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摘录八篇)
  •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发表时间:2024-10-18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摘录八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篇1

    这节课主要是以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感悟学习知识。使学生在自己的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学习。

    1、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折一折、画一画,使学生获得知识途径的多元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和学习数学。

    2、在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中强化概念。

    让学生解决生活中如何确定车站的位置,就是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知识强化与理解,师生、生生之间互动交流,整个教学过程在活动中完成,通过有趣的实践活动,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垂直线段距离最短的问题,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采用通过实践“悟”的教学,让学生从实践的过程中自觉领悟互相垂直的概念。先让学生用两支铅笔摆,再画出自己摆的图形,从生活中抽象出互相垂直的图形。从上课看来,互相垂直的直观图形在学生的头脑中已经有了很清晰的印象,这是一种为学生提供的凭直觉感悟的过程。悟后让学生实践,把长方形、正方形和平形四边形的纸折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线。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看书观察,学生得出用一张正方形的纸先沿边对折一次,然后沿折痕对折,也可沿对角线对折,就可以得到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在折的时候,出现了有的同学折得很复杂,出现了很多折痕,由学生自己展示哪些折痕是互相垂直的。学生悟出结论:要形成互相垂直的必备条件是:在同一平面内相交、交角成直角。总之,这节课采取选择贴近学生思维的素材,通过学生实践操作,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发现知识。尽管要解决的问题具有挑战性,探究的过程也有一定的难度,但是由于将解决互相垂直的.知识置于实践操作之中,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被“激活”,能够在磕磕碰碰的探索中主动完成认知的建构,把直角、相交等知识结合起来。

    这节课存在值得思考和探究的问题:(1)学生用三角板画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不难,但过直线上一点和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太难,我一一进行指导有的同学还是画不准确。(2)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段最短)讲不讲,是让学生有较清晰的理解还是有一种模糊的意识就行了呢?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经历量角器的形成过程,认识量角器。

    2.会使用量角器正确测量角的度数。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量角的方法,能够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难点:

    1.灵活使用量角器。

    2.能根据测量的情况,区分内、外刻度,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张练习纸,两种量角工具(单个小角和半圆量角工具),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两个角,角一和角二)课前纪翔和李毅画了两个角,让我帮忙比较大小,现在老师想请大家来帮他俩比较一下,哪一个角大?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

    角的度量

    (此处更改为直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目的是更贴近生活,引出矛盾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1.测量工具的选择

    看到这四个字,你有什么问题?(用什么量?怎么量?……)咱们一个个的来解决,先看第一个问题“用什么量?”谁来猜猜看?(尺子……)这都是大家的猜想,究竟谁说的对呢?咱们一起想一下以前学过的有关测量的知识,能不能有所启发。(课件)线段的测量和面积的测量。大家想想看,用什么来测量角的大小呢?(用小线段的长度测量大线段的长度,用小正方形的面积来测量大图形的面积,应该用小角来测量大角。)

    2.两种量角工具的选择

    (1)用单个小角量角

    用单个小角量一量练习纸一上的角一是几个小角?(先自己量,然后生演示操作,是两个小角。)那么角二是几个小角呢?试着量一量。(学生演示)这次需要四个小角,有没有比较简便快捷的方法,一下就能量出来呢?

    (此处,更改为量取四个小角的角,比较麻烦,从而引出半圆量角工具。四个小角的目的让学生知道每个小角的顶点都聚在一个点上,就是半圆量角工具的中心,为后续角的度量打下基础。)

    (2)连在一起的角

    我们可以将这些小角连在一起,组成这样一个量角工具(出示半圆)。我们再用这第二种工具来量一量角2是多少个角?(4个小角)用第二种工具来量角3是多少个角?(3个半小角)

    【设计意图:4个小角制造麻烦,促使改进量角工具为半圆量角工具,更为简单快捷。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每个小角的顶点都在半圆量角工具的中心;由3个半小角制造认识的冲突,促使学生思考改进量角工具的方法。】

    3.改进量角工具

    (1)同学们能不能想办法改动一下手中的量角工具,是我们的测量结果精确的用一个整数来表示呢?(课件)将每一小角再分成两个小角,数出一共有七个小角。

    (2)给量角工具标上数字

    如果每次都是一个一个的数,有什么感受?能不能想个办法,不用一个一个的数,一眼就能看出这是12呢?

    开始的这条边上应该表上数字几?想想我们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时,都是从刻度几开始的?

    (3)再测量一个角,但是还是不能用一个整数表示,怎么办呢?(课件)把每个小角平均分成十分,可以得到多少个更小的角?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数出7个、12个角,体会到一个个数比较麻烦,引发出进一步改进量角器的必要。】

    4.简化量角工具

    看看现在的量角工具有什么感受?简化量角工具,得到的工具和量角器几乎是一样的。

    5.量角器上读角

    (1)认识一度角

    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叫做一度角。记作“1°”。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那两个一度角是几度角?三个一度角是几度角?

    (2)认识几度角

    ①认识5度,145度角。

    ②反方向读角,怎么能看出是50度的角?

    (3)能不能想办法不用计算不用数,一眼就能看出是50度的角?

    【设计意图:认识角的计量单位,感知1度角的大小,初步理解量角的方法。50度角同时引发读角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引出外刻度。】

    6.认识量角器各部分名称

    量角器外圈数字叫外刻度,量角器内圈数字叫内刻度。量角器有两个0刻度线,分别对应着内外刻度。所有小角顶点聚集在一起的这个点就是量角器的中心。

    同学们看我手中的大量器,和老师一起说说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

    7.(1)读出下列各角的度数

    开口向右70度角和开口向左60度角,开口向右用到量角器的内刻度,开口向左用到量角器的外刻度。

    (2)在2号练习纸上画出下列各角(注意强调中心点、0刻度线、内外刻度线)90°,180°,120°,60°(强调内外刻度两种表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正确区分和使用内刻度和外刻度,在会读的基础上正确的画出各个角。】

    (此处增加开口向右70度角和开口向左60度角,以及在纸上画角,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内外角,也为量角做好了准备。)

    (3)拿出自己的量角器,试着量一量3号练习纸上角一的大小。(学生操作演示)强调注意中心点对齐,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对齐,看是内刻度还是外刻度并读出度数。

    (4)量一量3号练习纸上其余各角的度数。

    三、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2、3、5倍数的特征,熟练应用2、3、5倍数的特征进行判断。

    2.会运用2、3、5倍数的特征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感受知识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以及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重点难点】

    1.会正确判断2、3、5的倍数。

    2.会运用2、3、5倍数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整理导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花吗?你都喜欢些什么花?学生回答。

    师:小明的妈妈也非常喜欢花,有一天她去逛花店:玫瑰3元/枝,郁金香5元/枝,马蹄莲10元/枝,她买了一些马蹄莲和郁金香,付给售货员50元,找回了13元,小明的妈妈马上就知道找回的钱不对。你知道她是怎么判断的吗?(多媒体出示教材练习三第12页第7题图片)

    引导学生分析:由于妈妈买的是马蹄莲和郁金香,马蹄莲10元/枝,所以它的总价是10的倍数,也就是整十数,而郁金香5元/枝,所以它的总价是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两者合起来的总价一定是几十元或几十五元,因此,服务员找的钱数不对。

    小结:5的倍数的和还是5的倍数。

    那么:2的倍数的和(还是2的倍数),3的倍数的和(还是3的倍数)。

    师:同学们灵活地利用了5的倍数的特征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非常了不起,这节课我们就来针对这些内容进行相关的练习。

    板书课题:2、5、3的倍数特征的练习

    【归纳提高】

    1.2、5的倍数,都只要判断哪个数位上的数就可以了?3的倍数怎样判断呢?引领学生回顾,梳理2、3、5的倍数特征。

    2.你能否一眼看出下列各数一定有一个什么因数(1除外),为什么?

    2940、305、850、723、9981、332、351、1570.

    3.什么叫奇数?什么叫偶数?

    4.(1)在8,35,96,102,3.2,111,840,1060,14中,奇数有(),偶数有(),是3的倍数有(),是5的倍数有(),同时是2、5、3的倍数有()。

    (2)的三位偶数是(),最小的二位奇数是()。

    (3)同时是2、3、5的倍数的三位数是(),最小三位数是()。

    【课堂作业】

    学生独立做教材第12~13页练习三第8~12题。

    【课堂小结】

    提问: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对2、3、5倍数的特征进行了练习,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实际上运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可以解决很多的实际问题,只要我们用心思考,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相信大家还会有更多的收获!

    【课后作业】

    1.阅读了解教材第13页练习三后面“生活中的数学”和“你知道吗?”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几分之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归纳推理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1、初步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

    2、理解分数几分之几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纸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几分之一,你能用你手中的长方形纸表示你喜欢的一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吗?

    学生折纸、涂色,表示出长方形纸的几分之一。

    展示,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师:如果在你们刚才的纸上涂2份或3份又该用哪个分数表示呢?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几分之几”。(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几分之几。

    (1)学生4人小组,每人将手中的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你喜欢涂几份就涂几份,然后写出涂色部分是正方形的几分之几,再向小组同学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

    (2)谁能上来展示一下,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3)多媒体演示图片。

    问:你能发现他们是怎样表示出来的吗?它与四分之一有什么不同?

    (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1份是它的四分之一,2份是它的四分之二,3份是它的四分之三,4份是它的四分之四,取几份就是四份之几,它与四分之一比,只是取的份数不同。

    2、拓展思维,认识分数名称。

    (1)让学生用尺子在本子上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再对着尺子上的刻度1、2、3……把线段平均分成10份。(学生画线段)你能说出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吗?

    (2)同桌互相取其中的几份,说出相应的分数。

    (3)你能仿照这些分数,自己说出一个分数来吗?

    (4)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分子、分母、分数线)

    3、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出示例6的一组分数,让学生小组讨论怎么比较?

    反馈。

    用相同的方法比较第二组。

    引导学生总结出比较同分母分数大小的基本方法。

    三、巩固练习。

    P95页做一做1、2。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下课后,观察一下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分数。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包装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

    2.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表面积等有关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教学重点:应用表面积等知识来讨论如何节约包装纸。

    教学难点:引导观察、比较、交流、反思,得出节约包装纸的策略。

    教学用具:课件、盒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收过礼物吗?能说说你都收到了什么礼物?

    生:玩具车,变形金刚……

    师:你们的礼物包装过吗?老师也收过一些礼物,而且是包装过的礼物,想看看吗?(课件演示,欣赏包装好的各种礼物)

    师:刚刚大家欣赏的礼物怎么样?

    师:生活中我们如果要送某种礼物给别人,通常会用漂亮的包装纸包起来更漂亮,要包装一个礼品,要考虑哪些数学问题呢?

    生1:如何进行包装(师:问的真好,等我们动手操作了,你就知道了)

    生2:怎样知道需要用多少包装纸(师:你一定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生3:怎么包装最省纸呢?(师:聪明的你上课认真思考相信你一定能想出的)

    师:哦,包装礼物中有这多的我们还不知道的学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包装的学问(板书:包装的学问)

    二、提出问题:合作探究

    1.师:老师收了这么多的礼物,老师怀有一棵感恩的心,我也想给我的亲人送上一些黄金搭档,(课件出示图片)首先我要送给我的第一个亲人。猜猜他是谁呢?请听广告词——黄金搭挡送小孩,个子长高不感冒,你说他是谁?

    师:老师准备送一盒黄金搭挡送给我的弟弟,希望他健康成长.我也想用包装纸包装成精美的礼物。

    师:可至少要用多大的包装纸呢?你能帮帮老师吗?

    生:求出表面积,量出长,宽,高(课件出示有关数据)

    生:求出的表面积就是包装纸的大小。(师用惊奇的表情注视)

    师:这个同学真厉害,知道包装纸的大小就是表面积的大小,你们和他一样聪明吗?试试看,怎么样来计算包装纸的大小了吗?动手算一算.

    (生独立完成,投影出学生答案,并对其进行讲解)

    师:来,你来给大家展示一个你的结果,你是怎么来算的?并说说你的想法)

    师:你们都是这样算的吗?同学们真不错,来,掌声欢送她.

    2.师:刚才老师在同学的帮助下,知道包装一个黄金搭挡至少需要1300m2的包装纸,我想我弟弟收到这么漂亮的礼物,一定会很高兴,在这里老师替弟弟谢谢大家了。现在我想送给第二个亲人,我要送给谁呢?请听广告词——黄金搭挡送女士,细腻红嫩有光泽

    师:对,同学们真是我知心朋友,老师想送给我尊敬的妈妈。我要送给她两盒黄金搭挡。(手势)师:你觉得可以怎么来包装呢?有几种包装方式呢?你建议老师选择了哪种方式包装?为什么?(手势配合指向屏幕)

    师:想想看(凝视5-6钞钟)来,同桌之间借助手中的模型摆摆看.

    小组反馈,小组登讲台进行解说。

    师:同学们不仅是个爱动手,也是一个爱动脑的好学生。掌声赠送给他们精彩的解说。

    师:有3种包装的方法,那你想建议老师选择哪种包装的方法.(第C种)

    生1:第C种,因为遮住了的面,所以最省纸。

    师:你这个想法真好,很有节约意识,你真是个懂节约的好孩子。(板书:节约用纸)

    师:但这种包装方式真的是最省纸吗?(表情怀疑状)有什么方法证明是最节约的呢?

    生2:计算出包装后的表面积.再进行比较。

    师:真不错,我们试试看。(学生反馈,展示学生计算结果)

    找两位学生上台板演,方法不一,并扣留这两位同学,要求学生听听这两位学生的想法,(掌声欢迎我们小老师为我们说说他的想法)

    师:通过刚刚的活动,我们发现果然是第C种最省包装纸,那现在你能发现包装的秘密吗?

    生反馈。

    师板书L节约用纸:重叠的面越大,表面积越小,就越节省包装纸

    三、再次尝试,总结规律:

    1.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了包装中最省包装纸的学问。现在老师要送出最后一个礼物,请听广告词,(黄金搭挡送长辈,腰好腿好精神好)

    师:我想祝我的爷爷,奶奶身体更加的棒,(动作配合)我要送3盒黄金搭挡。

    师:看大屏幕,你能回答这的问题吗?(课件呈现)

    师:用你们探索出的包装的学问,想一想?(如果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借助模型摆一摆)

    3.小结。师:非常感谢同学们帮我包装出了这么漂亮而精美的礼物,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吗?

    四、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什么节日吗?(母亲节)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

    母亲节快到了,小明和爸爸为妈妈挑选了一套分为上、中、下集的书,每本书长、宽、高分别为20厘米、15厘米、8厘米。小明想亲手将这套书用彩纸装饰起来,请你为他设计一个装饰方案

    五、板书设计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中的例子,理解精确数和近似数的含义。

    2.掌握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学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万”或“亿”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正确判断生活中的近似数和精确数,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我今年三十五岁了,度过了一万多个日日夜夜。

    想一想:在老师介绍自己的这两个数字中,你认为哪个数字描述得更精确?为什么?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实时指导,引导学生得出:三十五岁更精确,一万多个日日夜夜是个近似(大概、大约)的数。

    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和近似数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一)认识近似数

    1.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例题6情境图。

    2.初步感知。

    让学生读一读两个情境中的信息,联系情境中的内容想一想:如果让你把划线的四个数字分一分,你想怎样分?为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组织交流。

    3.加深理解。

    (1)思考:你知道上面哪些数是近似数吗?

    教师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明确:220万和1902万是近似数;生活中一些事物的数量,有时不需要用精确的数表示,而只用一个与它比较接近的数来表示,这样的数是近似数。

    (2)让学生结合具体例子说说生活中的近似数。

    (二)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1.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例题7“20xx年某市人口情况统计表”。

    让学生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并读出这几个数。

    2.借助直线理解找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1)教师出示一条直线:

    38万 39万

    (2)在直线上描出表示男性与女性人数的点。

    提问:表示男性与女性人数的点大约在直线的什么位置?分别把它们描出来。

    学生尝试在教材的直线上进行描数。

    教师投影学生完成的结果:

    38万 384204 386685 39万

    (3)观察直线,探究找近似数的方法。

    提问:观察直线上384204和386685这两个数,它们各接近多少万?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交流情况。

    组织全班交流。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思考方法:

    方法一:384204在385000的左边,接近38万;386685在385000的右边,接近39万。

    方法二:384204千位上是4,比385000小,接近38万;386685千万位上是6,比385000大,接近39万。

    教师对以上两种方法都应给予肯定。

    3.介绍“四舍五入”的方法。

    (1)教师介绍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要把这个数按要求保留到某一位,并把它后面的尾数省略。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是4或比4小,就把尾数的各位都改写成0;如果是5或比5大,要在尾数的前一位加1,再把尾数的各位改写成0。

    (2)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出男性和女性人数的近似数。

    先让学生独立写,再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运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来求它们的近似数的。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384204≈380000

    386685≈390000

    4.完成教材第22页“试一试”。

    (1)课件出示题目。

    (2)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汇报。

    (3)提问:怎样将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近似数?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归纳。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2页“练一练”。

    这道题是结合生活情境来区分精确数和近似数。其中,56785和1617是准确数,4600000000、2000000和3000000是近似数。

    2.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四”第5~10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汇报。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让每位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经历给三角形分类的过程,认识并识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了解各种类型三角形的特点;

    2.通过观察、比较、归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充分地、主动地进行思考、归纳和相互讨论,激发其更加积极主动学习的精神和探索的勇气;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一类三角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关键:

    学会根据事物的某一特征对其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三角形卡片若干张;

    在上课前的几分钟内,带领学生对屋子里的人进行分类,学生们想到按性别分、按发型分、按年龄分、按视力分、按身份分等多种不同的分类标准,既活跃了现场气氛,也为教学三角形的分类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一、复习导入

    复习三角形各部分名称。

    二、探究新知

    (一)出示主题图

    1.导入

    2.研究分类标准

    (二)三角形的分类

    1.三角形的分类

    2.学生汇报

    ①将研究的分类结果展示到黑板上;

    ②学生汇报如何根据角的特征将三角形分类。

    3.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①学习定义

    什么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呢?请你练习说一说。

    ②做一做

    依次出示一个直角三角形、一个锐角三角形、一个钝角三角形,请学生判断是什么三角形。

    ③认识三种三角形的特点

    a. 三种三角形角的特点

    ④做一做

    请同学们拿出题卡,完成第一题(根据角的特征对三角形分类)。

    ⑤小结,板书韦恩图。

    4.学生汇报

    5.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①认识等腰三角形

    ②学习各部分名称

    ③做一做

    出示等腰直角三角板、红领巾、底角为75度的等腰三角形和底角为60度的`等腰三角形,让学生逐一判断是否是等腰三角形。

    ④认识等边三角形,了解它的特点

    谁能完整地说说等边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⑤做一做

    三、看书质疑

    四、反馈练习,巩固提高

    (一)填空

    1.( )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 )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 )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2.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 )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 )三角形。

    (二)判断下面说法正确吗

    1.一个三角形里有一个锐角,必定是锐角三角形。( )

    2.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 )

    3.一个三角形里至少有两个锐角。( )

    4.等腰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边三角形。( )

    (三)信封游戏

    猜猜看,信封里藏的是什么三角形?

    (四)折纸游戏

    你能用长方形纸折出一个等腰三角形吗?

    五、全课总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熟练掌握小数加减法及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计算。

    2.经历小数加减法的复习整理过程,了解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比较,感受整数加法运算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4.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整理与复习知识的重要性,养成回顾与反思的习惯,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进行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会运用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这学期我们学习了许多有关小数的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复习和整理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小数加减法的整理与复习)请打开课本,回顾一下,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

    师:请同学们根据以下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回顾与整理,好吗?在整理知识之前,请思考你打算采取哪种整理方法进行整理,如大括号式、集合图式、表格式、树形式、其他形式等,在整理过程中可以参考课本,整理后让别人看了既美观又清晰,一目了然,时间为5分钟,5分钟后准备汇报。

    课件出示问题引领:

    (1)小数加减法口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2)位数相同与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3)小数的混合运算与整数的混合运算有哪些相同点?怎样计算?

    (4)小数的简便运算与整数的简便运算有什么相同点?怎样计算?课件出示小组合作分工要求:

    1号:检查知识整理有无错误,遗漏的地方。

    2号:标出单元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及易混不懂的地方。

    3号:对整理的形式及美观度提出修改方法。

    4号:综合组员意见,整理出一份优秀的知识整理卡准备展示。

    学生分组合作整理知识网络,老师参与其中。教师巡视时,根据每个小组不同的情况进行适当的方法指导和建议,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2.全班汇报交流。

    汇报交流:

    展示两组学生作品,在汇报交流的过程中师生给予适当的评价。

    师:刚才同学整理的知识网络都很有特点,并且知识点也比较准确全面。老师也整理了一个知识网络。(出示知识网络)针对每种方式整理出来的内容,教师从下表中的几方面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由于内容较多,只板书部分内容)项目计算方法计算时的注意事项小数加减法的口算利用小数的性质:小数末尾添0大小不变,把小数位数对齐,再相加减。

    认真,仔细,容易对错数位。

    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小数位数相同的小数加法及演算(进位、计算结果要化简)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把小数的(小数点)对齐,再从(末)位算起,得数的小数点要和(加数或减数原来的小数点)对齐。计算结果是小数,且小数末尾有0时,一般要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化简。

    ①小数点对齐

    ②从末位算起

    ③别忘记化简

    ④竖式要写得美观

    ⑤计算要细心小数位数相同的小数减法(添0占位)及演算。

    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减法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同级运算按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带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然后算括号外边的。

    小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相同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方法和整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方法相同。

    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小数。

    3.提升认识师:通过我们的整理和复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哪些疑问?你认为本单元的重点是什么?哪些是易错或不懂的,以及同学们应该注意的问题?预设:

    ①运用小数的加减法解决问题是重点。

    ②重点是小数加减的计算方法,和简便算法…………小结:同学们说的真好,看来同学们不仅在整理知识方面有了进步,还能整体把握一个单元的重难点,我们要在熟练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之上再进行简便计算和解决问题。下面我们就来检测一下,看看这个单元我们掌握的如何?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一)基本练习,巩固新知1.口算。

    4.5+5.5=1-0.25=5.4-0.7=12.7+7.3=7.3-0.98=7+0.7=9.8-7.9=0.02+7.98=指名直接说得数,全班集体判断对错。并说一说小数的口算需要注意什么?教师强调:小数的口算首先要看清楚算式中的两个数分别是几位小数,在心中口算时一定要对齐数位,其次要注意进位和退位问题。

    2.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21.35+2.65=6.7-5.02=10-0.8=9.7+12.34=(1)独立计算,同时指名板演。

    (2)集体更正答案,并且让板演的同学分别说一说计算过程。

    (3)指名说一说竖式计算和验算需要注意的事项。

    (4)教师结合学生的练习情况总结强调:

    计算时首先要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

    然后当数位不相同时,要利用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再进行计算;

    接着在计算时跟整数的竖式计算方法一样加法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减法,不够减的向前一位借一当十;

    最后要把得数的最简形式写到横式的后面。

    验算方法也和整数的验算方法一样:加法可以互换加数计算或者用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进行验算;

    减法可以用被减数减去差或者差加减数进行验算。

    3.算一算,填一填。(新课堂95页第1题加补充题目)

    (1)8.64比1.28多(),0.34比5.58少()

    (2)甲数是4.2,比乙数多1.4,乙数是()

    (3)3千米500米比2千米50米多()千米。

    (4)2.25+0.72+0.75+0.28=(+)+(+)

    (5)比5小0.5的数比4大()

    (6)17.5-()=15.05()+0.8=3.93(7)2.73.44.1()()学生在练习本上只计算不抄题,找生汇报,集体更正。教师重点关注后进生,给予指导。

    3.能简算的要简算。

    ①64.45-14.3-32.19

    ②12.25+36+7.75

    ③5.83+3.6-4.79

    ④159-(62.39+58)

    ⑤13.05+12.38-4.05

    ⑥5.6-0.71-0.29

    ⑦65.3-(5.3-1.24)

    (1)独立计算,指名板演,集体更正,说一说每题的运算顺序。能简算的说一说运用什么方法进行简便计算的。

    (2)第5小题和第7小题是简算的一些变式练习,学生易错,容易与加法和减法的运算律搞混,教师注重指导后进生的做题情况。

    (3)教师强调:有小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同级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进行计算。进行简便计算时一定要先观察算式中各数的特点和联系,然后再利用加法和减法的运算律进行计算。

    三、梳理总结,提升认知1.教师总结:你对本节课自己的评价满意吗?你能从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五五个方面评价一下自己吗?学生评价。

    2.提升认识:我们通过整理与练习进一步巩固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和应用,课上,大家不仅能灵活地运用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问题,还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触类旁通、学以致用,老师为大家感到特别高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相信同学们一定能用今天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更多的数学问题!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法的整理和复习口算:数位对齐竖式计算:小数点对齐,末位算起,化简混合运算:与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简便计算:整数的运算律适用小数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回味课堂,我感觉亮点之处有:

    (1)整理有序。上课时发现很多同学整理知识找不着头绪,而且整理的知识比较乱,不清晰,用时较多,不知采取何种方式去整理,针对此问题让学生充分利用课本,以问题引领的形式,让学生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以哪些问题开始整理思考,并在整理之前思考采取哪些方式进行整理并提出整理要求,怎样整理既美观又清晰,给学生提供一个支架,合理科学的把知识形成网络,学会整理知识的方法,提高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进一步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养成回顾与反思的好习惯。

    (2)用心练习。除了知识的整理与归纳之外,练习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练习的设计很全面,涉及到各个知识点,层次性较强,由基本的小数加减法的练习、混合运算、利用小数加减法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循序渐进,沟通了小数与整数之间的联系,融会贯通,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形成技能,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所学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自信。

    2.使用建议。

    在整理知识时,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的整理方法,注意把握小数与整数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练习要适量适当,尽可能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学生,不仅体现在知识上,还要体现在情感态度上,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摘录八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5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