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上课前最好是准备一份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怎样写好自己的教案呢?本站收集整理了一些“[推荐教案]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之一”,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导入。
1、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就是——李时珍(读),你们了解他吗?学生自由发言。
2、从同学们的发言中,老师捕捉到了一个信息:李时珍这个人物和一本叫《本草纲目》的药书有着密切的关系。你们对《本草纲目》又了解多少呢?学生发言。请听听世人对它的评价吧——(出示课件)读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述:是啊!作为中国人,我们为有这样一部惊世之作而自豪。可是你们知道李时珍是如何编写这部巨作的吗?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个李时珍编《本书》的小故事。(板书:夜宿古寺)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生字词。
出示词语:
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行囊 前不见村、后不着店 啃干粮 断垣残壁
先指名读2遍,再齐读,说一说读后的感受(很辛苦)
过渡:是啊!为了修《本草》,李时珍历尽了千辛万苦。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他们吃了哪些苦?你能找到文中语句来体会吗?
三、学习课文。
一)、体味生活之苦。
1、自由读课文。
2、交流:
1)第一节。
“饥餐渴饮” 饮食差; “晓行夜宿” 一天的工作时间长;
“……等地……”路程远; “好几个月” 连续时间长。
述:好几个月,多少个日日夜夜,李时珍师徒跋山涉水(板书:跋山涉水),为的是什么呀?(板书:访药材)
因为要编一本药书,必须对每一种药材进行考察,有时还要去拜访有经验的村民,以获得最准确的资料。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一小节。
2)第4节。
① 学生找到后出示语段。
② 交流:住宿条件差。古寺荒凉、破败。
③ 谁能用朗读,让我们感受古寺的荒凉、破败呢?指名读。
④ 评价:听了他的朗读,老师好象看到在古寺的每一个角落都布满了灰尘,因为他有一个词读得特别好——“到处”(点击红点)你们也能学着老师的样子评一评这位同学的朗读吗?
⑤ 学生抓住关键字评价。一一点击词语“断垣残壁” “长满”、“厚厚”。
⑥ 同学们真像个小老师,评价很到位。那你能读好这段话吗?指名读。
3)第5节。 吃得苦。
4)第9第1句。 工作条件简陋。
小结:是啊,为了察访药材,李时珍师徒白天跋山涉水察访药材,晚上就只能在破败不堪的古寺中过夜,有时连最起码的生活都得不到保障。面对生活上的苦,李时珍师徒的态度用书上的一个字,就是——“笑”。从这个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过渡:要编好一本药书,除了要承受生活上的苦,他们还要承担更为繁重复杂甚至危及生命的工作,你们知道有哪些吗?请读一读课文8——12节。
二)品味工作之苦。
1、学生自由读课文8——12节。
2、交流:
①做记录。“把寻访所得记下来”“边忆边写”读一读相关句子。
②试药性。(板书:试药性)
述:同学们,药性的准确与否,可是与人们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息息相关的呀,所以试药性至关重要。有时,两种草药——读“叶子十分相似”李时珍就会——读“端详了一阵子”,点击“端详”什么意思?外形看不出,就只能——读“放在嘴里嚼嚼”亲自尝试,“若有所悟”,他悟出了什么?——读“鸡肠草 ……”药性的不同区别开了,只因为李时珍的“放在嘴里嚼嚼”同学们,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咀嚼动作吗?不是,在不知道药性的情况下,亲自尝草药是十分危险的,李时珍是冒着生命危险在研究呀。此时此刻,你想对李时珍说些什么呢?
那就让我们读出深深的敬意吧。8——11节自言自语,12节齐读。
3、拓展。
述: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古寺内,李时珍师徒…… 拿出笔来,把你脑海中的画面描绘出来。
3、如果白天他们是为了查访药材跋山涉水,那么夜晚他们又为了记录与试验药性——披星戴月(板书:披星戴月)
三)揭示中心。
述:生活的苦,生命的危,李时珍师徒早已置之度外,他们只有一个信念——出示:“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为了帮助大家理解,蔡老师补充说一下:中医给人治病,要根据药书开药 ,在以前,有许多种药书,但是记载有很多错误,有的一种药有几个名称,有的种类不齐全,有的药性不明确,有的甚至还掺杂迷信荒谬的东西。这可是关系到人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的大事呀。
现在你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了吗?
拓展:课件。古今中外,有多少人因为《本草纲目》而受益得福,李时珍的夙愿得以实现了,让我们再一次地重温这一句朴素的话语——齐读。
jk251.coM小编推荐
[精选教案]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思考.doc
现在,很多教师需要用到教案,通过不断的写教案,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教师经常会为写教案感到苦恼,写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精选教案]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思考.doc》,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李时珍夜宿古寺》这篇课文,它主要写了哪几件事?”这是上第二课时时我向学生提的问题。虽然在第一课时我已经跟学生探讨过了,但还有那么一些学困生回答不出来。这是什么原因造成呢?回想上节课的上课情形,我让学生想一想这个问题,因为赶着上下一个环节,就匆忙得一带而过。叫那几个举手的同学回答,然后订正板书在黑板上。至于那些没有举手的同学他们对这个问题考虑得怎么样?还是根本就没想?当时我没有深究。没有自己的想法,对老师与同学所说的内容又怎么引起共鸣呢?印象不深记不住也是很正常的。怎样促进这些学生也能思考呢?最近上课时,要求学生在课文中作记号,写批注。防止有些同学上课不动脑,这只是一种逼迫的情形,不是较好的方法。如果能引起所有学生都积极主动地思考。那课堂该是多么美妙!
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了解人物的品质是本课的重点。本课我主要围绕着“李时珍具有怎样的精神?你从文中的哪些语句看出来?”层层展开教学。最后说一说“你想对李时珍说些什么?”先打好预防针,不能泛泛而谈只说李时珍你真棒,你要说出他棒在哪儿,也不能只说,你要向他学习。要说说你向他学习什么。因为前面有了充分的感悟,学生都能说得很到位。
反思四: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
《李时珍夜宿古寺》记叙的是我国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纲目》,住破寺、啃干粮,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在教学时我分两大块进行:
学生们在初读课文时一下就能抓住关键词语体会到古寺的破败,从他人的朗读中,感受古寺的阴暗、潮湿、危险和荒凉等破败的场景。
语文教案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范文精选)
语文教案:李时珍夜宿古寺
16李时珍夜宿古寺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进行艰苦的调查访问的过程,感受李时珍不畏艰险、克服困难、坚持不懈,一心为病人着想的精神。
2、学习生字词,重点掌握并列式词语的结构特点。
3、学习课文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写法。
二、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揭题导入:
4、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课题是《李时珍夜宿古寺》(齐读课题)。
5、从课题中,你了解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课题了解文章内容)
人物:李时珍
(1)请学生介绍李时珍。
(2)教师拓展:当时医生诊断病情、救治病人并没有一套科学系统的方法,用错药、诊错病的情况时有发生,老百姓深受其害。
时间:夜
地点:古寺
哪位同学连起来说说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内容?
拓展: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有些文章直接以描写的对象为题,如《九寨沟》;有些文章的题目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如《李时珍夜宿古寺》;有的文章则用凝练的语言概括了中心,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如《一路花香》。我们读文章的时候就要善于从课题中捕捉有效信息,帮助更好的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主题思想。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分小节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你从课文中了解到李时珍是个怎样的人。
2、学生分小节读课文。
3、出示词语:
饥餐渴饮晓行夜宿断垣残壁
枯枝杂草长年累月解暑消热
(1)请一位同学准确读一遍。
(2)能不能结合课文或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教师指导从并列式结构的词语角度帮助学生理解此语意思)
(3)有没有发现,这些词语都有什么样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并列式词语)
(4)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能再说几个吗?
(开天辟地、桃红柳绿等)
(5)这些词语简洁凝练,富有表现力,在读课文的时候,我们要抓住这样的词语仔细领会。
(6)齐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
1、谁来说说,读了这篇课文后,你觉得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
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整理、归纳:李时珍不畏艰险、克服困难、检持不懈,一心为老百姓着想。
3、那么,大家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到这点的呢?请同学们轻声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笔圈圈画画,找到反映李时珍精神的句子。
4、学生自由朗读、圈画。
5、同桌可以交流一下,统一意见,梳理交流顺序。
四、研读课文:
1、能不能按照课文的先后顺序,来交流一下你的看法。
2、解决第一小节,让一名学生读一读,在扣住关键词谈理解。
地方多:安徽、河南、湖北、等
路途长:好几个月
条件差:饥餐渴饮、晓行夜宿
工作细:查:到人迹罕至的地方实地调查
访:走访许许多多的人
3、感情朗读第一小节。
五、布置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阅读配套阅读。
[教案必备]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思考其五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下足了教案课件的前期准备工作,这样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设计。好的教案课件是怎么写成的?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必备]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思考其五”,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品文字,结合联想,体会住得苦
在学生整体把握文本体会到李时珍不怕苦的精神后,引导学生思考:李时珍夜宿古寺苦在哪里?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学生能从这段文字中的“到处灰尘、断垣残壁、长满青苔、厚厚的蜘蛛网”体会到了古寺的破败,从而了解到李时珍住得苦。在这过程中,紧紧抓住“断垣残壁”一词,让学生发挥想像,说说看到“断垣残壁”这个词,你的脑海里浮现了怎样一幅画面?这样的设计调用了学生以往的知识储备,丰富了文本。他们这样描述:我看到古寺的屋顶破了个大洞,风呼呼地吹进寺内;地上很潮湿长了许多青苔,他们只好在上面铺了些稻草作床;那古寺的门已经歪斜,窗户上糊的纸已经不在了,夜晚寒风呼呼,真冷啊!寺内到处是蜘蛛网,神像也倒塌了,可见从来没人住的。……从学生的回答中,不难看出,古寺破败不堪他们已实实在在地看到,他们俩住得苦也从中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
二、抓动词,联系上文,体会吃得苦
李时珍和他的徒弟庞宪吃得苦是学生从“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体会到的。在教学时,主要引导学生抓住一系列动词去体会。学生从“找、生”体会到寻找枯枝杂草生火遇到的困难;从“舀”字体会到连喝碗水也需要走上一段路去寻找;从“坐”想到了在家里是何等舒服;从“啃”字体会到了干粮的硬,干粮的难以下咽。当学生通过这些动词切实体会到了李时珍和徒弟查访途中吃得苦时,再请学生联系前文,告诉学生喝山泉、啃干粮已经很苦了,但即使这样,他们也是有一顿没一顿的。课文一开始就告诉了我们,是怎么说的?从而,引导学生从“饥餐渴饮”一词思考:“就这么简简单单的一个词,却让老师看到了一幅又一幅的画面,你也看到了吗?”这样,一方面学生能进一步体会他们俩的苦,另一方面则在潜移默化中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本的方法。
三、读对话,抓细枝末节,体会记录的苦
记录的条件之苦时极其容易体会的,但对于记录过程中李时珍的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的体会有难度。因此,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记录对话:
李时珍把本子摊开,拿起毛笔边忆边写:“忍冬花初开时银白色,两三天后变为金黄色,所以又叫金银花,可以解暑消热。”
“胭脂草捣烂了,可以治虫咬伤。”
“刀豆子烧成渣子吃下去,能治呃逆。”
“鸡肠草……庞宪,你把药包拿来。”李时珍拿过药包,从里面翻出两种草。它们的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怎样区别他们呢?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着往下写:“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从金银花名字由来,胭脂草、刀豆子的使用方法以及末尾的一个省略号体会到的李时珍记录的内容详细且多;从嚼药草体会他记录时认真、仔细,不怕牺牲等,都是学生在品读这段文字过程中所领悟到的,如此,而得出的结论“李时珍是个严谨认真的人”就自然不过了。这样,从多方面深入体会到了李时珍的“苦”,再抓住本文的文眼“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去体会李时珍一心为民的精神就水到渠成了。
课后思考:课堂上如何根据学生的理解层次来删减我们的预设。
在学习记录之苦时,学生已然从他不怕牺牲,咀嚼草药,辨析药性,而体会到了他一心为民的精神,是否可以把在体会到他们的苦后设计的这样一个环节“在我们看来,李时珍和庞宪四处察访药材住破庙,喝泉水,吃干粮,借月光垒砖块当桌子记录无一不苦,那他们觉得苦吗?看看他们俩怎么说的?”去掉?设计时之所以放在里面是因为,生怕学生无法深入理解到“虽苦但值”这一层次。但课堂上学生已品悟到了,再继续这样的环节不是显得多余了吗?也有为了设计而设计的嫌疑。课堂上,我把这个环节去掉了,而是直接奔向中心“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确实,正像一些老师说的,这样的“手术”似乎使教学过程缺少了一个阶梯式的过渡,但从学生一头去考虑,他们需要这样的阶梯吗?
当然,学生的理解层次是不同的。课堂上,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引导过程。但重要的是,在备课过程中,预设要充分估计更多学生在各个不同理解层次上的反应,设计应是全面且循序渐进的。在教学过程中,再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作相应的调整,进行删减教学环节,也就是说,我们教学设计与教学都应是灵活多变的。
放手的美丽有感于王美芳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堂语言
本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自主读悟,感受李时珍的察访药材之“苦”,从而逐步领会李时珍为了万民得福以苦为乐的伟大。全文几乎是围绕一个主打话题:读读课文,看看文中哪些地方能够看出李时珍察访生活非常“苦”?找到这样的词语或者句子,并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
在学生默读完成自学(大概5分钟左右)即将交流的时候,老师说:
“同学们,下面我们来交流,注意,别人说过了的感受,我们就不重复说;但是别人如果说到的词句你有不同的感受,或者要补充,请你把手举得最高,老师就马上请你回答,明白吗?”
在聆听学生回答的时候,我特别关注了他们的语言。给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很多学生都非常自如地运用了“我补充意见”“我有不同看法”的话语。甚至有的同学会补充前面若干个同学的发言。而且发言的表达的内容从篇幅和质量上来看都非常值得圈点。在这其中,老师不断地关注学生聆听发言之后的即时反馈,比如问:“××同学,刚才有同学补充了你观点,你认为呢?”不断地在课堂反馈中即时生成。
课后我和王老师交流,非常欣赏她的课堂语言和学生的课堂语言。她非常兴奋地告诉我,这个班的孩子就是这样富有个性,有时候老师的预设会因为他们发生诸多的改变,在教学“维生素”一课的时候,学生竟然当堂争论起来了,我预设的流程都上不下去了!言语中些许遗憾其实是更多的自豪。
走出课堂我在想,放手也是一种美丽,自由与个性才会有呼吸与生长的空间。当然,放手不是“放任”,王老师的这种“放手”理念之下又不乏理性智慧的适时点拨引领,才有学生倾听与表达的良好习惯,才能生发出更多的课堂个性化的语言,也才能从当下的“有效”关注更长远的发展。
(
教师上课前最好是准备一份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怎样写好自己的教案呢?本站收集整理了一些“[推荐教案]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之一”,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导入。
1、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就是——李时珍(读),你们了解他吗?学生自由发言。
2、从同学们的发言中,老师捕捉到了一个信息:李时珍这个人物和一本叫《本草纲目》的药书有着密切的关系。你们对《本草纲目》又了解多少呢?学生发言。请听听世人对它的评价吧——(出示课件)读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述:是啊!作为中国人,我们为有这样一部惊世之作而自豪。可是你们知道李时珍是如何编写这部巨作的吗?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个李时珍编《本书》的小故事。(板书:夜宿古寺)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生字词。
出示词语:
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行囊 前不见村、后不着店 啃干粮 断垣残壁
先指名读2遍,再齐读,说一说读后的感受(很辛苦)
过渡:是啊!为了修《本草》,李时珍历尽了千辛万苦。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他们吃了哪些苦?你能找到文中语句来体会吗?
三、学习课文。
一)、体味生活之苦。
1、自由读课文。
2、交流:
1)第一节。
“饥餐渴饮” 饮食差; “晓行夜宿” 一天的工作时间长;
“……等地……”路程远; “好几个月” 连续时间长。
述:好几个月,多少个日日夜夜,李时珍师徒跋山涉水(板书:跋山涉水),为的是什么呀?(板书:访药材)
因为要编一本药书,必须对每一种药材进行考察,有时还要去拜访有经验的村民,以获得最准确的资料。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一小节。
2)第4节。
① 学生找到后出示语段。
② 交流:住宿条件差。古寺荒凉、破败。
③ 谁能用朗读,让我们感受古寺的荒凉、破败呢?指名读。
④ 评价:听了他的朗读,老师好象看到在古寺的每一个角落都布满了灰尘,因为他有一个词读得特别好——“到处”(点击红点)你们也能学着老师的样子评一评这位同学的朗读吗?
⑤ 学生抓住关键字评价。一一点击词语“断垣残壁” “长满”、“厚厚”。
⑥ 同学们真像个小老师,评价很到位。那你能读好这段话吗?指名读。
3)第5节。 吃得苦。
4)第9第1句。 工作条件简陋。
小结:是啊,为了察访药材,李时珍师徒白天跋山涉水察访药材,晚上就只能在破败不堪的古寺中过夜,有时连最起码的生活都得不到保障。面对生活上的苦,李时珍师徒的态度用书上的一个字,就是——“笑”。从这个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过渡:要编好一本药书,除了要承受生活上的苦,他们还要承担更为繁重复杂甚至危及生命的工作,你们知道有哪些吗?请读一读课文8——12节。
二)品味工作之苦。
1、学生自由读课文8——12节。
2、交流:
①做记录。“把寻访所得记下来”“边忆边写”读一读相关句子。
②试药性。(板书:试药性)
述:同学们,药性的准确与否,可是与人们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息息相关的呀,所以试药性至关重要。有时,两种草药——读“叶子十分相似”李时珍就会——读“端详了一阵子”,点击“端详”什么意思?外形看不出,就只能——读“放在嘴里嚼嚼”亲自尝试,“若有所悟”,他悟出了什么?——读“鸡肠草 ……”药性的不同区别开了,只因为李时珍的“放在嘴里嚼嚼”同学们,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咀嚼动作吗?不是,在不知道药性的情况下,亲自尝草药是十分危险的,李时珍是冒着生命危险在研究呀。此时此刻,你想对李时珍说些什么呢?
那就让我们读出深深的敬意吧。8——11节自言自语,12节齐读。
3、拓展。
述: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古寺内,李时珍师徒…… 拿出笔来,把你脑海中的画面描绘出来。
3、如果白天他们是为了查访药材跋山涉水,那么夜晚他们又为了记录与试验药性——披星戴月(板书:披星戴月)
三)揭示中心。
述:生活的苦,生命的危,李时珍师徒早已置之度外,他们只有一个信念——出示:“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为了帮助大家理解,蔡老师补充说一下:中医给人治病,要根据药书开药 ,在以前,有许多种药书,但是记载有很多错误,有的一种药有几个名称,有的种类不齐全,有的药性不明确,有的甚至还掺杂迷信荒谬的东西。这可是关系到人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的大事呀。
现在你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了吗?
拓展:课件。古今中外,有多少人因为《本草纲目》而受益得福,李时珍的夙愿得以实现了,让我们再一次地重温这一句朴素的话语——齐读。
jk251.coM小编推荐
[精选教案]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思考.doc
现在,很多教师需要用到教案,通过不断的写教案,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教师经常会为写教案感到苦恼,写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精选教案]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思考.doc》,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李时珍夜宿古寺》这篇课文,它主要写了哪几件事?”这是上第二课时时我向学生提的问题。虽然在第一课时我已经跟学生探讨过了,但还有那么一些学困生回答不出来。这是什么原因造成呢?回想上节课的上课情形,我让学生想一想这个问题,因为赶着上下一个环节,就匆忙得一带而过。叫那几个举手的同学回答,然后订正板书在黑板上。至于那些没有举手的同学他们对这个问题考虑得怎么样?还是根本就没想?当时我没有深究。没有自己的想法,对老师与同学所说的内容又怎么引起共鸣呢?印象不深记不住也是很正常的。怎样促进这些学生也能思考呢?最近上课时,要求学生在课文中作记号,写批注。防止有些同学上课不动脑,这只是一种逼迫的情形,不是较好的方法。如果能引起所有学生都积极主动地思考。那课堂该是多么美妙!
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了解人物的品质是本课的重点。本课我主要围绕着“李时珍具有怎样的精神?你从文中的哪些语句看出来?”层层展开教学。最后说一说“你想对李时珍说些什么?”先打好预防针,不能泛泛而谈只说李时珍你真棒,你要说出他棒在哪儿,也不能只说,你要向他学习。要说说你向他学习什么。因为前面有了充分的感悟,学生都能说得很到位。
反思四: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
《李时珍夜宿古寺》记叙的是我国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纲目》,住破寺、啃干粮,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在教学时我分两大块进行:
学生们在初读课文时一下就能抓住关键词语体会到古寺的破败,从他人的朗读中,感受古寺的阴暗、潮湿、危险和荒凉等破败的场景。
语文教案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范文精选)
语文教案:李时珍夜宿古寺
16李时珍夜宿古寺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进行艰苦的调查访问的过程,感受李时珍不畏艰险、克服困难、坚持不懈,一心为病人着想的精神。
2、学习生字词,重点掌握并列式词语的结构特点。
3、学习课文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写法。
二、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揭题导入:
4、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课题是《李时珍夜宿古寺》(齐读课题)。
5、从课题中,你了解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课题了解文章内容)
人物:李时珍
(1)请学生介绍李时珍。
(2)教师拓展:当时医生诊断病情、救治病人并没有一套科学系统的方法,用错药、诊错病的情况时有发生,老百姓深受其害。
时间:夜
地点:古寺
哪位同学连起来说说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内容?
拓展: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有些文章直接以描写的对象为题,如《九寨沟》;有些文章的题目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如《李时珍夜宿古寺》;有的文章则用凝练的语言概括了中心,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如《一路花香》。我们读文章的时候就要善于从课题中捕捉有效信息,帮助更好的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主题思想。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分小节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你从课文中了解到李时珍是个怎样的人。
2、学生分小节读课文。
3、出示词语:
饥餐渴饮晓行夜宿断垣残壁
枯枝杂草长年累月解暑消热
(1)请一位同学准确读一遍。
(2)能不能结合课文或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教师指导从并列式结构的词语角度帮助学生理解此语意思)
(3)有没有发现,这些词语都有什么样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并列式词语)
(4)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能再说几个吗?
(开天辟地、桃红柳绿等)
(5)这些词语简洁凝练,富有表现力,在读课文的时候,我们要抓住这样的词语仔细领会。
(6)齐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
1、谁来说说,读了这篇课文后,你觉得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
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整理、归纳:李时珍不畏艰险、克服困难、检持不懈,一心为老百姓着想。
3、那么,大家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到这点的呢?请同学们轻声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笔圈圈画画,找到反映李时珍精神的句子。
4、学生自由朗读、圈画。
5、同桌可以交流一下,统一意见,梳理交流顺序。
四、研读课文:
1、能不能按照课文的先后顺序,来交流一下你的看法。
2、解决第一小节,让一名学生读一读,在扣住关键词谈理解。
地方多:安徽、河南、湖北、等
路途长:好几个月
条件差:饥餐渴饮、晓行夜宿
工作细:查:到人迹罕至的地方实地调查
访:走访许许多多的人
3、感情朗读第一小节。
五、布置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阅读配套阅读。
[教案必备]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思考其五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下足了教案课件的前期准备工作,这样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设计。好的教案课件是怎么写成的?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必备]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思考其五”,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品文字,结合联想,体会住得苦
在学生整体把握文本体会到李时珍不怕苦的精神后,引导学生思考:李时珍夜宿古寺苦在哪里?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学生能从这段文字中的“到处灰尘、断垣残壁、长满青苔、厚厚的蜘蛛网”体会到了古寺的破败,从而了解到李时珍住得苦。在这过程中,紧紧抓住“断垣残壁”一词,让学生发挥想像,说说看到“断垣残壁”这个词,你的脑海里浮现了怎样一幅画面?这样的设计调用了学生以往的知识储备,丰富了文本。他们这样描述:我看到古寺的屋顶破了个大洞,风呼呼地吹进寺内;地上很潮湿长了许多青苔,他们只好在上面铺了些稻草作床;那古寺的门已经歪斜,窗户上糊的纸已经不在了,夜晚寒风呼呼,真冷啊!寺内到处是蜘蛛网,神像也倒塌了,可见从来没人住的。……从学生的回答中,不难看出,古寺破败不堪他们已实实在在地看到,他们俩住得苦也从中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
二、抓动词,联系上文,体会吃得苦
李时珍和他的徒弟庞宪吃得苦是学生从“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体会到的。在教学时,主要引导学生抓住一系列动词去体会。学生从“找、生”体会到寻找枯枝杂草生火遇到的困难;从“舀”字体会到连喝碗水也需要走上一段路去寻找;从“坐”想到了在家里是何等舒服;从“啃”字体会到了干粮的硬,干粮的难以下咽。当学生通过这些动词切实体会到了李时珍和徒弟查访途中吃得苦时,再请学生联系前文,告诉学生喝山泉、啃干粮已经很苦了,但即使这样,他们也是有一顿没一顿的。课文一开始就告诉了我们,是怎么说的?从而,引导学生从“饥餐渴饮”一词思考:“就这么简简单单的一个词,却让老师看到了一幅又一幅的画面,你也看到了吗?”这样,一方面学生能进一步体会他们俩的苦,另一方面则在潜移默化中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本的方法。
三、读对话,抓细枝末节,体会记录的苦
记录的条件之苦时极其容易体会的,但对于记录过程中李时珍的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的体会有难度。因此,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记录对话:
李时珍把本子摊开,拿起毛笔边忆边写:“忍冬花初开时银白色,两三天后变为金黄色,所以又叫金银花,可以解暑消热。”
“胭脂草捣烂了,可以治虫咬伤。”
“刀豆子烧成渣子吃下去,能治呃逆。”
“鸡肠草……庞宪,你把药包拿来。”李时珍拿过药包,从里面翻出两种草。它们的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怎样区别他们呢?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着往下写:“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从金银花名字由来,胭脂草、刀豆子的使用方法以及末尾的一个省略号体会到的李时珍记录的内容详细且多;从嚼药草体会他记录时认真、仔细,不怕牺牲等,都是学生在品读这段文字过程中所领悟到的,如此,而得出的结论“李时珍是个严谨认真的人”就自然不过了。这样,从多方面深入体会到了李时珍的“苦”,再抓住本文的文眼“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去体会李时珍一心为民的精神就水到渠成了。
课后思考:课堂上如何根据学生的理解层次来删减我们的预设。
在学习记录之苦时,学生已然从他不怕牺牲,咀嚼草药,辨析药性,而体会到了他一心为民的精神,是否可以把在体会到他们的苦后设计的这样一个环节“在我们看来,李时珍和庞宪四处察访药材住破庙,喝泉水,吃干粮,借月光垒砖块当桌子记录无一不苦,那他们觉得苦吗?看看他们俩怎么说的?”去掉?设计时之所以放在里面是因为,生怕学生无法深入理解到“虽苦但值”这一层次。但课堂上学生已品悟到了,再继续这样的环节不是显得多余了吗?也有为了设计而设计的嫌疑。课堂上,我把这个环节去掉了,而是直接奔向中心“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确实,正像一些老师说的,这样的“手术”似乎使教学过程缺少了一个阶梯式的过渡,但从学生一头去考虑,他们需要这样的阶梯吗?
当然,学生的理解层次是不同的。课堂上,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引导过程。但重要的是,在备课过程中,预设要充分估计更多学生在各个不同理解层次上的反应,设计应是全面且循序渐进的。在教学过程中,再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作相应的调整,进行删减教学环节,也就是说,我们教学设计与教学都应是灵活多变的。
放手的美丽有感于王美芳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堂语言
本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自主读悟,感受李时珍的察访药材之“苦”,从而逐步领会李时珍为了万民得福以苦为乐的伟大。全文几乎是围绕一个主打话题:读读课文,看看文中哪些地方能够看出李时珍察访生活非常“苦”?找到这样的词语或者句子,并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
在学生默读完成自学(大概5分钟左右)即将交流的时候,老师说:
“同学们,下面我们来交流,注意,别人说过了的感受,我们就不重复说;但是别人如果说到的词句你有不同的感受,或者要补充,请你把手举得最高,老师就马上请你回答,明白吗?”
在聆听学生回答的时候,我特别关注了他们的语言。给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很多学生都非常自如地运用了“我补充意见”“我有不同看法”的话语。甚至有的同学会补充前面若干个同学的发言。而且发言的表达的内容从篇幅和质量上来看都非常值得圈点。在这其中,老师不断地关注学生聆听发言之后的即时反馈,比如问:“××同学,刚才有同学补充了你观点,你认为呢?”不断地在课堂反馈中即时生成。
课后我和王老师交流,非常欣赏她的课堂语言和学生的课堂语言。她非常兴奋地告诉我,这个班的孩子就是这样富有个性,有时候老师的预设会因为他们发生诸多的改变,在教学“维生素”一课的时候,学生竟然当堂争论起来了,我预设的流程都上不下去了!言语中些许遗憾其实是更多的自豪。
走出课堂我在想,放手也是一种美丽,自由与个性才会有呼吸与生长的空间。当然,放手不是“放任”,王老师的这种“放手”理念之下又不乏理性智慧的适时点拨引领,才有学生倾听与表达的良好习惯,才能生发出更多的课堂个性化的语言,也才能从当下的“有效”关注更长远的发展。
($1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李时珍)
此文转载
李时珍教案范本
以下是本站为您准备的“李时珍教案”有关内容,或许能对您有所帮助。课件和教案在老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需要我们认真准备。教案不仅可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还可以提高教学水平,为教师提供有力的支持。
李时珍教案 篇1
一、教学要求
1。阅读课文,了解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学习李时珍为了能够解除病人痛苦,不畏艰险,坚持实践,行医著书的高尚精神。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珍贵”“记载”“解除”“拜访”“流传”“救死扶伤”“疑难病症”“严寒酷暑”等词语。
3。给课文第4自然段分层次。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写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部分;练习给自然段分层次。
三、教学时间: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今天我们学习第21课《李时珍》,那么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听老师将课文读一遍。教师范读课文。
(二)学习生字词。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检查学习情况。
提醒学生注意读音。
提醒学生注意字形。
有关词语解释:
世代:世世代代,祖祖辈辈。
诊费:看病所收的费用。
救死扶伤:救活快要死的人,扶助受伤的人。
疑难病症:指病因不明,很难医治的疾病。
对症:针对病情。
记载:把材料写下来。
完善:完美。
严寒酷暑:非常寒冷的冬天,非常炎热的夏天。
品尝:仔细辨别,尝尝味道。
流传:传下去,传开去。
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三)指导分段。
1、课文主要讲了李时珍的哪两件事?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讲的?
2、课文可分为几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李时珍是明朝的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第二段(第2、3自然段):讲李时珍跟父亲学医。
第三段(第4—7自然段):讲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经过。
(四)作业。
抄写词语。
李时珍教案 篇2
一、教学内容: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7册6《李指针》
二、教学要求:
1、学会14个生字(含1个多音字“累”)及新词,认读5个字。
2、了解明朝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编写出《本草纲目》,为人类作出杰出的贡献;学习李时珍不怕困难、勇于实践的精神。
3、体会文章运用数字说明问题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
课文的第3部分,了解李时珍著书的原、经过和结果。
四、教学难点:
理解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编写一部药物书。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问一个略显沉重的问题:生过病吗?
人吃五谷杂粮哪能没有个头疼脑热生病的时候。
看过中医吗?为什么选择看中医?
正是由于中药材来自于大自然,对人体的副作用较小,再加上良好的疗效,所以中医得到了历代广大人民的认可和信赖。
你知道我国古代有一部伟大的医学著作叫什么吗?(《本草纲目》)
这部医学著作的作者是谁呢?(李时珍)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事。
你对李时珍有哪些了解?书中是怎么评价李时珍的?(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书中是怎么评价《本草纲目》这本书的?(一部伟大的著作)
“伟大”是什么意思?(非常出色;非常了不起;不同一般。)
教师导语:那么李时珍的“伟大”之处就是他不同于一般人,他有不同于一般人的品质,有着不同于一般人的行为,他做出的事业也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文章哪些地方写出了李时珍的“伟大”?默读课文,在书中划批。
(二)交流感悟:
品质伟大
第1自然段:
看到父亲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的痛苦,就立下行医的志向。(从小就立下了远大的志向,决心要像父亲一样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的痛苦,小而有志,为他以后成为一个伟大的人,做出伟大的事业奠定了基础)
第2自然段:
理解“鄙视”的意思。(轻视、看不起)
行医受人鄙视,父亲不让他做医生,但是偷学本领。(为了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的痛苦,不怕被人看不起,不为名和利——品质伟大)
第3自然段:
①决心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为病人负责的品质。)
②理解“完善”的意思:“完备美好,没有缺点”
③旧的药物书有什么缺点,读书。几个缺点?怎么看出来的?(分号)分别用三个字概括:
许多有用的药物没有记载──不全面。
有些药物只记了个名称,没有说明形状和生长情况──不详细。
有些药物记错了药性和药效──不正确。
④想象这样的缺点会有哪些危害。
(旧的药物书的这些缺点,会造成误用药物的现象,给医生看病造成许多麻烦,病人也会延误治疗,甚至危及生命。)
⑤这些都说明旧的医药书“不完善”,李时珍要编的书应该是:很全面、很详细、很正确,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完善”。
小结:要想写出一本完善的中医方面的医药书,这是一项十分庞大的、细致的、繁琐的工程,但他还是下定决心去编写,为什么难度那么大,还要下定决心去编写?(有了这样的药物书,不仅自己可以正确地使用各种药物为病人治病,其他医生也可以借鉴、使用,最终受益的是众多的病人。因此,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是一件造福于千千万万人的事。)
过渡:通过刚才对前3个自然段的学习,我们感受到李时珍的品质是非常伟大的,下面我们来看看他又是怎么做的呢?从哪些行为、行动上能感受到他不同于一般人的伟大之处。看第4自然段。
行为的伟大
第4自然段:
①积累经验。“积累经验”是指把经验一个个地收集、整理、保存起来。
②亲自采药。
一“不怕山高路远”,山再高,他也要上;路再远,他也要去。“不怕严寒酷暑”,无论是非常寒冷的冬天还是非常炎热的夏天,他都在赶路,都在爬山,都在采药。“走遍了”这里指生产药材的名山他能去的都去了。
小结:从“不怕……不怕……”看出李时珍不怕困难;祖国的名山大川多不多?谁敢说走遍了?李时珍做到了。——伟大,读
二是说他“有时好几天不下山”,钻进大山深处寻找药材,采集药材。
小结:以山为家,凑合吃喝,条件艰苦,不畏艰险——伟大;读
三是说他亲口品尝药材。为了准确判断药物的药性和药效,李时珍还通过亲口品尝来验证。是药三分毒,不少药材有毒性,亲口品尝是有危险的。他这种严谨的科学态度,使他的著作真实可靠,常人做得到吗?——伟大。
PPT1:
李时珍走了上万里路,访问了千百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为什么向他们学习请教。(因为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对当地出产的药材很熟悉,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些都是书本上没有的。)
小结:李时珍虚心好学、不耻下问,能够把千百人的经验,人民大众的智慧汇总提炼出来,前人做到了吗——伟大,读。
(三)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再次感受到了李时珍的伟大,这是行为上的伟大。他这么做就是为了编写一部全面的`、详细的、正确的比较完善的药物书在作准备。
有感情的朗读这个自然段,体会李时珍准备不怕困难、勇于实践的伟大精神。
过渡:李时珍这么一个伟大的人,通过他的伟大的实践,最后终于编纂完成了《本草纲目》这本书。书中评价这是一部怎样的书?(伟大的著作)
(四)为什么说这是一部伟大的著作呀?
PPT2:他整整花了27年,终于编写出了一部著名的药物书──《本草纲目》。这部书有一百多万字,记载了一千八九百种药物,是一部伟大的著作。后来这部书被译成几国文字,流传世界。
启发:透过这些数字你能想到什么?
①27年──编写的时间长
②一百多万字──所写的字数多,内容丰富、资料祥实
③记载了一千八九百种药物──包含的药物种类齐全。
小结:透过这些数字,你们想想起在当时条件下,完成这样一部书,李时珍得付出多少精力,得需要多么顽强的毅力啊!透过这些数字,我们能感受到李时珍这个任务身上伟大的品质。运用数字多有好处呀!以后的写作当中可以尝试运用。
读
④被译成几国文字,流传世界──影响大,流传广,不仅是我国伟大的药物学著作,也是全世界医药学的一部重要著作。
联系收集的课外资料,说说《本草纲目》为什么是一部伟大的著作。(再次体会数字说明的作用)
PPT3:补充介绍《本草纲目》为什么是一部伟大的著作。
(五)总结全文:
通过这篇文章,感受到了李时珍身上品格上的伟大,行为上的伟大,还有他事业上的伟大,完成了《本草纲目》这部伟大的著作。李时珍以自己不怕困难、勇于实践的精神,为中国、乃至全人类都作出了杰出贡献。
(六)此时此刻,你想对李时珍说点什么呀?
启发:可以称赞李时珍伟大的品;可以结合《本草纲目》称赞李时珍的贡献。
李时珍教案 篇3
我执教的是苏教版国标本第七册16课《李时珍夜宿古寺》。本课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为修好《本草》,不顾年岁大,住破寺、吃干粮的经历,以及认真记载、研究药物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为修好《本草》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离他们的生活是很遥远的。这不仅仅是时间和年代上的距离。我希望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在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李时珍的可贵精神,产生对这位历史伟人由衷的敬佩之情。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处理好“小故事”与“大背景”的联系。
“李时珍夜宿古寺”这件事,相对于李时珍修《本草》来说,只是其中的一个小故事。可是就是在这个小故事中,可以看到一个为了实现人生目标,造福人民的高大形象。所以,在处理教材时,我决定把这个“小故事”与修《本草》这个“大背景”紧密结合来进行教学。
由于学生对李时珍和《本草纲目》比较陌生,所以我在导入部分用谈话方式向学生介绍了李时珍以及《本草》的巨大历史成就,并让学生读一读评价、说一说体会,使学生感受《本草纲目》在医药史上的重要地位,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更为理解下文“修好本草,万民得福”打下了基础。
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时,我把文中出现的“察访药材”“试药性”等学生不易理解的内容都进行了知识的扩充,帮助学生体会要修一本药书是何等的艰难。在课的总结部分,我用录音图象等方式,对修订《本草》的概况进行了综述,这样既是为了引导学生领悟到“夜宿古寺”只是李时珍修本草中的一件小事,由此感受到不怕吃苦、严谨认真的品质贯穿于李时珍的一生,正因为如此,他的事业才获得了成功。同时又是对课文中的难点“修好本草,万民得福”这句话的深化理解。
二、以课文为背景的词语教学。
本课有不少难以理解的新词,只有引导学生对这些词的字面义理解之后,学生才能真正读懂课文内容,也才能以课文内容为背景,真正理解这些词的意思。我有选择地把生字、多音字等词语在一起出示,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整体感受到了这些词所表达的意思——艰辛与困苦。由此产生了对课文内容的相关联想,提高了学词的效率。
三、突出重点、读中感悟。
本文的教学,我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修订《本草》时,历经的千难万险,以及他们面对艰辛时所表现的态度。主要采取找重点句,抓关键词,感情朗读等方法来引导感悟。我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中的三处内容:
1、古寺的破败景象;
2、李时珍亲自尝草药;
3、李时珍师徒的对话。这些内容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表现了李时珍的不怕困难、不怕危险的精神境界。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读,再谈谈各自的理解,互相交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好这几处内容,学生通过对这几处重点内容的精读,体会到李时珍修《本草》时的艰辛与危险,从而在心目中树立起李时珍的高大形象。
四、读写结合,以拓展升华。
因为本文只是李时珍修《本草》漫漫长途中的一个小故事,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他们的艰辛,我在结束时布置了一个写的作业:这天,李时珍和弟子庞宪来到一片森林,察访药材,又错过了客店……
想象以下,自己编个小故事。希望课的结束,成为学生思维新的开始。
李时珍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精读感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以苦为乐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幻灯《本草纲目》及医学成就,请同学们读一读,再谈谈感受。
2、《本草》医学成就之高,让人瞠目结舌。就来看看李时珍写《本草》的经历。
二、学习第一部分(简)。
1、揭题并思考讨论:
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
“一心”是什么意思?李时珍为了什么事“一心”赶路?
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断垣残壁是什么意思?(出示句子,朗读体会。)
这是一座破败的古寺,那灰尘、蜘蛛网还表示什么?
这样的破寺,李时珍能住吗?“就”字怎么理解?
2、自由朗读感悟这一部分。
三、学习第二部分(详)。
1、师徒俩就在这样破败的古寺里过夜的,的确很苦。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很艰苦?
2、自由朗读,找一找(吃的是干粮,喝的是泉水……)。如此艰苦,他们有没有埋怨?我们来听听他们说了些什么?
3、出示师徒对话,初读感悟,读了之后你有哪些感受,说一说。
重点突出“笑”字,表现他们以苦为乐的精神。
理解:“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出示资料,为什么待遇丰厚的御医不做,在外劳苦奔波?)
练习分角色朗读对话。自由组合读,指名读。
再读再悟,体会人物以苦为乐,为国为民的精神。
四、学习第三部分。
1、借着月光,我们走近寺庙看看他们在干些什么。师徒俩累了一天了,也该休息了吧?(没有,他们还要记下寻访所得。)
2、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是怎么做的。读一读,说一说(通过记载药物和药性及用法,可以看出他们工作的认真严谨。)
3、当记录到鸡肠草时,有个“……”,表示什么意思?李时珍又是怎么做的?(李时珍一时无法分辨两种草药了,他扯下一点放在口中嚼嚼。)
4、你敢嚼吗?(出示资料,李时珍曾经尝药险些中毒丧命)。
5、李时珍这样做值得吗?各抒己见。表明李时珍的什么精神?(严肃认真,非常负责,愿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
五、课堂小结
1、这时,你想对李时珍说些什么?也可以对庞宪说。写一写,相互交流。
2、了解了李时珍,我们再次饱含激情的读一读课文,看谁读的最棒。
李时珍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饥餐渴饮、晓行夜宿、长年累月、断垣残壁”等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相应介绍李时珍及《本草》,理清课文脉络,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重点:
学习字词,通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今天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根据老师给的几个提示,猜出相关人物。
(1)19年 史学家 砸缸 《资治通鉴》
(2)远渡重洋 生物学家 青蛙卵剥离手术
(3)江苏宜兴 《奔马》 画家
(4)一万余里 “医林二圣”之一 《本草》
二、简介李时珍
李时珍是明朝的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和张仲景一起被称为“医林二圣”。 李时珍的一生成就很多,他为了编写《本草纲目》,研读过八百多种医药书籍和有关资料,为了察访药材,行程一万余里。他编写的《本草纲目》是世界医药科学宝库中的一部经典著作。
三、出示课题
1、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李时珍的课文。出示课题:李珍夜宿古寺 (齐读两遍)
2、理解题目:
宿:住宿,过夜。 夜宿古寺:夜晚住宿在古寺里
3、再读课题,你有哪些疑问?(为什么“夜宿”古寺;“古寺”是怎样的?在“夜宿古寺”时做了些什么?)
四、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学贵有疑,带着问题读书是一种有效的读书方法,让我们一起进入课文吧。要求:自由大声读书,读准字音,读准词语,读通读顺句子。
出示:正确、通顺、响亮
2、检查预习和自读情况
①夜宿 庞宪 师徒俩
这篇课文里出现了两个人,是……
庞宪是李时珍的弟子,所以又可称为 (师徒俩)齐读2 遍
②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察访药材
、他俩一路 出示上面两词,反复读。 饿了吃点干粮,渴了喝点水,这就叫……读 饥餐渴饮
白天赶路,晚上住宿,这就叫……读 晓行夜宿,从这两个词你感觉出什么?(非常辛苦)
再读该词,体会辛苦。
、他们这样辛苦是为了……出示,指读,察访药材 “察”是什么意思?“访”呢?
师补充讲述李时珍编《本草纲目》的知识
、把这三个词送入句子,读好他
出示第一自然段
指导朗读,你在读这段话后,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风尘仆仆、疲惫不堪……)
重点读好“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好几个月”
③灰尘 断垣残壁 破庙
、他们今天晚上住的是怎样的一座古寺?(破败)
所以又叫破庙 指读,齐读
古寺里到处是(出示 灰尘)、齐读
看图,屋顶上、窗户上都是洞,不时有冷风灌进来,有些墙壁已经倒塌,一半立在那里,一半全是碎砖,这就叫 (断垣残壁),齐读,垣就是墙壁,这个词也可以说成 颓垣断壁
④煮沸 垒成桌子 端详 扯下 陶碗 笔墨砚台 呃逆
直接出示以上词语,指读,齐读
说说你已经懂得那些词的意思。(师重点讲端详:仔细地看,找一找端详一词在文中哪句话中,自由读,想想是什么意思
3、再读课文,组织交流,理清脉络
①、生字新词读准了,也理解了,课文就一定读得更好 了,
刚才你觉得难读的地方,现在你会读了么?(指名读2、4、7、12自然段)
想想哪些问题你可以自己解决了?
②、组织交流
为什么要夜宿古寺?
(李时珍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
李时珍夜宿的古寺是怎样的?
(破败的古寺,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上也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李时珍在夜宿古寺时干了些什么?
(生火、烧水、啃干粮、记载寻访所得)
现在谁能把课文的主要内容简要地说一说?自由练说,指明交流。(点:如果能说得简洁一些就更好了;如果这里能用一句话说,或用一个词来概括,就会简洁许多,如“月下记载”)
小结:刚才我们简要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同学们真了不起,说得真好!
4、理清文章脉络,学习利用时间变化分段的方法
①快速浏览课文,说说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并说出理由。
(时间顺序 :眼看太阳渐渐下山,飞鸟归林;夜幕渐渐降临了;皎洁的月光透过露天的屋顶,照进房子里;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
②、利用时间变化顺序给课文分段
李时珍夜宿古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今天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生齐读课题:16、李时珍夜宿古寺)
指名读 (第一自然段)
安徽、河南、湖北——对,几千里路,全靠两条腿走呀!
——(点拨)不走行吗?(珍贵的药材常常生长在人迹罕至的山林之中),几千里路,走的都是荆棘遍布的——小路,走的都是无人问津的——荒野,虎狼出没的——山林。为了察访药材,他必须走。读。
“饥餐渴饮,晓行夜宿”
——什么叫“饥餐渴饮”?什么叫“晓行夜宿”?
——(或者)对,他的“晓行”就是——读。他的夜宿呢?
二、学习第4自然段
出示:(第四自然段)
1、他晚上住在什么样的古寺,你给大家读读。
2、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古寺?(破败的古寺)
3、你从哪儿感受到他“破败”? (请你再读读课文第四小节,体会体会)
交流:
到处是灰尘——很脏;积了厚厚的一层;
长满了青苔——阴暗潮湿;可能还有蛇虫鼠蚁;
厚厚的蜘蛛网——很久没有人住了、很久都没人来过了;
断垣残壁——年代久远,墙壁破损了;
(请你读。你读出了古寺的荒凉;把体现“脏”的地方都读出来。你再试试)
(请你读。你读出了古寺的残破;我眼前仿佛出现了灰蒙蒙的蜘蛛网)
(请你读。你读出了古寺的危险。这样的地方,不要说“住”,就是看一眼,都觉得——把你的感受送进文字,读。)
同学们理解这么到位,一定也能读好是吗?我们一起读。齐读第4小节。
4、假如让你在这儿住下,你愿意吗?为什么?(室内很脏;四处都没有人,让人害怕;房子很破了,很危险……)
5、可李时珍为什么愿意住进这个荒凉甚至危险的古寺呢?请快速读读课文2、3小节,找找原因。(交流:因为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
6、这里的“一心”可以换成哪些词?(专心、认真、全心全意………)
“一心赶路”是为了什么?(察访药材)
7、师小结:原来,为了寻访药材,李时珍一心赶路;又因为一门心思都扑在了修好《本草》上,所以面对这样的古寺,他毫不犹豫地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儿住一夜吧。”(出示,齐读)
8、一个“就”字,你读出了什么?(随便;对住哪儿没有过多的要求。不怕吃苦 一门心思扑在修好《本草》上 ; 对物质生活无所求 随遇而安——在他看来,只要有个落脚的地方就好了。)
9、看来,李时珍真像他所说的——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齐读)一个“就”读得好,把李时珍对物质生活无所求,随遇而安的淡泊读出来了。
这就是李时珍的“夜宿”!白天四处奔波,察访药材,晚上就在破庙里过夜,他的“晓行夜宿”多么辛苦。
他还吃了哪些苦?
三、学习5—7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
引读: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
夜幕渐渐降临了——李时珍和他的弟子住在这样破败的古寺里,他们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谈到了吃苦的话题,他们觉得这样的生活苦吗?请同学们轻轻课文5—7自然段,找一找,想一想。
学生交流:
1、庞宪说“先生是快50的人了,都挺得住,我20多岁的人还能叫苦么?”(换句式)(先生是快50的人了,都挺得住,我20多岁的人不会叫苦的。)
2、在这里你注意到李时珍说话时的表情了吗?(笑着说)那此刻这句话该怎么读?(指读、齐读——读出以苦为乐的精神来)
3、 “恩,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引导: 李时珍说的“吃点苦”是怎样的苦?请同学们再轻轻读读这几段文字,也可以联系前面所学的内容来谈谈。
师徒俩找来枯枝杂草,生起火来。(还得生火取暖)
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
啃干粮 “啃干粮”的“啃”是什么意思?
(咬、用力咬、放在磨牙上咬)
你们能做个动作吗?生模仿“啃”的动作
看出来你们咬的时候很费力,你们吃什么东西的时候要这么费力呢?
(骨头、鸡腿、甘蔗……)
李时珍啃的是什么?干粮
干粮怎么要费这么大的劲咬?(风干了,硬了。可见放的时间长了。)
粮食放时间长了,说明了什么?(在路上察访药材的时间长了,可真辛苦啊!)
住破庙 饥餐渴饮,晓行夜宿……
——渴了就喝一点山泉水,饿了就啃一点干粮,有时候,为了赶路,就边走边吃,甚至两顿并作一顿,这就叫做“饥餐渴饮”。
吃的是泉水、干粮,住的是破败的古寺,走的是荒山野岭,(指黑板)“晓行夜宿”,“饥餐渴饮”,李时珍为寻访药材,吃了多少苦呀!这样的生活,你还想用哪些词来形容?(写上黑板)
(4)这样的生活仅仅是一天吗?一月吗?一年吗?不!文中有个词语告诉我们——多长时间?(长年累月)
(是“长年累月”过这样的生活!)
长年累月的——饥餐渴饮
长年累月的——晓行夜宿
长年累月的——风餐露宿
长年累月的——栉风沐雨
长年累月的——跋山涉水
长年累月的——风尘仆仆
长年累月的——东奔西走
难怪李时珍说,比住在家里——苦多了!(点红“苦多了”)
(5)一个月又一个月,一年又一年,这就叫“长年累月”,
想象一下,他们还会吃哪些苦?
在骄阳似火的夏天,李时珍师徒俩-------------------------------(一边挥汗如雨一边寻访药材,可能有时喉咙里干得冒烟,晒得又黑又瘦……)
在北风凛冽的寒冬,李时珍师徒俩-------------------------------(顶风冒雪,手冻得开裂流血,有的时候在野外找不到干草生火取暖,可能那一夜又冷又饿)
(6)师补充:李时珍从35岁开始重新修订《本草纲目》,在修订的过程中,他脚穿草鞋,身背药蒌,带着徒弟,翻山越岭,访医采药,不要忘记,到现在他已经多大了?(快50岁了!)这样长年累月在外奔波的日子已经快15年了!
可是李时珍却说-------(齐读):“恩,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7)这句话充分表现了李时珍--------的精神。板书:(不怕吃苦) 为了造福万民甘于付出 乐观 以苦为乐
(8) 指名读
四、学习8---13自然段
李时珍吃的“苦”绝不仅仅如此。同学们,默默地去读读课文的8——13自然段,你对“苦”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李时珍还吃了什么苦?
(第12自然段)出示:
他是怎样尝药草的?请你读读第12自然段。
我们说不动笔墨不读书,会读书的人已经拿出笔在书上划出有关句子,找出来后你也可以跟同桌交流一下各自的感受。
(1) 生交流:
(2)重点引导学生探究第12小节的细节描写。(如果学生说到,就直接切入,如果没有答到,就让学生一起来学习第12小节)
你们看,李时珍在无法识别“鸡肠草”与“鹅肠草”的时候他先是端详, 端详是什么意思?(仔细地看)不仅仔细地看,还在想,想怎样区分“鸡肠草”与“鹅肠草”
在外形看不出的情况下,李时珍就……(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还在想,还在体会,终于区分出来,于是他接着往下写:“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生齐读)
(3)小结:这一段抓住了端详 扯下 嚼嚼这些动词,把一个( )的李时珍描写得生动传神。
(做事非常认真,细心,一丝不苟,这就叫——板书:严谨)我们一起来读好这段描写李时珍品尝草药的情景。
同学们,品尝草药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很多植物是有毒的,李时珍不仅品尝鸡肠草,鹅肠草,还长期吃生姜为的是检验长食生姜是否有损视力,为了证实曼佗罗的药性,他喝下了浸泡曼佗罗花的毒酒。他曾经这样对儿子说:“不通过亲自尝试,怎么能验证药性?你爹冒了一回险,就可以免去许多病人再冒一回险。”
听到这儿,你对李时珍又有哪些新的认识?(这就是李时珍,为了万民得福,吃苦受罪甚至冒着生命的危险品尝草药,他的心中只装着天下百姓,惟独没有他自己!)
同学们,这一切的研究和揣摩,这一切的危险和担忧,写在纸上,就变成极为简练的14个字。引读:
“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字数不多,但字字可靠,字字准确,字字严谨,读!
“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4)在第12小节中的两个地方出现了省略号,它们表达的意思一样吗? (不一样,第一个省略号表示李时珍记到“鸡肠草“时停下在思考,第二个省略号表示李时珍还在记载其他草药。)
2、引读:“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
请同学们看这幅图,寺庙内,李时珍就着皎洁的月光记着白天的寻访所得;山风透过露天的屋顶吹起了他花白的头发,夜越来越深了,弟子庞宪脱下衣服轻轻披在他身上,李时珍浑然不觉,依然思索着记载着,我们也不知他是什么时候入睡的……
再读:“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
为了修订《本草》,他真是( )(忘我地工作,废寝忘食,不知疲倦,心系万民,勤奋塌实……)
五、整体感知“苦”与“值得”
1、如果说我们先前感受到的是李时珍生活上的艰苦,现在,你感受到的是:(修订《本草》的辛苦)
2、怪不得李时珍说,“比住在家里——苦多了!”这样的“晓行夜宿”,是夜以继日工作之后的“晓行夜宿”!这样的“饥餐渴饮”是冒着生命危险进行研究之后的“饥餐渴饮”呀!孩子们,我们目睹了李时珍在古寺中一夜的生活,而这一夜仅仅他一生几十年中的一个瞬间,多少个夜晚,他都是这样度过的。
3、让我们捧起书,再一次细细地品味了李时珍编写《本草》的“不易”。
4、面对这一切,李时珍只是淡淡地说,齐读——(点红“值得”)
“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值得”变红)
板书:值得
5、为什么呢?
(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
板书:万民得福
6、对,正因此他心里装着万民的健康、万民的幸福,所以——
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是值得的。
,是值得的。
为了万民得福,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7、正是这种可贵的精神,创造了新的《本草纲目》。
读到这儿,我们李时珍这个人物和一本叫《本草纲目》的药书有着密切的关系。你们对《本草纲目》又了解多少呢?请听听世人对它的评价吧——
出示:李约瑟博士在评价《本草纲目》时写道:“毫无疑问,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是李时珍那部在本草书中登峰造极的著作《本草纲目》。”读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8、看着,想着,李时珍的话又轻轻回响在我们的耳边,读——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不怕吃苦,工作严谨认真的药物学家——李时珍,记住编写《本草纲目》这本百科全书的伟大作家——李时珍。
李时珍教案 篇6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7课《李时珍夜宿古寺》,齐读课题。(提前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
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我这里有几份同学们的预习单,大家看,这些生字会读吗?(出示)一起读一读
2、字音读准了,咱们来看看他们字写得怎么样?
正确吗?
规范吗?
这一课中左窄右宽结构的字特别多。
你发现了吗?在写这类字的时候,我们不仅要注意左窄右宽,还要注意笔画的避让和穿插。
比如“徒”字,“走”的一撇就要写得短一些,这样才不会和左边的竖连在一起。
“订”言字旁的点高一点,右边的长横略低一点,两个笔画穿插避让,字形美观。以后大家在读帖时,要善于发现这些规律。
看看你写的这类字,挑一个写得不满意的,再写一个。
3、文中还有这样几个词语,你们也能读准确吗?
(出示词语:夜幕降临隐隐约约飞鸟归林
皎洁轮廓大好月色晓行夜宿
第一行谁来读?(扣正确评价)
第二行谁来读?(扣正确评价)
懂不懂这些词的意思?(不回答)这些词语主要用来描写什么?(写景、写夜景)
写景,写夜景,那咱们想象着它们所描写的景色,再来一起读一读。
你能不能用上其中的一些词语说一段话,几句都可以,描述夜晚的景色。
(鼓励评价点,用上了几个词语,还很恰当,句子意思明白,句子也比较通顺)
4、读了词语,课文能不能读正确、流利呢?下面请大家同位两人为一组,每人一段接读课文,看能不能做到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正音,指导点:9——13节)小结:同学们读得很认真,检查得也很认真,很多同学还帮助同位纠正了错误。大家来看这几个小节,除了有一些生僻的字以外,还有许多中草药的名字,比较生疏,试试能不能读正确,……(老师画词语,生齐读)还有几个词语也比较难读,难懂,如“呃逆”,读,知道什么意思吗?(打嗝);生嚼涎滑,读:看“涎”这个字,左边是——(生)“氵”右边是——(生)“延”,合起来念——(生)“xian”。“涎”是什么意思?(口水)那么“生嚼涎滑”就是生吃鸡肠草,嚼一嚼口水比较多,黏黏的,滑滑的;那“生嚼无涎”这个词你懂了吗?
大家都再自由练读这几个小节。
三、精读感悟
(一)研读1——4节
1、又读了书,相信大家能课文读熟了。内容读懂了吗?大家来看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七个字,已经把故事的主要内容交代得很清楚了。人物:?时间:?地点:?事件:?
2、如果我们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只说这几个字,行不行?我们还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别人才能明白。比如,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呢?他夜宿古寺后又做了什么?如果你也能把这些讲出来,别人就会明白了。
3、那我们先来看李时珍和弟子庞宪为什么要夜宿古寺呢?谁读懂了?
指名说:(指1-2生谈谈自己的想法)
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些内容?请大家浏览课文,找一找。(2-4、1-4)(老师可以提示:他们一心赶路,错过客店,发现古寺,住下来,这是哪几个自然段的内容)
4、我请几位同学来读一读这几个小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着当时的情景。
(生读书,教师随机指出错误。要关注读书和倾听的情况)
5、听了他们的朗读,大家有没有想象到当时的一幕幕情景?你的脑海中有没有出现这样一座古寺?(出示句子:近前一看……蜘蛛网。)
这究竟是一座怎样的古寺呢?如果用这段话中的一个词语来说,你看是哪一个词语来,把它标出来。(板书:破败)
6、“破败”你懂吗?(生说:破旧、破烂)刚才大家说的意思主要集中在“破”上,那“败”是什么意思?(学生尝试谈理解)
不太明白不要着急,大家可以再来读读这句描写古寺的话,你看那些词语可以看出古寺是破败的?
(抓住:残垣断壁、到处是灰尘、长满了青苔、厚厚的蜘蛛网)
哪个词在描写古寺破烂?(残垣断壁——对,垣的意思就是——,残、断——在说墙壁——)
那么这座古寺为什么灰尘——到处都是;青苔都——长满了;蜘蛛网是——厚厚的;(到处是、长满了、蜘蛛网随时变红)为什么呢?
(生谈自己的想法,就是很久没有人收拾了。)
师:对,古寺原本是有僧人的,也有来烧香拜佛的香客,可能还有游人。可现在没有僧人、也没有香客,也没有游人。一个人也没有了,很久没有人来了,所以,这座古寺不仅残垣断壁,而且早已衰败,荒凉不堪。这就是——破败。(生)
看,作者就用了这样几个词就很具体地写出了寺庙的破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注意可以适当重读红色的词语表现古寺的破败。(生齐读)
7、面对这样破败的一座古寺,李时珍对庞宪说——(出示句子:李时珍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读。
这时,李时珍说的这句话,他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说?
说说并读读。为什么这样读?
A、(鼓励不同的解读:高兴、无奈、失望……)
B、如果学生说“很失望、很伤心”时,老师引导:你是这样理解的,我想你联系下文想一想,也许你的理解就可能不同了。请大家都来读一读第七小节,想想此时李时珍会不会是失望、难过的,看看有没有新的想法。引导学生谈出并不是难过、失望的
C、说不出淡定,教师说自己的感受:我在读这句话的时候也觉得他可能比较高兴,也可能有些无奈,但后来多读了几遍,尤其是联系上下文读了读,我又认为,李时珍在说这句话时是很淡定、很坦然的。是不是这样呢?请大家都来联系第一小节和第七小节读一读、想一想。指名说(说出他遇到的困难很多了,他有认为吃点苦是值得的,做住在古寺里这个决定并不难,所以说这句话时也有可能是淡淡的、很坦然、淡定)
8、读到这里,你觉得此时的李时珍是个怎样的人?(不怕苦、甘愿吃苦)
9、小结提升:刚才我们读了2-4(1—4)小节,特别是细读了第四小节,不仅知道了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原因,还看到一座破败的古寺,感受到李时珍是一个不怕苦的人。
我们还可以看作者的写法,这里,作者想让我们知道李时珍不怕苦,但是对他的直接描写只不过是他的一句话,而把古寺的破败写得很具体,意在写人,却去写人所处的环境,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就把人物这种精神品质衬托出来了。
你看,读书就要细细的、反反复复地去读,不仅读懂作者写了什么,还要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得好处,你的收获就更多。
10.李时珍师徒二人夜宿古寺后又做了些什么呢?请大家默读课文5——13小节,先概括出他们做了哪些事?
(如下课,就收课:李时珍师徒二人夜宿古寺后做了哪些事呢?作者又是怎样来表现李时珍这样一个人物形象地呢?我们下节课再来探究。
也可以,谈论哪些事至下课,收课:作者又是怎样来表现李时珍这样一个人物形象地呢?我们下节课再来探究。)
李时珍教案 篇7
教案内容: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
2、“李时珍夜宿古寺”,读了课题,你有收获吗?知道了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呀?
关于李时珍,你能试着用一句话来介绍介绍吗?
(师根据学生说的情况,简介相关内容:《本草纲目》是一部药学宝典,在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前,医生诊断病情、救治病人并没有一套科学系统的方法,用错药、诊错病的情况时有发生,老百姓深受其害。特别是对一些药物的正确使用上,存在很大的问题。李时珍为了编写《本草纲目》,造福老百姓,不畏艰辛,登高山,探陷谷,遍寻百草,甚至亲自试验。)
3、课文写的就是李时珍在编写《本草纲目》中的事情。读了课题,你还有什么收获呢?(学生理解课题)
4、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
1、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老师要来看看,谁预习的收获最大!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学生分节朗读课文,随机正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默读课文,想一想,李时珍的哪些行动让你感动?指名简要说说。
三、理解词语:
1、你在读书时遇到哪些不理解的词语?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讨论。
2、重点理解:出示词语:
A-察访行囊饥餐渴饮晓行夜宿长年累月
请你读一读(学生个别读)
预习时,你已经理解了哪些词语?说说你理解的方法。
从这几个词语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李时珍的辛苦)
B-破败断垣残壁
这两个词语在课文哪一小节?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朗读第四小节,谈体会)反复读,抓住相关词句体会条件差和不怕苦。
C-金银花胭脂草刀豆子鸡肠草鹅肠草
自由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这些草药有什么作用?找到相关的句子,划出来读一读。(交流出示:呃逆 涎滑 无涎 读一读词语,并结合句子理解。
生活中,我们常要接触一些重要,你能说出几味来吗?(学生自由交流)
中药是我国宝贵的遗产,课后我们还可以去了解!李时珍为了弄清这些草药的功效,编写《本草纲目》,27年间,日日夜夜奔波着!
四、指导学生写字:
1、认真观察课后生字表,看看哪些字比较难记?该怎么样来记住这些生字?
2、教师重点强调,学生动笔描红。
五、课外作业:
课后搜集有关李时珍的故事,搜集几种中草药的名称与用途
李时珍教案 篇8
课文《李时珍》教学设计【精选】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课文《李时珍》教学设计【精选】,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应当凸显语文学科的个性,立足工具,弘扬人文。”全国小语会崔峦会长说:“阅读教学要凭借文本的语言,着重培养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这些论述其实说明了如何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这篇课文的教学,应该努力体现在品味文本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李时珍那种“甘于吃苦、不怕冒险”的精神。具体地说,就是抓住古寺环境的破败、察访过程的艰辛、品尝药草的危险等文本内容,引导学生联系前后文,深入地品词析句,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并水到渠成地对李时珍产生深深的敬佩之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重点,在前后联系中品词析句,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3.深刻理解李时珍所宿古寺环境之破败、察访药材过程之艰辛,体会李时珍为了修订《本草》而甘于吃苦、不怕冒险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由衷地产生对李时珍的敬佩之情。
教学过程
一、浮想画面,感受古寺环境的破败
1.让学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请大家将语言组织好,先自己说,再交流:课文主要写了——李时珍师徒为了察访药材,住进了一座古寺,喝泉水,啃干粮,品尝药草,记录一天的寻访所得。
【阅读教学要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这一环节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整体”的观照下学习全文。这一教学过程既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也是对学生进行语言的表达训练。】
2.课文题目是“李时珍夜宿古寺”,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集中描写“古寺”的自然段读一读,想想:哪个词最能反映古寺的特点?
3.学生找出古寺的特点是“破败”后,师范读第4自然段,要求学生闭上眼睛: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破败的情景?
组织交流。①情景: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②分析:“到处是灰尘、厚厚的蜘蛛网”说明了——(长时间没人住);“断垣残壁、长满了青苔”说明了古寺一些墙壁倒塌了,无人修整,寺里阴暗潮湿)。
4.出示:李时珍和庞宪住在这里,陪伴他们的是,是,是,是。在这里,没有,没有,没有。
5.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
【语文教学要重视形象性。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浮想相关画面,感受到李时珍师徒夜宿的古寺是破败的。在这里陪伴他们的是灰尘,是断垣残壁,是青苔,是厚厚的蜘蛛网,在这里没有完好的桌椅,没有平整的床铺,没有口渴的饭菜,没有……所出示的填空题,有助于学生理解投宿环境的艰苦。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就能收到好的效果。】
二、前后联系,品析察访过程的艰辛
1.师:请大家联系第1—3自然段,说说:李时珍师徒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住进这座破败的古寺的?
2.学生自读后,组织讨论:
①是在路上走了好几个月的情况下(第1自然段)。这几个月是怎么走过来的?——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请结合第5自然段内容,想想:在路上,他们饿了——(啃几口干粮。比较:课文为什么用“啃”不用“吃或咬”?),渴了——(喝几口泉水)。他们白天——(赶路察访药材),晚上——(随便找个地方住下来)。他们真是太辛苦了!
【李时珍的辛苦不仅仅是在住宿条件上,还在于整个察访过程。这一教学环节在前后文的联系中引导学生进行品析、体会:在这好几个月的察访中“饥餐渴饮、晓行夜宿”,饿了吃什么?渴了喝什么?白天干什么?晚上干什么?从而感受察访过程的艰辛。】
②结合第二自然段:因为他们一心走路,错过了客店。想想:客店和古寺在环境上有什么不同?
出示:在客店里,没有,没有,没有。有的是,有的是,有的是。
他们为什么不住在这样温馨的客店里,他们赶路为了什么?(察访药材,修订《本草》)
3.李时珍师徒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吃不好,喝不好,睡不好,真是太辛苦了。指导有感情地朗读1—5自然段。
4.李时珍觉得这样苦吗?李时珍是怎样说的.?指名读第7自然段。
抓住“吃点苦是值得的”深化理解李时珍“为了修订《本草》造福人类,甘于吃苦”的精神。①李时珍吃的苦少吗?为什么说“吃点苦”?②“是值得的”,为什么值得?
5.再次有感情地朗读第1—7自然段。
【这一环节在进一步将客店与古寺的对照中,在视“诸多之苦”为“吃点苦”的比较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李时珍为了修订《本草》那种甘于吃苦的伟大精神。这样的设计是简单的,这样的过程中扎实的,学生的理解是深入的。】
三、适度拓展,体会冒险尝草的精神
1.指名读第8—13自然段,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深受感动?
2.组织交流。
①白天,赶路、采药,已经很累了,晚上还在趁着月光记录寻访所得,真令人感动。他们就是这样一天一天过来的。
②抓住“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体会李时珍为了修订《本草》不怕冒险的精神。
讨论:李时珍尝药草可能会带来什么后果?(中毒,甚至死亡。)
3.出示补充资料:
有一次,李时珍拿着“山茄子”回到家,搞清了这种草药的学名是“蔓陀罗”。为了解它的药效,李时珍把蔓陀罗泡到了酒里。酒泡好了,李时珍把家人和徒弟找来,嘱咐了他们几句话,就喝了许多药酒,不一会儿就失去了知觉。
过了好长时间,李时珍还没醒过来,家人和徒弟赶忙端来事先准备好的绿豆甘草汤,灌到他嘴里,没多大功夫,李时珍醒了过来,大家才松了一口气。当家人和弟子埋怨他太冒险时,李时珍笑着说:“不亲自尝尝,怎么断定它的药效呢?”说完,赶忙记录下蔓陀罗的作用、功效以及反应过程等。
【对教学内容的拓展要体现“适度”原则。为了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尝百草的冒险精神,教学中补充了这个小故事,这个故事文字浅显,但内容感人,能很好地加深学生对李时珍的认识。】
4.指名读第13自然段,读后出示,要求学生口头填一填:
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寺内。他们饿了,渴了,冷了,累了。夜渐渐深了,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第二天一早,他们又要踏上察访药材的路程了。
【这一填空题,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在眼前浮现夜深人静时李时珍师徒活动的画面。通过这样的练习,让学生感受到白天他们是累的,夜晚他们仍然很辛苦。】
5.组织讨论后,指导读第8—13自然段。
6.师:同学们,这样的生活苦吗?(的确很苦。)但李时珍怎么说的,读第7自然段。
7.动笔写写:同学们,你学了本文后对李时珍一定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请给李时珍写一段心里话。组织交流,结束课堂。
【这一环节的教学其实是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进一步感受李时珍的伟大,同时也是引导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情感的过程。】
总评
语文阅读教学,目标要简明,方法要简便,但过程要扎实,理解、感悟要深入;语文阅读教学,不能重了朗读而轻了表达,不能重了人文而轻了语言。
《李时珍夜宿古寺》是一篇内容易懂的课文,学生读了后,就能大致地知道文章的主要意思。再多读几篇,学生也能理解李时珍“甘于吃苦,不怕冒险”的精神。但理解是不是深入了,会不会在学生心灵深处由衷地对李时珍产生敬佩之情,学生的这种情感能不能通过自己的语言比较恰当地表达出来,这都是教者所要思考并努力实现的实实在在的目标。
这节课的教学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学过程是清晰的,是扎实有效的。一是在情境表达中训练语言。教学中设计了几个表达训练点:课始时,让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古寺环境破败时,说说头脑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深夜里,说说李时珍的活动;总结课文时,写写自己的心里话。二是在品词析句中增强感悟。课文为什么用“啃干粮”,不用“吃或咬”;将古寺环境与客店环境进行比较;“吃了那么多苦”与“吃点苦是值得的”进行品析。三是在适度拓展中升华情感。课内补充了李时珍尝药草的一个小故事,加深了学生对李时珍的理解,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和感受。通过这些过程较好地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起来。
李时珍教案 篇9
《李时珍夜宿古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课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订《本草纲目》住在破败的古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亲自冒险品尝草药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本课的设计体现以下几个理念:
一、一条主线,多维解读。
在市教研室“清晰目标、精选内容、有效设问”中“有效设问”思想的指导下,在问题的设置上,仅设置了一个主导问题:在四个场景中,哪里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余的问题都是在这个主导问题下进行展开的。然而,问题的指向却是多维的。学生既可以从文本内容的角度去回答,也可以从人物的精神角度去回答。
二、四个板块,精选内容。
在任志刚等教师提出的“板块教学”的启迪下,我选取四个板块来进行教学,即:投宿古寺、啃食干粮、借月记载、亲尝药草。这样处理,使看似冗长的课文变得简短了,变得板块清晰了。这同时,也恰巧和市教研室提出的“精选内容”不谋而合。
三、一种方法,抓关键词。
本课教学中,还给予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我通过:“四幅场景,哪一幅场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一读,用笔勾画出关键的词语,在书的边侧用一两个词语写一写给你印象深刻的原因。”让学生学会了抓关键词或关键短语学习课文的方法。
四、一种引领,精神提升。
在本课中,我将教学目标进行了提升,在学生理解“不怕吃苦,严谨认真”的基础上,通过文本重点句“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的学习,以及资料的补充:李时珍修订《本草纲目》中的错误,研读过800多本中医药书籍,访问了湖北、河南、安徽等多个省市,他倾毕生的精力和心血,历时近30年,《本草纲目》定稿时,他已由生气勃勃的青年变为白发苍苍的老人了。让学生体会到“李时珍修订《本草纲目》,是让万民得福。”从而让学生受到精神的引领。
五、一点快乐,趣味横生。
语文课是快乐的,是趣味横生的,这是我语文教学的追求。在教学时,我设计了啃食干粮,体验李时珍的辛苦,相信学生一定会非常开心,兴致盎然,这必定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教学的时候,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六、一点意外,备足学生。
在执教的过程中,有一点意外,学生在品读“投宿古寺”的版块时,居然大多学生都能直接抓住“破败”一词来品读,这是我始料未及的,所以,在学生大多答到此点的时候,我反而绕了个弯子。看来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该充分的相信学生,备课更要备足学生。
语文教学的魅力在于教师的文本解读与学生的认知之间找到恰当的途径和合适的方法,我深知我的教学还有许多的缺点和不足,以后定当且行且思,争取进步。
李时珍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语境,理解重点词语,从而深入体悟文本内容,切身感受李时珍为修订《本草纲目》而付出的艰辛。
3、品读课文,学会用“咬文嚼字”的方法学习课文。与文本对话,适时补充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认真严谨的踏实作风。
4、初步体会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
教学重点:
1、深入文本,感受李时珍为修订《本草纲目》而付出的艰辛。
2、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不怕吃苦、一心为民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教学难点:
品读课文第8自然段,感受李时珍为民造福,甘愿吃苦的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整体感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生读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
2、课文围绕“李时珍夜宿古寺”写了哪几个小故事?(学生说……)
3、嗯!写了他投宿古寺(小黑板出示)啃食干粮(小黑板出示),月下记载(小黑板出示),冒险尝药(小黑板出示)。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4个小故事。(齐读小标题)
4、(手指板书)用简要的语言,相同的字数,把故事的大概内容描述出来,这就叫——用小标题概括,用小标题概括段意是我们四年级同学应该掌握的一项语文技能。
二、讲读“投宿古寺”部分,感悟“破败”中的艰辛。
1、(手指板书)李时珍——投宿的古寺,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破败)
2、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座古寺的?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找一找。(指名学生回答)
出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3、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学生齐读)
4、其实要读懂这段内容,我们只读一遍是不够的,还得用巧妙的方法呀,今天老师教大家一个学习方法——那就是“咬文嚼字”(小黑板出示),一起读。(生读)
5、你知道什么是“咬文嚼字”吗?(从一个字,一个词,去体会,去理解意思……)
6、请大家打开课文,自己读读这段文字,想想哪些字、哪些词,让你有所体会?边读边思考,动笔画一画,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自读)
预设四处:
第一处:到处是灰尘(多媒体加红)
①你品出了什么?(品出了很破,很脏,好久没人住了……)
②请你读好这句话。(指名学生读)
第二处:断垣残壁(多媒体加红)
①什么叫断垣残壁?(残破的围墙,倒塌的墙壁。形容残破荒凉的景象。)
②请你读好这个词。(指名读词)你从断垣残壁品出了什么?(旧,很危险)
③请你读这句话。(指名读)
第三处:长满了青苔
①青苔一般长在哪里的?(潮湿,阴暗的地方)
②你品出了什么?(古寺漏雨了,已经长青苔了……潮湿,没有阳光……)
(指名学生读)
第四处:厚厚的蜘蛛网
①你品出了什么?(好久没人住,很脏,荒凉……)
②请你读这句话。(指名学生读)
7、是啊!这破败的古寺——(到处是灰尘),还有(断垣残壁),上面(布满了青苔),让我们再走近些,你看,屋顶上有(厚厚的蜘蛛网),窗户上有(厚厚的蜘蛛网),就连神像上也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多么破败呀。我们一起读。(学生齐读)
8、同学们真会读书,能用咬文嚼字的方法去感悟。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文字,都是描写——古寺的破败的,这是什么描写呢?(环境描写)媒体出示:环境描写。
9、面对样破败的古寺,李时珍是怎么说的?(指名回答)
出示:李时珍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
10、李时珍的话,请你读读,好好感受感受。(学生自读)
11、(指名读)你从李时珍的话中感受到了什么?(他很坚决,不怕困难……)(指名学生读)
12、我们一起读这句话。(学生齐读)
13、是啊!为了察访药材,为了修好《本草》,这些对李时珍来说已经算不了什么了!师徒俩毅然决定在古寺中住一夜!
三、讲读“啃食干粮”部分,感悟“啃”字中的艰苦,体会一心为民的情怀。
1、夜幕渐渐降临了,让我们走近这对师徒,看看他们在破败古寺中的生活怎么样?请大家自己读读这段话。
出示:
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李时珍笑着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
“先生是快50岁的人了,都挺得住,我20多岁的人还能叫苦吗?”
“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2、李时珍古寺的生活怎么样?(简朴,艰苦,清苦……苦……)
3、你从哪里品出这份苦的?(手指板书)就用“咬文嚼字”的方法来品一品。
预设共三处。谁来说说?
第一处:枯枝杂草,升起火来
①你从这儿中品出了什么?(很冷,用枯枝杂草生火来取暖)你真会咬文嚼字。(指名读)
第二处:陶碗舀泉水
①你从这儿中品出了什么?(生活清苦、条件艰苦)你也很会读书。
第三处:啃
①一个“啃”字,你品出了什么?(干粮硬硬的,干巴巴的,可难吃了不喝上一口水,真是难以下咽,放在行囊里好长时间了……)
②请你读这句话。
4、真好,我们一起来感受这艰苦的生活。(齐读两句话)
5、小结:冷了烧点枯枝杂草,取暖,渴了喝点泉水,饿了啃点干粮……这样的而生活李时珍怕吗?(不怕)你怎么知道他不怕的?(笑)你真会咬文嚼字。(笑)(点红)
6、一个“笑”字,你品出了李时珍是怎样的一个人?(不怕吃苦),板书:不怕吃苦。
7、让我们读读师徒的对话,老师读旁白,男生读李时珍的话,女生读庞宪的话(分角色读)
8、同学们:“言为心声”,李时珍的话,请你好好读读,相信你一定有更深的体会。
出示:
“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9、话不多,只有两句,请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男女生读)
10、(请一男生)刚才你读的特别认真,你有什么感受吗?(李时珍长年累月的奔波很辛苦)
11、你对哪个词有体会?(奔波)请你读这个词?(学生读)什么叫奔波?(往来奔走)李时珍都走过哪些地方?(学生自由说,河南,安徽……)你真会读书。
老师告诉你,据历史资料查证李时珍为了写本草纲目,他的足迹踏遍大江南北,行程一万余里。(再请这为男生读)
12、他这样奔波,仅仅是一天吗?(不是)一月吗?(不是)一年吗?(不是)而是——(长年累月)。谁来读——(长年累月)
13、李时珍从35岁开始编写《本草纲目》,到现在已经快50岁了,在外奔波15年了!请你来读红色的字(指名读——长年累月地奔波)谁来读这句话。(指名读这句话)谁也想读这句话?(指名读)我们一起读。同学们,你能想象15年李时珍吃了多少苦吗?你看……(自由说)
14、是啊!这么多苦,真的比住在家里苦多了!(点红)可是,他却说——引读……(但我……值得的)点红(值得的)
15、李时珍为什么这么说呢?同桌两个人讨论一下。(因为他想为万民得福,自己苦点不算什么,只要万民得福,只要老百姓有病了可以对症下药了,健康了……自己吃点苦是无所谓的了,是值得的)
16、原来他想的是——万民得福啊!(点红:万民得福)
17、是啊!想到万民得福了(放大)他觉得吃点苦也是值得的了。难怪他说引读——“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18、此时此刻,你品出了一个怎样的李时珍?(板书:为民造福)
四、讲读“月下记载”“冒险尝药”部分,感受李时珍的认真和严谨。
1、让我们再次走进李时珍,看看他是怎样记录这些草药的?自己读读这段话。
出示:
皎洁的月光透过露天的屋顶,照进房子里。李时珍说:“庞宪,趁着大好月色,我们把今天寻访所得记下来吧。”
庞宪从行囊里拿出笔墨砚台,又搬来几块砖垒成桌子。李时珍把本子摊开,拿起毛笔,边忆边写:“忍冬花初开时银白色,两三天后变为金黄色,所以又叫金银花,可以解暑消热。”
“胭脂草捣烂了,可以治虫咬伤。”
“刀豆子烧成渣子吃下去,能治呃逆。”
“鸡肠草……庞宪,你把药包拿来。”李时珍拿过药包,从里面翻出两种草。它们的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怎样区别它们呢?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着往下写:“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2、你觉得李时珍记得怎样?(学生汇报:认真,仔细、刻苦、忘我……)
板书(认真)
3、大家注意到没有,李时珍除了记录,还……?(尝草药)请你读读这段文字,找找他是怎样记草药的?
出示:
“鸡肠草……庞宪,你把药包拿来。”李时珍拿过药包,从里面翻出两种草。它们的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怎样区别它们呢?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着往下写:“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3、找到了吗?出示: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出示)我们一起读一读。“咬文嚼字”?哪些词语值得我们去品一品?(端详)(嚼嚼)(点红)
4、什么叫端详?(仔细地看看)请你做做端详的动作给老师看看?(学生做动作)
5、现在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来到400多年前的明朝,你们就是李时珍,我来采访你。
①李时珍你好,刚才我看到你,拿着这两片叶子这样上下左右反反复复地看,你为什么要这样呢?(要看看仔细,看区别……)
②你为什么要嚼?(用眼睛看不清楚他们的区别,就只好,嚼一嚼味道有什么区别了,要知道药性)
③作为医生,你应该知道有些草药是有危险的,你怎么还敢嚼?(怕病人吃错药……耽误病情……原来你是——(要为病人负责呀)
6、你这种负责的态度,老师送你一个词叫——严谨(板书:严谨)
7、嚼嚼,是李时珍经常使用的辨别药性的方法。记得有一次,李时珍看到古书上记载曼佗罗有麻醉作用,能使人精神恍惚,严重的会失去知觉。为了验证曼佗罗的麻醉作用,他亲自吞服了这种药,结果昏睡了好长时间才醒过来。“嚼嚼”看似简单,却冒着危险。让我们通过朗读来感受李时珍的这份严谨的态度。(齐读)
8、同学们,咬文嚼字,我们还要嚼“标点”你看……它表示什么?(李时珍还在记录鹅肠草和鸡肠草的区别,味道……)
9、是啊!尽管此时……引读:“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可李时珍却依然在月光下(记录)……夜深了引读:“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可,李时珍却还在月光下(记载着……)(不停地记着……)
10、这些文字又是一段?(环境描写)你看:课文中很多地方都出现了环境的描写:
出示:这句是描写古寺的:
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这句是描写夜色的:
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中天。
你知道为什么要写这些环境描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吗?
(为了突出苦……衬托李时珍……的精神……)
11、这样的写作方法叫板书:环境衬托。
12、李时珍用汗水、心血和智慧凝聚成了一部伟大的著作——《本草纲目》。(简介本草纲目)
13、为了编写《本草纲目》,李时珍不顾年老体弱,住在破败的古寺——他说(出示: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为了编写《本草纲目》李时珍踏遍万水千山,渴了喝些山泉水,饿了啃点干粮,他还是说(出示: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为了编写《本草纲目》李时珍不顾生命危险,亲自冒险尝药,可他依然说(出示: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让我们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永记住下这个伟大的名字——(李时珍),让我们也记住这部由李时珍编写的药学的百科全书——《本草纲目》。
14、总结课文:今天这节课,我们用“咬文嚼字“的方法,认识了一个不怕吃苦,为民造福,认真严谨的李时珍,还领略环境衬托这个精妙的写作方法。
机动:写话训练:
出示:儿童节那天,你被评为了“优秀少先队员”,当你兴高采烈地走在回家的路上,欣赏着路边的景色时,心情怎样呢?请你描写一下当时的所见所闻。
教师提示:写的时候,注意要用环境描写突出你兴高采烈地心情。
五、布置作业。
最后老师要布置几项作业。
1、向爸爸妈妈讲述《李时珍夜宿古寺》这个故事。
2、在《本草纲目》的背后,隐藏着许多的艰辛!你还知道哪些小故事?开个班级交流会。
夜宿古寺咬文嚼字
不怕吃苦环境衬托
17、李时珍夜宿古寺啃食干粮
为民造福
月下记载
认真严谨
冒险尝药
李时珍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通顺流利朗读课文,理解“饥餐渴饮、晓行夜宿、断垣残壁、涎滑”等词语的意思。
2、理清文章脉络,为有条理地复述课文做准备。
3、初步体会通过环境描写表现李时珍不怕吃苦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顺流利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为有条理地复述课文做准备。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通过环境描写表现李时珍不怕吃苦的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微课《本草纲目》、SMART电子白板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同学们,我们今天刚刚认识。初次见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微课播放《一个人和一部书》。
一、微课导课:
1、导课:见到这份礼物,你有什么感受?或者有什么想说的?
2、揭题: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第17课《李时珍夜宿古寺》,去看一看这样的鸿篇巨制是如何而成的呢?板书课题,教学“宿”。
引读过渡:
李时珍领着弟子庞宪,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访药材,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在此过程中会生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
自读要求:
1、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标自然段序号。
2、思:划出一天内时间变化的语句,思考在这些时间段内分别发生了什么事?分别在文章的那几个自然段?
检查初读情况:
饥餐渴饮、晓行夜宿、长年累月
皎洁月光、断垣残壁、笔墨砚台
师徒俩、舀来泉水、垒成桌子
忍冬草、刀豆子、胭脂草、鸡肠草、鹅肠草
(1)请同学读,一个同学读一组词语,相机正音。
(2)找最后一组词语特点,指导有节奏地读词串。
(3)读本草纲目里记载的难读的句子。相机正音。
(白板出示:“胭脂草捣烂了,可以治虫咬伤。”“刀豆子烧成渣子吃下去,能治呃逆”“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3)理解不理解的词语。(相机总结方法:拆分法、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
(4)理清文脉:小组讨论自读要求第二项。全班交流。(相机板书小标题:投宿古寺、月下谈苦、记载尝药)
对应总结:随着时间的变化,事情也在不断地发展。这篇文章就是按投宿古寺、月下谈苦、记载尝药三件事来记叙课文的。将小标题与时间连起来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古寺”部分,体会住的“苦”:
1、我们跟着李时珍去看一看那一夜他投宿的古寺是什么样的?在文章的第几自然段?
2、请同学自由读文章第四自然段,想一想这座古寺给你怎样的感受?(荒凉、破败不堪、萧条、简陋……)
3、你从哪看出来的呢?(教师圈:到处、长满、厚厚……)
4、那你能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么?(你在读的时候注意到了这些关键词,会读书)
5、我们读的时候还要注意入情入境。来,让我们跟随李时珍去看一看这破败的古寺。(出示图片)
6、练习说话:
李时珍和庞宪住在这里,陪伴他们的是 ,是 ,是 ,是 。在这里,没有 ,没有 ,没有 。
7、如果你就是李时珍,李时珍轻轻推开门,读……(配乐朗读)
四、仿写一个地方:
1、回顾课文第4自然段,找一找作者通过哪几个景物,来描写古寺的破败的?
2、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通过几个景物的描写展现一个地方的特点。
五、总结全文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体会了李时珍和庞宪住的苦,学会了写一个地方。那李时珍就仅仅是住的苦么?面对这些苦,他怕不怕呢?我们下节课再说。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第四题。
2、回忆自己看过的、学过的课文里的人物,积累人物的故事,比一比,谁积累的多。
七:板书设计
17、李时珍夜宿古寺
投宿古寺
月下谈苦
记载尝药
八、教学反思:
李时珍教案 篇12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理清脉络
3、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
二、教具准备: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由生字宿导入,揭题
板书宿,师:认识这个字吗?你能组哪些词?哪个词是夜宿这个词中宿的意思?
晚上住宿就是夜宿,昨天你们夜宿在哪?外出旅游一般夜宿何处?古时候把旅馆叫做客栈,有位古人出门在外不夜宿客栈,却夜宿古寺,这位古人就是李时珍(板书课题)
学生介绍李时珍。
师:《本草纲目》在课文中简称《本草》,李时珍写《本草纲目》三次易稿,前后花了近三十年时间,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其中的一幕。
(二)听课文范读,要求听准字音
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三)检查
1、认读生字词:
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药材师徒俩
灰尘断垣残壁青苔破庙
呃逆生嚼涎滑生嚼无涎
前不见村,后不着店
2、将词语顺序打乱,重新排列
师徒俩饥餐渴饮晓行夜宿
破庙灰尘断垣残壁青苔
药材呃逆生嚼涎滑生嚼无涎
学生认读,找找排列有什么规律
找一找这些词语中有哪些词语不理解
再读课文,在文中划出不理解的词语所在的句子。(四句话)
(四)李时珍过着怎样的生活呢?出示第一句(课文第一段)
1、饥餐渴饮什么意思?再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与此相关的内容。
出示句子庞宪用陶碗.......啃干粮
读句子,你觉得李时珍吃得怎样,喝得怎样?饥餐渴饮
(吃不好,喝不好)(联系上下文可以使我们对词语的意思理解的更准确。)读句子,读出意思。(板书:饥餐渴饮)
2、用同样的方法理解晓行夜宿的意思。
默读课文,划出文中相关语句。
出示这天晚上到哪里住宿呢?
这句话写出了晓行夜宿中哪一部分的意思?这么晚他们才找地方投宿,试想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又会干什么?这就叫晓行夜宿。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李时珍)
这种情况可以说在这对师徒身上经常发生。读句子,再读问句。
3、再读第一段话
四、第二句(第4节第一句)
李时珍夜宿古寺,这是怎么样的一座寺庙呢?指名读句子
断垣残壁这个词语的理解难点在哪?
理解垣,理解断垣残壁(通过,理解关键字,帮助理解词语)
可以用什么词语形容这座古寺呢?
朗读。
五、在这样一座破庙里李时珍简单地吃过晚饭,又干什么了呢?快速在课文中寻找答案,用文中的语言回答。(板书:记下寻访所得)
出示第三、四句(11小节和12小节最后一句话)
刀豆子......呃逆
他接着往下写......无涎......
1、你可以通过什么方法理解词义呢?
2、汇报结果
(、结合生活实践......)
3、出示句子:
1)忍冬花.......
2)胭脂草......
3)刀豆子......
4)鸡肠草......
学生正确读句子。
介绍:《本草纲目》一共记载了1892味药,李时珍就是这样一边察访药材,一边及时记下所得,终于完成了这一巨著。
六、这节课学到这你有了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七、再读生字词
八、生字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师引说:我们知道了李时珍和弟子庞宪一路,(饥餐渴饮)来到一座(引古寺)。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板书:饥餐渴饮晓行夜宿]
二、走进古寺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看看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
2.多媒体出示古寺,交流感受古寺的破败,画出重点词语,重点给合图形理解断垣残壁。
3.读出破败的景象,体会住的苦。
4.懂读好李时珍的话,抓住就字体会住的苦。
三、寺中谈苦
1.师徒俩决定住在古寺中了,夜幕渐渐降临启读第五自然段。你感受到什么?
2.交流吃的也很苦。画出重点词语,品读感悟。
3.第一第二句话可以用哪个词语概括。(饥餐渴饮)
4.这一切在李时珍看来苦不苦?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出从师徒的对话中看出来的)
5.从哪句里听出来的?相机出示: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抓住重点字值体会他们的生活实际上是苦的,但他觉得值!
6.庞宪觉得苦吗?从哪里看出来的?你是怎样体会庞宪的话的?
7.分角色朗读。
四、月下记录
1.看图,你想怎么形容当时的天气。(大好月色)请同学们自读8至13自然段,看看他们在这大好月色下做些什么?
2.把打动你的地方找出来,边读边做记号,教师巡视指导。
A连夜记录
从第8第13自然段体会李时珍白天寻访药材,到了晚上还不休息,夜以继日的工作。
配乐朗诵,其他同学闭上眼睛听。
如果你是李时珍,此时此刻,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引出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抓住重点字值体会他们的生活实际上是苦的,但他觉得值!
B边读边写部分
出示李时珍读的内容,仔细品读。
齐读第9自然段第一句话,从这里你体会到什么?(生活苦)
但是引出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抓住重点字值体会他们的生活实际上是苦的,但他觉得值!
C区别药性部分
自读第12自然段,画出关键的动词。和同桌交流表演,进行体会。
表演区别药性的部分,抓住重点词语。
你敢这样做吗?为什么?
李时珍为什么敢呢?
引出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抓住重点字值体会他们的生活实际上是苦的,但他觉得值!
注意两个省略号的运用。
五、情感升华
1.小结,多媒体出示李时珍修订《本草》的资料。
2.配乐,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你想说些什么?
3.齐读板书形成的小诗。
4.有感情地齐读李时珍这个名字。
中国医学史册上永远记载着这个名字李时珍;
世界医学史册上永远记载着这个名字李时珍;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为为民造福而不怕吃苦,不怕危险,严谨认真的医学家李时珍;
让我们永远记住编写《本草纲目》这本百科全书的伟大作家李时珍!
六、作业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李时珍)
1.讲述《李时珍夜宿古寺》这个故事
2.认识一些中药,了解它们的药效,举行一个中药交流会。
板书设计一:16、李时珍
夜宿古寺不觉苦,
饮餐渴饮修订本草万民福。甘愿吃苦
晓行夜宿月下认真做记录,甘愿冒险
极端负责称楷模
板书设计二:
16、李时珍夜宿古寺
(破败)
喝水、啃干粮
边忆边写
端详、扯下、嚼嚼
不怕吃苦,工作严谨、认真、踏实
2024教案推荐 《荷花》教案之一
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离不开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一份完整的教案有许多内容,对于教案的撰写你是否毫无头绪呢?本站收集了《2024教案推荐 《荷花》教案之一》,供您参考。
一、激情引趣,复习导入 。
同学们,我们已经背过几首写的诗了?你们还能想起来吗?
李泽齐:我们背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春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别样红。”
师:孩子,你的记忆力真好!下面请同学们一起背一遍(齐背)。通过背诗,谁能告诉我,一般都在几月开放?(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六月”)。
师:同学们反应真快!谁能告诉我,我们还学过哪首诗?
韩旭:《小池》,唐、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同学们一起跟着背了起来。)
师:同学们记得也很好!其实,从古代起,就已经成了文人描写、喜爱的对象。从古至今赞美的诗篇很多。人们之所以喜爱是因为有“出淤泥而不染,擢清莲而不妖”的品质。又叫莲花,有赤、白、红、紫、青、黄六种颜色,以红、白两种颜色最多。今天,我们一起再学习一篇有关的文章。这篇文章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写的(板书:7、)。同学齐读课题。
二、自学探究,学习课文。
师:在叶圣陶爷爷的笔下,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并画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好的词语。
1、学生自读课文,并画生字新词。读完后,同桌讨论文章的主要内容。
2、指名(学困生)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教师注意纠正字音。
3、检查学生对生字词读音的掌握情况,同桌讨论生字的规律,并记忆生字词。
4、再读课文,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同桌讨论或解决。
5、继续读课文,画出自己觉得优美的地方,练习背诵。
6、共同讨论本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李文青: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的样子和他的想象。
师:孩子,你说的真好!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谁看到的的样子和由此展开的想象?你把这句话说完整好吗?(李文青重说后其他同学同桌互相练说。)
师:嗯,同学们理解的真好!下面,我检查一下同学们记忆生词的情况。请同学们拿出听写本来,我们开始练习默写。谁记住了生词到黑板上默写。
生:默写开始。(由于本课生词较少,同学们的记忆效果实在不错。)
三:布置作业 。
1、课下抄写生词,并再组一个新词。
2、熟读并努力背诵课文。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李时珍)此文转载
李时珍教案范本
以下是本站为您准备的“李时珍教案”有关内容,或许能对您有所帮助。课件和教案在老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需要我们认真准备。教案不仅可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还可以提高教学水平,为教师提供有力的支持。
李时珍教案 篇1
一、教学要求
1。阅读课文,了解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学习李时珍为了能够解除病人痛苦,不畏艰险,坚持实践,行医著书的高尚精神。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珍贵”“记载”“解除”“拜访”“流传”“救死扶伤”“疑难病症”“严寒酷暑”等词语。
3。给课文第4自然段分层次。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写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部分;练习给自然段分层次。
三、教学时间: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今天我们学习第21课《李时珍》,那么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听老师将课文读一遍。教师范读课文。
(二)学习生字词。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检查学习情况。
提醒学生注意读音。
提醒学生注意字形。
有关词语解释:
世代:世世代代,祖祖辈辈。
诊费:看病所收的费用。
救死扶伤:救活快要死的人,扶助受伤的人。
疑难病症:指病因不明,很难医治的疾病。
对症:针对病情。
记载:把材料写下来。
完善:完美。
严寒酷暑:非常寒冷的冬天,非常炎热的夏天。
品尝:仔细辨别,尝尝味道。
流传:传下去,传开去。
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三)指导分段。
1、课文主要讲了李时珍的哪两件事?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讲的?
2、课文可分为几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李时珍是明朝的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第二段(第2、3自然段):讲李时珍跟父亲学医。
第三段(第4—7自然段):讲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经过。
(四)作业。
抄写词语。
李时珍教案 篇2
一、教学内容: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7册6《李指针》
二、教学要求:
1、学会14个生字(含1个多音字“累”)及新词,认读5个字。
2、了解明朝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编写出《本草纲目》,为人类作出杰出的贡献;学习李时珍不怕困难、勇于实践的精神。
3、体会文章运用数字说明问题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
课文的第3部分,了解李时珍著书的原、经过和结果。
四、教学难点:
理解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编写一部药物书。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问一个略显沉重的问题:生过病吗?
人吃五谷杂粮哪能没有个头疼脑热生病的时候。
看过中医吗?为什么选择看中医?
正是由于中药材来自于大自然,对人体的副作用较小,再加上良好的疗效,所以中医得到了历代广大人民的认可和信赖。
你知道我国古代有一部伟大的医学著作叫什么吗?(《本草纲目》)
这部医学著作的作者是谁呢?(李时珍)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事。
你对李时珍有哪些了解?书中是怎么评价李时珍的?(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书中是怎么评价《本草纲目》这本书的?(一部伟大的著作)
“伟大”是什么意思?(非常出色;非常了不起;不同一般。)
教师导语:那么李时珍的“伟大”之处就是他不同于一般人,他有不同于一般人的品质,有着不同于一般人的行为,他做出的事业也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文章哪些地方写出了李时珍的“伟大”?默读课文,在书中划批。
(二)交流感悟:
品质伟大
第1自然段:
看到父亲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的痛苦,就立下行医的志向。(从小就立下了远大的志向,决心要像父亲一样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的痛苦,小而有志,为他以后成为一个伟大的人,做出伟大的事业奠定了基础)
第2自然段:
理解“鄙视”的意思。(轻视、看不起)
行医受人鄙视,父亲不让他做医生,但是偷学本领。(为了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的痛苦,不怕被人看不起,不为名和利——品质伟大)
第3自然段:
①决心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为病人负责的品质。)
②理解“完善”的意思:“完备美好,没有缺点”
③旧的药物书有什么缺点,读书。几个缺点?怎么看出来的?(分号)分别用三个字概括:
许多有用的药物没有记载──不全面。
有些药物只记了个名称,没有说明形状和生长情况──不详细。
有些药物记错了药性和药效──不正确。
④想象这样的缺点会有哪些危害。
(旧的药物书的这些缺点,会造成误用药物的现象,给医生看病造成许多麻烦,病人也会延误治疗,甚至危及生命。)
⑤这些都说明旧的医药书“不完善”,李时珍要编的书应该是:很全面、很详细、很正确,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完善”。
小结:要想写出一本完善的中医方面的医药书,这是一项十分庞大的、细致的、繁琐的工程,但他还是下定决心去编写,为什么难度那么大,还要下定决心去编写?(有了这样的药物书,不仅自己可以正确地使用各种药物为病人治病,其他医生也可以借鉴、使用,最终受益的是众多的病人。因此,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是一件造福于千千万万人的事。)
过渡:通过刚才对前3个自然段的学习,我们感受到李时珍的品质是非常伟大的,下面我们来看看他又是怎么做的呢?从哪些行为、行动上能感受到他不同于一般人的伟大之处。看第4自然段。
行为的伟大
第4自然段:
①积累经验。“积累经验”是指把经验一个个地收集、整理、保存起来。
②亲自采药。
一“不怕山高路远”,山再高,他也要上;路再远,他也要去。“不怕严寒酷暑”,无论是非常寒冷的冬天还是非常炎热的夏天,他都在赶路,都在爬山,都在采药。“走遍了”这里指生产药材的名山他能去的都去了。
小结:从“不怕……不怕……”看出李时珍不怕困难;祖国的名山大川多不多?谁敢说走遍了?李时珍做到了。——伟大,读
二是说他“有时好几天不下山”,钻进大山深处寻找药材,采集药材。
小结:以山为家,凑合吃喝,条件艰苦,不畏艰险——伟大;读
三是说他亲口品尝药材。为了准确判断药物的药性和药效,李时珍还通过亲口品尝来验证。是药三分毒,不少药材有毒性,亲口品尝是有危险的。他这种严谨的科学态度,使他的著作真实可靠,常人做得到吗?——伟大。
PPT1:
李时珍走了上万里路,访问了千百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为什么向他们学习请教。(因为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对当地出产的药材很熟悉,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些都是书本上没有的。)
小结:李时珍虚心好学、不耻下问,能够把千百人的经验,人民大众的智慧汇总提炼出来,前人做到了吗——伟大,读。
(三)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再次感受到了李时珍的伟大,这是行为上的伟大。他这么做就是为了编写一部全面的`、详细的、正确的比较完善的药物书在作准备。
有感情的朗读这个自然段,体会李时珍准备不怕困难、勇于实践的伟大精神。
过渡:李时珍这么一个伟大的人,通过他的伟大的实践,最后终于编纂完成了《本草纲目》这本书。书中评价这是一部怎样的书?(伟大的著作)
(四)为什么说这是一部伟大的著作呀?
PPT2:他整整花了27年,终于编写出了一部著名的药物书──《本草纲目》。这部书有一百多万字,记载了一千八九百种药物,是一部伟大的著作。后来这部书被译成几国文字,流传世界。
启发:透过这些数字你能想到什么?
①27年──编写的时间长
②一百多万字──所写的字数多,内容丰富、资料祥实
③记载了一千八九百种药物──包含的药物种类齐全。
小结:透过这些数字,你们想想起在当时条件下,完成这样一部书,李时珍得付出多少精力,得需要多么顽强的毅力啊!透过这些数字,我们能感受到李时珍这个任务身上伟大的品质。运用数字多有好处呀!以后的写作当中可以尝试运用。
读
④被译成几国文字,流传世界──影响大,流传广,不仅是我国伟大的药物学著作,也是全世界医药学的一部重要著作。
联系收集的课外资料,说说《本草纲目》为什么是一部伟大的著作。(再次体会数字说明的作用)
PPT3:补充介绍《本草纲目》为什么是一部伟大的著作。
(五)总结全文:
通过这篇文章,感受到了李时珍身上品格上的伟大,行为上的伟大,还有他事业上的伟大,完成了《本草纲目》这部伟大的著作。李时珍以自己不怕困难、勇于实践的精神,为中国、乃至全人类都作出了杰出贡献。
(六)此时此刻,你想对李时珍说点什么呀?
启发:可以称赞李时珍伟大的品;可以结合《本草纲目》称赞李时珍的贡献。
李时珍教案 篇3
我执教的是苏教版国标本第七册16课《李时珍夜宿古寺》。本课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为修好《本草》,不顾年岁大,住破寺、吃干粮的经历,以及认真记载、研究药物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为修好《本草》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离他们的生活是很遥远的。这不仅仅是时间和年代上的距离。我希望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在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李时珍的可贵精神,产生对这位历史伟人由衷的敬佩之情。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处理好“小故事”与“大背景”的联系。
“李时珍夜宿古寺”这件事,相对于李时珍修《本草》来说,只是其中的一个小故事。可是就是在这个小故事中,可以看到一个为了实现人生目标,造福人民的高大形象。所以,在处理教材时,我决定把这个“小故事”与修《本草》这个“大背景”紧密结合来进行教学。
由于学生对李时珍和《本草纲目》比较陌生,所以我在导入部分用谈话方式向学生介绍了李时珍以及《本草》的巨大历史成就,并让学生读一读评价、说一说体会,使学生感受《本草纲目》在医药史上的重要地位,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更为理解下文“修好本草,万民得福”打下了基础。
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时,我把文中出现的“察访药材”“试药性”等学生不易理解的内容都进行了知识的扩充,帮助学生体会要修一本药书是何等的艰难。在课的总结部分,我用录音图象等方式,对修订《本草》的概况进行了综述,这样既是为了引导学生领悟到“夜宿古寺”只是李时珍修本草中的一件小事,由此感受到不怕吃苦、严谨认真的品质贯穿于李时珍的一生,正因为如此,他的事业才获得了成功。同时又是对课文中的难点“修好本草,万民得福”这句话的深化理解。
二、以课文为背景的词语教学。
本课有不少难以理解的新词,只有引导学生对这些词的字面义理解之后,学生才能真正读懂课文内容,也才能以课文内容为背景,真正理解这些词的意思。我有选择地把生字、多音字等词语在一起出示,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整体感受到了这些词所表达的意思——艰辛与困苦。由此产生了对课文内容的相关联想,提高了学词的效率。
三、突出重点、读中感悟。
本文的教学,我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修订《本草》时,历经的千难万险,以及他们面对艰辛时所表现的态度。主要采取找重点句,抓关键词,感情朗读等方法来引导感悟。我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中的三处内容:
1、古寺的破败景象;
2、李时珍亲自尝草药;
3、李时珍师徒的对话。这些内容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表现了李时珍的不怕困难、不怕危险的精神境界。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读,再谈谈各自的理解,互相交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好这几处内容,学生通过对这几处重点内容的精读,体会到李时珍修《本草》时的艰辛与危险,从而在心目中树立起李时珍的高大形象。
四、读写结合,以拓展升华。
因为本文只是李时珍修《本草》漫漫长途中的一个小故事,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他们的艰辛,我在结束时布置了一个写的作业:这天,李时珍和弟子庞宪来到一片森林,察访药材,又错过了客店……
想象以下,自己编个小故事。希望课的结束,成为学生思维新的开始。
李时珍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精读感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以苦为乐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幻灯《本草纲目》及医学成就,请同学们读一读,再谈谈感受。
2、《本草》医学成就之高,让人瞠目结舌。就来看看李时珍写《本草》的经历。
二、学习第一部分(简)。
1、揭题并思考讨论:
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
“一心”是什么意思?李时珍为了什么事“一心”赶路?
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断垣残壁是什么意思?(出示句子,朗读体会。)
这是一座破败的古寺,那灰尘、蜘蛛网还表示什么?
这样的破寺,李时珍能住吗?“就”字怎么理解?
2、自由朗读感悟这一部分。
三、学习第二部分(详)。
1、师徒俩就在这样破败的古寺里过夜的,的确很苦。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很艰苦?
2、自由朗读,找一找(吃的是干粮,喝的是泉水……)。如此艰苦,他们有没有埋怨?我们来听听他们说了些什么?
3、出示师徒对话,初读感悟,读了之后你有哪些感受,说一说。
重点突出“笑”字,表现他们以苦为乐的精神。
理解:“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出示资料,为什么待遇丰厚的御医不做,在外劳苦奔波?)
练习分角色朗读对话。自由组合读,指名读。
再读再悟,体会人物以苦为乐,为国为民的精神。
四、学习第三部分。
1、借着月光,我们走近寺庙看看他们在干些什么。师徒俩累了一天了,也该休息了吧?(没有,他们还要记下寻访所得。)
2、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是怎么做的。读一读,说一说(通过记载药物和药性及用法,可以看出他们工作的认真严谨。)
3、当记录到鸡肠草时,有个“……”,表示什么意思?李时珍又是怎么做的?(李时珍一时无法分辨两种草药了,他扯下一点放在口中嚼嚼。)
4、你敢嚼吗?(出示资料,李时珍曾经尝药险些中毒丧命)。
5、李时珍这样做值得吗?各抒己见。表明李时珍的什么精神?(严肃认真,非常负责,愿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
五、课堂小结
1、这时,你想对李时珍说些什么?也可以对庞宪说。写一写,相互交流。
2、了解了李时珍,我们再次饱含激情的读一读课文,看谁读的最棒。
李时珍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饥餐渴饮、晓行夜宿、长年累月、断垣残壁”等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相应介绍李时珍及《本草》,理清课文脉络,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重点:
学习字词,通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今天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根据老师给的几个提示,猜出相关人物。
(1)19年 史学家 砸缸 《资治通鉴》
(2)远渡重洋 生物学家 青蛙卵剥离手术
(3)江苏宜兴 《奔马》 画家
(4)一万余里 “医林二圣”之一 《本草》
二、简介李时珍
李时珍是明朝的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和张仲景一起被称为“医林二圣”。 李时珍的一生成就很多,他为了编写《本草纲目》,研读过八百多种医药书籍和有关资料,为了察访药材,行程一万余里。他编写的《本草纲目》是世界医药科学宝库中的一部经典著作。
三、出示课题
1、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李时珍的课文。出示课题:李珍夜宿古寺 (齐读两遍)
2、理解题目:
宿:住宿,过夜。 夜宿古寺:夜晚住宿在古寺里
3、再读课题,你有哪些疑问?(为什么“夜宿”古寺;“古寺”是怎样的?在“夜宿古寺”时做了些什么?)
四、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学贵有疑,带着问题读书是一种有效的读书方法,让我们一起进入课文吧。要求:自由大声读书,读准字音,读准词语,读通读顺句子。
出示:正确、通顺、响亮
2、检查预习和自读情况
①夜宿 庞宪 师徒俩
这篇课文里出现了两个人,是……
庞宪是李时珍的弟子,所以又可称为 (师徒俩)齐读2 遍
②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察访药材
、他俩一路 出示上面两词,反复读。 饿了吃点干粮,渴了喝点水,这就叫……读 饥餐渴饮
白天赶路,晚上住宿,这就叫……读 晓行夜宿,从这两个词你感觉出什么?(非常辛苦)
再读该词,体会辛苦。
、他们这样辛苦是为了……出示,指读,察访药材 “察”是什么意思?“访”呢?
师补充讲述李时珍编《本草纲目》的知识
、把这三个词送入句子,读好他
出示第一自然段
指导朗读,你在读这段话后,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风尘仆仆、疲惫不堪……)
重点读好“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好几个月”
③灰尘 断垣残壁 破庙
、他们今天晚上住的是怎样的一座古寺?(破败)
所以又叫破庙 指读,齐读
古寺里到处是(出示 灰尘)、齐读
看图,屋顶上、窗户上都是洞,不时有冷风灌进来,有些墙壁已经倒塌,一半立在那里,一半全是碎砖,这就叫 (断垣残壁),齐读,垣就是墙壁,这个词也可以说成 颓垣断壁
④煮沸 垒成桌子 端详 扯下 陶碗 笔墨砚台 呃逆
直接出示以上词语,指读,齐读
说说你已经懂得那些词的意思。(师重点讲端详:仔细地看,找一找端详一词在文中哪句话中,自由读,想想是什么意思
3、再读课文,组织交流,理清脉络
①、生字新词读准了,也理解了,课文就一定读得更好 了,
刚才你觉得难读的地方,现在你会读了么?(指名读2、4、7、12自然段)
想想哪些问题你可以自己解决了?
②、组织交流
为什么要夜宿古寺?
(李时珍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
李时珍夜宿的古寺是怎样的?
(破败的古寺,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上也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李时珍在夜宿古寺时干了些什么?
(生火、烧水、啃干粮、记载寻访所得)
现在谁能把课文的主要内容简要地说一说?自由练说,指明交流。(点:如果能说得简洁一些就更好了;如果这里能用一句话说,或用一个词来概括,就会简洁许多,如“月下记载”)
小结:刚才我们简要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同学们真了不起,说得真好!
4、理清文章脉络,学习利用时间变化分段的方法
①快速浏览课文,说说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并说出理由。
(时间顺序 :眼看太阳渐渐下山,飞鸟归林;夜幕渐渐降临了;皎洁的月光透过露天的屋顶,照进房子里;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
②、利用时间变化顺序给课文分段
李时珍夜宿古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今天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生齐读课题:16、李时珍夜宿古寺)
指名读 (第一自然段)
安徽、河南、湖北——对,几千里路,全靠两条腿走呀!
——(点拨)不走行吗?(珍贵的药材常常生长在人迹罕至的山林之中),几千里路,走的都是荆棘遍布的——小路,走的都是无人问津的——荒野,虎狼出没的——山林。为了察访药材,他必须走。读。
“饥餐渴饮,晓行夜宿”
——什么叫“饥餐渴饮”?什么叫“晓行夜宿”?
——(或者)对,他的“晓行”就是——读。他的夜宿呢?
二、学习第4自然段
出示:(第四自然段)
1、他晚上住在什么样的古寺,你给大家读读。
2、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古寺?(破败的古寺)
3、你从哪儿感受到他“破败”? (请你再读读课文第四小节,体会体会)
交流:
到处是灰尘——很脏;积了厚厚的一层;
长满了青苔——阴暗潮湿;可能还有蛇虫鼠蚁;
厚厚的蜘蛛网——很久没有人住了、很久都没人来过了;
断垣残壁——年代久远,墙壁破损了;
(请你读。你读出了古寺的荒凉;把体现“脏”的地方都读出来。你再试试)
(请你读。你读出了古寺的残破;我眼前仿佛出现了灰蒙蒙的蜘蛛网)
(请你读。你读出了古寺的危险。这样的地方,不要说“住”,就是看一眼,都觉得——把你的感受送进文字,读。)
同学们理解这么到位,一定也能读好是吗?我们一起读。齐读第4小节。
4、假如让你在这儿住下,你愿意吗?为什么?(室内很脏;四处都没有人,让人害怕;房子很破了,很危险……)
5、可李时珍为什么愿意住进这个荒凉甚至危险的古寺呢?请快速读读课文2、3小节,找找原因。(交流:因为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
6、这里的“一心”可以换成哪些词?(专心、认真、全心全意………)
“一心赶路”是为了什么?(察访药材)
7、师小结:原来,为了寻访药材,李时珍一心赶路;又因为一门心思都扑在了修好《本草》上,所以面对这样的古寺,他毫不犹豫地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儿住一夜吧。”(出示,齐读)
8、一个“就”字,你读出了什么?(随便;对住哪儿没有过多的要求。不怕吃苦 一门心思扑在修好《本草》上 ; 对物质生活无所求 随遇而安——在他看来,只要有个落脚的地方就好了。)
9、看来,李时珍真像他所说的——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齐读)一个“就”读得好,把李时珍对物质生活无所求,随遇而安的淡泊读出来了。
这就是李时珍的“夜宿”!白天四处奔波,察访药材,晚上就在破庙里过夜,他的“晓行夜宿”多么辛苦。
他还吃了哪些苦?
三、学习5—7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
引读: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
夜幕渐渐降临了——李时珍和他的弟子住在这样破败的古寺里,他们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谈到了吃苦的话题,他们觉得这样的生活苦吗?请同学们轻轻课文5—7自然段,找一找,想一想。
学生交流:
1、庞宪说“先生是快50的人了,都挺得住,我20多岁的人还能叫苦么?”(换句式)(先生是快50的人了,都挺得住,我20多岁的人不会叫苦的。)
2、在这里你注意到李时珍说话时的表情了吗?(笑着说)那此刻这句话该怎么读?(指读、齐读——读出以苦为乐的精神来)
3、 “恩,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引导: 李时珍说的“吃点苦”是怎样的苦?请同学们再轻轻读读这几段文字,也可以联系前面所学的内容来谈谈。
师徒俩找来枯枝杂草,生起火来。(还得生火取暖)
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
啃干粮 “啃干粮”的“啃”是什么意思?
(咬、用力咬、放在磨牙上咬)
你们能做个动作吗?生模仿“啃”的动作
看出来你们咬的时候很费力,你们吃什么东西的时候要这么费力呢?
(骨头、鸡腿、甘蔗……)
李时珍啃的是什么?干粮
干粮怎么要费这么大的劲咬?(风干了,硬了。可见放的时间长了。)
粮食放时间长了,说明了什么?(在路上察访药材的时间长了,可真辛苦啊!)
住破庙 饥餐渴饮,晓行夜宿……
——渴了就喝一点山泉水,饿了就啃一点干粮,有时候,为了赶路,就边走边吃,甚至两顿并作一顿,这就叫做“饥餐渴饮”。
吃的是泉水、干粮,住的是破败的古寺,走的是荒山野岭,(指黑板)“晓行夜宿”,“饥餐渴饮”,李时珍为寻访药材,吃了多少苦呀!这样的生活,你还想用哪些词来形容?(写上黑板)
(4)这样的生活仅仅是一天吗?一月吗?一年吗?不!文中有个词语告诉我们——多长时间?(长年累月)
(是“长年累月”过这样的生活!)
长年累月的——饥餐渴饮
长年累月的——晓行夜宿
长年累月的——风餐露宿
长年累月的——栉风沐雨
长年累月的——跋山涉水
长年累月的——风尘仆仆
长年累月的——东奔西走
难怪李时珍说,比住在家里——苦多了!(点红“苦多了”)
(5)一个月又一个月,一年又一年,这就叫“长年累月”,
想象一下,他们还会吃哪些苦?
在骄阳似火的夏天,李时珍师徒俩-------------------------------(一边挥汗如雨一边寻访药材,可能有时喉咙里干得冒烟,晒得又黑又瘦……)
在北风凛冽的寒冬,李时珍师徒俩-------------------------------(顶风冒雪,手冻得开裂流血,有的时候在野外找不到干草生火取暖,可能那一夜又冷又饿)
(6)师补充:李时珍从35岁开始重新修订《本草纲目》,在修订的过程中,他脚穿草鞋,身背药蒌,带着徒弟,翻山越岭,访医采药,不要忘记,到现在他已经多大了?(快50岁了!)这样长年累月在外奔波的日子已经快15年了!
可是李时珍却说-------(齐读):“恩,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7)这句话充分表现了李时珍--------的精神。板书:(不怕吃苦) 为了造福万民甘于付出 乐观 以苦为乐
(8) 指名读
四、学习8---13自然段
李时珍吃的“苦”绝不仅仅如此。同学们,默默地去读读课文的8——13自然段,你对“苦”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李时珍还吃了什么苦?
(第12自然段)出示:
他是怎样尝药草的?请你读读第12自然段。
我们说不动笔墨不读书,会读书的人已经拿出笔在书上划出有关句子,找出来后你也可以跟同桌交流一下各自的感受。
(1) 生交流:
(2)重点引导学生探究第12小节的细节描写。(如果学生说到,就直接切入,如果没有答到,就让学生一起来学习第12小节)
你们看,李时珍在无法识别“鸡肠草”与“鹅肠草”的时候他先是端详, 端详是什么意思?(仔细地看)不仅仔细地看,还在想,想怎样区分“鸡肠草”与“鹅肠草”
在外形看不出的情况下,李时珍就……(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还在想,还在体会,终于区分出来,于是他接着往下写:“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生齐读)
(3)小结:这一段抓住了端详 扯下 嚼嚼这些动词,把一个( )的李时珍描写得生动传神。
(做事非常认真,细心,一丝不苟,这就叫——板书:严谨)我们一起来读好这段描写李时珍品尝草药的情景。
同学们,品尝草药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很多植物是有毒的,李时珍不仅品尝鸡肠草,鹅肠草,还长期吃生姜为的是检验长食生姜是否有损视力,为了证实曼佗罗的药性,他喝下了浸泡曼佗罗花的毒酒。他曾经这样对儿子说:“不通过亲自尝试,怎么能验证药性?你爹冒了一回险,就可以免去许多病人再冒一回险。”
听到这儿,你对李时珍又有哪些新的认识?(这就是李时珍,为了万民得福,吃苦受罪甚至冒着生命的危险品尝草药,他的心中只装着天下百姓,惟独没有他自己!)
同学们,这一切的研究和揣摩,这一切的危险和担忧,写在纸上,就变成极为简练的14个字。引读:
“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字数不多,但字字可靠,字字准确,字字严谨,读!
“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4)在第12小节中的两个地方出现了省略号,它们表达的意思一样吗? (不一样,第一个省略号表示李时珍记到“鸡肠草“时停下在思考,第二个省略号表示李时珍还在记载其他草药。)
2、引读:“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
请同学们看这幅图,寺庙内,李时珍就着皎洁的月光记着白天的寻访所得;山风透过露天的屋顶吹起了他花白的头发,夜越来越深了,弟子庞宪脱下衣服轻轻披在他身上,李时珍浑然不觉,依然思索着记载着,我们也不知他是什么时候入睡的……
再读:“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
为了修订《本草》,他真是( )(忘我地工作,废寝忘食,不知疲倦,心系万民,勤奋塌实……)
五、整体感知“苦”与“值得”
1、如果说我们先前感受到的是李时珍生活上的艰苦,现在,你感受到的是:(修订《本草》的辛苦)
2、怪不得李时珍说,“比住在家里——苦多了!”这样的“晓行夜宿”,是夜以继日工作之后的“晓行夜宿”!这样的“饥餐渴饮”是冒着生命危险进行研究之后的“饥餐渴饮”呀!孩子们,我们目睹了李时珍在古寺中一夜的生活,而这一夜仅仅他一生几十年中的一个瞬间,多少个夜晚,他都是这样度过的。
3、让我们捧起书,再一次细细地品味了李时珍编写《本草》的“不易”。
4、面对这一切,李时珍只是淡淡地说,齐读——(点红“值得”)
“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值得”变红)
板书:值得
5、为什么呢?
(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
板书:万民得福
6、对,正因此他心里装着万民的健康、万民的幸福,所以——
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是值得的。
,是值得的。
为了万民得福,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7、正是这种可贵的精神,创造了新的《本草纲目》。
读到这儿,我们李时珍这个人物和一本叫《本草纲目》的药书有着密切的关系。你们对《本草纲目》又了解多少呢?请听听世人对它的评价吧——
出示:李约瑟博士在评价《本草纲目》时写道:“毫无疑问,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是李时珍那部在本草书中登峰造极的著作《本草纲目》。”读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8、看着,想着,李时珍的话又轻轻回响在我们的耳边,读——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不怕吃苦,工作严谨认真的药物学家——李时珍,记住编写《本草纲目》这本百科全书的伟大作家——李时珍。
李时珍教案 篇6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7课《李时珍夜宿古寺》,齐读课题。(提前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
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我这里有几份同学们的预习单,大家看,这些生字会读吗?(出示)一起读一读
2、字音读准了,咱们来看看他们字写得怎么样?
正确吗?
规范吗?
这一课中左窄右宽结构的字特别多。
你发现了吗?在写这类字的时候,我们不仅要注意左窄右宽,还要注意笔画的避让和穿插。
比如“徒”字,“走”的一撇就要写得短一些,这样才不会和左边的竖连在一起。
“订”言字旁的点高一点,右边的长横略低一点,两个笔画穿插避让,字形美观。以后大家在读帖时,要善于发现这些规律。
看看你写的这类字,挑一个写得不满意的,再写一个。
3、文中还有这样几个词语,你们也能读准确吗?
(出示词语:夜幕降临隐隐约约飞鸟归林
皎洁轮廓大好月色晓行夜宿
第一行谁来读?(扣正确评价)
第二行谁来读?(扣正确评价)
懂不懂这些词的意思?(不回答)这些词语主要用来描写什么?(写景、写夜景)
写景,写夜景,那咱们想象着它们所描写的景色,再来一起读一读。
你能不能用上其中的一些词语说一段话,几句都可以,描述夜晚的景色。
(鼓励评价点,用上了几个词语,还很恰当,句子意思明白,句子也比较通顺)
4、读了词语,课文能不能读正确、流利呢?下面请大家同位两人为一组,每人一段接读课文,看能不能做到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正音,指导点:9——13节)小结:同学们读得很认真,检查得也很认真,很多同学还帮助同位纠正了错误。大家来看这几个小节,除了有一些生僻的字以外,还有许多中草药的名字,比较生疏,试试能不能读正确,……(老师画词语,生齐读)还有几个词语也比较难读,难懂,如“呃逆”,读,知道什么意思吗?(打嗝);生嚼涎滑,读:看“涎”这个字,左边是——(生)“氵”右边是——(生)“延”,合起来念——(生)“xian”。“涎”是什么意思?(口水)那么“生嚼涎滑”就是生吃鸡肠草,嚼一嚼口水比较多,黏黏的,滑滑的;那“生嚼无涎”这个词你懂了吗?
大家都再自由练读这几个小节。
三、精读感悟
(一)研读1——4节
1、又读了书,相信大家能课文读熟了。内容读懂了吗?大家来看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七个字,已经把故事的主要内容交代得很清楚了。人物:?时间:?地点:?事件:?
2、如果我们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只说这几个字,行不行?我们还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别人才能明白。比如,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呢?他夜宿古寺后又做了什么?如果你也能把这些讲出来,别人就会明白了。
3、那我们先来看李时珍和弟子庞宪为什么要夜宿古寺呢?谁读懂了?
指名说:(指1-2生谈谈自己的想法)
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些内容?请大家浏览课文,找一找。(2-4、1-4)(老师可以提示:他们一心赶路,错过客店,发现古寺,住下来,这是哪几个自然段的内容)
4、我请几位同学来读一读这几个小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着当时的情景。
(生读书,教师随机指出错误。要关注读书和倾听的情况)
5、听了他们的朗读,大家有没有想象到当时的一幕幕情景?你的脑海中有没有出现这样一座古寺?(出示句子:近前一看……蜘蛛网。)
这究竟是一座怎样的古寺呢?如果用这段话中的一个词语来说,你看是哪一个词语来,把它标出来。(板书:破败)
6、“破败”你懂吗?(生说:破旧、破烂)刚才大家说的意思主要集中在“破”上,那“败”是什么意思?(学生尝试谈理解)
不太明白不要着急,大家可以再来读读这句描写古寺的话,你看那些词语可以看出古寺是破败的?
(抓住:残垣断壁、到处是灰尘、长满了青苔、厚厚的蜘蛛网)
哪个词在描写古寺破烂?(残垣断壁——对,垣的意思就是——,残、断——在说墙壁——)
那么这座古寺为什么灰尘——到处都是;青苔都——长满了;蜘蛛网是——厚厚的;(到处是、长满了、蜘蛛网随时变红)为什么呢?
(生谈自己的想法,就是很久没有人收拾了。)
师:对,古寺原本是有僧人的,也有来烧香拜佛的香客,可能还有游人。可现在没有僧人、也没有香客,也没有游人。一个人也没有了,很久没有人来了,所以,这座古寺不仅残垣断壁,而且早已衰败,荒凉不堪。这就是——破败。(生)
看,作者就用了这样几个词就很具体地写出了寺庙的破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注意可以适当重读红色的词语表现古寺的破败。(生齐读)
7、面对这样破败的一座古寺,李时珍对庞宪说——(出示句子:李时珍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读。
这时,李时珍说的这句话,他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说?
说说并读读。为什么这样读?
A、(鼓励不同的解读:高兴、无奈、失望……)
B、如果学生说“很失望、很伤心”时,老师引导:你是这样理解的,我想你联系下文想一想,也许你的理解就可能不同了。请大家都来读一读第七小节,想想此时李时珍会不会是失望、难过的,看看有没有新的想法。引导学生谈出并不是难过、失望的
C、说不出淡定,教师说自己的感受:我在读这句话的时候也觉得他可能比较高兴,也可能有些无奈,但后来多读了几遍,尤其是联系上下文读了读,我又认为,李时珍在说这句话时是很淡定、很坦然的。是不是这样呢?请大家都来联系第一小节和第七小节读一读、想一想。指名说(说出他遇到的困难很多了,他有认为吃点苦是值得的,做住在古寺里这个决定并不难,所以说这句话时也有可能是淡淡的、很坦然、淡定)
8、读到这里,你觉得此时的李时珍是个怎样的人?(不怕苦、甘愿吃苦)
9、小结提升:刚才我们读了2-4(1—4)小节,特别是细读了第四小节,不仅知道了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原因,还看到一座破败的古寺,感受到李时珍是一个不怕苦的人。
我们还可以看作者的写法,这里,作者想让我们知道李时珍不怕苦,但是对他的直接描写只不过是他的一句话,而把古寺的破败写得很具体,意在写人,却去写人所处的环境,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就把人物这种精神品质衬托出来了。
你看,读书就要细细的、反反复复地去读,不仅读懂作者写了什么,还要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得好处,你的收获就更多。
10.李时珍师徒二人夜宿古寺后又做了些什么呢?请大家默读课文5——13小节,先概括出他们做了哪些事?
(如下课,就收课:李时珍师徒二人夜宿古寺后做了哪些事呢?作者又是怎样来表现李时珍这样一个人物形象地呢?我们下节课再来探究。
也可以,谈论哪些事至下课,收课:作者又是怎样来表现李时珍这样一个人物形象地呢?我们下节课再来探究。)
李时珍教案 篇7
教案内容: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
2、“李时珍夜宿古寺”,读了课题,你有收获吗?知道了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呀?
关于李时珍,你能试着用一句话来介绍介绍吗?
(师根据学生说的情况,简介相关内容:《本草纲目》是一部药学宝典,在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前,医生诊断病情、救治病人并没有一套科学系统的方法,用错药、诊错病的情况时有发生,老百姓深受其害。特别是对一些药物的正确使用上,存在很大的问题。李时珍为了编写《本草纲目》,造福老百姓,不畏艰辛,登高山,探陷谷,遍寻百草,甚至亲自试验。)
3、课文写的就是李时珍在编写《本草纲目》中的事情。读了课题,你还有什么收获呢?(学生理解课题)
4、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
1、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老师要来看看,谁预习的收获最大!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学生分节朗读课文,随机正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默读课文,想一想,李时珍的哪些行动让你感动?指名简要说说。
三、理解词语:
1、你在读书时遇到哪些不理解的词语?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讨论。
2、重点理解:出示词语:
A-察访行囊饥餐渴饮晓行夜宿长年累月
请你读一读(学生个别读)
预习时,你已经理解了哪些词语?说说你理解的方法。
从这几个词语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李时珍的辛苦)
B-破败断垣残壁
这两个词语在课文哪一小节?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朗读第四小节,谈体会)反复读,抓住相关词句体会条件差和不怕苦。
C-金银花胭脂草刀豆子鸡肠草鹅肠草
自由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这些草药有什么作用?找到相关的句子,划出来读一读。(交流出示:呃逆 涎滑 无涎 读一读词语,并结合句子理解。
生活中,我们常要接触一些重要,你能说出几味来吗?(学生自由交流)
中药是我国宝贵的遗产,课后我们还可以去了解!李时珍为了弄清这些草药的功效,编写《本草纲目》,27年间,日日夜夜奔波着!
四、指导学生写字:
1、认真观察课后生字表,看看哪些字比较难记?该怎么样来记住这些生字?
2、教师重点强调,学生动笔描红。
五、课外作业:
课后搜集有关李时珍的故事,搜集几种中草药的名称与用途
李时珍教案 篇8
课文《李时珍》教学设计【精选】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课文《李时珍》教学设计【精选】,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应当凸显语文学科的个性,立足工具,弘扬人文。”全国小语会崔峦会长说:“阅读教学要凭借文本的语言,着重培养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这些论述其实说明了如何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这篇课文的教学,应该努力体现在品味文本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李时珍那种“甘于吃苦、不怕冒险”的精神。具体地说,就是抓住古寺环境的破败、察访过程的艰辛、品尝药草的危险等文本内容,引导学生联系前后文,深入地品词析句,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并水到渠成地对李时珍产生深深的敬佩之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重点,在前后联系中品词析句,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3.深刻理解李时珍所宿古寺环境之破败、察访药材过程之艰辛,体会李时珍为了修订《本草》而甘于吃苦、不怕冒险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由衷地产生对李时珍的敬佩之情。
教学过程
一、浮想画面,感受古寺环境的破败
1.让学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请大家将语言组织好,先自己说,再交流:课文主要写了——李时珍师徒为了察访药材,住进了一座古寺,喝泉水,啃干粮,品尝药草,记录一天的寻访所得。
【阅读教学要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这一环节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整体”的观照下学习全文。这一教学过程既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也是对学生进行语言的表达训练。】
2.课文题目是“李时珍夜宿古寺”,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集中描写“古寺”的自然段读一读,想想:哪个词最能反映古寺的特点?
3.学生找出古寺的特点是“破败”后,师范读第4自然段,要求学生闭上眼睛: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破败的情景?
组织交流。①情景: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②分析:“到处是灰尘、厚厚的蜘蛛网”说明了——(长时间没人住);“断垣残壁、长满了青苔”说明了古寺一些墙壁倒塌了,无人修整,寺里阴暗潮湿)。
4.出示:李时珍和庞宪住在这里,陪伴他们的是,是,是,是。在这里,没有,没有,没有。
5.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
【语文教学要重视形象性。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浮想相关画面,感受到李时珍师徒夜宿的古寺是破败的。在这里陪伴他们的是灰尘,是断垣残壁,是青苔,是厚厚的蜘蛛网,在这里没有完好的桌椅,没有平整的床铺,没有口渴的饭菜,没有……所出示的填空题,有助于学生理解投宿环境的艰苦。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就能收到好的效果。】
二、前后联系,品析察访过程的艰辛
1.师:请大家联系第1—3自然段,说说:李时珍师徒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住进这座破败的古寺的?
2.学生自读后,组织讨论:
①是在路上走了好几个月的情况下(第1自然段)。这几个月是怎么走过来的?——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请结合第5自然段内容,想想:在路上,他们饿了——(啃几口干粮。比较:课文为什么用“啃”不用“吃或咬”?),渴了——(喝几口泉水)。他们白天——(赶路察访药材),晚上——(随便找个地方住下来)。他们真是太辛苦了!
【李时珍的辛苦不仅仅是在住宿条件上,还在于整个察访过程。这一教学环节在前后文的联系中引导学生进行品析、体会:在这好几个月的察访中“饥餐渴饮、晓行夜宿”,饿了吃什么?渴了喝什么?白天干什么?晚上干什么?从而感受察访过程的艰辛。】
②结合第二自然段:因为他们一心走路,错过了客店。想想:客店和古寺在环境上有什么不同?
出示:在客店里,没有,没有,没有。有的是,有的是,有的是。
他们为什么不住在这样温馨的客店里,他们赶路为了什么?(察访药材,修订《本草》)
3.李时珍师徒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吃不好,喝不好,睡不好,真是太辛苦了。指导有感情地朗读1—5自然段。
4.李时珍觉得这样苦吗?李时珍是怎样说的.?指名读第7自然段。
抓住“吃点苦是值得的”深化理解李时珍“为了修订《本草》造福人类,甘于吃苦”的精神。①李时珍吃的苦少吗?为什么说“吃点苦”?②“是值得的”,为什么值得?
5.再次有感情地朗读第1—7自然段。
【这一环节在进一步将客店与古寺的对照中,在视“诸多之苦”为“吃点苦”的比较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李时珍为了修订《本草》那种甘于吃苦的伟大精神。这样的设计是简单的,这样的过程中扎实的,学生的理解是深入的。】
三、适度拓展,体会冒险尝草的精神
1.指名读第8—13自然段,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深受感动?
2.组织交流。
①白天,赶路、采药,已经很累了,晚上还在趁着月光记录寻访所得,真令人感动。他们就是这样一天一天过来的。
②抓住“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体会李时珍为了修订《本草》不怕冒险的精神。
讨论:李时珍尝药草可能会带来什么后果?(中毒,甚至死亡。)
3.出示补充资料:
有一次,李时珍拿着“山茄子”回到家,搞清了这种草药的学名是“蔓陀罗”。为了解它的药效,李时珍把蔓陀罗泡到了酒里。酒泡好了,李时珍把家人和徒弟找来,嘱咐了他们几句话,就喝了许多药酒,不一会儿就失去了知觉。
过了好长时间,李时珍还没醒过来,家人和徒弟赶忙端来事先准备好的绿豆甘草汤,灌到他嘴里,没多大功夫,李时珍醒了过来,大家才松了一口气。当家人和弟子埋怨他太冒险时,李时珍笑着说:“不亲自尝尝,怎么断定它的药效呢?”说完,赶忙记录下蔓陀罗的作用、功效以及反应过程等。
【对教学内容的拓展要体现“适度”原则。为了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尝百草的冒险精神,教学中补充了这个小故事,这个故事文字浅显,但内容感人,能很好地加深学生对李时珍的认识。】
4.指名读第13自然段,读后出示,要求学生口头填一填:
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寺内。他们饿了,渴了,冷了,累了。夜渐渐深了,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第二天一早,他们又要踏上察访药材的路程了。
【这一填空题,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在眼前浮现夜深人静时李时珍师徒活动的画面。通过这样的练习,让学生感受到白天他们是累的,夜晚他们仍然很辛苦。】
5.组织讨论后,指导读第8—13自然段。
6.师:同学们,这样的生活苦吗?(的确很苦。)但李时珍怎么说的,读第7自然段。
7.动笔写写:同学们,你学了本文后对李时珍一定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请给李时珍写一段心里话。组织交流,结束课堂。
【这一环节的教学其实是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进一步感受李时珍的伟大,同时也是引导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情感的过程。】
总评
语文阅读教学,目标要简明,方法要简便,但过程要扎实,理解、感悟要深入;语文阅读教学,不能重了朗读而轻了表达,不能重了人文而轻了语言。
《李时珍夜宿古寺》是一篇内容易懂的课文,学生读了后,就能大致地知道文章的主要意思。再多读几篇,学生也能理解李时珍“甘于吃苦,不怕冒险”的精神。但理解是不是深入了,会不会在学生心灵深处由衷地对李时珍产生敬佩之情,学生的这种情感能不能通过自己的语言比较恰当地表达出来,这都是教者所要思考并努力实现的实实在在的目标。
这节课的教学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学过程是清晰的,是扎实有效的。一是在情境表达中训练语言。教学中设计了几个表达训练点:课始时,让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古寺环境破败时,说说头脑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深夜里,说说李时珍的活动;总结课文时,写写自己的心里话。二是在品词析句中增强感悟。课文为什么用“啃干粮”,不用“吃或咬”;将古寺环境与客店环境进行比较;“吃了那么多苦”与“吃点苦是值得的”进行品析。三是在适度拓展中升华情感。课内补充了李时珍尝药草的一个小故事,加深了学生对李时珍的理解,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和感受。通过这些过程较好地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起来。
李时珍教案 篇9
《李时珍夜宿古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课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订《本草纲目》住在破败的古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亲自冒险品尝草药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本课的设计体现以下几个理念:
一、一条主线,多维解读。
在市教研室“清晰目标、精选内容、有效设问”中“有效设问”思想的指导下,在问题的设置上,仅设置了一个主导问题:在四个场景中,哪里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余的问题都是在这个主导问题下进行展开的。然而,问题的指向却是多维的。学生既可以从文本内容的角度去回答,也可以从人物的精神角度去回答。
二、四个板块,精选内容。
在任志刚等教师提出的“板块教学”的启迪下,我选取四个板块来进行教学,即:投宿古寺、啃食干粮、借月记载、亲尝药草。这样处理,使看似冗长的课文变得简短了,变得板块清晰了。这同时,也恰巧和市教研室提出的“精选内容”不谋而合。
三、一种方法,抓关键词。
本课教学中,还给予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我通过:“四幅场景,哪一幅场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一读,用笔勾画出关键的词语,在书的边侧用一两个词语写一写给你印象深刻的原因。”让学生学会了抓关键词或关键短语学习课文的方法。
四、一种引领,精神提升。
在本课中,我将教学目标进行了提升,在学生理解“不怕吃苦,严谨认真”的基础上,通过文本重点句“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的学习,以及资料的补充:李时珍修订《本草纲目》中的错误,研读过800多本中医药书籍,访问了湖北、河南、安徽等多个省市,他倾毕生的精力和心血,历时近30年,《本草纲目》定稿时,他已由生气勃勃的青年变为白发苍苍的老人了。让学生体会到“李时珍修订《本草纲目》,是让万民得福。”从而让学生受到精神的引领。
五、一点快乐,趣味横生。
语文课是快乐的,是趣味横生的,这是我语文教学的追求。在教学时,我设计了啃食干粮,体验李时珍的辛苦,相信学生一定会非常开心,兴致盎然,这必定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教学的时候,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六、一点意外,备足学生。
在执教的过程中,有一点意外,学生在品读“投宿古寺”的版块时,居然大多学生都能直接抓住“破败”一词来品读,这是我始料未及的,所以,在学生大多答到此点的时候,我反而绕了个弯子。看来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该充分的相信学生,备课更要备足学生。
语文教学的魅力在于教师的文本解读与学生的认知之间找到恰当的途径和合适的方法,我深知我的教学还有许多的缺点和不足,以后定当且行且思,争取进步。
李时珍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语境,理解重点词语,从而深入体悟文本内容,切身感受李时珍为修订《本草纲目》而付出的艰辛。
3、品读课文,学会用“咬文嚼字”的方法学习课文。与文本对话,适时补充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认真严谨的踏实作风。
4、初步体会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
教学重点:
1、深入文本,感受李时珍为修订《本草纲目》而付出的艰辛。
2、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不怕吃苦、一心为民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教学难点:
品读课文第8自然段,感受李时珍为民造福,甘愿吃苦的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整体感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生读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
2、课文围绕“李时珍夜宿古寺”写了哪几个小故事?(学生说……)
3、嗯!写了他投宿古寺(小黑板出示)啃食干粮(小黑板出示),月下记载(小黑板出示),冒险尝药(小黑板出示)。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4个小故事。(齐读小标题)
4、(手指板书)用简要的语言,相同的字数,把故事的大概内容描述出来,这就叫——用小标题概括,用小标题概括段意是我们四年级同学应该掌握的一项语文技能。
二、讲读“投宿古寺”部分,感悟“破败”中的艰辛。
1、(手指板书)李时珍——投宿的古寺,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破败)
2、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座古寺的?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找一找。(指名学生回答)
出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3、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学生齐读)
4、其实要读懂这段内容,我们只读一遍是不够的,还得用巧妙的方法呀,今天老师教大家一个学习方法——那就是“咬文嚼字”(小黑板出示),一起读。(生读)
5、你知道什么是“咬文嚼字”吗?(从一个字,一个词,去体会,去理解意思……)
6、请大家打开课文,自己读读这段文字,想想哪些字、哪些词,让你有所体会?边读边思考,动笔画一画,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自读)
预设四处:
第一处:到处是灰尘(多媒体加红)
①你品出了什么?(品出了很破,很脏,好久没人住了……)
②请你读好这句话。(指名学生读)
第二处:断垣残壁(多媒体加红)
①什么叫断垣残壁?(残破的围墙,倒塌的墙壁。形容残破荒凉的景象。)
②请你读好这个词。(指名读词)你从断垣残壁品出了什么?(旧,很危险)
③请你读这句话。(指名读)
第三处:长满了青苔
①青苔一般长在哪里的?(潮湿,阴暗的地方)
②你品出了什么?(古寺漏雨了,已经长青苔了……潮湿,没有阳光……)
(指名学生读)
第四处:厚厚的蜘蛛网
①你品出了什么?(好久没人住,很脏,荒凉……)
②请你读这句话。(指名学生读)
7、是啊!这破败的古寺——(到处是灰尘),还有(断垣残壁),上面(布满了青苔),让我们再走近些,你看,屋顶上有(厚厚的蜘蛛网),窗户上有(厚厚的蜘蛛网),就连神像上也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多么破败呀。我们一起读。(学生齐读)
8、同学们真会读书,能用咬文嚼字的方法去感悟。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文字,都是描写——古寺的破败的,这是什么描写呢?(环境描写)媒体出示:环境描写。
9、面对样破败的古寺,李时珍是怎么说的?(指名回答)
出示:李时珍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
10、李时珍的话,请你读读,好好感受感受。(学生自读)
11、(指名读)你从李时珍的话中感受到了什么?(他很坚决,不怕困难……)(指名学生读)
12、我们一起读这句话。(学生齐读)
13、是啊!为了察访药材,为了修好《本草》,这些对李时珍来说已经算不了什么了!师徒俩毅然决定在古寺中住一夜!
三、讲读“啃食干粮”部分,感悟“啃”字中的艰苦,体会一心为民的情怀。
1、夜幕渐渐降临了,让我们走近这对师徒,看看他们在破败古寺中的生活怎么样?请大家自己读读这段话。
出示:
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李时珍笑着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
“先生是快50岁的人了,都挺得住,我20多岁的人还能叫苦吗?”
“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2、李时珍古寺的生活怎么样?(简朴,艰苦,清苦……苦……)
3、你从哪里品出这份苦的?(手指板书)就用“咬文嚼字”的方法来品一品。
预设共三处。谁来说说?
第一处:枯枝杂草,升起火来
①你从这儿中品出了什么?(很冷,用枯枝杂草生火来取暖)你真会咬文嚼字。(指名读)
第二处:陶碗舀泉水
①你从这儿中品出了什么?(生活清苦、条件艰苦)你也很会读书。
第三处:啃
①一个“啃”字,你品出了什么?(干粮硬硬的,干巴巴的,可难吃了不喝上一口水,真是难以下咽,放在行囊里好长时间了……)
②请你读这句话。
4、真好,我们一起来感受这艰苦的生活。(齐读两句话)
5、小结:冷了烧点枯枝杂草,取暖,渴了喝点泉水,饿了啃点干粮……这样的而生活李时珍怕吗?(不怕)你怎么知道他不怕的?(笑)你真会咬文嚼字。(笑)(点红)
6、一个“笑”字,你品出了李时珍是怎样的一个人?(不怕吃苦),板书:不怕吃苦。
7、让我们读读师徒的对话,老师读旁白,男生读李时珍的话,女生读庞宪的话(分角色读)
8、同学们:“言为心声”,李时珍的话,请你好好读读,相信你一定有更深的体会。
出示:
“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9、话不多,只有两句,请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男女生读)
10、(请一男生)刚才你读的特别认真,你有什么感受吗?(李时珍长年累月的奔波很辛苦)
11、你对哪个词有体会?(奔波)请你读这个词?(学生读)什么叫奔波?(往来奔走)李时珍都走过哪些地方?(学生自由说,河南,安徽……)你真会读书。
老师告诉你,据历史资料查证李时珍为了写本草纲目,他的足迹踏遍大江南北,行程一万余里。(再请这为男生读)
12、他这样奔波,仅仅是一天吗?(不是)一月吗?(不是)一年吗?(不是)而是——(长年累月)。谁来读——(长年累月)
13、李时珍从35岁开始编写《本草纲目》,到现在已经快50岁了,在外奔波15年了!请你来读红色的字(指名读——长年累月地奔波)谁来读这句话。(指名读这句话)谁也想读这句话?(指名读)我们一起读。同学们,你能想象15年李时珍吃了多少苦吗?你看……(自由说)
14、是啊!这么多苦,真的比住在家里苦多了!(点红)可是,他却说——引读……(但我……值得的)点红(值得的)
15、李时珍为什么这么说呢?同桌两个人讨论一下。(因为他想为万民得福,自己苦点不算什么,只要万民得福,只要老百姓有病了可以对症下药了,健康了……自己吃点苦是无所谓的了,是值得的)
16、原来他想的是——万民得福啊!(点红:万民得福)
17、是啊!想到万民得福了(放大)他觉得吃点苦也是值得的了。难怪他说引读——“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18、此时此刻,你品出了一个怎样的李时珍?(板书:为民造福)
四、讲读“月下记载”“冒险尝药”部分,感受李时珍的认真和严谨。
1、让我们再次走进李时珍,看看他是怎样记录这些草药的?自己读读这段话。
出示:
皎洁的月光透过露天的屋顶,照进房子里。李时珍说:“庞宪,趁着大好月色,我们把今天寻访所得记下来吧。”
庞宪从行囊里拿出笔墨砚台,又搬来几块砖垒成桌子。李时珍把本子摊开,拿起毛笔,边忆边写:“忍冬花初开时银白色,两三天后变为金黄色,所以又叫金银花,可以解暑消热。”
“胭脂草捣烂了,可以治虫咬伤。”
“刀豆子烧成渣子吃下去,能治呃逆。”
“鸡肠草……庞宪,你把药包拿来。”李时珍拿过药包,从里面翻出两种草。它们的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怎样区别它们呢?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着往下写:“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2、你觉得李时珍记得怎样?(学生汇报:认真,仔细、刻苦、忘我……)
板书(认真)
3、大家注意到没有,李时珍除了记录,还……?(尝草药)请你读读这段文字,找找他是怎样记草药的?
出示:
“鸡肠草……庞宪,你把药包拿来。”李时珍拿过药包,从里面翻出两种草。它们的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怎样区别它们呢?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着往下写:“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3、找到了吗?出示: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出示)我们一起读一读。“咬文嚼字”?哪些词语值得我们去品一品?(端详)(嚼嚼)(点红)
4、什么叫端详?(仔细地看看)请你做做端详的动作给老师看看?(学生做动作)
5、现在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来到400多年前的明朝,你们就是李时珍,我来采访你。
①李时珍你好,刚才我看到你,拿着这两片叶子这样上下左右反反复复地看,你为什么要这样呢?(要看看仔细,看区别……)
②你为什么要嚼?(用眼睛看不清楚他们的区别,就只好,嚼一嚼味道有什么区别了,要知道药性)
③作为医生,你应该知道有些草药是有危险的,你怎么还敢嚼?(怕病人吃错药……耽误病情……原来你是——(要为病人负责呀)
6、你这种负责的态度,老师送你一个词叫——严谨(板书:严谨)
7、嚼嚼,是李时珍经常使用的辨别药性的方法。记得有一次,李时珍看到古书上记载曼佗罗有麻醉作用,能使人精神恍惚,严重的会失去知觉。为了验证曼佗罗的麻醉作用,他亲自吞服了这种药,结果昏睡了好长时间才醒过来。“嚼嚼”看似简单,却冒着危险。让我们通过朗读来感受李时珍的这份严谨的态度。(齐读)
8、同学们,咬文嚼字,我们还要嚼“标点”你看……它表示什么?(李时珍还在记录鹅肠草和鸡肠草的区别,味道……)
9、是啊!尽管此时……引读:“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可李时珍却依然在月光下(记录)……夜深了引读:“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可,李时珍却还在月光下(记载着……)(不停地记着……)
10、这些文字又是一段?(环境描写)你看:课文中很多地方都出现了环境的描写:
出示:这句是描写古寺的:
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这句是描写夜色的:
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中天。
你知道为什么要写这些环境描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吗?
(为了突出苦……衬托李时珍……的精神……)
11、这样的写作方法叫板书:环境衬托。
12、李时珍用汗水、心血和智慧凝聚成了一部伟大的著作——《本草纲目》。(简介本草纲目)
13、为了编写《本草纲目》,李时珍不顾年老体弱,住在破败的古寺——他说(出示: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为了编写《本草纲目》李时珍踏遍万水千山,渴了喝些山泉水,饿了啃点干粮,他还是说(出示: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为了编写《本草纲目》李时珍不顾生命危险,亲自冒险尝药,可他依然说(出示: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让我们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永记住下这个伟大的名字——(李时珍),让我们也记住这部由李时珍编写的药学的百科全书——《本草纲目》。
14、总结课文:今天这节课,我们用“咬文嚼字“的方法,认识了一个不怕吃苦,为民造福,认真严谨的李时珍,还领略环境衬托这个精妙的写作方法。
机动:写话训练:
出示:儿童节那天,你被评为了“优秀少先队员”,当你兴高采烈地走在回家的路上,欣赏着路边的景色时,心情怎样呢?请你描写一下当时的所见所闻。
教师提示:写的时候,注意要用环境描写突出你兴高采烈地心情。
五、布置作业。
最后老师要布置几项作业。
1、向爸爸妈妈讲述《李时珍夜宿古寺》这个故事。
2、在《本草纲目》的背后,隐藏着许多的艰辛!你还知道哪些小故事?开个班级交流会。
夜宿古寺咬文嚼字
不怕吃苦环境衬托
17、李时珍夜宿古寺啃食干粮
为民造福
月下记载
认真严谨
冒险尝药
李时珍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通顺流利朗读课文,理解“饥餐渴饮、晓行夜宿、断垣残壁、涎滑”等词语的意思。
2、理清文章脉络,为有条理地复述课文做准备。
3、初步体会通过环境描写表现李时珍不怕吃苦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顺流利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为有条理地复述课文做准备。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通过环境描写表现李时珍不怕吃苦的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微课《本草纲目》、SMART电子白板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同学们,我们今天刚刚认识。初次见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微课播放《一个人和一部书》。
一、微课导课:
1、导课:见到这份礼物,你有什么感受?或者有什么想说的?
2、揭题: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第17课《李时珍夜宿古寺》,去看一看这样的鸿篇巨制是如何而成的呢?板书课题,教学“宿”。
引读过渡:
李时珍领着弟子庞宪,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访药材,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在此过程中会生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
自读要求:
1、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标自然段序号。
2、思:划出一天内时间变化的语句,思考在这些时间段内分别发生了什么事?分别在文章的那几个自然段?
检查初读情况:
饥餐渴饮、晓行夜宿、长年累月
皎洁月光、断垣残壁、笔墨砚台
师徒俩、舀来泉水、垒成桌子
忍冬草、刀豆子、胭脂草、鸡肠草、鹅肠草
(1)请同学读,一个同学读一组词语,相机正音。
(2)找最后一组词语特点,指导有节奏地读词串。
(3)读本草纲目里记载的难读的句子。相机正音。
(白板出示:“胭脂草捣烂了,可以治虫咬伤。”“刀豆子烧成渣子吃下去,能治呃逆”“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3)理解不理解的词语。(相机总结方法:拆分法、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
(4)理清文脉:小组讨论自读要求第二项。全班交流。(相机板书小标题:投宿古寺、月下谈苦、记载尝药)
对应总结:随着时间的变化,事情也在不断地发展。这篇文章就是按投宿古寺、月下谈苦、记载尝药三件事来记叙课文的。将小标题与时间连起来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古寺”部分,体会住的“苦”:
1、我们跟着李时珍去看一看那一夜他投宿的古寺是什么样的?在文章的第几自然段?
2、请同学自由读文章第四自然段,想一想这座古寺给你怎样的感受?(荒凉、破败不堪、萧条、简陋……)
3、你从哪看出来的呢?(教师圈:到处、长满、厚厚……)
4、那你能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么?(你在读的时候注意到了这些关键词,会读书)
5、我们读的时候还要注意入情入境。来,让我们跟随李时珍去看一看这破败的古寺。(出示图片)
6、练习说话:
李时珍和庞宪住在这里,陪伴他们的是 ,是 ,是 ,是 。在这里,没有 ,没有 ,没有 。
7、如果你就是李时珍,李时珍轻轻推开门,读……(配乐朗读)
四、仿写一个地方:
1、回顾课文第4自然段,找一找作者通过哪几个景物,来描写古寺的破败的?
2、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通过几个景物的描写展现一个地方的特点。
五、总结全文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体会了李时珍和庞宪住的苦,学会了写一个地方。那李时珍就仅仅是住的苦么?面对这些苦,他怕不怕呢?我们下节课再说。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第四题。
2、回忆自己看过的、学过的课文里的人物,积累人物的故事,比一比,谁积累的多。
七:板书设计
17、李时珍夜宿古寺
投宿古寺
月下谈苦
记载尝药
八、教学反思:
李时珍教案 篇12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理清脉络
3、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
二、教具准备: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由生字宿导入,揭题
板书宿,师:认识这个字吗?你能组哪些词?哪个词是夜宿这个词中宿的意思?
晚上住宿就是夜宿,昨天你们夜宿在哪?外出旅游一般夜宿何处?古时候把旅馆叫做客栈,有位古人出门在外不夜宿客栈,却夜宿古寺,这位古人就是李时珍(板书课题)
学生介绍李时珍。
师:《本草纲目》在课文中简称《本草》,李时珍写《本草纲目》三次易稿,前后花了近三十年时间,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其中的一幕。
(二)听课文范读,要求听准字音
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三)检查
1、认读生字词:
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药材师徒俩
灰尘断垣残壁青苔破庙
呃逆生嚼涎滑生嚼无涎
前不见村,后不着店
2、将词语顺序打乱,重新排列
师徒俩饥餐渴饮晓行夜宿
破庙灰尘断垣残壁青苔
药材呃逆生嚼涎滑生嚼无涎
学生认读,找找排列有什么规律
找一找这些词语中有哪些词语不理解
再读课文,在文中划出不理解的词语所在的句子。(四句话)
(四)李时珍过着怎样的生活呢?出示第一句(课文第一段)
1、饥餐渴饮什么意思?再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与此相关的内容。
出示句子庞宪用陶碗.......啃干粮
读句子,你觉得李时珍吃得怎样,喝得怎样?饥餐渴饮
(吃不好,喝不好)(联系上下文可以使我们对词语的意思理解的更准确。)读句子,读出意思。(板书:饥餐渴饮)
2、用同样的方法理解晓行夜宿的意思。
默读课文,划出文中相关语句。
出示这天晚上到哪里住宿呢?
这句话写出了晓行夜宿中哪一部分的意思?这么晚他们才找地方投宿,试想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又会干什么?这就叫晓行夜宿。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李时珍)
这种情况可以说在这对师徒身上经常发生。读句子,再读问句。
3、再读第一段话
四、第二句(第4节第一句)
李时珍夜宿古寺,这是怎么样的一座寺庙呢?指名读句子
断垣残壁这个词语的理解难点在哪?
理解垣,理解断垣残壁(通过,理解关键字,帮助理解词语)
可以用什么词语形容这座古寺呢?
朗读。
五、在这样一座破庙里李时珍简单地吃过晚饭,又干什么了呢?快速在课文中寻找答案,用文中的语言回答。(板书:记下寻访所得)
出示第三、四句(11小节和12小节最后一句话)
刀豆子......呃逆
他接着往下写......无涎......
1、你可以通过什么方法理解词义呢?
2、汇报结果
(、结合生活实践......)
3、出示句子:
1)忍冬花.......
2)胭脂草......
3)刀豆子......
4)鸡肠草......
学生正确读句子。
介绍:《本草纲目》一共记载了1892味药,李时珍就是这样一边察访药材,一边及时记下所得,终于完成了这一巨著。
六、这节课学到这你有了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七、再读生字词
八、生字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师引说:我们知道了李时珍和弟子庞宪一路,(饥餐渴饮)来到一座(引古寺)。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板书:饥餐渴饮晓行夜宿]
二、走进古寺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看看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
2.多媒体出示古寺,交流感受古寺的破败,画出重点词语,重点给合图形理解断垣残壁。
3.读出破败的景象,体会住的苦。
4.懂读好李时珍的话,抓住就字体会住的苦。
三、寺中谈苦
1.师徒俩决定住在古寺中了,夜幕渐渐降临启读第五自然段。你感受到什么?
2.交流吃的也很苦。画出重点词语,品读感悟。
3.第一第二句话可以用哪个词语概括。(饥餐渴饮)
4.这一切在李时珍看来苦不苦?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出从师徒的对话中看出来的)
5.从哪句里听出来的?相机出示: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抓住重点字值体会他们的生活实际上是苦的,但他觉得值!
6.庞宪觉得苦吗?从哪里看出来的?你是怎样体会庞宪的话的?
7.分角色朗读。
四、月下记录
1.看图,你想怎么形容当时的天气。(大好月色)请同学们自读8至13自然段,看看他们在这大好月色下做些什么?
2.把打动你的地方找出来,边读边做记号,教师巡视指导。
A连夜记录
从第8第13自然段体会李时珍白天寻访药材,到了晚上还不休息,夜以继日的工作。
配乐朗诵,其他同学闭上眼睛听。
如果你是李时珍,此时此刻,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引出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抓住重点字值体会他们的生活实际上是苦的,但他觉得值!
B边读边写部分
出示李时珍读的内容,仔细品读。
齐读第9自然段第一句话,从这里你体会到什么?(生活苦)
但是引出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抓住重点字值体会他们的生活实际上是苦的,但他觉得值!
C区别药性部分
自读第12自然段,画出关键的动词。和同桌交流表演,进行体会。
表演区别药性的部分,抓住重点词语。
你敢这样做吗?为什么?
李时珍为什么敢呢?
引出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抓住重点字值体会他们的生活实际上是苦的,但他觉得值!
注意两个省略号的运用。
五、情感升华
1.小结,多媒体出示李时珍修订《本草》的资料。
2.配乐,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你想说些什么?
3.齐读板书形成的小诗。
4.有感情地齐读李时珍这个名字。
中国医学史册上永远记载着这个名字李时珍;
世界医学史册上永远记载着这个名字李时珍;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为为民造福而不怕吃苦,不怕危险,严谨认真的医学家李时珍;
让我们永远记住编写《本草纲目》这本百科全书的伟大作家李时珍!
六、作业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李时珍)
1.讲述《李时珍夜宿古寺》这个故事
2.认识一些中药,了解它们的药效,举行一个中药交流会。
板书设计一:16、李时珍
夜宿古寺不觉苦,
饮餐渴饮修订本草万民福。甘愿吃苦
晓行夜宿月下认真做记录,甘愿冒险
极端负责称楷模
板书设计二:
16、李时珍夜宿古寺
(破败)
喝水、啃干粮
边忆边写
端详、扯下、嚼嚼
不怕吃苦,工作严谨、认真、踏实
2024教案推荐 《荷花》教案之一
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离不开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一份完整的教案有许多内容,对于教案的撰写你是否毫无头绪呢?本站收集了《2024教案推荐 《荷花》教案之一》,供您参考。
一、激情引趣,复习导入 。
同学们,我们已经背过几首写的诗了?你们还能想起来吗?
李泽齐:我们背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春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别样红。”
师:孩子,你的记忆力真好!下面请同学们一起背一遍(齐背)。通过背诗,谁能告诉我,一般都在几月开放?(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六月”)。
师:同学们反应真快!谁能告诉我,我们还学过哪首诗?
韩旭:《小池》,唐、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同学们一起跟着背了起来。)
师:同学们记得也很好!其实,从古代起,就已经成了文人描写、喜爱的对象。从古至今赞美的诗篇很多。人们之所以喜爱是因为有“出淤泥而不染,擢清莲而不妖”的品质。又叫莲花,有赤、白、红、紫、青、黄六种颜色,以红、白两种颜色最多。今天,我们一起再学习一篇有关的文章。这篇文章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写的(板书:7、)。同学齐读课题。
二、自学探究,学习课文。
师:在叶圣陶爷爷的笔下,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并画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好的词语。
1、学生自读课文,并画生字新词。读完后,同桌讨论文章的主要内容。
2、指名(学困生)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教师注意纠正字音。
3、检查学生对生字词读音的掌握情况,同桌讨论生字的规律,并记忆生字词。
4、再读课文,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同桌讨论或解决。
5、继续读课文,画出自己觉得优美的地方,练习背诵。
6、共同讨论本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李文青: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的样子和他的想象。
师:孩子,你说的真好!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谁看到的的样子和由此展开的想象?你把这句话说完整好吗?(李文青重说后其他同学同桌互相练说。)
师:嗯,同学们理解的真好!下面,我检查一下同学们记忆生词的情况。请同学们拿出听写本来,我们开始练习默写。谁记住了生词到黑板上默写。
生:默写开始。(由于本课生词较少,同学们的记忆效果实在不错。)
三:布置作业 。
1、课下抄写生词,并再组一个新词。
2、熟读并努力背诵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