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幼儿园教案
  • >导航
  • >最新有余数的除法教案分享7篇
  •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发表时间:2024-10-25

    最新有余数的除法教案分享7篇。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案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依据。我们听了一场关于“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篇1

    一、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有余数的实际意义,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2. 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

    3. 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愉快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培养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点:

    1.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 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试商的方法。

    教学课时:

    五课时

    第一课时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具准备:

    小棒、圆片、三角形。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动手操作,初步感知

    1. 出示10÷2

    1) 请学生口算,师板书。

    问:如果这里的10根小棒,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2) 学生动手分,并完整的说说10除以2等于5的含义。

    2. 分组操作,进行记录。

    1) 如果把这里的10根小棒,每人分3根可以怎样分?

    学生动手操作,师指名说自己分小棒的过程、结果。

    2)  出示表格,并填完整。

    每人分几根 分给几个人 还剩几根

    2

    3

    …… …… ……

    3) 问:如果每人分3根,最后把10根都分完了吗?剩下的1根为什么不继续分下去呢?比一比,同样是10根小棒,如果每人分2根或者每人分3根,分得结果有什么不同?

    4) 如果还是这10根小棒,每人分4根、5根、6根,分得的情况又会怎样呢?同桌分,再将表格填好。出示:

    每人分几根 分给几个人 还剩几根

    2 5 0

    3 3 1

    4

    5

    6

    3.  汇报

    1)指名汇报,同时将表格填写完整。

    2)问:通过自己动手分一分,你觉得根据最后得到的结果不同,可以分成几种情况?哪几种?

    有剩余的情况出现时,你们为什么不再继续分下去呢?

    4. 交流

    1)问:根据分得的结果,可以分为正好分完的和分后有剩余的两种情况,像这种正好分完的,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独立列式)

    2)说明:像这几种分后有剩余的情况,仍然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如:把10根小棒,每人分3根,分给了几人,还剩几根?(生答)

    问:按要求列式。(板书:10÷3)

    为什么可以用除法计算?10和3分别表示什么?

    问:最多可以分给几人?也就是说明10里面最多有几个3?有没有全部分完?还剩多少?(板书:……1(根))

    说明:没有分完的,在商的后面写上6个点,再把剩下的数写上,这个数叫余数。(板书:读作“10除以3等于3余1”)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3)生齐读算式,指名说说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问:这题为什么要写余数?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5.  揭题: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有余数的除法。

    6.  小结

    1)通过刚刚的学习,如果每人分4根或6根,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生独立完成)

    2)汇报填写情况,板书。

    3)指名说说各个算式的意思。

    7.  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在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余数表示什么?

    (生讨论,再指名说)

    小结:在平均分时,如果分到一定程度,剩下的已经不够再分为一份时,就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

    二。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1

    1)出示题(1),请学生按要求分一分,再将括号填写完整。

    指名口述分的过程。

    问:为什么剩下的2个圆片不再分5份?

    填写算式,指名板演,说说算式中各个数的意思。

    2)出示题(2),学生分一分,再将算式补充完整。

    指名说说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及算式的含义。

    问:为什么有余数?

    2.完成2

    1)出示图,请学生说说图意,再出示(1)(2)题。

    2)生根据不同的描述完成填空。

    3)比一比:14÷4 =3(瓶)……2(朵)与14÷3=4(朵)……2(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小组讨论)

    师小结。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获得了什么?

    四。作业设计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板书设计: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10÷2=5        10÷3 =3……1(根)

    读作:10除以3等于3余1

    第二课时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3~4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要求:

    通过分一分、摆一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分一分、摆一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小棒。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复习

    1.笔算:6÷3

    指名笔算,反馈是请学生口述计算过程及竖式中各部分名称。

    2.分一分,说一说

    1)把10根小棒,每2根一份。

    2)把10根小棒,每3根一份。

    生动手分一分,回答以下问题:分成了几份?能不能分完?剩下的为什么不再分一份?

    生根据分得的结果,分别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说说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以及她们所表示的意思。

    3. 揭题:在平均分一样东西时,结果可能是正好分完,也可能分了之后不够再分成一份,有剩余的。这两种情况都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有剩余的情况就叫做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如何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出示课题)

    二。新授

    1.出示例题,指名读题。

    1)学生用小棒代替桃,按要求分一分。指名请学生将分的过程完整的口述。

    指名列式:7÷3

    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算式中的7和3分别表示什么?

    2)写出竖式问:分成了几份?这就说明7里面最多有几个3?商写几?(板书)

    问:每3个一份,分成了2份,共分掉了几个?竖式中怎样算?3和2的积6应写在什么位置上?这个6表示什么意思?

    7个桃子,分掉了6个,还剩几个?那么竖式中怎样得到余下的1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问:在竖式中,“1”叫什么?(完成横式的板书)

    3)生完整的说说竖式计算的过程。

    2.小结:

    1)问:算式中2……1表示什么?想想,如果不摆学具,怎样得到商2?(生讨论,指名说)

    2)因为7里面最多有2个3,所以这里商2比较合适。

    问:为什么要用“最多”?

    3.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生读题。

    2)师:能不能用刚刚学到的方法,找到合适的商呢?(生试做)

    指名说,师指出:计算18÷5时,可以想18里面最多有几个5,最多有几个,商就是几。

    3)出示竖式1问:这个列的对不对?为什么?

    指出:商2,要减去2和5的积10,余下的8里还有1个5,所以18里不只有2个5,商2就小了。

    出示竖式2问:这个对吗?为什么?

    指出:商4,就要减去4个5的积20,不够减18里没有4个5,所以商4就大了。

    小结:商2小了,商4大了,那怎样找出合适的商呢?

    4. 观察:例题7÷3中的余数1比除数3大还是小?18÷5的余数比除数怎样呢?

    通过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了吗?

    (生思考、汇报)

    小结: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板书,生齐读)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1

    第(1)题:

    1)读题,学生按要求动手分。

    问:分成了几份?还剩几根?9里面最多有几个2?还余几?

    2)生填写竖式。

    3)问:商4是怎样算出来的?表示什么?余数1呢?

    第(2)题:

    生独立完成,指名说试商的过程。

    2.完成2

    1)生分组完成,指名板演。

    2)生说说每题的计算过程。

    比一比: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对比说说怎样得到的商?

    3.完成3、4题。

    引导学生观察图意,弄清题意后再独立完成。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在计算有余数除法的时候怎样又快又准确的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找到商呢?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7÷3 = 2……1(个)

    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三课时   有余数除法的练习

    教学内容:

    课本第5~6页、练习一第1~6题

    教学要求: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进一步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教学重点: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进一步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揭题

    1.口算

    7×7      9×6      21÷3      3×4

    24÷8     12÷2     35÷7      4×7

    6×9      48÷8     18÷2      56÷7

    2.回忆上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3.今天我们就来练习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二。计算练习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1.完成练习一第1题。

    1)出示题目,生弄清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反馈,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写的,每个算式的意义是什么?

    2.完成练习一第2题。

    1)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生说说怎样想到商的。

    3.完成第3题。

    1)生找出错处,并改正过来。

    2)指名说说错误的原因。

    3)问:如何才能找到合适的商?计算有余数除法时还要注意什么?

    4.完成第4题。

    1)生口答商是几。

    2)分组计算检验。

    5.完成第6题。

    1)学生分组计算,指名板演。

    2)反馈。

    3)比一比:每列火车中的三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练习了有余数的除法,在计算时要想被除数中最多有几个除数,还要注意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四。作业设计

    练习一第4、5题。

    第四课时   有余数除法的练习

    教学内容:

    课本第6~7页、练习一第7~12题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2. 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

    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基础练习

    1.口算

    2×3      63÷9      2×8      56÷8

    7×4      6×4       36÷4     5×6

    28÷7     12÷6      3×9      35÷5

    2.口答:

    15里面最多有(   )个4。

    53里面最多有(   )个7。

    44里面最多有(   )个8。

    33里面最多有(   )个6。

    3.指名说说在计算有余数除法时,要怎样想,商才能很快求出?

    4.揭题:今天我们继续练习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二。计算练习

    1. 分组练习,指名板演。

    63÷9      67÷9

    40÷8      47÷8

    1) 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 反馈,说说计算过程。

    3) 问:根据计算结果,以上两组题可以分成几类?为什么每组中的第一题没有余数,第二题就有余数?

    2. 完成练习一第7题。

    1)明确要求,先口答商及理由。

    2)学生分组计算,以检验刚才所说的商是否正确。

    指出:看余数是多少,可以想几个几是多少,被除数里还多几,余数就是几。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小结: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 完成练习一第9题。

    1)出示题目,思考:除数最小应是几?

    2)指名回答,说明理由。

    问:如果除数是6,再根据题目中已给的余数,想想商可能是几,那么被除数能确定是多少呢?

    3)问:如果将“最小”两字去掉,你认为除数可以是几,为什么?完成练习一第2题

    三。解决实际问题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10题。

    1) 出示第(1)题。

    生弄清题意,完整口述题意。

    生独立完成。

    指名反馈,说说这题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2) 其余3题,生弄清题意后独立完成。

    指名板演,再说说理由。

    2.完成练习一第11题。

    1)学生了解图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完成练习一第1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反馈。

    四。全课小结

    今天主要练习了什么?怎样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第五课时   实践活动:我们去植树

    教学内容:

    课本第8~9页

    教学要求:

    以植树活动作为背景,通过学生的对话、提问,使学生获得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直接经验,发展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仔细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以植树活动作为背景,通过学生的对话、提问,使学生获得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直接经验,发展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仔细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学难点:

    以植树活动作为背景,通过学生的对话、提问,使学生获得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直接经验。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情景引入,信息整理

    1.课件演示,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知道3月12日是什么意思吗?

    对。这天是植树节,中山小学二年级的同学们将要组织植树活动,大家看这幅图。(出示)

    1) 问:通过观察,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完成这张统计表吗?

    2)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表。

    指名反馈,说说自己是根据哪些信息得到的相应结果。

    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小朋友们,刚刚我们知道了一、二、三班的小朋友们各要植树的棵数,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他们是怎样栽的?

    2.对于每个班的植树中的问题进行解决。

    3.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提出问题,并有选择的解决问题。

    4. 想一想,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还有那些时候回遇到类似的问题?

    (小组讨论、汇报)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一米范文范文为大家整理的10篇《有余数的除法教案》,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一米范文范文。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教材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的教学,包括主题图,共三个例题;另一部分是解决问题,即例4。教材首先通过主题图中课外活动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了用除法计算的素材,加强整除和有余数除法的对比,沟通知识间的前后联系。例1是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摆花盆活动入手,抽象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及每一步的实际含义,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例2是在学生已经理解除法的意义和表内除法竖式的基础上,通过具体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分完后还有剩余的情况,并类推出有余数除法的竖式写法;例3是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自己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例4是借助于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例2和例3,其重点是在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中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表示方法。难点是理解和掌握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并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

    这节课属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一个典型课例,其编排模式是“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要求教师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注重从直观、形象、具体的材料入手,让学生经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在观察、猜测、操作和归纳等活动中形成自己的认识,并进而增强应用意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为了更好地落实编者的意图和课标的理念,我们结合学生实际,对本课作了精心的设计。

    首先,情境的创设是为教学服务的。什么样的情境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而且不会繁杂混乱、喧宾夺主,冲淡课的数学味?我们联想到学生刚刚参加的旅游活动中,就有许多富有针对性的有余数问题,既贴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于是选择了旅游这一情境,并以其为主线,贯穿到整堂课的始终。

    其次,学生在学习新知时并不是一张白纸,独特的想法可以张扬学生个性,多样化的思路可以拓宽学生思维,这是新课程理念大力倡导的多样化思想。但是,我们不应只停留于对不同方法的片面追求,而应在拓宽学生思维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背景,不同的要求,选择恰当的表示方法。因此,我们在让学生表达有余数的现象时设计了一个极具开放性的问题: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试着把结果表示出来(实在想不出的可以用信封中的圆片来代替),并在此基础上得出有余数除法在数学中的一般表达形式。

    再次,例3的余数与除数的关系是这节课的难点,单纯靠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之间的规律也很简单,但大量的实践与研究表明,如果学生对数学规律的产生背景和形成过程缺乏足够的认识,仅仅停留于机械记忆层面,有时不但会使学生在用规律过程中创造性不够,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对规律的记忆和应用水平。而如果学生在学习数学规律的过程中,能够亲身经历规律的发现与抽象过程,亲身体验规律的论证与概括过程,学生不仅对数学规律的理解更为深刻,而且还会促进其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实践,把突出数学规律的探究过程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过程性知识”的特点。因此,这一环节我们为学生设置了认知冲突,并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通过独立观察,小组交流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索、自己发现、自己归纳,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点问题。

    1、 谈话导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上次三四年级的同学去旅游,当中就有许多数学问题。下面是一位同学写的旅游日记,大家请看:

    今天,我们去旅游,老师规定5人分为一个小组,并做好出发准备。我们班这次参加旅游的女同学共有15人……

    1、如果这次参加的女同学不是15人,而是16人,分组的结果又会怎样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试着把结果表示出来。(提示:实在想不出的可以用信封中的圆片来代替)

    3、全班反馈: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重点理解横竖式的表示方式及每一步的含义。

    1、 设置冲突:如果参加的女同学是17、18、19人呢,分组的结果又会怎样?(每增加1人,余数就会增加1)

    22÷5=3(个)……7(个)      ……

    5、即时练习:(1)如果除数不是5,而是……余数会是几?

    我们继续来看刚才的日记:车行驶在路上,导游姐姐还出了一系列的数学问题来考我们大家,答对的还有奖品。(模拟出题并兑现小奖品)

    问题是这样的:

    1、 有12个羽毛球,平均分给5人,结果怎样?

    2、 黄河百货为了“庆元旦,迎新年”,规定各种公仔一律5元一个,小华带了23元,可以买……小明带了20元,可以买……

    3、 三(2)班布置联欢会用了许多气球,都是按红、黄、绿的顺序摆的,你能很快说出第17只气球是什么颜色吗?

    4、导游姐姐还跟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数学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智摘超级大苹果:(略)

    七、课后拓展:有34个士兵要上训练场,每辆吉普车可载4个士兵,要调几辆车才能把他们一次运走?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篇3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4-5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联系。

    (2)使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1.二年级(2)班学习舞蹈的有3人,学习绘画的人数是学习舞蹈人数的2倍,学习绘画的有多少人?

    a.抽生回答,并讲一讲思考过程;

    b.请学习绘画的6位同学向大家挥挥手,再汇报一下自己的学习成绩,教师向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表示祝贺。

    2.二年级(2)班学习唱歌的有6人,学打乒乓球的是学习唱歌的3倍,学打乒乓球的有多少人?

    3.二年级(2)班学习弹琴的有4人,学吹号的是学习弹琴的4倍,学吹号的有多少人?

    师:根据你摆的飞机,谁能提个问题让大家猜一猜?

    引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数的除法含义”

    4.课件出示例题中小强提出的问题:“我摆了3架飞机,我用的小棒根数是小红的几倍?

    6.汇报结果,学生在动脑思考、充分探究中找到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解题思路,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就是“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

    2.学生根据画面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3.根据所提问题,小组讨论解决方法;

    学生自选一问解答,并相互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做?

    1.要求学生认真看图,图中画了哪些小动物?分别是多少只?

    2.自己独立分析解决:小鹿的只数是小猴的几倍?(列式是:18÷6=3)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篇4

    一、教学内容

    1.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2.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口算和笔算计算有余数除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三、编排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实际背景。

    通过主题图的展示,使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在生活中的实际背景,使学生感觉到计算问题的提出是有现实意义的。

    2.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

    本部分知识是表内除法的延伸,教材在教学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之前,先教学用竖式计算表内除法,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3.体现弹性要求。

    计算有余数除法时,可以用口算,也可以用笔算。

    四、具体编排

    1.主题图

    教材上呈现了一个校园里的活动场景图,图中显示了一些表示整除和有余数除法的情境,如每棵树之间都插着4面小旗子,跳绳的小朋友每4个人一组,篮球场上每5人为一组,黑板报下面的花每3盆摆一组,这些都为用除法计算提供了素材(因为都是平均分),至于分的结果是整除还是有余数除法,要具体看被除数和除数的数量关系而定。通过这样的情境展示,让学生知道计算问题就是从生活实际中产生的,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例1(利用表内除法教学竖式)

    (1)利用情境引出计算问题。

    (2)利用学过的表内除法教学竖式,通过在竖式中注明各部分名称,帮助学生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教学时要结合竖式的计算过程让学生讨论交流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和竖式的写法。

    3.例2(有余数除法)

    (1)采用例1情境的延续。

    (2)体现弹性要求,可以从图上看出结果,可以写成横式(口算),也可以用竖式计算,重点教学笔算,把横式和竖式对比,使学生了解余数的含义。

    (3)教学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商和余数的实际含义,并注意两者所用的不同单位名称。

    4.例3(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1)通过改变被除数的数量,使学生自行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2)具体教学时,可以采用两种方式:除数不变,改变被除数;被除数不变,改变除数。

    5.练习十二

    第2题,与例3有所不同,被除数不变,改变除数的大小,仍可以发现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

    第3题是有余数除法的一种变式练习。

    练习中还编排了一些乘加的题目,如第5(4)题、第8题,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受乘加和有余数除法的互逆关系,为利用乘加来检验有余数除法打好基础。

    6.例4(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同样体现弹性的要求,可以用口算,也可以用笔算。

    7.P55做一做

    体现开放性,学生可以自由地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8.练习十三

    在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到实际情况的合理性。

    第5题,其中一个条件隐含在图中(每张桌子能坐4只小动物),解决问题的角度可以不同,可以用乘法算出9张桌子最多可以坐多少人,也可以算出35只小动物至少需要多少张桌子。

    第6、7题都是要注意答案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如第6题,44除以5,商8余4,但实际需要租9条船。第7题,可以在教材问题基础上接着提问到底需要多少个房间?怎样安排房间比较合理?让学生以数学的解决为基础再结合实际的因素加以解决。

    第8题,要求学生灵活运用生活经验,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不能简单地用总的枝数除以每束花的枝数,也不能凭某一种花的情况来决定,而是要分别考虑三种花的情况,再综合解决。

    五、教学建议

    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

    虽然除法竖式在这儿是第一次出现,但表内乘除法的计算学生已经熟练掌握,要让他们自己探索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学会用竖式计算。教学时,也可以对表内乘除法进行适当的复习。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篇5

    教学内容:整除、有余数的除法--教材第72页的内容,做一做题目及练习十六1-3题与思考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认识整除,并在已有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出示复习题:

    (1)13x=182(2)x20=54(3)517x=47

    第1题中的未知数怎样求?根据是什么?

    第2题呢?

    第3题呢?

    教师结合学生回答的情况作些说明。并指出:这是我们上一节课学过的应用乘法和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来求未知的因数、被除数和除数。

    二、新课

    1.教师出示题目:

    243=253=382=

    18012=392=18412=

    让学生算出每一题的得数。提问:

    你能按得数将这六道除法题分一下类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1)243=(2)253=

    382=392=

    18012=18412=

    比较一下这两组题各有什么特点?(第一组题都没有余数,第二组题都有余数。)

    2.教学整除。

    (1)教学例题。

    教师引导学生先看第一组题。提问:

    这第(1)组题的被除数都是整数,除数也都是不为0的整数,它们的得数有什么特点?(得数都是整数,都没有余数。)

    像这样的除法算式还有许多许多,你能再举出3个吗?请两、三名学生说一说。如果学生说出的算式不符合要求,教师要再明确一下条件。

    教师:刚才大家又举出了很多被除数是整数,除数是一个不为0的整数,商也是整数,并且没有余数的除法,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整除。如果把被除数看做第一个数,把除数看做第二个数,通常也说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比如:24能被3整除;38能被2整除;180能被12整除。

    (2)做第72页中间做一做中的题目。教师首先明确这一道题是要求判断在下面的除法算式中,哪些题的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学生回答后,再提问:

    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3)做练习十六的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做,做完后集体核对。核对时如果学生判断有误,要引导学生根据整除的含义来判断。

    3.教学有余数的除法。

    (1)教学例题。

    教师:刚才我们看的是被除数都是整数,除数都是不为0的整数,商也是整数而没有余数的除法。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第二组题,它们的被除数也都是整数,除数也都是不为0的整数,商有什么特点?(商是整数但都有余数的。)

    教师:像这第(2)组除法题目,都是一个整数除以不为0的另一个整数,得到整数商以后还有余数,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看一看这些题中的余数有什么特点?(余数都比除数小。)

    想一想,过去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时,学过被除数与除数、商、余数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教师:应用这个关系,可以验算有余数的除法。比如705123=5......70

    这道除法计算对不对,怎样验算呢?(看一看123乘5加70是不是等于705。)

    123乘5等于615,再加70等于685,说明原来的计算有误。应该等于多少?

    商5余90对不对?再验算一下。

    教师:以后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都可以根据被除数与除数、商以及余数的关系来验算。

    (2)做教科书第72页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先让学生自己做,然后核对。核对时先让学生说一说题中的除法计算是不是正确,再说一说是怎样验算的。

    (3)做练习十六的第2题。让学生独立做,然后再集体核对。

    (4)提前做完的学生可以做第73的思考题。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引导学生举出一个具体例子来思考。如:253=8......1,先想一想除数3、商8、余1与被除数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推想出验算有余数除法的其它关系式。比如:

    (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被除数-余数)除数=商

    三、作业

    练习十六的第3题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篇6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有余数除法和余数的含义,懂得余

    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学会计算有余数的

    除法。

    教学重点: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有余数除法的方法,而且

    还要让学生总结出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这条

    规律。

    教学难点:有余数的除法,不能根据乘法口诀直接找到商,

    因而试商是关键,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投影片、小黑板、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准备题第1题,问:填5行不行?添3行不行?

    2、第2题,让学生独立计算。

    二、教学例1。

    1、把6只苹果分给2人。分得怎么样了?(每人3只,

    分完了。)

    2、把7只苹果平均分给2人,分得怎么样了?(每人3

    只,但没分完,还有余。)

    3、平均分后的余下的1,我们把这个数叫做余数。

    三、教学例2。

    1、写出算式。

    2、这个算式不能正好用乘法求商,我们想:5*()38,()

    里最大能填的数就是商。所以商是7,余数是38-7*5=3。

    3、试一试让学生字动手做,并说出为什么。

    四、巩固练习。

    1、第1题,可让学生实际操作一下,加深对余数的认识。

    2、第2题,加深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3、第3题,练习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

    五、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十一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能比较熟练地计算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重点:本课的重点是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能比较熟练地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准备:投影片、小黑板、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建议。

    1、第4题,把被6除没有余数的数、被8除没有余数的数分别挑

    出来,写进指定的集合圈里。

    2、第5题,把被5除余1的数、被7除余3的数分别挑出来,写

    进指定的集合圈里。

    3、第6题。要帮助学生弄清楚除以9呢的具体要求。

    二、反馈。

    要求学生进行习题训练后,针对有争议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共

    同评议。

    三、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有余数除法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解答有余数除法的应用题,能正确书写商和余

    数的单位名称。

    教学重点:有余数除法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难点是正确使用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教学准备:投影片、小黑板、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

    准备题。通过摆圈,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加深理解。

    二、教学例3。

    1、先审题,说说算式的意义。

    2、用竖式算出得商6余1。

    3、联系算式说说6是什么意思,在它后面要注上什么单位名称;

    说说余数1的意思,它的单位名称是什么;被除数19的单位名称是什么?

    三、教学例4。

    1、先让学生说说算式的意义。

    2、用竖式计算得商7余1。

    3、然后针对结果说说7的意思是什么?它后面应注上什么单位名

    称?1的意思是什么?它后面应注上什么单位名称?

    4、试一试重点是单位名称的处理,要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思

    考过程,加深理解。

    四、巩固练习。

    1、第1、2题加强单位名称的处理。

    2、第3-6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五、板书设计: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十二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竖式计算除法(包括有余数除法)的

    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并能用以解答应

    用题。

    教学重点:有余数除法的计算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能比较熟练地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并能用以解答应用题。

    教学准备:投影片、小黑板、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建议。

    1、第1题,要求竖式计算。

    2、第2题,让学生口算判别类属,填入适当的集合圈。

    3、第3题,可以允许学生用口算求结果。

    4、第6题,要帮助学生明确第二问里借出的故事书仍旧是48本。

    5、第7题。编好应用题可以口头列式解答。

    二、反馈。

    要求学生进行习题训练后,针对有争议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共同评议。

    三、板书设计: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乘除两步计算式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连乘、连除和乘除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乘除两步计算式题。

    教学难点:第二步计算,关键是抓好第一步计算。

    教学准备:投影片、小黑板、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

    准备题。计算后由教师指出:加和减是同一级运算,所以加减混

    合式题要从左到右进行计算。

    二、教学例1。

    1、先研究运算顺序。

    2、这是道连乘题,应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3、读一读这个算式:2乘3,再乘9。

    4、根据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还可以读做:2乘3的积再乘9。

    三、教学例2。

    1、加减混合式题是按什么样的顺序计算的?

    2、例2是一个乘除混合式题,按什么样的顺序进行计算?

    3、读法为:54除以9,再乘7或54除以9的商,乘7,

    但第一步不能读做54与9的商因为这样分不清哪个为被

    除数。

    4、试一试可由学生独立完成。

    四、巩固练习。

    练一练。第1-3题,应根据课本要求,逐步地从扶到放。第

    4、5题,可以根据习题形式做适当指导。

    五、板书设计:

    第六、七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十三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乘除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比

    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乘除两步计算式题。

    教学难点:掌握乘除两步计算题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计算。

    教学准备:投影片、小黑板、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

    一、教学建议。

    1、第1-3题。先复习乘除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再做练习。

    2、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同桌互查。

    3、第2题,可采用同桌合作的方式练。

    4、第4题。可以采用同桌轮流回答的方式进行。

    5、第5题。应该先列式计算第一个问题,再列式计算第二个问题,

    而不能用一个算式去解答两个问题。

    二、反馈。

    要求学生进行习题训练后,针对有争议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共同评议。

    三、板书设计:

    (二)

    一、教学建议。

    1、第6、7题。要先复习加减两步计算式题和乘法两步计算式题

    的运算顺序,概括得出:加减是同一级运算,乘除是同一级运

    算。

    2、第8题。也可以采用1人提问、全班抢答的方式进行。

    3、第9题。先出示第一问的两个条件,让学生提出问题,再解答。

    然后提出如果每行种8棵,让学生提出问题,再解答。

    二、反馈。

    要求学生进行习题训练后,针对有争议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共同评议。

    三、板书设计:

    第八、九、十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知识,提高乘除计算和解

    答乘除简单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3个课时的重点分别是:乘法计算;倍数关系的三类简单

    应用题;乘除简单应用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提高乘除计算和解答乘除简单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投影片、小黑板、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

    一、教学建议。

    1、第1题,可先对口令,再计算。

    2、第2题,要求学生能正确地列式解答。

    3、第4题,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建立起算式和意义之间的联

    系。

    4、第5、6题,要注意比较。

    5、第7题,首先要理解图意。编完后,可让学生把一道乘法应用

    题和除法应用题进行比较。

    二、反馈。

    要求学生进行习题训练后,针对有争议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共同评议。

    三、板书设计:

    (二)

    一、教学建议。

    1、第8题。可以重点复习倍数关系三类问题的数量关系。

    2、第9题。可以重点复习倍数关系三类简单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

    解答方法。

    3、第10-12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4、第13题,可以补的问题有两种补法,分析比较两种补法。

    5、第14题,可以补的条件有四种,先让学生说说,再进行补充。

    二、反馈。

    要求学生进行习题训练后,针对有争议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共同评议。

    三、板书设计:

    (三)

    一、教学建议。

    1、第15、16题。前两课时中已经复习过,可放手让学生独立完

    成。

    2、第17题的两小题,都是求48里面有多少个8。

    3、第18题的两小题,都是求4个9是多少。

    4、第19题的两个小题,都是把63平均分成7份,求1份是多少。

    5、第20题,集倍数关系和相差关系于一题。

    二、反馈。

    要求学生进行习题训练后,针对有争议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共同评议。

    三、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篇7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进一法、舍余法)

    解 决 问 题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67页例5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学会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3、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孩子们,认识老师吗?猜猜老师是哪个学校的?叫什么名字?你是怎么知道的?(看大屏幕)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好孩子,老师为你点赞!

    上李老师的数学课需带四件宝,你们知道是哪四件宝吗? “别急,别急。让我们先来猜几个谜语,好吗?”“好!” “左一片,右一片,隔座山头看不见。” “是耳朵。”板上书写了一个大大的“耳”字。“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太容易了,是眼睛。”红门楼,白院墙,里面睡个红孩儿。”“是嘴巴。”有孩子大喊。一个方方正正的“口”又写在了黑板上。“最后一个谜语:墙内有只桃,墙外看不见,隔墙用耳听,它在怦怦跳。”“是我们的心脏。”孩子们异口同声。“啊,四个谜底正好组成了一个‘聪’字!”孩子们兴奋了。“对啊,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上课时你们要做到用‘耳’听,用‘眼’看,用‘口’说,用‘心’去想,就能成为一个聪明的孩子。”有决心成为一个聪明的孩子吗?”“有!”

    一、情境导入,目标导学

    1、(课件1)师:春暖花开,北区风景怡人。周末,我们班的一些孩子准备去金水湖划船,他们该租几条船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2、出示学习目标:

    (1)、学会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能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二、自主探究 合作展示

    例5: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师:老师读题,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划船的画面。

    1、你会答吗?(1)、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2)、“最多坐4人”,最多你怎么理解?

    (3)、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至少”是什么意思?

    (生:最多是指一条船上乘坐的最多人数是4人,不能再多,多了会有危险。但可以少坐,坐1人、2人、3人、4人都可以。)(至少是指:保证每个人都要坐船,而且租船的数量最少。)

    2、师:下面老师想请22个孩子到前面来根据这个场景做个坐船的游戏.谁愿意来? 师:在台上的孩子们手拉手站在一起表示坐一条船.快速和小伙伴商量你和谁准备做一条船?台下的孩子们注意看他们几人坐一条船,一共坐了几条船? 师:他们为什么4个人坐一条船?余下的2人怎么办?

    3、师:刚才在这个游戏中,大家进一步理解了题意.要求他们至少要租几条船其实就是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样列式? 生说师板书: 22÷4=5(条)?2(人)(师列竖式)

    师追问:他们租的是5条船吗?为什么?能用式子表示吗? 5 + 1 = 6(条)答:他们至少要租6条船。师:大家一起来读一遍.(3)、引导学生回顾检查:5条船最多可以坐20人,22人肯定坐不下。6条船最多可以坐24人,22人一定能坐下。

    4、变式练习

    如果题中的22人是23人,21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师:该怎样分析?怎样解答?(课件展示,学生口答)÷ 4=5(条)?3(人)5 + 1 = 6(条)÷ 4=5(条)?1(人)5 + 1 = 6(条)师:为什么21人、22人、23人都至少需要租6条船?(学生观察课件,对比说出不管余1人、2人还是3人,都需要再租一条船。)

    5、小结梳理

    师:在刚才的学习过程中,大家有两点做得非常好:

    1、能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题。

    2、用完整的算式表达自己的思路。

    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考虑实际情况,即使坐不满,剩余的人也要再租一条船,这样才能保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去划船。刚才这几道题求至少数,我们用求得的商加1得出结果,这种方法叫做进一法。

    6、小练笔:(1)、小丽由10元钱,买3元一个的面包,最多能买几个?(2)、用这些钱能买几个4元的面包?说说理由。问题: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追问:“最多”是什么意思?

    师: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巩固练习:用这些钱能买几个4元的面包?

    师小结:求最多数的时候,余下的数直接舍掉,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舍余法。

    三、释疑解惑 点拨提升

    同时出示“例5” 和“做一做”第2题。

    思考并讨论:这两道题,这两道题哪儿相同,哪儿不同? 我们都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的问题,但上面这道题余下“2人”就要增加1条船,下面这道题余下“1元”,却不增加1个面包。(说明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总结:今天研究的问题你学懂了吗?

    四、课外延伸,拓展训练(智慧屋)1、16个苹果,每3个放一盘,至少需要几个盘子? 16个苹果,每3个装一盒放在超市里卖,最多需要能装几盒? 2、13÷3=4??1 你能根据算式编一道题吗?

    五、总结回顾 评价反思

    师:孩子们,愉快的旅程就要结束了,谁来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

    解 决 问 题

    例5: ÷ 4=5(条)?2(人)

    + 1 = 6(条)

    答:他们至少要租6条船。÷ 3=3(个)?1(元)

    答:10元最多能买3个面包。

    【最新有余数的除法教案分享7篇】相关推荐
    [热]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

    我相信幼师都接触过教案,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写幼儿园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活动准备:不透明的盒子里面放着香菜。香菜盆栽。活动目标:通过盒子引起孩子的好奇心。经过看、闻、尝来了解香菜。活...

    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

    按照惯例,幼儿园教师必须撰写自己的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每一位幼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好的幼儿园教案都有哪些内容?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供大家参考。活动目标:1、欣赏音乐,能有节奏的开火车。2、在玩开火车的游戏时能够分辨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