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jk251.com -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
提起教案,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做好教案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在教案中总结好经验与教训,我们才能逐步成熟起来。写小学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拾金不昧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是诚实的表现。
2、知道一些的格言或故事。
情感:
1、愿意做到,并以此为荣。
2、拾到钱物时,替失主着急。
行为:
拾到钱物及时交还失主,找不到失主要交公。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诚实守信”德目中的有关要求编写的。
诚实表现在很多方面,本课着重对学生进行的教育。在学校生活中,常常有的好人好事,但也有一些学生,拾到钱物后不还给失主或不交公,占为己有。有的拾到东西为了得到表扬,明知失主是谁,却不还给失主,而是交给学校;还有个别同学为了受到表扬,而弄虚作假。针对这些问题,应当认真地进行的教育,使学生真正理解什么是,为什么要和怎样做到,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以指导他们的行动。
本课选取了林积还珠的故事,林积是一个的人,而且非常聪明,巧妙地找到了真正的失主,关于这一点,应着重让学生体会。
教法建议:
1、教学重要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实际;:1、爱占小便宜,捡到东西占为己有的;2、为图表扬明知谁是失主,偏要交公。3、为得表扬,弄虚作假的。
2、是一种好品质,对学生来说有的能做到,有的还做不到,老师应给学生树立榜样,用榜样引导学生。教学中不要批评做得不好的学生。
3、有些学生的家长做得不好,老师不要当众点是哪位同学的家长。让学生分清是非即可。
4、在导行时,应采取演一演的形式,使学生在活动中明白,拾到东西要先交给失主,找不到失主再交公。
5、针对有些人冒领失物的情况,教师还应提醒学生,也可在课上分角色演一演,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教学设计示例
第五课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是诚实的表现。
2、知道一些的格言或故事。
情感:
1、愿意做到,并以此为荣。
2、拾到钱物时,替失主着急。
行为:
拾到钱物及时交还失主,找不到失主要交公。
教学重点:知道是诚实的表现;拾到钱物要急人所急,替失主着想;拾到钱物要及时送还失主,找不到失主要交公。
教育过程:
一、导入,解题。
1、同学们,你们谁曾经丢过东西?你当时是什么心情?
小结:同学们丢了东西,特别是自己所喜欢的、急需的或经常要用到的东西丢失了,心里很着急,真希望马上有人捡到它并交还给自己。
2、你们捡到过别人丢失的东西吗?你当时是怎么做的?
小结:同学们捡到别人丢失的钱或物品,自己没有要,有的交给了老师,有的交还给了失主(也就是丢失东西的人),这样做就是的表现。
板书:
3、解题。
(1)“拾”就是“捡到”,“金”是指“钱或物品”,“昧”就是“隐藏”,“不昧”就是“不隐藏”,也就是自己不要。
板书:捡到钱物,自己不要
(2)小结:就是捡到钱或物品,自己不要。
过渡:在我们国家,从古代到今天,的好人好事有很多很多。古代有一个叫林积的人,他在这方面做得就特别好。你们想知道他的故事吗?请大家看大屏幕。
学文明理。
1看林积还珠的故事(开头……我一定要想办法把珍珠还给失主)。提问:
(1)林积是怎样发现这袋珍珠的?当时有人看见吗?
小结:林积住在客店里。夜深了,四周静悄悄的,他躺在床上,总觉得裤子下面有什么东西硌着,他揭开褥垫,发现了这袋珍珠。你们知道吗?在古时候,珍珠都是从深海中打捞上来的,只有深海中的贝壳里才有,是很难找到的。因此一颗珍珠就值很多很多钱。林积捡到一袋珍珠,非常贵重,周围一个人也没有,如果他自己不说,隐藏起来自己要,不会有任何人知道。
(2)在这种情况下,林积想到的是什么呀?
小结:面对这袋珍珠,林积想到的是失主丢失了这么多的珍珠该有多着急呀,我一定要想办法把珍珠还给失主。
(3)林积捡到的珍珠那么贵重,当时又没有人看见,他为什么自己不要,却要交还给失主呢?
小结:林积捡到的珍珠是别人丢失的,不是自己的,自己就不能要,这是诚实、不贪便宜的表现;再说失主丢失了这么多珍珠一定会非常着急。林积一心替失主着想,急人所急,他要尽快地把珍珠交还给失主。
板书:不是自己的诚实不贪便宜急人所急
过渡:由于这袋珍珠太贵重了,因此林积在寻找失主时特别慎重。为了能把珍珠交换给真正的失主,他动了一番脑筋,想了一夜,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是什么办法呢?请同学们继续看大屏幕。
2继续看林积还珠的故事。(第二天……在房间的墙上写了一行字:“龙溪林积曾在此住宿。)
提问:林积在寻找失主时采用了什么方法?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小结:林积非常机智,他想到失主一定会回来寻找珍珠。于是他先向店主打听失主的情况,说自己是商人的朋友,让店主转告商人到太学找自己,然后又在房间的墙壁上写了一行字“龙溪林积曾在此住宿”,暗示失主是龙溪的林积捡到了珍珠,引着失主到太学去找。
过渡:林积采用这种办法,找到失主没有呢?请同学们打开书,继续看课文听故事。
3、看课文,听故事(再说……“愿意!愿意!”商人连声说到)。
(1)讲述:商人找到了林积,林积为了证实眼前这位商人到底是不是真正的失主,他让商人到官府去报失。等官员问明情况,林积便把珍珠全部还给了商人,也就是交还给了失主。
板书:交还失主
(2)提问:官员觉得林积,品德高尚,要奖励他一半珍珠。你觉得林积该不该受到奖励?林积会不会要这一半珍珠呢?为什么?(讨论。)
(3)林积是不是这样做的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林积坚决不肯接受……商人深受感动,连声向他致谢)。
(4)小结:奖励林积一半珍珠,这是官府的决定,商人愿意,我们大家也觉得应该。林积如果收下珍珠,没有什么不对。可林积呢,不是自己的东西,即使是奖励,自己也不要。他的品德多么高尚啊!
过渡:林积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他的高尚品德,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4)提问:我们应该向林积学习什么呢?
小结:我们应该学习林积捡到钱物不是自己的不要,一心为失主着想,急他人所急。这种的高尚品质是诚实、不贪便宜的表现,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联系实际。
过渡:从古至今,像林积这样的人和事有很多。
1、谁能讲讲的事例?
小结:社会上的事例还真多。
2、在我们班有没有的好人好事呀?夸夸我们班上的好人好事。(请被表扬的同学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
板书:交还失主(结合学生发言板书)
小结:刚才我们提到的这些同学,有的捡到东西及时交还给失主,有的找不到失主就主动交公。
3、听了他们的事迹后,你们有什么想法?你打算怎样奖励他们呢?
小结:这些同学,品德高尚,应该受到表扬。让我们一起办一期板报,标题为“的小标兵”,并把他们的事迹写成表扬稿投到学校的广播站,通过广播号召全校同学都来向他们学习。
四、辨析导行。
过渡:在日常生活中,老师发现和我们同龄的小朋友中,有些人捡到东西以后,却出现了这样的想法和做法。
1、请你帮助他们。
(1)看录像。(小超在教室里拾到一支漂亮的钢笔,他非常喜欢,心想,反正又不是偷的,也没人看见,不要白不要。)小超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小结:捡到钢笔自己留下用,这样做就是贪便宜,发展下去会犯大错误。因此捡到东西,不管自己是否喜欢,不是自己的东西就不能要,不能贪便宜。
(2)看录像。(小宇拾到一个铅笔盒,他明明知道是小丽的,却不直接还给她,而是交给了老师。)如果是你捡到这个铅笔盒,你会不会像小宇这样做?为什么?
小结:小宇明知道铅笔盒是小丽丢的,就应该马上把铅笔盒交还给失主,不应该为了自己受表扬,让失主着急。
(3)看投影幻灯。(小辉看见老师表扬班里的同学,也想受到表扬,但又捡不到东西,于是就把自己的尺子交给老师,说谎是捡的。)小辉这样做是吗?为什么?
小结:是诚实的表现。捡不到东西就把自己的尺子交给老师,这是弄虚作假,是不诚实的表现。我们要做诚实的孩子,就要真正做到。
2、看投影幻灯(课后“议一议”),议一议:下面三种做法哪种做法对,哪种做法不对?你觉得有哪些好方法?(讨论。)
小结:我们捡到东西,应及时交还给失主。如果找不到失主,就要主动交公。在学校交给老师,在马路上交给警察叔叔,如果是在街道捡到的,还可以交给居委会。交公也是为了请有关人员帮助找到失主。如果实在找不到失主,东西就归公。
3、有一个同学曾经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一天,她和小华一起上学,在路上,小华捡到一角钱。她让小华交给老师,而小华却说:“就这么一点钱,不交算了。”你们说小华的说法对吗?你们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小结:捡到的钱不在乎多少,只要能做到,就是最宝贵的。
五、齐唱歌曲,总结。
1、你们会唱《我在马路上捡到一分钱》这首歌吗?(齐唱歌曲。)
2、提问:这首歌歌颂了什么好品质?
小结:它歌颂了的好品质。
3、总结:这首歌,你们的爷爷奶奶唱过,你们的爸爸妈妈也唱过。它告诉我们,捡到的东西不在乎多少,只要能做到,就是最宝贵的,因为这是诚实的表现。让我们一起用实际行动把这首歌世世代代地传唱下去吧!
板书设计
Jk251.coM编辑推荐
思品教案拾金不昧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拾金不昧是诚实的表现。
2、知道一些拾金不昧的格言或故事。
情感:
1、愿意做到拾金不昧,并以此为荣。
2、拾到钱物时,替失主着急。
行为:
拾到钱物及时交还失主,找不到失主要交公。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诚实守信”德目中的有关要求编写的。
诚实表现在很多方面,本课着重对学生进行拾金不昧的教育。在学校生活中,常常有拾金不昧的好人好事,但也有一些学生,拾到钱物后不还给失主或不交公,占为己有。有的拾到东西为了得到表扬,明知失主是谁,却不还给失主,而是交给学校;还有个别同学为了受到表扬,而弄虚作假。针对这些问题,应当认真地进行拾金不昧的教育,使学生真正理解什么是拾金不昧,为什么要拾金不昧和怎样做到拾金不昧,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以指导他们的行动。
本课选取了林积还珠的故事,林积是一个拾金不昧的人,而且非常聪明,巧妙地找到了真正的失主,关于这一点,应着重让学生体会。
教法建议:
1、教学重要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实际;:1、爱占小便宜,捡到东西占为己有的;2、为图表扬明知谁是失主,偏要交公。3、为得表扬,弄虚作假的。
2、拾金不昧是一种好品质,对学生来说有的能做到,有的还做不到,老师应给学生树立榜样,用榜样引导学生。教学中不要批评做得不好的学生。
3、有些学生的家长做得不好,老师不要当众点是哪位同学的家长。让学生分清是非即可。
4、在导行时,应采取演一演的形式,使学生在活动中明白,拾到东西要先交给失主,找不到失主再交公。
5、针对有些人冒领失物的情况,教师还应提醒学生,也可在课上分角色演一演,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教学设计示例
第五课拾金不昧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拾金不昧是诚实的表现。
2、知道一些拾金不昧的格言或故事。
情感:
1、愿意做到拾金不昧,并以此为荣。
2、拾到钱物时,替失主着急。
行为:
拾到钱物及时交还失主,找不到失主要交公。
教学重点:知道拾金不昧是诚实的表现;拾到钱物要急人所急,替失主着想;拾到钱物要及时送还失主,找不到失主要交公。
教育过程:
一、导入,解题。
1、同学们,你们谁曾经丢过东西?你当时是什么心情?
小结:同学们丢了东西,特别是自己所喜欢的、急需的或经常要用到的东西丢失了,心里很着急,真希望马上有人捡到它并交还给自己。
2、你们捡到过别人丢失的东西吗?你当时是怎么做的?
小结:同学们捡到别人丢失的钱或物品,自己没有要,有的交给了老师,有的交还给了失主(也就是丢失东西的人),这样做就是拾金不昧的表现。
板书:拾金不昧
3、解题。
(1)“拾”就是“捡到”,“金”是指“钱或物品”,“昧”就是“隐藏”,“不昧”就是“不隐藏”,也就是自己不要。
板书:捡到钱物,自己不要
(2)小结:拾金不昧就是捡到钱或物品,自己不要。
过渡:在我们国家,从古代到今天,拾金不昧的好人好事有很多很多。古代有一个叫林积的人,他在这方面做得就特别好。你们想知道他的故事吗?请大家看大屏幕。
学文明理。
1看林积还珠的故事(开头……我一定要想办法把珍珠还给失主)。提问:
(1)林积是怎样发现这袋珍珠的?当时有人看见吗?
小结:林积住在客店里。夜深了,四周静悄悄的,他躺在床上,总觉得裤子下面有什么东西硌着,他揭开褥垫,发现了这袋珍珠。你们知道吗?在古时候,珍珠都是从深海中打捞上来的,只有深海中的贝壳里才有,是很难找到的。因此一颗珍珠就值很多很多钱。林积捡到一袋珍珠,非常贵重,周围一个人也没有,如果他自己不说,隐藏起来自己要,不会有任何人知道。
(2)在这种情况下,林积想到的是什么呀?
小结:面对这袋珍珠,林积想到的是失主丢失了这么多的珍珠该有多着急呀,我一定要想办法把珍珠还给失主。
(3)林积捡到的珍珠那么贵重,当时又没有人看见,他为什么自己不要,却要交还给失主呢?
小结:林积捡到的珍珠是别人丢失的,不是自己的,自己就不能要,这是诚实、不贪便宜的表现;再说失主丢失了这么多珍珠一定会非常着急。林积一心替失主着想,急人所急,他要尽快地把珍珠交还给失主。
板书:不是自己的诚实不贪便宜急人所急
过渡:由于这袋珍珠太贵重了,因此林积在寻找失主时特别慎重。为了能把珍珠交换给真正的失主,他动了一番脑筋,想了一夜,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是什么办法呢?请同学们继续看大屏幕。
2继续看林积还珠的故事。(第二天……在房间的墙上写了一行字:“龙溪林积曾在此住宿。)
提问:林积在寻找失主时采用了什么方法?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小结:林积非常机智,他想到失主一定会回来寻找珍珠。于是他先向店主打听失主的情况,说自己是商人的朋友,让店主转告商人到太学找自己,然后又在房间的墙壁上写了一行字“龙溪林积曾在此住宿”,暗示失主是龙溪的林积捡到了珍珠,引着失主到太学去找。
过渡:林积采用这种办法,找到失主没有呢?请同学们打开书,继续看课文听故事。
3、看课文,听故事(再说……“愿意!愿意!”商人连声说到)。
(1)讲述:商人找到了林积,林积为了证实眼前这位商人到底是不是真正的失主,他让商人到官府去报失。等官员问明情况,林积便把珍珠全部还给了商人,也就是交还给了失主。
板书:交还失主
(2)提问:官员觉得林积拾金不昧,品德高尚,要奖励他一半珍珠。你觉得林积该不该受到奖励?林积会不会要这一半珍珠呢?为什么?(讨论。)
(3)林积是不是这样做的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林积坚决不肯接受……商人深受感动,连声向他致谢)。
(4)小结:奖励林积一半珍珠,这是官府的决定,商人愿意,我们大家也觉得应该。林积如果收下珍珠,没有什么不对。可林积呢,不是自己的东西,即使是奖励,自己也不要。他的品德多么高尚啊!
过渡:林积拾金不昧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他的高尚品德,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4)提问:我们应该向林积学习什么呢?
小结:我们应该学习林积捡到钱物不是自己的不要,一心为失主着想,急他人所急。这种拾金不昧的高尚品质是诚实、不贪便宜的表现,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联系实际。
过渡:从古至今,像林积这样拾金不昧的人和事有很多。
1、谁能讲讲拾金不昧的事例?
小结:社会上拾金不昧的事例还真多。
2、在我们班有没有拾金不昧的好人好事呀?夸夸我们班上拾金不昧的好人好事。(请被表扬的同学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
板书:交还失主(结合学生发言板书)
小结:刚才我们提到的这些同学,有的捡到东西及时交还给失主,有的找不到失主就主动交公。
3、听了他们的事迹后,你们有什么想法?你打算怎样奖励他们呢?
小结:这些同学拾金不昧,品德高尚,应该受到表扬。让我们一起办一期板报,标题为“拾金不昧的小标兵”,并把他们的事迹写成表扬稿投到学校的广播站,通过广播号召全校同学都来向他们学习。
四、辨析导行。
过渡:在日常生活中,老师发现和我们同龄的小朋友中,有些人捡到东西以后,却出现了这样的想法和做法。
1、请你帮助他们。
(1)看录像。(小超在教室里拾到一支漂亮的钢笔,他非常喜欢,心想,反正又不是偷的,也没人看见,不要白不要。)小超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小结:捡到钢笔自己留下用,这样做就是贪便宜,发展下去会犯大错误。因此捡到东西,不管自己是否喜欢,不是自己的东西就不能要,不能贪便宜。
(2)看录像。(小宇拾到一个铅笔盒,他明明知道是小丽的,却不直接还给她,而是交给了老师。)如果是你捡到这个铅笔盒,你会不会像小宇这样做?为什么?
小结:小宇明知道铅笔盒是小丽丢的,就应该马上把铅笔盒交还给失主,不应该为了自己受表扬,让失主着急。
(3)看投影幻灯。(小辉看见老师表扬班里拾金不昧的同学,也想受到表扬,但又捡不到东西,于是就把自己的尺子交给老师,说谎是捡的。)小辉这样做是拾金不昧吗?为什么?
小结:拾金不昧是诚实的表现。捡不到东西就把自己的尺子交给老师,这是弄虚作假,是不诚实的表现。我们要做诚实的孩子,就要真正做到拾金不昧。
2、看投影幻灯(课后“议一议”),议一议:下面三种做法哪种做法对,哪种做法不对?你觉得有哪些好方法?(讨论。)
小结:我们捡到东西,应及时交还给失主。如果找不到失主,就要主动交公。在学校交给老师,在马路上交给警察叔叔,如果是在街道捡到的,还可以交给居委会。交公也是为了请有关人员帮助找到失主。如果实在找不到失主,东西就归公。
3、有一个同学曾经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一天,她和小华一起上学,在路上,小华捡到一角钱。她让小华交给老师,而小华却说:“就这么一点钱,不交算了。”你们说小华的说法对吗?你们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小结:捡到的钱不在乎多少,只要能做到拾金不昧,就是最宝贵的。
五、齐唱歌曲,总结。
1、你们会唱《我在马路上捡到一分钱》这首歌吗?(齐唱歌曲。)
2、提问:这首歌歌颂了什么好品质?
小结:它歌颂了拾金不昧的好品质。
3、总结:这首歌,你们的爷爷奶奶唱过,你们的爸爸妈妈也唱过。它告诉我们,捡到的东西不在乎多少,只要能做到拾金不昧,就是最宝贵的,因为这是诚实的表现。让我们一起用实际行动把这首歌世世代代地传唱下去吧!
板书设计
不欺负弱小 小学教案范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同学之间要互相友爱,欺负弱小是不道德的行为。
2、培养学生关心和帮助弱小的能力。
3、教育学生不要讥笑和戏弄他人。
教学要点:同学之间互助友爱。
教学难点:关心和帮助弱小
教学方法:讲解法、创设情境法、探索法
教具准备:灯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谈感受
你得到过同学的帮助,或者受到过同学的欺负吗?
如果有,说说你当时的感受(指几名同学谈谈)
2、揭题并板书。
二、学文明理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红领巾应该做的》
2、思考下列问题(出示灯片)。
A、林晓平时怎样关心小同学的?
B、林晓对哪些欺负弱小的同学是怎么做的?
C、林晓同学的行为受到了学校的表彰,你有什么感受?
3、指几名同学回答上面的问题。
4、联系实际
A、说说你周围关心,爱护小同学的好同学。
B、批评你周围那些欺负弱小的同学。
5、教师小结:
爱护和关心小同学这是我们同学应该做的。
三、辨析导行
1、说一说
林晓是怎样关心,爱护小同学的?
2、想一想:(出示灯片)
平时爱戏弄别人的建建受伤后,面对关心他的同学,他会说些什么?
3、议一议(出示灯片)
谁对谁不对,为什么?
四、教师总结
同学之间要互助友爱,欺负弱小是不道德的行为,要关心和帮助弱小,不要讥笑和戏弄他人。
五、课外活动
为身边的小同学做一些力所能力的事。
相信科学不迷信 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迷信是违反科学的,是愚昧无知的表现。
2.懂得科学是破除迷信的有力武器。
情感:
对迷信思想感到可笑、可悲。
行为:
1.热爱科学,多读科学书刊。
2.不信鬼神,不宣传迷信思想,不参加迷信活动。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一、本课设置
本课是依据《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热爱科学”德目的有关要求设置的。着重进行的教育,让学生知道科学与迷信是根本对立的,迷信是违反科学的,是愚昧无知的表现,小学生要从小相信科学,不信鬼神,不宣传迷信思想,不参加迷信活动。
二、栏目意图
1.导入部分“想一想”栏目以学生学过的语文课《河伯娶亲》导入。本课以此为出发点,一则能取得学生对迷信思想、迷信活动害人不浅的统一认识;二则可以让学生直接进入教学所需要的情境。
2.课后练习“讲一讲”,要求学生“讲几个因迷信上当受骗的事例”。通过讲述进一步强化教育观点:迷信是无知的表现,科学是破除迷信的有力武器,我们要。
3.“议一议”栏目设计了一个情景:小强生病后,奶奶让他喝香灰水。处理此题时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设想多种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就加以肯定。通过本题的处理,要让学生理解:一、知道什么是迷信活动;二、自己不参与迷信活动;三、能积极劝阻迷信活动。
4.“读一读”栏目要求学生读故事,谈感想。这一栏目选取的是一个日本小孩新岛襄的故事,旨在告诉学生一些有关宗教本质的知识,教育学生不要盲目崇拜偶像。
教法建议:
为了使学生真切地体会迷信是骗人,教师可以通过演示科学实验,也可以让学生亲自做实验,从而加深学生对要道理的理解。
教学设计示例
第六课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迷信是违反科学的,是愚昧无知的表现。
2.懂得科学是破除迷信的有力武器。
情感:
对迷信思想感到可笑、可悲。
行为:
1.热爱科学,多读科学书刊。
2.不信鬼神,不宣传迷信思想,不参加迷信活动。
教学重点:教育学生不信鬼神,不宣传迷信思想,不参加迷信活动。
教学难点:对迷信的原因的认识,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育过程:
一、讲故事,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河伯娶亲”的故事吗?
2.学生讲河伯娶亲故事。
3.教师提问:
给河伯娶亲就能避免灾害吗?为什么?
板书:迷信
4.师:迷信就是相信一些神、仙、鬼、妖等世上根本不存在的东西。
5.教师提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6.小结:我们不能相信迷信,一定要破除迷信。
板书:破除
7.师:有人曾说:“人之所以迷信,只是由于恐惧,人之所以恐惧,只是由于无知。”过去,由于人们无知,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迷信思想。认为打雷是雷公在发怒。下雨是龙王在行云布雨。生病是鬼怪缠身。
8.教师提问:
你们现在相信不相信这些?为什么?
9.小结:
以前,人们由于缺乏科学知识,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许多现象迷惑不解,又找不到合理的解释,以为这些是上天主宰,命运注定的。现在,随着科学的发展,对于过去人们弄不清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能用科学原理去解释。这样的例子有很多。
二、分析事例,强化观点
1.学生读课文第2自然段。
2.教师提问:
(1)当牧场里的几百匹马出现各种奇怪症状时,当地人怎么想?怎么做?
(2)科学家做了些什么?科学家的研究充分证明了什么?
板书课题:相信科学不迷信
在科学发达的今天,本来不该再迷信神、仙、鬼、妖以及命相等。然而,现实生活并非如此,在我国有些地方,有人生了病,不去医院治疗,却把巫婆、神汉请到家中。难道巫婆、神汉真的能治病吗?
3.学生自读(课文3-5自然段)
4.教师提问:
(1)巫婆治好小兵的病了吗?为什么治不好?
(2)巫婆斩鬼见血是怎么回事?
5.教师演示:姜黄汁与碱水反应的实验。
6.教师提问:
要认清巫婆骗人的把戏,没有科学知识行吗?为什么?
7.小结:
迷信活动是蒙骗、愚弄人的。科学是破除迷信的武器,我们就是要运用这个武器,反对形形色色的迷信活动。
板书:科学是的最好武器
三、联系实际,辨别是非,指导行为
1.学生讲一讲自己了解到的因迷信而上当受骗的事例。
2.学生讨论:
听完事例后有什么感想?假如自己遇到这样的事例应该怎样对待?
3.教师小结:
迷信是愚昧无知的表现,迷信害人。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科学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不相信鬼神和违反科学的事情,不参加迷信活动。
板书:努力学习不相信不参加
4.讨论:遇到下面的情况应怎么办?
5.教师出示投影:
小强生病了,奶奶从香炉里弄了一点香灰,放在碗里,倒上水,对小强说:“你把它喝下去,病一会儿就好了。”
6.教师提问:
如果你是小强,你怎么做?如果你是小强的同学,看到这一情况怎么办?
7.学生用表演的方式回答问题。
8.小结: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首先要做到自己不信,还要积极劝阻别人不要相信。
板书:积极劝阻
五、总结全课,提出希望
1.学生阅读“读一读”的小故事,谈感受。
2.教师总结:
同学们,科学是破除迷信的有力武器,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抵制迷信思想,反对迷信活动。
板书设计:
六
科学是破除迷信的最好武器
努力学习不迷信不参加积极劝阻
不上当受骗 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认识:
1.知道社会上有伤害儿童的坏人。
2.知道坏人欺骗儿童惯用的一些手段。
3.知道一些提防坏人、的方法。
情感:
憎恶坏人,有警惕性和自我保护意识。
行为:
不轻信陌生人的话;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独自在家时,不给陌生人开门。
教学建议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一、二年级“热爱生命”德目中的有关要求设置的。
本课属“热爱生命”教育,这方面内容很多,中高年级还有“爱护身体,积极锻炼,保持身心健康”等内容,逐步拓宽、加深。
课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述张明十分机智地摆脱坏人的纠缠。第二部分,讲述张明立即把遇到坏人的事告诉妈妈。第三部分,讲述张明再次发现坏人后,立即向老师报告,民警很快抓住了坏人。
教学重点
1.知道坏人欺骗儿童惯用的一些手段。
2.知道一些提防坏人、的方法。
教学难点
憎恶坏人,有警惕性和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中应该讲清以下几个问题。
1.要提防坏,不轻信陌生人的话,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
2.遇事要主动向家长汇报,求得家长的帮助。
3.提高警惕,发现坏人报告老师。
教法建议
1为了使教学更有实效,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亲身体验的教学方式。具体操作步骤见“探究活动”。其目的是使学生提高警惕性,防止上当受骗。
2可以讲故事进行导入,并设置环节、增加悬念,让学生猜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激起学生的兴趣,并加深记忆。
3在讲上当受骗的实例时,最好播放一些已有的实例录像,音频或图片。更具有真实感。
4在讲解遇见具体事情该怎么办时,让学生自己说并表演,老师给予归纳和补充。有利于学生学以至用。
教学设计示例
十二
教学目标
认识:
1.知道社会上有伤害儿童的坏人。
2.知道坏人欺骗儿童惯用的一些手段。
3.知道一些提防坏人、的方法。
情感:
憎恶坏人,有警惕性和自我保护意识。
行为:
不轻信陌生人的话;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独自在家时,不给陌生人开门。
教学重点:
1.知道坏人欺骗儿童惯用的一些手段。
2.知道一些提防坏人、的方法。
教学难点:憎恶坏人,有警惕性和自我保护意识。
教育过程:
一、播放故事,导入新课
1.讲故事或播放录音故事:《狼和七只小山羊》(参见扩展资料)
当讲到“没过多久,“咚咚咚”,有人敲门。“小山羊乖乖,我是妈妈,我回来了,带来好多好吃的东西。”时,师问:“你们猜七只小山羊是怎么做的呢?现在你们就是这七只小山羊,以最快的速度讨论一下,你们会怎样做?(把学生分成七人一组,模拟七只小山羊)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用各种方法识破了大灰狼的诡计,没有上当受骗。可是,你们知道吗?并不是所有的小朋友都向你们这样警惕,他们很容易就被骗了。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一件事情,请看!
出示图片1或放录像《被骗的三个学生》(录像可根据情节自行拍摄)
师问:你们猜猜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学生回答
出示图片2和扩展资料2、3、4,展现被骗的可怕结果。(参见扩展资料)
师追问:我们怎么帮助这三个孩子,才能使他们呢?
板书:
学生回答:(1、问问家人叫什么名字?2、撒跟就跑。3、不吃陌生人的东西。4、不轻信别人的话。5、找警察叔叔帮忙。6、大声的喊叫等。)
师小结:仔细听、认真看,动脑筋想,识破坏人的诡计,。
过渡语: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坏人,怎样才能防止上坏人的当呢?
二、学习课文,初步明理
1.演示课件(课文1、2、3自然段的内容)
2.教师提问:
(1)张明在上学的路上遇到了什么人?
(2)这个陌生人对他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3.学生回答。
4.教师小结:张明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走,当陌生人强迫要带他走时,他大声呼救。回家后,还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
板书: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大声呼救告诉家长
教师继续演示课件(课文第4自然段内容)
5.教师提问:
(1)张明遇到的陌生人是什么人?
(2)张明是怎么做的?
学生讨论并回答
6.教师小结:
张明遇到的是一个坏人,他把看到坏人的事告诉了老师,老师与派出所取得了联系,抓住了坏人。(告诉老师报警)
7.教师提问:
民警叔叔和老师是怎么夸奖张明的?
8.教师小结:在日常生活中,与陌生人交往时一定要提高警惕。
板书:提高警惕
播放儿歌并讲解:不轻信不贪小
遇事情要动脑
提高警惕不上当
安全自护记得牢
三、指导练习,深入明理
1.学生讨论:
举例说说坏人是怎样欺骗儿童。
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3.教师小结:
坏人骗人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要想避免上当受骗,一定要提高警惕。
演一演
1.教师分发卡片,学生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1)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你拾到了一个钱包,正当你在寻找失主时,有人自称她是钱包的主人,向你索要钱包,你会怎么办?
(2)当你一个人在家时,有人敲门说要给你家修水管,让你给他开门,你会怎么办?
(3)有人跟踪你,怎么办?
(4)陌生人向你问路,怎么办?
2.学生分组讨论应该怎么办。
3.师生共同表演。
4.让学生进行评价,评价处理问题的学生,做得怎么样。
5.教师小结:
当你拾到钱包时,一定要先把钱包收好,失主寻找钱包时,要寻问失主,钱包里有什么东西,经过核对后才能把钱包归还失主。
当有陌生人敲门时,不能随便给陌生人开门。如果陌生人不走,要及时与家长、邻居或居委会取得联系,如果你发现这个陌生人确实是坏人时,可以打“110”报警。这样做才能避免上当受骗。报警时应该注意说清地点及情况。(但也要切记:不要随便拔打“110”报警电话玩。)
有人跟踪你时,大声喊叫并往人多的地方跑,可打110或直接找路边的警察叔叔等。
当有陌生人向你问路时,可以给他指路,但不带他去;或者干脆不理陌生人;赶快跑;等等。
请学生进行拔“110”报警电话的模拟活动。
四、全课总结
我们生活的社会上,是比较复杂的,有好人也有坏人,所以我们与人交往时,一定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要有很高的警惕性,不能随便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能跟陌生人走,不能给陌生人开门,如果遇到坏人,要想办法保护自己,避免自己受到不必要损失与伤害。
板书设计:
十二
提高警惕
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不给陌生人开门
大声呼救告诉家长、老师报警
探究活动
活动名称:看谁最机智
活动目的:检验学生课上学习的效果,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懂得只有提高警惕性才能防止上当受骗。
活动步骤:
1.在课间,教师找一位本班学生不认识的人,用各类手段骗学生跟他走,看学生反映如何?一定要录像。(找六、七个学生进行实验)
2.课上,播放录像,分别对警惕性高或低的学生进行采访,让他们谈谈当时的想法。
3.教师总结整个活动。(提醒学生平时一定要提高警惕,防止上当受骗。)
4.活动提示:
活动前不要告诉学生,实验结果才真实。
不上当受骗 小学教案范例
教学目标
认识:
1.知道社会上有伤害儿童的坏人。
2.知道坏人欺骗儿童惯用的一些手段。
3.知道一些提防坏人、的方法。
情感:
憎恶坏人,有警惕性和自我保护意识。
行为:
不轻信陌生人的话;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独自在家时,不给陌生人开门。
教学建议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一、二年级“热爱生命”德目中的有关要求设置的。
本课属“热爱生命”教育,这方面内容很多,中高年级还有“爱护身体,积极锻炼,保持身心健康”等内容,逐步拓宽、加深。
课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述张明十分机智地摆脱坏人的纠缠。第二部分,讲述张明立即把遇到坏人的事告诉妈妈。第三部分,讲述张明再次发现坏人后,立即向老师报告,民警很快抓住了坏人。
教学重点
1.知道坏人欺骗儿童惯用的一些手段。
2.知道一些提防坏人、的方法。
教学难点
憎恶坏人,有警惕性和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中应该讲清以下几个问题。
1.要提防坏,不轻信陌生人的话,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
2.遇事要主动向家长汇报,求得家长的帮助。
3.提高警惕,发现坏人报告老师。
教法建议
1为了使教学更有实效,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亲身体验的教学方式。具体操作步骤见“探究活动”。其目的是使学生提高警惕性,防止上当受骗。
2可以讲故事进行导入,并设置环节、增加悬念,让学生猜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激起学生的兴趣,并加深记忆。
3在讲上当受骗的实例时,最好播放一些已有的实例录像,音频或图片。更具有真实感。
4在讲解遇见具体事情该怎么办时,让学生自己说并表演,老师给予归纳和补充。有利于学生学以至用。
教学设计示例
十二
教学目标
认识:
1.知道社会上有伤害儿童的坏人。
2.知道坏人欺骗儿童惯用的一些手段。
3.知道一些提防坏人、的方法。
情感:
憎恶坏人,有警惕性和自我保护意识。
行为:
不轻信陌生人的话;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独自在家时,不给陌生人开门。
教学重点:
1.知道坏人欺骗儿童惯用的一些手段。
2.知道一些提防坏人、的方法。
教学难点:憎恶坏人,有警惕性和自我保护意识。
教育过程:
一、播放故事,导入新课
1.讲故事或播放录音故事:《狼和七只小山羊》(参见扩展资料)
当讲到“没过多久,“咚咚咚”,有人敲门。“小山羊乖乖,我是妈妈,我回来了,带来好多好吃的东西。”时,师问:“你们猜七只小山羊是怎么做的呢?现在你们就是这七只小山羊,以最快的速度讨论一下,你们会怎样做?(把学生分成七人一组,模拟七只小山羊)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用各种方法识破了大灰狼的诡计,没有上当受骗。可是,你们知道吗?并不是所有的小朋友都向你们这样警惕,他们很容易就被骗了。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一件事情,请看!
出示图片1或放录像《被骗的三个学生》(录像可根据情节自行拍摄)
师问:你们猜猜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学生回答
出示图片2和扩展资料2、3、4,展现被骗的可怕结果。(参见扩展资料)
师追问:我们怎么帮助这三个孩子,才能使他们呢?
板书:
学生回答:(1、问问家人叫什么名字?2、撒跟就跑。3、不吃陌生人的东西。4、不轻信别人的话。5、找警察叔叔帮忙。6、大声的喊叫等。)
师小结:仔细听、认真看,动脑筋想,识破坏人的诡计,。
过渡语: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坏人,怎样才能防止上坏人的当呢?
二、学习课文,初步明理
1.演示课件(课文1、2、3自然段的内容)
2.教师提问:
(1)张明在上学的路上遇到了什么人?
(2)这个陌生人对他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3.学生回答。
4.教师小结:张明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走,当陌生人强迫要带他走时,他大声呼救。回家后,还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
板书: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大声呼救告诉家长
教师继续演示课件(课文第4自然段内容)
5.教师提问:
(1)张明遇到的陌生人是什么人?
(2)张明是怎么做的?
学生讨论并回答
6.教师小结:
张明遇到的是一个坏人,他把看到坏人的事告诉了老师,老师与派出所取得了联系,抓住了坏人。(告诉老师报警)
7.教师提问:
民警叔叔和老师是怎么夸奖张明的?
8.教师小结:在日常生活中,与陌生人交往时一定要提高警惕。
板书:提高警惕
播放儿歌并讲解:不轻信不贪小
遇事情要动脑
提高警惕不上当
安全自护记得牢
三、指导练习,深入明理
1.学生讨论:
举例说说坏人是怎样欺骗儿童。
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3.教师小结:
坏人骗人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要想避免上当受骗,一定要提高警惕。
演一演
1.教师分发卡片,学生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1)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你拾到了一个钱包,正当你在寻找失主时,有人自称她是钱包的主人,向你索要钱包,你会怎么办?
(2)当你一个人在家时,有人敲门说要给你家修水管,让你给他开门,你会怎么办?
(3)有人跟踪你,怎么办?
(4)陌生人向你问路,怎么办?
2.学生分组讨论应该怎么办。
3.师生共同表演。
4.让学生进行评价,评价处理问题的学生,做得怎么样。
5.教师小结:
当你拾到钱包时,一定要先把钱包收好,失主寻找钱包时,要寻问失主,钱包里有什么东西,经过核对后才能把钱包归还失主。
当有陌生人敲门时,不能随便给陌生人开门。如果陌生人不走,要及时与家长、邻居或居委会取得联系,如果你发现这个陌生人确实是坏人时,可以打“110”报警。这样做才能避免上当受骗。报警时应该注意说清地点及情况。(但也要切记:不要随便拔打“110”报警电话玩。)
有人跟踪你时,大声喊叫并往人多的地方跑,可打110或直接找路边的警察叔叔等。
当有陌生人向你问路时,可以给他指路,但不带他去;或者干脆不理陌生人;赶快跑;等等。
请学生进行拔“110”报警电话的模拟活动。
四、全课总结
我们生活的社会上,是比较复杂的,有好人也有坏人,所以我们与人交往时,一定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要有很高的警惕性,不能随便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能跟陌生人走,不能给陌生人开门,如果遇到坏人,要想办法保护自己,避免自己受到不必要损失与伤害。
板书设计:
十二
提高警惕
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不给陌生人开门
大声呼救告诉家长、老师报警
探究活动
活动名称:看谁最机智
活动目的:检验学生课上学习的效果,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懂得只有提高警惕性才能防止上当受骗。
活动步骤:
1.在课间,教师找一位本班学生不认识的人,用各类手段骗学生跟他走,看学生反映如何?一定要录像。(找六、七个学生进行实验)
2.课上,播放录像,分别对警惕性高或低的学生进行采访,让他们谈谈当时的想法。
3.教师总结整个活动。(提醒学生平时一定要提高警惕,防止上当受骗。)
4.活动提示:
活动前不要告诉学生,实验结果才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