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课件系列] 《长度单位》教案(篇一)
  • [课件系列] 《长度单位》教案(篇一)

    发表时间:2022-09-27

    统一长度单位教案。

    作为教师,你一定写过教案吧,教案也是老师教学活动的依据,可以通过编写教案认识自己教学的优点和不足。自己的教案如何写呢?《[课件系列] 《长度单位》教案(篇一)》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范文,希望你喜欢。

    一、教学内容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2.认识线段

    二、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l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 =100厘米;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3.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三、编排特点

    1. 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是人类经过曲折的探索过程建构起来的,但以前的教材在出现某个数学概念时,常常省略了产生发展的曲折过程,以非常概括、严谨、抽象的形式展现出来。小学生由于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所以学习起来会感到抽象、困难。根据课标的精神,作为教学内容的数学,在呈现时,应该按照儿童学习数学的特点,还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类似的创造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建构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如本单元的长度单位,以往都是直接告诉学生“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量”,现在要让学生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2. 重视长度观念的建立。

    米和厘米是两个最基本的长度单位, 如果学生对这两个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进行估测或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教材采取了这样一些措施:

    (1)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

    (2)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长度的机会。

    (3)培养估测意识。

    3. 改变了线段的编排。

    线段与直线有着密切的联系,过去把直线和线段编排在一起,并利用“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来引出线段。但直线的概念比较抽象,其“无限长”的特点学生不容易理解,也无法借助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因此教材在这里不教学直线,只教学线段,并采取给出线段的图形直接描述的方式说明什么是线段。

    四、具体编排

    1.长度单位

    例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重点是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知识的来源。

    (2)从量化的角度测量物体的长度:选一个物品作测量标准,了解所测物体有多少个测量标准那么长。

    (3)通过两方面体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① 用不同的测量标准测量同一长度,得到的测量标准数不同。(左上图)

    ② 用不同的测量标准测量不同长度,得到的测量标准数可能相同。(右上图)

    得出结论:用同一测量标准度量同一长度,得到的测量标准数量相同,用同一测量标准度量不同长度,得到的测量标准数不同。所以,在测量、比较长度时,必须使用同一测量标准。

    (4)教材中使用了很多测量标准,最后统一到1厘米见方的正方体,一是学生的学具里都有1厘米见方的正方体,二是为了后面引出1厘米的概念。在实际生活中,根据测量、比较的需要,可以选用不同的测量标准。不同的国家选用的测量标准也经常是不同的。

    做一做

    三个题目都是让学生估计或测量每种物品大约有多少个长度单位,由直观逐步抽象。

    第1题,方格是一个一个排列起来的,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直观地估计出来。

    第2题,学生不再使用多个测量标准与被量物体进行比较,而是使用一个测量标准进行测量,测量时要求学生量完一次后,从前一次量的终点开始测量。

    第3题,逐渐过渡到用1厘米的单位长度进行度量,为引出长度单位“厘米”做准备。估计时,比第1题难度加深,要求学生在头脑中完成用正方体测量的过程。

    认识厘米

    (1)例1中已经引出了将正方体作为统一的单位长度,但每次都拿正方体不方便,由此引出直尺,使学生理解直尺是人们为了方便测量而发明的,尺上的刻度都是统一的。并用一条线段引出1厘米的长度。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① 把正方体、直尺、线段放在一起,使学生初步感受1厘米有多长,同时也为用直尺测量长度做准备。

    ② 学生初步认识“1厘米”的实际长度后,设计了估计图钉的长大约是1厘米和量量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两个活动,使用多种直观物体帮助学生巩固1厘米的长度观念,形成1厘米的表象。

    例2(用厘米量)

    教材中给出了量纸条长度的正确方法,但只是其中一种方法,教学时如果学生能够发现更多的方法,要给以鼓励。

    认识米

    (1)米尺的引入不再像以前那样直接给出,而是让学生通过用学生尺量黑板,感觉到很麻烦,很自然地引出。

    (2)与“1厘米”的认识一样,教材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米”的长度表象。

    ① 实际观察米尺

    ② 量身高

    ③ 量臂展

    例3(米和厘米的关系)

    (1)通过用不同的工具量1米长的绳子,让学生通过活动,自己去发现米和厘米的关系。

    (2)教材上开始出现卷尺、皮尺(做一做),让学生认识更多的测量工具,并理解根据不同的测量需要可以选用不同的测量工具。

    2.线段

    认识线段

    教材的编排有所变化,原通用教材:先讲直线,再引出线段:“在直线上点两个点,这两个点间的一段叫做线段”。实验教材:用三个直观图直接形象描述出线段的两个特征:直、有两个端点。

    接下来,教材说明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并让学生量一量线段的长度,学生已经具备了测量纸条长度的能力,测量线段的长度就迎刃而解了。

    画线段

    与量长度一样,教材只是给出了最基本的画线段的方法,学生如果有其他方法也可以。

    五、教学建议

    1. 注意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2.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1厘米、1米大致有多长,从而初步建立起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

    3.把握好线段的教学要求。

    过去线段是从“线段是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来教学的,现在教材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了改编。因此教学线段时,不应再从线段与直线的关系来教学,而应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如果教师要补充线段的练习,尽量不要将直线与线段进行对比。

    jk251.coM小编推荐

    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导学案


    教学内容:教材第7页例8及练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推测、比较,学会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2.巩固建立的厘米和米的长度单位表象,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

    3.感受测量物体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建立长度观念的意义。

    教学重点:会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在明确长度单位过程中学会思考,比较。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尺(厘米尺),米尺等。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入

    (一)说一说

    前几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厘米和米)1厘米和1米有多长?(学生用手比划出长度)

    (二)比一比

    学生依次用手比划出:2厘米、5厘米、10厘米、50厘米等长度。

    (三)揭示课题

    大家都认识了厘米和米,生活中你们会用这两位朋友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课

    (一)引出问题。

    1.学生猜测

    课件出示旗杆。这是我们学校的旗杆,你知道它有多高吗?

    2.提出问题: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

    你认为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呢?为什么?

    (二)解决问题。

    1.学生思考,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说说想法。

    想法一:学生可以通过用手比划1厘米、1拃长等,推断出旗杆的高度不是13厘米。

    想法二:利用学生自己的身高和旗杆的高度对比,学生身高1米多,估测旗杆的高度相当于10个小朋友的身高,大约是13米。

    想法三:借助身边十几厘米高的物品来比较,旗杆的高度是不是和学生手上用的铅笔、铅笔盒的长度一样,比如,新铅笔都不止13厘米长,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米。

    3.得出结论: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米。(板书)

    4.教师小结:有这么多的方法可以来确定答案,以后大家在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时要多思考多比较。

    (三)运用新知。

    课件出示小美的新房间里有一张漂亮的床。

    1.学生思考:这张床的长度是200厘米还是200米呢?

    2.同桌交流想法。

    3.指名回答,说说选择的理由。

    学生可以利用自己或父母的身高来推测,父母的身高一百多厘米,我们睡得床的长度比我们的身高多一些,是200厘米更合适。

    三、巩固新知

    (一)教材第7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解答,后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

    (二)教材“练习一”第8题

    1.课件逐步出示每一小题。学生独立判断,说明理由。

    2.师生给予合理评价。

    四、本课小结

    (一)学生回顾: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二)教师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在判断选择什么长度单位合适时,我们可以通过用手比划,借助身高、身边物品来估测物。

    五、布置作业:在家里找几种物品说一说它的长度大约是多少。

    实用教案:《长度单位》教学思考范例


    在课前,我们经常会接触到教案的撰写,教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要想在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教案必不可少。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实用教案:《长度单位》教学思考范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范文,希望你喜欢。

    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分散地学习了各种计量单位。本单元就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的整理和总结,使学生对量的的计量知识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感悟计量源于生活。

    在这节课中,我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数学生活的原型,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计量的产生是这节课的难点,为了便于学生理解看,我将这个难点分解成两个小难点:

    1、什么是量?

    如:表示一枝铅笔又多长(教师演示),可用1厘米长的一段来计量,量得这枝铅笔有12段,说明这枝铅笔的长为12厘米。

    2、计量单位是怎样产生的?

    使学生明确:古代(直接比较),现代(选定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作为计量的标准),这样就产生了计量的单位。如:一寸、一米等不同的计量单位,给后来人的交易带来不便,慢慢才逐步统一精确的计量单位。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

    1、为了使学生知道物体或距离的长短,必须用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等来计量。同时为了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理解,我让学生自己描述千米、米、厘米等的大小,并在米尺上指出,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新的知识。

    2、为了使学生明确:要表示物体表面的大小,必须用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等,接着让学生联系身边的实际说出1平方千米、1平方米等有多大?使学生在回忆、整理中将所学知识系统化。

    总之,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因地制宜地确定教学目标。以目标为导向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中能做到将学与练相结合,让学生在动手参与、合作交流中将知识转化为技能。但自己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不足。今后我将力求做到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精讲多练,以练为主,在练中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在练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用米作单位量长度导学案 教案精选篇


    尚美课堂教学模式

    ——数学“五段”教学导学案

    年级

    二年级

    备课教师

    教学课题用米作单位量长度(二)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9页例3,练习十三4~10题。教学目标

    1.经历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能解决有关长度计算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用米作单位量长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问题呈现情境导入

    教师: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测量较长物体或距离时使用的长度单位是什么?(米),米用什么字母表示?(m),米与另一个长度单位——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米=100厘米)教师: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用米作单位来测量长度。学生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目标展示1.进一步掌握用米作单位量物体长度的方法。2.能解决有关长度计算的简单问题引导自学1.量比较长的距离,还可以用什么量?2.估一估教室的长和宽各是多少?3.用卷尺量一量。4.说一说测量时要注意什么?根据自学提示自学教科书63页上的例2。探究交流1.把自学中的收获和问题与小伙伴分享、交流。2.请同组的小伙伴解决自己不懂的问题。3.小组长把小伙伴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好。4.小组汇报本组同学的收获。5.报告员把小组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请其他小组的同学解答。组内交流后再全班交流精讲释疑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白量较长物体的长或距离,也可以用卷尺。用软尺或卷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或距离时,一定要注意:1。物体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另一端离数学几最近,就是大约几米。2。在小组同学合作测量时一定要注意,把尺子拉直。3。读数时一定要看清离尺子上哪个数字最过就大约是几米。学生提出质疑,教师讲解。检测练习填合适的单位一支粉笔长约8()教室门高约2()妈妈的鞋跟高约6()小力的身高约125()一张床长约2()黄瓜长约20()一座楼房高约15()旗杆高约15()尚美评价针对本节课的学习表现,小组评价,学生互相评价,然后教师评价。

    教学板书

    设计

    用米作单位量长度量较长的距离,可以用卷尺教室长大约是9米,宽大约是7米教学反思

    用米作单位量长度导学案


    尚美课堂教学模式

    ——数学“五段”教学导学案

    年级

    二年级

    备课教师

    教学课题用米作单位量长度(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8页的内容,课堂活动1,2题及练习十四1—3题。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概念,知道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

    2.掌握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能正确测量生活中较长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体会测量长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认识1米,用米作单位量长度教学难点建立1米的概念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问题呈现情境导入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和“分米”,还会测量物体的长度。你能量出我们的黑板的长度来吗?教师:哪两位同学愿意来量一量?(请两位同学用学生尺量黑板长度。)经过刚才的测量,有什么感觉?

    学生:黑板很长,用学生尺量要很多次才能量完,很不方便。

    教师: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可以用长一些的尺子来量,用大一点的单位来量……

    教师:请大家看教科书第62页的第一段话,把它读一读。

    学生读后,教师拿出米尺,给同学们介绍1米的长度,认识米尺。

    [板书课题:用米(m)作单位量长度]学生实际量,思考目标展示

    1.认识米尺,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2.掌握米和分米,厘米间的坦率。3.会用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引导自学1.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或距离,通常用什么作单位?2.1米等于多少厘米,1米等于多少分米。3.1米到底有多长,用手比划1米。4.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5.用米作单位量黑板的长度。根据自学提示自学教科书62、63页上的例1。探究交流1.把自学中的收获和问题与小伙伴分享、交流。2.请同组的小伙伴解决自己不懂的问题。3.小组长把小伙伴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好。4.小组汇报本组同学的收获。5.报告员把小组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请其他小组的同学解答。组内交流后再全班交流精讲释疑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白量较长物体的长或距离,要用米作单位,明白1米=100厘米,1米=10分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两臂比划一米的长度,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再让学生找生活中大约1米的物体。最后让学生正确用米尺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学生提出质疑,教师讲解。检测练习完成书64页的课堂活动尚美评价针对本节课的学习表现,小组评价,学生互相评价,然后教师评价。

    教学板书

    设计

    用米作单位量长度米(m)1m=100cm1m=10dm教学反思

    热门教案: 实用文:长度单位教学反思之二


    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离不开教案,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认真做好教案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希望《热门教案: 实用文:长度单位教学反思之二》能够为您提供帮助。

    《长度单位》拉开了二年级数学教学的序幕,本单元内容要求学时理解“米”、“厘米”的概念,建立长度的表象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要使学时既轻松又有效地学习知识,建立“米”和“厘米”的表象,合理运用知识,我们呈现的材料、组织的学习活动就应该具有现实行、情景性。

    《长度单位》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一个概念性的认知内容。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的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会感到一定困难。因此,解决困难很大程度上在我们教学中要取材于生活,密切联系生活,在生活操作和实践中去感知、体会,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同时通过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概念。

    学了《长度单位》,很多孩子都觉得很有趣,很好玩。确实,这几节课看起来大家似乎一直都在玩,用硬币、图钉、回形针量课本、铅笔盒,用尺量自己身体上的数据,比如步长、一庹长度等等,用卷尺量教室的长度、宽度,还有大量的估测、观察等活动,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亦乐乎!

    如:用三角板量数学书的宽、用回形针量铅笔的长、用硬币量数学书的宽、用小刀量文具盒的长、用铅笔测量书桌的宽和椅子的高等。让学生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同时引出用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作为统一的单位长度,但每次都拿正方形量不方便,由此引出直尺的认识、厘米和米的认识以及两者之间的进率教学。这样的安排能按照儿童学习数学的特点,还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密切联系生活,在生活操作和实践中去感知、体会,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同时通过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概念,体现了课标的新理念。

    [课件系列] 《掌声》教案(篇一)


    教师上课前最好是准备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可以通过编写教案认识自己教学的优点和不足。对于教案的撰写你是否毫无头绪呢?这篇《[课件系列] 《掌声》教案(篇一)》应该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目标】

    1、会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2、理解课文,品位课文,领会内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并愿意主动关心、鼓励他人,并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看待自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课前谈话,感受掌声的魅力。

    2、揭示课题《掌声》。

    二、情境渲染,启动情感

    1、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主人公英子。听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录音。

    2、读读议议第一自然段,感受残疾给英子带来的忧郁自卑:

    ⑴ 自由轻声读一读,读准字音。

    ⑵ 说说英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些词句里体会到的?

    ⑶ 引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三、读中感悟,体验情感

    1、这么自卑的英子后来怎么样了呢?翻开课本读全文。

    2、组织交流,深入感悟:

    ⑴ 说说英子后来怎样了?怎么会有这样的改变?

    ⑵ 创设情境,走进故事会:

    ① 体会上讲台前的艰难选择:

    出示:

    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指名读、指导朗读。

    ② 感悟两次掌声里的浓浓情意,抒发情感:

    说说写写:

    英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把想对英子说的话写下来。

    b、分男、女生读第四自然段。

    c、放录音。

    d、你们又想用这掌声告诉英子什么?

    3、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了解掌声给英子带来的巨大变化。

    四、悟真情,升华情感

    1、现在的英子自信而又开朗,而这一切归功于那两次热烈持久的掌声。

    这掌声给了英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感悟掌声的真谛,其实,爱的表达方式有许许多多,拿起笔把心中涌起的话语记录下来:

    爱是什么?

    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出示: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音乐响起。)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导学案优秀模板


    尚美课堂教学模式

    ——数学“五段”教学导学案

    年级

    二年级

    备课教师

    教学课题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1~52页的内容,完成练习十二1—3题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会用计量工具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认识1厘米,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概念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问题呈现情境导入孩子们,在蚂蚁王国里有一座美丽的小桥,有一天,一阵狂风,把小桥的扶手给刮断了,这可怎么办呢?蚂蚁们非常着急,他们准备再用木头做一根扶手,可是,他们不知道该做多长。孩子们,你们能帮帮蚂蚁们,告诉他们扶手有多长吗?师:扶手到底有多长呢?在你们桌上都有一根和扶手同样长的小棒,把它举起来,下面可以用你们桌上的工具,在小组里量一量,扶手有多长。师:都量好了吗?哪位同学愿意大声告诉同学们,你量的扶手有多长?(几个生答)师:那奇怪了,同样长的扶手,为什么大家量出的长度不一样呀,这是为什么呀?生:因为他们选用的工具不一样。师:哦,原来是大家选用的工具不一样。那如果我们要得出一个具体,统一的答案,你觉得可以用什么来测量比较好呢?生:尺子。听故事,看大屏,用桌上的工具量长度。目标展示

    1.认识直尺。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2.会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引导自学1.自己在直尺上看一看,直尺上有些什么?2.1厘米有多长,用手比划1厘米。3.找一找生活中大约1厘米和长的物体。4.怎样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学生自学p55上的内容和56页上的例1。探究交流1.把自学中的收获和问题与小伙伴分享、交流。2.请同组的小伙伴解决自己不懂的问题。3.小组长把小伙伴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好。4.小组汇报本组同学的收获。5.报告员把小组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请其他小组的同学解答。组内交流后再全班交流精讲释疑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要重点讲解让学生知道直尺上有些什么,让每个学生都认识1厘米和几厘米,建立1厘米的概念,并用直尺正确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学生提出质疑,教师讲解。检测练习1.量一量,纸条有多长。2.用手势判断。3.量正方形纸片的边长,铅笔的长和练习本的宽。尚美评价针对本节课的学习表现,小组评价,学生互相评价,然后教师评价。

    教学板书

    设计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长度单位:厘米(cm)0刻度-:起点教学反思

    [课件系列] 教案检查评语(篇一)


    大家对教案都很熟悉了吧,教案也是老师教学活动的依据,在教案中总结好经验与教训,我们才能逐步成熟起来。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课件系列] 教案检查评语(篇一)”。

    1、教案规范,书写认真详细,教学目标明确,既有知识目标,又有情感目标,还有德育目标。

    2、教学重难点把握准确,教学内容主次分明,抓住关键;结构合理,衔接自然紧凑,符合学段教学要求、教材特点与学生实际。教法选择灵活恰当,学法指导得当,教学过程设计较详,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和全面培养学生素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理念。

    3、 该节课能以旧引新,寻找新旧知识的关联和生长点,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能找到教材特点及本课的疑点,并恰当处理,在课堂上设疑问难,引导点拨,是一节很有个性特点的课

    4、 本节课各种学习活动设计具体、充分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因材施教,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遵循常规但不拘泥,根据学生的差异和特点,从具体到抽象对教材进行处理,是一节很成功的`课

    5、 该节课教学过程设计完整有序,既体现知识结构,知识点,又注意突出学生活动设计,体现教学民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课堂结构完整,密度恰当。

    6、该节课教学程序设计巧妙,在教学过程中能运用上新颖独特教学方法、言简意胲,引导点拨学生,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做出的作品图文并貌,有美感,整节课很完美。

    7、该节课很有艺术,教学安排清晰有序,科学规范。在教材处理上从具体到抽象,化难为易,以简驾繁突破难点。各环节有详细的练习,科学合理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创新能力的发展。

    8、本节课非常成功,设计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全面培养学生素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理念。教师配以亲切活泼的教态,能较为恰当地运用丰富的表扬手段,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9、该节课教学重难点把握准确,教学内容主次分明,抓住关键;结构合理,衔接自然紧凑,组织严密,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成功地教学生“会学”。

    10、该节课堂结构层次清楚、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启迪学生思维、解决重点、突出难点。精心设计练习,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一节优秀的课。

    [课件系列] 《劝学》教案精选一篇


    提起教案,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多写教案能够提升我们的策划能力,认真做好教案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什么样的教案比较高质量?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课件系列] 《劝学》教案精选一篇”。

    一、教学要求

    1. 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坚持不懈的道理,《劝学》教案。

    2. 了解本文比喻论证的写法。

    3. 掌握、积累“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12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于、者、而”3个文言常用虚词;学习、复习课文中其他文言虚实词;熟记“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等古今字和通假字。

    4. 学习荀子用辨证的方法使文章的道理说得透彻浅显却又有气势充沛有说服力。

    二、教学重点 探究词义,学习比喻等论证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第1段。这一段是全文的总纲,其起句“学不可以已”似易而难,因为全篇论述皆发源于此;其结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明确地表示了作者反对儒家“生而知之”这一先验论的立场,要联系荀子的基本哲学思想才能获得比较透彻的理解。本段中的设喻有的是并列关系,有的是层递关系,也要善于区分。

    四、课型 新授课

    五、教学方法 诵读教法

    六、教学设想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提示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本文教学目的;介绍作者、解题;正字正音;理解本文的重点文言虚实词的意义和用法;试译难句。

    教学过程

    一、提示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本文教学目的。

    二、预习检查。

    三、导入新课。

    从初一学过的课文《为学》导入,指出它与本文都用设喻方法,讲有关学习的道理。

    四、作者介绍(结合注释①)。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劝学》教案》。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五、解题。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教师先在黑板上写一个“劝”字,问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学生往往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劝告”。教者趁此在“劝”字后加上一个“学”,再问:“劝”是什么意思?学生才会领悟:原来它还有“劝勉”的意思。这在心理学上叫做给学生建立“注意中心”。接着就讲:“劝”的繁体字“勸”是形声字,凡是用“力”作声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六、指导学生处理课文字词句中的疑难问题。

    1.对照注释,借助字典,正字正音

    第一组:通假字

    (1)輮róu通煣 有yòu通又 知 zhì是“智”的古字 暴pù是“曝”的古字(通假字与本字同音;含音相近)

    (2)乎hū通于(古音声母韵母相同)

    (3)生xìng通性(古音声母韵母相同)

    第二组:其他易写错读错字

    中 zhòng 砺lì 参 cān 省 xǐng 跂qì 臾 yú 螯áo

    2.给本课12个重点文言常用实词圈画加注,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

    3.复习初中知识,综合“思考和练习”二,学生自己理解文言常用虚词“于”、“者”、“而”的用法:

    4.学生试译难句,教师点拨指正。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君子”是一个合成双音词。“可以”在古汉语中是两个单音词,相当于现代汉语“可以、用它”的意思。在本文具体语境中“以”已失去介词的作用,只协调音节。因此,这两个词中只有“可”有意义,与现代汉语的“可以”差不多;它还表示情理上应当如此,可译为“应该”。全句译为: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学习是不应该(可以、能够)停止的。

    (2)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句中两个“中”作动词,“符合”的意思。“绳”指木工取直用的墨线,这个词的意义现在已扩大,泛指各种绳索。“輮”和“为”是两个动词,“輮”通“煣”,指古代用火熨木使之弯曲的一种方法,现作“揉”,解释“使……弯曲”。“为”,做成。“以”在两个动词之间表明它后边的行为是它前边行为的目的或结果,作连词用,译作“而”。全句译为:(一块)木材直得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线,假如使它弯曲而成为车轮,它的孤度(就可以)符合圆规(画的圆圈)。

    (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句中“神明”即“神灵”;“圣心”指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自得”不是现代汉语中的合成双音词,“自”是自然,“得”是通;“而”是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这句译为:积累善行养成美德,因而能自通于神明,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也就具备了。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句中“舟楫”是合成双音词,偏义复词,联系上下文,偏指舟。“水”,名词用如动词,“游泳”。“绝”是会意字,从“纟”,从“刀”,从“卩”(象人形),意思是人用刀横断丝织品,“绝江河”很像横断水流,所以“绝”引申为“横渡”。“江河”古人专指长江、黄河,现在的词义扩大了,泛指一切江、河。全句译为: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能游泳,但是能横渡江河。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句中两个“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爪牙”在本

    [课件系列]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一篇


    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离不开教案,教案是教师安排教学的依据,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怎样写好自己的教案呢?小编为你推荐《[课件系列]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一篇》,希望您喜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十二个生字,正确理解“呼风唤雨”、“洞察”、“依赖”、“奥秘”、“改观”、“探索”、“联系”、“哲学”等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及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主题

    1、解读“呼风唤雨”

    同学们请看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里“呼风唤雨”什么意思?(呼唤风雨,想让它来,它就来;想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师:说得没错,这是神仙借助法力,支配自然。

    我也会呼风唤雨,你信吗?

    拍照,快传。

    我这下你信了吧。我是真的呼风唤雨吗?不是,我是用手机拍照再用无线网络把照片传到计算机上。所以,呼风唤雨在现代社会是指借助科学技术来实现发展。

    2.一个世纪有多少年?(一百年)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指哪个世纪?(板书:20世纪)

    从哪里知道的?(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第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这句话和题目的意思一样,这个句子告诉我们课文主要要表达的意思就是“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样的写法叫做开篇点题。也就是课文就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师:是呀,整整一百年的时间,世界发生了太多了变化,多么神奇,多么令人惊叹啊!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这个神奇的世纪。

    二、检查预习,指导书写

    1、解决会读的生字。

    2、指导书写。

    在这些生字中,你觉得最难写的哪个,要提醒同学的?

    师:耕: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这是一个左右结构的会意字,左边是个“耒”字表示的是掘土的农具,右边“井”表示的是农田,合在一起一起,表示把田犁平,犁得整整齐齐。书写的时候要左窄右宽。

    潜、程、赖、核,有些字位于字或部件的左边时末笔的捺改成点。

    幻:注意和“幼”区分开来。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课堂练习来,完成第一题。(选择易错的3个字写在田字格了。)

    写完的同桌互相检查。

    三、细读课文,感受奇迹。

    1.同学们刚才我们说课文是围绕第一自然的“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来写的。也就是强调20世纪人类可以呼风唤雨。那么第二自然段哪个词意思和它相近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圈出和“呼风唤雨”意思相近的词语。

    生:呼风唤雨、奇迹、出乎意料

    师板书:奇迹

    2.哪个句子里有奇迹这个词,请你读出来?

    出示: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及时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3.师:同学们,这一句话里有两个词很接近,是——发明和发现,你们知道这两个词语有什么区别吗?

    板书:发明发现

    生1:生2:生3:

    PPT出示两个词语区别

    同学们会理解词语,一下子就分清了。是呀,发现指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强调的是本来存在的;而发明则是创造出了新事物、新方法,强调的是本来就不存在的。

    这篇课文中有些发现和发明,谁来区分下,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4.这些发现和发明对我们的生活有没有什么影响?

    有,从那句话看出来?

    生读: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5.指导朗读:PPT出示: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同学们这个句子比较不好读,我们一起来用斜线来画出该停顿的地方。

    批注功能,师划节奏,在“人类历史上百万年”部分停下来。

    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这里记得把“上百万年”合在一起读,因为它表达的意思是超过百万年,而不是刚好百万年。

    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

    6.同学们读懂这句话的意思了吗?看到大家纳闷的神情,看来这句话不仅不好读,还不好懂。我们一起来画个线段图,就会比较清楚了。

    我们画一条线段来表示人类历史长河,上百万年肯定是在这条线段的大部分,而20世纪只是一个点。20世纪一百年的发现和发明带给人们的便利超过了上百万年的发现和发明带给人们的便利。所以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它带来了奇迹。

    如果作者就这样停止了写作,你会同意他的观点吗?嗯,你会觉得有点儿疑惑:真的是这样的吗?

    7.那么我们接着来学习,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然后在练习纸上填上“上百万年的人类社会”是怎样的,“ 20世纪的人类社会”是怎样的。填关键词就可以。

    师抓拍学生作业,WIFI快传至大屏幕。

    请展示的同学来说一说:你写的人类上百万年的社会是怎样的?20世纪又是怎样的?

    师板书:上百万年没有没有没有

    通过这张图表,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以前人类的生活太辛苦了。

    师:是呀,就在9月份,我们厦门受莫兰蒂台风影响,我们似乎回到了农耕社会,没有电,没有水,实在太不方便了。

    生:20世纪的变化太大了。多,快。

    师:是呀,这上百万年的时间很长,但是人们获得成就很少,20世纪时间很短,人们获得的成就却很多,所以我们说——

    生接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五、关注表达,学习方法

    师引导:是呀,我们感受到了20世纪的成就的伟大,作者是怎样写的才让我们感受这么强烈呢?

    1.先请同学们一起读读这些词组,说说你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

    登上月球

    潜入深海

    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

    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

    学生谈体会:登上、潜入感觉比较有劲,要花费一定的力气,有技术含量。观察指的是看的这个动作,没有表明看的结果,洞察说明已经了解的较为透彻。探索指对事物进行搜查的行为,或指多方寻求答案的过程。

    真好!作者作为中国科学院院长,他写起科普类文章可真是用词讲究呀。

    2.同学们,20世纪的发现和发明多不多呀?你还知道哪些?(生答)

    那作者为什么不写你们说的那些,偏偏要选择这些呢?为什么不多写一些?

    生1:登上月球,是向上的,

    生2:潜入深海,是向下的——向上登天——向下入海(形成对比)

    生3:洞察的天体是庞大的,遥远的

    生4:探索的原子核世界的奥秘是微小的,深入的

    师:所以,作者就选择典型的事例来说明他的看法,这些事例所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把20世纪的伟大成就都概况出来了。

    不是的,如果都写出来就太啰嗦了。

    那写上百万年的社会,作者是不是也是这样选择典型的事例来写?

    是的,也只写了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其实,上百万年的人类社会没有的东西是不是太多了,但是,作者没有一一列举,也是为了使表达更简洁。

    3.除了举典型事例,作者还用了什么写法,让我们感受到20世纪的伟大成就。

    生:第三自然段写的是农耕社会,第四自然段写的是20世纪,它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生:第三自然段写农耕社会只写了“没有电灯,没有电视,也没有汽车”,只能靠幻想寄托美好愿望,20世纪,人们的幻想都实现了。

    我们来合作着读读这些句子,你就会有更深的感受。

    女生:上百万年的人类社会没有电灯,没有电视,也没有汽车。(师:人们生活不便,信息闭塞)

    男生: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师:人们出行方便,不出门也可知天下事)

    女生:上百万年的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师:只能幻想,除了幻想,还是幻想)

    男生: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师:挑战一个个不可能,人类真棒!)

    女生:上百万年的人类社会,人们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师:诸多不便)

    男生:20世纪,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师:我们都过得比过去的王公贵族幸福呀)

    师:这么一读,你是不是感受到了什么?(这对比实在太强烈了!)

    师:嗯,这对比实在太巧妙了。(板书:巧对比)

    3.这么悬殊的对比,作者是怎么把它写到一起的呢?用什么话把它们连接起来?

    生答。

    PPT出示:

    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师:嗯,没错,谁来说说,这两句话在文中的有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承接上文,启示下文,上文是?下文是?

    师:同学们真厉害!我们把承上启下的句子叫过渡句。

    师:写作文时如果适当地运用过渡,可以让我们的作文更严谨,更有条理。(板书:巧过渡)

    请同学们拿出课堂练习,完成第三题,圈出表示过渡意思的关键词。

    (1)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赵州桥》

    (2)他们都照自己的话做了。十年以后,他们又在水井旁边相遇了。——《幸福是什么》

    (3)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白鹅》

    同学们各个都是学习的小能手。

    六、小结课堂,布置作业。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什么收获?

    预设:通过把文字转化为图片,感受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知道了写作文时要“巧对比,巧过渡”。

    2.师:看来同学们在这一堂课里收获满满,一起来看看课后作业。

    (1)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让他们说说感受,再写下来,最好能做到“巧对比,巧过渡”的其中一点。

    (2)阅读《小牛顿科学馆》第19册《电磁悬浮列车》或其他科普书籍。

    【[课件系列] 《长度单位》教案(篇一)】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