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1500字简短
  •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1500字简短

    发表时间:2022-11-16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案。

    教案课件是我们老师的部分工作,就需要老师用心去设计好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上课用的教案课件,才能展现更完整课堂教学。好的教案课件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呢?有请驻留一会,阅读小编为你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获得证据,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确定一种物质是否是新物质需要有足够的证据,培养证据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铁锈是不同于铁的物质,了解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

    能设计完整实验论证自己的推理猜想,并能坚持观察记录。

    【教学准备】

    铁片、锈铁、铁锈、电路、磁铁、锤子

    【教学过程】

    一、出示生活实例图片

    很多的铁制物品被锈掉了,影响了我们的使用,要控制铁锈就要了解铁锈。

    二、观察铁锈,和铁形成对比认识

    1.提出问题,明了探究任务:铁锈是从铁变来的,那么铁锈是铁么?生答。怎样证明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呢?

    2.取出铁、锈铁、铁锈(刮下来的),仔细观察回答,如何支持我们的看法?

    3.引导思路:要看铁锈是否是铁,除了观察等外,我们还要看铁锈是否拥有铁所具有的特性来验证,寻找证据借鉴课本资料实验探讨填写35页表格。(指出:是对比实验,注意可变因素的唯一性,以及实验注意点)

    4.反馈交流探讨结果,展示填表。如何用你的发现说明你的看法的?

    5.小结:我们通过观察和敲击、导电、磁铁的吸引等实验得到的结果都说明铁锈不是铁,是铁产生的一种新物质,那么就是一种化学变化。是铁和谁发生的化学变化呢?这是我们控制铁锈的关键。

    三、探索铁锈形成成因

    1.教师提出问题:是铁和谁发生的化学变化呢?也就是铁锈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2.学生大胆讨论猜测。

    3.制定研究计划。

    4.交流研究计划,相互质疑补充,(对研究命题作出指导,通过比较铁为什么生锈?铁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与具体学生单一猜想问题作出比较,指导问题选择的可行性,人员分工等)

    四、总结

    下周我们再上课的时候,相信同学们对铁锈形成的研究会有不小的收获,我们还可以获取避免生锈的方法。阅读43页相关资料铁为什么会生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苏轼有关的文学常识。

    2、反复朗诵,品味用词的凝炼,理解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养成以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变故和挫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即景抒怀的写作手法。

    2、体会词中所表现的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

    诵读法。反复吟诵,让优美的词句引导学生进入词的意境,细细品味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问答法。在梳理词作时,教师相机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在问答中品析词作内容。

    讨论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对词蕴含的思想感情,让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那么,苏轼又是以怎样的精神状态来面对生活中的变故呢?让我们随着苏轼的笔触一起走进

    2、感受创作冲动

    元丰五年(1082)三月,词人谪居黄州期间作的一首游记词。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黄州,在城东一个叫东坡的地方垦荒耕种,自号东坡居士,物质生活也比较艰苦。但他能抱着但令人饱我愁无的态度,不计较个人的得失,这首《浣溪沙》就表现出了他对人生抱着乐观的态度,没有因为仕途受挫而消极沉沦。

    3、解题

    浣溪沙,词牌名,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或作纱。相传是由西施浣纱的故事而得名,此调有平仄两体,分上下两阕。

    三、难解词句

    参见课本注释

    补充:

    浸溪:浸在溪水中。子规:布谷鸟,又称杜鹃。

    四、鉴赏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词前小序,点明写作词的缘由。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上阕: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这两句既点出游清泉寺的时令,也点明了兰溪之名的由来。萧萧暮雨子规啼既照应了前面对溪水、沙路的描写,又烘托了一种凄冷的环境。

    提问:上阕写景,描绘了哪三幅画面?这些画面渲染出一派怎样的春景?

    明确:描绘了溪边兰草、松间沙路、雨中杜鹃三幅画面。兰花发出了短短的嫩芽,浸在涨满了水的小溪里,松林间一尘不染的沙路,黄昏时潇潇细雨声中杜鹃在啼叫,渲染出一派爽人耳目、沁人心脾、优美洁净的春景,又带有作者当时丝丝落寞之情。

    上阕写暮春三月游清泉寺所见之幽雅的风光和环境。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两句以反问起,以借喻回答,光阴犹如昼夜不停的流水,匆匆向东奔驶,一去不复返,青春对人只有一次,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然而词人面对着眼前溪水西流,却产生了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人生之再少,这是说应保持一种年轻的乐观的心态。因为人并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人能改变的,仅仅是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和看法。休将白发唱黄鸡则唱出呼唤青春的人生之歌,用不着为白发苍颜而叹气。表现了词人在贬谪期间乐观豁达的精神状态。

    下阕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抒发老当益壮、奋发进取的思想感情。

    五、小结

    这是一首触景生情(即景抒怀)、蕴含人生的小词,抒发老当益壮、奋发进取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抱着乐观的态度,没有因为仕途受挫而消极沉沦。

    六、板书

    溪边兰草

    上阕:写景三幅画面松间沙路清新幽雅

    雨中杜鹃

    浣溪沙

    下阕:抒怀溪水西流青春可永驻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七、作业

    (一)理解填空

    1、这首词中描写了春光明媚万物一派生机勃发的景象,借此抒发了作者喜悦心情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中,既描写了春景,有烘托了一种凄清的气氛的是:__________________。3、这首词中表现词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的句子是:?。

    4、这首词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词中抒发词人老当益壮、奋发进取之心情的句子是:?。

    6、从所积累的古诗词曲中(课内外不限),写出与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两句句意相反的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所积累的古诗词曲中(课内外不限),写出意义相连的两句,表现珍惜时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从所积累的古诗词曲中(课内外不限),写出意义相连的两句,表现积极进取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作业

    1、背诵这首词

    2、《浣溪沙》这首词体现了词人对生活抱着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没有因为仕途受挫而消极沉沦。这种情绪撞击着我们的胸膛,引发我们产生一些感想,请把你的感想写出来吧。(100字左右)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 篇3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11

    识字一12

    1、柳树醒了16

    2、春雨的色彩20

    3、邓小平爷爷植树24

    4、古诗两首28

    语文园地一32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37

    识字二39

    5、看电视49

    6、胖乎乎的小手53

    7、棉鞋里的阳光60

    8、月亮的心愿64

    语文园地二68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73

    识字三75

    9、两个鸟蛋80

    10、松鼠和松果85

    11、美丽的小路90

    12、失物招领95

    语文园地三100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106

    识字四107

    13、古诗两首113

    14、荷叶圆圆117

    15、夏夜多美123

    16、要下雨了128

    17、小壁虎借尾巴132

    语文园地四136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141

    识字五143

    18、四个太阳150

    19、乌鸦喝水156

    20、司马光162

    21、称象168

    语文园地五175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183

    识字六185

    22、吃水不忘挖井人188

    23、王二小194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 篇4

    一、复习导入,重温过年的热闹气氛。

    1、听歌曲《恭喜》,回顾除夕。

    2、除夕过后,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到了。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当然是赏灯。正如一首诗中所写的那样:满城灯火耀街红,弦管笙歌到处同。

    二、走进元宵节,赏万家灯火。

    1、如果说除夕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热闹,那么元宵节的灯会则是全民同庆的狂欢。认真默读第11.12自然段,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灯特别的多。

    2、想象一下如果你走进了老北京的元宵灯市,都会看到什么灯。(请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尽可能展开想像,如牛角灯、纱灯、玻璃灯、彩绘灯、走马灯、纸灯、冰灯等,来体会老北京处处张灯结彩,灯市如昼的热闹景象。)

    3、通过朗读,把灯的多和人的高兴表现出来。

    三、领悟表达特点。

    1、快速浏览课文,从哪儿能体会到作者对年文化的热爱。

    2、作者是怎样使春节这一民俗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

    (一是按时间顺序来有条理地写春节,二是有详有略)

    3、对比写法。

    阅读《阅读链接》中两段关于春节习俗的描写,与课文的相关部分比较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你的习作有什么启发。

    四、拓展总结,布置作业。

    1、拓展阅读:

    阅读春节各地的习俗。

    2、选择和春节有关的好词佳句积累下来。

    3、小练笔:

    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的实际写一写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热闹喜庆团圆祥和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 篇5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分析:

    《画扇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美术六年级下册第4课的内容。本课为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内容。本课以学生熟知的扇子艺术作为课程资源,把中国古代传统的扇面工艺美术精华作为教学内容。通过欣赏,制作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扇面文化知识,掌握运用水墨形式创作扇面画的方法。这一教学内容是以前面两个学段中学习的水墨绘画方法为基础所进行的综合运用。学习具有中国传统扇面艺术形式作品——扇面画创作方法的教学活动,是对以前学段中水墨画知识分类学习的延续性总结。

    2.学情分析:

    水墨画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学生了解和继承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精神的重要方式。通过在以前几个学段中对以下几个课题《水墨游戏》《鸟语花香》《画山水画》《画水墨动物》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国画方面的知识储备,掌握了一定的笔墨技巧和构图布局的方法,并能够创作一些简单的中国画作品。设计这一课题就是让学生在小学最后一个学段中运用所学过的知识,与有趣的扇面画工艺设计教学活动结合,综合运用各种技能创作完整的国画作品。感悟国画的魅力和扇面艺术的实用性与装饰性价值。

    3.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要求: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结合本课内容,和学生学习需要的具体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欣赏扇面作品,了解扇面文化,感受扇面艺术形式美的特点。这一目标是从对传统扇面艺术知识的了解与掌握的的角度出发,体现了美术课程的人文性特点。2.运用中国画水墨形式的表现方法,巧妙构图,构思创作山水,花鸟等形式的扇面作品。这一目标从学生掌握一定的表现技能出发,体现了美术课程技能性学习的特点。3.培养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热爱的思想情感。从学生的情感出发,体现了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培养要求。因此以上目标的制定是基于三维目标的要求而制定的,体现了新课程教学的理念。

    经过对教学目标进行分析,为利于达成教学目标,我确定了以下几个部分作为教学重点:1.欣赏扇面作品,了解其历史文化及扇面的不同艺术形式。2.理解扇面画的构图布局的方法,创作扇面画作品。

    二、说教法学法

    教学中为更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体现课程的人文性和技能掌握并重的特点,注重学生体验过程。针对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教学中利用情境创设,多媒体演示,示范演示,启发探究,评价激励等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中参与,创作实践中体验,欣赏评述中感悟,思考探究中创造。

    根据教学需要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教师准备各种有扇面画的扇子和独幅的扇面画作品(圆形,芭蕉形、折叠形)及图片资料,教师自制的扇面作品。多媒体课件,中国画绘画工具和材料。学生搜集的各种扇子,中国画绘画工具和材料。

    三、说教学流程

    为能够使学生在视、听、说、做、思等学习行为的环节中能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以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把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四个环节,既:激趣导入,启发思考——欣赏作品,理解知识——学习技能,创作体验——展示作品,交流评价。

    (一)激趣导入,启发思考

    《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应将美术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本课开始的导入阶段我设计了一个有趣的教学情景。老师手持一把折扇,潇洒甩开扇子。在讲台上来回走动吟诵古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老师用颇具情趣的表演激起学生的兴趣,并跟着老师朗诵古诗。让一位学生到前台体验一下持扇吟诗的感受。这时提出问题:思考手中没有扇子吟诗和持有扇子吟诗会有什么不同?说说扇子此时的作用是什么。通过对比思考总结出扇子不仅仅是纳凉工具,而且是一种极具装饰性的艺术作品。老师展示手中的扇子,让学生观察这把扇子与普通的扇子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欣赏扇子上的绘画作品,导入本课课题。

    (二)欣赏作品,理解知识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欣赏一些扇面作品,了解有关扇面文化发展的知识,扇面的各种形式和体会扇面的实用价值与工艺装饰的艺术价值。

    先让学生思考:在哪些情景中见过执扇人物形象,分析扇子在不同形象人物手中起的作用?见过哪些用扇子形状做的装饰物品?电影电视,古代绘画,舞蹈表演,休闲娱乐,居室装饰,挂饰图案……课件展示不同情景中持扇人物的形象和扇面在生活中广泛应用的现象。通过这一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扇子在不同环境下的广泛应用和对烘托环境和人物形象的作用。总结:基本功能—纳凉,附加功能—装饰。进一步提出问题:你见过哪些形式的扇子?介绍扇子的分类(从样式和材质方面的不同分类)和扇面画形式的分类(团扇和折扇)。

    古代的文人,艺术家往往在扇面上画画、写字,既起到美化,装饰的作用,又可以抒发自己的情感。课件展示:《洛神赋》顾恺之(东晋)、《簪花仕女图》周昉(唐)、《瑶宫秋扇图》任熊(清)三幅图讲述我国扇文化的渊源。讲述《题扇桥》的故事。提问:为什么开始扇子卖不出去,而被王羲之题过字的扇子却能高价买出?说明扇面被赋予一定的书法字迹或画面,就具有了一定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如此设计是为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理解扇面画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

    (三)学习技能,创作体验

    这一阶段首先让学生欣赏名家作品,对作品进行分析,分析作品的构图布局的方式。分析课本上的作品《樱桃与小鸡》(唐云),内容取材于日常生活所见,充满生活情趣。运用墨色和红色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构图与题款根据扇面的形状进行取势安排成弧线形。画面布局两端紧密,中间疏松。有疏有密,变化而统一,活泼而均衡。经过对作品的分析,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掌握了扇面构图布局的知识。展示几个扇面作品让学生自由分析,把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

    我通过演示扇面画的创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进行观察,易于掌握基本的创作步骤和方法。1.折纸剪裁。做出扇面的形状。2.构图布局。对画面结构作精心安排。3.落墨绘制。画出画面中的形象。4.题款盖章。根据扇面的形式选择题款方式:(依斜线写或依曲线写),加盖名章,完成作品。让学生体会中国传统绘画诗书画印和谐统一的形式美感。

    学生创作实践时教师提出一定的要求:尝试用国画中的山水或花鸟形式画扇面画。着重指导学生在绘制过程中注意扇面的构图与布局,题字的方式。在这一阶段中学生欣赏作品在已有所悟的基础上,自己动手作画做到学有所得。

    (四)展示作品,交流评价

    这一环节,通过设计一次扇面艺术作品展示和捐赠会,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欣赏的能力和用艺术作品美化生活和帮助别人的思想情感。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

    首先让学生把自己创作的作品,张贴到展板上,作介绍和推介。同学之间相互欣赏和评价作品。选出自己喜欢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课件展示乡村小学的“留守儿童之家”和那里的孩子,建议大家捐赠自己的作品装饰美化他们的大家庭的环境。对捐赠的同学颁发捐赠纪念证书。鼓励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注意观察,创作更好的美术作品去帮助别人。

    四、说板书设计

    根据教学活动内容的安排,板书设计分为三部分:课题,主要知识点,示范作品。要求目标明确,条理清晰。

    画扇面

    基本功能——扇风纳凉制作步骤:1.折纸剪裁。

    扇子功能2.构图布局。

    附加功能——工艺装饰3.落墨绘制。

    4.题款盖章。

    扇子分类:材质:纸扇羽毛扇

    木扇芭蕉扇等示范范作

    形式:折扇团扇

    五、说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结合,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注重兴趣培养。不仅关注课程的人文性,让学生了解一定的扇面文化知识。而且关注学生表现技能的学习与掌握。通过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有关扇面的知识和中国画的基本技法,更重要的是发挥了美术课程的育人功能,达到了陶冶学生性情,激发学习兴趣的教学目的。教师的示范教学,使学生能直观的学习绘画的表现技巧。使学生能顺利完成作品。使学生的学习真正达到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和谐发展。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绿线内的两个只识不写,联系课文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3、读懂课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领会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了解雪松在大雪重压之下生存的原因。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由自然现象所得到的启示。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引导质疑。

    1、理解什么是“谜”、什么是“谜底”。

    2、质疑。如:山谷中有什么谜?谜底是什么?是谁揭开了这个谜底?……

    二、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联系课文想想新词的意思,在不懂之处做上记号。

    3、读完后思考一下刚才提出的问题。

    三、检查学生初读情况。

    指名分段读课文,随文简介“加拿大”、“魁北克”等词,视学生情况指导朗读。

    四、组织交流初读收获,引导进一步质疑。

    1、说说自己读懂的“谜”和“谜底”,找读文中有关句段。

    2、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视情况相机处理。

    五、指导生字书写。

    六、布置作业。

    1、继续练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学生介绍山谷中的谜和揭开谜底的人。

    二、速读全文,以旅行者的口吻练说旅行收获,直奔学习重点。

    1、示:这次旅行,我不仅,而且。

    2、划出文中写启示的句子,再练说。(可引用另一位旅行者的话或文末的句子)

    3、设疑:他们怎么会从雪松身上得到这个启示?“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是什么意思?

    三、自读第3自然段,自主感悟。

    四、组织交流,感受雪松智者、强者形象,理解启示的含义。

    1、学生自由交流读后感受、理解,教师随机引导。

    2、读书要边读边想象,脑子里要浮现文字描绘的景象,这就把书读懂了,读活了。学生再读,边读边想象。

    (1)学生自由交流想象到的景象,教师引导紧扣关键词句感悟、品味。

    (2)示句: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

    指导联系上文理解“积”、“弯”、“落”、“弹”的景象和“完好无损”的意思。

    边朗读边想象雪松弯曲、反弹的情景,在评议时引导理解“反复”、省略号和“始终”表达的含义,练读句子。

    (3)现在我们是不是有了就是旅行者的感觉了,看到了这样的景象,此时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什么话吗?。

    (4)练习朗读:能通过朗读把我们心中的敬佩、赞美送给雪松吗?

    3、再读启示,谈谈自己的理解。如有困难,可引导学生先联系雪松谈谈,再结合生活实际推而广之。

    五、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收获吗?还有什么疑问?

    六、布置作业。

    1、摘抄描写雪松与大雪抗争和旅行者得到的启示的句子。

    2、联系生活实际,写出对“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这句话的理解。

    2、有兴趣的同学可写一篇读后感。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 篇7

    第十三课

    偏旁的练习(三)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学会十字底、厂字旁、反文旁、走之旁四种偏旁的写法。

    2、体会这些偏旁的特点。通过学生观察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从而体会汉字的形态美和线条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偏旁的写法,体会结字规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儿童书法作品,感受书法作品的美,激发学生练字的信心和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书法作品,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欣赏一下。

    学生欣赏师:大家看了这么多的书法作品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学生回答

    2、引入新课。

    师:老师和大家有相同的感受,我相信我们大家只要下功夫练,用心观察分析、思考,掌握字的结构规律,不会比他们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十字底、厂字旁、反文旁、走之旁的写法。比一比谁在这节课的收获最多,进步最大。

    3、板书课题:偏旁的练习

    二、讲授新课

    1、指导十字底、厂字旁、反文旁、走之旁的写法。

    (1)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些偏旁。它们都是独体字,在书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2)课件出示书写过程。

    (3)板书

    2、学生练习毛笔字,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展示优秀作业,对问题突出地给于纠正并示范。

    三、展示学生作业

    四、总结宣布下课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十字底、厂字旁、反文旁、走之旁的写法,大家学得都很认真,知道了写好这类字。回去后,大家还要认真练习,细心体会,老师相信大家一定会把这些字写好。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 篇8

    活动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74-75页。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复习单位换算、简单的统计等知识。

    2、智能目标:培养学生的数感、估算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意目标:渗透环保、节约等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一个滴水的龙头一天浪费多少水的测量和计算。

    教学难点:

    测量的方案。

    教学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1个1立方分米的盒子,一些标有刻度的容器。有刻度的试管和计时器。

    2、学具:每人一张作业纸,上面有统计图表。

    活动过程:

    课前准备:与学生一起说说与水有关的诗词。(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而诗词歌赋则是最为璀璨的明珠。如同甜美的甘露,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智慧,陶冶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情操,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灵。六年的文化熏陶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诗词的美。你能说出哪些有关水的诗句吗?)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返。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一、课题导入

    二、今天是几月几日?

    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世界水日。

    水在文人笔下是美的根源,水一直被人们形容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我在前不久发现了这么一幅宣传图片。(课件出示:节约用水,关住点滴。)我心理就觉得纳闷了:那么多的水,有必要在乎这水龙头的点滴漏水量吗?

    二、了解水资源的现状与水知识

    1.请同学们谈谈你们的观点。

    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那只是海水,是不能饮用的,而淡水资源是有限的,随着经济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需求量与日俱增,很多地方的水资源已不能满足人民生产、生活所需,因此必需节约用水。

    节约用水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减少排污,保护环境

    水是生命的源泉,有了水才有了清澈的河流,湛蓝的海洋。有了水,才有了地球上的植物、动物、人类。其实,大自然的一切都不能离开水而存在。所以我们要节约水。也许有的同学会说:地球上有那么多的水,还怕没有水用吗?那你就错了。地球上的水有97%是海水,海水是不能供人们饮用的。剩余少量的淡水,又大都集中在终年积雪的高山和寒冷的南极、

    北极,这样,地球上可供人类利用的水资源就更少了。如果把地球上的水比作一桶水,那么淡水就是其中的一小勺,而人们可以饮用的水就只有一滴了。

    A虽然地球上有百分之70多的地方都是水域,但是淡水只占地球水总量的百分之3.在这百分之3的水当中,又有很多淡水在南极和北极的冰川中。因此只有极少数的水才能被人利用.再说现在科技的发展又需消耗大量的水.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

    .B因为大部分水在海中,为不可利用水,而我们要的是可利用水,所以要节约

    C水在自然界中是会被污染的,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课件)这是我们蔚蓝迷人的地球,它同时有一个别名叫做水球。地球表面70%是水,且大部分是海水,我们赖以生存的淡水资源非常贫乏,淡水资源仅占水资源的2.6%,而可饮用水仅占淡水资源的1%。(课件:扇形统计图)

    我国的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2300立方米,余额为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排在世界第121位,是世界13个贫水国家之一。在我国的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缺水,其中有110个城市严重缺水。

    人类的浪费,环境的恶化导致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用水频频告急(课件)。因为缺水,导致大片良田干涸,颗粒无收;因为缺水,沙漠正一步步吞噬着生机盎然的绿洲;因为缺水,人们的日常饮用水受到严重威胁。当我们看到这些画面时,我们是否感到心情沉重难过,我们需要发出怎样的呼喊:节约用水(板书课题)。

    三、探究学习

    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我们的水资源不但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而且还非常少,看来这保护水资源的问题已是刻不容缓了,这关住水龙头点滴漏水量的宣传还真不是危言耸听。

    探究问题一:一个水龙头一天的滴水量?

    第一步:提出问题

    1、师:(指着刚才没关水龙头的画面)你说这一个滴水的龙头一天大概浪费多少水?

    2、学生自由估算

    一桶吧;一杯水;四五桶吧;十个脸盆吧

    3、提出疑惑

    到底谁说得最接近?我们来测一测就可以知道了。

    第二步:解决问题

    1、你觉得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测量?

    2、学生汇报

    方法一:先测1秒钟的滴水量,再算一天的滴水量。

    方法二:先测出1分钟的滴水量,再测一天的滴水量。

    方法三:测整10毫升用多少时间,然后再算出它的滴水速度,最后求一天的滴水量。

    引导学生用方法三进行测量。

    3、水龙头漏水量登记表

    课前每个小小组长测量了每个水龙头在60秒的滴水量。下面请小组长快速测量收集到的水,并汇报测量结果。

    每个水龙头的滴水速度一样吗?怎样才能表示全班同学调查的水龙头漏水的一般水平你呢?

    生:用着组数据的中位数,

    生:用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师:如果没有极大值和极小值可以用平均数表示。现在请同学们快速用计算器算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即时每一分钟水龙头的滴水速度。

    现在我们就用这组数据具体计算一下,究竟一天能低多少水呢?把你们计算的结果填入老师发下来的表格中,同时根据统计表格会出一个相应的统计图。

    4、平均每个水龙头一天的滴水量统计表

    汇报统计情况,分析观察。

    分组汇报统计情况

    选取统计情况引导分析

    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时间和滴水量有着怎样的关系?

    滴水量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这两种量成正比例。

    一小时滴水量

    0.760602500毫升=2.5升

    2.516=40升

    一天滴水量

    2.524=60升或0.7606024=60480(毫升)

    结论:一个滴水的龙头一天大概浪费60480毫升(约等于60升)的水。

    4、回应前面的自由估算

    一桶水20升,60480毫升水大约能装这样的3桶多一些。

    第三步:探究学习实践(旨在训练学生的数感)

    1、建立60升水的概念。

    师:(出示一个1立方分米的盒子)一个这样的盒子能装水1升,60升水能装这样的60盒。

    2、推出问题

    谁能照样子说说60升水到底有多少?

    3、学生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用自己身边的杯子、碗、矿泉水瓶、桶等容器来形容、感受60升水有多大。

    探究问题二:一个水龙头一年浪费多少水?

    1、提出问题:按照这个水龙头的滴水速度,一个水龙头一年浪费多少水?

    2、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3、汇报结果。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方法

    方法一:一年用365天计算

    0.7606024365=220xx5200毫升22立方米(吨)

    一年大约浪费22立方米的水。

    方法二:直接用60365=21900升22立方米

    方法三:一年用365天计算是

    60365=21900升22立方米

    结论:按照这个水龙头的滴水速度,一个水龙头一年浪费大约22立方米的水。

    探究问题三:你们家有水龙头漏水吗?如果平均一下,一个家庭有一个水龙头漏水,那么全国1.5亿个家庭,又会浪费多少呢?

    1.提出问题:1.5亿个家庭,又会浪费多少?

    2.学生计算

    3.汇报:22150000000=3300000000立方米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难点:

    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

    1、教学挂图,课件。

    2、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

    1、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谈话:上一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齐读课题。

    [评:通过看图或其他资料,初步感知我国晋西北地区环境整治工作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感受更加直观。]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⑴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⑵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2、小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了解课文大意。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评: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前的提示,明确要求,教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三、指导阅读,感受“奇迹”

    1、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感受。

    2、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①“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②“15年啊,绿化了的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引导学生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

    ③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些到了这一奇迹?学生自读课文一至五自然段。

    3、讨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①“大环境”——险恶。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学生用文中语句回答,或者用自己的话。

    (如有条件可用课件补充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沙尘暴等资料。)

    ②“小环境”——艰苦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艰苦?

    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3、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①引导: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了——引读“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与日月同辉了”,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引读并出示“青山是不会老的”。

    ②指导:“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老农能和山水共存,像日月一样永放光辉吗?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

    ③总结: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生齐读)青山是不会老的!

    [评: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与阅读课外资料相结合,促进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增强。]

    四、再读全文,积累拓展

    1、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

    ①阅读,勾画。

    ②同桌交流。

    ③大声诵读。

    2、交流读后感受。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1500字简短】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