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北师大版(集锦八篇)
  •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北师大版

    发表时间:2024-10-06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北师大版(集锦八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数学《小树有多少棵》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北师大版 篇1

    一课时

    教学内容

    小树有多少棵。(教材第30~31页)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难点JK251.Com

    重点: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明确算理。

    难点: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能够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植树造林、绿化环境的好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小树的问题,有兴趣吗?

    【设计意图:借助谈话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师:请看下面的情境图,说说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情境图)

    学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每捆杨树有20棵,图中有3捆杨树。

    我知道每车装有杨树500棵。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想到什么问题呢?

    生:3捆杨树一共有多少棵?

    师:这个问题你会解答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1:可以用加法计算,每捆有20棵杨树,3捆就是3个20相加,即20+20+20=60(棵)。

    生2:我们也可以根据乘法的意义用乘法计算,3个20的和是多少,就是20×3;根据乘法口诀“二三得六”,知道3个2是6,可以推算出3个20是60。

    师:你喜欢用加法计算还是喜欢用乘法计算?为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喜欢用乘法计算,因为用乘法计算简便。

    师:4捆杨树一共有多少棵?5捆呢?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学生尝试自己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对解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

    师:园林工人运走了3车树苗,一共运走了多少棵?

    生1:已知每车树苗是500棵,3车就是3个500相加,500+500+500=1500(棵)。

    生2:求3车树苗有多少棵,就是计算3个500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即500×3,根据5×3=15,可以推算出500×3=1500(棵)。

    师:算一算下面的式题,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最下面式题)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讨论发现了什么,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只要学生说得合理,就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汇报,经历探索多种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

    三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可能会说:我学会了整十、整百数与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我知道可以用表内乘法来解决很多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发现数学规律的能力。】

    板书设计

    小树有多少棵

    教学反思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情境,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进而引导学生探索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这是整个单元内容学习的起点,要格外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重视算理的理解、算法的归纳。

    3.这节课的教学对学生来说并不难,是在以前已经学习的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可以完全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探索,以合作的方式总结出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方法。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北师大版 篇2

    教学内容:

    P2P3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 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

    学具准备:

    数字卡片

    教学重点:

    能计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

    教学难点:

    掌握计算的方法

    教学方法:

    归纳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师生一同复习乘法口诀。

    2、 教师向学生出示口算乘法题,由学生独立完成。

    二、 新授

    1、 小树有多少棵? 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并提出问题:小树有多少棵?

    2、 将学生的方法板书到黑板上,并让学生说说20×3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3、 学生完成本道题

    4、 教师再提哦出问题:4捆一共有多少棵?5捆呢?

    5、 完成P1第2题,并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6、 完成P1第3题,做完说说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三、 练习

    完成练一练第1~3题

    1、 1~2 学生独立完成。

    2、 第三题前两问可让学生先讨论怎样算,然后再做。最后一问有开放性,学生要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解答。

    四、 数学游戏。

    教师先向学生说明游戏的规则,并演示几次,让学生明白玩法后,再互相进行游戏。

    五、 小结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 学得怎样?

    学生互相背诵,接力背诵也可以有其他方式。

    学生听算,写在练习本上,做完后集体订正。

    学生可能出现两种方法:

    1、 20+20+20=60

    2、 20×3=60

    学生互相交流20×3的计算方法:2×3=6所以20×3=60

    将答案写在书上。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自己完成,最后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

    学生做完后在全班交流自己发现的计算规律,说法可以不一致,只要意思正确,教师都给予肯定。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算法。

    第一题先认真看图,明白图意,然后再解答。

    第二题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可以两人玩,也可以多人玩,可拓展到课堂外及放学后进行。

    学生互相说一说

    板书设计:

    小树有多少棵?

    挂图

    20+20+20=60 20×3=60(2×3=6)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北师大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和差问题的结构特征,研究和差问题解答的一般方法,并准确解答。

    2、借助线段图进行分析,理解用假设法将和差问题转化,完整口述思路。

    3、优选方法,体会和差问题在解决生活实际中的作用。(拓展)

    4、营造民主、愉悦的学习氛围,探求问题特征与解答方法。(情感)

    活动重点

    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寻找等量关系,能较熟练地列方程解"和差问题"。

    活动难点

    从不同角度探究解题的思路,初步体会利用等量关系分析问题的优越性。

    活动过程

    一、课前游戏

    (意图:感知和差问题的结构特征: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求大数与小数)

    写数猜数:

    学生选择1-9中的任何一个数,写在卡片上,算出与同桌卡片上数的和与差。填入统计表中。(同桌学生报数,全班猜数,教师输入,指导学生验证)

    教师填写后两列的和与差,和是100,差是20;和是168,差是32。提出质疑:当和与差比较大时,还能猜吗?有必要去寻找方法.

    揭示课题:

    共同特征: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就能找到大数和小数。我们把这类题型称为和差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生活中的和差问题。

    二、创境新授

    (意图:借助线段图,通过小组探究,理解假设法进行转化的三种方法)

    1.情景研究:

    理解画形结合图的意思,明确大数是苹果,小数是桔子。小组开展探究活动。

    PPT三种方法配合进行分析与汇报。体会三种假设的过程,感悟转化思想。

    方法一:假设拿去了4个苹果,还有10个水果,苹果和桔子的个数就相等了。就是转化成了小数桔子的两倍。再除以2就算出桔子的个数。

    方法二:假设再拿来4个桔子,就有了18个水果,苹果和桔子的个数也相等了。就是转化成了大数苹果的两倍。再除以2就算出苹果的个数。

    启发: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不同点是第一种方法是和+差,第二种方法是和—差;相同点是都用了假设转化的方法,最后都除以2。

    方法三:也可以将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然后将总数14平均分成2份,再用7+2或算出苹果个数,用7-2算出桔子个数。这也是巧妙运用假设,将平均数运用到和差问题的解答中。

    完整板书,规范学生对综合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2.再理解方法:

    大数—差=小数的2倍,再除以2=小数

    小数+差=大数的2倍,再除以2=大数

    3.尝试应用:

    小强和爸爸年龄和45岁,爸爸比小强大25岁,爸爸和儿子各多少岁?

    (1)读出两个信息与问题,课件展示线段图,学生空画。

    (2)理解列式:假设爸爸少25岁就和小强年龄一样,小强和爸爸的年龄和45岁就变成了是45-20=20岁。20岁表示是两个小强的年龄和,再用20除以2算出小强的年龄。知道了小强的年龄,爸爸的年龄又怎样算呢?完整口述假设过程,上台板演,学生欣赏

    (3)再次强调求和差问题的方法:解答和差问题你最感欣赏的方法是什么?

    生:假设法

    生:(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

    4.巩固方法,准确填数:

    回到猜数游戏,用假设法求出大数与小数:和168,差32。和999,差111。

    引导学生根据数据对第一组选择(和+差)÷2=大数的方法,对后一组选择(和-差)÷2=小数的方法。

    三、探究变化

    师:生活中还有许多和差问题。

    1、小强在本单元测试中语文数学的平均成绩是96分,数学比语文多8分。语文和数学各得几分?(一题多变,你能有几种转化的方法。再判断分析。)猜测语文与数学分数。理解平均分数的意义。

    A、数学:(96+8)÷2=104÷2=52(分)语文:96-52=44(分)

    语文:(98-8)÷2=88÷2=44(分)数学:96-44=52(分)

    对方法A进行反思和质疑。寻找错误的原因。

    B.数学:96×2=192(分)(192+8)÷2=200÷2=100(分)语文:192-100=92(分)

    语文:96×2=192(分)(192-8)÷2=184÷2=92(分)数学:192-92=100(分)

    C、数学:96+8÷2=96+4=100(分)

    D、语文:96-8÷2=96-4=92(分)怎样理解8÷2?

    2、认真选择(机动题):大强和小强共有300元去买书,大强给小强50元两人的钱就一样多了,你知道大强和小强各有多少钱?

    借助线段图来理解。选择合理的算式。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记忆最深的是什么?评价同学或老师。

    学习总结: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的问题就是和差问题。解和差问题的策略很多,用假设法将大数转化成小数,(和-差)÷2=小数;或者将小数转化成大数,(和+差)÷2=大数;巧用平均数移多补少等。

    五、欣赏变化

    1.转化成3个大强

    2.转化成3个小强

    3.转化成3个爸爸

    课堂延伸:

    让我们在音乐中带着思考,将假设转化的思想,将优化选择的策略带回家,去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北师大版 篇4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根据购物图指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指导学生探索先乘后加的混合运算顺序。在课堂中精讲多练,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指导学生练习计算方法。通过练习学生正确地进行两步式题的计算,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计算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景引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后加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3、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式题目。

    教学重点: 掌握先乘后加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脱式计算的运算顺序及格式。

    教学方法:情景导入、自主探究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件,故事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周末到了,小熊胖胖和壮壮相约去超市购物。超市里的东西可真多呀!。走着。走着,他们来到了超市的食品区。

    (出示情景图)

    二、快乐探索,学习新知。

    (1)通过看情景图,获取数学信息。

    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教师鼓励学生把所看到的说出来,调动学生积极性。使之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2)如果你是小顾客,你想买哪两样东西呢?(每种食品,数量不限)

    (此问题的设计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准备,学生上面所提到的问题,教师根据需要可挑选几个写下来,学会后可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自己提出的问题,这样学生的兴趣会非常浓厚,积极性也很高。)

    (3)仔细看图,说一说小熊买了什么食品,应该付多少钱呢?请你帮他算一算。

    a、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b、小组内讨论交流。

    c、展示汇报。

    学生可能出现分步算式解答:

    3×4=12(元)12+6=18(元)

    综合算式解答冒号:

    3×4+6或者6+3×4

    (学生在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明确每一步要求的是什么?表示什么意思?)

    预设:若班里只有分步算式解答师应先启发学生将两个算式合在一起,然后给学生留思考问题的时间。

    (4)说一说有加法又有乘法要先算什么?

    (结合上面的实际情景及运算,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得出运算的规律,使学生获得成就的喜悦。)

    (5)师介绍脱式计算的格式及方法。

    脱式计算的格式及运算顺序是本课的难点,师应多强调。

    三、巩固练习。

    解决课前(2)中提到的问题,生独立完成,师集体订正。

    四、小结。

    在两步混合运算中,有乘法也有减法,应该按什么顺序计算?

    生答: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五、作业。

    练一练

    六、板书。

    小熊购物

    法一:3×4=12(元)12+6=18(元)

    法二:3×4+6 法三:6+3×4

    =12+6 =6+12

    =18(元) =18(元)

    七、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情景导入使数学更加生活化,更加有趣。

    《新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实际问题及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数学应从生活实际出发,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我在这节课创设购买食品的情境中展开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现实中学习探索知识,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体验到生活真有味,数学真有趣。

    2、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交流沟通,汇报展示,评价反思,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学生参与率高。

    不足之处:

    1、练习环节应进一步优化,应在此处多做思考。

    2、虽然对学生有生成性引导,但启发性语言欠佳。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北师大版 篇5

    一、教学内容:

    课本第106-107页的练习十八。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一位数除两位数和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2、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笔算一位数除三、四位数的除法。

    三、教学重点:

    比较熟练地口算一位数除两位数和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四、教学难点:

    比较熟练地口算一位数除两位数和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五、教学材料:

    口算卡片。

    六、教学途径: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基础

    练习

    基本

    1、判断下面各题的首商是哪一位?

    246÷3246÷248÷448÷6

    2、笔算:

    792÷6844÷4984÷3895÷5

    全班学生练习,指名板演,亲正时要学生根据计算法则说出计算过程。

    3、口算:

    84÷2=320÷8=680÷20=60÷6=4000÷2=70×8=

    4、完成书上练习十八的第1题。

    学生口算,比一比哪个小组算得又对又快。

    1、表格题。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指名回答。

    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3、学生口算。

    4、小组比赛。

    出示表格。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基本

    练习

    课堂

    作业

    这个表格是让同学们填什么数?请同学们填表格。

    3、笔算: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板演。

    4、应用题。

    (1)第5题。

    请同学们先读题,再找一找条件和问题是什么?再在书上列式计算。

    (2)学生独立完成第6题,教师单独辅导。

    5、聪明题。

    请小组讨论这道题目应该怎么思考?再在书上填空。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说一说你们组的意见。

    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4题,教师批改。

    1、指名回答。

    2、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板演。

    3、学生自己读题,再列式计算。

    4、教师辅导。

    5、小组讨论,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发表意见。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批改。

    七、板书设计:

    练习十八

    84÷2=42320÷8=40680÷20=340

    60÷6=104000÷2=200070×8=560

    八、课后小结: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北师大版 篇6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人将继续承担三年级(5)班(6)班数学教学工作。在经过了两年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在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准,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一部分学困生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有一些后进生的基础比较差,计算能力、思维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些数学学习中的良好习惯还有待于加强,对于这些学生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习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测量(毫米、分米、千米和吨的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三、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和1吨的质量观念。使学生学会单位间的换算。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的技能,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

    2、使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使学生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体验验算的意义,学会加、减法演算,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3、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会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平行四边形。

    4、使学生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通过长度和周长的估算,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

    5、使学生会用口算和笔算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6、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会进行时间的简单计算,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7、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8、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9、使学生初步体验事情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学会列出简单实验所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不同的,能对一些事件可能性大小进行比较。

    10、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有续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四边形

    五、教学措施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培养学生估测、估算的意识及能力,

    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4、运用“迁移”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5、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恰当、适时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7、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8、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9、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六、本学期预期教学效果:

    1、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的训练,并注意他们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逐步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

    3、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及时反馈,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北师大版 篇7

    一、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两年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时分秒、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测量、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2)、倍的认识、多位数成一位数、长方形和正方形、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广角和总复习等。

    1.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现改革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2.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结合现实问题教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加深学生对统计作用的认识,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4.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三、教学目标和要求

    1.会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初步知道分数是平均分的含义,会读、写分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些分数的加减法。

    4.认识时、分、秒三个时间名词,能够很准确的说出三者之间的进制关系及三者之间的大小关系。

    5.认识周长的含义,会计算四边形的周长,提醒学生注意漏写周长的单位名称。

    6.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每小时是多少分钟、每分钟是多少秒组成的;并学会准确认识时间。

    7.了解不同形式的可能性,知道哪些事情发生是一定的、可能的还是不可能的,进一步体会可能性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按时、按质完成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时分秒、多位数成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从本册开始引入分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分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分数及分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五、学困生辅导

    1.对学困生教师要多倾注些关心和爱心,耐心辅导循循善诱,给他们创造表现机会,鼓励他们。

    2.经常家访,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把学生在校表现告诉家长。

    3.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学会提出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培养他们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改措施

    1.积极学习新课程标准,把握课标要求。

    2.积极开展学生互帮互学活动。

    3.充分发挥小组长的指导作用。

    七、教学进度

    时间内容课时安排

    第一周时、分、秒 4

    第二周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6第三周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6

    第四周毫米、分米、 5

    第五周千米的认识4

    第六周吨的认识5

    第七周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2)4

    第八周倍的认识6

    第九周口算乘法、 4

    第十周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一位数乘二、三位数6

    第十二周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5

    第十三周长方形6

    第十四周正方形4

    第十五周分数的初步认识4

    第十六周数学广角4

    第十七周整理和复习1—3 6

    第十八周复习4—6 6

    第十九周复习7—9 6

    第二十周考试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北师大版 篇8

    教学目标

    1、 通过购物活动,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结合具体情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后加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有乘法和加法的两步计算。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在学习了加、减、乘、除的基础上进行的混合运算教学。

    本节课可以分成五部分:一是创设了购买文具的情境,与学生实际联系紧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从情境图中获取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三是探索先乘后加的运算顺序,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掌握有乘法和加法的两步式题的计算方法,并尝试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在这里要注意让每个学生都真正参与进来,结合问题情境理解和掌握运算顺序及计算方法;四是自我参与解决实际问题,拓展练习,巩固应用;五是课外购物,将数学活动延伸到课外,让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养成留意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的习惯。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本校地处大庆市中心区,学生生活在城市,经常接触购物活动。本校是第一批国家级课改实验校,在计算教学方面重视与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种方式学习,学生养成了记数学日记的好习惯,这些都有利于学生解决本节课的问题。由于部分家长提前让学生接受了两步题先乘后加的运算顺序,可能会影响到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但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和应用,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鼓励学生探索先乘后加的运算顺序。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寒假生活结束了,你的寒假是怎么过的?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师:你准备好学习用品了吗?有一个文具超市刚刚开业,想去看看吗?

    (反思学生在现实、有趣的情境中,会产生学习的愿望,提高学习兴趣,更主动地进行探索。书中原来的情境是小熊购物(食品),也联系学生的实际,但购买文具的情境与学生实际联系更紧密些,那么学生的主动性也就会更好地发挥出来。)

    (二)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师:观察图片,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这个超市有日记本、橡皮、橡皮泥、笔、格尺。

    生:我还知识了这些文具的价格分别是

    师:你想买什么?你能算出一共要付多少钱吗?是怎么算的?

    (学生相互说一说,再指名说一说。)

    师:小明也来买文具,可是他遇到问题了,你们愿意帮助他解决吗?

    出示问题:买3本 和1枝 ,该付多少钱?

    (反思问题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因此,我努力让学生学会看图,从中获取需要的数学信息,引发学生提出问题,从而对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探索。)

    (三)探索交流,构建新知

    1、 根据问题列出算式

    师: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板书学生的不同算式,并让学生分别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生1:35=15(元),15+4=19(元);

    生2:35=15(元),4+15=19(元);

    生3:35+4=19(元);

    生4:4+35=19(元);

    生5:5+5+5+4=19(元);

    师:这些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学生思考,并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自己算式的意思,是怎么想的。其他学生分别对每种列式进行讨论,体会35+4是把35=15(元)与15+4=19(元)两个算式合在一起,用来计算总钱数的。)

    (反思将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对于学生不是很陌生,有很多学生能直接列出综合算式。这样,将学生的不同算式列出来,结合情境大家一起讨论算式的合理性,对于学生理解综合算式与分步算式的关系以及如何将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是很有帮助的。)

    (评析把所有的算法都板书出来,使每个人都知道;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算式的思想,以重复、确认、澄清他们的想法,比较算式的相同和不同,引起思维的碰撞,使学生从更深的角度重新认识这些算式,这些都是促进讨论深入开展的有效做法。)

    2、脱式计算及运算顺序的提出

    师:算式35+4,你们是怎么算的?

    生:我是先算出日记本的价钱,35是15元,再加上一枝笔的价钱4元,所以得数是19元。

    师:你们都能很快地算出结果,真好!老师也来算一算,35得15,然后加4,可我忘了用谁加4了,怎么办呢?

    生:最好是先把15记下来,这样就不会忘记了。

    师:记在哪里更好?

    生:就记在35的下面吧。

    教师板书脱式计算过程:

    35+4

    =15+4

    =19(元)

    师:这就是脱式计算。

    (反思以前,在教学脱式计算时,是教师边示范、边讲解脱式计算的步骤与注意事项,然后让学生练习计算。学生是被动地用老师给的方法去做,并没有产生对这种方式的需要,所以应用起来只是按部就班、机械地记忆。怎样让学生产生学习新知识的需要,更好地探索、接受新知呢?出于这样的考虑,我进行了新的教学实践:老师遇到了计算的困难,记不住前一步的结果,怎么办呢?激发学生对新的计算方式的需要。有的学生提出把前一步的结果先记下来,有的提出记在算式的下面更好一些。学生又一次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以及帮助老师的成功感。)

    3、独立进行脱式计算4+35

    (学生先独立在本子上计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然后相互交流一下,有什么不同;接着,全班交流。)

    板书各种不同的算法,有:

    4+35

    =4+15

    =19(元)4+35

    =15+4

    =19(元)4+35

    =75

    =35(元)师:以上这些算法,你们有不同意见吗?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说一说。)

    生1:第三种是正确的,因为4加3等于7,7再乘5就等于35。

    生2:第三种不对,因为刚才我们已经算过了,得数应是19,而不能再是别的数了。

    师:这样,我们举手表决一下。

    (通过表决,只有生1还坚持认为第三种是正确的。)

    师:只有生1与你们的意见不一样,并不能说明他是错的。如果你认为你们大家的对,谁愿意站出来说服他?

    生3:我认为生1就是不对,不能先算加法,因为我爸爸告诉过我,有加有乘应先算乘法。

    生4:我还知道,想先算加法要在有小括号时,要不然,就得先算乘法。

    (这时,生1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不改变。)

    师:你能坚持自己的意见,很好。你和其他同学再分别想一想,你们先算出的分别是什么呢?

    (学生小组内讨论,商量说服生1的办法。)

    生5:我们用35先算出的是3本日记本的价钱,再加上一枝笔的价钱4元,正好就是19元了。那生1,你是先算什么的?

    (这时,学生都异口同声地问生1,你先算的4+3是什么呀?生1想了想,笑了说:我的算法错了,应该先算35,先算出日记本的钱数,才能算出总钱数。)

    师:那你们再想想,第二种写法对不对?

    生:是正确的,因为这也是先算的35,也就是日记本的钱数,只不过15与4换了位置,得数也是不变的。

    师:同学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在你们的合作下,这个问题终于解决了,老师为你们高兴!

    (反思以前,先乘后加这个新知识,都是老师告诉学生的。从学生的回答能看出,有的家长已经提前告诉学生,这样的算式就应该先算乘法,后算加法。这样很简单,也很省时。学生接受了这个新知识,再遇到这样的算式时,就按这个顺序来计算了。在我听过的同样内容的一堂课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临下课前,一名学生还提出这样的疑问:老师,可不可以先加后乘呢?能看出,学生并不是很明白为什么要先乘后加,而不是先加后乘。我认为,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去观察、比较,去发现,去揭示,对不同的算法进行评判、反思,学生才能真正地理解法则规定的合理性。想说服对立同学,让他改变自己的观点,就需要寻找有力的证据,其实就是先乘后加的依据。在争执中,思维进行碰撞,不但得出了正确结果,而且学生对新知理解得比较透彻、记忆牢固。更重要的是,通过自主探究,学生比较、理解、思考、表达等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精神都将得到发展。)

    (评析教学要做有心人。教师真实、具体、深入地反思,为改进教学、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这也为进一步开展研究积累了宝贵的素材。)

    (四)自我参与,拓展练习

    师:同学们帮助小明解决了问题,你们真棒!现在也给你一个机会,可以任选超市中的两种文具,每种可以是一件,也可多件,但总钱数不能超过20元。将你的解决方法列成一个算式,并在本子上进行计算。

    (学生自由选择购物,列式计算,并交流。教师深入学生中间,进行个别指导。展示几名学生的算式,并请学生说一说自己购买了哪些文具以及是怎样列式计算的.。)

    (反思学生在自主的参与中,加深对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的理解,并灵活运用,解决购物中的问题。)

    (五)课外购物,实践延伸

    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生1:学习了新知识――脱式计算。

    生2:知道了有乘法、也有加法时,先算乘法、后算加法。

    生3:我已经能在购物时自己付款了。

    师:以后去文具超市购买文具时,你们可要自己计算、自己付款了。

    (反思将数学活动延伸到课外,让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养成留意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的习惯,提高做数学的能力。从学生交上来的数学日记中能看出,他们对实践活动特别感兴趣,而且在解决问题中体会着做数学的乐趣和成功感。)

    案例点评

    本节课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生活中引入数学问题,再应用到生活中,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性、价值性、有效性。教学设计注重动静结合,在开放的同时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并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发课程资源,教学效果很理想。

    编者点评

    不少教师有着这样的疑问,在看似平淡的计算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其实,参与并不仅仅是操作、活动等外在表现,更是思维的投入。从这节课中,我们确实看到了学生们的积极思考,特别是他们之间想法的碰撞。而这正是教师为学生营造了充分探索、表达、讨论、反思机会的缘故。

    也许,我们总要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一个能用数学方式思考和表达的人。这节课已经做了很好的尝试。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北师大版(集锦八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5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