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幼儿园教案
  • >导航
  • >小学数学人教版课件
  • 小学数学人教版课件

    发表时间:2024-10-24

    小学数学人教版课件。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案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依据。我们听了一场关于“小学数学人教版课件”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

    小学数学人教版课件 篇1

    课题六:小数乘小数

    (一)教学内容:教材第64页例

    7、“试一试”和“练一练”,完成练习十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

    2、能正确运用计算法则计算小数乘小数的乘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过程:

    一、预习案

    1、复习。

    += += += ×3= ×5= 46×=

    2、回忆整数乘法的法则。

    二、导学案 1.教学例1。(1)出示例1。

    (2)提问:房间的面积有多大?先估计一下。×≈()

    想:3×3=9,面积在9平方米左右。4×3=12,面积在12平方米左右。(3)提出:列竖式计算怎样算呢? 把这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很快计结果。相乘后怎样才能得到原来的积?(4)学生讨论。

    得出:两个因数分别乘十,积就扩大100倍,要想把积还原到原来,积就缩小100倍,要除以100。原来的积是。2.试一试。

    (1)提出:要求阳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怎样列式? ×=()

    (2)计算×时,先把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在积里应该怎样点上小数点?(3)得出:一个因数分别乘10,另一个因数乘100,积就扩大1000倍,要想把积还原到原来,积就缩小1000倍,要除以1000。原来的积是。3.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

    (1)引导: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计算,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联系?(2)在小组里说说小数乘小数应该怎样计算。(3)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是多少。

    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三、巩固案 1.练一练。

    (1)你能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吗?(2)计算下面的题。

    × × × 2.总结小数乘小数的法则。

    四、实践案 练习十二1到3题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人教版课件 篇2

    认识时间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4.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1页。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多种水果钟面等。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引入时间观念。

    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怕累,马蹄哒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

    这是什么?(钟表)钟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间)你能说出你什么时间做什么吗? [设计意图]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出示各种形式的钟表。

    旅行闹钟

    闹钟

    数字温度闹钟

    教师请学生说一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再说一说钟表上表示的时间是多少?揭示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说出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和多媒体展示的主题图,使学生对时间产生亲切感,明白时间与生活息息相关。

    二、新授

    1.认识钟面。媒体出示钟面,教师提问:

    A.钟面上有些什么?(12个数、时针、分针、格子)

    B.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动态演示: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12个大格)C.每一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呢?(动态演示:每一大格里有5个小格)

    D.从12到1里面有5个小格,从12到2里面有几个小格呢?你是怎么想的?12到3呢?

    E.你知道每个数对应的小格数吗?同桌的同学先讨论讨论,再打开课本第81页在括号里填出相应的数。

    填好后,多媒体核对答案。你知道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吗?(60个)2.认识时。

    媒体演示:闪动时针,并且时针从数12走到数1。时针走1大格经过的时间是1时。师:时针从1走到2是1小时。从4走到几是1小时?你还能说一说,时针从几走到几也是1小时? 师: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经过的时间是1时。3.认识分。

    媒体演示:闪动分针,并且分针从12起走动1小格。分针走1小格经过的时间是1分。[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的使用,使抽象的知识得以形象的体现,进而能使学生体会、理解所学知识。

    媒体演示分针从12走到1的过程,提问:分针从12走到1经过了几分,你是怎样想的?(12到1有5个小格,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走5小格的时间就是5分)师:分针从12起走到2是几分?你是怎样想的?分针从12走到4、9、11各是多少分?分针走一圈又是多少分?

    师:分针走1小格经过的时间是1分,走几小格经过的时间就是几分 4.感受一分钟。

    电脑计时,学生分组活动。第一组:读课文。第二组:写字。第三组:口算。第四组:数数。

    一分钟结束后,提问:A.一分钟读多少字?(统一读一篇课文)B.一分钟写多少字?(统一抄写字)C.一分钟做多少口算?(预先印好题)D.一分钟数多少个数? 每组推荐两人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读、写、算、数等活动,亲身体验1分钟的时间观念。5.读写钟面时刻。

    媒体出示钟面,有时时针不是正好指着几时。比如,现在时针不是正好指着7,而是过了一些,所表示的时间就是7时多。那么,到底多多少呢?这就要看分针了:现在分针从12走到了1,分针走过了多少分呢?(5分)

    [设计意图]认读钟面时刻是本课教学的难点,针对这一难点,教师先示范讲解,再让学生讨论、交流,最后共同总结出规律,从而较好地突破了难点。

    因此,现在所表示的时间就是7时5分。它有两种表示方法,第一种是中文表示方法,是几时几分,就写成几时几分;

    第二种是像电子表那样,用两个小圆点把左边的时和右边的分隔开。有几时就写几再打两个小圆点写右边的分。所要注意的是表示分的数要占两个位置,不满10分的要用0来占位。比如,7时5分,不满10分,我们就先写0再写5。(板书)

    出示第二个钟面,你能读、写钟面上的时间吗?你是怎样想出来的?四人一小组互相讨论。讨论好后,学生汇报。

    ? 师生共同总结读时间的方法:要读出一个时间,要根据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来共同确定。先看时针刚走过数几就是几时多,再看分针从12起走了几个小格,就是几分,这时钟面上的时刻就是几时几分。6.时分关系。

    媒体出示钟面,现在时针指向几,分针指向几,是几时?(分针和时针重合,都指向12,是12时)

    再仔细观察(媒体演示),分针和时针是怎样走动的?同桌讨论。(分针和时针是同时、同方向、不同速度地行走。时针从12转到了12和1的正中间,时针转过了半大格。同时分针从12转到了6,也就是分针转过的是整个钟面的一半)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演示分针、时针走动的画面,让学生在观察、讨论中,认识时分的关系。

    钟面上表示的时间是几时?(12点半,12时30分)

    媒体再演示,时针和分针现在又怎样走动了?四人一组互相讨论。(时针走到了数字1,分针走到了数字12,时针一共走了一大格,分针刚好走了一圈)

    这说明什么?(1时=60分)7.总结。

    三、尝试运用,巩固练习1.做练习十五的第1题。

    你们会用今天学的方法看钟吗,这儿有个小朋友的时间安排,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小芳出场,画外音: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好朋友小芳,我现在已经是小学生了,我要学会独立生活。自从我学会看钟以后,我的生活安排得有序多了,你能说出我什么时候干什么吗?

    [设计意图]将练习中的四幅图用电脑动画、画外音等创设情境,通过讲述“小芳一天”的故事,从而巧妙地与所学内容联系上。在情境中让学生产生兴趣,凭着兴趣,自觉、自愿地学习,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小芳讲述自己的一天,请学生回答她的作息时间。

    看来大家都会读时间,你们会写时间吗?请同学们把小芳一天的作息时间用两种方法写下来。

    写好后,集体订正。这是小芳一天的作息时间表,这样的一天一定会有很多收获的。希望同学们都能合理安排好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2.给小动物找座位。

    大家今天表现很不错。老师有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森林乐园里要开联欢会了,可是小动物还没找到自己的位置,请同学们帮助找一找,要求小动物身上的时间与座位上的时间一样。

    媒体出示:小动物身上的时间和椅子上的时间,请同学们给小动物对号入座。例如:4∶25=4时25分

    小松鼠怎么还没有坐下呀?给它一把椅子,请一个同学写出它的时间。3.“吃”水果,认时间。

    此处选取了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内容,通过给小动物找座位和“吃”水果,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到非常快乐,从而真正体验了学数学的乐趣。

    小松鼠非常的开心,是我们的小朋友们帮助了它。小松鼠为了感谢大家,准备了一些水果。有苹果、梨子、香蕉、西瓜、草莓??它们好吃极了,忍不住让人直流口水,但是它只想把水果送给表现好的小朋友,如果你能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就把它送给你。

    投影展示各种水果钟面,请同学们认时间。4.配乐朗诵

    在优美抒情的音乐声中,朗诵声起。

    媒体出示一分钟价值图片,“世界上最宝贵的是时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你们看一分钟能创造多少财富,做多少事情,时间的价值是多么巨大呀!小朋友们,对你们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时间是人类所拥有的全部财富。希望你们珍惜每一分钟,读好今日书,成为明日才!

    让学生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受到美的熏陶,体验时间的价值。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回馈,整理本节课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印象。课堂检测A 1.时针走一大格是()小时,分针走一大格是()分钟,分针走一小格是()分钟,1时=()分。

    课堂检测B 1.写出钟面上的时刻。

    2、在学具上拨出下列时间:

    7:00起床、8:00上学、12:05吃午饭、4:45放学回家、6:22看动画片、9:30睡觉。

    3、连一连:

    把显示相同时间的电子钟和闹钟用线连起来。

    附答案:A卷1.(1)(5)(1)(60)

    2.(2时50分 2:50)(3时35分3:35)

    3.(9时30分 9:30)(6时40分 6:40)(8时35分)

    B卷 1.(5时 5:00)(3时55分 3:55)(10时30分 10:30)()2.略3.略

    12时15分12:

    小学数学人教版课件 篇3

    教学内容:

    本单元一共安排了三道例题和一个练习。先认识正比例的意义,接着认识正比例的图象,再认识反比例的意义,最后安排了一些巩固练习和综合练习。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比和比例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境认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正、反比例的知识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还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中学数学、物理、化学等知识的重要基础,因而学好这部分知识非常重要。通过学习这部分知识,还可以帮助加深对过去学过的数量关系的认识,使学生初步会从变量的角度来认识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初步体会函数的思想。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实际情境认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能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和反比例。

    2、使学生初步认识正比例的图象是一条直线,能利用给出的具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相应的直线,能根据具有正比例关系的一个量的数值看图估计另一个量的数值。

    3、使学生在认识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提升思维水平。

    4、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养成积极主动哦参与学习活动的习惯,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难点:

    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2、使学生在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能力。

    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根据正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这两种量的数据是怎样变化的?

    时间在扩大,路程也随着扩大,时间在缩小,路程也在缩小。

    小结: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饿量,时间在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

    3、但是,你能发现什么呢?

    如果学生发现不了,就要求学生写出几组路程与时间的比,并求出比值。

    这个比值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观察,

    指名说一说。

    启发学生从“变化”中寻找“不变”。

    学生试着回答,教师帮助完成。

    1、引导学生观察例1和试一试,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3、用字母怎样表示成正比例关系的两种量呢?

    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

    学生完整的说一说例1和试一试成正比例关系。

    重点让学生理解:只有当两种相关联的量的比值一定时,它们才成正比例的量。

    独立判断,交流时说出判断的理由。

    学生先各自算一算,交流,说出思考过程。

    指名判断,交流时说出思考过程,其它同学进行补充或纠正。(wWw.FZ76.COm 工作计划之家)

    学生理解题意,然后在书上画一画,算一算,填在书上。

    1、使学生认识正比例的图象,并借助直观的图象加深对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的认识。

    2、使学生能利用给出的具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相应的直线,能根据具有正比例关系的一个量的数值看图估计另一个量的数值。

    使学生认识正比例的图象,并借助直观的图象加深对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的认识。

    使学生能利用给出的具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相应的直线,能根据具有正比例关系的一个量的数值看图估计另一个量的数值。

    谈话:同学们,像例1中成正比例的量的数据,有时也可以用图象的形式来表示。

    出示已标出纵轴、横轴以及相噶关信息的方格图。教师先示范描一两个点(边讲解边示范),你们会描点吗?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点的排布规律,并用直线连起来。

    提问:(1)图中的a点表示1小时行80千米,b点表示5小时行400千米,你知道其它各点分别表示什么吗?(任意指几个点让学生回答)

    (2)图中所描的点在一条直线上吗?

    (3)根据图象判断一下,这辆汽车2。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行驶440千米需要多少小时?

    学生描点。

    如果学生回答有困难,可以启发先在横轴上找到表示2.5小时的点,并从这点起作纵轴的平行线,从而得到与已知图象的交点;再从交点起作横轴的平行线,从而得到与纵轴的交点;最后依据与纵轴的交点进行估计。

    问:你们画出的表示打字时间和打字个数关系的图象有什么特点?

    追问:你是怎样判断打750个字用多少分钟的?估计7分钟、10。5分钟呢?打450个字、625个字各用几分钟?

    既可以根据图象的特点说明,也可以从图象上选取几个点,求出比值来作判断。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组织交流,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方法,加深认识。

    讨论第(4)小题后,引导学生在提出一些类似的问题并进行解答。

    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了什么新的认识?你知道今后还可以根据什么来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的量吗?

    小学数学人教版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认识倒数的意义,掌握找倒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推理和概括的能力。

    小组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发现了每组算式两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所以我们把这样的两个分数叫做“倒数”。

    让学生说说对倒数意义的理解。

    判断下面的句子错在哪里?应该怎样叙述。

    因为3/4×4/3=1,所以3/4是倒数,4/3也是倒数。

    出示例2,找一找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汇报找的结果,并说说怎样找的?

    1、看两个分数的乘积是不是1;

    2、看两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是否分别颠倒了位置。

    讨论一下这两种方法哪一种方法比较快?

    通过具体实例总结归纳找倒数的方法。

    (2)找整数的倒数:先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

    看一看,例2中的哪些数据没有找到倒数?

    小组讨论、汇报。

    1、关于1的倒数。

    因为1×1=1,根据“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所以1的倒数是1。

    2、关于0的倒数。

    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不等于1,所以0没有倒数。

    也可以这样推导:

    1、完成“做一做”。先独立做,再全班交流。

    2、练习六第3题。

    用多媒体或投影逐题出示,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今天学习了什么?

    什么叫倒数?怎样找出一个数的倒数?

    小学数学人教版课件 篇5

    教学内容:教材14~16页例4、例5、例6,24页做一做,练习三4、5、6、7题。

    1.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2.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1.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通过反比例意义的教学,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总结概括出成反比例的量,是相关联的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进而抽象、概括出成反比例关系式:X×Y=K(一定)

    教学难点:利用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1.下表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

    1.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常见数量关系中成正比例关系的量的特征。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常见的数量关系中的另外一种特征——成反比例的量。(板书:成反比例的量)

    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这个表同复习的表相比,有什么不同?

    (2)学生讨论交流。

    (3)引导学生回答:

    ①表中的两种量是每小时加工的数量和所需的加工时间。

    ②每小时加工的数量扩大,所需的加工时间反而缩小;每小时加工的数量缩小,所需的加工时间反而扩大。

    ③每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都是600)。

    教师适时点拨:

    ①想一想:每小时加工的数量和所需的加工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每小时加工的数量变化,加工时间也随着变化。同时板书。)

    (教师可以操作:一个竹筒内放30根筷子,每次拿3根,10次拿完;每次拿5根,6次拿完;每次拿6根,5次拿完;每次拿10根,3次拿完。想想: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有什么规律吗?)

    师指板书问: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和零件总数,怎样用式子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板书:×=)

    (4)小结: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每小时加工数和加工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每小时加工数变化,加工时间也随着变化,每小时加工数乘以加工时间等于零件总数,这里的零件总数是一定的。

    (1)投影出示例5,根据题意,学生口述填表。

    (2)观察上表,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②装订的本数是怎样随着每本的页数变化的?

    ③表中的两种量有什么变化规律?

    (3)订正时板书:在原板书“每小时加工数变化,加工时间也随着变化”的“每小时加工数”下板书“每本页数”,在“加工时间”下板书“装订本数”。

    (4)教师问:这个积600实际上是什么?(板书:纸的总页数(一定))指板书问:每本页数、装订本数和纸的总页数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

    (1)请你比较例4和例5,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学生互相议论一下)

    ②都是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板书:用“一种量”盖住“每小时加工数”和“每本页数”;用“另一种量”盖住“加工时间”和“装订本数”。)

    ③都是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

    (3)师小结:像这样的两种量,我们就把它们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4)通过观察比较,谁能说说什么样的两种量叫做成反比例的量?

    5.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在例4中,所需的加工时间随着每小时加工数量的变化而变化,并且,每小时加工的数量和所需的加工时间的积,也就是零件总数是一定的。我们就说每小时加工的数量和所需的加工时间是成反比例的量。

    议一议:在例5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是不是成反比例的量?为什么?

    6.教师: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一定,(随时板书:xyk(一定))反比例关系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式子表示?(板书:×=)

    (2)学生交流。

    (3)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①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和要用的天数是不是相关联的量?

    ②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和要用的天数有什么关系?它们的积是什么?这个积一定吗?(板书: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天数=播种的总公顷数(一定))

    ③播种总公顷数一定,每天播种公顷数和要用的天数成反比例吗?为什么?(板书: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和要用的天数成反比例。随着问为什么,板书:因为,所以)

    想一想,播种的总公顷数一定,已经播种的公顷数和剩下的公顷数是不是成反比例?为什么?(组织学生讨论)

    3.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1)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2)小明从家到学校,每分走的速度和所需时间。

    (3)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底和高。

    (4)小林做10道数学题,已做的题和没有做的题。

    (5)小明拿一些钱买铅笔,单价和购买的数量。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成反比例的量,知道了什么样的两种量是成反比例的量,也学会了怎样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在判断时,同学们要按照反比例的意义,认真分析,做出正确的判断。

    五、布置作业练习三5题、6题。

    小学数学人教版课件 篇6

    2.直接说出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约数。

    3和4 6和24 13和39

    18和1 17和19 14和15

    15和30 9和10 16和18

    3.说出上题中哪几组是互质数。

    (四)课堂总结与课后作业

    1.公约数,最大公约数,互质数。

    2.作业:课本69页练习十四 1,2,3。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约数、质数、分解质因数等基础上进行的。公约数、最大公约数的概念,在学生通过排列约数的办法认识后,又用集合图来表示,这样既渗透了集合思想,同时又使学生加深了对公约数,最大公约数两个概念的理解。在学生掌握了这两个概念后,利用练习,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认识互质数的特点,采用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互质数中的最常见的三种情况,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互质数的理解,也提高了他们判断互质数的能力,最后安排了对容易混淆的质数与互质数进行对比区别,再次加深了对互质数概念的理解。

    新课教学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学习公约数、最大公约数的意义,共分两层。通过排列约数和集合图,理解认识公约数,最大公约数的意义;归纳两个概念。

    第二部分是练习巩固新学概念。

    第三部分学习互质数。分三层。认识互质数;掌握常见的三种情况;区分质数与互质数。

    板书设计

    小学数学人教版课件 篇7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并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2.  在活动体验中学会观察方法,积累观察经验,发展数学思考,养成良好的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材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长方体形状物体的观察,引导学生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在观察活动中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的三个面。练习活动中,通过对正方体的观察,体会到正方体的每个面的形状都是正方形,通过对拼搭后的物体的观察,感受视图的形状是随着观察角度而变化的,为下一段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年级时,学生已接触过从物体的前、后、左、右等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初步掌握了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但三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要由只关注物体的一个面发展到同时观察两个面、三个面,还具有一定的难度。在表述自己的观察方法或结果时也会出现叙述不清的状况。

    1、观察图书箱,说说在自己的位置上能看到的,随机认识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以学生熟悉的图书箱为观察对象,在看、说、指等一系列活动中,调动多种感官,协同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并初步感受到因为观察的位置或角度不同,看到的面的个数也是不同的。

    1、布置观察任务,

    明确观察要求,

    这个大问题的设计是在学生前一次的初步观察体悟的基础上提出的,这样,每个学生都有独立观察,解决问题的时间与空间,而不同层次的学生所展示出来的“差异资源”又为互动生成提供了可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多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引导学生观察,鼓励学生不断挑战。

    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初步体会正方体的每个面的形状都是正方形,通过想象与观察结合,学生初步感受图形与视图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学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课后反思重建:

    小学数学人教版课件 篇8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3页。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会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通过形式多样的游戏与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发展其空间观念,初步体会到数行结合的思想,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对数学的亲切感。

    使学生经历确定位置的全过程,从而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一、从实际情景入手,引入新知,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景中用数对确定位置

    1.谈话引入。

    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和我们一起上课,同学们欢迎吗?

    老师们都很想认识你们。咱们先来给他们介绍一下我们班的班长,可以吗?

    2.合作交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探究新知。

    (1)出示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示出班长的位置,把你的方法写或画在纸上。

    汇报:班长的位置在第4组的第三个,他在从右边数第二组的第三排…

    哪个小组也用语言描述出了班长的位置?

    请班长起立,他们的描述准确吗?

    刚才同学们的描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都表示的是班长的位置,有的同学说第几组,第几行,第几排……)

    看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组、排、行、等多种方式,还可以从不同的方位来描述物体的位置。为了我们在确定位置的时候语言达成一致,一般规定: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老师左手起第一组就是第一列…,横排就是第一行…

    班长的位置在第4列、第3行。

    还有其他的表示方法吗?

    画图的方法:

    如果大家是站在老师这个位置看全班的座位,这张图应该怎么放?(课件)

    把座位图转过来,班长的位置变了吗?为什么?

    (没变,还是第四列第三行,因为老师和我们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但位置没变)

    (2)探究新知。

    在这张座位图中,你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吗?

    指名描述自己的位置?

    同桌说说自己的位置。

    今天老师还要教你们一种更为简洁的方法来确定位置,想知道吗?

    你们知道,这是谁的位置吗?

    2,5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像这样用两个数来表示位置,我们称它们为数对。(板书)

    (3)巩固新知。

    A、谁能用数对表示出自己的位置?指名两个,说出数对的含义,板书出来。

    老师板书:(5,2),请这个同学起立,回答问题:(2,5)(5,2)这两个数对都由数字2、5组成,他们表示的位置一样吗?为什么

    B、老师出示图中的点,相应的学生说数对,其他同学判断对错。

    在我们班的位置中,这样的数对还有吗?

    如果有个班级最后一个同学的位置是(7,7),你知道这个班有多少人吗?为什么?

    老师先说出一组数对,相应的同学起立,说出下一个同学的位置,以此类推。

    先让学生在心中想好你想叫得同学的位置。

    D、寻找新位置。

    同学们都会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了吗?下面这个环节要检验你们每一个同学是否真的会了。

    收拾好你的东西,根据你手中的数对,快速找到你的新位置。

    你能看懂这张图吗?图上的`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请你用数对说出飞禽馆和南门的位置。

    请你写出狮虎山,猴山,大象馆的位置。

    观察这三个地点在图中的位置和他们的数对,你有什么发现?

    请你说出她们的参观路线。

    请你设计一条路线:

    (1)从南门进,从北门出。(2)经过所有的景点。(3)不走重复路线。

    用数对写出路线方案。

    2.老师的礼物。

    老师相送给每位同学一份礼物,但是只有掌握了今天所学的知识的同学才能看到这份礼物。

    学生按照数对涂色。

    介绍经验:这么多数对,你是怎么做到不丢不重,又准确的找到位置的。

    看来这些同学取得成功时有方法的,老师真心祝贺你们,没有成功的同学也别气馁,老师把信心送给你们,只要吸取好的经验,下次一定会成功。

    思考:在这幅图中,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和之前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3.第5页第4题第(2)小题:描出下列各点并按字母顺序依次连成封闭图形,看看是什么图形。

    这道题的构图方式和刚才的心行构图有什么不同?

    用数对确定位置,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你能举出例子吗?

    以小组为单位,任选构图方式,用数对确定位置,设计一个图案。把设计方案和效果图都记录在图表纸上。

    【小学数学人教版课件】相关推荐
    [热]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

    我相信幼师都接触过教案,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写幼儿园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活动准备:不透明的盒子里面放着香菜。香菜盆栽。活动目标:通过盒子引起孩子的好奇心。经过看、闻、尝来了解香菜。活...

    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

    按照惯例,幼儿园教师必须撰写自己的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每一位幼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好的幼儿园教案都有哪些内容?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供大家参考。活动目标:1、欣赏音乐,能有节奏的开火车。2、在玩开火车的游戏时能够分辨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