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精选
  • 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精选

    发表时间:2022-03-29

    【www.jk251.com -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按照惯例,老师必须撰写自己的教案,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希望《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精选》能够为您提供帮助。

    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并且能比较它们的大小,从而知道将分数应用到生活中。但是由于分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只根据字面的意思根本不能很好地掌握,因而这堂课我以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纸片为道具,结合白板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去发现数学知识。

    通过6个新课的学习和4个练习课结束了本单元的学习。从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

    1、由于分数概念的抽象性,因而我通过让学生在分苹果过程中导出一半,从而顺利解说二分之一的写法以及读法。这样学生不仅能理解二分之一,还能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为接下来学习的几分之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在比较同分子分数大小和同分母分数大小时,暴露出问题,学生无法区分同分子和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关系,出现概念混淆的现象。我借助数形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但是离开图后,学生概念模糊,经常张冠李戴,错误率较高。

    2、由于班级中有些学生不是很活跃,因而我在说写分数、比大小、智力冲刺等环节让学生在组内交流,这样学生就不会怕出糗而保持沉默。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但是合作学习的过程也出现小插曲。有些问题一个组内没有一位同学可以找到正确的解答方法。

    3、课堂效果虽然不错,但是课后效果并不理想,导致新知识没有一个良好的消化过程,所以加大了课堂的容量,加长了学习的时间。

    从以上的问题中,我思考到:学习一定要有一定的过程,要让学生学会在做中学,所以后阶段也为学生准备一些相对应的复习资料,保证每天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jk251.cOm扩展阅读

    小学分数与除法数学教学反思 关于教案的范文精选


    小学数学《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

    《分数与除法》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基础上,从除法的角度去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有以下几方面值得我去思考:

    一,在学生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时,能够借助直观形象的实物图,通过动手操作、演示说明等方法,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这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但由于我在教学时,疏忽了个别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在演示说明的时候,叫的学生少,如果能多叫几名同学演示说明,再加上教师的及时点拨,我想这部分学生在理解这一难点时,就会比较容易了。

    二、学生不是理想化的学生,不要指望他们什么都会,因为学生之间毕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说的不是很明白。特别是3个饼合在一起来分学生,每一份是多少快,学生不太理解,在以后的备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和心理认知特点。

    三、小组的全员参与不够。在小组合作进行把3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时,有的小组合作的效果较好,但有的小组有个别同学孤立,不能很好的与人合作,我想,学生在动手操作之前,教师如果能让小组长布置好明确的任务分工,让每个人都有事可做,小组合作的效果就会更好了。

    四、在教学设计环节上,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过多,使整堂课显得很罗嗦,练习的时间就相对缩短了。在操作这一环节上,我设计了两次动手操作,都是分饼问题,分饼的目的是让学生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学生分了两次,但还是有的同学理解的不是很透彻,如果只让学生分一次,把这一次的操作活动时间延长一些,汇报演示时让每个类型的学生都有参与展示的机会,我想这样教师就会有充足的时间在学生汇报展示的时候给予指导,使学生真正理解分数的意义。

    以上几方面就是我对这节课的一点思考,也是我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相信自己以后在这几方面会做得更好。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优秀模板


    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一课时认识分数

    教学内容:书105--10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会正确的读写分数,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

    2、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使学生在多种活动中理解知识,发展智力。

    3、培养创新和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为什么平均分才能用分数表示

    教学难点:理解必须平均分才能用分数表示

    教学过程:

    一、认识二分之一

    例1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

    直观演示,学生操作

    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其中一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习过的数来表示

    用新的数来表示

    二、认识四分之一四分之三

    例2把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然后把一份图上颜色。

    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他的四分之一,没有图颜色的就是3个四分之一,就是四分之三。

    三、学习各部分的名称

    例3看图填一填,说一说

    出示挂图

    由学生说出是几分之几

    师板书,介绍这些数就是分数,上面的叫分子、下面的叫分母、中间的线叫分数线。

    四、课堂活动

    1、1题

    先用纸折一折,问:平均分成了几份?然后填空

    2、2题

    同方同学,你读我写,互相交换

    3、说一说生活中,什么地方要用到分数?

    第二课时练习

    教学内容:书107--108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提高应用能力。

    2、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教学过程:

    一、交代本课的任务

    完成练习十九的1--7题

    二、基础练习

    1、1题用分数表示下图中的阴影部分

    2、2题在每个图里选适当的部分涂上颜色表示他下面的分数

    三、发展练习

    1、3题用下面的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对吗?

    注意是否平均分

    2、4题选出合适的分数来表示各图中的阴影部分

    此题的阴影部分不是连续的

    3、5题看图填空

    4、6题写出下面的分数,并指出分母和分子

    5、7题

    1个面包切成同样大小的10片,爸爸吃了4片,爸爸吃了这个面包的()分之()

    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科目:数学第课执教时间:XX年月日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编写者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体会乘法的含义;认识乘号,会写、会读乘法算式。2、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事例、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体会到乘法的含义,感悟乘法与加法的关系。教学重点:初步体会乘法含义。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出示游乐场情景图:同学们看,这是哪?你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观察画面,提出数学问题:玩过山车的共有多少人?做小火车的一共有多少人?……学生说算式及结果。2、能解决这些问题吗?4+4+4+4+4=203+3+3+3=122+2+2+2+2+2+2=12……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二、新授新课标第一网在游乐场的一个角落,一些小朋友在用小棒摆图形,咱们来看看他们都摆了什么?你们想摆吗?把自己的小棒拿出来,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案,看看在规定的时间内,你能摆出多少个?看着你摆的图形,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操作汇报自己摆了几个什么?把算式写在练习本上。把你的算式说出来学生汇报的同时师板书由一个较长的加法算式如:3+3+3+3+3+3+3+3=24师:这么多个3,胳膊都写酸了,算式也太长了,有什么好办法吗?不想知道数学家是怎样解决的?8个3就写成8х3=24(板书)谁认识这是什么法?你们想的办法都很好,想不想知道数学家是怎样解决的?8个3就写成8х3=24(板书)明确8х3=24也可以把相同加数3写在前面3х8=24谁会读?1、能把黑板上的其余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吗?2、把自己练习本上的其余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三、巩固练习

    1、观察主题图,提出问题并解决

    看游乐园过山车上共有几人?

    加法算式:

    算式中有()个()相加

    乘法算式:或

    小火车上共有几人?

    加法算式:

    算式中有()个()相加

    乘法算式:或

    荡秋千共有几人?

    加法算式:

    算式中有()个()相加

    乘法算式:或2、出示乘法卡片小结同学们,这节课在游乐场里高兴不高兴,你们学会了什么新知识?

    修改意见:

    备注
    【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精选】相关推荐
    四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梯形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反思《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在三年级上册中,教材专门安排了一个单元让学生直观认识四边形,其中也初步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学生已经能够从具...

    2022年中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为了抓好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现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计划:一、指导思想:新的一年我们将面临新的挑战以及新的机遇,它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