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100以内的认识教案十一篇
  • 100以内的认识教案

    发表时间:2024-10-23

    100以内的认识教案十一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00以内的认识教案 篇1

    1、本单元教材内容和作用。

    本单元的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它包括:数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数概念是整座数学大厦的基础,是重要的数学概念。为了使学生掌握好这部分概念,本套教材根据儿童已有的经验、心理发展规律按螺旋上升的编排原则将数概念的教学划分为若干阶段。在儿童步入小学校门的第一个学期,就组织他们学习20以内各数的认识,这是认数教学的第一阶段;在儿童步入小学校门的第二个学期,将认数范围由20以内扩展到100以内,组织学生学习100以内各数的认识,这是认数教学的第二个阶段。

    这个阶段的数概念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的基础,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学好。

    2、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1)创设数学与自然和人类社会密切联系的认数情境。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本套教材创设了一幅幅现实的、有趣的、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画面,并把它编排在每个单元或每个小节的前页。本单元的编排也不例外。当你翻开第31页,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的牧羊图即映入眼帘。这幅图一方面让学生感知100只小白羊比20只多得多,在脑中形成100是多少的一个鲜明的表象,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生命的绿色和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热爱自然的动机。

    (2)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数概念。

    数的认识由20以内扩展到100以内,数目增多、增大了,内涵更丰富了,抽象程度也更高了。为了使学生掌握数概念中诸多重要但又较抽象的内容,教材加强了学生的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做”数学中掌握这些概念。如,为了让学生独立地数出数量是100的物体,教材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充分操作学具(花生、小棒、方块)用自己理解的方法数出数量是100的物体,明确100的基数含义,同时让学生在数以上实物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和“十”;又如在数的组成、读数、写数等教学中,都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学具来弄清100以内各数是由几个“十”(几捆小棒)和几个“一”(几个单根小棒)组成的,弄清数位的意义,领会读数、写数的法则。

    (3)选取的素材既贴近生活,又形式多样。

    为了让学生掌握抽象的数概念,教材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选取的素材贴近学生生活,不但品种多样,而且是师生比较容易找到的实物。如花生、小棒、方木块、计数器、数位袋、鸡蛋盒、鲜花、装金鱼的鱼缸等。学生应用这些实物作为学习数概念的载体,使之变成容易理解的关于数概念的许多事实材料,成为形成抽象数概念的一座座桥梁。如,学生利用整捆和单根小棒及计数器能直观地看出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继而能正确地读、写100以内各数。

    (4)内容呈现的方式既逻辑又活泼。

    100以内数的认识涉及的概念比较抽象,而学生的思维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为了妥善解决好这一对矛盾,教材在编写时,既考虑数学本身的逻辑性,又考虑儿童的思维特征,因此,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这单元的内容。这些方式有图片、有表格、有实践活动、有游戏等。使学生一打开书,就喜欢看、喜欢做、喜欢想。如第38页,通过让学生填满那张百数图,并给十位、个位是3的数涂上不同颜色,找出表中一些有趣的排列等活动,使学生不但清楚知道100以内各数的排列顺序,而且深化了对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的理解,激发了探索规律的好奇心。又如第37页第8题、第44页第8题设计的猜数游戏,通过这些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在体会数的大小的同时,还体会到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同时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使学生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3、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4、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这是因为,一方面读数和写数的过程是综合应用本单元所学概念的过程,每读、写一个数,都要应用数的组成、数位的意义等重要的概念;另一方面它又是后面要学的数的大小比较、百以内数的计算的重要基础,因此,应抓好这个重点内容的教学。

    教学时,应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例4、例5、例6提供的教学程序,让学生通过数具体事物的数量──说出数的组成──在计数器上用算珠表示──数的读、写这样一个过程来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

    本单元教学的难点:

    (1)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

    (2)数位的意义。

    (3)探索例7的百数图中有哪些有趣的排列。

    关于难点(1)的教学,教师除以教材中安排的例2(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从八十八数到一百)为突破口外,还可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同桌的两生轮流数数的方法来突破这个教学的难点。关于难点(2)的教学,可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在用小棒摆数,用标有计数单位的计数器表示数、并根据计数器读数和写数等一系列活动来理解数位的意义。使学生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的名称和顺序,知道每个数位上的数表示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间的十进关系。至于难点(3)的教学,可让学生利

    用课外时间,细细琢磨,互相讨论、提示,把自己找到的规律写出来,第二天再到班上来交流。这样做,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建议

    1、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

    为了让一年级的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中的诸多抽象概念,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经历每一个概念的形成过程,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这个过程的重要学习方式就是让学生参与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为此,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应为学生提供如下服务。

    (1)选取、提供每次活动的素材。如,数数活动中的花生(或其他类似的替代品)、小棒和小木块;读数、写数活动中的计数器(可指导学生应用废弃的材料自制,制法见本书“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栏目)等。

    (2)制订人人参与的、高效的活动规则。如,数的组成的教学,可让同桌的两人合作进行。一人用小棒摆出一个两位数,另一人说组成。又如,读数、写数的教学,应设计好每个学生都参与读数、写数的活动。

    (3)应及时引导学生将具体的活动抽象为相应的数学概念。如,“比大小”的教学,通过应用实物──计数器──抽象的数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过程,引导学生概括出比大小的基本方法。为后面学习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打下坚实的基础。

    (4)对学生进行爱护学习资源的教育。学生活动时使用的各种素材(物品、图片等),应教育学生适时地进行整理和收检。如果是一次性使用的学具,可让学生课后统一放入垃圾箱内;如果是多次操作的学具,应让学生整理、收检好;如果是阶段性、有使用价值的学具,老师可将这些学具收藏好,留着给下一轮的学生使用。

    2、突出基本原理的教学。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懂得基本原理可使得学科更容易理解,有利于记忆和迁移。100以内数的认识,尽管还处在认数的初级阶段(第二阶段),但它的基本原理始终是十进制计数法。十进制计数法的核心就是“满十进一”的进位制和位值制。这是引领本单元内容的两个概念。其他的概念如计数单位“一”、“十”、“百”、数的组成、数的读写、比较大小等都是由这两个概念来确定它们的含义的。因此,在教学中,应突出“满十进一”的进位制和数位意义的教学,使学生理解:

    (1)一个一个地数,每满十个,就应向十位进一;一十一十地数,每满十个,就应向百位进一,由此引出计数单位“一(个)”、“十”和“百”。

    (2)每个数的大小是由本身的数字和它所在数中的位置决定的,掌握数位的这个基本内涵,并能根据位值的意义正确读数和写数。

    3、继续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让学生建立数感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本单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主要体现在:

    (1)结合现实素材,感受100以内各数,并能进行估计。

    (2)体会100以内各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3)会用100以内各数表达具体的事物,并能进行交流。

    本册教材为让学生建立数感已提供了较丰富的教学资源,如第31页的牧羊图、数数、数的组成、读、写数中的操作活动、第36页练习九中的“百球图”、第37页“生活中的数”、第38页的百数表格图等。教师除用足用好这部分教材外,还可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一些培养学生建立数感的活动。如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数”;举实例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制订一些简单的游戏规则,带领学生做抢“100”的游戏等等。

    4、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这是因为,一方面读数和写数的过程是综合应用本单元所学概念的过程,每读、写一个数,都要应用数的组成、数位的意义等重要的概念;另一方面它又是后面要学的数的大小比较、百以内数的计算的重要基础,因此,应抓好这个重点内容的教学。教学时,应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例4、例5、例6提供的教学程序,让学生通过数具体事物的数量──说出数的组成──在计数器上用算珠表示──数的读、写这样一个过程来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

    本单元教学的难点有三:

    (1)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

    (2)数位的意义。

    (3)探索例7的百数图中有哪些有趣的排列。

    关于难点(1)的教学,教师除以教材中安排的例2(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从八十八数到一百)为突破口外,还可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同桌的两生轮流数数的方法来突破这个教学的难点。关于难点(2)的教学,可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在用小棒摆数,用标有计数单位的计数器表示数、并根据计数器读数和写数等一系列活动来理解数位的意义。使学生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的名称和顺序,知道每个数位上的数表示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间的十进关系。至于难点(3)的教学,可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细细琢磨,互相讨论、提示,把自己找到的规律写出来,第二天再到班上来交流。这样做,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5、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的健康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总体目标之一,就是使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为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在本单元的每节课教学中,除应关注学生100以内数的认识中相关概念的获得,还应同时关注学生在获得这些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参与活动的情绪、独立思考、求真务实的态度等方面是否得到健康的发展。

    6、本单元可用8课时进行教学。

    100以内的认识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数数活动,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数出百以内的数,知道10个10是100。

    3、通过选择合适的数数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设计思路:

    1、体现数与生活密切联系,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课前安排小调查,课中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分类、数数等,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

    2、促进学生主动、个性化地学习。数数中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自认为最快的方法进行,对于方法不作统一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老师今天第一次给一年五班的小朋友上课,先给大家来个自我介绍吧!我姓吴,今年34岁,身高155厘米,体重46千克,家住东山大道138号,每天上下班乘坐11路公共汽车。我平时喜欢听歌,这不刚买了个MP3,花了我398元。

    小朋友们能象老师这样说一句带有数字的话吗?(指名说一说)

    看来生活中的数字可真多,你们会数数吗?谁能从1数到20?(指名数)

    谁能接着往下数?(数字接龙数到100)

    除了一个一个地数到100,谁还有其它的数法?(指名2个2个地、5个5个地、10个10个地数到100)

    小朋友们真聪明,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100以内的数。

    板书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

    二、数100以内的数

    课件演示主题图:春天来了,草原上来了许多的羊在玩耍,猜一猜一共有多少只?(学生自由猜)

    究竟猜得对不对呢,我们还是来数数看吧!(学生翻看书上的主题图数一数)

    汇报一下你们数得结果吧!(100只)100可比我们以前学的数多得多呢,你们是怎么数的呢?(学生汇报)

    课件演示:10只羊圈在一起是一个十。教师边演示学生边数:1个十、2个十、3个十……9个十、10个十)

    10个十是多少呢?(学生齐答100)

    教师板书:10个十是100

    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在书上画圈再数一遍。

    三、学生操作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物品,数出100个来,要求使人一看就知道是100个,比一比谁数得又快又准。

    学生汇报自己是怎样数的,并展示自己的物品。

    四、数的组成

    老师在黑板上摆小棒,学生观察,并说说一共摆了多少根。

    师:谁能说说老师是怎么摆的`呢?(先摆了2个十根,再1根1根地摆了9根)那么29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呢?

    师:你们能照老师的样摆一摆吗?

    老师说一个数学生摆出来,并说说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五、巩固练习

    完成课后相应的习题。

    六、游戏

    数字接龙:老师报一个数字,学生接着数出它后面的5个数或前面的5个数来。

    100以内的认识教案 篇3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31~45页。它包括:数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学生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3、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4、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5、进一步尝试用自主探索的方法获得新知。

    三、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四、 教学难点:

    1、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

    2、数位的意义。

    3、探索例7的百数图中有哪些有趣的排列。

    五、教学建议:

    1、 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

    (1)选取、提供每次活动的素材。

    (2)制订人人参与的、高效的活动规则。

    (3)应及时引导学生将具体的活动抽象为响应的数学概念。

    (4)对学生进行爱护学习资源的教育。

    2、 突出基本原理的教学。

    3、 继续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4、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的健康发展。

    六、教材编写特点:

    1、创设数学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的`认数情境。

    2、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数概念。

    3、选取的素材贴近生活,又形式多样。

    4、 内容呈现的方式既符合逻辑又生动活泼。

    七、课时安排:(8课时)

    1、数数 数的组成…………………………………1课时

    2、读数写数…………………………………………2课时

    3、数数 数的组成、读数、写数练习……………1课时

    4、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1课时

    5、比多少…………………………………………1课时

    6、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3课时

    实践活动: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课题一 数数 数的组成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100以内的认识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3、感受生活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准备:

    教师:例10课件;学生: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图写数:

    ( ) ( ) ( )

    2、在 里填上“>”、“

    78 73 33 41 50 80

    二、探索新知:

    1、课件演示例10的购物活动:售货员将酸奶分两次给小明(图中男孩)母子。先给30瓶,再给2瓶。学生根据此活动提出数学问题,只要合理均可。

    2、从学生的问题中选出“求一共多少瓶”和“喝掉2瓶,还剩多少瓶?”的问题,逐一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解答。

    3、解答求一共多少瓶的问题,列出加法算式30+2时,要使学生理解是依据加法的含义,将30和2合起来,而计算30+2的结果,则是依据百以内数的组成,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

    4、解答求还剩多少瓶的问题,列出减法算式32-2时,要使学生理解是依据减法的含义,从32中去掉2,而计算32-2的结果,则是依据数的组成知识,从3个十2个一中去掉2个一,的3个十,就是30。

    5、2+30= ,学生独立思考,用不同的方法算得结果。

    三、练习:完成做一做。

    1、第1题: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先摆小棒,再写算式。

    2、第2题:

    小组完成:4人,一人扮熊妈妈,三人扮小熊。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课后小记:

    100以内的认识教案 篇5

    新课程重视学生的“合作交流”、“观察操作”,重视学生知识的主动建构,让学生用实验、模仿等手段收集材料,获得体验,并作类比、分析、归纳,渐渐地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然而当我把这些理论知识运用当教学实践中去时,一种无形的定势操作习惯却又常常阻碍新认识的实施,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又不知不觉回到原来的操作习惯上;有时明明知道不妥,还是照做,因为一件简单事例的阐述、一个数学事实的确认、一个公式的推导,在学生的各种体验中则成了一种十分繁琐的过程,甚至要花费大量时间做课前工作,并且课后检测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追求过程,还是追求结果?享受数学的美,还是在乎短暂的质量?我困惑着,矛盾着,又把困惑与矛盾不断地反映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4月1日的教研之春,让我真正走进了数学的春天,领略了名家的风采,也同学生一起走进了课堂,享受并创造了美,数学课也可以这样来上,也可以上的这样朴实,但却是那么的回味,我感悟着:

    一、在观念上,从教学目标中来“知”数学。

    要让学生知数学,就必须从教师自己做起,改变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我仔细学习了3堂课的教学目标,都把学生的操作、经历数学的过程放在了首位。现摘抄如下: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正确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经历数概念形成的过程,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发展学生的数感。

    3、在认识100以内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目标:

    1、理解周长的含义。

    2、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推理能力。

    《时间的认识》教学目标:

    1、认识钟面,会正确读写几时几分。

    2、体验1分、1小时到底有多长,理解1分=60秒,1小时=60分。

    3、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初步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二、在实践上,从课堂教学中来“做”数学。

    对于近乎完美的公开课听的多了,也就不在那么新奇与佩服了,这样的“做”数学,教师与学生只不过是一个表演者,只是表演的舞台不同而已。而今天却不同,几位专家的课也有很多缺陷,都没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但却是那么地真实,这才是课堂,学生自己真正的课堂!

    刘永宽老师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没有什么现代多媒体的演示,也没有什么花俏的'教具,只是几个简单的图形而已。而就是这几个简单的图形让学生喜欢上了数学,这就是教师的魅力所在。整堂课,学生都在不断的探索与研究之中,思维的积极思索之中。对于感知周长、周长的含义这部分,教师花费了近半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来猜想、来验证,这是一般的课不常有的,特别在求圆周长第3种策略的探求时,更是精彩,而真正求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时间只是花了4、5分钟。戴银杏老师的《时间的认识》又给了我另外一种美的享受,数学美与生活美结合的如此的融洽,创设了钟宝宝带小朋友参观钟王国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实际生活中钟的多样性,同时让学生认识了钟面上的时刻。

    三、情感上,从教学过程中来尊重学生。

    对于情感的体验,我想这不单单来自数学,我想更多的是来自教师本身自己。刘永宽老师的这堂课让我感悟颇多。是的,尊重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不同的看法,维护他们的自尊,在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时刻。在探求求周长的过程中,学生花费了多大的周折,教师给予的只是引导、只是鼓励。我认为这是我所要学习的最重要之处,这样才能让学生喜欢我,喜欢数学。

    最后,借用刘永宽老师讲座中的几句话来勉励自己,希望教会我的学生会说四句话:老师,我还不懂;老师,我懂了;老师,我不同意;老师,让我来说。

    100以内的认识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物体的个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能力,在各种数数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渗透数与实物对应的思想。

    3、培养学生对100以内数的兴趣,养成在活泼氛围中进行合作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是多少。

    教具准备:

    教师:蛋糕模型,蜡烛;学生:小棒,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利用旧知引入,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今天是我妹妹的生日,这儿有一块插了蜡烛的蛋糕(20根),猜猜看有多少根?

    2、谈话:老师把蜡烛变成了小棒,在你的`桌子上,请你数一数到底有多少根?

    3、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小棒怎样表示能引导人一眼就看出是20根?

    4、小结:10个一是一十,2个十就是二十。

    5、以这二十根小棒为标准,估计桌上的小棒总共多少根,引入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提出问题:你们想学些什么呢?

    二、重视学法探究,解决问题

    1、在尝试和思考中学会数数:你们会数20到100之间的数吗?(学生试数)

    (1)同位配合,一人拿小棒,两人一起数:从21数到30。

    (2)一根一根地试数小棒,从31数到100。

    (3)10根10根地数100根小棒,归纳:几个十就是几十,10个十是100。

    2、在观察和游戏中掌握数的组成:

    (1)观察三张卡片:

    用小棒表示64、22、42的组成、用汉字表示三个数的组成。

    (2)看图回答问题:

    ①出示6捆小棒(每捆10根)和4根小棒,它是怎样组成的?一共是多少?

    ②出示2捆小棒和2根小棒,一共是多少?它是怎样组成的?

    ③出示数(四十二),用小棒表示,说说它的组成。

    ④小结:几十就是由几个十组成的,几十几总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师生“对口令”:

    师生

    292个十9个一

    4个十8个一48

    6个十60

    100以内的认识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初步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

    2、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

    2、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学生快速说出数的组成。

    3、复习数位表

    二、导入

    三、新课

    1、教学例四:

    想一想应该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24?

    2、教学例五:

    教师拨珠子:十位4颗,个位3颗

    3、练习巩固:

    (1)接拨珠子

    (2)教师读数,学生听数并动手写

    信息窗二是窗一的延续,在了解了南极的整体情况的基础上,通过望远镜观察到天上有47只贼鸥,冰上有32只贼鸥,由此引出对两位数的读、写方法的探讨以及对两位数比较的认识。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过利用计数器来拨不同的两位数,因此对于两位数的读写困难不大,但是对于读法与写法的区别对于学生来说可能会存有一定的困难。而相对于两位数的比较,部分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经验,能够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比较,因此这部分只是对于学生来说应该不太困难。

    会读、写100以内的.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数,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利用学生的经验,鼓励学生自主研究、探讨算法的多样化,并密切结合学具进行教学。

    学生利用计数器表示出天上贼鸥的数量,并根据计数器上的表示写出数量,并学会读数。

    ①数数:从100倒数到1

    从35起,五个五个地数到80

    从10起,十个十个数到100

    从50起,二个二个数到64

    ②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学生快速说出数的组成。

    ③复习数位表: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第三位呢?(个、十、百)对!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

    那么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17?(指名回答,并上来拨珠子)板

    教学程序设计教材处理设计师生互动设计

    (3)同桌2人合作,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读数和写数。(板书:读数、写数)其实方法和20以内数的读写都是一样的。不知道小朋友们是否都熟练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写呢?好我们现在来做练习。

    (五)做34页: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对47和32进行比较,鼓励学生多种不同的比较方法,既可以用书中展示的两种方法,也可以有不同的思路,比如从小数到大数47在32的后面,所以47大,32小。

    引导学生对两个数字进行比较,强调几十几和整十数间的比较,十位相同的两个数间的比较以及100与其他数间的比较。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进行比较的。

    想一想应该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24?(指名回答)

    想:24由2个十和4个一组成,所以在十位上拨2,在个位上拨4。

    写作:24 读作:二十四

    教师拨珠子:十位4颗,个位3颗

    请问珠子表示的数是多少?(指名回答)

    (1)接拨珠子,分别用指名答、开火车答、全班齐答等方式。

    (2)教师读数,学生听数并动手写数,再全班对答案。

    (3)同桌2人合作,一人说数,另一个人在听写本上写数,要求写数和读数都要写出来。每人说3个数。

    100以内的认识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4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填写百数表,使学生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知道单、双数,发现百数表中隐含的一些排列规律。

    2.能根据数位的意义及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规律,培养自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根据数位顺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探究和发现百数表中隐含的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

    (一)情境创设:

    1.呈现学生做操时整齐队列的照片,让学生说一说:他们队伍整齐吗?为什么能排得这么整齐?引导学生说出:那是因为他们按照个子从低到高的顺序来排队。

    2.师:其实,许多事情我们都必须按一定的顺序做才行。

    (二)引入新课:

    1.师:我们在学习上也是如此,特别是在数学学习上,有序的思考就显得尤为重要。

    2.师:看,听说我们小朋友在排队,数娃娃们也想来表演一下。(课件出示百数表)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00以内数的顺序。

    【设计意图:通过从学生排队的情境引入,让学生感知“有序”对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同时,由此引入课题,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发现,自主探究

    (一)引导探究。

    1.探究“2、4、6、8、10”和“11、13、15、17、19”的规律:

    (1)课件呈现百数表的第一、二横行的两行数,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

    (2)引导学生说出第一横行所填的5个数都是单数,而第二横行的5个数都是双数。

    2.探究“11、22、33、44、55、66、88、99”的规律。(课件隐去第一、二横行,呈现从左上到右下的这一斜行)

    (1)先让学生自己将其中的一个数(77)填写出来。

    (2)再让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规律?

    (3)引导学生发现:这一斜行中的每个数,个位与十位上的数字都相同。

    3.探究“19、28、37、46、55、64、73、82、91”的规律:(课件呈现这一斜行的数)

    (1)让学生小组讨论一下:这一斜行数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2)交流汇报:选几个小组代表说一说。

    (3)师生共同归纳:这一斜行上的数,十位上的数从1开始,逐渐多1直到9,而个位上的数则相反。(在归纳时,利用课件逐步演示)

    【设计意图:将这四组数分成三个层次,从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探究新知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具体感知。

    1.填写百数表,初步感知:

    (1)让学生独立完成百数表,老师巡视指导。

    (2)集体订正,讲评,如有错误,及时纠正。

    (3)给十位是3的数涂上绿色;个位是3的数涂上黄色;你发现了什么?

    2.分步解构,分层感知:

    (1)让学生自由说说:你还发现了哪些规律?

    (2)我们先横着看,先看第二行,你发现了什么?其他各行也有这样的规律吗?引导学生发现:从第二行开始,前9个数的十位上都是相同的数。

    (3)竖着看:我们先看第三列,你又有什么发现?其他各列也是这样的吗?引导学生发现:每一列的个位上的数都是相同的。

    (4)猜猜看:出示一个不完整的百数表,任意指出一个数,让学生说出这是多少?如: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第5行第8个数是多少……

    3.化整为零,深入感知。

    (1)想一想:15的上面、下面、左边、右边各是多少?那37呢?69呢?

    (2)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3)师生共同总结规律:

    ①个数的上面的那个数比它小10;

    ②一个数的下面的那个数比它大10;

    ③一个数的左边的那个数比它小1;

    ④一个数的右边的那个数比它大1;

    (4)应用练习:完成P41的“做一做”。小马虎在看百数表时,只记到这几个数中的一个,你能帮帮他,把其他数找出来吗?

    4.帮数找“家”,整体感知。

    (1)出示百数表,百数表里只留下第一行与第一列的数,其他的位置空着。

    (2)游戏:帮数找“家”。

    ①先帮15、27、32、48、59、64、73、82、95找家,学生找到这数的位置后,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思考的。(完成后,课件去掉第一行与第一列的数,只留下以上几个数)

    ②再帮18、24、37、44、53、68、77、89、91找家。学生找到数位置后,再让学生说一说,这一次又是怎么思考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各种活动,解构百数表,构建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熟悉100以内数的顺序,建立数感。】

    三、实践应用,深化感知

    (一)连数成画。

    1.呈现P44练习九的第1题。

    2.先让学生自己看题目,猜猜图上画的是什么。引导学生先找到起点,同时要强调连的是“点”而不是“数”。

    3.学生动手连点,最后一起欣赏自己的作品。

    (二)填数成轴。

    1.课件分步呈现P44练习九的第2题。先出带箭头的线段,再将线段平均分成若干小段,最后再出现数与空格。

    2.引导学生观察数轴的特点:

    ①左到右,依次增加;

    ②相邻的两个数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

    3.学生在数轴上填写空格里的数。

    4.77是更接近70还是更接近80?为什么?那72呢?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百以内数的顺序,同时以数形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全课小结,促进内化

    (一)学生谈体会:让学生说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二)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我们认识了百数表,我们还发现了百数表里面的哪些规律?

    【设计意图: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教师加以引导,既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还能加深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的掌握。】

    100以内的认识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巩固前面所学的读数、写数的知识。

    2、熟练地读写100以内各数。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请你按要求数数:

    (1)从31数到42。

    (2)从89数到100。

    (3)从99数到90。

    (4)数出50后面的7个数。

    (5)数出66前面的8个数。

    2、听老师读数写数:

    二十八三十七四十九一百

    七十七五十四三十二二十一

    六十八五十一三十三九十六

    二、练习七:

    1、第1题:这是一道数数题。

    指名让学生数出本班同学的人数。

    2、第2题:这是一道估数题。

    先让学生估计一下一共有多少个皮球,说一说你是怎样估计的?再让学生数一数,看看自己估计的差多少,并说一说怎样数比较快?

    3、第3题:这是一道数数题,数出指定数的后面的五个数。

    让学生同位两人合作完成,教师抽查。

    4、第4题:这是一道以游戏形式复习数的组成的练习题。

    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的要求。独立连线,指名说一说怎样帮助小动物找家的

    2、第5题:找出数学课本的第23、36、50、79、87、100页。先摸摸50页有多厚,再摸摸一百页有多厚,以增强学生的数感。

    3、第6题:这是一道写数的题。

    教师读数,学生独立写数,指名板演。

    4、第7题:这是一道按顺序填数的题。

    要求学生先想一想数序列化,再填数。口答订正。

    5、第8题:这是一个猜数游戏。

    猜一猜,我卡片上的数是几?

    三、生活中的数:

    1、2000年奥运会我国取得28枚金牌。

    2、今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3年。

    3、公共汽车准乘56人。

    4、想一想: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的数量能用100以内的数来表示?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读数写数

    10个十是100

    10个一是10

    2个十是20

    课后小记:

    课题四数的顺序比较大小

    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38~40页。

    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掌握比较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能根据数位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挂图;学生:学具中的百果图、各种100以内的数位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从77数到100;从63数到56。

    2、写数:三十十八五十二七十五

    二、自主探索:

    1、数的顺序。

    (1)观察100以内百数图(课本上),想一想这些数的排列有那些特点?

    (2)学生独立填满表中空格,重温100以内各数的顺序。然后两人一组,进行找数活动。可模仿小精灵聪聪和明明的提问,采用互问互答的方式找数。

    (3)按第1题的要求给指定的数涂色。在涂色活动中加深对数位意义的理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4)进一步探索百数图的排列规律。让学生4人一组,利用手中的其它百数图进行。找出规律后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2、比较大小。

    (1)出示39页主题图:左边母鸡一个月下28个蛋,右边母鸡一个月下26个蛋,比一比,哪只母鸡下蛋多?

    让学生交流不同的比法。

    (2)比较学生的各种比法,引导思考:“如果没有鸡蛋图,怎样来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能不能找到一个比较方便的比较方法呢?”由此引入比较用计数器表示的两个数的大小的问题。

    (3)学生四人一组,用计数器摆出例8左图中的两个数38和45,然后想一想:怎样比,就能很快知道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再用同样的方法比较右图中32和30的大小。

    (4)引导学生归纳比较两个两位数大小的一般方法: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三、练习:

    1、39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应用学到的方法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在圆圈里填上“>”、“

    2、39页的思考题。

    讨论一下,小兔手里的卡片应该怎样放?为什么?指名说一说。

    答案:38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作业布置:

    100以内的认识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以内的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感受数学无处不在。

    2、使学生从活泼可爱的小金鱼身上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

    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准确的语言描述100以内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学准备:

    例9主题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揭示课题

    1、口答:

    (1)3个十和6个一是( )。

    (2)7个十是( )。

    (3)8个一和7个十组成( )。

    2、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35 43 78 76 45 40

    二、游戏导入,引出新知

    1、请同学们一起和老师来玩一个“猜猜看”的游戏:

    教师手里握一把小棒,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手里大约有多少根小棒?

    2、同学们猜的答案有这么多,到底谁猜得比较准确呢?下面我们先数出一部分:师生共同数出10根。

    3、现在请同学们再猜一猜老师手里有多少根小棒?

    4、这一次同学们猜得比较集中,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师生共同数出小棒的根数。

    5、为什么第一次猜时,大家猜的与实际数量相差那么多,而第二次猜时就比较接近实际数量了呢?

    我们第一次猜时,我们没有参考,而第二次猜时,我们知道了10根有多少,就可以比较准确地猜出小棒的根数了。

    6、小结:我们在估计物体的多少时可以先找出参照物,然后再来估计,这样就比较接近正确答案了。

    三、教学例题,深化新知

    1、课件出示有48条金鱼的鱼缸图。请学生估一估,有多少条金鱼。

    想一想:我们怎样才能比较准确地估计出鱼缸里有多少条鱼?

    生讨论,汇报:先数出10条金鱼,再估一估鱼缸中大约有几个这样的10条。

    2、分别出示有15条花金鱼和10条黑金鱼的鱼缸图。

    让学生根据这三幅图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一句话。使学生懂得描述两个两位数之间的大小关系除可用符号“>”、“

    3、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让学生用语言描述生活中某两个两位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四、练习:

    1、40页做一做。

    (1)第一题,学生合作完成。4人一组,每人说1——2句话。

    (2)第二、三题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在交流、订正。

    2、练习八第4题:青蛙可能吃了多少只害虫?(在合适的答案下面画“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作业布置:略

    100以内的认识教案 篇1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明确事物的“标准”进行具体比较,使学生感知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会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描述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估计,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合情推理和表达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数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

    【目标分析】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学生理解数感和心算的关系,他们就能发展在内心解决问题和估算各种问题的策略。而具有数感的人,在比较数的大小时,能利用数的相对大小与绝对大小去做质或量的判断。还能用弹性的、创造性的方法去解决和应用数的多重表达意义。而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估算意识刚刚开始,教师可先通过直观图让其直观感受数之间的多少,再通过简单推理抽象到数,让学生体会估算,培养学生的数感及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明确比较的标准,用准确的语言进行描述。

    教学难点:从图形到数,用准确的语言描述数量之间的多与少关系。

    三、教学准备

    1.课件。

    2.学具:红、黄、蓝、绿玻璃珠若干。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可爱的小球儿,别看它们小小的,里面可藏着好多数学知识呢。你们今天可要认真听,仔细观察,去发现他们的奥秘哦!

    教师出示杯子,并让学生猜一猜杯子里大约有多少个小球。

    (二)探究新知

    1.变换标准,比较中理解核心概念。

    (1)以黄球的数量为标准,用“多得多”“多一些”描述数量关系。

    教师:(出示黄球瓶子)黄球有10个,我们以它为标准。(出示蓝球瓶子)蓝球和黄球比,哪个多?哪个少?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板书:蓝球比黄球多。

    教师:(出示红球瓶子)还是以黄球为标准,红球的数量和黄球比,哪个多?哪个少呢?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红球比黄球多。

    教师:蓝球比黄球多,红球也比黄球多。两种球的数量都比黄球多,给你们的感觉一样吗?

    学生1:感觉不一样。

    学生2:红球的数量比黄球多好多,蓝球的数量比黄球多得少。

    学生3:应该是多一点。

    教师:你们说得都很好。蓝球比黄球多一点儿,可以说成“蓝球的数量比黄球多一些”。红球比黄球多好多,多好些,多得太多,多得多得多……我们就说“红球的数量比黄球多得多”用这样的语言来描述。

    (2)以红球为标准,用“少得多”“少一些”描述数量关系。

    教师:刚才我们以黄球为标准,红球、蓝球都和黄球进行比较,由于红球、蓝球多的程度不一样,我们将不太多的用“多一些”表示,用“多得多”表示很多。在比较中除了用数量最少的球作为标准外,谁还可以作为标准?

    学生1:红球的数量可以作为标准。因为红球的数量最多。

    学生2:虽然蓝的数量不是最多的,但蓝球的数量也可以作为标准。

    教师:我们先以红球的数量为标准,用“少得多”或者“少一些”描述黄球、蓝球的数量。

    学生先进行小组活动,然后再进行汇报。

    学生:我把红球的数量作为标准,蓝球、黄球都比红球少。

    教师:你观察得很准。

    学生:黄的球少,红的球多。蓝的球少,红的球多。

    教师:谁多谁少大家听明白了,但是感觉不出少的程度,怎样描述能让大家有感觉呢?

    学生1:蓝球比红球少得不多;黄球比红球少好多。

    学生2:蓝球比红球少一些;黄球比红球少得多。

    教师:听了几位学生的描述,大家对少的程度有点感觉吗?

    学生:这回就能知道蓝球、黄球比红球少得不一样了。

    教师:是啊!都是少,我们可以用“少一些”表示两个数量相差不多;用“少得多”表示两个数量相差比较多。

    (3)以蓝球为标准,巩固用语言描述数量关系。

    教师:我们分别以黄球和红球为标准进行了比较,还可以以谁为标准呢?

    学生提出以蓝球为标准。

    教师: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谁和蓝球比,比得结果怎么样。

    学生1:红球比蓝球多一些,黄球比蓝球少一些。

    学生2:我认为红球比蓝球多得多,大家看杯子里的球就知道了。

    小结:在比较中,我们先确定哪种颜色球的数量为标准,另外两种颜色的球和标准去比,获得的结论不同。虽然都是多与少,但是多与少的程度不一样,需要用比较合适的语言表述出来。由于多与少的程度不同,可以用“多得多、多一些、少一些、少得多”来描述。

    【设计意图】明确确定标准的重要,让学生加强对“比”的运用,从而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语言描述数量多少的关系。

    2.量化标准,操作中深化核心概念。

    (1)根据语言描述,判断绿球的位置。

    教师:这里还有一瓶绿球。请听老师的描述,帮它找到正确的位置。

    教师:绿球的数量比黄球多得多,比红球少一些。谁能来摆一摆?

    学生将绿球放在红球与蓝球之间。如下图所示。

    教师:为什么要摆在这儿呢?

    学生:绿球比黄球多得多,那就是比蓝球多,因为蓝球黄球多一些。

    教师:为什么不放在红球的前面呢?

    学生:因为绿球比红球少一些,没有红球多,只能放在红球的后面。

    教师:你们分析得有理有据,同意大家的观点,找对绿球的位置了。(出图)

    (2)数与图进行对接。

    教师出示卡片36。

    教师:我们知道黄球的数量是10个。你能根据之前对它们数量关系的描述,推理一下36是哪个小球的数量吗?

    很多学生表示只有一个数不好推测是哪个球的数量,要求再提供一个数。

    教师:看来只由10和36两个数,还不能判断36代表哪个数,我再提供一个数58。这回能推理出来吗?

    学生1:绿球是36,红球是58。

    学生2:因为绿球比黄球多得多,比红球少一些。所以36是绿球的数量,58是红球的数量。

    教师:蓝球的数量是多少呢?大家能不能试着推理一下?

    学生举出大于10,又接近10的数,比如15。

    (3)用描述的方式表示具体数量多与少的关系。

    教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每种颜色球的数量是多少了,还能不能用“多得多、多一些、少一些、少得多”来描述这些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呢?

    学生:10比15少一些,10比58少得多;58比36多一些,58比15多得多;36比10多得多,36比15多一些……

    教师:当我们不知道各种球的具体数量时,我们可以用语言描述;当我们知道具体数量时,也可以用语言描述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这些语言就是“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

    【设计意图】通过推理小球的数量,引导学生分析、比较,然后从直观图抽象到数的正确语言描述过程,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推理能力。

    (三)巩固练习

    1.猜猜他们跳了多少下。

    教师: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用到这些知识,比如体育课上的跳绳。我跟体育伊老师了解了一下你们半分钟跳绳的情况,快来看看。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1:蒋琪聪跳绳的数量是标准。

    学生2:我判断乐宣跳了60下。

    学生3:佳琦跳了70下。

    教师:其余的数为什么不选呢?

    学生4:95、80都比70多,只有70离64最近;30离64太远了,60离64近,只能选60了。

    2.小鸡有多少只。

    教师:农场里的小鸭和小鸡想让大家帮帮忙,快看看它们都说了什么?

    学生1:小鸭比小鸡少一些,小鸭有32只,小鸡有30只。

    学生2:不对!小鸡有40只。

    教师:观点不统一了,怎么办?

    在学生交流中,确定“标准”找到合适的数应该是40。

    【设计意图】逆向推理出“标准”,变式训练,考查学生能否根据“给出的数据”和“用语言描述的数与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来确定相应的数据。

    (四)本课总结

    教师:同学们,我们之前描述两个数或物体之间的大小关系,可以用大小、长短、高矮、胖瘦……可以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快一些,胖一些,慢得多……这样的词汇来表达。希望大家能在生活运用这些数学知识。

    【100以内的认识教案十一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5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