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手教案。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每个老师都需要仔细规划教案课件。充分准备好教案课件的前期设计,才能很好地达成要求的教学目标设计。好的教案课件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今日教案: 《好学的爸爸》教学设计(篇三)》,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一.揭示课题
1. 板书课题。
2. 读课题。指导读准“好”,是第四声。
3. 理解“好学”的意思
4. 学生提出疑问。
二.指导看图,学习部分生字词
1. 出示图一,讨论:
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这是什么时候?你从哪儿看出来?
2. 相机出示生字词:深夜灯下
(1) 学习生字:夜灯
a. 正音。
b. 扩词。
c. 指导写法。
d. 练习描红。
3. 过渡。
深夜,“爸爸”还在灯下看书,多爱学习呀!“爸爸”在学什么呢
三.初读课文
1. 自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想想课文讲了意一件什么事情。
2. 检查自学情况。
(1) 出示生字词。
a. 指名读.
b. 说说容易读错的字音。
c. 去拼音读词语。
(2) 出示难读的句子,指导朗读。
(3) 指名分节读课文。
(4) 讨论:课文中写的是“爸爸”的什么事?
四.作业
1. 练读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写字。(灯深)
jk251.cOm扩展阅读
今日教案: 搬家大班语言活动教学设计(篇三)
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离不开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一份优质的教学方案往往来自教师长时间的经验累积,对于教案的撰写你是否毫无头绪呢?希望《今日教案: 搬家大班语言活动教学设计(篇三)》能够为您提供帮助。
活动目标:
1.能看图讲故事并根据故事内容自编故事。
2.感知体验故事的问答式结构。
3.理解故事中表现出的乐观精神。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1.PPT。
2.绘画蜘蛛图片一幅。
活动过程:
1.导入,引出主角,交代故事名称,激发幼儿兴趣。
(1)出示图片,师:这是谁呀?你怎么知道这是一只蜘蛛呀?(观察回忆蜘蛛的外形特征)。
(2)师:这只蜘蛛和平时我们看到的蜘蛛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从蜘蛛先生的小胡子、帽子、不同颜色的靴子等入手来观察与简单讲述)。
(3)师小结:这只蜘蛛长着两撇小胡子,我们一看就知道是“男的”蜘蛛;而且蜘蛛头上戴着像古代大官戴的官帽,脚上穿着靴子,靴子自有4种颜色呢,原来这是一只非常可爱、非常神气的“蜘蛛先生”。
(4)出示PPT1,让认识题目的幼儿认读。今天老师要给你们讲的故事就是“蜘蛛先生要搬家”。
2.带领幼儿熟悉故事的开头。
(1)出示PPT2,师:你们说这是谁呀?(蜘蛛先生)蜘蛛先生站在那里呢?(舞台),哦蜘蛛先生搬家的故事要开始啦!
(2)出示PPT3,师:蜘蛛先生怎么了?(注意观察蜘蛛先生的表情)(不开心)他为什么不开心?(要搬家了)
(3)出示PPT4,蜘蛛先生为什么要搬家?(看蜘蛛先生和扫把小姐的表情)
师:“蜘蛛先生为什么要搬家?蜘蛛先生的家和扫把小姐的裙子缠在一起了。”听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觉呀?(一问一答)这种句子就叫做问答式。
(4)出示PPT5,师:蜘蛛先生是什么时候搬的家?(注意观察太阳)(太阳一出来,蜘蛛先生就搬家了)
3.了解蜘蛛先生搬家的路线。
(1)出示PPT6-7,蜘蛛先生搬家经过了哪些地方?(屋顶、电线杆、树枝上、玩具屋顶)蜘蛛先生是怎么搬家的?(蜘蛛先生用八只脚,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地爬到屋顶上)爬到屋顶以后呢?(爬到屋顶以后,蜘蛛先生发现屋顶盖不了房子,于是它像荡秋千一样,从屋顶荡到电线杆,又从电线杆荡到树枝上,就这样一站一站地荡过去)。
(2)出示PPT7,师:最后蜘蛛先生荡到了哪里?(玩具屋顶上)。
(3)出示PPT8,师:最后蜘蛛先生把家盖在了哪里?(玩具店的墙角边)。
(4)师:蜘蛛先生碰到问题和麻烦,它是怎么处理、解决的?
4.带领幼儿了解故事结尾。
(1)出示PPT9,师:蜘蛛先生用什么盖的房子?(肚子里的丝线)那它吐的丝是什么样子的?(长长的)蜘蛛先生会从肚子里吐出长长的丝线来,然后用丝线来盖新房子。
(2)出示PPT10,师:蜘蛛先生的房子漂亮吗?我们看,它的房子又大又通风,是世界上最漂亮的房子。
(3)幼儿续编故事。
师:蜘蛛先生以后还会不会再搬家呢?为什么?(鼓励幼儿续编故事情节)
5.教师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帮助幼儿看图讲述故事。并体会蜘蛛先生乐观的生活态度。
(1)教师问,幼儿看图回答。理解记忆故事。
(2)师:谁来告诉我在整个搬家的过程中蜘蛛先生的表情是怎样的? (带着笑容)
(3)师小结:无论蜘蛛先生以后会不会碰到问题与麻烦,但是只要蜘蛛先生不怕辛苦,积极面对,总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我们的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碰到很多问题、很多烦恼,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做呢?你可以试着去自己独立想办法解决问题,你也可以和身边的好朋友、爸爸妈妈、老师说一说,让大家来帮你想办法。我们要学习蜘蛛先生,不管碰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快乐的面对,勇敢地去解决,这样你就能每天都有好心情,让自己快乐的同时让身边的好朋友也能天天都有一个好心情。
活动延伸:
回到家后,每位小朋友都要自己亲手画一画蜘蛛先生要搬家的故事。画完以后,要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活动反思:
这是我在幼儿园中开展过的一次活动。在本次活动设计中,我充分的考虑到故事本身的特殊性,采用不同于其他的教学模式,即以问题的设置带动幼儿学习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在幼儿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等方式也可以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也充分的展现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寻找问题时,幼儿能够根据对画面的细致的观察找出不同的问题。尤其是活动最后针对蜘蛛先生以后还会不会搬家的问题,孩子们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回答更是五花八门,拓展了孩子的思维。有效的促进了孩子的思考和辩论能力。整个活动设计很适合大班幼儿,整个活动比较成功。但是在时间上好像考虑稍微有些欠缺,以至于到最后孩子们情绪较前面稍微不是很好。
今日教案: 《狮子和兔子》教学设计其三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每个老师都要认真写教案课件。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这样才能让课堂的教学效果达到预期。你是否正在动笔写一篇教案课件吧?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今日教案: 《狮子和兔子》教学设计其三”,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一、教材分析:
《狮子和兔子》是十单元《动脑筋》中的第二篇主体课文。写的是识字被蚂蚁叮咬,不胜其烦,兔子启发他开动脑筋,跳到水里,摆脱了蚂蚁的故事,从反面说明不动脑筋光凭力气和发脾气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这个童话故事生动有趣,语言简洁、浅显,孩子们理解起来比较容易。狮子和兔子的形象刻画非常传神,特别是二者的对话、神态、语气都非常生动,想象空间也比较大。因此,这篇课文正好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经过近两年的语文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加上大量的课外阅读,学生已能自主地阅读浅显的文章。因此根据年段目标、教学要求学生的情况,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课文,认识解决问题不能光凭力气和发脾气,要动脑筋的道理。
3、理解重点词语:"吼、蹦、翻滚""筋疲力尽"、"恼羞成怒"等,体会人物对话时的心理活动。
四、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解决问题不能光凭力气和发脾气,要动脑筋的道理。
五、教学难点:
认识解决问题不能光凭力气和发脾气,要动脑筋的道理。
六、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位动物朋友,出示狮子和兔子的图片,是谁呀?
2、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狮子和兔子》的童话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1)课件出示词语:又疼又痒筋疲力尽蹲在恼羞成怒叮咬笑嘻嘻凭着脾气讨厌提醒解决
(2)指名读,正音。
(3)谁来说说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4)全班齐读
2、初读课文
(1)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吗?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是否读准确了,并思考:课文中的狮子和兔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3)交流
(4)师小结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品读课文,交流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狮子图,说说文中的狮子是一只怎样的狮子。刚才XXX说这是一只力气大、脾气也大,而且很骄傲的狮子,你从哪里知道的?请你把第一段读一读。
(2)看来,这是一只怎样的狮子,用一个词说说。
(3)你觉得这句话中的哪些词语最能体现狮子骄傲自大,加强语气读一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从你们的语气中老师听出了这是一只多么骄傲的狮子呀!但是这样一只狮子也有遇到麻烦的时候,看:一天,狮子躺在草丛中晒太阳,没想到一群红蚂蚁爬到他身上,咬得他——"又疼又痒"。
(2)体会"又疼又痒"
交流:你有过"又疼又痒"的感觉吗?
观察:"疼"、"痒"字形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有病字框)
体会:是啊,又疼又痒,跟病了一样,这种滋味太难受!谁带着这种体会读读这个词语。
指名生读"又疼又痒"。
全班一起读这句话。
3、学习第三——七自然段
(1)学习第三自然段
提出问题:又疼又痒的狮子真难受!它多想把红蚂蚁赶走呀!那他是怎样做的呢?请大家默读第3自然段,用~~画出来。
交流汇报:狮子跳起来,吼着、蹦着、翻滚着,想把红蚂蚁赶走。
体会:跳、吼、蹦、翻滚
理解"筋疲力尽":不管狮子跳得多高,蹦得多凶,还是——赶不走身上的蚂蚁,不管他吼得多大声,翻了多少滚,还是——赶不走身上的蚂蚁,而他,纵使他力气再大,脾气再大,这时也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明白"筋疲力尽"的意思吗?筋疲力尽是什么样子的?谁来读一读?(用"筋疲力尽"说一句话)
(2)学习第四到七自然段
引读:狮子累得筋疲力尽,还是赶不走身上的蚂蚁,到底有什么办法呢?
分角色朗读第四到七自然段。
评价:在评价交流中理解"恼羞成怒""立即",明白兔子笑什么,知道是兔子启发狮子解决了问题。
交流体会:当狮子身上的红蚂蚁被水冲走了,他感觉怎样,会想些什么?
再次分角色朗读第四到七自然段
4、学习第八自然段
对比:在面对赶走红蚂蚁的问题上,对比狮子的做法和兔子的启发,你想对狮子说什么,对兔子说什么?
朗读第八自然段
点题:要是大家今后遇到问题、遇到困难时,就怎么做?(动脑筋,想办法)
5、朗读全文:从大家的话语中老师知道了大家的收获很大,那咱们把自己这节课的收获带到课文里,一起有感情地朗读一下课文吧!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师指导书写"醒"字
2、让学生提出还需指导的字,再指导书写。
(五)布置作业,练习语言
1、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尽量用上"筋疲力尽"、"恼羞成怒"、"笑嘻嘻"、"提醒"、"解决"这些词语。
2、搜集其他动脑筋的故事读一读,下节课讲给同学听。
今日教案: 中秋节教学设计之三
按照惯例,老师必须撰写自己的教案,编写教案能够提高自己的教学研究能力,通过教案可以帮助自己分析教学的重点,教案该怎么写?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今日教案: 中秋节教学设计之三,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活动一:月饼真好吃
活动目的:
1、知道月饼是中秋节吃的食物,看一看、品一品,知道有各种不同的月饼。
2、运用完整的语言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描述出来。
3、体会同小伙伴分享越变得乐趣。
活动准备:
1、月饼(幼儿每人一块)
2、苏轼、广式月饼,水果刀
活动过程:
1、观察月饼,并相互讨论
老师:小朋友们瞧一瞧盘子里都有什么?它们是什么样的呀?闻一闻,感觉如何?
2、观察月饼馅,知道月饼有各种口味的
老师:请大家看一看月饼里是什么?小朋友们有没有吃过这种口味的月饼?说一说是什么味道的?
3、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吃过见过的月饼。
老师:小朋友们还吃过、见过其它什么口味的月饼?
4、尝一尝
幼儿品尝月饼,体会分享的乐趣。并且知道月饼是中秋节吃的食物。
活动二:学习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
活动目的:
1、听歌曲,理解歌词内容,感受歌曲表达的情感。
2、运用动作和声音表达对歌曲的感受。
活动准备:
1、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
2、幼儿园中班教案情景表演
活动过程:
1、听歌,初步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意思。
老师:小朋友们听完这首歌,有什么样的感觉呀?
2、重复听一遍,初步理解歌词内容
这首歌说的是什么?
3、一边听歌一边观看情景表演,进一步感受歌曲所表达的内容。
让幼儿感受爷爷对小宝贝的爱。
4、运用动作和声音表达对歌曲的理解。
活动三:动手做月饼
活动目的:
1、学习用团、压的动作制作月饼。
2、乐于参加集体活动,体会成功的快感。
活动准备:
1、橡皮泥、泥工板、娃娃、盘子
2、游戏货架
活动过程:
1、讲故事,引起幼儿兴趣。
2、幼儿相互交流讨论
老师:大家都见过月饼了,请小朋友讲一讲月饼是什么样的?是如何做出来的?
3、教师做示范只做月饼,幼儿仔细观察,掌握材料使用方法及制作过程。
(1)知道材料的使用方法。
(2)仔细观看老师做示范,掌握整个制作过程。
4、动手制作月饼
教师在一旁巡回指导幼儿用团、压等方式只做月饼,并提醒幼儿不要用力压。
5、欣赏月饼
请幼儿把形状好,花纹清晰的月饼送到游戏货架上。
今日课件: 小数的意义教案(篇三)
大家对教案都很熟悉了吧,教案也是老师教学活动的依据,用心编写教案才能促进我们的教学进一步发展,教案要写哪些内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今日课件: 小数的意义教案(篇三)”相关内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操作、观察、类比等活动理解小数的意义。
2.经历探索小数意义的过程,培养归纳能力。
3.在学习小数意义过程中,培养探求知识的兴趣,提高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的计数单位。
教具准备:米尺、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读一读信息(课件出示)想一想,这样写符合实际吗?
(1)老师的体重是565千克。
(2)小明的身高是145米。
(3)笑笑的数学测验成绩是935分。
2.这些数据都少了“一点”,那你知道小数由几部分组成吗?比如这里,51.5这个小数,里面的51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这个5就是小数部分。那这两个5所在的数位一样吗?表示的意义一样吗?
3.那这小数部分的5所在的数位是什么呢?这个数位的计数单位又是多少?学了小数的意义这节课,你就能找到答案。
二、探索新知识
1.过去,我们学习长度单位时,都测量过自己的课桌高度,那么你们想知道老师的讲桌的高度是多少吗?
指名测量,其他同学观看。
2.汇报测量结果。
3.在日常生活中,测量一个物体的长或高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结果,这时,我们就要用到小数。那么,小数的意义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来学习。
4.出示米尺图。
上图把1米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每份在尺子上是多少米?写成分数是多少?
5.请同学们看米尺:从0到30,从0到70,应该是几分米,十分之几米?用小数怎样表示呢?
十分之几的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那么,请同学们猜一猜,两位小数与什么样的分数有关?
6.出示米尺。
指着板书:有什么新发现?学生汇报。
7.提问:如果我们把1米平均分成1 000份,每一份是多少?从0刻度线到第一条短刻度线表示1毫米,它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呢?
让学生说出两个用毫米作单位的长度,并请自己的同桌把它用小数表示出来。
学生交流,并汇报结果。再次提问:从这里你们又发现了什么?汇报。
8.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知识,你都发现了什么?同桌先交流,后汇报。
小结:分母是10、100、1 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进一步提问:在分数中,十分之几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几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千分之几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请同学们想一想,小数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多少?归纳整理。
三、巩固练习
第一层练习:分数小数互化。
第二层练习。
1.填空
(1)0.8表示( ),它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2)1里面有( )个0.1和( )个0.01。
(3)0.52是由( )个0.1和( )个0.01组成的。
2.判断:
(1)0.8是把1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表示这样的8份。 ( )
(2)1毫米写成小数是0.01米。 ( )
第三层练习: 猜数游戏。
小明和小红的数各是多少?
四、总结
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内容。
反思: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的内容。这一内容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要求学生明确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与分数的联系,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
小数的意义是什么?一位小数、两位小数是怎么来的?这是本课中重点要解决的概念问题。本节课,教者力求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把学生引入研究性学习的氛围,主动建构知识。
在小数意义的教学中,教材中利用米与分米、厘米、毫米的改写,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设计了“把一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如果用米做单位,每份是多少米呢?能分别用分数、小数表示吗?教者在教学中直接从米尺入手,从平均分成10份、100份、1 000份入手,让学生在改动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中来理解分数的意义。从而避免了教材中由于增加了米后意思上表达的不够清楚。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归纳一位小数的意义时,当黑板上形成了下面的板书:0.1= 0.4=.7=后,让学生进行观察,让学生思考“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由于有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作为支撑,学生轻易地完成了对一位小数意义的抽象过程。然后两位,三位小数的意义的研究方法,是一个类推的过程,学生充分经历了一位小数的意义学习过程后,先猜测,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应该表示什么?再应用生活的例子加以说明,真正使学生卷入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最后,通过教师点拨和学生观察、讨论,将小数计数单位和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通过对整数计数单位的复习进行引申。使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反思这节课,也有一些地方预设的不够充分:
1.在本课的教学内容安排上要突出小数的意义,尽量做到在三年级教学内容之上进行提升。归纳小数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由于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述错误较多,所以我花了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说思考过程,导致时间上较紧迫。
2.练习量较大,没有考虑学生实际。
“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学的关注点是什么?”通过本课的教学,我又有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只要教师在课堂上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学,定能让课堂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带来课堂上难以预约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