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jk251.com - 小学思品教案】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教师的职责所在,一篇好的教案需要我们精心构思,要想在小学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教案必不可少。好的小学教案都有哪些内容?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思品教案祖国的忠实儿女,供大家参考。
教学目标
认知:
1.了解一些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爱国人物的事例。
2.知道中华儿女应以报效祖国、建设祖国为己任,立志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贡献。
情感:
崇敬华罗庚等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人,愿意向他们学习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热爱祖国”德目中的有关要求编写的。
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内容,要从多方面进行。在改革的今天,东西方的交流日益增多,一些学生的家长或亲友也有不少出国考察、留学,或公派援外,或劳务输出,学生听到许多发达国家的物质生活情况,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国外产品也越来越多地进入中国市场,学生亲眼目睹,不可回避。从积极意义上看,我们祖国是发展中国家,只要我们努力奋斗,生产力一定能够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自改革开放以来各条战线所取得的成就正说明了这一点。正视现实,找到差距,可激励我们为祖国的繁荣做贡献。从消极方面看,“中国不如外国”的思想潜移默化地也会影响着下一代。一些孩子刚上学,家长就已经把“出国定居”作为学生的奋斗目标了。本课正是在上一节课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上,将“好儿女报效祖国,建设祖国”作为基点,向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
教法建议:
1.华罗庚是杰出的数学家,他所研究的是高深的数学理论。教学中,在讲述华罗庚报效祖国、取得成就时,应避免讲述数学理论上的专用名词,重点应帮助学生理解他研究科学、造福人民、为祖国争光的思想境界。
2.在引导学生举例说明祖国的忠实儿女以自己的聪明才智报效祖国时,不要就事论事地讲述某人是怎样做贡献的,而应注意让学生在说事例的同时说思想,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3.在本单元教学时,教师可以发挥德育诸渠道的功能,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利用活动课观看影视片,利用阅览和自习时间阅读有关书籍,在队会课上召开以此内容为主题的少先队队会。
4.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插图作用。有条件的学校,可结合观看有关的影视片。
教学设计示例
第十二课祖国的忠实儿女
教学目标
认知:
1.了解一些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爱国人物的事例。
2.知道中华儿女应以报效祖国、建设祖国为己任,立志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贡献。
情感:
崇敬华罗庚等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人,愿意向他们学习。
教学重点:介绍我国杰出的数学家华罗庚放弃在美国的名誉、地位,以及优越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毅然回国,为振兴祖国的科学事业做出贡献。
教学难点:学生因限于年龄和阅历,对解放初期,海外游子渴望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心情难以理解;对华罗庚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甘愿回到百废待兴的祖国,为祖国效力的崇高的思想境界难以理解。
教育过程:
一、看照片导入
出示华罗庚的照片
1.提问:
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他的事迹?
同学介绍华罗庚的事迹
老师补充介绍
2.想一想:人们为什么称他是祖国的忠实儿女呢?
师: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今天的内容。
板书课题:十二祖国的忠实儿女
二、分析事迹,明理激情
1.听录音故事:课文
2.同桌互相说说:
(1)华罗庚在国外有什么样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
(2)如果他留在国外,对他有什么好处?
(事业、生活等方面)
(3)华罗庚是否想过自己回国后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3.小组讨论:
华罗庚为什么要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回国呢?
在回国的过程中,他都受到哪些阻力?
师:由于华罗庚很有成就,美国当局百般阻挠,阻止华罗庚回国,为了不让美国特务发现自己的行动,他舍弃了洋楼、汽车,家里什么也没动,只带一身随身衣服,悄悄地登上了一艘邮船,离开了美国。
小结:华罗庚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当他在美国听到新中国诞生的消息后,他想到的是自己的祖国,他要把自己的全部都奉献给自己的祖国。所以华罗庚能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和舒适的工作、生活条件,克服重重困难,回到祖国。
板书:心系祖国
4.说一说:
(1)你们想象一下,当时我们国家的生活、工作条件是什么样的?
(2)华罗庚在研究工作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3)他是怎样做的?
小结:华罗庚回国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振兴祖国的科学事业,他有一颗忠实于祖国的赤子之心,所以他不在乎艰苦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
5.全班讨论:
他为什么被誉为人民科学家?他是在怎样报效祖国的?
小结:他克服种种困难,不仅在数学理论上有开创性的成就,而且善于将高深的数学理论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实际。他深入工厂、农村,与普通劳动者一起奋斗,使他的理论研究取得了经济效益。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因此,他被誉为人民科学家。
6.提问:
(1)当华罗庚获得荣誉时,他想到的是什么?
(2)当外国记者问他回国后不后悔时,他是怎么说的?
同学读华罗庚说的这句话
请同学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小结:华罗庚有一颗赤子之心,他在学术上取得的显著成就是举世公认的。当他获得荣誉时,依然想到的是祖国,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报效自己的祖国,他是祖国的忠实儿女。
板书:报效祖国
三、扩展延伸、联系实际:
师:我们的祖国有千万个像华罗庚一样的忠实儿女在为她奋斗着,你还知道谁给大家说一说。
同学举例祖国的忠实儿女
1.放视频:电影《创业》中的片断,介绍铁人王进喜的事迹。
同学读王进喜的话: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说一说:
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一种什么精神?
小结:大庆油田的开发成功,结束了中国依靠洋油的历史。王进喜无愧于中国工人阶级的杰出代表,中国人民将永远怀念这位为新中国石油工业献出自己一切的铁人。
2.介绍两弹元勋邓稼先
放视频: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场面。
小结:邓稼先是我国物理学家,尊称两弹元勋。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和开拓者,是我国研制和发射核武器的主要技术领导人之一。1964年10月16日,邓稼先亲自指挥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实验。1967年6月7日,我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他的名字虽然先为人知,但他对祖国的贡献将永载史册。
四、全课总结,激发情感
我们伟大的祖国正是由于有千万个向华罗庚一样的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好儿女,才有今天的繁荣昌盛。他们以自己聪明才智报效祖国,他们是中华的英雄、民族的脊梁。我们每个同学也应向他们学习,从小立志,长大以后为祖国作贡献,报效自己的祖国妈妈。
五、布置活动
1.看一部反映我国人民反抗侵略或祖国儿女忠于祖国、报效祖国方面的电影、电视或图书。
2.看后写一篇日记,谈谈自己的感想。
板书设计
十三祖国的忠实儿女
心系祖国
报效祖国
探究活动
一、举办一次“歌颂祖国忠实儿女”主题活动。
1.小组交流:
你都知道哪些祖国的忠实儿女?
说说他们的事迹。
2.全班交流:
3.讨论:他们的什么精神最值得你感动?
4.请同学朗诵一些歌颂祖国儿女的诗歌。
5.四人一组办一期“歌颂祖国忠实儿女”的小报。
6.办一期“歌颂祖国忠实儿女”的展览。
二、做一做
搜集祖国的忠实儿女忠于祖国、报效祖国的事迹,并且讲给周围的同学听。
jk251.cOm扩展阅读
祖国的忠实儿女优秀模板
教学目标
认知:
1.了解一些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爱国人物的事例。
2.知道中华儿女应以报效祖国、建设祖国为己任,立志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贡献。
情感:
崇敬华罗庚等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人,愿意向他们学习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热爱祖国”德目中的有关要求编写的。
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内容,要从多方面进行。在改革的今天,东西方的交流日益增多,一些学生的家长或亲友也有不少出国考察、留学,或公派援外,或劳务输出,学生听到许多发达国家的物质生活情况,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国外产品也越来越多地进入中国市场,学生亲眼目睹,不可回避。从积极意义上看,我们祖国是发展中国家,只要我们努力奋斗,生产力一定能够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自改革开放以来各条战线所取得的成就正说明了这一点。正视现实,找到差距,可激励我们为祖国的繁荣做贡献。从消极方面看,“中国不如外国”的思想潜移默化地也会影响着下一代。一些孩子刚上学,家长就已经把“出国定居”作为学生的奋斗目标了。本课正是在上一节课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上,将“好儿女报效祖国,建设祖国”作为基点,向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
教法建议:
1.华罗庚是杰出的数学家,他所研究的是高深的数学理论。教学中,在讲述华罗庚报效祖国、取得成就时,应避免讲述数学理论上的专用名词,重点应帮助学生理解他研究科学、造福人民、为祖国争光的思想境界。
2.在引导学生举例说明以自己的聪明才智报效祖国时,不要就事论事地讲述某人是怎样做贡献的,而应注意让学生在说事例的同时说思想,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3.在本单元教学时,教师可以发挥德育诸渠道的功能,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利用活动课观看影视片,利用阅览和自习时间阅读有关书籍,在队会课上召开以此内容为主题的少先队队会。
4.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插图作用。有条件的学校,可结合观看有关的影视片。
教学设计示例
第十二课
教学目标
认知:
1.了解一些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爱国人物的事例。
2.知道中华儿女应以报效祖国、建设祖国为己任,立志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贡献。
情感:
崇敬华罗庚等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人,愿意向他们学习。
教学重点:介绍我国杰出的数学家华罗庚放弃在美国的名誉、地位,以及优越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毅然回国,为振兴祖国的科学事业做出贡献。
教学难点:学生因限于年龄和阅历,对解放初期,海外游子渴望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心情难以理解;对华罗庚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甘愿回到百废待兴的祖国,为祖国效力的崇高的思想境界难以理解。
教育过程:
一、看照片导入
出示华罗庚的照片
1.提问:
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他的事迹?
同学介绍华罗庚的事迹
老师补充介绍
2.想一想:人们为什么称他是呢?
师: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今天的内容。
板书课题:十二
二、分析事迹,明理激情
1.听录音故事:课文
2.同桌互相说说:
(1)华罗庚在国外有什么样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
(2)如果他留在国外,对他有什么好处?
(事业、生活等方面)
(3)华罗庚是否想过自己回国后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3.小组讨论:
华罗庚为什么要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回国呢?
在回国的过程中,他都受到哪些阻力?
师:由于华罗庚很有成就,美国当局百般阻挠,阻止华罗庚回国,为了不让美国特务发现自己的行动,他舍弃了洋楼、汽车,家里什么也没动,只带一身随身衣服,悄悄地登上了一艘邮船,离开了美国。
小结:华罗庚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当他在美国听到新中国诞生的消息后,他想到的是自己的祖国,他要把自己的全部都奉献给自己的祖国。所以华罗庚能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和舒适的工作、生活条件,克服重重困难,回到祖国。
板书:心系祖国
4.说一说:
(1)你们想象一下,当时我们国家的生活、工作条件是什么样的?
(2)华罗庚在研究工作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3)他是怎样做的?
小结:华罗庚回国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振兴祖国的科学事业,他有一颗忠实于祖国的赤子之心,所以他不在乎艰苦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
5.全班讨论:
他为什么被誉为"人民科学家"?他是在怎样报效祖国的?
小结:他克服种种困难,不仅在数学理论上有开创性的成就,而且善于将高深的数学理论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实际。他深入工厂、农村,与普通劳动者一起奋斗,使他的理论研究取得了经济效益。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因此,他被誉为"人民科学家"。
6.提问:
(1)当华罗庚获得荣誉时,他想到的是什么?
(2)当外国记者问他回国后不后悔时,他是怎么说的?
同学读华罗庚说的这句话
请同学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小结:华罗庚有一颗赤子之心,他在学术上取得的显著成就是举世公认的。当他获得荣誉时,依然想到的是祖国,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报效自己的祖国,他是。
板书:报效祖国
三、扩展延伸、联系实际:
师:我们的祖国有千万个像华罗庚一样的忠实儿女在为她奋斗着,你还知道谁给大家说一说。
同学举例
1.放视频:电影《创业》中的片断,介绍"铁人王进喜"的事迹。
同学读王进喜的话:"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说一说:
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一种什么精神?
小结:大庆油田的开发成功,结束了中国依靠"洋油"的历史。王进喜无愧于中国工人阶级的杰出代表,中国人民将永远怀念这位为新中国石油工业献出自己一切的"铁人"。
2.介绍"两弹元勋邓稼先"
放视频: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场面。
小结:邓稼先是我国物理学家,尊称"两弹元勋"。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和开拓者,是我国研制和发射核武器的主要技术领导人之一。1964年10月16日,邓稼先亲自指挥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实验。1967年6月7日,我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他的名字虽然先为人知,但他对祖国的贡献将永载史册。
四、全课总结,激发情感
我们伟大的祖国正是由于有千万个向华罗庚一样的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好儿女,才有今天的繁荣昌盛。他们以自己聪明才智报效祖国,他们是中华的英雄、民族的脊梁。我们每个同学也应向他们学习,从小立志,长大以后为祖国作贡献,报效自己的祖国妈妈。
五、布置活动
1.看一部反映我国人民反抗侵略或祖国儿女忠于祖国、报效祖国方面的电影、电视或图书。
2.看后写一篇日记,谈谈自己的感想。
板书设计
十三
心系祖国
报效祖国
探究活动
一、举办一次“歌颂祖国忠实儿女”主题活动。
1.小组交流:
你都知道哪些?
说说他们的事迹。
2.全班交流:
3.讨论:他们的什么精神最值得你感动?
4.请同学朗诵一些歌颂祖国儿女的诗歌。
5.四人一组办一期“歌颂祖国忠实儿女”的小报。
6.办一期“歌颂祖国忠实儿女”的展览。
二、做一做
搜集忠于祖国、报效祖国的事迹,并且讲给周围的同学听。
思品教案祖国定要统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香港、澳门、台湾是祖国的一部分,祖国领土不可分割。
2.懂得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情感:
1.为香港、澳门的回归感到自豪和高兴。
2.盼望祖国能早日实现统一,对台湾一些人搞分裂的行为感到气愤。
行为:
1.关心祖国的统一大业,积极参加学校或社会组织的庆回归、促统一的活动。
2.与港、澳、台同胞友好交往。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六年级部分第五单元“教学内容”中规定要对学生进行“祖国领土不可分割,实现祖国统一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的教育,本课是根据这一教学内容和相应的基本要求设置的。实现祖国的统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为了实现祖国的早日统一,我国政府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并采取了一系列积极可行的政策和措施,使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大陆与台湾的交往也日益频繁。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国人共同努力的目标,这个目标的最终实现很有可能要靠现在的青少年。因此,让学生从小关注祖国统一问题,了解一些我国政府在祖国统一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和基本政策,很有必要。
本课以激情为主,重点是使学生懂得实现祖国统一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心愿,激发学生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愿望。
课文前的导入部分设“述说”栏目,通过让学生看照片,回想在庆祝香港回归时人们激动的心情,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并与课文紧密相连。
课文分三部分。
1.点出庆祝香港回归时一幕幕激动人心的情景,说明香港回归是海内外华人的共同心愿,人心所向,众望所归。在教学时,教师可以依循课文线索,充实一些形象具体的事例,也可以谈当时自己的心情和感受,以富有情感的讲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同时要让学生知道人们之所以这么激动,是因为它雪洗了中华民族百年耻辱,香港结束了百年的殖民统治,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2.说明香港、澳门历来是中国的领土,为了实现祖国统一,我国政府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并制定了“一国两制”的方针。这一方针对香港、澳门的平稳过渡起到哪些积极作用。另外也可以结合近期报纸中有关香港、澳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报导,让学生通过事实体会这一方针的英明正确。
3.以富有情感的描写,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台湾和大陆的早日统一,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穿插一些具体事例,或者让学生自己讲他们所知道的事例,说明海峡两岸盼统一。此处设两框,引出我国宪法和江泽民讲话中的有关内容,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我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原则立场。
教法建议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课涉及的常识性知识比较多,鉴于课时所限,不可能讲很多,所以对港、澳、台问题的由来,我国的原则立场,一国两制政策等,教师应弄清楚,以防讲课时出现知识性错误,但不必给学生讲很多。讲课时尽量借助感性材料和学生已学过的知识。
教学设计示例
十一祖国一定要统一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香港、澳门、台湾是祖国的~部分,祖国领土不可分割。
2.懂得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情感:
1.为香港、澳门的回归感到自豪和高兴。
2.盼望祖国能早日实现统一,对台湾一些人搞分裂的行为感到气愤。
行为:
1.关心祖国的统一大业,积极参加学校或社会组织的庆回归、促统一的活动。
2.与港、澳、台同胞友好交往。
教学重、难点:知道香港、澳门、台湾是祖国的~部分,祖国领土不可分割。
教具准备
1.录像带两段:①《香港回归集锦》
②《台湾风貌》
2.录音带两段:①《伯父来到我家中》
②课文内容一段
3.挂图一张:《回归倒计时牌前》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还记得1997年7月1日,在我国发生的一件大事吗?(出示挂图)让我们共同来看一看这张照片,想想当时人们庆祝香港回归时的心情,说说人们为什么会这么激动。
小结: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被英国殖民主义者强行租占长达百年。如今,它又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使祖国的统一大业顺利地迈出了第一步,人们怎能不激动万分!
板书:祖国统一
二、学文明理
1.回顾香港、澳门回归,展望台湾回归,激发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放录像:《香港回归集锦》,配合课文第一段录音。
提问:(1)1997年7月1目的午夜钟声响起之前,全国人民在做什么?心情怎样?
(2)午夜钟声响起,倒计时牌跳完最后一个数字,这时,五星红旗伴着雄壮的国歌声在香港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冉冉升起,所有中国人民怎样?他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3)看到这~情景,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呢?
小结:香港回来了,流浪百年的游于回来了。面对着骨肉团聚的动人一幕,你会激动,我会激动,所有的中国人都会激动,因为我们都是中华儿女。
提问:(1)1999年,在祖国统一大业的行进中,又有一件大事发生,你知道是什么事件吗?
(2)澳门同香港一样,历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它的命运也如香港一样,被人租占,你知道是谁租占了澳门吗?
(3)香港和澳门本来是中国的,为什么会被别国租占呢?
小结:清政府腐败无能,国力衰弱,才会被英国及葡萄牙殖民主义者强行租占我国领土,长达百年以上。
提问: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我国政府提出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正确主张,并制定了“一国两制”的方针。你们知道这个方针是什么意思吗?
小结:“一国两制”的政策是指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这一英明决策已使香港、澳门顺利回归。
板书:一国两制
2.了解台湾历史,激发爱国情感。
过渡:在我们庆贺香港、澳门回归的时刻,不能不想到祖国的宝岛——台湾。
提问: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为保卫我国的这座宝岛,很多爱国英雄与外国侵略者进行了英勇斗争,郑成功就是其中一位。你能讲一讲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吗?
小结:1624年,荷兰侵略者侵入台湾,遭到郑成功领导的台湾人民的一次次抗击。1662年2月,荷兰军队在中国军民的围剿下永远被逐出台湾,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提问:你想了解台湾吗?请看录像《台湾风貌》。
提问:谈一谈看后的感想。
小结:台湾是座美丽的宝岛,那里有晶莹如玉的玉山,有著名的日月潭,还有水果之乡的美名,丰富的海产品、悠久的历史文化,都是祖国的瑰宝。
提问:因为台湾既美丽、富饶,又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1895年又被新的侵略者霸占。你知道这个侵略者是哪个国家吗,这场反侵略战争又持续了多久呢?
引导学生看课本第二段。
提问:虽然外国侵略者垂涎这块土地,但海峡两岸的人民都抱有一个信念,这个信念是什么?
小结:台湾是中国的领土,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决不容许别人欺侮和侵略。正如宪法中所说的——
出示条幅: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神圣职责。
三、结合事例,激发爱国情感
1.讲述:海峡两岸人民骨肉情深,是不会允许将台湾与祖国分开的,台湾人民盼望着祖国早日实现统一,大陆人民渴望着与台湾亲人早日团聚,这是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出示条幅: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江泽民
放故事录音:《伯父来到我家中》。
提问:听了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小结:由于台湾当局放宽了对台湾居民到大陆探亲的限制,一批批台湾同胞陆续来大陆探亲,与亲人团聚。不久的将来,祖国~定要统~,也一定会统一。那时,夫妻离散、骨肉离分的局面就会结束。
板书:一定要
2.布置“活动”:搜集最近报纸上有关大陆与台湾相互交往的事例,并和同学相互交流。
四、总结全课
同学们,我们都是中华儿女,都盼望着祖国完全统一,众志成城,相信只要我们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努力,不久的将来,祖国统一大业必定会实现。
板书设计
十一祖国一定要统一
思品教案为了祖国的尊严 小学教案范例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热爱祖国就要维护祖国尊严。
2.知道尊敬国旗、国徽、国歌等国家标志是维护祖国尊严的表现。
情感:
1.对自觉维护祖国尊严的人表示敬佩。
2.感受到祖国的尊严,并且有维护祖国尊严的愿望。
行为:
1.尊敬国旗、国徽、国歌。
2.不做有损于祖国尊严的事。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热爱祖国”德目中的有关要求编写的,侧重教育学生要维护祖国尊严,尊重国家标志,不做有损国格的事。
近年来,根据江泽民和党中央关于在中小学生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指示精神,全国各地的中小学都对学生进行了有计划、深入持久的爱国主义教育,涌现了不少好的做法和动人的事例,如每周一次的升国旗仪式,爱国主义考察团活动,名人的相片、格言进学校,爱国主义百部影片等。各校形成了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为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看到这些正面教育因素的同时,也应看到一些存在的问题。如社会上一些人不顾人格、国格,出卖国家利益,损害国家尊严;有些人发牢骚不回避孩子,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从学生的年龄特点看,“祖国尊严”对他们来说是很抽象的概念,比较难以体会到。因此,本课教学对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提高维护祖国尊严的自觉性是十分必要的。
本课重点是让学生知道,在对外交往中要时刻想到祖国的尊严,尽力维护祖国的尊严,维护祖国的尊严是热爱祖国的表现。
本课难点在于“祖国尊严”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理解有困难,要通过具体的事物和直接的感受才能认识。
教法建议
1.本课教学要给学生创设祖国尊严神圣不可侵犯的情境。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借助导入部分,让学生观看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或迎宾仪式录像,增强教学的感染力。
2.为了加深对梁帆道德行为和情感的理解,本课教学可抓住一些关键词、句,帮助学生理解梁帆的内心世界。
3.可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如,看新闻节目中的一些外事活动,看看我们国家的领导人是怎么从仪表、举止、言谈中。保持良好的形象,维护祖国尊严的,等等。
4.本课可随机播放一些爱歌的歌曲,渲染课堂的气氛。
教学设计示例
十一为了祖国的尊严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热爱祖国就要维护祖国尊严。
2.知道维护祖国尊严应该尊敬国旗、国徽、国歌等国家标志。
情感:
1.对自觉维护祖国尊严的人表示敬佩。
2.感受祖国的尊严,并且有维护祖国尊严的愿望。
行为:
1.尊敬国旗、国徽、国歌。
2.不做有损于祖国尊严的事。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在对外交往中要时刻想到祖国的尊严,尽力维护祖国的尊严,维护祖国的尊严是热爱祖国的表现。
教学难点:“祖国尊严”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理解有困难,要通过具体的事物和直接的感受才能认识。
教具准备
录音机、制作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提问:国旗、国歌代表什么?每当升国旗、奏国歌时,你是怎么做的?心里会想什么?(学生回答。)
2.出示幻灯片,师简介:
(1)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毛泽东同志亲手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2)欢迎外国元首的迎宾仪式,国歌奏响,国旗升起,三军仪仗队威武雄壮。
(3)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权交接仪式,降下英国国旗,升起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亿万人民欢欣鼓舞。
3.提问:看到这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场面,你们有什么感受?
小结:五星红旗的升起,标志着中华民族的新生,从此,我们的祖国将像巨人一样屹立在世界东方;五星红旗的升起,标志着中国迈入了一个新时期,打开国门,改革开放;五星红旗的升起,标志着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五星红旗是我们国家的标志,代表着祖国的尊严。今天我们学习第十一课——为了祖国的尊严。
板书课题:十一为了祖国的尊严
二、学习榜样,明白道理。
1.承接。其实维护祖国尊严不仅是国家和政府的事,也是每个公民的事。
2.教师讲故事《我是中国人》
3.提问:
(1)在美国,吉鸿昌准备往国内寄包裹,美国邮局职员竟然阴阳怪气地说:“中国在哪里?我不知道,无法投寄。”当时,吉鸿昌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2)他每逢参加宴会或在大庭广众之下,为什么都要在胸前挂上“我是中国人”的牌子?
小结:当祖国的尊严受到威胁时,吉鸿昌极为愤慨,针锋相对地进行了斗争,一言一行都显示了中国人的骨气,捍卫了祖国的尊严。
4.承接。随着我们祖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交往也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或经商,或进行访问,或参加学术交流。那么我们在与外国人的交往中要注意什么?我们应怎样维护祖国的尊严呢?现在我们来学习梁帆的事迹,了解她是怎样维护祖国的尊严的。
5.播放课文录音(3-6自然段),要求学生边听录音边看课文内容及插图,并思考:
(1)梁帆为什么要仔细寻找中国国旗?
(2)梁帆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升挂中国国旗?
(3)活动中围绕升挂中国国旗,梁帆的情感变化怎样?这说明了什么?
(4)人们为什么称赞梁帆是合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小结过渡:梁帆有一颗强烈的爱国心,虽然身在异国,却心系祖国。在与外国人的交往中,时时刻刻想到祖国的尊严,千方百计地维护祖国的尊严,赢得了赞誉。我们应如何做到维护祖国的尊严呢?
6.读最后一自然段,教师归纳。
板书:无论何时何地,尊敬国旗、国徽、国歌,不做有损于祖国尊严的事
三、联系实际,深化认识
1.小结:通过学习吉鸿昌和梁帆的事迹,我们懂得了:一个热爱祖国的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以实际行动自觉维护祖国尊严,不做有损于祖国尊严的事。
2.学生发言,启发学生列举自己从电视、电影、广播中了解的自觉维护祖国尊严的事例。
四、分辨讨论,指导行为。
借助“议一议”、“读一读”,通过具体事例引导学生知道如何去做。
1.议一议(文字投影片)。
对下面四件事,你有什么看法?
(1)在公园里,小兰和小花看见外国人用一次成像的照相机拍照,就缠着外国人,要求给他俩照一张。
(2)小刚和小强搀扶一位老人过马路,一位过路的外国人看到后,主动提出给他俩照一张照片,他俩大方地同意了。
(3)少年宫演出结束后,外宾赠送给每个小演员一件小礼物,由于小丽有事出去了一下,没有拿到小礼物。回来后就哭着向外宾要礼物。
(4)一个外国人看见小伟走过,故意把钱包掉在地上。小伟把钱包捡起来,双手递给他说:“先生,你的钱包掉了。”
(组织、引导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发言时,教师根据发言,进行小结。)
小刚、小强和小伟是对的,他们与外国友人交往,有理有节,表现了我国少年儿童文明有礼的风范,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小兰、小花、小丽的做法是不对的。
2.读一读。指名朗读,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明确国旗、国歌是国家的标志,代表着国家的尊严。尊敬国旗、认真唱国歌,是对祖国尊严的维护,是热爱祖国的表现。
五、对照板书,总结谈话。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懂得了热爱祖国就要维护祖国尊严。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尊敬国旗、国徽、国歌,不做有损于祖国尊严的事。希望同学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时刻想着祖国尊严,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板书设
板书设计
十一为了祖国的尊严
思品教案祖国的钢铁长城 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认知:
1、国人民解放军是祖国的捍卫者,是祖国的钢铁长城。
2、知道解放军保卫祖国、热爱人民的故事。
情感;
热爱中国人民解放军。
行为;
积极参加学习和慰问解放军的活动。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对学生进行热爱解放军的教育。全套教材仅这一课是关于热爱解放军的教育。
通过教育,使学生知道解放军是人民的子弟兵,他们来自人民,是为人民服务的;解放军的基本职能或者说主要任务是保卫祖国,他们为了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的生命财产,付出了很高的代价,甚至鲜血和生命。因此,解放军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我们应当崇敬他们,热爱他们,向他们学习。
本课的教学要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祖国的坚强保卫者,是祖国的钢铁长城;解放军爱人民,是人民的子弟兵;热爱解放军,积极参加学习和慰问解放军的活动。
教法建议
1、教学时,既要突出战士生活的艰苦,又要使学生感受到战士的以苦为乐,这正是解放军的可爱之处。
2、教师在选择故事时要注意选择有代表性的,全方面地反映解放军的生活,使学生了解解放军、热爱解放军。
3、课上所讲的故事,反映的解放军的生活要尽量真实、具体、感人。
4、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组织学生和解放军见面或一起搞一些活动,以增进了解。
5、在利用课文方面,教学时应让学生知道,岛虽小,但它是祖国的前哨,驻守小岛就是保卫祖国,使祖国不受敌人侵犯,使国家富强、人民安宁。所以,尽管条件艰苦,但他们却以苦为乐,这正是解放军战士高尚品德所在,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教学设计示例
第十二课祖国的钢铁长城
教学目标
认知:
1、国人民解放军是祖国的捍卫者,是祖国的钢铁长城。
2、知道解放军保卫祖国、热爱人民的故事。
情感;
热爱中国人民解放军。
行为;
积极参加学习和慰问解放军的活动。
教学重点: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祖国的保卫者,要热爱解放军。
教育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当我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愉快地学习时;夏日,我们随父母在树荫下乘凉时;冬夜,我们全家人在温暖的屋中欣赏电视节目时,你知道是谁在保卫着我们?
是中国人民解放军。
板书:中国人民解放军
2、在战争年代,解放军战士英勇杀敌,不怕牺牲,你知道他们的英勇事迹吗?
(出示董存瑞、黄继光挂图,请知道的同学讲,老师适当补充。)
在战争年代,有成千上万个像董存瑞、黄继光这样的战士,为了祖国的解放事业,为了打败侵略者,为了今天我们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人民不会忘记他们,共和国不会忘记他们,他们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二、学习课文。
1、过渡语:战争年代,解放军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杀敌;在和平时期,解放军叔叔们又是怎样为保卫祖国奉献自己青春年华的呢?
2、看课文1~3段(投影课文插图1)。
(1)战士们在这个孤岛上担负着什么任务?
虽然我们进入了经济建设时期,但是世界上还有一些敌人总想侵略我们,解放军某部三连战士,为了守卫祖国海上大门而驻守在这里。
(2)岛上生活条件是怎样的?
岛上没有淡水,战士们都得省着用,而且还有断水的危险。一年四季气温很高,晚上蚊叮虫咬。
(3)看课文第4段(投影课文插图2)。
战士们在岛上是怎样站岗放哨、苦练杀敌本领的?
头顶烈日苦练本领,汗水湿透衣服,肩背晒脱皮;晚上站岗蚊叮虫咬;出海巡逻有些战士晕船。
4、看课文第5~6段(投影课文插图1)。
(1)岛上生活条件这么艰苦,战士们为什么对小岛爱得很深?
(2)战士们想不想自己的亲人和自己的家?他们为什么以岛为家?
(3)“乐为祖国守孤岛”,表达了战士们的什么心情?
小结:为了祖国建设的顺利进行,为了让千千万万的人们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解放军战士宁愿自己多吃苦,把对亲人的思念深深埋在心里,乐为祖国守孤岛。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是祖国的钢铁长城。
板书:祖国的钢铁长城
三、巩固延伸。
1、看一看。
驻守在孤岛上的战士们乐为祖国守孤岛。在北疆、在海南、在高原、在雪岭,处处都有解放军战士守卫着祖国的边疆,为祖国筑起了钢铁长城,是祖国坚强的保卫者。
板书:祖国坚强的保卫者
(看书中“看一看”栏目和录像。)
2、讲一讲。
(1)人民解放军不仅是祖国坚强的保卫者,也是人民的子弟兵,他们和人民群众心连心。
板书:人民的子弟兵
(出示挂图,看图讲解放军爱人民的故事。)
(2)你们还记得1998年解放军抗洪的情境吗?
(启发学生回忆解放军抗洪英雄,补充李向群、高建成事迹。)
四、总结。
1、学习这课书,你有什么感想和收获?
2、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祖国的钢铁长城,是全国人民最可爱的人。我们少年儿童要热爱他们,学习他们,用他们乐为祖国守孤岛和为人民利益英勇献身的精神,不断激励自己,做一个像他们那样的人。
板书:最可爱的人
板书设计
十三祖国的钢铁长城
中国人民解放军祖国坚强的保卫者
(最可爱的人)人民的子弟兵
思品教案腾飞吧!祖国 优秀教案推荐
教学目标
认知:
知道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
情感:
1.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感到自豪。
2.萌发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情感。
行为:
立志建设祖国、报效祖国。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一、设课依据和角度
本课是依据《标准》三至五年级“热爱祖国”德目的有关要求设置的。本课以银河——III百亿次巨型计算机等高科技成果,以及工业农业体育等方面的成就,说明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教育学生为社会主义祖国逐渐强大感到骄傲和自豪。
二、栏目意图
1.导入部分“说一说”,意在通过让学生谈经常看到的、反映祖国巨变的电视新闻后的感受,顺利过渡到本课教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先给学生播放一段有关新闻节目的录像,然后再让学生谈感受,效果更佳。
2.“讲一讲”栏目,要求学生通过事实进一步证明祖国社会主义取得了伟大成就。教学此栏目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与教材中的内容结合,激发学生人爱祖国的情感。
3.“说一说”栏目,要求学生以家乡或自己家庭的事例,说明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教学前可组织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调查,课堂上从衣食住行、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进行交流,以深化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的认识。
4.“读一读”栏目提供了两段文字。一段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体育事业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教学可结合我国健儿在重大比赛中的获奖情况,以及我国成功举办过的大型国际赛事,和即将在20xx年承办奥运会的有关事例,说明中国在逐渐强大起来,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一段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情况。通过这段文字说明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航天事业发展速度也是很快的,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
教法建议:
1.为了学生理解解放前我国十分落后,教师上课可以出示一些实物,比如:火柴、钉子等。以此告诉学生新中国成立时,我们国家连这样的小东西都生产不了,可见,旧中国十分落后。
2.课前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反映祖国伟大成就的资料、图片,在班级交流。教师可指导学生选择一个主题或一个方面去搜集,课堂上从工业、农业、体育、科技等多个角度去谈祖国的巨大变化,最好有图片、有数据、有图表……形式多样一些。
教学设计示例
第十二课腾飞吧!祖国
教学目标
认知:
知道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
情感:
1.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感到自豪。
2.萌发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情感。
行为:
立志建设祖国、报效祖国。
教学重、难点:
教育学生为社会主义祖国逐渐强大自豪。
教育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出示实物:火柴、钉子并问:请大家看这是什么?你知道它在解放前叫什么吗?(洋火、洋钉)
2.问:解放前不仅火柴叫洋火,钉子叫洋钉,那时点灯用的煤油叫洋油,建筑上用的水泥叫洋灰。为什么在这些东西名字前头都加个“洋”字呢?
3.师:解放前的中国,连火柴、铁钉都要从外国进口,那时人民的生活是怎样的呢?为此我请同学们自己回家采访家里的老人,请大家说一说你家里的老人小时候的生活是怎样的。
4.学生通过讲解、播放录音、展示图片、照片等方式,介绍家里老人小时候的苦难生活。
5.小结:在解放以前,人民生活凄苦,旧中国十分贫穷落后。
板书:解放前贫穷落后
二、启发明理
过渡: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几十年的共同努力,人民生活逐渐富裕。
1.从新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感受祖国的变化。
(1)学生列举自己家乡、自己家庭或生活周围的实例,说说我国人民在生活方面的发展变化和感想。
(2)小结:新中国不断前进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正向小康水平迈进。
2.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了解祖国的变化。
过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祖国的经济发展是直接相关的,而经济发展主要表现为工农业的发展。
板书:今天
(1)展示农业的发展变化
板书:农业
教师、学生共同展示农业的发展变化
教师小结:我国农业机械化和耕作技术水平提高了,粮食产量也猛增,我们看到金色田野里收割机正收获着农村改革开放后的硕果。
(2)展示工业的发展变化
过渡:农业的变化这么大,工业生产更是日新月异。大家一起看看我国钢铁、煤炭、石油、发电量的变化。
板书:工业
出示一组数据:(具体数据见扩展资料)
算一算:1949年,我国钢产量不到16万吨,1996年达到1亿吨,约是1949年的几倍?
问:工业产品产量在世界排名大幅度提高和这些数字说明了什么?
小结:工业生产飞速发展
3.从体育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体会祖国的发展变化。
(1)过渡:我国工农业有了巨大变化,体育运动也有很大发展。
板书:体育
(2)问:你知道在旧中国,中国人被诬蔑为什么吗?你又知道新中国成立50年来,体育健儿打破多少项世界纪录?获得多少世界冠军吗?
(3)读一读:课文后“读一读”栏目中的第一段。
(4)问:每当你在电视转播中看到五星红旗在国际赛场升起时,特别是当大家得知中国获得了20xx年奥运会的主办权时,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
(5)小结:我国在近年来,体育事业上取得巨大成绩,使外国人不敢小看中国。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不再是东亚病夫,我们是强者。随着全民健身事业的开展,体育事业将会大步前进。”
4.从科技的进步,感受祖国的飞速发展和变化。
(1)过渡: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使祖国跻身于世界体育强国之林,而科学技术的发展,更令世人对我国刮目相看。
板书:科技
(2)学生阅读课文后“读一读”栏目中的第二段。
(3)学生列举自己所知道我国科技方面的成绩。
5.畅谈祖国变化,激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1)面对祖国各方面的飞速发展,你们想对祖国说什么?
(2)为什么旧中国我们连火柴、铁钉都造不了,而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十年中,取得了这么伟大的成就?
(3)小结:由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人民当家作主,辛勤劳动,创造出伟大成就,使祖国腾飞。
三、展望未来
1.师:我们社会主义祖国已经解决了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到20xx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过上宽裕的小康生活,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那时,人民生活和国家会怎样?
2.学生展望未来。
3.小结:到那时,祖国会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板书:明天繁荣富强
4.师:让我们共同对祖国说出我们的心愿――腾飞吧,祖国!腾飞吧,东方巨龙!
板书课题:十二腾飞吧!祖国
5.师生共同说出对祖国的祝愿,结束全课。
板书设计:
十二腾飞吧!祖国
明天繁荣富强
今天
农业、工业、体育、科技
解放前贫穷落后
思品教案发扬自己的长处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每个人都有长处和优点。
2.懂得认识自己的长处,不断发扬自己的长处,就能使自己不断完善。
情感:
1.为发现自己的长处而高兴。
2.愿意发扬自己的长处。
行为:
1.敢于表现自己的长处,让自己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
2.刻苦努力,尽量使自己的长处得到不断发展。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自尊自爱”德目中行为要求第4条“发扬自己的优点,不自满”而编写的,与前两课同属一个单元。其目的就是让学生从小树立敢于表现自己长处的现代意识,能够看到自己的优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这是现代社会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今天的学生明天将投身于竞争当中,面临各种机遇和挑战,因此充分展示自己的才智,发扬自己的长处就显得十分重要。
课文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用讨论的方式开门见山,提出一个失聪和一个失明的孩子在老人的帮助下由悲观失望到认识到自己的长处,进而不断努力终于获得成功的故事说明每个人都有长处和优点,要认识自己的长处,不断努力发扬长处,就会取得进步,获得成功。这个故事是为教学观点服务的,教师在教学时应明确:失明、失聪都是生理缺陷,而不是缺点。失明的能听,失聪的能看,这是他们在生理上的一个优势、长处,而不是优点。让学生明确缺陷不等于缺点,特长不等于长处。
第二部分是采用讨论方式鼓励大家要努力发现并充分发扬自己的长处,充满自信,积极进取,就一定能有所成就。
本课共有四个栏目:
栏目一“说一说”(课文前)栏目用讨论问题的方式引用的学习,而这个问题是在学习前一个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通过讨论让学习初步明理,体会发扬长处的好处,进而引导课文的学习。
栏目二“说一说”(课文后)有两个题目。第一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知道课文中的两个孩子是怎样发扬自己的长处取得成功的。同时让学生从反面设想看不到自己的长处,不能发扬自己的长处将是什么样的结果。这一题可以放在分析课文当中解决,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利弊,深化道理认识。第二题是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说说怎样发扬自己的长处,意在达到教育实效。
栏目三“议一议”使学生运用自己所学观点进行辩析。第一题袁方的问题是自卑感太强,没有看到自己的优点。
栏目四“读一读”介绍的是我国乒乓运动员邓亚萍的故事。这个故事很有启发性,进一步印证了课文观点。
教法建议:
1.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多联系学生实际,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达到教学实效。
2.注意教学内容的整合。栏目二“说一说”(课文后)有两个题目。第一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知道课文中的两个孩子是怎样发扬自己的长处取得成功的。同时让学生从反面设想看不到自己的长处,不能发扬自己的长处将是什么样的结果。这一题可以放在分析课文当中解决,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利弊,深化道理认识。第二题是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说说怎样发扬自己的长处,意在达到教育实效。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每个人都有长处和优点。
2.懂得认识自己的长处,不断发扬自己的长处,就能使自己不断完善。
情感:
1.为发现自己的长处而高兴。
2.愿意发扬自己的长处。
行为:
1.敢于表现自己的长处,让自己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
2.刻苦努力,尽量使自己的长处得到不断发展。
教学重点:
使学生懂得要发扬自己的长处。
教学难点:
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要敢于发扬自己的长处。
教育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上节课我们讲的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学们懂得了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学习别人的长处,这样可以使自己取得进步。很多同学都找到了别人的长处。那么,你们了解自己有哪些长处吗?知道如何对待自己的长处吗?
2.学生发表意见。
板书课题:发扬自己的长处
二、明确观点
1.提问:
学习别人的长处,有利于自己的进步。发扬自己的长处有什么好处?应如何发扬自己的长处?
2.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3.师:同学们的想法对吗?我们一起来听一个小故事。
4.演示课件场景一:
播放录音故事:教材P10--12课文的2--11自然段(很久以前--就能有所成就。)
5.提问:
(1)两个活泼聪明的孩子突然遭受到失聪、失明的不幸。当时,他们的心情怎样?
(非常自卑)
(2)当一位老人指出他们的长处后,他们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
6.小结:老人发现了他们的长处,并帮助两人认识到他们的长处,他俩经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7.提问:设想一下,要是他们只看自己的短处而灰心,不注意发扬自己的长处,结果将会怎样?(引导学生明白,如果面对自己的短处,灰心丧气,只能一事无成)
8.提问:
听了这个小故事,你们明白什么道理了?
9.小组交流,并汇报。
小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一个人只要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并注意发扬自己的长处积极进取,努力拼搏,就能有所成就。
板书: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努力发扬自己的长处
不断进步取得成绩
三、深化观点,指导行为
1.师:有的同学说:我知道自己的长处,但别人并不了解,影响我的长处的发挥,应该怎么办?下面请大家听一个故事。
2.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后面的读一读
3.提问:
(1)邓亚萍的优势和劣势分别是什么?
(2)她是如何发扬自己的长处的?结果怎样?
5.听完邓亚萍的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6.小结:当你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后,不仅要继续努力,发扬自己的长处,还应勇敢地展示自己的长处,让更多的人了解你的长处,因为只有大家都了解你的长处,你的长处才能更好地发挥,才能为自己、为集体赢得更多的荣誉,做出更大的贡献。
板书:敢于表现自己的长处
7.师:老师了解到有些同学对自己或他人的长处,有着不同的看法和想法,下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几位同学的想法和说法。
8.演示课件场景二:
教材P13栏目三中议一议的内容。
9.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白:
(1)袁方的想法不对。她的问题是自卑感太强,没有看到自己的优点。
(2)李明的想法不对。要正确区分发扬长处和出风头这两个概念。王军的做法是有自信心的表现,有利于个人成长和进步,不是出风头。
(3)吴春的想法是对的,她能正确认识自己,这样才能发扬自己的长处。
10.小结:现代社会需要开放型的人才,只有从小懂得认识、发扬自己的长处,并敢于展示自己长处的人,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与需要。
11.模拟活动:
课件演示活动内容:
假如你十分擅长绘画,刚刚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来到一家广告公司应聘,你知道自己应如何与接待自己的经理介绍自己吗?
学生扮演应聘者,教师扮演经理,现场模拟,其他同学评价应聘者的表现。
四、全课总结
1.师:现代社会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人才的竞争。在激烈的竞争就需要人们充分展示自己的长处,这样才可能使自己在竞争中取胜。每个人在自己岗位上,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才能取得最好的成绩,为社会做出最大的贡献。最后,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长处提高自信,催人奋进。
2.课件演示场景四:
内容:长处提高自信,催人奋进。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1.采访一下学校里的校长或名师,问问他们在工作岗位上是怎样发挥自己的长处的?
2.跟家长探讨一下,在现代社会中,为什么提倡要发扬自己的长处?
思品教案败不馁 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认知:
1.懂得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
2.知道在失败面前应当不灰心,不气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继续前进。
情感:
佩服那些在失败面前不灰心、不气馁的人。
行为:
1.在失败面前不灰心、不气馁。
2.分析失败的原因,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继续前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勇敢坚毅”德目中的有关规定而设置的。当前独生子女多,他们在家庭中受到娇惯、宠爱,在顺境中长大,娇、骄二气比较严重,往往承受不了挫折和失败。但是,随着学生年龄增长,学习任务加重,免不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挫折和失败,因此对他们进行败不馁的教育非常必要。从小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失败,使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勇敢、更坚强、更开朗,对他们将来在事业上做出成就是很有意义的。这一课与上一课相辅相成,在教育上形成一个整体。
教法建议
1.本课教学要让学生懂得三点:失败是成功之母;在失败面前应当做到不灰心,不气馁;要学会分析失败的原因,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向着目标继续前进。
2.本课教学要努力通过爱迪生在失败面前不气馁的事例来感染学生,使他们知道在失败面前不能发心气馁,要从失败中奋起,最终转败为胜。
3.在引导学生联系思想实际时,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认识到,不能因为一次失败就产生畏惧心理,就失去信心,从此消沉。只要冷静分析原因,奋起直追,是可以转败为胜的。
教学设计示例
第五课败不馁
教学目标
认知:
1.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道理。
2.知道在失败面前应当不灰心、不气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继续前进。
情感:佩服那些在失败面前不灰心、不气馁的人。
行为:
1.在失败面前不灰心,不气馁。
2.学会分析失败的原因,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继续前进。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在你过去的学习或生活中,遇到过挫折和失败吗?当时你是一种什么心情?你是怎样对待的?
师:在人生的道路上,谁都期望获得成功,力图避免失败,然而,失败总是难免的。马克思有一句名言:“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今天我们用的电灯泡里的灯丝,就是一百多年前爱迪生经过无数次失败,克服了许多困难而研制成功的。下面我们共同学习介绍爱迪生的一篇课文,看看爱迪生是怎样对待失败的。
板书课题:败不馁
二、学文明理
学生读课文后,讨论下面问题:
1.爱迪生为什么会想到改进自己的灯丝呢?(白金丝做灯丝太贵。)
2.他为一根细小灯丝材料的选用绞尽脑汁,说明他对科学抱有什么样的态度?(严肃认真。)
3.爱迪生选缝纫线做灯丝的实验是怎样获得成功的?(无数次。)
4.为了一根灯丝,爱迪生试验了1600多种矿物和金属。近6000种植物纤维。这说明了什么?你能设想实验时的情况吗?
5.爱迪生对灯丝的研究经过了哪些过程?(改进灯丝—→找理想灯丝。)
6.对电灯的研究,爱迪生光为查阅资料而摘记的笔记本有二百多本,四万多页。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什么?
7.爱迪生说:“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师小结:爱迪生在造福人类计会的强烈愿望鼓舞下,以超人的毅力,在千万次失败面前的不畏缩、不后退,最后才取得了成功.由此我们可以行出,失败乃成功之母,失败是成功的阶梯。失败能激励人精神奋发,失败和成功一样有价值。
板书:失败能使人聪明激励人发奋和成功一样大价值
三、深化认识
1.列举诺贝尔、居里夫人的事例,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对边讲故事边放投影。
问:诺贝尔、居里人人的成功足怎样取得的?(他们的成功都是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才取得的。)
问:他们成功的事实再次说明了什么?(失败了一定不要气馁。)
2.出小孙中山先生的名言:“失败乃成功之母。”
问:你怎样理解“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含义?
师小结: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居里夫人等许许多多的科学家,都是经过了无数次失败后才取得科学研究上的重大成功。因此,“失败乃成功之母”这句话是千真万确的。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了失败,一定要做到不气馁、不消沉。
板书:失败是成功之母
四、导行辨析
1.中国男子足球队为了祖国的足球事业,经历多少次拼搏,终于“出线”在世界杯赛场上,这说明什么?
2.邓亚萍在获得世界冠军后,曾在一次亚运会上未能夺冠,但在后来的比赛中终于又夺得了世界冠军。你认为她最可贵的品质是什么?
3.一只蜘蛛刚结了一个大网,可一阵风把网吹破了。风一会儿停了,蜘蛛重新结网,还没结好,风雨又来了。就这样几次反复,最后,蜘蛛终于结了一个大网,粘住了许多蚊子。蜘蛛为什么会获得成功?
4.请续编《新龟兔赛跑》,设想它们是怎样败不馁的?
五、总结学习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失败与成功一样对人有价值。人要成功,必须要经过失败的磨砺。失败是成功的阶梯,失败是成功的桥梁。只有经过失败的人才能深刻地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因此,我们在生活中如果遇到了失败,一定要做到不气馁、不消沉,以积极的态度,努力争取成功。
六、完成“活动”栏目教学
结合三、四、五课教学内容,开展一次以“有毅力”为主题的活动。
七、板书设计:
五败不馁
思品教案勤劳俭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有理想有志气的人应具备的品质。
2.知道当今我们仍然要勤劳节俭的原因。
3.懂得要从小培养勤劳节俭的好品质。
情感:
1.从小培养勤劳节俭的好品质。
2.做一个勤劳节俭的人。
行为:
1.学会辛勤劳动,不懒惰。
2.做到不攀比,花钱得当,不买不必要的东西,学会储蓄。
3.爱惜物品,修旧利废。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六年级“个人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第五框中关于“勤劳节俭”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设置的。勤劳节俭的教育各年级都有教育内容,低年级主要是教给学生一些做法,中年级主要是告诉学生怎样做更好,高年级则是教给学生认识为什么要这样做。高年级重在理性教育,使学生认识勤劳节俭的好处,对学生在生活条件比较好的情况下,养成勤劳节俭的良好品质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建议:
1、讲勤俭要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做到不攀比、花钱得当、不买不必要的东西、学会储蓄等;使学生懂得“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特别是可以通过一些名人,他们很有钱,但非常注意节俭的事例来说服学生会更有说服力。
2、对待学生中的不良现象要注意因势利导,不要过分指责,在讲清道理的基础上,耐心指导。而且多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教育好学生。
3、关于勤劳的教育,主要使学生懂得勤劳对自身成长的作用,以提高自觉锻炼的主动性。
教学设计示例
九勤劳节俭
认知
1、知道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有理想有志气的人应具备的品质。
2、知道当今我们仍然要勤劳节俭的原因。
3、懂得从小培养勤劳节俭的好品质。
情感
1、从小培养勤劳节俭的好品质。
2、做一个勤劳节俭的人。
行为
1、学会辛勤劳动,不懒惰。
2、做到不攀比,花钱得当,不买不必要的东西,学会储蓄。
3、爱惜物品,修旧利废。
教学重点:讲清勤劳节俭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如何做到勤劳节俭。
教育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出本课的话题:勤劳节俭
同学们,现在家庭生活都比较富裕,我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家里的独苗,可以说要什么有什么;这时我们还需要不需要劳动和节俭?引出第九课《勤劳节俭》
二、结合事例,使学生懂得,勤劳节俭的意义。
1、请同学们看一张照片《三五九旅开垦南泥湾》
提问:在抗日战争时期,战士们为什么要开展大生产运动?
(通过背景资料的展示,学生参与讨论,使学生认识到,没有战士们的劳动开展大生产运动,我们革命就度不过难关,很难取得胜利,)
2、讲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参加劳动的事迹。(课前让学生找)
(通过学生讲,激发学生向老一辈革命家学习的热情)
3、听录音故事,下载《兄弟俩》。(使学生懂得: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创造真正的幸福生活的道理)
4、什么是节俭呢?如今物质条件这么好,还有必要节俭吗?
(节俭是指用钱有节制、俭省,不随便浪费财物,是一种美德。)
5、谁能说说什么是勤劳节俭?
(引导学生总结观点)
小结:对!勤劳就是努力劳动,不怕辛苦。节俭就是爱惜劳动成果,不挥霍浪费。
6、我国古代有许多关于勤劳节俭的名句。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收集了一些。下边请同学们读给大家听。
“只勤不俭无底洞,只俭不勤水无源。”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成由勤俭破由奢”
小结:同学们,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一生的瑰宝,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能把它抛弃。
板书: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联系实际,讲清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做到勤劳节俭
1、请看小品表演。
(学生表演:一家人外出在商场购物,孩子要求家长买一些东西。)
提问:改革开放了,一家人生活比较富裕,孩子应当见着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买吗?家长为什么没有给孩子买,他们是怎样想的?
(学生通过讨论,使学生懂得,一个人如果养成挥霍浪费的怀毛病,对自身成长不利。)
2、请看录像《我上大学了》
(说的是,某学生上大学家长给准备了两大包袱衣服,刚上学没几天干净衣服就穿完了。自己不会洗。就又在脏衣服中挑选稍干净一些的,可是还是免不了招来同学的讥笑声。星期六,他穿着脏衣服,背着两大包裹衣服往家走很是滑稽。)
提问:看了这段录像,你有什么想法?
(让学生体会,勤劳能给自己带来方便,生活离不了,从而自觉培养自己勤劳的好习惯)
3、听故事,《南京路上好八连》
提问:八连战士是怎样保持艰苦奋斗作风的?
(引导学生回顾八连战士的具体做法,认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八连的传家宝。)
4、听唱歌曲《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
提问:听了歌曲,你有什么想法?
板书:国家强盛的需要
5、请同学们讲自己收集的名人、伟人勤劳节俭的故事。
提问:他们是怎样做的,他们是怎样想的?
(首先使学生明白勤劳节俭的具体表现,以及他们的思想境界,从而体会高尚的思想品质。)
6、夸一夸班上勤劳节俭的人和事。
(表扬做得好的同学,给同学树立学习的榜样。)
请这些同学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小结:对个人来说,勤劳节俭也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做人的美德,是有理想、有志气的表现,也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所以,我们要养成勤劳节俭的好习惯。
板书:做人的美德成长的需要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
7、提问: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怎样做到勤劳节俭?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提高劳动的自觉性,找机会锻炼自己。节俭做到:做到不攀比,花钱得当,不买不必要的东西,学会储蓄。爱惜物品,修旧利废。)
四、运用观点、辨析练习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学习的认识,发表自己的看法。
1、看课后评一评
提问:你同意谁的看法,如果是你,你会怎样说?
(使学生通过讨论懂得,现实仍然需要勤劳节俭。第一种,是使学生明白应当量力为出;第二种,贪图虚荣,盲目攀比,既使自己苦恼,同时增加父母精神负担;第三种,有作为的人绝不应把比吃穿当作主要的追求,应当把学习与工作放在第一位。)
2、小组讨论。结合自己收集的材料,结合实例说明,富裕了注意节俭的好处;富裕了挥霍浪费的害处。
3、结合课后自查题目,谈谈自己的认识。
(把课后自查题编制成互动选择题,制成课件输入电脑,学生通过电脑演示,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题目解答后,电脑显示答案。)
五、总结全课,提出希望
今天我们学习了《勤劳节俭》一课,通过学习大家不但懂得了,勤劳节俭对个人以及对国家的好处,同时还懂得了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勤劳节俭的传统美德。
希望大家注意从小培养自己勤劳节俭的好作风,从点滴小事做起,不怕苦,不怕累。记住“勤劳节俭是一个人事业有成的重要条件。”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国家的栋梁之才。
板书设计
九勤劳节俭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国家强盛的需要
做人的美德,成长的需要
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
探究活动
1、与家长探讨:现在条件这么好节俭的意义有多大?
2、在家庭中主动承担家务劳动,过一段时间与同学交流体会。
3、在班集体中寻找在勤劳节俭方面做得好的同学,与他们探讨这样做的好处。
4、搜集古今中外勤劳节俭的事例,召开一次故事会。
5、想一想,自己在节俭方面做得怎么样?今后有什么打算?
6、你怎样理解,一个人勤劳节俭是有理想有志气的表现;是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把你的想法跟老师做一次交流。
思品教案爱护幼小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爱护幼小是一种美德,欺负幼小是不道德的行为。
2.知道小同学需要别人的关心和爱护,大同学理应关心、爱护小同学。
情感:
1.对幼小有同情爱护之情,愿意关心、爱护和帮助幼小。
2.对欺负弱小的行为感到气愤。
行为:
1.见到小同学有困难,主动关心、帮助。
2.不欺负弱小,对同学中欺负弱小的行为能给予批评和制止。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与下一课《同情还是取笑》为同一单元,同属于“团结友爱”的教育内容,两课有相似之处,都是教育学生对待弱者要有仁爱之心,能够尊重弱者。本课侧重教育学生如何对待弱小,不欺负小同学。下一课则侧重尊重他人的人格,不取笑别人。
爱护弱小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也是当今社会应提倡的美德。对于四年级学生,虽然总的讲,他们还是处于儿童期,还是被社会保护的对象,但这时他们已有了强与弱的意识。对于比他们小的同学,多数能做到关心、爱护,但是也有些同学,见到小同学有困难不能主动相助,个别同学拿小同学开玩笑或欺负小同学。因此,有必要从小对他们进行爱护弱小的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心,使他们懂得应以公正的态度对待弱者,懂得欺负弱小是不道德的行为,学会关心、爱护弱小。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同情、爱护幼小的情感,从道德认识上,提高学生爱护、帮助幼小的意识。
本课的难点在于具体的行为指导和情感培养上。教学时,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把爱护幼小落到实处。
本课导入部分设计了“说一说”栏目,通过一幅图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由此切入本课要讲的主题。这样设计,一方面可启发学生设身处地地站在小同学的位置上,体验小同学的困难;另一方面直接向学生提出了“如何对待幼小”的问题,引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课文采用回忆的形式,通过李小玲回忆自己上一年级时受到大同学的关心、爱护的事例,告诉学生爱护幼小的道理。课文共讲了三点:(1)通过建立友谊班的事例,说明大同学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小同学;(2)通过四(1)班同学帮助一年级同学扫雪和张燕关心帮助李小玲的事例,说明小同学由于年纪小,缺乏经验和能力,需要大同学的帮助和关心,大同学应该主动关心、帮助小同学的道理;(3)以张燕批评和制止欺负小同学的事例,说明欺负弱小是不道德的行为,应该对这种行为进行谴责和制止。
教法建议
1.本课与学生的实际联系比较密切,因此,教学要注意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行为表现。课前,可对本班学生在这方面做得好的和不太好的情况作一调查,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2.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回忆自己在年幼时,被人关心爱护或受人欺负的感受,反思自己应怎样对待小同学。以此,激发学生对幼小的关爱之情和愿意帮助弱小的道德动机,从小培养学生爱护幼小的好品德。
3.要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对一些欺负幼小的事例不宜过多渲染,以免带来负面影响。
4.要注意课后的延伸教育,建议开展与低年级建立友谊班的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学会关心爱护弱小。
教学设计示例
第九课爱护幼小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爱护幼小是一种美德,欺负幼小是不道德的行为。
2.知道小同学需要别人的关心和爱护,大同学理应关心、爱护小同学。
情感:
1.对幼小有同情爱护之情,愿意关心、爱护和帮助幼小。
2.对欺负弱小的行为感到气愤。
行为:
1.见到小同学有困难,主动关心。帮助。
2.不欺负弱小,对同学中欺负弱小的行为能给予批评和制止。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录音机、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在校园里、在马路上、在家里我们会遇到一些困难。遇到了困难时,你会想到谁呢?
师:大家自然会想到一些年龄比我们大的人,希望得到大人的帮助,因为他们比我们经验丰富,解决问题能力强。
2.当比我们年龄小的人遇了困难,我们该怎么办?
小结:我们应该尽力去帮助,爱护幼小的同学。
二、学习课文,明白道理
1.师:新学期的一天,新星小学的李小玲起得特别早,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故事。
2.交流(说一说):故事中的哪件事给你印象最深?为什么?
3.讨论:为什么应当爱护幼小?以什么行动关心、爱护幼小?
三、激发感情,指导行为
1.说说大哥哥、大姐姐怎样关心爱护我们的?请你把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事讲给大家听。
2.现在,同学们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了,也是大哥哥、大姐姐了,那么我们又该怎样对待低年级的小同学呢?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出示四组辨析题)
3.比一比:小组交流、讨论。
4.小记者汇报调查结果。
5.小辉和陈刚该怎么做呢?
(听录音故事)
6.小结:同学们说得非常好,看来,我们在帮助小同学时一定要根据当时的情况想点办法,而且办法还要得当。
四、总结全课
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懂得了如何爱护、帮助小同学,希望同学们能付诸行动中,把爱护幼小的传统美德发扬下去。
(板书:美德)
2.开展一次结对子活动。(出示友谊卡)
让我们行动起来,制作一张友谊卡,认一名小弟弟、小妹妹,今后经常主动地去爱护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让这张友谊卡把我们和小弟弟、小妹妹紧紧地连在一起。大家说好吗?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