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初中数学勾股定理教案(推荐十篇)
  • 初中数学勾股定理教案

    发表时间:2024-10-12

    初中数学勾股定理教案(推荐十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数学《勾股定理》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数学勾股定理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用数格子(或割、补、拼等)的办法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并理解勾股定理反映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会初步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实际运用.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思想,并体会数形结合和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说理和简单推理的意识及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快 乐;通过介绍勾股定理在中国古代的研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悠久化的思想,激励学生发奋 学习.

    教学重点:

    了结勾股定理的由,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勾股定理的发现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3分钟,学生观察、欣赏)

    内容:2002年世界数学家大会在我国北京召开,

    投影显示本届世界数学家大会的会标:

    会标中央的图案是一个与“勾股定理”有关的图形,数学家曾建议用“勾股定理”

    的图作为与“外星人”联系的信号.今天我们就一同探索勾股定理.(板书 题)

    第二环节:探索发现勾股定理(15分钟,学生独立观察,自主探究)

    1.探究活动一:

    内容:(1)投影显示如下地板砖示意图,让学生初步观察:

    (2)引导学生从面积角度观察图形:

    问:你能发现各图中三个正 方形的面 积之间有何关系吗?

    学生通过观察,归纳发现:

    结论1 以等腰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的和,等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

    2.探究 活动二:

    由结论1我们自然产生联想: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是否也具有该性质呢?

    (1)观察下面两幅图:

    (2)填表:

    A 的面积

    (单位面积)B的面积

    (单位面积)C的面积

    (单位面积)

    左图

    右图

    (3)你是怎样得到正方形C的面积的?与同伴交流.(学生可能会做出多种方法,教师应给予充分肯定.)

    (4)分析填表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通过分析数据,归纳出:

    结论2 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的和,等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

    3.议一议:

    内容:(1)你能用直角三角形的边长 、 、 表示上图中正方形的面积吗?

    (2)你能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吗?

    (3)分别以5厘米、12厘米为直角边作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并测量斜边的长度.2中发现的规律对这个三角形仍然成立吗?

    勾股定理(gou-gu theorem):

    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 、 ,斜边长为 ,那么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数学小史:勾股定理是我国最早发现的.,中国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较长的直角边称为股,斜边称为弦,“勾股定理”因此而得名.

    第三环节: 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7分钟,学生合作探究)

    内容:

    例 如图所示,一棵大树在一次强烈台风中于离

    地面10m处折断倒下,

    树顶落在离树根24m处. 大树在折断之前高多少?

    (教师板演解题过程)

    第四环节:巩 固练习(10分钟,学生先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1、列图形中未知正方形的面积或未知边的长度:

    2、生活中的应用:

    小明妈妈买了一部29英寸(74厘米)的电视机. 小明量了电视机的屏幕后,发现屏幕只有58厘米长和46厘米宽,他觉得 一定是售货员搞错了.你同意他的想法吗?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

    第五环节:堂小结(3分钟,师生对答,共同总结)

    内容:教师提问:

    1、这一节我们一起学习了哪些知识和思想方法?

    2、对这些内容你有什么体会?请与你的同伴交流.

    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

    1、知识: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 .

    2、方法:

    ① 观察—探索—猜想—验证—归纳—应用;

    ② 面积法;

    ③ “割、补、拼、接”法.

    3、思想:

    ① 特殊—一般—特殊;

    ② 数形结合思想.

    第六 环节:布置作业(2分钟,学生分别记录)

    内容:

    作业:

    1、教科书习题1.1;

    2、《读一读》——勾股世界;

    3、观察下图,探究图中三角形的三边长是否满足 .

    要求:A组(学优生):1、2、3

    B组(中等生):1、2

    C组(后三分之一生):1

    板书设计:见电子屏幕

    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勾股定理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勾股定理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直角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直角三角形的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是几何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它揭示了一个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它可以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计算问题,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根据之一,在实际生活中用途很大。

    教材在编写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分析、拼图等活动,使学生获得较为直观的印象;通过联系和比较,理解勾股定理,以利于正确的进行运用。

    据此,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及其证明。

    2、能够灵活地运用勾股定理及其计算。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

    4、通过介绍中国古代勾股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与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感情,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钻研精神。

    二、教学重点:

    勾股定理的证明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

    勾股定理的证明。

    四、教法和学法:

    教法和学法是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本课的教法和学法体现如下特点:

    以自学辅导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和兴趣,组织学生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

    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操作、归纳,理解定理,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演示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分析、证明,使学生得到获得新知的成功感受,从而激发学生钻研新知的欲望。

    五、教学程序

    本节内容的教学主要体现在学生动手、动脑方面,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教学程序设计如下:

    (一)创设情境以古引新

    1、由故事引入,3000多年前有个叫商高的人对周公说,把一根直尺折成直角,两端连接得到一个直角三角形,如果勾是3,股是4。那么弦等于5。这样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

    2、是不是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有这个性质呢?教师要善于激疑,使学生进入乐学状态。

    3、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二)初步感知理解教材

    教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通过自学感悟理解新知,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锻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三)质疑解难、讨论归纳:

    1、教师设疑或学生提疑。如:怎样证明勾股定理?学生通过自学,中等以上的学生基本掌握,这时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

    2、教师引导学生按照要求进行拼图,观察并分析;

    (1)这两个图形有什么特点?

    (2)你能写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吗?

    (3)如何运用勾股定理?是否还有其他形式?

    这时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人人参与的效果,接着全班交流。先有某一组代表发言,说明本组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其他各组作评价和补充。教师及时进行富有启发性的点拨,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形成一致意见,最终解决疑难。

    (四)巩固练习强化提高

    1、出示练习,学生分组解答,并由学生总结解题规律。课堂教学中动静结合,以免引起学生的疲劳。

    2、出示例1学生试解,师生共同评价,以加深对例题的理解与运用。针对例题再次出现巩固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对练习中出现的情况可采取互评、互议的形式,在互评互议中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全班讨论的形式予以解决,以此突出教学重点。

    (五)归纳总结练习反馈

    引导学生对知识要点进行总结,梳理学习思路。分发自我反馈练习,学生独立完成。

    初中数学勾股定理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探索并理解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通过探究能够发现直角三角形中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和。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用测量和数格子的办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主动探究的习惯,并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了解勾股定理的由来,并能用它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勾股定理的探究以及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首先出示:投影1(章前的图文)并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的贡献,结合课本第六页谈一谈我国是最早了解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介绍商高(三千多年前周期的数学家)在勾股定理方面的贡献。

    出示课件观察后回答:

    1、观察图1—2,正方形A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A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

    正方形B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B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

    正方形C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C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

    2、你是怎样得出上面的结果的?

    3、在学生交流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设问:图1—2中,A,B,C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交流后得到结论:A+B=C。

    二、层层深入、探究新知

    1、做一做

    出示投影3(书中P3图1—3)wwW.Jk251.Com

    提问:(1)图1—3中,A,B,C之间有什么关系?(2)从图1—2,1—3中你发现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后,得出结论:以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以斜边为边的正方形面积。

    2、议一议

    图1—2、1—3中,你能用三角形的边长表示正方形的面积吗?

    (1)你能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之间的关系吗?在同学交流的基础上,共同探讨得出: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就是著名的“勾股定理”。也就是说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a,b,斜边为c那么。我国古代称直角三角形的较短的直角边为勾,较长的为股,斜边为弦,这就是勾股定理的由来。

    (2)分别以5厘米和12厘米为直角边做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并测量斜边的长度(学生测量后回答斜边长为13)请大家想一想(2)中的规律,对这个三角形仍然成立吗?

    3、想一想

    我们常见的电视的尺寸:29英寸(74厘米)的电视机,指的是屏幕的长吗?还是指的是屏幕的宽?那他指什么呢?能否运用刚才所学的知识,检验一下电视剧的尺寸是否合格?

    三、巩固练习。

    1、在图1—1的问题中,折断之前旗杆有多高?

    2、错例辨析:△ABC的两边为3和4,求第三边

    解:由于三角形的两边为3、4

    所以它的第三边的c应满足=25即:c=5辨析:

    (1)要用勾股定理解题,首先应具备直角三角形这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可本题三角形ABC并未说明它是否是直角三角形,所以用勾股定理就没有依据。

    (2)若告诉△ABC是直角三角形,第三边C也不一定是满足,题目中并未交待C是斜边。

    综上所述这个题目条件不足,第三边无法求得

    四、课堂小结

    鼓励学生自己总结、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以及自己对勾股定理的理解,老师加以纠正和补充。

    五、布置作业

    初中数学勾股定理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勾股定理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直角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直角三角形的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是几何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它揭示了一个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它可以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计算问题,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根据之一,在实际生活中用途很大。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及其证明。

    2、能够灵活地运用勾股定理及其计算。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

    4、通过介绍中国古代勾股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与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感情,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钻研精神。

    三、教学重点:

    勾股定理的证明和应用。

    四、教学难点:

    勾股定理的证明。

    五、教法和学法:

    教法和学法是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本课的教法和学法体现如下特点:

    1、以自学辅导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和兴趣,组织学生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

    2、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操作、归纳,理解定理,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演示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分析、证明,使学生得到获得新知的成功感受,从而激发学生钻研新知的欲望。

    六、教学程序

    本节内容的教学主要体现在学生动手、动脑方面,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教学程序设计如下:

    (一)创设情境以古引新

    1、由故事引入,3000多年前有个叫商高的人对周公说,把一根直尺折成直角,两端连接得到一个直角三角形,如果勾是3,股是4。那么弦等于5。这样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

    2、是不是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有这个性质呢?教师要善于激疑,使学生进入乐学状态。

    3、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二)初步感知理解教材

    教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通过自学感悟理解新知,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锻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三)质疑解难、讨论归纳:

    1、教师设疑或学生提疑。如:怎样证明勾股定理?学生通过自学,中等以上的学生基本掌握,这时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

    2、教师引导学生按照要求进行拼图,观察并分析;

    (1)这两个图形有什么特点?

    (2)你能写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吗?

    (3)如何运用勾股定理?是否还有其他形式?

    这时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人人参与的效果,接着全班交流。先有某一组代表发言,说明本组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其他各组作评价和补充。教师及时进行富有启发性的点拨,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形成一致意见,最终解决疑难。

    (四)巩固练习强化提高

    1、出示练习,学生分组解答,并由学生总结解题规律。课堂教学中动静结合,以免引起学生的疲劳。

    2、出示例1学生试解,师生共同评价,以加深对例题的理解与运用。针对例题再次出现巩固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对练习中出现的情况可采取互评、互议的形式,在互评互议中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全班讨论的形式予以解决,以此突出教学重点。

    (五)归纳总结练习反馈

    引导学生对知识要点进行总结,梳理学习思路。分发自我反馈练习,学生独立完成。

    初中数学勾股定理教案 篇5

    一、例题的意图分析

    例1(P83例2)让学生养成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例2(补充)培养学生利用方程思想解决问题,进一步养成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课堂引入

    创设情境:在军事和航海上经常要确定方向和位置,从而使用一些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

    三、例习题分析

    例1(P83例2)

    分析:⑴了解方位角,及方位名词;

    ⑵依题意画出图形;

    ⑶依题意可得PR=12×1.5=18,PQ=16×1.5=24,QR=30;

    ⑷因为242+182=302,PQ2+PR2=QR2,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知∠QPR=90°;

    ⑸∠PRS=∠QPR-∠QPS=45°。

    小结:让学生养成“已知三边求角,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意识。

    例2(补充)一根30米长的细绳折成3段,围成一个三角形,其中一条边的长度比较短边长7米,比较长边短1米,请你试判断这个三角形的形状。

    分析:⑴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先求三角形的三边长;

    ⑵设未知数列方程,求出三角形的三边长5、12、13;

    ⑶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由52+122=132,知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解略。

    四、课堂练习

    1。小强在操场上向东走80m后,又走了60m,再走100m回到原地。小强在操场上向东走了80m后,又走60m的方向是。

    2。如图,在操场上竖直立着一根长为2米的测影竿,早晨测得它的影长为4米,中午测得它的影长为1米,则A、B、C三点能否构成直角三角形?为什么?

    3。如图,在我国沿海有一艘不明国籍的轮船进入我国海域,我海军甲、乙两艘巡逻艇立即从相距13海里的A、B两个基地前去拦截,六分钟后同时到达C地将其拦截。已知甲巡逻艇每小时航行120海里,乙巡逻艇每小时航行50海里,航向为北偏西40°,问:甲巡逻艇的航向

    初中数学勾股定理教案 篇6

    [教学分析]

    勾股定理是揭示三角形三条边数量关系的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也是几何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它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依据之一,同时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正是这章书所体现的主要思想。教材在编写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获得较为直观的印象;通过联系比较、探索、归纳,帮助学生理解勾股定理,以利于进行正确的应用。

    本节教科书从毕达哥拉斯观察地面发现勾股定理的传说谈起,让学生通过观察计算一些以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的关系,发现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的和,等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从而发现勾股定理,这时教科书以命题的形式呈现了勾股定理。关于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有很多,教科书正文中介绍了我国古人赵爽的证法。之后,通过三个探究栏目,研究了勾股定理在解决实际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中的应用,使学生对勾股定理的作用有一定的认识。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探索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掌握勾股定理,发展几何思维。

    2、应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学会简单的合情推理与数学说理

    二、 过程与方法

    引入两段中西关于勾股定理的史料,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引发同学们的`思考。通过动手操作探索与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经历小组协作与讨论,进一步发展合作交流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并感受勾股定理的应用知识。

    三、 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感受数学文化,激发学习兴趣;在探究活动中,学生亲自动手对勾股定理进行探索与验证,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 重点与难点

    1、探索和证明勾股定理

    2、熟练运用勾股定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展示图片并介绍第一情景

    以中国最早的一部数学著作——《周髀算经》的开头为引,介绍周公向商高请教数学知识时的对话,为勾股定理的出现埋下伏笔。

    周公问:“窃闻乎大夫善数也,请问古者包牺立周天历度.夫天不可阶而升,地不可得尺寸而度,请问数安从出?”商高答:“数之法出于圆方,圆出于方,方出于矩,矩出九九八十一,故折矩以为勾广三,股修四,径隅五。既方其外,半之一矩,环而共盘.得成三、四、五,两矩共长二十有五,是谓积矩。故禹之所以治天下者,此数之所由生也。”

    2、教师展示图片并介绍第二情景

    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相传在2500年以前,他在朋友家做客时,发现朋友家用地砖铺成的地面反映了直角三角形的某种特性。

    二、师生协作,探究问题

    1、现在请你也动手数一下格子,你能有什么发现吗?

    2、等腰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直角三角形,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是否也有这样的特点呢?

    3、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吗?

    三、得出命题

    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解释: 由于我国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较长的边称为股,斜边称为弦,所以,把它叫做勾股定理。

    四、应用举例,拓展训练,巩固反馈。

    勾股定理的灵活运用勾股定理在实际的生产生活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勾股定理的发现和使用解决了许多生活中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问题,你可以吗?试一试。

    例题:小明妈妈买了一部29英寸(74厘米)的电视机,小明量了电视机的屏幕后,发现屏幕只有58厘长和46厘米宽,他觉得一定是售货员搞错了,你同意他的想法吗?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

    五、归纳总结

    1、内容总结:探索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利于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方法归纳:数方格看图找关系,利用面积不变的方法。用直角三角形三边表示正方形的面积观察归纳注意画一个直角三角形表示正方形面积,再次验证自己的发现。

    六、讨论交流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他们模糊不清的概念,给他们一个梳理知识的机会,通过提示性的引导,让学生对勾股定理的概念豁然开朗,为后面勾股定理的应用打下基础。

    我们班的同学很聪明。大家很快就通过数格子发现了勾股定理的规律。还有什么地方不懂的吗?跟大家一起来交流一下。请同学们课后在反思天地中都发表一下自己的学习心得。

    初中数学勾股定理教案 篇7

    一、 说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是学生在学习数的开方和整式的乘除后的一段内容,它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直角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揭示了一个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为后面解直角三角形的作好铺垫,它也是几何中最重要的定理,它将形和数密切联系起来,在数学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他的教育教学价值就具体体现在如下三维目标中:

    知识与技能:

    1、经历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2、理解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会应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等一系列过程,体会数学定理发现的过程,由特殊到一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2、在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等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感受数学文化,激发学习兴趣。

    2、在探究活动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然所精神。

    3、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体验研究过程,学习研究方法,逐步养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由于八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分析能力,但活动经验不足,所以

    本节课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并掌握和运用它。

    教学难点:分割,补全法证面积相等,探索勾股定理。

    二、说教法学法分析:

    要上好一堂课,就是要把所确定的三维目标有机地溶入到教学过程中去,所以我采用了“引导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先从学生熟知的生活实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图形数学化,然后由特殊到一般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同时也真正体现了数学课堂是学生自己的课堂。

    学法:我想通过“操作+思考”这样方式,有效地让学生在动手、动脑、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来发现新知,同时让学生感悟到:学习任何知识的最好方法就是自己去探究。

    三、 说教学程序设计

    1、 故事引入新课,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牛顿,瓦特的故事,让学生科学家的伟大成就多数都是在看似平淡无奇的现象中发现和研究出来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应该学会观察、思考,将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毕达哥拉斯的发现引入新课。

    2、探索新知

    在这里我设计了四个内容:

    ①探索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②边长为3、4、5为边长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③学生画两直角边为2,6的直角三角形,探索三边的关系

    ④三边为a、b、c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的关系,(证明)

    ⑤勾股定理历史介绍,让学生体会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

    体现从特殊到一般的发现问题的过程。

    3、新知运用:

    ①举出勾股定理在生活中的运用。(老师讲解勾股定理在生活中的运用)

    ②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 B=90° ,AB=6,BC=8,求AC.

    ③要做一个人字梯,要求人字梯的跨度为6米,高为4米,请问怎么做?

    ④如图,学校有一块长方形花铺,有极少数人为了避开拐角走“捷径”,在花铺内走出了一条“路”.他们仅仅少走了X步路(假设2步为1米),却踩伤了花草.

    4、小结本课:

    学完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老师补充:科学家的伟大成就多数都是在看似平淡无奇的现象中发现和研究出来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应该学会观察、思考,将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数学来源于实践,而又应用于实践。解决一个问题的方法是多样性的,我们要多思考。勾股定是数学史上的明珠,证明方法有很多种,我们将在下一节课学习它。

    反思:

    教学设计主要是体现从特殊到一般的知识形成过程,探索问题的设计上有点难,第二个问题应加个3,3为直角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让学生分割或者补全,这样过度,降低3,4为直角边的探索探索;在2,6为直角边时,这个问题可以不用设计进去,就为后面的练习留足时间。探索时间较长,整个课程推行进度较慢,练习较少。

    对学生的启发不够,对学生的关注不够,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不能及时想出来,没有及时很好的引导,启发,应让学生多一些思考的空间,并及时交给思考的方法。学生反应不是太好,能力差,也或许是因为问题设计的较难,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探究。

    预期的目标没有很好的达成,学生虽然掌握了勾股定理,但探索热情没有点燃,思维能力,动手能力,探索精神没有很好的得到发展。

    初中数学勾股定理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掌握勾股定理,了解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

    2.运用勾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能力训练要求

    1.学会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拼图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联想,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利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是我国古代数学家的一大贡献.借助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在拼图的过程中获得学习数学的快乐,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勾股定理的证明及其应用.

    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三.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探索相结合的方法.

    在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联想,将形的问题与数的问题联系起来,让学生自主探索,大胆地联系前面知识,推导出勾股定理,并自己尝试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准备

    1.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硬纸板;

    2.投影片三张:

    第一张:问题串(记作1.1.2 A);

    第二张:议一议(记作1.1.2 B);

    第三张:例题(记作1.1.2 C).

    五.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师]我们曾学习过整式的运算,其中平方差公式(a+b)(a-b)=a2-b2;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谁还能记得当时这两个公式是如何推出的?

    [生]利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从公式的左边就可以推出右边.例如(a+b)(a-b)=a2-ab+ab-b2=a2-b2,所以平方差公式是成立的.

    [生]还可以用拼图的方法来推出.例如:(a+b)2=a2+2ab+b2.我们可以用一个边长为a的正方形,一个边长为b的正方形,两个长和宽分别为a和b的长方形可拼成如下图所示的边长为(a+b)的正方形,那么这个大的正方形的面积可以表示为(a+b)2;又可以表示为a2+2ab+b2.所以(a+b)2=a2+2ab+b2.

    初中数学勾股定理教案 篇9

    【学习目标】

    能运用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条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

    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条件的运用.

    【学习重点】

    直角三角形模型的建立.

    【学习过程】

    一.课前复习

    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区别

    二.新课学习

    探究点一:蚂蚁沿圆柱侧面爬行的最短路径问题

    1.3如图,有一个圆柱,它的高等于12cm,底面圆的周长是18cm.在圆柱下底面的A点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上与A点相对的B点处的食物,沿圆柱侧面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

    思考:

    1.利用学具,尝试从A点到B点沿圆柱侧面画出几条线路,你认为

    这样的线路有几条?可分为几类?

    2.将右图的圆柱侧面剪开展开成一个长方形,B点在什么位置?从

    A点到B点的最短路线是什么?你是如何画的?

    1.33.蚂蚁从A点出发,想吃到B点上的食物,它沿圆柱侧面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你是如何解答这个问题的?画出图形,写出解答过程。

    4.你是如何将这个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

    小结:

    你是如何解决圆柱体侧面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问题的?

    探究点二: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如何判断两线垂直?

    1.31.31.3李叔叔想要检测雕塑底座正面的AD边和BC边是否分别垂直底边AB,

    但他随身只带了卷尺。(参看P13页雕塑图1-13)

    (1)你能替他想办法完成任务吗?

    1.31.3(2)李叔叔量得AD的长是30cm,AB的长是40cm,

    BD长是50cm.AD边垂直于AB边吗?你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3)小明随身只有一个长度为20cm的刻度尺,他能有办法检验AD边是否垂直于AB边吗?BC边与AB边呢?

    小结:通过本道例题的探索,判断两线垂直,你学会了什么方法?

    探究点三:利用勾股定理的方程思想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例图1-14是一个滑梯示意图,若将滑道AC水平放置,则刚好与AB一样长.已知滑梯的高度CE=3m,CD=1m,试求滑道AC的长.

    1.3

    思考:

    1.求滑道AC的长的问题可以转化为什么数学问题?

    2.你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写出解答过程。

    小结:

    方程思想是勾股定理中的重要思想,勾股定理反应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正是构建方程的基础.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三.新知应用

    1.如图,台阶A处的蚂蚁要爬到B处搬运食物,它怎么走最近?并求出最近距离.

    1.3

    2.如图,在水池的正中央有一根芦苇,池底长10尺,它高出水而1尺,如果把这根芦苇拉向水池一边,它的顶端恰好到达池边的水面则这根芦苇的长度是()

    1.3

    五.作业布置:习题1.41,3,4题

    【反思】

    一、教师我的体会:

    ①、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认真备课这节课,书本总共两个例题,且两个例题都很难,如果一节课就讲这两题难题,那一方面学生的学习效率会比较低,另一方面会使学生畏难情绪增加。所以,我简化教材,使教材易于操作,让学生易于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新知识、接受新知识,降低学习难度。

    把教材读薄,

    ②、除了备教材外,还备学生。从教案及授课过程也可以看出,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对新事物有好奇心,但对新知识的钻研热情又不够高,这样,造成教学难度较大,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在处理教材时,把某些数学语言转换成通俗文字来表达,把难度大的运用能力降低为难度稍细的理解能力,让学生乐于面对奥妙而又有一定深度的数学,乐于学习数学。

    ③、新课选用的例子、练习,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运用性强,贴近生活,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既达到学习、巩固新知识的目的,同时,又充分展现出数学教学的重大特征:数学源于生活实际,又服务于生活实际。勾股定理源于生活,但同时它又能极大的为生活服务。

    ④、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使知识显得形象直观,充分发挥现代技术作用。

    二、学生体会:

    课前,我们也去查阅了一些资料,关于勾股定理的证明以及有关的一些应用,通过这节课,真真发现勾股定理真真来源于生活,我们的几何图形和几何计算对于勾股定理来说非常广泛,而且以后更要用好它。对于勾股定理都应用时,我觉得关键是找到相关的三角形,并且分清直角边或斜边,灵活机智地进行计算和一些推理。另外与同学间在数学课上有自主学习的机会,有相互之间的讨论、争辩等协作的机会,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共同提高我觉得都是难得的机会。锻炼了能力,提高了思维品质,并且勾股定理的应用中我觉得图形很美,古代的数学家已经有了很好的研究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现代的艺术家们也在各方面用到很多,同时在课堂中渐渐地培养了我们的数学兴趣和一定的思维能力。

    不过课堂上老师在最后一题的画图中能放一放,让我们有时间去思考怎么画,那会更好些,自然思维也得到了发展。课上老师鼓励我们尝试不完善的甚至错误的意见,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体现了我们是学习的主人。数学课堂里充满了智慧。

    初中数学勾股定理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研究特殊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一种判定方法,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2.通过勾股定理与它的逆定理的学习,加深了学生对性质与判定之间辨证统一关系的认识。

    3.完善了知识结构,为后继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初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和探索能力,并能在探索过程中形成自已的观点,能在倾听别人意见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已的想法,而且本班学生比较上进,思维活跃,愿意表达自已的见解,有一定的互动互助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方法并能证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并能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探索,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形成过程。

    (2)通过用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体验数形结合方法的应用。

    (3)通过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体会数形结合方法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并能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来解决相关问题。

    3.情感态度

    (1)通过用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体验数与形的内在联系,感受定理与逆定理之间的和谐与辨证统一的关系

    (2)在探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活动中,通过一系列的富有探究性的问题,渗透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起应用

    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

    【初中数学勾股定理教案(推荐十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5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