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运算定律教案。
无论何时,教案都是我们准备教学的一种最好的方式,通过不断的写教案,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用心编写教案才能促进我们的教学进一步发展,有没有可以参考的教案呢?这篇《【教案参考】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思考最新模板》应该可以帮助到您。
加法运算定律是人教版四年级教学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探索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初步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初步运用,难点是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本节课,我利用三代导学案进行教学,让学生依据自学导读单在前一天晚上自学本节课的内容,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表达方法都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课堂上我们就直接同桌交流自学导读单内容,老师只巡视,不讲评。在交流完自学导读单之后,我们就开始完成分层训练的第一题,这道题是根据已知的等式,写出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通过这道题让学生回顾并展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内容及字母表示的方法,这是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所以我在黑板上进行了板书。其实分层训练第一题的处理,承载着教学新知的任务,只不过这个新知学生已经提前预习了,课堂上只是一个学生的展示和老师的点拨。分层训练的第二题,是根据运算定律进行填空,对运算定律起到进一步巩固的作用。分层训练的第三题是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考虑到学生初次接触到这种题,所以就安排学生先做第一题,并让两个学生演板,一个学生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并不简便,另一个学生是用加法结合律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因为后两个数正好能凑成整百的数。这样,通过两种方法的对比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哪一种方法简便,并且知道了简便的方法就是利用加法运算定律把能凑成整十、整百的数放在一起相加。接着,让学生完成后两道题,这时,应该有一部分学生能够比较顺利的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有困难,我看主要原因是学生不能发现哪两个数能凑成整十整百的数。通过今天的作业来看,今天的内容学生掌握的并不好,还需要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加强练习,不断提高运算的能力。
本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学生交流的习惯还没有养成,还不能做到完成后就自觉交流。全班的交流也应该有选择的进行,而不是每道题都交流,这样就可以节省出更多的时间对重难点的内容加以练习和点拨。本节课的难点是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突破这个难点的方法是找出算式中哪两个数能凑成整十、整百的数,课堂上应该把这个方法告诉学生,比如看两个数个位上的数能否凑成整十数。还有学生的做题格式,还需老师的示范。
总之,本节课看似流程齐全,学生活动积极,但是细节处理还不够得当,还需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Jk251.coM编辑推荐
小学数学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教学反思(精选教案)
小学数学《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教学反思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这一内容是四年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课文呈现给我们的是一道与生活有关的解决问题这一方面的题。首先,我让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做这道题,大部分同学走马观花的看了一下,就对我说,袁老师,这道题太容易了,我们学过的。是啊,我们是学过,不就是连加类型的题嘛,但是你们要从中发现问题,要能够看出今天这节课到底通过这道题告诉我们一个什么知识这时,我让同学们交流想法,老师及时板书,让学生从众多算式中来发现:原来这节课,这一解决问题题是为了让我们用简便运算。
我趁热打铁,布置了几个连加的题目,让学生发现问题:学生观察后回答:加法交换律只是二个加数位置的交换,和不变,而结合律中,有时要把后二个加数相加,有时把后二个数相交,有时根据需要还需要先交换位置然后再利用加法结合律相加,我发现在上这一单元的内容时,学生对于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掌握的比较好,然而对于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常混淆,针对这一现象,我认为在练习课时要加以改进。
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不断的感悟和体验中学习知识。以解决问题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探索时,酌情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给予适度启发,学生交流时,耐心倾听,洞悉学生的真实想法,加以必要的点拨,帮助学生理清自己的算法。于是我在教学中强调了以下几点:
1.让学生学会分类:在教学中我把各种简算题型分类整理,尤其对于乘法分配律进行详细归类和整理。让学生从整体认识到个别比较,加深简算的印象。我发现这样更利于学生的学习与思维。例如:20187=(200+1)87=8700+87=8787(乘法分配律拆项法)5443+5456+54=34(43+56+1)=34100=3400(乘法分配律添项法)
2.让学生认真观察,自己悟出乘法分配律与乘法结合律的不同。在教学中,我比较重视乘法分配律和结合律的比较区分,可学生还是多次把分配律说成结合律,在计算过程中,也多次出现这样的混淆。尤其是对乘法分配律的算理还是不理解,针对这一问题,我让学生注意观察,乘法分配律有两种以上运算符号,而乘法结合律只有一种运算符号。让学生在比较中区分,在区分中比较。
3.让学生知道如何一下就能凑整。简算与学生的数感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让学生多观察数据,用选数凑整十、整百的方法训学生,对学生提高运算能力,大有益处。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而是需要大力练习。
4.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知道简便运算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好处。注重生活练习实际,将简算运用在实际生活当中,易于学生接受。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本单元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在计算中可以应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很多的实际问题可以有不同的途径来解决,学习要善于分析和总结,选择合理、方便、简单的方法更利于我们解决实际问题,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学以致用的道理。
总复习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教案精选
教学内容: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带小括号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带小括号的习题.
2、复习运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和一些简算方法进行简便运算。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
一、口算
口答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47×28-735÷49+7
47×28-(735÷49+7)
47×(28-735÷49)+7
同桌互说再集体反馈
二、组织练习
改错先说说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该如何订正?
235+5×(200-100÷25)
=240×(100÷25)
=240×4
=960
5×12-12×12+12)
=5×(0+12)
=5×12
=60
说说运算顺序
4300-(224×78)
(41-16)×(89-64)
(375+31-16)×(89-64)
2、小结:四则运算顺序
3、师:下面四张扑克牌上的点数,经过怎样的运算,才能得到24呢?你能想出几种方法?6点、4点、2点、3点(小组活动讨论)
三、复习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
1、引导学生用文字总结并用字母归纳
(教师出示课件)
2、课堂练习
1、计算并运用运算定律验算
578+3864=
178×26=
2、简算(并用字母表示所用的运算定律)
25×12514-389-111
87×201125×88
669×928×3+28×5+22×8
25×4×74098×27
23×37+27×37
3、应用题
a、一个水池的长是98米,宽是27米,水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b、班上共有男生23人,女生27人,每人交课本费37元,一共要交多少钱?
(生独立完成,请个别同学上台板演,全班订正,重点说说运用什么运算定律,用字母怎么表示。)
四、综合练习:
课本p125-1263、4、5、6p129-1306、7、8、9
四年级加法的运算定律数学教后反思
四年级《加法的运算定律》数学教后反思
用喜欢的方法表示
《加法的运算定律》是一节概念课,由于四年级的学生认知和思维水平还比较低,抽象思维比较弱,对于他们来说规律的理解历来是教学的难点。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我做了以下的努力:
1.将现实的问题情境转化成数学问题。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运算定律,为此,我根据教材的编排充分利用主题图,根据主题图上的信息让学生提出能解决的数学问题。这样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生活中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很自然的由这一现实的生活问题的出现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2)李叔叔这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寻规律。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过:应引导学生进行探寻,自己去推论,对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一些,而引导让他们说出自己的发现应该尽量多一些。
在初步认识了28+17=17+28这样的等式以后,我问:这样的等式你还能举些例子吗?(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我追问,如果一直这样说下去,能说完吗?(学生马上回答我:不能。)我启发道:这样的等式有很多,在这里肯定有着某种规律,大家想知道吗?(想)好,大家以4人小组为单位,研究这些等式里蕴藏的规律,可以用你们喜欢的方式来表示,但要说明表示的理由。这一开放性问题的出现,很快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充分发展了不同学生的特点、特长、和思维,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十分的活跃。经过一番合作,学生的探究结果出来了,主要有这样几种:甲数+乙数=乙数+甲数;△+○=○+△;逗号+句号=句号+逗号;苹果+香蕉=香蕉+苹果;奔驰+宝马=宝马+奔驰;海王星+天王星=天王星+海王星;哭脸+笑脸=笑脸+哭脸;a+b=b+a等等,这时我又让他们用文字叙述这一规律。然后我小结:在很平常的一些四则运算中包含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我们把这些规律叫做运算定律。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然后指着板书,有学生说叫加法交换律。我追问道:为什么?(生答:因为这是两个数相加,只交换位置)我为学生的回答而吃惊,现在的孩子真是聪明。接着,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探究加法结合律。整个过程教师都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样的设计,紧密围绕并运用好问题情境,师生之间积极互动,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并学会用多种方法表示,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前面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由扶到放,初步培养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的组织能力。
3、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数学课程改革精神,培养学生灵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运用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对于数学能力的要求较高,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运算定律的运用也为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供了极好的机会。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探究、尝试,让学生交流、质疑。相应地,老师也应发挥主导作用,当学生探究时,仔细观察,认真揣摩学生的思路,酌情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给予适度启发,当学生交流时,耐心倾听,洞悉学生的真实想法,加以必要的点拨,帮助学生讲清自己的算法,让其他同学也能明白。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教学内容:《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第三节。
教材分析:
1、已经学习好了分数乘法计算的基础上,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分数同样适用。
2、充分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学情分析:
1、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2、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认识到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运算定律对一些分数计算采用简便算法。
2、引导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等教学活动过程,发展其合情推理的能力,同时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3、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教学理念:
1、应用运算定律培养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阐述自己的观点
2、在教学理念下,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向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教学重难:培养学生灵活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结合相关内容,渗透“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的观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用字母表示乘法的运算定律(指名回答,集体核对)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①2.5×98×0.4②1.25×2.5×8×4③(8+0.8)×12.5
学生独立练习,指名说说计算时应用了什么定律。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质疑猜想
1 提问: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可以推广到小数乘法,那能否推广到分数乘法呢?
2 猜想: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猜想。
2、合作学习,展开验证
1 小组活动:用1/2、1/3、1/5这三个分数,自行设计验证方案。
2 汇报交流,乘法交换律
因为1/2×1/3=1/6,1/3×1/2=1/6所以1/2×1/3=1/3×1/2我们小组认为乘法交换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同理得出乘法的结合律和分配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
3、实践新知,应用提高
1 独立尝试:教师出示例5,例6,要求学生适用计算定律,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2 小组交流:学生分4人小组交流各自的计算
讨论:①计算中应用了什么定律?
②这样算,简便在哪?
例63/5×1/6×5
=3/5×5×1/6(应用了乘法交换律,35和5可直接约分)
=1/2
(1/10+1/4)×4
=1/10×4+1/4×4(应用了乘法分配律)
=2/5+1
=7/5
3 小结方法:两题都用了乘法的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三、巩固练习
1、书上第14页做一做(说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写出主要的简便过程)
2、练习三节9题
3、开放练习:在()中填上适当的数,使计算简便。
①5/9×2/3+5/9×()②(1/5+())×()
四、作业:练习三的第6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