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jk251.com - 优秀初中思品教案】
按照学校要求,小学老师都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能够提高自己的教学研究能力,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自己的小学教案如何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思品教案要有家庭责任感优秀模板”相关内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认知
1、懂得子女作为家庭成员要为家庭的幸福美满出一份力。
2、明确当好家庭小主人主要应做到哪些。
情感
1、激发产生对家庭的责任感。
2、愿意做家庭小主人。
行为
1、主动承担家务。
2、家中遇到困难,尽力分忧解难。
3、不向父母提过分要求。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六年级“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的关于“有家庭责任感”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设置的。在以前的思想品德课中已经进行了有关“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以自己良好的表现给父母带来欢乐,生活上不比吃穿”等教育。这些都是从具体做法上讲的,本课则是从理性认识上阐述的。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应该具有家庭责任感,自觉的对家庭负起责任来。培养学生关心家庭中发生的事,主动为家庭分忧解难,体谅父母的疾苦,这对学生全面形成负责心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课文主要从家庭的主人不分年龄大小在家庭中都承担着不同的责任。每一个人在享受着家庭的温暖的同时,也要为家庭生活的美满幸福出一份力量等角度来阐述的。
少年儿童如何为家庭的幸福美满出力:1、主动承担家务。2、当家庭遇到困难时,要尽力分忧解难。3、不向父母提过分的要求。
教法建议:
1、讲本课的观点时都要围绕家庭责任感来阐述。不能只重复以前的教育。
2、本课的教学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课前应对学生作比较深入的调查研究。
3、要注意给学生树立身边的榜样。
教学设计示例
十二要有家庭责任感
〈教学目标〉
认知
懂得子女作为家庭成员要为家庭的幸福美满出一份力。
明确当好家庭小主人主要应做到哪些。
情感
激发产生对家庭的责任感。
愿意做家庭小主人。
行为
主动承担家务。
家中遇到困难,尽力分忧解难。
不向父母提过分要求。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当好家庭小主人。
教学难点:强化家庭责任感的意识。
教育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现在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大家可曾想过,自己对家庭负有责任?
(学生自由发言)
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不论年龄大小,对家庭都负有责任,要有家庭责任感。
板书:十二要有家庭责任感
2、(投影)出示思考题:有的同学说:家里的事情是大人们管的,我只是个孩子,不用管。这种说法对吗?(让学生议论片刻回答。)
小结:上面的这一说法,认为自己是个孩子就不用管家里的事情,这是缺乏家庭责任感的表现。因此,是错误的。作为一名优秀的少年儿童,应该具有家庭责任感。
二、通过课文、明确观点
(一)想一想我们为什么要对家庭负责任?可结合学习课文1、2自然段。
(每个家庭成员都是家庭的主人。作为家庭的小主人,要与父母长辈一样对家庭负责任。而且,要为家庭生活美满出一份力。)
小结:每个家庭成员都有是家庭的主人,对家庭的事情就要关心,就要参与,就要与长辈一样对家庭负责任。
板书:家庭的小主人,要对家庭负责任。
(二)我们如何为家庭生活的幸福美满出力呢?学习课文3至5自然段。
1、主动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并把这看作是自己的分内之事。
(1)你打算怎样做?(只要是我们力所能及的,都要主动去做。)
小结:现在家务劳动的内容仍然很多,如洗碗、扫地、擦桌子、整理房间……只要是我们力所能及的都要主动去做。
板书:主动承担家务劳动
(2)(投影)说一说:你在家里经常做哪些家务事?你是否把做家务看成是自己份内的事?
(学生把自己的实际情告诉同学,结合课文第5自然段的学习,教师表扬做得好的学生。)
2、尽自己的最大力量为家庭分忧解难。
过渡:在正常情况下,乐于做家务是具有家庭责任感的表现,但每个家庭难免会发生一些令人忧愁的事情或遇到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具有家庭责任感的小主人,又应该怎样做呢?
(1)学生分小组议论、选代表在全班上发表意见。
小结:当家庭发生为难的事时,我们决不能认为这只是父母长辈的事,而应尽自己的力量为家庭分忧解难。
(2)录音播讲老舍的故事--课文第7自然段(教师展示课本插图并让同学知道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
(3)提问:听了老舍的故事之后,你认为我们应学习老舍的什么好品德?
(学生回答,老师归纳板书)
板书:尽力为家庭分忧解难。
(4)你家里是否发生过为难的事?你是怎样做的?你认为你的做法合适吗?
(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把真实情况告诉同桌及全班同学。)
小结:(肯定和表扬做得好的同学)我们既要向老舍学习,也要向身边的同学学习,做一个具有家庭责任感的小学生,尽力为家庭分忧解难。
3、不向父母提过分的要求。
过渡:在尽力为家庭分忧解难的同时,我们必须经常告诫自己,不要给父母添忧添难。
(1)(投影)查一查:你是否有过给父母添忧添难的言行?
(学生议论,自查后告诉同学。)
小结:个别同学确实存在着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想尽力为家庭分忧解难,但另一方面又不知不觉地为父母增添了为难的事情。个别同学往往不考虑自己的家庭经济条件,向父母提出了过分的要求,这也是不对的,因此,我们要为父母分忧解难,就应该时时想到家庭的经济条件,不要向父母提出过分的要求。
板书:不向父母提过分要求
(2)录音:刘刚的故事--课文第9自然段。
(3)提问:刘刚很想买旱冰鞋,但为什么却对父母说:不想要什么了?
(学生结合自己的认识具体回答。)
归纳:刘刚是个能考虑家庭经济条件,体谅父母困难,不向父母担过分要求的好孩子。他之所以能够这样做,是因为他具有家庭责任感。可见,刘刚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4)(投影)说一说: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像刘刚一样的同学?有什么具体的事例?
结合课文第10自然段引导学生找身边事例。
小结:在我们身边,有些同学了像刘刚一样,为了不使父母为难,从不乱花钱,不摆阔气,不与别人攀比,不向父母提过分要求。这些都是有家庭责任感的表现。
(三)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我们为什么要有家庭责任感?我们怎样为家庭生活的美满出力?(分小组讨论,推选代表发言)
总结:有家庭责任感是优秀少年儿童必备的品质,一个有家庭责任感的人,长大才能有社会责任感,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能有所作为。所以,我们要从小培养自己的家庭责任感。
三、联系实际、深化认识
(一)述说:(投影)
1.作为家庭小主人,怎样做才算对家庭负责?
2.你在家时能当好家庭小主人吗?做得怎样?
学生根据板书要点回答,对照自己,自查自纠。
(二)学《新三字经》有关内容:
具有家庭责任感,也是《新三字经》要求我们应该做到的。
(投影)……家务事、乐担承、洗碗筷、扫门庭、家爱我、我爱家……
(三)评议:
1.[投影出示第59页评一评引导学生评议。
(1)刘东这样做是不对的。因为孩子是家庭的小主人,应当具有家庭责任感,主动承担家务,面不应该把家里的活儿推给爸爸妈妈。刘东不仅不主动承担家务,隔壁的老奶奶提醒后,仍不去做自己应做的事。这就更不应该了。
(2)李琴的决定是正确的。她能考虑到自己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向父母提过分要求,是个具有家庭责任感的好孩子。
(四)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有家庭责任感的人和事?请你讲给同学听。也请你对没有家庭责任感的人和事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总结全课、提出希望
同学们,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已初步懂得要做一个具有家庭责任感的人的道理。一个具有家庭责任感的人,将来必定是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从小当好家庭的小主人,将来才会当好社会的主人。今天为家庭尽力,明天就会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栋梁之材。愿同学们从小做起,做一个具有家庭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1、注意发现家中有哪些自己可以主动做的事,自己尽力做好后,讲给父母听。
2、向妈妈表示,自己主动承担一份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并请他们监督,自己做得怎样。
3、利用一次小队活动,调查一下有家庭责任感的同学,将她或他的事例写成稿投给红领巾。
广播站。
4、收集一些有家庭责任感的人和事,讲给大家听。
Jk251.coM编辑推荐
思品教案不比吃穿优秀模板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生活节俭.不比吃穿是一种美德。
2.懂得和别人比吃穿是好虚荣的表现。
情感:
1.以生活节俭、不比吃穿为荣。
2.反感比吃比穿的行为。
行为:
1.生活上注意节俭。
2.不和别人比吃穿。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勤劳节俭”德目中“生活节俭,不比吃穿,不浪费钱物”的要求编写的。如同第一课所分析,在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群众收入水平提高,家庭物质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的条件下,不少家长对孩子尤其是独生子女有求必应,有的家长本身就存在着攀比,社会上一些人比吃比穿,讲排场的不良之风对学生也有影响,使一些学生滋长了爱比吃穿,不注意节约等不良习气。为此,编写了这一课,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的教育。
本课的导入“说一说”设计了一个情境,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对发生在他们中间的一些事情进行思考,积极地投入学习,使教学更容易收到实效。这里只要求学生简单地说一说,不要求他们展开讨论。
本课课文用的是辽国丞相张俭注意节俭反对奢华的故事。这一故事有力地说明,生活节俭,不比吃穿,古已有之,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法建议
本课课文用的是辽国丞相张俭注意节俭反对奢华的故事。这一故事有力地说明,生活节俭,不比吃穿,古已有之,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分析课文时,可围绕方框中的两个问题来展开。
1.张俭为什么坚持穿旧衣袍?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分析时,可把它分解为几个小问题,有层次地进行:(1)当时辽国出现了什么风气?“有些大臣追求享乐,讲究吃穿,常以穿华丽的衣袍来显示自己地位的高贵。”(2)面对这种风气,身为丞相的张俭是怎样想、怎样做的?张俭感到这是一种不好的风气。他决心要改变这种不良风气,并从自己做起。他坚持穿旧衣袍,并公开表示:“作为丞相,应该考虑如何把国家治理好,至于衣服,还是俭朴一点儿好。”(3)当辽王劝张俭换件新衣袍并让他挑选衣料时,他是怎样想、怎样做的?张俭还是认为,大家都互相攀比谁穿得豪华的风气不好。但对辽王不能违令,只好从有的是绫罗绸缎的内库里挑选了三段普通的布衣料,这说明张俭还是坚持节俭的好作风。
2.大臣们为什么感到羞愧?张俭身为丞相,想的是国家的事情,依然过着俭朴的生活,而自己却只顾追求享乐,讲究吃穿,与张俭相比,相形见绌,所以部羞愧地低下了头。
学设计示例
第二课不比吃穿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生活节俭.不比吃穿是一种美德。
2.懂得和别人比吃穿是好虚荣的表现。
情感:
1.以生活节俭、不比吃穿为荣。
2.反感比吃比穿的行为。
行为:
1.生活上注意节俭。
2.不和别人比吃穿。
教学重点:使学生懂得“生活节俭.不比吃穿是一种美德。”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养成生活节俭、不比吃穿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选择:当你看到别人的东西(用具、玩具)比你的东西好的时候,你怎么想?
A特想要B很羡慕C想要,但听从父母的意见
学生回答并统计A、B或C所占的比例。
师问:是的,同学们都有一些羡慕或想要的心理。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是一看到别人的东西比自己好时就应该要呢?为什么?
学生回答。
出示书中的“说一说”栏目,并谈一谈,如果你是小美,你会怎样做,为什么要那样做?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结果。
师问:同学们说得很对,要勤俭节约,不要和别人比吃穿,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下面请同学朗读课本第二课的第一、二段。
同学举手朗读。
师问:同学们请想一想,张俭为什么还穿着这样的衣服,他是没有钱买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
师小结:对,张俭不是没有钱买,而是他认为作为丞相,应该考虑如何把国家治理好,至于衣服,只要简洁干净就行,俭朴一点没什么不好。
板书:衣服要简洁干净
二、师问:张俭为什么坚持穿旧衣袍?请同学分组看一下课文第三、四段,然后组内讨论并请代表汇报结果。
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结果。
师小结:很多同学都说到了,张俭的衣袍虽然很旧,衣料也不太好,但是可以御寒,再说,大家若都相攀比,看谁穿得豪华,会形成不好的风气,尤其是丞相,更不应该那样做?他做得很对,同学们再想一想,古人是这样做的,我们呢?应该怎样做?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师答:我们更应该保持优良美德。在学校里,不比穿,不比吃,尽量都穿校服,做一个清洁干净讲卫生的好学生。
板书:不要相互攀比
三、请同学朗读课文第五六段,读后请说一说,大臣们为什么感到羞愧?
学生朗读。
学生分组讨论并阐述自己的想法,教师补充。
师小结:张俭的做法也得到了辽王的赞赏,说明勤俭节约的作风是受到爱戴的,是受到尊敬的,相互攀比是可耻的,不应提倡的,因此,我们小学生更应该如此,你简朴,别人不会瞧不起你,而会更尊敬你,你们说对吗?那么现在请大家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做?
学生讨论并发言。
师问:好,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好的做法和意见,现在老师这里有一些卡片,就你把刚才所说的都到自己的卡片上,然后贴在板报上,我们都对照着去做好不好?
学生领取卡片,并贴在板报上。
板书:保持传统美德
四、师问:请看课本中的评一评和议一议栏目,一共4个小题,请下面的四组同学们各抽选一个题目进行讨论,并请代表汇报结果。
五、师小结:好,四个组同这都做得很好,希望我们继续发扬艰苦朴素的作风,让我们为自己的好习惯鼓鼓掌吧!
板书:
二不比吃穿
衣服要简洁干净
不要相互攀比
保持传统美德
思品教案为家庭睦尽力 教案精选篇
教学目标
1、过学习课本中的正反两个事例,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和睦的家庭,认识家庭和睦的重要性。
2、通过学生的认真讨论,懂得家庭和睦与否对自己、邻里、社会的关系。
3、充分认识到只有每个家庭成员都遵守家庭生活中的道德,家庭才能和睦;培养学生热爱家庭,自觉遵守家庭生活中的道德,为家庭和睦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编写的。
首先说明了家庭和睦可以给家庭成员带来温暖,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然后举出正反两个具体事例来说明家庭和睦的重要性,进一步说明家庭和睦关系到为邻里创造安居的环境和有利于社会的安定;接下来讲每个家庭成员自觉遵守家庭生活中的道德标准是维系家庭和睦的基本条件和重要因素。作为家庭的一员,少年儿童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当好家庭小主人,为形成和睦家庭尽自己的一份力。最后的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是为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设计的。
教法建议:
本课书的学习可以让学生通读全文了解文中所表达的意思,掌握关于家庭和睦的感性认识,然后再组织他们进行深入地学习。也可以在课前给学生布置调查作业,让他们在家庭中、邻里间调查或在网上和查阅与家庭和睦的有关的资料内容。上课时组织他们进行汇报或讨论,让他们自己说说和睦的家庭是什么样子的,不和睦的家庭是什么样子的,影响家庭和睦的因素都有哪些,让学生自己举实例来说明问题,借以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可以让他们把自己家里的情况作为事例和同学进行交流。
教学设计示例
第十课为家庭和睦尽力
教学目标
过学习课本中的正反两个事例,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和睦的家庭,认识家庭和睦的重要性。
通过学生的认真讨论,懂得家庭和睦与否对自己、邻里、社会的关系。充分认识到只有每个家庭成员都遵守家庭生活中的道德,家庭才能和睦;培养学生热爱家庭,自觉遵守家庭生活中的道德,为家庭和睦尽力。
重点:家庭和睦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难点:少年儿童为家庭和睦尽力。
教学过程:
教师:家庭和睦是我们大家对自己家庭的美好愿望,在和睦家庭里生活是非常幸福的。那么什么是家庭和睦,怎样才能获得一个和睦的家庭,我们每一个人又应该怎么做,才能使家庭和睦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为家庭和睦尽力
学生:默读课文。
教师:读完课文谁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学生:提问题。
组织学生初步讨论:目的是让学生扩大认知。
(1)王秀的家庭是一个和睦的家庭。你读了课文以后,能把课文内容进行扩展吗?扩大促进家庭和睦的有利因素。板书:良好环境
(2)造成张林的家庭不和睦的原因是什么?你的看法是什么?
教师:哪些同学能根据课文中有关家庭和睦关系到邻里和社会安定的内容编
成小品演给同学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由学生自由组合,分配角色,熟悉内容,进行排练。
学生:表演小品。
教师:播放录象。加深对家庭和睦的了解。板书:邻里团结社会安定
教师:谁在课前搜集了有关资料,说说家庭生活中的道德标准都有哪些?培养学生的调查和在网上收集信息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或在全班发言。教师巡视检查学生的资料搜集情况。
教师:我们知道每个家庭成员都应该自觉遵守家庭中的道德准则,才能使家
庭和睦。我们少年儿童应该怎样做才能做到自觉遵守哪些道德准则?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和积极性。板书: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友爱兄弟姐妹
学生: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有人说形成家庭和睦是大人的事,我们小孩无能为力。你怎么理解,说说你的看法。
学生: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做些工作,也能促进家庭和睦。
教师:既然我们小孩也能为家庭和睦做贡献,谁能举例来说明(目的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认识。培养他们的情感。学生的说明,可以用书上的例子,也可以用电视中的公益广告内容,如母亲给祖母洗脚,孩子给妈妈端洗脚水。也可以用民间故事如父亲给祖父吃饭用破木碗,孩子用小刀刻木碗,准备父亲老了使用)。
学生:充分发言。
教师:有个小孩叫李明他想买足球,爸爸妈妈说家里不富裕,不同意买。他又找奶奶,奶奶把爸爸、妈妈给她的买药钱为他买了足球。为此,妈妈很不高兴,埋怨奶奶娇生惯养李明,奶奶也很不高兴。你认为李明这样做有什么不妥之处?
学生:自由发言。
提问学生,
(1)在家里,有没有因为你的原因引起大人之间闹意见?现在你有什么新的认识?
(2)你为促进家庭和睦做过哪些事?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打算今后你打算继续怎么做?
教师:小结学习情况。
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在家庭和睦的讨论中积极发言,特别是在对家庭和睦尽力的讨论中,说了很多、很好的方法和意见。大家现在知道家庭和睦能给我们更快更好地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关系到家庭的每一个成员,也关系到邻里的团结和社会的安定。
教师:下面我们在小组里先进行协商然后在全班民主选举,选出1---3名为家庭和睦尽力最好的同学,作为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
教师:大家为他们鼓掌,对他们表示祝贺。
用投影仪打出他是世界上最快乐的,因为他的家庭和睦。
教师:老师相信只要大家都能为家庭和睦尽一分力,就会创建一个和睦的家庭。板书:为家庭和睦尽力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家庭和睦资料调查登记表
资料来源
主要内容
备注
思品教案胜不骄优秀模板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在取得成绩和胜利时不能骄傲,懂得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2.能举例说明正确对待成功和表扬才能不断进步。
情感:
对戒骄戒躁的人产生钦佩感,对骄傲的行为产生厌恶感。
行为:
1.取得成绩和受到表扬时不骄傲。
2.把成绩看作是前进的阶梯,继续前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勇敢坚毅”德目中的有关规定而设置的。设置本课的目的是因为小学生经验少、幼稚,常常在取得成绩,受到表扬时,就自以为是,骄傲起来,以致影响进步,因此需要对他们进行胜不骄的教育,这对他们不断进步有重要意义。同时该课也是对学生进行一点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启蒙教育,使学生懂得骄傲可以使人从进步转到落后、从胜利转到失败的道理。
教法建议
1.本课教学要让学生掌握三点:一是知道在取得成绩和胜利时,不能骄傲;二是懂得骄傲会导致失败;三是明白应该怎样正确对待成功和胜利。
2.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帮助学生树立骄傲使人落后的思想。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让学生懂得,胜利只能说明过去,在胜利面前如果不保持清醒的头脑,盲目地骄傲,忘乎所以,就会使自己退步,由胜利转化为失败。
3.教学的难点是为什么骄傲会导致失败。教师可通过具体事例让学生懂得骄傲的害处,即骄傲会使人停顿不前,不再进取,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最后导致失败。也可以分析巴甫洛夫的话,把这一难点讲清楚。
4.教师在教学本课时,要着力于对课文事例的分析,并进行一些对比,让学生认识到骄傲的害处。同时,教师还可补充一些生动的事例来进一步说明观点。
教学设计示例
第四课胜不骄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在取得成绩和胜利时不能骄傲,懂得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2.能举例说明只有正确对待成功和表扬才能不断进步。
情感:
对戒骄戒躁的人产生钦佩感,对骄傲的行为产生厌恶感。
行为:
1.取得成绩和受到表扬时不骄傲。
2.把成绩看作是前进的阶梯,继续前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当你取得了成绩,受到老师、同学或家长夸奖时,是什么心情?当时有什么想法?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一位叫小东的上海中学生,他在第34届世界中学生数学邀请赛中,获得满分第一名后做到了胜不骄。为什么要胜不骄?怎样才能做到胜不骄?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课文。
板书课题:胜不骄
二、学文明理
学生读课文后,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1.小东获第一名时,大家怎样向他表示祝贺的?(人们向他寄来一封封热情的祝贺信,说出了一句句称赞的话。家人还为他设宴。外公把奖章、奖状挂在墙上。)
2.面对大家热情洋溢的祝贺,小东是怎样做的?(悄悄把奖状、奖章—一摘下来,收进箱子。取出校长的题词挂在墙上,从零开始,继续努力。)
3.小东对待成功的态度说明了什么?(获得胜利和成功后不骄傲,在成绩面前保持冷静。)
板书:成绩面前保持冷静
4.小东为什么能做到胜不骄呢?(因为他从生活中吸取了教训,懂得了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5.上面的事例使你懂得了什么?(一个人在做出成绩。取得胜利后,一定要做到不骄傲,要加倍努力,争取新的胜利。)
板书:加倍努力争取新的胜利
三、深化认识
1.出示“骄傲使人落后”的名言。
师:为什么骄傲会使人落后呢?请同学们听故事《骄傲的将军》。
问:将军为什么会失败呢?(因为骄傲。)
2.请学生列举自己所知道的由骄傲导致失败的事例。
3.请学生读课文最后一段后讨论:
(1)当你在班上取得了铅球比赛第一名时,在全校或全区比赛会出现什么结果?(也许什么名次都拿不到。)
(2)这一事例说明了什么?(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3)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们所取得的成功和胜利?(把成功和胜利当做继续前进的起点和阶梯,当做鞭策自己前进的动力。)
四、行为指导
1.出示“议一议”中的题。
2.请学生列举班上或学校里同学胜不骄的事例。
3.读“读一读”中著名科学家巴甫洛夫的话。
五、学习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懂得了胜不骄的重要性,知道胜利只能说明过去,骄傲会使人落后和失败。因此,我们在取得成功和胜利后,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加倍努力,为新的胜利而奋斗。
板书设计
四胜不骄
思品教案国家兴亡优秀模板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爱国志士反抗侵略、报效祖国的事迹。
2.懂得没有祖国的兴旺发达,也就没有个人的前途和幸福。
3.懂得为国效力是每个中华儿女应尽的责任。
情感:
敬佩为国捐躯,为国效力的爱国志士,并愿意向他们学习。
行为:
1.关心祖国的发展和建设事业。
2.能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建议
(一)九至十三课是对学生进行国家民族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的教育。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这一单元主要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以及对祖国的责任感、义务感。同时使学生了解我国现阶段的有关大政方针。
本课是在前几年级向学生介绍爱国人物的事迹,引导学生学习爱国人物热爱祖国、忠于祖国精神的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教育学生认识祖国与个人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对祖国的责任感,引导学生立志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热爱祖国、忠于祖国,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高尚道德情操和民族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构成了中华民族立国安邦的精神支柱,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巨大动力和维系祖国统一与民族团结的强大纽带。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然需要继承和发扬这一爱国主义传统,动员全体人民以饱满的热情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为祖国尽责效力,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斗。热爱和忠于祖国的道德情感不是每个人生来就有的,也不会自发地产生,需要从小培养。因此,反复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不断强化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很有必要。
(二)课题和课文前的导入栏目,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点出这一课要讲的观点。此言出自明清思想家顾炎武,原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里的“天下”即祖国之意,后来人们也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更清楚地表达了对祖国的忠诚、热爱之情和责任感。教材取了后一种说法。“匹夫”泛指平民百姓。这句话的意思是作为一个平民百姓,也应关注祖国的命运,以为国效力为己任。充分认识这一名言的含义,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长大要为国效力的责任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三)课文讲了三层意思。
1.祖国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祖国的兴衰与每个中华儿女息息相关。
课文通过新旧社会对比,说明国富则民强,国破则家亡的道理。教师在讲解时可以以此为线索,利用事例或图片,让学生通过感性材料明白这一道理。
2.祖国的富强要依靠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努力,为国效力是每个中国人应尽的责任。
课文从三个方面说明这一道理。
第一,在祖国危难之时,为了祖国的独立、统一和人民的解放,无数爱国志士为国捐躯,甘洒一腔热血。课文列举了鸦片战争以来,各个时期为国牺牲的英雄人物,这些人物有些是为反抗外来侵略,有些是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英勇献身的。所选人物均为学生较熟悉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回忆、讲解这些人物的事迹,体会先烈们的崇高精神。
第二,在新中国建立之初,为了使我国早日摆脱贫困落后的面貌,许多有志之士,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离开温暖的家庭,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为国效力。这方面的事例,在前五年的思想品德课中已有所介绍,如华罗庚、邓稼先、王进喜、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科技人员的事迹等等,教师可以借助学生以往学习的知识,让他们进一步体会这些模范人物一心报效祖国的精神。
第三,在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仍有许多人把祖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几十年。课文讲了大庆新时期铁人王启民的事迹。这样的人物事迹还有很多,如李国安、孔繁森等等。教师还可以结合当时当地的材料,进行讲解。
3.少年儿童要从小树立以祖国的富强为己任的思想,立志为国尽责效力。
这部分只是在课文最后一段中提了一下,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祖国的强盛不仅是老一代的责任,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从而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方面内容在下一节课结合讲未来的宏伟目标时,还要进一步讲解。
(四)本课课后练习安排了两个栏目。
第一个栏目“述说”,设计了两个题。第1题是让学生再讲几个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无私奉献的先进人物的事例。目的是通过模范人物的事迹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作为一个中国人,在今天应该怎样履行自己对祖国应尽的责任。这个题可以在讲解课文过程中完成。第2题是让学生谈一谈作为一个少年儿童能为祖国建设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并在行动上积极参加一些为国尽力的活动,从小培养对祖国的责任感。这道题可以结合课文最后一段讲解来完成,也可以在讲解课文后完成。
第二个栏目“阅读”,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名言,有三句。第一句是华罗庚的话,表达了他与祖国和人民同命运的思想感情。第二句是苏步青的话,表达了他愿为国家献身的报国之志。第三句是林巧稚的话,同样表达了她与祖国和人民同命运的思想感情。要让学生理解其中的含义,体会这些爱国志士的思想感情。
第二部分讲述了徐悲鸿为祖国争气发奋学习的事例。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个人与祖国是不可分的,作为一个中国人应当有自尊心和自豪感,并为祖国尽责效力。
(五)本课教学的难点是对爱国人物热爱祖国、忠于祖国的思想情感的理解和体会。对于爱国人物的事迹,学生知道不少,关键是如何通过对人物事迹的分析让学生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应该看到,当今社会上一些人中存在的只讲个人实惠,不讲理想和祖国利益的错误思想,对学生也有影响。我们教学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启发学生与这些爱国人物产生思想共鸣。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讲解。
第一,通过事例对比,启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认识个人与祖国的关系,体会“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
第二,通过对爱国人士精神境界的剖析,激发学生对他们的敬佩之情,引导学生以这些人为榜样,立志做一个对祖国有所作为的人。
教学设计示例
第九课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爱国志上反抗侵略、报效祖国的事迹。
2.懂得没有祖国的兴旺发达,也就没有个人的前途和幸福。
3.懂得为国效力是每个中华儿女应尽的责任。
情感:
敬佩为国捐躯,为国效力的爱国志士,并愿意向他们学习。
行为:
1.关心祖国的发展和建设事业。
2.能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过程
一、观看资料,导入新课
1.请同学观看1999年5月8日凌晨北约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的资料,谈谈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
2.是啊,这件震惊全球的事发生后,每位中国人都感到非常的气愤。我们都决心为祖国的强盛而努力学习。因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啊!
3.板书课题: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1)这里的“匹夫”指谁?
(泛指平民百姓。)
(2)课题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作为一个平民百姓,也应关注祖国的命运,以为国效力为己任。)
(3)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激情明理
1.出示投影,指名读课文第一、二小节。
(1)在旧社会,为什么中国人不能进自己国家的公园?
(国家贫穷落后,被帝国主义侵略,外国人在中国的土地上为所欲为,中国人连最起码的尊严都没有。)
板书:国家落后人民受辱
(2)当时中国人不仅在国内受到屈辱,在国外更是受到歧视和侮辱。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后的阅读(二),把外国学生说的话画出来,谈体会。
(3)新中国成立后,我们自己做了国家的主人,又是怎样一番情景呢?
(外国轮船要在中国领航员的引导下才能进港;外国人到中国旅游、参观,都必须按有关规定办理出入境手续……)
(4)这些事例说明了什么?
板书:国破则家亡国富则民强
2.“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祖国的富强要依靠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努力,为国效力是每个中国人应尽的责任。
(1)四人小组学习第3~6节,出示投影,讨论:
①人的生命是很可贵的,可先辈们为什么为了祖国甘愿抛头颅,洒热血?
(因为他们深深懂得:保卫祖国,拯救祖国是自己的责任,为了民族的独立,祖国的解放,他们宁愿牺牲个人的生命。)
②钱学森、华罗庚等人为什么放弃国外舒适的生活环境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当时他们是怎么想的?
(他们想:建设祖国是每一个中国人责无旁贷的义务。)
③新时期的铁人王启民为了使祖国早日实现现代化,他是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在书上画出来,读一读。
(2)学生交流后,出示“读一读”中的第一句和第三句,读读,背背。
(3)你还知道哪些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无私奉献的先进人物的事迹?
(4)这些事例都充分说明,为了祖国的独立和富强,中华儿女为国效力,前赴后继。
板书:为国效力前赴后继
3.我们的先辈深深懂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一道理,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对祖国的忠诚、热爱和责任感。那么,作为跨世纪的一代新人,我们又该为祖国建设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呢?
(学生畅所欲言,如: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加为国尽力的活动,努力学习等。)
板书:建设祖国不懈努力
4.没有祖国的兴旺发达,就没有个人的前途和幸福,而祖国是否兴旺发达,又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所以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三、学习“读一读”中的第二句名言,强化认识
1.出示:
一个人只要把自己的一切献给祖国,人民就不会忘记他。
—苏步青
2.苏步青爷爷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读懂了什么?请把这句话记住。
3.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奋斗终生。这样,祖国人民就将会永远记住他。
四、归纳板书,总结全课
学了这课书后,我们懂得了(齐读板书)—“国破则家亡,国富则民强”,在旧社会我们—“国家落后,人民受辱”,我们的先辈—“为国效力,前赴后继”,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今天,我们少年儿童应该为—“建设祖国,不懈努力”,真正做到“匹夫之责”。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