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幼儿园教案
  • >导航
  • >初中雕塑教案
  • 初中雕塑教案

    发表时间:2024-10-17

    初中雕塑教案。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每一位任课幼儿园的老师都希望小朋友们能在幼儿园学到知识,为了防止学生抓不住重点,教案就显得非常重要,教案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幼儿园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考虑到你的需求,小编特意整理了“初中雕塑教案”,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初中雕塑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雕塑的基本知识和技法。

    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4. 学会欣赏和评价雕塑作品。

    二、教学内容

    1. 雕塑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

    2. 雕塑的材料和工具。

    3. 雕塑的构图和造型。

    4. 雕塑的表现方式和技法。

    5. 雕塑的艺术欣赏和分析。

    三、教学步骤

    第一课:雕塑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

    1. 导入:通过展示名家雕塑作品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回顾:复习学生对雕塑的简单认识。

    3. 授课:讲解雕塑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介绍雕塑在古代和现代的应用和作品代表。

    4. 活动: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雕塑公园或博物馆,让他们亲身感受雕塑的魅力。

    第二课:雕塑的材料和工具

    1. 导入:展示不同材料和工具的样品,让学生猜测它们的用途和特点。

    2. 授课:讲解雕塑常用的材料和工具,如石膏、陶土、铁丝、刀具等,介绍它们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3. 示范:老师示范使用不同材料和工具进行简单的造型,让学生观察和借鉴。

    第三课:雕塑的构图和造型

    1. 导入:让学生观察和描述一幅雕塑作品的构图和造型特点。

    2. 授课:讲解雕塑的构图原理和造型技巧,如比例、重心和线条等。

    3. 练习:组织学生完成一幅简单的雕塑作品,要求他们根据学到的知识进行构图和造型的规划,锻炼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第四课:雕塑的表现方式和技法

    1. 导入:通过观赏不同类型的雕塑作品,让学生感受到表现方式和技法的多样性。

    2. 授课:讲解雕塑的不同表现方式和常用技法,如凿刻、捏塑和拓板等,介绍它们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3. 创作:让学生选择一种表现方式和技法,进行一幅自由创作的雕塑作品,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个性。

    第五课:雕塑的艺术欣赏和分析

    1. 导入:播放一段雕塑艺术欣赏视频,让学生感受不同雕塑作品的艺术魅力。

    2. 分析:让学生分组进行两幅雕塑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要求他们描述作品的造型特点、主题意义和艺术效果。

    3. 展示:每组学生展示他们的欣赏和分析结果,进行集体讨论和点评。

    四、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创造力、造型能力和表现方式。

    3. 分析评价:评价学生对雕塑作品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思维。

    五、教学资源

    1. 名家雕塑作品图片和视频欣赏资源。

    2. 不同材料和工具的样品和示范作品。

    3. 雕塑公园或博物馆的参观安排和导览。

    六、教学反思

    本教案在讲授雕塑的基本知识和技法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观察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和艺术欣赏,让学生感受雕塑的魅力,培养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同时,通过分析讨论和评价作品,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整个教学过程既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又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

    初中雕塑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雕塑的艺术基础知识及其历史渊源;

    2. 掌握雕塑的基本制作方法和技能;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与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雕塑的基本知识和制作方法;

    2. 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过程

    1. 介绍雕塑艺术的历史渊源和基本知识,包括雕塑的材料、工具和制作方法等;

    2. 给学生展示一些优秀的雕塑作品,并从形态、结构、线条、比例等角度分析其艺术特点和成就;

    3. 给学生自由发挥,通过素描、模型、图纸等形式进行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协作,合作完成一件大型雕塑作品,注重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5. 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评价和分析,及时反馈和修改,提高其审美与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

    1. 演讲法:通过演讲、讲解、介绍等形式,让学生了解雕塑的基本知识和历史渊源;

    2. 示范法:通过教师的实际制作过程,教授雕塑的制作方法;

    3. 自由发挥法:给学生自由发挥,通过素描、模型、图纸等形式进行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协作,合作完成大型雕塑作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5. 展示评价法:通过展示及评价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与鉴赏能力。

    五、教学评价

    1. 学生参与积极;

    2. 学生创作作品质量高;

    3. 学生团队协作效果好;

    4. 学生审美与鉴赏能力提高。

    六、教学反思

    1. 雕塑教学需要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和生活背景进行,

    2. 不同稳定的教学方法可以用于不同的教学内容,这样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3. 学生需要在实践中掌握较多的技能,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和帮助。

    初中雕塑教案 篇3

    引言:雕塑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美学和表达方式。在初中阶段,适当引导学生接触和了解雕塑艺术,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份初中雕塑教案,通过生动具体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雕塑艺术。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雕塑艺术的概念和分类;

    2. 学习雕塑艺术的基本工具和材料,并能够正确使用;

    3. 培养学生对雕塑作品的观察能力,从艺术角度进行分析和欣赏;

    4. 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能够独立完成一件简单的小型雕塑作品。

    二、教学内容:

    1. 雕塑艺术的概念和分类

    a.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让学生感受不同类型的雕塑作品;

    b. 介绍抽象雕塑、写实雕塑、环境雕塑等常见的雕塑形式;

    c. 利用教材和互联网资源,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的雕塑艺术。

    2. 雕塑艺术的基本工具和材料

    a. 展示和介绍雕塑所需的基本工具,如锤子、凿子、刀子等;

    b. 介绍常见的雕塑材料,如石头、木材、泥土等;

    c. 进行实地参观,让学生观摩并了解雕塑家的工作室和创作过程。

    3. 雕塑作品的观察和欣赏

    a. 给学生展示一些优秀的雕塑作品,引导他们从形状、纹理、色彩等方面进行观察和分析;

    b. 利用教材中的案例,教授雕塑作品的鉴赏技巧和方法;

    c.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展示并解读一件自己喜欢的雕塑作品。

    4. 雕塑作品的创作

    a. 简单介绍雕塑的基本构图和创作原则;

    b. 提供一些简单的创作题材,如人物、动物、抽象等,选择其中一个进行创作;

    c. 指导学生选取适合的材料和工具,开始创作自己的小型雕塑作品;

    d. 展示学生作品,进行集体评析和展览。

    三、教学过程安排:

    第一课时:认识雕塑艺术

    1. 观看介绍雕塑艺术的视频,学生自主拍照并作简单记录;

    2. 分组讨论,通过图片展示学生自己找到的不同类型的雕塑作品;

    3. 教师介绍雕塑艺术的概念和分类,学生做简单笔记。

    第二课时:雕塑的工具和材料

    1. 教师展示雕塑的基本工具和材料,学生进行实物观摩;

    2. 小组合作选取一个雕塑材料,集中讨论该材料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3. 实地参观雕塑家工作室,了解他们的创作过程和使用的工具材料。

    第三课时:雕塑作品的观察与欣赏

    1. 给学生展示一些经典的雕塑作品,引导他们进行观察和讨论;

    2. 教师教授雕塑作品的鉴赏技巧,如从不同角度观察作品、分析表达的意境等;

    3. 学生小组合作,选择一件自己喜欢的雕塑作品,进行分析和鉴赏。

    第四课时:雕塑作品的创作

    1. 教师简要介绍雕塑的构图和创作原则;

    2. 学生选择一种创作题材,进行构思和设计;

    3. 指导学生选取适合的材料和工具,开始创作自己的小型雕塑;

    4. 学生作品评选和展览,集体分享和交流创作思路和心得。

    结语:通过这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学生不仅能够了解雕塑艺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表现形式,还能够掌握雕塑的基本工具和材料,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同时,学生通过参观和讨论优秀的雕塑作品,能够从艺术角度欣赏和理解作品的内涵和形式。最后,学生还能够独立完成一件小型雕塑作品,并进行展示和分享,进一步激发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jk251.cOm扩展阅读

    跳绳初中教案


    我们听了一场关于“跳绳初中教案”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案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依据。

    跳绳初中教案(篇1)

    一、比赛时间:

    xxx年下午3:00

    二、比赛地点:

    北校区篮球场

    三、比赛分组:

    八字绳:第一组七((七(、第三组七(七(

    单人:第一组七(、第二组七(、第三组七(、第四组七(、第五组七(

    双飞:第一组七((七(、第三组七(七(

    四、竞赛项目:

    个人项目(单人一分钟单摇跳绳,单人一分钟双摇跳绳);集体项目(集体绕“。

    五、参加办法:

    1、参赛运动员必须是本校在校学生。

    六、竞赛办法:

    (一)个人赛:(跳绳自带)

    1、单人单摇跳绳:以脚起跳,身体腾空后,跳绳自双脚下,沿身体额状轴旋转360度为一周,双脚齐跳齐落,计算为一个,如未完成,则算为一次失败,时间一分钟,以所跳个数多者为胜。

    2、单人双摇跳绳:以脚起跳,身体腾空后,跳绳自双脚下,沿身体额状轴旋转720度为一周,双脚齐跳齐落,计算为一个,如未完成,则算为一次失败,时间一分钟,以所跳个数多者为胜。

    (二)集体赛:

    跳绳自带,要求5米;两人摇绳,8人依次进入,跳绳自1人双脚下,沿身体矢状轴旋转360度为一周计算为一次,如未完成,则算为一次失败。2人或2人以上同时在摇绳内或摇绳内无人均不算次数,1人在绳内连续跳2次及以上均算1次,时间三分钟,以所跳个数多者为胜。

    七、录取名次与奖励:

    成绩2、1记分,集体“8”字跳绳成绩加倍,总成绩相同以第一名数量多者胜出。

    2、个人取前8名

    八、报名

    各班级将报名单于放学前上交到体育组办公室

    九、裁判员:

    由八年级拓展课排球班的同学担任

    十、本规程解释、修改权属大会组委会,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跳绳初中教案(篇2)

    跳绳初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掌握基本的跳绳动作技巧,如单人跳、双人跳;

    2.能够在不同情况下进行跳绳,如固定时长、变换速率跳等;

    3.能够体验跳绳带来的乐趣和健康效益;

    4.能够了解跳绳对身体的好处,如提高心肺功能、强身健体等。

    二、教学内容:

    1.单人跳绳。

    2.双人跳绳。

    3.固定时长跳绳。

    4.变换速率跳绳。

    5.跳绳的好处。

    三、教学过程:

    1.热身。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适当的体育健身活动,如拉伸、慢跑等,使身体得到充分活动和准备。

    2.单人跳绳。

    (1)手指练习。

    让学生练习握绳、腕绕绳、手指练习等,扎实基本功。

    (2)单人跳绳。

    初学者可以先从单脚跳开始练习,之后进阶为双脚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慢到快、从低到高、从短到长,逐渐掌握基本技巧。

    3.双人跳绳。

    (1)双人跳组合动作。

    让学生两人配合,进行双人跳,掌握最基本的双人跳技巧。

    (2)双人跳对打。

    两人通过对打的形式进行双人跳,锻炼手眼协调能力。

    4.固定时长跳绳。

    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尽可能跳多少下,培养耐力和疯狂跳绳的乐趣。

    5.变换速率跳绳。

    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快慢变换跳绳速率,锻炼灵活性和耐力。

    6.跳绳的好处。

    教师通过讲解和实例引导学生了解跳绳的好处,如减肥、锻炼心肺功能、提高身体协调能力等。

    四、教学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在上述环节中的表现、练习时的姿势和方法、跳绳的数量和完成度等多方面进行评价和反馈,根据学生的表现让其重新练习或者更加自信地前行。

    五、教学总结:

    跳绳是一项简单易学、有趣又有益的运动。通过跳绳的练习和体验,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水平和身体素质,同时也可以缓解学习压力、培养乐观积极的心态。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特点,引导他们逐步掌握跳绳的基本技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成长和收获。

    跳绳初中教案(篇3)

    跳绳初中教案

    主题:跳绳运动的益处与方法

    导语:

    跳绳是一种简单但却非常有效的有氧运动。对于初中生而言,跳绳作为一项简便、灵活的运动项目,不仅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还能培养耐力、协调能力和速度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本教案将介绍跳绳运动的益处以及具体的训练方法,以期激发初中生对于跳绳运动的兴趣,并帮助他们正确地进行跳绳训练。

    一、跳绳运动的益处

    1. 锻炼心肺功能:跳绳是一种耗能较高、能够快速提高心肺功能的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心脏肌肉的收缩力,提高血液循环。

    2. 增强体质:跳绳可以锻炼腿部、腰腹部和背部肌肉,增强力量和耐力,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3. 培养速度和灵敏度:跳绳是一项需要快速反应和迅捷动作的运动,可以培养学生的速度和灵敏度,提高他们的反应能力。

    4. 促进心理健康:跳绳运动有助于释放压力,促进身心放松,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乐观态度。

    二、跳绳的准备工作

    1. 选择适合的跳绳:初中生在选择跳绳时应根据个人身高和体力水平选用合适的跳绳。一般来说,跳绳的长度应该稍长于身高,对于初学者可以选择较轻的塑料跳绳。

    2. 摩擦液和防滑垫:为了减少受伤,可以在绳子两端涂抹少许摩擦液,增加绳子的灵活度。同时,在跳绳的场地上垫一块防滑垫,增加安全性和舒适度。

    3. 适当的运动服饰和鞋类:选择透气、舒适的运动服饰和合适的运动鞋,以确保跳绳过程中的舒适度和灵活性。

    三、跳绳的基本技巧

    1. 单脚蹬地跳:选取一块平整的场地,双脚轻轻腾空,保持双脚离地的时间较短,双手保持自然摆动,绳子以快速速度绕过身体下方。

    2. 交叉绳跳:同样选择平整的场地,双脚交叉跳跃,保持上半身肌肉的放松,同时双手快速摆动绳子,绳子以交叉的方式绕过身体下方。

    3. 双重跳:双脚轻轻腾空,两次腾空时间较长,双手保持自然摆动,绳子以较慢的速度绕过身体下方。

    四、跳绳的训练计划

    根据初中生的体力水平和兴趣程度,可以设计不同的训练计划。下面为初中生的跳绳训练计划示例:

    1. 初级训练:开始时每次跳绳1分钟,逐渐增加时间,每周训练3次,每次间隔跳绳休息2分钟。

    2. 中级训练:每次跳绳2分钟,可以进行不同的技巧训练,如交叉绳跳、双脚交替跳等,每周训练4次,每次间隔跳绳休息1分钟。

    3. 高级训练:每次跳绳3分钟,可以进行高难度的技巧训练,如交叉交替跳、双重跳等,每周训练5次,每次间隔跳绳休息30秒。

    结语:

    跳绳作为一项简单但却非常有效的运动项目,对初中生的身体健康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跳绳训练,学生可以增强心肺功能、体质、速度和灵敏度,促进心理健康。同时,跳绳还是一项需要耐力和毅力的训练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坚持和自律能力。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初中生积极参与跳绳运动,并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训练计划,以帮助他们获得身心健康的成长。

    跳绳初中教案(篇4)

    跳绳初中教案

    引言:

    跳绳作为一种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既可以作为游戏,也可以作为技巧的表演,对于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篇文章将围绕跳绳这一主题,给出一个初中教案的范文。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跳绳的基本技巧,掌握跳绳的基本动作。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和灵活性,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

    掌握跳绳的基本技巧和动作要领。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和灵活性。

    四、教学过程

    1. 热身运动(5分钟)

    以拉伸和热身操为主,预备学生的身体。

    2. 技能指导(20分钟)

    (1)基本动作:提脚跳、单脚跳、交叉跳、反转跳等。

    (2)技巧训练:通过反复练习,逐渐提高学生的跳绳水平。

    3. 游戏活动(15分钟)

    选择不同的游戏方式,如单人跳、双人跳、多人跳等,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乐趣,并巩固所学的技巧。

    4. 合作操练(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自己编排一段合作跳绳的表演,锻炼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5. 深化练习(10分钟)

    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跳绳的技巧。

    6. 收尾活动(5分钟)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分享每个小组的合作跳绳表演,并评选最佳表演。

    五、教学手段

    1.教师示范:向学生展示各种跳绳动作和技巧。

    2.学生练习:让学生进行个别操练和合作操练。

    3.游戏活动:通过游戏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4.总结分享:通过分享和评选,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六、板书设计

    主题:跳绳初中教案

    核心技巧:提脚跳、单脚跳、交叉跳、反转跳等

    重点训练:协调能力和灵活性

    活动方式:个别练习、合作跳绳、游戏活动、分享评选

    目标:提高学生的跳绳水平和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七、教学评估

    1.观察学生的表现,是否能够掌握基本的跳绳技巧和动作。

    2.通过游戏活动和合作操练,评估学生的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

    八、教学反思

    本次教案设计注重了学生的参与性和合作性,通过游戏活动和小组合作,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和动力。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时间安排上稍显紧凑,还可以增加一些音乐的配合,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潜力。总之,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改进,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培养学生成长发展。

    跳绳初中教案(篇5)

    跳绳初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跳绳基本技能与规则。

    2.掌握跳绳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自尊心。

    4.促进学生身体发育和健康成长。

    二、教学重难点

    1.跳绳基本技巧的掌握。

    2.学生间团队合作的协调和合作精神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

    1.引入

    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小时候跳过的经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看一下跳绳比赛的视频,然后谈谈对比赛的感想。

    2.正文

    (1)规则介绍

    跳绳比赛有三种形式:单人跳、双人跳和队列跳。在比赛中,选手必须按照以下规则进行跳绳:

    a.双脚要平稳地着地。

    b.跳绳过程中不能停下来和停顿。

    c.双手拿持续不断地向前移动,不能静止。

    d.双手要与身体保持一定距离,不得接触身体和跳绳。

    (2)基本技巧

    a.单跳:跳绳的一种基本跳法,每次跳的时候身体需略微弯曲,双脚交替离地,跳跃过程中爆发出力量,保持节奏稳定,每次跳的高度和时间要适中。

    b.双跳:也称为“双人跳”,是两个人轮流跳同一根绳,双跳需要比单跳掌握更多的技巧和配合能力,需要两人之间默契配合,协调一致,保持节奏稳定。

    c.背面跳:指的是把绳子放到身体的后面跳,需要把双手向外伸展,保持身体平衡并判断跳跃的高度和节奏。背面跳能够提高学生的灵敏度,提高对空间的感觉。

    (3)练习方法

    a.循序渐进地练习单跳、双跳和背面跳;

    b.将学生划分为小组,每个小组由4-5人组成,让他们互相监督,互相合作实现技巧的掌握;

    c.设计一些趣味性的小游戏,如球和跳绳比赛、多人跳绳比赛等。

    (4)技能评估

    让学生在班上比赛,在比赛中展现自己的跳绳技巧,并从掌握的技能、团队合作、自信等方面进行评估。

    3.总结

    本节课通过学习跳绳,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能,既培养了学生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方法

    倡导生动、友好、轻松、愉快的教学方式,采用小组互动、趣味性游戏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教师要及时给学生鼓励和肯定,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五、教学时长

    本教案大概需要1-2课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建议

    (1)教师要认真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适量安排跳绳训练时间,并注意安全。

    (2)每节课要注意留出足够的时间安排技能练习和互动活动。

    (3)帮助脚底不灵活的孩子,可以在课后或课间时间,帮助他们进行柔韧性训练。

    (4)组织比赛需要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给每个学生创造公平比赛环境。

    跳绳初中教案(篇6)

    跳绳初中教案

    主题:跳绳初中教案的编写

    一、引言

    跳绳作为一项常见的体育运动项目,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协调性和节奏感。本教案旨在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安排,帮助初中学生掌握跳绳的基本技巧和基本动作,并培养他们对跳绳的兴趣,提高身体素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跳绳的基本要领和技术动作,包括单人跳绳、双人跳绳和长绳跳等;

    学生能够掌握跳绳的基本技巧,如个人手腕的力量控制、动作的韵律感掌握等。

    2.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驾驭自己的身体,增强协调性和灵活性;

    学生能够从跳绳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目标:

    学生能够体验到身体运动的乐趣,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互相帮助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

    1.基本技巧:

    (1)个人跳绳的基本技巧和动作,如正常跳、交互跳、搭桥跳等;

    (2)双人跳绳的基本技巧和动作,如单脚交替跳、双脚交替跳等;

    (3)长绳跳的基本技巧和动作,如转身跳、交互跳等。

    2.方法:

    (1)教师讲解:通过对跳绳基本技巧和动作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跳绳的基本要领和技巧;

    (2)组织实践: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并互相交流、相互帮助;

    (3)集体展示:安排学生进行集体跳绳表演,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和成就感。

    四、教学步骤

    1.导入:通过介绍跳绳的好处和乐趣,激发学生对跳绳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2.呈现:教师通过投影仪或实物示范跳绳的基本技巧和动作,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

    3.操作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个人跳绳和双人跳绳的实际操作练习,并互相交流、相互帮助。

    4.集体展示:安排学生进行集体跳绳表演,欣赏彼此的表演成果,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和成就感。

    五、教学评价

    1.观察学生的动作、姿势和技巧是否正确,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

    2.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练习和表演评估其掌握程度和表现。

    六、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跳绳初中教案的编写和实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在跳绳中掌握了基本的技巧和动作,并在实际操作中增强了协作能力和灵活性。通过集体表演,学生不仅感受到了身体运动的快乐,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互相帮助的意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和指导,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跳绳水平和身体素质。

    七、教学反思

    本次跳绳初中教案的编写和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有些学生在跳绳过程中动作不够协调,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和指导。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示范视频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跳绳的技巧。此外,还可以设置更多的团队活动,鼓励学生互相激励和互相帮助,加强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总之,本次跳绳初中教案是一次有益的教学尝试,值得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推广和应用。

    跳绳初中教案(篇7)

    跳绳初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跳绳的起源和分类。

    2. 学习基本的跳绳动作。

    3. 培养学生的协调性和身体素质。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 学习基本的跳绳动作。

    2. 培养学生的协调性和身体素质。

    三、教学准备:

    1. 一根标准跳绳。

    2. 音乐播放器。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引入

    1. 教师介绍跳绳的起源和分类,并展示不同的跳绳类型。

    2. 学生观看跳绳视频,了解一些基本的跳绳动作。

    第二步:示范

    1. 教师示范一些基本的跳绳动作,如单摇摆、双摇摆、交叉摆等。

    2. 学生观看教师的示范并模仿跳绳动作。

    第三步:分组练习

    1. 将学生分成小组,并让每组选择一位学生担任队长。

    2. 队长带领小组成员进行跳绳练习,教师在一旁指导和辅助。

    第四步:整合练习

    1. 将各小组集合在一起,进行整合练习。

    2. 音乐播放,学生按照节奏进行跳绳练习。

    第五步:比赛

    1. 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跳绳比赛。

    2. 每个小组挑选一位代表参加比赛,其他组员呐喊助威。

    第六步:总结反思

    1.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回顾各自的进步和困难。

    2. 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想和建议,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五、教学方法:

    本次教学采用示范-练习-比赛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示范引导和学生的模仿练习,再加上跳绳比赛的激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六、教学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跳绳动作和参与度来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和表现。此外,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互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来评价其他组员的表现,并提出改进建议。

    七、教学延伸:

    为了提高学生跳绳的技巧和兴趣,可以组织更多的跳绳比赛,或者请专业的跳绳教练来进行指导。除了常见的跳绳动作,还可以引入更多的创新跳绳动作,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和挑战。

    初中说课教案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案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依据。我们听了一场关于“初中说课教案”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

    初中说课教案 篇1

    活动目的

    1、增进友谊,促进班集体团结向上。

    2、集合学校生活素材,锻炼写作、口语交际能力。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

    1、活动人员:全班同学和语文教师。

    2、组建编委会:由全班同学推选出主编1名,副主编2名组成编委会。并邀请语文教师做顾问。

    编委会下设统稿组,负责收集稿件、改稿并最终定稿;设策划组,负责封面、封底设计及内页插图。

    3、组建编辑小组:6~10人自愿组成编辑小组,并确定1人任小组长。

    4、征集编辑方案:先在小组内让同学们集思广益,充分酝酿,确立编辑板块,最后经过大家讨论表决定案。

    5、准备时间:一个月。

    编辑方案如下:

    序言

    板块1:班级大事记(班级的重大活动,历史荣誉等)

    板块2:师恩难忘──“我们的老师”(献给老师的歌)

    A、用简笔速写手法写我们的任课老师

    B、运用课堂上学过的古典诗词知识为各位任课老师写诗填词,送上我们的祝福(诗歌)

    板块3:我的自画像

    每个同学为自己写一小传并贴上近照。

    板块4:课堂回眸:各科课堂教学的精彩片断

    板块5: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课堂以外)

    春游、秋游、赏雪……

    运动会、文娱汇演……

    寝室生活……

    板块6:师生情·同学谊

    读书学习、少年烦恼、成长心事、友爱纠葛、集体的温暖与关爱……朝朝夕夕、多少故事,在即将结束初中生活的时候,捡拾逝去的碎片……写真写实、写片断写镜头,用细节写,巧妙谋篇。

    板块7、毕业感言(永远的祝福)

    写一段赠言,赠给全班同学或老师(形式可多样:或诗或文或名言警句)

    1、通讯录·留言簿(空白)

    该方案共7大板块,各板块主题已确定,并附简要说明。其中的“序言”及“板块1”由编委会负责,“板块3”及“板块7”全员参与,其余板块确定小组具体负责。

    成果展示

    在毕业晚会上,选出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同学担任主持人,汇报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情况及成果,并将精美的毕业纪念册赠送给各任课教师。

    初中说课教案 篇2

    课题:蹲距式跳远助跑与踏跳相结合技术

    说教材

    跳远是人类日常生活中最常见与经常用到的一种人体活动,是学生喜乐见闻的、节奏强、兴趣高的一种体育形式;又是现代奥林匹克体育运动中一项重要的比赛项目之一。所以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体能、运动技巧起到很好的作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初步体会助跑与踏跳相结合的技术。

    (2)能力目标:

    灵敏性、增强下肢力量;提高跳跃能力。

    顽强、果断的优良品质;且在不断的尝试中找出最佳的方法与快捷方式,建立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

    鼓励学生在学习与练习过程中不断的尝试跨越新的障碍(可喻为生活中的困难)。

    三、教学难点:

    助跑与踏跳的结合时机

    说对象

    五个班学生年龄都在运动技术较差的现象;在体育课中比较易兴奋,又易抑制,精神不易集中;对于说教过多、技术要求的教学因其理性思维还不完善而不易接受,也不感兴趣;相反,对于直观的、易于模仿的感性思维的体育课比较喜欢,学习兴趣较高。

    说教法

    将教学内容溶合在游戏中,使学生乐于参与、易于参与的游戏中无形间达到教学的初步目的。由于学生的感性思维较强,而理性较差,宜多做示范,以让学生模仿练习,当学生掌握到一定程度时,再做技术性指导,以提高学生的技术质量与兴趣。

    游戏参与法

    将教学寓于“跳球游戏”中,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示范法

    利用青少年学生模仿能力强,好动及爱表现自己,但体质较弱的心理、身理特征,应用规范优美的完整动作示范,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说词)跳远是人体通过一定的运动形式,即助跑和起跳所获得的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很好地结合起来,越过水平障碍的一项运动。整个动作由四个部分组成(助跑、踏跳、腾空、落地),(踏跳:为创造最大的腾空速度,即垂直速度 落地:保护身体。)着重讲解与重复示范本课的难点助跑与踏跳的结合部分的特点:时间 腾空角度。

    原地起跳模仿教与练:(说词)两脚前后站立,摆动腿稍屈在前,起跳腿自然弯曲在后,动作开始摆动腿蹬地,起跳腿向前迈出,并积极下放,模仿踏板、缓冲和蹬伸的起跳动作,同时两臂配合腿的动作,积极向前上方摆动,要求身体各个部分协调配合,重心迅速前移。

    助跑3-4步结合起跳教与练

    三、指导、纠正错误法

    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通过应用全体与个别指导、纠正错误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规范优美的动作。

    四、障碍练习法

    运用助跑3-4结合起跳的方法跨越一定的高度。(目的: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说学法指导

    水平段练习法

    根据个人的身体素质与学习新事物的接所能力可做完整动作练习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目的':做到因人施教,保持学习兴趣并兼顾部分学生的学习需要。注:分两个沙池进行教学)

    大胆尝试练习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大胆尝试做跨越障碍练习。(目的:认识到我们面对困难或新生事物的时候有了尝试才会有成功的机会,如果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就谈不上成功,建立自己的自信心;并在不断的尝试过程中找出最佳的方法。)

    说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程序 设计意图

    课堂常规 强调纪律、宣布内容

    准备活动 徒手操(48拍)

    踝关节活动 2、原地高抬腿

    全身运动 做好准备,预防损伤。

    课堂游戏 跳球接力 活跃学习气氛,提高学习兴趣;在无形中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

    主内容教学 分解讲解

    学习、改进助跑与踏跳相结合的技术。

    灵敏性、增强下肢力量;提高跳跃能力。

    要轻言放弃,顽强、果断的优良品质;且在不 建立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课堂小结 1、 整队

    2、 总结本课的学习目的

    3、 下课 使学生认识“尝试”。

    教学流程图:

    说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程序 设计意图

    课堂常规 强调纪律、宣布内容 /

    准备活动 徒手操(48拍)

    踝关节活动 2、原地高抬腿

    全身运动 做好准备,预防损伤。

    课堂游戏 跳球接力 活跃学习气氛,提高学习兴趣;在无形中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

    主内容教学 分解讲解

    学习、改进助跑与踏跳相结合的技术。

    灵敏性、增强下肢力量;提高跳跃能力。

    要轻言放弃,顽强、果断的优良品质;且在不 建立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课堂小结 1、 整队

    2、 总结本课的学习目的

    3、 下课 使学生认识“尝试”。

    初中说课教案 篇3

    初中历史《辛亥革命》

    说课稿

    姓名:陈家宝 学号: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二单元的第8课《辛亥革命》。我将从四大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分析和讲解,首先,我们来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辛亥革命从中国人民抗争的角度来讲,它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从近代化的探索来看,它迈出了近代化探索实质性的一步。辛亥革命后,中国人民的革命洪流汹涌澎湃,势不可挡,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相继爆发。所以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科学的教学目标具有良好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拟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的指引下,结合学生知识储备,我拟定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辛亥革命的准备、爆发及影响。

    依据:教材中的每个环节作为辛亥革命的一部分,无法拆分,故将辛亥革命的整个过程作为重点。 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依据:教材两目之间是一种相互联系与递进关系,孙中山的建党活动和武昌起义是作为一般了解层次提出来的,而历史意义是作为运用层次要求提出来的,这种安排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在基本史实的基础上,提供史料,引导学生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二、学情分析

    (优势)八年级学生的兴趣一般都比较广泛,对于历史他们通常都是十分感兴趣的。所以教师要注意通过多种方式增强历史的形象性、生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劣势)但是我们也应当注意到,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依然是比较欠缺,需要引导他们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教法与学法

    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本课内容特点和学生学情,我在本课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重点使用PPT展示,加之讲授法、小组讨论法相结合来实现教学。

    在学法上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讨论,通过师生与生生的互动,进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及小组合作意识。

    四、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将重点阐述如何将以上的分析落实到教学设计中。

    (1)首先温故上节课《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进行几个问题的提问。(设计意图:这样既能够复习到上节课的内容,做到温故而知新,又能与本节课相联系,展示历史的统一性。)

    (2)导入新课。通过PPT展示来依次说明辛亥革命之前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都失败,在中国行不通,引导学生走入本节课的内容——辛亥革命,并提出问题,辛亥革命在中国行不行得通?(设计意图: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这节课,最后总结出这个问题的答案。)

    (3)讲授新课。

    ①首先让学生通读课本的第一部分“孙中山创建革命政党”,随后进行这一部分的几个小问题提问,让学生脱离课本独立回答。(设计意图:提高课堂效率,集中学生注意力;让学生扎实地学进新知识,做到边学边记。)

    ②播放有关同盟会的视频,要求学生在看视频时,随手讲时间、地点等小知识点记录下来,并思考有关同盟会的知识点如纲领等。随后进行提问和讲解。(设计意图:视频等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注意力,以此提高课堂效率。)

    ③由上述讲解引出课本的第二部分“武昌起义”,播放武昌起义的相关视频,并让学生思考与之相关的基础问题,随后进行提问、通读课本。(设计意图:与②相同)

    (4)课堂讨论

    问题1:辛亥革命最后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问题2: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讨论和老师讲解,来解决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问题,小组讨论的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集思广益,共同解决。)

    (5)巩固小结

    剩余的课堂时间给学生自己掌握和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设计意图:有利于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说课内容。由于时间限制,本节课有些问题没有预设的深入,加之本人水平有限,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同仁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说课人:陈家宝

    历史说课教案模板下载(共16篇)

    初中历史说课稿

    初中历史说课教案模板(共18篇)

    教案历史模板下载

    历史面试讲课教案模板下载

    初中说课教案 篇4

    (一)、情景设计,导入新课:

    播放《命运交响曲》让学生听。老师提问:这是什么曲子?谁写的?你知道他写这首曲子时的情况吗?

    (二)、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1、认识自己的潜能:

    (1)老师提问:你相信人真有这么大的潜能吗?请大家就贝多芬的故事谈谈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分组交流。

    (2)然后请学生讲讲收集到的激发潜能的故事(包括自己这方面潜能得到激发的经历)。

    (3)老师引导:通过同学们的故事和经历,使我们认识到人们存在巨大潜能的事实依据;而人们存在巨大潜能还具有丰富的理论依据。

    (4)老师介绍理论依据:心理学家霍华德脑的多元智能理论。

    大脑结构及其功能:说明人人都有可开发的潜在能量。(通过事实依据和理论依据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也具有巨大的潜能,在各个方面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从而树立信心。)

    (5)老师进而提问:在懂得自己有巨大的潜能之后,我们应该怎样开发自己的潜能?

    2、激发自己的潜能:

    (6)让学生分组讨论: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或在课前资料收集时发现了哪些激发潜能的好方法?这些方法有什么特点?

    (7)老师归纳各种方法及激发潜能时的要求。并指出潜能的激发有些是偶然的,但更多的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有意识的去训练、挖掘。

    (三)游戏活动,内化运用:

    3、运用方法激发潜能。

    游戏活动: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游戏名称:“人穿纸”。(说明:是真人穿过真纸,穿过人的腰部才算成功。而不是脑筋急转弯)

    材料及要求:一张5平方厘米大小的纸片;一把剪刀;1cm长透明胶(可用也可不用)。

    5分钟之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你是怎样完成这一任务的?潜能有没有得到发掘;发掘了哪些潜能;这些潜能是怎样发掘的等等)。

    (四)家庭作业,能力提升:

    根据激发潜能的方法和激发潜能必须具备的条件为自己制订一个发掘某种潜能的计划

    初中说课教案 篇5

    引言: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对于初中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艺术修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本说课将以初中音乐课为例,通过介绍音乐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来展示如何进行一堂生动有趣的初中音乐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音乐的基本要素,包括音高、音长以及音符的表示方法。

    2.能力目标:

    通过集体合作、分组小合唱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音乐,让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音乐的基本要素:音高、音长、音符的表示方法。

    2.介绍不同乐器的音域和音质。

    3.学习一首简单的歌曲,通过集体合唱的形式展示。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

    通过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讲解音乐的基本概念,让学生能够快速理解和掌握。

    2.启发法:

    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你听到的音乐中有哪些不同的声音?你能分辨出不同乐器的声音吗?”

    3.情景教学法:

    通过模拟不同乐器演奏的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不同乐器的音质和音色。

    4.小组合作法:

    分成小组,让学生合作学习和演唱歌曲,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播放一段明快活泼的音乐,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激发他们的音乐表演欲望。

    2.学习音乐的基本要素:

    讲解音乐的基本要素,包括音高、音长和音符的表示方法。用简单易懂的词语解释,并辅以示范演奏。

    3.了解不同乐器的音域和音质:

    通过播放不同乐器演奏的音乐片段,并向学生介绍不同乐器的音域和音质。

    4.学习一首简单的歌曲:

    选取一首简单的歌曲,逐句进行教唱,并分成小组进行合唱练习。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合唱,并指导他们注意节奏和音准。

    5.小组合作演唱:

    每个小组轮流演唱自己学会的歌曲,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评价。

    6.展示和总结:

    学生展示自己合唱的成果,并进行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五、教学评价:

    1.教师观察法: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表现和演唱效果等方面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2.学生自评法:

    学生根据自己的表现进行自评,并通过反思来总结自己的不足和进步。

    3.小组互评法: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评价和分享学习心得,以便彼此学习借鉴。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和教学实施,学生对音乐的基本要素和不同乐器的音域和音质有了初步的了解。小组合作演唱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演唱技巧。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加强巩固。同时,教师在评价方面可以加强多样化的方法,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度。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实施,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得到了提升,音乐课的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有效的展示。在今后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继续创新教学方法,使音乐课成为学生喜欢并乐于参与的一门课程。同时,也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评价,帮助他们更好地自我提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音乐人才,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初中说课教案 篇6

    初中英语说课教案

    第二个:

    课题:Unit 13 Leon50 Standing Room Only 教师: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初中英语第三册第50课,本课为口语阅读课,整个说课我将分三部分进行讲述,即教材分析、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程序。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第50课以详实准确的数据围绕本单元的中心话题----当代人类最关注的人口问题,对学生进行了深刻的人口教育,不仅在本单元占据主导地位也是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良好素材。根据新课标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尤其对学生口语及阅读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及我校要突出英语优势打造枫叶品牌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设计为一堂口语阅读课。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和依据

    为了不仅要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还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熟练掌握数词的表达法。

    2、能力目标: a.有效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材料的准确度

    b.能自如表达本课重点话题人口增长问题。

    c.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展开丰富地想象力流畅地表达其他相关内容。

    3、情感目标:

    通过一些有力地事实、数据和图片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人口问题的严重性,使他们意识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爱护我们的家园人人有责!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根据新课程标准对阅读能力的要求,我确定本课重点为提高学生快速阅读的水平。我采用英语趣味i教学法,采取图片导入、方法解析和逐步检验的方法使其掌握快速阅读的技巧。

    2、难点:口语水平的提高。我班的学生都来自公立学校,长期以来,传统的外语教学注重书本知识的讲授,忽视交际能力的培养使许多学生不敢开口、羞于在人前表达因而口语薄弱。我通过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和师生共同讨论、记者采访专家等新颖方式,以及不断鼓励的方法突破难点。

    二、教学环节的设计

    学生具有无限的潜力,需要教师适时、适当地引导。本节课中我尤其侧重训练学生通过合作探索来获取知识的过程,并注重改变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通过设计有效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始终处于主动寻求知识去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我充分放手让学生发挥其主体地位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本节课我讲解的时间不超过五分钟。 国家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要由过去只注重知识的传授结果向注重知识发展及知识的传授过程而转换。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了预习作业,让他们查找相关的资料,学生在预习中就接触了大量的信息,他们必须具有相应的选择能力和重组知识,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这恰恰正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三、.教学程序

    1、课前对话:

    师生问候之后,让学生两人一组围绕数字进行自由对话。每天3-5分钟口语练习时为了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新课标指出口语是在人与人交流时即兴脱口而出的,会话双方都必须对听到的语言快速做出反应,才能使谈话继续。同时由于口语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合作学习的成效对口语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这些都要求为学生的口语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提供良好的训练。

    两人一组是为了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机会去说,而数字的表达法是本单元的知识要点,我可以提示学生讨论一些世界之最,如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亚马逊河的长度、马里亚纳海沟的深度、南极冰川的后度、中国人口的总数、伊拉克战争的时间等等,这些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达到了对数字表达法的巩固。

    2、导入与指导:

    给学生展示这样两幅图片:

    一个平衡的杠杆上,一些人在左,我们的地球在右;第二张图上左边新增的人使杠杆不再平衡。之后问学生:看了这两幅图,你会想到什么?又是什么引发了这个问题?学生会表达一些自己的见解,这时不论他们的见解是否正确都要给与鼓励和表扬,然后问学生:是否知道每一天每小时每分钟每秒钟全世界会新增加多少人口?学生会很有探究答案的欲望,这时很自然地让学生打开书去阅读50课的文章

    STANGDING ROOM ONLY 并找出我给出的这张表格的答案。由于本课是以大量数据为主反映人口问题的,因此如果学生能顺利完成此表,那么全文的重点内容就迎刃而解了。而且我认为采用图片导入法远比直接让学生翻书阅读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获取知识。

    3、拓展与巩固

    通过讲解我指导学生快速阅读的方法,如猜词悟意法、略读扫读法、找中心句和关键词等方法,之后要检验一下学生是否掌握此方法,于是我问学生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会引发那些严重问题呢?在学生发表一些个人看法后为,我再给学生一篇文章进行快速阅读,这也是本节课的课堂检测,我会当堂进行面批面改。然后对于这篇关于人口急速增长带来的一些后果的文章,我让学生来进行讲解,这样可以了解学生的阅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4.合作与发展

    接下来我会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一组关于由于人口太多而导致资源匮乏、污染严重、食品短缺、空间拥挤等的图片,看着这些图片问学生:你们对哪一方面感触最深?你还想到了其他那些方面?想不想了解其他同学的想法?又想不想知道在座老

    师们的看法?以这种方式充分把学生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后将其分成6个小组,先组内讨论发表个人见解然后鼓励他们去采访在场听课的英语老师。这样设计的目的是(1)先让学生自行讨论可以避免受教师的想法所局限没有自己的见解。(2)采访老师既可以让学生能够用英语去实际交流,达到学以致用。有可以让学生从英语教师那里获得更多信息和掌握更多的英语表达方式(事实上,有些表达如果让他们完全国独立进行是有些难度的),有由于这样的学习方式平时机会不多,因此会让学生感到很新鲜很有趣味性,在与老师交流时也会让学生产生成就感。(3)我认为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尤为重要,学生通过这一环节既能够有自主学习的机会有锻炼了与他人的合作,并在探索中有其个性思维发散的空间。

    5、交流与分享

    让学生推选各组代表组成专家团坐在教室前,选一名同学以记者的身份采访“专家们”,使其把个小组的讨论结果与大家交流共享,其小组成员可以作为后援团补充些观点,这样既可以使口语较好的同学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起到拔高作用,又可以让口语较弱的学生也有参与的机会并能向他人学习。最后按事实丰富、语言准确、表述清晰程度评出最权威专家和最积极后援团,通过这种方式可让学生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

    6、最后一个环节是作业,当学生慷慨激昂地探讨完这些现状后,我会问他们,面对这种现状,我们能做些什么呢?以此为题写一篇作文。我布置这项作业的依据是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指出:写作需有明确的动机和积极的态度,写作的题目应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是他们具有写作的愿望这样他们才能了与写作才能重返自己的思维能力,而不是为了应付教师而做的作业。

    本节课教学效果的预测

    100%的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90%的学生能流利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并通过课下的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课的掌握情况

    初中英语第二册第七十七课

    说 课 教 案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对话课是突出语言使用能力的培养,通过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提高学生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初中英语第二册第77课,是一篇对话课,它的材料结合生活实际,体现交际原则,功能意义明确;它的词汇较多,仅教参

    要求掌握或识记的就有9个生词和词组;本单元是个复习单元,其内容和练习形式都比较丰富多样。从知识层次看,它主要复习前面五个单元的语法及日常交际用语,没有出现新的语法。非智力因素方面,要求学生学会表达高兴和悲伤的用法,告诉他们:笑比哭好,高兴比悲伤好,心情愉快能使人健康?鼓励他们树立积极向上、乐观奋进的积极生活态度。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如下生词和短语:

    yet, myself, cousin, engineer, cancer, care, take care of, sad, death (2)、复习when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本课要求学生学会表达高兴和悲伤的用法。

    3、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积极向上,乐观奋进。

    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初中英语教学大纲的规定,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的学习打好初步基础。此外,根据我国国情、新课程标准和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现阶段英语教学的素质教育主要包括思想素质教育、潜在英语能力的培养、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等四个方面。

    (三)、重点与难点:

    1、重点:

    (1)、理解并掌握表达高兴和悲伤的用法。

    (2)、复习由when引导的时间状语丛句。掌握如下重点句型:

    What makes you happy\\sad? It makes me very?when?.

    2、难点:

    1)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高兴和悲伤。

    2) 让学生对周围的同学、老师进行采访、调查并填写表格。 确立重点与难点的依据: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本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材处理: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同时针对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存在一定困难的实际情况。首先给学生创造英语语言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高兴和悲伤。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参与表演、调查等一系列活动中,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三、教法概要:

    对话课教学的基本环节 Revision→Presentation→ Reading aloud→Practice→Consolidation 也适用于本课的教学。我采用的教法中考虑了以下二点:

    1、情景性同语言知识训练的统一;

    2、听、说、读、写交际能力的发展同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的统一。

    在教学中通过“五步教学法”,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地深化教学内容。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突出重点和难点,坚持综合四会训练,落实笔头练习。

    四、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做必要的课前预习。

    2、引导学生学会在看、听、读的过程中掌握新词的发音,在语境中了解新词意义,并做与课文相关的阅读理解练习和正误判断。

    3、指导学生掌握重点、难点,鼓励学生运用英语。

    五、教学手段:

    主要以现代化电教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增强了直观性和趣味性,加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教学效果。

    六、教学程序:

    1、新课导入: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注意,拉近师生距离,首先让学生观看两个表现高兴和悲伤的片段 ,问学生“What are they doing? Are they happy? What about her ?” 引出本课主题Learn something about happy and sad.随着“咔喳”一声,电脑打出课题,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导入正课。

    2、新课的讲解:

    本课,我按课文的篇章结构,第一部分运用两个对话来表达高兴与悲伤。第二部分是操练句型What makes you happy \\ sad? It makes very?when?.很自然地分成二个部分进行教学。

    第一部分:我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了一幅幅色彩逼真、形象生动的画面,配上灵活、直观性强的VCD,通过看VCD,听、看对话的内容,让学生了解 Han Mei 得到电脑的喜悦和Paul知道叔叔生病的悲伤。然后让学生回答两个问题“ 1)Why is Han Mei happy 2) Why is Paul sad? ”,然后让学生反复操练对话,让他们在情景中自由对话。在老师设计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了解韩梅和她的堂姐的有关信息,学习并掌握如下生词( yet,cousin,engineer,cancer,take care of ),高兴和悲伤本来是人的情感的两个方面,我把它们自然地融合成一个整体进行教学。 第二部分:老师用提问的方式,巧妙地把学生从Han Mei 的高兴和Paul的悲伤过渡到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Are you happy \\ sad ? Why are happy \\ sad ? 然后再引申到课文第二部分需要掌握的两个句型:What makes you happy \\ sad ? It makes me very happy \\ sad when?.利用各种形式:师生互问互答、分组对话、看图说话、游戏操练、调查采访等反复操练句型,尽量让学生脱口而出。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吸引了全体学生的注意力,达到了教育、教学目的,培养了学生的思想素质、情感素质和英语语言素质。

    3、反复操练和巩固应用: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分组表演对话, 以及快速抢答、正误判断、回答问题、调查采访等不同方式操练巩固。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全方位、多角度地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4、归纳总结与反馈练习:

    本课板书所呈现的重点词汇、句型, 复习了由when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巧妙地总结了本课的重点、难点。通过书面练习“Make a survey”,突出了“写”的训练,进一步巩固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5、调查、采访

    让学生分组进行调查采访:What makes you happy \\ sad? It makes me very?when?.然后,填写在调查表上。

    让学生了解人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鼓励他们积极向上,乐观奋进的积极情感态度。从而体现了寓思想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对学生进行了思想素质教育。

    6、板书设计:

    板书的设计体现知识的板块结构,既有对文章理解的问答题、判断正误题、讨论题等,又有重要的语法现象和句型的归纳。

    本课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结合教材重点、难点及英语学科的特点,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全面提高。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温故而知新,达到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 由于缺少经验,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足,敬请各位老师孙琼芳 不

    初中英语优秀课说课教案

    Object:English Teacher :Fang Gaoping School:Tianheng Middle School.

    Good morning, ’s my pleasure to have an opportunity to talk about some of my teaching ideas .My topic is 七年级英语教学说课稿 Unit 12 What’s your favourite subject ?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初中英语七年级第十二单元的中心语题为School subject。围绕“谈论自己喜爱的学科并给并理由”掌握学科的表达,各部分都是围绕这个话题而进行设计的。本单元是本学期的最后一个单元,需要在前一个单元的基础上继续学习一般现在时以what ,why 引导的特殊疑问句。

    我上的这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经历围绕“最喜爱的学科”这一话题灵活运用所学单词及句型进行对话,通过本课学习既要让学生掌握学科的表达,学会谈论自己最喜爱的事物或询问他人最喜爱的事物,并给出理由的以what ,why 等特殊疑问句及答语,又要复习表示品质的形容词的用法,并通过语言实践活动来提升自己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为下节课的引入和任务的完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特点,为了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的训练,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通过各种任务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为真实运用语言交际打基础,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习掌握词汇,subject, science , ,because description word 等。

    2)掌握谈论喜好的学科及其他事物的句型。

    ①—What’s your favourite subject ? —My favourite subject is? ②—Why do you like?? —Because it’s fun . 3)继续学习运用表示品质的形容词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所储备的知识,谈论喜爱的学科及其他事物,并说明理由的能力。

    2)通过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3、德育目标:

    1)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树立学科均衡发展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学习的主人;

    2)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对这门学科的真实情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求知的主动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掌握学科名称的词汇。

    2)句型:①What’s your favourite subject ? ②Why do you like?? 3)表示品质的形容词

    难点:1)以what ,why 引导的特殊疑问句及答语。

    2)表示品质的形容词的用法。

    四)教学辅助工具

    录音机、挂图、多媒体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对中学生活既好奇又担扰,对英语既感到新鲜,又有畏惧感,他们希望在新的环境里通过学好英语这门课程来获得他人的认可。但随着小学英语的实施,很多学生新鲜感减少,畏惧感增加,两极分化从一开始就凸现出来。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说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导”的作用,即启发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努力营造一个轻松、愉快、自由的学习环境,努力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效果。本课采用了情景导入法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兴趣;交际法,在学生掌握新的语言知识之后,要求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和发自内心的兴趣运用语言,在运用语言中不断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任务教学法,把各个教学目标融入教学任务中,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课堂教学过程,学生通过完成任务,不断获取完成任务所需的信息、知识、能力与技能。

    四、说学法

    古人去: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教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之一,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采用以下方法:

    1)参与式学习法培养从练中学,从练中用的学习习惯。

    2)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相互合作、支持、完成任务,培养合作式的学习方式。

    五、说教学流程:

    一)新课导入:

    1、利用多媒体呈现一些学生喜欢的食物中,如:hamburgar、salad、ice-cream、fiench fries、chicken 等,并提问: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 ? 并引导学生回答My favourite food is ?(可提问多名学生)。

    2、利用多媒体再呈现一张功课表,并提问Do you like English ?若学生回答Yes ,I do .时可接着问Why do you like English ?若学生回答No ,I don’t .时可接着

    问What’s your favourite subject ?并引导学生回答,由此引入本课重点句型及单词,把它们呈现出来并加以学习。

    教学导入设计原理:利用多媒体呈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交流情景,能有效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学生利用所储备的知识谈论各自最喜爱的食物,兴趣正浓时,把话题转入学校学科,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主动、易于吸收。

    二)巩固练习

    1、展示挂图、布置学生完成1a练习,并以抢答形式检查答案。

    2、Pairwork (教师先做示范) T:What’s your favourite subject ? S1:My favourite subject is science. T:Why do you like science? S1:Because It’s interesting. 让学生进行操练,并选出几对在班里表演

    思路与原理:巩固新知识,要求学生主动投入,参与学习活动,增强笔头和口头练习,为完成下一个教学任务做好准备。

    三)、听力练习、完成课文2a和2b练习,并复习表示品质的形容词的用法。 思路与原理:播放录音、锻炼听力、提高做听力题的技巧,进一步熟悉本课的重点句型,并复习表示品质的形容词,为完成下一个教学任务打下基础。

    四)任务:做调查。

    操作过程:

    1、以小组为单位,学生相互询问同学们最喜欢的学科,原因,及学科的任课老师,并完成下表

    Name I Student 1 Student 2 Student 3 favourite subject English name of the teacher Mr Zhao reason(s) useful interesting

    2、请各小组派代表将自己的调查结果口头汇报给全班同学

    任务意图:

    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思考、交流、合作等方式使用英语,操练本单元词汇和句型,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五)布置作业:

    1、写本课新单词及句型。

    2、完成workbook 第46页第

    1、2题。

    思路及原理:巩固新知识、增强、读、写能力。巩固本课所学内容,为下一课时的引入做准备。

    六板书设计:(略)

    荐小学英语教学案例 What colour is it (3000字) 荐荐小学英全语

    英英说

    语教课

    案 稿

    (800

    字)

    文 荐英语教师全英文说课稿(精华版) (精选) 荐英语教案

    初中英语面试说课教案模板(共9篇)

    初中英语听说课面试教案模板(共11篇)

    英语教师资格证面试说课教案模板

    初中英语教师资格面试教案模板

    高中英语教师面试备课教案模板

    初中化学教案


    在老师日常工作中,教案课件也是其中一种,老师在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不能敷衍了事。教案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式。欢迎来到本文今天我们将关注“初中化学教案”相关的一些信息,感谢您来对本文进行参考阅读!

    初中化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物质的分散现象。

    2.理解溶液的概念,能说出溶剂和溶质。

    3.了解物质的溶解性概念以及影响溶解性大小的因素。

    4.初步分清悬浊液和乳浊液。

    5.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溶液的概念、特点。

    会辨认溶质和溶剂,能正确分辨溶解与熔化的不同。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几种生活中的分散现象。

    2.背出溶液的概念、乳浊液和溶液,并举出常见实例各两则。

    一、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分:

    通过高锰酸钾中加水,食盐中加水,蔗糖中加水以及泥土(粉笔灰)中加入水中,食用油加入水中得到如下结论: 如果物质以细小的固体颗粒分散在水中,则形成悬浊液。 如果物质以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则形成乳浊液。 物质的溶解: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称之为物质的溶解。 溶液:物质溶解后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注】新名词:

    乳化:把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乳浊液的现象称为乳化。

    教学过程: 设问:海水为什么是咸的?黄河为什么是浑浊的?医院里用的碘酒是怎样制成的? 学生阅读课本,归纳:上述三个例子都是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的分散现象。 新课讲授:阅读P153活动与探究

    1.悬浊液、乳浊液、溶液。 阅读实验:在1~4号大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的泥土、植物油、食盐和酒精。振荡后观察四种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现象。 泥土 : 变浑浊 悬浮固体不颗粒 (分层) 植物油 :牛奶状浑浊 分散着液体不止液滴 (分层) 食盐: 透明液体 (稳定) 酒精 : 透明液体 (稳定) 继续观察:静置一段时间后,试管中情况。 引出概念:1.固体小颗粒分散在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举出实例:浑浊的黄河水;固体农药(西维因);石灰浆及墙体涂料。 引出概念:2.一种液体小液滴分散在另一不相溶的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举出实例:植物油分散在水中;石油原油;橡胶树的乳胶等。 归纳:悬浊液和乳浊液统称浊液。 思考:通过上面实验,你可以得出浊液有什么特点?(浑浊不透明,会分层) 引出概念:3.一个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和溶液。

    举出实例:生理盐水、糖水、碘酒。 配制溶液:学生练习用碘和酒精配制碘酒溶液。 分析思考:溶液与浊液相比,有何特点? 归纳:溶液的特点是:均一、稳定的、久置不分层。 巩固新课(方法:练习反馈)

    二、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当某些物质在水中溶解时生成自由移动的离子,这样的水溶液能够导电。例如:食盐溶液,稀硫酸,而蔗糖水溶液则不能导电。

    学习目标:

    1、复述溶解含义,区分熔化和溶解。 2、会判断溶质和溶剂,正确说出溶液的名称。 3、记住溶解性的含义,说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首先由溶质和溶剂的性制裁决定的,温度等外 界因素也有重要影响。 教学过程:复习引入 教师设问:什么叫溶液?主要有什么特点? 阅读课本P160溶质和溶剂相关内容。 思考问题:

    1、什么叫溶解?与溶化是否一样? 2、什么叫溶质和溶剂?溶液有哪两部分组成? 讲授新课:1、关于溶质、溶剂(方法:分析讲解) 阅读实验:课本P160,药匙取0.1克以下的高锰酸钾晶体,放在500毫升烧杯中,注入200-300毫升水,并不断搅拌,形成色彩鲜艳的溶液。 分析:上述实验叫什么过程,其中溶质是什么?溶剂又是什么? 思考:是否只有固体才能当溶质,水才能当溶剂吗? 归纳:溶质:固体、液体或气体 (1)溶液的组成 溶剂:通常为液体

    (2)溶液的名称 不指明溶剂叫某水溶液 水以外其他某液体作溶剂时叫某溶液。

    关于物质的溶解性:

    问题引入:

    (1)沾有机油的衣物用水往往不易洗掉污物,而用汽油洗却很快有效,这是什么原因?

    (2)为什么蔗糖加在热水中比加在冷水中溶解得多且快?

    引出概念:

    物质的溶解性——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里溶解能力的大小。

    分析归纳:物质的溶解性的大小,首先是由溶制和溶剂的性质决定的,温度等外界因素也有重要影响。

    初中化学教案【篇2】

    知识目标:

    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无素组成的,它的化学式是H2O

    科学素养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钻研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引出氢气实验器村,学生电源1只,霍夫曼水电解器1只,玻璃水槽1个,长导线2根,小试管两支,酒精灯1个,火柴1盒,木条1根。

    教学过程:

    复习讨论:

    研究性学习,调查本县的空气,水源等污染情况,同学们调查情况如何,互相展示成果,污染现状如何,污染原因有哪些,应如何消除或减少污染。

    参考要点:

    ①污染形势较为严峻。

    ②污染原因

    A工业“三废”

    B农业生产上不合理施用农药,化肥的污染。

    C生活上的污染

    ③消除或减少污染的建议

    A严控工业“三废”

    B严控农业上的污染

    C严控生活上的污染

    设问导入: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它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是单质还是化合物?

    讲述: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地球表面积的约3/4为水覆盖,地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被称之为“水球”。水与我们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例如,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这就需要我们搞清楚有关水的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水的组成。

    板书课题:水的组成

    讲述:下面大家一起来观察玻璃水槽中的水你能得出哪些有关水的物理性质?

    学生讨论:小组汇报

    要点:

    1、无色无味液体

    2、在/0/KPa时,凝固点是O℃沸点是100℃

    3、40℃时密度,为1g/cm3

    4、水结成冰时,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学生实验:研究水的组成(实验3—1)

    经过实验,学生得到下列结论

    给水通电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气体体积大约为1:2学生如若测得数字误差较大,应要求他们重做,以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生实验:(实验3—2)验证正负极气体的属性,判断是何种气体。

    要点:正极气体具有助燃性,是氢气,负极气体能燃烧,是氢气

    电解水的表达式:水通电,氧气+氢气属于分解反应,学生结合上述实验结论讨论水的组成。

    要点:∵VH2:VO2=2:1ρH2:ρO2=0、899g/L:429g/L

    ∴mH2:mo2=

    查相对原子质量,可知H—1,O—16

    ∴在水中,氢原子数:氧原子数=:=2:1

    即在每个水分子牛,氢原子数,氧原子数2:1

    所以水分子为HzO

    引导学生观察书P49图3—4,让学生讨论图的科学含义:

    要点:形象地说明了水的组成,进一步验证了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 裂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1、水的物理性质

    2、水的组成H2O

    初中化学教案【篇3】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性,碳跟氧气、氧化铜的化学反应) 。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碳跟氧气反应,由于氧气量是否充足,会造成生成物不同,使学生知道化学反应的条件不同,对物质间的相互作用有不同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外因通过内因发生作用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2.难点

    碳单质跟氧化铜、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

    3.疑点

    怎样证明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4.解决办法

    (1)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已经知道的许多事实,结合教材中的插图和阅读材料,启发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思考新的问题,做到温故而知新。

    (2)学生阅读教材中的选学内容,启发学生用化学方法证明金刚石和石墨的元素组成,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做好木炭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提出学生应注意观察的问题,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启发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本质上理解木炭的还原性。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具准备

    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及药品。

    五、学生活动设计

    1.学生阅读教材第81页第一段,举例说明碳在常温下稳定这一化学性质。

    [目的]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练习写出本节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目的]巩固元素符号、化学式的写法,掌握化学方程式。

    3.学生阅读教材第81页选学材料,分组讨论怎样证明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

    [目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4.学生观察教师演示[试验5—4],观察实验中所发生的现象,分析讨论在这个化学反应中有什么物质生成。

    [目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单质碳在常温下稳定,在高温下化学活动性强。

    (2)了解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碳有着相同的化学性质。

    (3)掌握单质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4)初步了解化学变化的热理变化。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理解问题的思维能力。

    3.德育目标

    使学生养成辩证地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

    (二)整体感知

    本节课主要学习碳的化学性质,是对以前学过的化学用语的运用和巩固通过第一、二节对碳的学习,使对碳这种固态非金属单质所特有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这是学好本章的基础。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复习提问]

    (1)碳的单质有哪几种?

    (2)金刚石、石墨有哪些物理性质?为什么它们都由碳元素组成却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引言]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碳的几种单质有不同的物理性质,是由于碳原子排列的不同。因为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下面我们学习碳的化学性质。

    1.碳在常温下稳定、高温下活泼。

    [学生活动]

    (1)阅读教材第82页第一段,看插图5

    (2)举例说明碳在常温下稳定。

    [讲解]随着温度的升高,碳的活动性大大增强,在高温下,它能和许多物质起反应。

    2.碳的化学性质

    (1)碳跟氧气的反应。

    [复习提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什么?

    [学生活动]练习写出碳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讲解]在氧气或在空气中,当氧气充足时,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如果氧气不充足,则燃烧不充分生成一氧化碳。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以燃煤的火炉为例加以说明,并指出这两个反应中有放热现象。

    [学生活动]配平碳不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83页选学材料,分组讨论:怎样证明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讲解]将金刚石和石墨分别燃烧,其产物都只有二氧化碳。

    (2)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教师活动]

    ①演示[实验5—4],用木炭还原氧化铜。

    ②指导学生观察思考:石灰水发生了什么变化?试管里的粉末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反应中生成了什么物质?

    [学生活动]

    ①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观察实验,讨论并回答问题。

    ②练习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师提问]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反应条件是什么?它属于什么反应类型?

    [讲解]在这个反应中,木炭夺取了氧化铜中的氧生成二氧化碳,木炭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氧化铜失去了氧被还原为铜。

    [教师提问]在燃烧很旺的炉火里,添上大量的新煤后,温度为什么会降低?

    [讲解]

    ①下层的煤,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与上层新煤中的碳会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这个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因而添加新煤后,炉温会降低。

    ②碳燃烧时放出热量,碳使二氧化碳还原成一氧化碳要吸收热量。这就是化学反应中的放热或吸热现象。

    [学生活动]讨论如果没有化学反应放出的热能,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目的意图]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利用化学反应放出热能的重要性。

    (四) 总结、扩展

    比较碳和氢气的化学性质,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七、布置作业

    教材第85页习题1 、 2 、 5 。

    初中化学教案【篇4】

    初中化学教案-02-12 15:07初中化学教案要去专门的学习网站注册才能看得到的吧,或者找初中的化学老师。怎么通过教案来学习初中化学?可以用VCM仿真实验,用VCM仿真实验做实验,潜意识的就会记住各种知识,并且会形成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化学是一门重归纳总结、找联系的学科。因为化学知识点很多、需要记的东西也很多,当学习过的知识增多时,就很容易记错、记混。因此,可试着按照课文和某些辅导材料中绘制的框架图去帮助记忆和理解。

    首先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其实,化学和其他学科相比,也不是一门那么枯燥乏味的学科。100多种元素,有规律的排列组合,形成形形色色,千奇百怪的'化合物,然后这些化合物进一步反应,又变成另外的可能更加奇特物质,想想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如果你进入有机化学的世界,你的面前又会豁然开朗,热闹起来:仅仅碳氢两种元素排列起来,就变化多端,更不用加上各种官能团了,想想碳氢氧硫这些原子在你的十指之间来回变换,被你运用自如,也很有趣(顺便提一点,本人就是搞有机化学的)。谁说和形色各异的化学药品以及形态万千的瓶瓶罐罐打交道不是一种乐趣呢?其次,你得明白化学是一门很有用的专业。化学无论在生物、制药、医疗、卫生小到刷牙吃饭大到神七上天等各个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因此,学习化学的人就业之路十分宽广:可以去搞质检看看奶粉中也没有三聚氰胺,可以去学校教书育人,把诺贝尔化学奖的希望寄托给下一代,可以去制药厂开发感冒药,可以留在研究性单位潜心搞研究,如果有资金有技术可以自己办个化工厂一夜暴富,最后实在没有办法了那就出国吧--你可以查一下,每年搞化学的人占的比例真是不小。搞化学的很容易考研,读博,如果有志于研究生或者博士的也可以考虑一下化学。当然,说了以上两点,并不是意味着朋友你这一辈子必须吊死在化学这棵树上,否则前途就一片黑暗,我只是想告诉你,学习化学很有用,很有必要.

    初中化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 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原子和离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相互转换;

    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4.能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求算相对分子质量。

    过程与方法:

    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程;

    2.理解模型化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3.以探究活动为主线,不断发现问题,运用讨论交流等学习方法,再对学习素材进行比较分析与归纳概括的过程中不断获取新知。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2.通过“原子的发现和原子构成探索”等内容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3.人类对原子的认识教育中结合中科院通过原子绘的中国地图及相对原子质量的教学过 程中我国化学家张青莲教授组织对铟、锑等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和修正,对学生进行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

    1.通过对分子的可分性 与不可分性的认识, 逐步培养学生辩证统一思维方法。

    2.对分子、原子、离子概念的理解与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3.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的不同和相互关系。

    4.知道原子的 结构,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5.能正确求算相对分子质量。

    教学过程:

    一、分子 原子

    1.复习知识

    【回忆】我们知道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那么分子和原子主要的不同在哪里呢?

    【回答】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会分化而原子不能再分。

    设计意图:复习学过的知识,为下面的原子能否再分作好承接。

    2. 【引入】分子很小,但在化学变化中还可进一步分成原子,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无法再分了。那么原子是不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了呢?让我们 循着历史的足迹,一起来学习人们为了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而经历的漫长的探究过程。交设计意图:使学生对本节课所要探究的内容产生兴趣。

    3.交流讨论

    道尔顿:近代原子学说,认为原子是实心球体。汤姆生发现电子。

    【设疑】原子中的电子带负电,你能解释原子为什么不带电吗?

    卢瑟福发现原子核,α粒子轰击金箔。

    【设疑】你能 对α粒子运动路径的改变作出解释吗?

    在讨论α粒子运动路径改变使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归纳】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体积很小,但却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

    讲述科学家对原子探索的历程,讨论原子中微粒电荷数的关系。

    【回答】原子由电子和原子核构成,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和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相互抵消使原子还是呈电中性。

    【讨论】大多数α粒子运动路径没有改变方向,一小部分α粒子发生偏转,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

    设计意图:针对史料交流谈论,认识原子构成的事实,并通过“对原子 构成探索”等内容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认识到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4.引导探究

    【指导】阅读P67-68“原子核由什么构成?”

    【课件】原子及原子核构成的模型图片。

    【问题】原子核还能再分吗?如果能再分,它又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呢?这些粒子有区别吗?

    【设疑】根据原子核的构成你能解释原子核为什么带正电吗?

    【归纳】原子中各微粒的电荷数关系。电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

    【阅读】原子核的构成。

    【回答】原子核还能再分;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其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讨论】原子核带正电的原因

    【回答】因为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

    设计意图: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念,建立原子 内部构成的直观形 象,理解原子内部微粒数和电荷数的关系。

    5.知识拓展

    【讲解】简单介绍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及稀有气体元素、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及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了解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的示意图及各类元素原子结构(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及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通过对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 了解,让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初步学会科学抽象的学习方法,知道稳定结构的特点,为原子转移电子变成离子的规律建立知识储备。

    三、离子

    6.指导学习

    【设疑】根据刚才的知识请同学们试 着画出Na和Cl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并请讨论这两种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电子可能的转移方式。

    【问题】元素的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或得到电子后,是否呈电中性?

    【讲解】化学上我们把这种带电的原子就称为离子,下面我们通过视频和动画来看一下,原子在什么情况 下、又是如何转变成离子的。

    【讲解】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的离子分别带上负电荷和正电荷,我们把带正电荷的离子称为阳离子;把带负电荷的离子称为阴离子。

    【讲解】为了方便我们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写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及所带电荷的正负来表示离子。例如: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失2个电子后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所以镁离子的符号为Mg2+。氧原子最外电子层电子数为6,得2个电子后,带2个单位得负电荷,所以氧离子符号为O2-。

    【问题】铝离子,镁离子,硫离子,氯离子的符号如何写?

    教学意图:知道原子得失电子会变成离子认识一些常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离子符号、离子结构示意图。

    初中化学教案【篇6】

    教学目的:知识: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并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有所认识。

    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教学用具:仪器:钟罩、水槽、燃烧匙、单孔橡皮塞、集气瓶、烧杯、乳胶管、导管、双孔橡皮塞、弹簧夹、

    【引入】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是什么气体?

    空气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天然物质,它跟我们的生活最密切,它是由一种物质组成还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呢?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有关空气的知识。

    【提问】1.空气就在你周围,你能描述它有哪些物理性质吗?

    2.空气是一种单的一物质吗?它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呢?

    【演示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课本p.7图1-1)。

    【学生分组的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教参p.7图1-1)。

    介绍仪器名称,装置原理,操作操作顺序,注意事项。

    用燃着的火柴检验瓶内剩余气体。【分析讨论】启发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1.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说明红磷燃烧所消耗的是空气中的什么气体?

    2.为什么红磷燃烧时只消耗了钟罩或集气瓶内气体的1/5而不是全部呢?

    3.用燃着的火柴伸入钟罩或集气瓶内,火柴熄灭说明了剩余气体具有什么性质?

    【板书】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不是单一的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空气中主

    思考、回答问题。

    回忆什么是物理性质,思考回答问题。

    生成,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 ,等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后,钟罩内水面上升了约 积极,剩余气体约占总体的

    用燃着的火柴伸入钟罩内,火焰 。

    生成,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约占瓶容积的 。

    火焰 。

    激发学生学兴趣,引入课题。

    复习绪言中物理性质概念,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引入空气组成的讨论。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实验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育。

    要成分是氧气和氨气。

    【讲述】人类对空气认识的历史过程(利用投影挂图讲解)。

    【小结】空气的成分其积极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检查】课堂练习一指导学生做练习。

    【问题引入】你知道污染空气的是哪些物质?来源于哪里?如何防治空气的污染吗?(结合挂图、举例讨论)。

    2.污染物的主要来源:矿物燃料、化工厂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等。

    【课后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我们了解了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与防治,认识到保护环境是重要的,是每个公民都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思考、看投影片讨论。

    阅读课本p.9第二、第三自然段。

    巩固加深理解记忆。

    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加强学生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巩固已学知识。

    学生归纳总结,老师补充完整。达到本节教学目的。

    1.将下列数据(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序号填入有关物质后面的括号内。

    (A)78% (B)21% (C)0.94% (D)0.03%

    (1)二氧化碳( ) (2)氧气( ) (3)氮气( ) (4)稀有气体( )

    (B)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占21%,氮气占78%

    初中化学教案【篇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用分子、原子观点分析化学反应实质;

    2.了解原子和分子的相似点、相异点和相互关系。

    3.了解原子概念及基本性质;

    4.解原子的组成,了解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5.了解原子的实际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以及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组成的关系。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及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实验和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作风及探索精神,对学生进行物质不断运动和无限可分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认识物质的可分性,逐步培养量变引起质变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分子的概念及分子的性质,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是很小的,那么它是否还可以再分呢?

    分子是否可分?前一章有关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的知识,为这一节的学习做了铺垫,能顺利的引导学生做出正确判断--分子还可再分。

    教材是以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的事实,导出氧化汞分子是由更小的粒子氧原子和汞原子构成的,并绘出了形象的示意图。将宏观知识与微观知识建立起了联系。通过示意图的展示,能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得出原子的概念。为进一步说明原子的真实存在,教材以形象的描述、生动的比喻、引导读者去想象原子的大小和状态,并展示了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的硅原子照片,确凿证明原子也可以构成物质的事实。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能再分,那么用其它方法或在其它变化中是否能分呢?教材围绕这个问题讨论了原子的组成。

    教法建议

    人的认识过程是在实践活动中,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有些理论性知识由于学生缺乏与之相关的感性认识基础,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在讲解原子概念时,由于概念抽象学生难懂,建议教学过程中首先演示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实验,使学生从宏观上得到结论:加热氧化汞能生成汞和氧气(汞蒸汽有剧毒,实验可在下图中进行)在此基础上,再采用电脑(或磁性黑板)模拟分子、原子图象展示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微观过程,结合学生的分析、讨论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便于学生理解。通过微观展示在化学反应中分子的"分"与原子的"合"得出原子的概念,并为今后学习打下基础。如:对质量守衡定律的学习及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对有关化学反应基本类型的学习(置换反应、分解反应等)能加深理解。

    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也可以构成物质。学生已经了解了分子的性质,那么原子有哪些性质那呢?通过展示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微观过程,结合阅读课本、想象由学生总结分子的性质。

    至此,学生对分子、原子概念及性质都有了了解,而且原子概念又是通过分解反应得出的。所以有必要让学生将分子和原子加以对比,了解二者的相似、相异和相关指处。重点应放在两者的主要区别--在化学反应中能否再分上。对比时可以采取复习、总结、讨论的方法。

    最后,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应让学生阅读"原子和分子发现"的选学内容,并组织相关的讨论:为什么自从用原子-分子论来研究化学以后,化学才有了教快发展?使学生初步意识到,任何科学原理的创立都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评价科学家在科学上的贡献。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

    关于原子结构部分,就目前的实验手段及教学条件来说,还难以让人们直接看到原子的内部结构,学生缺乏作为分析原子内部结构的感官材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向学生介绍有关科学家研究原子结构的小资料,用以让学生了解科学家研究原子结构所采用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原子的构成情况。

    初中化学教案【篇8】

    酸和碱的知识对学生来讲一直是个难点,学生一学到此知识都会产生畏惧心理。本节课将教材内容进行了简单的调整,重点是介绍常见酸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特性,将酸碱使指示剂变色的内容放在酸的化学性质那一节课,所以本节课的学习难度不大。此节课这样设计一方面是体现由浅入深,另一方面也希望能打消学生的畏惧心理,从学生亲身体验入手引出问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好酸和碱的知识打好基础。

    授课过程中,利用食物味道和生活中常见的酸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从而获取对酸和碱的感性认识;并通过对比学习、学生亲自观察和动手实验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热情,体验到收获的喜悦。通过实验探究和和教师的分析实验现象,帮助学生推理出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特性;同时在使用浓硫酸时,强调注意它强烈的腐蚀性,因此在做实验探究三稀释浓硫酸时,考虑到有一定的危险性,由教师亲自演示实验。通过这样的设计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辩证思维的方法,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归纳酸的化学式特点,为下一节学习酸的化学性质做好铺垫。

    初中化学教案【篇9】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燃烧和燃烧的条件,了解灭火的原理;

    了解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现象,及它们与燃烧之间的区别和相互联系。

    能力目标:

    在学习了以上知识后,引导学生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得出防火、灭火、及预防自燃的有效措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相信科学、依靠科学的科学态度;

    使学生了解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观点。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在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后,安排了燃烧和缓慢氧化。这样能使学生认识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爆炸等现象,了解其基本原理。

    本节教学内容较多,其中包括有发热发光现象的剧烈氧化(燃烧),有不发光热、现象也并不显著的缓慢氧化(金属的腐蚀和呼吸等)。在燃烧的问题上,讲到了燃烧的条件,又要学生讨论灭火的条件,简单地提到了在有限空间里发生急速燃烧时的爆炸,也谈到了从缓慢氧化自发地转变为剧烈氧化的自燃。为了使学生很好地抓住中心,教材中指出,所有这些现象的本质都是氧化。只是由于条件不同而发生了不同的现象。从而使学生自然的认识到:自然界的一切规律都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而规律又是一切事物固有的必然性,只要有必要的条件存在,变化就会依一定方式进展。

    如果学生能对以上氧化反应的各个外因条件了解得比较全面、透彻,就完全有可能想出防火、灭火和预防自燃的基本原理,乃至一些有效措施。

    教学建议

    要求学生了解:

    ①物质在空气里起氧化反应的时候是否有燃烧现象,决定于温度是否达到这种物质的着火点;

    ②物质在空气里的燃烧的急速程度,取决于可燃物跟氧气的接触面积大小;

    ③而急速的燃烧是否会引起爆炸,则决定于可燃物所处空间的大小和是否有气态生成物产生。

    ④至于缓慢氧化是否能引起自燃,则决定于氧化所产生的热量能否散逸和进行缓慢氧化的物质的着火点高低。

    针对第一点的教学,要做好演示实验,首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每一个实验结果得出什么结论?从而由燃烧的条件引出灭火原理是什么?即只需要燃烧的两个条件不同时满足就可。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区分几种氧化,可列表对比,加深理解。

    教学设计示例

    课题:燃烧和缓慢氧化

    重点、难点:了解燃烧的条件,并利用来处理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引入:在一个有关火的故事中,有这样一段话"火在宇宙中永存,没有人时就有火。人类在其生活和生产的实践中识火、用火、驾驭火,从而创造出了高度文明的社会。火是创造万物的上帝,也是毁灭它们的死神。人们,可要小心用火呀。"

    火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也带来灾难。如何利用它有益的一面,同时又防止它引起的灾难呢?这就需要我们知道:火是什么?它是在何种条件下发生的?灭火的原理是什么?

    首先看第一个问题:火是什么?

    随着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人们认识到所谓的"火"就是物质燃烧所发出的光和热。燃烧是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剧烈的氧化反应。现在,燃烧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愈发密切,如:冶炼金属、飞机飞行、轮船和火车的行驶、火箭发射、火力发电等,都要经过燃料燃烧过程。

    设问:谁能对火做一科学的解释?

    板书:第四节 燃烧和缓慢氧化

    一、燃烧:

    演示实验:要求仔细观察并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讨论:

    1.为什么薄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白磷和铜片上红磷没有燃烧?

    2.怎样使铜片上红磷燃烧?怎样使热水下白磷燃烧?

    讨论总结:铜片上白磷燃烧是达到着火的温度而且又与空气中氧气接触。铜片上红磷不燃烧是没达到燃烧的温度。热水下白磷不燃烧是没与氧气接触。使二者燃烧,红磷可加热达到燃烧的温度,而水下白磷燃烧需向水下通入氧气。

    小结: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一定的温度,另一是要与氧气接触。

    板书:燃烧的两个条件:

    1.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2.要使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这最低温度叫着火点)

    讨论:了解燃烧的条件后,想想灭火可采取什么措施?其原理是什么?

    回答:根据生活经验马上回答:水、沙、湿的被褥、二氧化碳都可以用来灭火。

    原理是隔离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或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设问:炒菜时锅里的油起火,灭火措施是端锅、泼水、盖锅盖、洒沙土哪项为措施?为什么?

    回答:端锅危险,油比水轻,用水不能灭火;盖锅盖洒沙土都可以灭火。盖锅盖为措施。

    设问:如果酒精灯不慎碰倒,引起酒精在桌上燃烧,应如何灭火?

    回答:酒精与水互溶不能用水冲,可用湿布盖灭。

    思考:灭火的"灭"是在火上有一横,祖先造字的意图是什么?(一横就是要隔离火与空气中氧气的接触。)

    思考:

    1.为什么碳、硫、磷在空气中、纯氧中分别燃烧时现象不同?

    2.设问为什么刨花、小木块比大木块易燃烧?

    讨论小结:一是氧气多少不同,二是可燃物的性质不同。

    提问:同是木材,着火点不变,着火快慢的原因是什么?

    回答:小而薄的物质与氧气接触面积大,所以燃烧的快而剧烈。

    小结:

    板书:二、燃烧的现象

    1.可燃物不同性质不同,决定燃烧的现象不同。

    2.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3.氧气的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讨论:50年代,广东信宜县锯木厂,一位工人点火吸烟的刹时发生突如其来的大爆炸,造成了惊人的损失和死亡。请问锯木厂、纺织厂、面粉厂、油库、烟花爆竹厂、矿井、煤气站等地为什么要严禁烟火?

    小结:当空气中混有一定浓度的可燃性气体或大量的可燃性粉尘时,遇明火会在有限的空间迅速反应,体积急速膨胀会引起爆炸。

    板书:4.爆炸:在有限空间内,由于急速燃烧放出大量能量,骤然产生大量气体的现象。

    投影:食物腐败、酒与醋的酿造、堆放的秸秆、金属的锈蚀图像。

    讨论:易燃物堆放太多、太久由于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很慢的氧化反应,热量不断聚积又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回答:热量聚积能使食物变质,易燃物可能会引起自发燃烧。

    实验:白磷的自燃

    板书:三、缓慢氧化和自燃

    1.缓慢氧化:不像燃烧那样剧烈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2.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设问: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之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小结:区别是发热的程度、反应的速率、是否发光等,但均属氧化反应。

    设问:易燃物、易爆物怎样存放?搬运时怎样才能避免意外事故?

    讨论:不能一起存放。因为万一发生事故后灭火方式不同而不易处理。存放时不能堆的太高、太密、要注意通风……(阅读)

    安全知识教育:常见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课堂练习:

    1.把一小块白磷放在盛有80 水的烧杯中,白磷并不燃烧,这是因为( )

    (A)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B)温度超过着火点

    (C)白磷的质量太小(D)白磷没与氧气接触

    2.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相同点是( )。

    (A)需要点燃  (B)很剧烈

    (C)放出大量的热  (D)属于氧化反应

    3.白磷的着火点40℃,少量白磷应保存在( )。

    (A)冷水中 (B)氧气中 (C)空气中 (D)煤油中

    4.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措施是( )。

    (A)设法阻止石油喷射  (B)设法使火焰隔绝空气

    (C)设法降低石油着火点 (D)设法降低油井温度

    答案:

    1.D;2.D; 3.A; 4.C

    板书:

    第四节 燃烧和缓慢氧化

    一、燃烧:

    燃烧的两个条件:

    1.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2.要使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这最低温度叫着火点)

    二、燃烧的现象

    1.可燃物不同性质不同,决定燃烧的现象不同。

    2.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3.氧气的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4.爆炸:在有限空间内,由于急速燃烧放出大量能量,骤然产生大量气体的现象。

    三、缓慢氧化和自燃

    1.缓慢氧化:不像燃烧那样剧烈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2.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探究活动

    小实验-制作防火材料

    实验步骤及现象

    1. 用氯化铵溶液制防火布

    把布在饱和氯化铵溶液中浸湿,取出晾干。将处理后的布放在火焰上烧烤时,布只是冒烟,离开火焰,布完好无损。用这种方法处理过的纺织品可用于防火。

    2. 用明矾做防火纸

    将纸的一部分在明矾溶液中浸湿,晾干后,点燃未经处理的另一半,可以观察到火焰燃至明矾溶液浸泡过的痕迹处时便熄灭了。经明矾溶液处理过的材料可用于防火。

    3. 防火木材

    取一根火柴,将其后半部分浸入由1份碳酸钠和3份水形成的溶液中。把火柴取出晾干,划着火柴后发现,火焰燃至浸过碳酸钠溶液的部分时,火柴便熄灭了。

    初中化学教案【篇10】

    知识: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并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有所认识。

    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仪器:钟罩、水槽、燃烧匙、单孔橡皮塞、集气瓶、烧杯、乳胶管、导管、双孔橡皮塞、弹簧夹、酒精灯。

    1.空气中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气体是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2.在100升空气里氮气的体积大约是A.78升B.78%C.21升D.21%

    3.空气中氧气与氮气的体积比约为A.4∶1 B.1∶4 C.1∶5 D.4∶5

    4.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A.一类B.两类C.三类D.四类

    5.造成大气污染的有害气体是

    A.氮气、氧气B.稀有气体、二氧化碳C.一氧化碳、二氧化硫D.氮气、二氧化碳

    6.下列情况一般不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煤燃烧生成的烟B.汽车排气生成的烟雾C.人呼出的二氧化碳D.放鞭炮产生的烟雾

    7.被污染了的空气会严重地损害_的`健康,影响_的生长,造成对自然资源及建筑物等的破坏。

    8.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必须要充分认识_的重要性,注意消除_以保障人类的健康和保护自然资源。

    附3:课堂练习答案1.B 2.A 3.B 4.B 5.C 6.C7.人体作物8.保护环境污染源

    1.将下列数据(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序号填入有关物质后面的括号内。

    A.78%B.21%C.0.94%D.0.03%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占21%,氮气占78%

    3.桌子上放一个空烧杯,烧杯内

    4.证明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是

    A.法国的拉瓦锡B.瑞典的舍勒C.英国的道尔顿D.英国的普利斯特里

    5.下列排放到空气中的物质,不使空气受到污染的是

    1.掌握灭火原理,了解灭火器原理及使用方法。

    2.认识有害燃烧对空气的污染及危害。

    3.加强环保教育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方法:

    1.实验、电化结合;2.讲、议结合,

    三.教学过程:

    :火,是大家熟悉的,火既能造福于人类、然而一旦失去控制,火又能给人类带来灾难。

    :烧水时随意把燃着的火柴梗丢弃,造成失火,同学们惊叫,立即用简易灭火器扑灭。

    :幸亏同学们及时发现火情,否则会酿成大火,为了安全用火,今天学习燃烧与灭火这节课。

    :请同学们根据已学过的燃烧及燃烧的条件,带着以下几个问题,观察实验,思考回答。

    :1.为什么是放在金属板上的白磷先燃烧?

    2.怎样才能使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起来?

    初中化学教案【篇11】

    一、教学目标

    1. 1.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化学教案-绪言。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

    1. 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2.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表演小魔术:会变色的“水”(稀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稀盐酸);看课本中的彩图:小猫烤火、水中的鸟笼,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学生讨论]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区别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如铁这种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

    化学研究物质,如水是由什么元素(第二章学)组成?水由什么构成?(第三章学)构成水的粒子结构怎样?(第三章学)水除了具有溶解其他物质的性质外还有哪些性质?这都是化学要研究的内容。化学还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板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教师讲解观察实验的方法。

    学习化学必须重视实验,注意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积极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观察实验现象的程序:

    投影: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

    变化中:物质发生的主要现象,如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怎样变化、是否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否有气味,有什么颜色的沉淀产生等。

    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描述实验时应注意语言清晰、准确,只说现象不说结论。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并列表记录。分别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

    [实验2]胆矾的研碎

    实验编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1

    液态的水

    沸腾时生成的水蒸气遇玻璃

    又凝结成液体

    液态的水

    2

    蓝色块状的胆矾

    块状固体被粉碎

    蓝色粉末状的胆矾

    [实验3]镁带的燃烧

    [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

    3

    银白色的镁带

    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

    发出耀眼的白光

    白色氧化镁粉末

    4

    绿色粉末状的

    碱式碳酸铜

    加热后,绿色粉末变成黑色,

    管壁出现小水滴,石灰水变

    浑浊

    三种其他物质:氧

    化铜(黑色)、水、

    二氧化碳

    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

    1、2这两个实验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的物质。这是判断物质发生物理变化的依据。

    3、4这两个变化的共同特征是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的物质,这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引导学生小结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

    板书: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教案《化学教案-绪言》。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化学反应)

    [讨论]这两种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和联系?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不能作为判断一个变化是不是化学变化的依据。

    [讨论]判断一个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应依据什么?

    [练习]口答课本第5页习题1、2。

    [讨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固体变成气体一定是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D、物理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

    解答此类题要熟悉下列要点: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现象

    物质的状态、形状等发生

    变化

    放热、发光、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

    等等

    实例

    冰→水→水蒸气,汽油挥发,

    木材制成桌椅

    铁生锈、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食物腐烂

    根本区别

    (判断依据)

    是否生成其他物质

    关系

    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通过四个实验,我们知道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而水蒸气遇冷又能凝结成小水滴,胆矾是蓝色的晶体,镁带在空气中能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能转化成三种物质,这些都是物质本身特有的属性,即物质的性质,引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讲述]物质的性质,无论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均指物质的特有属性,物质不同,其性质也不同。下表有助区别两种概念。

    [投影]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性质确定

    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知

    通过化学变化可知

    性质内容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

    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等

    [讨论]

    1、下列哪种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

    A. 导电性 B.挥发性 C.可燃性 D.溶解性

    2、下列各组物质能根据在水中的溶解性区别开的一组是 ( )

    A.豆油和汽油 B.水和酒精 C.铁块和铝块 D.面粉和白糖

    3、判断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A、 铜绿受热时会分解;

    B、 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C、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重;

    E、 木棒受力折断。

    [小结]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性质的区别。

    我们应把握住一点,即变化是一个过程,是动态的;而性质是物质内在的属性,有时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让其表现出来,而有时只需用感观和仪器感知测量即可。

    四、为什么要学习化学?

    学生阅读课本第3、4页内容,讨论:为什么要学习化学?

    学生阅读课本第4页内容,了解化学工业的过去和现状。

    五、如何学好初中化学?

    [小结]注意学习化学的方法(抓好预习、听讲、复习、作业四个环节),重视并做好化学实验。

    预习指导:做到初步了解重点、难点、画出不懂的问题。

    听讲:边听、边观察、边思维、边记忆,争取在课堂学会。

    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随堂练习:

    布置作业

    复习课本1-4页,画出概念和记忆要点

    板书设计

    绪言

    一、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观察实验的方法:

    [投影] 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

    变化中:物质发生的主要现象,如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怎样变化、是否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否有气味,有什么颜色的沉淀产生等。

    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化学反应)

    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四、化学史

    化学教案-绪言

    初中物理教案经典


    值得一读的“初中物理教案”文章我们强烈推荐给大家,继续阅读下方的文章以获取更多有关该话题的资讯。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当中的一部分,每个老师对于写教案课件都不陌生。写好教案,才能营造完整课堂教学。

    初中物理教案 篇1

    观察和体验:(多媒体投影和学生实验相结合)

    提出问题,再次激起学生继续探索的兴趣:一个人摔倒在地是怎么站起来的?

    1、学生实验:

    ①让全体学生举手拍书桌

    ②学生用双手拉弹簧

    2、(多媒体投影)

    ① 站在滑板上的学生推墙后的场面;

    ② 游泳时手和脚向后划水,人为什么前进?

    ③ 观察球从高处落地后的情况,引导学分析得出结论;

    3、总结(结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故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运用:划船时船浆向哪个方向划?为什么船能前进?(多媒体投影)

    5、质疑讨论:

    甲乙两同吵架,甲用手打了乙的脸,脸痛手不痛,是脸受到了力而手没有?

    6、做 一 做:

    让学生吹好气球后,再放开,气球就会从手中飞出去,分析原因。由此你获得什么启示?(多媒体投影——火箭)

    原因:气球向后压出气体,反过来气体向前推气球

    初中物理教案 篇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早上好!

    我是XX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电压》。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在工作学习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初中人教版物理教案这样的问题。雷锋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因此,面对初中人教版物理教案我们应该有努力探索的精神。承认自己的恐惧毫不可耻,可耻的是你因害怕而裹足不前。对于这个问题也是一样的。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对于初中人教版物理教案我们一定要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解决办法。雷锋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一、说教材

    (过渡句:教材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电压”一节是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第十六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在学习了“电流和电路”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电压和电压表。电压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个不易理解的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电学概念和电学规律的重要的基础知识。电压表是电学实验中的重要仪表之一,学生通过用电压表测电路中的电压,不仅锻炼了使用电学仪表的技能,而且可以加深对运用实验探究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的认识。

    二、说学情

    (过渡句: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过“电流和电路”这一章内容,已经具有了学习电压这一节的前提基础。而电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电压”一词听起来并不陌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其潜能,老师仅指导和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学生们可以自主探索电压的作用及测量方法,帮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在快乐中掌握知识,学会如何使用测量工具。

    三、说教学目标

    (过渡句: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和九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确定本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电压的作用,电压的单位及换算,会正确使用电压表,会用电压表测量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养成自学的能力,通过用测量用电器两端的电压,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与他人合作和交流能力,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切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尝试探究活动的乐趣从而激发探究的欲望。

    四、说教学重、难点

    (过渡句: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点本身的难易程度,学生很难建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也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电压在电路中的作用,知道电压表正确的使用方法。

    【难点】

    能够用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电压大小。

    五、说教学方法

    (过渡句: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

    在初中物理的电学知识体系中,电压的概念是深入学习电学基本规律的必备知识。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复习回顾电流表的使用,通过实验现象对比电流表、电压表使用的异同点加深掌握电压表使用的方法。另外利用多媒体教学、演示实验创设学习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实验探究学习。

    六、说教学过程

    (过渡句: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环节一:新课导入

    播放关于各种用电器电源铭牌的图片,播放城市夜景,闪电图片。电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和看到“电压”这个词。用电器要在一定的电压下才能正常工作,一节干电池的电压大约是1.5伏;电视机供电的电压是220伏;输电用的高压电线的电压可达几万伏甚至更高;它们所代表的意思是什么呢?引出课题电压。

    【设计意图:在此环节中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物理现象、实例与电压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的生活走向物理的课程理念】

    环节二:新课讲授

    教师展示两节干电池,小灯泡,开关,若干导线。用一节干电池与其他元件组成闭合回路,观察小灯泡亮度较暗;然后再用两节干电池接入电路中,在闭合开关之前提问同学们灯泡亮度如何变化,观察到实验现象之后,发现灯泡较亮,总结实验现象,说明电路中电流的强弱与电源有关。提问学生电流的强弱与电源的什么量有关?

    组织学生通过合作交流,通过讨论和师生共同总结可以得出,电压是电源提供的,电源有正负两个极,两极间有一定的电压。把用电器的两端分别于电源的正负极链接,电路中就有电流通过,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

    【设计意图:改换电路中串联电池节数的多少引起灯泡明亮程度发生变化的实验,引出不同电源的电压不同,产生的电学效果也不同,从而帮助学生初步认识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同时,让学生认识到这也是一种很重要的科学方法】

    教师讲解电压通常用字母U表示,它的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

    常用单位有千伏(kV)、毫伏(mV)

    在讲解完电压的相关概念之后,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常见的电压(教材中小资料中常见的电压表格)

    通过教师的讲解,了解电压的作用、提供装置、单位及单位换算,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桌同学面前都有一个电压表,让同学们拿起来并观察,

    教师讲解电压的高低可以用电压表测量,并说明学生面前的是学生用的电压表。

    让学生独立阅读电压表使用说明,阅读完以后提问学生一下问题。

    1、电压表应该跟被测用电器串联还是并联?

    2、电压表标有“-”号的接线柱应该连接在什么位置?另一个接线柱应该连接在什么位置?

    3、什么情况下使用标有“3”字样的接线柱,什么情况下使用标有“15”字样的接线柱?在预先不知道被测电压的大小时,为了保护电压表,应先选用大量程,还是小量程?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改正并总结。

    教师讲解电压表的使用步骤:

    1、调:调节调零旋钮,使指针指在零刻度线处

    2、认:认清量程和分度值。

    3、连:连接电压表

    4、读:读数

    教师组织学生开始练习使用电压表先将电压表接在小灯泡两端,接通电路,读取数据;再将电压表接在电源两端,接通电路,读取数据。电压表两次读数是否相同?

    实验结果表明,电压表两次的示数是相等的,即在只有一个用电器的电路中,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与电源两端的电压相等。

    紧接着让学生回忆电流表的读书方法,说出电压表读数和电流表读数的异同点。

    学生通过实验室电压表测量电路电压,体会应用物理知识带来的快感,学以致用。

    环节三:巩固提高

    学完本节课的新内容之后,给出一道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应用刚刚学过的知识解题,以进一步加强对电压及电压表相关知识的掌握。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练习,既让学生巩固了基本概念,又让学生能熟练应用所学知识应用到基本问题上来,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和促进学生能力的形成和提高,用“快学快练”的方式巩固刚学过的知识点,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环节四:小结作业

    在小结时,我会以提问的方式进行提问总结,梳理本节课知识点。

    在作业布置环节,完成课后第三题。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置,对新知识的巩固,也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拓展认知领域。】

    推荐一个教师必备工具“Yichafen”,是一个在线查分系统,全国8000所高校都在用,三分钟极速创建发布查分系统

    七、说板书设计

    (过渡句:为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设计,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初中物理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磁波谱的构成,知道各波段的电磁波的主要作用及应用。

    2.知道电磁波具有能量,是一种物质。

    3.了解太阳辐射。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查阅与电磁波谱中各种频段波的应用相关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电磁波的应用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明确不同的电磁波具有的不同用途和危害,感悟现代科技的正反两个方面,培养辩证唯物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的特点及应用。

    【教学难点】电磁波的能量。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讨论

    【教学用具】投影仪,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电磁波的范围很广。我们通常所说的,无线电波、光波各种射线,如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都是电磁波。我们把各种电磁波按照波长或频率大小的顺序排列成谱,就叫电磁波谱。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电磁波谱中各种电磁波的特点和主要作用。

    (二)进行新课

    1.电磁波谱

    (投影)

    师:请同学说出电磁波家族中,主要有哪些种类?波长最长的是什么?波长最短的是什么?他们主要在哪些方面有应用?

    学生观察图谱,发表见解。

    生:电磁波家族有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波长最长的是无线电波中的长波。波长最短的是γ射线。

    师:下面我们依次认识这些电磁波的特点和应用。

    2.无线电波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看书,讨论并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无线电波的波长范围?

    (2)无线电波有哪些主要应用?

    3.红外线

    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1)红外线的波长介于哪两种电磁波之间?

    (2)红外线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红外线的主要应用有哪些?

    4.可见光

    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1)可见光的波长范围?

    (2)可见光包括哪几种颜色的光?

    (3)天空为什么看起来是蓝色的?傍晚的阳光为什么比较红?

    5.紫外线

    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1)紫外线的波长范围?

    (2)紫外线有什么特点?

    (3)紫外线有哪些应用?

    6.X射线和γ射线

    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1)这两种射线的波长有何特点?

    (2)X射线和γ射线有什么特点?

    (3)X射线和γ射线有哪些主要用?

    7.电磁波的能量

    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1)哪些证据能够说明电磁波具有能量?

    (2)怎样理解电磁波是一种物质?

    8.太阳辐射

    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1)从太阳辐射出来的电磁波有哪些种类?

    (2)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哪些区域?在哪一个波段附近能量最强?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课学习电磁波谱的构成,了解了各种电磁波的特点和主要应用。

    (四)课余作业

    1.完成P102“问题与练习”中的题目。

    2.阅读P101“科学漫步” 。

    ##结束

    初中物理教案 篇4

    初中物理教案模板三篇

    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整理了初中物理教案模板三篇,希望对你有协助! 八年级物理《长度的测量误差》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知道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其他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好米、微米、纳米.各个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2. 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能准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3. 能准确读出测量结果,知道测量数值由准确值和估计值组成.

    4. 知道什么是误差,什么是错误并区别误差和错误.

    水平目标

    1. 培养观察水平:对图形和图像观察,了解通过视觉判断的长度与实际测量不同;通过观察刻度尺,理解刻度尺的量程、最小刻度、零刻线.

    2. 培养思维水平:通过单位换算,学会换算的一般方法.

    德育目标

    养成认真、细致的好习惯,例如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图和估测1分钟的时间,理解到人的感觉并非可靠的,从而引出了用测量工具实行实际测量的重要性.列举了学生熟悉的测量工具,并指出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刻度尺是最常用的测量工具,教材利用图片协助学生分析如何准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教材要求教学中注重观察的环节.对于“长度的单位”提供了两个日常生活中的情景,使学生联系生活形成一般长度的概念.在关于“误差”的内容中,教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了误差为什么产生,和错误的区别以及减小的方法.

    教法建议

    关于测量部分,因为学生缺乏定量研究自然现象的经验,对测量的重要性理解不足,所以理应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两个例子,有条件的学校,还能够用其他的例子使学生理解到利用感觉器官做判断的局限性,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总结出“感觉并不总是可靠的,需要实行测量”的结论.教师能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联系实际,说明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应用大量的测量、精确的测量等.

    关于长度的单位,理应着眼形成长度的具体观点,所以在教学中展示图片、图像和一些关于长度的视频资料,教学方法理应注意让学生动起来,自己实践.

    关于准确使用刻度尺,先观察刻度尺的零点、量程、最小刻度,并告知其他的测量工具也有类似的问题,从而形成学生“不同事物的共同规律”的观点.在此基础上,用观察法自己得到准确的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中组织讨论小组,其后,引导学生勤于思考着重理解,分析准确的和错误的测量方法的不同,而能深入理解什么是准确的测量.

    关于准确记录测量结果,结果要注明单位,理应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巩固,提示学生要重视这个问题就能够了.在准确读数这个问题上,讲清得到读数的步骤,学生在此基础上,用练习巩固,形成学习习惯为宜,不宜让学生弄清细节和原理.

    关于误差的教学,讲清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并知道减小误差的方法,关于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具体应用,在初三物理测量电阻中才会较高要求的应用.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节 长度测量 误差

    【课题】

    长度的测量 误差

    【重点难点分析】

    知道长度的单位,对于长度的进率的指数表示是一个难点,但是不宜要求过高,以形成新的难点.能准确使用刻度尺并对使用的准确和错误能有准确的判断.准确记录测量结果,能在准确值的基础上估测一位,误差是难点,讲解时不宜过深.

    【教学过程设计】

    1, 引入新课

    条件较好的学校能够组织学生观察动画或图片,条件一般的学校能够观察课本上的1-1和1-2,使学生得到结论\"感觉不总是可靠的,需要实行实际测量\",从而引出测量在物理中的重要地位.

    说明在一些方面测量的决定作用,要注意联系实际:发射一颗人造卫星,卫星的运动是否正常,就需要持续的各种各样的测量,并且这种测量要求的精度很高.

    2, 新授课:测量和长度的单位

    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测量要有标准,所以长度有单位,能够引申各个物理量都有单位.介绍长度的单位. 教学中要使学生建立长度单位大小的观点,条件较好的学校能够用动画(自然世界的尺度)、图形、图像来协助学生想象一些长度的数值.在学生充分观察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在自己的身体上找出大约是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部位,看看谁的更准确.

    学生练习单位的换算和判断数值的单位,以便巩固所学到的知识. 3, 新授课: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测量长度的一般工具是刻度尺,观察刻度尺,说出自己的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最小刻度.再观察一些图形,说明这些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最小刻度.

    学生能够观察图形和图像素材,或者观察课本上的1-5、1-6、1-7图,组织学生讨论,并总结出使用刻度尺的准确方法:刻度尺的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的应测部位,零刻度线磨损时,能够从其他刻线量起;观察测量结果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同时,学生理应讨论不按照准确方法使用时出现的问题.

    记录结果时,要注明单位,并理应在读出准确值后,再估计一位,教师利用板图,读出木块的长度:准确值是2cm,再估计一位数值,约是,所以木块的长度是:.

    在此基础上,加上毫米线,此时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mm,再读出木块的长度,对比这两次的数值,能够看出测量相同的物体,用不同的精确度的刻度尺得到的结果是不同的.能够再出示一些问题,巩固学生的准确读数.教学中要注意养成学生的这些学习习惯. 4, 新授课:误差

    对于\"误差\"的教学,仅仅把握三个问题:什么是误差,误差是怎么产生的;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减小误差的方法.这三个问题能够让学生讨论后得出.

    因为估读的数值不同,不同的刻度尺有差异,一些环境等因素对测量工具的影响,造成了误差,所以误差是不能绝对避免的,我们把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而错误是测量上的方法错误,能够在测量中改正的,这是二者的区别.减小误差的方法是选择精密的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课题】查阅关于长度的一些单位 【活动的组织】以小组为单位 【教师指导】

    1、提供关于长度的一些学史资料

    2、不同国家中关于长度的不同单位

    3、长度的国际单位制中,单位的换算关系 【评价】

    1、资料来源的丰富水准

    2、内容的祥实水准

    3、资料本身的丰富水准

    八年级物理《实验用刻度测长度》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2, 能准确记录实验数据. 水平目标:

    1, 观察和实验水平:初步了解物理实验的基本过程;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2, 应用水平:解决实验操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思考实际现象中的问题.

    情感目标:

    1, 教育学生爱护仪器设备,培养爱护公共财务的品德.

    2, 良好的实验习惯.

    3, 记录数据要如实,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

    教材分析

    学生要先观察所使用的刻度尺,清楚其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最小刻度.理应让学生养成好的测量习惯,使用测量仪器前理应观察清楚.教材对减小误差没有做过多的要求,没有要求学生在实验中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所以在测量课本和作业本的长和宽时,只注意要在记录结果时,估计一位,并注明单位.

    测量细铜丝时,要强调紧密缠绕,测量的长度值除以圈数,就是细铜丝的直径.测量硬币的直径时,要求学生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 主要使学生在动手中学到知识,并强调实验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

    教法建议

    本节为学生第一次动手实验的课程,理应遵守实验室的规则,做实验一般应注意的问题,养成严肃认真的实验态度,记录结果时,理应尊重实际,不能随便改动数据,对于结果要有一定的分析水平.

    教学设计示例

    第二节 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

    【课题】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

    【重点难点分析】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准确读数,用特殊方法测量长度.

    【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新课

    介绍实验室的规则,说明物理实验理应注重实事求是的精神.有科学的实验态度.

    2,按照实验步骤实行实验

    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其量程是多少;最小刻度(分度值)是多少.结合上一节的内容,让学生能叙述刻度尺的准确使用的方法和读数的规则.

    测量课本和作业本的长和宽,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注意注明单位,在读数时,理应在准确值后面估计一位数值.

    学生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理应注意把铁丝紧密缠绕在铅笔上,测量出总的长度,除以圈数,得到细铜丝的直径.记录数据后,理应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测量一篇纸张的厚度,然后总结这是用累积法测量,今后这种方法还会用到,在实际的生产和生活中,这种方法经常用到.

    学生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硬币的直径,理应让学生思考,看看是否能够想出方法.之后,用板图协助说明,并在记录完成后,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测量锥体的高度,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长度等等,有条件的学校能够用动画来展示,也能够用图片协助学生想象,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机械运动

    2、知道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

    水平目标:

    1、观察实验水平:能从生活中观察到物体机械运动的实例.

    2、思维水平:判断和分析机械运动,结合参照物的知识分析运动和静止的情况.

    3、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解释、判断自然界中的运动现象.

    情感目标:

    1、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教育.

    2、培养学生科技意识,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

    3、利用地球同步卫星的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分析

    教材从实例中引出了物体运动的问题,并称物体位置的变化为机械运动,再推广到自然界的实例中.参照物的概念也是由实例引出,并联系实际分析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实例,要求学生会联系实际判断已知参照物的情况下物体的运动情况和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的参照物.在此基础上,感性的分析了匀速直线运动,并说明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即从简单的问题入手,逐渐深化,最后分析我国发射的地球同步卫星并思考一些问题.

    教法建议

    尽量不加深课本上的内容,而理应多联系实际,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水平和由实践中学习的习惯,加深一些物理学习方法的体会.

    通过讨论引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直接界定物理学中的机械运动,对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学习,理应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并由此引出参照物的概念,关于参照物的问题要由学生列举实例,学生分析,教师能够做评价,最后总结分析的一般方法.在本内容的教学中能够使用适当的媒体资料,例如能够用课本的配套录像带\"运动的相对性\"并回答本节的练习.

    匀速直线运动的教学,观察和分析课本上的实例,说明这是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由学生思考生活和自然界中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加深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感性理解,在此基础上给出定义.定义中只须讲清快慢不变,不宜引入速度的概念.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单元分析

    本节教学重点是参照物的教学,关于参照物要求能够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择的参照物和知道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教学过程分析

    一,机械运动

    讨论引入新课,学生阅读教材的内容和提供的参考资料,阅读问题是:什么叫机械运动;举例说明自然界中的机械运动;课桌、房屋是否做机械运动,为什么;能举出绝对不动的例子吗.

    对学生列举的示例能够实行分析,注意讲解的问题: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宇宙是运动的,其中的所以物体都是运动的.

    二,参照物

    说明日常生活中对一些现象的解释,并进一步引出了参照物的概念,讲解时注意的问题是:通过实例分析,说明不同的人对运动的描述不同,其原因是他们对运动描述所选择的标准不同,我们把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由学生列举实例说明当选不同的参照物时,同一物体的运动的情况,并深入分析选其他参照物时的运动特点.

    分析两类实例:已知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描述的运动情况判断选择的参照物.由学生的具体情况能够教师提供参考示例学生分析,也能够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由学生组成小组,自行设计问题,讨论,由教师评价.提供一些参考示例:“每天的日起日落这句话是以什么做参照物的”、“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的某处上空,这是以什么做参照物”、“以太阳做参照物,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运动情况怎样”、“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句歌词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中所选的参照物各是什么”等.

    三,匀速直线运动

    观察一些实例,能够提供录相和视频文件、图片让学生思考这些运动的特点,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够由他们发现其中的共性,总结出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讲解时,要注意匀速解释成快慢不变,而不要引出速度的概念,使学生形成对匀速的感性理解,并说明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而物理研究问题是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的. 对于想想议议中的问题,能够提供学生自然科学中的图片资料,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够在课前就布置查阅资料的预习内容,要求查找关于我国卫星发射的情况和卫星运动的资料.

    初中物理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

    2. 知道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与参照物而言的。

    3. 知道自然界中的机械运动类型。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

    教学重点:

    参照物的选取与判断问题。

    教学难点:

    运动相对性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飞机、鸟儿在空中飞翔,船只在江河湖海里航行,车辆行驶,行人再陆地上行走 ...... 这些都是我们常见的运动,宇宙万物都在永不停息地运动,没有运动,就没有世界。我们要怎么判断汽车、轮船、飞机等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运动与静止的知识。

    二、新课学习

    1. 参照物

    观察书上的图片并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景,提出问题:火车窗外的树木等景物真的向后退了吗?江两岸的青山真的向后移了吗?这些现象怎样解释呢?怎样来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标准又是什么?我们要怎么样准确地描述这些运动呢?现在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视频,看看能不能从中找到答案。

    播放视频:参照物

    通过观看此视频和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使学生明白要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首先要选一个地面上不动的物体作参照,看一看要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参照物体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位置发生变化,说明是运动的,反之是静止的。

    ①以公路边的树或楼房为参照物,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改变的汽车是运动的,相对于参照物位置不变的汽车时静止的。

    ②相对于岸边的码头位置改变的轮船是运动的,相对于岸边位置不变的轮船时静止的。

    ③相对于飞机场的候机大厅位置改变的飞机是运动的,相对于飞机场的候机大厅位置不变的飞机是静止的。

    通过观看此录像和思考、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使学生理解,当选择运动的物体为参照物时,“静止的物体”就会运动起来。

    ①乘客座在行驶的列车上,通过窗口看到窗外的树木风驰电掣般的向后运动,是相对于行驶的列车窗口而言的。

    ②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巍巍青山两岸走势相对于漂流的竹排而言的`。

    ③看到张开的伞带着运动员是漂浮的,是相对于随着张开伞的运动员下落的摄像机而言的。

    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叫做机械运动,通常简称为运动。选择的另一个物体为假定不动的物体,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播放动画:相对运动与参照物

    总结归纳机械运动及参照物概念,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与我们所选的参照物有关。选不同的参照物,对物体运动的描述就有可能不同。所以,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2. 机械运动分类

    物体的运动按照经过的路径可以分成哪几类?物体从一个位置运动到另一个位置,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汽车的直线行驶、拐弯行驶;轮船的直线航行、拐弯航行;飞机的直线飞行、空中俯冲表演等。

    3. 布置实践活动

    通过观看电影、电视剧或观看有关机械运动的录像片,记录有关机械运动的现象,用机械运动的相对性进行解释。说明分别选择什么物体为参照物,摄像师怎样操作才出现这样的效果。

    学生课外收集有关机械运动相对性的资料,并作解释,整理一篇小报告。

    三、小结

    ①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必须选择参照物,假定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

    ②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③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有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四、板书设计

    第一节 运动与静止

    一、 参照物

    在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假定不动的物体。

    二、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三、运动的分类

    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曲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

    初中物理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静电的利用和静电的防止;知道静电的利用原理.

    2、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对有害静电提出有效的防止措施.

    能力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现象的分析能力,以及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让学生联系实际,关心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建议

    本节内容是选学内容,教师在讲解时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比较常见,教师可以通过录像、图片等方法让学生更多的了解静电现象,并引导学生利用所学对有害静电提出有效的防止措施;另外针对静电的利用,重点讲解静电的利用原理.可以讲解静电复印机、或静电除尘.

    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联系实际,关心社会,让学生意识到用所学回报社会是社会公民的义务,这也是我们教学的目标.

    教学设计示例

    第十节 静电的利用和防止

    1、静电的利用

    教师讲解: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摩擦起电、感应起电,我们也学习了电荷运动的一些规律,还研究了一种储存电荷的装置——电容器,人们通过各种装置来利用电荷,但是一些电荷还是会给人类带来麻烦,有时甚至造成危害.

    教师出示有关静电的图片;

    人们通常通过控制电极、利用各种物体特殊的光电性质来产生对我们有利的电荷加以运用,服务我们的生活.例如

    (1)静电除尘(教师讲解)

    (2)静电复印:(学生自学)

    (3)静电喷漆(学生自学)

    请同学思考:能否举出你知道的静电利用示例,你觉得,在哪些方面我们也可以利用静电?

    2、静电的防止:

    教师讲解:在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的时候,我们会看到静电现象,在干燥的北方秋季,静电现象也较为明显.静电会给人民的生活带来危害,甚至造成事故,同学们在看过书后,想一想,你的周围是否也有一些有害的静电现象呢?你能象到什么方法来避免呢?

    3、总结

    教师讲解:学过电场知识,尤其学过了本节内容,我希望同学们了解: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大家去学习、发现、还有很多东西可以通过我们的改造并让它为我们服务.关爱社会、学以致用,更好的为社会服务是我们每个人的社会责任.

    初中物理教案 篇7

    通过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掌握质量,密度,比热容等物理量,巩固天平,量筒等仪器的使用方法.

    培养学生手脑并用,合作探究的科学精神.

    天平,量筒,一元硬币,五角硬币,磁铁,三角板,刻度尺,铁汤匙和塑料汤匙

    1、 用天平分别称出一元硬币和五角硬币质量,并加以比较。测量中要注意天平的使用方法。(能否用没有砝码的天平比较出两枚硬币的质量大小呢?)

    2、 请大家比较两枚硬币的密度,要求大家设计表格,记录你测量的数据。最好能用两种方法来测量密度。

    3、 自选器材,探究这两枚硬币还有那些性质。

    动手测量硬币的质量,进一步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并提出可以把两枚硬币分别放在调节好的天平两边来比较他们的质量。自主设计测量密度的实验表格,提出不同的测量密度的方法。(一种用天平和刻度尺,一种用天平和量筒),最好能引导学生自发的把桌上的硬币拿到一起,用测多算少的方法来测量硬币的厚度。学生研究总结出两种硬币是否可以被磁铁吸引 通过这个活动大家要掌握天平量筒的使用方法,学会从多个角度解决问题,并且能够研究发现一些新的问题

    水的比热容比较大,生活中有很多地方用到了这一性质,请大家总结自己知道的现象,交流一下 学生讨论

    交流每个小组的讨论结果 总结每个小组的讨论,让大家对比热容有更深刻的理解

    总结学过的物质的物理属性,请同学们设计实验从物质的物理属性的角度比较铁汤匙和塑料汤匙 从密度角度比较

    从导热性角度比较 制造每一件物品的选材都要根据它的用处,我们要把不同物理属性的物质用在最适合的地方

    归纳质量,密度,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及其单位,复习课后的知识梳理 学生听讲

    复习课往往比较枯燥,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的时候可以上物理课件圆,发光的小球等网站下载flash,配合课堂使用

    从运用知识的角度来复习本章内容,以为是复习课,教师只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做必要的引导,大部分活动让学生自主完成。这样学生不但认识了知识,也用过了这些知识。

    初中物理教案 篇8

    教学要求:

    1知道浮力的概念。

    2理解物体浮沉条件。

    3掌握浮力的实质、方向。

    4能正确运用浮力的实质、物体浮沉条件求浮力。

    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

    (1)浮力的概念及其实质。

    (2)物体的浮沉条件。

    难点:正确运用“压力差”和物体的浮沉条件求浮力。

    教学模式:

    实验、设问、讲解、练习

    教学时间:1课时。

    实物及实验器材:

    (1)投影仪一台,透明胶片数张。要求把板书、练习题课前写在胶片上,以减小课堂上书写时间。

    (2)演示弹簧秤一把。

    (3)500毫升烧杯三个,分别装400毫升的清水、饱和食盐水、酒精。

    (4)乒乓球2个,其中一个装细砂,用作悬浮演示。

    (5)边长为5cm的立方体红砖一块。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师:为什么船、木块能浮在水面上?

    生:船、木块受到水向上托的力。

    师:沉在水底的石块有没有受到水向上托的力?

    生:部分回答有,部分回答没有。

    教师演示课本图8—27实验,回答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托的力。这个“向上托的力”就是本节课所讲的浮力。

    二、讲授新课

    1、什么叫浮力?(板书)

    (1)先演示石块放在清水中,让学生知道石块受到水向上托的力。

    (2)然后把石块放在饱和的食盐水溶液里,说明石块也受到盐水向上托的力。

    (3)最后把石块放在酒精里,让学生进一步知道,石块放在酒精中时,同样也受到酒精向上托的力。

    师:从上述的实验,请同学们说出什么是浮力?

    生: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托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

    师:物体在空气里有没有受到向上托的力?氢气球脱手后为何会上升?

    生:物体在空气里同样受到向上托的力,所以氢气球脱手后会上升。

    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托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板书)

    2、用实验引动学生

    第一、用弹簧秤和细线系着体积相同的规则的铁块,不规则的石块,干木块等,浸入水中后弹簧秤的示数减小;在水中游泳时感觉水有向上的托力等感性认识出发,逐个进行分析,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浸在水中物体要受到水对它的浮力,从而纠正“轻的物体在液体中总是上浮的,所以受到浮力的作用;重的物体在液体中总是下沉的,因此不受浮力作用”的错误观点。

    第二、通过演示规则铁块和不规则的石块随着浸入水中体积的增大,弹簧秤的增数减小——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当物体完全浸入水中后,深度增加时弹簧秤示数不变——说明“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在任何深度的浮力都相等”这一本质联系,从而摒弃那种“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成正比”的错误认识。

    第三、通过观察铁块和石块浸入水中后弹簧秤示数减小相同这一现象,使学生初步认识:“体积相同的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相同”这一本质联系,摒弃那种“浸没入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质量、密度、形状等有关”的错误认识。

    第四、通过观察木块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弹簧秤的示数为零的现象,使学生了解:漂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

    第五、在以上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对教材P144“一个边长为L的正方体,浸没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上表面在液体下面h1米处,如图正方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是多大?方向怎样?”再加上“上下表面的压力差是多少?”的计算分析,初步认识浮力等于“液体作用在物体上下表面压力差,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这一本质联系,从而摒弃那种只有物质在液体中上浮时才有浮力的错误认识。

    第六、通过演示阿基米德原理实验和上述计算所得到的浮力:F浮=水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pg(h1+L)L2-pgh1L2=pgL3=pgV=pgV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V排=V)。从实验和推导两方面进一步认识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这一本质联系,摒弃了那种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的模糊认识。

    由于气体具有同液体相同的性质,而气体的密度很小,气体对于体积不大的物体作用的浮力,通常小到难以觉察的程度,但热气球能载几吨重的物体上天,说明气体对浸没在它里面的物体也能产生浮力,阿基米德原理同样适用于气体。

    把上述由个别现象所得出的知识加以综合并进行抽象和概括就能得到“浮力”的概念和“阿基米德原理”。

    在物理教学中,对感性材料进行科学抽象时,必须有意识地突出本质,摒弃非本质,这是使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关键。

    最新初中物理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现象。

    2、理解定律,能应用反射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并能用来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实验,总结得出定律,培养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对定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光路图的应用,逐渐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生动有趣的光学现象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课由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引入现象,然后转入研究规律,通过实验总结出定律,并指出光发生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随后介绍了光的两种反射现象: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同时说明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物体正是由于漫反射的原因。本节学习的重点是理解定律,难点是正确确定入射角、反射角及通过实验总结出反射规律。

    教法建议

    1)研究反射规律的实验尽可能准确,这是上好这一节课的关键。

    让学生清楚的看到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关系,对学生总结定律很重要。虽然误差不可避免,但由于要得到定量的角度关系,这个实验的准确度非常重要,做好这个实验能为学生总结反射定律奠定有利的基础。

    2)要给学生树立空间的概念

    由于我们把定律最终落实在纸面上的光路图,很容易造成学生的错觉,认为光现象都是平面的,要有意识的借助立体模型或微机模拟使学生形象的认识光现象的空间感。

    3)通过实验帮助学生对光路可逆的理解。

    4)定律的表述一定要清楚,语言要准确,要注意入射光与反射光,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因果关系。

    最新初中物理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

    2、会使用弹簧测力计。

    (1)会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2)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知道使用前要先调零。

    (3)会正确读数并记录测量结果。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弹簧测力计的学习和使用,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通过项羽与文弱书生力的作用效果的不同,引出“我们就是利用力产生的效果的大小来测量力的。”

    本节主要讲述力的单位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教材首先通过文字和插图说明力是有大小的,因此需要进行测量,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测量力的大小。对于力的单位,课本中只讲了牛顿,因为这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也是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由于初中无法讲解牛顿这个单位是怎样规定的,课本中只是给出了单位的名称、符号,并通过例子使学生认识1N的力有多大。

    教材简单介绍了弹簧测力计是根据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伸长就越长这个道理制作的,并通过几个插图说明弹簧秤的构造和使用方法。教材重点讲解了学生实验——练习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有关“弹簧测力计”的教学建议

    教师可把弹簧测力计发给学生让学生观察,也可用大型演示弹簧测力计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外形和内部构造;钢制弹簧、挂钩、指针及刻度。对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可作简单的说明:在一定的范围内弹簧的伸长跟加在它上面的力成正比。即力增大几倍,伸长也增大几倍。讲刻度时应该明确单位、零刻度线、每一小格、每一大格所代表的示数以及弹簧测力计的量程。要强调测量时不得超过量程。教师可带领学生读出几个演示的数据。

    最后向学生简单介绍其他的测力计,指出弹簧测力计只是测力计的一种。

    有关“力的单位”教学建议

    教师可向学生直接说明国际上力的通用单位是牛顿,简称牛,要学生记住。并通过举例使学生对1N的大小形成具体观念。除了课本中的例子外,还可以补充一些学生常见的例子,例如一个中等大小的苹果对手的压力大约是1N;一个质量是4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400N;还可以让学生拿起两个鸡蛋,感受一下1N的力有多大。至于牛顿这个单位是怎样规定的,就不必讲了。

    有关课堂实验的教学建议

    本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可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再按实验步骤去做。2、3、4、5步都是为了让学生多使用几次弹簧测力计。实验中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和读数,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在做第3、第4步时,要向学生说明匀速的要求。对于程度好的学生,在实验基础上可让他们思考为什么第3、第4步两次拉力大小不同,启发学生去发现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把测出的自己头发拉断时的力跟课本中给出的各年龄组的头发的数据比较,以提高兴趣。

    本节后面的“想想议议”问题,可在学生开始实验前讨论,来回拉动几次挂钩,可以避免弹簧破壳子卡住。如果弹簧测力计使用前指针不指在零位置,应进行校正。对程度好的学生可以提出:除调零外,有没有其他的解决办法。(提示:可以作零点误差的调整。)

    有关新课引入的教学建议

    测量是由力有大小引入的。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不难懂得力有大小。教师可以准备一个拉力器,请男女学生各一名分别拉,大家观察。然后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弹簧伸长程度是不同的,引出力有大小的区别。为了准确地搞清力的大小,就要进行力的测量。并指出在物理学中是利用力产生的效果的大小来测量力的。

    最新初中物理教案4

    (一)教材:

    物理通报编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试验本第一册

    (二)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折射现象,掌握折射规律。

    (2)使学生能作简单的折射光路图。

    应达到的目标:

    ①能说明什么是折射现象;

    ②掌握折射时的规律;

    ③能作出简单的折射光路图;

    ④知道光发生折射的条件(斜射入两种媒质的界面上,从一种媒质进入另一种媒质)。

    (三)课型:

    规律课。

    重点:光的折射规律。

    教具:演示仪器:烧杯,水,筷子,方形玻璃水槽,白色刻度盘,光源。

    (注意:本课中的实验需要在暗室进行。)

    (四)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1)光在反射中有什么规律?

    (2)什么叫做光路的可逆性?

    2、引入新课:

    (1)演示:

    ①将一支筷子斜插入烧杯的水中,看到: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了向上弯。

    ②再透过玻璃砖看一支粉笔时看到什么现象:一部分同学看到粉笔的位置好像错位了,由于位置关系,还有部分同学看到没错位。

    ③教师:筷子并没折,粉笔也没有错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呢?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先来研究光的折射情况。引出课题——光的折射规律。

    3、授新课:

    (1)演示:在玻璃水槽内固定白色刻度盘,使水槽内的水面位于刻度盘的一半处,让一束光线沿着刻度盘面斜射入盘中心O处的水面上。(为清楚看到刻度盘上的刻度及光线,可在水中滴几滴红墨水。)

    (2)问:哪位同学来指明哪一束光线是反射光线?其特点是什么?(提示:其特点是在O处又被反射回到空气中)。

    问:进入水中的那束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在什么地方开始偏折?

    学生回答后引出板书: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媒质斜射入另一种媒质时,在两种媒质的界面处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

    强调定义中“斜”、“入”、“另一种媒质”及“界面”几字的函意。

    (3)①让学生画出实验图形,并指定一位同学将图形画在黑板上。

    ②教师介绍图中各部分名称,其中进入水中的光线叫折射光线,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折射角。由实验可知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可同时发生。反射定律中说明了反射现象中的规律,那么折射现象中有什么规律呢?下边我们来做实验,观察发现其中的规律。

    (4)演示:

    ①入射光线斜射入中心O处的水面上但射线不沿盘面进行。观察:折射光线在哪儿。

    ②再将入射光线沿盘面斜射到盘中心O处的水面上,并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观察: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和法线所在的位置,及折射角的大小变化。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归纳得出:(板书)

    2、①折射光线在入射光线和法线所确定的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5)教师:在实验中可以看到:当入射角改变时,折射角也随之改变,但总是小于入射角,那么,能否得出结论:折射角总是小于入射角呢?

    问:(对照板图)若改CO为入射光线时,它在空气中的折射光线会在哪儿呢?(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其折射光线会沿着原来入射光线的路径射出,即:OA。

    问:此时,折射角还小于入射角吗?(否)(如有条件在此可演示光从水斜射入空气时的实验,以证实:折射角不是总小于入射角。)

    问:在什么情况下折射角才小于入射角呢?(只有在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媒质中时,折射角才小于入射角)。(完善板书)

    ②光从真空(或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媒质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教师:综合以上两条即为折射规律。

    (6)问:为什么要斜射入水或其它媒质中呢?(强调“斜”字)看以下实验。

    演示;让入射光线垂直(沿法线)射入水中。

    问:入射角等于多少?(0°),反射角等于多少?(0°),折射角等于多少?(0°)。反射光线在哪?(按原路返回),折射光线在哪?(传播方向不变)说明这是反射和折射中的一种特殊情况。(板书)

    注意:当入射光线垂直射入另一种媒质中时,其传播方向不改变。

    教师:到现在,我们就不难理解在看玻璃砖后面的粉笔时,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的结论了,而这两种结论都是正确的,只是观察这一现象时所在的位置不同。当粉笔把反射出的光垂直射入玻璃砖里时,在玻璃砖内仍按原来的传播方向射至玻璃与空气的界面上,因还是垂直入射的,所以其传播方向仍不改变,如图。若观察者恰在这一光束的路径上,逆着其传播方向看去,则不会感觉到粉笔错位了。那么如何解释“错位”的感觉呢?请同学们课下讨论研究。

    4、课堂学习:(1)p19练习一,1、2题并订正答案

    (2)就书中的“想一想”,让全班学生画出光路图,并令一学生画在黑板上。全班订正。

    5、总结新课:

    学生自己总结,教师订正,同时强调:折射现象与反射现象中的区别;可以把折射规律中的第二条内容缩写成“光疏密,折近法”说明其函意。

    6、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

    (2)总结反射现象与折射现象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p20的第3题做实验,并回答问题,写在作业本上。

    最新初中物理教案5

    一、教学目的

    1、复习巩固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的特点。

    2、使学生确认并会独立推导并联电阻与分各电阻定量关系。

    3、使学生知道几个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比其中任何一个电阻的阻值都小,并对并电阻随任一电阻增大而增大形成结论性的认识。

    二、重难点

    1、并联电路电阻关系的得出。

    2、并联电路电阻关系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和师生共同论证、体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四、教具

    干电池二节,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和开关各一只,定值电阻2只(5欧和10欧各一只),导线若干条。

    五、师生活动

    1、提问在串联电路中电阻有什么关系?这个关系是怎么得到的?

    要求学生答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串联的各导体的电阻之和、这个关系是通过实验探索和理论推导得到的、

    通过电阻串联的学习解决了用几个小电阻去替代一个大电阻的问题、现在提出一个相反的问题能不能用几个大电阻去替代一个小电阻?启发学生思考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有关,在长度、材料一定的情况下,横截面积越大电阻就越小、如果将一5 的电阻与另一个电阻并联起来,就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它们的总电阻就应该小于5 了,这样的猜想对不对?本节课我们将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板书:〈第五节 电阻的并联〉

    2、展示学习目标:

    ①知道几个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比其中任何一个电阻的阻值都小。

    ②并电阻随任一电阻增大而增大。

    ③使学生确认并会独立推导并联电阻与分各电阻定量关系

    3、出示自习提纲,指导学生自习:

    ①如何利用设计实验来检验猜想?

    ②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③怎样推导并联电路的总电阻与分电阻的关系

    4、检查自习情况:

    ①回顾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图。

    ②你是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的?

    (等效法、伏安法),设计电路图。

    并联电阻实验(测并联电路的总电阻)

    具体做法:将 并联接在a、b两点间,如图,闭合开关前,提示学生,把已并联的电阻 当作一个整体(一个电阻看待)、

    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表的读数为一便于计算

    的数(如 0.2A),电压表的读数为 0.66V,根据伏安法测出总电阻R

    它小于10 也小于5 ,与我们事先的推测相符、可见 并联后的总电阻比 的任意一个电阻都要小、

    ③应用欧姆定律推导并联电路的总电阻与分电阻的关系

    分别以 支路和总电路为研究对象,利用欧姆定律得出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在并联电路中并联后的电阻为( 3.3 )。

    这与实验结果一致、 表明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

    实质: 并联导体的电阻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横截面积,总比其中任一导体横截面积要大,所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导体的电阻都小、

    5、当堂训练:

    运用公式计算

    〔例1〕将 和 的电阻并联起来、求并联后的总电阻、

    要求学生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并在图上标出已知量的符号及数值,未知量的符号,答出根据的公式、

    解题过程(略)

    5 与10 并联后的总电阻和6 与10 并联后的总电阻比较可得

    两个电阻并联,若将其中一个电阻增大,并联的总电阻也将增大,但总电阻总小于任何一个电阻、

    提问: 若将3个或多个电阻并联,如何计算总电阻呢?

    让学生按上面的思路练习计算,最后总结出

    若将多个相同阻值的电阻并联起来,总电阻将如何,启发学生答出

    提问:串联电路有分压作用,且U1/ U2 = R1 / R2。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电流在分流点分成两部分,电流的分配跟电阻的关系是什么?

    板书:〈在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分配跟电阻成反比,即:I1/ I2 =R2 / R1。〉

    六、小结

    并联电跟中电流、电压、电阻的特点。

    几个电阻并联起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电阻都小。

    七、布置作业

    1、课本本节末练习1、2;本章末习题8。

    2、参看课本本章的"学到了什么?,根据知识结构图写出方框内的知识内容。

    初中美术教案推荐


    经验时常告诉我们,做事要提前做好准备。幼儿园的老师都想教学工作能使小朋友们学到知识,为了防止学生抓不住重点,教案就显得非常重要,教案有助于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幼儿园教案内容吗?我们的小编特意搜集并整理了初中美术教案推荐,欢迎阅读,希望你能阅读并收藏。

    初中美术教案 篇1

    2019年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美术教案模板:墙壁小装饰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了解墙壁小装饰的多种表现形式,学会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壁饰的设计与制作。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直观感知与实际操作,学会墙壁小装饰的制作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在生活中能够注意提升环境的艺术品质,丰富室内空间。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墙壁小装饰的制作方法;

    【难点】结合学过的景物、风景画设计有创意、符合室内环境的墙壁小装饰。

    三、教学方法

    示范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和实践指导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皮革纸、麻线、彩纸、瓦楞纸、海面纸、谷物、秸秆、纽扣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两张图片,一张是只有家具和生活用品的室内空间图,另一张是经过装饰的室内空间图,并提出问题:

    同学们,这两幅图片的室内空间有何异同?你能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进行直观比较并回答,教师小结:装饰对居室环境的重要作用,而墙壁小装饰则在家居装饰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教师自然地引出课题——《墙壁小装饰》。

    (二)直观感知

    教师分发多幅不同表现形式的墙壁小装饰作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触摸。

    师:这些墙壁小装饰都有什么材料构成?

    师生共同总结日常生活中可以用到的材料:彩纸、瓦楞纸、海面纸、谷物、秸秆、毛线、纽扣等。

    教师展示由生活中常见的静物、风景、动物等图案进行变形、夸张,而组成的墙壁小装饰,提出问题:

    从这几幅装饰中,你能看出这是生活中的哪种事物?是如何进行描绘的?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小结:灵活运用生活中的景物,拓展想象力,适当夸张造型和色彩。

    (三)具体分析

    教师播放不同色调风格、室内环境等的小墙壁装饰,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进行对比分析。

    师:这些作品更欣赏哪一幅?设计墙壁小装饰时需要注意的因素有哪些?

    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讨论好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引导总结:空间功能(书房要配静谧且有文化品味的壁饰、快餐餐厅可以配以明亮色彩的墙壁装饰)、空间色调风格(铁艺壁饰时尚、冷、酷,不适合暖色调环境)、环境条件(卫生间潮湿,不适合毛线材料的壁饰)等。

    (四)示范讲解

    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如何制作一件墙壁小装饰:

    1.铅笔设计构图

    2.打好底稿

    3.上色或材料制作,进行剪贴

    4.装饰边框

    (五)实践展评

    人人都是“室内环境设计师”,个人或同学间分工合作,自选材料制作一个墙壁小装饰。教师巡视辅导,及时纠正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完成后,学生大胆自主发言,介绍自己的墙壁小装饰,说出自己的构想,其他同学给予评价,教师可以就选材、创意及搭配等方面给予评价,最终师生共同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材料奖”“最美效果奖”“最有格调奖”等。

    (六)小结作业

    教师总结本节课重点内容,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引导学生回家后将壁饰装饰于合适的位置,并拍照记录,下节课带来跟同学一起分享。

    六、板书设计

    初中美术教案 篇2

     课 题::色彩风景画

    时 间:20xx/x/x

    地 点:xx第一中学美术组

    参加人:xxx

    主持人:xxx

    课时计划:一课时

     课 型:造型表现

     教学方法:

    体验、启发、探究

    教学目标:

    学生能理解色彩基础知识、冷暖变化等,通过色彩表达自我情感,提高审美认知水平。

    能力目标:

    了解体验色彩带给生活的乐趣,鼓励学生积极尝试创作,学会自我表达,自我欣赏,培养学生擅于交流,健康乐观的态度。

     重点:

    1、风景写生的色彩表现

    2、风景写生中透视规律的运用

    3、风景写生中的技法应用

    难点:

    1、风景写生的透视规律运用

    2、风景写生的情感表现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 、检查用具,安定秩序,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大千世界,自然景物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观察力,加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还有助于培养审美能力,激发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1、 色彩基础知识认识

    三原色:红、黄、蓝

    三间色:由三原色中某两种原色混合得橙、紫、绿

    复色:原色+间色=复色

    间色+间色=复色

    同类色:同种颜色加入白或黑得到深浅不同的颜色。

    类似色:在色环上相邻的颜色。

    冷色﹑暖色:是颜色给人的冷暖感觉,是人的心理作用。红色与蓝色是冷暖的两个极端。

    对比色﹑补色:两种不同的颜色并置在一起就会产生对比。在色环上处于180°的一对对比色称绝对对比色也 就是补色。例如:黄与紫、蓝与橙、红与绿。

    2、色彩的三要素

    色相:色彩的相貌。

    色性:色彩的冷暖属性。黄、橙、红使人联想阳光,给人热烈的感觉。蓝青使人联想到天空、海洋产生冰冷的感觉,绘画中冷暖的表现,由整幅作品的冷或暖的

    色彩倾向,更需要表现物与物、物体本身之间的色彩冷暖变化。

    明度与纯度:明度就是色彩的明暗程度,纯度就是色彩的饱和度。

    3、 色彩在绘画中的运用

    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及其相互关系

    (1) ﹑固有色:物体本来固有的颜色,在画面上一般在物体过渡面上。

    (2)﹑光源色:可分为自然光和人造光

    (3)﹑环境色:指物 体周围的颜色,在暗部反映明显

    (4)﹑三者相互关系:光源色越强,固有色越弱,环境色越强。光源色越弱,固有色越强,环境色越弱。

    4、色彩的对比规律

    风景写生的透视与构图

    色相对比 :包括原色对比、间色对比、复色对比补色对比

    原色对比:红黄蓝色相上的对比,对比最强烈。

    间色对比:橙绿紫色相上的对比。

    复色对比:能产生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

    补色对比: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各自的色彩个性 都很突出。

    当补色并置时,一般采取降低其中一方的明度和纯度,或者运用面积上的对比,这都可以使主体更加突出

    明度对比:是指色彩在素描关系上的明暗对比。不仅包括物体两部与暗部在色彩明度上的变化,还包括物体与物体之间明度变化。

    纯度对比:纯度高的两色并置,对比的双方都很突出。纯度高与纯度低并置,会使纯度高的更突出。

    冷暖对比:物体的亮部与暗部有冷暖对比前后物体也有冷暖对比。

    冷暖变化的规律:

    物体亮部色彩主要是光源色和固有色的混合。如果光源强,那么物体亮部的色彩冷暖就随光源的冷暖转移。

    固有色较暖的物体,受光面成暖色,那么暗部必然偏冷。反之,固有色冷,受光面冷那么暗部偏暖。

    同一物体远处要比近处偏冷。风景较明显。

    5、风景写生

    以描绘室外自然景物为内容的描绘称为风景画。优秀的风景画,由于情感的传递作用,使人产生回归自然怀抱之感,得到移情的审美效果,给人以巨大的艺术感染力。风景画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间接地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从客观的自然景观到富于艺术感染力的风景画,画家的感情因素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说画家的情感和主观意识,创造与表达风景,画竟境之美的基础,那么风景写生中透视规律和构图法则(形式)的运用,则是表现画家情感和主观意识,增强作品艺术感染力的手段之一。

    6、欣赏课件中的风景画讲授风景的`表现方法:

    风景写生的要点

    风景写生的要点体现于景物空间与景物特征的表现,以及风景写生的表现形式三个方面。

    三、作业:

    色彩风景写生1幅

    四、作业要求:

    1、符合透视规律

    2、画面构图处理得当

    3、色彩表现协调、统一

    五、小结:

    通过学习,学生对色彩从认识到理解再到应用的全部过程。风景画逐步画的完整统一,色彩更接近实际的颜色。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以理论、实践、合作与交流的方式来学习并运用所学知识。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生活,促进了他们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主动参与,培养了他们积极的情感态度,也提高了他们的风景画写生能力,本课很好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使大部分同学都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及课堂活动中去。

    初中美术教案 篇3

    初中美术课说课稿(模板)

    尊敬的评委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我将围绕教什么,怎么教和

    为什么这样教,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

    法学法和教学过程七个方面来说明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初中美术()册第()课,依据美术新课

    程标准的理念,我明确了本课的课型属于 设计.应用领域。(地位

    与作用)。

    二、学情分析

    依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制定本课教学方法。初中生

    两级分化已形成,个体差异明显,形象思维往抽象思维转化,但

    形象思维仍然占主体地位,因而直观性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

    三、教学目标必须从学生角度出发,同时结合教材人文与科技的特

    色,我把教学目标分成三个维度来进行阐述。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艺术的形式和自身的能力提高自身的审美层次。

    过程与方法目标:达到熟练的运用手上的工具进行创造从而

    表现美的存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表现美从而表现美学的价值。

    四、依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课教学重、难点为:

    教学重点:演示方法和过程了解工具的运用。

    教学难点:工具的运用和技法 的表现。

    教学关键:亲临指导手把手传授。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ppt)课件、画具等。

    学生准备:美术教材、收集的图片、资料和绘画工具。

    六、教学方法

    依据本课实际,我以体验、问答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本课内

    容,目的在于 以新奇吸引诱导其自身投入创作中来。另

    外以多媒体课件贯穿课堂,通过直观、详尽的直观演示,来达到

    教学目标。

    七、教学过程

    依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来组织课堂教学。我的教学过程设置

    如下:

    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学生练习——作业展示——小结——

    拓展。

    时间分配:导入5分钟,讲授新课10分钟,学生练习20分钟,展示活动10分钟。

    创设情景 新课导入:以画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

    讲授新课 教师演示亲临演示技法(精讲演示,直观

    生动)。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手把手传授(小组合作练习,教师提出明

    确作业要求)。

    展示作业 评价交流互评和相互交流(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

    合,尊重个体差异,以鼓励为主)。

    课堂小结 拓展提高

    本节学会了什么? 体会是什么?你喜欢今天这堂课吗?

    你会用今天学习的内容去美化生活吗?

    通过学生回顾本节内容,巩固所学知识,为今后学习美术做铺垫。

    板书设计:

    目的是再现过程,突出强调重点难点。

    依据以人为本,用于赏识教育的教学理念,我在整个教学过

    程中因势利导,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交流,以愉悦的心情体验

    课堂,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和表现的基本美术素养和基本技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创新的氛围中学习美术。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初中美术教案 篇4

    初中美术《静物-改画法》

    二、考题解析

    初中美术《静物-改画法》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学生进门时每人抽取一张卡片,根据卡片的颜色,分成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组。让学生拿出课前要求带的一个静物,本组同学根据组内物品,自行摆出一组静物,学生摆好后,教师点出今天课题。

    (二)直观感知

    1.梵高《向日葵》原作欣赏。

    出示梵高经典作品《向日葵》,并提问学生“画面里都画了什么?”“都用了哪些色彩?” 2.改画法作品展示。

    教师给小组分发图片,分别是改变梵高《向日葵》原作色调、色相、纯度、色彩对比等某些方面的作品,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拿到的这幅作品与梵高的原作有哪些方面不同,讨论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教师揭晓答案,总结画法。

    3.水粉静物写生展示讲解

    教师用多媒体出示教师摆的静物的图片,并拿出教师水粉静物写生的范画,在小组间传阅,并让学生说一说,与实物有什么差别,并由范画引入水粉静物写生的步骤。

    在黑板上贴上水粉纸,给学生边示范边讲解画法和步骤。①单色水粉起型和明暗关系 ②由暗到亮依次覆盖颜色 ③整体调整,点高光 ④制作完稿(三)巩固提高

    学生可根据各自水平和兴趣,在改画和水粉写生之间,任选一种方式进行练习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评价 1.主题:我是小画家 2.方式

    自评:学生评价自己的作品,优点以及有待进步的地方 互评:相互评价彼此作品,互评用色、构图、造型上的优点。

    师评:教师引导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以鼓励为主,加以肯定的基础上,从色彩和造型等方面给予点评,对优秀的作品提出表扬。

    3.把学生的作品拍照收入学生学习电子档案袋。(五)小结拓展

    师生共同总结本课内容。让同学课下可以改变一些大师作品,课上我们可以一起欣赏。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什么是静物画?【专业知识】 【参考答案】

    静物画,即以相对静止的物体为主要描绘题材的绘画。这种物体(如花卉、蔬果、器皿、书册、食品和餐具等等)必须是根据作者创作构思的需要,经过认真的选择,经过精心地摆布和安排,使许多物体在形象和色调的关系上,都能达到高度表现,总的谐和,能传达出物象内在的感情。

    2.怎样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教学实施】 【参考答案】

    主动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表现出真诚的关心,如果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的爱,信任教师,则肯定会乐于与教师进行沟通。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对于调皮的学生就要经常谈话,督促他改进缺点。对于不善言谈和性格孤僻的学生,还可以进行书信和谈话相结合的方式,想方设法走进学生的心灵。语言要幽默,委婉,含蓄。能够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感受学生的内心世界。

    初中美术《门》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初中美术《门》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手掌,请学生猜字。师:老师的手心里写着一个字,我想请同学们猜猜它是什么字? 师:你们真聪明。对了这个就是象形文字中的“门”字,在古代单扇门为户,两扇相并才是门。顺势引出课题《门》。

    (二)欣赏门,直观感知

    1.提问:你都见过哪些材料制作的门?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木质、铁、竹子。2.欣赏中国传统门的图片,提问:门的形状主要分为哪几种?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拱形、方形和圆形。(三)环环相扣,具体分析

    1.出示北京四合院大门,请找出门的各部分结构? ——门头、门楣、门槛、门枕石、门框、门扇 2.深入学习门的装饰。

    (1)对比分析,认识门的装饰特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色彩:北方采用红黄色调。南方采用黑白灰文雅色调。装饰方法:雕刻、彩绘和镶嵌。

    中国门饰一般以雕刻为主,北方以彩绘木雕为主,南方则以浮雕和镂空雕为主。(2)学习雕刻彩绘门的装饰特点 A.装饰的内容:

    提问:刚刚看到的门上都有哪些图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装饰的内容有几何图形或线条、人物、动物、花鸟等。人们通常会用蝙蝠象征幸福;用牡丹、玉兰花代表富贵;用寿字或者桃子来寓意长寿;用葫芦、葡萄、石榴代表多子多孙;在花瓶上面插上月季花代表“四季平安”。

    B.装饰的形式: 提问:门上的纹样形式?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门饰的形式主要是对称、图案的重复排列。(3)学习镶嵌门饰的装饰特点 A.门钉:出示北京**城门图。

    B.门钹:出示各种门的图片。我们家的门上都有把手,古代的人门上也有,叫门钹。C.门簪:在门框的上面还有一件很重要的构件。造型像古代女人头上的发簪,有两枚也有四枚或者更多。

    D.门枕石:课件展示门枕石图片,你们猜猜这门枕石有什么作用?(加固作用)为了让开门关门时大门不会摇晃,门枕石可以强固门框的作用。因为雕成枕头形或箱子形,所以叫门枕石。而且还是区别家族地位的标志。

    (四)巩固新知,实践展评

    1.谈一谈感受与想法:欣赏了这么多的门,如果让你来设计,你会将哪些元素画进你的作品中?门的形状和纹样你会什么想法呢? 2.布置作业:用各种各样的线为横店影视城的围墙设计一扇具有传统风格的门。学生作画,教师巡视。播放音乐,课件图片循环播放。3.作业展评。

    (1)展示方式:让学生将作品展示在围墙上。

    (2)评价角度:在我眼中,你们每个人都是设计师,在你的眼中,这么多的门哪一幅作品设计得最出色?哪一幅最具特色?说说你的感受和理由。

    (3)评价方式:采用自评、互评、师评方式进行。(五)回忆探索,小结拓展

    学生谈谈学习本课的感受,如何保护传承传统门饰建筑。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回顾本课重点内容并请学生在课下了解西方门饰特点。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中国传统建筑的构成?【专业知识】 【参考答案】 台阶、房屋、屋顶。

    2.列举几种美术教学方法,并且说明其作用?【教学实施】 【参考答案】 教学方法:

    示范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使他们更积极地思维,巩固所学知识;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

    讨论法——学生的主体、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优化学生参与学习的质量与效果,培养学生间的合作与交往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练习和实践指导法——可使学生通过练习牢固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进一步提高要求,发展学生记忆、思维、想象及创作能力。

    情境法——再现视觉直观性,易于营造立体的鉴赏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感染学生的情绪,强化学生的审美感受,激起丰富的想象和情感。

    比较法——对比分析中,更容易的掌握美术作品的特点和艺术规律;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审美情趣的提高。

    角色扮演和模拟活动指导法——学生发生角色的转变,在一种新的角色体验活动中,增加对一些事实、规则或情感、情绪的认识,并以此获得一些相关的经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使学生处于一种兴奋和愉悦的学习状态中。

    初中美术《墨与彩的韵味》

    二、考题解析

    初中美术《墨与彩的韵味》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教师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在众多绘画用具中挑选出中国画的用具。初步感知传统绘画,并强调中国画是用传统绘画工具按照中国人的审美习惯而画出来的画。从而引出课题——《墨与彩的韵味》(二)直观感知

    1.引导学生欣赏吴冠中作品《天堂小鸟》及吴昌硕作品《寿桃》,并思考问题:这两幅作品给你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自由、水墨淋漓。

    2.继续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吴昌硕先生是如何来表现寿桃的,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分析。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总结:墨色的干湿、浓淡变化,墨色相容。水墨画的特点:水、墨、色交融变化,耐人寻味,这就是中国画特有的审美标准之一“韵味”,有“韵”才美,无“韵”是不美的。

    (三)具体分析

    1.展示吴冠中的作品《天堂小鸟》,引导学生观赏并尝试用水墨在纸上随意涂抹,感受水墨的特点,并思考问题:纸张与以往有什么不同?水在其中起着什么作用?墨色先后涂抹的效果有何不同?这幅画中的效果是怎样画出来的?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生宣纸有晕染的效果,水分可以产生墨色的变化,墨色与颜色相融产生的效果。

    2.教师继续展示一幅水墨作品,引导学生探究,并提问画中的表现手法相同吗?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画中用到了几种不同的表现技法,分别是破墨法、破色法。其中破墨法包括浓破淡、淡破浓,破色法包括色破墨、墨破色。

    (四)教师示范

    教师示范表现技法,学生实践练习浓破淡:先着淡墨,再用浓墨破

    淡破浓:先着干浓墨,在其未干时,再用淡墨破 色破墨:先着墨,在其未干时,用色破 墨破色:先着色,在其未干时,用墨破(五)实践展评

    1.教师布置作业,用几种水墨画的表现方法,自己动手创作一到两幅水墨作品,表现内容不限,用笔要大胆,注意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干湿的把握。学生分组作画,教师巡视并及时指导遇到的情况。

    2.学生展示作品并从用笔、用墨进行自评、互评、教师点评。(六)小结作业 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课下搜集并欣赏墨色相容的作品。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本节课你设置的教学三维目标是什么?【教学设计】 【参考答案】

    美术课程标准中,关于教学目标明确指出从以下三个维度进行阐述,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本节课我所设置的三维教学目标也正是从这三个维度出发,分别是: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韵味”是中国特有的审美标准之一,感受中国水墨画独特的韵味和情感表达,掌握中国画的表现技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巧妙的运用作画工具和方法,正确表达墨与彩的变化效果。初步掌握以破墨法为主要墨法,并以抽象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创作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提高审美素养,从而更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培养集体合作精神,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2.你怎样运用教学评价?【教学实施】 【参考答案】

    教学评价是一节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尤其是美术课程当中的学生作品评价更为重要。但也不要因此误以为美术教学评价仅发生在教学结束,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因此,在进行实际教学实施时,我是这样进行教学评价的:

    首先是针对与学生的每一次互动,我都会做出一定的正面回应和以鼓励为主的总述评价,避免出现学生回答完问题教师不理睬的尴尬局面,由此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在评价方式上我也尽可能做到多样化,比如我主要采用了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以及形成性评价等;其次是在美术课堂上特有的学生作品展示环节,该环节当中我采用了美术课程标准提倡的执行评价方法,以学生自评为主,教师评价为辅的具体评价方法,从不同角度评价学生作品,不仅要肯定学生的优点更要指出不足之处并给予一定的解决办法;最后我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在评价语言的运用上也经过了再三斟酌,使自己的每一句话都让学生觉得自己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让学生觉得美术课不仅仅是有趣,更多的是自主和身心的愉悦。

    初中美术《用画笔触摸细节》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初中美术《用画笔触摸细节》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故事导入

    教师展示树叶图片,引导学生赏析并提问,仔细比较能发现什么不同? 学生观察并回答

    教师总结引出课题:同样是树叶,看似一样的树叶自身的结构与形体都各不相同,都有其独一无二的美,生活中还有许多细节值得我们去观察——一起学习《用画笔触摸细节》

    (二)欣赏作品,直观感知

    教师展示《血衣》作品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画中描绘了什么?着力描绘了哪些细节? 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画面抓住一位悲痛欲绝的妇女,正举起血衣的瞬间。描绘了激愤的人海与起伏的山峦。在沉郁浑厚的黑白色调中汇成了震撼人心的控诉,着力刻画人物姿态与人物形象。

    教师继续提问,喜欢这幅作品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细节是作品中的“灵魂”,没有了他作品就会失去精神力度,艺术感染力也会趋于平淡。

    (三)具体分析,细节表现

    教师展示《手》《衣服》《速写》三幅图片,引导学生赏析,并提问图中运用了怎样的线条来表现细节的?

    学生观察回答

    教师总结:线条表现细节的能力很强,可以描绘空间与形体,可以勾勒轮廓,捕捉动态,还可以表现色调、质感和明暗关系。线条的方向和粗细还能产生运动感。

    (四)教师示范,实践展评 1.教师示范各种线条的表现方法

    2.学生运用线条的表现方法描绘富有生活气息的场景,进行自评、师评、互评(注:线条疏密、质感等)(五)课后拓展,小结作业

    1.回顾本课重难点(线条的表现方法)2.尝试运用色彩表现细节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常见的素描构图方法有哪些?(列举5个)【专业知识】 【参考答案】

    三角形构图、S形构图、均衡式构图、弧线形构图、L形构图 2.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结构化】 【参考答案】 ①贴近生活,激发兴趣

    《美术课程标准》强调将美术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从学生角度出发,去发现和挖掘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在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中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使学生产生共鸣,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②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借助幻灯、录音、录像等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音乐、影视、图片等艺术资料,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③巧妙设疑,激发兴趣

    设置疑问,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在美术课中,巧妙设置疑问,才能激发学生认识上的冲突,造成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思维的火花。才能使学生形成探索的目标,从而推动教学目的与任务的实现。

    ④教具的演示,激发兴趣

    教具的运用,虽然是教学过程中起辅助作用,但设计巧妙,用得恰当,可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初中美术教案 篇5

    初中美术教案人美版

    【篇1:_(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一单元 什么是美术

    第一课 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美术作品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体会美术作品的立意与表现.

    过程与方法: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理解美术作品与自然、文化的多重关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美术作品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其立意与表现方式及手法。

    难点:怎么理解美术一种“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教学方法】

    欣赏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不同肌理的石头、课本、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课前阅读教材,初步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

    (一)引导阶段:

    2、教师活动:快速画出中国版画的轮廓线。提出讨论:这样的图形作为歌颂祖国山川美景的图画可以吗?说说你的观点。

    3、教师总结: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也是一种造型艺术。符号化的形象很难传递出深厚的情感,想通过图形引发观者的情感,想通过图形引发观者情感上的共鸣就需要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点明课题。

    (二)发展阶段:

    1、教师和学生欣赏教材中的绘画作品《江山如此多娇》,教师介绍尺寸、绘画技巧,组织学生对作品进行观察分析:

    (1)从构图角度分析:近景、中景、远景分别是什么?

    (2)从色彩角度分析:画中怎样体现出季节、时间段的?

    (3)图画中的形象分别具有哪些象征意义? (4)画家们是通过怎样的视角表现如此宏大的场景的,换种表现视角行不行?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2、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几块不同质地的石头,找几位同学触摸之后对其质感进行评价,以便更好的理解画家对山石肌理感的表现。

    (1)自然山石的幻化——“抱石皴”法。

    (2)红日的霞光对画面整体气氛的烘托作用。

    学生思考、体验“肌理”的含义。

    3、多媒体展示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和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

    教师讲解,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在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深化对作品的理解。

    【作业布置】

    结合本课欣赏的作品,谈谈自己对美术是一种创造美的艺术的理解。 第二课 美术是个大家族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术学科特征及美术的主要门类。

    过程与方法:掌握美术作品中不同门类所涵盖的种类和代表种类的风格特征。了解美术作品除了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外,还是兼具使用功能的艺术门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到美术作品正以形象化、直观化的特征证明着人类社会和文明的进步,提升着人们的生活品味,促进着世界多元化的传承与交流。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不同美术作品的特点及区别,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

    难点:掌握学生的类别及不同角度的分类。

    【教学方法】

    欣赏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课本、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一) 引导阶段

    1、给你一个机会装饰你自己的房间,你会选择哪些物品?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感受美术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而且生活处处离不开美术,并总结出美术的四大门类,引出课题——美术是个大家族。

    (二)发展阶段 1、学生讨论:

    什么是绘画?你能说出几种绘画形式?

    2、教师在解释绘画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视频来感受一下不同绘画种类。

    学生思考、认真观察。

    3、以小故事形式分别向学生介绍梵高的《向日葵》和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

    学生欣赏与思考。

    4、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喜欢的一张画。

    学生讨论并回答。

    5、让学生以企业家的身份在短时间内为自己公司设计一个商标。

    展示学生作品,并让学生做简单说明。

    6、借助多媒体课件,进一步讲解艺术设计所包含的种类。

    7、结合多媒体资料让学生区分浮雕、圆雕与透雕,说说他们都有什么功能。

    学生思考,认真参与。

    8、播放秦始皇陵与四大石窟的视频。

    9、播放不同地区的建筑在外形、材料、建筑风格上的区别。

    让学生尝试着述说不同建筑的风格。

    10、对于刚刚所学的门类你更喜欢哪种?

    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做课后总结。

    【作业布置】

    通过本课学习,列举美术四大门类及其代表作品。

    【教学反思】

    1、美术作品产生的来源是什么?

    2、今后欣赏美术作品从哪几方面着眼?

    第二单元 多彩的校园生活

    第一课 小伙伴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物头部的基本比例、基本型,头部的透视规律,知道人物脸部五官比例是以“三庭五眼”的规律分布,懂得由于人物头部的基本形以及五官的细微不同产生的人物相貌的差异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周围同学的脸型、表情,欣赏画家作品等,初步学习通过观察并以线造型、明暗造型的不同表现方法,,表现人物相貌特征和表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观察、分析不同学生的脸型、表情和性格中的快乐,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头部的基本比例关系、形体结构及透视等知识点。

    难点:把所学头部知识运用到头像写生中。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课本、课件

    【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两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引导阶段

    1、我们在数学课上学习了比值和比例,在生活中你观察过身边物体的比例吗?

    2、请观察你手中的教科收长与宽的比值是多少?(宽为1) 3、举例其他比值的物品(练习本等)

    (二)发展阶段

    1、给学生出示一些教具来进一步说明这个现象。学生分组讨论,引发黄金比例的知识探索。

    这种被大家公认的,符合我们视觉美感的比例,我们就称之为黄金比例。也叫黄金分割,它的比值是1:

    2、现在我们知道了黄金比值,那么在我们脸上你能找到这样的比例吗?

    从头顶发髻线到鼻底为一个单位,整张脸的比值就是1: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脸型和发型,咱班谁的发型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他又是什么脸型呢?(提示:田、由、申、甲) 3、讲解三庭五眼,并解析五官在三庭五眼比例中的具体分布位置。 4、根据头部透视示意图讲解头部产生运动时的透视关系。同桌之间相互观察。

    5、讲解写生步骤。

    6、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总结人物头部写生许注意的知识点。

    【作业布置】

    用线造型的方法画一幅人物肖像画,并表现出其相貌特征。 第二课 在校园中健康成长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认识人体比例基础知识,观察和表现人物形象特征和动态特征,初步了解人物题材绘画的一般创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人物全身姿态的写生练习,感知人体结构的和谐美和人体的动态美.通过赏析画家的优秀作品进行再一定场景中以成组人物及情节表现一定主题的绘画创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校园生活的情感,提高对周围事物敏锐的观察和感觉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人体的基本比例关系、人体运动时重心及人体的动态。

    难点:运用速写的方式表现身边的小伙伴。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教具准备】

    课本、课件、人体站坐速写示范图

    【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两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 引导阶段

    出示四幅比较有特点的人物动态画面(或四幅生活学习中赋予动态的画面)。

    引导同学们分析因不同的动态生成的美感体验

    引入新课:“同学们,校园里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校园里的伙伴又是我们最熟悉的。我们今天就来用手中的笔描绘一下身边的伙伴,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 ” 导入课题,“多彩的学校生活——在校园中健康成长”

    (用投影出示“人体比例的定义”:利用人体比例图指导学生测量各种姿势人体大致比例。)

    (二)发展阶段

    (1)出示人体四种姿态比例图投影片

    人体有许多种不同姿态,现在我们主要来测量这四种姿态。”(各环节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重心、比例头长,同时考虑构图,用几何图形表现出来,让学生按步骤练习表现,强调工具的利用方法及指导学生练习,不同位置的透视规律(近大远小))

    师:“测量的方法是以人体头的长度为单位,从头到脚垂直测量,看大约有几个头的长度,记录下来。 请同学们用这个方法测量一下以下几种姿势人体的头长:测坐姿中坐在凳子上、测坐姿中席地而坐和测跪姿的长度。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教师板书),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得出人体比例的一般规律。(投影片出示数据。 师:“通过大家的测量,我们得到的结果大致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而是有所差异,这是很正常的。因为我们不同的人身体发育的速度存在着差异,有的快一些,有的慢一些;不同的种族,不同的性别,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现在我们来观察这些数据,你会发现人体比例的一般规律:站约7个头长;坐约5个头长;席地坐约3个半头长;跪约4个半头长。(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在投影片上揭示出人体比例一般规律的4个数据)大家齐说一遍。”

    (2) 人物的动态与重心如何掌握。

    师摆一个书上的姿势,要求学生用木头人模型摆出动态的姿势(很多学生没有把握中心,摆出的动态模

    【篇2:2015年人美版九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

    九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秦始皇陵兵马俑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作,也是秦朝社会历史的缩影,是秦朝国威、

    军威的象征;认识到兵马俑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具有的珍贵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认识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由身份不同、形态各异的数千个陶俑组成的现实主义的艺术雕塑群;认识兵马俑是继承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创作传统,在陶塑、青铜雕、玉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的泥塑,是中国古代雕塑史上的奇迹,也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珍贵文化遗产。 2、过程与方法

    分析兵马俑的造型特点,了解兵马俑在塑造人物方面注重刻画细节、注重表现心理、注重

    个性变化的表现技巧及艺术效果。查找相关资料,了解秦始皇的生平、历史功过和秦朝的历史,及提倡武力的社会风尚,了解兵马俑艺术特点与其特定历史环境的关系,感受兵马俑所蕴涵的历史文化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兵马俑群像,了解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出成就,了解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为人

    类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认识兵马俑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传承历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兵马俑主要艺术成就及其时代特征。

    难点:理解兵马俑所蕴涵的历史文化价值。

    教学方法:分析探讨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设计

    1.打开跨页,通过看一号兵马俑坑的正面图片,教师与学生一起谈感受:恢弘壮丽、气

    势磅礴、威风凛凛、气吞山河的含义,畅想陕西临潼、秦始皇、秦始皇陵、中国最大的雕塑群、世界第八大奇迹、世界文化遗产等等。曾参观过兵马俑博物馆的同学可以谈感受,谈见闻。

    2.围绕所涉及到的关键词分成若干小组,首先提出问题,然后进行讨论。鼓励学生敢于

    置疑,大胆提出新问题,培养学生史文化的社会责任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 内容 问题

    历史组 关键词: 用学过的历史知识谈谈秦始皇的

    秦始皇 功与过是什么,秦代是一个怎样

    秦代 的社会。

    地理组 你了解中国古代流行“事死如事 生”的厚葬习俗吗?说说秦始皇

    陵修建的情况。

    雕塑组 关键词: 陶俑是如何制作的?兵马俑的雕

    兵马俑 塑风格是什么样的?与你熟悉的

    铜质车马 汉代人物说唱俑作个对比。

    展示组 展示兵马俑的姿态。 根据课本提供的图片,形容一下

    不同身份的兵俑的造型特点、艺

    术效果和人物的主要特征。

    演讲组 如何使更多的人了解兵马假如我是兵马俑博物馆的讲解

    俑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员,将会如何介绍。(300字左右) 关键词: 秦始皇陵

    综合组 1987年兵马俑被列人世界

    文化遗产。 兵马俑凭借哪些优势被评为世界 文化遗产?我们作为后来人应如

    何给予保护?(空气、湿度、旅游人群

    等)

    3.全班进行交流。

    4.教师点评:打开中国地图,陕西省地形就像一尊跪射武士俑展现在我们面

    前。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由身份不同、形态各异的数千个陶俑组成的现实主义的艺术

    雕塑群,也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悠久、规的雕塑中,我们读出了中国古代的政治、

    经济、军事、文化等宝贵的信息。特别是兵马俑的独到之处在于其雕塑手法的细

    腻,不同身份的人服饰、冠帽不同,甚至连面相、胡须、发髻都不一样,细节处理的成功,

    使秦俑赢得了“千人千面”的美模宏大的珍贵文化遗产。从这些栩栩如生 誉。对比秦汉人物俑的区别:

    板书设计:

    秦兵马俑 汉人物俑

    秦代人物俑表现细微的精神面貌,汉俑虽长短不合比例,姿态不符常

    手 情,却增强了力量、气势的美,构

    法细腻,写实传神。 成汉代 艺术古拙的外貌。

    课后回顾:

    第一课 形式美及其法则

    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对于艺术创作非常重要的八对形式美的法则,即重复与交错、节奏与韵律、对比与调和、比例与适度、变异与秩序、虚实与留白、变化与统一,并能合理地进行初步的运用,以适应不同设计的需求,为今后的造型打下良好的基础。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讨论、归纳等程序,教给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通过讲练结合,借助多种教学媒体,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求变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

    掌握八对形式美的法则,即重复与交错、节奏与韵律、对比与调和、比例与适度、变异与秩序、虚实与留白、变化与统一。

    主要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引导教学、分组讨论、课题训练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1.构成的概念? 2.构成的分类? 3.平面构成的概念? 2、导入课题:

    现代化的大厦,电视铁塔,工厂的烟囱,高高的白桦林,它的结构轮廓都地高耸的垂直线.而垂直线在艺术上给人带来的印象是向上,高大,威严等感受,当我们看到了草原,大海,地平线,又会产生开阔,徐缓,平静的等形式感,再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已正三角形给人以稳定,安全,坚固

    的感受,而倒立的三角形就会有相反的感觉.这些源于生活积累的共识,使我们逐渐发现了形式美的诸要素.课后小结,布置作业(15分钟)

    八对形式美的法则是艺术创作中通用的美的规律,是贯穿艺术创作始终的重要原则,因此,真正领会这些法则的实质性内涵并能灵活加以运用,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 3、形式美法则训练(作业)

    训练目的:使学生掌握形式美的法则

    内容与要求:形式美法则体现明确,画面具有形式美感。要求每张突出表现 一种形式美法则,工具、图形语言不限。

    第二课 线条的艺术表现力

    一、教材分析:

    线条作为一种基本的造型语言,存在于现实生活和美术作品中。本课作为“造型、表现”领

    域的教学内容,重点在于引导学生通过美术欣赏来感受线条作为一种造型语言的基本特性和功能,从中受到启发,进而在美术实践中去表达自己想要的线条,以线条来表达个人情感。

    作为造型语言,线条具有表现性、含蓄性、象征性和抽象性,如何把这些特性以简单易行的方式传达给学生,使其能够在轻松愉悦氛围下获得启发,发挥想象,表达感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不追求“形”的酷似,而表现“线”的生动有趣。

    二、教学目标:

    1、用生活中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线条的基本特征。

    2、在赏析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中,引导学生学会用词语表达对音乐风格的理解,并通过画线体验进一步认识线条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3、在美术作品赏析中学习线条的表现力和形式美感。

    4、在美术实践中交流创作思路,体验线条造型的乐趣,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在艺术赏析中感受线条、认识线条;在美术实践中体验表达方式,学会“线表达”。

    2、教学难点:在赏析中进行愉悦的线条创作体验,在体验中教授创作方法,从中受到启发和感悟,进而进行生动有趣的线条表达。

    四、教学准 备:

    生活图片;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片段;中西方绘画大师的美术作品、书法作品;线造型的美

    术作品

    五、教学方法:

    启发、体验、交流

    六、教学过程: 1、看生活、认线条

    体会线条在生活中带给我们的美感。 第三课 速写练习

    一、教材分析

    速写是指迅速描绘对象的临场习作,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使用简单的绘画工具,简练的线条扼要地画出对象的形体特征、动势和神态。这一课分别介绍了动物速写、景物速写和人物速写,我的这节课重点放在人物速写上。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明白速写的基本概念和要求。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运用铅笔或者其他工具进行速写练习。在练习中,能够关注对象的基本特征、比例、动态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验到速写的乐趣,敢于创新与表现,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三、教学重点

    速写的基本知识:比例、动态。

    四、教学难点

    掌握速写的要素要求,使学生能把握住物象的比例和形态特征。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多媒体播放杨丽萍舞蹈视频。并引导:这么优美的舞蹈,这么飘逸的舞姿,如果能保留住该多好啊!出示素描舞蹈演员作品。 2、探索发现、学习新知识

    幻灯片出示油画蒙娜丽莎和喻红的大卫,分小组讨论与书中15页的绘画有什么不同。总结速写的概念、作用、分类。 通过示意图,讲解人物速写的动态、比例关系。 3、分组实践

    以组为单位,每组选一个模特,摆好姿势,让学生进行实践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什么是速写,并通过实践探究掌握了一定的画速写的方法。希望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多进行观察,用心去感受,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并大胆的用速写的形式来记录生活。 5、作业布置

    选取生活中的一个角落进行描绘。如《操场一角》《教室一角》《卧室一角》等。

    第四课 工笔花卉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了解写意花卉的一些基本知识 学习描绘花、叶、茎的初步技能 ,体验写意花卉的临摹方法、步骤 掌握用笔、用墨、用色的初步技能 。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写意花卉的临摹技法

    (2)、难点:用笔肯定,表现花卉达到形与神的统一

    三、教学方法:

    演示法、观察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

    中国画工具、图片、课件

    四、教学过程:

    1、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中国画的笔墨情趣》,我们了解了中国画的笔法和墨法。笔法有中锋、侧锋、逆锋、拖锋;墨法有泼墨法、破墨法、积墨法、宿墨法以及墨分五彩:焦、浓、重、淡、清。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新的课程《写意花卉》

    2、写意花卉:(教师讲授)写意花卉是针对工笔花卉而言的,写意总体比较抽象,讲求意境,工笔就比较逼真,讲求真实。写意的用纸为生宣,工笔为熟宣,技法上写意泼墨为主,工笔则要先打底,再上色

    3、欣赏画家的作品,同时对画家略作介绍

    4、布置作业:用写意技法临摹一幅花卉画,可尝试加上自己的想象发挥。

    五、课堂总结:

    写意花卉是针对工笔花卉而言的,写意总体比较抽象,讲求意境,工笔就比较逼真,讲求真实。写意的用纸为生宣,工笔为熟宣,技法上写意泼墨为主,工笔则要先打底,再上色。利用中国画笔法和墨法对花卉进行写意描述,用笔肯定,表现花卉达到形与神的统一 。

    第五课 明暗与立体的表现 1、教材分析: 2、教学目标:

    1)、了解明暗形成的规律,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法。

    2)、能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创作出有一定创意和立体感的作品。 3)、感受素描艺术独特的魅力和美感。 3、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明暗形成的基本规律和表现方法。

    难点:运用多种明暗表现方法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突出重点、突破难

    【篇3:人美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一、敦煌莫高窟第1 课时第1周

    二、艺术与科学 第 2课时第2周

    三、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第 3课时 第3周

    四、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第 4 课时第4 周

    五、中国画的形式美第 5课时第5 周

    六、中国画的形式美 第 6 课时第6 周

    七、用电脑画山水画 第 7 课时第 7 周

    八、陶艺创作第 8 课时第 8 周

    九、陶艺创作第 9 课时第 9 周

    十、明暗与立体表现 第10课时第10 周

    十一、明暗与立体表现 第11课时第11周

    十二、视觉传达的色彩搭配 第12课时第12周

    十三、视觉传达的色彩搭配 第13课时第13周

    十四、现代产品设计的色彩搭配 第14课时第14周

    十五、人文奥运 第15课时第15周

    十六、体育题材美术作品与纪念品 第16课时第16周

    十七、体育场馆设计第17课时第17周

    十八、我们身边的体育活动 第18课时 第18周

    十九、艺术品的收藏和拍卖 第19课时第19周

    美术 教 案

    课题 敦煌莫高窟 课时 1 总课时数

    1授课时间第一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欣赏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了解他们的艺术特色和

    发展概况, 并能对石窟有代表性的作品的形象塑造与艺术效果进行

    分析。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莫高窟的彩塑与壁画艺术,提高学生对敦煌

    艺术的欣赏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我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认识到艺术品的珍贵,

    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传承美术文化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对敦煌莫高窟彩塑和壁画的主要艺术成就的认识。

    教学难点:对石窟艺术作品所传达的审美理想与情感的感悟。

    教学方法:启发法 演示法 观察法情景创设法

    教学用具:教学课件

    板书设计敦煌莫高窟

    一、简介

    二、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1、导 入 同学们,在今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获得舞蹈组第一

    名的作品是什么? 生:《千手观音》。 师:让我们再次回顾一下舞蹈

    艺术的魅力。(放《千手观音》)那位同学能谈谈这个舞蹈是根据什么

    人物创作的? 生:《千手观音》这个舞蹈是根据敦煌佛教人物创作的

    古典舞蹈。 师:能谈谈你欣赏后的感受吗? 生:把敦煌的艺术魅力

    发挥的淋漓尽致等。 师:好,现在就让我们的思绪回到两千多年前

    的汉代,领略敦煌艺术的博大精深。 由提问导入,播放《千手观音》

    的录像,启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观看录像。 2、新课

    1)、教师演示课件第257窟壁画《九色鹿王本生》 师:哪位同

    学给大家讲一讲《九色鹿》的美丽传说 。 生:一位同学讲述《九

    色鹿》的美丽传说。师:这是敦煌莫高窟中的一幅壁画,现在让

    我们一同来回顾敦煌的历史。(放课件[昔日繁华]) 生:介绍收集

    的汉代丝绸之路的资料,结合地图发表见解。 2)、播放课件[佛的世

    界] 教师简述佛教的传入和石窟艺术。 课件演示北朝、隋唐、五代

    时期的彩塑、壁画作品各1~2幅。例如:彩塑年代图片 艺术特征(学生总结) 北凉第275窟 交脚弥勒 隋第419窟 菩萨阿

    难像 唐第158窟 涅盘像 壁画 佛传故事 第329窟 乘象入胎 本生

    故事 第257窟 鹿王本生、尸毗王本生 因缘故事 第285窟 五百强

    盗成佛 经变故事 第148窟 弥勒下生 第217窟 观无量寿佛学生回答问题,比较后讲讲各个时期的艺术特点。 总结:敦煌壁画

    以北朝和唐代为最盛。北朝壁画多“本生故事”,宣扬一种彻底的牺 牲精神。北朝的时代是一个战乱的时代,民生多灾多难,备受苦难的

    人民把理想寄托在这些佛教理义上。到了唐代社会安定,壁画宣扬的

    良辰美景恰是对盛唐繁荣的现实世界的一种折射,作品充满健康、乐

    观的情调。 3)、教师结合上述历史时期的社会特点进行小结。 播放

    课件第130窟供养人像与张萱的《捣练图》、龙门石窟卢舍那佛像比

    较。 学生谈唐代美术作品中人物的造型特点。 师总结:唐代社会的

    繁荣成就了艺术上的繁荣。 学生欣赏从西魏到晚唐的图案艺术,感

    受到各个历史时期的审美追求和时代精神。 4)、播放课件[百年蒙羞

    藏经洞]) 教师简述藏经洞的发现与被盗经过。(课件展示:藏经洞

    的被盗文物及偷盗者名单、图片。 学生描述1900年的中国社会,思

    考藏经洞被盗的历史根源并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结

    协作的能力

    3、练习发挥(播放课件[神游敦煌]) 师:同学们都爱好旅游吧,

    今天在课上来一次敦煌模拟旅游——台上的是导游,台下的是游客。

    哪一个旅游团先来介绍。 学生分组,由一名同学代表全组上前解说。 4、小结

    教师对于学生的表现和参与给予鼓励和表扬。 师:同学们,(放

    张大千作品) 一切伟大的艺术,都不会只是呈现自己单方面的生命。

    为什么甘肃艺术家在这里撷取了一个舞姿,就能引起全国性的狂热?

    为什么张大千举着油灯从这里带走一些线条,就能风靡世界画坛?正

    因为他们触动了许多人心底的蕴藏! 5、教学反思

    美 术 教 案 课题 艺术与科学 课时 1 总课时数

    1授课时间 第2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够联系生活,了解艺术与科学的

    结合对人类生活的促进作用。 能力目标: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生 活中各种物品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艺术性。能画出简单的设计

    图稿。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设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增强学习科学

    的热情和对艺术的热爱;认识到将艺术和科学进行有机结合是成功者

    必备的素质。

    教学重点 艺术与科学的相互关系,分析艺术与科学两者之间的关系

    是如何在生活用品设计中体现的。

    教学难点 艺术对科学的促进作用。

    教学 方法 启发法 演示法 观察法情景创设法

    教学 用具 教学课件

    板 书 设 计艺 术 与 科 学

    一、艺术与科学 二、分析作品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 内 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导 入 1、播放汽车视频(多媒体课件展示) 2、回顾汽车的发展史。(提问:看了上述图片,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呢?)

    初中美术教案模板人美

    初中美术教师面试试讲教案模板(共16篇)

    初中美术教资面试教案模板

    初中美术教师面试教案模板

    高中美术教案模板人美版

    初中美术教案 篇6

    《你、我、他》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以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将美术学习分成四个领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而本课属于“造型?表现”这一学习领域。“造型?表现”领域是指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

    在本教学方案中,我主要采用四个有别于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使得美术教育的实际和所倡导的主导方向相协调:

    1、建立融洽的师生、同学关系。

    本课是本学期的第一课,也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开始学习美术的第一课,所以建立非常重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同学关系,不仅是教师上好课的基本要求,也为以后更好地上好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更多地关注自己身边的新同学,多多发现身边同学的优点,尊重他人的品质。不随便给同学取外号,与同学交朋友,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

    2、以合作学习、自己学习为主

    合作学习方式,既区别于独立学习、独立作业,又离不开自主参与,因这种学习方式具有培养学生的互动学习,协作能力、集体主义精神,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而成为一种全新的课堂组织形式。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式、合作创作式、互动交流式、比赛评选式等几种组织形式。

    为了使学生具有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更多地把时间让给学生,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如我鼓励学生课后去搜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搜集罗中立>相关资料等。

    3、以描绘为主,其他表现方式为辅。

    在为同学画一张肖像画时,以描绘为主,同时鼓励学生采用其他表现方式。学生可以用铅笔画,可以是用国画、漫画来表现,也可以用纸版画、雕塑(橡皮泥)、剪贴画来表现。总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自己擅长的表现方式来表现,充分表现自己的个性。

    4、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在美术教学评价过程中,评价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新的教学改革浪潮中被广大教育者重新审视,对其重新注入了新的意义,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美术教学中的评价,除了注重教师的评价外,我更加注重学习主体----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自我评价是带有浓厚情感体验的自我认识活动,它使学生成为了评价和被评价的主体,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自我分析、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决策而形成的自我评价能力,以及自我评价能力对学生自我发展的促进作用。

    学生的自我评价,我主要采用语言描述和建立学习档案袋等方式进行。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学习的积极性、主体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也大大的提高,为今后的美术学习开了个好头。

    课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能说出身边人物和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对特征的社会属性有一定的了解。

    了解表现人物特征的方法,能够大胆地运用某种造型方法表现同学的特征。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人物的脸型和表情

    教学难点:人物肖像画的表现

    教具准备:具有各种特征的人物肖像画和摄影作品以及有关人物肖像描写的其他材料(如文学作品中的肖像描写),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学具准备:绘画工具等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导入

    (教师事先把学生准备的自己的照片收集放在一个小箱子里)

    同学们,今天我们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称是:猜猜“他”是谁

    学生每人从箱子里拿一张照片,猜猜照片中的人物是谁?

    同学们,在刚才的游戏中,老师发现有些同学没有猜出照片中的人物是谁,这主要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刚进初中,有些同学不熟悉)那我们这节课就来互相认识一下。

    (板书:你、我、他)

    二、描述特征

    说说“他”的特征

    看自己手中照片的人物,说说“他”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仔细观察,“他”有哪些比较明显的特征?(如脸型、五官、发式等)

    说说“我”的特征

    每个人对自己都应该有一定的了解,谁能用较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说出自己的特征。(如脸型、五官、性格等)

    三、说说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

    1、《蒙娜·丽萨》

    出示艺术作品

    学生观察、体验、讨论人物特征

    教师简单介绍达·芬奇、《蒙娜·丽萨》

    学生说说感受、特征,教师总结。

    看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并作简单的介绍。

    2、《凡·高自画像》

    出示艺术作品

    学生观察、体验、讨论、猜想人物特征

    教师简单介绍凡高,增加学生对凡高及其作品的认识。

    学生说说特征,教师总结。

    3、毕加索的人物肖像画

    4、现代版的《蒙娜·丽萨》

    5、探索

    比较刚才所看的作品,想想: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这又与什么有关呢?

    学生讨论、猜想。

    教师总结:这主要跟摄影术的发明有关。在摄影术发明以前,像国王、王后、富商这样的重要人物都要通过雇佣画家来为他们画肖像。这些肖像充满了他们生活的线索,人们能从华丽的服装或是严谨的制服上看出被画者的身份。摄影术发明以后,画家们开始认为逼真地再现人物肖像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开始思考创作肖像画的新方法。他们开始探索用不同的色彩和不寻常的方式来表达人类的情感和思绪。这就是肖像画的起源和最初的作用。

    四、分析人物特征的表现手段

    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说了人物特征,那人物特征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哪个方面表现出来呢?(人物头部)

    人物头部是反映人物特征最主要的地方,包括相貌,精神状态,还有性格特征。人物头部的特征主要是通过脸型、五官、和发式来表现出来的,而艺术作品又往往通过人物面部的刻画来揭示人的内心世界,突出表现某一主题。

    脸型

    你属于什么脸型?(如国字脸、瓜子脸等)

    教师出示几种常见的脸型

    请学生说说各种不同的脸型具有哪些特征?

    小结:画人物头部时,我们应该先整体把握人物的脸型,再去刻划人物的五官。

    表情

    同学们,你们“哭过”、“笑过”、“怒过”、“乐过”、“惊喜过”吗?(有过)

    请几名学生上台来表演“哭、笑、怒、乐、惊”的表情。

    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相互讨论: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五官中的哪些变化表现出来的?怎么变?

    每组同学选取一种表情用简笔画的形式将它画下来,并派一名同学到黑板上画。

    请学生逐个分析刚才所画的表情,画得如何?有没有将表情特征画下来?没有的,如何改?

    教师总结: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人的眉毛、眼睛和嘴巴的变化来实现的。(出示各种表情图片,说清每种表情的变化规律)

    感知人体比例、结构

    探索:头部比例——三停五眼

    A、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内成员之间互相“测量”“三停五眼”,并记下大体的结果。

    B、请学生说一说刚才测量的结果。

    C、教师出示图片,并进行总结。

    感知人体比例、结构(教师出示图片,并进行简介)

    A、人体比例——立七、坐五、蹲三半

    B、人体结构——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脸,感觉一下自己的肌肉和骨骼

    出示人体肌肉和骨骼图

    过渡:刚才,我们重点学习了人物的脸型与表情,现在我们来尝试一下为自己或同学画一张肖像。在画肖像之前,我们感受一下画家们是如何捕捉和表现人物特征的。

    五、临摹练习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或擅长的表现方法来选择一幅肖像画(可以是书上,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准备的)进行临摹。

    仔细观察你所选的肖像画,把人物特征用简洁的言语写在作业上。

    六、引导评价

    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临摹出画中人物的神情吗?

    你所临摹的画是否得到老师或同学的认可?

    (精选几张有代表性的作品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请填写好评价表,并存入学习档案袋。

    七、课后延伸

    请大家课后去搜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如图片、文字等),存入学习档案袋,并与同学交流感受。

    搜集罗中立《父亲》相关资料。

    尝试观察和描绘你生活中的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物,看看他们有什么特征?你认为还有哪些方面可以体现人物特征?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交流导入

    1、展示学生搜集的资料。

    2、请个别学生说说自己的搜集过程和感受。

    3、欣赏罗中立《父亲》。

    三、授新

    1、看“图”写“话”

    出示赵延年的版画《鲁迅像》《阿Q像》。

    学生仔细观察、体验。

    各小组任选其一,写100个字左右的肖像描写。

    小组派代表读一下,其他小组学生进行评说。

    2、看“话”画“图”

    教师出示一段人物肖像描写,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想象,画一幅人物肖像画。(3分钟左右)

    肖像描写: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创作的肖像画,学生教师进行点评。

    3、表现方法

    结合图例,简单介绍一下油画、版画、国画、素描等表现方法及其优势。(如有学生了解的,请学生向其他学生作介绍)

    4、漫画在人物特征表现中的特殊作用

    出示漫画作品。

    学生自己体验、讨论。

    说说漫画的特点(夸张)。

    5、特征的把握

    通过对人物形象整体特征的把握,并恰当地强化细部特征,能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情绪、年龄和职业等。

    四、创作表现——尝试为同学画一幅肖像画

    仔细观察人物特征。

    选择任何一种表现方法创作肖像画。

    可以画正面,也可以画侧面。

    鼓励适当运用夸张和变形的手法来表现对象特征。

    在所画的肖像画旁写上所画对象的姓名和你表现他的哪些特征。

    五、引导评价

    能否通过学习活动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并和同学建立友好的关系?

    能否将人物特征生动地表现在画面上?对自己所表现的人物是否满意?被表现的人物(同学)是否满意?

    和同学一起讨论他们的作业,询问他们对这样的学习活动的感受,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

    同学和老师如何评价你的作品?

    请填写好评价表,并存入学习档案袋。

    初中美术教案六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要是还没写的话就要注意了。教案是教师走向专业化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那有哪些值得参考教案课件呢?教师范文大全编辑为大家准备的这篇“初中美术教案”的资料,我们非常欢迎大家来查阅本文愿能为您带来帮助!

    初中美术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人的发展,美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欣赏和评述这一领域中要努力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基于此,本课将通过学习齐的作品及其人其事,使学生初步理解中国画特有的表现形式和特点,体验画家的人格魅力,从而提高对中国画的艺术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学生分析

    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意识薄弱,往往以“像不像”来衡量美术作品,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学生,对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认识更是单纯。所以除了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外,选择接受性学习也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1、情感和价值观目标:感受体会画家的人格及艺术魅力,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及热爱民族传统艺术的情感。

    2、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欣赏齐白石绘画艺术特点,并对作品作出简要评述。理解似与不似之间的含义。

    3、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观察、体验、讨论、阐述齐白石的绘画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欣赏齐白石绘画艺术特点,并对作品作出简要评述。

    难点:体验不拘形式的绘画创作,三则间的评价。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范画实物虾若干。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材料(国画,黑白画)

    初中美术教案 篇2

    导语:美术是一门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学科,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为了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我们设计了一套初中美术社团教案,共20个课时。以下是对每个课时的详细描述。

    第1 - 2课时:素描基础

    本次课程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素描的基础技巧。我们将学习线条、阴影、透视等基本概念,并进行实践操练。学生会练习画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和静物。

    第3 - 4课时:色彩理论

    这两节课程将帮助学生了解色彩的原理和应用。通过学习色轮、颜色的饱和度和明度,学生将学会如何使用不同的颜色来表达情感和创作意图。

    第5 - 6课时:水彩画

    本次课程学生将学习使用水彩画,掌握水彩画的基本技巧和技法。他们将练习描绘景物的光影效果,学习如何混合颜色和运用不同的笔触。

    第7 - 8课时:人物素描

    这两节课程将着重于教授学生如何画人物素描。学生将掌握头部和身体比例的基本原则,并学会运用线条和阴影表现人物的轮廓和形态。

    第9课时:剪纸艺术

    这节课程将介绍剪纸艺术,学生将学习如何运用剪刀将纸张剪出各种美丽的形状和图案。通过剪纸艺术的练习,学生将培养出对形状、对称和平衡的感知能力。

    第10 - 11课时:油画基础

    这两节课程将引导学生学习使用油画。他们将了解油画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并通过实践掌握油画的基本技巧。

    第12 - 13课时:静物写生

    学生将学习进行静物写生。他们将观察和描绘真实的静物,掌握细节和整体的表达方法。

    第14 - 15课时:版画艺术

    在这两节课程中,学生将学习版画艺术的基本原理。他们将使用刻刀和印刷工具制作版画,并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

    第16 - 17课时:速写技巧

    本次课程将教授学生速写技巧和方法。学生将通过练习用简洁的线条和形状表达思想和感觉的能力。

    第18 - 19课时:中国画基础

    学生将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的基础知识,包括线条、颜色和构图等。他们将练习描绘花鸟、山水等中国画的常见题材。

    第20课时:作品展示和总结

    在最后一节课中,学生将展示他们在社团活动中创作的作品,并对整个课程进行总结和回顾。教师将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对美术的热爱和继续学习的动力。

    结语:通过这套初中美术社团教案,学生不仅将掌握美术的基础技巧,还将培养创造力、批判思维和审美能力。这些课程将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己想象力和表达能力的平台,让他们在美术创作中找到乐趣和成就感。

    初中美术教案 篇3

    初中美术艺术与科学《赵州桥》的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艺术与科学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思考、欣赏和评述实际案例,认识掌握艺术与科学的研究方法对生活的重要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和认同艺术与科学的双翼对我们自身及环境的'影响,感知两者平衡发展的永恒追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够感知和理解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谈艺术与科学的平衡发展,并将两者融入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自主探究,导入新课

    教师安排学生课前需要收集资料的相关信息:安济桥曾经历的自然灾害;了解并简述新媒体艺术的概念、达芬奇的艺术成就等议题。出示课题《艺术与科学》。

    学生分组完成探究任务成果的展现。教师安排分组学生说明资料收集情况。引导学生提取关键词并板书。教师补充说明。

    环节二:交流学习,分享收获

    坦拱和敞肩?

    学生观察并回答。教师总结:伏拱是在主拱肩上的小拱,能减轻桥梁自重,增加稳固性和泄流量。坦拱:使桥身平坦,方便同行。

    2、展示埃舍尔的《圆形极限3》以及《双曲几何空间示意图》提问:作者第一幅作品的创作灵感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主题?与科学有什么关系?

    学生观察并回答。教师总结:有些艺术直接涉及了有关世界的观念和规律,以不同于科学的方式增强了人们对世界的理解。

    3、图片展示《长信宫灯》提出问题:燃烧产生的烟烬不直接进入空中,而是进入宫女中空的身体中,有什么好处?造型上是如何满足这个功能的?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补充:燃烧产生的烟烬顺着箭头的方向进入身体,利于保持室内环境清洁。灯罩与袖子连在一起功能与审美同时满足。

    4、展示《网》图片,作品包含怎样的新科技?有什么艺术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科技的创新可以催生新的艺术门类。

    环节三:巩固练习,认识升华

    提出问题:过分偏重科学发展会带给我们什么问题?(环境污染)展示达芬奇的《水工构造物研究手稿》。说说其兼具的能力和素养如何利于他的发展?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兼具科学能力和艺术素养的大师?(张衡、徐霞客、伽利略)

    环节四:小结作业,拓展提高

    课后作业: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拥有艺术与科学的双翼对我们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写一篇300字以内的文章)

    初中美术教案 篇4

    各位老师: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第四单元我为校园添色彩中的活动一《校服的设计》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说一下我的教学思路。

    一、教材分析:

    《服装效果图设计》是九年义务教育美术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为校园添色彩》的第一课。本课注重对学生审美情趣,创新精神的培养,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思考、讨论、体验等一系列的自主探究性活动,设计丰富多彩的学生装,从而培养学生对服装基础知识的了解以及对废旧材料的合理利用,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造能力,并在设计与制作中提高对着装美的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懂得艺术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常识,为下节课服装的模拟制作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此班是日常任课的普通教学班,班中学生人数58人,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一般,一旦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会产生强大的内驱力,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从而培养了学生对着装美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创新意识。

    三、设计理念:

    以往此课都是由老师讲学生听,再由学生设计服装这一传统教学模式,而新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更加重视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及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来达到本课的目标。

    1、启发引导阶段,组织学生进行服装模特表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内驱力,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

    2、运用多媒体技术,提供大量的美术图片,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3、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美术活动,进行搭配完整服装图片,使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4、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展示大量学生设计的服装效果图的作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

    5、课后拓展是课堂教学知识的延伸,从中也使更多的学生加入美术的行列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更大的挖掘学生的潜能,使本课教学更有意义。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服装设计的基础知识及学生装的设计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服装设计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设计并绘制服装效果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加深学生对服装文化的了解,提高学生着装美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创新意识。

    五、教学重点:

    七、教法:导入激趣、启发诱导、自主探究、直观演示、谈话法、讨论法

    十、教具准备:服装设计作品图片、多媒体课件、人体模特剪影图片、巴比娃娃与巴比娃娃服装、数名学生课前穿好大小和体及款式新颖、色彩协调不同风格的服装以备课堂表演。

    十一、学生准备:收集服装效果图片、铅笔、彩色水笔、水粉颜料、毛笔

    1、请课前准备好的学生展示服装表演,教师和学生共同欣赏(走T台)。

    3、教师总结:学生的审美不同,对服装款式的要求也不同。服装设计的款式要与不同的气候条件、场合、环境、人的年龄、身份、职业相适应。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导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创作欲望,从而使学生感受服装的魅力。

    1、设置问题:服装款式变化最多的在什么地方?媒体显示:媒体播放图片。

    学生仔细观察服装款式图,自主分析,细心体会,思考问题并积极回答(服装变化最多的在领子、口袋、袖口、前片、裤口…)

    3、教师提供事先画好的不同色彩和各款式的服装设计图片让学生进行色彩搭配。实物投影仪展示服装图片。

    学生自主参与美术活动并讲解色彩搭配的原因。

    设计意图: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分析,找出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自觉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自主参与美术活动解决问题,学生的情绪无比高涨。

    1、展示绘制的服装效果图并设置问题。学生观察、研究、分析、讨论并总结服装效果图的绘画步骤。

    2、教师直观演示服装效果图的绘制步骤。

    (1)用铅笔在人体模具上画出所设计的服装款式。

    (2)用彩色水笔着色,线条简练以体现生动的效果,也可用水彩颜色和水粉颜色着色。

    3、设置问题:如果让你们设计学生装的话,作为设计师你准备如何设计?

    设计意图:通过美术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欣赏不同风格的学生装。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的学生装,开阔学生的思维。

    2、教师提出设计学生装的要求。(服装的造型款式和色彩要符合中学生的特点,体现当代中学生的风采)

    学生根据自己的构思进行设计学生装。

    (2)设计的服装要符合人体的结构。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不同风格的学生装拓展想像的空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1、展示学生的作品,鼓励激发学生,给予肯定。

    学生自评,互评,叙述自己的设计意图和总结个人创作经验。

    2、教师作为参与者融入到学生的中间。

    设计意图:使师生真正做到了在平等的环境里自由交流,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突出了学生的主人翁地位。

    1、教师展示自己设计并制作的服装(巴比娃娃穿着各种风格的和体服装)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图进行模拟制作,组织开展服装展示会。学生传出惊讶与喝彩声,给予教师肯定

    2、教师组织学生穿着不同风格的校服表演校园中的生活。

    媒体显示:学生伴着悠扬的音乐及教师的祝词表演。再一次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产生强大的内驱力,使本课知识得到拓展与延伸。

    教学反思: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使我深深地感到,初中阶段的学生虽已有了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教学过程中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学生不善于表述自己的感受,表现自己的能动性,因而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新课程的全面实施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自由、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于是我在实施本课时,首先让学生穿上各式服装,伴着优美的.音乐进行模特表演。 一方面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另一方面让学生根据表演谈对服装的感受,使学生很自然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了电化教学手段和事先设计好的服装图片,让学生亲自参与教师的活动,学生的热情无比高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的激情。有的学生则很快的设计了一套色彩绚丽的运动装,以展示中学生的时代风采,有的学生设计了一套温文尔雅的西装以显示男生的绅士风度,有的女生则设计了色彩亮丽的裙装,文静典雅的裤装,看到他们设计的一个个画面并满怀激情的诉说着自己的构思,我的心里感到无比的欣慰。学生的服装效果图虽然设计的丰富多彩,但我觉得课堂时间太有限,不能尽情的发挥学生的创作热情,于是我与校德育处共同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利用废旧材料进行服装的立体设计与制作学生热情更加高涨,作品更加绚丽多彩。

    初中美术教案 篇5

    第1课

    历史的画卷——外国历史、宗教画赏析 第2课

    从心底接触自然 第3课 变迁中的家园 第4课

    以笔代刀

    第二课时

    微型版画——藏书票。 第5课

    端午节

    第一课时

    对端午节民间传统文化渊源的认识 第二课时

    彩棕、香包,彩蛋的制作 第三课时

    赛龙舟"游戏制作 第6课

    时间的表情 第7课

    最亲近的家具

    第8课

    边吃边看的艺术 第9课

    中国古代雕塑欣赏

    第1课

    历史的画卷——外国历史、宗教画赏析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通过欣赏评述活动,初步了解外国宗教、历史绘画作品的概况,初步了解不同艺术画派的艺术特点。

    2、过程和方法:通过欣赏与评述,感悟、体验和发现外国绘画作品的艺术性和艺术魅力,初步了解他们的,社会、历史价值。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欣赏与评述的各种活动,培养学生参与意识,讨论、合作、互动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分析、评述美术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尊重人类共同文化遗产的文明行为。 【学习内容】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是外国宗教与历史画,涉及到古希腊、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德国、法国、西班牙、荷兰、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在外国美术发展史的各个重要时期,占重要地位的国家、画派、著名画家及其代表作品。引导学生在广泛的文化背景中体验外国绘画作品的艺术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启发学生尊重人类的文化遗产。 【教学重点】外国历史、宗教绘画作品的概况及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1、评价美术作品的艺术特点。

    2、各画派的造型表现手法。

    3、体验外国绘画作品的艺术美。 【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1.复习、提问:上学期的外国美术欣赏课中,有哪些著名的画家及其代表作?

    2.欣赏、评述。

    (1)媒体展示《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自画像》、《雅典学院》

    等:

    a.提问:这些作品是哪个国家、哪个世纪、哪些人的作品?

    b.评述:同学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及时作出点评与补充。

    c.讨论:你能看出十二个门徒中谁是犹大吗?为什么?画家采用了哪些手法来突出画面的主要人物耶酥的?

    (2)欣赏:《荷马史诗》、《伊苏之战》、〈亚历山大的胜利〉

    教师简介作品,同座同学可议论,各组派一名同学上台评述。老师点评、补充。

    (3)欣赏<马丽 美第奇的生平>以及鲁本斯的一些名作,《阿尔卡迪亚牧人》(教学挂图、投影仪、幻灯片等)。

    a、教师简介巴洛克艺术。

    b、教师简介后同学分四人小组讨论,教师点评、补充。

    3.巩固、拓展。

    a,说说在这些画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幅作品?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b、提出下节课的准备内容;对下节课中感兴趣的作品做评述的准备。(可上网、去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 【教后记】

    第二课时

    1,简介

    17、18世纪欧洲的历史知识,让同学们在特定的时局背景下了解当时的艺术。

    2,欣赏、评述

    3,多媒体展示《梅杜萨之筏》、《希奥岛的屠杀》、《188年5月3日的枪杀》、《近卫军临刑的早晨》、《拿破仑一世的加冕大典》

    4,介绍浪漫主义,介绍席里柯、德拉可罗瓦、戈雅的艺术

    5,请同学谈谈戈雅的《188年5月3日的枪杀》与苏里柯夫的《近卫军临刑的早晨》这两幅作品都是表现起义军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主题。找出它们之间相同与不同的地方,交流看法。

    6,分析〈188年5月3日的枪杀〉这幅作品的艺术特色。

    7,讨论:你了解拿破仑吗?你知道的拿破仑是个什么样的人?简单介绍拿破仑生平,介绍大卫的艺术。 小论坛:有人认为画出一幅历史场景还不如用照片拍摄一幅历史场景更为真实。你的观点呢?提出来与同学们讨论。 【教后记】

    第2课

    从心底接触自然

    【教学目标】

    (1)认知领域: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发现自然界丰富的色彩,感受季节美。通过对画家作品的欣赏,对风景表现形式和表现语言产生一定的认识。

    (2)技能领域:通过欣赏、讨论、观察、感受、叙说,借鉴大师和画家的手法和表现语言,尝试用笔墨等工具表达,让学生互相学月,互相研究,掌握一定的风景绘画技能和技巧。

    (3)情感领域:通过欣赏,盛受风景画(西方一般称为风景画,中国传统的风景画一般为山水画,与西方表现手段、意境和观察方法、构思不同)表现的艺术美,并尽可能多地了解名画家的风景画作,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健康高雅的审美意趣。

    (4)创新领域:通过观察、欣赏井进一步感悟,让学生在理解表现语言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潜能,通过自己的理解尝试运用各种语言进行风景创作,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和感受,运用自己的表现手段创造性地表现自然界的美,抒发对自 然界的热爱,体验美术探究活动的快乐。

    【教学难点】

    引导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自然界,体悟画家作品中对光、色、树 木的姿态、季节的转换有何种反映,用自己的心灵和情感去表现自己理解的自 然,用创造性的美术语言体现自己的创造天分。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选择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的自然景点,多媒体课件,教学常规用具,

    将学生分成四人或六人小组。

    学生:从网上或书籍上查阅有关大师的资料,初步欣赏他们的作品。自己选 择各种美术表现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进入活动

    师:同学们,课前老师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到野外走一走,看一看自然界的景色。现在请同桌之间讨论一下自己的感受,说一说自然界中你最喜欢的颜色是什么,你最喜欢哪些自然界中的景物,它们跟你有关系吗?它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你对它们有什么样的感觉和感受?

    学生之间互相讨论、表述。大胆发言。

    请小组选派代表将自己带来的关于自然的图片资料送到讲台前进行展示,介绍一下图片的内容、来源、精彩之处和给人带来什么样的美的享受。

    ●发展活动

    a•欣贯书中第

    6、7页画家的作品,想一想他们表达的是什么季节的风景,从绘画构成、表现手法、色彩感觉、表现内容等方面进行观察、理解和讨论。

    b•画家所表达的自然界的景色有的是安详的,有的是热闹的,每个人内心世界不一样,观看的角度和理解的内容不一样,就会有不一样的表达。结合画面内容和画面表达的形式和效果等,说一说自己的感受,理解画家的心情。 c•结合自己的课前收集和课外阅读,说一说自己理解的画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品。

    d•讨论画家描绘自然风景时常用的方法和工具,说说他们的构图和表现技巧。教师进行适当的总结。

    e•思考:自然风景画的表达和中国传统的什么绘画有点关系?它们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的地方吗? f•你准备用什么工具表现画面? ●拓展活动

    a•透过窗户看外面,自然界有什么样的风景呢? b•用手做成方形的取景框,决定一下取景的范围,看看取景框里的世界。

    c•选择自己喜欢的取景范围,或是凭借自己平时的观察和理解,画一张自己喜欢的大自然的景象。

    d•通过观察、体验,增强学生的切身体会,丰富学生的表现内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色彩与季节的关系并大胆地用不同的材料表现。表现形式是多样的,根据材料的不同分成不同的小组,学生可以任意组合,相互交流自己的表现方法。

    ●延伸活动

    让我们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与大自然合个影吧!试试看,把自己和周围的同学们添到自然界的画面里,我们将会多么幸福!现在就动手吧,把我们画迸美景中去。

    ●评价活动

    对学生的评价可采用师评、同学互评、自我评价等方式,内容包括:学生活动积极性的情况、环境卫生维护情况。对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态度进行评价。对学生语言表述、构思创意和画面表现的效果进行评价。对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与配合进行评价。

    ●总结活动

    学生说一说自己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教师简单总结。

    第二课时

    ●教师组织学生到校园欣赏、观察树木。分成小组,有重点地研究树木的形状、颜色、生长规律和给人的感觉。

    ●各组选派代表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可以从任何角度进行描述,如整体形状像什么,局部形状像什么,仰起头来向上看,一簇簇茂密的树叶铺天盖地而来,给人什么样的感受,走向前去,用手摸一摸粗粗的树干是什么样的感觉¨

    ●回教室。欣赏书上作品。看一看,想一想,感受一下,自己的观感和他们的表现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几•高画面的颜色和笔触,庚斯博罗的层层秋意,张振华的静谣,都能感受得到吗?有不同的看法和想法吗? ●详细研究一下达•芬奇画的树木,理解一下从根到主干、分枝、树叶的表现方法。一般来说,越往上的枝越细,根和主干要画得重一些,粗一些。研究一下枝干之间,树叶之间是怎么街接的。

    ●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表达看到和感受到的树木。同组的同学可以合作一张大的画,注意技法、形状的个性表现。

    ●相互评价,教师总结。

    第3课 变迁中的家园

    【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通过对身边建筑物的观察和感受,认识建筑之美,培养健康的审美意趣。

    技能领域:互相学同,互相研究,掌握基本的透视规律,学会运用一定的绘画技能和技巧,关注不同的观察视角及构图所产生的不同效果,尝试用自己喜欢的工具表达感受。

    情感领域:通过欣赏和感受,体会生活中的艺术美,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家园。

    创新领域:通过观察、欣赏和技法训练,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个性,运用自己的埋解进行创作,表达自己对家园的热爱。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欣贯和感受,运用一定的绘画技巧表现有个性的家园,抒发对生活的热爱,体验美术创作的快乐。 【教学难点】

    指导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家园的美和各种特点,抓住家园的特色进行描绘。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从古到今有代表性的家园的资料、图片、教学常规用具,协助学生自行分成四人或六人活动小组。

    学生:从网上或书籍上查阅有关家园的资料,初步了解家园变迁的历史,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时期或地区的家园进行较深层次的了解。观看周围自己喜欢的有代表性的家园,并有自己的观感。自己选择各种美术表现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进入活动: 师:据科学家们估计,地球的年龄大约有46亿岁。地球和太阳以及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一样,都是由宇宙中的巨大气体和尘埃形成的。在它刚刚形成的时候,是一个沸腾的热度极高的岩质和水汽的混合体。几百万年过去了,地球惭惭地冷却下来,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密闭的地壳,水蒸气冷却后成了今天的海洋。我们从2亿年前的化石中知道,最早出现在地球上的生命形式是细菌,然后又逐渐演化出蓝绿色藻类植物。这些植物释放出氧气,氧气从海中逸出,迸人大气层,并形成了臭氧层。这个臭氧层隔开了太阳释放出来的致万物于死地的辐射,形成一把巨大的保护伞,庇护着生命向陆地和空中发展,至此,生命发展的条件已完全具备。 大约在6亿年前,生命的演化出现了早期的水母、珊瑚等。4•5亿年前,有了三叶虫、鹅鹅螺等。1•5亿年前,整个地球被庞大的恐龙家族统治着,一直延续到65万年前。恐龙消失后,鸟类和哺乳类繁荣昌盛。

    距今25万年左右,我们的家园里出现了一位重要的新成员叫做"能人"的猿人。尽管他还不能直立地行走,但却用制造出的粗糙的石器和简陋的遮蔽物宣告了一个崭新的世纪——石器时代的到来。距今5万年前,我们的"能人"站立起来了,成为直立行走的直立人。距今5万年前,现代人——智人亚种出现。到了公元前3年,使我们家园旧貌换新颜的另一个主要的因素是气候。从地球形成以来,气候不断地发生周期性变化。全世界各地在地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三次大冰期,即震且纪冰期和石炭纪、二叠纪冰期及第四纪冰期。离我们最近的第四纪冰期的末期,巨大的冰帽覆盖了世界上1/3的陆地,北美洲和欧洲的大部分地区都覆盖在冰层之下。我们的庐山、大理等地,也留下了冰川的遗迹。寒冷的冰期,以及冰期末期的海平面上涨,对我们家园的居住者无疑是一场大的灾难。只有在一些得天独厚的小环境中生活的动植物,才有幸躲过。像红杉属的植物,在恐龙时代曾是北半球的优势种,广泛分布于亚洲和北美的中、局纬度地区。而在经历了第四纪冰期后,仅仅留下了美国的巨杉、海岸红杉和我国被称为"活化石"的水杉种子遗植物。在生命进行的漫长岁月中,物种的形成和消亡一直在进行。科学家认为,地球上存活过的动物和植物已有99%自然灭绝了。当地球上的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有些生物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就被大自然无情地陶汰掉,从我们这个家园中消失了。在史前时期,曾经发生过几百种生物大规模同时灭绝的事情,通常都是由于气候急剧变化所引起的。一些物种灭绝了,又有一些新的物种诞生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就是大自然的法则。在这个法则的约束下,尽管我们的家园发生过巨大的变迁,经历了可怕的灾难,却一次又一次靠着自身的力量恢复到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状态。当人类出现后,特别是人类活动迸人工业革命时期,我们的家园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些曾经是动植物生存的地方变成了人类居住的村庄、城镇和都市。一些鱼儿回游的河流上矗立起了它们难以逾越的大坝。数以万计的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迸人到我们家园的天空、土壤、河流和海洋,迸人到我们家园每个成员的身体里。对于我们的美丽家园,这些化学物质完完全全是陌生的,没有谁会知道它们将怎样影响我们家园的命运。人类数量的急剧增加是我们的家园出现的另一个巨大的变化。当今的地球上,恐怕难以找出第二种像人类这样拥有5多亿之众的大型哺乳类动物。从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我们可以进一步看到这种变化对我们家园的影响。在人类出现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我们人口数量增长缓慢。人们认为,在公元元年,世界人口大约为3亿左右。那时起一直保持到18世纪中叶,人口增至8亿。世界人口大约每xx年增加一倍。如果我们一直保持这样的增长率,那么,要到第四个1年,即公元325年,世界人口才达到16亿。然而,从18年起,人口增长速度开始加快,到19年,世界人口已达 17亿。仅仅用了xx年而不是xx年,人口就增加了一倍,到195年,世界人口增至25亿。这一次人口倍增,用了不到1年的时间。而在195年到1987年短短的37年间,人口又增加了一倍,达5亿。1991年,全世界的人口超过54亿。罗伯特•里佩托曾做过这样的计算:如果世界人口按每年1•67弘的年增长率继续增加,到2667年时,地球上除了南极洲以外,所有的陆地表面都会挤满人。如果冰冷的南极也能居住的话,也只能再为7年中增长的人口提供个立足之处! 如果世界真的是按罗伯特•里佩托所说的那样继续变化,我们的家园,我们富饶而美丽的家园,我们全人类的朋友——动植物共有的家园最终将会是什么样子?我们已经大慨知晓了它从何处而来,我们还能把握它向何处而去吗?同学们,课前老师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和图片,了解家园的变迁,看看周围的家园。现在请同学与同桌讨论一下自己的调查和感受,说一说你收集到的家园的变迁。

    学生之间互相讨论、表述。选出代表上讲台进行图片展示和汇报研究成果。大胆发言。教师进行简单总结。 ●发展活动: a•教师表扬学生课前的准备和课堂上的研究和交流。告诉学生:家园的变迁来自生生不息的人类创造。提出问题:现代家园的特点是什么?(美观、舒适、实用、健康等。) b•师总结:家园的建设离不开美丽的环境。生活在美丽的家园和环境中,就会有很好的心情,希望同学们为自己家园的发展共同努力学习和创造,今天,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现代的家园,看一看,画一画。

    c•组织学生带上速写工具外出,就近欣贯现代家园和周围的环境,并指导构图 (透视等)等方法。

    d•学生尝试写生。教师提出纪律和卫生要求。

    【教后记】

    第二课时

    ●拓展活动:

    a•欣赏教科书上作品。理解《校园实景图片》的透视关系,理解《遥看姑苏城》的俯视画法,埋解《故乡的云》的仰视画法。

    b•认真研究教科书上的画有哪些观察视角和绘画方法,想一想,自已还可以用哪些工具和方法来创作?

    c•)构思,说一说自己打算用什么样的形式、构图和方法来表现家园,想表达什么时期和地方的家园,周围有什么样的景色来衬托。

    d•学生绘画,表现自己喜欢的家园。可以是一幅画,也可以是组图表现家园的变迁。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创造,有个性地表现自己的感受。

    ●延伸活动:

    试一试用手工制作工具或是废旧材料表现一下家园,说不定会有很特殊的效果。

    ●评价活动:

    将全班同学的作品横向连接排列,组成一个有趣的全景展示图,互相欣赏和

    评价。评出本节课的"最佳家园设计师"和"最佳家园表现师",并评出十幅"最 佳设计方案"。 【教后记】

    第4课

    以笔代刀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木版画作品,体悟版画的独特艺术美,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认知目标:引导学生认识版画的表现语言,感受版画与一般绘画的异同。

    技能目标:学生在木版画创作实践中掌握黑白木版画的制作过程,学习版画的表现语言,了解藏书票的艺术形式。

    创造目标:引导学生根据木刻版画的特点,有刨意地制作黑白木刻作品和藏书票。 【教学重点】

    木刻版画的艺术特点与表现语艺术。 【教学难点】

    (第一课时)黑白木刻版画的制作方法。

    (第二课时)藏书票的设计与印制。 【课时建议】2课时 【课前准备】

    教具:欣赏用的版画图片或多媒体课件、木版、木刻刀、油墨和颜料、滚筒、木蘑菇、印纸。

    学具:木板、三棱刀和圆口刀、颜料、文具盒、印纸。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1)引导阶段:

    教师出示木刻年画“门神”的实物或数字图片。提问:"你认识画中的人物吗?知道这是什么画种吗?"中国的传统风俗习惯,过年时家家户户都在门上张贴类似的门神年画。你知道这种批量生产的古代年画是如何制作的?是一幅一幅画上去的吗?(学生回答:是印刷出来的。)这是中国传统的木刻版画,是通过画稿、刻板、印制完成的图画。版画是间接性艺术,通过"版"做媒介再较印于纸上,这不同于直接性表现的其他绘画。版画有固定的印版,可以重复印制而产生多幅原作,因此版画又称为复数性的艺术。

    (2)认知阶段:

    木刻版画是"以刀代笔"的直率的刀法很有感染力。

    试一试:在废旧小木板上试一试三角刀和圆刀,刻出的线条有何不同?三角刀主要用于刻细线,圆刀主要用于刻柔和的线和大块的面。

    对比《我在海上一辈子》和《晚归》,你觉得这两幅版画的风格有何区别?利用不同的刀法语言,可以表现出细腻、粗扩、质朴等不同的艺术感受。

    b,效果强烈的黑白木刻。

    对比"实景图例"和"黑白稿",学生分小组讨论:构思版画底稿肘要注意些什么?版画制版过程的特性决定了它在形、色上追求简洁性、单纯,性、平面性和抽象性。黑白木刻只用黑色油墨或单色油墨印制,具有强烈的黑白对此。设计黑白稿时,不仅要夸张主体,还要注意省略不必要的细节与层次。

    黑白木刻可以表现什么样的内容呢?同学们可以翻一翻自己的美术习作,有没有适合)翻制成版画的其他绘画作品?(小组讨论,交流想法。)构思画稿可以从自然界、生活想像中摄取题材。画面不宜太复杂,要主题明朗。

    c•丰富多彩的套色水印木刻。

    水印木刻是运用水质颜料和宜纸来印刷的木版画,是世界上最早的木刻形式,与雕版印刷术--样起源于我国。

    欣赏课本上的套色水印木刻作品,猜一猜作品中的 "色彩"是如何制作的? 水印木刻与油印木刻比较有何特点?水印木刻的特点就在"水"上,创作者可以控制水分,做有深有浅的谊染或晕化,其滋润、透明与洁净能表现出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

    (3)实践阶段: 黑白木刻的设计与制作:

    a•起稿: 把你想要表现的内容画成简要的线条稿或黑白稿。

    可以在用墨涂黑的板面上直 接朋铅笔砖画画稿,也可以画住复 写纸上再拷贝在版上。 注意印刷出的画面与版面是方向相反的,要因画面内容而考虑版向的问题。 b•刻制: 由于版上涂了墨色,侮刻一 刀都能清楚地显示刻画效果。

    刻画时先以三角刀刻出木版画面上的轮廓边缘线,再交替结合使用圆刀,逐步刻出亮面。 注意安全,用刀时左手勿置于刀前。 c•上墨: 把以松节油调好的油墨,用勺子盛少许置于平底盛器上(如三合板),再以油滚来回滚动使油墨均匀地黏于油漆上,以便在版上均匀滚墨。

    注意要使版上的所有凸起部位都沾上油墨。 d,磨印: 把纸对准版面(为使纸与版固定位置,可使用夹子等)。 用木蘑菇或瓶盖摩擦拓印。 e•完成: 磨印完毕后,局部地打开看一看,如没有印实,可以局部补上油墨,继续磨压,直到满意为止。

    注意在局部滚油墨时要十分小心,不能移动纸张。 【教后记】

    第二课时

    微型版画——藏书票。

    a•导人: 教师出示贴有藏书票的书籍,提问:版画可大可小,这本书上有一幅小版画,同学们知道它是做什么用的吗?你知道吗,这种小小的版画被喻为"书上的蝴蝶"、"纸上的宝石",就好比给小孩子打扮,一只蝴蝶结、一顶棒球帽,都寄托着父母的一片爱心一样,读书之人用"藏书票"装点书籍,同样也对所藏之书寄托着一份珍爱之情。

    b、导知: 藏书票是版画的一个品种,属于微型版画。它区别于一般版画之处是艺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图像与文字相并重。同学们一定有自己喜爱的书籍,做一枚藏书票吧,把它贴在自己的藏书上,既标志着书的归属,又美化了书籍。

    藏书票的单位称为"枚",是因为它的画幅很小,一般不超过1厘米。画面中可以安排些什么内容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范例:既要美观又要能标识归属。安排画面时别忘了文字占有一定比例,比如"某某珍藏"、"某某爱书"等。此外,还有国际通用的拉丁文"ex——libris(意为我的藏书)"。这些文字在画面中还起着构图和色彩的作用。

    (3)你想做一枚什么样的藏书票呢?同学们可以讨论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藏书票的画面力求简洁、精美,可选择风景、人物、花卉、动物、建筑等等;票面形式多样,长、方、圆均可。

    c•导练: 藏书票可以用黑白木刻的方式,还可以用套色木刻的方式制作。 (1)拷贝:根据画稿分色的需要,将画稿上不同的色块分别拷贝在版上(可以事先在版上涂一层颜色,便于观察刻板效果) (2)雕刻:依照画稿雕刻主版和色版。雕刻过程中要注意套版时的准确性(可以在各个印版的同样位置做)上记号,别忘了印纸上也要做上标记,这样可以保证套色的准确)

    (3)套色:印刷色版一般先印淡色版,后印深色版。注意要套准,不露白。 (4)磨压:在印纸背上垫上报纸,用木蘑菇或瓶盖磨压。 (5)完成印刷:通常都是最后印上深色的主版。

    d•评价阶段: 自评: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品做出合适的评价。鼓励学生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的版画作品,介绍制作技巧和设计经验。

    互评:引导学生合理地评价他人的作品。评出最喜欢的版画作品,说说自己的感受。 总评: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创作热情和能力,对学生作品以及设计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同时对知识点做一个总结回顾,鼓励学生大胆实践。

    e,拓展延伸: 推选出本班的优秀作品参加全年级的木刻版画作品展,邀请老师和家长参观。 为自己和朋友制作藏书票或贺年卡,互相赠送,表达美好的祝愿。 【教后记】

    第5课

    端午节

    【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了解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起源于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后发展成集游戏节庆、体育锻炼、健康预防于一体的民间节令。

    创造领域:学会利用身边易得材料有创意地制成自己喜爱的端午节用品:用纸折叠造型;纸盒、纸板、竹片组合等综合造型;碎花布、彩色线缝制造型。

    情感领域:通过实践和体验,感悟我国劳动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和丰富的想像力过着有深远意义的端午节;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和热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利用身边易得材料以多种方法制作自己喜爱的端午节用品:创造性的节目表演和游戏;用纸折叠造型做一些彩棕;纸盒、纸板、竹片等综合材料做大龙舟;碎花布、彩色线缝制一些香袋等 【教学难点】

    a•对端午节民间传统文化渊源的了解、探究和继承。 b•设计制造出有意义、有创造性的节日用品。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没计】

    第一课时 对端午节民间传统文化渊源的认识 【课前准备】

    教师:悬钟植像;挂艾叶莒蒲;赛龙舟;饮雄黄酒;吃棕子;佩香袋等有关端午节起源的资料 (实物、图片或课件)。

    学生:学生自己收集端午节的相关资料、实物、图片。 【教学过程】

    (1)导人:教师出示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咙夺目的彩色纸棕子、布香袋(有十二生肖造型、有"五毒"、还有卡通造型),还有课件里赛龙舟、挂艾叶莒蒲、饮雄黄酒 ("青蛇传"片段)、悬钟植像;把学生带人端午节,感受端午节的气氛。 a、端午节识纪念谁的节日?有何意义?根据你收集的材料,你知道的还有哪些说法?(屈原、伍江而死、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理、纪念龙的特殊节日。) b•每年的端午节,你是如何度过的7你包过棕子吗?佩带香袋吗?你玩过碰鸡蛋、鸭蛋、鹅蛋吗?你参加或观看过赛龙舟吗?饮过雄黄酒吗?你洗过艾叶莒蒲水澡吗? (2)认知: a•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并通过多媒体课件了解与端午节由来有关的几位历史人物(屈原:战国时代的楚国人;伍子百:战国时代的楚国人;曹娥:东汉孝女;秋谨:现代革命女诗人)。

    b•通过多媒体课件和课文中给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中国民间采用了哪些方式来纪念这些传说中的历史人物(赛龙舟、挂艾叶莒蒲、饮雄黄酒、吃棕子、悬钟帽像、玩碰鸡蛋、鸭蛋、•鹅蛋、佩带香袋)。 (3)实践: a•学生4一6人一组对端午节传说中的故事进行编排并表演。要求对故事情节了解,表演充分、形象合埋。

    b•学生个人或分组对端午节纪念活动(赛龙舟、挂艾叶莒蒲、饮雄黄酒、悬钟道像)进行 "模仿秀"表演。 (4)感悟: 学生通过讨论课本、多媒体课件,迸一步了解涉及端午节由来的几位历史人物 (屈原:战国时代的楚国人;伍子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曹娥:东汉孝女;秋理:现代革命女诗人)。中国民间节日纪念的特殊性:集游戏节庆、体育锻炼、健康预防于一体的民间节令。 (5)创新: 结合课本知识及多媒体课件小组讨论:还可以设计出哪些更好的方式或者别具一格的形式过端午节。

    表演独特的故事新传和用游戏的方式给自己设计的故事新传及游戏命名。

    (6)拓展: a•去图书馆、网络查找资料了解涉及端午节由来的几位历史人物;中国民间采用了哪些方式来纪念这些传说中的历史人物。

    b•收集有关端午节的诗,用诗会的形式过端午节。 (7)总结: 教师从学生编导、表演的节目和游戏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指导性评价。也可以举办"端午节模仿秀",集体评选优秀作品。 【教后记】

    第二课时 彩棕、香包,彩蛋的制作

    【课前准备】

    教师:端午节用品的图片或课 件资料。

    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实物、图片。制作纸制彩棕、彩蛋、香包的各种彩色纸 (稍微硬一些)、彩色布、香艾叶草和各种彩色线。美工刀、颜料、铅笔。 【教学过程】 (1)导人:教师点评学生上节课"端午节模仿秀"优秀作品,并提出:希望在道具上有所创新。如:挂饰"香包、彩棕",彩蛋游戏的装饰与创作。

    (2)认知:

    a•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并通过教师示范了解用彩色纸制作彩棕的一般方法;让学生了解彩线绕结方法及串接方法。

    b•让学生口述彩棕的制作过程,分小组讨论用彩色纸制作彩棕的一般方法;讨论彩线绕结方法及串接方法。

    (3)实践: 进行彩棕制作:学生2一4人一小组,先讨论如何制作出形态可爱、五彩续纷的彩棕,再动手制作。

    要求分工合理,体现团结协作的精神。

    (4)感悟: 学生通过讨论,进一步了解涉及端午节其他用品的制作技法,讨论制作彩蛋和香包的制作小技巧。

    (5)创新: a•结合课本知识,设计制作出形态新颖的彩棕,教师可提示在彩棕的棱角上变化,在各面上进行变化或更简易地制作出形形色色的彩棕。并能够加人自己的创作风格设计香包、彩蛋。制作过程中可放民乐烘托气氛。

    b•小组讨论,还可以运用哪些方法制作出别具一格的彩棕、香包和彩蛋?给自已设计制造出的彩棕和香包、彩蛋命名。

    c•将自己设计制造出的彩棕和香包做出各种申结造型,小组l间进行交流,组织一个交易会,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并开展相互赠送彩棕和香包、彩蛋活动。

    (6)拓展: a•参观博物馆或是网络资料了解中国民间各地彩棕、香包的制作特色和浓郁的民族风情。

    b•让学生尝试一下在计算机上设计制作形态各异的彩棕、香包和彩蛋,通过网络发送传情。

    c•让学生对自己设计满意的作品,用简短的文字进行说明。 (7)总结: 教师从学生作业中选出有创新的作或交易会。 【教后记】

    第三课时 赛龙舟"游戏制作

    【课前准备】

    教师:中国民间端午节 "赛龙舟"体育活动图片、多媒体课件。

    学生:制作"赛龙舟"的各种材料:纸箱、硬纸板、一次性纸杯、小木夹、纸棍、美工刀、铅笔、粘胶等。 【教学过程】

    (1)导人:通过影视资料了解赛龙由来及其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 (2)认知: a,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和多媒体课件,了解龙头的结构及如何与教室环境有机结合,设计制作出自已的龙丹。

    b•让学生口述龙舟的制作过程,集体讨论制作方案。

    (3)实践: a•学生自行分组,讨论如何制作出有创意,能与身边材料巧妙结合的龙。

    b•对龙头、龙身。龙尾及桨分别进行设计制作。可以参考教材上提供的方法,也提倡同学设想出不同方法,还可以结合体育活动,将同学排成两组以上的队形,在操场上进行"赛龙舟"竞技比赛。将龙舟的头尾进行美术装饰设计,同学的队形组合是龙身。要求分工合理,体现团结协作的精神。

    (4)感悟:利用老师提供的有关各地赛龙舟的风俗、风情的差异,体悟赛龙舟及其体育活动除纪念价值外的教育价值——集体要前进必须齐心协力。 (5)创新: 小组讨论,还可以运用哪些方法造出更加有气势的龙舟,并将制作的龙舟在教室里进行实地组合。

    将设计制作的龙舟组接好进行赛龙舟游戏。并能够全面地介绍龙舟各部件的功能和制作技巧

    (6)拓展: 通过参观博物馆,了解中国各地龙舟的特色。

    让学生尝试龙头和龙尾、龙身各处所担任的职责有何不同,树立在一个集体中大家要前进必须“齐心协力”的信念。

    让学生欣赏自己设计的作品,用简洁的文字进行创意说明。

    (7)总结: 教师根据学生合作制作过程和游戏过程,从构思和制作技巧等方面进行肯定性的评价。对在游戏中能顾全大局,具有较强的协作精神的学生给予肯定。 【教后记】

    第6课 时间的表情

    【教学目标】

    体验与发现:了解钟表发展的历史过程,通过聆听钟声、欣赏 图片、触摸时间等活动,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充分感受时间的 存在,培养珍惜时光、关注生命的 意识。 实践与创造:掌握钟表设计的基本方法,利用生活废旧物品,采用新颖的方法设计制作一款钟表,赋予l日材料新的生命,表现独特的创意,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和动手能力;在钟表的游戏中发展手脑协调一致的能力,培养学习美术持续的兴趣。

    欣赏与评价:学会从实用、美观的角度来评价设计,体现出设计形式美。 【教学重点】 钟表的设计方法 【教学难点】

    合理利用废旧材料进行钟表装饰设计、创意制作。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教具:各种钟表范例、多媒体教室。

    学具:收集钟表的图片、生活中的废旧物品、钟心,刀、剪、胶带等。

    2•教学思路

    (1)课前布置学生分组收集素材。

    教师:把学生分成4人一组,每组要有一款数码相机,利用周末到钟表店或超市参观考察,拍摄收集图片。

    学生:把过程用笔记录下来,重点记录考察时遇到的阻力,如何解决的,考察的收获或者是不足。小组每个成员根据自己的体会,回家收集整理生活废旧品,根据自己家的现有条件,发挥联想,看哪些能和钟表发生联系?最好在家把它加工成半成品带到课堂。

    (2)个性化创意展示。

    a•课上各小组长汇报考察过程:小组成员协作意识强不强,收集图片是否丰富,遇到哪些有趣的事;观看钟表的图片并做简短的介绍,分享考察成果。

    b•学生个人展示制作材料,并说明创意:有的带来各种植物的种子,用来做钟表的读数;有的带来圆形的木块做表盘;有的用图钉做钟表的读数,黑色的kt底版做表面;有的带来方形的塑料饮料瓶,做成钟楼的造型,准备把每一面设计成不同时区的时钟;还有的带来废旧的光盘;还有的用一次性餐碟等。

    (3)动手制作。

    a•把你的创意变成现实,注意发挥材料的肌理美。

    b•教师用数码相机当场拍摄,并输人电脑,用大屏幕展现出来。

    (4)观看并评议。

    a•从选用的材料、肌理、色彩到创意等方面对作品评述,注重实用与美观相结合。

    b•说一说你最欣赏的钟表设计。

    (5)学习延伸:钟表的游戏。

    12个同学围成圆,圆心站一位同学扮演时针和分针,以左手为时针,右手为分针,蒙上眼睛,在老师的指令下摆出某一时刻的动作。当动作发生误差时,学生发出善意的笑声,在游戏中体验快乐、释放情感。

    【教后记】

    第7课

    最亲近的家具 【教学目标】

    体验与发现:关注椅子给人类带来舒适、方便的同时,还带来视觉上的审美体验。

    实践与创造:运用彩绘法或烟熏法给椅子添加装饰,美化自已的座椅,表现独特的创意;整合物理方面的知识,利用废旧的纸箱带作一把能承受自己的椅子,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几个人完成椅子的游戏,体验生活乐趣。

    欣赏与评价:欣赏各种造型、色彩•材料不同的座椅,开口刨作的思路;学会从实用、美观的角度来评价设计,体现出设计形式美。

    【教学重点】

    椅子设计方法。 【教学难点】

    实用与美观结合、创意制作。

    【课前准备】 教具:书本范例。

    学具:课前分组收集制作材料,如玉米秆、易拉罐、饮料瓶、木块、木板、包装箱等实物;制作工具,如稻草、刀、钉、锤、小钢锯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事先布置学习任务。

    教师:把学生分成4人一组,分 收集素材。

    学生:可以请教物理名师或者 :长,寻求技术指导。

    (2)材料汇总展示。

    各组把材料带回,创意大此 卜看哪一组的材料最让人出乎意有的准备用玉米秆和稻草做一巴"竹藤椅",玉米秆做椅腿和靠乳 稻草编织成网状的椅座;有的佳备用硬纸和棉花做一把"沙发";有的要用小木块、木板做一把"仿真木椅";还有的要用易拉罐、饮料瓶做一把 "花篮椅"等等。

    )(3)作业设计制作。

    动手制作,强调安全操作,尤其注意不要划破手。

    老师适当点拨:注意先要四腿平衡,求稳;再看结构是否紧凑,求实;在平稳、结实中透出材料的新颖,你就成功了。

    (4)作品展示评议。

    从色彩、材料、制作、创意等儿方面评议,如最坚固的椅子、最精制的椅子、最奇妙的椅子等等。

    (5)拓展延伸。

    欣赏课本上的图例,结合自己的制作,反思:有哪些有待改进? 【教后记】

    第8课

    边吃边看的艺术 【教学目标】

    体验与发现:把家中的茶具带来,向大家介绍它的独特之处;发现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的饮食用具中蕴涵的文化,调动视觉、触觉、味觉感受美;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艺术情感。

    实践与创造:收集一次性餐具,如碟、碗杯等,添加漂亮的装饰;收集生活中的废旧纸盒、可乐或雪碧瓶等,用剪刀进行艺术加工,再用记号笔画上图暗进行装饰。

    欣赏与评价:学会从实用与美观的角度来评价制作,寻找外形装饰与内容物的共同之处,巧妙结合,体现出设计的形式美。

    【教学重点】

    饮食用具的装饰、造型设计。 【教学难点】

    联想与创意制作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具:餐具范例

    学具:带一件美观实用的饮食用具,收集一次性餐具,记号笔、水粉、乳胶、剪刀等。

    【教学过程】

    (1)课前布置学习任务。

    每人回家带一件或一套与饮食有关的用具,如紫砂壶、水壶等,了解它的来历。同时准备白色质地的杯子和碟子各一个,或者是白色的一次性废旧纸杯和盘子餐具等。

    (2)饮食用具介绍。

    向同学介绍它,有何独特之处?比如上面有书法作品、作者的印章,有小动物造型,有图案等。整体造型像什么?它有什么独特的功能?

    你能为大家表演一下如何使用它吗?学生的演示活跃了课堂气氛。

    由视觉审美、触觉把玩到味觉品尝,立体地感受饮食文化的魁力。

    (3)设计点拨。

    a•教师:我们来欣赏一下古今具有代表性的茶具 (注意精选材料、造型、装饰都很独特的)。这些作品引起你的遇想了吗?你有什么新的构思?

    b•造型设计:越来越形象化的设计让器物充溢情趣性,透明的材料给人灵动的感觉,引发美好、有趣的联想。

    c•装饰设计:可以把杯、碟看成一个整体来设计图案。例如杯子上画鱼钩和线,碟子上画群鱼,黑白对比,趣味高雅;再比如,碟子一圈画上黑白相间的键盘,倒置的杯子上画一只弹奏的手,创意非凡。

    (4)动手绘制。

    a•可以把钟表设计在碟子上,时针、分针画在倒置杯子的底部,创意如何?

    h•可以把杯子倒置于碟子中心,整体当做一顶帽子,设计上花纹。

    c•可以在碟子上用皱纹纸剪贴花卉装饰。

    d,可以在杯子的外壁写上)书法,勾勒山水小景。

    注意绘制的工具可以采用油性的记号笔,着色力强,也可以用水粉加乳胶增加附着力。绘制的形象要简洁、概括,有疏密聚散的变化,能产生黑白对比。

    (5)相互交流、评述。

    相互观摩作品,向同学介绍你的作品,谈一谈你美好的设想,解答同学的质疑。 【教后记】

    第9课

    中国古代雕塑欣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主要艺术成就及其艺术特点,初步学会欣赏中国古代雕塑的方法。

    (2)让学生从惑受形象人手,在了解作品社会背景的前提下,加深对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埋解,从而提高欣贯能力。

    (3)激励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惑。 【教学重点】

    中国古代雕塑在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的艺术特点。着重介绍秦始皇兵马桶、霍去病墓前雕塑、六朝陵墓雕塑、敦煌石窟、龙门石窟奉先寺等典型地域的代表性作品。

    【教学难点】

    中国古代雕塑的表现形式和时代特征。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中国古代雕塑相关图片若干或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查找相关文字、图片材料(课前教师可让学生分组查阅有关中国古代雕塑的资料)。

    【教学过程】

    ●提问式导人:(提间贯穿整节课,问题解决,即是课的结束。)

    什么是雕塑?你认为什么样的作品可以称做是雕塑? 你对中国古代雕塑了解多少?可以给同学们举些例子吗? 关于秦始皇陵兵马桶,你知道多少? 汉代雕塑有怎样的特点? 霍去病墓前雕塑整体凤格是怎样的?谈谈你认为最经典的作品? 南京是六朝古都,你是否了解一些六朝时期的作品? 中国四大石窟是哪儿个?著名的作品你了解多少? 能否用自己的语言谈一谈云冈石窟大佛? 龙门石窟奉先寺佛造像建造的历史背景是如何的? 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乐山大佛的简况? ●学生回答。(由于学生查阅过资料,应该可以回答出一部分问题,不完整或需要强调的部分,教师应注意重点解析。在回答问题之前,可以小组综合讨论,拿出一个较为完整的答案,然后推荐一位同学回答,其他组的同学也可以提出意见或不同看法。最后教师点评。) ●问题回答及补充。

    雕塑是以可塑或可雕刻的物质材料,通过不同手法制作的能表达艺术家思想、观念、情感的具有三维实体的造型艺术。按其形态,一般可分为圆雕和浮雕两大类。按用途可分为架上雕塑、纪念碑雕塑和园林雕塑。按材质可分为泥、木、石、铜、陶等。(展示图片,区分不同材质的雕塑,区分圆雕和浮雕。) 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雕塑创作的成熟和繁荣时期。当时的厚葬之风日益普遍和兴盛。因而使各种形制的雕塑殉葬品的制作发展更快。这一时期,数量可观,规模宏大的当数1974年陕西临幢秦始皇陵东侧的重大考古发现——秦始皇陵兵马桶。目前共发掘四个桶坑,面积达2万余平方米,共出土与真人、真马相仿的陶桶、陶马7余件。犹如在大地下面埋藏着一支气势磅磅的地下军队。发现如此庞大、逼真,数量众多的陶诵群震惊了世界,令人惊叹不已,被称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这一大批兵马桶,不仅显示了昔日秦国的强大与秦始皇的权威,而且让人感到古代雕塑工匠高超的智慧和非凡的雕塑水平。从全局看,尽管军队列降是严整的、肃穆的,但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却是模制与手塑相结合,人窑烧制后再加彩绘。个体形象力求模仿真实,注重细节,如发式、服装等,塑造得都很具体。尽管那个时代距我们很遥远,我们似乎仍然能真实地感受到当年秦军队的雄威。

    (多媒体图片:秦始皇陵桶阵图2一3张,局部图片2张,军吏桶、将军桶、跪射武士桶各一张,兵桶头部特写4张。) 汉代厚葬风日盛,封建统治阶级中大小人物几乎邵想把自己生前享受的东西,统统带到他们想像的死后"世界"中去享用,除了日常生活器皿外,还要把难以人墓的家奴、护卫以及仪仗队、乐舞百戏等制成陶佣随葬墓中,供其死后使唤、娱乐享用。这些除了与封建统治者的迷信思想有关外,更重要的体现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恋恋不舍。

    在封建社会里,帝王、贵族为了巩固他们的统制地位,炫耀其显赫声势,而盛行厚葬。在他们的陵墓区里,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制作了大量陵墓雕刻作品。这些作品成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最重要的部分。

    霍去病墓前石雕的种类和布置方式,有别于后世帝陵前的石像。石雕充分利用山石的自然形态,依石似形,梢加雕凿求之神似,种类繁多,形象古拙,手法简练,风格浑厚。这些石雕采用不线雕、圆雕和浮雕相结合的手法,以关键

    部位细雕、其他部位胳雕的写意方法,突出对象的神杰和动感,给我们留下了一组风格粗扩古朴、气势豪放的陵墓石雕艺术珍品。其中"石刻立马"为主题雕像,雕塑朋灰白红砂石雕凿而成。石马昂首站立,长尾拖地。腹下雕有手持弓箭、之首、长须仰面璧眉挣扎的人像。高大的战马气宇轩昂,四蹄踏翻凶恶的敌酋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纪念碑式的作品。其余则围绕这一主题,与坟墓所象征的环境结合起来做全面性的烘托。

    (多媒体演示图片:霍去病墓整体图片一张、《石刻立马扒《伏虎》等图片若干。) 南京是六朝古都,在南京及其附近地区有32处南朝陵墓,每个陵墓前郡有石雕群。主要是锻磷、天禄、辟邪、石柱、碑等。这些雕刻形象生动,气势宏伟,有菱形的石柱和有翼的石兽,反映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是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珍品。

    萧景墓现存辟邪长米、宽1•55米,高3卜米。雄兽,头微南砖,向西而立,无角,长舌垂胸,须下拂,头顶有四道达干背上,胸前长毛鬃曲,两翼刻云勾纹,衬以鸟翅纹,尾长及地,足趾五爪。体形硕大肥短,各部分比例适当,昂首挺胸,两翼振奋,雕饰精英,为同期辟邪中的佳作。

    (多媒体演示图片,萧景墓石辟邪、六朝陵墓神道石柱、萧道生墓石戳鳞等图片约1幅左右,供学生欣赏) 敦煌莫高窟修建于前奏二年,在以后的1多年里,人们陆续在此开凿石 窟,隋唐时期达到高潮。开凿的窟室有1多个,保存到现在的洞窟有492个, 是现存世界最伟大的佛教艺术宝库奉先寺是龙门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石窟,长宽各3余米。据碑文记载,此窟开凿于唐代武则天时期,历时三年。洞申佛像明显体现了惜代佛像艺术特点,干腆绣目,嘴角微翘,呈微笑状,容智而慈祥,令人敬而不惧。(多媒体演示图片2一3张。) 乐山大佛位干四川乐山市,依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开凿而成,又名凌云大佛,为弥勒坐像。始凿丁唐亥宗开元初年(公元7xx年),佛像高71米,是世界最高的大佛,素有"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之称。1996年12月,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多媒体演示图片1-2张。) 小结: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对中围古代雕塑作品从内容、题材等方面进行小结。

    (多媒体演示敦煌莫高窟外景及作品图片若干。)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西郊武周山南麓,开凿于北魏中期,现存主要洞窟53个,造像5•1万个。其中第2窟释迎佛雕像,高13•7米,前额宽阔,直鼻大耳,着右祖架装,盘腿而坐,目光凝视,似乎在沉思,表现出一副超然大度的神情,在静穆巾蕴含着戚严与容智。其形象和雕塑手法,仍然有印度健陀罗艺术的 影响。(多媒体演示图片2一3张。)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12千米处,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唐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石筒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

    邵洛阳时。各朝代造像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l千米,共约悦 万余尊。2年11月,洛阳龙门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列人《世 界遗产名录》。 【教后记】

    室内装饰品的设计与制作教案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对室内装饰品的欣赏,了解一种室内装饰品

    的设计要素和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2.学会利用材料的特性完成一件室内装饰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表现能力,增强环保意识。

    作业要求:充分利用纸材制作一件小装饰品。要求造型美观,做工精细。

    课业类别:工艺课

    教学重点:充分利用材料的特性进行设计与制作。

    教学难点:构思设计艺术造型。

    教具准备:课本、装饰品、课件

    学具准备:剪刀、刻刀、胶水、铅笔、各色卡纸。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播放音乐

    引言: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多地追求着高质量的精神生活,工艺美术品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就越发重要,尤其是室内装饰品,因为它们的存在,才使我们的精神生活变的更加舒适、优美、愉快。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室内装饰品的设计与制作。

    二、展示目标

    课件出示

    三、授新课

    欣赏课本第16 17页室内装饰品图片

    (教师解说)

    说明:室内装饰品的种类是多样的,有绘画、雕塑、工艺制作等。运用多种材料(如:纸材、织物、纤维线材、秸草\\黏土、金属等)采用不同的技术制作而成。它们充分利用材料的特点,形成不同的形式和风格,不仅美观,而且还能给你的家庭生活增添一些情趣。

    欣赏教师准备的装饰品及课件中的装饰品。(教师讲解)

    a、运用吹塑纸制作的平面装饰品。充分利用吹塑纸的特性,把各种形象经过剪、粘贴、组合,最后用笔画痕。

    b、把各种形象的各部分分别剪折成立体的部件,再用胶水粘合,组成立体的浮雕作品。

    c、课件中的装饰品

    小结:用纸做的小工艺品具有制作容易、用材简便、立体感强的特点。

    用纸制作的方法:运用折剪、刻挖、卷曲、粘贴等手法,使平面的纸变形,制成各种立体部件,再经过粘贴组合,表现物体的形态特征。

    四、布置作业

    通过欣赏我们了解了用纸材设计制作装饰品的要素和制作方法,接下来就让我们尝试用纸材设计制作一件装饰品。希望同学们大胆构思,充分发挥你们的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

    设计制作步骤:

    1、构思.根据准备材料的形状、色彩、肌理等产生联想。

    2、设计. 可在纸上画出设计草图。

    3、制作.用简便的手法巧妙用材,合理组合。制作时要细心、耐心,注意安全。

    五、学生设计制作,教师巡视辅导。

    辅导时:注意要进一步启发学生构思,指导和帮助学生解决制作中的困难

    龚和成

    上屯镇一初中美案

    初中美术教案 篇6

    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

    拟试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1.吴门四家是明代中期出现于( )的画派。 A.浙江B.金陵C.苏州D.扬州

    2.董其昌的绘画风格属于( )。 A.松江派B.华亭派C.云间派D.吴派 3.金农属于( )。

    A.扬州画派B.娄东派C.清六家D.海上画派

    世纪末,后印象主义艺术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塞尚、凡•高和( )。 A.马蒂斯B.莫罗C.修拉D.高更

    5.艺术中的“模仿说”最先是由( )提出的。

    A.法国美学家B.古希腊哲学家C.俄国文学家D.意大利艺术家

    6.英国诗人雪莱和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的关于艺术理论的学说是( )。 A.劳动说B.游戏说C.表现说D.巫术说

    7.下列不属于美术接受内在过程初级阶段的是( )。 A.完形与弥散B.错觉C.差异原理D.误解 8.以下属于帛画的有( )。

    A.《松岩楼阁图》B.《步辇图》 C.《人物御龙图》D.《消夏图》 9.《韩熙载夜宴图》的作者顾闳中是( )画家。 A.南唐B.西蜀C.北宋D.唐代

    10.保存有大量元代壁画的永乐宫现位于山西的( )。 A.太原B.芮城C.稷山D.永济

    11.下列属于明代后期花鸟画的代表人物的是( )。 A.陈洪绶B.崔子忠C.陈淳D.徐渭

    12.吴道子与张僧繇的绘画风格被并称为( )。 A.密体B.疏体C.繁体D.简体 13.张择端的传世名作是( )。

    A.《幽谷图》B.《清明上河图》C.《西园雅集图》D.《秋山行旅图》 14.课程改革不仅是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理念的改革,也是( )。

    A.技能和技法的改革B.教学目标的改革C.教学过程的改革D.教学方法的改革 15.美术课程评价的依据是( )。

    A.美术课程标准B.学生作业C.学生造型能力的提高D.学生学习的兴趣

    16.具有地域性特征、针对性特征、时代性和现实性特征、探究性和实践性特征的课程是( )。

    A.校本课程B.地方课程C.艺术课程D.美术课程 17.美术课程倡导( ),促进学生发展。

    A.过程评价和综合评价B.发展评价和个性评价C.学生自评和师生互评D.全面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

    18.美术教师要使美术学习成为培养学生( )的能力,培育高品位的审美价值观的过程。

    A.发现美、欣赏美B.欣赏美、表现美C.发现美、表现美D.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 19.在学习过程中投人情感,获得内在动力支持,并有情感体验,具有这样特征的学习方法是( )。

    A.合作学习B.自主学习C.探究性学习D.创新性学习

    20.立体构成是一门研究在( )中如何将立体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赋予个性美的立体形态的学科。

    A.三维空间B.二维平面C.二维空间D.多维空间 21.中国联通公司标志的创意源于( )。 A.中国结B.双钱C.方胜D.太极图

    22.美术欣赏教学的一般过程包括感知、分析、理解和( )。 A.共鸣B.评价C.想象D.欣赏

    23.一件好的实用工艺品必须具备( )。

    A.功能性与实用性B.功能性与耐用性C.功能性与审美性D.实用性与灵活性 24.美术教学备课的主要内容是( )。

    A.明确定义与把握原则B.熟悉课标与了解学生C.编写教案与设计板书D.钻研教科书与确定教法

    25.下列教学方法中,属新的教学方法的是( )。 A.谈话法B.参观法C.情境教学法D.欣赏法 26.在美术教学中,认识的主体是( )。 A.教师B.教科书C.学生D.教员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27.简述新古典主义美术的艺术特征。

    27.【参考答案】新古典主义美术的特征是:选择严峻的重大题材(古代历史和现实的重大事件),在艺术形式上,强调理性而非感性的表现;在构图上强调完整性;在造型上重视素描和轮廓,注重雕塑般的人物形象,而对色彩不够重视。法国新古典主义美术从维安、达维德到安格尔,取得了最优秀的成就,并达到高峰。

    28.画面构图方法的三个要点是什么?

    28.【参考答案】画面构图方法有三个要点:(1)画面主题图形的位置;(2)非主题图影的位置及其与主题图形的关系;(3)画面底形的位置及其与图形的关系。

    29.美育如何改变人的心理气质与精神面貌?

    29.【参考答案】(1)从生理的兴奋和快感,转移到心理的恬适和愉悦; (2)从个别性的感受和形象,转移到普遍性的观照和沉思; (3)从功利性的占有和享受,转移到超功利性的旷迭和赏玩。 30.风景速写的表现技法基本有哪三种? 30.【参考答案】 (1)勾线法

    近似中国画的白描画法。画面的色调层次用线条的疏密体现,一般只重形象本身的结构组成关系,不重其明暗变化,适合表现明媚秀丽的景色与情调。用钢笔画这种速写,线条清晰,效果更好。

    (2)水墨画法

    利用墨色的干湿浓淡、虚实相间,表现出云雾缭绕或空间宽广深远的山水及街景等。这种画法可使速写充满含蓄、神秘、意境浓厚的大气魄。

    (3)线条和色调并重的画法

    这种画法,线条有轻有重、有粗有细、有刚有柔,形成深浅层次和明暗韵味,可以反映不同形象的质感、美感及作者的激情。这种速写的特点是生动活泼,体现整体气氛而不拘泥于形象的某些细节,适于表现某些热闹的、动感很强的风景,如热火朝天的工地、喧闹的街景等。风景速写要准确,但更要体现生动性和某种气氛、意境的美感,不能只追求简单的所谓准确。例如画一座楼房,如果像画建筑图那样用尺子打格画成,可能画得十分准确合理,但却毫无生气,缺乏艺术性。

    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31.以下是针对《陶瓷艺术》一课拟定的三种不同的教学设计思路,请参照第一种思路的分析方法分别对第二种、第三种思路的优缺点进行简短分析。

    例子:

    第一种思路:具有“课堂化”特色的思路。在教室里进行欣赏、评述、交流、讨论。教师最好能准备有特色的陶瓷器皿和其他用品,既有助于教学评述,也能丰富课堂视觉效果,营造好课堂教学的空间与气氛。由谈话、提问方式导入,展开多种形式的讨论,如小组讨论、班级讨论。

    答:第一种思路的优点在于有专门的教师,师生可以方便、充分地传授、交流、讨论等,缺点是资源、资料有限,学生的直接观察、感受不足。

    问题:

    第二种思路:具有“现场感”特色的思路。从参观陶瓷商场、了解陶瓷市场入手。让学生在琳琅满目的货架展台上直接感受到陶瓷工艺之美,现场及时交流,还可以拍照、画速写、写短文等,加深感受、提高认识。第三种思路:具有“虚拟性”特色的思路。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师可以预先制作好多媒体课件或者网页,可以与相关网站建立超链接。可建立聊天室组织学生进行在线交流、讨论。还可以发电子邮件、将网上搜集的资料做成网页。

    32.我们都知道艺术是源于生活的,如果没有对生活的体验,也就不会有绘画情感表达的形式感悟。同时,艺术不仅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是对生活的升华。在初中美术欣赏课《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教学中,需要学生明白其中的含义,更希望学生能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问题:请你根据上述材料对本课内容的表述,写出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30分) 33.请你给初中美术《标志设计》一课设计1课时的教学简案。[教材内容为人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校园的春天》活动一《设计标志》,具体内容略] 要求:

    (1)写出一篇规范、完整的课时教学简案; (2)根据需要选择和处理教材内容;

    (3)恰当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4)合理地设计学习活动和作业要求。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中公教育解析】自元朝以后,江南苏州一带成为文人荟萃之地。许多著名画家云集苏州,形成一个强大的画派。苏州史称“吴门”,因此作为有共同地区特征的画家群形成了吴门画派。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是沈周和他的学生文徵明、唐寅,再加上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中公教育解析】董其昌是明代后期著名画家、书法家、书画理论家、书画鉴赏家,董其昌的绘画长于山水,注重师法传统技法,追求平淡天真的格调,讲究笔致墨韵,墨色层次分明,拙中带秀,清隽雅逸。他是“华亭派”的主要代表。

    【中公教育解析】“扬州画派”是清代中国画派之一,又称“扬州八怪”,它并不专指某八个人,实际上是泛指代表扬州画坛艺术个性鲜明、风格怪异的一批画家。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师造化、抒个性、用我法、专写意、重神似、端人品和博修养。其中较有名的有:郑燮、罗聘、黄慎、李方膺、高翔、金农、李鱓、汪士慎等。金农,人称“八怪”之首,博学多才,50岁后始作画,终生贫困。他长于花鸟、山水、人物,尤擅墨梅。他的画造型古拙朴素,布局讲究,构思新意,作品有《墨梅图》、《月花图》等。

    【中公教育解析】后印象主义也称“印象派之后”或“后期印象派”,是法国美术史上继印象主义之后的美术现象,主要指以塞尚、凡•高和高更等为代表的一群画家以及画风。他们最初都是学习印象主义,塞尚和高更还参加过印象主义画展。凡•高虽然设有参加过印象主义展览,也一直以印象主义者自居。后来这三人。都在艺术探索之路上取得了较离成就,强调画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在艺术成熟期各自树立了鲜明的艺术个性。在艺术史上,后印象主义被称为西方20世纪现代艺术的起源。

    【中公教育解析】关于艺术的起源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劳动说等。“模仿既”是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最古老的理论,始于古希腊哲学家。这种学说是从古希腊时期审美活动“和谐说”发展而来的。古希腊哲学家认为,模仿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和本能,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和现实生活的模仿。在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多德等古希腊哲学家看来,所有艺术都是模仿的产物。继希腊哲学家之后,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都不同程度在此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了“模仿说”。这种理论到19世纪末仍然具有极大的影响。

    【中公教育解析】表现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表现和交流情感的需要,情感表现是艺术最主要的功能,也是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持这一理论的主要有英国诗人学莱、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等,在他们看来,原始人通过各种艺术来表达他们的情感。从而促成了艺术的发生和发展。如果说人类的科学主要是与理性、认知相联系的话,人类的艺术就更多的是和感性、情感等联系在一起。

    【中公教育解析】美术接受的内在过程包括:(1)准备阶段:在主体的综合修养、审美经验及美术世界影响的基础上形成接受定向与期待及审美态度。(2)初级阶段:知觉的完形和弥散、错觉、差异和陌生化。(3)高级阶段:理解(前理解、理解的循环、还原和误解)、体验(直觉与理性的统一,对作品深刻内涵的把握,与作品及创作者的共鸣)和回味(检验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试金石,也是发挥其社会功能的重要环节)。

    【中公教育解析】略。

    【中公教育解析】顾闳中,五代十国中南唐人物画家,曾任南唐画院待诏,用笔圆劲,间以方笔转折,设色浓丽,擅描摹人物神情意态,与周文矩齐名,唯一传世作品为《韩熙载夜宴图》。

    【中公教育解析】永乐宫,又名大纯阳万寿宫,位于山西省芮城县境内。永乐宫是典型的元代建筑风格,粗大的斗拱层叠交错,四周的雕饰不多,比起明、清两代的建筑,显得较为简洁、明朗。几个殿以南、北为中轴线,依次排列。特别是宫殿内部的墙壁上,布满了精心绘制的壁画,其艺术价值之高,数量之多,实属世上罕见。

    【中公教育解析】略。

    【中公教育解析】吴道子是中国唐代著名画家,被后世尊称为“画圣”,被民间画工尊为祖师。吴道子的出现,是中国人物画史上的光辉一页。他吸收民间和外来画风,确立了新的民族风格,即世人所称的“昊家样”。吴道子的画风所绘人物衣服宽松,用笔动感较强,与曹仲达所绘的外国佛像衣纹紧贴身体不同,故人称“昊带当风,曹衣出水”。张僧繇是南北朝南朝梁代人,是六朝最有影响的大画家之一,擅作人物故事画及宗教画。所绘佛像,自成样式,被称为“张家样”,为雕塑者之楷模。后人论其作画用笔多依书法,点曳斫拂,如钧戟利剑,点画时有缺落而形象具备,一变东晋顾恺之、南北朝南朝宋代人陆探微连绵循环的“密体”画法。张僧繇的“疏体”画法,至隋唐而兴盛起来。后人将其画法与唐吴道子并称为“疏体”。

    【中公教育解析】张择端是北宋著名风俗画家,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宋徽宗时画院待诏;工界画,尤擅舟车、市桥,自成家数。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清明上河图》是其传世名作。该画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清明时节汴河两岸的风光,以全景式的构图、严谨精细的笔法,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风貌。本题备选答案中A项《幽谷图》和D项《秋山行旅图》的作者是北宋山水画家郭熙,C项《西园雅集图》的作者是北宋画家李公麟。

    【中公教育解析】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中公教育解析】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美术课程评价的依据是美术课程标准。

    【中公教育解析】地方课程具有地域性、针对性、时代性、现实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等特征,能够加强学生与社会现实和社区发展的联系,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从而立志将来为家乡的现代化建设而贡献力量。

    【中公教育解析】美术教学评价既要通过美术作业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更需要通过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予以评价,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中公教育解析】学校美术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

    【中公教育解析】倡导自主学习,要求教师尽量做到: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有意义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掌握学习方法,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投入情感,获得内在动力支持,并有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进行自我调整、反馈。

    【中公教育解析】立体构成是一门研究在三维空间中如何将立体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赋予个性美的立体形态的学科。

    【中公教育解析】中国联通公司标志的创意源于中国结,是由中国古代吉祥图形“盘长”纹样演变而来。回环贯通的线条,象征着中国联通作为现代电信企业的井然有序、迅达畅通以及联通事业的无以穷尽,日久天长。

    【中公教育解析】美术欣赏教学的一般过程包括感知、分析、理解和评价。 【中公教育解析】功能性和审美性是一件好的实用工艺品所必须具备的特质。 【中公教育解析】略。

    【中公教育解析】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中公教育解析】略。 三、案例分析题

    31.【参考答案】第二种思路的优点在于具有直观性、现场感,缺点在于教学内容的拓展、深化及充分交流不方便。第三种思路的优点在于教学资源的形式和内容丰富,能跨时空进行学习交流,缺点在于真实感不足。

    32.【参考答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初中阶段对“欣赏•评述”课的要求是学生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欣赏•评述”是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解释、判断的教学活动。评述更着眼于对美术作品理解、评价的表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

    在思考和讨论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评述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初步学习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参与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主义热情。教学重点:理解艺术创作的题材、内容与技法都源于生活,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及其艺术形象是高于生活的。 教学难点:以美术作品作为切入点,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四、教学设计题

    33.【参考答案】课题:标志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标志的分类及构成等基本知识,培养观察、想象、创造思维能力和应用视觉语言的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学习标志设计的方法,体验亲手进行标志设计的创作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重点:标志的应用分类和构成形式。 教学难点:标志的创意设计。

    教具准备:电教设备、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学具准备:画笔、画纸、颜料等绘图用品。 教学过程:

    一、启发讨论式导入新课

    教师启发提问:同学们,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标志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我们每天都能在不同的场合见到一些标志,请同学们仔细回想,你都见到过哪些标志?这些标志都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确实如此,标志存在于我们社会的每个角落,适用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在现代社会申,标志已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视觉符号,它更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强大的社会功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视觉的语言一——标志设计。(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引导学生看大屏幕。(演示教学课件) 师:同学们通过欣赏这些标志可以看出,每个标志都蕴含着大量的信息,具有一定的含义。因此可以说,标志是具有某种含义的视觉符号,犹如语言,起着识别、示意和传递信息的作用。它通过精炼的艺术形象,使人一目了然。它具有很强的概括性与象征性,同时也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标志的种类

    师:下面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些标志按照用途的不同可分为哪些种类?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流、讨论。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师:标志的类别繁多,使用广泛。例如:用于国家标志的国徽、国旗;用于团体标志的共青团团徽、团旗,少先队的星星火炬;用于商品上的商标,如李宁牌商标、奥迪轿车标志;用于各行业、机关等职能部门的专业标志,如公路局的标志、中国铁路的标志、公安机关的标志、红十字的卫生标志等;用于会议上的标志,如奥运会标志,我国政治协商会议标志;用于公路、铁路、航空交通的交通标志;指示人们注意安全的安全标志;标明街道的路标等。此外,标志随着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而多样化,如体育运动标志、电视台标志、网站标志等。

    (二)标志的构成形式 教师结合课件讲解。

    1.颜色构成的标志。我国在生产和交通安全的颜色标志为红(静止、停的意思)、黄(警告、注意的意思)、蓝(指令、遵守的意思)、绿(安全通行的意思),如用黄和黑标明注意、警告、危险的铁路安全标志,用红、黄、绿灯指挥车辆行驶的标志等。

    2.文字构成的标志。如永久牌自行车标志、可口可乐标志、第一汽车制造厂标志等。 3.图形构成的标志。如奥运五环标志,党徽标志、韩日世界杯标志、农业银行标志、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标志等等。

    4.文字和图形相结合构成的标志。例如:运用中国古钱和“中”字构成的中国银行标志、中国铁路的“工人”标志、中国工商银行标志、中央电视台标志等。

    (三)标志的构思与创意

    结合课件欣赏中外优秀标志作品的构思与创意。如奥运会标志、北京奥申委会徽、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等。

    1.奥运五环标志

    它由5个奥林匹克环套接组成,5个环从左到右互相套接,上面是蓝、黑、红环,下面是黄、绿环。整个造型为一个底部小的规则梯形。奥林匹克标志象征五大洲和全世界的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相聚一堂,同时也象征着五大洲的人民团结起来,为创造光明的世界而努力。

    2.北京奥申委会徽

    该标志运用奥运五环色组成五角星,相互环扣,同时它又是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品“中国结”的象形,象征世界五大洲的团结、协作、交流、发展,携手共创新世纪。五星似一个打太极拳的人形,以表现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精髓。整体形象行云流水,和谐生动,充满运动感,以此表达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

    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是中国特点、北京特点与奥林匹克运动元素的巧妙结合。以印章为主体表现形式,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经过艺术手法夸张变形、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人的造型同时具有现代“京”字的神韵,蕴含浓重的中国韵味。

    (四)标志设计的方法步骤

    以设计“禁止吸烟”标志为例,讲解标志的制作过程。 1.选题。确定标志设计的题目、内容及要表达的信息。 2.构思。怎样突出标志设计的特征,用什么手法来表现。

    3.构图。可多画几幅草图,反复思考,寻找简练、概括的形象,明确地表达信息;也可采用不同的手法来表现,以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案。

    4定稿。选择最理想的设计定稿。

    5.着色。设色应单纯、醒目,或用对比色彩。一般只用一两种颜色,防止色彩杂乱影响效果。

    三、课堂作业

    1.设计一幅运动会上使用的具有本班特色的标志。 2.给学校各专用教室设计一个标志。

    3.给学校的音乐会、艺术节、讲演比赛、故事会、家长会、书法比赛、绘画比赛、校庆等活动设计一个标志,要形象鲜明,传递信息准确,独特、美观。

    四、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如:怎样将语言概括地用符号来表现;怎样表达得明确,又有独特的形象。发现有独特设计构思的作业可以展示给大家,以便同学之间互相沟通信息,互相启发。

    五、课堂小结

    展示设计较好的作业,巩固标志设计的特征及表现手法的知识内容。可让学生谈谈设计的构思对程。

    最新初中语文教案


    经验时常告诉我们,做事要提前做好准备。作为一幼儿园的老师,我们需要让小朋友们学到知识,优秀的教案能帮老师们更好的解决学习上的问题,教案有利于老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提供效率。您知道幼儿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小编特意收集和整理了最新初中语文教案,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教案 篇1

    第一课 学习目标:1、了解语文课程的学习目标;2、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3、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导入新课:

    在进入新的学期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本学期的语文学习目标。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通过学习语文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等,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那么,本学期我们的语文学习目标主要有哪些呢?

    学习目标一:

    本学期我们将学习初一语文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字词句段篇的基本概念和用法,通过学习,使同学们明白字、词、句、段、篇的区别和联系,能够正确运用它们。例如,我们将学习如何正确运用标点符号,掌握好断句的方法,避免歧义和误解;学习如何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学习目标二:

    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我们还将学习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阅读是培养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不同的文章和文学作品,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培养我们的情感,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因此,本学期我们将学习如何正确理解和分析文章,学习如何提取关键信息,学习如何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等。

    学习目标三:

    除了学习基础知识和提高阅读能力之外,我们还要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我们学习更加高效,提高学习效果。比如,我们要养成每日阅读的习惯,尽量多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我们要养成每天默写生字的习惯,提高自己的词汇量和拼写能力;我们要养成每天写日记的习惯,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学习语文,取得更好的成绩。

    小结:

    本学期我们将学习初一语文的基础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希望大家能够珍惜这个学期的时间,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记住,语文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素养,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加油!

    初中语文教案 篇2

    优秀初中语文教案:《〈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2、理解文意,把握故意的寓意,理解庄子与惠子不同的志趣。

    3、掌握“是““国”“相”等文言词义。

    【教学重点】

    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故事的寓意,体会庄子的志趣。

    2、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

    【教学难点】

    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

    2、引导学生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教学方法】

    1、朗读法: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体会人物的志趣。第二篇还可以采用对话的形式展开争辩,表现二人的差异。

    2、比较法:

    比较惠子与庄子的思想志趣的不同。

    3、延伸拓展法:

    拓宽阅读视野。多介绍一些有关庄子的故事,了解庄子的生平,思想。课外读庄子的文章,进一步体会《庄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庄子的故事导入

    古时有一个人,才学和品质都为人之首,到大限之日时,很多弟子极伤心,竟呜咽有声,情不自禁。大师笑道:“你不是不明白: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死生为伴,通天一气,你又何必悲伤?”

    弟子道:“生死之理,我何尚不明。只是我跟随您至今,受益匪浅,弟子却无以为报。想先生贫困一世,死后竟没什么陪葬。弟子所悲者,即为此也!”大帅坦然微笑,说道:“我以天地作棺椁,以日月为连壁,以星辰为珠宝,以万物作陪葬。我的葬具岂不很完备吗?还有比这更好更多的陪葬吗?”弟子道:“没有棺椁、我担心乌鸦、老鹰啄食先生。”大帅平静笑道:“在地上被乌鸦、老鹰吃掉,在地下被蝼蚁、老鼠吃掉二者有什么两样?夺乌鸦、老鹰之食而给?

    这个大师就是庄子!2400年前,就有这样非凡的见识!

    二、介绍庄子和《庄子》

    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身处乱世,博学多才,家境贫寒而又有志节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三、通读课文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他们的语气。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

    ⑴惠子相梁

    ⑵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⑶非梧桐不止

    ⑷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⑸于是鸱得腐鼠

    ⑹鱼出游从容

    ⑺是鱼之乐也

    学生明确:

    ⑴相:名词用作动词。做宰相。

    ⑵国:国都、京城。

    ⑶止:栖息。

    ⑷安:疑问代词,怎么。

    ⑸于是:在这时,与现代汉语中表意不同。

    ⑹从容:安闲自由;现在多指“在危险面前冷静不慌忙”。

    ⑺是:这。

    3、翻译句子: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注意“国”及语序倒的翻译)

    于是鸱得腐鼠: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口赫我邪:”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

    四、理解感悟

    1、庄子讲鹌鸨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鹓刍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庄子将自己比作鹓刍,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2、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3、两人辩论的结果且不论谁输赢,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他们的人生态度不同,结合前一篇试作分析。

    《惠子相梁》中,惠子利欲熏心,以自己的心思猜度庄子,却不知庄子清高自守,视爵禄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五、课外延伸

    1、庄子与惠子的友情:

    庄子与惠子,由于性格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基本立场,进而导致两种对立的思路──一个超然物外,但又返回事物本身来观赏其美;一个走向独我论,即每个人无论如何不会知道第三者的心灵状态。

    庄子与惠子由于基本观点的差异,在讨论问题时,便经常互相抬杠,而挨捧子的,好像总是惠子。在《逍遥游》上,庄子笑惠子“拙于用大”;《德充符》上也说惠子:“你劳费精力……自鸣得意于坚白之论。”这些批评,庄子都是站在自己的哲学观点上,而他最大的用意,则在于借惠子来抒发己意。

    他们两人,在现实生活上固然有距离,在学术观念上也相对立,但在情谊上,惠子确是庄子生平惟一的契友。这从惠子死后,庄子的一节纪念词上可以看出: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对跟随他的人说:“楚国郢人捏白士,鼻尖上溅到一滴如蝇翼般大的污泥,他请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挥动斧头,呼呼作响,随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点完全削除,而鼻子没有受到丝毫损伤,郢人站着面不改色。宋元君听说这件事,把匠石找来说:‘替我试试看。’匠石说:‘我以前能削,但是我的对手早已经死了!’自从先生去世,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谈论的对象了!”(《徐无鬼》)

    惠子死后,庄子再也找不到可以对谈的人了。在这短短的寓言中,流露出纯厚真挚之情。能设出这个妙趣的寓言,来譬喻他和死者的友谊,如此神来之笔,非庄子莫能为之。

    2、美文阅读,欣赏《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初中语文教案 篇3

    教学

    目标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理解“智、亦云、亡、吊、何遽、居、将、十九”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韩非子》《淮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3.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能力目标

    1.学习阅读寓言的方法。

    2.从不同角度灵活理解寓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思想教育目标

    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培养健全人格

    教学重点诵读;灵活运用“通过品味关键词语理解寓言含义”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经验,选定角度灵活理解寓意。

    教具课件

    时间安排指导自读《智子疑邻》——研读《塞翁失马》——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课后

    小结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以读带动其他环节。通过自读、译读、熟读、无标点

    朗读等形式,为学生理解课文铺平了道路。

    备注

    教案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指导自读《智子疑邻》

    1.资料助读

    投影: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著名思想家。他出身贵族,屡次上书向韩王进谏,改革政治,实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均未被采纳。后来,得到秦始皇的赏识,在秦国任客卿。不久便被他的同学李斯等人谗言所陷,下狱后被逼自杀,死时47岁。他著有《韩非子》一书,共20卷,55篇。笔锋犀利,说理透辟,常用寓言故事阐明道理,富有说服力。其中许多寓言故事一直流传于世,像《自相矛盾》、《守株待兔》、《滥竽充数》等,《智子疑邻》也是其中的一篇。

    2.自由诵读,疏通文意,教师提示理解词义的方法。

    理解词义有三种方法:

    (1)借助文章下面的注释;

    (2)查工具书;

    (3)举手询问。

    3.请学生抓住主要情节、关键词语理解寓意。

    4.生联系自身体会谈启发。

    二、师生共同研读《塞翁失马》

    1.资料助读

    投影: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苏非、李尚、伍被等著。《淮南子》思想上接近道家,同时又吸取了儒家法家、阴阳家的思想,成为一部杂家著作。这部书在阐明哲理时,涉及很多奇物异类、鬼神灵怪,所以保存了很多神话材料,曲折地反映了远古人民的生活和思想。如女娲炼石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等,都通过这部书的保存而流传至今。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理解文意。

    教师提示:

    (1)马无故亡而入胡:逃跑。

    (2)何遽(jù):就,竟。怎么就,表示反问。

    (3)其马将(jiānɡ)胡骏马而归:带领。

    (4)堕(duò)而折其髀(bì):从马上摔下来,摔断了大腿。

    (5)人皆吊之: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6)引弦而战:拿起弓箭去打仗。引弦,拉开弓弦。

    (7)死者十九: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

    (8)此独以跛(bǒ)之故,父子相保:保全。

    3.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4.生根据图片提示,用文言文说说故事。

    5.无标点朗读课文。

    6.生理解寓意。

    思考:

    (1)好事坏事能转化吗?

    (2)好事坏事必然转化吗?

    (3)举例说说好事、坏事在什么条件下转化?

    7.这则寓言故事说明祸福相依的道理,那么这对我们的思想方法和生活态度有什么积极的启示呢?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学习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教师点拨:

    启示:

    (1)祸福可以转化,不要静止地看待;学会在祸中看到福,从祸中考虑到怎样求得转化,不要消极悲观,或者在福中看到祸,加以戒备。

    (2)祸福之来,确实有许多偶然性,生死、利害、得失,并不都是可以预料的。考虑力求周全,处事力求慎重,多一些应付不测之变的准备,少一些不着边际的幻想;一旦面临祸患,可以处变不惊,可以减少后悔。这也是一种成熟生活态度的养成。

    8.你能不能用成语、俗语或者警句之类来解释这则寓言呢?

    三、拓展延伸

    寓言故事一般比较短小而含义深刻,有许多成语就出自寓言,你知道吗?你能不能给大家讲一个出自寓言的成语故事?

    四、作业布置

    自编寓言故事

    提示:情节要合理具体,情节与寓意要一致,寓意能揭示一种生活道理。

    如树和斧子、蜜蜂与花朵、画笔和颜料

    五、板书设计

    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智其子转化

    富人“不筑,必将有盗”祸(一定条件)福

    疑邻人之父化转

    初中语文教案 篇4

    《世说新语》

    知识目标

    1.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拟、未若”等;

    2.背诵两篇短文。

    能力目标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重点)

    2.;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难点)

    情感目标

    学习古人的智慧,培养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第一课时《咏雪》

    学习

    目标

    1.朗读文言文,了解文言大意,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

    2.讨论分析文中的两个比喻句,学习摹景状物的手法。

    3.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雪花是严寒的冬天,仁慈的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它是那样的纯洁、轻盈,你能拿什么比拟它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咏雪》,你和文中的两位才子比试比试如何呢?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分类积累,疏通文意

    1.自读课文,根据文意读准节奏。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读懂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1)重点字词解释:

    ①内集:家庭聚会②儿女:子侄辈③俄而:不久,一会儿。

    ④欣然:高兴的样子。⑤未若:不如,比不上。⑥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2)重点句子翻译: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

    翻译: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③未若柳絮因风起

    翻译: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的漫天飞舞。

    3.学生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教学备注】

    ‖学法指导‖

    文言文朗读停顿的“两个原则”:

    1.结构原则:即不要把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断开,要保持词和短语的完整性。

    2.意义原则:即根据语意停顿,把一句话分成几个意群,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

    ‖教学提示‖

    本文篇幅不长,疏通不难,可以在串讲中明确重点文言字词,加深记忆。

    ☞目标导学二:理解内容,体会写法

    1.文章开头一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涵盖事件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

    2.“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氛围。

    3.“咏雪”的过程中,文章特别记载了两个人的咏,即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对其中哪一个更欣赏?为什么?

    “柳絮因风起”更好,因为柳絮比盐更像雪。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意蕴强,有美感,这是“撒盐空中”所缺乏的。“撒盐空中”比喻了雪的颜色。

    4.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谢太傅对两人的答案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教学提示‖

    通过质疑,让学生感受谢家的浓厚的雅致氛围,体会作者精巧的构思。讨论交流解决难点。

    ☞目标导学三:运用比喻,想象写作

    1.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举出几句咏雪的名句。

    “鹅毛”、“蒲公英的孩子”等。

    咏雪的名句有: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

    2.学生尝试运用比喻,想像写作:英语中有26个字母,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初中语文教案 篇5

    2018江西初中语文教师招聘面试:《老王》教案

    在教师招聘的考试中会涉及到不同类型的作品,比如我今天选取的《老王》这篇课文,这是一篇现代作家杨绛的一篇小说,作者通过简洁流畅洗练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平凡人老王的故事。中公教师考试研究院为你们提供了较为详细的教学设计以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和积累文中重要词语,了解作者生平以及写作背景。 【过程与方法】

    理解课文,领会作者与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领会作者与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难点】联系身边的人,关注、关爱他人。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在导入环节我采用的是多媒体导入和谈话导入相结合的方法。由苏芮的《奉献》导入课题。接下来播放几张明星照片和相关资料图片,并谈话导入:生活中人们总是对名人的一言一行非常地关注,但生活中更多的是普通人,你是否也曾关注过身边的普通人?我国著名作家文学家杨绛曾经关注过一个车夫,为他写下了散文《老王》。(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屏幕出示生字词,学生朗读) 2.教师介绍杨绛生平以及写作背景。 3.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深入研读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全文,结合同学讨论、小组交流的方式总结出本文的主要内容。学生能够总结出本文主要写了老王的“苦”和“善”两部分,“苦”表现在谋生手段艰难,生理

    上有缺陷,居住条件恶劣。“善”表现在为作者送冰,车费减半;送钱先生看病,不愿要报酬;身体病重,还要来谢恩。这样可以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内容。

    接下来进入到疑难解析环节。我会请同学们思考以下几个问题:老王为什么在去世前给“我”送香油和鸡蛋?这件事情体现了老王怎样的性格特点?老王说“我不是要钱”,为什么最后还收了钱,体现了他的什么品质?对文章最后一句话怎样理解?请学生反复阅读并进行小组讨论。把握本文中老王老实善良、施恩图报的形象以及作者同情关心弱者的品质特点。

    (四)巩固提高

    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本文情感的体悟,我会组织学生讨论并思考:怎样看待街边乞讨的人?别人向你乞讨会怎样做?通过这种讨论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关注身边人,关注弱势群体。

    (五)小结作业

    小结:面对不幸的人,我们应该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而不应该去歧视他们。我们生活在幸福中的时候,不要忘了还有许多人需要帮助。遇到不幸时,我们要相信自己不是孤独的。请记住不要放弃每一次帮助别人的机会,因为“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作业:如果你是老王的邻居或者认识的人,你知道了老王的死讯后,你有什么想对老王说的?请写一段话。

    五、板书设计

    初中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走近庄子,初步了解庄子及其和思想;

    2、积累文言常识,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3、明确庄子所举故事所要阐明的道理。

    教学重点:

    以“读”为主线,按“通读——朗诵——诵读”层进式推进课堂流程,结合文本探究文中人物对“宰相”这一职位的态度。

    教学难点:

    浅析文章所折射出的庄子的道家思想。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及内容:

    一、导入本课

    有这样样一个人总是用颠倒的眼光看待世人,比如一棵树高大挺拔,是栋梁之才,他却认为树越高大越容易遭砍伐;比如他的妻子死了,他却敲盆而歌。他在我们看来十分另类,然而他是一位哲学家,他就是庄子。今天我们通过《惠子相梁》一文来初步认识一下庄子。(板书课题并解题)

    二、初读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请一学生朗读,其余从字音和节奏上进行评价;

    全班齐读课文。

    三、赏读课文

    探究:围绕“宰相”写到了哪些人他们对“宰相”这一职位的态度是怎样的

    1、“或”——有的人,通过分析朗读“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得出“奉承攀附”;

    2、惠子,通过分析朗读“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得出“薄情寡义”;引入刘向《说苑》之“梁相死……”得出“视相如命”;

    3、庄子,通过分析朗读“庄子往见之”得出“坦荡”;通过阅读探讨“鹓鶵”和“鸱”各是怎样的鸟明确庄子所举故事的用意;通过对不阅读分析“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得出“视相如腐鼠”。

    四、拓读课文

    1、探究:庄子为何“视相如腐鼠”并初步解读庄子的思想——精神自由

    材料一:庄子钓于濮水之上,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

    竿不顾。——《庄子·秋水》

    初中综合实践教学教案系列


    优秀的人总是会提前做好准备,作为幼儿园的老师,我们都希望小朋友们能在课堂上学到知识,因此,老师会在授课前准备好教案,有了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幼儿园教案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初中综合实践教学教案系列”,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初中综合实践教学教案【篇1】

    教学任务:

    1、参加体育锻炼的益处 2、体育锻炼重在参与 3、了解自己的体能

    教学内容:

    1、古希腊人对参加体育锻炼的益处有的呢地认识:

    “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 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 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

    我国先秦时期在《吕氏春秋》中用形象地比喻阐释了“生命在于运动”的真谛:

    “流水不腐,户枢不蠢,动也。”

    2、体育锻炼重在参与你必须真正理解“重在参与”的体育精神,并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只有残疾阿体育锻炼,才能体会到锻炼的乐趣,并得到益处。应具有积极、乐观和奋勇拼搏的进取精神,并把这种态度和精神渗透在自己的学和生活之中!

    3、了解自己参与体育的现状在课本上做出选择题1――10题算出分数,对应评价参考标准看看自己在哪一种类型当中!

    为了完成学任务,必须认真上好体育课。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开展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锻炼、课余运动训练以及竞赛活动的基础。

    上好体育课,使课内外体育活动很好的结合起来,对搞好学校体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上好体育课的基本要求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端正学态度,既要重视上好体育基础知识课,又要重视上好体育实践课,使学科学理论知识和掌握动作技术、技能很好的结合起来。

    (2)上课时要认真听讲,自己观察老师或同学的示范,细心领会新学的动作要领,并自觉积极的进行学,在练中要勤于动脑,善于思考。

    (3)要遵守课堂纪律和学要求。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课,因病因事不能上课时,因事先请假;上课前要做好准备,有条件的要穿运动服和运动鞋上课(或轻便装和软鞋底);要提前2―3分钟到指定地点集合;课中要服从指挥,听从老师和小组长的调动。

    (4)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注意自己和同伴的安全,爱护场地器材设备。

    (5)要做到课内外结合。在课外体育锻炼时,注意复和巩固课内外所学的内容,加强练,积极参加《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测试。

    (6)服装体育课必须穿运动服运动鞋。

    课后作业:

    1、根据实际自觉积极的参加课内外体育活动。

    2、学会发展健康体能的方法!

    初中综合实践教学教案【篇2】

    绿色食品的保鲜和加工

    一、主题的确定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实践能力较差。一些简单作物的栽培管理缺乏认识和实践,缺乏社会的基本运行模式和社会生活经验。

    绿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杂粮之一,绿豆的发芽,周期短,见效快,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可适于在家庭或学校进行发芽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实验结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小豆芽》主题的确立,就是从学生生活中最简单的绿豆发芽切入,通过学生实践种绿豆,体验营销过程,进而产生种植兴趣为线索,展开系列实验、调查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

    1学习绿豆种植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种植小植物的基本技能;

    2、了解"绿色食品"的加工制作及保鲜技术和一些农副产品的贮藏与加工技术,进行绿豆芽销售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3、通过绿色食品的研究,培养学生具有独立制定研究方案的能力和自主获取信息的能力,养成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态度和能力,具有较强的**意识。

    4、通过**绿豆芽活动,进入社会情境,接触社会现实,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等途径,使学生理解社会基本运作方式,人类生活基本活动,积累社会生活经验。

    三、活动内容

    本次主题活动共设计《种植绿豆》、《**绿豆芽》、《绿色食品探密》、《绿色行动》等四个活动专题。其中《种植绿豆》是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掌握绿豆的种植方法,了解对比实验的方法;《**绿豆芽》是教师引导学生设计绿豆芽的营销方案,让学生在体验绿豆的销售过程中,积累社会生活经验;《绿色食品探密》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研究方案,在调查、访问、上网查询资料等活动中了解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有关绿色食品及保鲜技术的相关知识,并能撰写出相关主题的调查报告;《绿色行动》是在学生已掌握种植绿豆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自己种植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花卉、蔬菜),在种植中了解一些家用工具及农用工具的使用与保养方法,知道安全操作。通过这项活动,我们可以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综合运用知识。

    四、活动实施:

    活动一:种植绿豆(2课时)

    活动目标:

    1、学习绿豆种植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学会用"水生法"或"播种法"种植绿豆,初步了解种子生长所需要的条件,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也为掌握种植技术奠定基础;

    2了解比较实验的条件,掌握实验方法,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在观察实验中,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和随时记录的学习习惯。

    三。展示绿豆的发芽效果,培养良好的合作、沟通、分享的态度和能力。

    活动过程:

    老师讲解和演示了“水法”种植绿豆和“播种法”种植绿豆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

    教学建议:最好教师与学生都进行种植绿豆的对比实验,第一可以提供给教师最直接的实验结果,第二,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师生的平等,有利于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2学生在家进行绿豆比较种植实验;一盆用“水法”种绿豆,另一盆用“播种法”种绿豆。有条件的也可以在学校进行,统一管理,同时观察,这样比较实验的可信度就会大大提高。

    3、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这两种实验的结果,如:出芽时间,芽叶的形状,根茎的形态等,并可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写出观察日记

    4、绿豆出芽后,以展览会或交流会的形式,让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及活动体验,对学生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引导学生进行新的主题研究。

    评价:评价方式可以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家长评价为主,也可以让每个学生谈谈自己在这一活动中的表现,然后全班选出表现最突出的学生进行奖励。评价重点应放在学生绿豆种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观察记录上。

    设计意图:《种植绿豆》活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这是以种植绿豆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实验"、"**"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活动二:**绿豆芽(2课时)

    活动目标:

    1、通过以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绿豆芽的销售,了解销售的基本程序及方法,在教师指导下,设计绿豆芽的销售方案,初步理解社会基本运作方式,积累社会生活经验;

    2通过销售绿豆芽,与他人接触,体验销售过程,懂得尊重和理解人;

    三。在体验销售的过程中,鼓励学生产生求异的想法和想法,增强对**的渴望,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和**。

    活动过程:

    1在销售活动开始前,老师可以指导学生设计绿豆销售计划。

    这个项目可以包括:销售任务、公关项目(市场摊位、向小贩兜售或其他困难)、分工、场合、场所

    2与销售过程中的人员进行联系和沟通,体验销售过程,并及时记录。

    3、销售后,教师组织学生将销售过程中的问题或体验进行交流,并将学生在销售中生成的其它问题引导学生他们展开思路,形成活动主题。了解“绿色食品”的加工保鲜技术和一些农副产品的贮藏加工技术。

    学生在听讲和发言时,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学会倾听,学会提问,要重视培养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民主氛围。

    评价:可以将学生在**绿豆芽的过程记录和体验记录作为评价依据,教师可对能产生求异设想与思路的学生给予口头或书面表扬,以此鼓励学生新的想法和创意,努力激发学生参与研究活动的热情,并在学习中积极实践、勇于实践创新。

    设计意图:初中生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能力的基础,对周围的世界已形成了初步的认识,《**绿豆芽》活动,就是要把学生认知为主的生活与体验为主的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尝试、体验等各种实践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形成基本的社会生活能力

    活动3:探索绿色食品(2学时)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独立设计、调查研究方案,学会用调查、访问、上网查询等方法来收集并整理绿色食品相关资料,通过问题**,体验到研究的乐趣,并能自主地撰写有关绿色食品的研究报告,得出结论,培养学生信息整合的能力。

    2、通过在**绿色食品的活动中与其他学生的合作、交流,汇报研究过程的体会与心得,大胆地向他人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养成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态度和能力。

    活动过程:

    1、可根据学生的选题情况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小组划分,选出组长,并根据小组成员的意愿,选择适合自己或自己感兴趣的主题,确立为小组的研究主题。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制定研究计划。

    教学建议:小组活动是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鼓励初中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合作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小组的构成由学生自己协商后确定,教师不过多介入他们的选择,小组成员的组成不限于班级内,为使实践与**走向深入,允许并鼓励各班之间,不同年级之间,甚至不同学校,不同地域之间学生的组合。

    2在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之前,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方法的培训。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调查法,调查法的主要步骤有哪些,并要具体介绍一些主要的调查方法,如访谈、观察、测验等。对于访谈的方法,建议学生在访谈前,要注意做好相关知识的准备,对于有特定目标的访谈,要准备一份详细的采访提纲,要与计划采访的专家或单位取得联系,争取获得人员的协助和必要的资料,保证采访的顺利进行;在调查和访谈过程中,要注意礼貌,遵守被采访人的规定,做好访谈记录,填写“访谈记录表”。

    三。教师应提醒学生外出活动时注意安全。

    4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走访和调查,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信息进行查询。在研究活动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并将收集的资料进行整合,完成调查研究报告,还可以让学生以《我的收获》为题,写一篇小短文。

    5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组织和安排报告程序。它可以是个人的言论自由,在整个活动中谈论个人的经历和收获。也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汇报的内容不仅仅包括研究成果,还应该包括整个活动的过程,组员的参与程度,活动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如何克服的,活动的收获等。

    在汇报时,尽量将本组所收集的各种文字、**、声音、影像资料都向同学们展示,以供大家分享。报告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鼓励创新,可以是成功的经验,也可以是失败的经验。

    评价:评价的内容可以是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态度;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合作精神:是否乐于助人、主动与同学配合、认真倾听同学的观点和意见,为小组的学习做积极的贡献等;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也可以进行评价

    如:查阅资料、实地观察记录、调查研究、资料、工具等方面。

    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式评价、等级评价等,体现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取向,促进研究活动目标的达成。

    设计意图:《绿色食品探密》活动的设计是在学生劳动实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绿色"进行研究,体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学习和掌握研究的方法。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这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性的集中表现。

    活动四:绿色行动(1课时)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掌握植物(花卉、蔬菜)的栽培技术,初步学会家用工具或农用工具的使用与保养方法,知道安全操作;

    2、在种植花卉、或蔬菜活动中培养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收获期间,将种植成果服务家庭,奉献社会,愿意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而不懈努力。

    活动过程:

    1活动开始前,教师、家长或学校应为学生提供他们喜欢的植物或种子,并让学生选择种子进行种植和管理。在这期间,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而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2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经验和成果的交流,让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或教师评价。

    三。学生学会了简单的花卉或蔬菜种植技术,为家庭或社会服务。

    4、教师可引导学生针对《小豆芽》活动过程及心得体验写一篇感想。

    评估:可由家长和相关人员(专家、技术人员、服务人员)进行评估。

    设计意图:《绿色行动》活动的设计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而开放和实施的,它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而对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对学科的逻辑体系的超越。在实践中,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把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放在核心位置,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创造空间。

    五:活动评价

    评价提示:

    《小豆芽》的评价要在每个专题活动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价,可将学生在各项活动中的态度表现、取得的实践成果等,以有效的形式加以呈现。评价的重点是指导学生实践方法的改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初中综合实践教学教案【篇3】

    家乡小导游

    兴凯湖旅游方案成果展示

    单位:密山市兴凯湖中学

    指导教师:于启湖

    教材基础: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活动年级:七年级

    活动主题家乡小导游

    兴凯湖旅游方案成果展示

    一、活动理论依据: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设置、地方管理和学校开发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实施,既要结合校情,又要关注学情,既要满足学生不同的个性需求,又要体现办学特色。

    学生通过实践,以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创新精神、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加强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是现代教育中的个性内容、体验内容和反思内容,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态化空间,学生是这个空间的主导者,学生具有整个活动的支配权和主导权,能够以自我和团队为中心,推动活动的进行。在综合实践过程中,教师是管理者、引导者和引导者。

    二、背景价值分析:

    1资源背景分析:兴凯湖中学是一所农村初中,位于美丽富饶的兴凯湖。兴凯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地质公园。

    兴凯湖平原是黑龙江省第二大平原,自然保护区面积22万公顷;兴凯湖湿地是中国第三大湿地。2002年2月,兴凯湖湿地被列入国际湿地保护名录。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距密山市35公里。

    98公里长的沙岗犹如一条巨龙将兴凯湖隔开。大兴凯湖总面积4380平方公里,中国面积1080平方公里。中国小兴凯湖面积176平方公里。

    博大精深的兴凯湖不仅展现了美丽的自然风光,也凝聚了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这里有6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新开流古文化遗址,满族的祖先肃慎人曾在这里留下了生存的印记,并创造了中华文明史上独具特色的渔猎文化。兴凯湖以其丰富的渔业产品闻名海内外,有鱼类70多种,其中以兴凯湖大白鱼最为著名。

    它以其肉洁白细嫩,味美可口跻身于我国四大淡水名鱼之列。据史料记载,它是明清时期珍贵的贡品。稀有名贵,受人青睐。

    它也是世界上重要的湿地和候鸟栖息地

    1、 二级保护的珍稀鸟类有180多种

    一、二级珍贵植物200多种。兴凯湖四季风光独特,泉水明媚,碧波荡漾,十里杏花盛开;夏湖,碧波荡漾,鸥鸟翔集;秋湖,浪阔天空,层林尽染;冬湖,堆银叠玉,千里冰封。兴凯湖旅游集合区,可分为兴凯湖当壁镇景区、兴凯湖莲花景区、兴凯湖蜂蜜山景区、兴凯湖新开流景区、兴凯湖泄洪闸景区、兴凯湖龙王庙景区。

    随着夏天的到来,每年有100多万人来这里休闲度假。

    2、教学内容分析:《家乡小导游》一课是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七年级第二学期内容,本次活动主要是通过学生对家乡的旅游“宝藏”进行**、了解,小组成员积极合作收集资料,并学会制订旅游方案做一回家乡小导游。

    3、学生情况分析:初中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利用网络、图书资料等多种途径获取所需资源。但是基于多种原因所致,许多学生对家乡的旅游资源了解甚少,学校图书室关于家乡旅游资源的书籍不多,加上多数学生都是住校生,只能利用周末时间开展活动,给活动的开展带来了很多困难。

    4、活动价值分析:由于社会经济、文化高速发展,家乡正在进行经济建设、开发的契机,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变化,感受神州大地所焕发的勃勃生机。同时使学生清醒地认识到家乡的不足,并能从中受到启发,以自己的视角审视家乡的建设,能提出合理的建议,进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通过活动,学生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挑战自我。学生走进社会,亲近自然,感受自然,感受生活,感受祖国美丽的山川水乡和风土人情的文化特色。通过活动,我们可以与社会和自然和谐相处,从而了解自己,肯定自己的价值。

    三、设计意图:

    兴凯湖中学有兴凯湖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而作为学生对自己的家乡丰富资源和深厚文化底蕴必须加以了解、**。现在学生所处的“社会地位”“家庭地位”太优越,以至于他们除了学习活动之外,很少去接触和了解其它的知识。设计这样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让他们去接触和探索学习活动以外的生活,加深了解家乡旅游资源,研讨方案设计,引导学生经历多样化实践学习活动的过程,经历问题**、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和过程。

    培养创新精神,热爱家乡情怀,真正体验身边的科学与生态,增强环保意识。身心愉悦,自我价值体验。

    通过活动让学生知道,要获得信息,首先要分析问题,确定需求信息。让学生体验在网上搜索、实地考察、调查访问、整理资料的过程和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鉴别信息、评价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总结提高。

    四、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兴凯湖的起源、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设计兴凯湖旅游规划。

    2、能力目标:

    (1) 学会运用网络、实地考察等方式查找、收集、整理数据,形成独立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3)小组成员分工合作,互相支持配合、团结协作共同完成活动预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意识、团队精神,学会与他人合作,获得积极的学习情绪。具有自我意识,树立自信,积极进取,养成负责任的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3、情感目标:

    (1) 通过活动,使学生身心愉悦,经过观察,口、手、脑、自我价值都能得到体验。发展学生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地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能力和创造精神。

    (2)通过旅游方案设计,感受丰富多彩的家乡风光,秀美的家乡**感受生活,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的美德。

    五、活动方式、时间

    活动采取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形式,通过网络收集整理信息。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家乡旅游方案”。提出解决出行过程中的出发、住宿、租车、餐饮、费用等问题的思路。

    建议由组长协调分工,组员自荐。

    课外分散与课堂集中相结合,合理利用和合理分配。信息以分散的方式收集和处理。

    六、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在第一节课中,我们将提前展示兴凯湖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讲述兴凯湖的旅游资源。

    2、把旅游资源进行类别划分,按照班级学生的六个小组进行分工,教师说明活动要求及注意事项,然后小组长带领本小组成员制订活动计划。

    1、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实地考察进行拍摄、上网搜寻、查找相关图书资料、访问家乡老人等多途径收集兴凯湖旅游资源。

    2根据计划,每组将对各自章节的内容进行筛选和整理,以确保**与描述一致。

    (三)汇报核实,制订方案

    1在第二节课上,每各小组按照预定的计划进行汇报,交流所需知识,互相学习。教师指导,确保教材准确、精炼。

    2兴凯湖景区分为几条线路,每个组团设计一个参观家乡风景名胜的计划。

    (四)展示成果,交流反馈

    第三节课堂上进行成果展示,借助大屏幕****由学生按小组进行交流反馈。

    具体过程:

    1、激趣导入

    (1) 这次活动,同学们积极参与,热情高涨,值得称赞。

    (2)欣赏**:《 我爱家乡兴凯湖》,让我们一起走进兴凯湖。

    (3) 在这节课上,让我们交换并展示结果。在交流的过程中,希望同学们认真倾听,积极思考。

    2、成果展示

    教师讲解展示程序,**课件,学生同时做口头报告

    (1) 兴凯湖地图:介绍其地理位置、面积、特色等基本信息。

    (2) 兴凯湖的起源:介绍兴凯湖的历史和名称。

    (3) 四季自然风光介绍:夏、秋。

    (4) 标志性景点:兴凯湖博物馆、湿地、新开流、一号门、二号门、龙王庙;当壁镇、莲花堡、国门、王震纪念馆、蜜糖山。

    (5) 生态资源:介绍兴凯湖的鱼类、鸟类、树种和动物。

    (6) 文物:新开流遗址等。

    (7) 民俗文化:兴凯湖传说。

    3、方案交流

    从小组中选择一名代表,以交流小组设计的旅游计划。

    4、问题反馈

    同学们进行了精彩的交流发言,在活动过程当中对我们的家乡兴凯湖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有哪些感受与体会,请学生自由畅谈。

    (五)总结评价

    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能力、创新意识和思想教育。

    七、活动收获与反思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从资料的收集、整理,到活动的开展,以至最后的探索、展示,同学们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深入的研究、**和开发每一个问题,从而全方面地获取了有关知识,是我们活动获得成功的有力保证。

    初中综合实践教学教案【篇4】

    教育目标:

    1、认识生命的来之不易,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

    2、珍爱自己的生命,揭示生命的可贵。

    3、增强应对挫折的勇气,培养积极的处世态度,做一个对别人、对社会、对祖国有用的人,不断充实自己的生命,不断提高生命的价值,让自己的生命焕发光彩。

    学生现状分析:

    当代的小学生因所处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很优越,以及家长的过分宠爱,因而养成了一种安逸享乐的习惯,形成了一种惟我独尊的性格,缺乏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因此,当所谓的困难突然降临时,往往情绪低落,不易振作,采取消极悲观的态度,有人当自己所谓的利益受到一点的损害的时候,常常采取极端的措施,甚至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课前准备:

    1、动员学生回去向自己的父母了解自己出生前父母的感受和出生后父母照顾自己的情况,以及十几年来的感受。

    2、从报纸和网络等媒体上查找并了解许多轻视生命的例子和数字,与革命先烈为争取自由、幸福的生活而付出生命的故事和现代英模事迹作比较。揭示生命的可贵,要死得其所有价值。

    活动内容:

    主持人: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生命是那样的美好。生命是那样的绚烂。正是这样的生命,让我们每分每秒享受着生活的喜悦。正是这样的生命,让我们时时刻刻体会着生活的感动。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让我们一同感受生命的洗礼,用每个人的思想折射出绚烂生命的七彩光芒。下面我宣布《生命》五年二班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正式开始!

    一、请欣赏第一版块:生命来之不易

    1、主持人: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请同学们摸摸自己跳动的心脏,想一想是谁给了你这生命。

    2、课件展示:展示相片,包括母亲怀孕期间的图片,几个同学从小到大的图片,包括母亲拉着孩子的相片,一家几口玩耍的图片。(看后同学们谈父母养育自己的一些艰辛故事。)

    3、主持人:是呀!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无不浸透着母亲十月怀胎的辛苦,到宝宝出生后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

    二、第二版块:生命的价值:

    1、主持人:回过头来想想。父母把我们拉扯大是何等不容易的啊,我们曾经是一个小之又小的生命,而今天我们已经是小大人了。面对自己,面对同学,在自己和同学的身上,我们不难看到这些年来,父母的辛劳,对我们的呵护,我们更应该体会到我们生命的来之不易。可是很多孩子却无视自己的生命,把它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轻易舍弃它。请看咱班同学搜集来的资料:

    2、展示同学搜集来的轻视生命的资料。

    〈1〉方某,女,16岁,长春市某中学学生。因考试成绩不理想,服毒身亡。

    〈2〉黄某,女,18岁,鞍山市某中学学生。因恐惧考试,服毒身亡。

    〈3〉20xx年5月22日6时30分许,在北京宣武区牛街东里一区2号楼发生一起跳楼自杀事件,一少年从该楼的15层跳下当场身亡。

    〈4〉据资料显示,我国每年仅自杀者就达25万人,自杀未遂者达200万人。

    3、主持人: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有许多人就这么轻易地结束了自己来之不易的生命,也有人为自己的冲动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今年是我们伟大祖国母亲60岁生日。我们清楚的记得为了解放,我们的先辈走过的沧桑岁月。为了发展,我们的祖辈经历的风雨历程。?他们甚至不昔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死得其所有价值。

    (几名同学介绍体现生命价值革命先烈的事迹和现代舍已救人的事例。)

    教师小结:

    听了以上同学的讲述作为当代的小学生我们不应当当所谓的困难突然降临时,情绪低落,采取消极悲观的态度,甚至采取极端的措施,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我们要学羔羊跪乳、乌鸦反哺,感谢我们的妈妈给了我们沐浴阳光的权力,感谢老师给我们传道授业解惑教会做人的道理。更感谢前辈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没有理由不珍爱生命。因为我们的生命不属于我们自己,我们要加倍努力学习,将来孝敬父母、长辈,以及所有关爱我们的人。报效社会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6、主持人:正如老师说的一样,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对于父母的重要性,我们每个人也都知道了我们珍惜自己的生命,不但是为我们自己,还是为了所有疼爱我们,关心我们的亲人,因为,我们在他们心中是绝无仅有的一个!接下来请听我们同学来给大家朗读毕淑敏的一首诗《我很重要》:(钢琴曲:《秋日的私语》)我很重要

    我们的生命,端坐于概率垒就的金字塔的顶端。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还有权利和资格说我不重要吗?

    对于我们的父母,我们永远是不可重复的孤本。无论他们有多少儿女,我们都是独特的一个。

    假如我不存在了,他们就空留一份慈爱,在风中蛛丝般飘荡。

    假如我生了病,他们的。心就会皱缩成石块,无数次向上苍祈祷我的康复,甚至愿灾痛以十倍的烈度降临于他们自身,以换取我的平安。

    我的每一滴成功,都如同经过放大镜,进入他们的瞳孔,摄入他们心底。假如我们先他们而去,他们的白发会从日出垂到日暮,他们的泪水会使太平洋为之涨潮。面对这无法承载的亲情,我们还敢说我不重要吗?

    我对自己小声说。我还不习惯嘹亮地宣布这一主张,我们在不重要中生活得太久了。我很重要。

    我重复了一遍。声音放大了一点。我听到自己的心脏在这种呼唤中猛烈地跳动。我很重要。

    我终于大声地对世界这样宣布。片刻之后,我听到山岳和江海传来回声。

    是的,我很重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勇气这样说。我们的地位可能很卑微,我们的身分可能很渺小,但这丝毫不意味着我们不重要。

    重要并不是伟大的同义词,它是心灵对生命的允诺。

    让我们昂起头,对着我们这颗美丽的星球上无数的生灵,响亮地宣布——我很重要。

    三、第三版块:创造生命奇迹

    1、主持人:听过了毕淑敏的《我很重要》,我想我们每个人更加懂得了自己在父母、亲人、朋友心中的重要性了吧,那么我们就更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了!对于每个人来说生命都是宝贵的,因为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可当我们这仅有的一次生命,遇到困难与危险时,却有人在为我们创造着一次次生命的奇迹。下面就请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发生在汶川地震中真实的故事。

    2、(视频)

    3、主持人:孩子得救了,可是他的父母却永远闭上了双眼,永远离开了他们深爱的孩子,他们眷恋的世界。下面请同学们听一听作曲家为这些可敬的父母写的歌曲。

    4、主持人:这是多么动听、感人的歌曲呀!此时,我看到了同学们眼中的泪水,那么你愿意倾述你们的心声吗?

    学生1:听完这个故事,听完这首歌我心里非常难过,久久不能平静。为这个孩子难过,为他的爸爸妈妈难过。

    学生2:通过这个事情,我知道了孩子是爸爸妈妈的心头肉这句话的含义。在他们眼里,如果孩子需要,就是用他们的命来换孩子的命也是值得的啊。

    主持人:在这个世界上,不知是父母的爱是无私的,其实还有很多人都在演译着大爱无边,在创造着生命的奇迹。请看来自汶川前线发来的报道。

    (5生讲故事)(1)美丽的天使袁文婷(2)郎铮的故事(3)林浩的故事(4)女民警为地震孤儿哺乳(5)可爱的人民解放军

    5、主持人:是呀,不管你来自何方,只要心中有爱,那么我们就可以创造生命奇迹,让生命精彩。5月12日是令全国人民最难忘的日子,让我们一起为那些逝去的和活着的人祈祷。(歌曲:《祈祷》)

    6、主持人:一节实践课就要结束了,心灵的撞击,情感的震撼,相信你更懂得了生命的珍贵,更应该学会感恩,感谢父母,感谢朋友,感谢老师、感谢祖国,感谢生命中走过的每一个关心自己的人。下面就你快快动笔写下你的心里话,让和平鸽送去你的祝福。(书写感受并发言)

    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承载着生命的列车,经历了生命的一次次奇迹。我们更加懂得了生命的可贵。今天我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我们当知它来之不易,我们更要加倍的爱我们的父母,热爱我们的祖国。

    今年祖国60华诞,我们看到了祖国日益强大,我们为祖国自豪、骄傲,那么我们更应该珍惜生命,珍惜今天的生活,珍惜时间,好好学习,为祖国更加繁荣昌盛而做出不懈的努力。

    初中综合实践教学教案【篇5】

    活动目的:

    1、让学生主动了解最新的科技信息和科研动态,开阔学生的视野,做关心世界的有心人。

    2、教会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报刊、图书、媒体、网络等)获取并筛选有用的信息。

    3、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4、鼓励学生进行大胆想象和科技制作,树立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活动准备:

    1、搜集科技资料,了解科技成果,制作一份手抄报。

    2、或独立或合作完成一项科技小发明,并确立一人作为新闻发布会发言人,写好发言稿。

    3、确定新闻发布会的主持人、专家和记者等角色。(专家可由学生邀请与发明有关的物理、化学等科任教师)

    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包括电脑、互联网等)

    活动过程:

    1、展示幻灯片一:标题“人类没有他们,世界将会怎样?”

    图片:伽利略、爱迪生、贝尔、莱特兄弟、蔡伦、毕升、丁肇中、李政道……

    (图片自选,兼顾中外古今,六至八张为宜)

    2、问:仰望这些科学巨匠,你能否用一句话向大家介绍一下他们的名字和主要贡献?

    (生答略)

    3、幻灯片二:活动主题“科学引领未来”

    总结:是的,我们很难想象,人类如果没有他们,我们的世界将会变成怎样?(学生可以自由发言)

    正如刚才同学们所说,正是这些科学巨匠们为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才使得我们拥有了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而我们想要拥有更美好的未来,也必然要依靠更多的人为人类的科学事业而奋斗。“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未来的科学家在哪里?就在我们的同学之中。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参加川港中学初二(3)班科技新闻发布会,有请主持人。

    4、幻灯片四:标题“科技新闻发布会”

    5、主持人上场:

    串联词:

    好,本次新闻发布会正式开始,首先为你介绍一下今天出席新闻发布会的人员。

    (略)

    6、主持人:

    下面请同学交流一下你们所搜集的最新科技新闻,请用一句话标题新闻的形式介绍给大家。

    (例:(1)黑猩猩与人类基因相似程度达到96%

    (2)石油价格上涨,各国开发新能源替代石油

    (3)斯坦福大学教授发现大脑两个区分管妙股输赢

    (4)美科学家称人类载入火星探险可提前10年实现

    (5)美科学家宣布发现太阳系第十大行星

    (6)卡西尼号发现土卫二表面有火山活动迹象

    (7)德国研制出超硬纳粹材料,硬度超普通钻石

    (8)废渣变为优质水泥,我科学家发明“凝石”技术

    (9)“勇气”号火星车传回火星沙漠全景照片

    7、主持人:

    同学们的交流让大家充分感受到了世界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但大家也不必妄自菲薄,我想下面的发布会,也会让大家领略一下我们同学当中小小科学家的风采。

    下面新闻发布会的基本程序是:发言人发布新闻或介绍自己的科技小制作,然后记者们共有五分钟提问时间,最后有请专家进行点评。发布会结束时由各位记者评选出“最佳创意奖”一名和“实用科技奖”一名。

    (发言人可以使用多媒体展示自己的发明)

    (学生发言、专家评点略)

    8、教师总结并布置作业

    (1)手抄报评比

    (2)小记者根据新闻发布会情况写一则新闻稿

    2024初中美术教案精品


    常言道,优秀的人都是有自己的事先计划。在每学期开学之前,幼儿园的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为了加强学习效率,我们一般会事先准备好教案,有了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关于好的幼儿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经过收集,小编整理了2024初中美术教案精品,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初中美术教案 篇1

    引言:美术是一门富有创造力和表达力的学科,它能够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父亲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之一,他们在孩子的成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将介绍一份初中美术父亲教案,帮助父亲们在美术教育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促进孩子的艺术发展。

    一、认识美术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1. 美术教育的意义: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孩子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美术教育的价值:培养孩子对美的欣赏能力,增强孩子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为孩子的综合素质发展提供支持。

    二、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艺术兴趣

    1. 参观艺术展览:带孩子参观美术馆、画廊等,让孩子近距离接触各种艺术作品,了解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

    2. 学习艺术史知识: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或观看艺术纪录片来学习艺术史知识,让孩子了解艺术家的传世之作和艺术发展的历程。

    3. 制定艺术计划:与孩子一起制定每个月或每个季度的艺术计划,包括去公园写生、学习素描、绘制油画等。

    三、与孩子一起学习美术知识和技巧

    1. 色彩学习:与孩子一起学习颜色的基本概念、色彩搭配和色彩运用,可以通过调色板、颜料等工具进行实践操作。

    2. 素描技巧:教授孩子基本的素描技巧,如线条的运用、阴影的表现等。可以通过复制静物、人物肖像等进行练习。

    3. 水彩画技巧:教授孩子水彩画的基本技巧,如水彩的混合、渐变、湿画与干画的运用等。可以通过绘制风景、花卉等进行实践。

    四、鼓励孩子进行艺术创作

    1. 提供艺术材料和工具:为孩子准备绘画纸、颜料、画笔等艺术材料和工具,供孩子随时进行艺术创作。

    2. 表扬和鼓励:当孩子完成一幅作品时,父亲要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孩子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和自信心。

    3. 父子合作创作:父亲可以与孩子一起进行艺术创作,共同完成一幅作品,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五、展示孩子的艺术作品

    1. 举办家庭艺术展:在家中的一角,搭建一个简单的艺术展览空间,展示孩子的作品,邀请亲朋好友前来观赏和交流。

    2. 学校艺术展演:鼓励孩子参加学校组织的艺术展演活动,展示孩子的作品,给予他们分享和交流的机会。

    六、与孩子进行艺术对话与反馈

    1. 对话:与孩子一起欣赏和讨论艺术作品,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促进父子之间的艺术对话。

    2. 反馈:对孩子的作品给予真诚的反馈和建议,鼓励孩子勇于表达和创新。

    结语:本教案旨在帮助父亲们在孩子的美术教育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培养孩子的艺术兴趣和创造力,为他们的成长和综合素质提供支持。通过与孩子一起学习和创作,父亲们可以与孩子建立更亲密的关系,并共同享受美术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初中美术教案 篇2

    一、《五角星》教材分析

    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时竟会被一块几乎没有具象造型变化的树皮肌理打动;《五角星》有时特别钟情于旧街上那些特别富于色彩与肌理变化的破旧墙壁;《五角星》突然发现一个锯掉的大树桩切面原来也很美丽——我们还经常会出现一些“熟视无睹”的视觉现象,我们或许并不知道对象的结构到底是怎样组织变化的,只有一个关于对象初步感知的整体印象——

    美术可以改变人感受世界的角度与方式,我们可以在似乎已经极其熟悉的器物上,重新以一种绘画研究的眼光来尝试深入分析对象,发现物体产生某种视觉感受的原因,找出体现特定器物质感的表现方法与技法要点。这是通过美术的学习锐化学生观察力、艺术表现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培养学生深入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本课《五角星》主要尝试从“肌理与质感的表现”这个角度来帮助学生了解绘画艺术表现的又一种视觉语言体系。尝试运用明暗、笔触、线条、色彩等手段描绘物体的质感,学习肌理与质感的制作方法与表现技巧,可以使学生获得新颖、有趣的艺术体验,并能初步理解美术作品中质感表现与表达情感主题的关系。艺术家们充分表现质感可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往往可以更好地为表达情感主题服务。

    教材从认识质感的表现与主题表达的关系入手,展示了两幅作品:《五角星》和《钢水·汗水》。 《五角星》中碎铁皮拼接的逼真描绘,火迹斑斑、弹痕累累的细腻刻画,不仅给人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更使人联想到中国人民军队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 《钢水·汗水》中对于汗珠的细喊表现突出了工人劳动的辛苦.突出了“民族脊梁”的主题。

    作品赏析主要试图体现两个作用:一是帮助学生理解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中物体质感的表现越逼真,其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就越强;二是培养学生关注材质的意识,激发学生研究肌理与材质表现的学习欲望。教材着重围绕不同材质的表现与同一材质的不同表现展开,通过讨论与交流,开展描绘材质的肌理效果和针对实物质感进行写生的活动,丰富学生的艺术表现技巧,培养细致观察和耐心描绘的良好习惯,提高其感受与表现质感美的能力。

    课文以欣赏感受导入,逐步引导学生观察不同材质在轻重、刚柔、明暗以及光滑与粗糙等方面存在的差异,通过讨论交流,引入制作不同的肌理效果及表现质感的方法。

    “活动一”主要是针对研究不同肌理的制作方法而设置的。为了强化学生对肌理的感知与运用的能力,在活动中加入了分小组将各自表现的材质效果拼接成画的内容。

    “活动二”的指向是将绘画技法的学习落实到对某一物体质感的表现上。对于工具材料的选择,虽以铅笔为主,但不应加以严格限制。教材中的学生作业和欣赏示范作品可作为学生的作业参考,呈现的步骤图可帮助学生把握绘制各个阶段的要求及效果。

    “评价建议”一栏中,从笔触、轻重、刚柔、长短、疏密、明暗等方面着重提出了绩效测评的评价建议,同时也给学生获取知识、技能提供了重要的方向性参考。

    “资料库”中介绍有关笔触与质地,高光、反光与质地的关系及其表现,供学生作业日寸、借鉴使用。“学习大空间”主要介绍了获取特殊质感效果的特殊技巧,作为课内外参考运用。

    二、教学目标

    ◆能够运用压印或拓印等方法制作肌理效果,并运用制作的不同肌理效果组拼成画。

    ◆能够运用一些表现物体质感的造型技巧,选择表现出器物某一局部质感的基本特点。

    ◆能够初步体验绘画作品中肌理、质感表现与情感主题表达之间的内在关系。

    三、教学思路

    首先,设置欣赏活动导入。以多媒体手段展示《钢水·汗水》和《五角星》两幅画。也可用其他质感强烈的优秀作品如《父亲》等,gl导学生欣赏讨论。欣赏所选图片应清晰,特别要有精彩的质感描绘的局部重点展示,考虑学生的充分参与交流,着重观察画面中质感是如何表现的。这一环节主要是了解质感表现的重要性.激起学习的兴趣。

    然后,进入对材质美的观察、感受阶段,以获得初步的材质美感体验。引导学生对课前准备好的各种材质进行观察、比较、触摸、搓捏等,感受不同材质在轻重、刚柔、光涩、明暗等方面的差异,交流绘画表现的想法。这一环节要特别注意所选材质的典型性、多样化,可作压印或拓印之用,为下一环节做好准备。

    接下来是学生制作肌理的创作活动,“活动一”的最终任务是加工,画出材质的肌理效果。

    这里有一点值得注意:不是所有制作的肌理都需要用笔绘制出来,只要各种制作方式制作的肌理效果好,就可以直接作为拼接画面的组成部分,不需要再去另外绘制加工。只有用笔绘制才能表现出比较明显的肌理效果时,才需要模仿肌理的造型特点动手绘制,或者在肌理制作的基础上再加工、补充效果。

    从平面到平面,易于学生掌握,关键是探索制作肌理的各种方法。教师可先示范各种压印与拓印的方法,注意纸张的厚薄、铅笔的软硬、所选材质纹理的清晰度、用墨的多少等问题。

    学生可以在尝试实践后,及时归纳拓印与压印的技术要点,并尝试总结:一种制作技巧可以通过什么变化产生不同的肌理效果。然后,老师再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其他制作肌理效果的技巧,并就如何选材、如何制作肌理、画出肌理等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为作业做准备。

    作业的形式可多样化。第一课时制作肌理效果,以铅笔工具为主,既可参照肌理描画,也可在制作的肌理效果上直接加工,并将各组制作的材质效果有机组合,剪贴拼接成画。

    第二课时对某一实物写生,教师可准备金属器皿、玻璃杯等质感特点强烈的物体,分几大组摆放。强调表现质感而不限工具材料和表现手法,并可提供相关绘制步骤图及各对应物体质感描绘的大幅范画供学生参考与学习。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根据作业情况,积极引导学生借鉴范画中的表现技巧,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绘制表现器物的质感。

    作业评价可参照教材上的建议,一般采用互评、自评与教师点评的方法。作业展示在整个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教学选择

    第一课时的教学或许不必从教材上绘画作品质感的欣赏体验入手,因为学生平时相对感受、研究肌理与质感的机会较少,审美体验比较贫乏。首先在学生没有获得新的教学引导与知识感受之前,以此作为激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意图难于达成,至于深入感受艺术作品中不同肌理、质感对体现不同情感主体的重要作用,就更加难干在教学引入阶段达到目标了。

    作为另外的选择,质感表现的作品欣赏或许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等到“活动一”作业完成后,再引导学生感受肌理与质感的情感意义,这样一方面可以升华“活动一”的教学内容,也为“活动二”的开展做了审美教育的教学铺垫。

    另外,此种欣赏体验甚至可以是在所有教学活动都展开完成的基础上,最后以学生自己为主,谈出对艺术作品中情感与肌理、质感表现的内在联系。经过两个课时对于肌理与质感的学习与研究,教师可以期待学生此时已经具有了自主欣赏体验作品的学习基础。

    与过去一味强调专业性的基础美术教学要求不同,教学在强化知识专业性与科学性学习的同时,不要强求学生片面追求专业水准,更多值得关注的应是每个学生是否能够按照新的体验方、式进入学习过程。不可强求每位同学的表现能力通过一次单元教学得到根本性的提高,我们可以期望的是:通过教学,学生或许可以获得以前在其他学习中从来没有尝试过的观察方式与观察技能。

    临摹优秀绘画作品与实物写生一样,也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写生训练。只不过实物写生是从立体到平面的转化过程,临摹作品是一个从平面到平面的转化问题,已经包含了艺术家的处理与表现技巧。对于学生普遍缺少写生经验与造型规律知识的情况,教师可以尝试一下先让学生从分析作品造型规律入手,再到临摹作品的动手练习,通过教学讲评进一步巩固基本造型规律的知识后,再引导学生过渡到实物的写生练习,初步培养其较为科学与写实的观察方法与表现能力。

    五、教学建议

    可在下列程序中选择实施本单元的教学:

    ①观察材质——交流感受——技法介绍——创作活动——赏析。

    ②赏析——交流感受——制作肌理——画肌理、表现质感。

    ⑧制作肌理——画肌理——交流感受——赏析——创作活动。

    当然,我们也不排除还有更好的单元教学设计和更为灵活的教学形式。

    课前可准备一定数量的各种材质压印、拓印用的工具。

    教师如有自己或学生的表现质感的美术作品展示,教学效果会更佳。

    运用多媒体手段或其他手段尽可能提供有关表现质感的图片、作品。甚至可以多展示一些质感局部的特写图片

    [教案]卫星老师的教案

    [资料]图片资料

    初中美术教案 篇3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了解构成网页风格的基本元素及基本作用。了解网页的常见风格和创意手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运用网页版面结构搭配的基本技巧,根据网页主题设计体现网页特点的主题图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尝试设计体现个性的网页图标及自己的个人网页。

    教学重难点

    了解网页绘制步骤以及要注意的问题。

    设计简单的网页。

    教法

    学法

    引导、实践、讲解。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一、引入新课

    展示网络中的网页或教师自己申请的网页,共学生参考。

    二、复习归纳

    网页的特点及制作的方法。

    三、方法探究

    1、学习网页的基本设计手法,直接进入到互动探究的教学情境。重点引导学生探讨不同设计手法的特点,简单讲述自己喜爱的理由,并注意不同设计手法之间相互的联系。

    2、分析网页的表现手法可以从以下问题入手:

    ①把画面归纳为点、线、面的结构形式,分析它们在画面上所占的空间位置,揣摩作者运用这些元素使画面达到均衡的用意;

    ②规则排列和自由排列给人的不同感受;

    ③利用字体形状、大小、色彩的变化,在表意的同时还可以作为图形加以运用;

    ④处理好图形和字体的协调关系,使主题更加明确。

    3、小结:在引导学生总结网页设计的基本构成特点时,更加关注网页文字、图标、动画、色彩等基本构成元素的搭配特点。

    四、设计网页

    1、作业要求:课本P36页学习活动二,收集班级成长资料,建立班级网页,展示个性风采。

    2、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评价交流

    学生谈自己看到的网页或其他自己心目中的网页等。

    1、回顾交流。

    欣赏,探索交流。

    2、学生听讲,分析、交流;理解、体会。

    3、学生总结,归纳。

    学生按照作业要求尝试进行个性网页设计。

    学生相互欣赏并评价。

    初中美术教案 篇4

    美术是一门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学科。在初中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更加细致和专业化的美术教学内容。美术教案人美版七年级上册是为了帮助初中生通过学习基本的美术原理和技巧,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创作能力。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这本教材的内容和教学安排。

    第一章:线条的表现

    第一章主要介绍线条在艺术中的表现方式。通过学习不同类型的线条,学生可以了解线条在艺术作品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对线条的运用有更深入的理解。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不同艺术家的作品,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作品中的线条特点。接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绘画实践,让他们在纸上练习绘制不同类型的线条。

    第二章:形状的表现

    第二章主要介绍形状在艺术作品中的表现能力。通过学习不同形状的特点和运用技巧,学生可以培养对形状的敏感度,并在自己的创作中运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不同艺术家的作品,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作品中的形状特点。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他们运用不同形状和颜色,创作自己的作品。

    第三章:色彩的表现

    第三章主要介绍色彩在艺术作品中的表现能力。通过学习色彩的基本知识,学生可以了解色彩在美术作品中的重要作用,并能够在自己的创作中灵活运用色彩。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不同色彩搭配的作品,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作品中的色彩特点。接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绘画实践,让他们尝试使用不同颜色的混合与搭配。

    第四章:质地的表现

    第四章主要介绍质地在艺术作品中的表现能力。通过学习不同材料和技法的使用,学生可以了解如何在作品中表现出不同的质感和质地效果。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不同材料和技法的作品,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作品中的质地特点。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他们尝试不同材料和技法的运用,创作出具有质感的作品。

    通过这本教材的学习,学生们可以系统地了解美术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并能够在自己的创作中灵活运用。同时,这本教材还通过展示不同艺术家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引导他们探索和发现自己的艺术潜能。

    总结起来,初中美术教案人美版七年级上册以线条、形状、色彩和质地为主线,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自己的美术能力。这本教材的教学内容详细具体且生动,可以帮助学生逐步了解并掌握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为他们未来的艺术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美术教案 篇5

    引言:

    剪纸作为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品,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它不仅具有艺术美感,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本篇文章将以“初中美术剪纸教案”为题,详细介绍如何设计一堂生动有趣的剪纸艺术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剪纸这门传统技艺。

    一、课程概述:

    本课程适用于初中美术课堂,以剪纸为主要素材,通过学习剪纸的历史、基本技法和造型表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并让学生充分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艺术。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剪纸的历史渊源及其在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地位;

    2.掌握剪纸的基本技法和创作要素;

    3.通过剪纸创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4.通过观赏和讨论剪纸作品,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

    三、教学重点:

    1.剪纸的历史渊源及其在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地位;

    2.剪纸的基本技法和创作要素;

    3.剪纸作品的创意和表现手法。

    四、教学内容:

    1.导入:

    通过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剪纸作品,激发学生对剪纸艺术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剪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知识讲解和示范:

    讲解剪纸的历史渊源和发展,介绍剪纸的基本工具和材料,示范剪纸的基本技法和创作要素,并结合具体的示范作品,让学生对剪纸的基本技法有直观的认识。

    3.学生动手实践:

    让学生自行选择剪纸作品的主题,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级和能力设置不同的难度级别,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4.作品展示和评价: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剪纸作品,并进行展示和评价。教师和同学们可以对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创意和观点,同时提供有益的建议和指导。

    5.课堂延伸:

    结合剪纸的内容,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介绍和探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艺术展览或传统手工艺品展览,或邀请专业的剪纸艺术家或文化人士来学校进行讲座和互动交流。

    五、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传达剪纸的基本知识和技法。

    2.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剪纸作品,通过实践提高技能和创造力。

    3.交流讨论法:通过学生作品的展示和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观点的交换,提高学生对剪纸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六、教学评价:

    1.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包括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的发挥情况。

    2.评价学生剪纸作品的创意和表现手法,包括题材选择、构思能力和技法运用等方面。

    3.通过学生作品的展示和评价,了解学生对剪纸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的提升情况。

    七、教学总结:

    通过设计一个生动有趣的剪纸艺术课程,可以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和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剪纸艺术也是一种良好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方式,通过学习剪纸,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因此,初中美术剪纸教案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初中美术教案 篇6

    河南教师招聘初中美术教案:《中国民间美术》教案模板

    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

    中国民间美术种类繁多,寓意深刻,文化内涵深厚,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美术种类,是我国传统文化精髓之一。欣赏民间美术作品首先要搞清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了解民间美术的一般审美特征,初步掌握民间美术的一般欣赏要点。

    民间美术是在我们劳动人民社会生活中发生、发展,流传了几千年的美术品种,它存在于劳动群众生活的衣、食、住、行、用各方面,其品种浩繁,本课选取了年画、风筝、玩具、剪纸、编织、地方民间美术作品——常熟花边等几类典型的中国民间美术作品进行介绍,分析其各自特有的造型特征及审美趣味,使学生初步地、较为全面地了解我国民间美术的辉煌成就,理解学习掌握民间美术基础知识,不仅仅是继承和发展民间美术本身的问题,同时也是对民族历史文化统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我们进行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教育的需要。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及其造型特点,掌握欣赏民间美术作品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初步的欣赏能力。

    3.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

    1.讲清并使学生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民间美术在造型方面的特征以及审美特征,是使学生理解、喜爱民间美术的关键。

    2.进行继承民间艺术传统,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的引导,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准备:

    1、将课题分成六个小部分,学生分成六组,自由组合。

    2、搜集整理各部分的材料。(图片、实物、网络资料、制作课件)

    3、提前检查学生准备的材料是否充实,不足的教师给予补充。

    河南教师考试网:

    4、课前把教师、学生准备的材料布置在六块版面上,变成小小展览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曾经有人说过: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是有生命力的,而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了解中国的民间美术。今天我们要在六个解说员的带领下,参观我们学生自己筹备的中国的民间美术馆。 最后要评出最佳解说员,最佳美术馆,最佳自创作品

    二、新课内容

    1、由年画组的解说员带同学们参观他们准备的年画展厅,结合版面上具体材料介绍。

    2、由玩具组的解说员带同学们参观他们准备的年画展厅,结合版面上具体材料介绍。

    3、由剪纸组的解说员带同学们参观他们准备的年画展厅,结合版面上具体材料介绍。

    4、由编织组的解说员带同学们参观他们准备的年画展厅,结合版面上具体材料介绍。

    5、由绣品组的解说员带同学们参观他们准备的年画展厅,结合版面上具体材料介绍。

    6、由地方美术组的解说员带同学们参观他们准备的年画展厅,结合版面上具体材料介绍。

    教师在每位解说员讲完后给简单的总结和连接

    三、评出最佳解说员,最佳美术馆,最佳自创作品

    四、播放课件,补充学生所讲内容的局限性,展示课件中大量的图片资料,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附:教学知识要点

    欣赏要点:民间美术由于是劳动人民为满足精神生活需要而进行的一种朴素的、自由的表意创造,所以,民间美术作品质朴纯真地倾注着劳动群众个人的感情信河南教师考试网:

    仰和随心所欲的个性,随意性的艺术风采是其艺术特点。故而,在欣赏民间美术作品时,应把握住以下几方面来感受、体会、欣赏。

    ①实用简洁、因材施艺:民间美术作品大多是人们日常生活、节日活动或祭祝活动中的实用物品,有着强烈的装饰性,在造型上采用大胆取舍、夸张提炼的手法,形成独有的特征。民间美术作品使用的材料很普通,在制造技艺方面十分自由,往往是因材施艺。

    ②质朴率真、随意大方:民间美术的作者即是劳动群众,他们在生产劳动之余,自发地按照自己的直觉和趣味,自由想象发挥,因而,其作品具有浓厚的乡土味,质朴大方。

    ③热烈夸张、象征寓意:由于实用的要求,民间美术品大多有着强烈的情调,造型夸张,色调对比,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装饰味。民间美术由于民俗传统的支配,大部分都有寓意深刻的含义和象征。

    1、民间美术中的重要品类之一的节日用品——年画。

    年画,又称木版年画,是一种运用木板彩色套印在纸上的画种,它是我国民间过年节时张贴的一种民间画类,用以除旧岁、迎新春、美化环境、营造节日的喜庆欢乐气氛。我国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为了适应人们的生活和心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民俗节日,经长期的社会传承固定下来,成为民族传统文化习惯的组成部分。在我国众多的传统节日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春节了。据载,早在汉代民间就有在门上画勇士、贴门画的风俗,以后历代不衰。清代中叶更为盛行,全国各地均有年画,而且形成了各自的地方风格。最著名的当数北方的杨柳青年画和南方的桃花坞年画。此外,山东潍坊、河南朱仙镇、河北武强、广东佛山等都是著名的年画产地。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十美放风筝》。画面描绘的是初春时节,12位美丽的女子放飞凤筝的场面。人物表情有别,姿态各异。人物是按当时的审美时尚塑造的——柳叶眉、丹凤眼、瓜子脸、樱桃小口一点点。再看看放飞凤筝的女子们的衣着:服饰鲜艳浓重,颜色搭配得当,在淡色建筑、树木和天空背景衬托下,整幅画面的色彩“艳而不俗”,极为引人注目。俊秀婀娜的女子轻闲欢快地放飞着风筝玩耍。舒缓高翔的风筝,扑面而来初春的轻风,一片舒心祥和的景象。这不正是终年劳作的人们热望和祈盼的心境吗?这正是这幅年画寓意深刻之处。从中我们也看到民间年画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杨柳青年画产于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传说发源于17世纪初叶。杨柳青年画刻工精丽、绘制细腻、色彩绚美,虽为民间木版年画,却犹存宋元绘画遗风。杨柳青年画;受北方雕版插图和版画传统的影响很大,其特点是善于运用象征、寓意和夸张等艺术构思,来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与理想。取材多戏曲故事、胖娃娃和美女,寓喜庆吉祥之意。作品通俗易懂、构图饱满、造型简练、色彩鲜艳、和谐典雅,富有装饰趣味。杨柳青年:画的制作,以木版套印与手工彩绘相结合为河南教师考试网:

    其特点,人物头脸等重要部位,多以粉、金晕染,别具风采,是一种雅俗共赏,具有强烈地方特点的画种。

    在我国南方影响最大的木版年画是苏州桃花坞年画。桃花坞年画早在明代已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清代中叶为盛期,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南北齐名。桃花坞年画受传统木版书籍插图的影响颇大,线条清秀,用色淡雅,题材广泛,构图饱满,形象鲜明,风格秀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桃花坞年画《上海火车站》一画。①画面表现的是什么情景?②这幅画是运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刻画人物和环境的?③这幅画寓意的思想内容是什么?④概括一下这幅画的艺术特点。(这是一幅反映清朝末年民国初期,上海火车站情景的风俗画,画面围绕着火车站这一特定的环境,展示了不同身份人物的各种活动;这幅画中人物活动明确,场面热闹。人物的衣着浓重、鲜明。背景不着颜色,但借用树木、阳伞、人物,点明了夏日炎炎的热闹气氛;这幅画通过表现热闹、新颖的火车站——以在当时十分新鲜的事物为内容,表达了人们在辞旧迎新之时,除了求吉利之外,也多喜换新画样、新内容,向往新事物,歌颂新事物的心理;整个画面采用散布的构图手法,产生一种平铺直叙的观赏效果。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变形(如洋房子、火车等),增加了趣味性、装饰性。

    民间年画大多含有祝福新年的寓意,线条单纯,色彩鲜明,场面热闹。强调画中要有情节性、故事性,使人回味无穷,即“画中要有戏,百看才不腻”,强调画面完整匀称的构图,和气吉祥的可喜气氛,柔丽动人的悦目色彩,笑容可掬的人物表情,顺口动听的美好题词等。在色彩方面,民间年画十分讲究色彩的配置,并总结出一套经验,如:“红靠黄,亮晃晃”,“粉靠绿,人品细”,“黑靠紫,色发死”等。以上也是我们欣赏分析民间年画时应把握的方面。

    2、在我国民间美术中,还有一种用于春节装饰烘托气氛,人门又十分熟悉的民间剪纸,全国各地民间都有不同风格的剪纸品种。早在汉唐时代,就有用金银箔剪成花鸟,贴在鬓角做装饰的风尚。后发展为节日中用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人物故事,贴在窗户上、门楣上作为装饰之用,民间剪纸是表意性的,讲究构图的整体性、造型手法的适形特点。形象概括简练、虚实对比鲜明、线条规整流畅、色彩对比强烈。由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同,风格也异彩纷呈,大体北方粗犷豪放、造型简练,南方构图繁茂、精巧秀美。内容十分丰富,多以表达吉祥、美好的寓意。

    剪纸除了用于窗花、挂千等起烘托节日气氛之外,剪纸图样还可以用作刺绣的“花样”,这更反映出其在生活中的实用性。

    3、风筝是同学们熟知并喜欢玩的民间游戏品,是传统的体育运动工具,同时,也是一种民间工艺品。风筝在我国起源较早,最早见于记载的是南北朝时期。开始用于传递书信,唐以后花演变成为玩具,又在上面加竹笛和丝弦,风吹后发出的声音如筝一般,故名风筝。风筝又是集科技与艺术于一身,融运动和娱乐为一河南教师考试网:

    体的艺术品。在我国南北广为流传。其中,北京、天津、山东潍坊和江苏南通等都是扎制品风筝的著名产地。

    《沙燕》是北京风筝。北京风筝已有300碑的历史。其风筝扎制工艺精细、构思奇巧、型匀称、式样繁多,极具特色,沙燕即是其表。北京沙燕风筝,造型夸张,强调燕子双翅的力度与尾翼的舒展,强调燕眼与爪的尖锐捷。其图案装饰丰富多彩,头部、腹部为固定的样式,胸部可绘以多种纹样,如蝙幅纹、云气纹、牡丹纹,取其吉祥之意。其设色艳丽,注意风筝高飞后的远看效果,同时也注意细部描绘技艺和色彩的表现。

    4、民间玩具是民间美术中的一个种类。劳人民以自己灵巧的双手,为下一代的成长,就地取材、因材施艺,制作出精美的艺术品。这些玩具体现着劳动人民自己的审美情趣,包含着劳动人民的意念、理想、祝愿与爱心。也是对儿童进行审美和民风民俗培养的教具。

    产于陕西凤翔县的泥玩具《挂虎》。书中挂虎属于挂片类,是馈赠亲朋礼品。在当地至今还有小孩过满月、生日时,外婆家送挂虎或坐虎给孩子们挂在家中的习惯。据说有避邪、吉祥的作用。为什么人们藉以各种姿态的虎的形象来寓意驱邪,表达保佑平安吉祥的祝愿?传说虎为兽中王,可籍虎威驱赶一切恶兽。另外,“虎头虎脑”、“虎虎有生气”等又是人们对孩子健康的比喻、表述。出于这种愿望和企盼,所以,民间玩具中以虎为题材的作品很多。在造型上,往往突出虎的双目和利齿,以表现其威武、避邪的一面,同时,虎身上又饰以吉祥花草,表现出吉祥的一面。这是民间美术作品中寓意深厚,蕴含着朴素的理念的又一印证。这种象征寓意在民间美术作品随处可见。有运用谐音的方式来表达的,如:莲(连)年有鱼(余);有采用比喻方式表达的,如:石榴喻多子;有的则形成约定俗成的符号造型,如五毒(即:瞻赊、蝎、壁虎、蜈蚣、蛇)。这是我们欣赏民间美术品时需要特别予以注意的地方,只有发掘出其中寓意,才能体会其构思之妙。 凤翔的挂虎配色一般以大红、大绿和黄色为主,以墨线勾画轮廓。这种色彩配置,给我们一种什么感觉?这是一种三原色的对比配置,产生对比强烈、醒目鲜明的效果。黑线勾画,使过分对比的色块得以缓和,避免了“火气”的弊病。 传统的泥、布玩具,在造型上也充分地考虑到其形式、制作技巧等因素与物品的实际用途有机地结合。玩具多重手感的要求而为团块造型。即将虎的腿、尾等处理得很短小,孩子们玩耍时不易损坏。在造型上形成了一种憨态可掬、稚拙可爱的审美趣味。

    5、民间美术的寓意象征的特点,还大量表现在广大劳动妇女的刺绣品之中。这些刺绣品多绣于鞋、枕头、肚兜、袜底、鞋垫、荷包、香包等小件物品上。这些刺绣纹样大都隐喻对生活的热爱,对爱情的追求,祈求子孙万世、幸福长寿之意。如前所述,民间美术的纹样大都是约定俗成的寓意符号,如:鱼、蝶、鸟、鼠喻男子,花、莲等植物多喻女子。“鱼戏莲”、“蝶恋花”即隐喻男女的爱慕。这种用凤、牡丹、鱼、莲等组成的图案是先民对繁衍崇拜的延续。

    河南教师考试网:

    6、编织在我国有着久远的历史,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各种编织工艺。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各类编织品就有100多种。织法种类多样,造型美观、大方,实用结实,粗中有细、净中有色是我国传统编织品的特色。编织品可分六大类:竹编、草编、藤编、柳编、棕编、葵编。产品可分篮、盘、萄、篓、提包、帽、鞋、玩具等等。欣赏课本上的图例,我们从这些编织品精巧的构思、合理的结构、巧妙多变的织法,就可领略到这些蕴含着劳动人民丰富智慧的民间工艺品之美妙了。

    7、常熟花边的生产是二十年代初从上海发展过来。且多由上海提供图样,上海打样师则又来自山东烟台和青岛。六十年代以来,常熟花边在艺术上大有进展,尤以雕绣见长。它以精巧的技艺在不同布料上绣制各式花样,然后在一定部位剪去底布,使之镂空,以衬托主题,使花样有立体感。传统常熟花边,多在白布上绣白色花样,或在米黄布上绣灰色花纹,故有称之为“常熟黄白台布”。后来又增加了棉麻交织,针法也发展了彩绣、抢绣、编织绣等三十多种,品种更为丰富。 课后语:

    1、这是一堂以学生为主体的欣赏课,让学生在搜集整理民间美术作品的同时就学到了一些知识,他们搜集整理了好多图片和实物资料,还有的作品是自己制作的;并开始尝试自己把课题的主要内容讲出来,也许还不够成熟,但已经在自主学习的方向努力了。

    2、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话并不多,但却要化更多的精力去备课。

    河南教师资格网 第2课

    从心底接触自然 第3课 变迁中的家园 第4课

    以笔代刀

    第二课时

    微型版画——藏书票。 第5课

    端午节

    第一课时

    对端午节民间传统文化渊源的认识 第二课时

    彩棕、香包,彩蛋的制作 第三课时

    赛龙舟"游戏制作 第6课

    时间的表情 第7课

    最亲近的家具

    第8课

    边吃边看的艺术 第9课

    中国古代雕塑欣赏

    第1课

    历史的画卷——外国历史、宗教画赏析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通过欣赏评述活动,初步了解外国宗教、历史绘画作品的概况,初步了解不同艺术画派的艺术特点。

    2、过程和方法:通过欣赏与评述,感悟、体验和发现外国绘画作品的艺术性和艺术魅力,初步了解他们的,社会、历史价值。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欣赏与评述的各种活动,培养学生参与意识,讨论、合作、互动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分析、评述美术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尊重人类共同文化遗产的文明行为。 【学习内容】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是外国宗教与历史画,涉及到古希腊、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德国、法国、西班牙、荷兰、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在外国美术发展史的各个重要时期,占重要地位的国家、画派、著名画家及其代表作品。引导学生在广泛的文化背景中体验外国绘画作品的艺术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启发学生尊重人类的文化遗产。 【教学重点】外国历史、宗教绘画作品的概况及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1、评价美术作品的艺术特点。

    2、各画派的造型表现手法。

    3、体验外国绘画作品的艺术美。 【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1.复习、提问:上学期的外国美术欣赏课中,有哪些著名的画家及其代表作?

    2.欣赏、评述。

    (1)媒体展示《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自画像》、《雅典学院》

    等:

    a.提问:这些作品是哪个国家、哪个世纪、哪些人的作品?

    b.评述:同学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及时作出点评与补充。

    c.讨论:你能看出十二个门徒中谁是犹大吗?为什么?画家采用了哪些手法来突出画面的主要人物耶酥的?

    (2)欣赏:《荷马史诗》、《伊苏之战》、〈亚历山大的胜利〉

    教师简介作品,同座同学可议论,各组派一名同学上台评述。老师点评、补充。

    (3)欣赏<马丽 美第奇的生平>以及鲁本斯的一些名作,《阿尔卡迪亚牧人》(教学挂图、投影仪、幻灯片等)。

    a、教师简介巴洛克艺术。

    b、教师简介后同学分四人小组讨论,教师点评、补充。

    3.巩固、拓展。

    a,说说在这些画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幅作品?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b、提出下节课的准备内容;对下节课中感兴趣的作品做评述的准备。(可上网、去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 【教后记】

    第二课时

    1,简介

    17、18世纪欧洲的历史知识,让同学们在特定的时局背景下了解当时的艺术。

    2,欣赏、评述

    3,多媒体展示《梅杜萨之筏》、《希奥岛的屠杀》、《188年5月3日的枪杀》、《近卫军临刑的早晨》、《拿破仑一世的加冕大典》

    4,介绍浪漫主义,介绍席里柯、德拉可罗瓦、戈雅的艺术

    5,请同学谈谈戈雅的《188年5月3日的枪杀》与苏里柯夫的《近卫军临刑的早晨》这两幅作品都是表现起义军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主题。找出它们之间相同与不同的地方,交流看法。

    6,分析〈188年5月3日的枪杀〉这幅作品的艺术特色。

    7,讨论:你了解拿破仑吗?你知道的拿破仑是个什么样的人?简单介绍拿破仑生平,介绍大卫的艺术。 小论坛:有人认为画出一幅历史场景还不如用照片拍摄一幅历史场景更为真实。你的观点呢?提出来与同学们讨论。 【教后记】

    第2课

    从心底接触自然

    【教学目标】

    (1)认知领域: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发现自然界丰富的色彩,感受季节美。通过对画家作品的欣赏,对风景表现形式和表现语言产生一定的认识。

    (2)技能领域:通过欣赏、讨论、观察、感受、叙说,借鉴大师和画家的手法和表现语言,尝试用笔墨等工具表达,让学生互相学月,互相研究,掌握一定的风景绘画技能和技巧。

    (3)情感领域:通过欣赏,盛受风景画(西方一般称为风景画,中国传统的风景画一般为山水画,与西方表现手段、意境和观察方法、构思不同)表现的艺术美,并尽可能多地了解名画家的风景画作,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健康高雅的审美意趣。

    (4)创新领域:通过观察、欣赏井进一步感悟,让学生在理解表现语言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潜能,通过自己的理解尝试运用各种语言进行风景创作,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和感受,运用自己的表现手段创造性地表现自然界的美,抒发对自 然界的热爱,体验美术探究活动的快乐。

    【教学难点】

    引导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自然界,体悟画家作品中对光、色、树 木的姿态、季节的转换有何种反映,用自己的心灵和情感去表现自己理解的自 然,用创造性的美术语言体现自己的创造天分。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选择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的自然景点,多媒体课件,教学常规用具,

    将学生分成四人或六人小组。

    学生:从网上或书籍上查阅有关大师的资料,初步欣赏他们的作品。自己选 择各种美术表现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进入活动

    师:同学们,课前老师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到野外走一走,看一看自然界的景色。现在请同桌之间讨论一下自己的感受,说一说自然界中你最喜欢的颜色是什么,你最喜欢哪些自然界中的景物,它们跟你有关系吗?它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你对它们有什么样的感觉和感受?

    学生之间互相讨论、表述。大胆发言。

    请小组选派代表将自己带来的关于自然的图片资料送到讲台前进行展示,介绍一下图片的内容、来源、精彩之处和给人带来什么样的美的享受。

    ●发展活动

    a•欣贯书中第

    6、7页画家的作品,想一想他们表达的是什么季节的风景,从绘画构成、表现手法、色彩感觉、表现内容等方面进行观察、理解和讨论。

    b•画家所表达的自然界的景色有的是安详的,有的是热闹的,每个人内心世界不一样,观看的角度和理解的内容不一样,就会有不一样的表达。结合画面内容和画面表达的形式和效果等,说一说自己的感受,理解画家的心情。 c•结合自己的课前收集和课外阅读,说一说自己理解的画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品。

    d•讨论画家描绘自然风景时常用的方法和工具,说说他们的构图和表现技巧。教师进行适当的总结。

    e•思考:自然风景画的表达和中国传统的什么绘画有点关系?它们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的地方吗? f•你准备用什么工具表现画面? ●拓展活动

    a•透过窗户看外面,自然界有什么样的风景呢? b•用手做成方形的取景框,决定一下取景的范围,看看取景框里的世界。

    c•选择自己喜欢的取景范围,或是凭借自己平时的观察和理解,画一张自己喜欢的大自然的景象。

    d•通过观察、体验,增强学生的切身体会,丰富学生的表现内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色彩与季节的关系并大胆地用不同的材料表现。表现形式是多样的,根据材料的不同分成不同的小组,学生可以任意组合,相互交流自己的表现方法。

    ●延伸活动

    让我们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与大自然合个影吧!试试看,把自己和周围的同学们添到自然界的画面里,我们将会多么幸福!现在就动手吧,把我们画迸美景中去。

    ●评价活动

    对学生的评价可采用师评、同学互评、自我评价等方式,内容包括:学生活动积极性的情况、环境卫生维护情况。对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态度进行评价。对学生语言表述、构思创意和画面表现的效果进行评价。对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与配合进行评价。

    ●总结活动

    学生说一说自己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教师简单总结。

    第二课时

    ●教师组织学生到校园欣赏、观察树木。分成小组,有重点地研究树木的形状、颜色、生长规律和给人的感觉。

    ●各组选派代表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可以从任何角度进行描述,如整体形状像什么,局部形状像什么,仰起头来向上看,一簇簇茂密的树叶铺天盖地而来,给人什么样的感受,走向前去,用手摸一摸粗粗的树干是什么样的感觉¨

    ●回教室。欣赏书上作品。看一看,想一想,感受一下,自己的观感和他们的表现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几•高画面的颜色和笔触,庚斯博罗的层层秋意,张振华的静谣,都能感受得到吗?有不同的看法和想法吗? ●详细研究一下达•芬奇画的树木,理解一下从根到主干、分枝、树叶的表现方法。一般来说,越往上的枝越细,根和主干要画得重一些,粗一些。研究一下枝干之间,树叶之间是怎么街接的。

    ●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表达看到和感受到的树木。同组的同学可以合作一张大的画,注意技法、形状的个性表现。

    ●相互评价,教师总结。

    第3课 变迁中的家园

    【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通过对身边建筑物的观察和感受,认识建筑之美,培养健康的审美意趣。

    技能领域:互相学同,互相研究,掌握基本的透视规律,学会运用一定的绘画技能和技巧,关注不同的观察视角及构图所产生的不同效果,尝试用自己喜欢的工具表达感受。

    情感领域:通过欣赏和感受,体会生活中的艺术美,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家园。

    创新领域:通过观察、欣赏和技法训练,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个性,运用自己的埋解进行创作,表达自己对家园的热爱。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欣贯和感受,运用一定的绘画技巧表现有个性的家园,抒发对生活的热爱,体验美术创作的快乐。 【教学难点】

    指导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家园的美和各种特点,抓住家园的特色进行描绘。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从古到今有代表性的家园的资料、图片、教学常规用具,协助学生自行分成四人或六人活动小组。

    学生:从网上或书籍上查阅有关家园的资料,初步了解家园变迁的历史,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时期或地区的家园进行较深层次的了解。观看周围自己喜欢的有代表性的家园,并有自己的观感。自己选择各种美术表现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进入活动: 师:据科学家们估计,地球的年龄大约有46亿岁。地球和太阳以及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一样,都是由宇宙中的巨大气体和尘埃形成的。在它刚刚形成的时候,是一个沸腾的热度极高的岩质和水汽的混合体。几百万年过去了,地球惭惭地冷却下来,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密闭的地壳,水蒸气冷却后成了今天的海洋。我们从2亿年前的化石中知道,最早出现在地球上的生命形式是细菌,然后又逐渐演化出蓝绿色藻类植物。这些植物释放出氧气,氧气从海中逸出,迸人大气层,并形成了臭氧层。这个臭氧层隔开了太阳释放出来的致万物于死地的辐射,形成一把巨大的保护伞,庇护着生命向陆地和空中发展,至此,生命发展的条件已完全具备。 大约在6亿年前,生命的演化出现了早期的水母、珊瑚等。4•5亿年前,有了三叶虫、鹅鹅螺等。1•5亿年前,整个地球被庞大的恐龙家族统治着,一直延续到65万年前。恐龙消失后,鸟类和哺乳类繁荣昌盛。

    距今25万年左右,我们的家园里出现了一位重要的新成员叫做"能人"的猿人。尽管他还不能直立地行走,但却用制造出的粗糙的石器和简陋的遮蔽物宣告了一个崭新的世纪——石器时代的到来。距今5万年前,我们的"能人"站立起来了,成为直立行走的直立人。距今5万年前,现代人——智人亚种出现。到了公元前3年,使我们家园旧貌换新颜的另一个主要的因素是气候。从地球形成以来,气候不断地发生周期性变化。全世界各地在地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三次大冰期,即震且纪冰期和石炭纪、二叠纪冰期及第四纪冰期。离我们最近的第四纪冰期的末期,巨大的冰帽覆盖了世界上1/3的陆地,北美洲和欧洲的大部分地区都覆盖在冰层之下。我们的庐山、大理等地,也留下了冰川的遗迹。寒冷的冰期,以及冰期末期的海平面上涨,对我们家园的居住者无疑是一场大的灾难。只有在一些得天独厚的小环境中生活的动植物,才有幸躲过。像红杉属的植物,在恐龙时代曾是北半球的优势种,广泛分布于亚洲和北美的中、局纬度地区。而在经历了第四纪冰期后,仅仅留下了美国的巨杉、海岸红杉和我国被称为"活化石"的水杉种子遗植物。在生命进行的漫长岁月中,物种的形成和消亡一直在进行。科学家认为,地球上存活过的动物和植物已有99%自然灭绝了。当地球上的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有些生物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就被大自然无情地陶汰掉,从我们这个家园中消失了。在史前时期,曾经发生过几百种生物大规模同时灭绝的事情,通常都是由于气候急剧变化所引起的。一些物种灭绝了,又有一些新的物种诞生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就是大自然的法则。在这个法则的约束下,尽管我们的家园发生过巨大的变迁,经历了可怕的灾难,却一次又一次靠着自身的力量恢复到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状态。当人类出现后,特别是人类活动迸人工业革命时期,我们的家园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些曾经是动植物生存的地方变成了人类居住的村庄、城镇和都市。一些鱼儿回游的河流上矗立起了它们难以逾越的大坝。数以万计的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迸人到我们家园的天空、土壤、河流和海洋,迸人到我们家园每个成员的身体里。对于我们的美丽家园,这些化学物质完完全全是陌生的,没有谁会知道它们将怎样影响我们家园的命运。人类数量的急剧增加是我们的家园出现的另一个巨大的变化。当今的地球上,恐怕难以找出第二种像人类这样拥有5多亿之众的大型哺乳类动物。从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我们可以进一步看到这种变化对我们家园的影响。在人类出现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我们人口数量增长缓慢。人们认为,在公元元年,世界人口大约为3亿左右。那时起一直保持到18世纪中叶,人口增至8亿。世界人口大约每xx年增加一倍。如果我们一直保持这样的增长率,那么,要到第四个1年,即公元325年,世界人口才达到16亿。然而,从18年起,人口增长速度开始加快,到19年,世界人口已达 17亿。仅仅用了xx年而不是xx年,人口就增加了一倍,到195年,世界人口增至25亿。这一次人口倍增,用了不到1年的时间。而在195年到1987年短短的37年间,人口又增加了一倍,达5亿。1991年,全世界的人口超过54亿。罗伯特•里佩托曾做过这样的计算:如果世界人口按每年1•67弘的年增长率继续增加,到2667年时,地球上除了南极洲以外,所有的陆地表面都会挤满人。如果冰冷的南极也能居住的话,也只能再为7年中增长的人口提供个立足之处! 如果世界真的是按罗伯特•里佩托所说的那样继续变化,我们的家园,我们富饶而美丽的家园,我们全人类的朋友——动植物共有的家园最终将会是什么样子?我们已经大慨知晓了它从何处而来,我们还能把握它向何处而去吗?同学们,课前老师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和图片,了解家园的变迁,看看周围的家园。现在请同学与同桌讨论一下自己的调查和感受,说一说你收集到的家园的变迁。

    学生之间互相讨论、表述。选出代表上讲台进行图片展示和汇报研究成果。大胆发言。教师进行简单总结。 ●发展活动: a•教师表扬学生课前的准备和课堂上的研究和交流。告诉学生:家园的变迁来自生生不息的人类创造。提出问题:现代家园的特点是什么?(美观、舒适、实用、健康等。) b•师总结:家园的建设离不开美丽的环境。生活在美丽的家园和环境中,就会有很好的心情,希望同学们为自己家园的发展共同努力学习和创造,今天,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现代的家园,看一看,画一画。

    c•组织学生带上速写工具外出,就近欣贯现代家园和周围的环境,并指导构图 (透视等)等方法。

    d•学生尝试写生。教师提出纪律和卫生要求。

    【教后记】

    第二课时

    ●拓展活动:

    a•欣赏教科书上作品。理解《校园实景图片》的透视关系,理解《遥看姑苏城》的俯视画法,埋解《故乡的云》的仰视画法。

    b•认真研究教科书上的画有哪些观察视角和绘画方法,想一想,自已还可以用哪些工具和方法来创作?

    c•)构思,说一说自己打算用什么样的形式、构图和方法来表现家园,想表达什么时期和地方的家园,周围有什么样的景色来衬托。

    d•学生绘画,表现自己喜欢的家园。可以是一幅画,也可以是组图表现家园的变迁。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创造,有个性地表现自己的感受。

    ●延伸活动:

    试一试用手工制作工具或是废旧材料表现一下家园,说不定会有很特殊的效果。

    ●评价活动:

    将全班同学的作品横向连接排列,组成一个有趣的全景展示图,互相欣赏和

    评价。评出本节课的"最佳家园设计师"和"最佳家园表现师",并评出十幅"最 佳设计方案"。 【教后记】

    第4课

    以笔代刀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木版画作品,体悟版画的独特艺术美,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认知目标:引导学生认识版画的表现语言,感受版画与一般绘画的异同。

    技能目标:学生在木版画创作实践中掌握黑白木版画的制作过程,学习版画的表现语言,了解藏书票的艺术形式。

    创造目标:引导学生根据木刻版画的特点,有刨意地制作黑白木刻作品和藏书票。 【教学重点】

    木刻版画的艺术特点与表现语艺术。 【教学难点】

    (第一课时)黑白木刻版画的制作方法。

    (第二课时)藏书票的设计与印制。 【课时建议】2课时 【课前准备】

    教具:欣赏用的版画图片或多媒体课件、木版、木刻刀、油墨和颜料、滚筒、木蘑菇、印纸。

    学具:木板、三棱刀和圆口刀、颜料、文具盒、印纸。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1)引导阶段:

    教师出示木刻年画“门神”的实物或数字图片。提问:"你认识画中的人物吗?知道这是什么画种吗?"中国的传统风俗习惯,过年时家家户户都在门上张贴类似的门神年画。你知道这种批量生产的古代年画是如何制作的?是一幅一幅画上去的吗?(学生回答:是印刷出来的。)这是中国传统的木刻版画,是通过画稿、刻板、印制完成的图画。版画是间接性艺术,通过"版"做媒介再较印于纸上,这不同于直接性表现的其他绘画。版画有固定的印版,可以重复印制而产生多幅原作,因此版画又称为复数性的艺术。

    (2)认知阶段:

    木刻版画是"以刀代笔"的直率的刀法很有感染力。

    试一试:在废旧小木板上试一试三角刀和圆刀,刻出的线条有何不同?三角刀主要用于刻细线,圆刀主要用于刻柔和的线和大块的面。

    对比《我在海上一辈子》和《晚归》,你觉得这两幅版画的风格有何区别?利用不同的刀法语言,可以表现出细腻、粗扩、质朴等不同的艺术感受。

    b,效果强烈的黑白木刻。

    对比"实景图例"和"黑白稿",学生分小组讨论:构思版画底稿肘要注意些什么?版画制版过程的特性决定了它在形、色上追求简洁性、单纯,性、平面性和抽象性。黑白木刻只用黑色油墨或单色油墨印制,具有强烈的黑白对此。设计黑白稿时,不仅要夸张主体,还要注意省略不必要的细节与层次。

    黑白木刻可以表现什么样的内容呢?同学们可以翻一翻自己的美术习作,有没有适合)翻制成版画的其他绘画作品?(小组讨论,交流想法。)构思画稿可以从自然界、生活想像中摄取题材。画面不宜太复杂,要主题明朗。

    c•丰富多彩的套色水印木刻。

    水印木刻是运用水质颜料和宜纸来印刷的木版画,是世界上最早的木刻形式,与雕版印刷术--样起源于我国。

    欣赏课本上的套色水印木刻作品,猜一猜作品中的 "色彩"是如何制作的? 水印木刻与油印木刻比较有何特点?水印木刻的特点就在"水"上,创作者可以控制水分,做有深有浅的谊染或晕化,其滋润、透明与洁净能表现出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

    (3)实践阶段: 黑白木刻的设计与制作:

    a•起稿: 把你想要表现的内容画成简要的线条稿或黑白稿。

    可以在用墨涂黑的板面上直 接朋铅笔砖画画稿,也可以画住复 写纸上再拷贝在版上。 注意印刷出的画面与版面是方向相反的,要因画面内容而考虑版向的问题。 b•刻制: 由于版上涂了墨色,侮刻一 刀都能清楚地显示刻画效果。

    刻画时先以三角刀刻出木版画面上的轮廓边缘线,再交替结合使用圆刀,逐步刻出亮面。 注意安全,用刀时左手勿置于刀前。 c•上墨: 把以松节油调好的油墨,用勺子盛少许置于平底盛器上(如三合板),再以油滚来回滚动使油墨均匀地黏于油漆上,以便在版上均匀滚墨。

    注意要使版上的所有凸起部位都沾上油墨。 d,磨印: 把纸对准版面(为使纸与版固定位置,可使用夹子等)。 用木蘑菇或瓶盖摩擦拓印。 e•完成: 磨印完毕后,局部地打开看一看,如没有印实,可以局部补上油墨,继续磨压,直到满意为止。

    注意在局部滚油墨时要十分小心,不能移动纸张。 【教后记】

    第二课时

    微型版画——藏书票。

    a•导人: 教师出示贴有藏书票的书籍,提问:版画可大可小,这本书上有一幅小版画,同学们知道它是做什么用的吗?你知道吗,这种小小的版画被喻为"书上的蝴蝶"、"纸上的宝石",就好比给小孩子打扮,一只蝴蝶结、一顶棒球帽,都寄托着父母的一片爱心一样,读书之人用"藏书票"装点书籍,同样也对所藏之书寄托着一份珍爱之情。

    b、导知: 藏书票是版画的一个品种,属于微型版画。它区别于一般版画之处是艺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图像与文字相并重。同学们一定有自己喜爱的书籍,做一枚藏书票吧,把它贴在自己的藏书上,既标志着书的归属,又美化了书籍。

    藏书票的单位称为"枚",是因为它的画幅很小,一般不超过1厘米。画面中可以安排些什么内容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范例:既要美观又要能标识归属。安排画面时别忘了文字占有一定比例,比如"某某珍藏"、"某某爱书"等。此外,还有国际通用的拉丁文"ex——libris(意为我的藏书)"。这些文字在画面中还起着构图和色彩的作用。

    (3)你想做一枚什么样的藏书票呢?同学们可以讨论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藏书票的画面力求简洁、精美,可选择风景、人物、花卉、动物、建筑等等;票面形式多样,长、方、圆均可。

    c•导练: 藏书票可以用黑白木刻的方式,还可以用套色木刻的方式制作。 (1)拷贝:根据画稿分色的需要,将画稿上不同的色块分别拷贝在版上(可以事先在版上涂一层颜色,便于观察刻板效果) (2)雕刻:依照画稿雕刻主版和色版。雕刻过程中要注意套版时的准确性(可以在各个印版的同样位置做)上记号,别忘了印纸上也要做上标记,这样可以保证套色的准确)

    (3)套色:印刷色版一般先印淡色版,后印深色版。注意要套准,不露白。 (4)磨压:在印纸背上垫上报纸,用木蘑菇或瓶盖磨压。 (5)完成印刷:通常都是最后印上深色的主版。

    d•评价阶段: 自评: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品做出合适的评价。鼓励学生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的版画作品,介绍制作技巧和设计经验。

    互评:引导学生合理地评价他人的作品。评出最喜欢的版画作品,说说自己的感受。 总评: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创作热情和能力,对学生作品以及设计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同时对知识点做一个总结回顾,鼓励学生大胆实践。

    e,拓展延伸: 推选出本班的优秀作品参加全年级的木刻版画作品展,邀请老师和家长参观。 为自己和朋友制作藏书票或贺年卡,互相赠送,表达美好的祝愿。 【教后记】

    第5课

    端午节

    【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了解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起源于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后发展成集游戏节庆、体育锻炼、健康预防于一体的民间节令。

    创造领域:学会利用身边易得材料有创意地制成自己喜爱的端午节用品:用纸折叠造型;纸盒、纸板、竹片组合等综合造型;碎花布、彩色线缝制造型。

    情感领域:通过实践和体验,感悟我国劳动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和丰富的想像力过着有深远意义的端午节;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和热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利用身边易得材料以多种方法制作自己喜爱的端午节用品:创造性的节目表演和游戏;用纸折叠造型做一些彩棕;纸盒、纸板、竹片等综合材料做大龙舟;碎花布、彩色线缝制一些香袋等 【教学难点】

    a•对端午节民间传统文化渊源的了解、探究和继承。 b•设计制造出有意义、有创造性的节日用品。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没计】

    第一课时 对端午节民间传统文化渊源的认识 【课前准备】

    教师:悬钟植像;挂艾叶莒蒲;赛龙舟;饮雄黄酒;吃棕子;佩香袋等有关端午节起源的资料 (实物、图片或课件)。

    学生:学生自己收集端午节的相关资料、实物、图片。 【教学过程】

    (1)导人:教师出示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咙夺目的彩色纸棕子、布香袋(有十二生肖造型、有"五毒"、还有卡通造型),还有课件里赛龙舟、挂艾叶莒蒲、饮雄黄酒 ("青蛇传"片段)、悬钟植像;把学生带人端午节,感受端午节的气氛。 a、端午节识纪念谁的节日?有何意义?根据你收集的材料,你知道的还有哪些说法?(屈原、伍江而死、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理、纪念龙的特殊节日。) b•每年的端午节,你是如何度过的7你包过棕子吗?佩带香袋吗?你玩过碰鸡蛋、鸭蛋、鹅蛋吗?你参加或观看过赛龙舟吗?饮过雄黄酒吗?你洗过艾叶莒蒲水澡吗? (2)认知: a•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并通过多媒体课件了解与端午节由来有关的几位历史人物(屈原:战国时代的楚国人;伍子百:战国时代的楚国人;曹娥:东汉孝女;秋谨:现代革命女诗人)。

    b•通过多媒体课件和课文中给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中国民间采用了哪些方式来纪念这些传说中的历史人物(赛龙舟、挂艾叶莒蒲、饮雄黄酒、吃棕子、悬钟帽像、玩碰鸡蛋、鸭蛋、•鹅蛋、佩带香袋)。 (3)实践: a•学生4一6人一组对端午节传说中的故事进行编排并表演。要求对故事情节了解,表演充分、形象合埋。

    b•学生个人或分组对端午节纪念活动(赛龙舟、挂艾叶莒蒲、饮雄黄酒、悬钟道像)进行 "模仿秀"表演。 (4)感悟: 学生通过讨论课本、多媒体课件,迸一步了解涉及端午节由来的几位历史人物 (屈原:战国时代的楚国人;伍子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曹娥:东汉孝女;秋理:现代革命女诗人)。中国民间节日纪念的特殊性:集游戏节庆、体育锻炼、健康预防于一体的民间节令。 (5)创新: 结合课本知识及多媒体课件小组讨论:还可以设计出哪些更好的方式或者别具一格的形式过端午节。

    表演独特的故事新传和用游戏的方式给自己设计的故事新传及游戏命名。

    (6)拓展: a•去图书馆、网络查找资料了解涉及端午节由来的几位历史人物;中国民间采用了哪些方式来纪念这些传说中的历史人物。

    b•收集有关端午节的诗,用诗会的形式过端午节。 (7)总结: 教师从学生编导、表演的节目和游戏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指导性评价。也可以举办"端午节模仿秀",集体评选优秀作品。 【教后记】

    第二课时 彩棕、香包,彩蛋的制作

    【课前准备】

    教师:端午节用品的图片或课 件资料。

    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实物、图片。制作纸制彩棕、彩蛋、香包的各种彩色纸 (稍微硬一些)、彩色布、香艾叶草和各种彩色线。美工刀、颜料、铅笔。 【教学过程】 (1)导人:教师点评学生上节课"端午节模仿秀"优秀作品,并提出:希望在道具上有所创新。如:挂饰"香包、彩棕",彩蛋游戏的装饰与创作。

    (2)认知:

    a•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并通过教师示范了解用彩色纸制作彩棕的一般方法;让学生了解彩线绕结方法及串接方法。

    b•让学生口述彩棕的制作过程,分小组讨论用彩色纸制作彩棕的一般方法;讨论彩线绕结方法及串接方法。

    (3)实践: 进行彩棕制作:学生2一4人一小组,先讨论如何制作出形态可爱、五彩续纷的彩棕,再动手制作。

    要求分工合理,体现团结协作的精神。

    (4)感悟: 学生通过讨论,进一步了解涉及端午节其他用品的制作技法,讨论制作彩蛋和香包的制作小技巧。

    (5)创新: a•结合课本知识,设计制作出形态新颖的彩棕,教师可提示在彩棕的棱角上变化,在各面上进行变化或更简易地制作出形形色色的彩棕。并能够加人自己的创作风格设计香包、彩蛋。制作过程中可放民乐烘托气氛。

    b•小组讨论,还可以运用哪些方法制作出别具一格的彩棕、香包和彩蛋?给自已设计制造出的彩棕和香包、彩蛋命名。

    c•将自己设计制造出的彩棕和香包做出各种申结造型,小组l间进行交流,组织一个交易会,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并开展相互赠送彩棕和香包、彩蛋活动。

    (6)拓展: a•参观博物馆或是网络资料了解中国民间各地彩棕、香包的制作特色和浓郁的民族风情。

    b•让学生尝试一下在计算机上设计制作形态各异的彩棕、香包和彩蛋,通过网络发送传情。

    c•让学生对自己设计满意的作品,用简短的文字进行说明。 (7)总结: 教师从学生作业中选出有创新的作或交易会。 【教后记】

    第三课时 赛龙舟"游戏制作

    【课前准备】

    教师:中国民间端午节 "赛龙舟"体育活动图片、多媒体课件。

    学生:制作"赛龙舟"的各种材料:纸箱、硬纸板、一次性纸杯、小木夹、纸棍、美工刀、铅笔、粘胶等。 【教学过程】

    (1)导人:通过影视资料了解赛龙由来及其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 (2)认知: a,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和多媒体课件,了解龙头的结构及如何与教室环境有机结合,设计制作出自已的龙丹。

    b•让学生口述龙舟的制作过程,集体讨论制作方案。

    (3)实践: a•学生自行分组,讨论如何制作出有创意,能与身边材料巧妙结合的龙。

    b•对龙头、龙身。龙尾及桨分别进行设计制作。可以参考教材上提供的方法,也提倡同学设想出不同方法,还可以结合体育活动,将同学排成两组以上的队形,在操场上进行"赛龙舟"竞技比赛。将龙舟的头尾进行美术装饰设计,同学的队形组合是龙身。要求分工合理,体现团结协作的精神。

    (4)感悟:利用老师提供的有关各地赛龙舟的风俗、风情的差异,体悟赛龙舟及其体育活动除纪念价值外的教育价值——集体要前进必须齐心协力。 (5)创新: 小组讨论,还可以运用哪些方法造出更加有气势的龙舟,并将制作的龙舟在教室里进行实地组合。

    将设计制作的龙舟组接好进行赛龙舟游戏。并能够全面地介绍龙舟各部件的功能和制作技巧

    (6)拓展: 通过参观博物馆,了解中国各地龙舟的特色。

    让学生尝试龙头和龙尾、龙身各处所担任的职责有何不同,树立在一个集体中大家要前进必须“齐心协力”的信念。

    让学生欣赏自己设计的作品,用简洁的文字进行创意说明。

    (7)总结: 教师根据学生合作制作过程和游戏过程,从构思和制作技巧等方面进行肯定性的评价。对在游戏中能顾全大局,具有较强的协作精神的学生给予肯定。 【教后记】

    第6课 时间的表情

    【教学目标】

    体验与发现:了解钟表发展的历史过程,通过聆听钟声、欣赏 图片、触摸时间等活动,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充分感受时间的 存在,培养珍惜时光、关注生命的 意识。 实践与创造:掌握钟表设计的基本方法,利用生活废旧物品,采用新颖的方法设计制作一款钟表,赋予l日材料新的生命,表现独特的创意,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和动手能力;在钟表的游戏中发展手脑协调一致的能力,培养学习美术持续的兴趣。

    欣赏与评价:学会从实用、美观的角度来评价设计,体现出设计形式美。 【教学重点】 钟表的设计方法 【教学难点】

    合理利用废旧材料进行钟表装饰设计、创意制作。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教具:各种钟表范例、多媒体教室。

    学具:收集钟表的图片、生活中的废旧物品、钟心,刀、剪、胶带等。

    2•教学思路

    (1)课前布置学生分组收集素材。

    教师:把学生分成4人一组,每组要有一款数码相机,利用周末到钟表店或超市参观考察,拍摄收集图片。

    学生:把过程用笔记录下来,重点记录考察时遇到的阻力,如何解决的,考察的收获或者是不足。小组每个成员根据自己的体会,回家收集整理生活废旧品,根据自己家的现有条件,发挥联想,看哪些能和钟表发生联系?最好在家把它加工成半成品带到课堂。

    (2)个性化创意展示。

    a•课上各小组长汇报考察过程:小组成员协作意识强不强,收集图片是否丰富,遇到哪些有趣的事;观看钟表的图片并做简短的介绍,分享考察成果。

    b•学生个人展示制作材料,并说明创意:有的带来各种植物的种子,用来做钟表的读数;有的带来圆形的木块做表盘;有的用图钉做钟表的读数,黑色的kt底版做表面;有的带来方形的塑料饮料瓶,做成钟楼的造型,准备把每一面设计成不同时区的时钟;还有的带来废旧的光盘;还有的用一次性餐碟等。

    (3)动手制作。

    a•把你的创意变成现实,注意发挥材料的肌理美。

    b•教师用数码相机当场拍摄,并输人电脑,用大屏幕展现出来。

    (4)观看并评议。

    a•从选用的材料、肌理、色彩到创意等方面对作品评述,注重实用与美观相结合。

    b•说一说你最欣赏的钟表设计。

    (5)学习延伸:钟表的游戏。

    12个同学围成圆,圆心站一位同学扮演时针和分针,以左手为时针,右手为分针,蒙上眼睛,在老师的指令下摆出某一时刻的动作。当动作发生误差时,学生发出善意的笑声,在游戏中体验快乐、释放情感。

    【教后记】

    第7课

    最亲近的家具 【教学目标】

    体验与发现:关注椅子给人类带来舒适、方便的同时,还带来视觉上的审美体验。

    实践与创造:运用彩绘法或烟熏法给椅子添加装饰,美化自已的座椅,表现独特的创意;整合物理方面的知识,利用废旧的纸箱带作一把能承受自己的椅子,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几个人完成椅子的游戏,体验生活乐趣。

    欣赏与评价:欣赏各种造型、色彩•材料不同的座椅,开口刨作的思路;学会从实用、美观的角度来评价设计,体现出设计形式美。

    【教学重点】

    椅子设计方法。 【教学难点】

    实用与美观结合、创意制作。

    【课前准备】 教具:书本范例。

    学具:课前分组收集制作材料,如玉米秆、易拉罐、饮料瓶、木块、木板、包装箱等实物;制作工具,如稻草、刀、钉、锤、小钢锯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事先布置学习任务。

    教师:把学生分成4人一组,分 收集素材。

    学生:可以请教物理名师或者 :长,寻求技术指导。

    (2)材料汇总展示。

    各组把材料带回,创意大此 卜看哪一组的材料最让人出乎意有的准备用玉米秆和稻草做一巴"竹藤椅",玉米秆做椅腿和靠乳 稻草编织成网状的椅座;有的佳备用硬纸和棉花做一把"沙发";有的要用小木块、木板做一把"仿真木椅";还有的要用易拉罐、饮料瓶做一把 "花篮椅"等等。

    )(3)作业设计制作。

    动手制作,强调安全操作,尤其注意不要划破手。

    老师适当点拨:注意先要四腿平衡,求稳;再看结构是否紧凑,求实;在平稳、结实中透出材料的新颖,你就成功了。

    (4)作品展示评议。

    从色彩、材料、制作、创意等儿方面评议,如最坚固的椅子、最精制的椅子、最奇妙的椅子等等。

    (5)拓展延伸。

    欣赏课本上的图例,结合自己的制作,反思:有哪些有待改进? 【教后记】

    第8课

    边吃边看的艺术 【教学目标】

    体验与发现:把家中的茶具带来,向大家介绍它的独特之处;发现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的饮食用具中蕴涵的文化,调动视觉、触觉、味觉感受美;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艺术情感。

    实践与创造:收集一次性餐具,如碟、碗杯等,添加漂亮的装饰;收集生活中的废旧纸盒、可乐或雪碧瓶等,用剪刀进行艺术加工,再用记号笔画上图暗进行装饰。

    欣赏与评价:学会从实用与美观的角度来评价制作,寻找外形装饰与内容物的共同之处,巧妙结合,体现出设计的形式美。

    【教学重点】

    饮食用具的装饰、造型设计。 【教学难点】

    联想与创意制作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具:餐具范例

    学具:带一件美观实用的饮食用具,收集一次性餐具,记号笔、水粉、乳胶、剪刀等。

    【教学过程】

    (1)课前布置学习任务。

    每人回家带一件或一套与饮食有关的用具,如紫砂壶、水壶等,了解它的来历。同时准备白色质地的杯子和碟子各一个,或者是白色的一次性废旧纸杯和盘子餐具等。

    (2)饮食用具介绍。

    向同学介绍它,有何独特之处?比如上面有书法作品、作者的印章,有小动物造型,有图案等。整体造型像什么?它有什么独特的功能?

    你能为大家表演一下如何使用它吗?学生的演示活跃了课堂气氛。

    由视觉审美、触觉把玩到味觉品尝,立体地感受饮食文化的魁力。

    (3)设计点拨。

    a•教师:我们来欣赏一下古今具有代表性的茶具 (注意精选材料、造型、装饰都很独特的)。这些作品引起你的遇想了吗?你有什么新的构思?

    b•造型设计:越来越形象化的设计让器物充溢情趣性,透明的材料给人灵动的感觉,引发美好、有趣的联想。

    c•装饰设计:可以把杯、碟看成一个整体来设计图案。例如杯子上画鱼钩和线,碟子上画群鱼,黑白对比,趣味高雅;再比如,碟子一圈画上黑白相间的键盘,倒置的杯子上画一只弹奏的手,创意非凡。

    (4)动手绘制。

    a•可以把钟表设计在碟子上,时针、分针画在倒置杯子的底部,创意如何?

    h•可以把杯子倒置于碟子中心,整体当做一顶帽子,设计上花纹。

    c•可以在碟子上用皱纹纸剪贴花卉装饰。

    d,可以在杯子的外壁写上)书法,勾勒山水小景。

    注意绘制的工具可以采用油性的记号笔,着色力强,也可以用水粉加乳胶增加附着力。绘制的形象要简洁、概括,有疏密聚散的变化,能产生黑白对比。

    (5)相互交流、评述。

    相互观摩作品,向同学介绍你的作品,谈一谈你美好的设想,解答同学的质疑。 【教后记】

    第9课

    中国古代雕塑欣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主要艺术成就及其艺术特点,初步学会欣赏中国古代雕塑的方法。

    (2)让学生从惑受形象人手,在了解作品社会背景的前提下,加深对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埋解,从而提高欣贯能力。

    (3)激励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惑。 【教学重点】

    中国古代雕塑在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的艺术特点。着重介绍秦始皇兵马桶、霍去病墓前雕塑、六朝陵墓雕塑、敦煌石窟、龙门石窟奉先寺等典型地域的代表性作品。

    【教学难点】

    中国古代雕塑的表现形式和时代特征。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中国古代雕塑相关图片若干或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查找相关文字、图片材料(课前教师可让学生分组查阅有关中国古代雕塑的资料)。

    【教学过程】

    ●提问式导人:(提间贯穿整节课,问题解决,即是课的结束。)

    什么是雕塑?你认为什么样的作品可以称做是雕塑? 你对中国古代雕塑了解多少?可以给同学们举些例子吗? 关于秦始皇陵兵马桶,你知道多少? 汉代雕塑有怎样的特点? 霍去病墓前雕塑整体凤格是怎样的?谈谈你认为最经典的作品? 南京是六朝古都,你是否了解一些六朝时期的作品? 中国四大石窟是哪儿个?著名的作品你了解多少? 能否用自己的语言谈一谈云冈石窟大佛? 龙门石窟奉先寺佛造像建造的历史背景是如何的? 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乐山大佛的简况? ●学生回答。(由于学生查阅过资料,应该可以回答出一部分问题,不完整或需要强调的部分,教师应注意重点解析。在回答问题之前,可以小组综合讨论,拿出一个较为完整的答案,然后推荐一位同学回答,其他组的同学也可以提出意见或不同看法。最后教师点评。) ●问题回答及补充。

    雕塑是以可塑或可雕刻的物质材料,通过不同手法制作的能表达艺术家思想、观念、情感的具有三维实体的造型艺术。按其形态,一般可分为圆雕和浮雕两大类。按用途可分为架上雕塑、纪念碑雕塑和园林雕塑。按材质可分为泥、木、石、铜、陶等。(展示图片,区分不同材质的雕塑,区分圆雕和浮雕。) 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雕塑创作的成熟和繁荣时期。当时的厚葬之风日益普遍和兴盛。因而使各种形制的雕塑殉葬品的制作发展更快。这一时期,数量可观,规模宏大的当数1974年陕西临幢秦始皇陵东侧的重大考古发现——秦始皇陵兵马桶。目前共发掘四个桶坑,面积达2万余平方米,共出土与真人、真马相仿的陶桶、陶马7余件。犹如在大地下面埋藏着一支气势磅磅的地下军队。发现如此庞大、逼真,数量众多的陶诵群震惊了世界,令人惊叹不已,被称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这一大批兵马桶,不仅显示了昔日秦国的强大与秦始皇的权威,而且让人感到古代雕塑工匠高超的智慧和非凡的雕塑水平。从全局看,尽管军队列降是严整的、肃穆的,但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却是模制与手塑相结合,人窑烧制后再加彩绘。个体形象力求模仿真实,注重细节,如发式、服装等,塑造得都很具体。尽管那个时代距我们很遥远,我们似乎仍然能真实地感受到当年秦军队的雄威。

    (多媒体图片:秦始皇陵桶阵图2一3张,局部图片2张,军吏桶、将军桶、跪射武士桶各一张,兵桶头部特写4张。) 汉代厚葬风日盛,封建统治阶级中大小人物几乎邵想把自己生前享受的东西,统统带到他们想像的死后"世界"中去享用,除了日常生活器皿外,还要把难以人墓的家奴、护卫以及仪仗队、乐舞百戏等制成陶佣随葬墓中,供其死后使唤、娱乐享用。这些除了与封建统治者的迷信思想有关外,更重要的体现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恋恋不舍。

    在封建社会里,帝王、贵族为了巩固他们的统制地位,炫耀其显赫声势,而盛行厚葬。在他们的陵墓区里,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制作了大量陵墓雕刻作品。这些作品成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最重要的部分。

    霍去病墓前石雕的种类和布置方式,有别于后世帝陵前的石像。石雕充分利用山石的自然形态,依石似形,梢加雕凿求之神似,种类繁多,形象古拙,手法简练,风格浑厚。这些石雕采用不线雕、圆雕和浮雕相结合的手法,以关键

    部位细雕、其他部位胳雕的写意方法,突出对象的神杰和动感,给我们留下了一组风格粗扩古朴、气势豪放的陵墓石雕艺术珍品。其中"石刻立马"为主题雕像,雕塑朋灰白红砂石雕凿而成。石马昂首站立,长尾拖地。腹下雕有手持弓箭、之首、长须仰面璧眉挣扎的人像。高大的战马气宇轩昂,四蹄踏翻凶恶的敌酋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纪念碑式的作品。其余则围绕这一主题,与坟墓所象征的环境结合起来做全面性的烘托。

    (多媒体演示图片:霍去病墓整体图片一张、《石刻立马扒《伏虎》等图片若干。) 南京是六朝古都,在南京及其附近地区有32处南朝陵墓,每个陵墓前郡有石雕群。主要是锻磷、天禄、辟邪、石柱、碑等。这些雕刻形象生动,气势宏伟,有菱形的石柱和有翼的石兽,反映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是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珍品。

    萧景墓现存辟邪长米、宽1•55米,高3卜米。雄兽,头微南砖,向西而立,无角,长舌垂胸,须下拂,头顶有四道达干背上,胸前长毛鬃曲,两翼刻云勾纹,衬以鸟翅纹,尾长及地,足趾五爪。体形硕大肥短,各部分比例适当,昂首挺胸,两翼振奋,雕饰精英,为同期辟邪中的佳作。

    (多媒体演示图片,萧景墓石辟邪、六朝陵墓神道石柱、萧道生墓石戳鳞等图片约1幅左右,供学生欣赏) 敦煌莫高窟修建于前奏二年,在以后的1多年里,人们陆续在此开凿石 窟,隋唐时期达到高潮。开凿的窟室有1多个,保存到现在的洞窟有492个, 是现存世界最伟大的佛教艺术宝库奉先寺是龙门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石窟,长宽各3余米。据碑文记载,此窟开凿于唐代武则天时期,历时三年。洞申佛像明显体现了惜代佛像艺术特点,干腆绣目,嘴角微翘,呈微笑状,容智而慈祥,令人敬而不惧。(多媒体演示图片2一3张。) 乐山大佛位干四川乐山市,依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开凿而成,又名凌云大佛,为弥勒坐像。始凿丁唐亥宗开元初年(公元7xx年),佛像高71米,是世界最高的大佛,素有"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之称。1996年12月,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多媒体演示图片1-2张。) 小结: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对中围古代雕塑作品从内容、题材等方面进行小结。

    (多媒体演示敦煌莫高窟外景及作品图片若干。)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西郊武周山南麓,开凿于北魏中期,现存主要洞窟53个,造像5•1万个。其中第2窟释迎佛雕像,高13•7米,前额宽阔,直鼻大耳,着右祖架装,盘腿而坐,目光凝视,似乎在沉思,表现出一副超然大度的神情,在静穆巾蕴含着戚严与容智。其形象和雕塑手法,仍然有印度健陀罗艺术的 影响。(多媒体演示图片2一3张。)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12千米处,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唐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石筒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

    邵洛阳时。各朝代造像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l千米,共约悦 万余尊。2年11月,洛阳龙门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列人《世 界遗产名录》。 【教后记】

    室内装饰品的设计与制作教案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对室内装饰品的欣赏,了解一种室内装饰品

    的设计要素和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2.学会利用材料的特性完成一件室内装饰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表现能力,增强环保意识。

    作业要求:充分利用纸材制作一件小装饰品。要求造型美观,做工精细。

    课业类别:工艺课

    教学重点:充分利用材料的特性进行设计与制作。

    教学难点:构思设计艺术造型。

    教具准备:课本、装饰品、课件

    学具准备:剪刀、刻刀、胶水、铅笔、各色卡纸。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播放音乐

    引言: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多地追求着高质量的精神生活,工艺美术品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就越发重要,尤其是室内装饰品,因为它们的存在,才使我们的精神生活变的更加舒适、优美、愉快。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室内装饰品的设计与制作。

    二、展示目标

    课件出示

    三、授新课

    欣赏课本第16 17页室内装饰品图片

    (教师解说)

    说明:室内装饰品的种类是多样的,有绘画、雕塑、工艺制作等。运用多种材料(如:纸材、织物、纤维线材、秸草\\黏土、金属等)采用不同的技术制作而成。它们充分利用材料的特点,形成不同的形式和风格,不仅美观,而且还能给你的家庭生活增添一些情趣。

    欣赏教师准备的装饰品及课件中的装饰品。(教师讲解)

    a、运用吹塑纸制作的平面装饰品。充分利用吹塑纸的特性,把各种形象经过剪、粘贴、组合,最后用笔画痕。

    b、把各种形象的各部分分别剪折成立体的部件,再用胶水粘合,组成立体的浮雕作品。

    c、课件中的装饰品

    小结:用纸做的小工艺品具有制作容易、用材简便、立体感强的特点。

    用纸制作的方法:运用折剪、刻挖、卷曲、粘贴等手法,使平面的纸变形,制成各种立体部件,再经过粘贴组合,表现物体的形态特征。

    四、布置作业

    通过欣赏我们了解了用纸材设计制作装饰品的要素和制作方法,接下来就让我们尝试用纸材设计制作一件装饰品。希望同学们大胆构思,充分发挥你们的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

    设计制作步骤:

    1、构思.根据准备材料的形状、色彩、肌理等产生联想。

    2、设计. 可在纸上画出设计草图。

    3、制作.用简便的手法巧妙用材,合理组合。制作时要细心、耐心,注意安全。

    五、学生设计制作,教师巡视辅导。

    辅导时:注意要进一步启发学生构思,指导和帮助学生解决制作中的困难

    龚和成

    上屯镇一初中美案

    初中美术教师面试教案模板

    教师资格证初中美术面试教案模板

    初中美术教师证面试教案模板下载

    教师资格证初中美术笔试教案模板

    初中美术教资面试教案模板

    初中美术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们了解中国绘画的发展史,和中国绘画都有着那些的表现技法.

    增强学生们的知识和对美学的认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让学生主体参与,在绘画作品中找到最能打动自己的地方在哪儿里.

    教具:范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引目标,激发兴趣

    首先,把自己准备好的国画作品展示给同学们看,把他们的目光吸引过来.接下来看过作品后大家都知道那些是国画哪些是油画,问一问同学们想不想知道 今天我就来告诉大家.

    二,创设条件.自主参与

    分别的介绍作品的内容和具体要表现的含义.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把画面设计成什么样子的呀 你都想在画面上画什么呀

    例:如果我是作者,我就要把天空画成红色的,因为它向征着热情等等.

    三.组织教学.体验发现.

    大家可以看一下罗中立的>这幅作品,我们通过这幅作品能想到什么呀 他的手里拿着饭要什么呀 大家可以一起来讨论相互的交换一下意见.

    四,引导创新,应用实践

    通过今天的美术课大家都掌握了什么知识,要想表现作者不同和心里情感.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方向尝试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如果我要画一幅作品,我应该怎样去体现.

    五,反思小结,巩固提高

    让同学们自己去总结作品用自己的观点去解释同时在掌握了最基本的中国绘画的工具和分类外我们更应该进一步的去挖掘更加深刻的东西.

    六,研究性作业:

    同学们在了解中国绘画的同时让他们自己去书店或家里找一些有关中国绘画的书籍,去总结其创作意图.

    板书设计:

    中国画和油画

    一. 中国画:

    工具:毛笔.墨.中国画颜料.宣纸.

    分类:工笔,写意人物.动物.山水.花鸟

    二. 油画:

    工具广泛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画传统写意花卉的技巧特点,学会欣赏中国画作品,并从中领会到画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情感和任务.

    2,学习中国画写意菊花的简单画法,进行笔墨基本功训练.

    教具:

    1,学生用具:中国画颜料,墨汁,毛笔两支{一支为狼毫小笔用于勾勒线条,一支为羊毫用于点,染色(如大白云)},调色盘,水罐,一张旧报纸代替垫布,八开生宣纸.

    2,教师用具:绘画工具一套,放大的菊花范画一张,分步步骤图一张,空白生宣纸1张.

    教学重点:本课重点是提高学生对中国画的认识,练习用毛笔,宣纸作写意花卉画的技巧.

    教学难点:本课难点是用笔用墨和掌握适当的水分表现不同的浓淡墨色.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 新课

    我们在四年级时已学过用中国画的...

    初中美术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中国花鸟画“借物寓意”的造型理念,学会用中国画写意的方法表现生活中花卉蔬果的情趣,在体验写意画的笔墨情趣的同时抒发自己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作品的赏析和评述、观察和比较,教师进行示范,学生实践练习,并评价总结教学的过程和方法,完成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中国画家“借物寓意”的思想感情,体会中国写意花鸟画的艺术魅力,使学生的审美能力随之而得到提高,崇高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二、教学重点:理解中国花鸟画“借物寓意”的造型理念,学会用中国画写意的方法表现生活中花卉蔬果的情趣;

    难点:感受中国画家“借物寓意”的思想感情,体会中国写意花鸟画的艺术魅力,使学生的审美能力随之而得到提高。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齐白石作品《祖国万岁》

    师:这是1955年国庆的时候,齐白石老人以真挚的情感画了这幅《祖国万岁》,笔墨简略但高度形似,色彩夺目,水分饱满,有强烈的感染力。问:画面上画的这株植物同学们认识吗?

    总结:面画的是一株生机勃勃的万年青象征着欣欣向荣的新中国,希望祖国能像这株植物一样万年长青。“祖国万岁”四个篆书大字点明主题,表达了老人强烈的爱国之心。今天,进入新课“借物寓意”。

    (二)新授:了解借物寓意:中国画的“借物寓意”是指画家借助表现值物本身的属性,来寓意自己的精神追求和气节。

    它并不是硬加到作品上,而是要善于抓住动植物与人的某种思想情感的联系,加以艺术的夸张,在表现自然、歌颂生命的同时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给人以丰富的启迪与联想。

    看书《蔬果图》(吴让之清代)我们看画面画的是什么?上方题:“士大夫不可一日无此味”。柿子和白菜是生活中很常见的蔬果,画家就是借它们来表达自己的精神追求和气节的。兰花图:看课件、书活动一:赏析与评述

    你认为画家是怎样运用蔬果的形象和笔墨表现情感和寓意的?柿子寓意“事事”,白菜寓意“清白”,题款可了解作者通过蔬果来表达一种士大夫应具有的“安贫乐道”的清廉品质和精神。作品中运用勾勒和没骨技法,设色轻松淡雅,行笔灵巧,体现了一种清新雅致的君子情怀。

    回顾元末著名诗人王冕,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请同学们感受这首诗的寓意是什么?

    表露画家淡泊名利,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出示王冕的《墨梅图》活动二:观察与比较

    将画家作品与实物照片比较,说说在造型上有什么区别,其特点是什么?

    教师总结:全画虽只用淡墨,却能将梅花的姿态表现的清新悦目,画家并没有画出整个梅树和所有的花朵。而是只将最能表达意境的一枝梅花进行特写式描绘,使枝干和花朵布局主次分明、疏密得当。也就是说作者再画梅花时候,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情感,把生活中的形象进行了提炼,得出了画中艺术形象。正所谓“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画面体现了中国画的一种特殊的构图形式,空白的运用,给人一无限的想象空间。出示齐白石的《家雀》。

    根据所学知识,来尝试分析一下这幅画的寓意。欣赏国画作品:了解用墨方法:泼墨法、破墨法、没骨法

    (三)教师示范

    中国画还追求笔墨情趣,正所谓“有笔有墨谓之画”。中国画的绘画技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老师喜欢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质,被历代文人墨客誉为“花君子”。

    出示师的两幅写意荷花作品。教师示范写意荷花的基本画法,边示范边讲解。用描绘生活中的花卉蔬果来表达情感,体会花鸟画的“借物寓意”。活动三:体验与练习

    运用所学内容,画一幅花卉或蔬果写意画,注意表达出情趣。

    (四)评价总结

    请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谈谈再作画实践中的收获和体会,并对自己的作品作出评价。请同学们发表见解后,教师点评。 小结:通过同学们的体验可以看出,大家对中国花鸟画“借物寓意”的绘画理念已经有了理解和掌握,而在造型上,中国画重视神思而不拘泥于形似,甚至追求“不似之似”、“似与不似之间”,以便更好的抒情、言志,同时体现画家自己的艺术个性。希望同学们以后除了能用文字抒发自己的情感外,也能用画笔表达胸中逸气。

    (五)课后拓展

    请课下查阅清代画家朱耷的资料,以便更深层次的理解中国花鸟画的“借物寓意”!

    初中美术教案 篇9

    一、教学资源分析:

    服装设计课是学生特别是女学生们喜爱的美术课。在本节课中,可以借助于录像资料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方法体现教师主导地位。

    提高学生对着装美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创新意识。

    难点:服装设计如何体现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服装设计作品欣赏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人体模特图投影片及与之配套的数

    套服装图复合投影片;预制供学生叠加粘贴服装的黑色或灰色男女人体模特剪影图;请数名

    同学课前穿好大小合体、款式新颖、色彩搭配协调的学生装以备课堂表演供同学欣赏、参考。

    学生准备:搜集若干服装设计效果图、照片等图片参考资料;铅笔、彩色水笔、各色布头或彩纸,剪刀,胶水等。

    七、活动过程:

    1、与学生讨论“如何为校园添色彩”这一话题,引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2、请数名已穿好学生装的同学进入教室进行服装表演,导入本课的学习内容。

    3、师生讨论以下问题:购买服装时你如何进行选择?服装设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起什么作用?学生装应该具有什么特点?我们学校的学生装应该体现什么特色?

    4、出示服装设计作品欣赏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欣赏介绍服装设计过程的几个环节:

    ①服装的款式造型设计:从整体造型人手,用简单的几何形概括地把握服装的轮廓,要与人的职业、身份相适应。

    ②服装的色彩设计:服装的色彩要与人的肤色、发色成对比或调和的关系,也要考虑与人的职业、身份相适应。常用的色彩搭配方法有同种色组合、类似色组合、对比色组合。

    5、指导学生进行学生装设计练习。

    练习方式:

    ①效果图的绘制:用铅笔画设计草图,用彩色水笔着色完成。线条应简练概括,涂色不必过于均匀,只作标示性涂绘,体现生动的效果。

    ②用简练的线条勾画出人体的大致轮廓,用碎布头或彩纸剪贴服装。教师预制的黑色或灰色男女人体模特剪影图可供学生叠加粘贴,展示自己的设计效果。

    ③要求每位同学任选以上两种方式之一,设计男、女学生装各一套。

    6、学生作业。

    7、教师师辅导。

    8、评选出最优秀的学生装设计作业,举办学生装设计作业展览、交流、评议活动。

    学生作业中注意服装效果图的画法,强调用线和用色方法。

    初中美术教案 篇10

    课题:校园艺术节——设计制作请柬 教科书:人教版初中美术课本 教学年级:八年级下期 课型:综合课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材分析:这一课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本课学习要求学生结合其他课程及生活中获取的知识,积极地参与研究性活动。本课的教学内容体现着现代意识,与时俱进,所以这一课兼顾了学生个性发展和知识技能学习两个方面的需要,既顺应学生心理发展需要,突出情感,学习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有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懂得请柬是具有简易、实用、页面设计庄重、大方、美观等特点,并学习请柬制作的方法。

    2、通过请柬的制作,提高学生的设计、制作能力,培养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的品德增进师生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剪贴手法设计和制作请柬。难点:

    1、构图设计.2、恰当选择材料

    教学用具:

    1、老师:自制各种示范请柬;示范制作备用的花纹图案资料及内容;8开白纸,废旧彩图纸,浆糊、剪刀、画板、图钉等。/

    2、学生:16开白纸对折,废旧彩图纸、浆糊,彩色笔,剪刀等。 教学方法:欣赏,讲解,示范,演练 教学过程:

    1、

    组织教学:检查学具, 2.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你用过请柬吗?谁能说一说请柬的用途? 结合学生回答导入新课。

    对了,它能显示爱心,表达美好的祝愿,给我们增添欢乐,友谊和节日气氛,如果我们能够运用自己已掌握的图案基础知识,自己动手制作,那么,不但能够节约,而且会使人更感亲切,更有意义。

    (板书课题:请柬设计与制作)

    3、请柬欣赏:(出示请柬范图、引导欣赏并边板书) 请柬的内容:图案设计,邀请人姓名,邀请时间地点,活动内容等。

    请柬的形式:有平面的、立体有声的;横式的,竖式的;心形的、树叶形的及不规则形的。

    制作的方法有:摄影的,色彩绘声绘的,镂印喷刷的以及剪贴的。包括利用多种材料拼贴和利用废旧彩图纸剪贴制作的等。请柬的制作要求:构思巧妙,形式新颖,造型优美,工艺精致。下面重点介绍一下利用废旧彩图纸剪贴制作请柬的方法。

    4、剪贴请柬的制作步骤:(边演示制作步骤边讲解、边板书) (1)构思、设计

    我们要制作一张精美的请柬,首先应该有一个好的构思,准备制作一个内容,然后,可按自己的构思画出铅笔设计稿。

    在设计时我们应该考虑到邀请的对象,因人而异,如老年人喜欢爱欢乐、新颖的格调;儿童则喜爱灿烂绚丽的色彩我们只有掌握了不同对象的心理和爱好来进行设计制作的请柬就一定会受到珍视和喜爱的。

    ( 2)准备一张较厚的纸,按所需形状剪裁。

    (3)选材、配色:废旧的画报和图片本身就有一定的图形和色彩,我们就是要利用它选取我们所需要的部分图形。要注意色彩配置鲜艳、明快。

    (4)剪贴; 剪取合适的图形,按设计稿依层次贴到纸上合适的位置。

    (5)整理画面: 看看什么地方需调整,什么地方空了需添画。

    5、学生课堂作业

    (1)请两位同学到讲台前各拼贴一张精美的请柬

    (2)其它同学在座位上开始设计制作剪贴请柬,形式的不限。

    《友谊地久天长》、《老师,您好!》(播放轻音乐。)

    教师巡视辅导,交待注意事项:

    构图时要注意疏密、虚实关系;配色要鲜艳、明快图案和文字要眉目清楚剪贴花纹线条要流畅不要把连接处剪断了。

    6、课堂小结

    (1)与学生一起分析、讲评作业,并对优秀作业进行表扬。

    (2)学生互相交换请柬。

    (3)总结课堂教学情况

    综合实践课教案初中精选


    您所寻找的“综合实践课教案初中”已经准备就绪,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不要忘记将本网页网址加入收藏夹。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但老师也要清楚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行的。优秀的教案需要教师多方位思考。

    综合实践课教案初中 篇1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全卷教学计划、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充分满足教学需要,切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综合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

    教案甘雷中心学校

    第1—3课时

    相架的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 了解不同型号的相框和功能,了解各种相框的材质和加工特点。

    ② 初步了解平面图的绘制方法,了解原理图。

    ③ 学会正确绘制作品的草图和结构。

    ③ 初步学会从功能、结构、材料、工艺四个方面设计作品。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不同的相框模型,我们可以学习用草图表达我们的概念和设计。

    ②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评价,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设计,修改自己的设计,改进和优化自己的设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体验劳动创造美的思想情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2通过作品设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独立或与他人合作设计,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平面图设计技能。

    2难点:框架结构及工艺流程设计。

    三、【教学器材】

    1教具:物理投影仪、多**课件、木制相框模型

    2学习工具:铅笔、尺子、量角器、指南针等。

    四、【教学过程】

    (一)确定设计要求

    1、提问:

    ①生活中你喜欢拍照吗?那么,您最喜欢的**保存方式是什么?

    ②如果有一个精美的相架,不仅可以珍藏你美丽的相片,还可以点缀美好的生活,你准备设计一个什么式样的相架?这个相架有哪些功能?要用到哪些材料?

    2、通过欣赏作品分析思考:

    教师提供各种款式的相框或**,组织学生欣赏,观察这些相框的材质特点和造型特点,分析和思考其优缺点。

    3、想一想:

    根据自己的兴趣与需求,独立或寻找合作伙伴,填写“初步设想”的**。

    说明:问题内容的选择最好是引导而不是要去难倒学生,让学生对教师每一个问题都充满好奇,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和分析,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再按照自身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提出设计要求,从而有目的地进行收集相关资料。

    ①组织学生在课前上网浏览,参观买相架的文具店,各组根据自己提出的设计要求,搜集有关资料(教师提示以下查找范围)。

    (1) 木制相框与其他材料相比有什么独特之处?

    (2) 各种造型木相框的实用性和装饰性。

    (3) 木相框在过去和现在在人们心目中的作用。

    (4) 目前市场上比较常见的木制相框有哪些特点?

    ② 布置学生单独或寻找合作伙伴,到商场或照相馆去了解更多有关相架功能及材料的情况。

    (1) 要求学生能将所搜集的资料(文字资料和图案资料等)进行**。并相互交流。

    (2) 各组根据搜集的资料,用制定**或文字的形式进行分析比较,寻求最适合自己“初步设想”的有价值资料。

    3、分析材料

    相框可以用各种材料制成,如木材、塑料、金属等。本机所用的材料是木材。在分析材料时,教师要重点介绍常见木料的特征、用途以及木料的接合方式。

    (三)学习构思方案

    1、观察思考

    学生观察教材中p15页“简易笔筒的草图”,并思考、讨论:简易笔筒草图应怎样构思?有哪些注意点?造型和材料有哪些特点?

    2、尝试构思方案:

    ①从笔筒的设计迁移到相架的设计,提示学生从相架外观造型、尺寸大小、功能结构、材料选用的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思考。

    ②引发学生对各自的初步设想进行再构思,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对如何运用这些木制材料特点创作作品进行思考。

    ③通过实物投影仪交流“我的初步设想”**,指导学生对作品的主题开展讨论。

    让学生观察教具,分析其概念设计的特点,方法和要点,并为以后的设计概念做准备。

    教师在学生确定构思中,可适当给予一些提示,使学生的作品更具有亮点,并及时对这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指导,让学生顺利地找准设计创作的入口。

    创新是从设计开始的,学生通过活动,把最初的“初步设想”提升为“设计方案”,学会了用绘制草图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并通过交流,进行再设计,确定最后的方案

    (四)技能体验

    平面图和结构图画法

    (1)认识平面图和结构图

    对照相架实物,认真观察,参考课本上p15页简易笔筒草图,了解草图的画法。

    (2)对自己的构思进行设计表达。

    (3) 教师示范操作

    (六)交流评价

    1自我评价:请设计好相框草图和工艺流程,看是否合适,并通过物理投影仪展示作品;在展示和欣赏设计图纸的同时,介绍设计相框的特点和功能,交流设计经验和感受。

    2、互评:组织学生对被展示的作品设计草图分别进行评价,指出作品的实用性、合理性、新颖性以及尚可改进的地方,提出具体、实用、具有特色的改进意见或建议。

    3、师评:坚持以鼓励为主,允许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提出不同的方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评价,善于捕捉学生作品的亮点加以表扬。

    4、拓展练习

    请尝试设计一个相框,它不仅可以放置**,而且还可以有其他功能。让学生画出设计图,讨论设计方案。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意识,展示学生的风采,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让学生不断地投身于新的创造活动中去。

    创作——我的笔筒

    授课教师_____班级______ 备课时间_______授课时间______领导签字______ no.___2__

    一、 教学目标

    1、 情感发展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习惯和意志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

    2、 认知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多种笔杆制作方法。学会泥条的

    笔杆各部分的连接方法及制作方法。

    3、 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旺盛的活力

    的创造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二、 教学重点、难点

    要点:不同形状笔杆关键零件的制作方法。

    难点:不同形状笔杆关键部位的泥条连接。

    三、 课前准备

    1学校设有陶瓷艺术室,按陶瓷艺术制作工艺分为学生操作室、准备室和窑炉室。学生操作室内设展柜6个,学生工作台24张,制陶工具24套;;准备室内设拉坯机4台,和泥机1台,磨采由机1台,工作台2张,展柜6个;烧窑室内设窑炉1台,作品准备

    架2个,喷泵1台。

    2教师需要设备:白板,录音机,**,成品笔筒,石膏模具,吹风机,脱模剂,转盘,粘土,陶制工具。学生所需工具:陶

    采购产品泥,转台,泥,陶器工具,喷壶,刷子,工作服,布。

    3、学生操作室贴有《陶艺室学生管理制度》、《陶艺专业学生操作考核项目及评分标准》,使学生一进操作室便一目了然,如何

    使用工具及机器,如何评价自己的操作成绩。

    四、“指导——实践式”教学过程设计

    五、板书设计

    创作——我的笔筒

    一、 作品分类、讲评

    第一类直筒型第二类装饰型

    第三类转折型第二类圆底型

    二、演示制作难点

    三、学生实践操作

    四、作品展评

    评出:五个最佳制作奖

    五个最佳创作奖

    插花艺术

    授课教师_____班级______ 备课时间_______授课时间______领导签字______ no.___3__

    教学目标:德育目标:增强学生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增强集体合作精神。

    知识目标:了解插花知识:花名、花语、插花工具和方法

    能力目标:掌握插花的操作方法和要领,自己设计制作插花。

    教学重点:插花的艺术性

    教学难点:插花的技巧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教具:鲜花、人造花、干花、剪刀、花泥、花器等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导言:

    今天我给你带来一些特别的礼物:花。同学们喜欢吗?下面再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录像,看一看鲜花装点的城市、居室。

    欣赏录像:鲜花不但装点了我们的城市,净化了空气,陶冶了人们的情操,而且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成为居室一种高雅的礼品。鲜花有这么大的作用。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使花更具艺术性和表现力呢?这让我们想到了插花。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布置花。

    二、新授:

    1.插花:即花朵,叶子,果实,树枝等植物材料

    过构思巧妙地组合在一起,使之成为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品。世界上的插花有两种,一种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插花,另一种是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插花。

    2、请大家欣赏插花作品。

    我们看到的是实用插花,又称礼仪插花、商业插花。

    综合实践课教案初中 篇2

    学会承担责任,做负责的小公民

    活动教学目标

    在进行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通过活动课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责任的含义,对自己的责任有明确的认识,树立并增强责任意识;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我们应该感激那些为自己和社会负责的人,并有足够的勇气为他们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

    教育学生,作为公民应从小就胸怀天下,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识,做一个负责任的好公民。

    活动教学方法

    围绕成长中的“我”在责任意识领域的经历进行**,通过问卷调查、活动情感激励法、讨论法、小品表演法等开展教学 。 教学以学生成长体验经历作引导,分“责任意识的感知阶段”、“责任意识的树立阶段”、“责任意识的行动阶段”三个部分完成教学。

    教学过程

    一责任意识的感知阶段

    问卷调查

    1. 什么是责任?你是如何理解它的含义的?(可以通过具体事例进行解释)

    2你什么时候意识到你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三。随着年龄的增长,你是否觉得自己的责任在逐渐增加?

    4. 你在家里常做的事有哪些?这些事情中那些应该做,那些不应该做?爸爸妈妈是否满意,他们是怎么评价的?

    5. 你在学校里所做的事情中那些事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老师和同学是怎样评价的?自己觉得怎样?

    (通过问卷调查,结合课堂教学和学生成长经历,学生对责任的内涵有了更深的理解和理解。明确的责任是一个人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二责任意识的树立阶段

    1社会生活中的人被赋予了责任,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由于社会身份的不同,人们有着不同的责任

    学生**四川汶川**和甘肃舟曲泥石流救灾**,讨论

    (1) 谁在救灾过程中承担了责任

    (2)他们可不可以不去做?做与不做会产生什么后果?

    (3) 如果你在里面你会怎么做?

    2. 只有人人都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

    三。不管性别和年龄,中学生也可以承担相应的责任,也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

    分角色表演情景剧“小含的困惑”(九年级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品德课本第8页)

    4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关心他人和集体,为社会做贡献

    **中国青年志愿者活动的相关**并分组谈感受,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引导,给学生思维活动空间,培养观察社会、发现社会问题、初步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逐步融入社会。

    三责任意识的行动阶段

    1反思你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的负责任行为

    2. 请同学和老师指出自己的不负责行为,努力改正

    三。制定责任计划,当好责任人

    学生每周记录责任行为,每月、每学期进行总结和总结。

    活动反思

    学校教育不仅在课堂上,而且在课堂之外。特别是品德教育更是影响学生终身,我们要让学生把课堂知识内化,让学生想得到、说得出、行得好,在自己成长尽力中多一份责任、少一丝冷漠,健康成长,积极奉献,做负责的人,让社会能更和谐的发展!

    综合实践课教案初中 篇3

    活动目的:

    1、让学生主动了解最新的科技信息和科研动态,开阔学生的视野,做关心世界的有心人。

    2、教会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报刊、图书、媒体、网络等)获取并筛选有用的信息。

    3、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4、鼓励学生进行大胆想象和科技制作,树立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活动准备:

    1、搜集科技资料,了解科技成果,制作一份手抄报。

    2、或独立或合作完成一项科技小发明,并确立一人作为新闻发布会发言人,写好发言稿。

    3、确定新闻发布会的主持人、专家和记者等角色。(专家可由学生邀请与发明有关的物理、化学等科任教师)

    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包括电脑、互联网等)

    活动过程:

    1、展示幻灯片一:标题“人类没有他们,世界将会怎样?”

    图片:伽利略、爱迪生、贝尔、莱特兄弟、蔡伦、毕升、丁肇中、李政道……

    (图片自选,兼顾中外古今,六至八张为宜)

    2、问:仰望这些科学巨匠,你能否用一句话向大家介绍一下他们的名字和主要贡献?

    (生答略)

    3、幻灯片二:活动主题“科学引领未来”

    总结:是的,我们很难想象,人类如果没有他们,我们的世界将会变成怎样?(学生可以自由发言)

    正如刚才同学们所说,正是这些科学巨匠们为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才使得我们拥有了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而我们想要拥有更美好的未来,也必然要依靠更多的人为人类的科学事业而奋斗。“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未来的科学家在哪里?就在我们的同学之中。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参加川港中学初二(3)班科技新闻发布会,有请主持人。

    4、幻灯片四:标题“科技新闻发布会”

    5、主持人上场:

    串联词:

    好,本次新闻发布会正式开始,首先为你介绍一下今天出席新闻发布会的人员。

    (略)

    6、主持人:

    下面请同学交流一下你们所搜集的最新科技新闻,请用一句话标题新闻的形式介绍给大家。

    (例:(1)黑猩猩与人类基因相似程度达到96%

    (2)石油价格上涨,各国开发新能源替代石油

    (3)斯坦福大学教授发现大脑两个区分管妙股输赢

    (4)美科学家称人类载入火星探险可提前10年实现

    (5)美科学家宣布发现太阳系第十大行星

    (6)卡西尼号发现土卫二表面有火山活动迹象

    (7)德国研制出超硬纳粹材料,硬度超普通钻石

    (8)废渣变为优质水泥,我科学家发明“凝石”技术

    (9)“勇气”号火星车传回火星沙漠全景照片

    7、主持人:

    同学们的交流让大家充分感受到了世界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但大家也不必妄自菲薄,我想下面的发布会,也会让大家领略一下我们同学当中小小科学家的风采。

    下面新闻发布会的基本程序是:发言人发布新闻或介绍自己的科技小制作,然后记者们共有五分钟提问时间,最后有请专家进行点评。发布会结束时由各位记者评选出“最佳创意奖”一名和“实用科技奖”一名。

    (发言人可以使用多媒体展示自己的发明)

    (学生发言、专家评点略)

    8、教师总结并布置作业

    (1)手抄报评比

    (2)小记者根据新闻发布会情况写一则新闻稿

    综合实践课教案初中 篇4

    4环境恶化是工业文明导致的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5天内有4000人死亡;

    5水污染、酸雨和光化学污染是破坏自然的表现;

    6此外,洪水、**、火山爆发、海啸和南北极冰川融化都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

    “救救地球”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最强烈的呼声,保卫地球的任务迫在眉睫。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学生,更应该关注社会,关注环境保护,为此,我们将《保护地球,爱护家园》确定为综合实践研究课题。

    (3)、提出问题

    1、为什么要保护地球?

    2、制定“拯救家园计划”.

    (4)、分组讨论

    (5)、汇报方案。

    用duo**向学生展示美丽壮观的地球,并用深情的语言向学生描述,激发学生对地球的热爱。

    对话:但是这个美丽的星球现在正受到环境问题的困扰。提出活动的主题:

    保护地球,爱护家园。这项活动主要有两个方面:1。为什么要保护地球?2、制定“拯救家园计划”,本次活动采用小组讨论,将全班分成四组,小组内研讨,最后由每组推举一人介绍本组制定的“拯救家园计划”。

    二、实施阶段

    (一)活动准备

    每一组都展示了人类破坏自然资源,导致一系列灾难的信息。谈谈周边环境的现状、污染情况,以及今年农民的收成情况和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二)过程整合

    1、每一组都展示了人类破坏自然资源,导致一系列灾难的信息。谈谈周边环境的现状、污染情况,以及今年农民的收成情况和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家园。

    2、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及成功经验,各小组制定“拯救家园计划”。

    (三)拟定汇报方式

    1每各小组成员介绍他们收集的相关信息。

    2、每组推举一人介绍本组制定的“拯救家园计划”。

    三、总结阶段

    (一)成果展示

    (2) 、展示“拯救家园计划”

    (二)活动拓展。

    让学生亲身体验实施“拯救家园计划”,不能“只动口,不动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护地球,就是保护自己的家园。

    (三)活动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根据学生的实际确立的,我认为选材比较合理:它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着手,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产生忧患意识,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来爱护家园。通过调查、分析、讨论和交流,使学生认识到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讨论中让学生“动”起来,从嘴、眼、手、脑都一起参与到课堂中。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题,让学生积极探索的新理念。在交流和总结中,中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就这项活动而言,仍然存在主要问题:1.如何调动和保持每个学生参加这项活动的热情。 2、在最后的一个活动中,对于学生设计的方案进行评价时,过多地注重了方案的提出,而忽略了可执行性的评价。

    这是教学活动的美中不足。

    活动记实:

    (一) 保护地球

    教师**多**向学生展示美丽壮观的星球――地球,对话:但是这个美丽的星球现在正受到环境问题的困扰。为了让我们的地球免遭破坏,周边的环境更加美好,我们这次综合实践课的主题设为保护地球,爱护家园。

    这项活动有两个方面:1。为什么要保护地球?2、制定“拯救家园计划”,本次活动采用小组讨论,全班分成四组,小组内研讨,最后由每组推举一人介绍本组制定的“拯救家园计划”。

    我们的地球是一个美丽的蓝色星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由于近年来工业化的崛起,人们大肆地乱砍乱伐,使得这颗美丽的球体正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下面就请同学们展示一下你收集到的自然资源被人类破坏而导致一系列灾难的资料、**。

    树木被砍伐后,沙漠化严重,沙漠吞噬了大量耕地。

    水土流失后,河水泛滥,淹没了农田和房屋。

    生:**沙尘暴肆虐的短片生:**酸雨危害树木,房舍的短片

    生:**虫灾的短片

    生:介绍旱灾以及因为旱灾今年农民们的预计收成。

    老师:看了这些材料,我们深感痛心。这些灾难的起因是什么?你有没有这种破坏生态平衡的例子? 各个小组讨论交流一下。

    生:因为人们的没有节制的乱砍乱伐,造成水土流失,沙漠化严重。

    s: 因为工厂没有处理被污染的气体,导致了酸雨。例如,我们周围的汽车和摩托车产生的废气就是污染气体。

    盛:人们肆无忌惮地捕杀鸟类,破坏了食物链和生态平衡。因此,会有蝗虫和一些害虫。

    生:近些年由于人们大量地向空气中排放二氧化碳气体,致使出现了温室效应,气候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很容易出现骤寒骤冷的现象,从而影响到人类的生活。

    老师:如果地球被摧毁,我们能搬到另一个星球吗?

    生:不能,因为只有一个地球。

    老师: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地球毁灭了,我们就没有地方了。所以面对严峻的环境问题,人类只能依靠自己。

    (二) 爱护家园。

    师:要想让地球免遭破坏,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保护地球就是保护人类的生存,保护周边的环境就是爱护自己的家园。

    师**现今环境保护情况。

    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环境。你想如何保护环境?

    各小组制定确实可行的计划,然后每一小组推举一人介绍本组制定的“拯救家园计划”。 各小组制定:“拯救家园计划”,师巡视指导,也可以做他们的参谋。

    交流、全班讨论。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

    师:通过本次活动让我们感受到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正面临严重的污染,我们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用自己的行动来拯救家园。从现在起,从点滴做起,为了人类美好的明天,请保护环境!

    综合实践课教案初中 篇5

    活动背景:

    我们的生活充满了七色阳光,但即使是在阳光普照的时候,也难免出现短暂的阴云。成长中的青少年,会有一些挥之不去的烦恼。这些烦恼来自生活,来自学习,来自与同学的交往??但是,有烦恼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正确对待它。为了给初中生更多的经验,让我们更好地度过青少年时期,我们设计了以“成长的烦恼”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活动目标:

    1明确自己有哪些烦恼,找到解决烦恼的方法。了解自我,充分施展才能,合理设计未来。

    2.形成从自己的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根据学校要求,每个教师都要上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于是我和王老师一起,组织了这次实践活动,并获得孩子们的大力支持,课下调查非常活跃,希望得到专业人士的点评。

    3.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活动方案,组织实施活动方案;

    活动重点:

    1.明确自己的烦恼并能及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2.学会分析、归纳、筛选、提炼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将其转化为课题。

    活动难点:

    1.明确自己的烦恼并能及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2.进一步适应各种社会角色,正确理解个人。

    活动过程:

    一、播放背景音乐《小小少年》,教师导入

    我们常说“少年不识愁滋味”。其实,这是成人的误解。孩子也有自己的情感和烦恼。是啊,烦恼是我们成长中不可避免的情绪。有烦恼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正确对待它,积极化解它,从而体验更丰富的生活情感;锤炼更坚强的性格意志;领悟更丰富的人生智慧。今天,我们一起走近《成长的烦恼》,开展一次以“成长的烦恼”为话题的活动。假如你是主持人,你将怎样开展这个活动?

    学生自主设计活动方案,教师根据学生设计的方案引导进行下一步活动,这节课课堂中可行的设计,教师要作好充分的准备。

    二、案例分析

    1、投影案例:

    案例1:

    我的爸爸妈妈老是吵架,一点儿小事就“唇枪舌战

    ”,争吵不休,我每天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感受不到一

    点儿乐趣和温暖。我真不想回家了!家对我还有什么意思

    呢?只会增添我的烦恼!

    案例2:

    我一直是妈妈的乖乖女,可是现在我对妈妈烦透了!

    只要有同学打电话来,她总会用狐疑的眼光打量我;放学

    我们男女生一起回家,她就会再三盘问;我出去玩,她也

    要追问有没有男生……妈妈怎么这样呀?我都烦死了!

    (摘自《知心姐姐》)

    2、小组讨论,说说你有什么好方法来帮他们化解烦恼?推荐发言人各抒己见:

    倾诉、换位、转移、沟通、咨询(可向专业人士咨询,包括“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在中国起步较晚,在欧美发达国家进行“心理咨询”是非常普遍的事情。

    3、推荐帮助:

    网站:⑴ 知心姐姐

    ⑵ 春雨网──湖北青少年心理在线、

    栏目:《心理访谈》

    文章:⑴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⑵ 何其方《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4、师:大家帮他找到了这么多化解烦恼的方法,我们回顾一下自己的烦恼,现在是不是也找到了化解的方法?你打算尝试用哪些方法来化解自己的烦恼?

    5、学生发言。

    6、替朋友解脱烦恼:

    常君是你小时的同学,你们俩曾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后来他爸爸调到省城工作,他小学毕业后也随父亲到省城去读中学。有一天,他给你打来电话,说自己心里很烦,不适应省城的生活环境,与同学沟通也很困难,缺少知心朋友,等等。请你设身处地想想他的苦恼,帮助他化解烦恼,争取说得入情入理,使人信服。

    7、小组讨论,推荐说得最好的同学上台交流。

    8、教师从口齿、举止、普通话及内容、情感等方面稍作评价。

    这样设计,由他人的案例入手避免了学生仅限于表层的诉说及不愿启齿的烦恼,目的是尊重孩子敏感而强烈的自尊心、隐私,给他们提供了借鉴的范本,由他人触及自己从中收获面对烦恼应采用的正确方法。

    三、心灵鸡汤

    1、教师投影展示名言:

    “如果所有的人都把自己的烦恼拿到市场上去交易,任何人在看到了别人的烦恼之后,都宁可把自己的烦恼重新搬回家。”

    ──西方哲理

    “当一份快乐跟别人一起分享时,它就变成了两份快乐;当一份烦恼跟别人共同分担时,它就成了一半的烦恼。”烦恼就像天空上的一片乌云,如果你的心中是一片晴空,那么烦恼不会对你有丝毫一影响。

    人生是串小烦恼组成的念珠,懂得人生价值的人会笑着数完这串念珠的。

    ──大仲马

    2、你能把自己对烦恼的感悟也用名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吗?学生尝试写作。

    这样的设计,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同时也是对“写”的能力的训练。虽然我强调用一定的形式,但是因为学生个体的差异,他们所表述的方式也应该是色彩纷呈的。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的运用,无形中会增添语言的美感。

    3、学生上台投影展示并朗读自己的名言警句。

    这样设计的`目的,一方面是让学生学会互相欣赏,体会到交流的快乐,同时也让学生在朗读倾听中寻找自我,寻找自信,让烦恼真正成为我们下一次成功的基石。

    四、结束语

    1、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正确面对烦恼,也有了自己对待烦恼的看法和态度,下一步你打算怎样安排?

    2、学生自主设计活动,教师略作指导。

    3、教师补充活动安排:请同学们回家后了解爸爸妈妈、亲人朋友、兄弟姐妹的烦恼,尝试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方法,为他们化解烦恼;还可以建立班级网站、班级博客,为同学们服务。

    4、在背景音乐中师语:

    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

    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

    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改变现在;

    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

    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

    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

    你不能选择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

    你不可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心;

    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

    烦恼伴随我们成长,见证着我们成长,成长中的我们要用一种平静的心态去面对,过滤烦恼,驱赶心中的阴霾,让灿烂阳光洒满心田,因为阳光总在风雨后。

    综合实践课教案初中 篇6

    f:因为有了学习成绩的分数,才能知道自己是否进步,学校有教育权,公布分数是为了让家长了解我们的学习情况,学习的好坏并不是问题,让别人知道也不怕,重要的是自己努力过没有,只要你努力,你就是胜者。如亲戚或别人在讨论着你的成绩,这也许是对你的一种心理考验,如果你承受得了,说明在你未来的道路奠定了好基础,如果你承受不了,需要加强心理素质锻炼。

    (说话有力度,赢得掌声)

    g: 我已经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了。我经历过无数次考试,也有自己的亲身经历。我个人认为把学生的成绩公布出来对学生是有好处的。

    因为,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面对事实的素质,在中国的应试教育下的今天的学生普遍有一种心理素质障碍,心理承受能力差,缺乏应对挫折的勇气与胆量,整日怕天怕地。未来如何面对社会事实和挑战?怎样承担起中华崛起的重任?

    (语言流畅,掌声阵阵)

    3、主持人小结:本次论坛同学们热情高涨,大家分别发表了各自的观点,通过我们学习生活中常见的事情展开辩论,让我们进一步了解隐私权的含义。希望学生发扬这种精神,多观察,多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理解水平。

    下面请老师就“分数应该成为学生的隐私”,还是“分数不应该成为学生的隐私”作总结发言(大家鼓掌欢迎)。

    4、教师总结:今天的辩论会,大家发言积极,观点各异,呈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从大家的观点中可以归纳出这样几类:第一,分数不应该成为学生的隐私。

    此次论坛有38人持这种看法,有的认为分数没有必要成为学生的隐私,让学生知道自己在班里所处的位置,对学习无疑是个促进。有人认为,家长可以通过了解分数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更好地与老师沟通,教育好孩子。第二,有12人认为分数应该成为学生的隐私,有的认为公布分数会失去自尊,特别是我们女孩子,在同学面前有失面子。

    有人认为学绩公布后,会遭到父母的责骂,给自己施加压力,失去自信。第三,有部分人觉得无所谓,应该与不应该对自己没有什么影响。我将把同学们的各种意见反馈给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让你们的意见成为学校领导及教师进行教育活动的依据。

    活动后记:

    1这项活动促使学生思考隐私权问题,提高认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2本次活动还促进了全班同学团结协作、互相学习、互相鼓励的精神。

    三。通过这个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产生求知欲,既锻炼了他们的勇气,又增加了他们的知识,发展了他们的智力。

    4本次活动还发现,部分学生善于辨别是非,态度清晰,思维活跃。

    综合实践课教案初中 篇7

    教育目标:

    1、认识生命的来之不易,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

    2、珍爱自己的生命,揭示生命的可贵。

    3、增强应对挫折的勇气,培养积极的处世态度,做一个对别人、对社会、对祖国有用的人,不断充实自己的生命,不断提高生命的价值,让自己的生命焕发光彩。

    学生现状分析:

    当代的小学生因所处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很优越,以及家长的过分宠爱,因而养成了一种安逸享乐的习惯,形成了一种惟我独尊的性格,缺乏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因此,当所谓的困难突然降临时,往往情绪低落,不易振作,采取消极悲观的态度,有人当自己所谓的利益受到一点的损害的时候,常常采取极端的措施,甚至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课前准备:

    1、动员学生回去向自己的父母了解自己出生前父母的感受和出生后父母照顾自己的情况,以及十几年来的感受。

    2、从报纸和网络等媒体上查找并了解许多轻视生命的例子和数字,与革命先烈为争取自由、幸福的生活而付出生命的故事和现代英模事迹作比较。揭示生命的可贵,要死得其所有价值。

    活动内容:

    主持人: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生命是那样的美好。生命是那样的绚烂。正是这样的生命,让我们每分每秒享受着生活的喜悦。正是这样的生命,让我们时时刻刻体会着生活的感动。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让我们一同感受生命的洗礼,用每个人的思想折射出绚烂生命的七彩光芒。下面我宣布《生命》五年二班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正式开始!

    一、请欣赏第一版块:生命来之不易

    1、主持人: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请同学们摸摸自己跳动的心脏,想一想是谁给了你这生命。

    2、课件展示:展示相片,包括母亲怀孕期间的图片,几个同学从小到大的图片,包括母亲拉着孩子的相片,一家几口玩耍的图片。(看后同学们谈父母养育自己的一些艰辛故事。)

    3、主持人:是呀!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无不浸透着母亲十月怀胎的辛苦,到宝宝出生后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

    二、第二版块:生命的价值:

    1、主持人:回过头来想想。父母把我们拉扯大是何等不容易的啊,我们曾经是一个小之又小的生命,而今天我们已经是小大人了。面对自己,面对同学,在自己和同学的身上,我们不难看到这些年来,父母的辛劳,对我们的呵护,我们更应该体会到我们生命的来之不易。可是很多孩子却无视自己的生命,把它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轻易舍弃它。请看咱班同学搜集来的资料:

    2、展示同学搜集来的轻视生命的资料。

    〈1〉方某,女,16岁,长春市某中学学生。因考试成绩不理想,服毒身亡。

    〈2〉黄某,女,18岁,鞍山市某中学学生。因恐惧考试,服毒身亡。

    〈3〉20xx年5月22日6时30分许,在北京宣武区牛街东里一区2号楼发生一起跳楼自杀事件,一少年从该楼的15层跳下当场身亡。

    〈4〉据资料显示,我国每年仅自杀者就达25万人,自杀未遂者达200万人。

    3、主持人: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有许多人就这么轻易地结束了自己来之不易的生命,也有人为自己的冲动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今年是我们伟大祖国母亲60岁生日。我们清楚的记得为了解放,我们的先辈走过的沧桑岁月。为了发展,我们的祖辈经历的风雨历程。?他们甚至不昔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死得其所有价值。

    (几名同学介绍体现生命价值革命先烈的事迹和现代舍已救人的事例。)

    教师小结:

    听了以上同学的讲述作为当代的小学生我们不应当当所谓的困难突然降临时,情绪低落,采取消极悲观的态度,甚至采取极端的措施,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我们要学羔羊跪乳、乌鸦反哺,感谢我们的妈妈给了我们沐浴阳光的权力,感谢老师给我们传道授业解惑教会做人的道理。更感谢前辈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没有理由不珍爱生命。因为我们的生命不属于我们自己,我们要加倍努力学习,将来孝敬父母、长辈,以及所有关爱我们的人。报效社会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6、主持人:正如老师说的一样,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对于父母的重要性,我们每个人也都知道了我们珍惜自己的生命,不但是为我们自己,还是为了所有疼爱我们,关心我们的亲人,因为,我们在他们心中是绝无仅有的一个!接下来请听我们同学来给大家朗读毕淑敏的一首诗《我很重要》:(钢琴曲:《秋日的私语》)我很重要

    我们的生命,端坐于概率垒就的金字塔的顶端。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还有权利和资格说我不重要吗?

    对于我们的父母,我们永远是不可重复的孤本。无论他们有多少儿女,我们都是独特的一个。

    假如我不存在了,他们就空留一份慈爱,在风中蛛丝般飘荡。

    假如我生了病,他们的。心就会皱缩成石块,无数次向上苍祈祷我的康复,甚至愿灾痛以十倍的烈度降临于他们自身,以换取我的平安。

    我的每一滴成功,都如同经过放大镜,进入他们的瞳孔,摄入他们心底。假如我们先他们而去,他们的白发会从日出垂到日暮,他们的泪水会使太平洋为之涨潮。面对这无法承载的亲情,我们还敢说我不重要吗?

    我对自己小声说。我还不习惯嘹亮地宣布这一主张,我们在不重要中生活得太久了。我很重要。

    我重复了一遍。声音放大了一点。我听到自己的心脏在这种呼唤中猛烈地跳动。我很重要。

    我终于大声地对世界这样宣布。片刻之后,我听到山岳和江海传来回声。

    是的,我很重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勇气这样说。我们的地位可能很卑微,我们的身分可能很渺小,但这丝毫不意味着我们不重要。

    重要并不是伟大的同义词,它是心灵对生命的允诺。

    让我们昂起头,对着我们这颗美丽的星球上无数的生灵,响亮地宣布——我很重要。

    三、第三版块:创造生命奇迹

    1、主持人:听过了毕淑敏的《我很重要》,我想我们每个人更加懂得了自己在父母、亲人、朋友心中的重要性了吧,那么我们就更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了!对于每个人来说生命都是宝贵的,因为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可当我们这仅有的一次生命,遇到困难与危险时,却有人在为我们创造着一次次生命的奇迹。下面就请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发生在汶川地震中真实的故事。

    2、(视频)

    3、主持人:孩子得救了,可是他的父母却永远闭上了双眼,永远离开了他们深爱的孩子,他们眷恋的世界。下面请同学们听一听作曲家为这些可敬的父母写的歌曲。

    4、主持人:这是多么动听、感人的歌曲呀!此时,我看到了同学们眼中的泪水,那么你愿意倾述你们的心声吗?

    学生1:听完这个故事,听完这首歌我心里非常难过,久久不能平静。为这个孩子难过,为他的爸爸妈妈难过。

    学生2:通过这个事情,我知道了孩子是爸爸妈妈的心头肉这句话的含义。在他们眼里,如果孩子需要,就是用他们的命来换孩子的命也是值得的啊。

    主持人:在这个世界上,不知是父母的爱是无私的,其实还有很多人都在演译着大爱无边,在创造着生命的奇迹。请看来自汶川前线发来的报道。

    (5生讲故事)(1)美丽的天使袁文婷(2)郎铮的故事(3)林浩的故事(4)女民警为地震孤儿哺乳(5)可爱的人民解放军

    5、主持人:是呀,不管你来自何方,只要心中有爱,那么我们就可以创造生命奇迹,让生命精彩。5月12日是令全国人民最难忘的日子,让我们一起为那些逝去的和活着的人祈祷。(歌曲:《祈祷》)

    6、主持人:一节实践课就要结束了,心灵的撞击,情感的震撼,相信你更懂得了生命的珍贵,更应该学会感恩,感谢父母,感谢朋友,感谢老师、感谢祖国,感谢生命中走过的每一个关心自己的人。下面就你快快动笔写下你的心里话,让和平鸽送去你的祝福。(书写感受并发言)

    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承载着生命的列车,经历了生命的一次次奇迹。我们更加懂得了生命的可贵。今天我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我们当知它来之不易,我们更要加倍的爱我们的父母,热爱我们的祖国。

    今年祖国60华诞,我们看到了祖国日益强大,我们为祖国自豪、骄傲,那么我们更应该珍惜生命,珍惜今天的生活,珍惜时间,好好学习,为祖国更加繁荣昌盛而做出不懈的努力。

    综合实践课教案初中 篇8

    课标:研究性学习主要着眼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目标指向主要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满足和能力品性的提高,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能力的形成和经验的获得,强调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学习价值的认识,在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得到升华。其具体目标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获得亲自参加* *活动的经验。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亲历问题**的过程,获得科学研究的初步体验,加深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生问题的思考,激发起探索、创新的兴趣和欲望,并且逐步形成喜爱质疑、勤于思考、乐于**中获取新知的心理素质;

    2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特别注重提高学生在观察和思考生活中发现问题的能力和积极实践的能力

    发现冰球确定**的题目;提出**理念,独立开展**活动;得出**的结论,对事物的发展进行初步研究或提出相应的对策;展示或交流**过程、成果、经验等。

    三。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4.学会合作与分享

    5.养成科学态度与科学道德

    6.增强公民意识与社会责任心

    【初中雕塑教案】相关推荐
    [热]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

    我相信幼师都接触过教案,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写幼儿园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活动准备:不透明的盒子里面放着香菜。香菜盆栽。活动目标:通过盒子引起孩子的好奇心。经过看、闻、尝来了解香菜。活...

    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

    按照惯例,幼儿园教师必须撰写自己的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每一位幼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好的幼儿园教案都有哪些内容?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供大家参考。活动目标:1、欣赏音乐,能有节奏的开火车。2、在玩开火车的游戏时能够分辨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