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单元圆的认识 教案精选篇
  • 单元圆的认识 教案精选篇

    发表时间:2022-03-21

    【www.jk251.com - 圆的认识教案】

    小学教师经常会接触到教案的撰写,通过不断的写教案,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通过教案可以帮助自己分析教学的重点,好的小学教案都有哪些内容?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单元圆的认识 教案精选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1一单元第2课时

    课题圆的认识(一)

    标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析重点圆的特征的进一步体会

    难点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点:研究各图形中心点的运动轨迹)

    教具纸片(圆形,方形,椭圆形)电化教具动画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样的图形是圆?

    2、按下列要求画圆:(在平面上固定一个点a)

    (1)以点a为圆心画一个圆;

    (2)画一个圆,使所画的圆经过这个点a;

    (3)画一个圆,使a点为圆心,半径为2厘米。

    3、举出生活中看到圆的例子。(从车轮是圆形的引入新课)

    二、新课探究

    1、问题: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

    2、小组讨论探究策略(引导学生想做成圆形有什么好处,如果做成正方形,三角形,椭圆形又会是什么情况?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是研究几种图形中心点的运动轨迹的不同)

    3、学生动手探究(用准备好的纸片试一试),把各种图形的中心点的运动轨迹想办法描出来。

    4、小组内讨论交流,准备好发言,在全班交流

    由于圆上的各点到中心点(圆心)的距离相等,所以圆在滚动时,圆心在一条直线上运动,这样坐在车上的人或放在车内的物就很平稳;而正方形、椭圆形等由于上面的点到中心点的距离不一样,这样在运动中,中心点运动的线路就不是一条直线,如果人坐在这样的车上会感觉到颠簸。

    三、观看动画,进一步体会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

    本质:圆上的各点到中心点的距离都相等,而其它图形不具有这个特点。

    四、拓展应用

    要重视让学生动手写的练习。可先让一些学生说,其他人补充。

    五、课后延伸

    用心发现生活中的圆,尝试用学过的知识解释。

    进一步体会圆的特征

    要使学生明白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应从哪方面入手,最基本的一个方法就是探究车轮做成圆会是什么情况,做成其它形状又是什么情况,这两种情况进行比较就能得出结论了。

    观看动画,进一步加深印象。

    学以致用,体验成功。

    计圆的认识(一)

    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

    圆形:各点到中心点距离相等-------中心点运动成一条直线---------平稳

    正方形:各点到中心点距离不相等-------中心点运动不是一条直线---------不平稳

    椭圆形:各点到中心点距离不相等-------中心点运动不是一条直线---------不平稳

    记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

    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学生掌握得较好,能体会和解释这些与圆有关的现象。

    jK251.COm精选阅读

    圆的认识 小学教案范例


    预设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

    3、通过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是重点;培养学生利用圆的特征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技能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出示小黑板,让学生说一说各是什么图形。

    2、这些图形是由什么围成的?我们以前学过的三角形、四边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直线图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圆。

    二、新课

    1、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1)让学生在纸上画一个圆,剪下后按书上的要求折叠。展开后观察。

    老师提问:圆上是不是有很多折痕?你发现了什么?

    师归纳指出:这些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我们叫做圆心。并说明圆心一般用字母“0”表示(出示小黑板)。然后教师指导学生用直尺量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量完后让学生讨论,看能发现什么?

    教师归纳出;圆心到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2)教师指着黑板上的圆说明: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并告诉学生半径一般用字母“r”便是,教师在圆上划出半径(如图)。

    师:想一想,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先让学生量一量,最后师生一起归纳出一个圆的半径长度都相等。

    (3)师:我们刚才把圆对折时,每条折痕是否都通过圆心?指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师:想一想,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吗?先让学生量一量,最后师生一起归纳出一个圆的直径长度都相等。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根据测量结果观察员上的直径和半径,使学生理解同一个圆上的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用字母表示为:d=2r,r=d/2

    2、让学生做教科书第三页上面的“做一做”

    3、学圆的画法。

    教师和学生每人拿出圆规和直尺,教师边演示便说明画圆的步骤和方法,学生跟着做。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一的第1——5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认识了圆的特征,掌握了圆的画法。

    创意作业:寻找生活中运用圆的地方,请动手量一量它的直径和半径。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优秀模板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观察、画圆、测量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点,知道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

    2.在活动中,感受圆与其它图形的区别,沟通它们的联系,获得对数学美的丰富体验,提升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同。

    二、教学线索

    (一)在活动中整体感知

    1.思考:如何从各种平面图形中摸出圆?

    2.操作并体会:圆与其它图形有怎样的区别?在交流中整体感知圆的特征。

    (二)在操作中丰富感受

    1.交流:圆规的构造。

    2.操作:学生尝试画圆,交流中归纳用圆规画圆的一般方法。

    3.体会(学生第二次画圆):如果方法正确,为什么用圆规画不出其它的曲线图形?

    4.引导(教师示范画圆):使学生将思维聚焦于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体会到圆规两脚距离的恒等,恰是“圆之所以为圆”的内在原因。

    (三)在交流中建构认识

    1.引导:引导学生将上述距离画下来,由此揭示圆心及半径,进而介绍各自的字母表示。

    2.思考:半径有多少条、长度怎样,你是怎么发现的?

    3.概括:介绍古代数学家的相关发现,并与学生的发现作比较。

    4.类比:学生尝试猜直径,进而引导学生借助类比展开思考,发现直径的特征,并提出同一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5.沟通:圆的内部特征与外部形象之间具有怎样的有机联系?

    (四)在比较中深化认识

    1.比较: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中类似等长的“径”各有多少条?圆的半径又有多少条?

    2.沟通:这些正多边形与圆这一曲线图形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五)在练习中形成结构

    1.寻找:给定的圆中没有标出圆心,半径是多少厘米?

    2.想象:半径不同,圆的大小会怎样?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3.猜测:不用圆规,还可能怎样画出一个圆?在交流中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半径、直径之间关系的认识。

    4.沟通:用圆规如何画出指定大小的圆?

    (六)在拓展中深化体验

    1.渗透:在与直线图形的对比中,揭示圆的旋转不变性。

    2.介绍:呈现直线图形旋转后的情形,再一次引导学生感受圆与直线图形的联系,体会圆与旋转的内在关联,丰富对圆这一曲线图形内在美感的认识。

    册圆的认识练习优秀模板


    课题圆的认识(一)课型练习

    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第十一册第4-5页

    教学目标

    1、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2、进一步理解圆的特征,同时通过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根据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难点在解释并体会圆的特征

    教学设计

    一、说一说在生活哪些地方用到圆?圆有什么作用?

    二、讨论:车轮为什么都做成圆的?

    1、先说说自己的想法

    2、用硬纸板分别做成圆形、正方形、椭圆形,试将它们当成车轮滚动,会是什么样的效果?你能想办法将它们滚动过程中a点留下的痕迹画出来吗?(教师要进行一定指导)

    3、根据三种图形滚动的痕迹来进行比较,说明车轮必须做成圆形的原由。

    4、说一说:书上第5页的想一想。

    5、想一想;你还发现哪些类似的例子?

    三、练习

    1、做书上第5页练一练1、2

    2、想一想,试一试:书上第5页练一练3

    线的认识 教案精选篇


    [教学内容]线的认识(第15-16页)[教学目标]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3、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教学重、难点]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1、从生活情境中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出示第15页的挂图,让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直线、线段与射线,然后通过“认一认”活动,体会到它们都是“直直的”,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2、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组织学生讨论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直线无限长,没有端点;射线无限长,只有一个端点;线段有限长,有两个端点;射线与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二、字母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1、自学第15页的“说一说”2、全班交流用字母读直线、线段与射线的方法。提醒注意:射线的读法只有一种,一般从端点读起;而直线和线段的读法都有两种。三、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1、画一画:通过第一题的操作让学生了解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通过第二题的画与量,了解两点之间的最短线段。2、练一练:第1题:数线段时,指导学生有规律地数,即按一定的顺序数;同时,要与线段的表示方法结合起来,如线段ad、线段dc等。第2、3题:在比较这两题的线段的长短时,学生容易受视觉的影响。所以,在讲这两道题时,先让学生估一估这些线段中哪一条线段长,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然后组织学生讨论用什么办法来确定自己估计的正确性。例如:可以用尺子量一量来验证。[板书设计]

    直线、线段与射线直线:射线:线段:无限长无限长有限长无端点只有一个端点有两个端点

    数学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篇


    教学内容:数学教科书59--6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学生学会数数、读数、写数,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能区分序数及基数的含义,掌握10的组成,理解10个一是1个十。

    2、经历认数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初步建立数感。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掌握10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前一段时间我们认识了0---9这几个数字朋友,今天它们都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让我们喊出它们的名字吧!

    2、数字故事:星期天,数学乐园里来了许多数字宝宝,1来了,2也来了,一下子来了这么多,9走到1对面,对1说:“你瘦瘦的,只表示一个。”又走到0面前说:“你更小,没头没脑的,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这时1和0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你们猜一猜1和0想出了什么办法?

    3、10究竟是多少?它比骄傲的9多几呢?这节数学课我们就来认识10。(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利用儿歌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师:今天10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但是它藏在我们数学书59页的主题图中,想找到它吗?那就请同学们轻轻地把书翻到第59页,仔细地观察主题图,看看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然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一下。

    2、学生汇报从主题图中发现的数学信息。

    3、数小棒。师把这10根小棒捆成一捆,这一捆就是1个十,所以我们说10个1是1个十。

    4、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数字10来表示呢?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主题图提供的资源,先让学生充分地数数,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去数,头脑中初步形成有关10的具体数量,丰富了对数10的感性认识;再由具体事物抽象出对应的点子图,接着抽象出数字10,经过两次抽象概括,初步建立10的数概念;最后从抽象到具体,让学生联系生活,在生活中找“10”,使学生知道每个数字所表达的数量含义,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

    5、数字顺序。

    (1)出示计数器。师:我们来数一数计数器上有几颗珠子吧!(9颗)

    仔细看,现在发生了什么变化?(又拨了一颗珠子,现在是10颗珠子),刚才的过程说明了什么?(9添1是10)。

    (2)出示尺子。数字朋友已经在上面排好队了,你能帮助10找到它的位置吗?(10在9的后面)

    (3)请学生分别按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的顺序读0~10这几个数字。

    6、比较10与9的大小。

    (1)10和9谁大呢?为什么?

    (2)结合着点子图来说一说10和9谁大?

    (3)用式子表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学过的数字进行排队,使学生更为清晰地知道数的顺序,了解数的大小。】

    7、10的组成

    (1)师:我们的好朋友聪聪和明明还给我们准备了礼物,快数数有多少个?但是礼物太重了,需要分装在两个袋子里,想一想可以怎样分呢?请同学们用10根小棒代替10个礼物摆一摆,分一分,然后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有几种分法,是怎样分的?

    (2)学生汇报分法,教师板书。

    (3)看到每一组算式,你还能想到什么?

    (4)这么多的式子我们怎样记住它们呢?

    (5)游戏:找朋友。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把10个礼物分别装成两袋,有几种不同的方法。”这样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助人的欲望,于是对“10的组成”的学习,便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此时,学生的智力活动达到了最佳激活状态,不言而喻,“10的组成”将迎刃而解;随之,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快速记住“10的组成”,一方面是为了更好的掌握“10的组成”,另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有序思维。】

    8、指导书写10.

    三、巩固练习

    1、练习:60页做一做。

    2、总结全课: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单元 教案精选篇


    检测目标:

    1、检测学生是否能熟练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了解学生计算的速度和计算的正确率。

    2、检测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能否灵活运用巧妙方法进行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

    检测主要内容:教材配套试卷

    一、口算,主要训练学生除数是一位数、整十数的除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百以内的加减法。

    二、算一算,填一填。时间单位的换算。

    三、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四、改错。

    五、解决问题。

    考前思考:

    检测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能否灵活运用巧妙方法进行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

    检测学生是否能熟练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了解学生计算的速度和计算的正确率。

    担心:计算较慢的学生时间不够。计算的正确率不够高,比较粗心。

    练习反思1:

    从学生练习完,发现有些学生没有做完。看来学生对于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还不够熟练,还需要多多练习。

    练习反思2:

    从练习中发现学生的计算速度较慢,计算比较粗心,满分不多,成绩并不理想。还需加强练习。

    【单元圆的认识 教案精选篇】相关推荐
    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模板

    教学内容:教科书p59~60例5、例6,练习九3、7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以前学过的用归一、归总方法解答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能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

    求个数比另个数多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这部分内容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发展。这节课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应用题。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在教学中要求学生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