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高一教案学情分析模板
  • 高一教案学情分析模板

    发表时间:2024-10-21

    高一教案学情分析模板。

    在现在社会,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生学情分析报告(精选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一教案学情分析模板 篇1

    一、班级基本状况分析

    班级人数49人,男生28人,女生21人。

    1、班级学生能遵守校园的校纪校规,学习风气好,如今,整个班级呈现出积极向上的良好风貌。具有群众荣誉感的班群众,关心班群众,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能经常为班级做一些有益的事情,思想健康。

    2、大部分学生热爱学习,上课能认真听讲,学习成绩稳定并有所上升,但还有一部分同学,由于理解潜力等种种原因而成绩提高不快。作业不能按时完成,造成一部分成绩优秀的学生不主动多去帮忙他们共同进步,使个别学生孤独,个体的差异越来越大造成两级分化。

    二、班级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习方式、方法上:

    1、缺少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没有改错本,在一些爱错的地方不断的犯错。不能够做到吃一堑、长一智。比如王某同学就是属于死学,方法不当。

    2、课堂常规不好,表现为一些同学不会听课,不会记笔记,有些忽视听讲,不注意听思路的分析及探索过程。课堂中随便讲闲谈,与课堂无关的事。

    3、不注意归纳知识,不注意经常回顾,对学过的知识置之千里,而不去经常巩固、练习。时间长了,又生锈了。

    思想上:

    1、不爱问问题,怕问题,懒得想问题。

    2、学习不够主动,缺乏自觉性和理想抱负。放假的时间越长,作业完成的越不好。

    3、有的学生在思想、行为上的反复性较强,自我管理较差,总会钻家长和老师的空子,因此总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教育起来比较困难,是对我在时间、精力、耐心等方面的严重考验。

    三、班级改善措施:

    1、提高学习兴奋度,培养竞争意识。

    2、通过与科任教师沟通协商,采用异质结合的办法,重新安排学习小组,实行小组捆绑制,纪律方面相互约束,学习方面互相帮忙。

    3、经过大半年,大多数同学都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但千万不能因此而松懈,对每位同学都要强调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从细节入手,多注意观察,规范学生的言行。加强对本班那些行为习惯较差学生的管理和督促,并用多种方法开展教育。

    4、加强班干部队伍建设,明确各个班干部职责,做到分工明确,职责到人。每半个月召开一次班干部会议,让班干部分别针对他所负责的部分和其他值得注意的班级状况作分析,以便及时发现问题,然后群策群力,想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执行方案,对班级中发生的现象及时进行反馈。

    5、在学习上:由副中队长和学习委员牵头,成立学习互助小组,监督作业完成状况,对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及时带给帮忙,帮忙其他同学订正默写。经常与科任教师及课代表联系,主动协调好各学科之间和各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6、随时找学生了解班级的状况和学生的表现状况。同时继续开展写随笔活动,定期与学生谈心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疏导解决学生的问题。做到和学生时刻保持心灵上的沟通。

    7、加强和家长之间的联系和沟通,让双方都能更全面地了解孩子的身心状况并及时进行调整和引导。各小组成员通过研讨确定自己小组每一天、每周、每月、每学期要开展哪些活动、要达成哪些目标,对小组出现的不良现象如何应对,如何选树自己小组的榜样、精神灵魂人物,如何对优秀小组成员进行精神褒奖,对表现差的小组成员如何开展组内批评、自我批评等。

    高一教案学情分析模板 篇2

    一、概述

    教材内容: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的推导及简单应用 教材难点:灵活应用等比数列及通项公式解决一般问题 教材重点: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

    二、教学目标分析

    1. 知识目标

    1)

    2) 掌握等比数列的定义 理解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推导

    2.能力目标

    1)学会通过实例归纳概念

    2)通过学习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推导学会归纳假设

    3)提高数学建模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充分感受数列是反映现实生活的模型

    2)体会数学是来源于现实生活并应用于现实生活

    3)数学是丰富多彩的而不是枯燥无味的

    三、教学对象及学习需要分析

    1、 教学对象分析:

    1)高中生已经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对各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基础,理解能力较强。并掌握了函数及个别特殊函数的性质及图像,如指数函数。之前也刚学习了等差数列,在学习这一章节时可联系以前所学的进行引导教学。

    2)对归纳假设较弱,应加强这方面教学

    2、学习需要分析:

    四.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课前复习【wWW.dg15.cOM 工作总结之家】

    1)复习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向公式

    2)复习指数函数及其图像和性质

    2.情景导入

    高一教案学情分析模板 篇3

    一、总体成绩分析:

    本次期中考试我班参考人数37人,总平均分468.57,名列年级第6名。其中,语文:75.74,数学:68.57,英语:54.50,物理:68.11,化学:41.49,政治:58.16,历史:54.84,地理:47.16。

    我班最高分581.5分,名列年级第6名,进入年级前100名共15人,100名—200名11人,200—300名11人。由此可以看出各个层次的学生比较均衡。500分以上学生11人,450-500分14人,450分以下12人,300分以下1人。

    单科成绩英语、政治、历史、化学、语文成绩居上中等水平,数学、物理有待提高。

    二、存在问题:

    1、普遍问题是学习原动力还不是很足,学习还没有成为一种需要,学习的愿望不是很迫切。比学赶帮超的气氛还不是很浓,缺乏学习的自主性。尖子生的“领头羊”作用发挥得不是很充分。

    2、后进生数量太多,400分以下5人,,最低分298分,这样会对班级学习气氛造成不好影响。女生成绩相对较弱,尤其是优等生太少,说明动力明显不足。

    三、措施对策:

    1、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阶段性学习目标,增强学习的原动力;继续培养学生的学习生活的自主能力,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兴趣,力争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具体措施就是划分学习兴趣小组。

    2、分批分层次找学生谈话。找优生,帮其树立高目标,施加一定的压力,从而使其增强动力,向更高的成绩前进;找成绩较靠后的学生,分析这次考试失利的原因,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找学习方法,力争使他们有不同层次的进步;找中等生,找其学习上的闪光点,刺激和鼓励他继续努力,向优生靠拢。

    3、班内、小组内学习经验交流。

    这次考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成绩还不尽如人意,在班级管理中还存在明显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进一步提高标准、规范管理、人性管理,高标准、严要求,使班级管理再上一个新台阶。

    高一教案学情分析模板 篇4

    一、教学内容分析

    圆锥曲线的定义反映了圆锥曲线的本质属性,它是无数次实践后的高度抽象.恰当地利用定义解题,许多时候能以简驭繁.因此,在学习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几何性质后,再一次强调定义,学会利用圆锥曲线定义来熟练的解题”。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强,思维活跃,但计算能力较差,推理能力较弱,使用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也略显不足。

    三、设计思想

    由于这部分知识较为抽象,如果离开感性认识,容易使学生陷入困境,降低学习热情.在教学时,借助多媒体动画,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参与教学,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发现、获取新知,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目标

    1.深刻理解并熟练掌握圆锥曲线的定义,能灵活应用定义解决问题;熟练掌握焦点坐标、顶点坐标、焦距、离心率、准线方程、渐近线、焦半径等概念和求法;能结合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求解圆锥曲线的方程。

    2.通过对练习,强化对圆锥曲线定义的理解,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问题的不断引申,精心设问,引导学生学习解题的一般方法。

    3.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对圆锥曲线定义的理解

    2.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求“最值”

    3.“定义法”求轨迹方程

    教学难点:

    巧用圆锥曲线定义解题

    六、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思路】

    (一)开门见山,提出问题

    一上课,我就直截了当地给出——

    例题1:(1) 已知A(-2,0), B(2,0)动点M满足|MA|+|MB|=2,则点M的轨迹是( )。

    (A)椭圆 (B)双曲线 (C)线段 (D)不存在

    (2)已知动点 M(x,y)满足(x1)2(y2)2|3x4y|,则点M的轨迹是( )。

    (A)椭圆 (B)双曲线 (C)抛物线 (D)两条相交直线

    【设计意图】

    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熟悉不同概念的不同定义方式,是学习和研究数学的一个必备条件,而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之后,学生们对圆锥曲线的定义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是否能真正掌握它们的本质,是我本节课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

    为了加深学生对圆锥曲线定义理解,我以圆锥曲线的定义的运用为主线,精心准备了两道练习题。

    【学情预设】

    估计多数学生能够很快回答出正确答案,但是部分学生对于圆锥曲线的定义可能并未真正理解,因此,在学生们回答后,我将要求学生接着说出:若想答案是其他选项的话,条件要怎么改?这对于已学完圆锥曲线这部分知识的学生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但问题(2)就可能让学生们费一番周折—— 如果有学生提出:可以利用变形来解决问题,那么我就可以循着他的思路,先对原等式做变形:(x1)2(y2)2

    5这样,很快就能得出正确结果。如若不然,我将启发他们从等式两端的式子|3x4y|5

    入手,考虑通过适当的变形,转化为学生们熟知的两个距离公式。

    在对学生们的解答做出判断后,我将把问题引申为:该双曲线的中心坐标是 ,实轴长为 ,焦距为 。以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二)理解定义、解决问题

    例2 (1)已知动圆A过定圆B:x2y26x70的圆心,且与定圆C:xy6x910 相内切,求△ABC面积的最大值。

    (2)在(1)的条件下,给定点P(-2,2), 求|PA|

    【设计意图】

    运用圆锥曲线定义中的数量关系进行转化,使问题化归为几何中求最大(小)值的模式,是解析几何问题中的一种常见题型,也是学生们比较容易混淆的一类问题。例2的设置就是为了方便学生的辨析。

    【学情预设】

    根据以往的经验,多数学生看上去都能顺利解答本题,但真正能完整解答的可能并不多。事实上,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能准确写出点A的轨迹,有了练习题1的铺垫,这个问题对学生们来讲就显得颇为简单,因此面对例2(1),多数学生应该能准确给出解答,但是对于例2(2)这样相对比较陌生的问题,学生就无从下手。我提醒学生把3/5和离心率联系起来,这样就容易和第二定义联系起来,从而找到解决本题的突破口。

    (三)自主探究、深化认识

    如果时间允许,练习题将为学生们提供一次数学猜想、试验的机会——

    练习:设点Q是圆C:(x1)2225|AB|的最小值。 3y225上动点,点A(1,0)是圆内一点,AQ的垂直平分线与CQ交于点M,求点M的轨迹方程。

    引申:若将点A移到圆C外,点M的轨迹会是什么?

    【设计意图】 练习题设置的目的是为学生课外自主探究学习提供平台,当然,如果课堂上时间允许的话,

    可借助“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结论进行验证。

    【知识链接】

    (一)圆锥曲线的定义

    1. 圆锥曲线的第一定义

    2. 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

    (二)圆锥曲线定义的应用举例

    1.双曲线1的两焦点为F1、F2,P为曲线上一点,若P到左焦点F1的距离为12,求P到右准线的距离。

    2.|PF1||PF2|2.P为等轴双曲线x2y2a2上一点, F1、F2为两焦点,O为双曲线的中心,求的|PO|取值范围。

    3.在抛物线y22px上有一点A(4,m),A点到抛物线的焦点F的距离为5,求抛物线的方程和点A的坐标。

    4.(1)已知点F是椭圆1的右焦点,M是这椭圆上的动点,A(2,2)是一个定点,求|MA|+|MF|的最小值。

    x2y211(2)已知A(,3)为一定点,F为双曲线1的右焦点,M在双曲线右支上移动,当|AM||MF|最小时,求M点的坐标。

    (3)已知点P(-2,3)及焦点为F的抛物线y,在抛物线上求一点M,使|PM|+|FM|最小。

    5.已知A(4,0),B(2,2)是椭圆1内的点,M是椭圆上的动点,求|MA|+|MB|的最小值与最大值。

    七、教学反思

    1.本课将借助于,将使全体学生参与活动成为可能,使原来令人难以理解的抽象的.数学理论变得形象,生动且通俗易懂,同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节省了板演的时间,从而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自悟、自练、自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充分显示出“多媒体课件”与探究合作式教学理念的有机结合的教学优势。

    2.利用两个例题及其引申,通过一题多变,层层深入的探索,以及对猜测结果的检测研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从学会一个问题的求解到掌握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循序渐进的让学生把握这类问题的解法;将学生容易混淆的两类求“最值问题”并为一道题,方便学生进行比较、分析。虽然从表面上看,我这一堂课的教学容量不大,但事实上,学生们的思维运动量并不会小。

    总之,如何更好地选择符合学生具体情况,满足教学目标的例题与练习、灵活把握课堂教学节奏仍是我今后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而要能真正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己首先必须更新观念——在教学中适度使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有参与教学实践的机会,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激发起求知的欲望,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于不知不觉中改善了他们的思维品质,提高了数学思维能力。

    高一教案学情分析模板 篇5

    一.学情分析

    我校选用的数学教材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A版教材。与旧教材作一比较,发现本套教材是在继承我国高中数学教科书编写优良传统和基础上积极创新,充分体现了数学的美学价值和人文精神。我校是一所普通的高中,在重点高中和私立学校扩招的影响下,我校新生的素质可想而知了。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不大,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本期在教学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有下列几个特点:

    1、更加注重强调数学知识的实际背景和应用,使教材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即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美感,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

    2.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体现了问题性,本套教材的一个很大特点是每一章都可以看到“观察”“思考”“探索”以及用“问号性”图标呈现的“边空”等栏目,利用这些栏目,在知识形过过程的“关键点”上,在运用数学思想方法产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关节点”上,在数学知识之间联系的“联结点”上,在数学问题变式的“发散点”上,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内,提出恰当的、对学生数学思维有适度启发的问题,以引导学生的数学探究活动,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3.信息技术是一种强有力的认识工具,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体现了积极探索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帮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力量,对数学的本质作进一步的理解。

    4.关注学生数学发展的不同需求,为不同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例如教材通过设置“观察与猜想”、“阅读与思考”、“探究与发现”等栏目,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关于探究性、拓展性、思想性、时代性和应用性的选学材料,拓展学生的数学活动空间和扩大学生的数学知识面,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数学的科学价值,反映了数学在推动其他科学和整个文化进步中的作用。

    5.新教材注重数学史渗透,特别是注重介绍我国对数学的贡献,充分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任务与目的

    1.了解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理解集合间的关系和运算,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描述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了解函数的构成要素,会求简单函数定义域和值域,会根据实际情境的不同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

    通过已学过的具体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了解奇偶性的含义,会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根据某个主题,收集17世纪前后发生的一些对数学发展起重大作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开普勒、伽利略、笛卡儿、牛顿、莱布尼兹、欧拉等)的有关资料,了解函数概念的发展历程。

    2.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理解有理指数幂的含义,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指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

    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能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通过阅读材料,了解对数的发现历史以及对简化运算的作用。通过具体实例,直观了解对数函数模型所刻画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对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了解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知道指数函数y=ax与对数函数y=loga x互为反函数(a > 0, a≠1)。通过实例,了解幂函数的概念;结合函数y=x, y=x2, y=x3, y=1/x, y=x1/2的图象,了解它们的变化情况。

    3.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从而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根据具体函数的图象,能够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了解这种方法是求方程近似解的常用方法.利用计算工具,比较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间的增长差异;结合实例体会直线上升、指数爆炸、对数增长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收集一些社会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数模型,了解函数模型的广泛应用。

    4.利用实物模型、计算机软件观察大量空间图形,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使用材料(如纸板)制作模型,会用斜二侧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

    通过观察用两种方法(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画出的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完成实习作业,如画出某些建筑的视图与直观图(在不影响图形特征的基础上,尺寸、线条等不作严格要求)。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不要求记忆公式)。

    5以长方体为载体,使学生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认识空间中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通过对大量图形的观察、实验、操作和说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平行、垂直判定方法以及基本性质。学会准确地使用数学语言表述几何对象的位置关系,体验公理化思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并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推理论证及应用问题.

    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探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经历用代数方法刻画直线斜率的过程,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能根据斜率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

    根据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探索并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体会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能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直线的交点坐标。探索并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求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四.教学措施和活动

    1.加强集体备课与个人学习,个人要加强自我学习和养成解数学题的习惯,提高个人专业素养和教学基本功。

    2、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转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与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是高中数学新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

    3、了解新课程教学基本程序,掌握新课程教学常规策略,立足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5、要深刻理解领悟新教材的立意进行教学,而不要盲目地加深难度。

    高一教案学情分析模板 篇6

    教学目标:

    1.掌握基本事件的概念;

    2.正确理解古典概型的两大特点:有限性、等可能性;

    3.掌握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并能计算有关随机事件的概率.

    教学重点:

    掌握古典概型这一模型.

    教学难点:

    如何判断一个实验是否为古典概型,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古典概型问题.

    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合作学习、讲解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有红心1,2,3和黑桃4,5这5张扑克牌,将其牌点向下置于桌上,现从中任意抽取一张,则抽到的牌为红心的概率有多大?

    二、学生活动

    1.进行大量重复试验,用“抽到红心”这一事件的频率估计概率,发现工作量较大且不够准确;

    2.(1)共有“抽到红心1” “抽到红心2” “抽到红心3” “抽到黑桃4” “抽到黑桃5”5种情况,由于是任意抽取的,可以认为出现这5种情况的可能性都相等;

    (2)6个;即“1点”、“2点”、“3点”、“4点”、“5点”和“6点”,

    这6种情况的可能性都相等;

    三、建构数学

    1.介绍基本事件的概念,等可能基本事件的'概念;

    2.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古典概型的两个特点(有限性)、(等可能性);

    3.得出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公式:

    四、数学运用

    1.例题.

    例1

    有红心1,2,3和黑桃4,5这5张扑克牌,将其牌点向下置于桌上,现从中任意抽取2张共有多少个基本事件?(用枚举法,列举时要有序,要注意“不重不漏”)

    探究(1):一只口袋内装有大小相同的5只球,其中3只白球,2只黑球,从中一次摸出2只球,共有多少个基本事件?该实验为古典概型吗?(为什么对球进行编号?)

    探究(2):抛掷一枚硬币2次有(正,反)、(正,正)、(反,反)3个基本事件,对吗?

    学生活动:探究(1)如果不对球进行编号,一次摸出2只球可能有两白、一黑一白、两黑三种情况,“摸到两黑”与“摸到两白”的可能性相同;而事实上“摸到两白”的机会要比“摸到两黑”的机会大.记白球为1,2,3号,黑球为4,5号,通过枚举法发现有10个基本事件,而且每个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相同.

    探究(2):抛掷一枚硬币2次,有(正,正)、(正,反)、(反,正)、(反,反)四个基本事件.

    (设计意图:加深对古典概型的特点之一等可能基本事件概念的理解.)

    例2

    一只口袋内装有大小相同的5只球,其中3只白球,2只黑球,从中

    一次摸出2只球,则摸到的两只球都是白球的概率是多少?

    问题:在运用古典概型计算事件的概率时应当注意什么?

    ①判断概率模型是否为古典概型

    ②找出随机事件A中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和试验中基本事件的总数.

    教师示范并总结用古典概型计算随机事件的概率的步骤

    例3

    同时抛两颗骰子,观察向上的点数,问:

    (1)共有多少个不同的可能结果?

    (2)点数之和是6的可能结果有多少种?

    (3)点数之和是6的概率是多少?

    问题:如何准确的写出“同时抛两颗骰子”所有基本事件的个数?

    学生活动:用课本第102页图3-2-2,可直观的列出事件A中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和试验中基本事件的总数.

    问题:点数之和是3的倍数的可能结果有多少种?

    (介绍图表法)

    例4

    甲、乙两人作出拳游戏(锤子、剪刀、布),求:

    (1)平局的概率;(2)甲赢的概率;(3)乙赢的概率.

    设计意图: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古典概型问题的能力.

    2.练习.

    (1)一枚硬币连掷3次,只有一次出现正面的概率为_________.

    (2)在20瓶饮料中,有3瓶已过了保质期,从中任取1瓶,取到已过保质期的饮料的概率为_________..

    (3)第103页练习1,2.

    (4)从1,2,3,…,9这9个数字中任取2个数字,

    ①2个数字都是奇数的概率为_________;

    ②2个数字之和为偶数的概率为_________.

    五、要点归纳与方法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

    1.基本事件,古典概型的概念和特点;

    2.古典概型概率计算公式以及注意事项;

    3.求基本事件总数常用的方法:列举法、图表法.

    【高一教案学情分析模板】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5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