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2024七年级数学教案设计(集合十一篇)
  • {year}七年级数学教案设计

    发表时间:2024-10-17

    2024七年级数学教案设计(集合十一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数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4七年级数学教案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数轴的概念,能用数轴上的点准确地表示有理数。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与实际操作,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数与形结合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数轴的三要素,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教学难点】

    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通过实例温度计上数字的意义,引出数学中也有像温度计一样可以用来表示数的轴,它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数轴。

    (二)探索新知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用画图的形式表示东西向马路上杨树,柳树,汽车站牌三者之间的关系:

    提问1:上面的问题中,“东”与“西”、“左”与“右”都具有相反意义。我们知道,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那么,如何用数表示这些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牌的相对位置呢?

    学生活动:画图表示后提问。

    提问2:“0”代表什么?数的符号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对照体温计进行解答。

    教师给出定义:在数学中,可以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它满足: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代表原点;通常规定直线上向右(或上)为正方向,从原点向左(或下)为负方向;选取合适的长度为单位长度。

    提问3:你是如何理解数轴三要素的?

    师生共同总结:“原点”是数轴的“基准”,表示0,是表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正方向是人为规定的,要依据实际问题选取合适的单位长度。

    (三)课堂练习

    如图,写出数轴上点A,B,C,D,E表示的数。

    (四)小结作业

    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回顾:数轴的三要素,用数轴表示数。

    课后作业:

    课后练习题第二题;思考:到原点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有什么特点?

    2024七年级数学教案设计 篇2

    一、教学内容分析

    1.2有理数1.2.2数轴。这一节是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从知识上讲,数轴是数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它主要应用于绝对值概念的理解,有理数运算法则的推导,及不等式的求解。同时,也是学习直角坐标系的基础,从思想方法上讲,数轴是数形结合的起点,而数形结合是学生理解数学、学好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日常生活中带见的用温度计度量温度,已为学习数轴概念打下了一定的基础。通过问题情境类比得到数轴的概念,是这节课的主要学习方法。同时,数轴又能将数的分类直观的表现出来,是学生领悟分类思想的基础。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1)知识掌握上,七年级的学生刚刚学习有理数中的正负数,对正负数的概念理解不一定很深刻,许多学生容易造成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

    (2)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学生对数轴概念和数轴的三要素,学生不易理解,容易造成画图中掉三落四的现象,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和生理特征,学生的好动性,注意力容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三、设计思想

    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研究新问题,是我们组织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小学里曾学过利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为此我们可引导学生思考:把射线怎样做些改进就可以用来表示有理数?伴以温度计为模型,引出数轴的概念。教学中,数轴的三要素中的每一要素都要认真分析它的作用,使学生从直观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直线、数轴都是非常抽象的数学概念,当然对初学者不宜讲的过多,但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抽象的思维活动还是可行的。例如,向学生提问:在数轴上对应一亿万分之一的点,你能画出来吗?它是不是存在等。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数轴的三要素,能正确画出数轴。

    2、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

    (二)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逐步形成应用数学的意

    识。

    2、对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

    义观点。

    2、通过画数轴,给学生以图形美的教育,同时由于数形的结合,学生会得

    到和谐美的享受。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正确掌握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2、难点:有理数和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

    六、教学建议

    1、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掌握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并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难点是正确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数轴的概念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缺一不可,二是这三个要素都是规定的。另外应该明确的是,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并不都是有理数。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用数轴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今后充分利用“数轴”这个工具打下基础。

    2、知识结构

    有了数轴,数和形得到了初步结合,这有利于对数学问题的研究,数形结合是理解数学、学好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本课知识要点如下:

    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应用数形结合

    七、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始终贯穿“激发情趣—手脑并用—启发诱导—反馈矫正”的教学方法。

    2、学生学法:动手画数轴,动脑概括数轴的三要素,动手、动脑做练习。

    八、课时安排

    1课时

    九、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投影仪、三角板

    十、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讲授新课

    (出示投影1)

    问题1:三个温度计.其中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上2个刻度,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下5个刻度,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刻度.

    师:三个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是多少?

    生:2℃,-5℃,0℃.

    问题2: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m和7.5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m和4.8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动手操作)

    师:我们能否用类似的图形表示有理数呢?

    师:这种表示数的图形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数轴(板书课题).

    师:与温度计类似,我们也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

    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具体方法如下

    (边说边画):

    1.画一条水平的直线,在这条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通常取适中的位置,如果所需的都是正数,也可偏向左边)用这点表示0(相当于温度计上的0℃);

    2.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箭头所指的.方向),那么从原点向左为负方向(相当于温度计上0℃以上为正,0℃以下为负);

    3.选取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在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从原点向左,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

    师问:我们能不能用这条直线表示任何有理数?(可列举几个数)

    让学生观察画好的直线,思考以下问题:

    (出示投影2)

    (1)原点表示什么数?

    (2)原点右方表示什么数?原点左方表示什么数?

    (3)表示+2的点在什么位置?表示-1的点在什么位置?

    (4)原点向右0.5个单位长度的A点表示什么数?

    原点向左1.5个单位长度的B点表示什么数?

    根据老师画图的步骤,学生思考在一条水平的直线上都画出什么?然后归纳出数轴的定义.

    师:在此基础上,给出数轴的定义,即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

    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进而提问学生:在数轴上,已知一点P表示数-5,如果数轴上的原点不选在原来位置,而改选在另一位置,那么P对应的数是否还是-5?如果单位长度改变呢?如果直线的正方向改变呢?

    通过上述提问,向学生指出: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缺一不可.

    【教法说明】通过“观察—类比—思考—概括—表达”展现知识的形成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领会数学思想和思维方法,并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归纳概括和口头表达能力.

    师生同步画数轴,学生概括数轴三要素,师出示投影,生动手动脑练习

    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出示投影3).画出数轴并表示下列有理数:

    1、1.5,-2.2,-2.5,,,0.

    2.写出数轴上点A,B,C,D,E所表示的数:

    请大家回答下列问题:

    (出示投影4)

    (1)有人说一条直线是一条数轴,对不对?为什么?

    (2)下列所画数轴对不对?如果不对,指出错在哪里?

    【教法说明】此组练习的目的是巩固数轴的概念.

    十一、小结

    本节课要求同学们能掌握数轴的三要素,正确地画出数轴,在此还要提醒同学们,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但是反过来不成立,即数轴上的点并不是都表示有理数,至于数轴上的哪些点不能表示有理数,这个问题以后再研究.

    十二、课后练习习题1.2第2题

    十三、教学反思

    1、数轴是数形转化、结合的重要媒介,情境设计的原型来源于生活实际,学生易于体验和接受,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数轴的形成过程,加深对数轴概念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和概括能力,也体出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到抽象概括的认识规律。

    2、教学过程突出了情竟到抽象到概括的主线,教学方法体了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3、注意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并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

    2024七年级数学教案设计 篇3

    教学目的

    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掌握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重点、难点

    1、重点: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难点:括号前面是负号时,去括号时忘记变号。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解下列方程:

    (1)5x—2=8(2)5+2x=4x

    2、去括号法则是什么?“移项”要注意什么?

    二、新授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如44x+64=3283+x=(45+x)y—5=2y+1问: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例1、判断下列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x=3x—2x—=—1

    5x2—3x+1=02x+y=1—3y=5

    例2、解方程(1)—2(x—1)=4

    (2)3(x—2)+1=x—(2x—1)

    强调去括号时把括号外的因数分别乘以括号内的每一项,若括号前面是“—”号,注意去掉括号,要改变括号内的每一项的符号。

    补充:解方程3x—[3(x+1)—(1+4)]=1

    说明:方程中有多重括号时,一般应按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的方法去括号,每去一层括号合并同类项一次,以简便运算。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9页,练习,1、2、3。

    四、小结

    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用分配律去括号时,不要漏乘括号中的项,并且不要搞错符号。

    五、作业

    1、教科书第12页习题6。

    2、第1题。

    2024七年级数学教案设计 篇4

    一、所教班级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担任初一(1)和初一 (2)班的英语教学,学生生源构成复杂,大部分来自务工子弟,本地学生少,普遍英语底子差,基础薄,听说读写的英语能力也比较差。

    二、教材分析

    按照新课程改革,单元内容共十二个模块。

    三、具体安排:

    对于12个模块,每一模块用5课时,课本的学习可以这样进行: 上新课5个课时,单元检测一课时。

    四、主要措施

    1、为了使学生打牢基础不至于出现知识断层,本学期要有计划的把学生初中学过的但掌握不好的时态、句式、词汇、短语、句型分插于12单元的新课教学中

    2、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尤其与旧大纲不同的地方,清楚哪些内容是新增加的,哪些内容是已经删掉的,哪些内容初中已经学的。认真研究新教材,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认真备课、上课,认真进行自习辅导和批改作业

    3、为了减轻初三听力训练的压力,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从初一就开始就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

    4、单词一直是学生的难点、薄弱点,直接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要重视词汇教学,狠抓单词的记忆与巩固以及对词汇的意义与用法的掌握。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单词记忆方法和养成勤查词典的习惯。

    5、坚持每周一次作文训练,训练题材、方法力求多样化,并能及时进行讲评。鼓励学生写英文日记,对个别英语特差的学生尽量多批改、多指导。

    6、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是初中教学的重点,也是中考的重头戏。在单元教学中专门抽出一节课作为阅读课,材料为课外五篇课外阅读理解,并且有计划的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7、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整体教学水平的有力保证,有利于经验丰富的教师与年轻教师互为补充、共同提高。坚持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前先确立一名中心发言人,由中心发言人先确定下周所教单元的重点、然后全组人员共同探讨,最后确定下来。

    2024七年级数学教案设计 篇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数轴三要素,会画数轴。

    2、能力目标: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能说出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数,知道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3、情感目标: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数轴的三要素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教学难点: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

    三、教法

    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去观察、比较、交流。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活思维

    1.学生观看钟祥二中相关背景视频

    意图: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自豪感。

    2.联系实际,提出问题。

    问题1:钟祥二中学校大门南75米是钟祥市统计局,100米是中国建设银行,在她北75米是海韵艺术学校,200米处是中百仓储,请同学们画图表示这一情景。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代表画图演示。

    学生画图后提问:

    1.马路用什么几何图形代表?(直线)

    2.文中相关地点用什么代表?(直线上的点)

    3.学校大门起什么作用?(基准点、参照物)

    4.你是如何确定问题中各地点的位置的?(方向和距离)

    设计意图:“三要素”为定向,用直线、点、方向、距离等几何符号表示实际问题,这是实际问题的第一次数学抽象。

    问题2:上面的问题中,“南”和“北”具有相反意义。我们知道,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两种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能不能直接用数来表示这些地理位置和学校大门的相对位置关系呢?

    师生活动:

    学生思考后回答解决方法,学生代表画图。

    学生画图后提问:

    1.0代表什么?

    2.数的符号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3.-75表示什么?100表示什么?

    设计意图:继续以三要素为定向,将点用数表示,实现第二次抽象,为定义数轴概念提供直观基础。

    问题3: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你能描述一下它的结构吗?

    设计意图:借助生活中的常用工具,说明正数和负数的作用,引导学生用三要素表达,为定义数轴的概念提供直观基础。

    问题4:你能说说上述2个实例的共同点吗?

    设计意图:进一步明确“三要素”的'意义,体会“用点表示数”和“用数表示点的思想方法,为定义数轴概念提供又一个直观基础。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学生活动:带着以下问题自学课本第8页:

    1.什么样的直线叫数轴?它具备什么条件。

    2.如何画数轴?

    3.根据上述实例的经验,“原点”起什么作用?

    4.你是怎么理解“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的?

    师生活动:

    学生自学完后,请代表上黑板画一条数轴,讲解画数轴的一般步骤。

    设计意图:明确画数轴的步骤,使数轴的三要素在同学们的头脑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同时得到数轴的定义。

    至此,学生已会画数轴,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板书)

    ①数轴的定义。

    ②数轴三要素。

    练习:(媒体展示)

    1.判断下列图形是否是数轴。

    2.口答:数轴上各点表示的数。

    3.在数轴上描出下列各点:1.5,-2,-2.5,2,2.5,0,-1.5。

    (三)小组合作交流展示

    问题:观察数轴上的点,你有什么发现?

    数轴上表示3的点在原点的哪一侧?与原点的距离是多少个单位长度?表示-2的点在原点的哪一侧?与原点的距离是多少个单位长度?设a是一个正数,对表示a的点和-a的点进行同样的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归纳出数轴上不同位置点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四)归纳总结反思提高

    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数轴?

    2.数轴的“三要素”各指什么?

    3.数轴的画法。

    设计意图:梳理本节课内容,掌握本节课的核心――数轴“三要素”。

    (五)目标检测设计

    1.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数轴上的点都表示整数。

    B.数轴上表示4与-4的点分别在原点的两侧,并且到原点的距离都等于4个单位长度。

    C.数轴包括原点与正方向两个要素。

    D.数轴上的点只能表示正数和零。

    2.画数轴,在数轴上标出-5和+5之间的所有整数,列举到原点的距离小于3的所有整数。

    3.画数轴,表示下列有理数数的点中,观察数轴,在原点左边的点有_______个。4.在数轴上点A表示-4,如果把原点O向负方向移动1.5个单位,那么在新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________。

    五、板书

    1.数轴的定义。

    2.数轴的三要素(图)。

    3.数轴的画法。

    4.性质。

    六、课后反思

    附:活动单

    活动一:画一画

    钟祥二中学校大门南75米是钟祥市统计局,100米是中国建设银行,在她北75米是海韵艺术学校,200米处是中百仓储,请同学们画图表示这一情景。

    思考:如何简明地用数表示这些地理位置与学校大门的相对位置关系?

    活动二:读一读

    带着以下问题阅读教科书P8页:

    1.什么样的直线叫数轴?

    定义:规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直线叫数轴。

    数轴的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数轴的步骤是什么?

    3.“原点”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

    4.你是怎么理解“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的?

    练习:

    1.画一条数轴

    2.在你画好的数轴上表示下列有理数:1.5,-2,-2.5,2,2.5,0,-1.5

    活动三:议一议

    小组讨论:观察你所画的数轴上的点,你有什么发现?

    归纳:一般地,设a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数a在原点的____边,与原点的距离是____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____边,与原点的距离是____个单位长度.

    练习:

    1.数轴上表示-3的点在原点的_______侧,距原点的距离是______;表示6的点在原点的______侧,距原点的距离是______;两点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个单位长度。

    2.距离原点距离为5个单位的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

    3.在数轴上,把表示3的点沿着数轴负方向移动5个单位长度,到达点B,则点B表示的数是________。

    附:目标检测

    1.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数轴上的点都表示整数。

    B.数轴上表示4与-4的点分别在原点的两侧,并且到原点的距离都等于4个单位长度。

    C.数轴包括原点与正方向两个要素。

    D.数轴上的点只能表示正数和零。

    2.画数轴,在数轴上标出-5和+5之间的所有整数.列举到原点的距离小于3的所有整数。

    3.画数轴,观察数轴,在原点左边的点有_______个。

    4.在数轴上点A表示-4,如果把原点O向负方向移动1.5个单位,那么在新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________。

    2024七年级数学教案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公式的意义,使学生能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概括的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公式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

    教学建议

    一、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具体例子了解公式、应用公式。

    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并抽象为具体的公式,要注意从中反应出来的归纳的思想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

    人们从一些实际问题中抽象出许多常用的、基本的数量关系,往往写成公式,以便应用。如本课中梯形、圆的面积公式。应用这些公式时,首先要弄清楚公式中的字母所表示的意义,以及这些字母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就可以利用公式由已知数求出所需的`未知数。具体计算时,就是求代数式的值了。有的公式,可以借助运算推导出来;有的公式,则可以通过实验,从得到的反映数量关系的一些数据(如数据表)出发,用数学方法归纳出来。用这些抽象出的具有一般性的公式解决一些问题,会给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带来很多方便。

    三、知识结构

    本节一开始首先概述了一些常见的公式,接着三道例题循序渐进的讲解了公式的直接应用、公式的先推导后应用以及通过观察归纳推导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整节内容渗透了由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一般的辨证思想。

    四、教法建议

    1.对于给定的可以直接应用的公式,首先在给出具体例子的前提下,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清晰地认识公式中每一个字母、数字的意义,以及这些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具体例子的基础上,使学生参与挖倔其中蕴涵的思想,明确公式的应用具有普遍性,达到对公式的灵活应用。

    2.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认识有时问题的解决并没有现成的公式可套,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尝试探求数量之间的关系,在已有公式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和具体运算推导新公式。

    3.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应观察哪些量是不变的,哪些量是变化的,明确数量之间的对应变化规律,依据规律列出公式,再根据公式进一步地解决问题。这种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认识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者投影显示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图形,学生思考,师生共同完成例1解答;教者启发学生求图形的面积,师生总结求图形面积的公式。

    2024七年级数学教案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抽象概括出所要研究的数学问题,增强学生的数感符号感。

    2.在已有的对幂的知识的了解基础之上,通过与同伴合作,经历探索同底数幂乘法运算性质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发展合作交流能力、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3.了解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训练他们养成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活动内容:复习七年级上册数学课本中介绍的有关乘方运算知识:

    二、情境引入

    活动内容:以课本上有趣的天文知识为引例,让学生从中抽象出简单的数学模型,实际在列式计算时遇到了同底数幂相乘的形式,给出问题,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也可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结合学生现有的有关幂的意义的知识,进行推导尝试,力争独立得出结论。

    三、讲授新课

    1.利用乘方的意义,提问学生,引出法则:计算103×102

    解:103×102=(10×10×10)×(10×10)(幂的意义)

    =10×10×10×10×10(乘法的结合律)=105

    2.引导学生建立幂的运算法则:

    将上题中的底数改为a,则有a3·a2=(aaa)·(aa)=aaaaa=a5,即a3·a2=a5=a3+2

    用字母m,n表示正整数,则有即am·an=am+n

    3.引导学生剖析法则

    (1)等号左边是什么运算?(2)等号两边的底数有什么关系?

    (3)等号两边的指数有什么关系?(4)公式中的底数a可以表示什么

    (5)当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上述法则是否成立?

    要求学生叙述这个法则,并强调幂的底数必须相同,相乘时指数才能相加

    三、应用提高

    活动内容:

    1.完成课本“想一想”:a?a?a等于什么?

    2.通过一组判断,区分“同底数幂的乘法”与“合并同类项”的不同之处。

    3.独立处理例2,从实际情境中学会处理问题的方法。

    4.处理随堂练习(可采用小组评分竞争的方式,如时间紧,放于课下完成)。mnp

    四、拓展延伸

    活动内容:计算:(1)-a2·a6(2)(-x)·(-x)3(3)ym·ym+1(4)??7?8?73

    (5)??6??63(6)??5??53???5?.(7)?a?b???a?b?7542

    2(8)?b?a???a?b?(9)x5·x6·x3(10)-b3·b3

    (11)-a·(-a)3(12)(-a)2·(-a)3·(-a)

    五、课堂小结

    活动内容:师生互相交流总结本节课上应该掌握的同底数幂的乘法的特征,教师对课堂上学生掌握不够牢固的知识进行强调与补充,学生也可谈一谈个人的学习感受。

    六、布置作业

    1.请你根据本节课学习,把感受最深、收获最大的方面写成体会,用于小组交流。

    2.完成课本习题1.4中所有习题。

    2024七年级数学教案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丰富的实例,学生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的几何特征,感受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分析、猜测和概括等能力,同时渗透转化、化归、变换的思想。

    3、养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自主学习的方式。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点、线、面、体的几何特征,感受它们之间的关系。

    难点:在实际背景中体会点的含义。

    【教学准备】

    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球、棱柱、棱锥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多媒体演示西湖风光,垂柳、波澜不起的湖面、音乐喷泉、雨天、亭子……随着镜头的切换,学生在欣赏美丽风景的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垂柳像什么?平静的湖面像什么?湖中的小船像什么?随着音乐起伏的喷泉又像什么?在岸边的亭子中我们寻找到了哪些几何图形?从中感受生活中的点、线、面、体。

    设计意图:从西湖风光引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妙画面,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对点、线、面、体有了初步的形象认识,感知知识来源于生活。如“点”是没有大小的,学生难以真正理解,可以借助湖中的小船、地图上用点表示城市的位里这些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到“点”的含义。

    二、讨论(动态研究)

    课件演示:灿烂的星空,有流星划过天际;汽车雨刷;长方形绕它的一边快速转动;问:这些图形给我们什么样的印象?

    观察、讨论。让学生共同体会“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让学生举出更多的“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例子。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利用学具完成教科书第114页练习(动手转一转)

    设计意图:教师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观察感受,经历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通过合作学习,感悟知识的生成、变化、发展,激发学生的联想与再创造能力。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印象,化解难度。

    三、讨论(静态研究)

    教师展示图片(建筑或生活的.实物等),让学生找找生活中的平面、曲面、直线、点等。

    让学生找出生活中更多的包含平面、曲面、直线、曲线、点的例子。

    四、探索

    1、课本112页观察,并回答它的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后得出结论:面与面相交得到线,线与线相交得到点。

    2、113页练习(提供实物,议一议,动手摸一摸),思考以下问题:

    这些立体图形是由几个面围成的,它们都是平的吗?圆锥的侧面与底面相交成几条线,是直线还是曲线?正方体有几个顶点?经过每个顶点有几条边?

    让学生自己体会并小组讨论得出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五、作业

    1、“当你远远地去观察霓虹灯组成的图案时,图案中的每个霓虹灯就是一个点;在交通图上,点用来表示每个地方;电视屏幕上的画面也是由一个个小点组成;运用点可以组成数字和字母,这正是点阵式打印机的原理。”说说你对上述这段叙述的理解和体会。

    2、阅读教科书第119页的实验与探究,并思考有关问题。

    2024七年级数学教案设计 篇9

    一、学情分析

    从上学期的学习中可看出,本班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不一,成绩悬殊较大。有的学生智力较好,自尊心强,好动。有的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纪律涣散。教师要关爱每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本学期需切实抓紧,抓实,重视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让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端正学习及生活态度,完成并稳定从小学到初中的转轨,更好地进行初中阶段的新的学习生活。

    二、教学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初中阶段七年级数学新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1、获得数学中的基本理论、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学会将实践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通过数学问题来解决实际问题。认识自然界中的各种图形发现它们的广阔的应用。初步体验并学会全理地进行推断和预测。

    2、初步具有数学研究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的习惯。

    3、理解人与自然、社会的密切关系,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4、初步形成数学的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在的基础。

    5、树立学生牢固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意识,让学生乐学、爱学,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让学校成为学生的“天堂”。

    6、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文明礼貌等的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学习态度。

    三、教材分析

    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发展,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和体验各种学科探究活动,而不仅仅是被动地学习知识,因此摆脱“以学科为中心”和“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观念的束缚,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被动式学习转为主动探究式学习。这是这次教材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点,从这点出发,教材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有如下特点:

    1、承上启下,立足发展

    本书力求成为一面“镜子”,反映知识的来龙去脉和思想方法的深刻内涵,不仅引导学生现在的学习,而且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所启示,既有使学生了解所学内容背景的历史资料,又有揭示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联系的内容,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作铺垫。

    2、体现过程,反映规律

    学习数学是循序渐进、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过程,粗略、定性和直观的认识往往是创新的火种,本书力求在重视知识结论的同时,体现数学学习的过程和规律,从能启发学生的粗略、定性、直观认识的问题说起,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等,逐步引导出精确、定量、抽象的认识。

    3、注重基础,突出重点

    现代社会要求学生具有相应的基本数学素养,七年级数学课程应更着重于基础性、普遍性、通用性的内容,本书就是力求注重基础,突出重点。强调解方程中的化归思想,以及消元、配方、降次等基本方法;用框图方式分析问题,体现程序化、机械化、算法化的思维方式;习题设计“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广探索”等不同层次。

    4、内容安排

    ㈠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本章使学生了解在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相交与平行的两种位置关系,研究了两条直线相交时的形成的角的特征、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所具有的特性、两条直线平行的长期共存条件和它所有的特征以及有关图形平移变换的性质,利用平移设计一些优美的图案。

    重点:垂线和它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它的性质,平移和它的性质,以及这些的组织运用。

    难点:探索平行线的条件和特征,平行线条件与特征的区别,运用平移性质探索图形之间的平移关系,以及进行图案设计。

    ㈡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本章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的确定位置的重要性。并让学生比较系统地学习“有序数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内容,最后通过“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将坐标与地理位置相结合,将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位置变化之间的关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本章关键是掌握好“平面直角坐标系”定位法。

    重点: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会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

    难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实际运用。

    2024七年级数学教案设计 篇10

    一,指导思想

    随着数学自身发生巨大的变化,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教学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七年级数学新课标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1、获得数学中的基本理论、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学会将实践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通过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几何定理的探究及其推理过程并学会在实际问题进行应用。

    2、初步具有数学研究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

    3、理解人与自然、社会的密切关系,和谐发展的主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4、逐步形成数学的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在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139班数学教学工作。七年级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不是很好,还有待于提高与培养以及加强训练。同时本学期内还将加强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尤其是运用语言对几何问题进行推理论证,并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等。其次,抓好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上记笔记的习惯,让学生及时复习,总结前节课知识的好习惯,表扬和鼓励学生阅读与数学有关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自主拓展和加深自己的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在学习方法上,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从对称的角度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检验答案。

    七年级学生常常因守小学算树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好坏相关,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分较多,理解记忆的成分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四章:

    第一章:有理数: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1.经历字母表示数的过程;

    2.会进行整式加减的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

    3.让学生在探索整式加减运算法则的活动中通过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挖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用数学”的信心。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质,会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尺规作图);

    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

    6.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7.激发学生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五,提高科学教育质量的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运用读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进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8.站在系统的高度,使知识构筑在一个系统,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八方联系,浑然一体,使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9.开展课题学习,把学生带入研究的学习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六,全学期教学进度安排

    教学内容/课时

    1.1正数和负数2课时

    1.2有理数4课时

    1.1—1.2测试2课时

    1.3有理数的加减法4课时

    1.3测试2课时

    1.4有理数的乘除法5课时

    1.5有理数的乘方4课时

    全章测试3课时

    2.1整式2课时

    2.2正式的加减4课时

    2.1——2.2测试2课时

    小结2课时

    全章测试2课时

    期中复习7课时

    3.1.1一元一次方程2课时

    3.1.2等式的性质2课时

    3.1.1——3.1.2测试2课时

    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3课时

    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3课时

    3.2——3.3测试2课时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3课时

    小结2课时

    全章测试2课时

    4.1多姿多彩的图形4课时

    4.2直线、射线、线段3课时

    4.1—4.2测试2课时

    4.3角4课时

    4.3测试2课时

    4.4课题学习1课时

    小结2课时

    全章测试2课时

    期末复习8课时

    2024七年级数学教案设计 篇11

    本人任教班级为初一三班、四班。通过上一学期的努力,两班的英语成绩比刚入学时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本学期我将再接再厉,努力把两个班的英语学习提升到更高的层面。以下为本人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三班共有学生43人,四班共有学生43人。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们基本明确了初中英语学习是怎么回事,英语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慢慢走上正规,从英语的书写、单词记忆、会话、听力、和语法都有了初步的了解,有些同学越学越有兴趣,积极性很高,但亦有个别英语基础薄弱的同学把这门课当成负担,本期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加强优差生的辅导,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目的要求。

    1. 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英语学习的规律,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创设生动活泼的语境,让学生运用所学语言开展活动。

    2. 本学期要着重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预、复习习惯,书写、朗读习惯,及语言行为习惯),以保证课堂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训练的展开。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上学期的基础上,指导及鼓励他们多使用工具书。

    3. 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4. 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注重现代技术与学科之间的整合,多设计教学情景,以练为主的原则,抓好基础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直接用英语表达思想的能力,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5. 认真钻研教材,掌握每单元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正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根据的学生年龄特点及班级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程序,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写出各单元中的每课教案。

    三、具体措施

    总原则:提高课堂利用率,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尽可能地挖掘优等生的潜力,促使其提高。对于成绩较弱者,针对性地进行帮补,并通过优等生的帮助促其进步。其中尤以培优工作为重中之重,希望通过培优工作把整体成绩向上提,努力向其他班靠拢。

    1.在课堂上体现知识的梯度,扩大照顾面。

    2.引导学生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把握好学习的各个环节,让他们能养成自觉学习英语的习惯。

    3.实施“一帮一”活动,让成绩好的同学带动差生,同时亦监督差生每天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背诵情况。

    4. 在作业布置上,分A.B类。B类为必做部分,A类则为难度较大的作业。同时为了配合培优工作,定时定量给好学生额外布置一些有助于提高其综合能力的练习。

    5.建立英语学习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每日一读”的活动。同时,整合家长的力量,让家长在周末期间监督学生听磁带、读课文。

    6.每天利用固定时间进行阅读训练,使学生能尽快掌握阅读技巧,培养阅读兴趣,从整体上提高学生掌握语言知识的能力。

    【2024七年级数学教案设计(集合十一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5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