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幼儿园教案
  • >导航
  • >分子课件精华
  • 分子课件

    发表时间:2024-10-21

    分子课件精华。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案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依据。我们听了一场关于“分子课件”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

    分子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定义与实例。

    2.电解质分类: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3.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区分方法与实例。

    能力目标:

    1.通过演示电解质导电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探索能力。

    2.通过区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

    情感目标:

    在分析强弱电解质的同时,体会结构和性质的辩证关系。

    教学过程

    1.基础知识导学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在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插入演示实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实验。

    问题讨论:

    (1)是非辩论。

    ①电解质一定是化合物,非电解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②化合物一定是电解质。

    ③单质是非电解质。

    (2)哪些物质是常见电解质?它们结构的特点是什么?

    是不是电解质?为什么?

    、氨气溶于水都能导电,是电解质吗?

    氯化氢和盐酸都叫电解质吗?

    (3)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

    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与单位体积中能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有关,即与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非绝对数目)有关。离子浓度大,导电能力强。

    讨论:试比较0.1L 2mol/l盐酸与2L 0.1mol/l盐酸,哪一种导电能力强?

    (4)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区别(指导阅读后填表或讨论)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定义

    溶于水后几乎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溶于水后只有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化合物类型

    离子化合物及具有强极性键的共

    价化合物。

    某些具有强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

    电离过程

    不可逆过程,无电离平衡。

    可逆过程,具有电离平衡。

    电离程度

    几乎100%完全电离。

    只有部分电离。

    溶液中存在的

    微粒

    (水分子不计)

    只有电离出的阴、阳离子,不存在

    电解质分子。

    既有电离出的阴、阳离子,又有电解质分子。

    实例

    绝大多数盐(包括难溶盐)

    强酸( )

    强碱( )

    低价金属氧化物( )

    弱酸

    ( )

    弱碱( 、大多数难溶碱如 )

    电离方程式

    2.重点、难点剖析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均是指化合物而言,但认为除电解质之外的物质均是非电解质的说法是错误的,如单质不属于非电解质。

    (2)电解质与电解质溶液区别:

    电解质是纯净物,电解质溶液是混合物。

    (3)电解质必须是在水分子的作用或受热熔化后,化合物本身直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才是电解质,并不是溶于水能导电化合物都是电解质。如 等溶于水都能导电,但 是非电解质。它们导电的原因是:

    这些自由移动的离子并非 直接电离出来的。

    (4)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是由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决定的,离子浓度大,导电能力强;离子浓度小,导电能力弱。离子浓度大小受电解质的强弱和溶液浓度大小的决定。所以强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不一定强,弱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也不一定弱。

    3.思维发展与反馈

    把0.01mol纯净的烧碱固体分别投入下列100mL的溶液中,溶液的导电能力有明显变化的是( )

    A.0.5mol/L的硫酸 B.0.5mol/L的醋酸溶液

    C.0.25mol/L的盐酸 D.0.25mol/L的硫酸铜溶液

    随堂练习

    1.下列物质:①能导电的是( )

    ②属于电解质的是( )

    ③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 溶液 B. C.液态 D.液态

    E.蔗糖溶液F.液氨G.氨水H. 溶液

    I.石墨J.无水乙醇

    2.把0.05mol 固体分别加入到下列100mL液体中,溶液的导电性基本不变,该液体是( )

    A.自来水 B.0.5mol/L盐酸

    C.0.5mol/L醋酸 D.0.5mol/L氨水

    分子课件 篇2

    导入新课

    方案一 :创设情境

    1827年的一天,布朗把花粉放入水中。然 后取出一滴这种悬浊液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花粉小颗粒在水中像着了魔似地不停地运动,而且每个小颗粒的运动方向和速度都改变得很快,不会停下来。这些小颗粒实际上是由上万个分子组成的分子团,由于受到液体分子的撞击而受力不平衡,从而表现出无规则的运动。

    这就是著名的布朗运动,你知道布朗运动说明了什么吗?

    方案二:教师在教室中洒 几滴香水,让学生谈一下有什么感觉?闻到香水味。

    引导学生思考:为何能闻到香水味而看不到带香味的分子的运动?分子体积很小,用我们肉眼是看不到的。

    让学生阅读本节教材第一自然段,能得出什么结论?

    讨 论得出:分子体积小而数量多。

    提出问题:既然分子有这样的特点,那我们如何研究分子的运动?用电子显微镜来观察,这不失为一种方法,有没有其他方法呢?

    讨论得出:能闻到香水味,说明香水分子跑到了我们鼻子里,我们可以通过研究这种宏观现象来推知分子的运动情况,这种通过转换来研究问题的方法,就是我们常用的一种物理研究方法——转换法。

    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研究分子的运动情况。

    方案三:上课开始,教师吹出许多肥皂泡,满屋飘泡泡……教师(端起盛肥皂水的玻璃杯问):肥皂水是什么状态的?为什么用肥皂水吹起的泡泡不会破呢?这个现象跟分子有关。今天我们来学习《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通过美妙的现象(好玩),尖锐的问题(好奇),立刻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

    分子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热运动,知道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2)知道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并能简单解释其原因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分析一:本节教材内容特点是先实验(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两个实验现象),后得出结论(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并根据现象说明热运动与温度有关,因此做好演示实验是关键.

    分析二:由于液体或空气分子在热运动过程中对悬浮于其中的颗粒的碰撞的不平衡性,使这些颗粒受力不平衡而开始运动,这就是布朗运动.由于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造成布朗运动的不规则性.另外,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快,对颗粒的撞击更强,布朗运动更显著.

    分析三: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平均速度越快,这是一个宏观统计结果,而对于具体某个分子,温度与其运动速度并不一定存在这一关系,也许温度升高,这个分子的运动速度相反可能在降低.

    教法建议

    建议一:做好演示实验是关键,扩散现象实验和布朗运动实验都需要认真做.在做观察布朗运动的实验过程中,用稀释的墨汁做悬浊液,过稀时液体中的微粒太少,过浓时亮度变暗,而且微粒连在一起,不便观察,可以多试几次.墨汁也可以不放在载片玻璃的凹槽中而只简单地滴一滴在载片玻璃上,盖上盖玻璃就可以.显微镜的放大率在40倍左右最合适.

    建议二:在实验的基础上,推出分子在不停地热运动后,要注意再用热运动的观点解释造成该实验现象的原因,以便巩固、加深学生的认识.

    建议三:有关布朗运动和扩散运动的实验除做好演示实验外,若有条件,最好能用计算机模拟一下该运动的微观机制,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该实验现象的理解.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知道分子不停地无规则热运动,知道布朗运动和扩散运动

    教学难点:布朗运动和扩散运动的微观解释

    一、扩散运动

    1、演示实验

    空气与二氧化氮气体间的扩散现象

    2、概念:扩散现象

    3、扩散现象的微观解释: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

    4、计算机演示扩散过程

    5、对比实验: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的扩散快慢.

    结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6、列举日常生活中的扩散现象:如香水味等

    二、布朗运动

    1、学生观察布朗运动现象

    2、微观解释布朗运动:分子撞击不平衡

    3、观察布朗运动与温度高低、颗粒大小关系: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著;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显著.

    4、计算机演示布朗运动现象以及产生原理

    例:关于布朗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分子的运动

    B、布朗运动是指液体分子的运动

    C、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

    D、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中的颗粒的无规则运动

    答案:CD

    评析:熟知布朗运动的实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三、热运动

    由布朗运动和扩散运动说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四、作业

    探究活动

    题目:研究不同物质形态间扩散速度快慢

    组织:个人或分组

    方案:比较气体、液体、固体间的扩散速度,并得出结论

    评价:实验的科学性、创新性,实验报告的规范性

    分子课件 篇4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分子和原子》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能列举出常见的由分子、原子构成的物质。知道水、氧气、氢气、、二氧化碳、氧化汞是分子、构成的,知道汞、硅由原子构成的。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能用分子、原子之间是有间隔的、并在不断运动着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知道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即化学变化前后,存在于物质中的原子的种类不变。

    4、知道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知道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生没有变化,分子发生了变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从宏观现象微观粒子的运动,形成分子的概念

    难点 抽象思维的培养

    教学工具

    多媒体演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见闻:

    1)糖放入水中为什么不见了?

    2)路过化妆品店就闻到香味?

    3)湿衣服晒干,水跑到什么地方去了?

    实验3–2:品红的扩散:在静止的水中品红为什么能扩散呢?(同步加做加热水中品红)

    [过渡] 在很久以前许多学者就对上述这些问题进行了探究,他们提出了物质是由不连续的微小的粒子构成的设想,用于解释以上现象。那么,他们的论断是否正确呢?

    展示图片:教材P48图3-6、3-7

    小结:物质确实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和原子构成的。

    二、[提问]分子有何特点呢?

    (阅读)分子很小

    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

    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活动与探究]做氨水的扩散实验

    请同学们猜想:为什么A杯中的溶液很快变红了?而B杯中的溶液过很久才变红呢?

    小结:

    氨水中氨分子不断扩散进入了酚酞溶液中,使酚酞溶液变成了红色。该实验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提问]在受热的情况下,分子运动速率怎样?能否举例子

    电脑:①1000ml酒精与100ml水的混合,思考为什么混合后体积不为200ml呢?②一碗黄豆与一碗绿豆混合是否等于两碗?

    小结:分子之间有间隔

    思考题:

    用分子的观点分析:

    1、为什么墙内开花墙外香?

    2、为什么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易凉干?

    3、物质为何有三态变化?

    三、作业与练习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

    教学工具

    大烧杯、小烧杯、品红液、酚酞液、浓氨水、胶头滴管、针筒、投影仪、多媒体电脑等。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引入]生活中你经常碰到这种事: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在常温下逐渐减少了,如果拿去加热会减少得更快;当你漫步在果园,便有一阵阵果香飘来;当你把紫色高锰酸钾晶体丢人水中,水就会变成紫色,但我们肉眼却看不到高锰酸钾晶体的存在等等,大家是否想过原因呢?

    [演示实验J教材中(实验3-2)o

    [观察]品红溶液逐渐扩散,最后溶解在水中,烧杯中的溶液经振荡后变成浅红色。

    师:为什么敞口容器中的水会减少?加热后减少得更快?为什么品红滴到静置的水中能逐渐扩散呢?

    [学生讨论]水慢慢变干了,实际上是水微粒蒸发到空气中;我们闻到果香味,是看不见的果子微粒分散在空气中。

    师:同学们都说得对。这样的问题很久以前就引起一些学者的兴趣,他们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物质是由不连续的微小的粒子组成的。后来,这个大胆的设想随着科技的进步得到了验证。

    [小结]由课本图3-6和图3-7分析得出:

    1.物质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口(科学仪器直接观察)。

    2.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

    师:分子除了有一定的质量,还存在哪些性质呢?(从现象说明)o

    生1:从品纽的扩散、水的蒸干……等现象说明分子微粒是在不断运动。

    生2:从水受热蒸发加快这一现象,说明分子微粒在受热情况下,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这也说明分子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

    生3:闻到香味也可以说明分子微粒在不断运动。

    师:回答得很好!分子除了在不断运动外,还有哪些特点?

    生,:当水加热至100℃,水变成水蒸气,说明水分子间的间距拉大;在O℃时结成冰,呈固态,说明水分子的间距拉近;这一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一定间隔。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从生活经验、日常现象中,从前人探究中,我们通过自己的分析、推理得出分子的一些特点,归纳如下(投影):

    (1)分子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很小)。

    (2)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3)分子间存在一定的间隔。

    师:这3个特点中第2、3两点是你们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推理得出的,那么你能不能用个实验证明你的观点呢?

    (分组实验,重点探究特点2:分子是在不断运动。)

    二、实验探究

    [演示实验](教师在学生探究实验前先做个演示实验)

    在一试管中加入lOmL无色的浓氨水,然后滴入2~3滴无色酚酞试剂,观察现象,得出结论,作为信息提供给同学们。

    [现象]溶液呈红色。

    [结论]氨水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岔

    [实验内容]探究分子特点之一——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着。

    [实验方案1]在一只小烧杯中加入10ml。水,然后滴入2~3滴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实验方案2]在一只试管A中加入lOml。水,然后滴人2~3滴酚酞试液;另取一支试管B中加入10ml。的浓氨水,然后用带寻管塞子塞好.并用橡胶管连接,如图所示,观察现象。

    [实验方案3]如右图所示,A、B两烧杯中装有无色酚酞试液;另取一个C烧杯加入约5mL的浓氨水。然后用一个大烧杯罩住,观察现象(约5分钟后)。

    教师评价学生的方案,从理论上推测结论,完成下表:

    师:同学们亲自进行实验究话动,通过实验,我们归结出以下几点

    1.氨水会挥发出许多微小颗粒并扩散到空气中,所以最先打开瓶塞时,我们都闻到了刺鼻的气味;(亲自体验得出。)

    2.氨水中的氮分子不断运动,;扩散到含有酚酞的溶液中,使酚酞变红;

    3.说明构成氨气酌氮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日常生活中,许多事实证明了这二点,请同学们在小组中讨论并举例说明.

    [讨论]从分子的角度看,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教师讲解,然后小结本节的内容。.)

    [讲解]水的蒸发,是水分子微粒受热蒸发,从液态分子微粒变成气态分子或粒,水分子(H2O)本身没有变化。一个水分子(H2 0)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构成的。如图:藏骚,水的化学性质也没有变化,所以水的蒸发过程是属于物理变化;而水的分解不一样如下图所示)

    (水分子分解示意图)

    从图中看出,水电解时,水分子变成了新的分子——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有了新的分子生成,这一变化是化学变化。水分子不再保持水的化学性质,因此说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强调这一句话)

    [讨论]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这一句话应如何理解7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最后一段,然后举例。)

    [讲解]下面的图示表示氧化汞的受热分解过程

    (投影)。

    (氧化汞分子分解示意图)

    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原子没有发生变化。例如,氧化汞分子分解成氧原予和汞原子,氧原子无论存在于水中、氧气中.还基在氧化汞分子中始终是氧原子。可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成更小的粒子:因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课后小结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分子和原子,利用实验探究验证了分子的特点。现将本课题总结如下:

    1.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分子存在着以下特点:

    (1)分子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2)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3)分子间存在一定的间距。

    3.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分子。

    分子课件 篇5

    分子的热运动的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知道分子不停地无规则热运动,知道布朗运动和扩散运动

    教学难点:布朗运动和扩散运动的`微观解释

    一、扩散运动

    1、演示实验

    空气与二氧化氮气体间的扩散现象

    2、概念:扩散现象

    3、扩散现象的微观解释: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

    4、计算机演示扩散过程

    5、对比实验: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的扩散快慢。

    结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6、列举日常生活中的扩散现象:如香水味等

    二、布朗运动

    1、学生观察布朗运动现象

    2、微观解释布朗运动:分子撞击不平衡

    3、观察布朗运动与温度高低、颗粒大小关系: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著;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显著.

    4、计算机演示布朗运动现象以及产生原理

    例:关于布朗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分子的运动

    B、布朗运动是指液体分子的运动

    C、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

    D、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中的颗粒的无规则运动

    答案:CD

    评析:熟知布朗运动的实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三、热运动

    由布朗运动和扩散运动说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四、作业

    分子课件 篇6

    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1.2过程与方法 :

    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通过观察物体运动,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兴趣和习惯,养成认真细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机械运动的定义,以及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充分体会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运动情况是可以不同的。

    【师】日常生活中,你都见过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下面有几个运动的例子,想一想判断下他们是不是运动的根据是什么。说

    ①你从座位走到黑板前,这一过程中,你的什么发生了变化?

    ②有一辆汽车停在路边和在路上行使有什么不同?

    ③说天上飞的飞机是运动的,你根据什么?

    【师】根据我们刚刚的几个例子,可以看出来,上述的几个运动的物体,他们的位置都发生了相应的改变,所以我们今天要学的机械运动,就是关于位置的改变。

    ①图中的那些物体是否在做机械运动?

    ②我们周围的树木,房屋以及教室里的桌椅是运动的吗?

    【生】图中物体在做机械运动,树木和房屋不运动,依据是看物体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

    【师】整个银河系、喜马拉雅山、猎豹都在做机械运动,而树木、房屋以及桌椅也都跟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它们也在做机械运动。可见,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知识点: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A、松树苗一个月长高500px,属于生命活动,不是机械运动;

    B、地球绕太阳公转,地球相对于太阳有位置的改变,是机械运动;

    C、中日两国陆地距离平均每年靠近2.9m,陆地相对于原来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是机械运动;

    D、成熟的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苹果相对于地面有位置的改变,是机械运动.

    【师】刚刚说了机械运动是相对位置的改变,既然是相对的,就得找一个物体来比较比较。

    把课本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把尺子,推动课本使课本沿桌面运动。

    讨论回答:

    选取课本作标准,尺子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

    选择课本作标准,尺子和课桌是运动还是静止?

    选择尺子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

    【师】刚刚的简单实验中,在同一个事物过程中,为什么选取的标准不同,得出的结论会有这么大的区别呢?

    得出参照物的概念:

    参照物: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师】有了参照物的概念后,我们再来看生活中几个常见的例子。如下图:wwW.JK251.COM

    图中汽车和人的运动情况:选取地面做参照物,人是运动的;选取汽车做参照物,人是静止的。

    从而我们可以得出:在讨论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选择的标准不同,它的运动情况就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物体的运动是相对的。

    C.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与参照物的选择无关,对任何参照物而言结果都是相同的

    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和参照物及其选择的角度去分析,即可作出判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对运动状态的描述是相对的.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A.运动是宇宙中普遍的现象,地球及其它一切天体都在不断的运动和发展当中,该选项说法正确;

    B.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是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来说的,该选项说法错误;

    C.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当选择的参照物发生变化时,对于物体运动状态的结论也可能发生变化,该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例题】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知识点: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由此来突破此题。

    所以甲车运动状态有三种可能:1、向右运动;2、静止;3、向左运动,且速度小于风速.

    因为乙车旗向右飘,所以乙车只能向左运动,且速度要大于风的速度.

    故选D。

    【师】通过学习,可以发现:

    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依据是看物体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

    参照物: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在讨论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选择的标准不同,它的运动情况就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重点 什么是机械运动以及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

    难点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运动情况可能不同。

    阅读课本第16、17、18页内容,认识物体运动形式的判断,完成下列问题:

    1.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机械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2.一位同学从自己的座位走到黑板前,他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3.你们肯定见到过许多静止的和运动的物体,请各举3例.

    运动的物体:空中飞行的小鸟、疾驰的汽车、河道中的流水.

    1.如果你的一位同学和你一起并肩向前走,你认为他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站在路边的人又认为他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2.可见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选择的对象不同,结论一般不同.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3.试着描述图1.2-3和1.2-4各种情形中物体的运动状况,总结一下选择参照物的方法技巧.

    1.不要用物体本身作为参照物,参照物理论上可以任意选,但不是乱选,参照物选得恰当更容易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2.没提到参照物时,一般是以地面或地面上静止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如桥梁、路边的树木、建筑物等.

    3.运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具体方法如下:

    ①确定研究对象,即明确要判断哪个物体是否运动;

    ②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一个物体不动;

    ③看被研究的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若位置无变化,则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

    1.下列说法中各是以什么作参照物的.

    (1)坐在船上的乘客是静止的.

    乘客是静止——参照物是 船.

    (2)“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竹排在江中游——以江岸(青山)作参照物;

    青山在走——以竹排为参照物.

    (3)月亮从云中钻了出来.

    月亮钻了出来——参照物是 云 .

    2.坐在汽车里的乘客、司机和路旁的孩子们有如图所示的对话,以下分析正确的是(C)

    1.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能选择的参照物不止一个,但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物体的运动状态不一定相同,所以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2.航天飞机在太空与宇宙空间站对接时,两者在空中飞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必须相同,此时两物体间彼此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1.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空战中,一名飞行员发现自己的机舱有一只“小虫”在飞来,于是一把抓住,一看才发现是一粒正在飞行的子弹!我们知道徒手抓住正在飞行的子弹一般是不可能的,那么这位飞行员为什么能抓住呢?

    解:这颗子弹飞行的速度大小、方向与飞机飞行的速度、大小方向(飞行员)相同,子弹与飞机(飞行员)保持相对静止,所以飞行员能抓住这颗子弹.

    2.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分析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

    乙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①可能静止;②可能向右运动;③可能向左运动,但运动速度小于风速.

    运动具有速度和方向,围绕子弹和飞机运动的速度和方向进行分析.

    1.我们通常所说的“太阳东升西落”,是以谁为参照物呢?地理学科中所说的“地球绕着太阳转”又是以谁为参照物呢?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一起在做同步运动,如果以地球为参照物,地球同步卫星是运动还是静止?

    2.“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郑人之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是由于他不懂得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物理知识所致.

    B.所谓参照物就是我们假设不动的物体,以它作为参考研究其他物体运动情况

    C.选取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其结果可以是不同的

    D.研究物体运动,选择地面做参照物最适宜,因为地面是真正不动的物体

    4.空中有甲、乙两架直升机.甲机中的飞行员看到乙机向上运动;乙机中飞行员看到甲机向下运动,同时看到地面向上运动.则相对地面,甲直升机向 下 运动,乙直升机向 下 运动.甲直升机运动得快.

    5.在我国古典小说《镜花缘》中有这样一句话:“吉岁一阵大风,把我院一口井,忽然吹到篱笆外去.”

    说这句话的人和相信这句话的人,在刮大风前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在刮大风后又是以篱笆为参照物的.

    一般人不相信一口井会被大风刮到篱笆外去,因为他们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

    分子课件 篇7

    1教学目标

    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的区别。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4、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名称和符号。了解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几种元素及存在。

    5、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6、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7、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概念。

    8、能够运用本单元知识点,解出相关题型以及中考题。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1、分子的性质

    2、原子结构

    3、物质的分类、组成及微观构成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

    【讲授】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第一个板块】知识梳理

    一、几种构成物质微观粒子

    能够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 有 。

    (一)、分子

    你能说出分子的性质吗?

    1、分子的性质: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3)、分子之间有间隔

    例题1、下列微粒中,能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是( )

    A.H B.2H C.H2 D.H2O

    2、定义: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学生活动:对于分子的性质分别举例说明。

    (二)、原子

    1、定义: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你能说出原子的结构吗?

    2、原子的结构:

    质子(+)

    原子核(+)

    中子

    原子

    核外电子(-)

    3、原子结构示意图:

    1、原子中的 等量关系:核电核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离子中等量的关系:核电核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思考?

    离子结构示意图与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

    4、相对原子质量:

    忽略电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近似值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三)、离子

    例题2 则该原子核内有( )个质子,核外有( )电子,核外有( )个电子层,最外层有( ) 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 )电子,形成 ( )

    例题3、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 ,若X等于11,则该微粒表示_________(填“原子”、“阳离子”、“阴离子”).

    例题4、X的原子得到2个电子变成离子,则该离子的符号为( )。

    A.X B.X2- C.X-2 D.X2+

    例题5、由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等几中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其中他测定核电荷数为63的.铕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为152。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铕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63 B、铕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为89

    C、铕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63 D、铕元素原子的质量为152

    【小结】物质与其构成粒子的关系:

    二、物质的组成

    (一)、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2、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

    O、Si、Al、Fe

    3、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二)、元素周期表

    1、结构:7横行(7个周期)各周期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 数逐渐增加

    2、18纵行(16个族)各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逐渐增加(化学性质相似)

    原子序数 元素名称

    17 氯

    Cl 元素符号

    35.45

    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例题6、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中获取的信息不正确 的是( )

    A、该元素属于稀有气体元素

    B、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Ar

    C、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18个电子

    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9.95g

    例题7、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属于金属元素原子的是( ),表示 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是( ),表示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是( )。

    A B C D

    例题8、图甲是某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图乙是该元素的一种粒子结构示意图.

    (1)该元素的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 ,相对原子质量_________.

    (2)图乙所示粒子的符号为 _________ .

    (三)、物质的组成及分类

    多媒体展示:

    例题9、下列不同物质的微观粒子示意图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表示纯净物的是 ,表示化合物的是 ,表示单质的是 ,可能表示氧化物的是 。

    图A 图B 图C 图D 图E

    课堂小结:从物质的构成、组成、及分类小结本单元知识,构建知识网。

    学生小结:本堂课你收获了什么?

    板书设计: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构成物质的几种微粒 二、物质的组成

    1、分子 1、元素

    分子的性质 2、元素周期表

    2、原子 3、物质的组成及分类

    原子的结构

    原子结构示意图

    3、离子

    阴离子

    阳离子

    【第二个板块】:练习反馈(见学生课堂练习)

    教学反思:

    分子课件 篇8

    1.认识分子的基本特征,学会从分子的角度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锻炼团结合作、独立思考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自主阅读,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实验演示,初步练习实验观察、问题分析的方法和能力。

    3.通过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体验宏观现象与微观世界的联系,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化学对生活生产的影响作用,提升化学价值观。

    【多媒体播放】缓缓流淌的小溪、奔腾湍急的`江河、波涛汹涌的大海。

    【教师提问】同学们,无论是小溪、江河还是大海,虽然名称不同,但是它们却有着共同的特点,它们都在不停的流动,并且都主要由同一种物质组成,大家知道这种物质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水。

    【教师提问】水是由什么构成的?

    【学生回答】水分子。

    【教师总结】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构成的,通过视频我们观察到水在不停地运动,我们肉眼看不到的水分子是不是也在运动呢?许多物质像水一样,也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又具有怎样的性质呢?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

    【多媒体展示】展示一段关于水分子的资料。

    【教师提问】根据材料内容,一滴水含有多少个水分子?

    【学生回答】1.67×1021个水分子。

    【教师讲授】如果十亿人不分日夜的数一滴水中的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需要数三万多年才能数完。这说明水分子怎样的性质呢?

    【学生回答】质量体积都很小。

    【教师总结】不光是水分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其他分子同样具有这样的性质,这是分子的一条基本性质。

    【教师演示】混合100 mL大豆和100 mL小米,让学生观察混合后的总体积变化。

    【学生回答】总体积小于200mL。

    【教师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学生回答】颗粒之间存在间隙。

    【学生实验】在25mL量筒中混合10mL的水和10mL的酒精,观察现象。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能得出什么结论?

    【交流讨论】混合后的液体总体积小于20mL,可知分子之间同样存在间隔。

    【教师提问】生活中的哪些现象可以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学生回答】温度计的热胀冷缩。

    【教师提问】分子相互间存在间隔,分子之间的间隔随温度会改变吗?

    【学生回答】高温下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体积变大,低温下分子间隔变小体积缩小,所以观察到物质有热胀冷缩现象。

    【演示实验】将同样体积的空气、水、沙子分别放入在针筒中,按压活塞,观察现象。

    【教师提问】这些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回答】说明通常来看,分子之间的间隔大小比较为:气体>液体>固体。

    【教师演示】取两只相同容积的小烧杯,一只中加入半杯热水,另一只中加入半杯冷水,然后分别加入少量品红,观察现象。

    【学生回答】两只烧杯中的品红均扩散。

    【教师提问】两只烧杯中的品红扩散速度有什么区别?

    【学生回答】热水杯中的品红的扩散速度更快。

    【教师提问】这些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回答】说明分子是处在不断的运动中的,并且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

    【教师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体现分子不断运动的性质?

    【学生回答】长期堆煤的地面,厚厚的泥土下面也是黑色的;湿衣服晾在阳光下比晾在阴凉处干得快。

    【教师提问】解释以下诗句中所包含的化学知识:①酒香不怕巷子深;②踏花归去马蹄香。

    【学生回答】分子处在不断的运动中。

    【小结】请学生归纳总结分子的基本特征,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

    【作业】查阅资料寻找“氨分子扩散实验”,了解反应的原理和现象,思考如何得出实验结论。

    分子课件 篇9

    1高分子化合物的定义:由结构简单的相同单元通过共价键重复连接相对分子量大分子链长的化合物。

    2.分子量的多分散性: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均一的特性为多分散性。

    3.数均分子量:通常采用聚合物的稀溶液测定,如用冰点降低、沸点升高、渗透压法和端基滴定法来测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数均分子量。(W/N W为总质量 N为分子个数)

    2.自由基聚合:用自由基引发,使链增长(链生长)自由基不断增长的聚合反应。

    3.(1)引发剂效率:用于引发聚合的引发剂占引发剂分解或消耗的百分率。

    (2)低于1的原因:引发剂分解产生的初级自由基,只有一部分用来引发单体聚合,还有一部分引发剂由于诱导分解或茏蔽效应伴随的副反应而消耗,使引发剂的使用效率降低。

    (3)引发剂的选择:1.根据聚合方法选择.本体,溶液,悬浮聚合时,选用油溶性引发剂,而乳液聚合则选择水溶性引发剂。2.根据聚合温度选择活化能或t1/2适当的引发剂,使自由基形成速率和聚合速率适中。一般选择半衰期与聚合时间同数量级或相当的引发剂。3.选择适当的引发剂量,引发剂浓度不仅影响聚合速率,还影响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3.动力学方程的推导用到三个假设:1.链转移不影响聚合速率,链终止反应为双基终止。2.链自由基的活性与链长无关。3.单体消耗速率就是聚合物生成速率,链增长反应消耗的单体远大于链引发。

    4.聚合是在稳态下进行。

    4.自动加速的原因:体系黏度增加 效果:随反应的进行,链自由基的终止速率受到了抑制。

    5. 动力学链长:每个活性中心从引发到终止所消耗的.单体分子个数。

    6.自由基聚合反应的实施方法主要有本体聚合、溶液聚合、悬浮聚合、乳液聚合。

    2聚合物的老化:聚合物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以致最后会丧失使用价值。

    1.链结构的三个层次:1.化学组成2.结构单元的链接方式3.支化和交联。

    2.高分子物质只存在液态和固态,没有气态。为何?

    要想形成气态,首先要克服液体分子间的作用。但是高分子的分子量太大了,分子间作用力强。有

    这能量克服分子力的话,早就已经分解掉了。所以高分子不太可能有气体. 3取向:聚合物在外力作用下,分子链,链段和结晶聚合物中的晶粒等取向单元沿着外力作用方向择优排列。

    取向的应用:在合成纤维生成中采用高速牵伸工艺使分子链取向而使纤维拉伸强度大幅度提高。

    4.怎样保证纤维既有较高的强度又有较好的弹性? 在成型加工时,可以利用分子链取向速度的不同,用慢的取向过程使整个分子链获得良好的取向,以达到高强度。然后再很短的时间内用热空气或水蒸气很快吹一下(热处理),使链段解取向,使之具有弹性。

    5. 为什么大多数合成纤维都是用结晶性高聚物制得的?

    (1)分子链的对称性好(2)分子链的规整性好(3)分子链的柔性好(4)有共聚结构

    6.三态两区特点:

    (1)玻璃态:分子链几乎无运动,聚合物类似玻璃,通常为脆性的,模量为10^4-10^11 Pa (2)玻璃化转变:整个大分子链还无法运动,但链段开始运动,模量下降3-4个数量级,聚合物行为与皮革类似。 (3)高弹态:链段运动激化,但分子链间无滑移,受力后能产生可以回复的大形变,称之为高弹态,为聚合物的特有的力学状态。模量进一步降低,聚合物表现出橡胶行为。(4)粘流转变:分子链重心开始出现相对位移,模量再次急速下降,聚合物既呈现橡胶弹性,又呈现流动性。对应的转温度Tf称为粘流温度。(5)粘流态:大分子链受外力作用时发生位移,且无法回复。行为与小分子液体类似。

    分子课件 篇10

    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课件:走进革命化、入团化、入党化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国家不断地发展壮大。这是多方面的成果,而中国共产党在其中的作用是重要的。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的一份子,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力量,为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为此,我们有必要走进革命化、入团化、入党化,成为合格的党员。

    革命化

    “革命”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我们的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特征。在革命的时代背景下,人们需要有强烈的革命意志,为了推翻旧社会、创建新社会而奋斗。而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也需要有这种革命意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成为一个合格的党员。

    革命意志,即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无论在什么时候,共产主义都应该是我们坚定的信念。尤其是在当今这个时代,我们需要有更加坚定的信念,才能在充满竞争的社会中获得成功。

    入团化

    入团化,即青年时期的团员教育。青年时期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个时期,青年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几乎都要在这个时期形成。在这个时期,我们需要认真地对团的工作进行参与和学习,充分认识青年的责任与使命,明确团员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及如何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

    成为一名团员,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是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强化爱国思想、集体思想、共产主义思想,同时树立追求真理的态度,这也是我们响应时代召唤的源动力。

    入党化

    “党”的历史是革命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们为我国的独立、强大、繁荣而奋斗的历史。在我国一个执政党严格的党员管理制度下,成为党员若是没有强烈的意愿和追求,就很难成功。 因此,在入党之前,我们需要做好全面的决策和准备,充分认识党员身份的庄严性、困难性和长期性,要求专门就这一课题进行学习,清醒理性,不但在认识上坚定不移,而且在思想上、行动上都要基本讲诚信,不讲假话,不打折扣,全方位、全程把握入党的基本要求、工作方向、加强自身的素质等全面掌握。

    最后,在走进革命化、入团化、入党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这几个过程之间的紧密联系。只有充分体会这几个过程之间的联系,我们才有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革命者。

    分子课件 篇11

    1、通过整理活动,使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有系统的认识。

    2、通过比较区分,进一步加深对“力”的认识。

    3、明白“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

    1、是什么力让小车运动起来的?小车的运动(方向、快慢、距离)与这些力有怎样的关系?

    小车运动的方向与气球反冲力的方向是。

    小车运动的方向与橡皮筋缠绕的有关。

    小车运动的距离与橡皮筋缠绕的'有关。

    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

    要使物体运动得更快,必须对物体。

    1、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2、小组讨论完成“‘物体运动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汇总表”

    3、学生汇报交流(板书),出示实验图回顾实验结果是如何得出,回顾弹簧秤的读法。

    1、辨析一、摩擦力对我们是有利的,还是有害的?

    (1)有利的摩擦力我们就要利用它,生活中哪些事例是为了增大摩擦力?对我们不利的摩擦力我们就要减小它,生活中哪些事例是为了减小摩擦力?

    2、让小车运动起来我们必须给他施加力,没有继续给他推力,它很快就停下来了,这说明使运动的物体停止不动不需要力的作用。(演示)

    1、通过本节课对“运动和力”单元的整理,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2、有关“力”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以后的学习中还要继续学习,推荐《力的惊险故事》

    3、本节课将本单元的知识进行了整理,在课后大家能回顾我们整理单元知识的过程,自己整理吗。

    分子课件 篇12

    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2.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方案一 :创设情境

    1827年的一天,布朗把花粉放入水中。然 后取出一滴这种悬浊液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花粉小颗粒在水中像着了魔似地不停地运动,而且每个小颗粒的运动方向和速度都改变得很快,不会停下来。这些小颗粒实际上是由上万个分子组成的分子团,由于受到液体分子的撞击而受力不平衡,从而表现出无规则的运动。

    这就是著名的布朗运动,你知道布朗运动说明了什么吗?

    方案二:教师在教室中洒 几滴香水,让学生谈一下有什么感觉?闻到香水味。 引导学生思考:为何能闻到香水味而看不到带香味的分子的运动?分子体积很小,用我们肉眼是看不到的。

    让学生阅读本节教材第一自然段,能得出什么结论? 讨 论得出:分子体积小而数量多。

    提出问题:既然分子有这样的特点,那我们如何研究分子的运动?用电子显微镜来观察,这不失为一种方法,有没有其他方法呢?

    讨论得出:能闻到香水味,说明香水分子跑到了我们鼻子里,我们可以通过研究这种宏观现象来推知分子的运动情况,这种通过转换来研究问题的方法,就是我们常用的一种物理研究方法——转换法。

    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研究分子的运动情况。 方案三:上课开始,教师吹出许多肥皂泡,满屋飘泡泡……教师(端起盛肥皂水的玻璃杯问):肥皂水是什么状态的?为什么用肥皂水吹起的泡泡不会破呢?这个现象跟分子有关。今天我们来学习《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通过美妙的现象(好玩),尖锐的问题(好奇),立刻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

    推进新课

    一、扩散现象

    演示实验1:教师打开一盒香皂,让附近的学生闻一下。 问题:能不能闻到香味?为什么?

    演示实验2:我们将一个空瓶子,倒扣在一个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抽掉盖在 二氧化氮瓶上的玻璃板。

    观察并思考:上面空瓶有红色现象说明了什么?将空瓶与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颠倒放置,重做这个实验能否得出相同的结论?

    结论:上面空瓶有红色,说明二氧化氮气体分子到了上面空瓶中,分子是运动的。这个实验是一种扩散现象。颠倒放置时不能得出相同的结论,因为二氧化氮密度大,在重力作用下会向下运动,无法证明分子是运动的。

    讲述: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扩散现象很常见,请你试着 举出几个例子?到医院闻到消毒液味;烧菜时有香味传出;到花园里会闻到花香……

    提出问题:气体可以发生扩散,那么液体和固体是否可以发生扩散呢? 演示实验3:向一个盛有水的烧杯中用滴管注入两滴红墨水。 观察并思考:发生扩散现象说明了什么? 对照课本第124页图16.1-3讲述实验过程。

    ①在量筒里装一半清水,水下面注入硫酸铜溶液。硫酸铜溶液开始时及静放10天、20天、30天的对比图片。

    ②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 1 mm深。 观察并思考:固体、液体、气体都有扩散现象,在以上几个扩散实验中,扩散快慢为何不同?影响扩散快慢的因素是什么?

    演示实验4: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冷水。用滴管先向冷水、再向热水中分别注入两滴红墨水。

    观察并思考:装热水的烧杯很快变红了说明了什么?扩散现象与什么因素有关?

    结论:扩散 现象与温度有 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小组讨论:讨论“想想议议”中三个问题,1.以上几个实验是否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2.分子的运动快慢跟温度有关系吗?3.对分子的运动你能做出哪些推测?

    得出结论: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二、分子间的作用力

    拿一个铅块,用力拉,为什么拉不断?用力捏,为什么捏不扁?

    演示实验5: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块铅就会结合起来,教师在下面逐个加挂钩码,挂很多个都不能把它们分开。 观察并思考: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结论: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教师分析:分子间的引力使得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所以,用力拉铅块时,分子间的引力使得铅块拉不断;用力捏时,由于斥力的存在而捏不扁。

    类比:让学生取一根弹簧,感受拉和压时作用于手的力。然后教师拿两个乒乓球,中间放一根弹簧,告诉学生用这个模型来比拟两个连着的分子,教师操作,让学生来回答。当弹簧拉长,分子间的距离增大,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当弹簧压缩,分子间的距离缩小,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弹簧不用力时,引力=斥力。

    教师分析: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是同时存在的。距离越小,作用力越大,如果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课堂小结

    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2.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板书设计

    【分子课件精华】相关推荐
    [热]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

    我相信幼师都接触过教案,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写幼儿园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活动准备:不透明的盒子里面放着香菜。香菜盆栽。活动目标:通过盒子引起孩子的好奇心。经过看、闻、尝来了解香菜。活...

    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

    按照惯例,幼儿园教师必须撰写自己的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每一位幼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好的幼儿园教案都有哪些内容?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供大家参考。活动目标:1、欣赏音乐,能有节奏的开火车。2、在玩开火车的游戏时能够分辨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