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2024高三数学教案怎么写(推荐10篇)
  • {year}高三数学教案怎么写

    发表时间:2024-10-17

    2024高三数学教案怎么写(推荐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高三数学教案怎么写 篇1

    教学目的:

    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并能解决与之有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

    圆的标准方程及有关运用

    教学难点:

    标准方程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探究标准方程

    二、掌握知识,巩固练习

    练习:⒈说出下列圆的方程

    ⑴圆心(3,-2)半径为5⑵圆心(0,3)半径为3

    ⒉指出下列圆的圆心和半径

    ⑴(x-2)2+(y+3)2=3

    ⑵x2+y2=2

    ⑶x2+y2-6x+4y+12=0

    ⒊判断3x-4y-10=0和x2+y2=4的位置关系

    ⒋圆心为(1,3),并与3x-4y-7=0相切,求这个圆的方程

    三、引伸提高,讲解例题

    例1、圆心在y=-2x上,过p(2,-1)且与x-y=1相切求圆的方程(突出待定系数的数学方法)

    练习:1、某圆过(-2,1)、(2,3),圆心在x轴上,求其方程。

    2、某圆过A(-10,0)、B(10,0)、C(0,4),求圆的方程。

    例2:某圆拱桥的跨度为20米,拱高为4米,在建造时每隔4米加一个支柱支撑,求A2P2的长度。

    例3、点M(x0,y0)在x2+y2=r2上,求过M的圆的切线方程(一题多解,训练思维)

    四、小结练习P771,2,3,4

    五、作业P811,2,3,4

    2024高三数学教案怎么写 篇2

    教学目标:

    ①掌握对数函数的性质。

    ②应用对数函数的性质可以解决:对数的大小比较,求复合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及单调性。

    ③注重函数思想、等价转化、分类讨论等思想的渗透,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对数函数的性质的`应用。

    教学过程设计:

    ⒈复习提问:对数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⒉开始正课

    1比较数的大小

    例1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⑴loga5.1 ,loga5.9 (a>0,a≠1)

    ⑵log0.50.6 ,logЛ0.5 ,lnЛ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⑴中这两个对数有何特征?

    生:这两个对数底相等。

    师:那么对于两个底相等的对数如何比大小?

    生:可构造一个以a为底的对数函数,用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比大小。

    师:对,请叙述一下这道题的解题过程。

    生: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取决于底的大小:当0调递减,所以loga5.1>loga5.9 ;当a>1时,函数y=logax单调递增,所以loga5.1

    板书:

    解:Ⅰ)当0

    ∵5.1loga5.9

    Ⅱ)当a>1时,函数y=logax在(0,+∞)上是增函数

    ∵5.1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⑵中这三个对数有何特征?

    生:这三个对数底、真数都不相等。

    师:那么对于这三个对数如何比大小?

    生:找“中间量”,log0.50.6>0,lnЛ>0,logЛ0.51,

    log0.50.6

    板书:略。

    师:比较对数值的大小常用方法:

    ①构造对数函数,直接利用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比大小;

    ②借用“中间量”间接比大小;

    ③利用对数函数图象的位置关系来比大小。

    2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及单调性。

    2024高三数学教案怎么写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同向不等式,异向不等式概念;

    2.掌握并会证明定理1,2,3;

    3.理解定理3的推论是同向不等式相加法则的依据,定理3是移项法则的依据;

    4.初步理解证明不等式的逻辑推理方法.

    教学重点:定理1,2,3的证明的证明思路和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证明不等式的逻辑推理方法

    教学方法:引导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比较两实数大小的方法,主要根据的是实数运算的符号法则,而这也是推证不等式性质的主要依据,因此,我们来作一下回顾:

    这一节课,我们将利用比较实数的方法, 来推证不等式的性质.

    二、讲授新课

    在证明不等式的性质之前,我们先明确一下同向不等式与异向不等式的概念.

    1.同向不等式:两个不等号方向相同的不等式,例如: 是同向不等式.

    异向不等式:两个不等号方向相反的不等式.例如: 是异向不等式.

    2.不等式的性质:

    定理1:若 ,则

    定理1说明,把不等式的左边和右边交换,所得不等式与原不等式异向.在证明时,既要证明充分性,也要证明必要性.

    证明

    由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得

    说明:定理1的后半部分可引导学生仿照前半部分推证,注意向学生强调实数运算的符号法则的应用.

    定理2:若 ,且 ,则 .

    证明:

    根据两个正数的和仍是正数,得

    ∴ 说明:此定理证明的主要依据是实数运算的符号法则及两正数之和仍是正数.

    定理3:若 ,则

    定理3说明,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同一个实数,所得不等式与原不等式同向.

    证明

    说明:

    (1)定理3的证明相当于比较 与 的大小,采用的是求差比较法;

    (2)不等式中任何一项改变符号后,可以把它从一边移到另一边,理由是:根据定理3可得出:若 ,则 即 .

    定理3推论:若 .

    证明:

    说明:

    (1)推论的证明连续两次运用定理3然后由定理2证出;

    (2)这一推论可以推广到任意有限个同向不等式两边分别相加,即:两个或者更多个同向不等式两边分别相加,所得不等式与原不等式同向;

    (3)两个同向不等式的两边分别相减时,就不能作出一般的结论;

    (4)定理3的逆命题也成立.(可让学生自证)

    三、课堂练习

    1.证明定理1后半部分;

    2.证明定理3的逆定理.

    说明:本节主要目的是掌握定理1,2,3的证明思路与推证过程,练习穿插在定理的证明过程中进行.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学习,要求大家熟悉定理1,2,3的证明思路,并掌握其推导过程,初步理解证明不等式的逻辑推理方法.

    课后作业

    1.求证:若

    2.证明:若

    板书设计

    §6.1.2 不等式的性质

    1.同向不等式 3.定理2 4.定理3 5.定理3

    异向不等式

    证明 证明 推论

    2.定理1 证明 说明 说明 证明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定理1,2,3的应用;

    2.掌握并会证明定理4及其推论1,2;

    3.掌握反证法证明定理5.

    教学重点:定理4,5的证明.

    教学难点:定理4的应用.

    教学方法:引导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上一节课,我们一起

    学习了不等式的三个性质,即定理1,2,3,并初步认识了证明不等式的逻辑推理方法,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三个定理的基本内容.

    (学生回答)

    好,我们这一节课将继续推论定理4、5及其推论,并进一步熟悉不等式性质的应用.

    二、讲授新课

    定理4:若

    证明:

    根据同号相乘得正,异号相乘得负,得

    说明:(1)证明过程中的关键步骤是根据“同号相乘得正,异号相乘得负”来完成的;

    (2)定理4证明在一个不等式两端乘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乘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

    推论1:若

    证明:

    ∴ ②

    由①、②可得 .

    说明:(1)上述证明是两次运用定理4,再用定理2证出的;

    (2)所有的字母都表示正数,如果仅有 ,就推不出 的结论.

    (3)这一推论可以推广到任意有限个两边都是正数的同向不等式两边分别相乘.这就是说,两个或者更多个两边都是正数的同向不等式两边分别相乘,所得不等式与原不等式同向.

    推论2:若

    说明:(1)推论2是推论1的特殊情形;

    (2)应强调学生注意n∈N 的条件.

    定理5:若

    我们用反证法来证明定理5,因为反面有两种情形,即 ,所以不能仅仅否定了 ,就“归谬”了事,而必须进行“穷举”.

    说明:假定 不大于 ,这有两种情况:或者 ,或者 .

    由推论2和定理1,当 时,有 ;

    当 时,显然有

    这些都同已知条件 矛盾

    所以 .

    接下来,我们通过具体的例题来熟悉不等式性质的应用.

    例2 已知

    证明:由

    例3 已知

    证明:∵

    两边同乘以正数

    说明:通过例3,例4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接触不等式的证明,为以后学习不等式的证明打下基础.在应用定理4时,应注意题目条件,即在一个等式两端乘以同一个数时,其正负将影响结论.接下来,我们通过练习来进一步熟悉不等式性质的应用.

    三、课堂练习

    课本P7练习1,2,3.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学习,大家要掌握不等式性质的应用及反证法证明思路,为以后不等式的证明打下一定的基础.

    课后作业

    课本习题6.1 4,5.

    板书设计

    §6.1.3 不等式的性质

    定理4 推论1 定理5 例3 学生

    内容 内容

    证明 推论2 证明 例4 练习

    2024高三数学教案怎么写 篇4

    一、基本知识概要:

    1.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相交、相切、相离。

    从代数的角度看是直线方程和圆锥曲线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无解时必相离;有两组解必相交;一组解时,若化为x或y的方程二次项系数非零,判别式⊿=0时必相切,若二次项系数为零,有一组解仍是相交。

    2.弦:直线被圆锥曲线截得的线段称为圆锥曲线的弦。

    焦点弦:若弦过圆锥曲线的焦点叫焦点弦;

    通径:若焦点弦垂直于焦点所在的圆锥曲线的对称轴,此时焦点弦也叫通径。

    3.①当直线的斜率存在时,弦长公式:

    =或当存在且不为零时

    ,(其中(),()是交点坐标)。

    ②抛物线的焦点弦长公式|AB|=,其中α为过焦点的直线的倾斜角。

    4.重点难点: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相切条件下某些关系的确立及其一些字母范围的确定。

    5.思维方式:方程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设而不求与整体代入的技巧。

    6.特别注意:直线与圆锥曲线当只有一个交点时要除去两种情况,些直线才是曲线的切线。一是直线与抛物线的对称轴平行;二是直线与双曲线的渐近线平行。

    二、例题:

    【例1】直线y=x+3与曲线()

    A。没有交点B。只有一个交点C。有两个交点D。有三个交点

    〖解〗:当x>0时,双曲线的渐近线为:,而直线y=x+3的斜率为1,10因此直线与椭圆左半部分有一交点,共计3个交点,选D

    由此强调:公差可以是正数、负数,也可以是0

    2、第二个重点部分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1)若一等差数列{an}的首项是,公差是d,则据其定义可得:

    a2-a1=d 即:a2=a1+d

    a3-a2=d 即:a3=a2+d

    ……

    猜想:

    a40= a1+39d

    进而归纳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an=a1+(n-1)d

    设计思路:在归纳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中,我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给出等差数列的首项,公差d,由学生研究分组讨论的通项公式。通过总结的通项公式由学生猜想的通项公式,进而归纳 的通项公式。整个过程由学生完成,通过互相讨论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又化解了教学难点。

    (2)此时指出:这种求通项公式的办法叫不完全归纳法,这种导出公式的方法不够严密,为了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在这里向学生介绍另外一种求数列通项公式的办法——迭加法:

    a2-a1=d

    a3=a2+d

    ……

    an-an-1=d 将这n-1个等式左右两边分别相加,就可以得到 an–a1= (n-1) d即an=a1+(n-1) d ,当n=1时,此式也成立,所以对一切n∈N﹡,上面的公式都成立,因此它就是等差数列{an }的通项公式。

    在迭加法的证明过程中,我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利用等差数列概念启发学生写出n-1个等式。将n-1个等式相加,证出通项公式。在这里通过该知识点引入迭加法这一数学思想,逐步达到“注重方法,凸现思想” 的教学要求。

    (三)巩固新知应用例解

    例1 (1)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第30项;第40项

    (2)-401是不是等差数列-5,-9,-13,…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

    例2 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a5=10, a20=31,求首项与公差d。

    这一环节是使学生通过例题和练习,增强对通项公式含义的理解以及对通项公式的运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例1和例2向学生表明:要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中的a1、d、n、an这4个量之间的关系。当其中的三个量已知时,可根据该公式求出第四个量。

    例3 梯子的最高一级宽33cm,最低一级宽110cm,中间还有10级,各级的宽度成等差数列。计算中间各级的宽度。

    设置此题的目的:1.加强同学们对应用题的综合分析能力,2.通过数学实际问题引出等差数列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3.再者通过数学实例展示了“从实际问题出发经抽象概括建立数学模型,最后还原说明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的数学思想方法。

    (四)反馈练习

    1、课后的练习中的第1题和第2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目的:使学生熟悉通项公式,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

    2、课后习题第3题和第4题。

    目的:对学生加强建模思想训练。

    (五)归纳小结、深化目标

    1.等差数列的概念及数学表达式an-an-1=d (n≥1)。

    强调关键字:从第二项开始它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都等于同一常数。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会知三求一。

    3.用“数学建模”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六)布置作业

    必做题:课本习题第2,6 题

    选做题:已知等差数列{an}的首项= -24,从第10项开始为正数,求公差d的取值范围。(目的:通过分层作业,提高同学们的求知欲和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

    2024高三数学教案怎么写 篇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画三视图的基本技能

    (2)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过程与方法

    主要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实践,动手作图,体会三视图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力

    (2)体会三视图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画出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难点: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空间几何体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1.学法:观察、动手实践、讨论、类比

    2.教学用具:实物模型、三角板

    四、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开课题

    “横看成岭侧看成峰”,这说明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物体视觉的效果可能不同,要比较真实反映出物体,我们可从多角度观看物体,这堂课我们主要学习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在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你能画出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吗?

    (二)实践动手作图

    1.讲台上放球、长方体实物,要求学生画出它们的三视图,教师巡视,学生画完后可交流结果并讨论;

    2.教师引导学生用类比方法画出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1)画出球放在长方体上的三视图

    (2)画出矿泉水瓶(实物放在桌面上)的三视图

    学生画完后,可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并与同学交流,总结自己的作图心得。

    作三视图之前应当细心观察,认识了它的基本结构特征后,再动手作图。

    3.三视图与几何体之间的相互转化。

    (1)投影出示图片(课本P10,图1.2-3)

    请同学们思考图中的三视图表示的几何体是什么?

    (2)你能画出圆台的三视图吗?

    (3)三视图对于认识空间几何体有何作用?你有何体会?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然后让学生发表对上述问题的看法。

    4.请同学们画出1.2-4中其他物体表示的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并与其他同学交流。

    (三)巩固练习

    课本P12练习1、2P18习题1.2A组1

    (四)归纳整理

    请学生回顾发表如何作好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五)课外练习

    1.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底面是正方形,侧面是全等的三角形的棱锥模型,并画出它的三视图。

    2.自己制作一个上、下底面都是相似的正三角形,侧面是全等的等腰梯形的棱台模型,并画出它的三视图。

    2024高三数学教案怎么写 篇6

    一.教材分析。

    (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学教科书·数学

    ( 5),是数列这一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如储蓄、分期付款的有关计算等等,而且公式推导过程中所渗透的类比、化归、分类讨论、整体变换和方程等思

    想方法,都是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中必备的数学素养。

    (2)从知识的体系来看:“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是“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与“等比数列”内容的延续、不仅加深对函数思想的理解,也为以后学数列的求和,数学归纳法等做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

    ( 1)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掌握了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与方法,等比数列的概念与通项公式。

    ( 2)教学对象:高二理科班的学生,学习兴趣比较浓,表现欲较强,逻辑思维能力也初步形成,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年龄的原因,思维尽管活跃、敏捷,却缺乏冷静、深刻,因而片面、不够严谨。

    (3)从学生的认知角度来看:学生很容易把本节内容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从公式的形成、特点等方面进行类比,这是积极因素,应因势利导。不利因素是:本节公式的推导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有着本质的不同,这对学生的思维是一个突破,另外,对于q = 1这一特殊情况,学生往往容易忽视,尤其是在后面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错。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节教材的特点和本班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公式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并能初步应用公式解决与之有关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公式推导方法的探索与发现,向学生渗透特殊到一般、类比与转化、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和逆向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从探索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的奇异美、结构的对称美、形式的简洁美。

    四.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公式的推导、公式的特点和公式的运用。

    教学难点:公式的推导方法及公式应用中q与1的关系。

    五.教法与学法分析.

    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是全面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前提,是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如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呢?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被动吸收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这个观点从教学的.角度来理解就是: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运用已有的学习经验,并通过与他人(在教师指导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下)协作,主动建构而

    获得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因此,本节课采用了启发式和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老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愉快地自觉学习,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分析、探索等步骤,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较论证后得到一般性结论,形成完整的数学模型,再运用所得理论和方法去解决问题。一句话:还课堂以生命力,还学生以活力。

    六.课堂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时间设定:3分钟)

    [利用投影展示]在古印度,有个名叫西萨的人,发明了国际象棋,当时的印度国王大为赞赏,对他说:我可以满足你的任何要求。西萨说:请给我棋盘的64个方格上,第一格放1粒小麦,第二格放2粒,第三格放4粒,往后每一格都是前一格的两倍,直至第64格。国王令宫廷数学家计算,结果出来后,国王大吃一惊。为什么呢?

    [设计这个情境目的是在引入课题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故事内容紧扣本节课的主题与重点]

    提出问题1:同学们,你们知道西萨要的是多少粒小麦吗?

    2024高三数学教案怎么写 篇7

    教学目标

    (1)理解四种命题的概念;

    (2)理解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能由原命题写出其他三种形式;

    (3)理解一个命题的真假与其他三个命题真假间的关系;

    (4)初步掌握反证法的概念及反证法证题的基本步骤;

    (5)通过对四种命题之间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6)通过对四种命题的存在性和相对性的认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7)培养学生用反证法简单推理的技能,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难点:反证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四种命题

    一、导入新课

    【练习】1.把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

    (l)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

    2.什么叫互逆命题?上述命题的逆命题是什么?

    将命题写成“若p则q”的形式,关键是找到命题的条件p与q结论.

    如果第一个命题的条件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且第一个命题的结论是第二个命题的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道命题.

    上述命题的道命题是“若一个四边形的四条边相等,则它是正方形”和“若两条直线平行,则同位角相等”.

    值得指出的是原命题和逆命题是相对的.我们也可以把逆命题当成原命题,去求它的逆命题.

    3.原命题真,逆命题一定真吗?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个原命题真,逆命题也真.但“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的原命题真,逆命题就不真,所以原命题真,逆命题不一定真.

    学生活动:

    口答:(l)若同位角相等,则两直线平行;(2)若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则它的四条边相等.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旧知识,打下学习否命题、逆否命题的基础.

    二、新课

    【设问】命题“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除了能构成它的逆命题外,是否还可以构成其它形式的命题?

    【讲述】可以将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否定,构成“同位角不相等,则两直线不平行”,这个命题叫原命题的否命题.

    【提问】你能由原命题“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构成它的否命题吗?

    学生活动:

    口答:若一个四边形不是正方形,则它的四条边不相等.

    教师活动:

    【讲述】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条件的否定和结论的否定,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否命题.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另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的否命题.

    若用p和q分别表示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用┐p和┐q分别表示p和q的否定.

    【板书】原命题:若p则q;

    否命题:若┐p则q┐.

    【提问】原命题真,否命题一定真吗?举例说明?

    学生活动:

    讲论后回答:

    原命题“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真,它的否命题“同位角不相等,两直线不平行”不真.

    原命题“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真,它的否命题“若一个四边形不是正方形,则它的四条边不相等”不真.

    由此可以得原命题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真.

    设计意图:

    通过设问和讨论,让学生在自己举例中研究如何由原命题构成否命题及判断它们的真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活动:

    【提问】命题“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除了能构成它的逆命题和否命题外,还可以不可以构成别的命题?

    学生活动:

    讨论后回答

    【总结】可以将这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互换后再分别将新的条件和结论分别否定构成命题“两条直线不平行,则同位角不相等”,这个命题叫原命题的逆否命题.

    教师活动:

    【提问】原命题“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的逆否命题是什么?

    学生活动:

    口答:若一个四边形的四条边不相等,则不是正方形.

    教师活动:

    【讲述】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的否定和条件的否定,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为逆否命题.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另一个命题就叫做原命题的逆否命题.

    原命题是“若 p则 q ”,则逆否命题为“若┐q 则┐p .

    【提问】“两条直线不平行,则同位角不相等”是否真?“若一个四边形的四条边不相等,则不是正方形”是否真?若原命题真,逆否命题是否也真?

    学生活动:

    讨论后回答

    这两个逆否命题都真.

    原命题真,逆否命题也真.

    教师活动:

    【提问】原命题的真假与其他三种命题的真

    假有什么关系?举例加以说明?

    【总结】1.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2.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3.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设计意图:

    通过设问和讨论,让学生在自己举例中研究如何由原命题构成逆否命题及判断它们的真假,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

    教师活动:

    三、课堂练习

    1.若原命题是“若p则q”,其它三种命题的形式怎样表示?请写在方框内?

    学生活动:笔答

    教师活动:

    2.根据上图所给出的箭头,写出箭头两头命题之间的关系?举例加以说明?

    学生活动:讨论后回答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自己填图,使学生掌握四种命题的形式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师活动:

    2024高三数学教案怎么写 篇8

    一、教学目标

    1、在初中学过原命题、逆命题知识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四种命题。

    2、给一个比较简单的命题(原命题),可以写出它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

    3、通过对四种命题之间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4、初步培养学生反证法的数学思维。

    二、教学分析

    重点:四种命题;难点:四种命题的关系

    1。本小节首先从初中数学的命题知识,给出四种命题的概念,接着,讲述四种命题的关系,最后,在初中的基础上,结合四种命题的知识,进一步讲解反证法。

    2。教学时,要注意控制教学要求。本小节的内容,只涉及比较简单的命题,不研究含有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

    3.“若p则q”形式的命题,也是一种复合命题,并且,其中的p与q,可以是命题也可以是开语句,例如,命题“若,则x,y全为0”,其中的p与q,就是开语句。对学生,只要求能分清命题“若p则q”中的条件与结论就可以了,不必考虑p与q是命题,还是开语句。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演示教学法和循序渐进导入法)

    1。以故事形式入题

    2多媒体演示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一个生活中有趣的与命题有关的笑话:某人要请甲乙丙丁吃饭,时间到了,只有甲乙丙三人按时赴约。丁却打电话说“有事不能参加”主人听了随口说了句“该来的没来”甲听了脸色一沉,一声不吭的走了,主人愣了一下又说了一句“哎,不该走的走了”乙听了大怒,拂袖即去。主人这时还没意识到又顺口说了一句:“俺说的又不是你”。这时丙怒火中烧不辞而别。四个客人没来的没来,来的又走了。主人请客不成还得罪了三家。大家肯定都觉得这个人不会说话,但是你想过这里面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揭开它的庐山真面,学生的兴奋点被紧紧抓住,跃跃欲试!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复习提问:

    1.命题“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条件与结论各是什么?

    2.把“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看作原命题,它的逆命题是什么?

    3.原命题真,逆命题一定真吗?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个原命题真,逆命题也真.但“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的原命题真,逆命题就不真,所以原命题真,逆命题不一定真.

    学生活动:

    口答:(l)若同位角相等,则两直线平行;(2)若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则它的四条边相等.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旧知识,打下学习否命题、逆否命题的基础.

    (三)新课讲解:

    1.命题“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条件是“同位角相等”,结论是“两直线平行”;如果把“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看作原命题,它的逆命题就是“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也就是说,把原命题的结论作为条件,条件作为结论,得到的命题就叫做原命题的逆命题。

    2.把命题“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条件与结论同时否定,就得到新命题“同位角不相等,两直线不平行”,这个新命题就叫做原命题的否命题。

    3.把命题“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条件与结论互相交换并同时否定,就得到新命题“两直线不平行,同位角不相等”,这个新命题就叫做原命题的'逆否命题。

    (四)组织讨论:

    让学生归纳什么是否命题,什么是逆否命题。

    例1及例2

    (五)课堂探究:“两条直线不平行,则同位角不相等”是否真?“若一个四边形的四条边不相等,则不是正方形”是否真?若原命题真,逆否命题是否也真?

    学生活动:

    讨论后回答

    这两个逆否命题都真.

    原命题真,逆否命题也真

    引导学生讨论原命题的真假与其他三种命题的真

    假有什么关系?举例加以说明,同学们踊跃发言。

    (六)课堂小结:

    1、一般地,用p和q分别表示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用¬p和¬q分别表示p和q否定时,四种命题的形式就是:

    原命题若p则q;

    逆命题若q则p;(交换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否命题,若¬p则¬q;(同时否定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逆否命题若¬q则¬p。(交换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且同时否定)

    2、四种命题的关系

    (1).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2).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3).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七)回扣引入

    分析引入中的笑话,先讨论,后总结: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主人说的四句话:

    第一句:“该来的没来”

    其逆否命题是“不该来的来了”,甲认为自己是不该来的,所以甲走了。

    第二句:“不该走的走了”,其逆否命题为“该走的没走”,乙认为自己该走,所以乙也走了。

    第三句:“俺说的不是你(指乙)”其值为真其非命题:“俺说的是你”为假,则说的是他(指丙)为真。所以,丙认为说的是自己,所以丙也走了。

    同学们,生活中处处是数学,期待我们善于发现的眼睛

    五、作业

    1.设原命题是“若

    断它们的真假. ,则 ”,写出它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并分别判

    2.设原命题是“当 时,若 ,则 ”,写出它的逆命题、否定命与逆否命题,并分别判断它们的真假.

    2024高三数学教案怎么写 篇9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斜二测画法画水平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

    (2)采用对比的方法了解在平行投影下画空间图形与在中心投影下画空间图形两种方法的各自特点。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和类比,利用斜二测画法画出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空间想象力与直观感受。

    (2)体会对比在学习中的作用。

    (3)感受几何作图在生产活动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用斜二测画法画空间几何值的直观图。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1.学法:学生通过作图感受图形直观感,并自然采用斜二测画法画空间几何体的过程。

    2.教学用具:三角板、圆规

    四、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我们都学过画画,这节课我们画一物体:圆柱

    把实物圆柱放在讲台上让学生画。

    2.学生画完后展示自己的结果并与同学交流,比较谁画的效果更好,思考怎样才能画好物体的直观图呢?这是我们这节主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1.例1,用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的正六边形的直观图,由学生阅读理解,并思考斜二测画法的关键步骤,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及时给予点评。

    画水平放置的多边形的直观图的关键是确定多边形顶点的位置,因为多边形顶点的位置一旦确定,依次连结这些顶点就可画出多边形来,因此平面多边形水平放置时,直观图的画法可以归结为确定点的位置的画法。强调斜二测画法的步骤。

    练习反馈

    根据斜二测画法,画出水平放置的正五边形的直观图,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检查。

    2.例2,用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圆的直观图

    教师引导学生与例1进行比较,与画水平放置的多边形的直观图一样,画水平放置的圆的直观图,也是要先画出一些有代表性的点,由于不能像多边那样直接以顶点为代表点,因此需要自己构造出一些点。

    教师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如何构造出需要的一些点,与学生共同完成例2并详细板书画法。

    3.探求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的画法

    (1)例3,用斜二测画法画长、宽、高分别是4cm、3cm、2cm的长方体ABCD-A’B’C’D’的直观图。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要注意对每一步骤提出严格要求,让学生按部就班地画好每一步,不能敷衍了事。

    (2)投影出示几何体的三视图、课本P15图1.2-9,请说出三视图表示的几何体?并用斜二测画法画出它的直观图。教师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完成,教师巡视帮不懂的同学解疑,引导学生正确把握图形尺寸大小之间的关系。

    4.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

    投影出示课本P17图1.2-12,让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在平行投影下画空间图形与在中心投影下画空间图形的各自特点。

    5.巩固练习,课本P16练习1(1),2,3,4

    三、归纳整理

    学生回顾斜二测画法的关键与步骤

    四、作业

    1.书画作业,课本P17练习第5题

    2.课外思考课本P16,探究(1)(2)

    2024高三数学教案怎么写 篇10

    学习目标

    明确排列与组合的联系与区别,能判断一个问题是排列问题还是组合问题;能运用所学的排列组合知识,正确地解决的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

    复习:

    1.(课本P28A13)填空:

    (1)有三张参观卷,要在5人中确定3人去参观,不同方法的种数是 ;

    (2)要从5件不同的礼物中选出3件分送3为同学,不同方法的种数是 ;

    (3)5名工人要在3天中各自选择1天休息,不同方法的种数是 ;

    (4)集合A有个 元素,集合B有 个元素,从两个集合中各取1个元素,不同方法的种数是 ;

    二、新课导学

    ◆探究新知(复习教材P14~P25,找出疑惑之处)

    问题1:判断下列问题哪个是排列问题,哪个是组合问题:

    (1)从4个风景点中选出2个安排游览,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

    (2)从4个风景点中选出2个,并确定这2个风景点的游览顺序,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

    ◆应用示例

    例1.从10个不同的文艺节目中选6个编成一个节目单,如果某女演员的独唱节目一定不能排在第二个节目的位置上,则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例2.7位同学站成一排,分别求出符合下列要求的不同排法的种数.

    (1) 甲站在中间;

    (2)甲、乙必须相邻;

    (3)甲在乙的左边(但不一定相邻);

    (4)甲、乙必须相邻,且丙不能站在排头和排尾;

    (5)甲、乙、丙相邻;

    (6)甲、乙不相邻;

    (7)甲、乙、丙两两不相邻。

    ◆反馈练习

    1. (课本P40A4)某学生邀请10位同学中的6位参加一项活动,其中两位同学要么都请,要么都不请,共有多少种邀请方法?

    2.5男5女排成一排,按下列要求各有多少种排法:(1)男女相间;(2)女生按指定顺序排列

    3.马路上有12盏灯,为了节约用电,可以熄灭其中3盏灯,但两端的'灯不能熄灭,也不能熄灭相邻的两盏灯,那么熄灯方法共有______种.

    当堂检测

    1.某班新年联欢会原定的5个节目已排成节目单,开演前又增加了两个新节目.如果将这两个节目插入原节目单中,那么不同插法的种数为( )

    A.42 B.30 C.20 D.12

    2.(课本P40A7)书架上有4本不同的数学书,5本不同的物理书,3本不同的化学书,全部排在同一层,如果不使同类的书分开,一共有多少种排法?

    课后作业

    1.(课本P41B2)用数字0,1,2,3,4,5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数,问:(1)能够组成多少个六位奇数?(2)能够组成多少个大于201345的正整数?

    2.(课本P41B4)某种产品的加工需要经过5道工序,问:(1)如果其中某一工序不能放在最后,有多少种排列加工顺序的方法?(2)如果其中两道工序既不能放在最前,也不能放在最后,有多少种排列加工顺序的方法?

    【2024高三数学教案怎么写(推荐10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5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