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每个老师对于写教案课件都不陌生。每位老师都需要重视教案课件的准备工作,这样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设计。从哪些角度去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参考] 信息技术设计教案 月度范文精选”,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二维码,认识QR码。
2.会将各种信息制作成二维码(QR码),理解自己制作的二维码是直接表达信息还是表达信息存储的网址。
3.理解扫二维码所存在的安全风险。
重点难点:
重点是制作二维码,难点是理解二维码存在的安全风险。
教学建议:
建议本课用2课时。
第一、二节用1课时,第三节用1课时。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二维码迅速火了起来。似乎一夜之间,二维码即遍布各电商平台、商场、网站、杂志、车票上,甚至电线杆上,二维码迅速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宠儿。
面对这个特别的图形,学生一定充满了好奇。老师可以通过“扫一扫”来展示二维码的各种应用,然后引导学生思考(猜一猜):二维码中的黑点、白点表示什么?由此开始介绍什么是二维码。
我们现在所用的二维码都是QR码,因此本课只讲QR码。
QR码的原理比较复杂,本课只简单介绍QR码的主要特点:
(1)QR码有不同的尺寸大小;
(2)QR码的结构特征;
(3)QR码的信息容量;
(4)QR码有很强的纠错功能。
制作二维码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老师应该先筛选一些好用的二维码制作网站,然后让学生在这些网站上在线制作二维码。
教材中有一些二维码制作的任务,老师也可以鼓励学生探究学习生活中哪些事情可用二维码,并制作二维码,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构想的二维码应用,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说出来,并加以点评。
二维码扫码工具一般是手机,但课堂上学生不宜用手机,学生制作的二维码可以用电脑版的二维码扫码软件识别,资源目录中提供了一款扫码软件“1-7.1二维码扫描器电脑版.exe”。
随着二维码应用的普及,借助二维码进行传播的手机病毒、恶意程序日益增加。由于从外观上并不能判断二维码的安全性,这就使得每个人都有可能扫描到不安全的二维码。用户一旦扫描了嵌入病毒链接的二维码,其个人信息、银行账号、密码等就可能完全暴露在黑客面前,酿成的后果可想而知。
因此,本课应该通过一些真实的案例(例如:资源目录中的视频:“1-7.2二维码病毒现身,扫码小心中招”),让学生树立起安全意识,防范二维码扫描所带来的安全风险。
需要向学生强调的是:二维码本身并无毒,但是二维码所指向的网站、下载链接或下载文件可能被提前植入了木马或病毒。如果扫码进入后,遇到要我们输入个人信息或下载软件安装,这时就要特别小心,认真核对该网站是否可信。因为稍不留神个人信息就会泄漏,手机就会中毒。
那么,如何防范二维码扫描的安全风险呢?一般可以采取下面几个措施:
1.选择一款且具有安全检测能力的二维码扫描软件。
现在有些二维码扫描软件具有安全检查能力。例如,微信的“扫一扫”。微信基于腾讯大数据的支撑来鉴别扫描的二维码是否安全。用户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网页时,微信将判断该网站是否属于数据库白名单,如果网址在白名单上,则用户可直接访问;如不是则会被判断为非安址,用户则需通过复制操作才能继续访问。而白名单中的所有网址,均经由人工审核确认。此外,微信内不可以随意下载链接,以防止一些含有木马病毒的文件趁机自动下载到用户的手机。
2.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不要轻易扫描一些不明来路的二维码。
在扫描前,要先确认二维码发布来源是否可信,只有正规商家提供的二维码才是安全的,不要轻易扫描一些不明来路的二维码。万一扫到可疑网站,不要立即打开,要先打开手机杀毒软件进行扫描查看是否存在木马病毒,检验无误后再打开。使用二维码在线支付时,应认真核对网站域名、认准官方渠道,如交易过程存异常应该立即停止支付。若手机和银行卡之间相互绑定,尽量不要在银行卡内存储大量资金,避免造成更大损失。
3.在手机上安装能够进行病毒查杀、骚扰拦截等功能的手机软件,例如腾讯手机管家、360手机卫士等,有效地防范手机使用中的安全风险。
教学参考资源
1.资源目录中提供了一个电脑版的二维码识别软件:“1-7.1二维码扫描器电脑版.exe”,该软件不需要安装,可以直接运行。
2.资源目录中提供了关于二维码扫描安全的视频:“1-7.2二维码病毒现身,扫码小心中招”。
jk251.coM小编推荐
IT信息技术教案
经过认真筛选栏目小编为大家推荐一篇题为“IT信息技术教案”的文章,可以参考一下或许能给你带来启示。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也是离不开老师提前备好教案课件,大家可以开始写自己课堂教案课件了。教案是教师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IT信息技术教案 篇1
教学设计思想
信息技术教育重在培养学生自我探索信息的意识,主动获取信息、分析评价信息、处理运用信息、表达呈现信息的能力,并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在情感等方面得到发展。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学生对powerpoint的操作已基本熟练,利用powerpoint制作毕业留言册,回顾成长过程,体验同学之间深厚友谊的情感。教学对象分析六年级学生已经对艺术字、插入图片、文字框等知识已有所了解和掌握,并已进行过相应的单元练习。
教学目标上
1、知识目标:了解和使用扫描仪、数码相机、话筒、摄像机等设备及其基本知识。
2、技能目标:(1)能利用数码相机、话筒、等设备采集所需的素材。(2)能综合运用PowerPoint合成制作一份毕业留念册。(3)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制作班级毕业留念册,增进同学之间的友情,培养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教学的重点我放在毕业留念册的构思、创意上。个人觉得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本课的教学难点毕业留念册所需素材的收集和整理。
毕业留念册这一课。课时安排2课时相对来说比较合适(课前准备1课时、制作1课时)。
本课的教学设计过程:
1、激趣导入。让学生欣赏一些毕业留念册,引入制作毕业留念册的课题,也可以说说电子毕业留念册与传统留念册相比,突显的优势和不足,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灵感。因为制作毕业留念册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创意。
2、策划毕业留念册。要让学生知道做什么事都要先思考,要有计划。在构思毕业留念册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如在毕业纪念册里可以放一些什么内容,怎样进行分工,运用什么工具进行制作等。
3、资料的采集与分类整理。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处理。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最满意的一张照片拿来,通过扫描仪输入到电脑中,有数码相机的话,可以在校园里选几个有留念意义的地方进行拍摄,直接输入到电脑中。学生的留言可以利用录音软件通过话筒输入到电脑中。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拍摄录像,利用视频捕捉卡输入到电脑中。并把这些资料进行分类存放,以便于使用。
4、制作毕业留念册。首先,每位同学完成自己的个人档案,并以自己的名字作为文件名存放到FTP文件夹里。然后,把毕业留念册的封面和其他同学的个人档案从FTP上复制到自己机上,利用超级链接进行合成。最后,大家一起欣赏毕业留念册,并提出修改意见。
以上是本人对这一课的一点拙见,望各位同行行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IT信息技术教案 篇2
一、什么叫说课
说课,是指说课教师在自己认真备课的基础上,面对着同行,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地说明本节课教什么、如何教,而且要精辟地揭示为什么这样教。通俗的讲就是要说清: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说课”以说为主,是教师对教案本身的分析和说明,是一种口头叙述为主的教案分析。说课的内容容量一般为一节课,时间15分钟左右。
二、说课的内容
说课的主要内容有: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的运用、教学过程、时间安排及说课小结等。整个说课过程要能展现教师备课的思维过程,要能充分体现出教师对大纲、教材、教法、学法、学生等方面的把握。
三、信息技术课说课的一般环节
(一)、说教材
1、说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主要分析本节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分析本节课的知识结构、特点及教者打算如何进行科学地处理;分析本节课内容与学过知识的内在联系。如:“资源管理器是Windows 98操作系统中最常用的工具程序之一,学习这一节,对于帮助学生了解Windows环境下资源管理器的表现形式,以及如何方便用户使用和管理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都具有重要作用。” 只有确立了该课内容的地位,才能确定教学目标,从而准确地确定该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2、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特点,注重学生实际,所制定的目标要切合学生实际。教学目标主要包括知识目标、能力培养目标、思想教育目标。教师要说出通过本节课的教与学,学生要掌握哪些知识,哪些能力要在本节课上得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情感、道德等非智力因素怎样培养。因为信息技术课程本来就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不仅要说如何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方面的教学方法与措施,而且不能忽略对文明使用计算机及网络、网络安全、网络伦理等方面的思想教育内容。
3、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知识系统中,有些内容是关键性的最重要的中心内容,对于巩固旧知,学习新知起着决定性作用,这些内容是教材的重点。难点是学生难以理解和领会的内容。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规律及学习水平来准确地确定难点,以便在教学中巧妙地分散难点,化难为易。
(二)、说教学方法
1.说教法运用
要说出该课的教学以哪种教法为主、哪种教法为辅,为什么要采用这些教法,采用这些教法的依据是什么。这就要求说课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和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说清楚怎样运用问题启发、任务驱动、讲练结合、分组合作、精讲—演示、学生自主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从而达到让学生多动手、多思考、多实践,使学生了解、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说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师需重视的说课内容之一,因为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更新远高于其他课程,如果学生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后很难适应这门学科的发展,因此说课教师要说出教学中如何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说出如何教给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如何鼓励学生多动手实践、举一反三,更好地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例如大家熟悉的“复制”操作,方法很多,什么菜单法、命令法等等,教师不可能一个一个具体介绍,只能根据学生的情况介绍一、二种,其他方法让学生自己练习中发现,引导学生自学和“复制”相似的一些操作,总结方法。介绍完一种软件,学生能自学其他的软件。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就是这个道理。
(三)、说媒体的运用
计算机教育专家谭浩强老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谁有‘无机教学’法,我就会发现‘无水游泳’法!”,这充分说明了我们的信息技术课离不开计算机,离不开硬件的支撑。目前,很多学校还将机房的机器联了局域网,安装了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使得我们的教学过程更加形象、直观,师生的互动更趋于和谐。在软件方面,很多教师备课时还精心准备了课件,或将一些较好的辅助教学软件、学习软件等充实到课堂,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接触的面更广。这些在说课时都要交待清楚,必要时要演示这些软件。
(四)、说教学过程
说教学过程是说课的重头戏。平时我们的教学过程一般遵循层次分明、循序渐进的原则,师生互动的脉络也比较清晰。因此,说课时应该将每个知识点、每个环节教些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作简明扼要的交待。
1.复习提问。在平时授课过程中,此环节的宗旨是:从复习巩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出发,为自然引入新课作铺垫。因此说课时教师要说清楚用什么样的办法进行复习提问,提问什么问题,所提问的问题与引入新课的关系怎样,提问的问题能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2.引入新课。教师说出在自己提出问题、引出话题之后,如何面向全体学生,采用什么方法进行师生间的交流和反馈,从而使得学生总结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要达到的目标。如:资源管理器这一节有老师把资源管理器比作图书馆,学生是图书管理员,那么你作为图书管理员要做哪些工作呢?导入贴近生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准备,好的导入是一节课成功的一半。
3.探索新知识。在这个过程中,不需要教师具体的讲概念、讲操作,只要教师说出采用什么方法讲授和为什么这么讲。用什么方法突破重点、难点。
目前,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注意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作用,在传授新知识时都习惯让学生先动手实践,然后由学生来说明、演示,最后再由教师来作补充讲解和示范。那么我们教师在说课时就应该说清楚如何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动手,给学生多长的时间进行操作尝试,对于学生尝试中遇到的个别问题及共性问题如何给予纠正和反馈,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尝试后互相交流,如何控制好教师补充讲解、演示的度,对于重点、难点内容如何进行突破,采用的这种突破方法是否是最好等等。
4.课堂的巩固练习。课堂的巩固练习往往是一节课知识学生掌握程度的最好反馈。因此教师要说出设计了什么样的练习让学生操练,设计这些练习的依据是什么,它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怎样,它将对学生巩固知识、迁移知识起到什么作用等等。
5.课堂总结。
教师要交待清楚采用什么办法进行课堂总结,如何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畅所欲言,从而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五)、说时间安排
要把课堂时间合理分配给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诸如:复习提问、引入新课、新课的教学、课堂巩固练习、课堂总结等教学环节
(六)、说课小结
说课小结并不是对所说的一节课的内容的总结,而是要说出本节课说者在设计上的思路、设计中的金点子。
以上是信息技术课说课的一般环节,但是说课没有固定的模式,在说课过程中也不一定按部就班,尽可能说出自己的特色。
Ⅱ 说课前的准备
1 、明确说课的内容和要求
说课要求教师不但要说出怎样教而且还要说清“为什么这样教”的理论依据(包括大纲依据,教学法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依据等),使用听者既能知其然,又能知其所以然,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2 、掌握说课的技巧 对说课的内容要分清主次,教师在说课时对说课的各方面内容,不能平均使用力量,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分清主次。只要说清“是什么”和“为什么”既可。应把主要力量放在说教学程序上,这里是重头戏。
3 、准备好说课所需的教具
说课前要准备好本次说课所用的具体实物、幻灯片、演示文稿、小黑板等教学用具,以及表演和板书需要的饰品。说课时根据需要做必要的介绍和演示。
Ⅲ 说课的要求
1 、说课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第二、科学性原则。 第三、创新性原则。
2 、说课的基本要求
语言简练,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重点内容应明确具体,说理透彻。
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Ⅳ 四个注意点
在了解了说课的内容以后,我们还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处理好说课和讲课的关系,要突出“说”字,要说思路、说方法、说过程、说学生、说训练;说课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说出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具体操作的想法和步骤,以及这些想法和步骤的理论依据,简单地说,说课主要是回答为什么这样备课的问题。因此,说课教师不能按照自己备好的教案简单的读一下。
第二,要注意你说课的对象、听众,一般听众不会是学生,而是同行、还可能是领导,因此要注意说课时的语言、表情、称呼;说课是教师与同行们互相交流学习的教学活动,它侧重于理论的阐述。
第三,要注意详略得当,不可面面俱到,对重点、难点的处理、教学过程、学法指导等应该详说,而对教学目标、教法、媒体运用、时间安排等都可以略说;
第四,对于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说课时最好能制作简单的多媒体说案,灵活、恰当地运用计算机、投影等设备。
总之,说课是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要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精心设计说“案”、灵活选择说法、准确实施“说程”,就能把课说得有条有理、有理有法、有法有效,说得生动有趣、绘声绘色,说出新意、说出水平。
IT信息技术教案 篇3
尊敬的各位专家、亲爱的同行们:
大家好!很高兴能在这里与大家进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交流与探讨。衷心地恳请专家和老师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教学分析】
今天我要向大家说的《童年》这一课,是小学人音版第五册中的第一课。我选择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学习这一课中的第一首歌曲——上海童谣《摇啊摇》。我抓住了歌曲的三个特点:第一,它是一首老上海童谣,江南水乡是背景、方言童谣是特色;第二,6/8拍船歌式的旋律,富有船儿般摇摆的韵律感和动感;第三,小桥、流水、人家,一位慈祥的老外婆,让人心中产生无限的感慨。根据以上特色,我凭借童年这个中心轴,转出童年的游戏、童年的歌谣、童年的外婆三大板块,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热爱。从而引发出回报父母长辈最好的方式,就是珍惜今天幸福的童年,好好学习、全面发展,为辉煌的明天播撒下智慧的种子。
【教学目标】
依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初步感受和体验歌曲旋律如船儿般摇摆的韵律感和动感;用清新稚嫩的童声优美地演唱歌曲《摇啊摇》,并能初步用上海方言演唱。
2、歌曲中一只馒头|一块糕|这一乐句的正确演唱。(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3、引导学生认识到:回报父母长辈最好的方法,就是珍惜今天幸福的童年,好好学习全面发展,为辉煌的明天点燃希望的火花。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请大家跟我一同走进教学过程,在这里我将进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策略分析。
整合点一:童年的游戏
1、说童谣
用师生一起说童谣、玩游戏的方式进行导入,可根据需求自行控制,链接到更多的童谣网页。带领学生愉快地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恰当的时机,引出能表现平直线条的童谣《拉大锯》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唱大戏……
2、未学新知,预先感知
(1)在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又用“一样的`游戏,可以有不同的玩法”引导学生在本课《摇啊摇》那三拍子音乐的伴奏下,说《拉大锯》的歌谣,拉大锯扯大锯。马上他们会感觉到:不是在拉大锯怎么像是在划小船划小船呢?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初步感受了要学歌曲的旋律,不留痕迹地向新课迈开了第一步。
(2)出示《摇啊摇》歌词,第二次播放歌曲伴奏音乐
接着,在画面上用曲线线条的方式呈现出《摇啊摇》的歌词。学生们又一次聆听了音乐并轻读童谣,感受音乐的韵律感与动感。虽然已经开始了新课,孩子们却还沉浸在说童谣的游戏中。
整合点二:童年的歌谣——在这一环节中,将欣赏美景与外婆游戏
1、乘船到外婆家,一路欣赏江南美景
在第三遍《摇啊摇》音乐的优美声中,一路播放我事先在网上下载的十九幅江南水乡的风景图片,让我们东北的孩子领略小桥、流水、人家那优美的水乡风情,仿佛身临其境。
2、来到外婆桥,喊外婆
音乐声停止,画面停留在第十九幅图上,仿佛来到了外婆家门外,孩子们亲切地喊外婆:“外婆”,再用上海方言喊外婆:“外婆,外婆”。在真情的呼唤声中,出现了一位慈祥老奶奶的图片。并分别用文字和节奏两种形式练习本课的难点一只馒头|一块糕|使学生在亲情的氛围中陶醉,轻而易举地扫除了难点。我还在所出示歌片的右下角安装了播放歌曲伴奏和范唱的开关按钮,根据需要即开即停,使用起来方便快捷,使学生轻松学会演唱。
整合点三:童年的外婆——这里将进行情感的拓展和延伸
在歌曲《摇啊摇》的旋律声中,出示一张“我亲爱的外婆”这样的图片。学生在回忆和想象中,诉说自己与外婆之间发生的难忘的事,等再次演唱时已经是感人至深了。此时,课堂内容在延伸,学生的思想情感在升华,引导孩子们知道:回报父母长辈最好的方法,就是珍惜今天幸福的童年,好好学习全面发展,为辉煌的明天播撒下希望的种子。
就这样,本课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整合,给孩子们的想象插上翅膀;以“听、唱”为主,把情贯穿始终;构建一个愉快、创新的课堂,带领学生们走出一个崭新、和谐的音乐空间。
教学研究永无止境,我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此,还请各位专家和老师们提出宝贵的意见。
谢谢!
IT信息技术教案 篇4
《精彩屏保设计》是浙江摄影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内容,本课和第12课组合成一个学习任务:那个前几课拍摄的照片和音乐,制作一个以 “校园”为主题的屏幕保护。这两课都是让学生运用一种软件集成、处理和发布多媒体资源,经历多媒体信息的处理过程,体验多媒体的无穷乐趣。而本课为后面那节《制作个性屏保》课学习的前提与铺垫。
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在教学中必须“立足基本操作,渗透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因此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特点,我采用了情景导学法与任务驱动法,帮助学生消化本课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注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变被动接受位主动获取,力促课堂教学在生动有趣、愉悦的气氛中展开。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辅之以演示法、迁移法,并借用艺术课的“三位一体(即欣赏、技能、情感)”教学法,以期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强调的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在这节课中,我始终引导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与求知欲进行学习与操作,通过自主探索获取知识与技能。把“自学——尝试——创新”的学习方式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明确目标任务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一)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总体设计意图是将一个大任务分解成知道屏保的作用、认识屏保专家、通过向导制作屏保和安装屏保等几个小任务。本节课主要应用了任务驱动式、自主探究式等教学方法。
1、学科整合。本课整合了信息技术和音乐两大学科,同时注意了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内部整合。
2、讲练结合。单就内容而言,制作屏保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东西,因此在课堂上只需坚持精讲多操作的原则。
3、改变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学习,通过协作学习、自我创新等多种学习方式获取信息,掌握方法,提高技能。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屏幕保护的作用,知道屏保中可以添加文字、图片、声音等多种媒体。
2、能力目标:学会用“屏保专家”制作简单的屏幕保护;学会屏幕保护的安装。
3、情感目标:感受多媒体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学会用“屏保专家”制作简单的屏幕保护程序。学会屏幕保护程序的安装也是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让学生根据课前所收集的素材,用“屏保专家”制作简单的屏幕保护程序,制作完成后,进行交流评价,取长补短。最终将屏保安装到Windws中,相互分享欣赏作品。
本课的难点是让学生做到图片与音乐的协调、适配性。这就需要学生有一定的乐感,一定的审美标准。
(四)流程
一、旧知引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电脑开机后,如果长时间没有去操作,屏幕会出现什么变化呢?介绍屏保的作用。
【设计意图:问题的创设,顺理成章地引出屏保及屏保的作用。让学生爱护电脑,养成文明使用电脑的好习惯。】
2、屏保设置。【设计意图:回顾旧知,同时引出新知,激发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学好今天的新内容。】
三、欣赏作品,认识软件
(一)师:好,首先,我们先来欣赏一个屏保作品。注意屏保中有哪几个要素呢?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新内容——个性屏保的几个要素。为下面的学习作铺垫。】
(二)请出“屏保专家”,认识界面。
四、“屏保”好向导
动手摸索操练。利用“向导”自己尝试操作。
【设计意图: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地去摸索、操作,体验学习的快乐。提示使用好这个向导的功能。在学生发现后,再解决难点各个突破,是检验学生的自学效果也是对部分后进生的指导。】
五、布置任务
(一)任务一:利用已有素材制作屏保
(二)任务二:上网收集素材制作屏保。
【设计意图:任务中的两个练习设计,考虑到了学生的水平不同。练习一面向全体学生,练习二的安排让一些学有余力的孩子能得到更多的发挥。】
六、安装
想把刚才做的屏保设置成自己的个性屏保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起来,学以致用。】
七、作品展示。
1、一堂好课,最后的画龙点睛之笔也很重要。在此环节,我这样设计的:老师发现同学们设计的屏保都很美(教师先巡视发现优秀作品),下面展示同学作品,请同学相互学习、共同分享。
【设计意图:学生在作品展示中,相互评价,各抒己见。在自我展示和相互评价的过程中,进行了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作品展示为学生提供了充分表现自我的舞台。教师、同学们及时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充分的肯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喜悦感。】
IT信息技术教案 篇5
1.纵横筛选,确定重点
初次拿到教材,我分析后认为教材重点在于:
A、搜索引擎技巧的进一步提高;
B、下载网页到指定目录;
C、分类整理归类文件。
在备课与试教过程中,我发现这样设计,课堂容量非常大,每一块知识都只能是蜻蜓点水,没落到实处。
因此对重点的把握还需进一步分析、筛选。本册教材中“文件分类、整理”这部分知识已经多次出现,可以一笔带过。“保存网页”虽然是新知识,但对本册教材后面几课内容及本课后面环节的学习帮助不大,因此我把这部分内容改为“将网址添加到收藏夹”,这将对学生后面内容的学习有实际帮助,而且对学生今后养成良好的IE使用习惯也很有意义。
从教材1-9课可以看出,学生已经有较为丰富的上网查找资料的经验,但教材中并不曾涉及“关键词”提炼的要求与方法。教材11课已经出现了标点符号如“+”在关键词间的运用。
而关键词的准确提练更是利用搜索引擎快速找到信息的关键,因此根据教材前后知识及学生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会准确提练关键词。
2.分步引领,自主探究
最初的教学设计是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探索、对比,由学生体验、发现、总结提练关键词的技巧。
结果学生间的差距越来越大,除个别自学、总结能力强的学生外,大部分学生不能通过自己的对比操作体验到关键词的提炼要求。
多次试教后改为教师分步引领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这一说法,对学生来说可能曾经有所耳闻,但具体内涵不清楚。
学生如果连什么是“关键词”都不知道,怎么能明确掌握有效提炼关键词的方法呢!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中教学过找“重点词”,而抓“重点”正是我们关键词提炼的关键之所在。
由语文课知识“重点词”引入,旧知顺利迁移,解决“关键词”概念问题。
接着让学生分步体验关键词数量与准确率间的关系,从而明确提炼关键的要求,顺利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教学目标:
1.通过提炼关键词技巧的学习提高搜索速度
2.学会将网址添加到收藏夹
3.增加对民族传统节日的了解
教学重点、难点:会准确提练关键词,即关键词的选择能抓住重点。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以任务驱动为主;教学过程中教师分步引领、学生自主探索。
教学过程:
一、任务导入
出示:待完成的信息卡。揭题:丰富多彩的节日。
通过下例,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例:在20xx年6月25日中国邮政发行《端午节》特种邮票1套3枚,依次名为( )、 ( )、 ( )。”
二、解决任务
(一)关键词技巧:提练关键词
1.关键词即重点词
(1)用“邮票”作关键词进行搜索,观察,体验查找到的信息准确率高低。
(2)反馈:查找到的信息准确率不高,有很多无关信息。
(3)渗透筛选信息的办法。
2.增加关键词
(1)怎样才能提高信息的准确率?(增加关键词)
(2)多个关键词中间用空格隔开。
(3)学生尝试探索
(4)反馈:关键词的要求:反映信息重点、简练。
(二)添加网址到收藏夹
1.学生尝试
2.反馈巩固
三、竞赛巩固
1.揭题,布置任务
出示:[竞赛评分表]
[竞赛规则]
1.第一个大声答对题,奖一颗星
2.小组每人都找到答案并将答案所在网页添加到收藏夹的前3个小组,可获得2颗星。
注:先完成的同学可以教组里其它同学,要求动嘴不动手。
[竞赛题]
1.我国的第一套民俗传统节日邮票是由国家邮政局20xx年发行的——《 》
2.宋朝诗人王禹写了一首名为《清明》的诗,最后一句是什么?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_____________。
3.哈节是京族唯一的本民族传统节日,京族三岛庆祝哈节的时间各不相同,但是他们庆祝哈节的场所却是固定的,在 。
4.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____一书中。
5.打开D:传统节日.doc文件,将信息卡制作完成。
四、总结
(一)总结竞赛经验。
1.优胜组总结:关键词的选择,小组互助。
2.失败同学:遇到困难,大家给建议。
(二)拓展:打开搜索引擎自带的“帮助系统”;直接在搜索框里输入“搜索技巧”查找。
板书
精选:信息技术高中教案
(注:本课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以新授为主,第二课时以练习为主)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第135—138页《再现“月食”》
教学要求:1、学会运用学过的平移动画设计“月食”动画效果。
2、学会设计明亮度渐变动画效果,并运用于“月食”动画。
教学要点:1、重点:月食情景动画设计。
2、难点:月食时月亮的变化及各关键帧的设置。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见过月食吗?日食呢?我们这儿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出现过日食,那情景是难得一见的。请同学们说说其中的天文原理。
今天我们就运用Flash动画来展现月食时的情景。
1、启动“多媒体网络教室”,进入演示教学。
2、启动Flash。
3、播放“月食”动画,让学生欣赏制作好的月食动画效果。
4、指导学生浏览课本135页—137页内容,对本课的月食动画设计过程作初步了解。
二、讲解与操作演示
1、想一想:怎样达到月食时月亮形状的变化效果?(书上省略了)
思路:用一个黄色、一个蓝色(与夜空同色)这样两个大小一样的月亮相向而行,运用学过的平移动画,让它们在同一条水平线上相遇。
2、提问:两个月亮能否在同一图层?应该谁遮住谁?
3、演示制作两个月亮相遇的平移动画,两个月亮距离宜近不宜远,否则会造成月食过程太快。
4、演示背景制作:
(1)先插入新图层,并在该图层的绘图区画背景:先画蓝色背景(注意画蓝色矩形作背景,不能直接设置背景色,否则天空颜色就无法改变了。颜色不宜过深或过淡),再画楼房和树丛(参见课本第135页图29.1)。
背景要求:可间可繁,自由发挥。注意夜晚景物颜色的深浅要适当。
(2)将画好的背景转换成组件(比先新建组件方便)。
问:背景图层放在什么位置?(最底层)
先设计背景合适还是先设计月亮动画合适?为什么?
5、预览动画。问:动画中还缺少什么?(明暗变化)
6、设置月食时的明暗变化效果。
(1)Flash中的明暗变化效果可以通过明亮度的渐变动画实现,不宜采用前面学过的改变Alpha值实现,为什么?(因为Alpha值改变的是图像的透明度,适宜渐隐渐现的动画效果。)
(2)明亮度的渐变设置与Alpha值变化设置方法一样,都是通过“实例”面板中的“效果”设置卡进行设置。由于两种变化都是动画,都要通过设置关键帧来实现。
(3)关键帧的设置:
思考:要实现月食时的明暗变化效果,需要设置几个关键帧?
根据月食过程特点,分初食、全食、结束三个点,分别设置关键帧:
两个月亮刚刚相交时,插入一个关键帧。(问:三个图层都要插吗?为什么?)
两个月亮完全重合时,插入一个关键帧。
两个月亮刚刚错开时,插入一个关键帧。
(4)思考:月食时,需要设置哪些图层关键帧的明亮度?(背景图层)
月亮还需要设置明暗变化吗?(黄月亮不需要,蓝月亮需要)
(5)操作演示:先选中背景图层中插入的第一个关键帧,打开“实例”面板中的“效果”设置卡,在下拉式列表框中选中“明亮”项,右边出现调整明亮度的小窗口,点击小三角出现调节滑杆,拖动滑块便可设置明亮度的数据,也可以直接输入数值。百分数在-100%—100%之间变化,数值越大,景物越亮,反之越暗。插入的第一个关键帧处设置为-20%左右,第二个关键帧处设置为-70%左右,第三个关键帧处因为月食已经结束,明亮度不需要改变了,其值为默认值0%。
用同样明亮度设置蓝月亮所在图层插入的第一、第二关键帧。提问:为什么要如此设置?(因为蓝月亮如果不随天空一样变化,就露馅了。)
(6)在各关键帧之间创建动画动作。
7、测试影片,观看月食动画的完整效果。
8、思考:该动画还是否存在与现实中的自然景观不相符的地方?
(窗户的亮光在月食时不应该和其它景物一样出现明显的明暗变化)
9、请学生说说改正的方法。
插入新图层,将发亮窗户放入新图层,因窗户没有变化,可以直接在该图层绘画,不需要建组件。
问:该图层放在什么位置?(倒数第二层)
10、演示修改部分窗户,并预览动画效果。比较两种窗户的不同变化效果,看看那种更真实。
说明:前一种效果也是可以的,可以突出那种月黑天高的特殊效果。
1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138页“小知识”“金钥匙”,加深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和印象。
12、指导学生再分析课本中的动画设计过程,看看能发现其中的什么问题。
(1)书上省略了月食时月亮形状变化的动画,该动画放在了哪个图层?
(2)背景图在哪个图层?(图层1)
窗户也在其中吗?(书上没考虑灯光的相对稳定性)
(3)书上考虑了蓝月亮随天空变化吗?(考虑了,在图层3设置的,但是与图层1的对应位置(第一关键帧)明亮度相差4%,没必要。)
(4)书上只提到一个关键帧的设置,其它插入的关键帧都省略了。
三、学生设计练习
1、要求完成上述月食动画。同机位两人合作完成。
2、教师巡视辅导。
四、讲评作业
选择先完成的学生作业进行展示,并进行讲评。肯定成功与创新之处,指出不足之处,提出老师的修改建议。
五、总结全课。
本节课学习了运用平移动画和颜色效果动画中的明亮度变化设计方法,比较真实地展现了自然界中的月食景象,很好地发挥了Flash动画设计的长处,设计简捷轻松,效果又好。希望同学们课后多动脑子构思类似的动画情节,设计出更新更美的动画。
六、布置作业
课后思考138页“自己做”中的两道练习题,想好设计思路,以备下节课运用。
信息技术初中教案精选
当我们提起初中教学,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定是教案吧。做好教案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认真做好教案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优秀的初中教案是什么样子的?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信息技术初中教案精选》,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什么是信息;
2、了解如何描述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处理的各种技术;
3、知道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4、了解信息高速公路;
教学重点与难点:信息的各种心态及其本质含义。
教学方法: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启发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
2、电脑动画课件教学。
教学准备:1、电教室内利用电脑播放自制的教学课件。
2、课前打开电脑。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什么是信息?你知道吗?(学生回答)
简单地说,信息就是指对人么有用的数据、消息。(有用,即有价值。信息具
有价值)
2、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举例启发后,请学生自己举例)
只要我们留意一下周围世界,就会发现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十字路口的信号灯……教室里的板书,挂图……图书馆里的书报……春节联欢晚会的现场直播……大自然也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传发出各种各样的信息……
[可用幻灯片展示以上图片]
二、新课教学
解释:
“一、信息通常是指数据、消息中所含的意义。”
科学角度研究的信息主要指:一是经过计算机技术处理的资料和数据,如文字、图形、影像、声音等;二是经过科学采集、存储、复制、分类、检测、查找等处理后的信息产品的集合。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存在方式而不是事物本身。它必须借助某种符号才能表现出来,而这些符号通常人们用数据来记录它。
“二、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利用电脑动态展示以下三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1、信息的获取”
人脑的大部分信息是通过视觉和感觉器观获得的;
电脑中的信息主要是通过诸如键盘、鼠标、语音识别等电脑输入设备,扫描仪、传感器等电子感测装置来获取。
“2、信息的传递”
信息只有通过交流才能发挥效益。
烽火狼烟、飞马传书、信鸽远飞-->报纸、电报、电话、广播-->微波、光缆、卫星、计算机网络
“3、信息的处理”
信息处理是指将信息缩小、放大、分类、编辑、分析、计算,加工成某种要求的数据形式,如绘制图形、打印报表等。
电子计算机是信息处理机。
“三、信息社会”
人类进入20世纪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当今信息同物质、能源一样重要,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资源之一,是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甚至人们把今天的社会称为信息社会。
“信息社会是以信息生产为中心,促进政治和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的社会。”
信息社会将会给每个人带来机遇和挑战。
“四、信息高速公路
‘信息高速公路’是一个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基础,以光导纤维(也叫光缆)为干线,集电脑、电视、电话为一体,以各种图、文、声、像等信息为‘货物’,覆盖面广(遍布全球)的高速传输的信息网。”
[利用电脑展示什么是信息高速公路]
全课总结
1、什么是信息?
2、信息技术包括哪些重要的技术?
3、为什么有人称现代社会为信息社会呢?
4、什么是信息高速公路?
[教后记]
[参考]高一信息技术教案课件精选
下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为您呈上“高一信息技术教案课件”相关主题内容。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在开学前需要准备的东西,撰写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都要做的事。要知道写好一份完整教案课件,让老师教学也会更加高效。还希望您能从本网页有所收获!
高一信息技术教案课件【篇1】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高中信息技术课的课程要求。
2.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电脑的认识,了解他们的水平、基础。
3.举例与学生一起讨论信息时代的新特点。
4.与学生一起讨论信息的一些特征。
5.与学生一起体验信息交流。
二、教材内容分析
教育科学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 1节,从内容上讲,包括丰富多彩的信息和信息的一般特征。前者是与学生们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简单易懂,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内容;后者是重点内容,理论性较强,是教学的难点。作为信息技术课的开篇章节,不能停留在概念的讲解和理论分析上,而是要让学生从生活实际着手,体会到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巨大作用,正确认识信息技术,从而产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三、方法与策略
1.引领学生体验信息社会与信息特征;
2.开放地授课,根据教材又不局限教材,在概念、原则方面提高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介绍课程的基本要求。
师:从今天开始,我与大家一起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先简单介绍一下课程情况。我们本学期用的《信息技术基础》教材共一册,是必修课程,共用36课时来完成。我们教材的内容主要是从我们的日常事务工作的需求出发,按照事务完成的流程引领同学们学习在工作中使用信息技术的一般方法和基本过程,并把动手实践的广阔空间留给同学们,让大家在探索、应用中学习到一套完整的原则与技术。 为了更好地让大家认识到信息技术课与以往的计算机课的不同,我们现在先进行以下几个讨论。
第二环节:大家谈经历。
师:进入本环节,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学习、运用电脑的经历,同时也锻炼一下大家的口才和勇气。大家针对以下几个问题先思考片刻。
(板书)
(1)你玩过电脑游戏吗?觉得玩游戏感觉如何?是否影响到你的其他课的学习了?
(2)家里有电脑吗?你上过网吗?在哪儿上的?进过网吧没有?你对网吧有什么认识?
师:谁自告奋勇,请举手示意!如果不举手,我可就随机邀请了啊!
女生A:我从小学五年级开始玩电脑,我在家用宽带上网,不爱玩游戏,偶尔上网聊聊天。
师:上网还做什么?
女生A:上网校,查资料。
师:好!你对网友见面怎么看?
女生A:也有要提出跟我见面的,就在这个暑假。
师:见了没有?可以公开谈吗?
女生A:没有,我不想,谁知道是什么人啊!
师:很好!网友见面要慎重。最好不要见,网友中坏人也是有的,并且还不少。特别是小孩子容易上当受骗,有人就一不小心被贩卖到非洲去了。
众学生:哈哈……
师:我看后排的某某同学(他在乱动)已经心里有“成长的竹子”了,既然坐不住了,你就来谈一下吧!
男生A:没玩过!
师:真的?我不信!中考要求考试嘛!不要误会向老师传播错误信息哦。你到网吧去上网没有?
男生A:没有!
众学生:老师!他有!他是网迷!
师:哦,有人看到你进过网吧的。你去网吧不是去上网?那做什么?为你家里买菜是吧?网吧里的菜可比不上超市的新鲜啊!
众学生:哈哈……
男生A:上了,上得不多。我可没玩游戏啊,老师!
师:玩过也不要紧,关键是要正确分析自己。你觉得你玩游戏影响学习了没有?我相信你有说真话的勇气。
男生A:影响了一点吧。我学习落后好像就是从玩游戏开始的。
师:谈得非常好,很坦诚,以后希望能注意克制自己,多用一些时间去学习。
(其他3~4位同学继续谈,掌握时间,避免夸夸其谈)
第三环节:一起讨论信息时代的特点。
师:目前,我们已经处在一个新时代,即信息时代。在信息时代,我们的思维、技术、文化都与以前大不相同。现在,我们就一起从几个讨论看一下这些变化吧。
(1)成语补充。
师:在新时代人们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开始变化了。现在考虑以下两个成语补充题目。大家讨论一下解决问题的方法。注意,我不需要具体答案,只要方法。
天()马() ()屯()聚
部分学生:天马行空!
师:我就知道有人会这样回答,呵呵,看清了再说!再说我只要方法,即你如何去寻找答案。
生1:查成语辞典!
师:非常好!关键你怎么查?
生2:第一个可以查“天”!把以“天”开头的成语找一找。
师:不错!第2个呢?
众生:不好查!难办!……
师:在信息时代,我们用模糊查询,这种思维与传统是不很相同的。比如我们可以使用通配符代替这个不知道的字,让它去模糊查找。只要我们在google网站上输入“*屯*聚 成语”,一下就可以搜出来了。包括解释、典故等信息。
(2)阅读。
师:我们再讨论一下,信息时代的人们阅读的方法与传统有何不同。比如阅读一篇文章,遇到生字和一些不知道的典故怎么办?又比如,我们读新闻时想了解相关的新闻,怎么办?现在让我们语文课代表的同桌来回答!
(如果语文课代表站起,师提示:“注意你获取的信息要完整,我说的是你的同桌)
生3:查字典、查资料。
师:如果我们需要太多的,甚至要一些太珍贵的、太难找的资料怎么办?
生3:这……
师:你可以有一个向他人求助的机会。你向谁求助?
生3:向我同桌(生4)。
师:我已经为你想到了,所以才提问他的同桌你呢。
生4:去图书馆吧。
师:看过《哈利·波特》了吧?他的魔法书多好,用魔棒一点,里面就出现了相关的影像介绍,这样的书现在也很多,那就是光盘图书,比如大百科全书光盘。信息时代阅读的最关键的一个思维方式就是“超链接”。比如,新浪网站上从“体育”链到“NBA”再链到“姚明在NBA的最新表现”……“超链接”就像很多条链子把各种信息联系在一起,可以自由地跳转,有选择地阅读。
众生:也不是随心所欲,还比不上魔棒啊!
师:大家说得好!信息技术正在继续发展,你们要好好学习,在不远的将来我相信你们能够实现魔棒这样的“超链接”。
第四环节:大家讨论信息特征。
师:我们已经处在信息时代,每个人要对信息的认知、表达有充分的认识,能够正确地辨别、分析、描述信息,做到这一点,必须了解一些信息的特征。为什么呢?让我们先来通过讨论和提问,一起感受。
(1)载体依附性。
师:大家看过武侠小说吧?
众生:看过!
师:好。请听题:武侠小说里经常有争夺一种神秘的书的情节,书里面记载着练功方法这样宝贵的信息。但是有个叫令狐冲的学到的各派剑法却不在书上,谁知道哪里记载着这些信息?
生1:思过崖山洞的墙上。
师:不错!令狐冲发现时,这些信息在墙上已经存在了几十年,幸好没有火山喷发或是大地震,否则墙这个信息的载体碎了,这些剑法信息也就没有了。
师:下一题:有的同学喜欢用座右铭来激励自己奋发学习,学有所成。一条座右铭通常写在哪里?
生2:写在日记本里!
生3:写在铅笔盒上!
生4:存在文曲星上,打开就看到!
生5:老师我有手机,我放在开机画面上!
生6:刻在课桌上!
师:刻在课桌上是不对的,要爱护公物!鲁迅当年刻在课桌上也是不对的,不过已经过去这么多年,我们就不追究他老人家了。但是现在你如果随处乱写乱画,为你的座右铭这条信息乱找载体,我们是要追究你的责任的!
总之,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板书),信息需要依附在一定的载体上存在,并且同一信息可以有不同的载体。
高一信息技术教案课件【篇2】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xx,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信息与信息技术》。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材重难点及突破方法、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加以分析和说明。
一、说教材
《信息与信息技术》出自四川人民出版社的《信息技术教材》高中一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讲了以下几点:
1、信息的定义
2、信息技术的概念及起包含的内容
3、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定义
4、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
本节课内容理论知识较多,每一部分都有详细的介绍,目的是让学生对计算机信息有一定了解,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有详细的认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理解信息的含义及特征。
②理解信息技术及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关系;了解当今信息技术发展的情况。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辩证逻辑思维能力。
②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①提升全体学生学习的参与度、积极性、主动性。
②增强师生间、同学间情感的交流,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说教材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1、重难点:
①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
②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2、突破方法:教师讲解、学生讨论、课堂练习、小结内容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信息技术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创造能力的重要学科我们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
2、学法: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法和讨论协作学习法让学生以讨论的方法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精神,从而共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环节我准备按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1、导入新课
由引言导入新课,开门见山提出本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有目的的开始接受新知识
2、讲授新课
①通过阅读课本指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出信息的含义,使学生能有清晰的`认识。
信息是事物中所包含的意义,它反映了事物的特征、变化和内在联系。
②讲解与讨论相结合,由信息引导出信息技术,讨论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内容。
信息技术是指获取、存储、处理、传送和应用信息的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
③讨论计算机技术的定义
计算机技术是指用电子数字计算机自动、高速地对信息进行处理。
④讨论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
A、人类经历了蒸汽机发明与应用,电气化,原子能与电子技术,信息技术4次工业革命。
B、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是当今社会新技术革命的四大支柱。
C、信息技术是当代世界商品经济发展中的最活跃的生产力。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
学生掌握了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及特点后,进行课堂练习,强化知识。
例: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第一章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1、信息的定义
2、信息技术的概念
①信息技术包括那些?
②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定义
3、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构想,如有不妥之处,恳求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
高一信息技术教案课件【篇3】
教科版信息技术必修
信
息
技
术
基
础
教
案
任课教师:娄
海 林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生:(讨论)找不到。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齐)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
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
师:(课件演示)
1、载体依附性
(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3)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
师:老师讲课中传授的信息能增长同学们的知识,广播传出的音乐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下课的铃声能给大家带来兴奋。还有很多的信息,他们的存在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作用呢?
生:(齐)信息的存在有一定的价值性。
师:(课件演示)
2.信息的价值性。
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给人们物质需要,体现在两方面:
① 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
②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信息可以增值;
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
生1:(疑问)信息可以增值,怎么理解呢?
生2:(回答)人们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中,经过选择、重组、分析等方式处理,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使原有信息增值。
师:商场上某种产品供不应求,而产家知道信息后他们会大量生产该产品,说明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师:台风“维达”给我们带来的伤痕依然存在,有关台风“维达”的天气预报当时对我们十分有用,但是现在对我们还有用吗?
生:(讨论)信息的价值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就如:今天来讲,神六的圆满成功远比神一给我们带来的兴奋多。今天的报纸总比昨日的报纸好卖,??
生:(疑问)书本中的科学知识会随时间的流失而变得贬值吗?
师:如果是理论知识几乎不会贬值,但如果是技术知识同样会随时间而变化,但所花的时间会比一般的信息长很多。
师:(课件演示)
3.信息的时效性
信息的时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有长或短)。
(2)信息的时效性必须与价值性联系在一起。
师:(补充)因为信息如果不被人们利用就不会体现出它的价值,那也就谈不上所谓的时效性。也就是说信息的时效性是通过价值性来体现的。
师:老师讲课的声音只是一位同学听到吗?电视台播出的新闻只会被一位观众知道吗?
生:(齐)不是。
师:大家想一想,我们的周围还有那些信息是能够被大家所共同知道的?
生:(讨论)每位同学的相貌、教学楼的形状、树叶的颜色、汽车的形状、??
看来所有的信息都是可以共享的,除非它不为人所知。
师:(课件演示)
4.信息可以共享
萧伯纳名言
信息资源共享。
信息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时利用。
信息共享不会丢失、改变。
思考:
1、师:同学们对以上的信息形态分析得很透切、独特。下面我们一起来思考:信息除了上面的特征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特征?
(传输性、无色无味、概括性、可以识别、再生等)
2、信息的众多特征中,相对于物质能源,哪些是信息独有的?(共享性)
实践题:课本第5页,作完后把答案上交到教师机:网上邻居——>teacher——>所在班级文件夹。 教学反思
这节课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参与讨论活动,教师引导来达到教学目标。从教学的过程来看,学生回答问题很积极、主动,课堂气氛较好。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精神,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觉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变化,不再是以前的传统教学方式。通过实践题巩固这节课所学过的知识点。因为这是高一第一堂课,所以是很关键的一节课,如果这节课上好了对下面课程的学习会使到一个促进的作用。
知识梳理及达标练习
信息的基本概念
一、具体知识内容
1.信息、物质和能量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缺一不可。
“感觉剥夺实验”告诉我们:信息既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求。(教材P2)
2.一般我们可以从信息的含义、信息的表现形式(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信息的载体(文字、图像、图形、声音、符号、动画、视频)这三个方面来认识信息。
3.信息的作用:为决策者提供依据的作用;可被用于控制的作用;用告知作用。
二、达标训练习题
1.现代社会中,人们把( B )称为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A.物质、能量、知识 B.信息、物质、能量 C.财富、能量、知识 D.精神、物质、知识
2.下面有关对信息的理解,哪句是错误的?( C )
A.在一定程度上,人类社会的发展速度取决于人们感知信息、利用信息的广度和深度
B.信息无时无处不在,信息是我们行动决策的重要依据
C.电视机、电话机、声波、光波是信息
D.人类借助信息资源对自然界中有限的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进行有效地获取、分配和利用,促进和保障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信息的基本特性
一、具体知识内容
1.载体依附性(案例:交通信息、文字信息。信息的载体依附性也同时使信息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和可转换等特点);
2.价值性(信息与物质、能量不同,它并不能给人们直接带来物质上的满足,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可以满足人们精神领域的需求,如学习材料、娱乐信息等;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如通过获取有效的供销信息提高产品流通效率,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获取准确的方位信息实现导弹的精确制导等。经过处理的信息也可以增值,即有可处理性和可增值性
3.时效性(案例:交通路况信息、股市信息、天气预报、会议通知、求职报名、市场动态等)时效性实际上是与信息的价值性联系在一起的。
4.共享性(案例:“刘翔12’88夺冠,破尘封13年世界纪录”、“一人计短,两人计长”)
5.不完全性(案例:盲人摸象)
6.真伪性(案例:“孙膑‘减灶退敌’”、“诸葛亮‘空城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兵不厌诈”)
7.价值相对性(案例:“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同一件事,每个人可能会有不同看法”)
二、达标训练习题
1.盲人摸象体现了信息交流的重要性,信息可以交流说明了信息具有( D )
A.价值性 B.时效性 C.载体依附性 D.共享性
2.下列叙述中,其中( D )是错误的
A.信息可以被多个信息接收者接收并且多次使用 B.信息具有时效性特征
C.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D.获取了一个信息后,它的价值将永远存在
3.网络上的信息被人下载和利用,这正说明信息具有( A )
A.价值性 B.时效性 C.载体依附性 D.可转换性
4.交通信号灯能同时被行人接收,说明信息具有( B )。
A.依附性 B.共享性 C.价值性 D.时效性
5.关于信息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信息能够独立存在 B.信息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C.信息不能分享D.信息反映的是时间永久状态
高一信息技术教案课件【篇4】
xx总公司的各分公司销售产品情况统计表 公司名称 公司一 公司二 公司三 公司四 公司五 公司六 公司七 公司八 公司九 公司十 公司十一 公司十二 公司十三 公司十四 公司十五 周次 1 1 2 3 4 2 1 3 2 4 2 1 4 3 2 星期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星期一 品牌 tcl 联想 tcl ph 七喜 ph tcl 联想 清华同方 清华同方 联想 七喜 清华同方 ph 联想 数量(台) 单价 总价 200 158 160 85 128 96 87 198 250 204 180 169 150 80 90 385 419 385 435 365 435 385 419 448 448 419 365 448 435 419
1、利用公式计算出每个公司的总价
2、按照总价为关键字,按从高到低进行排序。
3、分别按照周次、品牌进行汇总。
教学反思:由于学生以前接触过excel,而且在我反复演示后,模仿能力比较强,大多数同学能基本完成我所布置的六个任务。但可能有的同学只是“依葫芦画瓢”,如果要其独立完成的话可能还是存在某些困难,所以我在讲解时尽量结合例子,讲解其中的内涵,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怎么做最简单。
高一信息技术教案课件【篇5】
【课题】
制作一个多媒体贺卡
【课时】
1课时
【教法】
任务驱动、小组合作
【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材分析】
本课以任务驱动的形式介绍了制作多媒体贺卡的全过程。本课综合了第3单元和第4单元的内容,将文字、声音、图片等多种媒体融合倒word20xx文件中,是对所学知识的总结和应用。
【教学思路】
老师向学生展示多种贺卡(实际中用纸张制作的贺卡――网络中用flash制作的贺卡――网络用word制作的贺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问题。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教室课前准备的“‘多媒体贺卡的制作’学习网站”,最后制作一个多媒体贺卡。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掌握如何在word20xx中插入声音。
(2)、掌握艺术字的其他修改方法。
(3)、了解如何在word20xx中加入页面边框。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小组协作学习能力
(2)、培养学生一定的审美能力。
3.情感目标
(1) 通过知道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协作探究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多媒体贺卡中声音的插入,艺术字颜色形状的制作。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4分钟)
老师说:“这个周末是母亲节,同学们准备给自己的妈妈准备什么样的礼物呢?”
学生说,鲜花、书……
老师说:“鲜花,书固然好,可是为什么不利用学过的知识亲手制作一个贺卡送给自己的母亲呢?这样的礼物会更有意义。”
老师向学生展示自己用word制作的贺卡。同时向学生布置学习任务,用word制作贺卡需要的知识点,老师已经列出来了,每个小组学生相应的知识点,6分钟后每组派一名代表上来解答老师的提问,其他组的同学学习其解决方法。
讲授新课:(30分钟)
1.学生打开老师课前制作的“‘多媒体贺卡的制作’学习网站”学习相应的知识点,不会的地方,组内成员可以相互讨论,并且学生可以相互操作给学生看,老师在教室里巡视,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5分钟)
附学习网站知识点:
1) 贺卡背景的制作
2) 贺卡中图形图片的个性化设置
3) 文字的动态效果
4) 贺卡中声音的加入
5) 贺卡边框的制作
6) 艺术字颜色形状等的制作
2.学生学习完后,老师向学生展示问题,每组派一名学生上来操作解答,6组完成后,一个用word制作的多媒体贺卡出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学生即可以学到其他的知识点,又可以掌握多媒体贺卡的制作过程(5分钟)
老师说,刚才我让同学上来解答的问题过程,就是多媒体贺卡的制作过程,这个过程的顺序是可以打乱的,下面同学们就利用你们刚才学到的知识点,参照刚才制作贺卡的步骤,制作一个以母亲节为主要内容的贺卡。同学们需要的素材在teacher素材 文件夹里。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贺卡。老师在教室中巡视,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20分钟)
学生作品展示:(6分钟)
每组将自己制作的作品在老师机上展示给全班同学看,同时需要进行一定的讲解,同时如果下面同学有疑问,本组同学需进行解答。
教学评价:(3分钟)
学生分别给除本组外的其他5组打分,然后汇总,评出本节课的优胜组
老师总结:(2分钟)
通过本次多媒体贺卡的设计制作,一方面巩固掌握了word20xx的知识,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将书本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同时还加强了学生的互相帮助、协作探究的团队精神。
高一信息技术教案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巩固掌握创建数据库、数据表的方法,及建立表间联系的方法。
2、让学生通过创建和运行查询,对数据进行查找、筛选和排序,体验数据检查的基本过程,加深对数据查询原理的理解。
【教学重点】
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把握复习的重点和方法。
【教学策略】
教师利用网络多媒体教室,采用任务驱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任务的目标、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分析,对系统的功能及使用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教师提出问题和布置任务,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学生操作实践的同时,教师适时进行演示和指导,对常见错误进行纠正,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及时反馈和评价。
【教学环境】
采用多媒体网络计算机实验室上课,教师机具有广播功能和文件发送功能。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通过前几节课的模拟操作练习,同学们是否归纳出上机考试中最常出现的是题型?
学生可能回答不知道,可能回答创建数据库。
没错,通过模拟练习,我们发现在上机考试的第一题一般是让我们创建数据库,并建立相关数据表。
设计意图:让学生重视数据库和数据表的创建。
操作实践
任务1:在d盘的access文件夹下创建一个名为“中小学信息技术大赛”的数据库,并在该数据库中新建名为“参赛选手”和“参赛学校”的数据表,表的结构设置如下:
参赛选手表
字段名字段类型是否主键
选手编号文本是
姓名文本否
学校名称文本否
电子邮箱文本否
参赛学校表
字段名字段类型是否主键
学校名称文本是
地址文本否
电子邮箱文本否
请某个同学操作演示。
学生一起看操作演示。
适时讲评,如果学生操作中出现错误,则指出;如果操作完全正确,则表扬。
容易出错的地方:保存的目录是否正确
数据库名、数据表名、字段名是否正确
主键设置是否正确:主键的设置有几种方法?
讲授
access数据库是多个数据表的集合,我们可以在这些数据表之间建立一种联系,从而将各表中的数据关联起来,实施多个相关表之间的数据连接。
操作实践
任务2:建立参赛选手表和参赛作品表之间的联系。
请某个同学上来操作演示一下。
学生一起看操作演示。
讲授
适时讲评,如果学生操作中出现错误,则指出;如果操作完全正确,则表扬。
在access中,利用“工具”菜单中的“关系”菜单项来建立表与表之间的联系。用来关联的两个字段的数据名通常是相同的,而参照完整性是用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设计意图:让学生演示操作,由其他学生判断做对与否,教师点评,指出易错处,加深学生对此类题的理解。
讲授
在数据库的操作中,数据的检索是日常工作中很大的一部分,对单个表,我们可以直接通过筛选、排序来进行数据检索。
演示:用“筛选”的功能在“参赛作品表”中查找“网页设计”作品。
任务3:在“参赛作品表”中,用“筛选”的功能查找小学组的“网页设计”作品。
任务4:查找小学组的“网页设计”和中学组“电子报刊”作品。
学生实践操作
教师适时演示和指导。
讲授
在“准则”中,两个条件若在同一行,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是and(与),即这些条件要同时满足;若在不同行,则它们的关系是or(或),即这些条件只要满足其中一个就可以了。比如说,要查找网页设计和电脑动画作品;查找布心小学的网页设计作品;查找一等奖和二等奖作品。
高一信息技术教案课件【篇7】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信息集成的一般过程
2、理解信息集成的含义
3、了解信息交流的多种类型,理解信息交流是人们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动。
4、选择适当的信息工具与他人交流信息,注意保护好个人隐私
过程与方法:
通过老师的讲述与演示,让学生认识信息集成的一般过程和有效地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交流。
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培养学生做个有自我保护意识的文明网民。
二、教学重点难点:
素材的选择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文本,表格,还有做课件的演示文稿PPT,表达方式都比较简单,本章的学习就是对加工后的信息有效地集成在一起,集成的形式就是做一个网页。
二、新课讲述
1、信息集成
概念:信息集成的过程主要指将文本、图象、声音、动画、视频等媒体素材,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在一起,为表达某一主题服务。
信息集成的过程一般都要遵循以下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举出一至两个实例来进行分析):
①选题立意价段
这一阶段的中心任务是确定要表达的主题和设计的目标,并用一个贴切而有特色的名字来表达。
归纳主题:
提问:平时上网浏览哪些网站?
教师带领学生浏览网站
②设计规划阶段
这一阶段的任务是根据第一阶段确定的主题设计作品的`内容和结构,并收集、整理和选择作品中需要使用的素材。
1、设计作品的内容和结构
总体设计
从系统的角度出发,设计出作品的总体框架,把握所要表达的主体内容。
教师演示:打开“心系奥运”网站,展示五个模块
主页,我和奥运,奥运动态,主题班会,奥运金牌
详细设计
从微观上勾画出每个页面的布局,需要展现的内容、各页面之间的超级链接方式。
超级链接:实现从一个网页到另一个目标的连接,另一个目标可以是一个网页,也可以是图象、动画、视频,甚至可以是一个程序。
2、素材的选择
文字、图象、动画、视频和音频信息都是素材。
/index.asp
③开发制作阶段
常见的信息集成工具
1基于页面的工具
Word,WPS,PowerPoint,FrontPage,Dreamweaver
2、基于图标的工具
Authorware,方正奥思
3、基于时间的工具
Flash,Director
网页三剑客
Dreamweaver
Firework
Flash
④评估测试价段
看网站是否达到你预计的效果;
检查内容是否有错误;
检查各处链接是否正确等。
小结:信息集成的目的是使信息能被合理、清晰、有效地组织起来以表达主题,因些在集成时,应根据主题需求和各种素材的特色做到取舍有度、选择有方。
实践:
请同学们自愿组成一个小组(2-3人),各组确定一个组长,分工收集相关资料,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分类、整理、然后制作网站。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开头,我就明确提出了接下去几节课的目标要求,就是要让学生完成一个网站,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学生在平时上网只是浏览别人的网站,现在有机会自己尝试,还是很感兴趣的,我还没说完,有学生就迫不及待动手要做,在接下来的讲解中,由于今天是网站制作中的第一课,所以理论的东西比较多,内容相对比较枯燥,学生的反映开始有点冷淡,我就在讲解概念时在中间给大家展示几个范例网站,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了解制作网站的一些基本知识。最后我让学生填写了一张小组分工表(包括各组组长,成员的确立,网站主题,各模块内容的确立)希望在未来的几节课中,各小组能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合作,互相帮助,顺利完成预期的网站。
[课件]信息技术教案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我们需要提前做好教案课件的准备,这样心中对于各种可能的情况胸有成竹。你是否正在动笔写一篇教案课件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课件]信息技术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进一步掌握自选图形的画法以及精确控制图形大小的方法。
2.能力目标:让学生掌握根据比例知识来画图的方法,培养其设计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设计房间。
教学难点:
选用适当的比例,将家具的平面图绘制出来。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几张新楼盘的房间设计图。
教材分析:
房间的布置看似简单,其实涉及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如数学、科学等。由于平时学生一般不会注意房间的大小和家具物品的尺寸,因此这些常识反而成了这节课的一个难点。上课前,可让学生先了解一下这方面的知识,或者让爸爸妈妈带着到家具市场去看一看,这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是有帮助的,同时也便于上课。
比例尺的应用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平时数学课中很少有机会像本课一样实际运用到比例尺的知识,因此,在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先计算出比例尺,再动手画图。
制作完成后,要让学生充分展示其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给予充分的激励和肯定。
教学建议:
1.激趣引入。
由情境引出,让学生来做一回小设计师。
2.准备工作。
教师提问:设计之前应该了解些什么呢?让学生说说包括房间、家具尺寸等的大小。
介绍比例尺,并计算出按设定的比例尺,相应的图上尺寸是多少。
展示几组不同风格的设计。
3.设计。
根据比例尺,学生分头设计。对自选图形的设置,可让学生自学书本的相关介绍。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并帮助学生及时解决问题。
4.展示评价。
教师选取有特点的作品,进行展示,并让学生讨论其优点,也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案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教案有助于保证教师教学过程的完整性。有哪些可以用来参考的教案模板呢?也许下面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正合你意!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篇1)
《可爱的动物》是重庆大学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三册“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单元中的一课。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解PowerPoint、学会PowerPoint中插入多张幻灯片之后,对美化幻灯片、插入剪贴画的学习;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在幻灯片中插入影片、表格打下基础。
本课教材从学生喜欢的小动物入手,学习插入剪贴画的方法,图文并茂、操作步骤讲解详细,学习内容虽然简单,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受书上步骤限制,在实际应用中就不太容易灵活运用、举一反三。
通过对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学生的操作能力已经达到会制作有多张幻灯片的演示文稿,能在幻灯片中插入文本框的水平。同时,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思维定势少,喜欢观察、发问、探索、质疑,喜欢展示自己的发现,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去保护他们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他们就会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这一切都为这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学会在幻灯片中插入剪贴画,以及改变剪贴画大小、位置的方法;学会修改幻灯片背景的方法;
②、能够运用本课知识点独立设计制作多页图文并茂,背景丰富的演示文稿;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制作3-5张本课知识点卡片。
情感与态度:培养合作和探究意识。引导学生能够正确的欣赏、评价同学的作品。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剪贴画的插入、背景色的修改。
教学难点:剪贴画大小、位置调整和幻灯片背景设置的灵活运用。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因此教师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精神,教师只能是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是为学生服务的,而学生则是实践者、领悟者、应用者,是教师服务的对象。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结合本课教材的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法主要采用:激趣法、质疑法、竞赛法等,学生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实践操作、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等方法进行学习。
知识点卡片范例。
(1)初步试探:让学生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自读课文,并尝试在电脑上动手插一两张小动物的剪贴画,改变幻灯片的背景颜色。比一比看哪一小组做得又快又好。教师巡视观看、鼓励学生、提出帮助学生深入思考的意见;
设计意图:在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之后,马上让学生自主看书学习、给孩子解决简单问题的机会,让孩子初步品尝到成功的快乐。
(2)答疑解惑:请遇到困难的学生在全班大胆提出问题,如:“剪贴画的大小怎么调整?是不是剪贴画和文本框的位置都可以移动?后插入的剪贴画遮住了先插入的剪贴画怎么办?幻灯片设置中的‘全部应用’和‘应用’有什么区别?颜色列表框中没有自己需要的颜色怎么办?”由其他学生共同帮助解决这些难题。并给予爱动脑筋、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成功解决问题的小组以奖励;
设计意图:学生间的互助,不仅缩短了学生间的差异,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还让部分孩子体会到帮助同学的快乐。
(3)自由探索:在前面练习和交流的基础上,老师提出更进一步的问题,如:“还有什么简便快捷的方法插入剪贴画?幻灯片的背景色可以像在Photoshop中一样同时涂上两种或更多颜色吗?可以将自己画的画设置成为幻灯片背景吗?” 让学生自己动手找快捷键、右键菜单等更简便的方法。
设计意图:留出时间让孩子自己探索,不仅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引导鼓励学生不受书本限制,独辟蹊径。让孩子充分享受探索的快乐。
(4)归纳小结:让学生归纳总结,将学到的知识点整理记录在卡片上,如:“插入剪贴画的方法”、“改变剪贴画大小和位置的方法”、“修改幻灯片背景的方法”。 小组之间比赛,看哪些同学归纳得既准确又细致。
设计意图:因为信息技术课每周的课时少,但所学的知识点多且没有规律可循,与其每节课讲一点,忘一点,还不如每节课都将学到的细小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形成卡片,集少成多。类似于记英语单词的卡片,既加深印象,又方便携带。在巩固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一种学习的好方法。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要求全班学生在10分钟内,用刚才所学方法,制作一个5页以上的演示文稿,要求在“动物世界”、“交通工具大展厅”、“温馨家园”、“周游世界名城”、“北京20xx”、“我爱科学”等主题中任选几个来用各种种类、大小的剪贴画组成的演示文稿,并保存在指定位置
设计意图:本课的教学内容比较简单,把如何灵活运用所学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并在这一环节中用大量的练习来巩固、让学生将看书所学和自己探索到的方法通过大量的实践、运用,反复练习来消化吸收,从而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同时也给他们创造一个施展才能、发挥想象力和创作欲望的机会。
引导学生从图文内容是否贴切、技法的运用是否正确、背景的设计是否突出主题、剪贴画的大小位置是否得当、构图是否合理等几个方面,自我评价之后在小组间展开互评,评出“最佳技术奖”、“最佳设计奖”、等,然后推选出几个作品在全班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辨别的能力。让学生不要只用好和不好来评价,而是说出好在哪里。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结果的多样化。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信息的辨别力和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正是我们信息技术课致力所求的目标。
通过上一个环节的作业评价,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示范作品的优秀之处和同学给自己提出的意见,整理归纳成知识卡片。最后欣赏一段有影片和声音的演示文稿,引出下节课学习内容,结束本课。
设计意图:本环节带领学生围绕本课目标进行归纳小结,让学生学有所获;还让学生对以后的学习兴趣不减,这既是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这一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一种提高后继课质量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带着期望走进课堂,带着兴趣继续探索信息技术的奥秘,那么他的学习一定是积极、主动的!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篇2)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电子工业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第四册第三课《美化班级课程表》,本节课是在前一节“编辑课程表”的基础上进行人为的修饰和加工,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内容,也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课,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此外,还能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精神。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能够更加熟悉的使用文字的修饰,理解它们的作用,掌握边框颜色、线型的设置以及底纹的应用。
2。通过学习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合作、实践和自学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学会各种字体、字号、字体颜色的综合运用,以及各种边框和底纹的特殊效果的知识。
教学难点:设置边框和底纹的具体方法以及创造性地美化表格
课前准备:课件 教案 素材 多媒体演示软件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采用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把本课的新知由易到难,层层设疑,让学生在问题中合作、探究,不断掌握本课的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从而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基于这点。我开课前,创设有趣的问题环境,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我让学生多观察欣赏,讨论后回答,演示讲解过程,小组合作等形式,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积极的接受任务,从而乐学。
本节课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激发情趣
首先,播放《西游记》主题曲,学生不由自主地跟着哼唱起来。
我抓住时机:看了这组图片都知道是西游记的故事,同学们知道他们闯了多少关吗?我设计的意图:以《西游记》的主题曲开头,让会唱的学生跟着唱,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利用学生对动画片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积极的接受任务,从而乐学。
二、学习新知 任务驱动
同学们,老师带领你们进入第一关(自主闯关)
(师演示)提示打开————课程表,选中课程表第一行,选择“格式”—————“字体”命令,设置文字的字体、字形、字号和颜色。
下面我们进入闯关游戏第一关:“设置表格文字格式”
请学生分小组探究设置文字格式的方法,如果有问题,你们可以求救,求救方法:向教师求救,但是机会只有一次。
步骤:1、选中课程表的字体
2、选择“格式”——————“字体”命令,设置文字的字体、字形和颜色,
看谁最先闯关成功,老师赠送你们精美的书签。我巡视并指导。
下面我们进入闯关游戏第二关:(修饰边框)(老师带着大家来闯关)
同学们知道孙悟空最大本领是什么啊?七十二变,同学们想不想把你的表格变得更加美观,我们一同进入闯关游戏第二关:我先演示操作:
1、 单击课程表中的任意位置,使光标停留在课程表中。
2、选择“格式”——————“边框和底纹”命令,设置课程表的表格线。
3、 设置完成后,请查看设置效果 同学们知道孙悟空有隐藏功能是吗?
接下来请同学们进入第三关(填充底纹)(一起游戏来闯关)
出示填充画板,让学生自己尝试填充颜色,填充底纹。
1、选中表格第一行。
2、设置课程表第一行“你喜 欢的颜色(注意审美)”底纹效果
3、按照步骤2操作方法,设置课程表其他单元格的底纹。
4、保存,课程表。
我设计第三关的意图是:通过游戏填充颜色,引出课程表的填充颜色设置,在设置颜色,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三、课堂评价 展现自我
1、对课上表现好的同学给予加分;
2、用屏幕广播对作业进行公开评价。我设计的意图是:一课一评,让学生重视课堂表现,以进一步培养课堂意识,并对最终的综合评价成绩提供较好的根据。
四、课堂回味 畅谈收获
我们连闯三关,你们都有收获,一起回顾学习知识点,现在同学们能告诉我该如何美化班级课程表?(课件出示知识总结问答题)我设计的意图是:在前面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主闯关、老师带着闯关、游戏闯关自然流畅,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前后统一,培养学生观察、审美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最后出示完善好的课程表为下一节做好铺垫。
谢谢大家!我的说课完了。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篇3)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天津市教育教学研究室编写的九年义务教科书信息技术五年级全一册中的《计算机的“小管家”》一课。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了解了计算机的性能与作用并学会了计算机的开启和关闭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界面的特点,掌握用鼠标启动桌面的图标,学会鼠标的移动、单击、拖拽、双击四种操作方法。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的技术,但对计算机术语、概念掌握较少,本课着重引导学生认识桌面及各部分的名称及启动程序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知道视窗系统的界面(桌面)的特点,掌握用鼠标双击启动桌面上的图标的方法。
2、学会从“开始”菜单启动程序,学会启动桌面上的图标。学会鼠标的移动、单击、拖拽、双击四种操作方法。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操作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桌面内容的认识和启动程序,学会鼠标的移动、单击、拖拽、双击四种操作方法。
难点:启动程序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
媒体课件、教师机,学生机。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主要采取情景导学法与任务驱动法去帮助学生消化本次课的内容,充分落实学生本位、以学定教的原则,同时再采用“试一试——说一说——练一练”的方法,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七、教学模式
情境导入——任务驱动——自主训练——拓展应用
八、教学环境:
网络教室
九、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日常生活中,我们把一些经常用的物品放在桌面上,计算机有许多东西,它们也要放得好好的,猜猜看,它的那个神奇的“桌面”在哪里?紧接着教师媒体出示课题,介绍“桌面”。学生质疑。此环节的设计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从学生学习生活出发了解计算机“桌面”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观察与发现是自主学习的好方法。本次教学共安排了三次观察与发现。
(二)、观察桌面、发现特点。
1、观察与发现(一)
我设计了通过观察与发现,了解计算机“桌面”的内容。观察桌面上有什么呢?学生观察讨论,教师巡视,根据学生的交流及时归纳、总结。利用多媒体出示:图标、任务栏、鼠标指针、“开始”菜单。多媒体的出示直观形象,帮助学生很快的认识桌面上的内容。紧接着介绍计算机的“桌面”的背景图片可以不一样。欣赏不同背景的计算机“桌面”。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2、观察与发现(二)
再次观察学生机的桌面上有什么?你也可以数一数图标有几个?和刚才看到的有什么不同?学生交流。学生机便于学生更好的观察,网络的交互性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作用。
3、观察与发现(三)
第三次观察:开始菜单栏中的程序与桌面上的图表有什么不同?启动相应的程序试一试。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细心观察。通过探究学生发现:
★“开始”菜单中有两类选项:
一类选项右边带有黑色三角,表示含有子菜单,如果将鼠标指向这类选项上,那么菜单旁将出现一个子菜单:
另一类不带黑色三角的选项则代表程序,鼠标指向这一程序会变成深蓝色,用鼠标单击以后,Windows将执行该程序。
此环节设计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知识的获取由被动转变为主动,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从而进入下一个环节——
(三)、自主学习,启动程序
1、试一试:尝试启动,“开始”菜单里的“画图”的程序。
2、练一练:通过“开始”菜单启动“写字板”程序吗?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从书本上获取信息,理解方法,学会技能,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四)、鼠标操作
由于学生有了一定的操作基础,通过课件自学鼠标的操作。这样使学生按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进度、学习途径来学习,以达到自身最佳的学习状态。
(五)、拓展练习、启发思维
1、试一试用鼠标拖动的方法,将任务栏移动到桌面上的不同位置。
2、任务栏的大小能否通过鼠标拖动的方法来改变?动手试一试。
3、使用鼠标分别在桌面的空白区域、“我的电脑”、“网上邻居”、“任务栏”等不同的位置单击鼠标右键,仔细观察快捷菜单的内容相同吗?
(六)、作业:
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封信,(媒体出示)老师请小朋友回去填好,明天放在老师的办公桌上。老师会及时和你交流。
(七)、这是本课的板书设计:
认识“桌面”
启动图标
任务栏
鼠标指向
启动“开始”菜单的程序
(八)、反思:
通过执教,我有如下的体会:
1、观察与发现是自主学习的好方法。因此,我设计了通过观察与发现,了解计算机“桌面”的内容。而观察与发现是有指导性的。从共同观察大屏幕中的同一桌面到学生各自计算机的桌面,归纳出桌面应该有的共有特征。每个桌面都有图标、状态栏、开始菜单、鼠标指针。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提高。我通过三个小层次的设计:
(1)自学尝试
(2)示范演示
(3)集体尝试。
让学生从书本上获取信息,理解方法,学会技能的过程。采用大家试一试,尝试启动,“开始”菜单里的“画图”的程序,使学生真正掌握方法和技能。最后通过练一练再次巩固了技能。使学生尝到自主学习的乐趣。逐步转变学生的思维,培养能力,发挥了团队的协作精神。
3、信息科技这门课程的学习,对于孩子们来说才刚刚起步,在他们的脑海中只有游戏、玩。然而,我在课上所要留给学生的是一种思想上的认识,在启发学习的过程中,让他们认识到这是一门探索信息科技的课程,它会引领着我们展开对现代信息技术领域的探索,探索学习方法、掌握学科知识,提高自身能力,整个学习过程中体验有探索的乐趣。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篇4)
《装饰幻灯片》是闽教版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第九课的内容。课文由三个活动板块组成:感受“艺术字”,写成语故事,为成语配图。学生学习本课前,已经学会了幻灯片文字效果的处理,学会在Word中使用插入艺术字和图片的功能。而PoewerPoint与Wotd的插入图片、艺术字的功能相似。可见,《装饰幻灯片》这一课是综合运用已学的这三种知识,并在这基础上进一步加工,合理安排画面,凸现幻灯片的主题。通过本课的学习,又将为后续学习成语故事集的制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的学习对象是六年级学生。这样的学习对象都具有较好的信息技术基础和较强的操作能力。所以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大胆组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新知,掌握技能。同时要兼顾学生的能力差异,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和个别后进生的指导。
根据教材编排特点、学生情况和新课程理念,确定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通过师生互动方式,让学生学会运用插入艺术字、文本框、图片的功能装饰幻灯片,灵活运用操作技能,个性化创作。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情感与价值:通过多元化评价,让学生感受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陶冶审美情操。
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学会利用插入艺术字、文本框、图片的功能装饰幻灯片。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操作方法,个性化装饰幻灯片。
教学关键:装饰幻灯片要注重整体效果,强调合理安排画面,使画面既漂亮又凸显主题。
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知识的覆盖面非常广。教学时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索创新的能力。
针对信息技术学科的这个特点和新课程理念,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法是:
1、说教法。
整个教学过程,努力创设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提高操作技能,培养创新精神,并获得价值体验,真正落实以上的教学三维目标。用简单的三句话概括就是:
导探究,重自主
导方法,重创新
导过程,重体验
2、说学法。
学生学习的活动形式多样,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并且穿插进行。使学生在浓浓的探究氛围中深入学习,自我挑战,充分体验实践过程。
根据以上的教法和学法进行教学活动,接下来是师生互动,说流程。
本节课分五个环节进行教学:导入课题--自主探索--组际交流—个性创作--全课总结
(一)联系生活导入课题
课伊始,教师谈社会流行的服饰、发型的实例激趣学生。
接着,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说说身边所看到的一些装饰现象,比如街上的广告牌等。
然后,出示课件让学生对比两张幻灯片(有装饰与无装饰)。请学生谈谈观看后的感受。
最后小结并自然地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新课程强调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课伊始,从风趣的社会话题入手,紧密结合学生身边现象,然后回到课堂对比两张幻灯片,最后自然地导入课题。这样做,不仅让学生认识到装饰现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还体验到有幻灯片通过装饰有画面漂亮、主题突出的效果。这样切实可行的形式导入课题,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
(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课题导入后,首先让学生启动PowerPoint新建一张空白演示文稿。
接着,让学生对照书本尝试操作,自主探究操作的基本方法。有不理解的可以邻桌互相交流探讨,也可以举手示意请教老师。这时教师进行巡视,特别要留意后进生,并进行个别指导。
(设计意图: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这环节,教师就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操作方法,充分体现自主探究过程。教师扮演组织者、指导者、旁观者的角色,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主动帮助后进生,真正做到面向全体,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这样,指导自主学习也更加到位。)
(三)组际交流深化理解
这个环节,我主要组织分两大块进行交流,一是分别交流书上三块内容,二是整体评价。书上三块内容均不作太细的交流,因为都曾学过类似的,只是组织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演示,回顾一下操作步骤就
。整体评价这一块要做重点交流,因为这是装饰幻灯片的关键,要注重整体效果。
现在先分别交流书上三块的内容。这环节我不准备按照教材的顺序组织交流,否则学生会觉得枯燥,容易分心。而是根据学生实践的体验灵活重组教材。先让学生说一说“三种方法中你认为哪一种最有趣味?”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教师相机组织学生交流。教材的安排是“艺术字”-“文本框”-“图片”的顺序,而我预设的是把“图片”提到“文本框”的前面,也说是“艺术字”-“图片”-“文本框”这样的顺序,当然这只是我的预设,但最后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现在就根据我的预设顺序进行说课。
(1)插入艺术字。
1、指名一位学生根据书上插入艺术字“铁杵磨成针”(大屏幕演示),边演示边介绍操作步骤。
2、组织学生评价,并说说还有什么补充或建议?
3、展示多位学生艺术字不同处理效果的作品。
4、师生共同评价。评价时鼓励学生灵活使用工具栏上的各种功能。
(设计意图:PowerPoint中“插入艺术字”的功能其实与第四册第十一课“艺术字的使用”相类似。所以教师不用太多的讲解和示范,而是大胆放手让学生演示操作,回顾操作方法。让学生观看到更多艺术字不同的处理效果,学会触类旁通,增加创新意识,为后面的个性创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插入图片。
“插入图片”较简单,没有太多的处理功能,所以我只是指名两位学生合作演示,一位说操作步骤,另一个学生演示。找到合适的图片插入,并进行大小和位置的调整。如果时间允许可以请多组学生合作演示。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应该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感悟。这个环节,我安排两位学生合作演示,一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乐趣;二是培养合作意识;三是让更多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享受成功的喜悦,获得更多的价值体验过程。)
(3)插入文本框。
1、组织欣赏几幅学生文本框的作品,并说说作品的优点。
2、指名学生简介操作过程,教师演示。
3、邻桌相互欣赏文本框的作品,从中发现不同的文字处理效果。
(设计意图:因为上一节课刚学过“文字效果处理”,而且根据书上插入文本框的内容较多,所以这环节“插入文本框”就不作重点讲解,也不指名学生演示,只是展示几幅不同文字处理效果的作品,组织学生观看、评析,重要的是多鼓励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4)整体评价。
这环节主要是评价整体效果,画面是否漂亮?色彩搭配是否协调?主题是否突出?
1、组织观看大屏幕,老师回放几幅学生的作品。
2、请该生自我评价。引导评价主题是否突出?如从字号大小的安排是否合理?位置的安排是否突出?色彩是否协调?
3、学生互相评价。根据学生的评价情况师适时帮助调整看看效果如何?
4、组织学生在网上邻居中自由浏览其它同学的作品。
5、指名说说感受。
6、保存。
(设计意图:新课程强调多元化评价。这环节主要针对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学生,让学生获得成功喜悦的同时增强自信心,并且充分激发创新意识,为下一环节的个性创作做好铺垫。)
(四)合作探究个性创意。
1、自由组合小组。
2、小组合作设计。
3、展示交流,主要展示创意点。
(设计意图:新课程强调个性发展,信息技术重视强调创新能精神。组织学生进行个性化创作,让学生在合作的氛围中大胆构思,注重发挥学生的特长,让学生个性发展。同时提高创新能力。当然,这环节不要太过分追求结果的完美,只要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就达到目的了。)
(五)全课总结延伸课后
首先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然后简要概括。最后说:“同学们,下节课我们要设计一套漂亮的成语集。喜欢吗?那就请同学们收集更多的成语做好准备吧!”
(设计意图:众所周知,预习是良好的学习方法。本节课即将结束时,不但让学生回顾这节课的收获,还做下节课的预告。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有种想学想知的欲望,更重要的是促使学生自觉预习,培养学生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同时把课内与课外紧密相结合起来。)
本节课是依托教材,用全新的课程理念,将“信息技术”与“生活、科学、美术”有机地融为一体,灵活重组教材。学生经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实践过程学会装饰幻灯片;学生亲身经历创作过程充分发展学生个性。一句话:收获尽在过程中。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篇5)
目标:
1、认识Windows的基本界面,知道快捷方式、图标、桌面、任务栏、屏幕保护等概念。
2、学会调整电脑中的日期和时间,会修改桌面背景,能设置屏幕保护,设置个性化的Windows界面。
教学重点:
认识桌面,调整显示器属性(改背景图和设置屏幕保护)。
教学难点:
理解任务和快捷方式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
Windows的基本界面是怎样的?可以分成哪几部分?明确任务栏、图标、快捷方式等概念。
1、任务栏:告诉我们电脑正在执行哪几项任务,它们分别是什么。如书本上的任务栏上显示电脑正在执行两个任务,它们分别是“写字板”和“计算器”。
A、任务间的切换:只要用鼠标单击任务栏上相应的任务即可。
B、调整时间:用鼠标双击任务栏上的时间,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包括日历和时钟的窗口。
2、快捷方式:好像是电脑桌面上的特色菜,它使我们访问自己常用到的软件变得更方便。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随时调整。启动时,只要双击该快捷方式即可。
练一练:数一数,你的电脑肯几个快捷方式图标。
二、桌面背景图案
我们知道,Windows桌面的背景图案是可以改变的,那么该怎么改呢?
1、单击[开始]按钮,选择[设置]中的[控制面板],双击[显示器],就可以看到“显示属性”窗口。
2、在“墙纸”列表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墙纸。在窗口中的“显示器”上可以看到改变后的效果。
教你一招:在桌面的空白部分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属性],可以直接弹出“显示属性”。
三、设置屏幕保护程序
1、在“显示属性”窗口中单击[屏幕保护程序]。
2、在“屏幕保护程序”下拉框中选择想要的屏幕保护程序。
3、在“等待”中设置时间,表示多少时间无人操作启动屏幕保护。
四、课堂练习
1、把桌面换成自己喜欢的背景图案。
2、看一看各种屏幕保护的效果。
3、将电脑的时间换成自己的生日,然后恢复。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熟练使用“铅笔”、“刷子”、“直线”和“椭圆”工具画简笔画。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情感与态度:
1、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未知的知识。
2、利用画笔来描绘自己内心,表达出自己的审美观,在交流中加强人与人的沟通,增进情感。
3、激发学生学习利用电脑的情感。
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画图工具画简笔画。
教学难点:
利用画图工具有比例地作出要画的简笔画。
教具准备:
制作一个网页课件,把使用“铅笔”、“刷子”、“直线”和“椭圆”工具进行画图的过程制作成动画演示,既可以教师使用,也可以学生使用。
教学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同学们,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习了“画图”软件的基本绘画工具,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如何运用这些工具来绘制电脑简笔画。
2、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参加“电脑简笔画画图比赛”。教师操作配乐课件,演示利用铅笔、刷子、直线和椭圆画出花、鸟、数字、人物动作、物品等简笔画。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教师随意演示用椭圆画茶壶的步骤,介绍课件的基本使用方法与步骤。
2、让学生自学教材P10—P13,选定自己感兴趣的一幅简笔画利用课件进行学习。
3、让学生自主操作课件,一边浏览与自己选择要画的简笔画相关的资料,一边进行工具的使用学习和绘画创作构思。
4、让学生分2~4人小组,交流心得。
三、动手尝试教师随机辅导
1、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画简笔画。
2、同桌互相讨论自己的创作心得,并进行相互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3、学生根据交流所得再继续创作,修改自己的作品。
四、师生互评体验成功
1、让学生分2~4人小组进行讨论,选出小组内的作品,并进行协作完善。
2、将小组评选出的作品再通过全班投票选出班级优秀作品并给予奖励。
3、师生互评评选出的优秀作品。
五、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小结:
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已经掌握了画图中“铅笔”、“刷子”、“直线”和“椭圆”工具的使用,并且用这些工具画出了非常漂亮的简笔画。
2、利用本课学习的方法,先构思,创作一幅自己满意的简笔画。(课后练习第二题)
3、教师在教师机上播放欢快的乐曲。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篇7)
各位评委、各位同行大家好:
我是富拉尔基区和平街小学校的参赛选手李明远,今天我说课的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所编写的《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第三课《保存资料》。
从新理念的角度审视、分析教材,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学会了如何用浏览器上网以及查找网络信息,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而且学生对于探索网络世界的兴趣得到了激发,学习兴趣变得更加浓厚了,夸美钮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所以他们想更深一步地去挖掘新的知识,这样就可以自然地揭开新课的面纱,这节课是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掌握保存网页、图片以及部分文字等信息,这是学生上网所必需掌握的基本操作。因此,本节课在本学期的学习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索能力和合作意识。加之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动教学情境的创设,他们将会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经历体验中产生需求,探究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依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立足学情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掌握保存网页、网页上图片以及网页上部分文字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点,培养成功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亲历、体验、探索,掌握保存网页上图片、文字及整个网页的方法。
教学难点:保存整个网页。
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情景导学法和任务驱动法
⑴情景导学法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我在本节课的开始环节设计了一个实例,在真实的情景中将学生引入到所要学习的内容中来,这样的设计不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⑵任务驱动法
为了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增强,所以本课中我使用了“任务驱动法”,教师布置任务,并给出提示与指导,学生通过分析、讨论,找出解决办法,学生完成了一个任务,伴随着的就是一种成就感,这样可以更加激发学生的对于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也避免了传统教学方法“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给学生的茫然的感觉。
围绕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立足反思重建,我先后三次修改和完善教学设计,听取他人的建议,加之两次教学实践,最后确定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信息技术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
所以我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上节课学会了如何在网络世界里畅游穿梭,你们觉得有趣吗?同学们看,我们的学校是由老师、同学和校舍组成,那同学们想想在访问的网站中都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同学们回答:网页。那网页又是由什么组成啊?文章、图片、动画……。继续设问:那你们有办法把漂亮的图片、好看的文章或你喜欢的网页保存起来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一下。
有目的地提出问题,学生的回答循序渐进的自然过渡到新课,并且使学生自发地产生学习新知的兴趣。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便是成功的一半,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探索新知,完成任务
立足原有平台,抓住新旧衔接,创设需求,探索问题方法,这一环节我循序渐进的设计了3个递进性活动:
1、教师引导,学习新知
保存一个网页。以网页为例,该网页主要介绍一些关于花朵方面的知识,与科学课有联系。
访问网站-—单击相关链接——显示相应的网页——打开“文件”菜单——单击“另存为”——指定名称是“我的文档”的文件夹——可以命名,单击“保存”按钮
此过程讲授后请学生上台操作以巩固新知,操作时教师适时评价,也可找学生进行评价,适当运用鼓励的语言:“看,这个小同学真像个小老师呀”、“这位同学讲述得比老师还明白”。同时提醒学生在引用他人著作时要注明出处,以提高小学生对知识产权的认知。
“保存网页”的步骤非常简单,但对于孩子来说是第一次接触稍有困难,在这里,我设计“教师示范、学生示范、小组合作示范”等几种形式,巩固新知。
2、小组合作、共同学习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促使学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和团体协作达到掌握操作和使用目的。此环节我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在这个环节中,作为教师的我们也要参与到学习中去,参与到每个小组的学习和讨论,在巡查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进一步提出循序渐进的问题,从而解决学生的困惑。在交流时,注重学生的认知特点,做到学生能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能掌握的知识,如果在遇到困惑时组织小组的学生共同思考,共同努力,解决问题,此时的教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在学习新知时,首先给一个提示:保存网页上图片的方法与我们学习的画图中图片的复制与粘贴很相似。并且告诉他们,四人一组,分工明确,给他们一些分工的建议,成员可以分成组长、调查员、操作员、汇报员。但并不是说每个成员都自己做自己的事,还是需要共同讨论,接受组内的其他同学的.意见,商议解决问题。此时教师,走进学生的小组中去,了解学生的疑惑,从点播的角度促使学生进行学习。如果遇到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我就顺势点播,激发学生的知识潜能,从已有的知识中寻求新的途径,激励学生从多条路经出发,或者自己开辟蹊径,利用小组长的组织建立可行的学习过程。
保存方法:
打开网页—选定图片—右击图片另存为—输入文件名—保存图片。
这个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3、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本环节是在前两个环节和以前的知识基础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及小组合作的形式,对本课知识点有了深刻的理解,加之保存网页上的文字的操作方法与前两个知识点有相近之处,所以趁热打铁,为学生提供自学课件,让学生自主探究,掌握保存网页上文字的方法。
教师引出:有的时候网页上既有图片又有文字,如果你不想要图片,只想要文字,那该怎么办呢?这个一定更简单吧!试试看吧!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指导。
保存方法:
访问网站——选文字——复制——单击“记事本”——粘贴——保存文件
(三)布置任务、综合练习
为了更好的使学生体会到网络世界的精彩和掌握本节的教学内容,并且能够体现学科整合的特点,即: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体现语文教学,向同学布置了下面的任务,让学生查找语文课本中的相关的图片信息,并且把它们收藏起来。课前学生把语文课本带来,把涉及到的图片分类,然后通过网络,利用本节课掌握的知识点,把图片、相关的文字资料保存起来,并且告诉学生,如果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用到这些图片,可以到这里来查找,有条件的话,可以打印出来。
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计算机的教学应以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主,因此学过之后,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操作,以达到巩固、熟练操作的目的,并且让同学们明确学知识的真正目的,是运用。而不是摆设。
(四)、课堂小结、自我评价
给出一张评价表。让学生认真填写。并且汇报自己的填写情况,说说你填写后的感受,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自评、互评,衡量自己的学习情况,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所在,取他人之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促进自己进步。
让学生感到学习知识的快乐与轻松,原来自己比想像中的更强。
1、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不断变幻的形式和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2、在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环节中,小组成员的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学习效果很好。
3、运用了旧知迁移新知的方法,撞击新旧知识的契合点,不知不觉将新知掌握。
4、布置任务环节中,学生将所用的涉及的语文方面的图片保存,真正地做到了知识的学以至用。
5、在最后的评价环节中,时间显得有些不充分,评价环节也很重要,应在这一部分再多留一些时间。
6、在汇报学习、操作情况时,学生有只会做不会说的现象,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表达方面的训练,让学生能有更多的交流机会,有条理的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以上是我的说课,谢谢各位评委和网友的聆听!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篇8)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P8~9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快捷方式。
技能目标:1.学会双击桌面上的“快捷图标”进入程序,以及关闭程序;
2.熟练使用鼠标的单击、拖动、双击、右键单击等操作;
情感目标:感受电脑的无穷魅力,培养学生对电脑的兴趣,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电脑游戏。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游戏,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培养学生动手。
教学难点:正确的游戏观的渗透。
四、教学准备:将小游戏事先装入学生机,并建好快捷方式。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说生练,教师提示注意点。
拖动:先按住鼠标的左键不放,把它移动到新的地方后,再放开鼠标左键。(练习:把我的电脑图表移到右下角)
单击:按鼠标左键一次。(提示:用食指按左键一次)
双击:连续快速的单击鼠标左键两次。(提示:连续快速按鼠标左键两次)
(二)传授新知
老师刚刚发现有些小朋友把鼠标已经玩的很好的,收放自如,接下来我们用我们手中的鼠标来玩一下小朋友们最喜欢的游戏,好吗?
游戏一:让小动物更漂亮
1.打开桌面上的“涂色游戏”
2.关闭桌面上的“涂色游戏”。
(先让学生回答如何关闭窗口)
3.用另一种方法打开“涂色游戏”
右击“涂色游戏”选“打开”。(右击:按鼠标右键一次)
4.师示范:首先选择小动物,然后在颜料盒中单击某一种颜色,最后将鼠标指针移动到相应的位置上,再次单击,就能将颜色填好啦。
5.学生练习:让小动物变得越来越漂亮!
游戏二:移一移,拼一拼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打开它。(双击和右击打开)
2.师示范。
3.生练习。
(三)练习
1.怎么样打开和关闭软件?
2.选择一个合作伙伴,比比谁完成拼图更快?
(四)课堂小结: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
七、教后反思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篇9)
《初识“画图”窗口》是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四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教材关于画图知识的初步认识,贯穿着以后整个的画图知识教学,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使用画图的基础。本课主要介绍了启动、退出“画图”程序的方法和了解“画图”窗口的组成及初步认识绘图工具箱。通过欣赏高年级学生的优秀作品,使他们明白用计算机画图,既不用纸和笔,也不用任何颜料。从而激发学生利用计算机画图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设计这一课时,除了对课本知识的学习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正确审美情趣,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敢于动手操作,自我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从内容上讲,本课的知识点相对不难,因此在课堂上只需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
认知目标:实施“讲练法”模式,使学生认识、理解、掌握画图软件的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重点:熟练掌握启动和退出“画图”窗口的操作方法及窗口特有的组成。
难点:认识工具箱中各类工具的用法。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等。
通过学生已经受过的美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创设一个电子画展,利用创设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动手,有机结合画图的各种工具,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愉快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配合上述教法。引导学生采用找一找,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练一练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以练为主,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动脑动手来学习新知。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教案 ) 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任务驱动,自学讨论
(三)实践操作,体验成功
(四)归纳总结
具体阐述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首先展示一个美丽的电子画展情境,展示的是一些色彩较为简易的作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受发表评价,认识到电子画展中的作品是多么的丰富多彩。这时教师抓住时机提出任务:喜欢这些漂亮的图画吗?打开课本,你会知道从哪可以打开画图程序。利用这种方法引导学生自读教材。
此环节的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提出明确的任务,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并带着问题去学。
(二)任务驱动,自学讨论
在创设了情境,明确了学习任务后,让学生带着问题,一步步的在实践中摸索,来获取新知。在此我主要设计了三种学习方法:1、自读教材2、同学间互相讨论3、教师巡回指导。
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中得到新知。学生把教材、同学、老师都作为学习的帮助者,让学生明白获得知识的途径有各种各样的。
(三)实践操作,体验成功
学生在掌握了新的技能之后,就有一种跃跃倾欲试的欲望,这时教师应把握时机,让学生利用所学展开想象,创作一幅自己的作品,学生练习时教师巡回指导,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归纳总结
下课前五分钟,总结这节课的所学内容,教师可以用“这一节课,我学会了……”这样的形式让学生总结。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
1、学科整合的问题。本课整合了美术、信息技术两大学科,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教师的讲授作用与引导、启发作用。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3、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创设了适当的情景,以此让学生不知不觉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篇10)
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课本____级上册第_____课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_____________之后,开设的更高层次的任务,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学会____________。本课内容操作性强,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从心理特征来讲,______年级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开始具有一定地探索能力。从认知特征来讲,大家在生活中对计算机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充满了对新学科的好奇。
根据本课的知识结构和在整个课程中的地位,我将教学目标设计为:
1、认知目标:了解______________,掌握______________的基本操作;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______________的用法/操作;
本课学习的难点是:能灵活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采用了“创设情景——探究讨论—任务驱动”等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制造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
1、 创设情境法
在课堂上通过有目的地引入生动的场景,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教材。
2、 讲解演示法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操作性强的特点,教师要边讲边操作,使学生边听边动手。
3、 任务驱动法
通过为学生设置具体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4、 分组教学法
使学生在分组讨论、合作交流、评比竞赛中共同进步。
5、 游戏教学法
通过引进一些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6、 辅助教学法
利用指法练习软件CAL进行指法教学与指法训练。
7、 竞赛活动法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比赛,检测并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
在学法上,该年龄段学生对信息技术课非常感兴趣,乐于探究利用计算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且已经初步形成了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实际操作、探究学习等方式,逐步完成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和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先给大家展示一份作品,让大家进行评价,然后我提出:这样的视频(动画、画面)我们也能制作,大家想不想也来动手制作一件这样的作品呢?那就让我们马上开始吧。通过这样的设计,创建了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学生好奇好动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主动的接受学习任务,从而乐学。
2.提出任务,探索新知
任务一:
由我来通过屏幕广播方式演示示范操作过程,让学生们观看我我操作过程中作品的变化是什么?(这样设计是为了勾起学生的好奇心,训练学生的观察力)。给学生_____分钟,在学生完成任务后,对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加以强调、说明,同时肯定学生的努力。
任务二:如果________________,我们接下来该如何操作呢?
在这一环节里我设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同桌交流以及我及时需要的补充,完成设定的任务。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以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以学生参与为标志,不能将结果简单地塞给学生,而应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然后互相讨论补充,教师总结。
任务三:________________,这是与____学科有关的问题,这个任务我设计让学生通过认真研读操作流程后,与同桌交流讨论,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制作演示,适时请几名同学谈一下自己的操作过程,及在操作过程中村中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如果问题还没用解决可以请其他的小组帮忙解决,最后由教师总结,使学生在交流中弥补自己的不足。
3.实践操作,评价提高
以小组讨论竞赛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创作或者演示,巩固练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然后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梳理归纳,并对学生的总体情况进行评价分析。重点从“行为养成”、“学习内容”、“学习兴趣”三个方面进行评价,要积极体现评价是鼓励、评价是指导、评价是教学相长。在评价的最后,指出不足之处,以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提高。
4.回顾总结,布置作业
在这一个环节,我会让同学们一起进行总结,我最后做一个补充,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最后,我会布置这样一个作业,通过这样的作业给同学们多一些学习的兴趣,多一份创造的信心,也多一份成功的体验。
本节课的板书我采用的形式更清晰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所学知识。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篇11)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指针及选取音频波形的方法;
2、掌握复制、粘贴、删除音频波形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指针及选取音频波形的方法。
2、复制、粘贴、删除音频波形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试听歌曲,确定朗诵内容的位置。
1、打开Adobe Audition。
2、打开歌曲音乐。
3、标记朗诵内容。
(二)选取朗诵部分并删除。
1、删除朗诵内容
2、试听
(三)选择歌曲和伴奏。
1、打开伴奏。
2、复制歌曲。
3、链接歌曲和伴奏。
4、试听音乐。
5、保存文件。
四、拓展延伸
如何将两个音频文件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新的文件?
高中教案信息技术
简介:本节课主要以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编写的《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上)第五课《设置屏幕保护》为依据设计的。面向的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根据教学安排选了本节课。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分别是:1、知识目标:了解屏幕保护的作用,掌握至少一种屏保的设置方法。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3、德育目标: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培养学科学,爱科学的精神。
在教学中,先后采用了游戏导入,知识点示范,任务驱动以及成果展示几个步骤,以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本课虽然因为时间关系没有进行试教,但我们组的老师在朱老师的带领下,挤时间抽空子进行了几次研讨,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做了准备,可以说这节课凝聚了大家的心血。
课题:设置屏幕保护
授课对象:三年级2004.12.10
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了解屏幕保护的作用,掌握至少一种屏保的设置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3、德育目标: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培养学科学,爱科学的精神。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同学们,今天上课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瞪眼睛》,这可不是比比谁的眼睛大,而是看看哪个同学最有毅力,坚持时间最长。大家有没有信心坚持到底?!
下面我们宣布游戏的规则:1、同桌作为比赛对象,面对面坐好,两手背后,不要用手势和鬼脸干扰对方,否则视为出局;2、老师作为裁判,比赛口令为"开始"和"停",时间为1分钟;3、坚持到底且没有眨过眼睛者胜出。
(游戏的目的不在于最后选出冠亚军,而在于让学生体验长时间不眨眼,眼睛会产生酸痛的感觉并可能伴有眼泪)
游戏结束后的问题:同学们,经过刚才的比赛,我们已经选出了咱班的"毅力将军",那么老师还有一个问题要问大家,刚才眼睛有什么感觉?(酸痛、累、流眼泪......)
小结及新知识的引入:刚才大家都谈了自己在做完游戏后眼睛的感觉,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我们的面前有一位老朋友,它一直在看着我们做游戏而且"眼睛"眨都没眨一下,大家猜猜它是谁?它的"眼睛"累不累,痛不痛?
二、知识点讲解:屏幕保护的作用是在计算机的运行过程中,显示器会常时间停留在同一个画面上,这样会使部分荧光粉老化,从而对显示器造成损害,比如说:出现黑点等。那么怎样避免这种情况产生呢?在计算机系统里自带了很多种"屏幕保护程序",它们的作用就像我们眨眼睛一样,用来保护显示器,以延长它的使用寿命。并且进入屏保之后会出现一些动画,一旦动动鼠标或键盘,又可返回到正常画面。
三、知识点示范:请一位同学跟老师合作来设置我们的屏幕保护程序。
操作步骤:1、在桌面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打开"显示属性"对话框。
2、单击"屏幕保护程序"选项卡;
3、根据需要对"屏幕保护程序"进行设置。在设置屏幕保护程序时要完成以下几项工作:
(1)、选择并设置屏幕保护程序(可用"预览"全屏观察显示效果。可用"设置"按钮对选中的屏保进行设置。注意:不同的屏幕保护程序,其设置内容也不同)
(2)、设置"等待"时间:既多长时间不操作可自动运行屏幕保护程序。
四、操作园地:请大家自行练习设置屏幕保护程序,并选择一个自认为设置的最成功或自己最喜欢的屏保在下面的展示时间中和大家进行交流。
(有问题的同学可以向同学或老师求助)
五、成果展示:请大家把自己设置的屏保向大家进行展示,并讲解自己的思路及设置步骤。(老师附有讲解)
六、结束: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了如何像保护眼睛一样地保护我们的显示器,那就是给它设置一个美丽的屏保。并且大家也进行了展示,那么,老师这儿也设置了一个屏保,请大家也来欣赏一下:
内容为利用从网上下载的"屏保制作软件"制作的伴有动画片《西游记主题曲和卡通图片的屏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