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幼儿园教案
  • >导航
  • >七律长征教案14篇
  • 七律长征教案

    发表时间:2024-10-12

    七律长征教案14篇。

    我们听了一场关于“七律长征教案”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案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依据。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

    七律长征教案【篇1】

    董亚君,2015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小学语文青年教师,先后任职于济南市高新区凤凰路学校,济南市北坦小学。曾获得济南市高新区凤凰路学校教师演讲比赛一等奖,校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爱语文,爱阅读,坚信教育的本质是一场自我的修行。

    学为主体 细读品味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首联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高屋建瓴,总领全诗,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它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浪漫主义风格,成为全篇的纲领。"不怕"两字,回答响亮,下笔千钧,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全无惧色,顶天立地。"等闲"两字则将困难轻轻一瞥,加深了对"不怕"的表述,表现出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万水千山"以静写动,以艰难险阻为主体,展现了一幅浓缩红军长征壮阔历程的总览图。

    【学习目标】

    1、正确拼读本课词语,会写"崖、岷、丸"三个生字,借助相关的资料理解诗句意思,背诵全诗。

    2、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诗意,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领会对比、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对表达情感的作用和效果。

    3、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的高昂气概。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本文中生字、词的含义及关键词饱含的感情。

    2、体会伟人的胸怀,领会全诗表达的大无畏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理解课题

    1、同学们,课前我们阅读了单元导语,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进毛泽东。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5课《七律-长征》,去感受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情怀。

    请大家齐读课题。中间的这个小点叫做间隔号,读的时候也要稍作停顿,来,请大家再读一遍!

    2、这是我们在小学阶段第一次接触七律这种格律诗,谁来介绍一下你对七律的了解?(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毛泽东写的这首长征就是按照七律的格式来写的,全诗共8行4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这是一个知识点,请大家在书上做上标注。

    二、预习展示  初学交流

    1、七律的格式大家都了解了,那本课的生词你会读吗?

    ①谁来领读

    ②读的真准确,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解释重点词义:逶迤、磅礴、云崖

    三、初读全诗  整体感知

    1、好,生词大家掌握了。接下来,让我们到诗中去感受诗歌的魅力,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好节奏。

    2、谁来给大家展示一下,请你来!

    你读的很通顺,节奏掌握的也很准确,读诗呀,讲究平长仄短,停而不断,听我来读首联(师范读),谁来像老师这样读读全诗。

    3、这样一读,我们就体会到了七律诗的韵味,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4、那接下来,请同学们思考,在这首诗中,哪一句概括了全诗的主要内容?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等闲"什么意思?那这句诗的意思是?(生说)

    请大家再看首联,诗中有两个字写出了长征的真实情况,是什么(远、难),读读首联,有多远?(万水千山)这是一个虚词,他指的是红军长征中翻过一座座山,跨过一条条河,我们再看看137页的资料袋,它详细地介绍了"万水千山"(出示路线图)

    5、二万五千里,如果把这条路线拉直,那就相当于跨越了半个地球呀!所以长征,我们用诗中的三个字概括真是"远征难"(板书:远征难)。

    6、那红军是如何看待这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呢?"只等闲"(板书:只等闲)。

    把跨越万水千山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等闲小事,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呀?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不怕困难)

    让我们一起读出这种不怕困难的勇气,(齐读首联)

    四、小组交流  精读文本

    纵观全诗,你还从哪些诗句中看出红军把艰难险阻当做平平常常的事?

    1、学生交流颔联,并说说诗意

    点拨:这个同学很会学习,通过结合注释的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出示五岭的图片)大家看这就是五岭群山,它纵横四省,绵延千里,用诗中的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逶迤)。如果让你跨越这样的五岭,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预设:可能会肚子饿、路不好走、有敌人的围追堵截……)

    师:可在红军眼里这连绵起伏的五岭却是细小的波浪。

    师:(出示乌蒙山的图片)这是乌蒙山,它海拔3000米以上,比两个泰山加起来还要高,而且悬崖峭壁,山势险峻,用诗中的一个词说那就是(磅礴),可在红军眼里这高大磅礴的乌蒙山却是(脚下的小泥球)。

    那颔联这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呢?(预设:比喻、对比)

    师:还有一种修辞手法,那就是夸张。夸张可夸大,比如燕山雪花大如席。也可夸小,把五岭夸小成细浪……这一句巧妙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来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这也正是毛泽东诗词的艺术魅力。

    让我们男女生合作读一下这一句,(男蓝女红)。

    通过读,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不怕困难)让我们一起再来读(齐读颔联)

    2、学生交流颈联,并说说诗义

    ①师:刚才这个同学的表述中有一个地方不太准确,谁听出来了?(灵活处理)暖不仅仅是天气暖,寒也不仅仅是铁索寒冷,那这一暖一寒究竟意指的'是什么呢?

    我们先来看"巧渡金沙江"这一段资料,(出示课件:1935年5月,金沙江沿岸悬崖峭壁,敌人重兵把守并扬言:一只鸟也休想飞过!我军巧施妙计,利用7只小船和37名船工,神不知鬼不觉地活捉敌兵,不费一枪一弹,不损一兵一卒,就夺取了敌军阵地。)

    ②如果你是其中一员,回想我军不费一枪一炮巧渡金沙江时,你心情如何?(激动 喜悦)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暖。让我们一起读出内心的感受来。(齐读:金沙水拍云崖暖)

    ③大家看,结合背景资料能帮助我们把诗读懂、读透。下面,我们看一段视频,插入微视频:(红军过泸定桥的时候年,当时的敌人为了阻止红军前进,抽去了桥上所有的木板,只剩下13根铁索,这些铁索长103米,高30多米,更为惊险的是,红军的头顶上有敌人的枪林弹雨,脚下还有水流湍急的大渡河。所以过大渡河这一段路程,我们经常用"飞夺泸定桥"来形容当时惊心动魄的场景。)

    你能从中理解"寒"字所蕴含的情感了吗?

    ④是呀!这是战士们用鲜血和生命写成的一句诗呀(生读这半句)这也是毛主席缅怀战友的一句诗呀(生②读这半句)

    两场战役、两种心情,一暖一寒,两种感叹,让我们再来齐读颈联。

    3、交流尾联。抓关键词、谈体会。

    补充:过雪山的故事:长征苦,最苦是雪山草地。提到雪山,几乎每一位经历过长征的人,都用了一个"苦"字。92岁的张绍全至今记得很清楚,"来自南方的红军战士身着破烂的单衣,布满血泡的脚上缠着干树皮……""实在冷得不行,大家就人靠人挤在一起。继续行军时,总有一些战友冻得再也不能起来。

    师: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战士们伤的伤,死的死,翻越这样的雪山喜从何来呀!(提问)

    师:翻越了岷山,长征的胜利就近在眼前,指日可待了。红军战士们历经无数艰难坎坷,枪林弹雨,终于看到成功的曙光了。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如何?

    ②此处"更喜"这个词更让我们体会到红军什么样的精神?积极乐观(板书)

    ③是啊,看见了雪山,就如同看到了成功的希望,就如同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于是坚强的信念,坚定的决心全都化为一句话:齐读尾联。

    五、学以致用 感悟精神

    1、面对千难万险,红军的回答是"只等闲",他们的表情是"尽开颜"。由此同学们想想,当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又该怎么办?(请2-3位学生回答)

    2、一首诗、一段历史,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难万险,包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几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学习长征,不仅仅是在回顾一段历史,更要铭记长征精神给予我们的力量和启迪!今天就让我们怀着对革命先辈的敬仰之情再次感受一下毛泽东诗歌的魅力吧。齐读全诗。

    3、作为诗人,毛泽东一生写过100多首诗,在诗中看不到"小桥流水"、"莺歌燕舞";看不到愁思哀绪,看到的是"气壮山河"、"豪迈情怀",看到的是浩然磅礴之气。(出示:《清平乐。六盘山》)这是在长征翻过最后一座山写下的《清平乐。六盘山》,请大家齐读一下。课后请大家积极搜索毛泽东的诗词。口语交际课中,我们将进行毛泽东诗词朗诵活动。

    板书:        25 七律  长征

    25 七律  长征

    长征难  五岭 细浪     不怕困难

    乌蒙 泥丸

    金沙 暖

    大渡 寒

    只等闲               积极乐观

    七律长征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了解全诗大意,并背诵全诗。

    2.掌握全诗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3.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和伟大意义,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4.学习本诗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重点难点:

    1.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2.学习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的大无畏英雄气慨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了解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预习设计: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逶迤(wēiy)磅礴(pngb)岷(mn).....

    2.查找有关资料,了解长征的相关知识,上课时讲述你所了解的长征。

    3.试着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多媒体播放电影《长征》片段及主题曲导入(或投影显示毛泽东手书的《七律长征》,教师范读),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长征的内容。

    二、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全诗,了解全诗大意,并背诵全诗。

    2.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学习长征精神。

    3.掌握一些关键字词的含义。

    4.学习本文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和夸张的手法。

    三、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学生听录音朗读,听完后,自己大声自由朗读全诗:

    要求:对照注释,理解全诗大意,不理解的地方注上标记以便讨论提问。(学生读完后,提出问题,师生讨论解决,然后投影出示全文大意。)

    2.学生再次大声朗读全诗,思考:

    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实际上,红军长征中遇到了无数艰难险阻,从中可见红军的什么精神?作者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来展示长征艰难?

    3.学生讨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总结归纳:jk251.Com

    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红军长征遇到了无数艰难险阻,都被红军一一克服,可见红军不畏艰险、藐视一切困难的精神。

    作为政治家兼诗人的毛泽东只精心选取了五幅画面来再现红军这一伟大的革命史实,这种以个别来表现一般的艺术手法,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值得我们每一位同学学习。

    四、细读全诗,局部揣摩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1)首联中的万水千山在诗中具体指什么山?什么水?这一联在全诗结构上有什么作用?体现了红军战士什么精神?

    (2)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五岭的逶迤腾细浪和乌蒙的磅礴走泥丸合在一起说,你觉得矛盾吗?为什么?

    (3)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颈联中描绘的画面,了解两次战斗,用心体会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

    (4)根据历史事实,当时红军二、四方面军还没有越过岷山,尾联为什么说成三军过后?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这四个问题全部由学生自行解决,教师适当点拨。)

    2.体会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及时纠正。

    3.读完全诗,你感觉应该学习红军的哪些精神?在今天,如何去继承发扬这些精神?

    五、课堂总结

    这首革命史诗通过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全面再现了红军这一伟大的革命史实,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六、课后作业

    课外查找毛泽东评述长征的文章和描绘长征的诗词。以长征为话题写一篇250字左右的短文,文体不限。

    板书设计:

    七律长征

    毛泽东

    万水:金沙江大渡河

    远征难只等闲革命英雄主义总括革命乐观主义

    千山:五岭乌蒙岷山

    七律长征教案【篇3】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1、同学们,你知道70多年前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那场艰苦卓绝的长征吗?你听说过关于长征的故事吗?(指名说。)

    2、让我们通过影片作品的片段来走进长征。(播放视频片段)(课件)

    草地,说是草地,其实是一片沼泽。它随时会吞没战士们的身体,威胁到红军的生存,与此同时,草地没有食物,战士们受到饥饿的威胁。昨天,我们讲的《马背上的小红军》里的红军小战士就是因为饥饿而在过草地时牺牲的。

    茫茫的雪山一眼望不到顶,到处都是白雪皑皑。饥饿与寒冷考验着每一位红军战士。昨天我们读的短文《丰碑》里的军需处长就是因为寒冷而牺牲在雪山之上的。

    二、初读课文。

    1、让画面在这个时间定格,画面中出现的人是谁?毛泽东,这位红军长征的亲历者,红军的统师,当他看到战士们的足迹化作大地的诗行,他心中的诗情喷薄而出,写出了脍炙人口的《七律长征》。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一首诗。

    2、首称请同学来听老师范读课文。

    3、你认将课文认真的读一读吗?(课件)

    3、强调生字词。(逶迤、磅礴)读一读生词在的诗句。(课件)

    4、同桌互相读一读诗句。。

    5、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三、理解课文、背诵课文。

    1、默读课文,说说诗中直接写出红军长征精神的诗句是哪一句?指名读,齐读。(一起写这句话)板书

    2、这一句也是全诗的诗魂,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的基调。这对我们来理解诗句的意思也会很有帮助。请同学们读诗句,借助教师提供的词语解释,想一想每一句诗的意思。比较难懂的句子可以与身边的同学一起讨论一下。

    2、通过老师的走访,老师发现大多数认为比较难理解的句子在诗的中间四句。我们就来重点突然它。(出示第一句)

    逶迤是什么意思呢?这个词语是描写什么?观看一组图片。(课件)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你看到的图片。腾细浪指什么?作者将逶迤的五岭比较什么?在谁的眼中?

    3、借用上一句的方法,你能理解乌蒙磅礴走泥丸吗?

    4、你能将这两两句诗有感情的读一读吗?指名读,齐读。(课件出示)

    五岭山连绵起伏,乌蒙山气势磅礴,但在红军战士的眼中,但它只不过是是细浪泥丸?因为----(反复读)呼应板书的内容

    5、当你读到金沙水拍云崖暖这一句诗,你的脑中会出现什么样的画面?(课件)出示画面,请学生说一说。

    诗中写金沙江湍急的水拍打着岸边的高耸的悬崖,因为是四五月份的缘故,给人带来春天的感觉。那一个词给们们带来了春天的感觉?

    如果你是毛泽东,看到战士们不费一枪一弹渡过了金沙江(课件),你的心情会怎么样?这句诗中的哪个词语能表现出毛主席的这种心情呢?

    6、这两句应该怎么读,读出第一句的松愉快、轻松的感觉。指名读。

    7、、大渡桥横铁索寒你知道是写长征里的那一场战斗?让我们通过一个短片感受一个战斗的惨烈与战士们的英勇。(播放课件)

    看了这个片段,你有怎样的感受?你有什么话要说?

    惊验的大渡桥,激烈的战斗,这句诗中哪一个字写出了桥的险?写出了战斗的激烈?

    你能读出惊险、激烈的感觉吗?(指名读)

    上一句是轻松愉快,下一句是惊险激烈,你们对比着读一读这两句诗吗?

    8、金沙江的水流湍急,大渡桥的铁索发出阵阵寒光,但他们都没有阻挡红军战士的脚步。为什么?因为------(呼应)

    9、齐读课文,边读边想一想每一句诗的意思。

    四、品悟课文。

    1、一位红军小战士,他在长征的战斗闲暇时分,就会写一写自己一段时间的经历和感受。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篇长征日记就是一篇。但是非常遗憾,这位红军战士在金沙江、大渡河、过雪山等地方的日记在长征途中遗失了,你能帮他补写一下吗?

    2、学生自写。指名读,都是相机点评。

    3、同学们的的生动描写一下使我们穿越时空,来到是硝烟弥漫的长征途中。

    4、当红军经过将过来将近一年的长途跋涉,翻过雪山之后,在山脚下,终于见到了前来迎接他们的红四方面军的战友们,大家拥抱在一起,欢呼着、跳跃着,每个人的脸上都绽开了笑容。--请问同学们,那一句是写描写这一场面的?

    5、你能通过朗读将这种兴奋与喜悦的心情表达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6、胜利来自于红军战士们坚定的信念,昂扬斗志,你能将种精神在读的朗读中表现出来吗?

    7、请同学们有感情地齐读这首诗。

    8、长如果在这史诗般的长征中,有无畏的红军战士、有军民的雨水深情、有大小300余次的战斗,有二万里五千里的漫漫征途。对于诗人来讲,可写的东西太多太多。但是在这首诗中,在《七律长征》中,作者写了什么?

    9、三座大山,两条大河,用诗中一个词来概括?--万水千山。

    10、万水千山代表什么?它光代表战士们翻过的高山、跨过的大江吗?它还能代表什么?

    11、虽然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了无数的艰难,无数的险阻?但是这些都不能阻挡红军地战士前行的脚步?万水千山在红军战士的眼中只是---只等闲!

    12、你能通过你的诵读读出红军战士的无畏吗?你能通过你的诵读表现出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阴险吗?再请同学们有感情地齐读这首诗。

    五、结语。

    在毛泽东的笔下,长征是红军不怕远征难英雄主义气概。穿过风雪,红军战士就有了风雪的坚韧;;翻过大山,红军战士就有了大山的抱负;涉过大河,红军战士就有了大河的豪迈。于是,在《七律长征》诗中,巨龙一样的五条大岭不过是微波细浪,气势磅礴的乌蒙山脉不过像滚动泥丸。两万五千里长征,是毛泽东最长的一首诗。

    六、课外阅读推荐。

    一首七律,五十六个字,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红军战士那种大无畏的精神。但要想让我们详细地了解长征的经过和重要事件,读诗还不够。这里,老师向大家推荐一本记述长征历史的书《地球上的红飘带》。作家魏巍在长征胜利五十周年之际写成了这本书,是用文学语言叙述长征的第一部长篇巨著,写得真实,生动,有味道,寓意深刻,催人奋进。

    七律长征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礴等3个生字。会写丸等3个字。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正确理解下列词语: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尽开颜。

    3、在朗读中,联系重点词语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感情,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4、充分感受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感受红军北上抗日的决心。

    5、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增强对七律诗这种体裁的感性认识;初步理解诗歌具有的艺术概括和夸张、对比手法的巧用。

    教学重点:

    1、联系重点词语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感情,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2、充分感受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感受红军北上抗日的决心。

    教学难点:

    1、充分感受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感受红军北上抗日的决心。

    教学过程:

    [幻灯1《十送红军》](课前3分钟播放)

    一、导入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一)、了解长征背景及七律的有关知识,导入课文。

    1、问好。同学们,刚才大家听到的这首歌叫《十送红军》,知道要送红军去干什么吗?那么,你们了解长征吗?(让学生说说,师适度把握。)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七律长征》。

    2、板书:七律长征。谁知道七律是什么?

    3、[幻灯2什么是七律]学生自由读。七律是一种艺术要求很高的诗,毛主席写的《七律长征》堪称七律的经典。

    出示[幻灯3《七律长征》不范读]。

    (二)、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感情。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结合书上的注释,读准每个字音。

    2、指名读,抓住生成性的话题引导学生读准音、读通顺。

    3、听了刚才的朗读,谁能在诗中找出一个字来形容长征?(难)。(板书:难)谁能读出难来?

    这首诗写出了长征的困难。但是,诗要表现的是长征的困难吗?(板书:不怕)

    4、谁能读出不怕和喜的感觉?

    4、你读得豪情万丈、慷慨激昂。让我们听朗诵,来进一步感受红军的勇敢。点击[幻灯3《七律长征》范读]。

    5、学生齐读,要求读出气势。

    二、以读促进理解,以理解促进朗读。

    1、请同学们结合书上的注释,边读边思考,理解诗的意思。你读懂了哪一句,就说哪一句;你读懂了哪个词,就说哪个词;发现了问题就提出来大家讨论。

    2、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配合图片深入理解。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幻灯4~11图片]

    {在学生的回答中,教师需要把握的知识点和理解方向:

    ★(理解:只等闲、逶迤、腾细浪、磅礴、走泥丸、云崖、千里雪、尽开颜、万水千山、暖、寒等词语。)

    ★(联系句子、联系时代背景,体会长征的艰难、体会红军的无畏和乐观)}

    3、整体理解《七律长征》的意思。

    让学生发言,然后出示[幻灯12诗意]边出示,边让学生读。

    4、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朗读。(提高对情感和气势的要求。)

    三、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写作手法,认识概括、选取典型材料、对比衬托、夸张在写作中的作用。

    1、回顾长征的时间、空间跨度,调动学生对长征艰难困苦的感受,与七律的篇幅形成对比,激发学生对诗人写作手法的惊叹。适时出示[幻灯13《七律长征》]

    2、让学生在自读、讨论的基础上汇报(教师把握住:概括、选取典型材料、对比衬托、夸张。)在恰当的时机揭示《七律长征》的两条线索。(相机板书:万水千山、只等闲;;)

    3、在学生的回答满足了老师的期望之后,进行小结:本诗先概括,再选取典型的事件;又把这两条线索进行对比,衬托了红军的无畏和乐观(板书:无畏、乐观)。

    4、引导学生认识到不怕在诗中起的核心作用。

    四、朗诵、欣赏、感悟。

    1、指着[幻灯13《七律长征》]说:一首七律,56个字,写出了长征中的种种艰难困苦,写出了红军的大无畏革命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这真是一首了不起的诗啊!读!(师生齐读)

    2、点击[幻灯13《七律长征》]听唱。

    3、在乐曲即将结束时,出示[幻灯14《七律长征》],(紧接着进入下一个环节)。

    4、师:长征是宣言书,吹响了中国人民抗战的号角;长征是播种机,把革命的火种传播。正因为有了长征,才有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正因为有了长征,才有了新中国的成立;正因为有了长征,才有了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伟大的事业、伟大的领袖、伟大的诗篇,鼓舞着我们永远向前!七律长征,一、二!(师生齐诵)

    5、同学们,让我们发扬大无畏的乐观主义精神,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下课。

    板书:七律长征

    难不怕☆

    万水千山只等闲

    无畏乐观

    附:《排律长征》

    排律长征于彬

    奔赴国难万里征,北上抗日夜兼程。

    湘江鏖战江水碧,乌江强渡鬼神惊。

    龙争虎斗占遵义,四渡赤水出奇兵。

    金沙江面桨声悦,大渡河上铁索鸣。

    腊子口内沐血雨,直罗镇中浴腥风。

    统一战线逐倭寇,再燃星火照天明!

    七律长征教案【篇5】

    教材分析:

    《七律.长征》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毛泽东以高度概括的手法,用几个具有典型意义的高山大河,来歌颂“红军不怕远征难”的伟大精神。全诗共四联,首联是全诗的总领,以下三联则紧扣首联展开。首联对长征作概括描写,颔联、颈联、尾联选择长征过程中具有代表意义的几个典型事例进行具体的描写。“不怕”“只等闲”概括了红军战士战天斗地的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下文的“腾细浪”“走泥丸”“暖”“更喜”“尽开颜”将这种精神具体形象化。“远征难”“万水千山”高度概括了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下文的“五岭逶迤”“乌蒙磅礴”“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岷山千里雪”这长征途中的五个典型事例,将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演绎得淋漓尽致。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难忘的岁月”就安排了这首七律。选编这首诗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诗句意思的理解,感受到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

    教学总体思路:

    长征相对于当代的孩子来说,离得比较遥远了。如何让学生在课前能对长征有一个较好的理解,是上好这堂课的关键所在。因此,我在课前先布置孩子们每人必须通过各种手段,读过至少一篇与长征有关的故事。同时为了使学生能够更直观的理解课文的内容,我在课前利用网络媒体,收集有关资料制作课件,在课件中插入长征路线图、歌曲《长征》、有关长征的电影片段及图片。

    为了能让学生入情入境,更好地领会诗的主旨,我以一首激情澎湃的《长征》作为开课的主题曲,并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长征的了解,借助课前收集的资料,讲讲长征的故事,让学生在有关长征的歌声中、故事中走进本节课的学习。小学语文应注重阅读理解,一节语文课应该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升华情感。所以接着我将通过指导学生三读文本,在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与交流中,达到感知、悟意、悟情的目的。然后为了让学生将抽象的诗句理解得更透彻,同时情感得到更进一步的升华,我让学生观看了自己精心剪辑的长征的影片片段,其中包括了强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过草地、越雪山等内容,将红军长征的艰险更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出示反映全诗主旨的两句诗,点出这些艰险在红军眼里“只等闲”,并趁热打铁,让他们谈谈自己对红军长征的看法,对红军在长征途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并用“红军战士们,我想对你们说……”进行写话,在全班进行交流,这样不仅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更在无意中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与表达能力,一举三得。紧接着,我又让学生根据我给出的图片,在音乐声中背诵全诗,把他们的这种情感迁移到文章的诵读中去,实现“读”的质的飞跃。最后,我让学生谈谈,在我们和平的年代,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在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中是否还需要,使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从而实现知识的有效拓展。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并掌握“逶迤、磅礴、丸、渡、索、岷”等生字词。

    2、抓住重点字词,理解诗意,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3、感受红军长征中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意,感受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准备:

    1、制作教学课件(长征路线图、歌曲《长征》、有关长征的电影片段剪辑、图片)。

    2、布置预习:由于学生对长征的那段历史缺乏了解,课前布置学生阅读至少一篇与长征有关的故事,观看有关长征的纪录片或电影,查找有关长征的资料,了解作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前播放歌曲《长征》。

    导语:同学们知道我们刚刚听的这首激情澎湃的歌曲叫什么吗?这首歌的名字叫做《长征》,说到长征,同学们对长征的了解有多少,知道哪些长征的故事2呢?

    2、学生结合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简单汇报。

    过渡:同学们课前的准备可真充分,了解了那么多长征的故事。在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保存自己的实力,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在这短短的一年时间里,红军战士靠着自己的双脚,走过了十一个省,行程余里,完成了举世无双、惊天动地的万里长征。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一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一面讲解一面展示红军长征路线图)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毛泽东的这一首《七律.长征》,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红军在长征中所散发出来的伟大精神吧!

    【设计意图:通过长征歌曲的感染,学生课前资料的展示,教师富有激情的谈话,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后文的学习奠定了理解基础和感情基调】

    二、三读文本

    (一)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将字音读准。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请同桌互相读读、听听,纠正读错的字音。试着解答一下对方不懂的问题。

    3、指名朗读,师相机正音。全班汇报,理解不懂的词语。

    4、再次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5、结伴读,找自己要好的朋友一起读诗,看谁读得又准又好!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生字词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己进行自学,老师只需从旁指导,加深理解。让学生采用各种方式读诗文,从有目的地自读,再到指名读、指导再读、结伴读、齐读,让全体学生都能把诗读通读顺,都在初读全诗的基础上得到了充分读诗的机会。“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读是为了更好的理解,如此安排是为了接下来理解诗意奠定基础。】

    (二)再读悟意

    1、默读课文,思考诗句的'意思,在不理解的诗句旁边打上记号。

    2、小组讨论交流诗中不理解的地方。

    3、全班交流汇报,理解诗意。

    重点理解: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他们去自读自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再讨论交流,为下面体会红军长征精神埋下伏笔。】

    (三)三读悟情

    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这首诗中描绘了红军长征中的哪几个画面?哪幅画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2、小组研读。

    在学习小组内讨论概括几个画面,读读说说自己印象最深的“图画”;还可以结合自己收集的课外资料讲一讲“画”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理由。

    3、班级交流。

    读诗,谈自己印象最深的画面。

    明确: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五幅画面: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出示图片)

    过渡:在这五幅画面中,描绘的都是当年红军战士所翻过的山,趟过的河,如果要你去经历这一切,你认为这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对于当时只能靠一双脚长征的红军战士来说,要做到这一切,容易吗?毛泽东在诗的开头就说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真的渡过了万道水,千座山吗?他为什么这么说呢?万水的代表是什么?千山呢?诗中有交代吗?

    a、这五岭、这乌蒙是什么样的山呢?(出示图片)红军在翻越这些山的时候会遇到什么困难呢?那该怎么读呢?(体会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

    b、那“细浪”、“泥丸”是什么样的呢?这“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为什么像“起伏的微波细浪”、“滚动的小小泥丸”呢?那该怎么读呢?(体会诗句反衬红军的英雄气概,突出红军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

    c、“金沙水拍云崖暖”中的“暖”字怎么理解?“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寒” 4又如何理解呢?我们该用怎么样的语气来读这两句诗呢?(出示相关图片及电影片段,感受自然环境的险恶和与敌人战斗的激烈,体会红军的无畏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

    d、如果说翻越了逶迤的五岭,腾越了磅礴的乌蒙,渡过了惊险金沙江与大渡河是让人喜悦与自豪的,那么当红军越过了大雪山,结束长征之途,他们的心情又会怎样呢?从诗中哪些词可以看出来?我们可以把这种心情读出来吗?试试看。

    e、当时越过大雪山的只有“红军第一方面军”,毛主席为什么却说“三军过后”呢?(在写这首诗时,红军二、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未越过岷山。但毛泽东希望并相信他们定能完成长征的任务,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所以,”三军”一词,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红军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过渡:让我们带着对红军展示不畏艰险,勇敢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的赞叹之情,再把全文有感情地朗读一次吧!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学习的现有资源,发挥学生的各种感官作用,眼、耳、脑、嘴齐动,让学生在自主交流、质疑中互动、进步,找寻与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同时,重视读的作用,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三、情境悟练

    1、看影片片段,进一步感悟长征的艰难,红军精神的崇高。

    过渡:红军就是这样靠着自己的双脚,行走在这跨越四省、峰峦起伏的五岭上,越过了这巍峨高大、山势陡峭的乌蒙山,渡过了水流湍急、危情四伏的金沙江、大渡河。多少的艰难险阻,在我们红军的眼中,都算不得什么!(出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学习了课文,看完了影片,你们心中一定有很多的感慨,那么你们对红军长征有什么看法呢?对于红军在征途上的表现,你认为怎么样呢?请你以“红军战士们,我想对你们说……”简单地写几句话,把自己的感受都说说吧,看谁写得又快又好!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

    过渡:同学们都表现得很不错,看来你们这节课的收获都不小,都能理解和5体会诗意诗情,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看着红军长征走过的路,在音乐声中把全诗有感情地背诵一次,好吗?(课件自动播放五幅长征画面)【设计意图:真实的画面,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直观感受,深入体会。结合诗歌的影片,能使学生有感而发。同时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的学习方式,全方位地进行学习,从而更好地领悟课文主旨,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拓展延伸

    1、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不可磨灭的里程碑,它留给我们的一笔巨大的财富,而这个财富就是长征精神,你知道长征精神是什么吗?(大无畏的精神、英雄主义、乐观主义、藐视困难??)

    2、长征距离我们已经很遥远了,那时是为了革命所以需要长征,需要长征精神,可现在我们处于和平年代,在我们今天的学习、生活、工作中还需要长征精神吗?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能联系实际说说吗?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联系实际,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体会,并让学生知道应该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实现知识的有效拓展。】

    五、作业布置

    1、书写生字,有感情背诵全诗。

    2、课外搜集并阅读有关长征的其他诗歌或文章。

    【设计意图:抓好学生语文基础,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习惯。】

    七律长征教案【篇6】

    【设计理念】

    新的课程理念提倡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书面文字、观看音像资料、选择和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这个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每个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本教案依据课文自身的特点,在开发教学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方面做出尝试,在教材的许多疑难处、留白处,引导学生思考,补充大量相关的信息资料,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深化情感。

    【教材分析】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在长征胜利后,满怀激情地回忆红军队伍在长征途中排除万难的典型事例,表现了我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激发学生向红军战士学习,培养不怕困难的奋斗精神。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结合课文弄懂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重要词语意思、理解诗句包含的内容。

    2、情感目标:理解诗意,充分感觉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3、能力目标:通过多媒体课件,深情悟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

    1、关于长征的照片、电影片段制作教学多媒体及课件。

    2、学生查找有关长征的资料并自学生字词。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简介长征知识

    1、播放录相,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简介律诗及相关长征知识,让学生汇报交流收集的长征知识

    【设计意图】学生对长征知识较陌生,利用多媒体课件能拉近与历史的距离。汇报交流搜集的资料,意在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未成曲调先有情,既让学生产生了学习的热情,又为接受长征精神的洗礼作铺垫。

    二、讲读结合,引导学生感知诗意

    1、播放范读录音,掌握好韵律

    2、汇报生字词自学情况,评比自学标兵

    【设计意图】高年级学生应该具备自学字词的能力,汇报的过程显现学生动手能力、搜集资料的能力、组织语言处理信息能力,汇报的过程也是自学方法交流的过程。

    2、配乐让学生仿读,读正确读流利

    3、默读体会诗的结构特点

    【设计意图】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不教现成的知识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让学生自己选读,自主合作,循文探究,利用诗文中总分结构,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抓住万水千山总述句,让学生分头研读,分组讨论。体会如何难,但红军战士又怎么等闲

    ①选取哪些山?怎么难,但红军眼里怎样?

    ②选取哪些水?怎么难,但红军面前又如何?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的基础是文本,让学生充分地阅读感悟,深入研读思考,自由地讨论交流,把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感的体验,语言的领悟释放出来,实现师生心灵的对话,精神的交流。

    三、反复诵读,体会英勇无畏

    1、出示插图,结合诗文进一步理解诗义。

    2、抓住自己感受深的情节畅谈体会。

    3、引导学生读书深情,诵出豪情。

    4、最后一句作者的愉悦心情和你一样吗?

    四、适当拓展,推荐爱国读物

    1、长征故事你已经读过的有哪些?

    2、推荐如《丰碑》《草地夜行》等读物。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培养学生自觉阅读的习惯。

    五、联系实际,激励攻坚克难

    1、生活中也会通过这样的山水,结合生活说一说。

    2、怎样才能培养自己的长征精神呢?如何学会排除万难?

    【设计意图】由生活步入教材,再由教材迈向生活,教材只是个例子,让学生树立大语文学习观,把语文课上学到的知识能力情感落实到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去,让学生在实践中接受长征精神的洗礼。

    七律长征教案【篇7】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能联系重点词语体会诗歌的感情、

    3、初步理解诗歌具有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课前准备

    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初步感知诗歌中较难理解的词语

    长征: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出发,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逶迤: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乌蒙: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

    走泥丸:《汉书?蒯通转》,“阪上走丸”,从斜坡滚下泥丸,形容跳动之快、

    铁索: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1935年9月红军长征经此、

    教学过程

    诵读品悟,领略诗境

    听一听《长征组歌》中的段落,谈一谈你所了解的长征、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初步渗透相关的诗歌知识

    指导朗读: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考虑、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播放长征歌曲,以唱配诵、以唱带诵

    讨论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如何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磨炼意志,培养乐观向上的情感态。

    七律长征教案【篇8】

    1、根据拼音写汉字,并给下边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逶__y磅__b

    难()__()__横()__()__

    2、诗中高度概括红军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敢精神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哪两件事情?请各用一个短语概括。

    ⑴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

    4、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律长征教案【篇9】

    目的要求

    知识与能力理解关键字词的含义,并体会其中所饱含的感情;学习艺

    术的概括和夸张的手法。

    过程与方法诵读、讨论、合作、交流、总结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

    观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

    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难点

    艺术的概括和夸张的手法。

    教学

    方法诵读、讨论、合作、交流、总结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投影显示毛泽东手书的《七律 长征》,同时播放朗读这首诗的录音(或教师当堂范读)。

    二、学生自由诵读。要求:

    1、借助工具书及注释读懂课文。

    2、理清全诗的思路。

    三、同学合作学习,正音释义。

    正音:七律( lǜ ) 逶迤( wēiyí ) 磅礴( pángbó )

    云崖( yá ) 岷山( mín )

    释义:七律、等闲、腾细浪、云崖、开颜

    (附:七律:七言律诗的简称。一首八句,每句七个字。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字的平仄有规定。等闲:平常、寻常。腾细浪:像小波浪一样的`翻腾。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四、师生互动,分析结构。

    1、分析结构

    首联:开宗明义,提出全篇的中心思想。

    颔联:承“千山”,以五岭、乌蒙为代表。

    教学步骤

    颈联:承“万水”,以金沙、大渡为典型。

    尾联:总结全诗,突出越过岷山后的喜悦。

    2、究“探究·练习”第一题

    小结:艺术概括,衔接紧凑,结构严整。五、师生合作,精读讨论。

    1、诗的第一句和第二句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讨论后明确:如果说第一句是一般的表述,那么第二句就是具体的描绘。“万水千山”,表明“远”,也暗含着“难”;“只等闲”说明“不怕”,而又加深一层,岂但“不怕”?而且从容不迫,应付裕如。

    2、讨论“探究·练习”第二题的第1小题。

    3、颔联与颈联的表现手法有什么不同?

    讨论后明确:颔联用了夸张的手法,颈联是纪实。

    3、讨论“探究·练习”第二题的第2小题。

    注:在此环节中,配以“五岭逶迤”“乌蒙磅礴”“金沙水拍”“大渡桥横”“岷山千里雪”等录相画面。

    六、教师引导,深入研读。

    1、“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中的“寒” 字寓意深刻,给人以多样化的理解。有人认为,“寒”字烘托出战斗的紧张激烈,寄托着对死难战士的无限哀思。有人认为,“寒”字既烘托出沪定桥险恶的形势,又描绘出红军战士浴血奋战,飞夺沪定,令敌人胆寒的壮烈情景。也有人认为,“寒”字用来烘托沪定桥自然环境的

    七律长征教案【篇10】

    第一课时

    师:六年六班的同学,你们好。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今年是二千年。六十六年前,也是这个时候,九月二十六号,红军准备开始万里长征。在万里长征这个征途上,有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有许许多多无数的英雄甘洒热血。我们在以前讲过的课文里,一定学过很多有关长征的故事。有没有

    生:有。

    师:谁能说一说

    生:《飞夺泸定桥》。

    师:你说说讲的是什么内容

    生:讲的是把泸定桥的桥板卸下来,中国红军爬在铁链上匍匐前进,最后终于胜利了师:还有没有

    生:还有《金色的鱼钩》。是一位老班长为了给同志们钓鱼自己活活饿死的事。生:还有《丰碑》。这篇文章写一位老红军在大雪天为了其他战友而活活冻死的事。

    师:还有一篇课文《倔强的小红军》。也讲的是一位小红军为了不拖累陈庚将军生:也被饿死了。

    师:牺牲在茫茫的草地上。那么,同学们刚才讲的都是课文用故事的记叙性写出来,今天我们要学篇课文,它是以诗歌的形式来写的。作者是谁

    生:毛泽东。

    师:我们把课题齐读一遍。

    生:长征。

    师:作为一个六年级的同学,我觉得很多的内容,包括这首诗的意思,不应该老师给你讲,要靠自己来学。

    师:昨天老师印了资料发给同学们,要让你们调动自己的潜能来充分的自学。师:现在先检查课文读得怎么样。

    生:(读略)

    师:有一个发音不准确,磅纭保痢

    生:磅礴。师:找一名男生读。

    生:(读略)

    师:这个磅礴还没读好。我就当老师了,读。

    生:磅礴。(读正确了)

    师:读得真不错,还有一些内容,比如知识啦等等各方面的内容,自由汇报自学情况。

    生:我知道毛主席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师:对于毛泽东有关内容有没有补充的。

    生:我还知道在长征中,遵义会议确定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师:从此长征有了一个转折。(师挂挂图)

    生:我知道1976年9月9日毛泽东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了。

    生:我还知道毛泽东写《长征》对举世闻名的长征作了生动的描写和热情的歌颂。毛泽东刚开始没有真正的起到革命领导人的作用,在遵义会议后才有了领导权。毛泽东在南昌起义后,领导了秋收起义。在1928年4月,朱德、陈毅和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生:井冈山会师后毛泽东是党代表,发动群众举行秋收起义。生:在1927年9月9日,他带领人民举行秋收起义。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讲了那么多有关毛泽东的内容。真要介绍毛泽东的事例,你讲一个月也讲不完。伟大的领袖毛泽东,活在我们亿万人民心中,包括我们的爸爸、妈妈对毛泽东在心目中的崇拜地位是至高无上的。那个时代,包括我们现在对毛泽东的认识很多很多,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就先介绍到这。

    师:我发现刚才同学在介绍毛主席生平时,有一个特点就是注意围绕课文有关的问题介绍作者,这很好。今后我们一定要注意要围绕课文有关的介绍,继续汇报。生:这篇文章有两个生字是逶迤。逶迤在这首诗中的意思是山连绵起伏的样子。

    师:好,这个生字老师没有讲过,谁能就这两个生字再补充一下。

    生:不知道逶迤的迤是个多音字。它有两个音,一是可以组词逶迤;第二个音是芦,可以组词飞。

    师:很好,同学们齐读一遍这两个字。

    生:都是旁。

    师:形容山是什么样。

    生:连绵起伏。

    师:非常好。现在你慢点讲,老师也听听学学。

    生:七律的意思是七言律诗的简称,要求7个字。

    师:停。帮你翻译一下,一句有几个字。

    生:个字。

    师:一共有

    生:句。

    师:56个字,七八五十六。

    生:双句押韵,五六两句对仗。律是按一定格律来写的.也称律体诗。

    师:非常好。他说的是要押韵,怎么押韵1、2、4、6、8一般押韵,大家看看这首诗,在哪押韵生:第一句的难.第二句的闲.第四句的丸,第六句的寒,第八句的颜。

    师:七律一般靓是一、二.四:六句押韵,笫句也押韵,有时候可以不押韵,其中有一句可以不押韵,但是一般情况:也可以形容水,都用这个词。所以我们今后写作文不妨用一用。

    师:注意写法,先里后外,写一下。

    生:(写二字)

    师:好,还有没有要汇报的

    生:我还知道磷礴的磅有两个读音,一个是磅礴的磅,一个是磅,组词磅秤。

    师:也就是你通过自学,认识了这篇课文的一个多音宇,非常好。你再强调一下,让同学们印象深刻些。

    生:(重复发言)

    生:我还知道七律的意思,是七言律诗的简称。要求每首8句.每行7字,双句押韵。

    师:停。这位同学,你是知道这首诗的体裁形式是什么

    生:七律。两句有一个五岭逶迤腾细浪的浪重复了。毛泽东接纳了那位诗人的意见。

    师:你看这位领袖虚心的接受了别人的意见,一看重复了是应该换下,这个人是位教授,山西的一个教授,改得好。这个知识你是怎么获得的

    生:我是通过自己查询资料知道的。

    师:非常好,这是一种能力。同学们,就这首诗的背景、作者,以及这首诗的特点、体裁、格律,讲的都很好,有没有同学说我自学后,知道这首诗的大概意思生:通过预习我知道了第一句诗的意思。就是说红军不怕长征的困难,不管是万水千山。只等闲说明他们什么困难也不怕。

    师:有一个词,意思没有说出来。(出示小黑板)大家看,等闲是什么意思生:平平常常。

    师:那么只等闲,老师把只的意思写了下来,大家看看在这里应该是选择哪个

    生:仅仅是。

    师:就是这万水千山,长征的困难,在我们红军的眼里仅仅是件平平常常的事。同桌之间互相讲讲。

    生:(互相交流)。

    生:我知道第二句意思。第二句毛泽东用了比喻的方式,把逶迤五岭看做是一个小小的浪花,把磅礴的乌蒙山看做是泥丸一样走过去,这样写突出红军英勇顽强的精神。师:非常好。但是有一点五岭就是指一座山吗

    生:不是。

    师:能不能讲一讲五岭指的是哪五岭

    生:五岭亦称南岭。横卧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指许多山岭。

    师:说对了,到底是哪几岭

    生:大岭骑田岭。

    师:非常好,是说这个岭怎么样

    生:逶迤。

    师:用自己的话说是

    生:岭连绵起伏。

    师:非常好。谁能到黑板上画一下,这五岭,怎么叫连绵起伏

    生:(到黑板画)

    师:同学们,你们看,她画这个岭,是岭还是山

    生:山。(众笑)

    师:这可不是五岭逶迤,这是陡峭林立。谁能来画一下,五岭连绵起伏,你是怎么理解的,把抽象的文字变成画面。

    生:(到黑板画)

    师:这是一座岭,不是五岭。(笑声)

    生:(到黑板画)

    师:这是摞起的,不是连绵起伏。(笑声)

    生:(到黑板画)

    师:经过同学们的补充,有点意思了。大家看看我画的,我画的也不一定对,我又不是画家。(师画)五岭是说山座连着一座,远远看去连在一起,起伏不平,连绵起伏。

    师:看下句乌蒙磅礴走泥丸。刚才这位同学讲的时候,没有讲磅礴指的是什么

    生:磅礴是形容山的气势十分雄伟。

    师:哪座山

    生:乌蒙山。

    师:在哪

    生:贵州、云南两省之间。

    师:你知道这座山海拔多少吗你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我知道,可我不告诉你,谁预习后知道了

    生:盘旋七十余里。

    师:是盘旋七十余里。我问你多高

    生:海拔1000米以上。

    师:不准确。

    生:海拔2220米多高。

    师:对了。2000多米,乌蒙山高不高

    生:高。

    师:险不险

    生:险。

    师:前面的五岭连绵起伏,乌蒙山气势磅礴,应该怎么表示,想不想再试试

    生:(到黑板画)(笑声)

    师:像丘陵,还是山包。不过有点意思了。

    生:(到黑板画)

    师:有点意思了,我帮你补充一下,实际上就是说山高。(师画)雄伟不雄伟

    生:雄伟。

    师:这一句同学们理解的差不多了,我们做个小练习。(出示练习题)你看,前半句把什么比作翻着细小浪花

    生:把五岭比作翻着的细小浪花。

    师:这五岭那么大,连绵起伏,在红军的眼里只不过是眼前翻着的什么

    生:细小浪花。

    师:第二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把乌蒙山比作小小的泥丸。

    师:把乌蒙山比作脚下滚动着的小泥丸。天哪,2000多米高的山,在红军的眼里就感觉是脚下的一个什么

    生:小泥丸。

    师:继续汇报。

    生:金沙水拍云崖暖是说红军在过金沙江时暖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因为当时天气炎热,红军喝水之后,心里就感觉非常暖;还有一个他们在过金沙江时,没费一枪弹,所以他们心里很高兴,也觉得暖。第二句大渡桥横铁索寒,在过大渡桥时,大渡桥非常险,他们牺牲了很多人,很艰难地过去所以心里寒。

    师:你说天很热,战士们喝了金沙江水,有这种可能,但是大家看水拍云崖暖给人感觉怎么样

    生:很暖。

    师:还有你说没费枪炮,挺好,能在诗歌里理解。后面说大渡桥横铁索寒,就她的发言你满意吗

    生:不满意。

    师:谁想来补充

    生: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个寒字表现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师:你能不能说说当时的情况,当时桥上就剩什么了

    生:铁索。

    师:多少根

    生:13根。

    师:只剩13根铁索了。大家想想,当时桥下河水湍急,这13根铁索要攀沿过去难不难

    生:难。

    生:铁索指的是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经过时只剩下13根铁索,横指横跨在东西两岸。这两句概括了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两次战斗。

    师:对。

    生:大渡的寒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因为红军在过大渡河时是五月末,那时金沙江的水很凉,使得夜晚下雨天气很凉,红军战士也感觉冷。第二个意思是他们在强渡大河时,左边是高人云霄的陡壁,山腰是终年不化的积雪,银光耀眼,寒光袭人,当红军过卢定桥时,只剩下13根铁索。下面河流汹涌澎湃,这使红军战土感到心惊胆寒。

    师:很不错。大家读这两句。金沙和大渡刚才那个同学说格律时,以分成两联。上面叫首联,这个叫颔联,劲联,尾联。大家看上面写红闲,能不能把我们走过的千山,涉过的万水都写出来。只选了两个代表。千山的代表的是什么

    生:五岭,乌蒙山。

    师:万水写的是什么

    生:金沙江,大渡河。

    师:我们感到五岭这么多,乌山这么陡,长征真难呀!可在红军人眼里变成了什么

    生:细浪,泥丸。

    生:更喜这两句是说大无畏的红军尤其喜欢岷山的千里积雪,全体红军通过这座大山后,个个笑逐颜开。喜字描写红军爬过大雪山后的心情,它既写出了红军战胜的雪山,又使大自然富有艺术的美感。而最后的三军是指古时分左、中、右三军,此后统称全军。他们过雪山后,喜的原因有,他们一方面感到过去所尝的辛苦生活已去而感到快活,而他们能够胜利的到达目的的没有牺牲而感到欣慰。读到这两句,我也替红军而感到高兴,为他们的胜利而感到喜悦。师:掌声鼓励。(掌声)你读读好吗把自己的学习收获体会读出来。

    生:更喜

    师:什么事情都没有完美的。你就有一点没讲,三军的意思,你说的古时候,左、中、右三军,那么这里的三军指什么

    生:三军指红军一、二、四方面军队。

    师:对了,是海、陆、空三军吗(笑声)

    生:不是。

    师:同学们,你们非常了不起,我觉得你们自学能力非常强。你看我一点也没讲,只是稍微的搀扶了一下,同学们就把这首请的作者,背景基础知识,诗的意思基本上了解了。你们真了不起,现在给一点时间,你就看刚才同学汇报没有,你认为哪里你薄弱,你没有复习到或者哪个地方的意思不准,还需要再查一查,你自己就抓紧时间补习一下。另外,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生:我不懂的是为什么大渡桥横铁索就寒呢,

    师:这个问题在上课时那个同学已经说过了,可能还没有太深的理解。下课后同学、老师再帮你,好吗

    生:好。

    生:为什么说金沙暖呢

    师:这个问题那个同学也讲了,不过我们课文还没学完,一会儿,进一步体会时,请再仔细琢磨。

    生:我不明白爬雪山,过草地本来是很辛苦,艰难的,可为什么红军战土还是喜欢雪山,过草地呢

    师:是呀,为什么他们还喜欢呢雪山多高

    生:海拔近4500米。

    师:我看的资料是3咖米,总之雪山是非常高,比乌蒙山更高,这里却用更喜,这个问题提的太好了,咱们一会儿帮她解决。

    七律长征教案【篇11】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习诗中关键词的音、义,把握诗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

    欣赏本诗高度的艺术概括性的特色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高度的艺术概括性的特色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教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1课时

    【预习导学】

    1.导入新课

    以 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2.作者链接

    毛主席(1893--1976),湖南湘潭人。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 年12 月26 日生于韶山冲一個农民家庭。早年就读于长沙湖南第一师范,即开始革命活动,接受并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19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历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等职。平生于政务、军旅之暇,喜爱诗词、书法,用功尤勤,造诣甚深。著有《毛主席选集》5卷,遗墨辑有《毛主席书信手迹选》、《毛主席题词墨迹选》、《毛主席诗词手书》、《毛主席手书古诗词选》。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主席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险阻,他满怀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3.基础知识

    逶迤(wēi yí):弯曲绵延的样子。

    磅礴(páng bó):气势雄伟的样子。

    走泥丸:像小泥丸一样地滚动。

    三军:古代指上军、中军、下军三路军队。本诗中指红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

    开颜:颜,脸;脸上的表情。开颜,欢悦的意思。

    【合作探究展示】

    一、诗文赏析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写得极有气势。它高度概括了红军在毛主席和党中央的统帅下于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 磅礴走泥丸。

    绵延不绝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

    这两句紧承首联中的“万水 千山”,先具体写山。作者选择山势陡峭、峰峦起伏的五岭和乌蒙山为代表,既合乎红军长征的实际行程,又形象地概括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的无数座崇山峻岭。绵延不断的五岭和巍峨高大的乌蒙山在红军眼中不过是“细浪”、“泥丸”,这样有意缩小人的视觉比例,正是为了反衬红军,突出表现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 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如云的峭壁悬崖 ,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这两句具 体写水,既实写红军长征途中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两次战斗,又虚写红军长征途中跋涉的无数道激流险滩。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结尾两句写长征的最后路程,这是全诗的高潮。

    二、这首诗展示的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有哪几幅?

    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翻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三、本诗 的写作特点

    (1).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正确处理个别与一般的关系,全面再现红军长征这一伟大的革命史实。二是正确处理叙事和抒情的关系,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夸张手法的巧用。作者在这首诗中把巍峨雄伟、绵延不绝的大山写得微不足道。如连绵起伏的五岭,不过像轻轻翻腾的微波细浪,气势磅礴的乌蒙山,犹如小小的泥丸在移动。

    四、研究性 学习

    阅读《毛主席诗词选》,了解毛主席诗词的艺术特色。

    【反馈检测】

    一、朗读你的诗歌。

    1、读准字音。请根据拼音写出 相应汉字。

    逶 (yí) 磅(bó) mín 山

    2 、读出节奏。请用“”正确划分下列诗句句读。

    ⑴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⑵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3]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 开颜。

    3、读出感情。朗读诗歌,你觉得诗歌洋溢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二、感悟你的诗歌。

    4、抓纲目。

    《七律长征》体现全诗中心思想的句子是: , 。这两句诗写得极有气势,高度概括了红军在毛主席和党中央的统率下于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敢精神,从中我们可看出全诗的诗眼是:

    5、绘图画。

    《七律长征 》这首诗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其巧妙地用艺术的手法为我 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腾越五岭,疾跨乌蒙, , , 。

    6、想诗境。

    ①“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两句诗是全文的总纲,从这两句诗里你觉得全诗的基调是 。

    ② , 两句是写长征的最后路程,这是全诗的高潮。

    七律长征教案【篇12】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学习重点:

    1、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3、通过学文,理解律诗的有关知识。

    4、分析诗句,给诗分层,归纳各层意思。

    教材简说:

    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首联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高屋建瓴,总领全诗,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它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浪漫主义风格,成为全篇的纲领。不怕两字,回答响亮,下笔千钧,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全无惧色,顶天立地。等闲两字则将困难轻轻一瞥,加深了对不怕的表述,表现出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万水千山以静写动,以艰难险阻为主体,展现了一幅浓缩红军长征壮阔历程的总览图。

    颔联承接千山。作者先用逶迤和磅礴的夸张手法极言山势雄险,用的是扬的手法,而后用细浪和泥丸的比喻手法言其渺小,用的是抑的手法,这抑扬之间更显出红军的伟大。腾与走的拟人化动态描写,使静止的山有了生气,大山与红军都灵动起来。此联可谓想象超绝,用语新奇,境界阔大,气象万千。

    颈联承接万水。一暖一寒,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心理感受。作者以两种感觉互相对比,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一拍一横也是以动写静的手法。此联对仗自然、工整,以自然环境寄寓无限感慨,极具气势。

    尾联描述了长征的最后历程。翻越千里雪的岷山,其困难程度其实超过逶迤的五岭和磅礴的乌蒙山,但这时由于胜利在望,心情舒朗,喜由心生,眼中望去的风雪交加路也就变得美不胜收了。最后以开颜收篇,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欢腾的喜悦之态,同时预示了长征的彻底胜利。

    纵观全诗,气势磅礴,气魄宏伟,格调高昂,笔力雄健。不仅大处雄浑,节奏强烈,而且小处精细,抑扬顿挫。诗中对仗极为工整,用词极为精当。

    对张牙舞爪、穷凶极恶的敌人不置一字,视之若无。──这种傲视山川的夺人之气,非百战百胜、总揽全局的三军统帅、一代伟人而不能拥有此胸怀,无此胸怀亦不能出此语。这就是毛泽东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毛泽东诗词艺术的魅力所在!

    选编这首诗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诗句意思的理解,感受到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这是教学的重点。教学的难点是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七律长征教案【篇13】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文中词、句意思,感受红军英勇、乐观的精神。

    二、学习重、难点:

    1、感受红军英勇、乐观的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长征的资料,自制长征路线图。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播放歌曲《长征》,学生认真欣赏。

    师:刚才播放的是什么歌曲?

    生:《长征》。

    师:对,是《长征》。长征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影响中国革命前程的关键环节,是国人引以为自豪的一段历史。长征途中,发生过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以前,同学们在语文课本中也读过一些,谁能说说?

    生1:《飞夺泸定桥》《倔强的小红军》。

    生2:《金色的鱼钩》。

    生3:《丰碑》。

    师:同学们的记性真好!长征胜利结束后,毛泽东主席写下了一首七律诗《长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七律诗,大家有信心学好吗?

    生:有!

    师:老师也同样有信心!

    (二)、资料展示

    师:前几天,老师叫同学们收集有关长征的资料,请拿出来,向大家展示,并说说是从哪里收集到的。

    生1:我简要地介绍《巧渡金沙江》这个故事,红军我是从《重点难点》上找到的。师:你能善于利用工具书,真好!

    生2:我从五年级的书上查到红军长征的简介,在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造成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生3:我从初中的《历史》书上了解到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并克服了许许多多困难:红军一共爬过18座山脉,其中5座是终年积雪。渡过24条河流,经过11个省,占领过大小62座城市,突破了十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打败了追击的国民党中央军

    师:你的资料让我们了解到,红军在长征途中爬过了许许多多座山,渡过了许许多多条河,走过了许许多多个省市,感受到红军的大无畏精神。谢谢你!谁能说说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了哪几个省?

    生4:我能!我从《社会》书上了解到,中国工农红军用了两年时间,长驱二万五千里,经过了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和陕西十一个省。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能从不同的渠道收集有关资料,非常值得大家学习。请大家拿出自制的长征路线图,互相交流欣赏。

    学生热情高涨,积极交流。

    师:老师也画了一张路线图,请一位小导游上来,带领我们从福建一直游览到陕西。

    小导游上台:请大家跟着!红军从江西的瑞金一带出发

    师:真不愧是一名出色的导游!谢谢你!

    同学们收集的资料丰富多彩,可惜我们不能锁住时间,其他资料只能课后再交流。

    (三)、检查自学

    1、师:请一个同学朗读一遍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倾听,看看读音是否准确,节奏是否合理。

    指名读学生评读再指名读

    2、师:学贵以疑。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看看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学生边读边思考。

    3、师:爱提问题是我们班同学的一大优点!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请大胆提出来!

    生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意思我不大明白。

    生2:我不理解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意思。

    生3:万水千山是什么意思?

    生4:作者为什么写这首诗?

    生5:从哪些诗句可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是怎样看出来的?

    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刚才这些同学是围绕什么来提问题的?

    生1:他们是围绕预习要求和思考练习来提问题的。

    生2∶还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来提。

    师:你们听得很仔细!可见,同学们都能根据预习要求、思考练习,抓住重点词句进行预习,真棒!

    (四)、探究感悟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再读课文,并通过四人小组合作,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学生认真读文,并在四人小组里大胆交流,互相帮助。教师仔细巡视,参与交流,热情鼓励。

    师:通过合作学习,你一定收获不小,请大胆说出来,让我们与你一同分享。

    生1:我读懂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两句诗,意思是:红军不怕长征途中的种种困难,把历经的种种困难当作平平常常的事。万水千山形容无数的山、无数的水。隐含困难多,艰险多。

    师:不错!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两句诗的吗?

    生1:我先理解每个词的意思,再把词意连通顺。

    师:这是理解诗句意思的一种好方法。

    生2:我理解了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意思:金沙江水流湍急,拍打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给人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桥上只剩下十几根铁索,让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师:这么难理解的诗句,你都能理解,真了不起!能介绍你的方法吗?

    生2:能!我是借助《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这两个故事来理解的。

    师:这又是理解诗句意思的一种好方法。可见,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有很多很多,同学们要根据具体内容,善于运用巧妙的方法。

    生3:我明白了

    生4:我能回答思考练习的第二题。从二到八句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我是这样看出来的:课文二到八句的意思是,红军把长征途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当作平平常常的事。连绵不断的五岭山脉,在红军眼里就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就像脚下滚过的小泥丸。金沙江激流拍岸,红军采用巧妙的办法渡过了,心情无比欢快;飞夺泸定桥惊险悲壮,但红军不怕牺牲,英勇奋战,也取得了胜利。更让红军感到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取得了长征胜利,红军个个都笑逐颜开。这些内容都体现了红军不怕远征难。

    师:你的回答精彩极了!让老师非常惊喜!其他同学肯定不甘示弱,谁再来说说?

    生5:我也认为从二到八句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我从二到八句了解到,红军把长征途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当作平平常常的事。腾细浪的五岭,走泥丸的乌蒙,激流拍岸的金沙江,铁索寒的大渡河,千里雪的岷山,红军都不放在眼里,都一一克服了,最后取得了长征胜利。这不正体现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英雄气概吗?

    师:你也让老师刮目相看了!不过,同学们从刚才的发言中发现什么了吗?

    生摇头。

    师:同学们听清楚了吗?他刚才说道:腾细浪的五岭,走泥丸的乌蒙红军都不放在眼里。就这部分内容,同学们没发现什么?

    生6:我知道了,腾细浪的五岭,走泥丸的乌蒙应该改为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

    师:你终于听明白了,老师很高兴!可见,当老师讲课或同学发言时,我们应该仔细倾听,认真思考,才能从中发现问题。

    生7:我体会到了这首诗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赞颂了红军不怕困难的精神。

    生8:这首诗赞颂了红军坚强不屈的精神。

    生9:这首诗赞颂了红军不畏艰险、顽强战斗的精神。

    生10:这首诗赞颂了红军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

    师:同学们都能正确体会这首诗的思想感情。能说说是怎么体会的吗?

    生11:我是通过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设身处地去读去想体会到的。

    师:你能学以致用,真不简单!

    生12:我是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到的。

    师:那你能有感情地朗读一遍吗?

    生12:我能。11长征红军不怕

    师:同学们觉得这个同学读得怎么样?谁来评一评?

    学生评议该生展示朗读另一名学生评议该生展示师生评议

    师:老师来读一遍好吗?

    生:好!

    老师认真朗读,学生仔细倾听。

    师:觉得怎样?评一评?

    生1:我觉得老师读出了红军不怕困难的英雄气概,对每句诗的后三个字以及更喜读得重些、慢些。

    生2:金沙水拍云崖暖这句诗读得比较轻快,读出喜悦的语气;大渡桥横铁索寒这句读得比较低沉,突出了惊险悲壮。

    生3:最后两句诗,读出了无比喜悦的语气。

    师:同学们听得这么仔细,评得这么认真。相信同学们都能超过老师!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里展示一遍!

    学生们兴致很高,尽情展示。

    (五)、总结迁移

    师: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同学们得到什么启示?

    生1:我得到的启示是:我们应该学习红军不怕困难的精神。

    生2:我想到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名言。

    生3:我以前在学习上、生活上遇到困难时,总是退缩不前。以后,我要跟红军一样,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勇往直前。

    师:同学们得到的启示很大。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以后同学们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不妨想想红军长征,一定会得到一股新的力量,让你勇敢地战胜它。我想,这就是我们学习这一课的最大收获。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诗。

    2、评评老师写的生字作业,然后在自己的生字本上写一遍,力求超过老师。

    板书设计:

    长征

    远征难不怕

    五岭腾细浪

    乌蒙走泥丸

    万水千山金沙云崖暖只等闲

    大渡铁索寒

    岷山更喜

    不怕困难不怕牺牲

    点评:

    这节课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点拨这一新课标教学模式,既注意知识的整合,又注意学法的引导。教者导语精练到位,激励性语言恰到好处,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点燃学生学习的火花,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七律长征教案【篇14】

    一、教材分析

    1.内容上:

    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表达上:

    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中间两句对仗,压“an”韵。全诗运用了总分的写法,一句总写红军不怕远征难,二、三四句分写了红军不怕困难,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手法,用词精当,气势磅礴。

    3.教材中的位置:

    本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十五课,在教材的第八单元,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领略毛泽东的风采。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展现的是毛泽东的伟人风采和诗人风采。

    二、学习目标

    1.认识三个生字,会写三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诗句意思的理解,感受到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和高昂气质。

    教学难点: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一)了解背景,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板书《七律·长征》)

    师:请你来读读课题。

    师: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长征是这首诗的名字。所以在读的时候,中间应略有停顿。谁再来读?

    生:七律、长征。

    师:对于长征,你有哪些了解?

    生:长征是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二万五千里,因此长征又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

    师:同学们,你们看。课件出示: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的围剿,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根据地,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长征。他们一路跋山涉水,其间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越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整个行程约二万五千里,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了解了这些,谁能再读课题。

    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质疑问难

    师:这究竟是一段怎样的征途呢?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第二十五课,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读。

    师:读得不错,你们看,这几个字音不容易掌握,谁来读?谁还想读?课件出示:

    逶迤磅礴岷山

    生读词语。

    师:同学们,读诗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诗的节奏,要读得有板有眼。谁能根据老师的提示读出诗的节奏来?

    生自己练读。

    师:请你读。

    生读诗。

    师:读得不错,读诗就要读出节奏,我们齐读。

    生齐读。

    师:预习时有什么不理解的词语吗?提出来,我们共同交流解决。

    生:“逶迤”是什么意思?

    师:谁能帮她解决?

    生:指山蜿蜒曲折。

    生:“走泥丸”是什么意思?

    师:“泥丸”什么意思?“走”又当什么讲?

    师:“走”当什么讲?对,当跑、当滚过讲。那“走泥丸”就是──

    生:小泥球从脚下跑过去滚过去。

    (三)读悟结合,细读品味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一、二句,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你读懂了什么?

    生:红军岂会畏惧远征的艰辛,千山万水化作区区小事不足道来。

    师:红军把“难”看成是平平常常的事情。读出你的感受。

    生读。

    师:红军战士把什么困难当成是平平常常的事情?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把红军遇到的困难画出来。

    生:把远征看成是平常的事。

    生:把战争看成是平常的事。

    生:把金沙江看成是平常的事。

    师:对,他们就是把这万水千山都只当成是平平常常的事情。然而,果真如此平常吗?

    课件出示:逶迤磅礴。(变红)

    师:自己先读读这两句,再看看这两个变红的词,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写山的。

    师:那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写出了山的不同样子。

    师:逶迤的五岭呀,想象一下,这会是一道道什么样的岭?

    生:我想这一道道的岭走也走不完。

    师:磅礴的乌蒙山呀,这又是一座什么样的山?

    生:这是一座险峻的山。

    师:同学们,逶迤的五岭山脉,横跨湖南、江西、广西、广东四省,绵延几千里;气势磅礴的乌蒙山,山势陡峭,让人望而生畏啊。想象一下,红军战士走在这样的岭,这样的山上会遇到什么困难?

    生:会有战士掉下山崖。

    生:他们有的人会受伤。

    生:还有敌人的围追堵截,他们会伤亡惨重。

    师:其实,红军战士不光要面对这恶劣的自然条件,还要随时应对敌人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仅湘江战役一战,红军战士就由原来的八万多人锐减到三万人,可见长征是多么艰难呀。

    师:可是,这样的岭,这样的山,在红军战士的眼中又是怎样呢?

    生:在红军的眼里那不过是翻腾着的小浪花。

    生:在红军的眼里那不过是脚下滚过的小小的泥丸。

    师:多么强烈的对比呀!那应该怎样读呢?

    男生读,女生读。

    师:此时,在你的心中,这是一队怎样的红军呀?

    生:勇敢无畏。

    生:不怕牺牲。

    师:对,他们就是这样的乐观,无畏。读出你的感受,齐读

    师:这就是我们的红军战士,面对山,他们不怕;面对水,他们会怎样呢?对于这一“暖”一“寒”你是怎么理解的?

    师:同学们,你们看“金沙水拍云崖暖”,这描写的是哪场战役?

    (课件出示金沙江图片)你们看,这就是金沙江。它是长江的上游,水流湍急。谁能说说巧渡金沙江这场战役?

    生:1935年5月,中央红军全部渡过金沙江,从此跳出数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的圈子,取得了战略转移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史料称之为“巧渡金沙江”。

    师:万里长征红军战士经历了无数恶战。这一战却如此轻巧地取得了胜利。如果你身处其中,你的心情怎样?

    生:高兴。

    师:这就是暖呀。来,让我们读出来吧。

    师:可是,这样令人欣喜的战斗太少了。

    (课件出示泸定桥图片)你们看,这就是泸定桥,它仅有十三根铁链组成,桥面9根,两侧桥栏各两根,桥下就是湍急的河水,两岸是悬崖峭壁。站在这样的桥上,你有什么感受?

    生:让人胆战心惊。

    生:害怕。

    师:不仅如此,在泸定桥之战时,就连桥上的木板都被敌人撤掉了。

    师:(课件播放录像)敌人的疯狂扫射压得战士们抬不起头来,只能用双手双脚向前挪动。十米、二十米,一个战士中弹了,但他咬紧牙关,继续前行。五十米、六十米,一个战士跌落河中,其他的战士毫无畏惧,仍旧向前挪进。九十米、一百米,敌人在桥头点起了熊熊烈火,战士们毅然冲过火海,夺去了战斗的胜利。这是一场怎样的战斗?

    师:战斗惨烈,战友牺牲,大渡河上的铁索桥寒光闪闪,寒气逼人哪!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大渡桥横铁索寒”。

    师:从这一“暖”一“寒”中,你看出这是一群怎样的红军战士?

    生:坚强不屈的红军战士。

    生:英勇顽强的红军战士。

    师:就是这样的红军战士,之后又爬过了岷山。岷山你了解吗?

    生:岷山,自中国甘肃省南部延伸至四川省西北部的一褶皱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全长约五百公里,主峰雪宝顶位于四川省松潘县境内,海拔五千五百八十八米。

    师:对呀,就是这样一座连鸟都飞不过去的大雪山,红军战士却说──“更喜岷山千里雪”,喜什么呀?

    生:翻过大雪山太高兴了。

    师:多么乐观的精神呀!所以才──“三军过后尽开颜”。

    师:“开颜”是什么意思?大家做个动作表演一下。

    生做动作。

    师:你笑了,我笑了,他笑了,我们都笑了这就叫“尽开颜”。

    师:此时,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四)拓展升华

    师:带着我们的感悟再来完整地读读这首诗。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能背过的同学,我们一起背一背。

    生背课文。

    师:同学们,五岭、乌蒙、金沙、大渡,还有那皑皑的岷山,一幅长征的画卷缓缓地在我们眼前展开。长征不仅是一段征途,更是一曲精神的赞歌。你们听──(课件播放长征歌曲)同学们可以小声哼唱或吟诵一下。

    师:毛泽东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精神。毛泽东在长征途中还创作了许多壮丽的诗篇,课后同学们可以搜集毛泽东的其他诗词或有关长征的其他作品读一读。下课!

    【七律长征教案14篇】相关推荐
    [热]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

    我相信幼师都接触过教案,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写幼儿园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活动准备:不透明的盒子里面放着香菜。香菜盆栽。活动目标:通过盒子引起孩子的好奇心。经过看、闻、尝来了解香菜。活...

    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

    按照惯例,幼儿园教师必须撰写自己的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每一位幼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好的幼儿园教案都有哪些内容?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供大家参考。活动目标:1、欣赏音乐,能有节奏的开火车。2、在玩开火车的游戏时能够分辨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