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幼儿园教案
  • >导航
  • >一元二次方程课件
  • 一元二次方程课件

    发表时间:2024-10-03

    一元二次方程课件。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幼儿园的老师都希望自己讲的课学生们爱听,能学习的更好,因此,老师们都会选择准备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老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提供效率。所以你在写幼儿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请你阅读小编辑为你编辑整理的《一元二次方程课件》,希望能帮助到你,请收藏。

    一元二次方程课件 篇1

    一、教材分析:

    1、本章的主要内容:

    (1)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根的判别式及根与系数的关系;

    (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2、本章知识结构图:

    3、教学目标:

    (1)以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求解其中的未知数为背景,认识一元二次方程及其有关概念;

    (2)根据化归的思想,抓住“降次”这一基本策略,掌握配方法、直接开平法、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等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解法;

    (3)经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作用,进一步提高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方程这种重要数学工具的基本能力。

    4、本章的重点与难点

    本章学习的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1)分析方程的特点并根据方程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解法;

    (2)实际背景问题的等量分析,设元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即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尽管已经有了运用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问题的经验,但由于实际问题涉及的内容广泛,有的背景学生不熟悉,有的问题数量关系复杂,不易找出等量关系。同时,还要根据实际问题的意义检验求得的结果是否合理。

    二、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重视一元二次方程与实际的联系,再次体现数学建模思想。

    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因而方程教学关注方程的建模过程。教科书的第1节就是想通过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经历模型化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数学概念。当然,在教学中除教科书第1节、第5节提供了大量的实际问题外,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创设更为丰富、贴近学生的现实情景,并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在经历多次这样的数学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方程与实际问题的联系,领会数学建模思想,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本章为学生提供了许多活动,教学中应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探索和交流。

    如在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教学中,教师不要采用先示范,然后让学生模仿的方法,而应通过恰当的引导,鼓励学生先独立探索解法,并相互交流。在一元二次方程应用的教学中,应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学生的解法只要合理,就给以肯定,不必拘泥于教科书的解法。

    3、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是以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这样的抽象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它们表达了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正如前面所学习过的其他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可以表达许多实际问题中包含的数量相等关系,因而也可以作为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数学模型。从反映方程与实际问题的密切联系的角度看,本章与本套教科书前面有关方程的各章是一脉相承的,实际问题情境始终贯穿于本章之中。

    这就是所谓的“数学化”过程,其中渗透了符号化和数学建模思想,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要首先分析题意,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分析过程中,借助示意图或表格常常能使抽象的数量关系具体化、形象化,把数与形结合起来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个有效的思想方法。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每一种方法都渗透着“转化”思想。开平方法、因式分解法通过“降次”,把一元二次方程转化成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配方法把方转化成的形式,这是数学形式的转化;而公式法直接利用公式把方程中的“未知”转化为“已知”。这种思想,学生可以运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把“不会”变为“会”,它在将来学习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等知识时具有广泛的应用,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这种思想。

    4、重视一元二次方程的特殊性,突出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策略以及解法中的关键步骤。

    在学习本章之前,学生已经分两次学习过整式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并且学习了可以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他们对于解方程的基本思路(使方程逐步化为的形式)已经比较熟悉,按照这种思路可以继续考虑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一元二次方程与前面的方程相比,特点在于未知数的次数是2(二次),新的问题是如何将一元二次转化为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这就是“降次”及“转化”的思想。

    5、注意把握教学要求。

    在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教学中,应避免过多地求解没有实际背景的一元二次方程,进行单纯的形式化的重复操练,应注意将知识技能的培养寓于实际应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关于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根据《课标》要求,教学中只做适当的补充。

    三、教学建议:

    22.1一元二次方程:

    本节1课时,以实际问题为背景,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归纳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给出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概念,并提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是两个;根据方程的根与方程的关系,再次理解代入法。

    教学目标:通过实际问题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及一般形式;会将一个整式方程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能指出二次项及二次项系数、一次项及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及有关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准确的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将根代入原方程这种数学方法的理解。

    教、学法建议:课前让学生完成自学内容。

    (1)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关键点:整式方程、只含一个未知数、未知项最高次数为2。

    (2)对一元二次方程定义的理解时,一定注意“a≠0”这一条件。

    (3)用列举法探索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是对一元二次方程精确求解的一种探索和补充,在教学中让学生独立尝试,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注重合作交流,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创新的能力。

    注意点:①当a是负值时,一般转化为正数;

    ②增加b=0或c=0或b、c同时为0的特例;

    ③注意联系实际学习,避免就概念理解概念。

    22.2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是一元二次方的基本解法,解二次方程的基本策略是降次。首先通过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引导学生认识直接开平方法解方程;然后讨论比较复杂的一元二次方程,通过对比已变为完全平方式的方程,使学生认识配方法的基本原理并掌握其具体方法;以配方法为基础推导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于是得到公式法。最后讨论因式分解法。

    教学目标:理解和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

    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针对不同方程,选择合适的解法。

    教、学法建议:

    (1)直接开平方法:初二已学过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学习时注意由浅入深进行。

    (2)配方法:配方法在数学中成为一种很重要的数学变形,它隐含了创造条件实现化归的思想,这种思想对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影响很大。在教学中,对配方法和划归思想应充分重视,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探索,充分的合作交流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理解这种方法的道理,结合道理去记忆配方的具体步骤。

    (3)公式法:根据配方法推导求根公式,以配方法为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探索求根公式,不可直接抛出公式让学生模仿着用。强调“当”是根据非负而产生的。教学时总结出公式法解题的一般步骤:化为一般式;指出a、b、c,带符号;写出求根公式;代入求解。在公式法之后进行归纳,总结根的判别式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三种情况:

    ①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

    ②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①②合称为由实数根,③没有实数根,但不能说没有根。

    (4)因式分解法:新课标已把这部分的内容降要求了,所以,不要再提高复杂度,只要求学生能掌握:三类。当然,有余力的可稍作变式。另外,对于二次项系数为1的简单的十字相乘法一点补充。

    第一课时,安排可直接提公因式类型

    第二课时,安排需要整理后方可因式分解类型,及简单的十字相乘法。

    (5)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这是中山的补充教学的内容,在教学时主要让学生知道根的判别式的作用及进行简单的应用。

    (6)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这是中山的补充教学的内容,在教学时主要让学生知道根的判别式的作用及进行简单的应用。

    根据中山中考命题的特点,在进行完根的判别式与根与系数的关系的简单知识的教学之后再上一节习题课,目的是让学生懂得利用知识解决较为综合的问题。

    注意点:

    ①以解决实际问题背景为线索安排解法学习,方法步骤多由学生归纳总结。

    ②配方法、公式法都应先判断是否为一般形式,小心符号错误或混淆

    ③因式分解法没注意方程没有写成A·B=0形式,要讲解原理

    ④形如:,学生会约分,造成丢根。

    ⑤对一个方程,应先鼓励学生分析方程特点,对解法发表自己的意见,体会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逐步养成主动探究和应用的习惯。

    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一节安排了四个探究栏目,分别探究传播、成本下降率、面积、匀变速运动等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四、课时安排:

    本章教学约需14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22.1一元二次方程 1课时

    §22.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5课时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1课时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2课时

    §22.3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2课时

    §小结2课时

    单元测验1课时

    一元二次方程课件 篇2

    一、教学内容分析

    华师版九年级(上)23章《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一节,教材中作为阅读材料。从推导到应用都比较简单。但是它在整个中学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从知识的发展来看,学生通过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的学习,可以巩固已学过实数、整式、二次根式、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方程的相关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等知识,既可以根据它来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又可以为今后研究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交点情况,二次三项式以及二次曲线等奠定基础,并且用它可以解决许多其它综合性问题。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使学生会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是否有实根和两个实根是否相等,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并向学生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感受数学的简洁美。

    教学重点:根的判别式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教学难点:含字母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运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并对的作用已经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来进一步研究作用,它是前面知识的深化与总结。

    九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渐渐由具体直觉占优势过渡到抽象思维占优势。教师的指导方法应适应他们的认知特点和相应规律。

    从数学思想方法上来说,学生对分类讨论、归纳总结的数学思想已经有所接触。所以可以通过让学生动手、动脑来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论证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

    1、能运用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根的情况和进行有关的推理论证;

    2、会运用根的判别式求一元二次方程中字母系数的取值范围;

    过程和方法目标:

    1、经历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的产生的过程;

    2、向学生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推理论证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体验数学的简洁美;

    2、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和协作精神。

    四、教法、学法:

    教法:

    1、探索发现: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启发、诱导,学生探索发现新知识;

    2、观察演示: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研究,引发学生的思考、质疑、解疑;

    3、归纳总结:通过课堂小结,完善认知结构,提高认识能力;

    4、讲练结合:通过变式训练、拓展训练,让学生学会分类、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法:

    1、自主探索:为了体现课改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注重由学生自己探索,让学生参与发现、归纳验证以及演绎证明等整个数学思维过程。

    2、合作交流:课上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设计说明设置悬念,引发兴趣:1、我们已经学会了怎么解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有哪几种情况?能不能不解方程便判断出它们根的情况?2、由学生举出几个一元二次方程的例子,教师直接判断出它们根的情况这样设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后面发现结论创造最佳的心理状态。设置练习,创设情境。用公式法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使学生亲身感知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回顾已有知识启发引导,发现结论:观察解题过程,可以发现:在把系数代入求根公式之前,都是先确定了a、b、c的值,然后求出的值,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学生能说出 的作用是:它能决定方程是否可解。由此可见: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时,代数式起着重要的作用,显然我们可以根据的值的符号来判断一元二次方程  的根的情况,因此我们把  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通常用符号“△”来表示,即△=。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还会遇到用一个简单的符号来表示一个数学式子的情况,同学们要适应这一点,它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让学生明白: 的值的符号在解一元二次方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很自然地引出了根的判别式概念。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观察、分析与概括能力并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真正体验自己发现结论的成功乐趣。引导学生,理论验证: 利用配方法,可以把一元二次方程变形为:                        ∵   ∴ ,故的值是正数、零还是负数直接对方程的根产生影响(1)时,可得:   ,而且(2)时,,显然(3)时,,     ∵ 负数没有平方根    ∴  方程没有实数根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养成严格论证问题的习惯。揭示定理:(1)由此我们就得出了关于一元二次方程 的根的判别式定理:在一元二次方程中,     若△>0  则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若△ = 0 则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若△<0  则方程没有实数根     (若△≥0  则方程有实数根) (2)这个定理的逆命题也成立,即有如下的逆定理:在一元二次方程中,     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0     若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则△= 0     若方程没有实数根,         则△<0(若方程有实数根,  则△≥0)培养学生学会如何用数学语言来阐述发现的结论,如何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以及加深学生对定理的认识,为正确运用做好铺垫。  应用定理,解决问题: 练习一:不解方程,判别下列方程根的情况         分析:判别方程根的情况,根据定理可知,就是要确定△值的符号   练习二: 不解方程,判别下列方程根的情况(4)题补充了一个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补充此题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为今后解综合性问题打好基础。以上练习的设计,主要是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知识运用迁移及巩固的机会,同时也为了吸引和调动全班同学参与到积极动脑,各抒己见的活跃气氛中来,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考:已知关于的方程,当取什么值时,方程(1)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     没有实数根分析:要解决这个问题,应先根据方程根的情况,得出△的取值,从而求出的取值范围。本题是一个用逆定理来解决的问题,以巩固逆定理的运用方法,本题让学生自己分析,教师只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最后让学生自己完成。归纳小结一元二次方程中,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方程没有实数根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作业布置:  (必做题)不解方程判定下列方程根的情况:(选做题)已知:方程有两个实数根,求:的取值范围使学生能及时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同时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留出自由的发展空间。

    一元二次方程课件 篇3

    课题名称一元二次方程科   目数学年    级九年级教学时间一课时学习者分析学生的学习 思维、解决问题等能力的高低叁差不齐。从学生现有的情况来看,多数同学对列方程解应用题感觉较难掌握,面对题意无法找出等量关系。另外,很多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强。因此,在教学中主要以较为简单的基础题为授课主线,其中参入少数中档题供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思考。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勇于发现、合作交流的精神。二、过程与方法1. 经历抽象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 使学生体会出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2. 经历探索满足方程解的过程,发展估算的意识和能力。三、知识与技能1.充分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2.正确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教学重点、难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形式。2.由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过程。3.正确识别一般式中的“项”及“系数”。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活动1一 .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问题1: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办,许多大学生都希望为奥运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现组委会决定对高校奥运志愿者进行分批培训,由已合格人员培训第一轮人员,再由前面所有合格人员培训第二轮人员,以此类推来完成此次培训任务。某高校学生李红已受训合格,成为一名志愿者,并由她负责培训本校志愿者。若每轮培训中每个志愿者平均培训x人。(1)已知经过第一轮培训后该校共有11人合格, 请列出满足条件的方程:(2)若两轮培训后该校共有121人合格,你能列出满足条件的方程吗?问题2:有一块矩形铁皮,长100cm,宽50cm,在它的四角各切去一个正方形,然后将四周突出部分折起,就能制作一个无盖方盒.如果要制作的无盖方盒底面积为3600cm2,那么铁皮各角应切去多大的正方形?问题3:我校为丰富校园文化氛围,要设计一座2米高的人体雕像,使雕像的上部(腰以上)与全部高度的乘积,等于下部(腰以下)高度的平方,求雕像下部的高度?教学活动2二 . 探究新知,尝试练习由以上问题得到2个方程,学生观察归纳这2个方程的特征,给出名称并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归纳: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强调定义中体现的3个特征:①整式;    ②一元;     ③2次练习1:判断下列各式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1)4x2=81  (2)2(x2_1)=3y   (3)5x2_1=4x (4)x2+3x_c=0       (5)3x(x+1)=5(x+2)引导学生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总结归纳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及项、系数的概念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2+bx+c=0(a≠0),其中ax2为二次项,a为二次项系数;bx为一次项,b为一次项系数;c为常数项。提问:说出下列方程的一次项系数、二次项系数和常数项x2+2x-1=0         x2-36x+35=0练习2:说出下列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由学生以抢答的形式来完成此题,并让学生找出错误理由.)(1)x2十3x十2=O (2)x2_3x十4=0;(3)3x2-5=0       (4)4x2十3x_2=0;(5)3x2_5=0;      (6)6x2_x=0。整理一般形式后,教师应强调整理过程中应用到的等式变形方法,如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去分母。教学活动3三、合作学习,巩固提高1、把下列方程先化成二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再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1)2(x2-1)= 3 x(2)3(x-3)2=(x+2)2+7              (3)3x(x-1)=2(x十2)    2、我校为树立学生的团结、拼搏精神,组织了一次篮球比赛,参赛的每两个队之间都要比赛一场,依据场地和时间等条件,赛程计划安排7天,每天安排4场比赛,请问全校有多少个队参赛?(列方程并整理成一般形式)教学活动4四、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本节课你学会哪些新知识?学生交流、讨论,谈谈自己的收获或感悟。

    一元二次方程课件 篇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知道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并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出两根之和、两根之积。

    【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够借助问题的引导,发现、归纳并证明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在探究过程中,感受由特殊到一般地认识事物的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探索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培养观察分析和综合、判断的能力。激发发现规律的积极性,鼓励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的证明。

    【教学难点】

    发现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方程中的系数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

    师生活动:复习回顾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以及求根公式。

    (二)探索新知

    一元二次方程课件 篇5

    一、引导学生观察、类比、联想已学的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归纳、总结出一元二次方程,让学生充分感受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之中,使新概念的得出觉得意外,让学生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

    二、合理选材,优化教学,在教学中,忠实于教材,要研究的基础上使用教材。教学方法合理化,不拘于形式,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展开教学,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了学生思考的习惯,增强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为了真正做到有效的合作学习,我在活动中大胆地让学生自主完成。先让学生把问题提出来,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讨论,这样学生在讨论时就有目的,就会事半功倍。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也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不足之处:引入方面有待加强,不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板书还有待加强,应给学生做出示范;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还不够。

    一元二次方程课件 篇6

    1、使学生初步理解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2、能根据一次函数的图像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值

    3、能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求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学习重点:

    1、用作图像法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值

    2、用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求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学习难点:

    1、做图像时要标准、精确,近似值才接近

    2、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计算准确,方法适宜

    学习方法:

    先自学课本,用心思考自主学习部分,努力独立完成,再与其他同学讨论未明白的内容。课上展示,针对自己不明白问题多听多问。

    自主学习部分:

    问题1。(1)方程x+y=5的解有多少组?写出其中的几组解。

    (2)在直角坐标系中分别描出以上这些解为坐标的点,它们在一次函数y=5-x的图像上吗?

    (3)在一次函数y=5-x的图像上任取一点,它们的坐标适合方程x+y=5吗?

    (4)以方程x+y=5的解为坐标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像与一次函数y=5-x的图像相同吗?

    (5)由以上的探究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问题2。(1)在同一个直角坐标系内分别作出一次函数y=5-x和y=2x-1的图像,这两个图像有交点吗?如果有,写出交点坐标?

    (2)一次函数y=5-x和y=2x-1的交点坐标与方程组的解有什么关系?你能说明理由吗?

    (3)由以上探究过程,我们发现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除了加减消元法和代入消元法,还可以用法解方程组;我们还发现可以利用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求两条直线交点的坐标。

    合作探究:

    1、用做图像的方法解方程组

    2、用解方程的方法求直线y=4-2x与直线y=2x-12交点

    篇三:xx公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教案

    知识目标

    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等有关概念,并会判断一组数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能力目标

    通过讨论和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含义

    教学难点

    判断一组数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引入、实物投影

    1、师:在一望无际呼伦贝尔大草原上,一头老牛和一匹小马驮着包裹吃力地行走着,老牛喘着气吃力地说:累死我了,小马说:你还累,这么大的个,才比我多驮2个老牛气不过地说:哼,我从你背上拿来一个,我的包裹就是你的2倍!,小马天真而不信地说:真的?!同学们,你们能否用数学知识帮助小马解决问题呢?

    2、请每个学习小组讨论(讨论2分钟,然后发言)

    这个问题由于涉及到老牛和小马的驮包裹的两个未知数,我们设老牛驮x个包裹,小马驮y个包裹,老牛的包裹数比小马多2个,由此得方程x-y=2,若老牛从小马背上拿来1个包裹,这时老牛的包裹是小马的2倍,得方程:x+1=2(y-1)

    师:同学们能用方程的方法来发现、解决问题这很好,上面所列方程有几个未知数?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是多少?(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项的次数是1)

    师: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未知数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注意:这个定义有两个地方要注意①、含有两个未知数,②、含的次数是一次

    练习

    下列方程有哪些是+2y=1xy+x=13x-=5x2-2=3x

    xy=12x(y+1)=c2x-y=1x+y=0

    二、议一议、

    师:上面的方程中x-y=2的x含义相同吗?

    篇四:xx公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的消元思想,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

    (二)能力训练要求

    1、会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了解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消元思想,初步体会数学研究中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在学生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消元思想,从而初步理解化未知为已知和化复杂问题为简单问题的化归思想中,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1、会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了解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消元思想,初步体现数学研究中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

    三。教学难点

    1、消元的思想。

    2、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

    四。教学方法

    启发自主探索相结合。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并从中启发学生如果能将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便可获解,从而通过学生自主探索总结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

    五。教具准备

    投影片两张:

    一元二次方程课件 篇7

    一、复习目标:

    1、能说出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

    2、能熟练应用配方法、公式法、分解因式法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并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等数学思想。

    3、能灵活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复习重难点: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

    难点:应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三、知识回顾:

    1、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2、一元二次方程的常用解法有:配方法的一般过程是怎样的`?

    3、一元二次方程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请举例说明。

    4、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怎样判断求得的结果是否合理?请举例说明。

    四、例题解析:

    例1、填空

    1、当m时,关于x的方程(m-1)+5+mx=0是一元二次方程.

    2、方程(m2-1)x2+(m-1)x+1=0,当m时,是一元二次方程;当m时,是一元一次方程.

    3、将一元二次方程x2-2x-2=0化成(x+a)2=b的形式是;此方程的根是.

    4、用配方法解方程x2+8x+9=0时,应将方程变形为()

    A、(x+4)2=7B、(x+4)2=-9

    C、x+4)2=25D、(x+4)2=-7

    学习内容学习随记

    例2、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

    (1)4x2-16x+15=0(用配方法解)(2)9-x2=2x2-6x(用分解因式法解)

    (3)(x+1)(2-x)=1(选择适当的方法解)

    例3.1、新竹文具店以16元/支的价格购进一批钢笔,根据市场调查,如果以20元/支的价格销售,每月可以售出200支;而这种钢笔的售价每上涨1元就少卖10支.现在商店店主希望销售该种钢笔月利润为1350元,则该种钢笔该如何涨价?此时店主该进货多少?

    2、如图,在Rt△ACB中,∠C=90°,AC=6m,BC=8m,点P、Q同时由A、B两点出发分别沿AC,BC方向向点C匀速运动,它们的速度都是1m/s,几秒后△PCQ的面积为Rt△ACB面积的一半?

    一元二次方程课件 篇8

    知识点: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形式,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解法

    重点、难点:二元一次方程四种解法,直接开平方、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

    教学形式:例题演示,加深印象!学完即用,巩固记忆!你问我答,有来有往!

    大家下午好!我叫XXX,20XX年毕业于暨南大学,学的行政管理,现在教的是初中数学,希望能与大家有一个愉快的下午!

    我们今天的课堂内容是复习一元二次方程。首先请同学们看黑板上的这4个等式,请判断等式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如果是请说出该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以及常数项:

    (4)3x -5x=3x 不是 整理式子得-5x=0所以为一元一次方程(追问为什么) 好,同学们都回答得非常好!那么我们所说的一元二次方程究竟是什么呢?我们从它的名字可以得出它的定义!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 +bx+c=0 (a ≠0)其中,a 为二次项系数、b 为一次项系数、c 为常数项。记住,a 一定不为0,b 、c 都有可能等于0,一元二次方程的形式多种多样,所以大家要注意找系数时先将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式! 至于一个一元二次方程有没有根怎么判断,有同学能告诉老师吗?(没有就自己讲),好非常好!我们知道Δ是等于2-4ac 的,当Δ>0时,方程有2个不相同的实数根;当Δ=0时,方程有两个相同的实数根;当Δ

    那说到求方程的根我们究竟学了几种求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方法呢?我知道同学们肯定心里有答案,就让老师为你们一一梳理~

    遇到形如x =n的二元一次方程,可以直接使用开方法来求解。若n 0, 则x=±n 。同学们能明白吗?

    大家觉得直接开平方好不好用?简不简单?那大家肯定都想用直接开方法来做题,是吧?当然,中考题简单也不至于这么简单~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配方法来将方程往完全平方形式变化。配方法我们通过2道例题来巩固一下:

    简单的一眼看出来的:x -2x+1=0 (x-1)=0(让同学回答)

    大家能听懂吗?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道练习题,2min 时间,大家一起报个答案给我!

    大家都会做吗?还需要讲解详细步骤吗?

    (3)讲完了直接开方法、配方法之后我们来讲一个万能的公式法。只要知道abc ,没有公式法求不出来的解,当然啦,除非是无解~

    首先,公式法里面的公式大家还记得吗?

    这个公式是怎么来的呢?有同学知道的吗?就是将一般式配方法得到的x 的`表达式,大家记住,会用就可以了,如果有兴趣可以课后试着用配方法进行推导,也欢迎课后找我探讨~这个公式法用起来非常简单,一找数、二代入、三化简。 我们来做一道简单的例题:

    带入公式得:x=((-(-2))± 2) 2-4*(-4)*3/(2*3)

    同学们你们解对了吗?

    使用公式法时要注意的点:系数的符号要看准、代入和化简要细心,不要马失前蹄哈~

    (4)今天的第四种解方程的方法叫因式分解法。因式分解大家会吗?好那今天由我来带大家一起见识一下因式分解的魅力!

    简单来说,因式分解就是将多项式化为式子的乘积形式。

    比如说ab+ab 可以化成ab (1+a)的乘积形式。

    那么对于二元一次方程,我们的目标是要将其化成(mx+a)*(nx+b)=0 这样就可以解出x=-a/m x=-b/n

    则可以化成4x +x+4x+1=0 x(4x+1)+(4x+1)=0 (x+1)(4x+1)=0

    同学们都能明白吗?就是找出公因式,将多项式化为因式的乘积形式从而求解。 练习题:x -5x+6=0 x=2 x=3

    好,复习完了二元一次方程我们熟知它的概念。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项最高次数为2的等式,叫做二元一次方程。我们还要会找abc 系数,会用Δ=b-4ac 来判别方程实根的情况。还需要熟悉四种方程的解法,这是中考的重点考察内容。当然,具体用哪一种解题方法就需要结合具体的题目来选择了。如果形式简单可以直接用开平方则直接用开平方,否则首选因式分解法,再者选择配方法,最后的底线是公式法~当然每个人的习惯不一样,熟悉的方法也不一样,同学们可以自行选择万无一失的方法,像老师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用公式法,哈哈哈哈~好啦,上完这一个复习课希望大家都能有收获!

    一元二次方程课件 篇9

    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最终是要落实到它的应用上。本节课通过学习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解决两类问题:面积问题及增长率问题,使学生体验“知识来自实践,又作用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史老师围绕这一知识应用开展课堂教学。现就本节课的课堂教学评价如下:

    首先,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掌握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审--设--列--解--验--答;学会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学会寻找增长率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了解数学源于生活,从数学的无穷奥秘,感受生活的丰富多采。培养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一目标比较全面、具体、适宜,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确定,并且知识目标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同时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大纲为指导,体现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从目标达成来看,教学目标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

    史老师对这一节课的知识教授比较准确科学,教师在教材处理上做了一些文章,从课前学习配备一定量的复习练习,回忆巩固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通过模仿练习,提升学习的量,并在教法选择上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一)看教学思路设计。

    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

    因此史老师在教学思路设计上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学生实际,并设计合作与探究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的效果比较好。

    (二)看课堂结构安排。

    教学思路侧重教材处理,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纵向教学脉络,而课堂结构侧重教法设计,反映教学横向的层次和环节。它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各部分的确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

    1、从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看,本节课前面时间安排多,内容多,后面时间少,内容密度大,讲与练时间搭配还不够合理,讲地多,练得少。

    2、从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看,占用时间过多,学生活动时间不够多。

    3、从学生的个人活动时间与学生集体活动时间的分配看,学生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时间分配不够合理,集体活动过多,学生个人自学、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时间不够。

    4、从优差生活动时间看,学生情况我们不是很熟悉,难以判断。

    5、从非教学时间看,史老师控制较好,基本没有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的现象。

    什么是教学方法?它包括教师“教学活动方式,还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的方式,是“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的统一。

    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总是相对而言的,它总是因课程,因学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量体裁衣,灵活运用。本节课采用任务驱动下的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辅导相结合的模式,设计思路较好,具体实施时仍旧感觉到传统教法占优。

    现代化教学呼唤现代化手段。“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陈旧单一教学手段应该成为历史。本节课适当运用了投影仪、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了课堂的容量。

    1、看板书。

    字迹工整美观,板画娴熟。因书写地方少,体现不出教师的真实水平。

    2、看教态。

    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表达靠55%的面部表情+38%的声音+7%的言词。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交融。这一方面对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加强。

    3、看语言。

    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史老师语言准确清楚,说普通话,精当简炼,有启发性。教学语言的语调高低适宜,快慢适度,富于变化。

    4、看教法。

    史老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议、微机等比较熟练。

    课堂效果评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二是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达成。三是有效利用45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应该说本节课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元二次方程课件 篇10

    从试题结构看,共分三个大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解答题,相对来说试题比较简单。从学生的答卷来看,存在以下问题:

    一、学生计算能力总体差.

    如:最后计算题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出错和一大题的一半出错.

    二、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如:

    填空题7题和10题,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的条件理解不透彻

    三、基本的概念定理不清楚

    如:选择题14和15题有关角平分线和垂直平分线定理的考查好多学生出错.15题是有关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和整式方程,分式方程的考查,包括有优生都出错.

    对于95%的学生证明步骤依然是他们的弱点,是初三阶段的训练目标.

    针对上述问题,今后需采取以下措施:落实基础,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规范学生的书写及解题格式的规范程度,针对我们班及格人数和其他班有差距,需要加强及格边缘学生的个别关注,尤其充分利用辅导课的时机有针对性的辅导.对不同的学生给以不同的关注,使每个学生都能克服其缺点以提高学习成绩.

    一元二次方程课件 篇11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初步感受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

    2会区分生活中的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

    3在经历猜测、试验、收集与分析试验结果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合作交流。

    (二)过程方法目标:

    通过实际情境让学生认知生活中有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结合合作探索活动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模型并运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三)情感态度目标:

    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造力,建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感受数学的无限乐趣。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区分生活中与数学中的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

    教学难点:

    区分生活中的事件类型,做出合理决策。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出示乒乓球,引出下例:

    2某次国际乒乓球比赛中,中国选手甲和乙进入最后的决赛,那么该项比赛的

    (1)冠军属于中国吗?

    (2)冠军属于外国选手吗?

    (3)冠军属于中国选手甲吗?

    (通过学生熟悉而又简单的问题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现象,从而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3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确定与不确定》

    二感知生活中的确定与不确定

    说一说:(1)生活中有哪些事情是我们确定的?

    (2)生活中有哪些事情是我们不确定的?

    (小组讨论,让学生联系生活,再次感知,从而进一步激发兴趣)

    三建立数学知识模型(通过上述学生的举例感知生活中的确定与不确定事情,从而给出三种事件的概念,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在特定条件下,有些事情我们事先能肯定它一定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是不可能事件.

    在特定条件下,有些事情我们事先能肯定它一定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是必然事件.

    在特定条件下,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事先无法确定它会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是随机事件.

    四知识理解把握本质

    练习:下列事件中哪些是不可能事件,那些是必然事件,那些是随机事件?

    1.抛掷一个均匀的骰子,6点朝上。

    2.打开电视,它正在播广告。

    3.小明家买彩票将获得500万元彩票大奖。

    4.明天一定下雨。

    5.妇幼保健院,下一个出生的婴儿是女孩子。

    6.1+3>2

    7.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180度。

    8.如果a,b都是有理数,那么ab=ba

    (对于概念的学习,要通过多次感知,不断强化,在初步感知概念后,要通过及时的辨别分析,真正认识概念的本质)

    (通过第七、八两小题让学仿照再举几例,使学生认识到以前所学习的大量的.公式、法则等一般来说都是必然事件。)

    五分组学习,其乐融融

    1小组竞赛:

    分别举出生活的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将全班同学分成三组,分别举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通过活动更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也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2数学实验室:

    摸球游戏:规则:共有15个白球,5个黑球.每次只能摸5个球,摸到5个黑球为一等奖,依次类推.

    (1)学生动手摸奖,体会中奖的可能性,感受到身边的事情.

    (2)设计游戏:你能仿照上面的游戏自己设计几个游戏吗?(一个是必然事件,一个是不可能事件,一个是随机事件)

    (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有用的数学)

    (用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摸奖,既能加深对三种事件的理解,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为下面的可能性埋下伏笔)

    六故事:《田忌赛马》

    齐王和田忌都有上等马、中等马和下等马3种,可是田忌的各个等级的马都比齐王同等级的马差一些?

    想一想:田忌和齐王赛马是否一定会输?为什么?

    七观察分析探究

    改变开头例子中的条件:

    (1)如果进入决赛的是两个外国人问题如何回答?

    (2)如果进入决赛的一个中国人,一个外国人问题又如何回答呢?

    通过例子发现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三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让学生体会概念中的“特定条件”。

    八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

    九课后练习:

    1用适当的语言来表示下列词语所反映的事件发生情况?

    东边日出西边雨?十拿九稳?大海捞针?海枯石烂

    2小名、小芳和小圆每人各买一瓶饮料,在供购买的20瓶饮料中,有两瓶已经过了保质期.请根据以上这段话,设计一个不可能事件,一个必然事件,一个随机事件?

    十板书设计:

    确定与不确定

    不可能事件

    确定事件

    必然事件

    随机事件---不确定事件---可能会发生,也可能不会发生

    三种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一元二次方程课件 篇12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就要开始学习一元二次方程了,在开始讲新课之前,我们首先来看一看第二十二章的这张图片,图片上有一个铜雕塑,有哪位同学能告诉我这是谁吗?

    生:老师,这是雷锋叔叔。

    师:对,这是辽宁省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前的雷锋雕像,雷锋叔叔一生乐于助人,奉献了自己方便了他人,所以即使他去世了,也活在人们心中,所以人们才给他做一个雕塑纪念他,同学们是不是也要向雷锋叔叔学习啊?

    生:是的老师。

    师:可是原来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在建造这座雕像的时候曾经遇到了一个问题,也就是图片下面的这个问题,同学们想不想为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想。

    师:同学们也都很乐于助人,好那我们看一看这个问题是什么,然后带着这个问题开始我们今天的学习一元二次方程。

    (二)新课教学

    师:我们来看到这个题目,要设计一座2m高的人体雕像,使雕像的上部(腰以上)与下部(腰以下)的高度比,等于下部与全部(全身)的高度比,雕像的下部应设计为全高?同学们用AC来表示上部,BC来表示下部先简单列一下这个比例关系,待会老师下去看看同学们的式子。

    (下去巡视)

    (三)小结作业

    师:今天大家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同学们回去还要加强巩固,做练习题的1、2(2)题。

    【一元二次方程课件】相关推荐
    [热]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

    我相信幼师都接触过教案,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写幼儿园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活动准备:不透明的盒子里面放着香菜。香菜盆栽。活动目标:通过盒子引起孩子的好奇心。经过看、闻、尝来了解香菜。活...

    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

    按照惯例,幼儿园教师必须撰写自己的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每一位幼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好的幼儿园教案都有哪些内容?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供大家参考。活动目标:1、欣赏音乐,能有节奏的开火车。2、在玩开火车的游戏时能够分辨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