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收藏七篇)
  •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发表时间:2024-10-19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收藏七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1

    一、文学常识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二、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通过介绍苏州园林景色如画的特点,再现了它的美丽、精巧,显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赞颂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认真、严肃、聪慧和杰出的艺术创造力。

    三、重点字词

    轩榭(xuān xiè) 池沼(zhǎo) 丘壑(hè) 模样(mú)

    相间(jiàn) 嶙峋(línxún) 庸俗(yōnɡ)

    蔷(qiánɡ)薇 斟酌(zhēn zhuó) 重峦叠嶂(zhànɡ)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自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轩榭:轩,有窗户的廊子或小屋。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

    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

    胸中有丘壑:意思是设计者和匠师的脑中有关于山水风景的高明构思。

    俯仰生姿:高树好像低着头,低树好像抬着头,形成一种相互呼应的优美姿态。

    珠光宝气:形容服饰、陈设等非常华丽。

    镂空:在物体上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

    诸如此类:与此相似的种种事物。

    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四、艺术特色

    总分结合,结构清晰:

    文章开头就对苏州园林做了总体概括,即“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说明这个总体特征,作者主要从四个方面加以说明,突出了它的布局、配合、映衬、层次等方面的特色。最后再说明其他方面也体现了这一总体特征。对苏州园林的介绍有总说、有分说,总说和分说紧密结合,思路清晰。全文不是笼统地说明介绍,而是始终抓住苏州园林的主要特点进行说明。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课文的内容和层次。(重点)

    3、认真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快速、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难点)

    4、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和时代变迁。(素养)

    二、新课导入

    在世界科学,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且还在身后留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全部捐献给科学事业,用以奖励后人,勇攀科学高峰。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已成为举世瞩目的荣誉奖。这位伟人就是诺贝尔。那么关于诺贝尔奖首次颁发的时间、获得者、颁发机构、地点等等,你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从一则新闻《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中寻求答案吧!

    三、背景知识

    1、有关作者简介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选自《百年好文章——路透社新闻佳作》。

    诺贝尔(1833-1896):瑞典化学家,工程师。诺贝尔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100多种发明,但他最突出的是发明炸药。被誉为“炸药大王”。

    路透社:世界上最早创办的通讯社之一,目前英国的通讯社和西方四大通讯社之一。路透社是世界前三大的多媒体新闻通讯社,提供各类新闻和金融数据,在128个国家运行。

    2、创作背景

    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取得了在许多国家生产黄色炸药的专利。以后他又发明了更安全可靠威力更大的胶质炸药,接着又研制无烟火药。因毕生从事科研和火药的研制,终身未娶、无儿无女,晚年立下遗嘱,将全部不动产进行投资,作为基金,设立诺贝尔奖金。1901年12月10日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颁发,发生了一些有趣的事,让我们看看课外阅读材料。

    补充材料一:▲最“省事儿”的诺奖得主

    1901年,X射线发明人德国科学家伦琴收到一封来信,信中邀请他前往斯德哥尔摩领取诺贝尔物理学奖。而这位教授随即回复了一封出人意料的回信,信上说:斯德哥尔摩路途遥远,需向校长请假才行,麻烦得很,将奖牌与奖金寄过来行不行?瑞典的答复是:奖牌不能寄,还是跑一趟吧。伦琴无奈地来到了斯德哥尔摩,但他领到奖金与奖牌后就即刻打道回府,连获奖后例行的讲座也取消了。

    补充材料二:▲错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

    20xx年,老舍先生的儿子、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舒乙向外界披露了“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几乎被老舍得到”的内幕。舒乙透露,在入围者到了最后5名时还有老舍,最终,秘密投票结果的第一名就是老舍。那年,瑞典方面通过调查得知老舍已经去世,于是日本的川端康成获奖。

    1987、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终审名单之中,沈从文均入选,而且沈从文是1988年中最有机会获奖的候选人。当时学院中有强大力量支持沈从文的候选人资格。但可惜的是,沈从文于1988年5月10日去世,因此与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

    补充材料三:▲最“奇葩”的诺奖得主

    20xx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彼得·希格斯教授就是这样一个奇葩人物,他至今都不用手机,以至于他未能在第一时间获悉自己获奖的消息,而是从邻居的.祝贺中得知自己获奖的事情。

    3、文体知识

    新闻,也叫消息,是指通过报纸、电台、广播、电视台等媒体途径所传播信息的一种称谓。是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新闻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就其广义而言,除了发表于报刊、广播、互联网、电视上的评论与专文外的常用文本都属于新闻之列,包括消息、通讯、特写、速写(有的将速写纳入特写之列)等等,狭义的新闻则专指消息。每则新闻一般包括标题、#教案# 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写法上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评论等。

    四、基础巩固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拨款(bō)逝世(shì)颁发(bān)遗嘱(yí)渗透(shèn)卓有成就(zhuó)仲裁(zhòng)

    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建树:在事业上有很大的成就或表示建立不朽的功勋。

    卓有成就:有突出的成绩,成就。

    遗嘱:人在生前或临死前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嘱咐死后各事应如何处理。

    颁发:授予,分发某一样东西,比如勋章,奖状等。

    五、课文解析

    (一)整体把握

    1、这则消息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分别是什么?

    时间:1901年12月10日;

    地点:瑞典的斯德哥尔摩;

    人物: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

    事件:首次颁发诺贝尔奖。

    2、“路透社斯德哥尔摩1901年12月10日电”属于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这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时间,表明消息材料真实可靠,报道及时。

    3、文章开头一段交代了哪些信息?有什么作用?

    首句为新闻的#教案# 导语部分,简明扼要地交代了颁奖的时间,颁发者和颁奖机构以及诺贝尔奖设立的奖项,交代了事件的几个要素——人物、时间、事件,总括了新闻的内容,简洁明了,让读者一下子就明白了新闻所报道的具体内容。第二句交代了诺贝尔奖的来历及其具体分类和获奖条件,为读者普及了相关知识,便于读者更有效地读懂和了解新闻内容。#教案# 导语为课文第一段话。

    4、主体部分讲了哪些内容?

    课文的第二、三、四段是新闻的主体部分,交代了首届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及所获奖项;诺贝尔奖的颁奖机构、时间和地点;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等。主体部分讲了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其贡献,诺贝尔奖颁发的机构、时间及地点,诺贝尔奖的奖金来源及评审权等消息背景。

    (二)深度研读

    1、课文主体部分为什么要一一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呢?

    一方面是表明新闻事实的准确性;另一方面是表明新闻事实的翔实;还因为“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奖项和所做贡献”是新闻的重点,所以要详写。

    2、最后一段交代新闻背景,进一步介绍颁奖资金的来源,补充说明资金管理权和评奖的分离。你觉得作者这样交代用意是什么?

    进一步介绍颁奖资金来源,目的是让我们读者更清楚明白地了解,诺贝尔奖的巨额资金来源于诺贝尔发明的多种炸药所获得的巨额收入,消除了读者心中的疑问;补充说明两权分离,是为了表明诺贝尔奖的公正、公平性。

    3、主体部分详写了什么内容,略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主体部分详写了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情况,略写了颁奖机构,时间和地点,还略写了资金来源和两权分离。

    详写一方面是表明新闻事实的翔实、准确,另一方面是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这些情况是整篇新闻要报道的重点,能更好地突出中心,所以要一一列举,进行详写;而其他方面,如颁奖机构、时间、地点和资金来源不是新闻的重点,只需交代清楚,做相关补充即可。

    4、品味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

    卓有成就指贝林在血清疗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很突出,用在这里表明对贝林在医学方面取得成就的认可和肯定。

    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

    颇有建树的“颇”在这里指“很,相当”的意思,在文中指普吕多姆在诗歌创作方面造诣很深,成果丰硕,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理所应当的。

    六、课堂总结

    这篇新闻所报道的是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具体情况。文中详细列举了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同时也明确了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地点等等,这篇新闻事实准确,内容详略得当,是新闻中的佳作,希望同学们以后养成阅读新闻的良好习惯,提高我们的认知水平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1896年,诺贝尔在意大利与世长辞。临终时,他把毕生发明所得的积蓄,全部奉献出来,以每年的利息作为诺贝尔奖的奖金,让我们来听一听诺贝尔临终前的遗言吧:全世界爱好科学并愿意献身科学的朋友们:生命对于我来说已经快要走到尽头了。在科学这个神奇的世界里,我遨游了一辈子,发现里面的奥秘太多了。研究它,掌握它,将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恩惠,希望大家继续研究下去,区区200万英磅的利息,虽微不足道,但愿意为行走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之路上的你助上一臂之力。诺贝尔在九泉之下感谢你们。

    当听到这儿的时候,你心中一定有很多话要说,请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我敬佩诺贝尔的对科学事业的痴迷,更敬佩他的无私奉献。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师领读、学生齐读等多种诵读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诗歌,获得一种感性认识。

    2、在诵读的基础上,借助资料,让学生对诗歌的创作背景、内容意蕴有一种丰厚的认识。

    3、热爱诗歌,热爱中国雅致隽永的古典文化,从而爱上诗意的美好生活。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背诵课文,学习佳句。

    导语设计:

    同学们,苏东坡曾这样评价王维的诗歌:“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诗人王维的《竹里馆》,看看这里面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怎样的画。

    环节一:读

    1、师范读,生跟读。

    2、教师从韵律、词义、情感等角度指导学生朗读。

    3、找同学读,齐读。

    4、出示问题:同学们,通过反复朗读,我们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环节二:赏

    1、引导学生把诗歌内容中所涉及的竹林、琴、诗人王维、明月等内容一一找出,以艺术板书的形式呈现。

    2、补充“竹”的资料(如下),并提问:通过这些关于竹的诗歌,以及诗歌中的“明月”、“琴”等内容,思索:这幅画呈现出怎样的风格特点。

    资料补充:

    1、我生性放诞,雅欲逃自然。嗜酒爱风竹,卜居必林泉。

    2、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3、我种南窗竹,戢戢已抽萌。

    坐获幽林赏,端居无俗情。

    3、出示王维时代关于唐朝人生活的文献以及诗歌资料,并引导学生思考:王维的生活与其有什么不同。从中可以看出王维是一个怎样的人。

    资料补充:宴会、烹饪、饮酒、伶人及其表演、杂耍、摔跤、幻术、驯兽表演、舞蹈、戏剧、傀儡戏、说书、打猎、蹴鞠、马球、斗鸡、围棋、投壶……

    ——《中国的黄金时代——唐朝的`日常生活》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琵琶行》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将进酒》

    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飖转蓬舞。

    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

    ——《胡旋女》

    环节三:悟

    1、出示《江雪》、《陋室铭》、《雅舍》等资料,让学生继续感悟与品味中国文人代代相续的高雅情怀。

    2、继续诵读诗歌,以低缓而韵味的朗读声结束课堂。

    教后反思

    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一说法不仅说明了王维诗画创作的特点,也开创了诗歌与绘画讨论的新领域,从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诗歌和绘画是彼此联系的,在艺术上是相通的,也是互补的。中国诗歌尤其是古代诗歌传承了山水派的特点,往往一幅画就是一首诗,一首诗也是一幅画,或者几幅画面的有机融合。而这节课,我以“读”和“赏”为主,达到了一种诗画相连的效果。这一课,有诗,有画,有学生的沉浸,有老师的享受,感觉不错。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读听课文,读懂文意,理清文章脉络。

    2.探究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内涵,学会用规范语言进行赏析。

    3.有感情朗读课文,增强体悟,升华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深刻语句的含义。

    2.品悟课文主旨,升华情感。

    难点:品味关键语句的深刻内涵,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

    【精品课件】

    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认识几则名言。

    课件出示:

    1.溪水从湖泊注入大海,一路上都在不停地奔流;陨星划过长空,每分每秒都在燃烧;它们的“真美”,它们的“意义”,就存在于整个活动过程当中。假如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只为等待最后才可能到来的那个好时刻,而忽略了整个生命的过程,就实在是太愚蠢了。

    _____严文井

    2.烟囱从早到晚不断的排出一股股浓烟;这本来是烟囱该做的事。所以他从来不声不响,更不为这件事自吹自擂。 _____严文井

    3.幸福的生活是一种由爱鼓舞、由知识指导的生活。

    _____罗素

    4.青年时期是豁达的时期,应该利用这个时期养成自己豁达的性格。

    _____罗素

    以上这四段饱含哲理的话分别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散文二篇》的两位作者——严文井和罗素所说的。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两位作家。

    二、认识作者

    【精品课件】

    严文井(1915—20xx),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人。1934年毕业于湖北省立高中,次年

    到北京图书馆工作,并开始以“严文井”的名字发表作品。1939年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任教。1945一1951年任《东北日报》副总编辑。到北京后历任《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等职。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近作》《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严文井散文选》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出示严文井图片)

    罗素(1872—1970),二十世纪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无神论或者不可知论者,也是上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的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他的代表作品有《幸福之路》《西方哲学史》《数学原理》《物的分析》等。(出示罗素图片)

    可参考【知识总汇】

    三、自读感悟

    《永久的生命》和《我为什么而活着》是两篇哲理散文,所谓哲理散文,顾名思义,就是讲哲理、论道理的散文,或者以散文的形式讲哲理,启迪人生的文章。它一般十分工整,不但有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还具有行文对仗、韵味无穷的美感,是启迪心智、陶冶情操、升华精神的良方。它一般分为经典哲理散文、爱情哲理散文、生活哲理散文、友谊哲理散文。

    下面,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这两篇简短而精美的文章,尝试着概括一下两文的思想主旨,画出文中你觉得最有哲理和最感动你的语句。

    小组内分享对课文主旨的认识和自己觉得最富含哲理的句子以及最触动自己的句子。可以按照以下表述样式进行语言组织。

    课文主旨:“作者通过……,表达了……,体现了……”

    富含哲理的句子:我觉得“……”这个句子最有哲理,它……

    触动自己的句子:我觉得“……”这个句子最打动我,因为……

    四、班级展示

    【精品课件】

    (一)《永久的生命》

    1.读完课文,你觉得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主旨?

    预设:作者通过采用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一上来用深沉的文字呈现了青春易逝,时光一去不复返的客观事实,将读者带入到悲凉而又无奈的思考中,接着又点出我们不该为此感到悲观,因为生命自身是神奇的,不断流动,代代接续,永远不朽。生命在每个个体身上是分散的、暂时的,可是它却充满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着它的快乐和威势。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永不休止的歌颂,体现了作者豁达的胸怀、舒畅的心境。

    2.分享文中最富有哲理的句子。

    预设:我觉得“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这个句子最富有哲理,它交代出了生命像花儿一样,虽然终将要凋零逝去,但它却在不断延续,不断繁衍,永不休止,实现了永生永存,始终能够给世界带来活力和新鲜。我们应该赞叹生命的这种代代延续。

    3.最触动自己的句子分享。

    预设:我觉得“那些暴君们能够杀害许多许多人,但是他们消灭不了生命。”这个句子最触动我,因为它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事实,暴君的无理与傲慢、残忍与杀戮只能消灭部分的个体生命,却无法消灭代表正义的力量,因为生命在代代接续,永远不朽。所以,我们应当为那些为了人类正义事业而献身的生命致敬,也应该为他们感到欣慰,因为正义终将战胜邪恶,正义的生命在不断延续。

    (二)《我为什么而活着》

    1.读完课文,你觉得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主旨?

    明确:作者罗素通过开门见山地回答题目提出的问题,给出了“我为什么而活着”的答案: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真谛的认识和神圣性的歌颂、对丰富而奇妙知识的渴求、对人类苦难的的深深很同情。表现了作者可贵的认识、高深的思想以及博大的情怀。带给读者的是深深的震撼和感染。

    2.分享文中最富有哲理的句子。

    预设:我觉得“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像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这个句子最富有哲理,它交代了这者认为爱情是神圣的,我们每个人都应当以圣洁的心灵来关照和看待爱情,它能让人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像和描绘的天堂景象。作者的观点引领人走向神圣和高远,假如我们能做到用这样的神圣的心态来对待爱情,我们必会抵达爱情的彼岸。

    3.最触动自己的句子分享。

    预设:我觉得“痛苦的呼号的回声在我心中回荡,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者被折磨的受害者,被儿女视为负担的无助的老人,以及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都是对人类应有生活的嘲讽。”这个句子最触动我,因为它写出了作者悲天悯人的博大情怀,作者为人类的.种种不幸而感到悲伤和同情,渴望他们能从不幸和悲惨中解脱出来,可是个人的力量却又无可奈何,力不从心。我们被作者的情感所感染,我们也应该向作者罗素学习。

    五、问题探究

    课件出示:“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来洗涤,再把它补好。那存在过的忧愁,也许你能忘却,但却不能取消它遗留下的印迹。”

    1.这段文字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说说你对这段话含义的理解。

    明确:对比。作者把人生和衬衣进行对比。一件衬衣脏了、破了可以通过洗涤和修补重

    现本来的模样,而人生却不能如此。也许我们能够忘却曾经的忧愁,但是岁月的风霜所留下的痕迹却一定会体现在人的身体和容颜上。对比能够突出青春易逝、机体不断衰老的事实,印证了 “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我们都非常可怜!”这一观点。

    2.《永久的生命》一文的主旨在于感谢生命的奇迹,赞美生命的的不朽,可以一上来却用一种悲伤、低沉的情感基调讲述了时光容易流逝,青春不能长在。这是一种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欲扬先抑。

    好处:使文章情节多变,波澜起伏,造成前后鲜明对比,更有利于突出本文的主旨:对生命自身奇迹的咏叹,对生命不朽的歌颂。给读者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3.阅读《我为什么而活着》第二自然段,说说作者追求爱情的原因有哪些。明确:

    (1)我寻求爱情,首先是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强烈以致我经常愿意为了几小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

    (2)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3)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像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

    4. 你又是如何看待爱情的神圣性的?

    预设:爱情是两个孤独的灵魂神奇的不期而至,是走过人生沙丘之路上彼此的搀扶和陪伴,它能带给我们的是心灵的关照与慰藉。爱情需要彼此的吸引,更需要真诚的付出和勇敢的担当。

    5.读完第四自然段,你觉着作者罗素具有怎样的情怀?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心境和语气来朗读这段文字?

    明确:具有悲天悯人、关心疾苦的普世价值和大爱无边的情怀。我们应该用哀伤的、深沉的、悲壮的情感和语气来朗读这段文字。

    六、朗读升华

    本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两篇经典的外国哲理散文,它们不但饱含人生的哲理,彰显着人性的光辉,而且语言婉转流畅,富有诗意美。从严文井那里,我们懂得了:因为生命的代代接续与永远不朽,所以我们应该豁达地看待人生。从罗素那里,我们看到了爱情的美好、知识的神奇以及作者那悲天悯人的博大情怀,不禁让我们产生了深深的触动。

    优美的哲理散文最好的办法就是在读中悟,在悟中读,下面,就让我们饱含深情地将两篇散文朗读一遍。

    七、作业设计

    模仿本课所学两篇散文的语言风格,写一篇有关你对人生感悟的散文,要求:语言优美、有真情实感、角度自选,字数200以上。

    八、板书设计

    散文二篇 主题思想 最富有哲理的句子 最触动人的句子 欲扬先抑的手法 对爱情神圣性的认识 悲天悯人的情怀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我国江南第宅园林建筑的风貌,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2.理解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课时安排:两教时。

    第 一课时

    教学重点:简介作者和本文文体;正音、正字,解释词语;通读课文;了解作者构思和文章结构;辨析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简介作者和本文文体

    今天我们学习介绍江南第宅园林的名篇--《苏州园林》。

    本文作者叶圣陶是苏州人,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因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 本文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我们把它作为一篇说明文来学习。它不是介绍苏州某处园林的特色,而是就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来说的。叶老的这篇文章不仅准确地把握了苏州园林的特点,而且文字生动、优美,从写作构思到语言运用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

    (二)正音、正字,解释词语。

    根据预习提示,给加点字词注音。

    同学注音、朗读,教师提示读准字音和正确掌握汉语拼音规则。

    补充两个多音字;对称chen、相间jian

    解释词语:(出示投影--几个重点词语的注释)

    同学解释、教师重点提示的词语:

    标本、布局、映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别具匠心等,强调要把词放在句中来解释。

    (三)朗读课文

    要求。掌握字的读音;进一步理解词在文中的意思;思考作者怎样向读者介绍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探求作者的思路)

    (四)从写作构思入手,分析文章结构

    (可从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导入,也可由教师提出)

    问: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被说明的事物--苏州园林的特征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找出本文说明事物特征的课文内容,即第2段中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是贯穿全文的中心,图画成为介绍苏州园林的线索。

    问:作者怎样抓住中心构思全篇,安排全文的结构呢?

    文章开头:结合重点词标本(原指供学习、研究时用的动、植物的实物,这里有范本的意思)、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理解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全文的总起,确立本文说明的对象--苏州园林(总体)。

    问:第2段课文,作者围绕苏州园林共同特征,写了几层内容?

    第一,撇开不同点,专说共同点。

    第二,苏州园林共同点具体在四个讲究。

    第三,再一次强调共同点什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

    第四,用游览者的话证实作者的'评价-突出本文是从欣赏者的角度写的。

    问:课文的第3、4、5、6段内容与第2段是什么关系?

    第2段是总说,第3、4、5、6段是分说。每一段与前面的~个讲究相照应,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某一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图画美。

    上述四方面是重点,作者作详细说明。

    问:课文第7、8、9段写了什么内容,与中心有何关系?

    这三段从园林角落的布置、门和窗以及色彩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这是细部介绍属非重点,故写得简略。

    问:读第10段,想本文结尾有何特点?

    文章收尾留有余地,令人回味。总观全文的结构脉络(投影显示):

    总说(完美的图画)--分说(第2段)

    大处讲究:布局(3段) 配合(4段)映衬(5段)层次(6段)

    细部注意:每个角落(第7段)门窗图案(第8段)色彩(第9段)

    课上做练习一,填写结构图表。

    思考:本文说明事物的顺序是怎样的?

    从全文看,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从各部分看,按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的顺序。

    提示:本文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层次在段中也有体现。以第4段为例作分析。

    问:为了能说明事物特征,给读者具体形象的感受,作者要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试找出第3段中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运用作比较、打比喻的说明方法,说明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园林是美术画,讲求自然之趣。

    (六)布置作业

    1.复习字、词,会写、会注音、会解释。

    2.笔答课后练习二、三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继续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具体分析本文的语言;总结全文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生字词。(二)结合讲评检查课后练习二的作业完成情况,归纳本文的说明方法。由同学举例说明。

    1.作比较。如第5段: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点明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又如第9段,与北京园林的色彩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极少彩绘的特点。

    2.举例子。如第2段以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图画中为例,说明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点;再如以几个园里的古藤为例,形象地说明苏州园林花树的艺术风采。

    3.描摹。如第5段中对树木的栽种和修剪着眼在画意的描摹等。

    小结: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不仅突出了事物的特征,而使语言既准确、鲜明又生动形象,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三)重点分析本文语言的多样性。

    加入初二学习小组 更多超值免费资料不容错过!

    提示:本文语言的多样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归纳。

    1.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2.句子的多样性:描述性和概括性的句子

    3.用词的精练、准确和周密

    4.多种修辞方法的使用

    逐项分析时,先由同学举例、分析,再由教师补充,归纳。举例时尽量照顾课文的先后顺序。

    1.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问:本文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以第5段为例说明。同学发言,归纳。

    第1句是说明,说明花草树木映衬方面的图画美。第2句是描写,描写了俯下的高树枝和仰起的低树枝,交相辉映的情景,富有动态,给人以层次感。第4句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是议论,阐明这样栽种的艺术效果。

    问:还能找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例子吗?

    如第7段中的描写,第1段中的议论,既增强文章生动性、趣味性,又对苏州园林作了画龙点睛的评价。

    问:前面看到本文有不少具体描述的句子,其实文中也有不少概括说明的句子。

    如第2段中概括苏州园林总特征的句子;第5、6、7、8段的第一句都起到了概括苏州园林特点的作用。

    问:请同学们找找本文运用词语的特点。

    (l)准确

    结合练习三,辨析:玩赏、鉴赏、欣赏、观赏--玩赏:有品味、赏玩之意;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欣赏:指对艺术品的领略和玩赏;观赏:指观看欣赏。此处的鉴赏一词最恰当。

    (2)周密

    请说出以下各句加点词的作用。(投影显示)

    ①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②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画。

    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④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3)精练

    请读第7段,说说段中栽、蔓延、补几个动词用得为什么好?

    恰当形象地写出设计者和匠师们的精心布局,化静为动,化单调为多彩。

    问:能找出本文中使用的多种修辞方法吗?

    排比:第2段;设问:第3段;比喻:第3段等。

    教师:有人说本文具有散文特色。是因为作者通过说明描绘,自然、真切地再现了苏州园林的风貌,使我们得到了美的享受,正如题目所写,使人有种眷恋之情。你能从文中找出例子吗?

    如第4、5、7、8、9段的结尾及全文的结尾,都是有景有情的。

    小结:本文语言准确、精练又生动、优美,表现力很强,从而看出说明文的语言并不是枯燥的,是可以充满情趣的。

    (四)总结全文:文章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征,再现了它的美丽画面,显示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和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

    (五)配乐朗读课文(边出画面配合),进一步体会本文的两个学习重点,从而获得知识和美感。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

    1、理解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2、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我国江南第宅园林建筑的风貌,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文章的结构。

    2、难点:文章语言的特点。

    [教学时数] 二教时

    第一教时

    一、 导入

    作者简介: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他曾在小学、中学、大学教过书,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和教材的建设有重大贡献。20年代和30年代是他创作道路上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他的作品很多,最有名的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出版有《叶圣陶全集》。

    本文作者叶圣陶是苏州人,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因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

    本文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我们把它作为一篇说明文来学习。它不仅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而且文字生动、优美,从写作构思到语言运用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

    二、朗读课文

    要求:掌握字的注音,进一步理解词在文中的意思;思考作者怎样向读者介绍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三、从写作构思入手,分析文章结构

    学生提问,共同探究。

    提问: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被说明的事物苏州园林的特征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找出本文说明事物特征的课文内容,即第2段中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是贯穿全文的中心,图画成为介绍苏州园林的线索。

    提问:作者怎样抓住中心构思全篇,安排全文的结构呢?

    由同学讨论,教师归纳。

    文章开头:结合重点词标本(原指供学习、研究时用的动、植物的实物,这里有范本的意思)、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理解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全文的总起,确立本文说明的对象苏州园林(总体)。

    提问:第2段课文,作者围绕苏州园林共同特征,写了几层内容?

    讨论归纳:

    第一、撇开不同点,专说共同点。

    第二、苏州园林共同点具体在四个讲究。

    第三,再一次强调共同点(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

    第四,用游览者的话证实作者的评价突出本文是从欣赏者的角度描写的。

    提问:课文的第3、4、5、6段内容与第2段是什么关系?

    第2段是总说,其他是分说。每一段与前面的一个讲究相照应,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某一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图画美。以上四方面是重点,作者作详细说明。

    提问:课文第7、8、9段写了什么内容,与中心有何关系?

    文章收尾留有余地,令人回味。

    思考:本文说明事物的顺序是怎样的?讨论归纳:

    从全文看,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从各部分看,按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的顺序。

    提示:本文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层次在段中也有体现。以第3段为例作分析。

    提问:为了能说明事物特征,给读者具体形象的感受,作者要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试找出第3段中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归纳:

    运用作比较、打比喻的说明方法,说明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园林是美术画,讲求自然之趣。

    四、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一。

    第二教时

    一、复习旧课

    二、学习本文语言的多样性

    提示:本文语言的多样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归纳:

    1、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2、句子的'多样性:描述性和概括性的句子。

    3、用词的精练、准确和周密。

    4、多种修辞方法的使用。

    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提问:本文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以第5段为例说明。同学发言,归纳:

    第1句是说明,说明花草树林映衬方面的图画美。第2句是描写,描写了俯下的高树枝和仰起的低树枝,交相辉映的情景,富有动态,给人以层次感。第4句因为依据另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是议论,阐明这样栽种的艺术效果。

    提问:还能找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例子吗?

    如第7段中描写,第1段中的议论,既增强文章生动性、趣味性,又对苏州园林作了画龙点晴的评价。

    提问:前面看到本文有不少具体描述的句子,其实文中也有不少概括说明的句子,同学们找找看。

    如第2段中概括苏州园林总特征的句子;第5、6、7、8段的第一句都起到了概括苏州园林特点的作用。

    三、语言的特点

    提问:请同学们找找本文运用词语的特点。

    1、准确

    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玩赏、欣赏、观赏)

    2、周密

    请说出以下各句划线词的作用。

    ①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②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④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3、精练

    请读第7段,说说段中栽、蔓延、补几个动词用得为什么好?

    这几个动词恰当而形象地写出设计者和匠师们的精心布局,化静为动,化音调为色彩。

    提问:能找出本文中使用的多种修辞方法吗?

    排比:第2段。 设问:第3段。 比喻:第3段。

    有人说本文具有散文特色,是因为作者通过说明描绘,自然、真切的再现了苏州园林的风貌,使我们得到了美的享受,正如题目所写,使人有种眷恋之情,你能从文中找出例子吗?

    如第4、5、7、8、9段的结尾及全文的结尾,都是有景有情的。

    四、小结

    本文由总到分地说明了各具特色的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表现了对苏州园林的赞赏和眷恋之情。

    五、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二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7

    教学重点

    1、把握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整体特点和本文的结构、顺序。

    2、学习多种说明方法,品味准确、简洁、生动的说明语言。

    教学难点

    初步鉴赏美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2、自主、合作、探究法

    3、问答式教学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说明文有关知识(幻灯片展示)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全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教师板书课题

    二、欣赏苏州园林:

    幻灯片展示苏州园林图片,学生欣赏,谈感受。

    首先让学生明白,“苏州园林”不是某个园林的名称,而是指苏州这个地方的园林群体。比较出名的有这些园林: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留园、网师园、怡园。

    学生谈感受: 简直就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下面,我们看看现代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是怎样来介绍苏州园林的。

    三、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原名绍钧,字圣陶,以字行。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儿童文学。代表作品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倪焕之》、《多收了三五斗》等。

    四、指导阅读, 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阅读说明文应从下面几方面入手:

    幻灯片展示:明确说明文的对象,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了解说明的结构、顺序,找出说明的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

    2、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圈点勾画。幻灯片展示问题:

    (1)作者是在开始是如何评价苏州园林的?

    明确: “标本”

    (2)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是什么,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

    明确: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本文的结构、顺序怎样?

    明确:整体——局部——细部,并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写出序号,概括说明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总到分,从大处到小处的逻辑顺序。

    五、合作探究画意美

    1.教师提问引入:请从文中找出体现苏州园林“图画美”的句子,并说说它美在哪里。

    学生活动:

    (1)自读课文3—9段,从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2)小组内互相交流补充。

    (3)师生互相补充。

    多媒体展示精心制作的相关图片。

    亭台轩榭布局的自然美。

    大处 假山池沼的艺术美。

    第二部分(3—9)分类具 花草树木的映衬美。

    体说明苏州园林的艺术美。 花墙廊子的层次美。

    讲究每个角落的构图美。

    细处 门窗的图案美。

    园内建筑的色彩美。

    师:可见,苏州园林无论是整体,还是它的每一个局部,甚至每一个细部,处处都注意图画美,作者反反复复用图画作比,目的在于强调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由此,我们可以在说明文的阅读和写作方面获得什么启示呢?

    小结:在作者笔下,苏州园林变成一幅幅大小错落,千姿百态的图画,游览者置身其中,"如在图画中"读来令人美不胜收。

    六、了解说明方法

    要想把事物说明得好,还要讲究方法。

    学生找出课文中的说明方法。如:

    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引用、摹状貌等。

    七、品味语言。

    表现美的事物,需要美的语言。本文语言准确、简洁、生动, 学生找出课文中表现说明语言的准确、简练、生动的句子。(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八、本课小结

    本文介绍了苏州园林艺术的整体特征,说明顺序合理,说明方法得当,语言准确、简洁、生动,既突出了被说明事物的特点,结构又显得清楚有序,实为一篇难得的好文章,显示了叶圣陶先生驾驭复杂事物的非凡笔力。在领略苏州园林艺术美的同时,我们要借鉴作者说明的技巧,力求学以致用。如果同学们想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的话,还是让我们有机会去苏州园林中徜徉吧。

    九、布置作业:

    小作文《我们的校园》

    提示:先抓住学校的教学楼、办公楼、宿舍的共同点,先概述,后分说。字数为150字左右。

    板书设计: 《苏州园林》

    叶圣陶

    ﹙1﹚ 标本 ﹙3、4、5、6、7﹚局部 (大)

    ﹙2﹚完美的图画 ( 10 )不止这些

    ﹙8、9、10﹚ 细部 (小)

    总说 ———————— 分说 ———————— 总说

    概括 具体(逻辑顺序)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丰富,牵涉面广,要讲的东西很多,一般安排二课时为适宜,用一课时来完成教学,当时,我有所当心。结果,只用了一课时就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由此,我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1、处理教材非常重要,关键在取舍。要结合学科性质、单元教学要求和课文特点,科学制定教学目标,特别要突出重点教学,不能面面俱到。

    2、要想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内容安排要紧凑,教学推进要快,设计问题要科学、合理,难易适度。

    3、在教学过程中,要相信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努力营造课堂教学气氛;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收藏七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5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