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jk251.com - 主题班会教案】
按照学校要求,初中老师都需要用到教案,通过不断的写教案,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写出一份教学方案需要经过精心的准备,初中教案该怎么写?欢迎大家阅读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主题班会教案之五相关教学方案》。
主题班会之五
《走近父母》主题班会教案
教学目的:
通过这次主题班会,使学生能够体谅父母,能缩短与父母的心理距离,学会如何与父母沟通,真正走近父母。
教学方法:
讨论法,说说、议议。
教学程序
一.课前填写调查问卷
发一纸条,调查学生与自己父母的关系,不需写名字,请真实填写。
A亲密B比较紧张C疏远和一般
填完马上收齐,统计。
二.根据课前统计情况,导入
是谁,把我们带到这美丽的世界?是谁,呵护我们、保护我们、照顾我们?是我们的父母!可是,现在你是否觉得父母和你们的距离已经慢慢地拉大。你和父母是否已经没有了亲密感?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如何走近父母。
三.出示一些图片,内容是
1.不顾父母劝阻,长时间上网,荒废功课;
2.放学迟迟不愿回家,贪玩。
3.经常“煲电话粥”
除了以上情况?你是否还会不愿与父母外出,或长时间看电视,或与父母争吵等情况?
请同学讲讲与父母还有哪些地方关系紧张?
如果你有以上情况,父母会如何惩罚自己?请同学们讲讲并说说被惩罚后的感受。
被父母惩罚,责骂,或者打,你会觉得父母很不近人情。那让我们站在父母的角度上看看——
四.从父母角度看
投影毕淑敏的“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请一个同学朗读全文
五.从自身找原因
是的,打与不打都是爱,那被打事件中,你又有没有做错?请曾经被父母惩罚过的同学,说说自己做错了什么?
六.小组活动
写一写,算一算父母每一天要为家庭做多少事,付出多少时间?
想一想,父母容不容易?你有没有分担父母的艰辛?
议一议,对自己父母不满意的同学,说一说你认为谁的父母最理想?
说一说,拥有“最理想父母”的同学说说自己父母的不是。
说说,可以调换父母吗?
七.怎么与父母交流
既然父母不能调换,我们就一定要包涵、接纳自己的父母,并尽量和父母多一点交流。那我们该怎么和父母交流呢?
1.老师说说自己与父母孩子交流的情况?
2.学生说说自己与父母交流的情况。
3.选出一些写得比较好的“给父母的一封信”,请同学读出来,并把父母的回信也读出。
由此可见,我们与父母的关系并非不能改变,父母也不是不近人情的,他们也在关心我们,也在想办法走近我们。那我们就该主动走近父母。
走近父母的方法
1.多向父母表达你爱他们。
主动承担家务;
纪念日、节日送点小礼物;
遇特别情况写一封信表达感激;
适时为父母倒杯茶、削个水果。
2.和父母有分歧时学会换位思考,站在父母的角度上去想一想。
3.应让父母感觉你相信他们,多交流并经常给予赞美。
多向父母说说自己的情况,自己的愿望;
多倾听父母的话;
遇上烦恼,告诉父母,寻求父母的帮助。
4.回家和外出主动给父母打招呼。
5.时时紧记,父母只会爱孩子,决不会害孩子。
只要能理解、孝敬、尊重父母,你就和父母走近了。
八.布置作业
1.做一个表格,列举父母工作之余为家庭做了什么事,花多少时间?
2.给父母送一张卡片,表达你对他们的爱:
3.平常多为父母倒杯水或分担一些家务。
jK251.COm精选阅读
三相关教学方案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词的一般常识。
(2)理解诗歌中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写景、抒情与议论相结合的特点。
(3)培养朗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朗读、理解、讨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2)三位一体(意象——主旨——感悟)的阅读教学思想与策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领会词中赞美祖国壮丽的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思想感情。
(2)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朗读;领会词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对词的意境和思想感情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1.课外撷英检查预习
教师检查学生课外查找与雪有关的资料。请同学们说出与雪相关的诗词名句。
2.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雪,冰清玉洁,是情趣的寄托,是人格的化身。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多以雪为题;诗坛文苑,多有咏雪之作。毛泽东对雪也有特殊兴趣,喜欢那漫天飞舞、使世界纯净美好的雪,留下了咏雪的绝唱。这就是我们要学的《沁园春·雪》。(教师板书并简介题目。)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同志率长征部队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触景生情,于是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这首词可以说是毛泽东诗情才智充分的展露,也是毛泽东丰富、崇高的精神世界一次集中的艺术的显现。那么诗人是如何描写雪景的呢?从中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呢?带着这样的问题,让我们师生共同欣赏《沁园春·雪》。
3.书声琅琅才华展示
(伴随优美的画面与动听的乐曲,我们仿佛置身其中,仿佛看到了一位伟大的诗人就站在塬上眺望中华大地,心中油然生起种种情愫。让我们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感受诗人的伟大情怀。)
教师范读、个人朗读、学生齐读。
教师与同学做适当的点评。
4.讨论释疑师生赏析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同学们非常地投入,仿佛自己就是诗人,这无疑为理解词的内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这首词中,毛泽东表现出惊人的熟练驾驭语言的能力,遣词造句,准确而生动,以极少的笔墨画出了万里江山的壮美。
分组讨论:炼字、内容、修辞、表达、写法等。
共同讨论“惜”字包含哪几种意味。
在师生共同感受意境之中,体悟本词的语言艺术之美。
封、飘、望、惟、顿、舞、驰、欲、竞、折、惜等词语的运用(电脑显示);比喻、拟人、对偶、互文、夸张、借代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描写更形象生动,更加强了表现效果。
描写与抒情、议论相结合,描绘了北国的壮丽雪景,热情赞美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了诗人的豪迈情怀。
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对比、衬托写法的运用,使文章笔生波澜、摇曳多姿。
5.对比阅读知识迁移
比较《沁园春·雪》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异同。
6.教师总结整体感知
这首词上片大笔挥洒,描写北方雪景,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下片纵横议论,评古今人物,歌颂当代英雄,抒发了自己的抱负。作者以雄视千古的豪情,有力地收束了全篇,点明主题。历史上所有的英雄都已成为过去,真正能建功立业而又有文采的英雄,是今天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和人民大众。这是诗人感情奔放的顶点,是对新时代的歌颂,是对人民、对阶级的歌颂,表现了诗人对前途的无限乐观,对祖国未来的自信。
7.作业布置
小作文我心目中的英雄
板书设计沁园春·雪
蘑菇教学设计一相关教学方案
第二章第二节蘑菇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通过学习使学生识记蘑菇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特点。
(2)使学生能总结识记真菌的主要特征。
(3)通过学习使学生识记真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4)识记当地常见的食用菌种类及各自的主要特征。
2.能力方面
(1)通过食用菌的调查或养殖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能对生命现象进行观察、记录整理和报告的能力。
(2)通过食用菌的调查,使学生初步具有进一步获取课本以外的生物学信息的能力。
(3)通过食用菌的养殖,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思想情感方面
(l)通过学习食用菌对学生进行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教育。
(2)通过学习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生命。
(3)通过食用菌的调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重点难点
1.蘑菇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生殖方式以及对自然界的意义和它与人类的关系是教学重点。因为蘑菇是大型真菌的代表,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应用价值很高,重点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2.食用菌的调查或养殖是难点。因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必须离开课堂,主要是在校外进行。除了事先布置、管理好以外,还需要学生独立进行的过程,对教师对学生都是一个考验。
3.蘑菇的形成过程是连续的动态变化过程,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是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新鲜的成熟的蘑菇或蘑菇标本,蘑菇或其他真菌的教学图片、软件、实物投影仪。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设置情景,引出主题
→
观察实物标本,识记蘑菇的形态结构
→
利用标本或教学软件,使学生理解蘑菇的形过程
→
发挥学生的作用,识记真菌的主要特征及其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2.教学过程说明:
(1)首先展示蘑菇标本,激发情趣,再由学生引出主题。或者播放《采蘑菇的小姑娘》的歌曲一小段,调节课堂气氛,引出主题。
(2)关于蘑菇部分的教学,首先注意教学的直观性,最好课前分好小组,两三个人为一组,每组准备好蘑菇标本,上课时,按照观察提纲,逐步进行观察。观察提问要结合教材内容,有一定的程序性和层次性,要科学严谨,具体可行,体现指导性、方向性。如:
①蘑菇像什么?
②你们组的蘑菇标本呈什么颜色?是否含有叶绿素?
③都果把蘑菇比喻成一把张开的伞,那么伞盖、伞柄分别叫什么?
④蘑菇是否有生长在地下的部分?如果有,叫什么?
⑤把成熟的、新鲜的蘑菇放在白纸上,一手按住,另一只手轻轻地敲一敲,在白纸上是否发现有褐色的粉末落下来?如果有,你知道是什么吗?
⑥你能绘出一个蘑菇的外形图吗?如果能,请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⑦你观察时是按什么顺序进行的?
在学生按提纲程序观察时,教师出示醒目的蘑菇的形态图,以便学生对照。把实验结合到课堂教学中,并拟定观察内容,设计观察提纲,可以由浅入深,逐步解决,可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
关于孢子落到条件适宜的地方就可以萌发出子实体,学生不太容易理解,这个动态的连续变化过程比较抽象,应先指导学生观察孢子,这个过程较简单,把成熟的蘑菇菌盖剪下来,菌褶那面朝下平放在玻璃板上,玻璃板下面垫上一张白纸,轻轻敲打菌盖,即可见到落下来的孢子。然后,再提供不同发育期的蘑菇标本让学生观察理解。其做法如下:在培植时,最好选择较透明的培养基,每隔5天重新接种一次(保持一段距离),直到刚萌发出菌丝的个体和较成熟的个体都具备为止,还可以把不同发育期的标本放到稀释的福尔马林溶液中或70%的酒精中浸泡起来保存,以便随时观看。或者利用教学软件以动画形式来演示这一萌发过程,或制作能反映这一连续过程的复合投影片及活动挂图等。
关于如何区别有毒的蘑菇和无毒的蘑菇,目前没有简易的鉴别方法。一般从以下几方面来鉴别,如:a.颜色较柔和的一般无毒,而色彩艳丽的一般有毒;b.有小虫叮咬的一般无毒,而不招小虫甚至周围也没有小虫痕迹的,一般有毒;c.菌柄憨实粗壮的一般无毒,菌柄较细的一般有毒,等等。一定要教育学生,对不能识别的蘑菇,一定要向当地有经验的群众请教,不要随意采食,以免发生不良后果。
(3)关于真菌的主要特征部分的教学主要让学生比较酵母菌、霉菌和蘑菇,找出它们的相同之处,总结出真菌的主要特征。真菌对自然界的意义部分的教学只要提及与细菌、放线菌一样,学生自然就想到了。复习了旧知识,加强了知识间的联系。
(4)关于真菌与人类的关系部分的教学,请学生联系实际总结,教师点评,如有没有总结到的一些大型真菌,如木耳、灵芝、猴头、银耳等,可利用软件向学生介绍。
(5)关于(实践活动三)食用菌的调查或养殖(以调查为例)部分的教学,关键在组织者,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对教师、对学生都是一次考验,如果组织得当,受益非浅,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接触社会,学到一些在课堂、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锻炼能力,培养情趣,初步尝试进行科学研究的方式方法,加强学习印象,体现了素质教育。搞好实践活动首先教师要拟定好计划,布置任务细致周密,要切合学生实际和当地实际情况,特别是学生的人身安全要保障,防患未然。
第一,要使学生明确调查的目的。
本次实践活动是了解当地常见的食用菌的主要种类及其主要特征。学生自己拟定活动计划(必须在规定的范围内),拿出来让学生讨论,看是否切实可行。
第二,选择调查场所。
a.一块长有食用菌的林地或草地。
b.一家农贸市场或食用菌养殖场。
c.某个有研究食用菌项目的科研单位或大学。
d.上网等。
第三,有适当的组织形式。
a.以小组为单位,一般4至6人,选出有责任心、热爱生活、有一定能力的学生担任组长,其余学生也要有分工,要明确任务,做好准备。如:XX同学担任主记录,主要负责联络和收集信息,主要负责安全等。
b.活动时一定要有教师组织,不要让学生自己出去,以免发生意外。如果有条件的学校可聘请有经验的专家做顾问。
第四,调查方式。
a.实地考查。
b.个别访问。
C.网上查询。
d.问卷获息等。
第五,让学生明确调查内容。
调查的项目较多,可以划分成问答题的形式,分给小组,使每个小组都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较好地完成任务。
a.当地食用菌主要有哪些种类;
b.每种食用菌的形态、颜色;
c.生长环境:温度、湿度、光照;
d.营养方式;
e.主要成分;
f.营养价值;
g.药用价值;
h.市场价格;
i.季节性;
j.有毒无毒;
k.味道;
1.鉴别方法;
m.其他。
第六,服装和活动备品。
a.穿宽松适合运动的服装,如果到林地或草地,要穿旅游鞋、长裤,裤角扎紧,以免遭蚊虫叮咬,最好带白帽,便于查找所在位置。
b.小铲,小木棒,记录本,笔等。
第七,整理记录。
活动中所记的笔录会很潦草,回来后利用课余时间加以整理、分类,有些还要添加数据说明,并做适当的分析。这样,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素质。
第八,总结汇报交流
在校内开展一次交流会,口头交流,汇报调查结果。也可以通过其他形式交流,如办板报、办学报、网上交流等。在汇报交流过程中要有“存在问题一项”,让学生找出本次调查中不圆满之处,以利于下次完善实践活动。
板书设计
第二节蘑菇
一、蘑菇
1.形态结构:像把张开的伞,有菌盖、菌褶、菌柄、菌丝(地下)
2.营养方式:靠地下菌丝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有机物进行腐生生活3.生殖方式:产生孢子进行孢子生殖。
4.鉴别蘑菇,不可随便食用。
二、真菌的主要特征
1.细胞内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2.能产生孢子,孢子能发育成新个体;
3.体内没有叶绿素,营养方式属异养。
三、真菌对自然界的意义
对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1.有益方面:可食用、药用、制酱油。
2.有害方面:使食品、纺织品发霉变质,使农作物患病等。
主题班会教案之十
按照惯例,初中教师必须撰写自己的教案,教案在我们的教学生活当中十分常见,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对于初中教案报的撰写你是否毫无头绪呢?希望《主题班会教案之十》能够为您提供帮助。
建设文明校园,争做文明学生
——《明礼诚信》系列一(校园篇)
时间:2004年12月22日
地点:高一(10)班教室
主持人:黄玲
主题:建设文明校园,争做文明学生
目的:为了帮助同学更好贯彻“明礼诚信”这一做人的基本原则,作一个有优良品质的文明中学生,结合校园中文明与不文明的现象谈谈自已的观点,同时向同学发出倡议:希望大家做一名值得自豪的文明中学生。
准备:1、提前布置主题班会内容,叫同学们收集有关“文明”的材料。
2、叫同学们结合校园中文明与不文明的现象做好发言准备。
3、安排两位同学准备小品《碰撞以后》。
过程:
1、主持人开场白:
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班在这里开展主题班会,希望大家相互配合,积极发言。下面班会正式开始。从踏进这个校园开始,每天我们呼吸着她馥郁的芬芳,采撷着知识的花粉。多少个清晨,驼背的身影朦胧在乳白色的薄雾中,为校园,为我们默默辛勤地耕耘着。我们不应只听着老师的箴言,校园需要每个人共同努力来建造,需要我们做一群文明的中学生,在良好的言行下为学校增添光彩。
那么我想问大家,你们文明吗?到底什么是文明,那么,我们就先来谈谈我们身边存在着有哪些不文明现象。
2、同学们各抒己见,自由发言。
魏少谦:同学们乱扔乱丢乱吐现象十分严重,扔纸片、扔包装袋、扔纸盒、扔饮料瓶,更不文明的是走着,吃着,吐着,扔着,特别是有些女同学大口大口吃着东西,边走边吃边扔边吐,看看楼梯、楼道、阶梯教室,有的同学上课吃瓜子,好吃到了极点,还有的同学随地吐痰,还带伴奏的,教室里,课桌下,鼻涕到处抹。(边说边表演,全班大笑)
高萍萍:少谦说的没错,我们身边破坏公共财物也十分严重,举两个例子,班上的劳动工具领回来不到两天就已经四分五裂了,还有很多同学的课桌都画了“大花脸”。(一些同学默不作声)
蔡灵敏:还有一些欺负弱者或弱势群体的,同情弱者,是中国的人之常情,但有的同学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特别是欺负那些弱者,甚至乱起绰号,以别人的残疾来取笑,有的人给教师或班主任起绰号,统称“老某”。
主持人: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都是大家平时经常看到的不文明的现象,并且这些都是要不得的。
3、小品表演《碰撞以后》
第一场:两位同学,其中A站在窗前欣赏校园风景,悠闲得很。B走过身旁时,正好A转身,无意相互碰撞,便互相出言不逊,后厮打起来。此时,班长瞧见,批评双方,才得以和解。
主持人:在日常生活中,类似这种因小事而导致事态扩大的事件时有发生。这既有损于自己的形象,又损害了集体的荣誉。如果他们碰撞以后,采取另一种方式,又会是如何呢?请大家看第二场。
第二场:A碰撞B后,A先微笑地说:“对不起!”B再微笑地说:“没关系!”礼貌和解。
主持人:小品《碰撞以后》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思考。特别是第二场,双方采用了微笑的表情和礼貌的语言,从而化干戈为玉帛,可见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微笑”和“文明礼貌”是何等的重要。那么,我们如何做一个文明的学生呢?
4、同学们讨论、发言。
纪少峰:文明就文明有言行上。文明言行主要是三管好。管好你的嘴,不要骂人,不讲脏话,不放野活,不起绰号,不乱吐,管好你的脚,不要乱走、乱踢、乱蹋、乱踩,管好的你的手,不要乱扔乱丢,不要随便伸手拿别人的东西,不要打人,不要损坏公共财物,不要乱采乱摘。
杨春玲:做文明中学生人人从我做起。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做文明人,我们的学校就会成为名符其实的文明学校,我们不仅要做文明人,做有教养的人,做别人称道的人,做受人尊敬的人,还要敢于同不文明人做斗争,帮助不文明人改正不文明行为。
杨惠萍:表里一致,做一个内秀外美的中学生。
主持人:下面我们请班长来宣读倡议书。
5、倡议书
(班长刘幼红宣读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学生是家之学子,国之未来。我们应该切之弊病,正身立己,扫除不良行为习惯。关键在于自身思想上的认识与重视。只要我们有恒心,有毅力,就没有攻不破的难关;只要我们真正有“建文明校园,做文明学生”这个信念,就能清除掉所有的“问题”,完善自我。踏踏实实做事,正正稳稳做人,积极树立校园新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根源上发现到自己的问题所在,提高个人修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一个文明合格的当代中学生。在此,我们呼吁大家以文明为己任,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从你身旁点滴小事开始,时刻紧记我们的口号:人人讲文明进步,从改掉一个不良习惯做起!在此,由班委倡议:
(1)、爱党爱校,说文明话,作文明人,塑造财经学子文明形象。
(2)、以校为家,爱护公共设施,杜绝损坏公物,拒绝课桌文化。
(3)、遵守公共规则,维护正常的校园秩序。
(4)、戒除抽烟酗酒,严守校规校纪。
(5)、服饰整洁大方,不配带耳环、项链等饰物。
(6)、男女同学,自尊自爱,正常交往,举止文明,言行得体。
同学们,让我们借此契机,端正思想、严守校纪、去病端、树新风。以文明人的行为去争建文明校!请记住我们的目标吧——建设文明校园,争做文明学生
主持人:下面我们请班主任做总结。
6、班主任总结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在这里求学,都有一个追求,都有一理想,都有一个志向,如果说城东中学一片沃土的活,我们要在这里把我的耕作变成果实,实现我们的追求;如果说是一支拐杖的活,我们要拄着这支拐杖攀登高峰,实现我们的志向;如果说城东中学是一只展翅飞翔巨鸟的活,那她会承载着我们的希望去实现我们的理想。我们的同学们要做一个文明的人,一个诚实的人,一个守纪的人,做一名文明的中学生,为学校做一点事,为学校建立良好的形象。学校是我们人生的起步,理想的种子要播种,人生的意义要认识……这里有青春的幻想,有未来的呼唤。让我们以文明的中学生,用心中炽热的爱来歌颂她,赞美她
黄河颂设计2相关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以诗歌关键词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
3.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调动学生情感,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以诗歌关键词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
教学方法:朗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黄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发祥地,因此,它的存在已不是一个简单的地理概念,而是一种象征,民族的象征。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动容,它也成为无数文人骚客笔下的宠儿,古往今来,已有数不清的作品为我们激情讴歌了黄河母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其中的一篇。
二、朗读诗歌:
1.学生齐读诗歌:
要求:了解诗歌内容,读准字音,揣摩诗歌要表达的情感。
2.学生各自选取感兴趣的部分反复练习朗读:
要求:读出感情,语音清晰,准确。
3.指导朗读:
(1)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3)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三、内容研讨:
1.这首诗歌的主要内容是歌颂黄河,在歌颂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你觉得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一往无前,无坚不摧
2.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以“啊!黄河!”为标志分为三层,分别从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特征,自然特点这三方面歌颂了黄河。
3.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4.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易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5.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四、再次朗读:
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齐读诗歌,共同赞颂黄河,赞颂伟大的中华民族。
五、结束语:
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强大到无人敢欺凌。美国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在用各种方式来欺负我们。所以,我们今天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六、作业:
1.抄写识记字词;
2.完成《评价手册》第6课;
3.预习第7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