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数学教案范例大全初中(摘录9篇)
  • 数学教案范例大全初中

    发表时间:2024-10-02

    数学教案范例大全初中(摘录9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数学教案范例大全初中 篇1

    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的活动,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收集统计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整理收集数据的方法。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整理所学习的统计图,和统计量,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过各种统计图的特点,掌握整理收集数据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出示预习提纲:

    1、我们学习了哪几种统计图?

    2、这几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

    3、概率的知识有哪些?

    二、展示与交流

    (一)提出问题

    1、(出示问题情境)我们班要和希望小学的六(1)班建立手拉手班级,怎么样向他们介绍我们班的一些情况呢?(指名回答)

    2、师:先独立列出几个你想调查的问题。(写在练习本上)

    3、四人小组交流,整理出你们小组都比较感兴趣的,又能实施的3个问题。(小组汇报、交流、整理)

    4、接着全班汇报交流(师罗列在黑板上)

    师:大家想调查这么多的问题,现在我们班选择其中有价值又能实施的问题进行调查。(师根据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整理)

    (二)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

    1、师:调查这几个问题,你需要收集哪些数据?怎么样收集这些数据?与同伴交流收集数据的方法。

    2、师:开展实际调查的话,如何进行调查比较有效?在调查的时候,大家需要注意什么?

    (三)开展调查

    1、针对学生提出的某个问题,先组织小组有效的开展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活动,然后把数据记录下来,并进行整理。

    2、师:谁来说一说你们小组是怎么样分工,怎么样调查和记录数据的?(指名汇报)

    3、全班汇总、整理、归纳各小组数据。(板书)

    4、师:分析上面的数据,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5、师:根据整理的数据,想一想绘制什么统计图比较好呢?

    6、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四)回顾统计活动

    1、师:在刚才的统计活动,我们都做了些什么?你能按顺序说一说吗?

    师板书: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作出决策。

    2、收集在生活中应用统计的例子,并说说这些例子中的数据告诉人们哪些信息。(全班交流)

    指名同学汇报,其他同学注意听,并指出这个同学举的例子中你可以获得什么信息?

    3、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说说收集数据有哪些方法?

    (1)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引导学生结合例子(充分利用第2题中收集来

    的实例)来说说自己的方法。

    (2)师归纳:常用的收集数据的方法有:查阅资料、询问他人、调查实验等。

    4、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对统计表和统计图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统计图,对这些统计图,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

    数学教案范例大全初中 篇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二次根式的意义;

    2、掌握用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问题;

    3、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和,并能灵活应用;

    4、通过二次根式的计算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5、通过二次根式性质和的介绍渗透对称性、规律性的数学美。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二次根的意义;

    (2)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

    难点:确定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

    三、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练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平方根、算术平方根?

    2、说出下列各式的意义,并计算

    (二)引入新课

    新课:二次根式

    定义: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对于请同学们讨论论应注意的问题,引导学生总结:

    (1)式子只有在条件a≥0时才叫二次根式,是二次根式吗?呢?

    若根式中含有字母必须保证根号下式子大于等于零,因此字母范围的限制也是根式的一部分。

    (2)是二次根式,而,提问学生:2是二次根式吗?显然不是,因此二次

    根式指的是某种式子的“外在形态”。请学生举出几个二次根式的例子,并说明为什么是二次根式。下面例题根据二次根式定义,由学生分析、回答。

    例1当a为实数时,下列各式中哪些是二次根式?

    例2 x是怎样的实数时,式子在实数范围有意义?

    解:略。

    说明:这个问题实质上是在x是什么数时,x—3是非负数,式子有意义。

    例3当字母取何值时,下列各式为二次根式:

    分析:由二次根式的`定义,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把问题转化为解不等式。

    解:(1)∵a、b为任意实数时,都有a2+b2≥0,∴当a、b为任意实数时,是二次根式。

    (2)—3x≥0,x≤0,即x≤0时,是二次根式。

    (3),且x≠0,∴x>0,当x>0时,是二次根式。

    (4),即,故x—2≥0且x—2≠0,∴x>2。当x>2时,是二次根式。

    例4下列各式是二次根式,求式子中的字母所满足的条件:

    分析:这个例题根据二次根式定义,让学生分析式子中字母应满足的条件,进一步巩固二次根式的定义,。即:只有在条件a≥0时才叫二次根式,本题已知各式都为二次根式,故要求各式中的被开方数都大于等于零。

    解:(1)由2a+3≥0,得。

    (2)由,得3a—1>0,解得。

    (3)由于x取任何实数时都有|x|≥0,因此,|x|+0。1>0,于是,式子是二次根式。所以所求字母x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4)由—b2≥0得b2≤0,只有当b=0时,才有b2=0,因此,字母b所满足的条件是:b=0。

    数学教案范例大全初中 篇3

    一、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探索勾股定理的内容并证明,能够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计算和运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分析,大胆猜想,探索勾股定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逻辑推理的能力。

    (2)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过程,并体会数形结合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

    (1)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增进数学学习的信心,感受数学之美,探究之趣。

    (2)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介绍中国古代勾股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和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钻研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探索和证明勾股定理

    教学难点

    用拼图的方法证明勾股定理

    三、教学方法

    (学法)“引导探索法”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

    四、教具准备

    课件、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1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教师活动:出示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徽的图案向学生提问

    (1)你见过这个图案吗?

    (2)你听说过“勾股定理”吗?

    学生活动:

    学生思考回答

    设计意图:目的在于从现实生活中提出“赵爽弦图”,进一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同时为探索勾股定理提供背景材料。

    教学环节2

    教学过程:

    实验操作获取新知归纳验证完善新知

    教师活动: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探索

    学生活动:猜想实验合作交流画图测量拼图验证

    设计意图: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为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动手拼出赵爽弦图,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成就感。通过拼图活动,使学生对定理的理解更加深刻,体会数学中的数形结合思想,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讨论、交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感受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环节3

    教学过程:解决问题应用新知

    教师活动:出示例题和练习

    学生活动:交流合作,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运用勾股定理对实际问题的解释和应用,培养学生从身边的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模型的能力,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数学的本质: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能服务于生活,顺利解决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求直角三角形边长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环节4

    教学内容:

    课堂小结

    巩固新知布置作业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小结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既引导学生从面积的角度理解勾股定理,又从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关注学生对课堂整体感受,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体会收获的喜悦.

    通过布置课外作业,给学生留有继续学习的空间和兴趣,及时获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适当的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与指导.

    六、板书设计

    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和b,斜边为c,那么a2+b2=c2。

    七、习题拓展

    如图,将长为10米的梯子AC斜靠在墙上,BC长为6米。(1)求梯子上端A到墙的底端B的距离AB。

    (2)若梯子下部C向后移动2米到C1点,那么梯子上部A向下移动了多少米?

    八、作业设计

    1、收集有关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下节课展示、交流.

    2、做一棵奇妙的勾股树(选做)

    数学教案范例大全初中 篇4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注重学生参与,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教学过程:

    一、试一试

    1.设矩形花圃的垂直于墙的一边AB的长为xm,先取x的一些值,算出矩形的另一边BC的长,进而得出矩形的面积ym2.试将计算结果填写在下表的空格中,

    2.x的值是否可以任意取?有限定范围吗?

    3.我们发现,当AB的长(x)确定后,矩形的面积(y)也随之确定,y是x的函数,试写出这个函数的关系式,

    对于1.,可让学生根据表中给出的AB的长,填出相应的BC的长和面积,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表格中数据的变化情况,提出问题:(1)从所填表格中,你能发现什么?(2)对前面提出的问题的解答能作出什么猜想?让学生思考、交流、发表意见,达成共识:当AB的长为5cm,BC的长为10m时,围成的矩形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50m2。对于2,可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各组派代表发表意见。形成共识,x的值不可以任意取,有限定范围,其范围是0<x<10。对于3,教师可提出问题,(1)当AB=xm时,BC长等于多少m?(2)面积y等于多少?并指出y=x(20-2x)(0<x<10)就是所求的函数关系式.

    二、提出问题

    某商店将每件进价为8元的某种商品按每件10元出售,一天可销出约100件.该店想通过降低售价、增加销售量的办法来提高利润,经过市场调查,发现这种商品单价每降低0.1元,其销售量可增加10件。将这种商品的售价降低多少时,能使销售利润最大?在这个问题中,可提出如下问题供学生思考并回答:

    1.商品的利润与售价、进价以及销售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利润=(售价-进价)×销售量]

    2.如果不降低售价,该商品每件利润是多少元?一天总的利润是多少元?

    [10-8=2(元),(10-8)×100=200(元)]

    3.若每件商品降价x元,则每件商品的利润是多少元?一天可销

    售约多少件商品?

    [(10-8-x);(100+100x)]

    4.x的值是否可以任意取?如果不能任意取,请求出它的范围,

    [x的值不能任意取,其范围是0≤x≤2]

    5.若设该商品每天的利润为y元,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

    [y=(10-8-x)(100+100x)(0≤x≤2)]

    将函数关系式y=x(20-2x)(0<x<10=化为:

    y=-2x2+20x(0<x<10)……………………………(1)将函数关系式y=(10-8-x)(100+100x)(0≤x≤2)化为:y=-100x2+100x+20D(0≤x≤2)……………………(2)

    三、观察;概括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函数关系式(1)和(2),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

    (1)函数关系式(1)和(2)的自变量各有几个?

    (各有1个)

    (2)多项式-2x2+20和-100x2+100x+200分别是几次多项式?(分别是二次多项式)

    (3)函数关系式(1)和(2)有什么共同特点?

    (都是用自变量的二次多项式来表示的)

    (4)本章导图中的问题以及P1页的问题2有什么共同特点?让学生讨论、交流,发表意见,归结为:自变量x为何值时,函数y取得最大值。

    2.二次函数定义:形如y=ax2+bx+c(a、b、c是常数,a≠0)的函数叫做x的二次函数,a叫做二次函数的系数,b叫做一次项的系数,c叫作常数项.

    四、课堂练习

    1.(口答)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二次函数?

    (1)y=5x+1(2)y=4x2-1

    (3)y=2x3-3x2(4)y=5x4-3x+1

    2.P3练习第1,2题。

    五、小结

    1.请叙述二次函数的定义.

    2,许多实际问题可以转化为二次函数来解决,请你联系生活实际,编一道二次函数应用题,并写出函数关系式。

    六、作业:略

    数学教案范例大全初中 篇5

    教材分析: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的知识内容主要是以前一单元中的求根公式为基础的。教材通过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x1、x2得出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以及以数x1、x2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方程模型。然后通过4个例题介绍了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简化一些计算的知识。

    学情分析:

    1.学生已学习用求根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学生,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多是直观、形象的,他们所注意的多是事物外部的、直接的、具体形象的特征。

    3.在教学初始,出示一些学生所熟悉和感兴趣的东西,结合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使他们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结合的基础上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式,能运用根与系数的关系由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求出另一个根与未知数,会求一元二次方程两个根的倒数和与平方数,两根之差。

    2、能力目标:通过韦达定理的教学过程,使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3、情感目标:通过情境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积极学习数学的态度。体验数学活动中充满着探索与创造,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成功感,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2、难点:让学生从具体方程的根发现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并用语言表述,以及由一个已知方程求作新方程,使新方程的根与已知的方程的根有某种关系,比较抽象,学生真正掌握有一定的难度,是教学的难点。

    板书设计: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如果ax+bx+c=0(a≠0)的两根是x1,x2,那么x1+x2=,x1x2=。

    问题6.在方程ax+bx+c=0(a≠0)中,a、b、c的作用吗?①二次项系数a是否为零,决定着方程是否为二次方程;②当a≠0时,b=0,a、c异号,方程两根互为相反数;③当a≠0时,△=b-4ac可判定根的情况;④当a≠0,b-4ac≥0时,x1+x2=,x1x2=。⑤当a≠0,c=0时,方程必有一根为0。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本节课充分让学生分析、观察、提高了学生的归纳能力及推理论证的能力。

    教学反思:

    1.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推导是在求根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它深化了两根的和与积同系数之间的关系,是我们今后继续研究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的主要工具,必须熟记,为进一步使用打下基础。

    2.以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探索与推导,向学生展示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提倡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精神,借此锻炼学生分析、观察、归纳的能力及推理论证的能力。

    3.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在中考中多以填空,选择,解答题的形式出现,考查的频率较高,也常与几何、二次函数等问题结合考查,是考试的热点,它是方程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4.使学生体会解题方法的多样性,开阔解题思路,优化解题方法,增强择优能力。力求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行学习,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教师应注意引导。

    数学教案范例大全初中 篇6

    一、教学目的:

    1.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义及两个判定方法;会用这些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2.在菱形的判定方法的探索与综合应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菱形的两个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判定方法的证明方法及运用.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本节课安排了两个例题,其中例1是教材P109的例3,例2是一道补充的题目,这两个题目都是菱形判定方法的直接的运用,主要目的是能让学生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并会用这些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这些题目的推理都比较简单,学生掌握起来不会有什么困难,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完成.程度好一些的班级,可以选讲例3.

    四、课堂引入

    1.复习

    (1)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2)菱形的性质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性质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并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运用菱形的定义进行菱形的判定,应具备几个条件?(判定:2个条件)

    2.【问题】要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除根据定义判定外,还有其它的判定方法吗?

    3.【探究】(教材P109的探究)用一长一短两根木条,在它们的中点处固定一个小钉,做成一个可转动的十字,四周围上一根橡皮筋,做成一个四边形.转动木条,这个四边形什么时候变成菱形?

    通过演示,容易得到:

    菱形判定方法1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注意此方法包括两个条件:(1)是一个平行四边形;(2)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

    通过教材P109下面菱形的作图,可以得到从一般四边形直接判定菱形的方法:

    菱形判定方法2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五、例习题分析

    例1(教材P109的例3)略

    例2(补充)已知:如图ABCD的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与边AD、BC分别交于E、F.

    求证:四边形AFCE是菱形.

    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E∥FC.

    ∴∠1=∠2.

    又∠AOE=∠COF,AO=CO,

    ∴△AOE≌△COF.

    ∴EO=FO.

    ∴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Jk251.cOm

    又EF⊥AC,

    ∴AFCE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例3(选讲)已知:如图,△ABC中,∠ACB=90°,BE平分∠ABC,CD⊥AB与D,EH⊥AB于H,CD交BE于F.

    求证:四边形CEHF为菱形.

    略证:易证CF∥EH,CE=EH,在Rt△BCE中,∠CBE+∠CEB=90°,在Rt△BDF中,∠DBF+∠DFB=90°,因为∠CBE=∠DBF,∠CFE=∠DFB,所以∠CEB=∠CFE,所以CE=CF.

    所以,CF=CE=EH,CF∥EH,所以四边形CEHF为菱形.

    六、随堂练习

    1.填空:

    (1)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

    (2)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________;

    (3)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________;

    (4)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对角线的四边形是菱形.

    2.画一个菱形,使它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6cm、8cm.

    3.如图,O是矩形ABCD的对角线的交点,DE∥AC,CE∥BD,DE和CE相交于E,求证:四边形OCED是菱形。

    七、课后练习

    1.下列条件中,能判定四边形是菱形的是()

    (A)两条对角线相等(B)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

    (C)两条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D)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2.已知:如图,M是等腰三角形ABC底边BC上的中点,DM⊥AB,EF⊥AB,ME⊥AC,DG⊥AC.求证:四边形MEND是菱形.

    3.做一做:

    设计一个由菱形组成的花边图案.花边的长为15cm,宽为4cm,由有一条对角线在同一条直线上的四个菱形组成,前一个菱形对角线的交点,是后一个菱形的一个顶点.画出花边图形.

    数学教案范例大全初中 篇7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案例理解正比例函数,能列出正比例函数关系式

    2.教会学生应用正比例函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

    利用正比例函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

    1.《阿甘正传》是一部励志影片。片中阿甘曾跑步绕美国数圈,假设他从德州到加州行进了千米,耗费了他150天时间。

    (1)阿甘大约平均每天跑步多少千米?

    (3)阿甘一个月(30天)的行程是多少千米?

    【生】列算式回答

    【师】点评总结

    2.写出下列变量间的函数表达式

    (1)正方形的周长l和半径r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抽象问题让学生思考】

    (2)大米每千克四元,则售价y元与数量x(kg)的函数关系式是什么?

    (3)下列函数关系式有什么共同点?(小组合作)【分析共同点和不同点,找出规律】

    (1)y=200x(2) l=2∏r(3) m=

    【生回答,师点评】

    【引入新课】

    1、正比例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形如y=kx (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板书概念,引导学生分析正比例函数的定义】

    2 、【例题讲解】

    例1在同一坐标系里,画出下列函数的图像:y==x y=3x

    解:【略】 【掌握函数图像的画法:列表,描点,连线】

    3、练习

    (1)已知正比例函数y=kx.当x=3时y=6 。求k的值

    (2)一种笔记本每本的单价为3元。则销售金额y元与销售量x之间的关系式是怎样的?当销售金额为360元时,则售出了多少本这种笔记本?

    五、课外作业

    【反思】

    由于函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而理解函数的概念是教学的重点。这节课首先通过实例,回顾函数的概念,其次抽象提出正比例函数关系式,由学生观察得到特点,然后引出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和特点,再通过练习加以巩固,最后通过小组讨论利用正比例函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数学教案范例大全初中 篇8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平移的定义

    2.平移的基本性质

    (二)能力训练要求

    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理解平移的基本内涵.

    2.探索平移的基本性质,理解平移前后两个图形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和对应角分别相等的性质.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经历观察、分析、操作、欣赏以及抽象、概括等过程,经历探索图形平移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平移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平移的基本内涵的理解.

    ●教学方法

    探索、发现法.

    ●教具准备

    图片:一些游乐园的图片、辘轳、电梯等.

    电脑演示:平移的过程,粒子运动及行星运转等.

    投影片四张:

    第一张:想一想,议一议(记作投影片§3.1A);

    第二张:想一想(记作投影片§3.1B);

    第三张:平移的性质(记作投影片§3.1C);

    第四张:例1(记作投影片§3.1D).

    ●教学过程

    Ⅰ.巧设情景问题,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还记得游乐园内的一些项目吗?(或投影片放图片,或在电脑上演示幻灯片):旋转木马、荡秋千、小火车、滑梯……它们曾经使我们许多人乐而忘返.不过,你想过没有:小火车在笔直的铁轨上开动时,火车头走了200米,那车尾走了多少米呢?

    [生齐]也走了200米.

    [师]很好.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它有很多规律等待我们去探索,去发现!无论是年代久远的.老牛上的辘轳(出示图片);还是刚刚耸立起的高楼大厦里的电梯,(出示图片),无论是微观世界里的粒子运动(电脑演示),还是浩翰宇宙中的行星运转(电脑演示).其中最简捷的运动变化形式主要是平移和旋转,让我们走进图形变换的天地,继续探索图形变换的奥秘吧!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探索第三章: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Ⅱ.讲授新课

    [师]下面我们来看第一节:生活中的平移(电脑演示:P57的图3—1,然后提出问题)

    (1)图3—1中,传送带上的电视机的形状、大小在运动前后是否发生了变化?手扶电梯上的人呢?

    [生齐]传送带上的电视机的形状、大小在运动前后没有发生改变.

    手扶电梯上的人也没有变化.

    [师]很好,我们再看(电脑演示):

    在传送带上,如果电视机的某一按键向前移动了80cm,那么电视机的其他部位向什么方向移动?移动了多少距离?

    [生]电视机的其他部位也向前移动,也移动了80cm.

    [师]好,(电脑出示问题,并演示四边形ABCD移动到四边形EFGH的位置的过程)

    如果把移动前后的同一台电视机的屏幕分别记为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EFGH(如下图),那么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EFGH的形状、大小是否相同?

    [生]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EFGH的形状、大小相同.

    [师]很好,那同学们来想一想,议一议(出示投影片§3.1A).

    传送带运送电视机的过程中,电视机的形状、大小、位置等因素中,哪些没有发生改变?哪些发生了变化?手扶电梯上的人呢?

    数学教案范例大全初中 篇9

    教材分析

    立体图形的翻折问题是高二《代数》(下)中立体几何的一个学习内容,它融会贯通于各种立体几何和几何体中,对学生进一步理解立体图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立体图形的翻折是从学生生活周围熟悉的物体入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于平面图形的关系;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几何体可由平面图形折叠而成,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使学生了解研究立体图形的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平面图形于折叠后的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找到变化过程中的不变量。

    教学难点

    转化思想的运用及发散思维的培养。

    学生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对一些简单几何体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于求解空间角及空间距离已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并且在班级中已初步形成合作交流,敢于探索与实践的良好习惯。学生间相互评价、相互提问的互动的气氛较浓。

    设计理念

    根据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结合“注重开放与生成,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的要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生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实施开放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翻折问题的解题方法,并会初步应用。

    2、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实践过程中,使学生提高对立体图形的分析能力,并在设疑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通过平面图形与折叠后的立体图形的对比,向学生渗透事物间的变化与联系观点,在解题过程中,使学生理解,将立体图形中的问题化归到平面图形中去解决的转化思想。

    教学流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设想、导入课题。

    1、如图(图略),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在原正方体中,有下列命题

    (1)AB与EF所在直线平行

    (2)AB与CD所在直线异面

    (3)MN与EF所在直线成60度

    (4)MN与CD所在直线互相垂直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2、引入课题----翻折

    二、学生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等实践活动,加强对图形的认识和感受(引导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如何突破难点,从而体现在平面图形中求解一些不变量对于解空间问题的重要性)。

    1、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空间和舞台,让学生自己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解进一步提出问题。

    (1)线段AE与EF的夹角为什么不是60度呢?

    (2)AE与FG所成角呢?

    (3)AE与GC所成角呢?

    (4)在此正四棱柱上若有一小虫从A点爬到C点最短路径是什么?经过各面呢?

    (通过对发散问题的提出培养学生的培养精神及转化的教学思想方法,让学生体会折叠图与展开图的不同应用。)

    2、让学生观察电脑演示折叠过程后,再亲自动手折叠,针对问题做出回答。

    (1)E、F分别处于G1G2、G2G3的什么位置?

    (2)选择哪种摆放方式更利于求解体积呢?

    (3)如何求G点到面PEF的距离呢?

    (4)PG与面PEF所成角呢?

    (5)面GEF与面PEF所成角呢?

    (学生会发现这几个问题可在同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找到答案,然后让学生在折纸中找到这个三角形的位置,既而发现折叠过程中的不变量。)

    3、演示MN的运动过程,让学生观察分析解题过程强调证PN垂直AB的困难性。与学生共同品位解出这道2002高考题的喜悦的同时,引导学生用上题的思路能否更快捷地解出此题呢?

    (学生大胆想象,并通过模型制作确认想象结果的正确性,从而开辟一条简捷的翻折思想解题思路。)

    三、小结

    1、画平面图,并折前图与折后图中的字母尽量保持一致。

    2、寻找立体图形中的'不变量到平面图形中求解是关键。

    3、注意培养转化思想和发散思维。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小结本节主要知识及学习活动,养成学习、总结、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发散自我评价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课外活动

    1、完成课上未解决的问题。

    2、对与1题折成正三棱柱结果会怎样?对于2题改变E、F两点位置剪成正三棱柱呢?

    (通过课外活动学习本节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课后反思

    本课设计中,有梯度性的先安排三个小题,让学生经历先动手、思考、预习这一学习过程,然后在课堂上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并且适时发问的同时帮助学生找到解决方法。归纳总结解翻折问题的技巧和作为解题方法的优越性。在实施开放式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精神和创新意识,将创新的教材、创新的教法与创新的课堂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

    【数学教案范例大全初中(摘录9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5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