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教案范文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一课
  • 教案范文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一课

    发表时间:2024-10-12

    教案范文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一课。

    教案范文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一课 篇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心安理得、年逾八旬、雪中送炭、毫无愧色”等词语意思。

    2、简要概括文章讲述的三件事,并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

    3、结合具体事例学习,理解“与人方便,与己方便”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4、体会随时随地地为别人着想的人才能享受心安理得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享受”,理解“享受”的含义。

    2、板书课题:23、享受心安理得(读课题)

    3、理解“心安理得”的意思。

    4、师:心安理得是一种坦然的感觉,人们不必自责和惭愧,这是一种怎样的享受呢?课文中就有这样一个词。

    媒体出示:毫无愧色

    5、再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过渡:人们怎样才能享受毫无愧色地心安理得呢?课文最后一节直接告诉了我们。

    媒体出示最后一节:

    人们常说“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当你能做到随时随地地为别人着想时,就自然可以毫无愧色地享受他人给你带来的好处,享受心安理得。

    (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2)指导多音字“着”。

    2、读了这句话,你知道怎么做才能享受心安理得呢?

    (1)板书: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

    (2)请大家用上“只要……才……”“如果……就……”这些关联词,说说怎样才能享受心安理得?指名说

    (3)引读: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了只有做到——,你才能——。

    如果做到了——,你就能——。

    (4)小结:这就是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要让我们明白的道理。

    3、练习概括三件事。

    (1)作者是怎样感悟到这一道理的呢?课文写了人们随时随地地为别人着想的三件事。请同桌互相交流,用简要的话概括三件事。

    (2)学生发言,教师评议

    板书:老夫妇街坊邻里

    前房客“我”

    “我”后游客

    (3)随机指导“逾,旬”的字义和“年逾八旬”词语理解。

    (4)随机指导学生用“生活用品”来概括。

    (5)小结内容,引读三件事:

    几年前,文中的我在欧洲学习生活了一段时间,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有一回,我路过法国东南部的爱归里小镇,亲眼目睹了这样一幕动人的场景——。

    一年暑假,我住进学生公寓,正逢超市关门,买不到一点吃的.东西,这时我发现——。我亲身感受到这种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的理念,以后,也学前房客留下多余的生活用品给以后的房客。

    在阿尔卑斯山上,——,并身体力行,很自然的为别人着想,——。

    三、研读课文

    1、学习第一事例,深入感受人们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

    (1)默读课文1,2小节,划划相关句子,说说你从哪些句子中看出老夫妇和街坊邻里是在随时随地地为别人着想?

    (2)媒体出示第1,2小节,交流。

    (3)引读:这个小镇上的每个人任何时候都在为对方着想着。你看,每天清晨——。而每天路过老夫妇花园的'人都会——,平日里——,周末的时候——

    追问:平日里,街坊邻里还可以为老人做些什么呢?

    (4)从这些词语中,你看到他们双方是怎样为对方着想呢?(强调“随时” )

    (5)说话训练,感受“为别人付出”。

    ①(师:如果以街坊邻里约翰为例,想像他会怎么想,怎么做,怎样为年逾八旬的老夫妇着想呢?)

    媒体出示:

    约翰路过老夫妇家的花园门口,发现。

    ②学生交流,教师评议。

    (6)理解句子意思。

    媒体出示:在这中间,付出或得到的双方都显得那样心安理得。

    (“要有付出才能享受心安理得”或“心安理得是接受,为了享受心安理得就要付出。”)

    2、学习第二事例,体会人们随时随地为他人着想的,享受心安理得的。

    (1)自读课文第3,4节,圈划理解,组内交流。

    (2)媒体出示:

    只见冰箱上醒目地贴着一张纸条……请您注意查看食品保质期……它们分别用塑料袋包扎好……

    ①引导学生从“醒目,查看食品保质期,分别包扎好”体会房客为后人着想。

    ②这位从未谋面的前房客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给了我最贴心的帮助,文中用了哪个词语表现前房客的这种做法?出示:雪中送炭

    ③引读:可我却很遗憾无法向他说声谢谢。此后我又几次去法国度假——,我觉得只有这样做——,才能享受——。

    (3)媒体出示句子:我觉得只有这样做,才能弥补那年暑假里留给我的遗憾。

    ①质疑问难

    ②讨论,紧扣“遗憾”一词“作者遗憾什么?怎么弥补的?”

    ③在这件事情中,我觉得心安理得吗?(从遗憾到弥补的过程也就是从开始的不安到心安)

    ④再读句子。

    3、学习第三件事例

    (1)哪里看出为别人着想,可以享受心安理得呢?(引导学生从“特意,很自然”等词语体会为别人着想。)

    (2)交流“我”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的表现。

    (3)小结:此时,作者知道可能永远不会认识那个用他雨披的人,他只是希望他的举动能让自己以后心安理得地去接受别人为他带来的方便,像这样的行为已经在欧洲一些国家达成了共识,作者深受感动,并且也达成了这样的共识。作者的行为已经转化为一种自觉行为。

    四、复习巩固。

    1、这三件事中我们看到了这些人之所以毫无愧色地享受别人带给他们的好处,是因为——(齐读第4节。)

    2、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学了一篇优美的文章,作者把这种精神同时带给了我们,但愿我们能把这种共识带回家里,也带到社会中去,这样我们会生活的很快乐。如果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你一生中留给人们的都是些美好的东西——鲜花、思想,以及对你的非常美好的回忆----那你的生活将会轻松而愉快。那时你就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这种感觉使你成为一个心灵丰富的人。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3、了解文章结构。

    (1)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是通过亲身经历的三件事感悟到这个道理

    媒体出示:三件事的主要内容

    (2)这三件事看上去各自独立,但作者这样叙述是有道理的,你知道他为什么要按照这样的顺序叙述吗?

    (3)交流

    媒体出示:耳闻目睹亲身感受身体力行

    五、拓展练习

    1、拓展:课文中哪件事让你最感动?说说你的感受。

    2、作业:

    (1)抄写词语:心安理得关注头疼脑热遗憾弥补泥泞雨过天晴

    遮风挡雨毫无愧色

    (2)假如你是那个登山忘了带雨具的人,在暴风雨中突然发现作者留下的雨具,你会怎么想?你又会怎样把“与人方便,与己方便”的理念传下去呢?展开想像写一个“享受心安理得”的故事。

    板书:23享受心安理得毫无愧色

    老夫妇街坊邻里

    前房客“我”

    “我”后游客

    只有……才……随时随地

    教案范文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一课 篇2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够辨认从各个不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力。

    3、加强学生之间交流互助。

    教学重点:

    能从不同方向观察图形,看到不同的形状。

    教学难点:

    辨认从不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具学具:

    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自研自探:

    1、同学们,还记得《题西林壁》这首古诗吗?同一座庐山,为什么诗人看到的却是“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色呢?对,因为诗人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庐山进行观察。

    2、如果观察药箱又会有什么结果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

    3、将鞋盒放在课桌中央,让学生观察,并说说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哪几个面?一次最多看到几个面呢?

    4、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至少能看到长方体的一个面,也可能看到两个面,最多一次能看见三个不同的面,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且站在任一位置,不能同时看到长方体所有的面。

    [在操作过程中应强调被观察的物体应放在桌面上不动,是观察者的方向发生改变。由于教学中强调不够,所以有学生回答可以看到六个面。]

    二、合作探究:

    1、如果我们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进行观察,又能出现什么呢?实践出真知,我们现在就试试吧!

    2、让学生分别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进行观察,并与小组内成员交流各个面都有什么?

    (1)观察时,视线要垂直于物体的表面。

    (2)正面、左面和上面都是相对观察者而言的。

    三、展示交流:

    1、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生生之间的交流。

    2、再指名每小组的学生代表全班交流。

    四、质疑精讲:

    1、出示例1的3张图片,让同学说一说这3个同学分别是从哪面看到的?指名学生说一说。

    说明:同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各不相同。

    2、构建空间想象力

    (1)出示一个正方体要求生正面观察,并想象画出从左面,从上面,从右面观察正方体的样子。

    (2)再次出示一个牙膏盒,给学生从不同角度先进行初步观察,再将牙膏盒横对着学生,要求学生想象画出正面右面上面牙膏盒的样子。再将牙膏盒竖对着学生,要求学生想象画出正面右面上面看到牙膏盒的样子。

    五、拓展延伸:

    1、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正方体、球体和圆柱体,看看观察到了什么形状。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说明:同一方向观察不同物体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形状也可能是相同的。)

    2、判断:

    (1)从不同方向观察图形,看到的形状是相同的。( )

    (2)观察正方体,从不同角度观察,最多可以看到4个面( )

    (3)从不同角度看一个球体,观察到的形状都是一样的。( )

    3、根据以下几幅图找出1的对面是几,2的对面是几,3的对面是几。

    4、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

    教案范文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一课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慰藉”的含义。

    2、体会天窗的神奇以及给孩子带来的慰藉,领会“无”中看出“有”、“虚”中看出“实”的真谛,理解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

    3、学会课文中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慰藉”,感悟“这一方小小的空白是神奇的!”并唤起孩子们与课文的.共鸣。

    2、理解课文第九段,进而领会“无”中看出“有”、“虚”中看出“实”的真谛,感悟作者写作上的独具匠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每栋房子都离不开——窗,可是在许多年前的中国南方农村,窗是怎样的呢?(出示图片)乡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暖和的晴天,木板窗怎样?(学生齐声回答:木板窗扇扇打开,光线和空气就都有了。)碰着大风大雨,或者北风呼呼叫的冬天,木板窗又会怎样?(学生齐声回答:木板窗只好关起来,屋子就黑得像地洞似的。)于是乡下人在屋顶上面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

    出示:天窗 这样一扇简陋的,只能透些阳光和空气的天窗究竟有什么魅力吸引茅盾先生写下这篇文章呢?这小小的一方空白又对活泼好想的孩子们意味着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二、初读感知

    1、通过同学们的自读,谁来说说你觉得这是一块怎样的天窗?你是从那一段看出来的?你能读一读这样的句子吗?(指名读,分组读,齐读,轻声读)

    2、情境描述,感悟天窗是孩子们的慰藉。

    ①当夏天阵雨来临,你被父母勒令不得外出淋雨时,随着木板窗一块块被关起来的时候,眼前一片黑暗,犹如地洞。那小小的天窗是什么?(慰藉) 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你辗转反侧不能入眠。你偷偷地从帐子里伸出头来,你仰起了脸。那小小的天窗又是什么?(慰藉) 当你忘不了雨中的嬉戏,草地河滩上玩耍,当你满肚子委屈,孤枕难眠,无言以对时。那小小的天窗还是什么?(慰藉)

    ②的确,这简陋的,在黑暗中透出些许阳光和空气的天窗,是你可以看到外界的窗,它又怎能不是慰藉呢?那么谁给“慰藉”找一个近义词? (安慰、抚慰、安抚、宽慰)

    ③谁来说说你在什么情形下,最需要慰藉?

    三、精读体悟

    1、配乐朗读4-7段。

    这小小的天窗,如此让人神往,它在你最需要慰藉时,给了你快乐、安慰和无尽的温暖,伴你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漫漫长夜。老师禁不住也想读读它,想走进它。请同学们边听边闭上眼想象,你从这小小的天窗中看到了什么?

    2、描述情境,充分发挥想象,让学生看到天窗以外的事物。

    ①补充句子:从那小小的天窗,你会看见 ,你想象到 ,这也许是 ,也许是 ,也许是 。

    (想象雨脚、闪电、树影、星空,想象狂风暴雨、绵绵细雨、雨过天晴下看到的不同情景;用“也许也许也许”造句。)

    ②我们说这天窗不但给人以慰藉,还是一块神奇的天窗。那么我们说这一方小小的空白真是值得我们赞颂。请以“天窗啊!天窗,是你”开头,给天窗写一段话。

    3、总结:天窗让我们从“无”中看到了“有”,又从“虚”中看到了“实”,并且比任何时候看到的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这是想象的魅力,也是作者茅盾先生用精炼的笔触写作丰富内蕴的独到之处,让我们领略到了世间不一样的神奇。

    四、家庭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完成课后第3题。

    板书设计:

    天窗

    “ 无” “有” “ 虚” “实” (精炼)

    (丰富)

    教案范文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一课 篇4

    教学内容:

    教材第P50—51页“体积单位的换算”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活动,认识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2、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结合实践活动,认识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换算。

    2、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1、展示问题:

    ①常用的长度单位有那些?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②常用的面积单位有那些?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顺式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

    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

    1、探究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师出示一个棱长1分米和1厘米的正方体、提出问题。

    2、探究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

    3、出示例题:“体积单位的改写”

    4、学生交流后,引导学生小结。

    三、反馈矫正落实双基

    1、出示教材P51第一题

    2、教材第51页“练一练”的第2题。

    3、教材第51页“练一练”的第3题。

    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

    1、引导学生进行全课小结。

    2、布置课外预习:教材P54-55:有趣的测量。

    教案范文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一课 篇5

    教学目标:

    1、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体会摆法的多样化。

    2、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体会有些摆法的确定性。

    3、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积累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根据看到的平面图形按要求摆出相应的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

    借助空间想象还原立体图形。

    教具准备:

    课件、正方体教具、小正方体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一个猜一猜的游戏,请看大屏幕,这是两个立体图形的正面,(投影出示)请你猜一猜这是什么立体图形?

    学生进行猜测。

    师:其实这是两个圆柱体,看来只看一个面很难来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就学过从不同的方向来观察物体得到的结果是不同的,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观察物体(三)》。

    二、探究新知。

    (一)、学习例1

    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例1)谁来给大家读下题。

    师:谁有想法了?

    (学生举手,但不让学生回答)请同学们看要求:

    (1)先独立思考,再动手摆一摆。

    (2)在组内交流你的摆法和想法。

    现在开始按要求完成任务。

    师:现在请这一组的同学展示他们的摆法,大家一起来判断一下他们的摆法是否正确。

    学生摆后,师:还有那些摆法?谁来做一下补充。

    2、同学们太聪明了,有这么多种摆法,如果再增加1个同样的正方体,保证从正面看得到的还是三个正方形,应该怎样摆呢,想一想,请不要动手,想象一下你可以怎样摆?

    师:谁来摆一摆?

    指名到前面来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那么,如果给你3个、5个、10个同样的小正方体,你能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吗?怎么摆?

    板书:看一面,只要符合一个条件。

    (二)教学例二

    1、师:从刚才的`活动中,我们发现从一个面看到的图形可以有很多种摆法,那么如果给你从三个面看到的图形,又会怎样呢?请看例2。(投影出示例2)

    师:自己读题,你觉得兰兰所观察的几何体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再动手摆一摆,完成后,在组内交流你的想法。

    学生交流后指名学生展示,并说明思考的过程。(多找几名学生说思考过程。

    还有不同的摆法吗?那你有什么发现?

    2、看来我们同学真的很聪明,那我再给大家一组图形,你能摆出这个立体图形吗?

    三、巩固练习

    同学们,太厉害了!能用这样几个正方体就能得到这么多知识,那么你能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问题吗?

    请看下面几道题。

    投影出示。

    四、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大家随便说一说。

    教案范文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一课 篇6

    教学目标:

    1、积累优美语句,认真地抄录在摘抄本上。

    2、积累含近义词的四字词语,并能用它们说句子。

    3、学会读好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学习有感情的朗读方法。

    教学重、难点:

    读好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学习有感情的朗读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平台

    1、回顾本单元我们学过的课文,同学们都积累到了哪些好句子呢?指生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2、师大屏幕出示:

    “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3、指名生读这两个句子,其它同学边听边思考:读了这两个句子,你想到了什么?

    4、生在小组内交流。

    5、师指生说自己的阅读体会。

    6、师小结:阅读就是丰富我们精神世界的良方,而我们读到的好词好句就是改变我们精神世界的良药。精彩的描写、深刻的道理、巧妙的用词……都可以是我们积累的内容。同学们一定要有一双慧眼,去发现书中的精妙之处哟。

    二、词句段运用

    1、大屏幕出示:

    摇头晃脑披头散发张牙舞爪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手忙脚乱眼疾手快口干舌燥

    生自由读词语。指名生读词语,师相机正音。

    生开火车读词语。

    2、观察划横线的字,想一想:这些成语有什么特点?加横线的字之间是什么关系?

    3、指生回答。

    4、师小结:这八个词语中,每个词中划横线的两个字都是一组近义词。前面四个词是第一、三两字为一组,后面四个词是第二、四两字为一组。

    5、你还能说出和这些词语特点一样的词语吗?

    6、请你在这八个词语中选一两个各说一句话。

    三、朗读有方

    1、师:同学们,我们读课文的时候不仅要读准确字音,还要读得有感情。可是,怎样朗读才是有感情呢?怎样的朗读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呢?请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试一试,看看谁读得更好。

    出示相关句子: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2、学生自由读句子,想一想这几句话分别说了什么意思?

    3、指生读句子,并说说自己对句子的理解。

    4、师指导学生找出每一句话中突出句子意思的词语。

    “真的”“一点儿”“就是”……

    这些词语都需要读得重一些,句子的意思也很快的就明白了。

    5、师小结:

    我们把在表达感情上起重要作用的词语读得重一些,这样的朗读方法叫重(zhòng)读、重音一般是把声音加强并配合音节的延长来表现的,有时为了突出某些词语还要一字一顿地读、但在表达幸福、温暖、欣慰、体贴的情怀时,往往要把重音轻读,即读得反而比其他语句轻柔。

    6、出示另一组句子,生练习。

    第二课时

    语文实践活动:给兴趣小组起名字

    一、自主探究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名字,那个名字里有家人的希望,浓缩着家人对我

    们的爱。孔子云:名不正,则言不顺。名字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好的名字,能让人赏心悦目,能让人激情澎湃,能让人回味悠长。今天我们要来为我班的兴趣小组取一个名字,你准备好了么?

    2、生自学书上的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

    3、师根据学生提问整理成如下自探提示:

    同学们,看书上示例,给我们的兴趣小组也起一个响亮的名字,注意:

    1)抓住你所选小组的活动特点;

    2)可加入一些富有个性的词语,体现出小组的特别来。

    二、小组合作

    1、师出示已有的小组名称:

    篮球侠巧手剪纸组鲲鹏航模队探索者小队弈秋棋社

    2、生在小组内讨论以上小组名称的特点。

    3、指名生说自己的体会,师小结。

    4、出示常见的小组名称,启迪生的'思考。

    5、学生自己设计名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选出一个最好的,再在班级中展示,让设计者说说自己的创意思路。

    6、师择优给小组命名。

    三、拓展延伸

    1、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作业:请你为我们的语文学习小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吧!

    第三课时

    日积月累:古诗《所见》

    教学目标:

    1、认识“牧”、“振”、“樾”等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理解古诗的意思。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背诵并理解古诗含义。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具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瞧!夏天是山村最美的季节。天空那么蓝;远处是青青树林,池塘边,柳树上的嫩叶,像刚洗刷过似的。一幅动人的画面印入了我们的眼帘。

    2、出示挂图,看图了解诗意:

    A、谁能把你所看到的说说给大家听听?(指名说图意)

    B、师总结:夏季的一天,诗人在房间里闷热难当,昏昏欲睡:于是他走出房间,来到树林里。看见整个树林枝叶繁茂,林间的小道上满是树荫,行走在这样的林间小道上,阵阵凉风迎面吹拂而来,好惬意。作者很高兴的将自己看见的情境,用诗句记录了下来。诗名就叫《所见》,你知道这位诗人是谁?(袁枚)

    3、介绍作者

    这位清代的诗人将他看到这动人的情景,用笔记录下来,写成了一首小诗《所见》。古诗

    的魅力就在于能用最少的文字展现出丰富的画面。今天我们用读诗句、想画面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

    释题:

    见是什么意思?(看见)

    所见就是?--所看见的东西。是谁看见呢?前面要加上诗人的名字,就是对题目完整的解释了。请一个同学把题目的意思完整说一遍。师配乐范读全诗。

    二、初读古诗

    1、指名读生字。出示:牧、骑、振、蝉、樾

    2、记忆字形,“牧”字:左边是马意为牲口的代表,右边是音。是左形右声的字。蝉:形声。从虫,单声。虫+单,它是一种特别可爱的小动物。夏天的时候,特别怕热,就趴在树上不停地叫,别称:“知了”。

    开火车读生字,组词。

    让我们听听读古诗读得如何呢?

    3、指名学生朗读全诗。

    4、学生自读诗文,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欲:在诗中的意思是“想要”。

    樾:“树阴”的意思。“林樾”是指茂密的树林。

    鸣:“叫”的意思。

    捕:“捉”的意思。

    三、精读古诗

    1、读第一、二句。

    (1)观察课文插图,这是怎样的一幅图?(放牛的孩子,骑在牛背上。)想象: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优美动听、响亮的歌声在茂密的树林中振荡。)

    (2)出示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跃。这可真是一个快乐的小牧童,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牧童此刻的心情呢?

    这是一幅多美的图画呀!同学们想不想也欣赏一番呢?请大家闭上眼睛,听着音乐,随着老师描述,想象自己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在一片茂密的树林里,有一条弯弯曲曲的林间小路,咦!路的那头走来一头黄牛,牛儿吃得饱饱的,正晃悠悠地走着,背上还骑着一个十分可爱的小牧童,正走在回家的路上,他口里唱着响亮的山歌,那清脆、愉快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着。)

    是啊,让小牧童高兴的事可真不少,让我们和小牧童一起走进树林,大家边读边想,边读边看,瞧瞧小牧童一路上都看到了什么风景。

    A、美美的读一读。

    B、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当时的情景、

    2、读第三、四句。

    (1)作者袁枚看到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听到那悦耳的歌声,正欣赏着,突然,一个小插曲出现了。

    出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A、牧童在干什么?(观察他的表情。)

    B、牧童怎么知道树上有知了?(学生找到“鸣”字。)

    C、读到这里,你觉得牧童是个什么样的小孩?(活泼,顽皮,机敏,愉快,可爱……)

    (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3)谁能把这有趣的一幕读出来呢?个人读、小组读。

    3、多美的一首诗啊!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A、配乐诵读,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B、引导学生根据画面背诵。

    C、美美的吟诵整首诗。(齐背、个别背、)

    (4)牧童捉到蝉了吗?编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

    所见

    (迷人的田园风光图)

    牧童--黄牛

    林樾--鸣蝉

    教学反思:

    学习本组教材的同时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广泛积累好词好名,养成随处有积累、巧记活用的好习惯。在本单元学习园地的知识教学中,我着重引导学生积累:

    1、词句段运用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类型的观察与发现,是一项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组词规律的练习,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两组词,它们之间的相似与不同之处;

    2、给小组取名字则是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所以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去观察、议论、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从而使学生体验发现的快乐,感受汉语的丰富。引导发现时我告诉学生不必用准确的术语来表述,只用自己的话大致说清词语之间的关系即可,既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同时也让学生建立学习语文的信心。

    日积月累是要求积累古诗,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读古诗、懂古诗含义、悟古诗意境、根据古诗编故事,让学生在积累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但课堂容量有些大,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确定重要有知识点。

    【教案范文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一课】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5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