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2024人教版初一地理教案(优选十一篇)
  • {year}人教版初一地理教案

    发表时间:2024-10-13

    2024人教版初一地理教案(优选十一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地理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2024人教版初一地理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4、培养从图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

    1、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2、掌握使用两极地形图和景观图片,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的方法。

    3、使用两极地区气温图表区分两极气候的特点。

    4、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二)教学难点

    1、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3、读图分析能力与技巧的培养。

    三、教学突破

    1、分别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图,说明两极地区的位置。

    2、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用经纬网辨别方向和周围的环境

    3、利用两极地区气温图,区分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4.利用图片等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四、教学准备

    北极地区图、南极地区图、两极地区气温比较图、有关阅读资料、图片、课件等。

    师生活动

    教学提示与建议

    (一)冰雪覆盖的地区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是哪儿的景象?(播放极地区的景象录像)

    总结:这就是神秘的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今天我们进入到这两个特殊地区,去解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板书:两极地区。

    2、两极地区都是被冰雪覆盖的地区,为什么呢?我们来揭示这一问题。

    板书:冰雪覆盖的地区。

    展示北极地区图和南极地区图。

    请同学们从图中查出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周围的大洲或大洋。(北极地区:位于北纬66.5以北,中心位置是北冰洋,周围被亚洲、欧洲、北美洲环绕。南极地区:位于南纬66.5以南,中心位置是南极大陆,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环绕。)

    3、引导:从纬度位置看,两极地区接受的热量多吗?试从这个方面解释两极地区冰雪覆盖的原因。(两极地区纬度高,太阳斜射,所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大部分地区冰雪终年不化,所以形成厚厚的冰雪,覆盖着陆地和大洋。)

    总结:由于太阳斜射,两极地区气温很低。都有极昼、极夜现象,这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

    4、南北极气温比较图。

    读图对比一下两极的气温值,结合课本102页有关材料,探究:在两极地区不同的气温影响下,气候和自然景观会有什么差异?(南极气候:酷寒、干旱、大风。南极景观:厚厚的冰层,附近海面有冰山,被称为“白色沙漠”和“风库”。北极气候:气温高于南极,降水多于南极,风速小于南极。北极景象:终年冰封,冰雪天地。)

    板书:纬度高,气温低,冰天雪地,南极酷寒、干旱、大风。

    5、引导:尽管两极自然条件恶劣,但也有生命存在,看图10.3和图10.4,说说最能代表两极的动物各是什么?(南极:企鹅。北极:北极熊。)

    6、怎样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站在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北方。站在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南方。)

    7、过渡:南极远离人类的居住地,自然条件又非常恶劣,但每年都有大批的科学家前去考察,出于什么目的?带着这一问题,我们探究下一个问题。

    (二)科学考察的宝地

    承接过渡语,板书:科学考察的宝地。

    1、阅读自学104—106页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南极地区有哪些自然资源?((1)有煤、铁等丰富的矿产资源。(2)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3)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4)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成为天然实验室。)

    板书:丰富的自然资源。

    总结:科考环境也是一种宝贵资源。为什么把南极地区称为“天然实验室”?

    板书:天然实验室。

    南极大陆地下的煤是怎样形成的?

    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利。根据大陆漂移学说,南极大陆原来并不在南极位置,而是位于温带地区,生长着茂密的森林,经过地质变化形成煤层。

    2、展示我国科学家在南极地区考察的照片,看到这些图片,我们感到很自豪。目前,已有18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140多个科学考察实验站。

    从南极地图上,找出中国的两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和中山站,描述它们所在的位置。(长城站在西经60,南纬60附近。中山站在东经70,南纬70附近。)

    长城站和中山站的建立时间为什么都选择在2月?(2月是南极地区气温最高的季节。)

    小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用经纬线来确定,南极的气候与北极相反。

    3、自学105页阅读材料《穿越南极》,体会南极考察队员勇于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4、阅读课本秦大河的描述,体会极地的科考价值。

    南极考察如火如荼,自读课本106页内容,说说北极科考为什么越来越频繁?(北极与南极一样,都有重要的科考价值。二战之后,又在北极地区发现和开采了石油、天然气、煤、铁等资源。)

    5、总结: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不久的将来,两极地区必将为人类提供宝贵的财富。

    (三)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1、展示日本南极捕鲸的资料。两极地区都有大量的生物资源,但都不同程度地遭到滥捕和滥杀,使两极地区的鲸鱼资源已陷于危机之中。该怎样对待两极地区的资源呢?我们以展示的资料为背景材料,分成日本方和国际社会方,两方进行辩论,在辩论中达到探究的目的。(按照日方和国际方各分成几个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准备辩论材料。各组派代表发言、辩论,气氛热烈,精彩之处鼓掌欢迎。日本方的辩论中心:捕鲸是为了搞科研,鲸肉食品只是科研的副食品。国际社会方的辩论中心:进行科研并不需要每年大规模捕鲸,况且,现代科学技术并不需要杀死鲸鱼来搞科研。)

    板书: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滥捕、滥杀。

    2、总结:人类再也不能失去最后这片净土了,各国要引起重视,务必用条约的形式束缚各国。旨在保护南极环境的《南极条约》于1959年12月签订,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

    板书:南极条约。

    (四)本课小结

    通过本节学习,我们认识了两极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我们了解极地地区,就是为了更合理地利用它,保护它,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

    2024人教版初一地理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1、教材是我国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一章的第一节,教材设计能使学生比较充分地了解日本这一东亚岛国的自然地理特点和人文地理特点。

    2、教材先对日本地理条件进行了分析,使学生了解日本的位置、地形、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进而达到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即“加工贸易经济”这一经济发展的方式,并以此作为我们的借鉴。

    3、本节教材另设阅读、图表、活动等,在说明日本地形和组成,经济发展方式,扩展学生知识面,使学生更好更全面地把握日本文化,经济状况等方面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获取知识的乐趣,从而开阔了视野,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学情分析

    农村学生视野相对狭窄,但对日本这个国家并不陌生,只是对日本的地理特征缺乏感性认识,因此学生对这节课应该存有较大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日本的自然环境,了解地震和防震的相关知识

    (2)结合日本的国情,分析其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的发展特点,使学生能够说出日本工业带的分布并分析其原因

    (3)能举例说明日本与我国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密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图片、查找文字资料、小组讨论、分析处理资料,逐步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性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防震意识和环保意识,初步建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日本的轮廓组成

    2、日本是一个多地震、多火山的国家 。

    教学过程;略

    2024人教版初一地理教案 篇3

    一、指导思想

    依据新课标要求为指南,以人教社(2013版)教材为依据,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导,认真落实该学科的教学常规,切实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积极参与有深度的教学研讨和交流活动,达到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任务。通过引导学生学习与生活密切关联的地理知识,达到让学生自觉形成地理思想,培养学生浓厚的学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年任八年级6个班的地理教学,学生学地理的能力总体上讲,层次差别不是太大,每班的大部分学生在七年级时地理掌握的都不算很好,有少部分的学生稍差些,在知识点的掌握和分析问题能力上,有三个班较好,一个班其次,两个班较差一些,针对这些情况,本学期要有改进,加大转差力度,尽量缩小层次差,使各班都至少有25%的优生,70%的合格。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并形成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进而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

    2.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

    3.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思路。

    4.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的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

    德育目标:

    1.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关心家乡和祖国的建设,增强对祖国和民族发展的责任感。

    2.正确认识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理解和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

    3.进一步树立协调人地关系的观点、地区差异的观点、因地制宜的观点、地区发展潜力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进一步学会运用这些科学观点分析和解决一些地理问题。

    4.正确对待我国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进一步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和影响他人,并以力所能及的实际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能源。

    5.进一步感受、体验和欣赏地理环境中的和谐美,进一步增加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进一步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精神,进一步体会人地关系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

    1、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征。

    2、读图分析能力和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初步掌握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难点: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五、教学措施

    (一)

    (1)充分发挥双主体的作用,采用各种形式,给学生一个学习探究、合作的空间,培学习地理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加强“双基”的基础上,注重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培养;

    (2)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提高读图能力,并且要大力开发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

    (3)做到精讲精练,重知识体系、结构、联系和思维方法及解题思路,不面面俱到、拖泥带水,要讲究教学技巧和艺术,提高课时效率。训练题要做到精选练、重基础,提倡微型题训练,讲练结合,巩固与提高并进。

    (4)要善于把握重、难点教学,指导学生抓住生活实际中的具体问题,运用所学地理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活学活用。复习时,切忌要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机械背诵,应把教材内容和实际生活紧密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和归纳,让学生从教材内容中挖掘有一定思维深度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做到“宽口径、粗线条、广辐射”;

    (5)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课,紧握集体智慧和力量,注重实效。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目标,上好每一节课;

    (6)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7)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随时随地做好地理知识的资源收集和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8)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9)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0)每次检测后,要切实做好质量分析总结,注重查找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二)学困生意见

    1、首先要摸清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补救知识,激发学习动机,增强信心,教给学习方法。

    2、在班内可以开展“一帮一,一对红”活动,让后进生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

    3、让后进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如当众在班上表扬该同学或向家长汇报学生在学校的进步。

    4、在平时应多加强对学困生的检查督导。

    通过本学期的转化,本班学困生能基本掌握学习的方法,能树立学习态度,对于掌握基本技能起到推动作用。引导学生,树立学生要学、肯学、苦学的思想,努力彻底地改变自己,实现自我价值。使本班学困生转化率达到90%。

    2024人教版初一地理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

    2、通过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

    3、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使用读图和资料分析的方法获取地理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教学重点: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的名称及分布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思路及策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在教学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图片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同学们回顾一下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我国地势自西向东分为几级阶梯?我国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分别是什么?

    2、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同学们回想一下,地形包括哪五种类型?

    3、引导学生读图2.4(《我国地形图》),找一找这五种地形类型在我国是否都有?(我国五种地形都具有)

    4、引出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课题。

    (板书)地形复杂多样

    (二)新课,合作探究:

    1、从图2.4上可以看到,我国不仅有纵横交错的山脉、雄伟广袤的高原、一望无际的平原,还有群山环抱的盆地以及起伏和缓的丘陵。请同学们判断以下画片分别表示的是什么地形。

    2、提到地形:(读图)我国有哪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呢?同学们在《我国地形图》上分别找出来,并注意它们的方位、名称及其写法。

    活动:首先教师把中国轮廓图画在黑板上,然后根据学生读图《我国地形图》,分别请三个学生把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都板书在黑板上。

    2024人教版初一地理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了解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和环境意义;能在世界森林资源分布图上找出森林资源的主要分布地区;了解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的方法。

    教学重点:

    森林的环境作用,森林破坏情况及产生的严重生态问题。

    教学难点:

    森林的环境作用。

    教具:

    多媒体教学(漫画、图片、资料、实例)

    教学方法:

    运用电教手段,引入漫画、图片、资料、实例,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思维。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人体皮肤上附着很多毫毛、头发等,它们的排汗和保温作用对维持人体的水分和体温起重要作用。对于地球来讲,什么是她的“毛发”呢?那就是生长在地球表面上的森林。今天,我们就了解有关森林的知识。

    讲授新课:

    播放有关森林的纪录片,提问:森林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有什么样的作用?

    一、森林的作用(板书)

    1、森林的经济效益(板书):由于学生有大量的`感性认识,可直接通过提问。

    教师总结:森林除了刚才提到的经济作用,还对我们生活的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2、森林的环境效益(板书):

    通过多媒体显示一组森林作用的数据,以及森林对环境的作用,由学生填图。

    二、森林的分布:目前,世界森林面积为40亿公顷,覆盖率29.6%。

    显示多媒体动画示意图3(世界森林资源的分布):

    教师提问:世界森林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学生回答:以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为主。

    教师提问: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哪里?

    学生回答:全球森林资源绝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北美洲的温带地区;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森林资源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因此,我们又把森林资源称为“地球的毛发”,人们又是如何对待它的呢?

    三、森林的利用:

    由学生表演小品:由学生事先排练,角色有森林法官,被告:人类,原告:森林,森林动物,森林其他植物,地球气候,表现在当今森林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带来的影响:每年都有大面积的森林被砍光,而植树更新的面积却很小,热带雨林正以每分钟50公顷的速度消失,热带雨林如果消失,不仅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全球气候也将受到影响,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将失去调节作用;许多野生动物丧失理想的栖息地,导致一些动物的灭绝。由于森林的破坏,环境污染和人类的滥捕,每天至少有一种生物灭绝。

    通过小品,使学生认识到:森林慷慨地向人类贡献着它的一切。但它却得不到人类应有的保护和抚育。当前森林资源面临的严峻问题,以及森林破坏带来的严重后果,并使学生认识到保护森林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其保护森林资源的自觉性。

    四、森林的保护: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开始注意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各国制定有关政策,鼓励人们植树造林扩大森林面积,发展替代林和速生林,并用遥感技术监控森林火灾。

    那么,我们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同时,如何合理利用现有森林资源呢?下面,我们来看一条思考题,多媒体播放思考题:

    某地有10000公顷森林,对这片森林有三种处理意见,你赞成哪一种,为什么?

    1.全部保护起来,禁止砍伐。

    2.全部砍伐,以满足当地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需要。

    3.把此片森林划分为10片,每年砍伐1片,砍伐后随即补种树苗,使其十年成材。

    教师小结:森林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无私地向人类奉献它的一切,却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并且遭到严重破坏,一些地区的环境因此而恶化。为改变现状,应植树造林,绿化地球。人们在搞经济建设时,既要考虑经济效益,也要注重环境保护,不要急功近利,竭泽而渔,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植树造林过程中,严防弄虚作假,要讲求实际效果。

    2024人教版初一地理教案 篇6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各种辅助设施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应对初中升学考试的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顺利地通过会考考试。

    二、情况分析:

    本学期将承担初一年级四个班的地理教学任务。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已进入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系统思维能力,同时初中已开始分科学习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他们的实践、体验活动开始涉及社会生活中一些较为复杂的社会现象或社会事物。因而应结合地理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以下计划。

    三、工作目标

    坚持素质教育方针,结合考试说明及学生实际情况,设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扩充学生的地理知识面,注重学科方法的培养,提升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地理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

    3.向课堂要效率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主要措施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理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教学工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4.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自己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5.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2024人教版初一地理教案 篇7

    一、班情分析

    通过七年级上册的地理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及学习地理的方法,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读图、分析、判断和理解的能力。对地理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经验,初步形成了简单的地理的知识系统,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地理兴趣浓厚,也很乐意去了解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乐意去探索和发现身边的地理知识。

    二、教学目标

    完成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任务。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和基本的绘图技能。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有更清晰明了的了解,对世界上一些重要的国家和地区有较为详尽的了解。同时通过地理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

    三、教材分析

    第一章 认识大洲

    本章主要内容是了解亚洲、欧洲、非洲、南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的地理位置,学习并掌握其地形、气候、河流、人口等知识。本章的重点内容是七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点。难点是比较七大洲的气候以及影响七大洲气候的因素。

    第二章 了解地区

    本章主要内容是学习并掌握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西部及南北两极的有关的地理知识。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人文、经济等。本章的重点内容是掌握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西部的地形与气候,以及南北两极的地理概况。难点是以上各地的地理位置与气候差异对农业的影响。

    第三章 走近国家

    本章主要是学习并掌握世界上的一些主要国家,如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澳大利亚等。了解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资源气候、经济文化等。本章的重点是掌握以上各国的地形特点和典型的气候特点,掌握各国重要的自然资源。难点是美国的农业带的分布。

    四、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理清知识结构和教学思路,把握教材重点、难点。运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制作教学道具等,创设教学情境,设置多种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

    2、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巩固学生读图、填图和绘图的能力。利用地图、地理填充图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强化理性认识。同时做到教学过程中做到穿插回忆前面所学知识,增强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比较系统的知识结构,为今后的继续学习作好铺垫。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好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注意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并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情感,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和融洽的师生情感,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4、开展多种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设施,多方位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课堂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

    五、教学计划

    1、充分备课:在做到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的基础上,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充分了解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在此基础上备好学情、教情,备好课标,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做好三维目标的教学理念真正做到塑造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上好每一节课: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上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引导学生要认真主动的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做到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3、检查与落实: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做好学生学习情况的检查,做好学生对知识学习掌握的督查与主导。对重要的知识要点一定要做好检查也落实,通过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实现学生对知识点的牢固掌握。

    4、做好单元检测的使用。通过单元检测来了解学生的学情,来制定实际的教学手段,以此提高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2024人教版初一地理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设计

    1.了解农业的主要部门、农业的重要性、我国农业分布的差异。

    2.学会用网络查阅资料,能够进行信息的分析与综合。3.培养识图能力。明确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增强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地理知识已有所了解,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在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其“自主-协作”的学习习惯。农业是很重要的生产部门,但要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农业分布情况,更重要的是要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观念。

    重点:农业在我国地理分布上的差异。

    难点:理解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

    三、教学模式

    这节课是基于局域网络下的“学”与“教”,上网查阅着力于培养学生自主协作学习和动手动脑的能力。教学过程中通过人机交互、生生交互、师生交互开展教学活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如下。

    四、教法设计

    本节课利用网络,采取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动手动脑,实现知识的落实。

    五、教学过程设计

    授课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网络应用分析导课“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都和农业有关,说明自古以来,人们都非常重视农业。回忆。复述。创设情境,引起兴趣。新课探究(过渡:农业与我们有怎样的关系呢?板书课题)我们先来谈谈农业与我们的关系。

    (一)农业与我们〖明确〗我们的吃、穿、用都来自农业。什么是农业?农业的主要部门有哪些?发展农业有什么意义?(教师小结)学生阅读课文后举手回答。发挥学生的观察力,培养表达力。过渡:我国的农业是怎样分布的呢?

    (二)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1.我国的种植业分布在哪里?以种植什么作物为主?为什么这样分布,与什么有关系?

    2.畜牧业主要分布在哪里?畜牧业的分布与降水有怎样关系?我国有几大牧区?都有什么著名的畜牧品种?

    3.我国的林业主要分布在哪里?属于什么地形区?降水情况怎样?属于什么干湿地区?

    4.我国渔业是怎样分布的?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是哪里?(教师评价、小结)〖明确〗表现为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上网查询,把全班分成四个大组,每组查一个问题。师生互动。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合作、交流的精神。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把范围大的事物缩小化。创设视觉平台。分析我国的农业为什么这样分布。(师生互动共同完成)学生思考、回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反馈练习

    课本活动1(教师指导并评价)学生读图分析、填图。训练读图能力。

    课本活动2(教师指导并评价)学生思考、分析、作答。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了解影响农业的因素除了气候、地形之外还有海拔。小结师生共同回顾。查漏补缺,重申重点,进行爱国教育课外作业设计十年后理想农村的图画。创设学生大胆设想的平台。

    2024人教版初一地理教案 篇9

    一、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二、教学目标

    1、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特征与河流特征,简要分析亚洲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2、归纳认识大洲地形和水系特征的方法,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3、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亚洲的气候特征,简要分析亚洲气候分布特点与位置、地形的关系。

    4、归纳认识大洲气候特征的方法,认识北美洲的气候特征并简要分析影响因素。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归纳亚洲的地形与河流特征,简要分析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2)归纳亚洲的气候特征,简要分析影响亚洲气候的主要因素。

    2、教学难点

    (1)归纳认识大洲地形和水系特征的方法,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2)归纳认识大洲气候特征的方法,认识北美洲的气候特征并简要分析影响因素。

    四、教学策略

    本节内容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查找资料、论证等方法来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教师只需适时引导,提供资料,答疑解惑。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框架。让学生知道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要从分析哪些要素入手,对自然要素的分析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并能举一反三,学会描述大洲自然环境特征的方法。

    五、教学方法

    主要侧重于探究或互动学习,灵活应用课件、地图、文字资料、视频资料等教学资源,以生动、活泼的画面,使学生从视觉、听觉的感知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锻炼学生的识图用图能力、观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和谐、气氛活跃的师生关系。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情境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亚洲的具体位置,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亚洲,看看这里的自然环境。先请大家听一首歌──《亚洲雄风》……歌中唱到“山是高昂的头”,“河像热血流”。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亚洲的地形、河流是什么状况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亚洲的壮丽山河。

    2、讲授新课板书:亚洲的自然环境一、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首先齐读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亚洲地形特征与河流特征,简要分析亚洲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2、初步掌握分析大洲特征与河流特征的方法。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活动一:认识亚洲的地形特征(分三步)

    教师布置任务:

    展示课件阅读课本第7页图6、8亚洲的地形,完成下列要求。

    1、请仔细读图p7,找出亚洲主要地形区。

    2、说说亚洲主要有哪些种地形类型?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1、按照老师的要求,找出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德干高原、伊朗高原,分别指出它们在亚洲的位置和大致的海拔。

    2、亚洲地形类型多样

    根据亚洲地形构成图总结亚洲的地形特点(1):地形类型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步骤2──亚洲的地形特点(2)教师布置任务:

    展示课件

    1、说说亚洲主要地形区的位置并依据高度表,说说它们的大致海拔?

    2、在地图上沿北纬30°画出一条纬线,观察经过的主要地形区。“图6、9亚洲大陆沿北纬30°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判断亚洲大陆沿北纬30°纬线地势特点。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1、平均海拔在3000m以上的有_________________。位于亚洲的____部。平均海拔在1000m以下的有_________________。平均海拔在1000m—3000m之间的有_____。

    2、“图6、9亚洲大陆沿北纬30°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判断亚洲大陆沿北纬30°纬线地势特点:地势是中间高,东西低。

    教师引导归纳出亚洲地形特点2、中间高、四周低。

    步骤3──亚洲地形的特点3

    教师布置任务:

    展示课件

    1、找出死海和珠穆朗玛峰,看看它们的海拔有多高?

    教师引导归纳出亚洲地形特点3、地势起伏大。

    教师总结: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可以看亚洲地形特点有

    1、地形类型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2、中间高、四周低。

    3、地势起伏大。

    活动二:认识亚洲的河流特征

    科考队在考察的途中,遇到了一支在亚洲进行河流漂流的漂流队。漂流队员们向科考队员介绍了亚洲主要河流的名称、位置和注入的海洋。你能找到这些主要的河流吗?它们为什么会流入不同的海洋呢?

    教师布置任务:

    展示课件

    1、请仔细读图,找出亚洲主要河流和大洋。

    2、对照地图,找一找汇入北冰洋、印度洋、太平洋的河流有哪些?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1、主要河流最终流入到哪儿?

    2、看看它们的流向有何不同?

    3、亚洲河流分布有何特点?这种分布与地形分布之间的关系如何?

    4、亚洲河流还有哪些特点?

    教师总结: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可以看河流特点有:

    1、河流由中部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

    2、许多河流源远而流长。

    活动三:如何描述一个大洲的地形、地势特点?(分两步)

    1、观察高度表,说出主要地形类型,估算各部分大致比例(主要地形类型)。

    2、找出主要的地形区,说说其分布状况(地形分布)。

    3、观察地形剖面图,说出地势高低起伏的大致状况(地势特征)。

    步骤1──归纳北美洲的地形特征:

    教师布置任务:

    展示课件

    1、在图上找出海岸山脉、内华达山脉、落基山脉、大平原、密西西比平原、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脉,分别指出它们在北美洲的位置和大致的海拔。

    2、按照“相对一致、空间上连续”的原则,将北美洲按照地形划分成西部、中部和东部三个区域,说出这三个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

    3、读图6、12,指出北美洲大陆沿北纬40°纬线自西向东地势的变化特点。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1、海岸山脉、内华达山脉和落基山脉纵列于北美洲西部,海拔在1000米以上;

    大平原和密西西比平原位于北美洲中部,海拔在1000米以下;

    拉布拉多高原和阿巴拉契亚山脉位于北美洲东部,大部分海拔在1000米以下。

    2、西部是高大的山地,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矮的山地、高原。

    3、北美洲大陆沿北纬40°纬线自西向东地势是西部高,中部低,东部较高。总体上呈现出东西部高,中部低的格局。

    教师引导归纳出北美洲地形特点是:地形多样,地势东西部高、中部低。

    步骤2──归纳北美洲的地形特征:

    教师布置任务:

    展示课件

    1、在图上找出密西西比河及其主要支流,并标出它们的流向。

    2、结合图6、12,分析这些河流的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1、密西西比河的干流大致是由北向南注入墨西哥湾,它的主要支流由东西两侧向中间流。

    2、因为北美洲东西部为地势较高的山地高原,中部是地势较低的平原,南部地势更低的平原,这使许多河流发源于东西部向中部流,汇集形成密西西比河,最终向南流入海洋。

    3、课堂小结:

    本节课在了解亚洲位置的基础之上,我们深入了解亚洲的基本自然特性,中部海拔较高,四周海拔较低,这种分布同时也影响了河流的分布,使得河流呈放射状分布。

    第二课时

    1、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亚洲自然环境的前两部分,大家还记得学了哪些内容吗?我们在上册学习了世界的气候类型,以及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那么大家还记得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吗?学生回答预设: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教师:我们这节课就按照这些因素来认识亚洲的气候特征。

    2024人教版初一地理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了解巴西经济发展的历程,分析现在工农业特征,进一步理解当今世界的发展中国家建立健全独立经济体系的必要性。

    2、分析亚马孙雨林现状和遭受破坏的原因,找到保护森林的相应措施,帮助学生树立保护意识。

    3、通过巴西迁都事例的学习,认识到当今世界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及城市化所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巴西经济发展的历程,分析现在工农业特征

    难点:认识热带雨林的生态作用,找到保护环境的措施。

    教学过程

    巴西面积851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五大国,人口2亿,也是世界第五大国。同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一样,有着丰厚的自然资源,还有优越的自然条件,那么,巴西的经济发展如何呢?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节巴西

    二、新课讲解:

    (一)、发展中的工农业

    1、农业:

    (1)、地形气候:

    出示PPT,总结巴西的地形气候特点:

    两大地形区: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

    相对应的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出示PPT,介绍亚马孙平原:

    世界最大的冲积平原,面积达560万平方千米。大部分在海拔150米以下。

    总结:

    地形和气候都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2)农业发展

    出示含动画的PPT,学生了解巴西农业的发展。

    出示PPT,总结巴西农业的发展:

    耕地面积广大,约有可耕地3、7亿公顷;丰富的水资源。

    盛产咖啡、甘蔗、柑橘、木材、天然橡胶

    巴西农作物大量出口(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3)、咖啡王国

    出示咖啡生产的PPT,总结:

    咖啡王国”——巴西是世界上最大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20世纪初,巴西的咖啡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百分之七十五以上,从而赢得了“咖啡王国”的美称。咖啡是巴西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2、工矿业:

    出示PPT,学生了解巴西自然资源的丰富。矿产口出口量很大。

    学生从书中找出描述工业发展的语句,总结:

    自巴西独立来,工业发展迅速,现已建立了部门齐全、生产技术水平较高的工业体系,其中钢铁、汽车、飞机制造业等工业都居南美洲首位。

    指出,巴西是南美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是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长快速的国家之一。但是,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和俄罗斯、中国、印度、南非,合称“金砖国家”。(特点是经济增长快)。

    3、巴西利亚

    出示PPT,认识巴西的首都:巴西利亚。

    巴西利亚,是巴西的首都,位于巴西高原海拔1158米处。该城市以飞机状的大胆设计及快速增长的人口而著名。巴西利亚气候宜人,四季如春,人均绿地100平方米,是世界上绿地最多的都市。

    虽然是首都,但不是最大城市。最大城市是里约热内卢。指出,2016年奥运会,在里约热内卢举行。

    活动:

    P86页活动。

    (二)、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

    1、亚马孙河:

    出示PPT,学生认识亚马孙河

    世界第二长河,流向大西洋。流量是尼罗河的100倍,是世界第一大河。

    讨论:亚马孙河水量丰富的原因是什么?

    结论:

    亚马孙河发源于安第斯山脉,流经赤道地区,赤道地区是全年多雨区,流域内全年降水丰富,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干流水量极大。亚马孙河的河面相当宽广,流域以内平原广阔,流域面积大,洪水季节流量极大,河口地区一片汪洋,有“河海”之称。

    2、热带雨林:

    亚马孙河是世界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在亚马孙流域也分布着地球上最广的热带雨林。

    亚马孙的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为什么呢?

    出示PPT,学生理解:

    热带雨林通过光合作用,不断地吸收二氧化碳,向大气中补充氧气。据估计,亚马孙热带雨林所产生的氧气,至少可占到地球氧气供给量的20%以上。因此,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

    热带雨林,除了提供氧气,还有什么作用呢?学生看书总结:

    3、热带雨林遭受破坏:

    巴西热带雨林是世界上面积最广大的热带雨林,它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森林储量占森林总储量的30%以上,植物种类和鸟类各占世界的一半,河里还有2000多种淡水鱼,是人类非常珍贵的生物资源宝库。可惜的是,这个宝库目前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破坏,这个“地球之肺”功能正在减弱,这是怎么回事呢?请看下一个话题——雨林危机

    n原始农业:印第安人,原始的种植方法,砍倒树木,开垦荒地。不断的迁移,破坏雨林,但人口少,破坏较小。

    n开辟牧场,发展畜牧业,使得越来越多的雨林消失。

    n发展矿业:巴西热带雨林中公路旁的铝矾土加工厂正冒着滚滚浓烟。

    n开辟农场,种植大豆,向国外出口,获取高额的经济利益。

    总结:

    非法采伐是森林消失的主要原因。

    在亚马逊地区,农业开垦也吞噬着珍贵的原始森林。由于国际市场对大豆和牛肉需求的增长,这片地球上最大的热带雨林正在逐渐被大片的大豆种植园和牧场所替代。大豆种植者唆使农民砍掉大面积的原始森林,然后大规模种植单一物种的大豆。这些大豆成熟后,又被运往欧洲等地区作为鸡、猪等养殖场的饲料。最后,这些动物的肉品被供应快餐店作为食物的原料。

    同样,牧场的过度开垦也是亚马逊地区雨林破坏的重要原因。这些大型的牧场也在蚕食着大面积的原始热带雨林。

    总的来说,是人极端追求经济利益,破坏生态环境的结果。在这一点上,我们也需要吸取教训,调整心态。追求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谐融合。

    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的破坏。

    热带雨林的生态意义,远大于经济利益。是大自然赐给我们的礼物,我们不能放弃,转身追求其它。

    2024人教版初一地理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亚洲的位置、范围、政区划分以及地形河流概况。

    能力目标: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如学会读图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学会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并分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地图和资料,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发展发散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探究意识和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亚洲自然风貌的学习以及用歌曲强化氛围,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于我们生活的大洲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教学准备:挂图、地形名称卡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你知道世界上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你知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你知道世界陆地的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

    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低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

    你知道中国在哪一个大洲吗?

    对,以上所有的答案都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大洲—亚洲。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的对象将由上学期通观全球,转向距离我们周边的世界越来越近的地理环境,从某一大洲,深入到某一政区,再具体到某一国家。

    讲授新课:

    一、世界第一大洲

    认识一个大洲,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

    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

    [活动]:P3

    1.读图6.1《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亚洲在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位置。(绝大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

    2.读图6.2《亚洲的范围》,找出亚洲的纬度位置

    [教师利用“亚洲地形”挂图进行确认]

    ①最北:81°N;最南:11°3′S;

    ②最东:169°40′W;最西:26°3′E

    3.读图6.2、6.3,你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小组讨论]

    1.计算:

    a.跨纬度数(约92°,大部分在北半球,跨寒、温、热三带)

    b.地球上纬度相差1度,距离约110千米,则亚洲南北距离(10120千米)

    c.跨经度数(约164°,大部分在东半球)

    d.比较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

    2.读图6.3《七大洲面积比较》,亚洲面积是多少,相当于几个欧洲和南极洲面积之和? (三个欧洲和一个南极洲面积之和)

    得出结论: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1.跨纬度(跨寒、温、热带)

    2.东西距离

    3.面积(4400千米)

    [活动]

    1.角色扮演──亚洲的'邻居(读图6.2《亚洲的范围》)

    前后7人为一小组,以中心课桌为亚洲,确定教室的北方,请该课桌周边的同学依据地图,说明自己应扮演哪一大洲或哪一大洋,并报出自己的方位,并按与亚洲的相邻关系调整前后左右的距离。

    2.读图6.2《亚洲的范围》,仍由周边同学说出自己所扮演的大洲与亚洲的分界线

    亚欧分界: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分界:苏伊士运河

    亚-北美分界:白令海峡

    3.通常,亚洲按照地理方位还可以划分为6个区域。

    读图6.4《亚洲地理分区》,结合图6.5《亚洲地形、政区》,回答问题:

    ①新、马、泰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②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印度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③阿富汗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④北亚部分属于哪个国家的领土范围

    ⑤哈萨克斯坦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⑥中国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这个地理分区还包括哪些国家

    区域地理特征的学习通常要分为自然和人文两方面。下面我们就要看看亚洲这里最重要的自然特征有哪些。

    二、地形和河流

    [播放《亚洲雄风》歌曲,提问]从这首熟悉的歌曲里,你听到亚洲的大自然里有什么了吗?你感受到了亚洲的骄傲在哪里了吗?

    [复习地形图的阅读方法]地形图依据什么来分层设色的?每种颜色各代表什么高度?(读海深陆高表)基本地形有哪五种?

    [活动]P5

    结合读图6.5和P.5阅读材料,全班分成两组做一次亚洲之旅:

    沿途说出你将经过哪些国家?哪些地形区?大致海拔高度是多少?有可能见到什么样的自然景观?或哪些世界之最或亚洲之最的地形?

    1.请一组同学沿东经80度,从北向南做旅行,另一组同学沿北纬30度,从东向西做旅行。(前后左右同学可“结伴而行”)请沿途纪录所经国家、地形区,所见到的地貌环境和地形特征(地名、海拔、景观等)。

    2.每组学生依次上前指挂图描述所经地区名称、景观及海拔高度。全班对描述面、语言最流畅的同学予以鼓掌激励。

    3.“造型活动”:

    (教师课前准备好以上地区的名称卡片,平原、高原、山地分别采用不同的颜色,如绿色、红色、黄色)

    以上同学手拿卡片依次站成南北向和东西向两排,交叉成十字。教师提出“造型要求”:

    各人以膝盖处为海平面,腰部为海拔20xx米,头部为4000米,请以上同学将手中的地形卡片举放在最合适的位置。

    从同学们的描述及演示,能否得出亚洲地形大势有什么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引导学生阅读地形剖面图]

    同学们演示的地形高低起伏,即地势状况,大家一目了然。如科学的按垂直坐标和水平坐标标注在图上就成为沿北纬30度和沿东经80度的地形剖面图。(见p.6图6.7)

    [提问]亚洲河流众多,依据以上特点,亚洲的河流大多应从哪个方位发源,流向哪里?(呈辐射状,由中心流向四周)

    总结:

    1.地形大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

    2.主要地形区: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

    3.主要河流:

    太平洋—长江、黄河、湄公河

    印度洋—印度河、恒河、伊洛瓦底江

    北冰洋—鄂毕河、叶尼塞河,

    板书设计, 世界第一大洲

    1.跨纬度(跨寒、温、热带)

    2.东西距离

    3.面积(4400千米)

    二、地形和河流

    1.地形大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

    【2024人教版初一地理教案(优选十一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5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