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经典初中教案色彩语言与人物的存在
  • 经典初中教案色彩语言与人物的存在

    发表时间:2022-04-13

    【www.jk251.com - 春雨的色彩教案】

    大家对教案都很熟悉了吧,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初中老师经常会为写教案感到苦恼,有没有可以参考的初中教案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经典初中教案色彩语言与人物的存在,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江苏省如东县景安初级中学冯笑之

    课时:第一课时(共五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巩固基本的色彩知识

    2、通过欣赏优秀的色彩人物画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色彩美,发觉作品所要体现的生活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3、选择一种色彩表现方法进行色彩练习,要求表现自己最熟悉的人。(注意画面的构图以及色调)

    4、让学生说画,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欣赏一幅优秀色彩画作品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色彩画的基本创作方法

    教学准备:

    1、学生学习用具准备:色彩绘画工具

    2、教师教具准备:(1)表现相同内容的优秀色彩人物画三幅。(2)色彩绘画工具。(3)有关大师达﹒芬奇和凡高的图片资料。

    3、检查学生这节课有关用具的准备情况。(课前1分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稳定学生情绪,使学生尽快进入状态。(30秒)

    二、通过欣赏范画导入新课。

    (同时出示三张范画)告诉学生这三幅画表现的是同一内容,只是表现方法不同而已。让学生进行比较,互相讨论:这三幅作品分别给你什么感觉?你觉得哪一幅最好?(2分钟)

    学生的回答是对作品的直观感受,教师指出:三幅作品的不同,只是他们的表现侧重不同。教学生学会简单的欣赏色彩人物画的方法:

    1、看构图(即被表现对象在画面中的位置)wWw.Jk251.COM

    2、看表现形式;A、色彩B、笔法(可结合达芬奇和凡高的资料和图片进行讲解)

    3、看内涵(即作品呈现出来的艺术趣)(2分30秒)

    教学方法:讨论法、分析法、欣赏法

    三、1、欣赏教材第6、7页的范画,教师作示范分析。

    学生尝试分析,从中领略作品的艺术美,同时复习有关色彩的基本常识。

    2、通过欣赏第7页《修拉的午餐》及其附图,了解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6分钟)

    教学方法:演示法、尝试练习法

    四、1、提出本课的作业要求:用色彩表现你最熟悉的一个人。(注意构图和基本色调的把握)

    2、学生互相讨论自己最熟悉的人的特征。

    3、请一两名学生给最熟悉的人物形作“口头绘画”,要求尽量将人物特征说得具体一些。(5分钟)

    教学方法:讨论法、说画法(自创)

    五、练习

    1、教师示范(构图、基本色调、调、着色的方法),同时指出,示范只是代表老师本人对被描绘对象的印象、理解,并不代表大家的观点。要求学生自己根据自己对对象的理解进行绘画练习。

    2、学生练习,教师巡回辅导,针对学生作业过程中的优缺点及时给予评价。(25分钟)

    教学方法:演示法、练习法

    六、展评。对优秀作品给予充分肯定,委婉地提出存在问题,增加学生地信心。(5分钟)

    教学方法:展示法、讨论法

    附:

    板书提纲

    欣赏方法:绘画步骤:

    一、分析构图一、回忆

    二、分析形式:二、构思、构图

    A、色彩B、笔法三、色彩表现

    三、分析内涵四、整理

    Jk251.coM编辑推荐

    经典初中教案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课题名称:第一章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1课时)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2课时)

    课型:一、二课时新授课第三课时复习课

    课程标准: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3、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他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活动建议:

    1、在地图上计算出我国大致的东西经度差和南北纬度差,并依次来说明我国经度与纬度跨度大;分析我国相对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的具体位置。

    2、开展我国省级行政区拼图游戏。

    内容分析:

    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山河壮丽,气候类型多样;物产富饶,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学好中国地理,了解中国国情,是我们每个华夏儿女应具备的基本文化素质。本节课就是从疆域和行政区划两方面来阐述,介绍了我国的范围、位置、邻国、临海,以及划分的34个省级行政单位,通过学习,做到基本的了解,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学情简析及学法指导:

    例如临海、邻国、34个省级行政区划等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内容的学习并不困难。在学习中国的地理位置有何优越性时,指导学生学会评价地理事物;学习34个省级行政区、陆上邻国时,可指导学生总结内容,运用口诀记忆法。

    重点:

    1、中国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其优越性。

    2、中国的领土四至点、面积、临海、邻国。

    3、我国划分的34个省级行政区、简称、省会。

    难点: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策略和方法:

    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比较学习法、读图指导学习法

    教学媒体:

    《中国政区图》挂图及拼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A引入新课,向学生简要介绍中国地理部分的知识结构,以及学习时注意的问题。

    B根据上学期的知识,学生回忆中国国土面积及在世界各国的位次。

    C读《中国疆域图》,找出我国领土的最东、最西、最南、最北的四至点。

    D运用比例尺的知识,量算我国东西、南北跨越的大致距离。察看经纬度,估算我国东西、南北跨越的经纬度。

    E分析中国的地理位置,并说说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教师学法指导,学生分组讨论。)

    学法指导:学会评价地理事物

    经济效益对人类活动的有利方面

    地理事物→社会效益→

    生态效益对人类活动的不利方面

    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从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两方面。

    1)海陆位置:与蒙古、日本两国相比,我国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随之对降水、农业、海洋资源的利用、港湾对海上交通的发展、与亚欧大陆其他国家的直接往来等产生影响。

    2)纬度位置:看图估算出南北大致的纬度,所处的温度带。与俄罗斯、巴西相比,我国跨纬度大,气候不同,对农业产生影响,适合发展多种农业经济。

    F通过查阅地图,读出我国的四个濒临的海洋,简介两个内海,陆上相邻的15个国家,隔海相望的6个邻国,记住它们的位置。

    学法指导:口诀记忆法

    记忆我国15个邻国,可让学生分组编口诀,记忆起来顺口,记得又牢固,长久不会忘记。选出较好的全班展示。

    东朝鲜,北蒙古

    东北、西北俄罗斯

    西部哈吉塔阿巴

    西南印度尼锡丹

    南部还有缅老越

    课后作业:地理填充图册P1—P4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A

    结合课文的“阅读”,让学生们根据学过的历史知识,说说我国历史上的行政区划。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说说学校所在地的行政区划。(**省

    **市**区)

    B学习课文中的三级行政区划,尤其是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划。

    学法指导:口诀记忆法

    a两湖两广两河山b“三字经”

    五江二宁青陕甘京津沪、黑吉辽,内蒙古、晋陕甘;

    云贵西四北上天青新宁、冀鲁豫,苏浙皖、湘鄂赣;

    内重台海福吉安川黔滇、桂粤闽,藏琼台、渝澳港。

    还有港澳好河山

    C由学生思考口诀的含义,稍作解释。然后利用三分钟时间,学生熟背口诀,领会含义。

    D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由学生互相考察。

    E在“三字经”中,涉及到简称知识。指导学生观察课本P8表,看是否能发现简称是如何的来的。

    总结:a省区名的原字b河名c山名d古代地名、国名

    F平时学生已多少有一些省会的知识,提问几个,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课堂练习:在《填充图册》中填注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省会(先填会的,不会的用铅笔填)。

    课后作业:1)准备中国行政区拼图(自制、购买均可),下节课用。

    2)记忆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位置,以及其省会、简称。

    (第三课时)——以复习巩固为主

    猜猜看!

    1、知识点竞猜:a我国第一大岛b我国第二大岛c我国最大的群岛

    d我国领海宽度e我国所在的半球(东西、南北)f我国陆上国界线长度g我国大陆海岸线长度h

    我国有几个陆上邻国i我国有几个隔海相望的国家j我国位置最东的省区k我国位置最西的省l

    我国位置最北、最南的省分别是m我国面积最大的省n我国人口最多的省o全国分哪三级行政区划p

    北回归线穿过的省

    2、中国之最能力竞猜:

    a纬度最高的省b纬度最低的省c跨经度最广的省

    d跨纬度最广的省e邻国最多的省f临省最多的省

    3、地理谜语:猜猜是哪一个省级行政区或那个省级行政区的中心?

    A船出长江口B宝地C碧波万里D银河渡口E千里戈壁F四季如春

    G久雨初晴H大言不惭I急来报佛脚J带枪的人K两个胖子

    拼拼看!

    用自治或购买的省区拼图,练习。并在组内和班级进行竞赛。

    (利用课外活动课时间,选拔进行级部拼图大赛)

    填填看!

    将《地理填充图册》中未完成的1、2节内容填上,并自评。

    课后作业:《地理填充图册》中的作业整理并交上

    经典初中教案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

    1、参与调查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2、举例说出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生物反应器、仿生在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调查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的实践活动,培养实践能力。难点:调查活动的组织、开展与落实。

    三、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写有调查活动内容提示的幻灯片。学生:收集生物反应器、动物与仿生的有关资料。

    四、课时分配两个课时

    五、--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动物在现代生物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作用1、动物与生物反应器2、动物仿生阅读探讨课文资料分析的讨论题;阅读讨论有关动物与仿生的内容,提出疑问,相互交流,分析动物在现代生物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作用。参与小组讨论,并进行适时的启发和点拨。鼓励学生积极提出疑问,学会交流,学会倾听。通过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分析动物在现代生物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作用。调查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制定调查计划,编写好调查提纲,并在课上进行交流,小组之间对展示的调查计划进行质疑和评价,从而完善各组的调查计划。课外调查。各组同学根据分工,认真收集材料,做好调查记录。调查报告交流会(第二课时)。各组叙述展示各自的调查报告,并与其他组进行交流。调查报告展览。课后各组整理调查报告及图片资料,以板报形式展出,同学之间互相观摩,从中吸取知识与经验。幻灯展示调查内容提示,鼓励学生自主确定调查内容,参与小组讨论,巡视、指导学生编写好调查计划。在交流调查方案时,鼓励学生质疑,相互评价,完善调查计划。教师强调调查时应注意的安全问题。教师在交流展示中起引导、帮助的作用,对学生的发言进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师生共同总结动物与人类关系。

    经典初中教案用色彩表达情感教学设计


    【课题】:用色彩表达情感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列举大量图片实例,帮助学生认识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规律,了解装饰色彩及其在艺术和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感受色彩,并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感。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装饰色瓷彩作品实例分析,了解装饰色彩的基本特征。通过用装饰色彩进行简单的色彩设计联系,来把握这些基本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后分析、解决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3)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分组合作学习。启发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色彩现象,感知色彩在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色彩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学会运用色彩的明度与纯度,表达内心世界。引导学生感受色彩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

    【教学重点】:了解装饰画在应色和造型方法上的特点,帮助学生学会感知各种色彩现象,并能从中体验不同的美感和色彩内涵,运用装饰色彩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能有创意地运用色彩,表现出装饰色彩的特点及风格。

    【教学准备】:教师:ppt课件,辅助音乐,有色卡纸。

    学生:铅笔,勾线笔,油画棒、水粉或水彩颜料。

    【教学方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研究性学习法、观察理解法、分析比较法。

    【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短片展示初夏秋冬的大自然美景。四种颜色带给你的感受与四季带给你的感受是相通的,不同的颜色表达不同的情感,这节课我们就试着《用色彩表达情感》——导入课题。

    二、探究新知

    1、不同的色彩给人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总结色彩的情感)

    色彩鲜明、对比强烈——热情欢快

    色彩沉静、对比和谐——宁静平和

    色彩灰暗、沉重——忧郁悲凉

    色彩能够代表我们的情感,情绪,同时色彩也能够影响,改变我们的情绪。

    2、展示表达不同情感的美术作品,作品带给你怎样的心理感受?引导学生用心体会和感受作品中表达的情感及线,形,色彩在画面中的运用。

    3、热身练习:用色彩表现酸、甜、苦、辣。

    三、实践创新:

    作品的创作构思:情感感受---选择表现元素---组织画面---完成

    学生实践,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自己的情感和心境,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大胆表现。

    四、展示评价: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进行自评、互评。鼓励大胆发言。

    五、课堂小结:我们生活在一个如此多彩的世界当中,如果你心情沮丧或是遇到困难,你要静下心来,仔细的欣赏你走过的风景,你就会从中得到新的希望与力量!

    六、教学反思:

    经典初中教案地球的运动


    【重点】

    1.自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

    2.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

    3.四季的产生和五带的划分

    4.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难点】

    1.四季的产生和五带的划分

    2.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你有没有发现地球在运动呢?(同学有不同的回答)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家看到或亲身感受到许多现象――如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昼夜的更替;当世界杯足球赛在欧洲国家举办时,我们需要后半夜起床看球;一年四季昼夜长短发生变化;夏天太阳照射地面时的角度大,冬天太阳照射地面时的角度小;冬寒、夏热、春秋温和等,这些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在后面的四节课中来认识这些现象产生的道理。

    (讲授新课)

    我们先请一名同学读教材提供的关于天体运动的阅读材料。

    (问)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请谈谈你的感想?(同学回答)

    请同学们记住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哥白尼,学习他勇敢的科学精神。

    (布置自学内容)请同学自读教材关于地球自转的两段文字和地球公转的相关文字,看看能否自己填出下列表格内容,填完后请同学回答:

    (老师指导学生画图)

    (学生讨论)学生4人一组讨论,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分别产生哪些现象?

    两个组同学回答,其他各组补充,老师在黑板上板书。

    投影展示填表内容(或由学生回答,老师将内容填在黑板上的表格中),填完后教师进行总结。

    比较的项目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

    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

    在图上表示方向

    围绕的中心地轴太阳

    周期1天1年

    地理意义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产生时差昼夜长短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变化

    (课堂练习)完成《地理填充图册》相关内容

    【板书设计】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二、地球的公转

    比较的项目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

    方向

    在图上表示方向

    围绕的中心

    周期

    地理意义

    经典初中教案生物的进化


    第三章生物的进化

    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多数学者认为: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

    2.原始地球条件:高温、高压、紫外线以及雷电、原始海洋、无氧气

    3.蛋白质、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质

    二生物进化的历程

    1.比较法: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系形成的。例如:始祖鸟化石(古代爬行动物→古代鸟类)

    3.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

    三生物进化的原因

    1.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动物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表现的一个方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自然选择:生物通过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3.过程: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4.意义:生物通过遗传、变异、自然选择而不断进化。

    经典初中教案肺的通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各器官的主要功能,知道人工呼吸和肺活量。

    2、说明肺的位置、结构和功能,解释肺通气的原理和过程。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人体呼吸系统的挂图或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让学生自制教具,在课上演示,使学生对呼吸运动与肋骨和膈的运动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再结合归纳呼吸运动的过程和原理,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3、通过现场表演,让学生掌握人工呼吸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学会测定胸围差。

    4、通过将呼吸频率及胸围差测定结果量化、处理,培养学生数据处理能力。

    5、各小组通过课后测量的胸围差报告,做一个小报告并讨论锻炼身体增加胸围差的日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情感目标

    1、通过肺的结构和气体交换相适应的教学,使学生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辨证观点。

    2、通过人工呼吸的原理和方法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和助人为乐的教育,通过测定胸围差和学习肺活量的知识,使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

    3、在分组活动中,使学生学会相互协作。

    教学建议

    知识体系图解

    教材分析

    本课的重点是肺的位置、结构和功能以及理解呼吸运动的原理。

    肺的位置、结构和功能是本节学习呼吸运动的基础,也是本章学习呼吸的全过程的基础。打好这个基础不仅可以使后面学习比较容易,还能使学生体会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是普遍现象,有利于学生建立生物学观点。

    呼吸运动的过程和原理既是基础知识的难点,又是培养能力的难点。该原理需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后经过推理、判断等思维过程来理解,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法建议

    讲解肺的位置、结构和功能,可利用挂图结合模型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观察猪肺或其他动物的肺(看实物),也可以让学生观察显微镜下哺乳动物肺的永久切片,使学生对肺和肺泡的结构有感性认识。

    呼吸运动的过程和原理的授课可以采用让学生自制教具,在课上演示、交流,使学生对呼吸运动与肋骨和膈的运动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再让学生亲自验证呼吸运动,这样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供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条件的学校可演示有关人体呼吸运动的动画型电脑软件,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此外,教师可设计一些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呼吸的频率,可安排学生实习活动:测试平静时与运动后的呼吸频率,来获得知识,同时也加强对口对口人工呼吸时为什么每分钟吹气的次数为16~18次的理解。人工呼吸让学生在课上练习,提高学生的救护能力。

    另外创造条件作好测定肺活量和胸围差的实验。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引入:前面讲了营养和营养的运输,我们人类能够正常生存,除了“衣食住行,柴米油盐酱醋茶外”,还有什么东西我们不能离开呢?

    (学生随意答),对,这就是空气(O2)

    空气如何进入人体内?或人需要的O2通过哪一生理过程获得?—呼吸作用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进行新课:安排学生活动——憋气,让学生体验维持正常生命活动需要呼吸。

    让全体学生像游泳练憋气那样,吸上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同时,教师读秒,请学生自己记时。练习三次,看全班谁憋气的时间长?达多长时间不喘气,体会憋气的感受。

    不管你憋气的时间有多长,最终你还是得呼吸,人如果因特殊原因,几天不进食,人体还能维持生命活动,但无论有什么原因,几分钟不呼吸,人体将会窒息甚至身亡。可见,呼吸对人体非常重要。

    板书:第六章呼吸

    人通过呼和吸两个动作将空气送入人体内,又将体内产生的废气排出体外,而完成这一过程,离不开人的呼吸系统。

    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录像,分析一下人的呼吸系统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

    1、出示呼吸系统组成的模式图,请学生分小组自学书中内容—呼吸系统组成,辨认各器官的形态及位置,并提问1—2名学生,让讲台在挂图上指出各器官的位置。

    (1)呼吸道(由上→下):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

    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有清洁、温暖和湿润吸入的空气等作用。

    (2)肺:气体交换的场所。

    让学生按小组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提倡用鼻呼吸而不用口呼吸,这是为什么?

    ②为什么吃饭不能高声谈笑?

    ③咽部如被东西堵塞,怎样急救才可挽救生命?(“T”形切口外插人工呼吸管)

    讨论2—3分钟后,请2~3个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补充,让学生理解呼吸道的作用。

    为什么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下面来看肺的结构。

    2、出示肺的内部结构模式图结合模型,边观察边讲解:

    肺的位置:肺在胸腔内,左右各一。

    肺的外形:(可安排观察实物)肺呈圆锥形,柔软而有弹性,新生儿的肺淡红色,成年人的肺由于吸入尘埃沉淀在肺内,所以是暗灰色。

    肺的结构:指导观察:先观察完整的肺器官(模型),再观察与极细微的支气管一簇肺泡的放大图,最后观察这簇肺泡中一个肺泡的放大图。随后,教师用计算机演示肺泡和包绕在外的毛细血管之间的关系。学习这部分知识,让学生联系自己的身体,联想气体进出肺泡,联想肺泡与血液之间气体交换,从大到小,从小(肺泡)到大(肺)反复认识肺的结构。

    教师可安排学生观察哺乳动物肺的永久装片。

    在此基础上,师生一起总结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

    板书:肺泡的特点:(1)数量多:约8亿;(2)面积大:约100平方米;(3)壁极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4)有弹性:肺泡壁外具弹性纤维;(5)外包毛细血管网。

    小结:肺泡的结构与气体交换的功能相适应。可以保证肺泡内的气体与毛细血管内的气体顺利地进行交换,也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辨证关系。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提问:人的呼吸系统的组成如何?肺泡有哪些结构特点适于气体交换?

    进行新课:肺怎样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呢?它必须通过呼吸运动来完成。

    1、演示实验:有条件的学校用猪肺或羊肺做演示实验:教师将玻璃吹管插入与肺相通的支气管内,向吹管吹气,再停止吹气,请学生用观察肺的扩张和回缩。

    2、学生活动:体验呼吸运动,理解。

    ①做胸式呼吸动作。请学生双手轻触自己胸侧的肋骨处,做深呼吸。提醒学生注意自己在吸气和呼气时,胸廓的变化,推测胸腔体积的变化。

    ②做腹式呼吸动作。请学生将手放在自己的腹部,像在音乐课上练声时那样,深吸一口气,体验腹部的隆起;再渐渐呼气,体验腹部的恢复。然后请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推测腹式呼吸是否会影响胸腔体积的变化以及会引起怎样的变化。

    在体验呼吸运动的基础上,概括什么是?呼吸运动的概念。

    板书:

    —肺部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呼吸运动—指胸廓有节律地扩大与缩小。

    那么,呼吸运动是怎样产生的呢?

    3、探究呼吸运动的原理

    (1)演示实验1:肋骨的运动

    ①请一个学生介绍教具哪些部件代表脊柱、肋骨、胸骨和肋间外肌。

    ②教师在前面用教具演示“呼吸运动与肋骨的运动关系”,学生分组用自备的教具模拟肋骨运动。

    ③观察和讨论:肋骨的运动与胸廓前后径和左右径的变化如何相关?

    ④归纳总结:由于肋间外肌的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扩大;反之,肋间外肌舒张,肋骨下降,胸骨向下向内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缩小。总之,肋间肌肉的收缩和舒张牵引肋骨运动,从而引起胸廓前后径和左右径的变化。

    (2)演示实验2:膈的运动

    ①教师介绍模型各部分代表的部件:橡皮膜代表膈,两个气球代表肺,玻璃瓶代表胸廓。

    ②教师在前面用教具演示膈的运动。说明用手向下拉橡皮膜,使膈顶部下降,代表膈肌收缩;手松开橡皮膜,使膈顶部回升,代表膈肌舒张。

    ③学生观察并思考:膈的运动与胸廓的上下径的变化如何相关?

    ④归纳总结: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

    (3)小组讨论:

    ①呼吸运动是怎样产生的?

    ②呼吸运动导致的什么最根本变化使肺通气能够顺利完成?(肺内气压的变化)

    (4)全班进行概括总结呼吸运动的原理并板书(见板书设计)

    人在平静状态,肋间外肌的收缩时,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扩大;膈肌收缩时,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候,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的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因重力而下降,胸骨向下向内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缩小。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这时候,胸廓缩小,肺也随着回缩,肺的容积缩小,肺内的气压升高,迫使肺泡内的部分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到体外,完成呼气动作。

    (5)深呼吸动作的完成

    体验:作几个深呼吸动作,讨论除了有肋间肌和膈肌的舒缩外,还有哪部分的肌肉参与

    参与深呼吸的肌肉还有胸部的肌肉和腹部的肌肉,使吸气时胸廓扩得更大,呼气时胸廓缩得更小。

    由此可见: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引起的;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因煤气中毒、触电、溺水而突然停止呼吸,这时候,就要采取人工呼吸的方法(常用口对口吹气法)进行急救。人工呼吸就是根据呼吸运动的原理,借助外力使患者的胸廓有节律地扩大或缩小,从而引起肺被动的扩张和回缩,使患者恢复呼吸。每分钟内人工呼吸的次数应该与正常人的呼吸率一样。

    4、实验:练习人工呼吸的方法

    学生先阅读实验的目的要求、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骤,以掌握急救动作的要领。然后教师再示范讲解。

    使用人工呼吸的具体做法和步骤:①尽可能在空气新鲜的场所进行。②要使被救者的呼吸道畅通,事先要解开衣领,清除口、鼻内的污物。③让被救者仰卧,颈下垫高,使头后仰,并将口敞开,盖上一层纱布。④救护者深吸一口气后,对准被救者的口,用手捏住被救者的鼻孔,进行吹气。吹气停止后,救护者的嘴离开,并立即松开捏鼻的手。每分钟内吹气的次数要与平时呼吸频率一样。⑤观察反应。气吹入后,如胸廓略有隆起,则为成功;如无反应,则应该检查被救者的呼吸道是否畅通,或者吹气是否得当等。

    进行人工呼吸,有时需要半小时,甚至数小时以上才有效果。因此一定要耐心,坚持,要尽最大的努力来挽救生命。

    讨论:为什么每分钟吹气的次数为16~18次。

    人的呼吸频率为多少?

    5、学生实习活动:测试平静时与运动后的呼吸频率

    (1)、测试平静时的呼吸频率

    两人一组,轮换测试。被测者双手放于胸部两侧,感受到呼吸运动,每完成一次吸气动作和一次呼气动作为一次呼吸。然后,测试者计时,被测者记录1分钟的呼吸次数,连续三遍。测试结果记录于下表中。

    (2)、测试运动后的呼吸频率

    被测者做下蹲起立动作20~30次后,测一次呼吸频率。二人轮换。测试结果记录于实验报告的表中。

    [观察与记录]

    姓名

    平静时呼吸频率

    运动后呼吸频率

    1

    2

    3

    平均值

    1

    2

    3

    平均值

    [分析与思考]

    ①什么叫呼吸频率?

    ②运动后的呼吸频率为什么比平静时加快?

    ③比较同组两个人呼吸频率差异的大小,分析两人呼吸频率差异大小的原因。

    总结:单位时间(一般以1分钟计算)内呼吸的次数叫做呼吸频率。呼吸频率随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运动程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的呼吸频率为每分钟16~18次,儿童约为每分钟20次,女性一般为男性多1~2次。人体运动加强时,呼吸频率也随之加快,这样可以使人体获得更多的氧,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

    设计一表格统计记录班内男生、女生的呼吸频率,并计算出男生、女生和全班同学呼吸频率的平均值。

    设计并画出全班同学以及男生、女生呼吸频率的变化曲线。

    第三课时

    为了测定人体呼吸功能的强弱,常用什么做指标?(肺活量)

    什么叫肺活量?如何测定?

    肺活量——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测量肺活量要测量三次,最大的一次就是肺活量的值。

    实验:学习测定肺活量的方法

    学生阅读实验的目的要求、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骤,然后实际操作,将自己的肺活量记录下来。

    记录全班的肺活量,统计全班总肺活量、男生总肺活量、女生总肺活量,及全班、男生、女生的平均肺活量如下列表格里。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做全班肺活量的分布曲线图。

    [观察与记录]

    1.个人肺活量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肺活量

    测定数值

    ml

    ml

    ml

    ml

    2.全班肺活量

    男生

    女生

    (毫升)

    总量

    [分析与思考]

    1、数据整理

    项目

    全班人数

    男生数

    女生数

    全班

    总肺活量

    全班

    平均肺活量

    男生平均

    肺活量

    女生平均

    肺活量

    2、全班肺活量分布曲线

    3、分析(1)造成男生与女生肺活量差异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2)肺活量的大小与肺的呼吸功能有什么关系?

    肺的呼吸功能除了用肺活量来衡量,还可以用胸围差作测量指标。

    胸围差是尽力深吸气时的胸围长度与尽力深呼气时的胸围长度之差。

    实验:测定胸围差

    先让学生阅读此实验的目的要求、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骤。

    教师找开朗、大方的学生做示范,然后请学生自己做实验。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为什么长期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其胸围差比一般人的大?

    第六章呼吸

    第一节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

    二、:肺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实验——练习人工呼吸的方法

    实习——测平静时和运动后的呼吸频率

    三、呼吸的功能指标

    1、肺活量: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实验:学习测定肺活量的方法

    2、胸围差:深吸气时的胸围长度与深呼气时的胸围长度之差。

    实验:测定胸围差。

    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体育锻炼对肺活量大小有影响吗?

    [提出假设]

    如果体育锻炼能增大肺活量,那么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的肺活量会明显高于经常不参加运动的人的肺活量。

    [设计并完成实验]

    设计:对比实验法。

    实验组:(A组):选5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同学;

    对照组:(B组):5名经常不参加锻炼的同学。

    注意:两组同学性别、身高、体重应相近(想一想为什么?)

    [实验准备]将肺活量计的外筒盛水,水量约为外筒容量的80%,套上浮筒使其下降到外筒底部,将肺活量计的计量盘与指针调到零位。

    方法步骤:

    1、分别测实验组和对照组同学的肺活量。其实验过程是:

    (1)、将肺活量计的标尺定在零位上(使浮筒零位刻度与外筒上缘平齐)

    (2)、先用75%酒精消毒吹嘴,防止疾病传播

    (3)、受测者站立,先尽力吹气,然后迅速向肺活量计的吹嘴内尽力吹气,直至不能再吹为止,立即关闭进气管的开关(或折叠橡皮管)

    (4)、浮筒平稳后,肺活量计上所显示的数值,就是受测者的肺活量数值

    (5)、重复三次,并记录每次肺活量的数值

    (6)、取三次中的最大值作为受测者的肺活量

    2、将测得的肺活量结果填入下表并求平均值。

    A组同学

    肺活量

    B组同学

    肺活量

    1次

    2次

    3次

    1次

    2次

    3次

    平均

    平均

    3、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讨论:

    ①A、B两组差异说明了什么?结果是否与预期相符?

    ②在选择参加实验的同学时,为什么两组同学性别、身高、体重等条件应尽量相似?

    [得出结论]体育锻炼能增加肺活量。

    对此问题就一个人来说还可以提出如下假设并设计如下实验来验证假设。

    [提出假设]如果体育锻炼能增大肺活量,那么经过一定时间的体育锻炼后,他的肺活量和胸围差将比原来有所提高。

    设计并完成实验

    设计实验:对比实验法

    对照组:测开始锻炼前的肺活量和胸围差

    实验组:测锻炼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后的肺活量和胸围差。

    经典初中教案神圣的使命


    第十三课

    总课时

    4课时

    负责人

    胡丽宏

    教学目标1、什么是理想及作用2、理想的分类及实现的途径3、什么是共同理想、最高理想及关系、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4、什么是艰苦奋斗,为什么要发扬艰苦奋斗5、肩负神圣的使命,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教学重点1、崇高理想对人生,对社会的重大作用2、发扬艰苦奋斗3、明确青年肩负的神圣使命,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教学难点1、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2、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关系3、现阶段为什么还要发扬艰苦奋斗

    教学教程

    二次备课一、理想之光,照亮征程1、什么是理想(p136②)理想的作用(p137③)2、理想的分类和想起核心作用①社会理想——起核心作用②道德理想③职业理想实现的途径----是艰苦奋斗④生活理想3、什么是共同理想、最高理想(p139②③)4、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关系(p139③p140迷津)——讨论,为什么?5、个人理想怎样才能放光彩(p138②)①个人理想必须与社会的进步人民的利益和祖的需要联系在一起,与共理想和最高理想相一致,才能放射出光彩②当代青年学生只有把个人理想融汇到共同理想之中,才能完成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创造绚丽多彩的人生。二、理想的实现,需要艰苦奋斗1、什么是艰苦奋斗(p140③p142④)艰苦奋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艰苦奋斗,不仅仅是一种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作用,更重要的是一种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面貌2、为什么要发扬艰苦奋斗①从人类社会发展史看——艰苦奋斗与人类社会同在(p140③)②从事业的成功和理想的实现看——艰苦奋斗是理想转化为现实的重要条件(p141④)③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看——艰苦奋斗是我国国情的要求(p142④小字②)讨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还需要艰苦奋斗吗?3、新时期怎样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p142迷津)①新时期艰苦奋斗的内容②青年学生发扬艰苦奋斗怎样做?三、立志成才、报效祖国1、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是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我们民族的脊梁是——是一批有理想、爱岗敬业、埋头苦干的优秀人才3、青少年怎样选择成才目标(p144③⑤)①符合社会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成才目标的前提和标准②从实际出发——成才目标的出发点4、青少年怎样努力做到报效祖国(p144②)四、活动:1、我的成才计划2、我的未来不是梦

    经典初中教案中国的河流


    课题:长江、黄河学习目标:1、了解长江、黄河水系概况,知道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2、学会分析并掌握长江、黄河各段的水文特征;3、了解长江、黄河开发利用的现状及潜力;治理保护的首要任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type="#_x0000_t32"connectortype="straight">学习重点:1、各段的水文特征;2、长江的开发利用及治理保护。学习难点:。1、河流特征与地形、气候、植被关系的分析;2、读、析长江干流剖面图;学习过程:一、看书回答问题:1、请同学们用蓝色笔描出长江的干流,注意看它的发源地、流经哪11个省市区、注入海洋?2、请用蓝色笔描出长江的八大支流(或编号1——8,从北到南,自西向东。)注意北岸支流分别在哪四个城市汇入长江干流?南岸的沅江、湘江和赣江经什么湖汇入呢?3、你知道为什么说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吗?长江与世界著名大河比较河流名称长度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水能蕴藏量千米位次亿立方米位次万千瓦位次尼罗河66701840550004亚马孙河64802693001279002长江6300396003268003密西西比河602045800449005刚果河437051414023900014、为什么长江的水量这么大?河流水文特征主要受那些因素的影响?长江所在南方地区的外流河有什么共同特征5、算一算:长江上游的落差约有多少?

    6、问:河水在穿山越岭(横段山脉和巫山)时会形成什么样的特征?

    7、问:你知道哪些著名的峡谷?

    8、问:到下游水流还会不会左右摆动呢?看图下游的河道也越来越怎样?下游的特点

    长江对人类最主要的作用是灌溉、航运、发电。1、精华区域,“鱼米之乡”问:其中占比重最大的是那两项?所以有什么之称?

    2、“黄金水道”

    问:为什么长江的航运价值这么大?3、“水能宝库”问:主要那段的水能资源最丰富?全流域水能蕴藏量多少?可以用来干什么?问:想了解它的作用吗?4、防洪是目前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5、为什么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学生会用大量的数据说明。)

    6、黄河造成水土流失如此严重的人为和自然的原因是什么?

    7、携带了这么多泥沙的黄河,出了黄土高原,进入下游的华北平原,水速怎样变化?携带泥沙的能力又怎样变化?最终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用一首诗歌,对“地上河”的形成作一个总结:黄河之水天上来,万里奔腾入渤海;卷走黄沙十六亿,填充华北沉降带;走南闯北拐大弯,泥沙滚滚多危害;淤塞河道高筑堤,造就悬河飞天外.9、黄河的问题,历来是指它的水患问题,然而历史发展到今天,黄河面临的问题已经不仅仅是水患问题,还有哪些方面的问题呢?

    10、断流现象是黄河下游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断流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是什么?解决黄河断流的措施有哪些?

    经典初中教案中国的民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

    2.知道汉族人口占92%,其他55个民族占8%。

    3.知道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

    4.知道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5.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新中国。

    6.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族区域自治,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说明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地区。

    2.通过收集资料或调查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生活和生产的变化。

    情感目标:

    1.使学生认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为祖国的统一和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提高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团结友爱,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观点。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是使学生在掌握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后,进一步认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中,汉族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少数民族约占8%。在其他55个少数民族中,百万人口以上的民族有18个。众多的民族在分布上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本节的重点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各民族分布状况及其特点。

    由于各民族团结协作,为缔造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内容。对我国的民族政策知识要求理解,对其他知识要求识记。汉语(普通话和方言)、汉文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等内容可根据学校具体情况选讲。

    让学生学会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是本节重要的基本训练要求。通过使用图例、注记来识别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分布地区,逐步提高阅读专题地图的技能。

    教法建议

    1.教师在讲课前,可以先出示有关民族大团结的图片,先让学生知道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除汉族外,其他都是少数民族,各民族虽然人口数量不同,但在大家庭中都是平等的亲密兄弟。

    2.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通过图例先让学生熟悉我国的民族构成,然后再了解民族的分布情况。在这里可以帮助学生通过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认识我国民族分布集中、分散和杂居的现象,最后再归纳出特点。

    3.讲述我国的民族政策时,可以先让学生明白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然后,通过展示教师搜集来的具体事实、照片、图表,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少数民族生活和生产的变化。或者可以让学生自己在课前搜集资料,但目的都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识执行民族政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教材中的选学内容“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可以增加学生对各民族语言、文字的了解,会引起学生很大兴趣。首先,先让学生明确语言和文字是两个概念。有些民族只有自己的语言而没有自己的文字,有的民族(如汉族)语言分为多种方言,但文字只有一种。汉族普通话是我国汉族普遍使用的共同语言,现在全国各民族间相互交往时,都已普遍应用。教材中“我爱中国”的汉、蒙、藏、维、哈、朝、彝、壮八种民族文字的写法,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下,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观察人民币纸币上的文字,以加深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认识。

    5.教师可以根据各自的情况,给学生放映一些有关少数民族生活的幻灯、录像、电影等。教师还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参观活动,如参观民族风俗展览等,还可以组织学生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等活动。社会调查是一种重要的课外教学活动。收集图片、实物、录音、录像等对丰富学生课外教学生活,扩大知识领域,培养情趣,增加对国情的了解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活动。教师要注意使课内与课外地理教学活动紧密结合,以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性。

    教学设计示例

    课题:

    重点:我国的民族政策和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

    难点:我国的民族政策。

    教学过程:

    〔引入〕:出示图片“民族大团结”。在我们社会主义大家庭中,除了汉族外,还有不少兄弟民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练习〕:请学生画出“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扇形图(汉族占总人口的92%,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

    〔讲解〕:大家一起回忆一下在历史课上讲过的故事:19世纪我国云南的少数民族抗击法军的英勇事迹和广西的少数民族在抗日战争时期,英勇抗击日寇的侵略,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这些事例都说明了各民族人民共同反抗阶级压迫和外来侵略,共同缔造新中国,为祖国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做出了贡献。

    〔提问〕:观察“中国民族分布”图,思考问题:

    (1)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区(按地理方位)。

    (2)找出居住在五个自治区的主要少数民族和居住在云南、黑龙江、吉林省的主要少数民族。

    学生总结归纳后,教师概括。

    〔讲解〕: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其中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

    〔讨论〕:教师出示以下资料:

    (1)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增长情况

    工农业

    总产值

    粮食

    原油

    铁路通

    车里程

    卫生机

    构床位

    1952年

    37.9亿元

    1582万吨

    5.2万吨

    3787千米

    5711张

    1992年

    3053.6亿元

    5670万吨

    1316.1万吨

    13143千米

    375377张

    增长

    79.5倍

    2.6倍

    252.1倍

    2.5倍

    64.7倍

    (2)我国在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区实行区域自治,先后成立了内蒙古、新疆维吾尔、广西壮族、宁夏回族、西藏等五个自治区。还在部分地区成立了自治区、自治县、民族乡等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

    (3)在我国,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30多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字,他们在日常生活、生产劳动、通信联系、学习、出版以及社会交往中,可以自由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

    (4)我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学生根据以上的资料,分组讨论我国的民族政策有哪些具体措施以及在民族政策的管理下,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

    〔讲解〕:我国的民族政策:

    (1)各民族一律平等。

    (2)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3)国家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发展。

    (4)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5)各民族有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和保持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录像〕:放录像: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讲解〕: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和传统的体育活动,有的还信仰宗教。我国宪法中规定了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总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平等互助,亲密团结,为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昌盛做出了资力的贡献。

    板书设计:

    第二节

    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我国有56个民族

    2.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建设新中国

    3.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二、我国的民族政策

    三、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探究活动

    收集资料组织一次展览,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居民生活的变化。资料的收集由学生来完成,可以是文字、图片、录像,类型不限。

    经典初中教案中国的农业


    教案示例

    ——“种植业”

    【教学重点】

    1.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的差异和农作物的分布规律。

    2.抓紧粮食生产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的差异和农作物的分布规律。

    【教学媒体】

    计算机课件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

    (引言)

    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研究了中国地理环境方面的有关知识,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将一起学习和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了解和熟悉我们利用环境、改造环境以及保护环境方面的知识。

    在人类的所有活动中,人们最早从事的活动就是农业生产活动;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古国,农业生产的地位至今都居各业之首。

    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了解我国的农业生产。

    (板书)第七章中国的农业

    (提问)1.农业生产为什么能成为人们最早从事的生产活动?

    (总结):两个原因,一是生存必需,即所谓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件件都是农业生产的产品;二是生产技术相对简单,人们易发明和掌握。

    (提问)什么是农业?我们首先要明确农业的概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广义上的农业或叫大农业,即通常所说的农、林、牧、副、渔五业。

    (展示)农业的分类图片

    请学生一一读出各业的主要产品并分析与人们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特别注意补充农业生产的内容,不仅种粮食,还种棉、菜、油、糖等作物。

    启发学生得出结论:农业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必需的吃、穿、用等物质资料。

    请学生观察后回答问题。

    (展示)分别展示纺织厂、陶坛储酒车间的图片。

    (提问)图中展示的是什么生产?(纺织工业)

    这种工业生产的原料有什么?(棉花)棉花是农业产品。

    这张图片展示的是什么生产?(造酒,是酿造工业)

    原料是什么?(粮食,所以叫米酒)

    (展示)农机作业图片

    (提问)图中的机械是农民自己制造的吗?

    (回答)(不是,它们是工业产品)

    启发学生得出结论:农业还给工业生产提供大量的原材料和消费市场。

    所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提问)请同学们分析:大农业的五业当中,哪一业最重要?(种植业。所以,狭义的农业就是指种植业)

    (承转)下面我们就从种植业谈起。(转入第一节的教学)

    (提问)什么是种植业?制约种植业的因素有什么?

    教师明确给出种植业的概念:种植业是指在耕地上种植农作物的农业生产部门。它深受多种自然条件的影响。

    (提问)那么,这个生产部门有哪两个必需的自然条件呢?

    引导学生分析种植业的两个必需自然条件(学生回答后教师概括:一是土地,二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

    因此,土地质量的好坏以及影响农作物生长的气候因素就都会影响到种植业的类型和特点。

    (提问)是不是所有的土地都能种植农作物?(高山、戈壁、沙漠等土地不能种庄稼)

    什么样的土地可以种庄稼呢?

    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水源丰富的土地,才适宜种植业的发展,即只有耕地,才能发展种植业。

    (提问)是不是所有的耕地都完全一样呢?

    (展示)水田、旱地、梯田的图片

    (提问)(转入气候条件)为什么北京不能种椰子,黑龙江不能种香蕉,新疆不能种水稻?

    请学生回答后教师概括:因为任何一种农作物的生长都需要足够的热量、水分、光照等气候条件。

    综合上面的分析,既要有耕地,又要有适宜的气候,两者都具备,才能发展种植业(转入种植业的地区分布)。

    所以,世界上温带和热带的一些河流冲积平原地区,往往成为人类发展种植业最早的地区,并因此成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

    请学生说出世界著名的文明发祥地(南亚的印度河—恒河平原,西亚的两河平原,北非的尼罗河三角洲,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

    我们已经知道,我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农业大国之一。据考古发现,早在氏族公社时期,我国的黄河、长江流域就已出现了原始的种植业。直到今天,种植业仍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部门。

    下面,我们就详细了解我国都种植什么主要作物,在什么地方种植。

    (提问)请同学们回忆前面学过的知识,从地形、气候等方面综合分析,我国满足上述两方面条件的地区在什么地方?

    (展示)中国地形图、中国温度带、干湿地区分布图,指导学生阅读,得出:我国种植业为主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

    (展示)练习的图片,根据分析找出正确的一幅图。

    (提问)整个种植业区内是不是全种植一种农作物?(不是)

    (展示)动画:中国主要种植业区和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一边展示,一边请学生辨认农作物并了解各种农作物主要分布的地区。

    (总结)教师落实各种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小麦主要分布在秦—淮以北,水稻主要分布在秦—淮以南,棉花主要分布在长江和黄河之间的平原地区;糖料作物中的甘蔗分布在南部的台、闽、粤、琼、桂、川等省区,甜菜则分布在北方的黑、吉、内蒙古、新等省区;油料作物中的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花生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地区。

    (提问)在我国广大的种植区内,这些地方(指图)种水稻、甘蔗、油菜等并且一年内能二熟至三熟;而这些地方(指图)能种植小麦、棉花、花生、甜菜等,但一年内只一熟或两年三熟,为什么?(转到我国南北农业的差异)

    因为,就是在种植区内,各地的热量、水分等气候条件也存在着显著差异,导致不同地区种植的农作物品种和农作物种植的次数都不相同。尤其我国南北方之间,这种差异最显著。

    (提问)请学生回答并在图中指出我国南北方的界线(秦岭—淮河)。

    一边看动画概括,一边指导学生填下面的表。

    耕地类型

    温度带

    干湿状况

    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熟制

    北方

    南方

    (提问)这些农作物都是因为人类生存需要,才种植它们;但每一种农作物人们需要的数量并不一样多,那么,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需要量最大、与我们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哪类作物?(粮食作物)

    (提问)为什么粮食生产和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

    引导学生讨论,得出:

    (1)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本;

    (2)我国人口众多,粮食需要量大;(请学生计算一下,我国12亿人口,每人若按400千克的粮食标准,每年需生产多少粮食才能满足需要?)

    (3)随着人口的迅速增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引导学生阅读“我国粮食总产量及其人均值的变化”图,请学生思考家里平时吃的粮食、蔬菜、食油、食糖是当地生产的,还是从其他地方运来的?);

    (4)自然灾害频繁,粮食产量波动大。

    (小结)所以,粮食生产是关系到我国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政府历年都把努力增产粮食放在首要地位。

    (活动)我们下面请同学们筹划一下我国如何努力发展粮食生产的问题。

    请学生分析回答(提醒学生不要脱离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得出提高粮食产量的主要途径:一是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二是要用科学方法种田,提高单位面积粮食的产量和质量(视情况补充节约粮食,反对浪费,从我做起这方面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也就是说,用科学方法种田,提高单位面积粮食的产量和质量是目前我国增产粮食的主要途径。

    (提问)谁能在这方面做做文章?

    引导学生从种田的科学方法和自然条件上分析,找出商品粮基地。

    因为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所以首先要找那些自然条件优越(面积广大、土壤深厚肥沃的平原,热量充足、降水较多且灌溉便利),生产水平高,便于统筹管理的地区;在这些地区用科学方法种田(种田的科学方法一般包括:优良种子、先进的种植技术、科学的管理方法)。这些地区就叫商品粮基地,目前全国有九大商品粮基地。

    (展示)九大商品粮基地图(课上做练习:先在投影图上请学生练习,方法是一个学生指,另一个学生答;然后,指导全体学生一起在中国空白图上填注)。

    (提问)商品粮基地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有什么作用呢?

    粮食生产是我国的头等大事,并且,我国的人均粮食产量还没有达到世界的平均水平,那我们干脆把我国的所有耕地都用来种粮食,这样行不行?(不行)为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一是我国的自然条件和土地资源是多种多样的;二是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也是多种多样的)。

    所以,就必须在坚持“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同时,还要贯彻“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和“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的方针,因地制宜,使农林牧副渔得到全面发展。

    请学生欣赏教材前面插页的彩图

    (小结)

    (1)了解了农业的概念和重要性;

    (2)学习了在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影响下,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和主要农作物分布;

    (3)抓紧粮食生产和多种经营的意义;

    (4)九大商品粮基地及其分布。

    【板书设计】

    第七章中国的农业

    引言1.农业的概念

    2.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第一节种植业

    一、种植业与自然条件

    1.种植业的概念

    2.影响种植业的自然条件

    (1)适宜耕作的土地: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水源丰富

    (2)满足作物生长需要的气候条件:足够的热量、降水、光照

    3.我国种植业主要的分布地区: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

    4.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5.我国南、北方农业的差异

    耕地类型

    温度带

    干湿状况

    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熟制

    北方

    南方

    二、稳定粮食生产的能力

    1.粮食生产的重要性

    2.提高粮食产量的途径

    (1)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2)科学种田

    3.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

    三、适应市场,发展多种经营

    教案点评

    教案设计时充分注意了地图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看图、读图、分析图,从图中了解掌握我国种植业的现状,在讲授过程中,注意新旧知识的结合,合理引导学生回顾上学期已学过的我国气候特征,分析气候与农作物之间的关系,并借助于投影、图片等多媒体教学工具,使学生直观地认识理解我国南北耕作制度的差异和农作物的分布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对部分教学内容进行了必要的补充,为学生充分思考、消化教学重点、难点的内容,培养对地理事物与现象的分析、评判能力打下了基础。

    【经典初中教案色彩语言与人物的存在】相关推荐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初中教案精选

    一、教学目标1、能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2、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3、学会用辩证的观点来...

    第 生物的进化教案

    第2节生物的进化一.教学目标:1.列举古生物学化石方面的证据说明生物是进化的;2.简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3.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二.教学重难点:4.生物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化石记录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