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小学语文详细教案模板(精品10篇)
  • 小学语文详细教案模板

    发表时间:2024-10-19

    小学语文详细教案模板(精品10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万能教案模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详细教案模板 篇1

    (一)教学目标

    1.阅读"学习提示",概括学习方法。

    2.完成全部书面作业。

    3.有感情朗读全文。

    (二)教学过程

    1.复习:

    从这篇课文中,我们可以看出铁人怎样的思想品质?铁人的这种品质特点,我们是怎样体会出来的?(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品质特点,这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2.根据学习方法,学习"提示"。

    (1)自读"学习提示",划出重要的句子。

    (2)怎样阅读写人的文章?

    找出--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

    体会--人物内在的心理活动

    想想--反映人物怎样的'特点

    3.小结:

    通过人物外在的语言、神态和动作描写,我们可以体会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人物的品质特点。

    4.练习:

    (1)根据铁人"默默地卷烟抽"这一动作,联系上下文内容,想像他当时会想些什么?

    (2)根据"他一把举起了小娃,看着,看着,紧紧地搂在胸前。"这一动作描写,想像,此时此刻,铁人会想些什么?

    (3)看到这里,身旁的那位阿姨又会想些什么?

    5.有感情朗读全文。

    6.完成全部书面作业。

    小学语文详细教案模板 篇2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用生字组成的新词,会用部分生字口头组词,扩大词汇量。

    2、培养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看图说话的能力。

    3、理解课文的意思。了解壁虎、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功能及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

    4、向学生进行礼貌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功能。难点是理解壁虎尾巴的功能及可以再生的特点。

    课前准备:

    录音机、磁带、投影仪、幻灯片(或挂图)4幅,壁虎、小鱼、黄牛、燕子头饰4个。棉线(或纸条)一段。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两遍。

    提问:从课题看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谁?什么事?

    2、小壁虎是什么样子呢?(出示幻灯片或挂图)边指边介绍:壁虎也叫守宫、蝎虎。身体扁平,长达12厘米,背部暗灰色,有黑色带状的斑纹,身体表面有细鳞,四肢短,趾底有吸盘,能在天花板上、墙壁上爬行,就是玻璃上也掉不下来。它有一条细细的长尾巴,长尾巴有两项功能,一是摆动帮助爬行,摆动越快,爬得越快,如果失去了尾巴就爬不快了。还有一项功能,先不告诉你,通过学习课文,自己回答。

    3、你读了课题后想知道什么?(为什么借?向谁借?借到了吗?)说得真好。这些问题我们通过学习课文就可以解决。

    二、听录音(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1、初读正音。自由小声读全文,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三分钟后)你借助拼音,认识了哪些字?(找中差生读。注意“蛇、挣、甩、傻”几个字是翘舌音,“蚊、您”是前鼻音。)

    2、再自由小声读全文,注意停顿,不读破词和句。把你认为不太好读的句子站起来读一读(重点纠正停顿。)

    3、读全文,找出有“一”字的词,读准声调(一条、一挣、一看);找出文中带有轻声字的句子,读出语气(有“了、子、啊、呢、呀、着、吗”等字的句子)。先同桌互读,再站起来读。

    4、读文中插图的对应段。先对照图找出对应段(第一幅一、二段;第二幅第三段;第三幅第四段;第四幅第五段),按图指名读。

    5、读文中对话部分。找出文中的四次对话,同桌互读。(指导认识对话的标记是引号,引号内是人物的语言)“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中“借给我”读重音,“行吗”是商量的口气,要表现出小壁虎难过、焦急但又尊重别人的心情。

    6、快速给自然标序号,请7位同学站起来读。(中差生读),其它人听后评议、纠正后再读,看是否进步了。

    7、齐读全文,要求正确、流利。

    三、学习生字:

    1、结合课文读一读10个生字和文中生字组成的词(先画出再读)。

    2、你认为这10个生字中哪几个最容易记?写时要注意什么?(指导分析,一个字写4遍。)

    借:左窄右宽,把“错误”字金字旁换成立人旁,就是“借”,“昔”第二和第五笔写在竖中线上。

    尾:左上包右下。外面是尸,上面不加点。

    难:左窄右宽,“英雄”的“雄”字左边换成“又”,中间“亻”一竖写在竖中线上。

    爬:左下包右上,“爪”字第四笔的捺要写平、写长些,能托住上面的“巴”字,“巴”的最后一笔起笔在竖中线上。

    行:左右相等,右边“亍”不要写成“干”,第三笔和第六笔落笔顶齐。

    告:猜一个字谜“一口咬去牛尾巴”什么字?上面“牛”字不出头是“告”,下面是“口”,第三笔在竖中线上,第四笔在横中线上。

    新:左右相等,左边“亲”,写时第九笔捺变点。

    3、你认为这10个字中哪几个难写?写时要注意什么?

    壁:上大下小,上面左右各占一半,要写紧,下边“土”,要居中。

    虎:左上包右下,第三笔是横钩,不是横。

    诉:左窄右宽,有边“斤“加一点。

    四、总结,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课下把生字看一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

    二、边看图1,学习课文1、2段:

    现在我们按要求边看图边读课文边回答。

    小壁虎为什么去借尾巴?(出示图)看对应段,边看图边说,读时用上“谁、什么地方、干什么”句式,齐读第一、二自然段。这里有一根线(或一段纸条)谁上台前给大家做出“一挣”的动作。小壁虎为什么要“一挣”。读了这两段后谁明白了,谁聪明,站起来说说。这里也看出小壁虎尾巴的特点:可以自动切断。(板书“小壁虎挣断尾巴”)

    三、学习小壁虎借尾巴的经过:

    第一次借尾巴:

    1.自学课文并思考:

    A小壁虎在哪儿看见谁?

    B她在干什么?

    C小壁虎为什么没有借到尾巴?

    2.在教师指导下,观察图2,并回答问题。

    板书:小鱼摇着拨水

    3.指导朗读:小壁虎的话,进行礼貌教育.

    4.练多读全段.

    第二次借尾巴:

    1.自学课文并思考.

    2.观察图3,学生直接回答思考题.

    板书:老黄牛甩着赶蝇子

    3.指导朗读老黄牛说的话。

    3.按提示,进行看图说话练习。

    第三次借尾巴:

    1、通过阅读课文与观察图4,简要分析。

    板书:燕子摆着掌握方向

    2、从按提示看图说话,到独立看图说话。

    四、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齐读课文;

    2.分析课文,辨析反义词:难过高兴,明确事情的结果。

    板书:长出新尾巴

    五、总结课文,重点概括这几种动物尾巴的作用。

    六、课后练习:

    1、练习分角色朗读;

    2、填空练习。

    七、作业:把这个故事讲给其它小朋友听。

    附板书设计:

    小壁虎借尾巴

    挣断尾巴

    逃走

    小鱼

    摇着

    拨水

    小壁虎借尾巴

    老黄牛

    甩着

    赶蝇子

    燕子

    摆着

    掌握方向

    长出新尾巴

    小学语文详细教案模板 篇3

    第一课时

    【预设目标】

    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又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

    2、学习作者对闰土的外貌描写,感知语言的表达力度,体会闰土的健康和可爱,尝试仿写人物外貌。

    3、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描写看瓜刺猹的片段,了解闰土的勇敢,体会“深蓝的天空中……的西瓜”的景致描写蕴涵着作者对闰土生活的广阔天地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

    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片段和第一画面──看瓜刺猹的片段,了解闰土是个健康、纯朴、勇敢的农村少年。

    【教学难点】

    1、学习作者对闰土的外貌描写,感知语言的表达力度,体会闰土的健康和可爱。

    2、体会“深蓝的天空中……的西瓜”的景致描写蕴涵着作者对闰土生活的广阔天地的向往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在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时想起了他三十年前儿时的伙伴,当母亲和他提起这位朋友时,他的脑海里就忽然闪出一幅神奇的画面。

    (出示课文插图。)

    2、音乐声中听老师讲述闰土刺查的故事。说说听了故事之后的感受。他就是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主人公──闰土。

    板书:

    少年闰土

    二、整体感知课文

    你想认识这位朋友吗?初读课文,难读难记的地方多读几遍。

    辅助阅读:

    1、鲁迅的文章语言精辟,同学们在初读课文中是否有不理解的地方?请大家快速读读课文,找一找,注意文中生僻的`字词,做好记号,能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其间、仿佛、素、如许、单、无端。)

    2、反馈交流,部分问题存疑。教师从学生的问题中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和疑问点。

    3、填填你读课文后对闰土的认识:

    ( )的少年闰土,还能说说理由。

    学生反馈交流。

    (板书学生对闰土的认识。)

    三、提出问题,互释疑点,保留问题

    1、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以你多年的学习经验,你觉得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来学懂课文?

    (研读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句子,了解人物特点。)

    2、提出本课的教学目标:

    通过人物外貌、形象的分析,了解人物特点。

    让学生找到相应的片段。

    (第一小节和描写闰土外貌的片段。)

    选择读书的方法。

    (自由读,做旁注读,圈圈画画读。)

    四、教学第一段画面

    1、轻轻地读读这段话,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反复读读,体会体会。

    2、反馈交流,体味提升:

    ⑴ 第一句:

    ① 生读第一句,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带着理解,读读这句话,学生评价。比试读。

    ② 教师点拨:

    A、句子中色彩的美。深蓝金黄碧绿。

    B、环境的空旷美。在闰土奔驰在一望无际的海边时,我的心中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再把这种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试背诵句子。)

    ⑵ 第二句教学:

    ① 生读第二、三句,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带着理解,读读这句话,学生评价。比试读。

    点拨:

    闰土非常勇敢,看插图中的少年分明是一个小英雄。

    ② 不同形式的体味朗读,鼓励生生之间的评价与赏识。

    ③ 小英雄的形象是否也刻在你的脑中了?闭上眼睛,再把这个形象回味一下,齐读这一节。

    (试背诵句子。)

    ⑷ 看图,试背诵这一段。

    五、学习闰土的外貌

    不知你们是否有这样的疑问,三十年过去了,作者回忆起美好的故乡,就想到了闰土。

    1、请同学们找一找二人初次见面时闰土是怎样的形象。

    2、指名读,同学们仔细听,听完后说说闰土的形象有什么样的特点,并说说理由。

    辅助理解:

    请同学们拿出铅笔,将“圆脸”的“圆”、“小毡帽”的“小”和“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一句话轻轻画掉,然后看看他是谁,与他相对照,少年闰土有什么样的特点。

    (看出闰土是一个年少而又纯朴、活泼的孩子。)

    再请同学们用铅笔将“紫色的”一词划掉,然后换上“苍白的”或“腊黄的”一类词语,读后说说有什么体会。

    (看出闰土是一个健康的孩子。)

    3、抓住重点词,带着自己的理解朗读这句话。

    六、仿写外貌

    1、闰土是一个健康的孩子,形象非常可爱,可惜课文中没有写到“我”是怎样的一种形象。再读读课文,你们能不能根据闰土的形象特点来想象一下“我”会有怎样的形象?

    注意:

    要有想象力,但要有根据,合乎逻辑。

    2、学习作者对闰土外貌的描写,将大家对“我”的设想用几句话写一写。

    3、反馈交流,师生评价。

    4、师小结:

    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这样想的缘由,我们到下节课可以继续研究。

    5、生小结,通过本课学习,我们有什么收获?

    (检查目标的达成。)

    七、小结、导读

    这样两个外貌、身份都截然不同的孩子,却成了难舍难分的朋友。老师建议大家课外好好地去读一读鲁迅写的《故乡》,读了以后你会对他们有更全面的了解。然后再细细地读读课文《少年闰土》,你一定会有新发现的。

    小学语文详细教案模板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读读记记“探访、交涉、风采、赴约、淡雅、捉摸、衬托、幻觉、深远、有朝一日、大洋彼岸”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对照插图,把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部分找出来,欣赏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美丽神韵和那如梦如幻的妩媚微笑,引导学生从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双手和背景等具体的描写中体会世界名画的魅力。

    教学准备

    1、课前,安排学生查阅达·芬奇的资料,搜集蒙娜丽莎的画册、照片、挂历等,欣赏一下这幅世界名画。

    2、教师准备此画的挂图。

    3、组织学生事先相互交换传阅,对名画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蒙娜丽莎之约。

    2、学生看课题质疑。

    (二)推进新课

    1、初读课文,感受名画。

    (1)快速默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概括课文大意,完成练习:——的蒙娜丽莎

    2、欣赏名画,感受魅力。

    (1)默读课文,看看课文那几个自然段具体介绍了这幅名画,找到课文5~7自然段。

    (2)出示《蒙娜丽莎》的图画,让学生自由观赏,谈谈体会。

    (3)从同学们惊奇的眼神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对这幅画的喜爱,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4)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蒙娜丽莎》这幅画的呢?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方面,细细读一读,体会体会,说说自己的感受。

    (5)随机交流,感受名画的魅力。

    ①引导学生感受画的整体。(第五自然段)

    ②引导学生观察肖像画的面部表情。(第六自然段)出示: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

    ③引入资料:

    (6)作者用优美生动的语言细致地向我们描述了蒙娜丽莎的美丽神韵,让我们感到蒙娜丽莎仿佛就在我们面前。作者不仅描写了自己看到的情景,而且融入了丰富的想象,你能找到这样的句段吗?

    (7)同学们,我们随着作者的目光欣赏了蒙娜丽莎的.风采,蒙娜丽莎的形象一定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里,假如你是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讲解员,你会怎么向参观者来介绍这幅画呢?请你准备一下,等会儿向大家介绍一下。(学生做讲解员介绍)

    (三)课堂小结

    对蒙娜丽莎的微笑诠释是不确定的,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光线去看蒙娜丽莎的微笑,真正感受达芬奇名画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四)布置作业

    课文还有一幅图,也是达·芬奇的作品,叫《最后的晚餐》,它是世界最著名的宗教画,关于这幅画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呢,请同学们课后去查找有关资料。

    板书设计

    蒙娜丽莎之约

    永不磨灭心灵之约

    小学语文详细教案模板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2、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收集资料。

    教学重点: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教学用具:

    1、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文字、图片。

    2、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课件。

    3、录音机、磁带。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师:

    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你心中最向往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资料,都带来了吧!

    谁来说一说。

    1、(教师放歌曲《喜马拉雅山》)同学们,在课前先请大家听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感受一下,看看你的眼前会出现什么?

    2、学生汇报(会出现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等)

    3、师:(出示图片)这就是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跟随作者的,一同去游览雅鲁藏布大峡谷。

    (板书:2雅鲁藏布大峡谷)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思考:师:雅鲁藏布大峡谷,她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壮丽景观”呢?今天我们一起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看一看。作者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什么人文景观?

    3、整体感知

    1、师指名学生读阅读提示,并分组议议阅读要求。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师提出具体明确的阅读要求:

    ①读一读,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她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壮丽景观”?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

    ②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学一学编辑叔叔的做法,在课文空白处画“问题泡泡” 。

    3、学生根据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交流汇报

    1、交流自读疑难

    华智老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并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所画的“问题泡泡”。

    2、口头提问是学生质疑的一种方法。让学生学画“问题泡泡”,却更具情趣和诱惑,同时使学生与课文、编者之间的“对话”成为可能。:

    三、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师: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风光举世闻名,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生自由发言。

    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教师出示自学提纲:

    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2)读一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

    3)读一读,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学生按自学提纲分组自学,教师指导。

    3、学生分组汇报,教师点拨指导。(同时理解重点词句。)

    四、拓展实践

    教师放一段风光雅鲁藏布大峡谷录象片,要求学生自由配加导游词,适当加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五、拓展总结

    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节课我们欣赏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知道它无愧于“世界第一壮丽景观”这个美称。

    六、尝试运用

    1、尝试练笔。

    师:你能仿照课文的写法,选择其中的一个景观用自己的话写一写吗?生练笔,师巡视学情。

    2、班级交流。

    3、演读课文。

    师再次播“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片,并让学生装扮成导游,向游人介绍最熟悉的某方面的内容。

    板书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向往追求美好爱情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重章叠句的形式及《诗经》的表现手法。

    3、掌握下列字、词的音和义:雎鸠、窈窕、逑、荇菜、寤寐、蒹葭、坻、、埘、桀。

    教学重难点:

    1、把握诵读的要领,掌握诵读的技巧。

    2、《诗经》的内容理解。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鉴赏、背诵、讨论、比较。媒体设计

    图片、音乐、录音。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今天我们学习的三首诗均出自于《诗经》。

    二、解题

    《诗经》本称“诗”,后被儒家奉为经典,才称《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编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 《论语》说:“不学诗,无以言。”古人认为经过诗教,可以导致人“温柔敦厚”,《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学者郑玄家的婢女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范读课文,结合注释,扫除文字障碍,可采用投影。雎鸠(jiū):一种水鸟。

    窈窕(yáotiǎo):文静美好的样子。逑(qiú):配偶。

    荇(xìng)菜:一种可食的水草。

    寤寐(wǔmèi):这里指时时。寤,醒着。寐,睡着。蒹葭(jiānjiā):芦苇。唏(xī):干。

    坻(chí):水中的小洲或高地。(sì):水边。

    埘(shí):在墙壁上做成的鸡窝。

    (huó):相聚、相会。桀:通“橛”,为栖鸡做的木架。

    (2)初步感知诗歌的形式特点。

    ①题目取自于句首。

    ②基本句式是四言。

    ③采用叠章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节,意义和字面上都只有少量的改变。

    ④为了获得声韵上的美感,《诗经》中大量使用了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

    (3)概括每首诗的主要内容。

    《关雎》写的是诗人对河边摘荇菜的美丽姑娘的爱恋。

    《蒹葭》是一篇美丽的情歌,相望伊人,可望而不可即,饱含无限情意。 《君子于役》写妻子怀念行役无期不能归家的丈夫。

    四、布置作业熟读全文,口译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具体研习

    1、从内容上来说这三首古诗有一个共同特点,都表达了作者对所爱之人的思念。

    《关雎》里有“寤寐求之”、“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等句。诗人从夜不能寐到主动接近,表达了对采荇菜姑娘的无限倾慕和大胆追求。

    在《国风》中,最集中的是关于恋爱和婚姻的诗。在《诗经》时代,在某些地域,对男女交往的限制还不像后代那样严格,由此我们在这些诗中可以看到年轻小伙对美丽姑娘的大胆追求。

    《蒹葭》“溯洄从之”、“溯游从之”表达了诗人追求所爱的坚强意志。 “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说明爱的路上困难重重,道路曲折。 “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的无限情意。

    表达相望伊人,可望而不可即

    2、从总体上说,社会的制约是逐渐严格起来的,恋人们对自己的行动,不得不有所拘束。于是我们在《国风》里看到许多情诗,咏唱迷惘感伤和可求而不可得的爱情。在后人看来,这也许是一种含蓄微妙的艺术表现,但在当时,恐怕主要是压抑的情感的自然流露。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陈风·月出》)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兮,不可泳思。江之永兮,不可方思。

    (《周南·汉广》)一切诗歌的艺术风格都不是无缘无故地形成的。明朗热烈的风格,必是情感自由奔放的产物;含蓄委曲的表达,总是感情压抑的结果。

    《君子于役》:“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苟无饥渴!”表达了一个妻子对行役无期不能归家的丈夫的深深思念和牵挂。《国风》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政治批评和道德批评的诗,反映了社会下层民众对上层统治者的不满。诗中表达了对于从军生活的厌倦,对和平社会中家庭生活的留恋,却并不直接表示反对战争,指斥那些把自己召去服役的人。诗中的情绪也是哀怨为主,几乎没有愤怒。诗人所抒发的情感,既是克制的,又是真实的。

    3、《诗经》里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诗经》中的“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它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的开头。

    《关雎》中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借眼前景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同时关雎和鸠,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 《蒹葭》里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绘在一个秋日的清晨,诗人来到河边,为的是追寻那思慕的人儿,而芦苇丛却呈现出冷寂与落寞的气氛。 《君子于役》里的“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以傍晚牛羊归家的情景为背景,渲染妻子对远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

    4、《诗经》的语言特点。学生朗读归纳,体会作用。

    (1)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但杂言句式所占比例很低,以四言句为主干。可由此推想,当时演唱的《诗经》音乐旋律是比较平稳的、简单的。

    (2)常采用叠章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节,意义和字面只有少数的改变。 《蒹葭》全篇3章12句,只变动了十几个字,不但写出了芦苇茂盛的状态,爱情道路的曲折绵长,伊人虽近在咫尺,但又遥不可及的痛苦心情,而且通过不断重复的旋律,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似乎有一种合唱、轮唱的味道。在现代歌曲中,还常看到这种情况,这说不上影响,却有古今相通的道理。

    通过小组朗读体会。

    作为歌谣,为了获得声音上的美感,《诗经》中大量使用了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在古汉语的规则中,这类词汇扼抵是形容词,所以也有助于表达曲折幽隐的感情,描绘精彩美丽的自然。

    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例子,并体会其作用。

    《关雎》中“关关”(叠字)形容小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女的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状态,“辗转”(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入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

    《蒹葭》中的“苍苍”、“萋萋”、“采采”(叠字)形容芦苇茂盛的样子,为下文“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作了辅垫,渲染了气氛。

    通过全体朗读体会。三、布置作业背诵全文。

    小学语文详细教案模板 篇6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教学难点:了解诗的意思,感受诗的内涵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相关图片、音乐磁带、学生查找诗人的相关资料。

    导学过程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挖掘积累。由学生课前积累的古诗展开背诵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图片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观察到的内容。

    师: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长,春天的孩子兴致高昂。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你们对春天有没有新的发现。(板书课题)先来学习《草》。

    二、自读古诗、解决字词

    1、自读古诗《草》,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内互相检查读诗情况,教师纠正字音“荣”“烧”。

    三、感悟理解

    1、自由读古诗,思考:自己哪里读懂了?哪些字词还不懂?

    2、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不懂的地方(如离离、岁、枯、荣等词语的理解)

    3、全班交流讨论自己对古诗的感悟,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1)“离离”可以让学生看看课件,说说草长得怎么样?从而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长得很茂盛。

    (2)“岁”可问学生几岁了 ,随学生回答告诉学生从出生到现在几年就是 几岁,“一岁”就是一年。

    (3)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并让学生说说草什么时候是“枯”?什么时候是“荣”?

    (4)“尽”可用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说出火只能烧光草的叶和茎却烧不完地下的草根。

    四、朗读诗词

    1、自由读: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喜欢小草那种生生不息,顽强的生命力。)

    2、多种形式朗读:指名读——配乐读——竞赛读。

    五、背诵古诗

    1、情境背诵:教师创设把《草》背给家人听的情境,引导学生背诵。

    (如“离离原上草”我怎么听不懂呢?怎么不写花,只写草呢?……)

    2、师生共同扮演妈妈、哥哥、爷爷等角色进行表演背诵。

    六、练习

    1、填空。

    离离( ),一岁一( )。野火( ),春风( )。

    篱落疏疏一径深,( )。( )。飞入无处寻。

    2、按结构给字分类。

    未 追 店 枯 徐 烧 荣 菜 宿

    七、书写生字

    1、学习书写“枯、荣、烧”三个字。重点指导: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评议展示。

    第二课时

    一、回顾

    背诵古诗〈草〉。

    二、自学

    按照以前的学习步骤自学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1、读:读准字音,把古诗读通顺。

    2、想:想想自己哪些地方读懂了?哪里还不懂?

    3、说:在学习小组内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

    三、交流

    1、学生先在组内说说自己读懂和不懂的地方,教师相机介绍诗人杨万里的资料。

    2、班级交流,弄懂全诗的大致意思。

    四、朗读

    1、自由读:你对暮春时节的景色有什么新的发现?

    2、指导读:孩子在捉蝴蝶时是什么心情?(高兴、喜悦)找不到时又是什么心情?(失望)。

    3、竞赛读:小组内比赛,推荐一名同学参加班级比赛。

    4、评价读:谁读得好?好在哪里?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吗?

    五、背诵

    同桌互背、指名背、挑战背、齐背。

    六、拓展

    1、把这首古诗编成一个小故事。

    2、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剧。

    3、和同学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白居易和杨万里的其他诗作或其他诗人描写的关于春天的古诗。

    七、写字

    学习其它几个生字,重点指导:

    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舒展。

    宿——宝盖不宜太宽。

    八、评价

    1、学生练习书写,自我评价:在自认为写得满意的字上做标记。

    2、小组内展示交流,互相评价:根据组内建议把不满意的字再写几个。

    小学语文详细教案模板 篇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插图、生活实际,结合诗人背景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感情。

    3、了解诗画特点,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大意,欣赏诗中景物,领悟诗人情怀,学习表达方法,感受古诗魅力。

    一、以花入画,以画入诗,走进诗文。

    1、以花的话题入画

    师:在我们的教室窗台上摆满了我们精心养植的花草,它们点缀了我们的教室,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关于这些花,你了解些什么?

    2、学生交流。

    师:清代诗人郑燮对兰花情有独钟,他专画兰竹,五十余年,不画他物。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郑燮的画作。

    CAI显示:《兰竹石轴图》、《兰石图》、《墨兰图轴》、《山顶妙香图轴》

    2、师:郑燮不仅爱画兰花,而且还用写诗的方式表达对兰花的喜爱。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题于《山顶妙香图轴》上的古诗《题画兰》。教师范读。

    板书课题,学生读题、解题。

    二、习文读诗,明了诗意。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集体正音。

    3、再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与音韵。

    4、全班齐读。

    5、了解诗中大意,师配乐讲述

    三、精读品诗,感悟诗情。

    学习第一句

    (一)看兰

    学习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思:兰花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千山顶上头)

    2、身边的兰花和这里的兰花进行对比:

    3、指导读第一句。

    师:是呀,而这里的兰花却是长在“千山顶上头”呀,这么高!谁能把这种高给读出来呢?

    师小结并过渡:兰花,它长在千山之顶,可以俯视群山,仰望皓月,真正的怡然自得呀!它还有什么特点呢?

    学习第二句

    (一)闻香

    1、生:——突岩深缝妙香稠(课件显示)

    2、师:香吗?闻一闻!(香)哪里看出来?(妙香稠)

    (二)品香

    1、初步理解“妙香稠”的字面含义。

    师:香到什么程度?(稠)读出“稠”的感受。

    2、进一步体会花香的“妙”

    师:花香本是四溢的呀,为什么这里的花香却这么“稠”?请你们再读读这句诗。

    学生谈。

    师:本该四溢的花香在突岩深缝间聚集,竟香浓到令人感到粘稠,这是多么奇妙的花香啊!

    来,再读这句诗,读出又粘稠又奇妙的'花香来。

    过渡:难道这里的兰花真有那么香吗?带着这个问题听听老师下面的介绍。

    3、进一步理解“妙香稠”的含义。

    4、师:听了有关郑燮的介绍,结合郑燮的人生经历,这里的“妙香稠”还暗指什么呢?

    师:兰花啊,只有你高贵纯洁的兰花才能理解郑板桥呀!读第二句诗。

    5、全班齐读一、二句诗。

    学习三、四句诗

    1、师:你们再轻声读读三、四句诗,读懂了什么?

    结合刚才的介绍,这里的的“喧闹”仅仅是在写兰花和兰花脚下的浮云吗?

    2、师:身处其中的郑燮是什么态度呢?(来不相知去不留)

    是呀,这不就是郑燮的志向的表白吗?这里的兰花不就是郑燮的真实写照吗?这就叫“借物言志”。(板书:借物言志)

    3、小结。

    4、指名读,边读边评价。

    5、回归整体

    配乐齐度读古诗。

    小学语文详细教案模板 篇8

    教学目标:

    识记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简要地记录文中的故事。

    理解

    1、能在语言文字中理解“动摇、昧心、蛊惑”等词语的意思。

    2、联系上下文,理解“吃了不该吃的会拉肚子的。”“你要是想昧心多拿一点,最后会连一点也拿不到。”这两句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课文,了解“我”面对蛊惑时的心理变化,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开关,轻轻一按,便把人带进光明或黑暗两种境界。”的意思。

    运用

    1、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仿照例句,联系课文把“我的心开始动摇”写具体。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联系课文的语言文字,深入理解人生的光明在于诚实,人的财富在于守信。拿了昧心之财,只会让你一无所有。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开关,轻轻一按,便把人带进光明或黑暗两种境界。”的意思。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课题,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我们认识了两位知名人物——华罗庚和鲁迅,知道了他们因为珍惜时间、勤奋自学所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实,人生处处有考场,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经历不同的考验,只有通过了考验才会取得成功。今天,我们就去看一位普通的人。

    2、出示课题:39.人生的开关

    3、指名读题,齐读课题。

    4、质疑(抓住关键词:开关)。如:人生的.开关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5、师过渡:是呀,人生的开关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呢?让我们带着问题读读课文。

    一、初步感知,归纳内容。

    1、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

    2、交流自学中遇到的困难。师指导字形:昧、蛊。

    3、检查初读情况,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出示填空:小时侯,我在矿上打工,张叔给我安排了(给砍柴民工交上的柴过磅记数)的差事,我没听大毛提出的(对公家的柴虚报冒领,平分好处)的蛊惑,牢记(母亲不吃不该吃的东西)的劝告,按对了人生的开关,赚够了上大学的钱,人生道路从此(顺畅)。

    4、指名回答。

    三、抓住重点句子,学习课文。

    1.师:那么,课文中有一句点名课题的语句,你能把它找出来吗?速读课文,进行圈画。

    2、交流:(师出示句子)——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开关,轻轻一按,便把人带进光明或黑暗两种境界。指名读,齐读。

    3、师:读到这里,你是否已经知道“人生的开关”是什么?让我们一起再来看看课文中的这几句话。

    (1)指名读课文1—7节,其他同学思考,划下有关语句。

    (2)讨论,交流:大毛悄悄对我说:“给我多记一点,我拿了钱分给你一半??柴是一车车拉走的,少个三五百斤谁也不会知道??柴是公家的,又不是张家的,有什么对得住对不住的?”(明确:是指大毛提出的让我帮他对公家的柴虚报冒领,平分好处,拿昧心钱的蛊惑。)

    4、师引读,指名学生合作读;

    师:面对大毛的蛊惑,我的心开始?我没想到?我又担心?

    生:“我”心理活动的描写语句

    5、请你展开想象,把这句话写具体。我的心开始动摇,但总觉得有些不踏实不对劲。

    6、指导朗读“我”心理活动的描写。

    7、师引读:听了大毛的蛊惑,我的心开始动摇,但总觉得有些不踏实不对劲,于是我——,娘听了怎么说——,我听了娘的话,轻轻按下了人生的一个开关——。早些时候,我回家探亲,见到张叔。提起那段旧事,我问他——,张叔说——

    8、出示刚才学生读到的两句重要的话,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1)吃了不该吃的会拉肚子的。(母亲的话)

    (2)你要是想昧心多拿一点,最后会连一点也拿不到。(张叔的话)

    9、师:所以说——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开关,轻轻一按,便把人带进光明或黑暗两种境界。那么,又怎么理解“光明境界”和“黑暗境界”呢?学生讨论,交流。

    四、读后写作,迁移运用。

    1、师过渡:现在,你能说说是怎么理解“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开关,轻轻一按,便把人带进光明或黑暗两种境界。”这句话的?

    2、学生交流。

    3、师:我们也常说做人要诚实守信,请你说说你的“诚信”格言。

    4、学生交流。

    5、师:“诚实”是一个人的可贵品质,我想今天学习的这个故事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就请你将文中讲述的这个故事简要地写下来。

    6、先指名学生口头叙述,师稍作指导。

    7、学生动笔独立写。

    五、总结全文

    小学语文详细教案模板 篇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词语及重点句的意思

    2、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文学家苏轼却心绪不宁。同学们,苏轼为什么在中秋之夜心绪不宁呢?你们想知道吗?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2、3小节

    1、同学们,你们读到了吗,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呢?

    2、学生交流

    根据交流重点抓“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又有”等词的理解体会

    A、你从哪里看出他们俩手足情深呢?(小时侯……)

    B、你从“形影不离”这个词中能体会到什么呢?

    C、“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从这句话中你又有什么体会,主要是从哪个词中体会到的?

    3、指导朗读

    结合学生的交流,请他们读

    你能读好么?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你会用朗读表现吗?

    4、引说:

    苏轼之所以会如此“心绪不宁”,是因为——(苏轼在思念着弟弟)是啊,苏轼跟弟弟——(手足情深),小时侯——……长大以后——……如今屈指算来——……怪不得苏轼会这样——(思念弟弟呢!)

    三、学习课文第4节

    1、过渡:(出示课文插图)

    瞧,月亮渐渐西沉,抬头望月,月光如水,它还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这是多么美的夜晚呀!同学们,在这样的夜晚,你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

    可是在月色这么美丽的中秋节晚上,苏轼躺在床上,心里不禁埋怨起来了。你们想知道苏老先生为什么“埋怨”,究竟“埋怨”谁吗?

    2、指名朗读

    指导看图

    同学们,这时候的苏轼神情怎样?(眼睁睁)

    那圆圆的明亮的月亮,好美,可是他眼睁睁地望着,会觉得怎样?用你的朗读来回答吧。指导读好“偏偏”一词。

    3、交流讨论

    师:同学们,看,明月当头,月光如水,景色如此美丽,这个躺在床上的人如果就是你。那你现在是身在异乡,与亲人朋友已分别多年,这时,你看着月亮会想些什么?自言自语说些什么呢?

    4、朗读

    是呀,在月亮这么圆这么明的中秋之夜,苏轼却见不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弟弟,心里是多么不好受呀!耳畔传来忧伤的乐曲,更增添了苏东坡的思念之情,感伤之情。

    指名朗读,齐读

    四、自由朗读5、6小节

    1、过渡:苏轼这么无奈这么惆怅,后来为什么又宽慰了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书

    2、交流讨论

    ⑴用自己的话再来说说第一句的意思

    (重点理解“悲”“欢”“离”“合”,“隐”“现”“圆”“缺”的意思)

    ⑵“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你是怎么理解的?

    ⑶他还想到了什么呢?指名读第二句

    联系上文说说

    3、想到这里,苏轼的心里就感到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

    (课件出示)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学生跟着老师读(师生共读)

    4、指名读,问:你们想了解这五行词的意思吗?课文已经告诉我们了,自己找找吧,看哪位聪明的同学最先找到。

    5、指名再读意思

    问:这意思你们都读懂了吗?

    指名读意思

    6、出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你们能找到这句话的意思吗?指名说

    你能联系上文说说你的理解,体会吗?

    7、出示词文,师范读

    8、指名生读,提示:低声吟诵

    五、总结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来感受一次苏老先生在中秋之夜的感情变化吧。

    2、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词的全部吗?

    出示:师范读——课后你们自己去想想它的全部意思,好吗?

    《水调歌头》(1467.coM.cn 大学生范文网)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小学语文详细教案模板 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词,分层理解部分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感悟用词的准确、描写的风趣及朗读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生自由谈喜欢的动物。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那种动物?

    师:看来,动物是我们的朋友,你知道吗,古今中外许多艺术家经过仔细观察,创作了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

    2、欣赏丰子恺《白鹅》图,了解“鹅”字的衍变;出示课题。

    师:这是的画家丰子恺老爷爷(课件,)请欣赏他画的鹅,(白鹅画)仔细看看。

    师:这是鹅字的另一种写法,大家看,人骑在鸟身上,太不公平了,现在废除了。变成左右结构,人和动物平等相处,真好。

    师:丰子恺爷爷还为它写了一篇文章,题目也叫《白鹅》,(师板书),今天我们就走近

    这只白鹅。生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走近白鹅

    1、初读课文

    师:丰子恺爷爷喜欢白鹅什么?大家把书翻到63页,在预习的基础上,认真默读课文,把有关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师巡视提醒:注意呀,课文里藏着金钥匙,它总的告诉我们丰子恺爷爷喜欢白鹅什么,爱动脑筋的孩子才能找到。

    2、从中心句、过渡句入手,理清脉络。

    师:说说看,你们找到了哪句话?

    (1)生1:“好一个高傲的.动物!”,谁也找到这句话,

    师:从这句话你读懂作者喜欢白鹅什么?

    师:真会读书,文章围绕白鹅的“高傲”来写,“好一个高傲的动物!”是文章的中心句(点击课件)。

    (2)师:有不同的发现吗?

    生: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师:从中你读懂作者喜欢鹅的什么?你们真会读书。我们一起看书,发现了吗,这句话的前半句承接第一自然段的…。,生齐,(出示中心句),后半句引出课文的第三、四、五段,提示高傲表现在哪三方面呀?板书:叫声、步态和吃相。它像一座桥,前半句承接第一自然段,后半句引出下文的内容,这段话就叫过渡段。

    师:我们读书时,可以先找找文章里的中心句、过渡句、过渡段。有了它,就能帮助我们更快地理解课文,这是阅读的金钥匙。

    3、学习生词,整体把握。

    师:哪个小组来开火车读一读。全班小朋友读一读。

    师:预习得不错,做个游戏吧,大家对照课文,想想这些词分别描写白鹅哪方面的,帮助他们找找家,谁来把词语送回家。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课文围绕鹅的“高傲”来写,高傲表现在姿态中,高傲更表

    现在叫声中:……;高傲表现在步态中……高傲表现在吃相中:……

    (点击课件白鹅图)通过读书,这只白鹅慢慢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三、品读课文,走进白鹅

    1、初识高傲

    师; 再认真看画,对照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看看大作家用哪些语句描写图上的鹅?

    师:这姿态,给丰子恺爷爷的第一印象是?

    生:“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师:如果他这么说,“一个高傲的动物。” 请大家比一比哪句好,好在哪儿?

    生交流。

    师:好,现在老师来读,你们留心少一个好字,多一个好字,有什么不一样?)一个“好”字融进了作者对白鹅的喜欢、欣赏。这个“好”字用得真准哪,让我们把作者喜爱鹅的情感读出来。生读。

    2、欣赏高傲

    (1)欣赏高傲的叫声:师:欣赏了鹅的姿态,我们再来听听鹅的叫声吧,再读词语。我们把它们送进课文读一读,大声读第三自然段,白鹅在什么情况下这样叫?

    (2)读中感受白鹅的尽职,感悟作者喜爱之情。

    师:听过鹅的叫声吗,谁来叫叫?师:厉声叫嚣、引吭大叫是怎么叫?

    师:不是这样的,看来还不明白词语意思,其实,汉字非常有趣,它是有声音的,数一数“嚣”字,有几个口,听到声音了吗?这声音怎么样?汉字是有表情的“厉声”,叫的表情,声调是升3,请读词语,读出它的意思。一生读,齐读“厉声叫嚣”。

    师:汉字是有形的,吭:喉咙,看到引吭的样子了吗,生4读词语,读出它的意思。齐读“引吭大叫”

    师:现在我们全都是白鹅,来,拍拍翅膀,伸伸脖子,叫一叫——说话练习。

    师:读懂了白鹅的心声,我们把这句话读一读。

    师:这叫声凶巴巴的,真是不亚于狗的狂吠,咦,明明写鹅,为什么提到狗?

    一生自由说,读读书,鹅和狗比什么?结果怎样?

    师:看来,这句话表面上写白鹅很凶,实际上是夸它对主人尽职,夸她对主人有感情。我们再读这句话。

    (3)欣赏步态的高傲,品读赞赏之情。

    师:声声叫声,让我们感受到了“好一个高傲的动物”,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人们常说鹅行鸭步,可是,善于观察的作家却发现,他们步态的不同。默读第四自然段,请细细欣赏。

    A读书贵在有疑。那些词不理解画一画?(出示文本,课件红字标识,)生自由提问。看是否要梳理,

    B解惑:我们来看一段录像,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播放课件(课件视频1鸭鹅走路;视频2净角出场。有意思吧,谁也能演一演净角出场,评价。

    C你们能把课文里白鹅请出来吗。读一读

    师:傲然的意思是?查字典

    联系上下文,说说看从这个词,你读懂了什么,

    师:傲然这词,看出爷爷对这只鹅的赞叹,它敢与人斗,多么勇敢,甚至还要人,多么神气,把我们的感受读出来。

    四、比较阅读,升华情感

    (1)师:这是丰子恺爷爷笔下的鹅是高傲得很,俄国作家叶。诺索夫的白公鹅走来了。出示课件,一生读。这只白鹅给我们的印象是: 。

    (2)中国古代诗人的骆宾王的《咏鹅》。这只白鹅给我们的印象是: 。齐读。

    五、总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白鹅高傲的叫声、步态,下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丰子恺爷爷去看看鹅的一丝不苟的吃相。

    六、家庭作业: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抄一抄、背一背。

    2、课后认真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小学语文详细教案模板(精品10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5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