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设计(经典九篇)
  •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设计

    发表时间:2024-10-09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设计(经典九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

    1、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2、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3、积累农业气象谚语。

    4、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时间:

    四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展示事例,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或讲述下列事例,引入新课。

    20xx多年前埃及人迈克雷在尼罗河边散步时,踢到了干乌龟壳,从中受到启发,

    发明了木制四弦的乐器世界上最早的小提琴。

    (课件出示乌龟壳、小提琴、播放小提琴优美的旋律)

    (音乐转换为沉重的曲调,教师语气沉重地讲述)

    澳大利亚原本没有兔子,只有袋鼠、鸵鸟等少数动物种类。1859年英国移民带去20多

    只家兔到达澳大利亚。那里没有虎、豹、狼、狐等食肉动物,兔子没有天敌,只生不死,不到三年时间,就多得挤满了牧场草地。到了19世纪末,兔子经过的地方,牧草、麦苗荡然无存,仿佛刮了一场龙卷风,或像洪水刚刚冲过一样,丰美的草场变成了荒漠,确确实实发生了一场兔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兔子的逞凶束手无策。后来,科学家找到一种针对兔子的粘液瘤病毒,它通过蚊子传播给兔子,大批兔子接连死去,这样澳大利亚的农业和畜牧业才得以恢复。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告诉我们:自然界动物与动物之间,动物与植物之间都是协调统一的关系,哪个环节上发生失调,就会破坏生态平衡,就会给人类带来灾害。

    二、自主选择,分组交流

    自主选择交流的内容从下列方面任选一项交流:自己对大自然的发现;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自己的发明设想;自己尝试实验或设计发明的情况。

    自主选择交流的伙伴交流内容相同的组成一个或若干个小组。

    自主推荐在全班汇报的代表教师适当引导激励上台少的同学,善于发现突出典型并积极向组员推荐。

    三、全班汇报,互动交流

    1.各小组推荐的代表向全班汇报,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话清楚、大方、语言顺畅连贯,通过过渡评点和重点引导学生评议两三名同学来激励学生;听的同学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听的过程中或听完之后举手向汇报的人请教,形成台上台下的互动交流,学生不能解答的教师可做解答或引导课外去查阅资料、实践探究。

    2.评选最佳创意奖查阅资料能手超越自我奖等,进行精神奖励:全班鼓掌、打节奏为获奖同学唱一支歌曲。

    四、同桌互说,强化提高

    请向获奖的同学或你认为最出色的同学学习,重新组织自己的语言,再同桌两人一组,一人讲,对方听一听、问一问、夸一夸。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 习 作

    一、自主汇报,确定习作内容

    1.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汇报本次习作想写什么。

    2.小结:本次习作,是写自己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或者活动经过,或者心得体会。你哪方面感受最深,最有话可说就写哪些方面,注意不要大量地抄录资料。

    二、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相互修改,完善习作初稿

    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以当堂点评一、二篇习作,还可以把巡视中发现的语句、标点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讲一讲,引导学生修改。

    四、誊写作文底稿。

    第三课时 习作评讲

    一、个性展示台

    1.教师发下习作本,学生阅读批语和自己的习作。

    2.学生自主上台展示本次习作中的亮点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写得好的句子、段落。

    词语:上台在黑板上写。

    句子、段落、篇章:上台宣读,自己谈谈向大家宣读的理由,适当引导评议。对于有特色的习作,教师可推荐发表或参赛。

    二、教师做小结

    1.教师从优劣得失等方面小结本次习作的情况。

    2.提出有共性的问题(如语句、层次、标点等)引导全班评议集体修改。

    三、个人再修改

    各人放声朗读自己的习作,用修改符号再次修改明显错误或有毛病的地方,错别字词订正写在习作眉批空处,每个写三遍。

    对习作不合格的同学,教师指导重新写作或当面指导修改完善。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读一读,自己悟一悟。

    2.说一说,读一读,分组感悟。

    第一组:终于说明了科学家揭开蝙蝠探路的秘密是很不容易的,是反复试验的结果。

    第二组:根本强调了如果不是我们自作聪明,这些海龟是完全不会受到伤害的。

    第三组:居然进一步强调了这的确是令人难以相信。

    在朗读时,注意这三个词语语气稍重一点儿。

    3.小结:这三组句子,每组里的两个句子基本意思是相同的,但每组里的第二个句子表达的语义更重一些,我们平时阅读文章与说话时,要注意这样的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4.举一举例子: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一组例句来吗?

    二、日积月累

    1.自由读,想一想意思。

    2.自主说,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理解的气象谚语,教师适当点拨。

    3.多种形式积累:自主背、相互背、齐背、指名背。

    4.拓展交流:你还知道哪些气象谚语?注意引导学生背一背当地常说的气象谚语。

    三、布置思考作业

    你想做的展示台内容。

    第五课时 展 示 台

    一、课前准备

    1. 讨论,确定展示形式。

    在充分发言的基础上,个人或分组确定一种或两、三种展示方式,如:

    a)主办认识大自然手抄或黑板报。

    b)仿生学课外读物介绍会或建立仿生学图书借阅角。

    c)仿生学发明创意赛。(可结合口语交际、习作进行)

    d)大自然的启示图片展。

    e)布置小发明、小制作实物展台。

    f)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收获优秀习作栏目。

    2. 行动,筹备展示活动。

    筹备时,时间上可有一定的弹性,要充分发挥各小组小组长的作用。

    二、展示评比

    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展示筹备的成果,评比小小发明家课外资料搜集能手办报大王采访能手等,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或者精神奖励。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笔下母鸡的特点,感受母爱的伟大。

    3.比较《母鸡》与《猫》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尊敬的情感经历;

    2、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作家笔下的动物,我们认识了高傲的白鹅有海军上将派头的白公鹅,能说说在老舍先生笔下的那只猫有什么特点吗?

    提示:古怪、可爱

    2.猫既古怪,又可爱,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

    板书:母鸡

    生齐读课题。

    3.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自由读阅读提示,看看提示中,给我们提出了怎样的学习要求:

    出示要求:

    ⑴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只怎样的母鸡?

    ⑵比较一下,《母鸡》和《猫》两篇文章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

    播放媒体资源课件中的范读动画:

    二、检查预习

    同学们在家里已经认真的预习了这篇课文,读课文以前,先读读这几个词语,看看你们是否通过预习已经认识了他们。

    出示词语:

    反抗、欺侮、成绩、凄惨、慈爱、辛苦、如怨、如诉

    疙瘩、可恶、毒手、聋子、鸡雏啼叫、一撮儿毛

    齐读,抽读。

    三、初识母鸡特点

    1.词语会读了,相信课文也能读好,今天,我们同样采取个人读加齐读的方式,请几个同学读1~6自然段,全班齐读7~10自然段,要求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简单评价)

    2.快速、自由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怎样的。

    学生读书,然后交流初步感受。

    预设:⑴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让人讨厌的。

    ⑵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

    ⑶老舍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板书:

    一向讨厌

    不敢再讨厌

    3.作者从开始讨厌母鸡,到后来的认为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不敢再讨厌母鸡,经历了一个情感变化的过程,而作者的情感变化是文章的线索,从讨厌到不讨厌,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文章哪些自然段写了作者讨厌母鸡,哪些自然段写了作者不讨厌母鸡?

    提名学生回答。

    四、自读自悟,感受母鸡特点

    1.老舍先生写笔下的母鸡让人讨厌,是通过几件具体事例写的?

    在1~3自然段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段,读一读,用恰当的词语概括一下,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

    板书:这是一只()的母鸡。

    学生读课文,概括母鸡让人讨厌的几方面:

    提示:

    叫声讨厌、欺软怕硬、炫耀自己。

    2.叫声讨厌、欺软怕硬、爱炫耀自己,所以作者一向讨厌母鸡,后来,作者为什么不敢再讨厌他了呢?文中有一个自然段明确地告诉了我们原因,你找到了吗?

    提示:第9自然段

    齐读第9自然段。

    3.老舍先生说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伟大,请同学们默读课文4~10自然段,看看哪些词、句写出了母鸡的这些特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勾画,批注在旁边,母鸡的特点可以是书上的词语,也可以是自己读后的感受。

    板书:这是一只()的母鸡。

    预设:⑴警戒、预备作战、警告……

    ⑵鸡雏的肚子像装了汤圆,自己却消瘦许多……

    ⑶别的鸡来抢食……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⑷教鸡雏,一天不知教多少次、半蹲、一声不哼……

    ⑸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

    提示: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伟大、无私、无所畏惧、日夜操劳、无怨无悔、默默奉献、不辞辛苦……)

    4.这只母鸡如此爱自己的孩子,如此不辞辛劳地为孩子们无悔付出,真让我们感动,让我们赞叹母爱的伟大,让我们带着对鸡妈妈的敬佩和喜爱,带着你对母爱点点滴滴的感受,再读9自然段。

    5.正因为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正因为母爱的伟大,所以老舍先生的情感才从“一向讨厌母鸡”变为“不敢再讨厌母鸡了”,此时此刻,你感受到作者对母鸡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提示:喜欢、敬佩、赞赏……

    是呀,此时,作者对母鸡已经不是简单的喜欢,而是对母爱的一种纯洁、神圣的尊敬了。

    6.齐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

    五、比较《猫》和《母鸡》的异同

    1.回顾学过的《猫》这篇课文,和今天学习的《母鸡》这篇课文都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而且都是写小动物的,它们在情感表达方面有什么特点呢?

    提示:在情感的表达上,都是对小动物的喜爱,《猫》通篇都在写猫的可爱,无论是猫的古怪,还是猫的淘气,从始至终都是一种喜爱之情;而《母鸡》则写了由“讨厌”到“不敢讨厌”的情感变化,用前后的强烈对比,加深了对母爱的赞颂。

    2.除了情感表达方面,两篇文章在写法上还各有哪些特点呢?

    提示:两篇文章的结构都非常清晰。《猫》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和淘气可爱,由两部分构成,并以“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为过渡句,将两部分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母鸡》可以明显分为母鸡孵鸡雏以前和孵出鸡雏以后两部分,以过渡段使文章浑然一体。

    在叙述动物的特点时,作者善于用总分段式。如写猫,先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具体写它的表现。写母鸡时,先写“我一向讨厌母鸡”,再写它令人生厌的三个方面。

    表现小动物特点时,用事实说话,通过对点滴小事的具体生动的描写,使笔下的动物呼之欲出。

    在语言的运用上,是老舍先生一贯的朴实的生活化的语言风格。在《母鸡》中,运用的几乎都是群众口语,有着浓郁的“京味”,读这些文字时,使人感觉不是在读,而是在听街坊邻居说,是那样的生动鲜明而又通俗易懂。

    注:以上特点,由学生比较、归纳,顺学而导,不必强求答完整。

    六、拓展延伸1.同学们也有自己的妈妈,你的妈妈平时是怎么关爱你的?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把你最想对妈妈说的话写在书中的空白处。

    2.反馈交流。

    3.小结: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话都在这一一说出来,放学回家的时候,老师希望同学们在踏进家门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写的那句话,记住: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

    板书jK251.CoM

    母鸡讨厌、敬佩

    无病呻吟、勇敢、负责

    欺软怕硬、慈爱、辛苦

    拼命炫耀、伟大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设计 篇3

    一、教学目标:

    1、能结合想象及生活实际理解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想象,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句子,从中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

    难点:能结合想象及生活实际理解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策略:

    结合图片让学生理解句子,以读为主、在读中

    重点:感受句子,从中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

    感受海上日出的美。

    四、学生学习方法: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指导。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阅读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感受海上日出的美景。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然后谈一谈你自己的感受?

    2、那你们想不想去那里看看?让我们随着巴金先生的船,一同出发,去欣赏海上日出的奇观!

    (三)讲读课文

    1、谁愿意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你从这段中都读懂了什么?(引导:你是从那里看出来的?请你读一读)

    2、那作者是看了一次日出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不是,第一句话,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说明作者经常看日出)

    讲读第二、三自然段

    1、让我们来欣赏几张图片,说说你看到的景物有什么变化?(出示图片)

    2、图上画的是晴朗的天气里红日从海面上升起的的景象。实际上,日出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那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海上日出的过程的?我请两个同学读一读第二、三自然段。(谁来说一说?)

    3、那么日出前天空的景色有什么变化?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出示图片配合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读中感受)

    4、看到这样的一幕,作者是怎么做的?为什么?(因为作者不只是一次看日出了。为什么作者要目不转睛的看呢?因为怕错过,反衬日出的美)

    5、太阳还没有露面,就已经很美了,那海上日出会是怎样的壮观哪?想不想去看看?请同学们自己小声的读一读课文,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然后谈谈你自己的感受。(重点读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这句话与太阳向上升比较哪句好?为什么?好在哪里?)

    6、太阳上升的同时,也在发生着变化,谁发现了太阳是怎么变化的?

    7、这真是美的感受,让我们欣赏动画,请同学们跟着朗读。

    8、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太阳升起的全过程。

    自学第四、五自然段

    1、晴朗的天气里红日东升景象如此壮观,那有云的情况下,太阳出来后又是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看一看作者是怎么描写的?(出示课件)

    2、看了动画之后,你是怎样的感受?

    (你想把这种感受读给大家听吗?谁来试试?)

    3、听了大家的朗读,我仿佛身临其境似的,作者的语言真是太美了,你最喜欢哪句,请你读一读?

    (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后来,太阳(慢慢透出)重围,出现在天空,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镶透染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感悟第六自然段

    1、所以作者最后感叹道: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换成这是伟大的奇观。好不好?为什么?

    2、这伟大的奇观指的是什么?(作者在前边讲到的海上日出雄奇、壮丽的景象。)

    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赞美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设计 篇4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从“牧场之国”的角度来展现荷兰的独特风情。课文用形象生动、极为传神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荷兰牧场白日的辽阔无际、宁静和谐和夜晚的祥和寂静、神秘含蓄,让我们看到了荷兰牧场和运河交错的独特地形,看到了畜牧业尤其是奶牛和奶制品在荷兰国计民生中的重要作用,更看到了荷兰蓝天、碧草、牛羊组成的优美迷人、自然和谐的景观,所以作者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既是作者在向人们介绍荷兰的特点,更是对荷兰的美景发出的赞叹。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本课语言优美,但“形”比较散,教学时,将着重让学生抓住重点语句,通过朗读,感受风光之美,并学习运用文中的写作方法来表达。根据班级学生特点,应用余映潮板块式教学设计思路,将教学设计成四大板块:整体感知、细读品味、诵读实践、拓展迁移。

    学习目标

    1. 认识“镶、嵌、骏、膘、垠、爵、悠、畜”8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兰独特的牧场风光之美。

    3. 体会作者生动的语言,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教学重点

    抓住生动传神的语句,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感受其独特的风光之美。

    教学难点

    让学生明白课文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荷兰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3分钟)

    在咱们的地球上,有一个绿水幽幽鲜花盛开的美丽国度,她就是——荷兰。荷兰以郁金香、风车、牧场和运河而闻名天下。同学们,你们了解荷兰吗?(请2~3名同学交流有关荷兰的图片和资料)的确,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让我们随作者一同走进这优美、恬静的地方吧!

    二、授课

    板块一:整体感知(6分钟)

    1、自主学习: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小组合作学习:轮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说一说自己对荷兰的初步印象。

    3、全班简单交流。

    板块二:细读品味(14分钟)

    1、默读课文,思考:①牧场之国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②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③ 画出你喜欢的语句,并写写你喜欢的原因。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并适时引导学生从写法上来谈,感受语言的优美,尤其是拟人手法的运用。

    预设:

    ①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这是一个总起句,句子紧扣课题,开门见山,点明了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后,强调了本文重点要描写的是荷兰独特的地形特点──“牧场之国”,因为荷兰三分之一的地区为牧场,所以这句话总领全文,下面就具体地描写了荷兰广阔无际的牧场和生活在牧场上的无忧无虑的家畜家禽。

    ②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专注”指专心注意,这一拟人写法让人感到牛无论吃草还是站立时都像一个人那样深沉含蓄,不时地琢磨着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回味着草原的无边美景,由此可以看出整个低地是何等的安静祥和,外界对牛没有一点干扰。

    ③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

    这一句是对前面具体地描写了牛群活动的场面总括,句中“全是”让人想象到如同丝绒般柔软而细密的碧绿草原上,活动着的全是黑白两色的花牛,景致壮观,色彩明丽,于是作者发出了赞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④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没有牧人的吆喝,没有食物的纷争,没有强敌的进攻,马儿是这无边草原尊贵的主人,作者面对骏马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目睹它们在草原上无拘无束的自在和任意驰骋的英姿,感叹这草场与骏马和谐。

    ⑤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晚霞消逝,夜幕降临,牲畜沉睡,一切都显得无声无息,只有远处的灯塔像瞌睡人的眼闪着昏黄暗淡的光,这是多么安然与宁静的境界,作者由衷地发出赞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夜晚的宁静也是荷兰的一大特点。

    板块三:诵读实践(9分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自己特别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2、小组实践:以导游的角色,抓住文中自己最喜欢的内容,再发挥自己的想象,向游人介绍“牧场之国”。

    3、小组推荐代表班级交流,其他小组评议。

    板块四:拓展迁移(6分钟)

    根据课文内容和搜集的相关资料,展开想象,把下面的话写具体。

    1、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荷兰是“牧场之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的祖国真是个美丽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结课(2分钟)

    荷兰之所以能拥有如此天堂般幽雅洁净、风景宜人的环境,是因为荷兰人民由衷的热爱和保护,他们的付出同样也得到了自然的回报,使他们能在这片优美、独具景致的土地上自由安闲地生活。课后,我们可以继续搜集更多有关荷兰的风景、风情,更立体地了解这个美丽的国度。

    板书设计

    22* 牧场之国

    真正的荷兰!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以学生合作交流为主,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只是适时地点拨。同时,注重对学生说话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①读、写并积累本单元与战争相关的词句。

    ②培养学生的关注新闻的意识。

    ③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交际能力。

    ④通过看图说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激发他们痛恨战争,同情战争中的无辜者的情感,理解人们对和平的呼唤。

    ⑤突出本组训练重点,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①搜集与战争相关的影视资料。

    ②搜集新闻。

    第一课时 词语盘点、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从字里行间了解了战争给孩子带来的苦难,聆听了他们对和平的呼唤。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读读那些词句,更深刻地感受一下吧。

    学习“读读写写”“读读记记”

    ①学生自由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②小组学习:读词语,相互正音;交流词语的意思;交流读记词语的方法。

    ③学生书写“读读写写”的词语。

    ④教师听写词语。

    学习“我的发现”

    ①学生自由读这些句子。

    ②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③全班交流:你发现了什么?这两组句子中带点的部分表达了怎样不同的情感?

    ④从课内外阅读材料中找一找类似的句子,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⑤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刚才对这些词句的学习,我们不仅理解了这些句子,而且还用你那充满智慧的眼睛去发现,用聪明的大脑去思考,可谓一举多得!语文王国里精彩无限,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会感受到魅力无处不在,希望你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更出色的表现。

    学习“日积月累”

    ①自由读“日积月累”中的成语。注意:读准字音。

    ②指名读成语,集体正音。

    ③再读成语,边读边思考这些词语的意思,并在小组里讲讲这个成语的故事。

    ④学生上台讲成语故事。

    ⑤总结:流传千古的成语中,能看到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让我们多积累些成语,把这里的成语背下来。

    第二、三课时 看图写话

    触景生情

    ①播放残酷的战争录像,然后定格在书中的那张照片上。

    ②启发谈话: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深重的,这张照片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看了刚才的录像和这张照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真情表达

    ①提出要求:下面,我们就围绕这张照片,展开合理的想象,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②指导观察和表达

    a.整体感知图中的景和人。说一说:图上讲的是什么?

    b.突出图中重点“孤独的孩子”,引导学生去想象:这个小孩为什么哭?他的父母在哪里?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这个孩子今后将会怎样?

    c.完整表达,教师鼓励学生调动已学的知识或课外资料帮助表达,力求说清楚、说完整、说具体。

    d.在说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课外延伸

    师:同学们,希望你们通过课文阅读、看电影电视、听故事、参观展览等活动,了解更多的有关战争给人类造成灾难的事实和英雄人物的事迹,并讲给你的朋友听。

    第四课时 口语交际

    提问导入

    ①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里,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新闻的存在。你们平时都是用什么方式来了解新闻的?

    ②听广播、看电视、读报纸、上网,这些方便、快捷的途径,让我们随时都能了解到国内和国外的新闻,让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作为“地球村”的村民,我们应该关注国内外发生的事情。

    那就让我们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吧!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设计 篇6

    【教材简析】

    《全神贯注》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里做客,自己却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完全忘记了客人的事。文中对罗丹语言、神态和动作的描写,生动传神,使我们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充分表现出了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和对艺术执著追求的精神。

    【教学理念】

    叶圣陶先生说:“略读课文是精读课文的补充。”结合略读课文特点,抓住重点语句引导学生自主朗读、感悟、体验与感受,理解内容,体会写法;以语言为本体,以学生为主体,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提高语文能力,回归本色教学。

    【学情分析】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对记叙一个人的写作方法应该有初步的了解,但还不是特别深入。通过引导学生抓住作者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的重点语句,感悟人物的形象,体会作者的写法非常重要。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新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例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的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重难点】

    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例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的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朗读品味法、表演法

    【课前准备】

    PPT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关注“阅读提示”,导入新课

    1、同学们,知道大家喜欢名言,老师带来了一句,请看:

    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名言背后的故事,共同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2、理解“全神贯注”的意思。

    请同学们看着老师,看看谁做到了全神贯注。

    3、关注“阅读提示”,导读是学习一篇略课课文的法宝,默读自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把自己认为最能体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并谈一谈你的体会。

    (3)联系实际说说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体会。

    让我们围绕“阅读提示”的三个问题走进课文。

    【设计意图:开课以斯蒂芬·茨威格在故事中的说的一句话开课,引入课题,并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并引导关注这篇略读课文的“阅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教给学生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

    二、自主初读,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准新词:

    罗丹 斯蒂芬·茨威格

    邀请 挚友 仪态端庄

    叽里咕噜 吱吱响 痴痴地笑

    (重点强调读准人名、理解“挚友、仪态端庄”的意思,读好“叽里咕噜、吱吱响”两个拟声词。)

    3、讨论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帮助学生通过抓住两个主要人物罗丹和斯蒂芬·茨威格,并用上全神贯注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并简单总结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设计意图:在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扫清字词障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用上“全神贯注”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解决阅读提示的第一个问题,并教给孩子概括课文内容的主要方法,是中段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

    三、合作探究,感悟“全神贯注”

    1、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思考阅读提示中的第二个问题:找出能体现罗丹“全神贯注”的语句,把它画下来,并且可以在旁边写上批注。

    2、学生交流反馈:

    A、预设1:

    罗丹自己端详一阵,却皱着眉头,说:“啊,不!还有毛病……左肩偏了点儿,脸上……对不起,请等一等。”他立刻拿起抹刀,修改起来。

    这段话你读懂了什么?哪些词语、哪句话、甚至是标点符号你都知道了什么?教师范读,一个学生当雕塑进行表演,学生自由交流。

    (1)抓住神态的词语“端详”,理解“端详”的含义。

    (2)抓住人物语言的句子,读一读你读出什么?体会罗丹对作品要求的精益求精。

    (3)“……”毛病后面有省略什么?(仔细地寻找)

    (4)一个感叹句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5)学生朗读体会。

    总结:同学们,一个词、一个标点、一句话都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罗丹的全神贯注。

    B、预设2:

    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

    (1)他一会儿上前,一会儿退后,在干什么?

    (2)他嘴里叽里咕噜的会和谁说话?想象一下,他会说些什么?争吵些什么?

    (3)“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此时的罗丹在在干嘛?让你感受到什么?

    (4)一个学生进行现场表演,想象罗丹当时的工作状态。

    (5)学生通过朗读表达对文本的理解。

    C、预设3:

    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1)学生谈自己对这段话的理解。

    (2)点拨:见过醉酒的人吗?此时的罗丹是这样的人吗?

    是啊,这个时候,他忘记了( ),忘记了( ),忘记了( ),好像整个世界都已经消失了,只剩下( )。

    (3)引读:

    罗丹对自己的作品完全到了迷恋、陶醉的程度,“他——(生读)”

    此时的罗丹,他如痴如醉。就让我们再如痴如醉地读一读。“他——(生读)”

    总结: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让我们认识了一位全神贯注的罗丹。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找出描写人物“全神贯注”的重点语句,通过品读这些关键词句,体会人物的品质,并且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合作探究阅读提示第二个问题,为学生创设自主交流与表达的空间。】

    四、 再读名言,总结写法。

    1.再次出示斯蒂芬·茨威格说的话,生读,此时此刻你又会有哪些新的理解和体会?

    2、总结写法:文章通过具体事例的描写,让我们认识了罗丹这个人特珍贵的品质,希望大家学习这种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3、的确,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希望同学们课外好好阅读《中外名人故事》,继续了解名人故事,学习名人精神。

    4、请尝试运用今天学到的写法描写一个人。

    【设计意图:再次以名言结束,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谈一谈体会,学生的理解将更加深入,并推荐有关本单元专题的书目,使学生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同时布置关于读写结合的作业。】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设计 篇7

    一、初知荷兰,导入解题,激发朗读课文的兴趣

    1、导语:

    真的非常感谢你们精彩的朗诵,你们的朗诵似乎又让我看到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来到了甲天下的桂林,感受到了“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情画意;更是被金华双龙洞的神奇所迷惑,又被七月天上的春景所陶醉……

    作为回报,我带大家飞越重洋,直达位于欧洲的荷兰,做一次跨越国际的长途旅游。请欣赏:

    2、出示一组荷兰的风光图片,师根据画面内容简要地介绍荷兰。

    (主要了解水之国、花之国、风车之国的特点)

    3、听了我的介绍,你了解到了一个怎样的荷兰?

    4、是的:

    你们看到的、听到的,所说的都是荷兰的特点。但是有人却认为,这都不是真正的荷兰,他认为真正的荷兰国是一个──板书课题,齐读。

    5、什么叫牧场?

    (放养牲畜的地方。告诉你们一点课外知识:甲骨文中的牧字就是作人们放手持鞭子牧放牛羊的形象)

    6、荷兰为什么又能被称之为牧场之国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二、朗读课文,感悟体验,体会牧场之国的韵味

    1、交流:

    随着学生的回答,朗读相关的内容,随机教学2~4自然段。

    牛:

    ⑴学生读到有关牛的内容,随即引导学生读另外的相关内容。

    (在这一段里你还看到了什么?除了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的牛,你还看到了怎样的牛?有牛犊还有其它牛吗?……)

    ⑵随机出示:“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无比尊严。”

    读着这样的句子,你还觉得眼前的仅仅是一群牛吗?你想到了什么?

    朗读:你愿意读“正在思考”的牛这一句吗?你能读“像贵夫人”的牛这一句吗?谁能当上牛群中无比尊严的家长呢?

    ⑶师小结:

    这么多各种各样的牛,这么多神态各异的年,难怪,作者写到──出示:

    “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花牛。”

    指名读。你为什么这么突出“全是”这个词?

    ⑷师:

    碧绿的草原上全是黑白两色的牛!我想这样来形容:

    板书:碧绿草原牛谁来帮老师接着往下说?

    马:

    ⑴学生读到马的相关内容。随即问:这是一群( )的骏马?

    读完一句引导再读写马的相关内容:写马的还有吗?

    ①膘肥体壮──我们班有没有称得上膘肥体壮的同学?注意理解膘肥体壮:肥壮结实,与肥胖的意思不一样。这是一个表扬人的词语,一般可以用在看上去很强壮的人的身上。男孩子,你们愿意成为很强壮的男子汉吗?一起来读读这一句。如读不好,可以提示:怎么?一个一个都变成体虚瘦弱的了?再来!

    ②自由──写马自由的语句还有吗?读着这样的句子,我也愿成为它们中的一员,去享受无人能挡的自由,体会拥有一切的公爵般的尊贵!你想不想来体验一番?指名读。

    ⑵师:成群膘肥体壮的骏马,在这无垠的原野上拥有绝对的.自由。看到这一幕,我不由地想写下:骏马飞驰任(生填)

    猪、羊、鸡:

    学生读到相关内容,随机板书,并展开:

    羊──有天堂般的绿色草地,羊当然什么也不愁,完全一幅悠然自得的神态。有一个字来形容羊,板书:羊闲

    猪──“赞许”是什么意思?如果猪会说话,它会对谁怎样加以赞许呢?如果也请你用一个字来形容猪的这种神态,你会选择什么呢?拟板书:猪乐

    鸡──连平日里很胆小的鸡,在这样的环境里也是显得非常──板书:鸡安闲。

    2、读着这些内容,想象着──生齐读黑板上的三句话:

    你同意将荷兰称之为牧场之国吗?那么,当夜晚来临,牲畜要归圈了(板书:牲畜归圈),牧场之国又呈现出一种怎么样的情景呢?

    指名读第5自然段。

    ⑴请问,读着读着,你感受到了什么?(静)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

    指句读。

    重点读: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⑵随着牲畜的归圈,整个原野,整个牧场之国更安静了。这样的夜晚,板书:夜你来给个词。

    三、总结升华,重点感悟“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这就是牧场之国,这就是作者眼里真正的荷兰。板书: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2、读完课文,我完全同意这真的是个牧场之国。却对文中一而再,再而三出现的这一句:“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持有疑意。这句话,文中出了几次?2、3、4、5自然段各一次。

    难道说,以郁金香而闻名的“花之国”就不是真正的荷兰了?难道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而运河纵横交错的“水之国”就不是真正的荷兰了?作者为什么要在文中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在这句话中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大家再次回顾课文,结合插图,静下心来想一想。

    3、交流:

    鼓励学生独到的见解。师引导:作者不是否认“花之国”、“水之国”是真正的荷兰。他是通过这样的句子,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被为“牧场之国”的荷兰的深深的喜爱与赞叹。这份喜爱与赞叹,全都融在了这四次出现的“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一句话中了!而这四句话分别出现在不同的自然段中,作者所赞叹情象又各不相同。他分别赞叹了──齐读黑板上的四句。

    4、让我们与作者一起来表达对牧场之国这份深深的喜爱与赞叹!

    师生合作:

    师:在牧场之国,碧绿草原牛成群。

    生: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师:在牧场之国,骏马飞驰任自由。

    生: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师:在牧场之国,羊闲猪乐鸡安闲。

    生: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师:在牧场之国,牲畜归圈夜悠悠。

    生: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师:被称为牧场之国的荷兰。

    生: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下课!

    一个作业:在课文中,至少选择5个自己喜欢的句子背下来!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设计 篇8

    《趵突泉》一课是小学语文教科版第6册第四单元一篇写景的文章,而且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学好这篇文章可为今后学习写景的文章及学生的写景习作奠定基础。 本文通过让学生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学习和体会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的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审美的情趣。作者笔触细腻,文章凝练含蓄,记叙了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美丽景色,展示了祖国山河的壮美多娇,读后会激发强烈的爱国之情。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和爱美的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大泉、小泉的特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述方法。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朗读,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帮助学生理解,引导归纳总结,注重思维训练,加强能力培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入课文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播放课件)这堂课就让我们跟随老舍先生游览《趵突泉》。(板书课题)解释“趵”:跳跃;[水] 往上涌

    看看这些生字你都认识吗?

    清浅 鲜洁 垂柳 幽静 妩媚 水藻 晶莹 摇曳

    有没有不懂的词?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在课文中寻找答案。请大家自由的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二、读课文

    1、师:济南的三大名胜是什么?学生汇报: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

    2、师:老舍先生为什么要单讲一讲趵突泉?

    学生汇报: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它一半的妩媚。

    三、精读课文,抓景物特点

    1、学习“泉水”部分(大泉、小泉)

    师:没错。作者还没来到趵突泉,出了济南的西门,在桥上就已经感受到趵突泉泉水的美了!请同学们默读第2自然段,然后说说从趵突泉流出来的泉水给老舍先生的印象是什么样的? ”

    找到体现泉水特点的句子。

    学生汇报,同时课件出示句子,理解词语活水、清浅和鲜洁的意思。

    师:泉水真美呢,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一个“活水”体现了作者对泉水的喜爱。正是这泉水滋润着岸边的杨柳,使济南城树水相映,幽静美丽,作者不禁发出感叹,出示句子(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它一半儿的妩媚)

    (出示课件)

    “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它一半儿的——”

    (美丽,美好,美)现在你知道妩媚的意思了吗?这样的.良辰美景,不由得使我想起了宋代诗人杨万里笔下的古诗《小池》所以,老舍先生认为,济南美,是因为那里有三大名胜,而三大名胜中,最美的是“趵突泉”

    2、资源整合,多种形式读并汇报。

    (1)大泉和小泉各有什么特点?

    (2)你最喜欢哪一眼泉?为什么?(幻灯片)

    大泉的特点是

    小泉的特点是

    【学生解答问题】(1)大泉的特点:永远不停的冒(翻滚),泉水不知疲倦,。(2)小泉的特点:不断冒出各种形状的水泡,优美,有趣。(3)大泉给人的印象:令人感到自然的伟大。(引导学生谈感受,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4)小泉给人的印象:令人感到优美、有趣。(引导学生谈感受,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指名读 齐读

    “一年四季,昼夜不停”指大泉永远不停的翻滚。

    读出大泉的持久和持续不断。

    指导读 个别指名读

    创设情景读:当我们站在翻滚的大泉旁的优雅别致的小亭中,你看到的是:“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

    (3)出示句子: “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好像永远不感到疲乏,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

    ① 抓住“纯洁”“活泼”“鲜明”理解大泉的清浅。

    ② 抓住三个“冒”理解泉的活力和泉的翻滚。

    1).注意“冒”的字形

    师:这个“冒”字很特别,上面是个“冒”字头,和“日”不同的是它要写得扁扁的,和“曰”不同的是它中间一横和封口的这一横既不挨着左边一竖,也不挨着右边的横折。请大家把这个字写3遍。

    2).理解“冒”的意思

    师:“冒”是什么意思?用你自己的话说说。

    生回答指可能:往上窜 翻滚 跳跃 奔腾 钻

    3).主干问题:为什么作者连用三个“冒”?

    师:为什么作者连用三个“冒”?同桌读这一段,并交流想法。(学生同桌讨论)

    生可能回答如下:

    生1:因为趵突泉的大泉有三个泉眼,所以作者用了三个“冒”。

    师:(指图)一个泉眼一个“冒”,三个泉眼三个“冒”,冒,冒,冒。那如果有五个泉眼呢?那就用五个“冒”?冒,冒,冒,冒,冒?八个泉呢?所以,你的说法乍一听挺有道理,仔细一想,有点牵强。

    师:不过,你提醒了大家趵突泉一个重要的独一无二的特点,就是有三个泉同时在冒。【时间长、生命力强】

    生2:作者用了三个“冒”,还让人感觉泉水冒得时间很长很长。

    师:读这段文字,你还可以从哪里感受到趵突泉冒得时间已经很长?

    生: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趵突泉冒得时间已经很长:“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

    师:是啊,这是一眼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的泉读“冒、冒、冒。”

    师:这是一眼永远不感到疲乏永远不停息的泉读“冒、冒、冒”。

    生3:作者用了三个“冒”,让人感觉泉水不断往上冒,冒得很高,速度很快。

    师:说的有道理,根据他的回答来读一读“冒、冒、冒”(注意读时速度快一些,节奏鲜明。)

    生4:用了三个“冒”,让人感觉到这泉水很有活力。

    师:说的好,这是一眼有活力永不停息的泉读“冒、冒、冒”

    老舍先生在济南生活了七年,明媚的春天,他去看趵突泉,它在——冒;炎热的夏天,他去看趵突泉,它在——冒;凉爽的秋天,他去看趵突泉,它在——冒;即使是寒冷的冬天,他去看趵突泉,它还是在——冒,白天去看趵突泉,它在——冒;晚上去看趵突泉,它也在——冒。所以数次游览趵突泉的老舍在文中这样写——(读)三个水柱都有井口大,没昼没夜地冒、冒、冒!永远那么晶莹、那么活泼,好像永远不知疲倦。

    【指名多次朗读】

    你觉得趵突泉这样冒了多长时间呢,你猜猜看!(生猜)

    早在3500多年前,就有文字记载趵突泉。趵突泉就这样在3500年的历史中汩汩奔腾,奔腾出自然的伟大,生命的永恒!通过大家的朗诵,老师也感受到了大泉无穷的生命力和爆发力。

    那小泉呢?(读书,展现小泉的美)

    【学生解答问题】

    小泉的特点:不断冒出各种形状的水泡,优美,有趣。

    小泉给人的印象:令人感到优美、有趣。(引导学生谈感受,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难怪作者发出感叹(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它一半儿的妩媚)

    此事此刻,我想对老舍说:

    导入“都说你文章写的好,我发现你写作的奥秘了!”

    你擅长在文中用“比喻”“拟人”的写作手法。(找一找)

    我还发现,文中带颜色的词与前一句话的关系。(先概括,后具体)

    (幻灯片:先概括,后具体,并使用排比句。)

    我也会写。

    一、先概括,后具体

    练习:

    1、下课了,操场上热闹起来。

    排比:下课了,操场上热闹起来。同学们有的玩滑梯,有的玩乒乓球,有的玩翘翘板。

    2、我课余生活很丰富。

    排比:我课余生活很丰富,有时看书,有时跳绳,有时画画。

    5、小明来到公园玩。

    排比:小明来到公园玩,他一会儿拍皮球,一会儿放风筝,一会儿踢足球。

    四、总结全文

    师:通过学习《趵突泉》我们不但感受到了文章的语句优美、生动、富有诗情画意;更是学会了作者的写作手法,在一篇文章中运用比喻、拟人和排比的写作手法,让我们的文章写得更好。同学们,加油!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设计 篇9

    教学要求

    1.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

    (2)能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关键句段读懂鱼为什么会游到了纸上。

    (2)以读促思,以读代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两者的关系。

    3、学习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

    4、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辅助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

    花港 玉泉 清澈见底 聋哑人 一丝不苟 工笔细描 挥笔速写

    2.你能用上部分词语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吗?

    3. 读课题,引入新课

    二、研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品质

    1、抽生接续读课文。思考:作者认识了一位怎样的青年?请用文中的词概括。(课件出示)

    2、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青年举止特别的?默读课文。用笔画出这些句子,并把自己的体会简要写在旁边。(课件出示)

    3、同桌交流,读读画好的句子,并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桌听。

    4、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体会聋哑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从中感受他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并把自己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重点引导学生从下面句子中去体会:

    (1)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课件出示)

    (2)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课件出示)

    (3)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4)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在理解句子时相机指导学生抓住重点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来体会句子所蕴含的意思,并引导学生感情朗读。)

    5、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6、小结

    三、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1、聋哑青年那勤奋专注的形象,一定会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中。那么作者是 怎样观察和描写,才使这个人物如此生动的呢?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自己的发现。

    2、小结:

    四、小练笔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那么人们是怎样赞叹和议论着呢?想象当时的情景并把它写下来。

    五、作业设计

    留心观察自己的同学,抓住特点,多看、多听、多问,写在自己的日记本上。

    六、板书设计

    27 鱼游到了纸上

    一丝不苟 坚持不懈

    鱼游到了心里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设计(经典九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5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