同的方法表现背景。

    (3)画其它背景一一光秃秃的树、房屋等。

    ●尝试与练习

    1.鼓励学生应用多种色尽情地给人物染色。教师巡视鼓励学生踏实、动脑筋灵活地选色配色,不要机械死板。使用深色作业纸的同学,油画棒色彩用力染匀,方可鲜艳。用白色作业纸作画,可用彩笔直接填画光秃秃的树干、房屋、天空、大地等背景。或者用浅色蜡笔、画雪、冰,到老师那里平涂水色。用深色作业纸作画,最好用浅色蜡笔、棒直接添画冰、雪纹样和其它背景。填画和粘贴时,注意人物与背景的前后联系。

    2、结束工作:请学生整理画面,整理用具;教师收作业,嘱咐下节课应带的工具和材料。

    教后记:

    自然与人密切相关,许多自然现象通过感受、观察、描绘显得非常生动有趣。本课是以回忆雪作画,,课前应让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教师适当补充某些知识点,营造一种轻松、活跃的氛围。学生们通过欣赏回忆,可以拓展思维,从多层面、多角度表现他们心中的雪景。

    [教案范本] 《利率》教案其三


    现在,很多教师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在教案中总结好经验与教训,我们才能逐步成熟起来。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为了帮助大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本] 《利率》教案其三,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理解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的计算存款利息。

    2.使学生初步认识储蓄的含义,感受到储蓄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及益处。

    3.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初步的理财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利息和本息和的计算。

    2.利息和本息和的计算。

    教学过程

    1.谈话。

    大家的压岁钱是怎么管理的?为什么把钱存入银行?

    2.导入。

    把钱存入银行,会获取一部分利息,怎么计算利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1.探究有关储蓄的知识。

    (1)储蓄的好处。

    (2)储蓄的方式。

    (3)什么是本金、利息、利率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2.深入理解有关储蓄的知识。

    课件出示:小红20xx年9月1日把100元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一年,到20xx年9月1日,小红不仅可以取回存入的100元,还可以得到银行多付给的3元,共103元。

    引导学生找出题中的本金和利息。

    3.探究利息、利息与本金和的计算方法。

    (1)分析题意,引导学生探究利息的计算方法。

    (2)组织学生尝试解题,交流汇报。

    巩固实践爸爸妈妈给贝贝存了2万元教育存款,存期为三年,年利率为5.40%,到期一次支取,支取时凭非义务教育的学生身份证明,可以免征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

    (1)贝贝到期可以拿到多少钱?

    (2)如果是普通三年期存款,应缴纳利息税多元?

    板书设计

    利率

    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利息:取款时银行多付的钱叫做利息。

    利率:利息与本金的百分比叫做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方法一:方法二:

    5000×3.75%×2=375(元)5000×(1+3.75%×2)

    5000+375=5375(元)=5000×(1+0.075)

    =5000×1.075

    =5375(元)

    【[教案分享] 《滥竽充数》教案其三】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