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正反比例的综合练习 教案精选
  • 正反比例的综合练习 教案精选

    发表时间:2022-03-22

    【www.jk251.com - 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

    大家对教案都很熟悉了吧,通过不断的写教案,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写出一份教学方案需要经过精心的准备,写小学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正反比例的综合练习 教案精选,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第四课时:正反比例的综合练习教学内容:练习十三第9—1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正、反比例的意义,了解正反比例的区别和联系,更好的把握正、反比例概念的本质。2、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使他们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各种量之间的比例关系,能根据相关条件直接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提高判断成正比例、反比例量的能力。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一、复习1、复习正反比例的意义。要求学生说出成正反比例量的关键,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关系式。2、举例说明。3、讨论正反比例的区别和联系。二、练习完成练习十三9~13题1、第9题。观察每个表中的数据,讨论表下的问题。要注意启发学生根据表数据的变化规律,写出相应的数量关系式,再进行判断。2、第10题。(1)看图填写表格。(2)求出这幅图的比例尺,再根据图像特点判断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什么比例,也可以根据相关的计算结果作出判断。要让学生认识到:同一幅地图的比例尺一定,所以这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正比例。(3)启发学生运用有关比例尺的知识进行解答。3、第11题。填写表格,组织学生对两个问题进行比较,进一步突出成反比例量的特点。4、第12题。引导学生说说每题中的哪两种量是变化的,这两种量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能不能用相应的数量关系式表示这种变化的规律。5、第13题。三、小结

    jk251.coM小编推荐

    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的练习苏教版数学下册教案 教案精选


    教学内容:

    教科书69、70页练习十三第9~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正、反比例的意义,了解正反比例的区别和联系,更好的把握正、反比例概念的本质。

    2、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使他们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各种量之间的比例关系,能根据相关条件直接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提高判断成正比例、反比例量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认识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根据相关条件直接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提高判断成正比例、反比例量的能力。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教学预设:

    一、概念复习:

    1、提问:怎样的两个量成正、反比例?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字母关系式。

    二、书本练习:

    1、第9题。

    (1)观察每个表中的数据,讨论前三个问题。

    要注意启发学生根据表数据的变化规律,写出相应的数量关系式,再进行判断。

    (2)组织学生讨论第四个问题。

    启发学生根据条件直接写出关系式,再根据关系式直接作出判断。

    2、第10题。

    (1)看图填写表格。

    (2)求出这幅图的比例尺,再根据图像特点判断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什么比例,也可以根据相关的计算结果作出判断。

    要让学生认识到:同一幅地图的比例尺一定,所以这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正比例。

    (3)启发学生运用有关比例尺的知识进行解答。

    3、。第11题

    填写表格,组织学生对两个问题进行比较,进一步突出成反比例量的特点。

    4、第12题。

    引导学生说说每题中的哪两种量是变化的,这两种量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能不能用相应的数量关系式表示这种变化的规律。

    5、第13题。

    让学生小组进行讨论,教师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三、补充练习

    1、对比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圆的周长和圆的半径成正比例。()

    (2)圆的面积和圆的半径成正比例。()

    (3)圆的面积和圆的半径的平方成正比例。()

    (4)圆的面积和圆的周长的平方成正比例。()

    (5)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成正比例。()

    (6)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成正比例。()

    (7)长方形的面积一定时,长和宽成反比例。()

    (8)长方形的周长一定时,长和宽成反比例。()

    (9)三角形的面积一定时,底和高成反比例。()

    (10)梯形的面积一定时,上底和下底的和与高成反比例。()

    认识成反比例的量苏教版数学下册教案 优秀教案推荐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4页例3,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十三第6~8两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2、使学生在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的过程中,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教学预设:

    一、复习导入

    1、谈话:我们学习了正比例的意义,会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谁来说说,怎样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

    学生说,教师结合板书:相关联----是否会变化-----两个量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一个变化,另一个随着同向变化)------变化时比值不变。

    y

    x=k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例题3表格

    追问:那么表格中的这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你是怎样想的?

    2、学生交流,说明理由。

    引导学生发现:表中的这两个量也是相关联的,这两个量也会变化,变化也有联系,但变化时,不是同向变化,而是相反变化,变化时,不是比值相等,而是两个量的积相等。

    如果学生发现不了上述规律,可引导学生写出几组相对应的数量和单价的乘积。

    3、根据上面发现的规律,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这个乘积表示什么?上面的规律能不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关系式:数量×单价=总价(一定)

    4、引导学生,像这样的两个量成什么关系?你也能起个名称吗?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从变化的方向或者从变化的结果来想到这两个量成反比例)

    5、回顾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的思考过程。

    (1)提问:谁能来说说怎样的两个量成反比例?

    (2)让学生阅读书本65页单价和数量成反比例的量的那段话。

    (3)请同学们用字母x、y、z来表示反比例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

    1、教学“试一试”

    (1)要求学生根据表中的已知条件先把表格填写完整。

    (2)根据表中的数据,依次讨论表格下面的三个问题,并仿照例3作适当的板书。

    (3)让学生根据板书完整地说一说铅笔的总价和数量成什么关系。

    2、完成第65页的“练一练”。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作出判断,再要求学生完整地说明判断理由。

    3、做练习十三第6~8题。

    第6、7题让学生按题目要求先各自算一算、想一想,再组织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完整地说出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的思考过程。

    第8题

    (1)让学生根据左边表格中的要求收集数据,并回答问题(1)。

    (2)让学生根据右边表格中的要求收集数据,并回答问题(2)。

    填好表格后,组织学生讨论,明确:只有当两种相关联的量的积一定时,它们才能成反比例。

    四、成正、反比例量的判断方法的对比

    1、请同学观察黑板上表示正、反比例的关系的字母式子,引导学生发现:

    在有意义的前提下,如果已知的两个量的商一定,则这两个量成正比例;如果已知的两个量的积一定,则这两个量成反比例。

    五、课堂练习:

    补充习题相关练习

    比例 教案精选


    教学内容p40例3练一练和练习九的第3—7题教学要求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3、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和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分析、概括能力,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投影仪教学过程师生双边活动改进意见一、练习回顾谈话导入1、关于比的知识你还了解哪些?(初步了解学生的比的知识的一些基本情况)2、化简比:12:48:183、求下面比的比值:12:48:185.4:0.94.4:4二、主动探索教学例3(1)观察、分析:呈现放大请后的两张长方形照片及相关的数据。图2是图1放大后得到的。师:你能分别写出每张照片长和宽的比吗?(2)比较、发现:比较写出的两个比,说说这两个比有什么关系?师:你是怎样发现的?(适当引导学生分别求出写出的比的比值,或把它们分别化成最简比)(3)明确概念:这两个比相等,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6.4:4=9.6:66.4/4=9.6/6揭示:像这样的式子就叫做比例。(4)尝试练习:你能写出两张照片长与宽的比。思考:长与宽的比也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5)自主创造:你能写出一个比例吗?小组能尝试说明为什么能组成比例。(6)明晰方法:你能根据以上的理解,再写出两个比,并将它们组成比例吗?说出为什么能组成比例。三、巩固练习,明晰概念1、做练一练读题分析、说明理由2、做练习九第3题。3、做练习九第4题4、做练习九第7题:弄懂什么是“相对应的两个量的比”。四、全课小结,提高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理解比例的哪些有关知识?能和同学做个交流吗?五、课堂作业练习九第5、6题。板书设计自我满意度:a满意()b基本满意()c不满意()d特别不满意()教学反思

    比比例比例尺的概念的整理复习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0页的1~3题,练习十九的第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明确“比例”和“比”、“比值”等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对比例、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和判断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深对比例尺的认识,会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比”和“比例”

    1.复习整理

    教师:请同学们举例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什么叫做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指出: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2.练习

    用小黑板出示下面的题让学生完成。

    (1)五年级一班有男生24人,女生20人。五年级一班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2)五年级一班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6:5,男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3)五年级一班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6:5,男生有24人,女生有()人。

    二.复习解比例

    1.完成第70页的第2题。然后让学生完成第2题的其余习题。

    三.复习正比例、反比例

    用投影逐一出示下面问题,让学生回答

    1.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关系?

    2.什么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和反比例关系?

    3.正比例和反比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学生回答,教师填写小黑板上的表。

    正比例反比例

    共同点1.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

    2.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变化

    不同点1.变化方向相同,一种量

    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也

    扩大或缩小。

    2.相对应的每两个数的比

    值(商)是一定的。1.变化方向相反,一种量

    扩大(缩小),另一种量反而

    缩小(扩大)。

    2.相对应的每两个数的积是

    一定的

    四.课堂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九第1~3题。

    1.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第2题,除第(2)、(7)题教师要提示外,其余各题由学生自己判断。

    3.第3题,教师向学生说明:这题要求图上长方形的长、宽和地基的实际面积。

    创意作业:同桌二人说说比、比例、和比例尺之间的区别。

    综合实践 教案精选


    活动过程:

    一、旧知迁移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多边形?

    学生回答,老师课件出示

    2、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碰到这些图形,同学们发挥想象力,举例说明身边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平行四边形,哪些是三角形,哪些是梯形吗?

    学生踊跃发言

    3、同学们回答得真棒!在上边的图形中我们学过那种图形的面积计算呢?

    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二、实践活动

    活动一:分一分数一数

    课件出示书上的第一幅图

    1、小组交流,探索实践:动手操作,找出不同的计算方法,提倡方法多样化。

    2、交流计算方法,展示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交流哪种方法最简便。

    3、活动小结:稍复杂的图形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面积,同时可以分割成学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再计算面积。

    活动二:移一移数一数

    课件出示例图书上的第二幅图

    1、小组交流,探索实践:亲自操作,寻找不同的移动方法,数出图形的面积,

    提倡方法多样化。

    2、交流移动方法,寻找最佳方案。以下两种方法供参考。

    3、活动小结:对于不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形计算面积时,我们利用分割与平移,保持面积不变,把它们转化为长方形就可以计算它们的面积了。

    活动三:数一数算一算

    课件出示活动内容书上的第三幅图

    1、活动要求:把整格的和不整格的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不满整格的都按半格计算,数出半格数和整格数,尝试计算面积,交流计算方法。

    2、反馈学生的计算方法是否合理

    半格有36格,面积是18平方米,整格有53格,面积是53平方米

    池塘的面积大约是:18+53=71(平方米)

    3、拓展活动:书上的第四幅图

    学生汇报:半格36格,面积是18平方米,整格有22格,面积是22平方米

    树叶面积大约为:18+22=40(平方米)

    活动四:估一估算一算

    活动内容及要求:

    1、采集几片树叶,先估计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再把树叶描在第126页的方格纸上,用是方格的方法计算出它们的面积。

    2、学生分小组活动,老师巡视指导:可以把树叶看成近似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来估计它们的面积;也可以把树叶描在方格纸上数出它们的面积。

    3、探索实践,强化认识:书上第五幅图

    三、活动总结:

    1、转化是实现新旧知识相联系的手段,是探索新知识的途径。通过转化,可以使稍复杂的图形变形成较简单的图形;求面积方法未知的图形变成求面积方法已知的图形。

    2、数方格使一种估计和计算图形面积的策略,特别对复杂的、不规则的曲线图形更显得有价值。

    活动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0、11页的内容,《面积是多少》

    活动目标:

    1、复习学过的面积的意义、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等。

    2、让学生体会转化、估计等解决问题的策略,为教学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面积计算作比较充分的知识准备和思想准备。

    3、通过观察、测量、拼摆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分析比较、总结概括以及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将知识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发展创新思维和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情感。

    重点难点:体会转化、估计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将知识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初步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三角尺、方格纸

    比比例的复习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2页13题、1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会解比例。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判断或正、反比例的量。3、通过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构结知识结构。教学重点:理解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正、反比例的量。教学难点:掌握知识结构。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比的有关知识,说说你比的这个内容有了哪些了解?生答:比的意义,基本性质、比例意义、比例基本性质、正反比例两个量。二、比和比例的意义和性质。1、什么叫做比值?(提问)生: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2、比和分数、除法有什么联系(列表比较)(略)3、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生:比的前项和比的后项同乘以或者同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比值不变。4、比例的意义和性质?①什么是比例?什么叫做比的基本性质?学生议一议,然后回答。②比的基本性和比例基本性质有什么作用?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三、下面解决实际问题。1、12:x=8:22、4.8/1.5=2.4/x四、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1、想一想,说一说。两种量是成正比例的量或反比例的量,这两种量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系成反比例关系,这种关系可以用下面式子表示。y/x=k(一定)xy=k(一定)2、练习: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并说明理由。(1)每天看书页数一定,天数和看的总页数(成正比例)。(2)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成(反比例)。(3)差一定,被差数与减数(不成比例)。五、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比较。单价、数量和总价三个量每两个量之间有什么样的比例关系。(1)当单价一定时,数量和总价成什么比例关系。(2)当数量一定时,单价和总价成什么比例关系。(3)当总价一定时,单价和数量成什么比例关系。归纳概括。六、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七、课后延伸(作业)p42第13题、第14题。

    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综合练习复习 小学教案范例


    教学内容:第13----14页的练习二,第15----16页的复习。

    教学目标:

    1、巩固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和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具体练习,帮助学生区分各种情况,克服相近内容的相互干扰。

    3、通过系统的复习,初步对本单元的内容有一定的系统认识。

    教学重难点:区分各种实际情况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卡片、活动物品(第9题实景图片及盒子,钱物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口算(口算卡片):用开火车的形式进行,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可选取几题说说口算的方法。

    2、完成第3题

    限时完成。

    “通过每一组练习,你发现了什么?”

    全班交流,从中看出:第(1)组题下一题是上一题的扩展。

    第(2)组题被除数相同,可是因为除数的不同,因此,商的位数也发生了变化。

    继续探讨: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什么情况商三位数,什么时候商两位数。

    3、完成第1题。

    “大家能不能不用计算,就直接看出这些算式所得的商是几位数?”

    让学生估算,回忆估算的有关知识:“怎样进行估算?”

    独立完成,笔算出准确值。

    订正结果,并将估计值和准确值进行对照,让学生体会,巩固对检验的理解。

    “笔算除法要注意什么?”

    二、实际应用。

    “同学们,计算是我们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技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出示一组对话题。(提问题填条件)

    (1)301班有48人,(),可以分几组?

    (2)(),平均分给3个人,每个人分几块?

    (3)(),(),每分钟打几个字?

    2、完成第4、5题

    第4题教给学生完成。

    第5题读题后,提问:“能直接比较吗?”

    “怎样比较,应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三、拓展实践

    出示算式:120÷6

    “你能结合你的生活实践编一道用此算式解答的实际问题吗?”

    先小组自编,要求每一组可适当做好记录,并判断是否符合生活实际。

    交流、评价,评出优秀组。

    四、课堂作业:第2题。

    五、课下准备:三个盒子(代表蛋糕盒)

    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若干,每一个代表一块蛋糕。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模拟实践活动

    1.情景设置

    小组内的一名同学过生日,其他同学买来生日蛋糕送给他。

    2、角色分配:组内分配,过生日的同学就是裁判,其他同学作为购买者。

    3、数据提供:

    小军用27元买了3盒正方形蛋糕,每盒3块;

    小华用30元买了3盒正方形蛋糕,每盒2块

    小力用32元买了2盒正方形蛋糕,每盒4块

    4、任务布置:谁买的蛋糕最贵,哪种最便宜?

    5、组内表演,并记录下过程及结果。

    6、汇报,说想法、策略,谈感受。

    二、应用

    1、第6、8题。

    学生读题,“读题后,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可以通过组内讨论或向教师寻求帮助的办法搞清楚题意。”

    “你是怎样理解题意的,有什么地方需要特别指出的或者是通过别人的帮助理解的。”

    2、说说生活中的实际例子。

    三、思考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答案唯一吗?”

    给一定时间后,小组讨论:左题中商的百位是几,除后百位有余数吗?若没有余数,则被除数的十位和除数有什么关系才能使商的十位为0?

    右题中要使商的末尾是0,除的过程有几种情况。(有余数或没有余数)你是怎样分情况来解答的?

    四、作业:第6、7、8题

    练习 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1.知道只要细心观察,处处留心,随时都能学习语文。

    2.练习写好钢笔字与毛笔字,注意正确的写字姿势。

    3.读读背背,积累成语与古诗。

    4.口语交际:让学生懂得当别人帮助你时,要学会用准确的语言感谢别人,在感谢中奉献真情,拥抱快乐。

    重、难点

    处处留心与口语交际

    课时划分: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完成《处处留心》这一习题,让学生明白只要处处留心,随时能学习语文。

    课前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教学《处处留心》

    1.阅读一篇短文。

    (1)读读小短文。

    (2)从这篇小短文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3)在日常生活中你自己有没有类似的事?谈谈你的感受。

    2.认一认几个动物的标牌。

    (1)出示挂图:这几种动物是动物园中常见的,但许多人不能正确读出它们的名称。你能借住图片旁的拼音把它们读准吗?

    (2)指名读、正音。

    (3)齐读。

    (4)你对这几种动物有什么了解:交流一下。

    (5)指名读这几种动物标牌。

    3.修改一篇日记。

    (1)审题,指读题目。

    (2)指导学生读文字,找一找存在的毛病,弄清小芳不大满意的原因。

    (语言不简洁,显得十分罗嗦。如“这些小象”在文中竟出现了五处之多。)

    (3)如何修改这段文字呢?自己先试一试,在全班交流。

    (第一处“这些小象”可改为“它们都有”;第三处“这些小象”可改为“它们”;第五处“这些小象”可以删去。)

    (4)把修改好的蚊文字连起来读一读。

    二、作业。

    1、给下面这些动物注音。

    水獭()麝()狒狒()

    扬子鳄()貉()犀牛()獾()

    2、修改下面一段文字。

    幼儿园里有许多小朋友。这些小朋友天真可爱,一天到晚都很开心,见到我总是“姐姐、姐姐”叫个不停。我非常喜欢这些小朋友,一有空就到幼儿园,给这些小朋友糖吃。这些小朋友吃完了又围上来,这些小朋友七嘴八舌地说:“真好吃,我还要吃。”

    几减的练习 教案精选篇


    教学内容:练习二1——6题。教学目标:熟练掌握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提高速度及对题率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注意对学困生的辅导。教具学具准备:课本练习题制成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案修改一、复习:二、游戏:小鸽子找家三、计算能力训练四、全课总结:五、小结自编十几减9:教师出示准备好十几减9的卡片。13-9=谁会算?你是怎样想的?教师:(拿一个大信封,里面放有3个彩纸做的风车)我来讲一件事情。小红姐姐用纸做了12个风车,把9个送给了幼儿园的小朋友,剩下的装在了这个信封里准备留给弟弟。我说上班用,就拿到了这里,准备送给同学们玩。同学们,你能算出信封里有几个风车吗?教师:先说出得数不行,必须说出想的方法。同学们可先拿出学具(圆形纸板或三角形纸板)摆一摆,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看谁摆得好,说得好。动画片:教师先把画好房子的纸板贴在黑板上,每个房子上都有一个数字再发给同学们一只小鸽子,小鸽子上都有一个十几减9的算式。第4题:教师仿照,第4题的样子画出10个格子填好数,出示数字“9”的卡片,说明用数字“9”的卡片对上哪个格子,就用哪个格子里的数减去9,直接说得数。第五题:出示八角形卡片,说明反映到哪个角,就用哪个角上的数减去9。教师指一个角,生想得数报得数,第六题:学生看图说图意,列式计算,填空。第七题:口算比赛。在规定时间内填在书上得数,并同位任选说一说想的过程。第八题:用数学。可以求还剩几个桃子?还可以求树上有几只猴子摘桃子?列式计算。板书:13-9=417-9=8今天我们复习了十几减9的计算,谁能再说一说十几减9应该怎样想呢?师:你能编出十几减9的式题吗?教师贴出一张十几减9的减法表,课后大家可以多做练习,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生:13-9=4生:①9+4=1313-9=4②10-9=11+3=4生:口答。生1:(边摆边说),我先放上9个(圆片),我数了数缺3个是12个(圆片),我就知道信封里有3个风车。学生2:(边摆边说),我摆上12个(三角片),我一看这些(指左边)是10个,去了9个,我又拨过1个和这边(右边)的合起来是3个。我知道信封里有3个风车。学生3:(边摆边说),我摆上12个(圆片),我一看有9个,我一下就想出是3个(很快向右边摆3个),就知道信封里有3个风车。生:每人手拿小鸽子把与算式相等的得数贴在房子里,如果贴的正确就帮助小鸽子找到家了。生:报得数。学生再把算式和得数写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生:指名说一道题。结合前面的教学资源创设情景引出此题,也可以以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直接拿学具,解决“12个风车,去掉9个,还剩几个”的问题。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想法“摆一摆”学具,再互相交流各自的想法。在互相交流和对比中,吸取别人的长处,完善自己的想法。由于“破十减”对加法基础薄弱的同学一开始学,好思考,容易想出来。而“想加算减”一旦理解了,熟练了,算得快,还能用一道加法算式计算两道减法算式。教师在具体引导中

    【正反比例的综合练习 教案精选】相关推荐
    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模板

    教学内容:教科书p59~60例5、例6,练习九3、7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以前学过的用归一、归总方法解答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能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

    求个数比另个数多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这部分内容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发展。这节课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应用题。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在教学中要求学生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