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小学教案与作业设计数学解析(精选六篇)
  • 小学教案与作业设计数学解析

    发表时间:2024-10-06

    小学教案与作业设计数学解析(精选六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教案与作业设计数学解析 篇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4~55页例2~例3。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语言表达活动,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2.使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逐步培养学生“说”操作的意识和能力,提高操作的思维含量和自主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观察填空。

    指名学生回答,并讲一讲蜻蜓的只数是蝴蝶的2倍,就是5的2倍,2个5等于10(只)的思考过程。

    2.摆小棒。

    老师在投影仪上摆5根小棒,然后问:老师摆了几根小棒?(5根)

    提问:谁愿意到上面来摆小棒?

    请一名小朋友到投影仪上来摆小棒,其他小朋友在桌面上摆小棒。

    如果小朋友们摆的小棒是老师的3倍,应怎样摆?(学生继续操作。)

    提问:你是怎样摆的?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

    学生摆的根数是老师的3倍,就是摆5的3倍,5根5根的摆,摆3个5根,一共是15根。

    板书:3个5根是15根

    5的3倍是(15)

    3.小结:我们刚才一起复习了有关“倍”的知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倍”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操作技能,为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做好知识和探究方法的准备。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摆小飞机,认识“倍”。

    师:(用5根小棒摆出一架飞机)小朋友们想不想摆小飞机呀?

    (请一名小朋友到投影仪上摆小飞机,其他小朋友在桌面上摆小飞机,教师指导。)

    组织汇报交流,用多少根小棒摆了小飞机几架。

    学生(可能)的摆法:

    用10根小棒摆了小飞机2架;用15根小棒摆了小飞机3架;用20根小棒摆了小飞机4架……

    (老师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信心。)

    教师在投影上用15根小棒摆小飞机3架,也就是说15根小棒是5根小棒的3倍。接着提问:谁能说一说用10根小棒摆了小飞机2架,就是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几倍?用20根小棒摆呢?

    让学生多说一说,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用小棒摆小飞机再说一说的活动,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在摆小飞机的活动中,经历了动手操作和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所做所想的过程,逐渐抽象出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认识了“倍”概念,训练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再摆一摆,把对“几倍”的理解转化成“除法”问题。

    教师用投影出示下图:

    师:老师用5根小棒摆了小飞机1架,小朋友们准备用多少根小棒来摆小飞机?(15根)小朋友摆小飞机用的小棒数是老师用的小棒数的几倍?(3倍)

    (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因为5根小棒摆1架小飞机,所以15根小棒可以摆小飞机3架,15根是5根的3倍。)

    师:谁能把这15根小棒迅速地摆一摆(不用摆成小飞机样子),能够让大家一下子就看出15是5的3倍来呢?

    板书:15是5的(3)倍

    请小朋友在投影仪上摆出下图,并说一说。

    学生:把15根小棒,每5根小棒分一份,15根里面有3个5根,所以15是5的3倍。

    板书:15根里有3个5根

    师:如果你们用20根小棒来摆小飞机,所用小棒根数是老师的几倍?(20根是4个5根,所以20是5的4倍。)

    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就是“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像上面摆小飞机就是求15是5的几倍。想:15里面有几个5,用除法算15÷5=3,所以15是5的3倍。说明“倍”是一种关系,不是计量单位,所以3后面什么也不用写。板书:15÷5=3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摆小棒,应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把“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转化成“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问题。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式来思考问题,提高了思维质量。

    3.想一想,说一说。

    (1)苹果3个,梨6个,梨的个数是苹果的几倍?(6里面有几个3,用除法算6÷3=2。)

    (2)萝卜6个,茄子2个,萝卜的个数是茄子的几倍?(6里面有几个2,用除法算6÷2=3。)

    [设计意图]让学生由实物联想到倍数关系,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3)摆圆片。(动手操作,再说一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几倍。)

    a.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摆8个○。

    b.第一行摆9个○,第二行摆3个○。

    (4)8里面有( )个4,8是4的( )倍

    12里面有( )个3,12是3的( )倍

    24里面有( )个6,24是6的( )倍

    42里面有( )个7,42是7的( )倍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读课本第54页至55页的内容。

    2.学习例3(思考回答问题)。

    (1)仔细看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引导学生想一想,怎样解决“唱歌人数是跳舞人数的几倍”。

    (3)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4)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组织学生集体订正。

    (5)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学生的问题、思路引导分析解决。)

    3.引导学生完成“做一做”。

    4.归纳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

    [设计意图]突出学生的自主参与,独立思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学习探索。

    四、巩固训练

    1.练习十二第1题。

    要求学生认真看图。(1)图中有些什么动物?(2)分别是多少只?(3)独立分析解决,小鹿的只数是小猴的几倍?(4)为什么这样列式?(5)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

    2.独立完成第2题。

    小学教案与作业设计数学解析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并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长方形纸板,不同边长的正方形纸片(硬卡纸做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动手操作

    1.情境导入

    2.出示问题,明确要求。(理解重点要求,如整分米数,整块)

    3. 学生猜测可选用几分米的`地砖。

    4.介绍教具,明确活动要求.

    5.小组活动。

    二、自主探索,形成概念

    1.展示学生作品,得出结果。

    2.教师将不同铺法展示到课件上。

    3.明确王叔叔对地砖的要求必须符合什么条件。(地砖的边长必须既是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

    4.引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揭示课题。

    5.巩固练习课本80页做一做。

    三、自主探究,掌握方法

    1.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出示例2,独立思考,做在练习本上,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3.归纳方法,找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之间的关系。(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他们公因数的倍数,他们的公因数是最大公因数的因数。)

    四、巩固练习,总结提升

    1.81页做一做,独立思考,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2.总结规律。(当两个数是倍数关系时,较小的数就是最大公因数。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时,那他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

    五、小结

    谈谈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小学教案与作业设计数学解析 篇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事物,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体会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探索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3、在对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动手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掌握并能准确辨别较为复杂的轴对称图形。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激趣

    谈话: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美丽的朋友,大家看!(出示只有一个触角的蝴蝶的图片。)

    提问:仔细观察这张图片,你有什么发现和感受,还应该怎么做才好看?

    学生回答。

    生1:它是对称图形。

    生2:给它画上一只脚。

    教师:今天我们要研究的问题和这只美丽的蝴蝶也有一定的'关系。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同时引导学生看了课题你想研究哪些问题?(请学生提出自己赶兴趣的问题)

    【选择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初步感知物体的对称性,学生学习兴趣较浓。】

    二、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1、课件出示天安门、蜻蜓、枫叶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上的物体,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教师:同学们请拿出你们自己手中的这些平面图形,折一折、比一比,和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你们发现了什么?(先小组讨论,再汇报)

    引导学生用手摸一摸对折后的两边,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得出结论:这些图形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动画演示对折过程)

    介绍:我们把这些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称为“轴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定义)。中间这条折痕就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板书:对称轴)

    谈话: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物体的平面图形也是轴对称图形呢?(学生交流并回答)

    2、试一试

    谈话: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几位朋友,想和大家一起玩游戏,好吗?出示有几种不同的平面图形。

    引导学生参照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动手折一折、比一比,看看这些常见的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汇报时引导学生用“完全重合”等词语来描述和判断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在观察和操作中形成轴对称图形的初步概念。】

    4、判断轴对称图形

    谈话:下面我们一起到“轴对称图形博物馆”去看看。(课件出示)

    小组派代表汇报合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以及判断的结果及理由。

    三、制作轴对称图形

    谈话:你能自己创造一个美丽的轴对称图形吗?

    引导学生制作轴对称图形。(展示学生的作品)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四、感受轴对称美

    谈话:生活中有那么多轴对称图形和具有轴对称特征的物体,是因为轴对称图形本身就是一种美。

    电脑播放图片,让学生感受轴对称的美。

    谈话:轴对称图形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它的美吧!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向学生展示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美妙的图形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学生的思绪因插上想象的翅膀而飞扬,真切地感受感受生活的美妙与神奇,激发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积极情感。】

    五、小结

    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呢?

    生1:轴对称图形真美啊!

    生2:轴对称图形真多啊!

    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两侧图形完全重合

    对称轴

    小学教案与作业设计数学解析 篇4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60页例1及第61页例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

    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探究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果盘、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首先我们先来做一个“你来说我来猜”的小游戏。老师画出红黄蓝三个颜色的气球,并标上数字1、2、3,告诉同学们后面的数字依次轮回红黄蓝颜色,现在你们可以任意说一个数字,我就能猜出它相对应的气球是什么颜色,之后师生进行猜气球颜色游戏,师说,几次我猜对了吧。为什么我会猜的这么准呢,其实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就知道其中的奥秘了。

    二、动手操作,探究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1、(出示6颗草莓图)这是什么?一共有几个?每2个摆一盘,你能摆几盘?用小棒摆一摆。(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引导学生说出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一共可以摆几盘?有剩余吗?学生自由回答。

    4、这是平均分的问题,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5、学生汇报,教师板书:6÷2=3(盘)。

    引导学生说出各个数字在除法算式里的名称及读法。

    (二)出示7颗草莓图。

    1、每2个摆一盘,看看能摆几盘?(学生动手摆一摆),说一说,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师:剩下的还能再平均分吗?(学生自由回答)

    2、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出示算式:7÷2=3(盘)……1(个),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回答

    3、师:每道题中的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么,强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及读法。

    4、比较归纳。

    今天我们分了两次草莓,这两次分草莓的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观察比较6÷2=3(盘)和7÷2=3(盘)……1(个)这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在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没有剩余,另一种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的`部分那就是余数。

    5、练习:圈一圈,填一填。

    三、探索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同学们,其实,有余数的除法里边蕴藏着许多数学知识,下面请看……

    1、想一想:用8根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形呢?怎样列式?8÷4=2

    2、用9根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形呢?怎样列式?9÷4=2(个)……1(根)。8根小棒可以摆2个正方形,9根小棒可以摆2个正方形,余1根小棒,如果是10根、11根、12、13、14……根小棒又会出现什么情况?

    3、小组合作接着边摆边列出算式。

    4、观察每道题的除数和余数,你发现了什么?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

    小组讨论:

    (1)质疑:为什么余数总是1、2、3而不是其它的数?

    (2)猜想并验证:余数可能是4或5吗?为什么?

    生:余数按照1、2、3出现,它们都比除数4小。师:你真善于观察。余数总比除数小,谁能说说这是为什么?生:如果余数等于除数,那就又可以摆一个正方形了。

    教师板书:余数<除数

    (3)归纳小结:

    余数既不能比除数大,也不能和除数相等,也就是余数必须比除数怎么样?余数<除数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的活动,写出了这么多有规律的算式,大家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了除数要比余数小的规律。现在我们就用刚才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出现的数学问题。

    四、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

    1、抢答有一堆小棒,摆五边形,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几根?摆三角形呢?

    2、完成练习十四第2题。

    3、填一填:()÷6=7……里可能会填几。

    五、课堂总结

    剩下不能再分的数叫做余数。

    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3、谈收获。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例1、6÷2=3(盘)8÷4=2(个)

    7÷2=3(盘)……1(个)9÷4=2(个)……1(根)

    10÷4=2(个)……2(根)

    11÷4=2(个)……3(根)

    余数小于除数12÷4=3(个)

    小学教案与作业设计数学解析 篇5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学生借助观察年历卡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有关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各多少天,平年、闰年的天数,掌握判断闰年的方法。

    2、能与生活联系起来,熟练地运用年、月、日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二)能力目标: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三)情感目标: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时间与数学的密切关系,使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培养学生乐于探求知识的情感,结合有关时间给学生以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其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记住各月的天数及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具准备:

    年历卡及表格,课件

    导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从一年级入学到现在,你们在这所学校上学大约多长时间了?那你们记得大约有多少个月吗?你们知道大约有多少天了吗?

    2、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时间单位年、月、日。现在,老师和同学们一同努力来探究年、月、日的知识。

    3、关于年、月、日,你知道些什么?教师板书相关内容。

    二、小组合作探究问题集中反馈解决问题

    (一)总结年、月、日的有关结论

    1、从20xx年到20xx年,在这近三年的小学生活中,我们每天、每月、每年都在快乐地成长,都在收获知识。让我们一起看看我们走过的那些快乐的日子。愿不愿意把这些快乐的日子数一数记录下来呢?请同学们拿出2004—20xx年的年历卡,把这三年1—12月份的天数填在表中,并计算出你喜欢的一个年份的全年的天数。怎样做既节省时间又高效呢?谁有好主意?

    2、两人合作,全班汇报填写情况。

    3、仔细观察表一,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给同桌同学。

    3、汇报发现,教师相机板书。介绍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

    4、这么多月份,很容易把天数记混,怎么记住每个月的天数,谁有什么好办法?全班交流。

    5、练习:儿童节、国庆节所在的月份是大月还是小月?

    (二)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

    1、计算20xx---20xx年三年的天数,发现天数不同的原因在2月份。查阅1997—20xx年2月份的天数填表二。仔细观察表二,从表中记录的情况,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说给你的小组同学听。

    2、汇报。

    3、根据所学知识判断20xx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4、出示资料,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三、解释与应用

    1、判断下面的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19xx年19xx年2400年1800年

    2、思维训练

    小明过了4个生日,他今年可能几岁?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说点什么?

    五、作业布置

    解答我们在这所学校学习了多少个月,多少天的问题,并写在数学日记中,也可以写一写其他与数学有关的事情。

    六、板书设计:年月日

    大月(31天):1、3、5、7、8、10、12

    小月(30天):4、6、9、11

    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是闰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七.附件如下:

    表一:20xx年至20xx年各月份的天数记录表.

    更多的收获。

    表二:1997---20xx年2月份的天数记录表

    识,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吧!

    仔细观察表二,你一定可以有新的发现、收获新的知

    教学后记:

    本节课我力求体现以下教学理念:

    一、让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观察比较

    二、注重学生学习的实效性——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设计开放性的练习题

    《年月日》教学教学反思

    两次教学《年月日》,相同的教学内容,但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课堂,教学效果亦不相同。根据两次课堂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认真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教学中这些方面需要改进:

    一、提高课堂驾驭能力,及时调控课堂,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情况,及时调控课堂教学,严格把握好教学时间,在教学重点、难点处,要合理安排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在重点、难点处给予点拨、引导,但教师不能引导过多,适可而止。

    二、重合作过程也要重合作后的结果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思考后,合作交流时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了解学生的交流情况,予以点拨,交流后有所收获,注重交流后得到的结论。

    三、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思考

    在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时间思考,不能提出问题后就急于找同学回答,这时回答问题的同学都是反应较快的同学,要注重学生的不同差异,面向全体同学。

    四、习题训练量不足

    要想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要加强练习题的训练,设计不同梯度的练习题,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得以深化。

    小学教案与作业设计数学解析 篇6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借助已有经验探索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并在师生互动中理解算理,能正确地用竖式计算小数乘小数。

    2、让学生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其初步的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转化思想的魅力,增强学好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口算下面各题。

    5×0.520×0.41.1×4

    0.39×1001.8×10×10237÷100

    [评析:口算练习应贯穿计算教学的始终,加强口算练习,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笔算能力。这里的基本练习,还为学生学习新知找出了理论依据和最近发展区。]

    二、探究新知

    1、引入。

    课件出示情境图。(小明房间、阳台平面图)

    师:小明家最近换了新房子。同学们请看,这是小明房间和阳台的平面图。根据图中的数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房间的面积有多大?阳台的面积有多大?房间和阳台一共多少平方米?……)

    师: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果要求房间的面积有多大,该怎样列式呢?(板书:3.6×2.8)这道算式和我们以前学习的小数乘法有什么不同?(两个因数都是小数)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

    2、估算。

    师:同学们不妨先估计一下小明房间的面积有多大。

    学生的.估计可能有下面几种情况:

    ①3×3=9。把3.6和2.8分别看成与它们比较接近的整数,把3.6看小,把2.8看大,所以面积在9平方米左右;

    ②4×3=12。把3.6和2.8分别看成与它们最接近的整数,把两个数都看大了,所以面积比12平方米小;

    ③3.6×3=10.8。面积和10.8平方米接近。

    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确房间的面积一定比12平方米小,并且在9平方米左右。

    3、试算。

    师:3.6×2.8的积究竟是多少?你能试着用竖式计算吗?

    教师巡视,了解试做情况,并给试算有困难的同学以引导、提示:把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计算。

    教师选取不同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学生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师:根据估计的结果,大家一致认为10、08是合理的答案,同学们真善于动脑筋思考。看来问题的关键是积的小数位数。

    4、明理。

    师:谁愿意说一说3.6×2.8的积为什么是两位小数?

    学生可能出现两种解释:

    ①把3.6米和2.8米分别写成分米作单位,算出面积1008平方分米,再还原成平方米作单位,所以积是两位小数;

    ②运用积的变化规律和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把3.6看成36是把3.6乘10,2.8看成28是把2.8乘10,两个因数分别乘10,算出的积1008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0,要得到原来的积,就要用1008除以100,所以积是10、08。

    【小学教案与作业设计数学解析(精选六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5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