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小学教案范例
  • 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小学教案范例

    发表时间:2022-03-23

    【www.jk251.com - 小学数学教案应用题】

    现在,很多小学教学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的教学生活当中十分常见,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怎样写好自己的小学教案呢?小编为你推荐《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小学教案范例》,希望您喜欢。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在理解分数除法意义及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解题思路的基础上,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教学,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探索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重40千克,吃了,还剩多少千克?

    1、指定一学生口述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其他学生画出线段图。

    2、学生独立解答。

    3、集体订正。提问学生说一说两种方法解题的过程。

    4、小结: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如果单位“1”的具体数量是已知的,要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可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直接用乘法计算。

    二、新授

    1、教学补充例题: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吃了,还剩15千克。买来大米多少千克?

    (1)吃了是什么意思?应该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2)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画出线段图。

    吃了

    剩下15千克

    ?千克

    “1”

    (3)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式:买来大米的重量-吃了的重量=剩下的重量

    (4)指名列出方程。解:设买来大米x千克。

    x-x=15

    2、教学例2

    (1)出示例题,理解题意。

    (2)比航模组多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说出:是把航模组的人数看作单位“1”,美术组少的人数占航模组的

    (2)学生试画出线段图。

    (3)根据线段图,结合题中的分率句,列出数量关系式:

    航模小组人数+美术小组比航模小组多的人数=美术小组人数

    (4)根据等量关系式解答问题。解:设航模小组有χ人。

    χ+χ=25

    (1+)χ=25

    χ=25÷

    χ=20

    三、小结

    1、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道应用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道应用题,题里的单位“1”都是未知的数量,都可以列方程来解,这样顺着题意列出方程思考起来比较方便。)

    2、用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关键是找准单位“1”,再按照题意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四、练习

    练习十第4、12、14题。

    Jk251.coM编辑推荐

    分数乘法步应用题 教案精选篇


    解决问题

    (1)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探究情境,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2、在观察、猜想、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3、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教学重点:理解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教学难点:抓住知识关键,正确、灵活判断单位“1”。教学过程:一、复习

    1、先说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12××

    2、列式计算。

    (1)20的是多少?(2)6的是多少?

    3、学生得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结合线段图理解题意,找到解题思路。

    (2)组织学生讨论,对于这句分率句该如何来理解?(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这句话是把“我们人均耕地面积”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相比较,其中“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是表示单位“1”的量,知道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2500平方米,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就是

    求2500的是多少)

    (3)在分析题意的基础上,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500×=1000(平方米)

    2、结合计算结果,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进行国情教育。

    3、巩固练习:“做一做”,让学生画线段图表示题意,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依据是什么?然后独立解答。

    三、练习

    1、练习四第2题:让学生先找出分率句中隐藏的单位“1”——全世界的丹顶鹤数只。

    2、练习四第3题:让学生先找到分率句和单位“1”,再独立列式解答。

    四、总结

    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步骤是什么?(找出分率句、确定单位“1”,画出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最后再列式解答)

    教学追记:

    本堂课是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教学中,我能紧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进行复习,并事先复习如“20的是多

    少?”的文字题,为解决与此相似的应用题做好准备。由于本节课是分数应用题学习的初始,因而教学中,我除了帮助学生分析、理解题意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教给学生分析、解答分数应用题的方法,特别是在如何找单位“1”这个关键点上,更是花了较多的时间,但我认为这是十分必要的。

    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题 小学教案范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8~79页,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与整理以及练习与应用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以学过的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加深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的理解。

    2、培养学生乐于学习,乐于与同伴合作并分享学习成果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

    1、这一个单元,我们主要研究了哪些方面的内容?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在小组内汇报一下。

    2、学生小组活动,指名汇报。

    (1)你能具体说说小数乘整数应该怎样算吗?

    (2)你能说说小数除以整数应该怎样算吗?

    在计算中,整数部分不够商1怎么办?出现余数怎么办?

    (3)小数点移动后,小数大小是怎样变化的呢

    同桌互相说说小数点移动后,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二、练习与应用

    1、完成第1题。

    说说口算时应该怎样想?

    指出:口算时,要灵活运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规律,帮助自己正确口算。

    2、完成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需要用竖式计算18025吗?为什么?

    18025与1825有什么不同?有联系吗?

    你有什么发现?

    3、完成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

    展示学生作业,集体核对。

    4、完成第4题。

    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哪几题的商小于1,再说说是怎样判断的?

    商小于1,也就是商的整数部分是0。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验证判断是否正确。

    5、完成第5题。

    由米到千米进率还是除以进率?进率是多少?

    除以进率1000,480的小数点应该怎样移动呢?

    谁来说说把0.2平方米改写成平方分米,0.2的小数点应该怎样移动呢?

    学生完成改写,选择几题说说改写的方法。

    三、课堂小结

    通过对本单元的复习,同学们又有了新的收获,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要多想为什么,才能正确运用方法,解决问题。

    般应用题复习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教学内容:p48第6题、p53第147题。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难点:灵活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视屏出示,商场的物品价格。问:看看这一标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呢?二、引导探究理解新知。1、教学p48第6题,视屏出现第6题的画面。题中问题:(1)胜利小学图书馆买了20本《数学家故事》15本,《童话故事》一共花去多少元?(2)群星幼儿园王老师带了50元去书店买了5本《童话故事》剩下钱,还能买几本《儿童歌谣》?2、启发学生想用什么方法计算。你还能想出不同的解法吗?3、练习p5314题、13题。分层次练习。三、总结,让学生回忆本节教学内容。四、作业:p49、7、8、9、10。

    混合运算应用题 教案精选


    整体感知

    第一单元内容分为三节,第一节:混合运算;第二节:应用题;第三节: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

    混合运算中的三步试题是在第五、六册已学过三步试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三步试题,是小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式题,通过学习,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三步式题与两步计算式题间的联系,强化运算顺序,让学生在掌握运算顺序的基础上独立计算,并逐步提高运算的正确率与运算速度。三步计算文字题是在两步计算文字题的基础的扩展,以提高学生理解数学语言并用算式表达的能力和列综合算式的能力,进一步强化运算顺序。计算三步文字题时,要着重从分析文字叙述人手,先确定最后一步是什么运算,再根据数量关系向前推导,确定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哪一部分在前,哪一部分在后,以及括号怎样使用等,直到列出综合算式。

    应用题是本单元的重点,其中两步计算的连乘和连除应用题与第六册学习过的连乘和连除应用题有所不同,特点是未知量可以随两个量的变化而变化。教学时,要从求未知量与两个已知量的联系人手,分析数量关系,得出两种解题思路,进而列式解答。连乘应用题与连除应用题从解题思路上是互逆的,教学时,应加强两种类型题的联系,通过对比练习强化数量关系,并要求会用两种方法解答,能列综合算式解答。

    应用题部分还安排了比较容易解答的三步计算应用题,这是原来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发展。这部分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近,数量关系简单,学生利用两步应用题的基础,通过类推,可以比较容易掌握三步应用题的分析解答方法。教学时,可以从两步应用题引入教学,让学生利用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来分析主要数量关系,从与两步应用题的对比中确定运算步骤。应用题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的能力。同时,教材还介绍了检验的方法,应注意培养学生养成检验的良好习惯,但检验方法只要求学生初

    步掌握,不要求写检验过程。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是统计的初步知识。教材在以前渗透统计思想的基础上,从本册开始介绍统计的初步知识。数据整理包括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通过教学,要使学生对数据整理有初步认识,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能把不完整的简单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填写完整。求平均数是一种统计方法,要着重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注意与平均分的区别,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据的方法。本单元的统计知识都是最基本的,要求学生理解即可。

    在本单元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知识间的迁移、类推、比较、拓展,将新知识点与学生原有知识体系联系起来进行教与学。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放手让学生去探究,要多动手、多讨论、多交流,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要调动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特别是学习应用题的乐趣。此外,在知识学习的同时,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能

    力,包括计算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综合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稍复杂方程的练习 教案精选


    第五课时稍复杂方程的练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73页练习十三第8-12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解稍复杂方程的练习,使学生更进一步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2、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分析题中数量关系的特点,正确解答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方程解应用题的能力。

    3.养成仔细、认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用稍复杂的方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分析题中数量关系的特点并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解方程。

    33×11+4x=316x-7.05=7.95

    5.4x+x=19.23.6x–x=3.25

    2、列方程求解

    (1)一个数的1.8倍与它的1.5倍的差是2.4,求这个数。

    (2)2.5加上x的6倍,和是3.7,求这个数。

    (3)一个数减去1.5与4的积,差是10,求这个数。

    3.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列方程解哪种类型的应用题?

    二、1、p739

    1)审题后说一说,你从图中知道哪些信息?数量关系是什么?

    怎样列方程解答?

    i.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列方程解答。

    ①(2.5+3)x=22;

    ②2.5x+3x=22;

    2、p7310

    学生独立完成,要求用不同方法解答。

    3、小结:…………

    以上两题积中都有相同的数,可用两种方法列方程。你发现这两题有什么不同吗?

    4、p7311、12

    1)生先独立思考解答;

    2)汇报思考方法;

    11题只要把方框里填入的相同的数设为x转化为方程。24x-15x=18,

    解这个方程。即可求出方框里的数。

    12题先从方程两边同时减x,即2x=100,解之得x的值。

    5、p73思考题

    三、课堂小结。

    课后反思:

    教案仅仅是教学预案,它应该随时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整。今天在教学中,我对原订指导练习的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首先,根据学生昨天掌握情况将第8题作为指导练习,重点引导学生分析已知两数差,求两数分别是多少用“较大数—较小数=相差数”的等量关系式。针对部分学生习惯根据已知条件“妈妈比小明大24岁”顺势写等量关系的现状,补充讲解了x+24=3x这类方程的解法。

    x+24=3x

    x+24-x=3x-x

    2x=24

    2x÷2=24÷2

    x=12

    经过此题的讲解及相应习题的练习,学生起色较大。

    其次,我将“鸡兔同笼”作为本课的另一重点指导练习。因为校外培优班在教学此类习题时多用假设法,学生分析理解难度较大。但如果运用方程来解答,数量间的关系清晰明了,学生解答起来难度也易如反掌。重点指导此题,并非它难度大,而是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感受、体验到方程的好处。

    [改进措施]下次再教时,我会在基础练习中补充分析条件找出等量关系的练习。

    数学下册加减两步应用题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具、学具准备:

    教科书第1~3页游乐园情境放大图片或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

    1.师: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

    2.出示游乐园情境图,谈话:“我们看看画面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二、探求新知

    2.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把画面集中放大到木偶戏场景中(见课本图)。

    师: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1)22+13=35(人)(2)22-6=16(人)

    35-6=29(人)16+13=29(人)

    5.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联系。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提问: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该怎么办?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巩固应用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选取了中国国家足球队参加XX年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十强赛的内容,通过计算总分,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教师不必强求学生必须利用多种方法,只要解决问题就可以了。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解答后让学生互相交流,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3.让学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

    四、全课总结

    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2.教师强调:请同学们尝试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加几应用题练习 教案精选篇


    8、7、6加几应用题练习(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看懂图意,并根据图意正确列式

    2.在计算时,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教学重难点:在计算时,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提出目标

    1、看卡片说得数

    9+39+49+68+57+48+77+9

    9+98+47+68+97+56+56+7

    6+87+49+97+98+50+910+9

    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回答后并指名说一说8+4和6+5是怎么想的?

    2、在()里填“+”或“—”。

    9()6=1511()1=107()5=1215()3=12

    7()8=158()0=89()9=00()10=10

    3、提出提出目标

    (1)能够看懂图意,并根据图意正确列式

    (2)在计算时,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二、乐于练习,展示成果

    (一)、小组协作,组内展示。

    1、练习二十第3题

    (1)问: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学生分组讲解图的意思。

    (2)引导学生回答书中的问题。

    有()条鱼,游走()条。还有几条?

    (3)让学生自己读题,理解意思,列式计算。并说一说为什么?

    2、练习二十第4题

    (1)问:你们爱游泳吗?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

    (2)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再讨论解决方法。

    3、练习二十第5题

    先独立做,做完后小组内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二)、全班展示,解决冲突。

    1、全班交流,探讨途径。选择自己最想表现的题目来展示。

    2、其它小组补充、交流,取得共识。

    3、师生收集、小结方法,解决冲突。

    三、数学游戏,寓学于乐

    找朋友,出示口算卡片和数字卡片。让学生玩“找朋友”的游戏提高学生正确、迅速的计算能力和判断能力。

    四、拓展提升,总结反思

    1、拓展题:一本书有18页,小华第一天看了7页,第二天看的和第一天同样多,两天一共看了多少页?

    2、这节课里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呢?

    稍复杂方程时 优秀教案推荐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69页例2,练习十三第1-3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景,使学生掌握根据两积之和的数量关系列方程,会把小括号内的式子看作一个整体求解的思路和方法。

    2.学生通过学习两积之和的数量关系来理解两积之差、两商之和、两商之差的数量关系,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

    3.学生在利用迁移、类推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分析数量关系,列出含有小括号的方程并解答。

    一、情景导入:

    师: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天气慢慢变凉,而且比较干燥,同学可以多吃些水果缓解干燥,你喜欢吃什么水果呢?

    生自由发言(三人左右)

    师结合武汉气候的实际情况作出评价。

    二、探究新知:

    1.师:我们看看妈妈买了些什么水果?仔细观察,你能得到那些信息?

    (出示p69例二图片)

    根据图片你能提什么样的问题?

    (生:苹果每千克多少钱?)

    师:你能根据其中的条件找出数量间相等的关系吗?组内互相议一议,派代表发言。

    2.学生独立列方程,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并求解。(一生上台演板)

    师:请你把思考方法给大家讲讲,其他同学可以互相补充、纠正。

    3、生二:根据两种水果的单价总和×2=总钱数还可以这样列方程:(2.8+x)×2=10.4

    师:请同学认真观察这个方程怎么解?小组内先讨论,再派代表发言。

    师:把(2.8+x)看作一个整体,两边同时除以2,先求出2.8+x是多少,再算x等于多少。

    4、同学把这个方程解完,学生演板后,教师组织讲评。

    5、同桌互相说一说第二种等量关系和解这个方程的方法。

    三、巩固拓展:

    1、出示:(48+x)×3=840

    让学生根据这个方程编一道应用题,并解答。

    2、p71第三题。

    如何看水表?水表上的读数表示水表安装以后的用水总吨数,上个月的读数和这个月的读数之差就是这个月的用水吨数。

    以101室为例,让学生算一算,核对时让学生说一说等量关系。[师板书:(这个月的读数—上个月的读数)×单价=总价]再根据上面的理解完成102室的计算,并把表填写完整,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p71练习十三2、3

    课后反思:

    学生原有基础较差,反映在本节课上最大问题是难以找准数量间的等量关系,所以教材中的两种等量关系学生更偏爱第一种“苹果的总价+梨的总价=总钱数”,它更好理解。但在实际解方程过程中,(2.8+x)×2=10.4正确率要明显高于2x+2.8×2=10.4。如学生中存在以下错误:

    2x+2.8×2=10.4

    解:2x+2.8×2÷2=10.4÷2

    2x+1.4=5.2

    看来一节课完成两大教学任务对于本班学情而言确实有一定难度。下次再教时,我会根据学情灵活确定教学内容。如有困难,将本课分为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完成解方程,第二课时再完成列方程解决问题。

    【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小学教案范例】相关推荐
    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模板

    教学内容:教科书p59~60例5、例6,练习九3、7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以前学过的用归一、归总方法解答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能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

    求个数比另个数多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这部分内容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发展。这节课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应用题。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在教学中要求学生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