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小学4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 小学4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发表时间:2024-10-18

    小学4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4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进一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含义,能用角的符号表示角。

    2.通过“画一画”、“数一数”等活动,初步感悟: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3.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和变化的观点。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直线、射线和角的含义;掌握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难点:

    掌握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准备:

    教学、三角板、小组讨论表单。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孩子们,现在的你们已经了解了许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都知道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知识都是从生活中发现的,现在我们来看看今天的知识是从什么地方开始的。请孩子们看大屏幕:出示一幅生活中图片(有明显的.太阳光,建筑物的线条很明显),学生认真观察。

    师:这图是从生活中拍摄的,很美吧。我们今天探究的数学知识就藏在这些图里面,画面上藏着许多的线,大家找找看,用手比划一下你找的线。(生比划)

    师:你比划的是哪些线?(请2-3名学生说)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复习线段

    出示有线段图,从图中抽象出线段。

    教师:刚才有孩子找到了这些线,这种线的名字叫什么?线段。

    教师:孩子们认真看看,线段是什么样子的呢?

    学生;有两个端点,是直直的,有的线段长,有的短等等。

    2.学习射线

    教师:还有的孩子找到了这些线(出示太阳光图,除去颜色抽象到射线)这种线的名字你知道叫什么吗?

    板书射线,认识射线的特征

    3.学习直线

    教师:刚才大家在生活中找到了许多的线段和射线,还有一些曲线。可是还有一种在我们生活中找不到的线,却在我们数学王国里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大家想不想认识这位神秘的朋友呢?

    出示直线,动画延伸。

    在自己本子上画一条直线。

    4.线段、直线、射线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师:现在我们认识了线段、射线和直线,他们之间有着什么联系呢?

    接下来就需要大家一起认真观察,讨论找一找他们三线的区别和联系,活动之前请大家听清楚活动要求。

    活动要求:

    请每个小组分工合作把报告单上的填完。

    填好后小组团结探索找出三种线的区别和联系。

    报告单:

    关于角,你已知道了什么?(找角、试画角等)书本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我们再来深入探究角的秘密吧!

    3、看书36页自学。

    (1)自学,可以说一说、画一画、比一比。

    (2)小组探讨,确定交流内容。

    4、集体交流。(视学生交流情况,老师及时引导)

    (1)学生概括得出角的概念。角是由什么组成的吗?(出示没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你也来画几个角。

    画角(先自由画,再一生实物投影演示)说说你是这么画的?(定点,引出两条射线)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 P36做一做

    2 练习四1、2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知道了哪些知识?

    小学4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角的度量》是课程标准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0-41页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会判断角的种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它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也是教学难点。而为了突破这个重难点,教材编写的意图是设计了大量的学生活动,希望学生能在操作活动中实现由静止的课本知识向动态的学生探索活动转变。学生学好这节课不仅能为他们后续学习角的分类和画角打下基础,同时也为学生今后学习几何知识创造条件。

    角的度量是测量教学中难度较大的一个知识点。教材把这部分安排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明确了角的概念,知道角有大小之分的基础上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对角的度量的知识生活中接触很少,显得比较抽象。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以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培养。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本套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角的认识”这一内容。第一个阶段在二年级上册,是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尺画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画直角。第二个阶段在二年级下册,是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能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和钝角。第三个阶段就是本册教材这一单元,让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有了前面两个阶段的学习基础,学生对角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一部分学生对量角器有初步了解,但多数学生几乎没有用量角器测量角的体验,学生对它的认识是陌生的。因此在认识量角器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充分估计学生学习的起点,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本节课我力图采用直观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一步步发现“简易量角器”测量方法的不足,使学生在直观感受、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获取角的度量方法,形成自己独有的数学体验。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体会统一角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的必要性,建立1度角的表象。会用量角器量不同位置的角,在量角中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的构成,以及一度角的由来,通过探索、实践,归纳量角器量角的一般步骤,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积极参与量角的学习活动,在探索角的度量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的简洁严谨,激发学好数学的愿望。

    四、教学重难点

    1.认识量角器的构造,会使用量角器正确量角。

    2.量角时能正确读出角的度数,知道什么时候看内圈,什么时候看外圈。

    五、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

    角量角器

    顶点重合中心点

    一条边重合0度刻度线

    另一条边读指向的刻度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隐藏内容

    (1)视频引入

    ①播放《愤怒的小鸟》视频

    ②提问:孩子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游戏吗?喜欢玩吗?

    ③出示3张弹弓图片,哪个弹弓更好玩呢?为什么?

    (2)复习角的知识

    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如果要制作一个2号弹弓,我们需要知道角的什么信息?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角的度量)

    师:看到标题你有什么疑问?

    生:角怎么度量,用什么量呢?

    (3)复习长度的测量

    播放微课视频

    长度的测量是由直尺上的小线段去量长的的线段,那我们可不可以用小角去量大角呢?

    (二)探究新知隐藏内容

    1.活动一:弹弓2角的大小

    (1)用老师给的小角量一量、比一比,老师给的小角是10度

    ①小组合作:用给定的小角量大角

    ②汇报交流:说一说怎么量的?量的结果是怎样的?

    用小角量大角,当角度不够时怎么办?进一步把角细化成1度

    ③质疑:我们用三角尺也不能准确地知道角2到底有多大,怎么办?

    生:测量出角的大小,角2有5个小角那么大,及时上传学生活动的照片和视频,对于正确和错误的进行点评,用班级授课大师分组给学生加分。

    (2)介绍1度角

    ①谈话:对,要准确测量一个角的大小,需要有一个合适的角作单位来量,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角的单位。

    ②课件演示:人们将半圆平均分成18份,每份是10度,是一个小角,再将小角平均分成10份,其中1份所对的角作为度量角的单位,它的大小就是1度,记作1度。

    ③直观感受1度角有多大。

    2.创作量角器

    (1)认识量角器:半圆形,平均分成了180份,有一个中心点,两圈刻度,分别从0度到180度;,每两个数字之间相差10度,有两条0度刻度线等。

    (2)指名读给定角的度数,学生辨析。

    (3)猜一猜,让学生猜出给定角的度数,说一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3.用量角器量角──教学例1

    (1)出示例1:怎样用量角器量出∠1的度数?

    (2)学生独立尝试量角,小组交流量角方法。

    (3)教师展示学生量角的过程,学生辨析。(用101教育PPT拍视频展示在屏幕上)

    (4)小组长汇报量角的步骤。

    ①把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0度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

    ②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4.小结量角的方法

    (三)巩固深化

    完成活动三,量出给定角的度数,教师巡视拍照,将图片和量角视频传到屏幕上。

    (1)学生独立完成(3分钟)

    (2)教师评价量角的方法。

    (3)教师揭晓:为什么2号角最适合做弹弓。

    教师提问:你觉得这个角熟悉吗?在哪里见过啊?弹弓2的角的度数是50度,教师向学生讲解弹弓原理。

    (四)总结与课后拓展

    (1)出示拓展题,让孩子上台操作量角器量角,布置课后拓展作业,画一个五角星。

    (2)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3)小组评价:得分最多的小组获胜。

    小学4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道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依据这一变化规律,比较熟练地判断随着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2、经历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体会观察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

    3、感受数学知识中的逻辑之美,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学习数学的情感。

    重点难点:

    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

    教法学法:

    1、教法:情境激趣,引导探究。

    2、学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生成问题激兴导入

    1、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师:知道这节课我们要研究哪部分内容吗?

    师:你看了这个题目,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向哪移?变化?)

    师:带着问题学习会让我们的学习过程更清晰,学习目的更明确。相信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解决心中疑惑。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利用小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自主发问。这些“问题”来自于学生本身的思考,也就是他们急于探究新知的动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和探索中去。)

    2、出示孙悟空打小妖的情境动画,将情境中的数据列出,感知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及小数大小变化。

    师:课前老师通过和同学们交流知道同学们都爱看西游记,这天师徒四人正行走在西去取经的路上,突然杀出一个妖怪,想不想看当时是什么情况?(放动画片)

    (设计意图:孩子好动,喜欢动画,这一环节设计能有效地把学生的精神集中起来,并通过动画,让学生初步感知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为探索有什么变化规律作好准备,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我要探索”的冲动。)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从情境中提取数据让学生填空

    0.009米=(9)毫米①

    0.09米=(90)毫米②

    0.9米=(900)毫米③

    9米=(9000)毫米④

    1、推导右移规律。

    引导学生借助整数部分,从上往下观察

    (1)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变化?小数大小有什么变化?

    (小组讨论交流)

    总结出: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分别把3式与1式、4式与1式作比较再研究提出的问题。

    生讨论。

    整理并总结出右移规律: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2)抢答填空题。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3)拓展:利用这个规律说出小数点向右移动四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0倍。

    2、推导左移规律。

    (1)猜测

    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会变大,猜一猜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有什么变化?

    共同验证

    整体观察: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越变越小。

    (2)引导学生借助整数部分,从下往上观察

    小组讨论交流: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变化?小数大小有什么变化?

    (全班交流)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数学语言讲究精确,师强调缩小到原数的)

    分别把2式与4式、1式与4式作比较研究提出的问题。

    同桌讨论交流。

    全班交流。

    整理并总结出左移规律: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3)抢答填空题。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4)拓展:利用这个规律说出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一节课的关键环节。教师有目的地进行引导、提问,把“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与“小数大小的变化”联系起来,学生尝到了探索成功的喜悦。在紧张愉快的教学中,突破了这节课的难点。)

    3、记忆规律。

    (1)用最短的时间记忆规律

    (2)和同学们分享记忆小窍门。

    (3)、一起总结小数点歌谣

    小数点,真调皮,右移一(位)二(位)三(位)……扩大十(10倍)、百(100倍)、千(1000倍);左移一(位)二(位)三(位)缩小十()、百()、千()……

    (4)选择性地提问规律。

    4、解答课始提出的疑问。

    我们课始的疑问有答案了吗?

    擦掉问号改成感叹号。

    质疑:小数点无论是向左移动还是向右移动,位数不够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办?

    用数字“0”补齐。

    三、巩固应用内化新知

    1、帮助师徒四人闯过数学王国的关卡。

    2、帮助小猪快餐店解决困难。

    快餐店价格中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让价位变低。

    (设计意图:多层次练习,是加强对新规律的巩固和运用,达到活学活用,并有意识地让学生有形象方法记住小数点向右移,原数变大,小数点向左移,原数变小,加强记忆效果,并利用所学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思维习惯)

    小学4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4

    一、复习分段整理数据

    出示第1题,让学生读懂题目,再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

    (1)是交流自己所用的方法,比如可以每统计一个数据之后把该数据做一记号

    (2)交流统计结果,检查自己做对了没有

    (3)交流自己统计的时候有没有出现问题,其他同学可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办法

    最后要提醒学生注意检查的习惯:数据提供的是20个学生的记录,那在后面的表格中,也应该要有20个“合计”,否则就是遗漏或是重复了。

    看统计好的表格,说说你从这表格中读懂了哪些信息?

    二、条形统计图:

    1、看图:

    出示第2题:先让学生读懂题目

    回答问题一:这一周的用水量,哪天,哪天最低?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回答问题二:怎么评价一周的用水量呢?(一般可用用水总量或是平均每天的用水量)想一想:哪种方法更清楚?怎么求平均每天的用水量呢?请你算一算

    算完后问:有没有哪天正好是这个平均数“9吨”的?

    从条形统计图上看一看,它在整体中处于一个怎样的水平?(不高不低)

    从这份条形统计图中,你还想到了什么问题?

    2、画图:

    出示第3题。先请学生说说各类食品具体所指,按要求分类整理,制成统计图。

    完成统计表后继续完成条形统计图,注意不要遗漏了制作时间和直条上的数据。

    比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说说你认为它们各有什么好处?

    (统计表能清楚地反映各类数据

    条形统计图不仅能反映出各类的具体数据,还能清楚地看出各类之间的多少关系,更加的直观。)

    三、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出示第4题。判断3个游戏规则:

    1、正方体的三个面写“1”,三个面写“2”。“1”朝上甲赢,“2”朝上乙赢

    让学生说说是否公平?为什么?

    (1和2都有3次出现的机会,是公平的。)

    2、正方体的四个面写“1”,两个面写“2”。“1”朝上甲赢,“2”朝上乙赢

    (1有4次出现的机会,2只有2次,是不公平的。)

    3、正方体的六个面分别写1~6,朝上的数小于3甲赢,否则乙赢

    理解“否则”:小于3的只有1和2,否则就是指剩下的3、4、5、6,有4个,所以是不公平的。

    小结:像这样的游戏要判断是否公平,主要看什么?

    (决定输赢的次数是否相等)

    四、思考:

    小明和小刚同时各抛一枚硬币,这两枚硬币落地后如果朝上的面相同,算小明赢;朝上的面一正一反,算小刚赢。这样的游戏规则公平吗?为什么?

    可先让学生猜一猜。再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全班交流的时候,适当板书:

    正正、正反;反反、反正有2次出现是一样的,2次是不一样的,所以是公平的。

    小学4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它们的面积。

    教学重点:

    熟悉所学实际测量的知识,能正确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口算。P.145页口算(四)。

    二、复习指导

    1.实际测量的有关知识

    (1)同学们已经知道在测量地面上较远的两点间的距离时,应先测定一条直线。怎样做才能测定这条直线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看P.86页的插图及怎样做的步骤。

    (2)在进行步测时,首先要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长度。怎样做才能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长度是多少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让学生看P.87页怎样算出自己走一步的平均长度。

    (3)学生独立做练习二十第7题。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讲自己是怎样想的.。

    2.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

    练习二十第5题。

    (1)明确各是什么图形?再动手量出计算它们面积所需的数据,并算出它们各自的面积。

    (2)比较它们的面积,你发现了什么?

    (3)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说明,这四个图形的形状虽然不同,但面积相等。它们的高都等于2厘米,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底1.5厘米,所以它们的面积相等;而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以及三角形的底都是3厘米,比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扩大了2倍,但按照它们面积的计算公式底和高相乘后还要除以2,所以它们的面积与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三、课堂练习

    1.练习二十第6题。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练习二十第9题。

    在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后,教师再强调:三角形的面积是由它的高和底确定的。如果两个三角形等底、等高,它们的面积就相等;如果两个三角形的高相等,而底不相等,那么它们的面积就不会相等。

    四、作业

    1.练习二十第8题。

    2.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做练习二十第11题及思考题。

    小学4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6

    设计内容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成立环保小组的情境来探究除法知识,在计算过程中重视培养估算能力,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试商,突破试商难点;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重视培养数感,以提高学生试商的水平;重视发挥数学课的育人功能,结合生活实例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出示主题图组“身边的环境”:图1展示广场一角地上的塑料袋被风吹得到处飞扬;图2展示学校对面的马路垃圾堆积成山;图3描述校园中的一位同学将香蕉皮随手丢在地上,地上已经有好多食品包装袋。

    师:同学们,这些地方你们熟悉吗?看到这样的情境,你们有什么感受?我们都不希望自己生活的地方这么脏,但这需要我们来共同维护。所以,学校少先队决定成立一个雏鹰环保实践队,我们共有612名少先队员参加了这项实践活动,为了方便行动,每18人组成一个环保小组,可以组成多少个这样的小组呢?

    (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612÷18)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身边的实际情境,充分利用教材呈现的情境图来创设教学情境。自然渗透环保教育,同时将计算融入到解决实际问题中,使计算教学生动有趣。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探究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重点解决商的最高位的书写位置问题。

    (1)讨论交流。

    ①出示讨论题目:计算612÷18时,应该先算18除什么数?商的最高位应该在什么位置上?

    ②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③汇报讨论结果。

    预设

    生1:应该先用18除61,商的最高位应该在十位上。

    生2:我把18看成20,612里面大约有30个20,所以商的最高位应该在十位上。

    (2)尝试计算。

    学生根据讨论结果进行试算。

    (3)汇报计算过程。

    (18除61个十商3个十,余7个十,再加上个位上的2,变成72,18除72,商4)

    (4)观察思考,对比发现。

    仔细观察,你发现这节课学习的除法和前面学习的除法有什么不同?

    (商是两位数)

    设计意图: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迁移的特点,引导学生从已有的除法口算或估算经验出发,通过交流探讨确定商的'位置。

    2.探究“商的个位是0的除法”。

    师:为了更好地提高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学校把十月定为学校环保月。下面请同学们来看看雏鹰环保实践队在这个月取得的成绩:共收集了940节废电池。那么他们平均每天收集多少节废电池?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分析题意,并列出算式:940÷31)

    (1)提出要求。

    师:大家试着用我们学过的知识算一算商是多少。你在计算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2)学生试算,提出问题:31除94商3后余1个十,与个位上的0组合后不够31除,商应该怎样写?

    (3)小组讨论,明确商的个位的写法。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后汇报:商的个位应写0占位。

    小学4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中的实例,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利用字母表示数进行表达和交流。

    2、在探索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过程中,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明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渗透归纳猜想、数形结合等数学思维方法。

    3、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合作学习及相互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探索规律,并用字母表示一般规律的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表格……。

    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很高兴能有机会和我们--小学--班的同学一起上这节数学课,请大家看大屏幕,老师为了给大家上好这节课,(课件)我用了a天时间备课,b个小时做课件,看到张老师的话,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字母

    师:字母表示的是什么?

    生:表示的是数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字母表示数(板书:字母表示数)。

    看来我们班的同学既善于观察,又爱动脑筋,我很喜欢你们,很想和你们交朋友,谁愿意告诉老师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了?(生说,对其中一个。)

    活动(一)“猜年龄” 在加法中体会用字母表示数

    (1) 体会用字母表示数

    我把你的名字和年龄写在黑板上好吗?(师板书)

    去年他几岁呢?前年几岁呢?最小的时候几岁啊?明年--同学几岁?再过一年呢?

    观察黑板上的数字你发现了什么?(一个比一个大;没有相同的……)这是一些变化的数。

    师:还有谁能继续往下说?这么多同学想发言,那张老师就在黑板一直写下去,怎么样?(黑板写不下、麻烦)

    既然说不完,又麻烦,谁能想出一个最简洁的办法来表示--同学的年龄呢?、

    生:用字母表示。

    师:用什么字母呢?

    师:你想的办法可真好!用一个小小的字母就把这么多数都概括进去了,他的威力可真大,

    师:除了用字母a来表示--同学的年龄,还可以用其他的吗?(b.c.d……)所有的字母都可以。

    师:n可以是哪些数呢?(生:2、6、9、21、56……)那么这儿的n可以是哪些数呢?(生: n不可能是200,因为人一般活不到200 岁。学生产生争议)

    师生总结: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数,但用字母表示生活中的数量时,字母所取的数要符合生活实际。

    小练习

    师:谁还能用字母表示我们身边的数量呢?(生举例)

    师:你觉得用字母怎么样?(方便、简洁……)

    师:这种方法这么好?想知道是谁发明的吗?(课件)

    法国的数学家——韦达

    他是第一个有意识地和系统地用字母来表示数的人,是他确定了符号代数的原理与方法。在欧洲他被称为“代数学之父”。

    (2) 体会含有字母的式子

    刚才有几个同学介绍了自己,我也和大家做一下介绍,我叫张丹,来自辽阳市,叫我张老师就可以了,年龄吗?你们猜猜(25、26、28)

    到底谁猜得最接近呢?告诉大家,张老师比--大17岁,你知道我今年多大年龄吗?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吗?当--同学10岁时,张老师多大,用式子表示。当--同学12岁时呢?

    --的年龄 张老师的年龄

    1 1+17

    …… ……

    10 10+17

    11 11+17

    12 12+17

    13 13+17

    … …

    师:你还能继续往下写吗?好,拿出练习本开始写吧。(全班学生写)

    师:有的同学已经不再写了,为什么?是不是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和你的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小组交流)

    师:说说你们组同学的发现。(同学汇报,师板书)

    (学生汇报时,1、指导学生边写,边说当--同学几岁时,老师多大。

    2、当学生说出当--同学n岁时,张老师n+17岁时,师追问,为什么?

    3、学生说出,因为学生的年龄在变化,老师的年龄也是变化的,但老师与学生的年龄差是永远不变的,当--同学n岁时,张老师的年龄就是n+17岁。还谁说一说n+17表示什么?为什么?(强化)n+17既可以表示张老师的年龄,也可以看出老师比同学大17岁。

    4、指出在这里,你们把变化的量用字母来表示,不变的量不变。

    5、这里的n是同一个数吗?同一道题一个字母表示同一个数。

    小练习

    我们用字母和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了数,张老师n岁时,--同学的年龄就是(n--),那么上一道题中的n和这一道题中的n表示的是同一个数吗?(总结出不是同一道题,同一个字母表示的不是同一个数。)你也能用我们身边的数量,说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吗?(鼓励学生用加减乘除)

    活动(二)填表格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陆续出现三根小棒,组成三角形)同学们看见了什么?(三根小棒组成了三角形)一个小小的三角形里也隐藏着有关字母的秘密,想知道吗?下面请同学完成表格。(课件出示表格)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1、汇报

    师:谁愿意和大家说说你的发现?(生汇报:我们可以看出三角形的个数在不断的变化,小棒的根数也在不断的变化,但是摆一个三角形要用小棒的根数始终不变。我们小组用-表示三角形的个数,用-×3表示要用小棒的根数。)

    2、简写方法

    师小结:n×3还有更简便的写法,谁见过?

    在乘法算式中,当字母与数字相乘的时候,我们可以将乘号简化为一个小圆点,也可以省略不写。当省略乘号时,数字应写在字母的前边。例如:n×3写作3.n或3n。

    小练习:8×x简写成 67×y简写成

    是不是所有的含有字母的式子都能简写呢?(生总结出:加号、减号和除号不能省略。)

    三、实践运用,巩固新知。

    师: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不错,咱们到快乐广场去轻松一下(课件)

    1、同学们能看懂线路图中的x米和y米,分别表示什么吗?你想去哪?从人口出发,要走的路程是多少米?

    2、生活馆

    (1)一件上衣a元,一条裤子比一件上衣便宜12元,一条裤子 元。

    (2)超市里的商品可真多,一个作业本要1元,笑笑买了a本,要用( )元。

    (3)一辆公共汽车上原来有15人,到新街车站下去x人,又上来y人,现在车上有 人。(4)有m个苹果,每盘6个,可以装在( )个盘子里。

    3、音乐吧

    随音乐说儿歌。

    生: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

    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

    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

    你能用一句话说一说这首儿歌吗?

    4、图形馆

    用字母a表示我的长,用字母b表示我的宽,用字母c表示我的周长,用字母s表示我的面积,你能试着写出我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吗?

    C=2(a+b) s=ab

    用字母a表示我的边长,用字母c表示我的周长,用字母s表示我的面积,你能试着写出我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吗?

    C=4a s=aa=a2

    5、智慧屋

    用小正方形摆图形,并寻找所摆图形的个数与所需小正方形数的规律。

    同学们你们在快乐广场里玩的高兴吗?(高兴)

    四、总结

    结束语:那你觉得自己这节课表现的'怎么样?如果用a表示非常满意;用b比较满意;用c表示有点遗憾。请你对自己今天这堂课的表现的满意程度做个选择,说说满意在哪里,遗憾在哪里,有什么希望。

    小学4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8

    一、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P112—P113第七单元《数学广角》例1、例2

    二、设计理念

    “数学广角”(第一课时)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新增设的一个内容,和前面几册教材一样,在本册中也专门安排“数学广角”一单元,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标准》中指出: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本课时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很容易找到,而且会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的策略,本课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实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方案的意识。

    2、能力目标:

    (1)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积累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通园片、纸片、、、等。

    五、活动设计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景走进生活

    师:星期天的上午,小明家的门铃响了,原来是王阿姨到小明家来了。(多媒体出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件上的图,你了解到了什么?谁来说给大家听一听。师:我们来看看小明沏茶都需要做哪些事?分别需要多长时间?(多媒体出示沏茶的各项工序图)

    2、学生自主设计方案(小组合作学习)

    师:小明需要做这么多事,你帮小明想一想,他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才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种能尽快让客人喝到茶的方案。

    3、展示学生不同的方案

    小组的同学展示自己不同的方案,这里课堂生成的资源可能很多,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和思维过程。展示出各小组不同的设计方案。(学生用的自己的方法表明整个过程)

    4、学生比较选择并选出最合理的安排方法

    让学生从不同的方案中,通过观察比较,找出自己认为能让客人尽快喝到茶的方案。

    5、小结:刚才的方法都是通过同时做几件事才节省时间,那么我们在做一些事时,能同时做的事情越多所用的时间也就越短。

    (设计意图:客人到了,先为客人沏杯茶,这是常见的招待客人的礼仪之一,也是孩子们熟悉的,因此我调整了教材的内容例1和例2的顺序,浓郁的生活气息把学生请进招待客人的具体环境中,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讲一下沏茶所要做的事情,再现熟悉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二:探究新知,研究问题1、出示例1,呈现研究问题:请王阿姨喝完茶,小明的妈妈准备用自己最拿手的烙饼招待她,(多媒体出示例1图)

    (1)你从画面上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2)想一想,如果只烙一张饼,需要多长时间?

    (3)如果要烙两张饼,最快要用几分钟?

    (4)学生回答后并共同总结:我们烙两张饼的时候,可以同时烙两张饼的正面和反面,所用时间是6分钟。(教师边叙述,课件出示表格)

    (5)那如果烙4张、6张、8张、10张呢?

    自主设计方案(自主设计方案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A、如果妈妈、王阿姨和小明每人各吃一张饼,一共需要烙几张饼呢?

    B、请你们帮小明妈妈想一想,她应该怎样烙“才能让大家尽快地吃上烙饼?”先用你们小组内准备好的卡通圆片,摆一摆,小组的同学说一说,然后把你们的设计方案填在表格里。

    C、展示学生不同的方案这里是学生思维过程的展示,生成的教学资源一定很多教师要注意倾听,同时让学生们也要注意倾听其他小组的不同方案。

    D、学生比较并选择最合理的安排方法

    E|教师演示,烙三张饼的方法和最短时间。

    F、拓展延伸:想一想,如果要烙5张饼,怎样烙才能尽快吃上饼呢?7张呢?9张呢?这里让同学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最后集体交流。同时把表格填完整。

    3、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在数学广角里遇到的问题,生活中也会经常遇到,我们只要合理的安排事情,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活动三:结合生活,实践应用

    1、同学们谈谈,生活中哪些事情可以通过合理的安排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2、一个小女孩遇到一个问题,看我们能不能帮她解决?出示做一做2

    3、谁来告诉大家你按照怎样的顺序呢?(也可进行讨论)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到生活中用,在课堂中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有什么想说的吗?(让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想法都说出来。)

    五、生活回归

    回家后,请你给妈妈烧壶水,给爸爸沏杯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后反思:

    这一节课通过简单化的问题向学生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来感受数学的趣味。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灵活运用教材,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由于小学生比较常见熟悉的沏茶这一生活现象作为教材入手,调整了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了先为客人沏茶再为客人吃烙饼的生活情境。当画面上呈现妈妈让小明帮着给王阿姨沏茶这一数学信息时,没有急于想去解决如何让王阿姨尽快喝上茶,而是让学生想想平时是怎么做的?特意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处于主动思考积极动脑的状态,有效地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2、给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相信学生,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课堂上以一个个具体事例让学生观察、操作、讨论和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中体会数学的方法及应用价值,学会优化思想,从课堂教学中不难看出多次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从日常的沏茶的问题入手到探索烙饼的过程及方法,再到解决现实生活中常见的问题,都是学生在思考、探索是学生在操作实践,使学生交流比较,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3、发挥引导作用、促进学生的发展。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考虑不同的方法,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提升认识。利用学生已有的探索交流的成果,集中再现烙3张饼的过程,让学生清楚地理解烙3张饼的过程,验证了学生的发现,提升了学生对烙3张饼的理解。最后让学生烙多张饼的方法,在组织交流中师生相互又调整了教学的节奏,这些活动让学生了解小伙伴的发现。学生在活动中经历了发现过程,领悟了数学思想方法,体现了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新,还带给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的启迪。上述活动即是探索数学知识,又是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对科学精神积极探索数学知识,又是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对科学精神积极探索的前提,有利于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节课也存在许多的不足,由于时间上的处理前段放长了一些,因此后面在小结时有些匆忙。没有让学生细心观察表格发现每多烙一张饼就多用3分钟这一问题,从而让学生明白计算饼的张数只要乘3就是烙饼的最短时间的结论。

    小学4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9

    [设计理念]:

    “角的分类”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四年级第一学期的学内容,本课的重点是知道周角、平角、直角的度数和锐角、钝角的度数范围,能识别这些角;通对角的分类,能准确地认识直角、平角、周角、锐角、钝角。考虑到分类这一现象生活中到处可见,把学习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生活和经验基础上,让数学带上生活味,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渗透分类的思想;同时通过问题模块,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了时间和空间,充分展示和发展他们的思维与语言达能力。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分类”。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角和周角。

    2、知道平角、周角、直角、锐角、钝角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观察比较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明确建立各种角的概念,理解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的大小关系。

    难点:认识平角和周角。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今天我们来继续认识角。(板书:角)

    (二)学习新课

    1、认识平角

    我们已经知道,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就能形许多不同的角。现在老师手中有把扇子,当扇子旋转到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时,就隐藏着这样一个图形(多媒体演示折扇图1),它是角吗?请大家谈谈自己观点。

    指名回答,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从角的概念来分析是否是角。

    2认识周角。

    老师手中还有一把扇子,扇子的一边继续旋转一周,隐藏着另一个图形,这时还是角吗?同学们再谈谈你的看法。

    3、角的分类

    (1)我们把新认识的角放到角的大家族中,(投影:出示一堆角三个锐角、一个直角、一个平角、一个周角、三个钝角),让学生感觉凌乱,你想知道些什么?指名表达自己的想法。

    同学们在下面议论什么呢?你现在最想干的是什么?

    (我想知道它们每个角的度数;还有它们的.各自的名称;我觉得很乱,可不可以分一分类等。)

    好,今天我们就通过角的分类来进一步了解这些角。(教师板书课题:角的分类)观察一下,它们可以分为几类?把你认为是一类的角的序号写在一块。

    教师观察分类情况。

    让几个小组的代表上黑板将贴纸分类。

    (2)通过观察我发现大家对这三个特殊角比较感兴趣,这样吧,我们先研究者几个特殊的角吧。(将直角、平角、周角移开成一列)对于这几个特殊角,你有哪些了解?

    同学们,你怎么知道平角是180°,周角是360°?下面拿起你准备好的白纸,跟老师一起来验证吧。

    ①学生动手,用准备好的长方形纸先横着对折,再竖着对折。

    提问:折出的角是什么角?(用笔标出直角)这个角是多少度?

    板书:直角90°

    ②把刚才折成的直角纸打开来,如右图。两个直角组成我们新认识的角,它叫平角,这个角有什么特点?这个新的角的边和顶点各在哪里?它是多少度?

    教师指出: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这样的角叫做平角。平角是180°。

    板书:平角180°

    继续问:你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角?

    ③请你们用自己的活动角操作,旋转一根硬纸条,使其成为直角,再旋转成一个平角。

    你能说说平角与直角有什么关系吗?(一个平角等于2个直角。)

    板书:1平角=2直角

    ④把自己活动角的一条边旋转一周,两条边重合了。

    教师指出:通过刚才的动手操作,看出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所成的角叫做周角。周角是360度。

    板书:周角=360°

    你能说说周角、平角、直角有什么关系吗?

    引导学生明确(板书):1周角=2平角=4直角

    (3)今天你们表现的都很棒!真不错。(将移开的角归位)下面我们来看剩下的这些角,同学们,你说这位同学分的合不合理?他是按什么标准分的?独立思考。

    我们来看这一类角,它们和直角的关系怎样?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这一类呢,它们和直角的关系怎样?有补充的吗?

    从同学们的介绍和图中显示,直角、平角、周角都只有一个角,而锐角、钝角有三个。对吗?钝角呢?平角,周角呢?

    好了,这几类角我们都了解了,谁来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

    总结关系:锐角

    1周角=2平角=4直角

    现在大家还感觉乱吗?

    (三)巩固反馈:

    1`指出下面的角各是哪种角

    ∠1是()∠4是()∠7是()

    ∠2是()∠5是()

    ∠3是()∠6是()

    2、口答。

    (1)80°角与()°角能拼成一个直角。

    (2)一个平角与一个钝角的差,一定是()角。

    (3)一个直角与锐角的和,一定是()角。

    3、已知∠1的度数是124°,你能求出其他角的度数吗?

    知识延伸:两条直线相交形成四个角,相对的两个角互称为对顶角。图中∠1与∠3,∠2与∠4为对顶角

    4、今天的表现都不错,下面我们再来挑战一下自己吧,已知∠3的度数为40°,你能求出∠1的度数吗?

    【小学4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5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