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教案(精品12篇)
  • 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教案

    发表时间:2024-10-01

    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教案(精品12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教案 篇1

    【设计理念】

    激发学生表达欲望,注重表达的条理性,并将口语交际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去。设计力求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作为中心,巧妙创设情境,注重双向互动,尽量多的留给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会说,发展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材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的教学设计,选择了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父母的爱》。这次“口语交际”训练要求学生就课本中的三个小故事发表对“父母的爱”的看法,同时还要求学生联系生活,讲述生活中与文中三个小故事类似的事,再谈谈自己的想法。文本中的三个小故事简单明了,在生活中容易找到类似情形,不但为学生“口语交际”有感而发提供了情感的感触点,而且为学生联系生活讲故事开拓了思路。本次“口语交际”内容“父母的爱”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紧密,且仍然是当今社会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教育意义。

    【学情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很近,而且课本中也提供了可感的材料,学生是有话可说的,但是学生要从不同角度深刻地理解和感受“父母的爱”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要挖掘父母对爱的典型事例较为不容易。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可能无法关注细节,进行细致描述,容易说大话空话;也较难从各个角度回忆,讲述故事,发表看法。因此,针对五年级学生认知特点,可让他们课前参与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与父母交谈,为口语交际做好铺垫。本次活动意在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深刻地理解和感受“父母的爱”。在“口语交际”进行中,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教师要注意从口语表达、交际态度等方面加以指导,还要加强对学生倾听习惯和能力的指导。以达到本次口语交际的目标要求。

    【教学准备】

    1.准备多媒体课件;准备学生场景剧表演用的父亲、母亲、孩子的头饰等物

    品。

    2.邀请家长进课堂,准备好交流的媒体资料(提前录制好本班学生父母对孩子教育的视频如:最想对孩子说的话及对孩子的期望等视频录像资料、书信、贺卡等)对学生课前要保密。意在激发学生好奇心和表达欲,从而更加增进父母与子女的情感。

    【前置性作业】

    课前分小组搜集自己或他人生活中与父母之间的小故事,也可以读读关于“父母的爱”为主题的作文或其他文学作品为本次口语交际打下基础。回忆自己生活中父母关爱自己的事例,小组内排演生活场景剧,在课堂交流表演。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交际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和母爱,建议父母改进教育方法。

    2.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口语表达的自信心,让学生畅所欲言,广开言路。

    3.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教学重难点】

    在口语交际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爱。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听、说、写相结合的训练。

    【教学手段】:

    口语交际的关键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说的兴趣和欲望。在本节课中,我充分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交际,在双方互动交流中进行听说写结合的训练,生生互动,师生与环境的互动,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家长与孩子合作等加强学习的合作性。在互动合作中,通过学生的综合评价、自我评价,让其体会成功的愉悦,增强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感受父母的爱

    师: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父母的爱如涓涓细流,父母的爱如夏日浓荫!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可不同的爱却给孩子成长带来了不同

    的结果。我想,大家一定有兴趣和老师一起聊一聊“父母的爱”这个话题!出示课件 (板书:父母的爱)

    (设计意图:以亲切的语言激发学生交际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明确围绕什么话题讨论交流,调动学生参与交流的热情。)

    二、创设情境,体验父母的爱

    场景表演,表现父母的爱

    1.展示:选择最有自信的小组,展示课前排演的生活场景剧。教师请出小演员,将准备好的头饰帮他们戴好,进入“父母的爱”生活故事表演环节。

    2.评议:学生从不同角度交流评议,如语言、动作、神态、内容等,大胆发表看法。

    3.小结:同学们真棒啊!能将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父爱和母爱演绎成这么精彩的表演。其实,父母对我们的呵护真的很多。来,咱们一起看看课文中的小朋友,他们的父母是怎样关爱孩子的呢?

    (设计意图:真切的场景表演,演绎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父爱和母爱,既打动在座的家长,又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相互交流的平台。)

    三、阅读故事,评说父母的爱

    多媒体展示课文中提供的三个小故事,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其中一个故事阅读交流,选择同一个故事的同学编为同一个小组。

    1.分小组读故事,理解内容。

    2.小组内交流,谈谈自己的看法。

    3.小组推选代表发言。学生发言示例:

    小组一:刘明明的妈妈太过溺爱孩子,刘明明什么都不会做,做事丢三落四,我们小组觉得这种母爱虽也是爱,但对孩子成长造成障碍。

    故事中的妈妈应该让孩子学会自立。(同组成员补充)

    小组二:冯刚的爸爸也太严厉了,考不好就挨训,冯刚都不敢考试了,爱孩子,就应该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帮助他,而不仅仅是训斥。负负责,这种爱是挺不负责任的。(同组成员补充)

    小组三:李路杰有位好爸爸,他懂得鼓励孩子,给孩子信心,结果李路杰在尝试中取得了成功,这会使他在以后的成长中更有信心。(同组成员补充)

    (设计意图:双向互动是口语交际的关键,分组交流为更多的孩子提供了交流的机会。我让孩子自主选择阅读内容,自主组合小组,让全班学生充分“动口参与”,实现“口语交际”。)

    四、结合实际,说说父母的`爱

    拿出课前准备的记录或搜集的资料,回忆一下你所了解到的故事。然后同桌间互相说一说: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父爱或母爱?

    1.小采访活动:同学们生活中一定有很多类似课文中的事,当一回小记者,去采访你的同学,了解了解好吗?同学之间自由进行,可以直接向同学提出问题。通过采访,为自己的发言找到依据。

    2.学生在采访活动中互相说说生活中的小事,然后踊跃发言,参加全班交流。

    3.在同学们交流发言的时候,老师既要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广开言路,畅所欲言,又要逐一梳理问题,比较集中的围绕主题展开交流,适时补充,发表见解,提供拓展阅读材料,再次让学生感知父母的爱。

    (设计意图:教师创设“小记者采访活动”的情境,采用访谈的形式调动学生多方感官的参与,激发学生情感与兴趣,巧妙引导学生置身“访谈”之中,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口语交际训练中来。)

    五、亲情沟通,交流美好的爱

    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每个孩子也都爱自己的父母。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深沉的、宽广的,更是无私的,但有的方式有些不妥。今天,我们的爸爸妈妈有的也来到了我们学习的现场,让我们敞开心扉,做一次爱的表白吧!

    1.学生:心里话说给爸爸妈妈

    对于我们的父母,我们一定有感恩,也或许会有渴求,那就走到父母跟前,把你想对父母说的话大胆的、用最富有爱的语言说出来吧!

    2.家长:告诉孩子你会怎样关爱他们

    亲爱的家长们,孩子们爱的心声一定打动了你们,相信你们一定明白了正确的爱是孩子走向成功人生的有力支撑。那就放下家长、长辈的架子,走近您的孩子,和孩子做一次心与心的沟通吧!

    (设计意图:这是一次爱的交流,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其中,获得了爱的体验,让课堂达到的不仅仅是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还有父母和孩子的互动。口语

    交际取得更大的的实效性。)

    六、教师总结,布置习作练习

    师总结:是的,父爱如山,母爱似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既要学会与父母沟通,消除代沟;又要学会理解、体贴父母,感恩父母。最后,让我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今天相互理解爱的每一个人!

    作业:请同学们将今天的爱写下来,写好后读给父母听。题目自拟。

    (设计意图:最后教师的总结是爱的宣言!成功的口语交际为习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因此,要求学生课后完成作文,提高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小学高段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有一定的语文知识基础。对其听、说、读、写能力的要求就相应有所提高。不仅能通顺流利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会分段,有中心。还应学会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使文章增色。结合本班学生在习作中存在的语言平淡,缺乏说服力的问题。设计本课,让学生学会怎样利用排比句准确而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怎样使自己的作文更添亮点。

    教学步骤:

    步骤一:

    师:(小黑板展示一个排比句和一个根据此排比句修改过的陈述句,学生比较。并说一说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句子1:爱心——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人人都关心和爱护他人这个世界将会对美好。

    生1:排比句更顺口,更流利。

    生2:我读排比句似乎更能表达爱心的价值。而且用了排比句感情更强烈。

    生3:后面用了一个省略号似乎还没有说完。而陈述句是平铺直叙,感情一般。

    师:很好,你们能比较出排比句有这么多好处,那为什么不把它用在我们的作文中去呢?(出示课题)

    片段2:

    师:仿照下面这个句子,你还能说出更多的句子吗?友谊像春风,徐徐吹来

    友谊像……

    友谊像……

    友谊像……

    生1:友谊像火炭,雪中送来;

    生2:友谊像雨水,旱中下来。

    生3:友谊像清泉,滋润心田。

    ……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那赶快把这个排比句工工整整地写在你的作文本上,并向你的同桌读一读吧!

    片段3:

    出示多个课文中的排比句,让学生找出排比句的普遍特点。学生归纳出:

    1、 几个句子句式相同;

    2、 必须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相同句式的句子构成。

    片段4:

    师:请补充下列句子,并说说这个排比句还有什么独特之处?

    句子:难道友谊不是你哭泣时一句轻声地安慰吗?

    难道友谊?

    难道友谊?

    难道友谊?

    生1:难道友谊不是你心灵的一张创可贴吗?

    生2:难道友谊不是你劳累时的一杯清茶吗?

    生3:难道友谊不是你摔倒时伸出的一只温暖的`手吗?

    生4:难道友谊不是雨天为你撑起的一把伞吗?

    ……

    生:这个排比句他的每个句子都是一个反问句。

    师:观察得真仔细啊!我们都知道,反问是一种修辞手法,那谁还能说一说,在排比句中除了能用上反问句之外还能用什么修辞手法呢?

    生:比喻,拟人,设问等等。

    师:那你能上面这个“排比句+反问句”的句子改成“排比句+设问句”的句子呢?

    学生经过思考讨论之后回答:

    生:友谊是什么?友谊是你心灵的一张创可贴;是你劳累时的一杯清茶……

    教学反思:

    一、 作文可用的材料很多,但不是所有的材料都可以为课堂所用,在选择材料时可以遵循以下原则:需要性原则、教育性原则、适应性原则、优先性原则。这样,我们就可以灵活地在生活中选取语文课所需要的材料,而不仅仅停留在语文教科书上。一段音乐,一个故事,甚至一道数学题,一副画,都是课程资源。

    二、 小学阶段不一定只遵循写整篇作文的模式。适当地给学生增加一定的片段练习。在形式上也不一定只拘泥于记叙文,还可以让学生尝试写诗歌,填宋词。形式多样化的同时,学生的兴趣也日渐浓厚。

    三、 现代教育更充满人性美。重视了学生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育中如果没有了“人”,就是毁灭的教育。本课中学生精彩而质朴的灵气是这堂课上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重点词句、联系提示语、分角色朗读等感悟课文。

    2、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课文内容,感受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体会八儿一家其乐融融。

    3、学习文中人物对话的描写,通过读文及拓展阅读,感受亲情给人带来的温暖。

    重点:

    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难点:

    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认字,说出带有生字的成语

    2、 回顾课文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 2——19是按怎样的思路来写的.?(板书)

    二、精读感悟

    过渡:美味的腊八粥会让小孩子、大孩子和老孩子馋涎欲滴,方家大院的八儿正是这众多喜爱腊八粥中的一员,那么面对甜甜、腻腻的一锅粥,他的表现如何呢?我们首先来学习盼粥这一部分。

    1、 盼粥

    (1) 默读2——8自然段,要求:画出描写八儿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分别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品读你画出的句子,思考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 学生汇报

    ①“喜得快要发疯了”这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你能换一种说法来表达八儿喜悦之情吗?

    ②“眼睛可急红了”说明什么?八儿真的饿了吗?从对八儿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此时此刻八儿一种怎么样的心情?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板书迫不及待)

    ③省略号有什么作用?指导朗读四五自然段的人物对话,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④怎样理解第八自然段的反问句?八儿对腊八粥虽是望眼欲穿但也只能苦苦等待(板书苦苦等待)

    过渡:八儿多么想让妈妈早点给他端上一碗喷香的腊八粥啊,那么一旦粥煮好了,他想怎么吃呢?下面我们来学习想粥这一部分

    2、 想粥

    (1) 分角色朗读9——11自然段,思考:八儿开始计划粥怎么分?后来想怎么分?为什么变卦了?(理解八儿的讨价还价、得寸进尺)

    (2) “孥孥”是什么意思?从妈妈的的话中你能看出什么?

    (3) 再分角色读,要读出八儿的天真可爱和妈妈对他的宠爱。

    过渡:这让小小的八儿想吃三碗半的粥,在他的猜想中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猜粥这一部分。

    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慈母情深》是以“父母之爱”为主题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选自著名作家梁晓声的亲情小说《母亲》。作家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摄取了少年时期生活的一个镜头:辛勤劳作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

    “一元五角钱”看似是微不足道的小钱,但是对于当时一个经济拮据的家庭,对于一个每个月只能赚27元工资还要养育5个子女的母亲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数目。课文以“一元五角”钱为线索,通过“我”在车间里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通过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的一系列描写,刻画出了一个辛劳、慈爱的母亲形象,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那份敬爱之情。

    文章最大的特色是语言,不长的篇幅却用了35个小节,短句、短段的描写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一个辛劳、慈爱的母亲形象。文中“七八十台机器”的广角镜头、“母亲直背、转身、望着我”的慢镜头、“母亲掏钱、塞钱、凑钱给我”的特写镜头、“母亲立刻投入工作”的快镜头,写得生动感人,值得引导学生感悟与理解。尤其是作者在写作上的特色,3个“我的母亲”倒装与反复的写法,以及4个“立刻”反复使用的写法值得细细推敲。

    二、学情分析

    写人的文章孩子们有接触过,作为五年级的学生更要去初步学习作者如何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方式方法。本文的写作背景对于现在幸福的`孩子们来说偏遥远:一个母亲每月工资27元,担负起抚养5个孩子的重担。家庭如此拮据是现在的孩子所无法体会到的,母亲如此的辛劳也是现在很多孩子都无法体谅到的,如何让孩子能够走进文本,能够深入去理解“一元五角钱”在当时到底意味着什么?体会慈母之情深是其中一个难点。所以适当补充资料,引导学生抓“震耳欲聋”等词感受母亲工作环境之恶劣,通过抓住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等词句,从字里行间去体会母亲工作负荷之巨大、劳作之辛苦以及母亲爱儿之情深很有必要。在理解文本的同时,更应关注文章的表达形式,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目标

    1.随文理解“震耳欲聋”一词,会认“陷、碌、攥”和多音字“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倒装、反复等写作方法的强调作用。

    3.通过描写母亲的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句、段的理解感悟,体会母亲的辛劳和作者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唤起学生敬爱母亲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重点句段的品析,体会母亲的辛劳以及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难点:初步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理解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青年近卫军》图片。

    这本书是作家梁晓声小时候得到的第一本长篇小说。关于这本书,有一个他和母亲的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随同梁晓声一起走进他的回忆,来认识这位母亲。

    (二)把握主要内容、明确学法

    1.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从中你感受到了这是一位( )的母亲?

    2.反馈,交流。

    (1)从课前学习单的反馈情况看,这些词语同学们都认为比较难读:震耳欲聋、失魂落魄、龟裂、攥着、陷入、忙碌。

    (2)平时我们概括一件事可以抓住事情的“六要素”。即时间、人物、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看看你的学习单上的主要内容,逐一对照,漏了什么,改一改。

    (3)指名同学反馈重要内容的概括。

    (4)从中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呢?(辛劳、慈爱……)

    3.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导读提示我们怎么学?(看导语提示)

    (三)读慈母形象,体会“情深”

    1.这节课我们就抓住描写母亲的语句来深入学习。请快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语句,看看哪些字眼让你感受到了母亲的辛劳?圈出重点词,读一读,在旁边写一写批注。(板书:外貌、动作、语言……)

    2.交流。(随机板书)

    (体会母亲工作辛劳。)

    出示句一: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1)指名读。你看到了怎样的背?(极其瘦弱且弯曲的)除了直接写母亲的背,还写了什么?(被灯泡烤着的脸……)

    (2)母亲不光是脸被烤着,就连耳朵也受着煎熬。文中就有一句环境描写也可以看出母亲工作的艰辛。

    (3)穿插环境。句子: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什么叫震耳欲聋?走进这样的车间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4)看到每天在七八十台缝纫机的噪音中,在几百只灯泡的炙烤下的母亲如此辛勤的工作,你此时是什么心情?(难过……)

    (5)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

    出示句二: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1)还有哪些句子体现母亲的辛劳?

    (2)这句话除了提到母亲的背,还写了母亲的什么?(眼神)这是怎样的眼神?(疲惫且吃惊的)因什么而疲惫?因什么而吃惊?

    (3)读出这份辛劳。

    (4)发现了吗?这句话很特别?特别在哪里?(“我的母亲”出现3次,而且都放在句子的末尾。)

    (5)比较句子: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这两句话上下意思差不多,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你自己读读,给你的感觉一样吗?(用倒置写法突出前面的部分,画面感更强。)

    (5)谁愿意把这一个个画面读出来?(配乐指导朗读)

    师小结:作者知道母亲工作辛苦,却没有想象到会如此辛苦。作者反复用上“我的母亲”,将它们放在句后,将母亲“直背、转身、望”的动作强调出来,定格成一个个清晰的画面,久久地,久久地留在作者的脑海里,也留在我们脑海里,所以作者要这样写。

    出示句三: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附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1)还有哪些句子体现母亲的辛劳?

    (2)这句话中你又发现了什么?(用了4个“立刻”)“立刻”可以改成什么?(马上、立即……)

    (3)读读这句话,作者这样写让你有什么感觉?(母亲工作争分夺秒)

    (4)母亲赚钱是多么的不容易。为了孩子们,她甚至一分钟一秒钟都不愿意耽搁,立刻又……立刻又……,立刻又……,立刻又…… (师引读并板书)

    (5)你们知道母亲这样争分夺秒是为了什么吗?

    补充资料:梁晓声家有兄弟姐妹5人,父亲去大西北工作,常年不在家。为了养活一大家子的人,母亲起早贪黑地工作,每月只能赚27元,平均每天收入几毛钱。家里穷到常常一块豆腐要吃3顿,为了养活孩子,家里的收音机已经变卖。为了给孩子们省钱,母亲每天不吃早饭就去上班。上班的地方离家很远,也舍不得花5分钱乘车。

    (6)读到这里,你读懂了什么?(母亲很辛苦,为了孩子省吃俭用……)

    师:我所讨要的“一元五角钱”是母亲起早贪黑近两天的收入。母亲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们啊!这就是──慈母情深。(齐读课题,体会母亲爱儿深切。)

    1.课文中母亲的哪些描写又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份爱呢?小组合作,划出母亲的言行,讨论讨论。

    句子一: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句子二:母亲却已将钱塞到了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句子三:“你这孩子,谁叫你给我买水果罐头的!不是你说买书,妈才舍不得给你这么多钱呢!”

    句子四:那天母亲数落了我一顿,数落完,又给我凑足了够买《青年近卫军》的钱。

    2.小组派代表谈感受。

    3.这是怎样地“掏”?怎样地“塞”?怎样地“凑”?(预设:毫不犹豫、充满关爱、迅速、很不容易……)这一“塞”塞给我的仅仅是“一元五角钱”吗?还有什么?(预设:母爱、期望与理解……)

    4.什么数落?数落我什么?母亲为什么要数落我?(因为我为母亲买了水果罐头)

    师:对我的要求母亲是毫不犹豫,对自己却是省吃俭用,舍不得花一分钱。这就是──慈母情深。

    (四)写话补白,升华情感

    1.对于一个经济如此拮据的家庭来说“一元五角钱”不是一个小数目,对于母亲每天如此微薄的工资还要养活一大家子来说,“一元五角钱”更是得来不易。那么母亲是如何再次凑钱给我买书的?(抓住母亲的神态、动作、语言等写出母亲辛苦凑钱的过程。)

    师:无论是母亲的“掏”“塞”“凑”,还是母亲数落的话语都让我们体会到了那一份浓浓的──慈母情深。(齐读课题)

    3.交流、反馈。

    4.千言万语说不尽,慈母情深深似海。就如我们的父母,各自用不同的方式爱着我们!我们更应该多点体谅,多点懂事,就像作者一样。最后让我们在冰心的《纸船──寄母亲》中结束我们的课。(诗歌朗读)

    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仔细品读全文,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展开联想和想象,感受白鹭的美,了解作者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

    2、理解本文描写白鹭所运用的独到方法并指出其作用。

    教学重点:

    作者从常见的动物白鹭身上发现其独特的美,运用多种方法对其美进行描写。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在这平凡的形象中寄托的思想情感。(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不平凡的美并讴歌这种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上单元我们学习了培根的《论美》这是从人的美谈的,而美还包括自然美、艺术美等,自然中的山水风光、花鸟虫鱼、草木林石无不蕴藏着各自独特的美,也都可以用艺术来表现他们的美。于是有了许多咏物和描写山水田园的诗和散文。

    投影杜牧的《白鹭》诗,让学生说出写的是什么鸟,(除了这首诗请学生再举一些描写白鹭的诗句),引入对白鹭认识的话题,并由学生展示收集到的白鹭图片,(视时间而定)在学生展示的基础上教师再展示白鹭的有关图片,让学生观察后谈对白鹭的印象。

    师:白鹭其实是一种很普通的鸟,过去的人们能常常在水塘和田间看到它,因为环境原因现在我们很少看到,同学们能说说对白鹭的了解吗。(学生介绍收集的有关介绍,后教师投影知识介绍)师说:白鹭因常见而使人忽略了它的美,下面我们来看看大作家郭沫若发现了白鹭身上怎样的美呢。

    二、整体感知:

    师:现在请同学们设想自己在田间水塘边,专注地朗读散文《白鹭》,要求边读边找出文中作者对白鹭独到的感受和评价的几个关键句子,用浪线勾画出来,并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写作内容和抒发的感情。(要求学生概括在书上)

    师点拨:为什么首尾都说白鹭是一首诗呢?诗给人的感觉是什么?(美,“如诗如画”)为什么结尾处又说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呢?(散文诗说明白鹭美的内涵丰富,其美反而容易被人忘却,相对而言,散文诗不如诗那么容易被人发现,韵在骨子里就说明白鹭的美自然而成,平凡而不易被人发现,文中“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就说明了这一点。“实在是一首诗”,“实在”一词,突出了作者对白鹭的认识和感觉,表现了对白鹭的喜爱和赞叹。)(注意概括的方法介绍)

    描写了白鹭因为常见而被人忘却的美,抒发对白鹭蕴涵的美的赞美之情。

    (老师要注意的是:读文章要3—4分钟,问题1要让学生写出来,全班交流。老师板书在黑板上。常见——忘却的美——赞美)

    三、精读理解:

    师:作者在开头和结尾都赞美常见的白鹭是一首诗,表现白鹭具有诗一般的美处,那么白鹭那韵在骨子里的美到底表现在哪里呢?

    请同学们找出了文中描写白鹭美的句子或段落,加以交流。(教师点拨补充)

    师:根据我们找出的句段,请同学们来概括作者在这些句段中表现了白鹭哪几个方面的美?

    投影展示,请学生根据画面和文字一起来读一读感受文字中所表现的美。(生读感受)

    老师示范:和谐美(三个字抓住关键词:嵌、镜匣)

    ①外形美(2、5节)————————能看出的美

    ②和谐美(6)——————————————————作者感受到的,被人忽略的美

    ③神态美(7安稳、悠然)———————作者感受到的,被人忽略的美

    ④动感美(8活力美黄昏乡居)——————————作者感受到的,被人忽略的美

    (答案灵活不求全一致。老师板书)

    师总:白鹭是一种平凡的动物,作者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感受抒写了它因为常见而被人忽略的这么多的美。可见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只是缺少发现的眼睛。所以我们要善于用心去感受、发现蕴含在平凡事物中的美。

    师生共读:罗丹语

    老师总结:大家通过仔细品读全文,感受到了白鹭的美,了解作者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完成了我们今天的两个任务中的一个。(可以安排学生质疑,主要是第9节的理解)

    出示目标回顾第一个目标的达成情况,再让学生明确第二个目标。

    四、探讨写法

    师:美的事物还要作者采用高妙的艺术手法加以描绘展示。我们在上学期已学习了《海燕》、《白杨礼赞》《石榴》《马说》等咏物课文,回忆一下作者在描写海燕、白杨、石榴、马等事物时运用了哪些手法突出这些事物的形象和美的。(对比、烘托、象征、细腻的描绘等)

    本文也是一篇优美的咏物散文,在状物抒情方面用了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手法:

    学生可以找出对比、夸张的手法,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本文在描写白鹭上与众不同的地方。

    老师引领:出示工笔与写意画各一,指出二者的区别。出示《石榴》描写片段,与之比较,让学生发现本文状物抒情的特点:抓住事物的神韵作粗线条的勾勒。(师生朗读全文感受)

    教师小结: 回顾目标,学生谈本堂课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一)语文活动:

    观察日记:

    要求:

    1、描写自然界常见的一草一木一物,表现其独特的美。

    2、恰当运用作者状物抒情的方法。

    (二)读课本上《散文家谈散文》。了解作者的观点。

    板书

    常见————被人忘却的美——————赞美。

    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教案 篇6

    【教材简析】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文章记述了史学家谈迁两次创作明史巨著《国榷》的经过,突出表现了谈迁在《国榷》被盗后,面对厄运,抱定信念,矢志不渝的人物形象,将谈迁治学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人物丰富而复杂的心理活动更使谈迁这一人物形象有血有肉,真实可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品读文字,感悟其丰富的内涵,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

    【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具体语言文字的朗读品悟,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学习他矢志不渝的精神。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感悟,理解课文第四节,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

    【教学时间】二教时

    第一教时

    一、理解课题,导入新课

    1、师生共写课题,提示:端端正正写字

    2、教师设问:什么叫“厄运”?在课文中指什么事?谈迁被厄运打倒了吗?为什么没有被打倒?(相机理解打不垮、信念)

    3、指名读题

    二、自学探究,交流展示

    1、引导学生围绕学案自读课文,并四人一小组合作探究,教师行间导学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⑴、引导学生选择最受感动的一节读课文,导读课文第二、三节,指导学生读通顺,读正确,尝试读出感情,相机理解“家徒四壁、一袭破衫、奋笔疾书”等词语,引导用自己的话概括每节大意

    (预设举例:“疾”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疾病;②痛苦;③痛恨;④快,疾速。“积劳成疾”的“疾”应选第 种解释;“嫉恶如仇”的“疾”应选第 种解释;“奋笔疾书的“疾”应选第 种解释。”引导学生学会根据词语和句子的意思选择合适的义项)

    ⑵、导读第一节

    设问:一篇好文章的开头,像凤凰的头一样的优美、精彩,所以有“凤头”一说,谁喜欢第一节?

    读第一节,相机正音“浙江、国榷”,说说第一节写了什么?

    ⑶、导读第四节

    设问:好文章的结尾往往又像豹的尾巴一样有力度、响亮有力,因此又有“豹尾”的说法——反复齐读第四节

    3、交流学案第四题

    ⑴、谈迁写的《国榷》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⑵、谈迁是谁,说说你对他的了解。

    ⑶、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几句话概括。(不超过30字),通过引导,逐步让学生用最少的字概括课文内容。(预设:谈迁矢志不渝著《国榷》)

    4、指导写字

    ⑴、出示生字 浙 迁 博 抄 锁 挣 诞

    ⑵、教师范写 博 诞

    ⑶、学生完成课后第一题

    三、质疑问难

    初读了课文,你有那些不理解或想知道的问题,提出来。(引导完善学案第五题)

    四、课堂小结

    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16个词语的意思,并能用“唯一”、“深情厚谊”造句。jK251.cOM

    3、知道反问句有加强语气的作用,能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感受中朝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学会“供、唯、谣、噩、耗”5个生字,理解“雪中送炭、唯一、同归于尽、代价”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背第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我们都已经知道了抗美援朝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中国人民志愿军帮助朝鲜人民三年抗战,五年建设,1958年,他们要回国了,朝鲜人民依依不舍,纷纷前来送行,他们握着志愿军的手,激动的泪水不往地流:志愿军握着朝鲜人民的手,干言万语涌上心头,他们发出深情地呼喊:亲人,再见了!再见了,亲人!(板书:再见了,亲人)(齐读课题)

    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魏巍写的。

    问:“亲人,再见了”与“再见,亲人”有什么区别呢?等课上完了我们再来讨论、解答。

    二、自读课文,完成作业。

    1.把这篇课文分为两大段,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分。

    2.学会五个生字:供、唯、谣、噩、耗。

    3.说说这几个词的意思:雪中送炭、唯—、同归于尽、代价。

    三、检查讨论作业。

    第1题:课文按主要叙事和主要抒情分为两段,第—大段三个自然段的结构形式差不多。分段的依据是自然段归并法。

    第2题:提供多音字,读g6ng;谣(yáo)随口唱出的没有伴奏的歌:噩耗( è hào),亲近或敬爱的人死亡的消息,

    第3题:释文见“资料拾阙”部分。具体检查步骤为:在哪里出现(读一读带有这个词语的句子),字、词典上是怎么说的,课文中的具体意思。(这4个词语为第一大段的重点词语,通过4个词语的检查讨论.使学生了解这3个自然段的内容。)。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指读、齐读、试背第二自然段

    指导背诵的方法——按结构线索记忆:请求——回忆——安慰。

    六、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4。

    2、看拼音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采用“举一反三”法学习第—大段,了解作者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学会3个生字“跺、莱、挎”;知道反问句有加强语气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课题是“再见了,亲人”,那么,“亲人”指谁呢?课文写到了哪些亲人?(板书:志愿军、大娘、小金花、大嫂)、

    二、举“—”学第一自然段。

    1. 指读(读出亲切、劝慰和感谢的语气)。

    2.梳理,给这一自然段分为3个层次。并说说每个层次各对大娘说了什么。(第一层中“劝”,劝大娘停住送别的脚步,劝大娘别担心,“我们”不会忘记朝鲜妈妈;第二层是“忆”,回忆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事,具体说了两件事,送打糕昏倒路旁;救伤员,失去孙子:第三层是“颂”,赞颂大娘的情谊比山高比海深。)

    3.理解。

    (1)这一自然段有一个词语“雪中送炭”,词面我们都知道是下雪的'时候送来了炭。那么在这一段中,“雪”“炭”“送”分别指什么?(雪:供应困难、空着肚子三天三夜;炭:打糕,更重要的鼓励、关怀与爱:送:带、顶、冒、穿、送)(板书送打糕昏倒路旁)

    (2)这一自然段还有一个词语,“唯一”。为什么用“唯一”这个词?(儿子、儿媳和家里的其他人都战死了,只剩下这么一个亲人)。大娘为什么为救伤员而不顾自己唯一的亲人?(板书:救伤员,失去孙子)

    4、感受反问句的作用。

    这位老大娘是志愿军的亲属吗?可是为了志愿军战士,她却付出了这样大的代价,在大娘的心中,志愿军战士不是亲人却一一胜似亲人。志愿军战士在心里深情地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是不会忘记的。课文是这样说的吗?(对比: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板书:比山高,比海深)

    三、齐读第二自然段.

    1.自读。比较与第—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何相同,在话别对象上有何不同,该用怎样的朗读语气(亲切、关怀、鼓励的语气)。

    2.你能根据第一自然段的板书,补上这一自然段的板书吗?

    3.根掘板书,说一说这一段的内容。

    (提要:小金花为救侦察员老王,不顾生命危险,失去妈妈没有落泪,和志愿军分别的今天却落泪了,她把志愿军看作是比妈妈还亲的亲人,即不是亲人却一一胜似亲人。)

    4.小结本段写法:劝忆颂。

    四、放手自读第三自然段。

    1.补充板书。

    2.指导朗读:用关切、敬重的语气。

    3.检查3个生字:跺、莱、挎。

    五、依据板书,总结升华,知道中朝人民的友谊是鲜血凝成的。

    附:板书

    再见了,亲人

    送打糕 昏倒路旁 比山高

    大娘

    志愿军 救伤员 失去孙孙 比海深

    金花 救老王 失去妈妈 刚强 流泪

    大嫂 挖野菜 失去双脚 代价

    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永垂不朽

    六、作业。阅读第3自然段,做以下作业:

    1.选择加点字正确的注音,打√。

    深情厚谊(yl yì) 挎着篮子(kuā kuà)

    血泊(p6 b6) 嫌(xián yán) 架着(jiá jià)

    2.将第三自然段划分为3层。

    3.按“起因、经过、结果”分别用6个字概括事例:

    上山去挖野菜——( )——( )。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第二段,进一步感受中朝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能用“唯—”、“深情厚谊”造句:能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教学过程

    一、如果说前面3个自然段主要是叙事的话,那么接下来的3个自然段是什么?抒情。如果说前面3个自然段是在车站与朝鲜亲人话别,那么后面这3个自然段的抒情又是在什么地方呢?———列车上。

    二、借助配乐(火车启动,缓慢离站),教师引读:朝鲜人民为志愿军付出了血的代价,志愿军为朝鲜人民的抗美救国流血牺牲,在朝鲜的三千里江山,有多少优秀中华儿女鲜血洒落,黄继光、邱少云,其中也有包括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大儿子毛岸英烈士。因此,在志愿军眼里,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在朝鲜人民眼里志愿军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列车徐徐出站,中朝入民依依惜别。隔着鸭绿江,从心底里高声呼唤——(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列车隆隆向前,战士们还在诉说着自己的;心愿——(列车呀,请开得慢一点儿,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列车越驶越远,战士们从心底发出呼唤——(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三、讨论:为什么课题“再见了”放前?(突出特定的难以忘怀的场面)

    四、分角色或轮读全文。

    五、作业。

    1.将文中有关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2.用“唯一”、“雪中送炭”造句。

    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摄氏”等13个词语,会写“繁”等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太阳的特点及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3、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并在学习过程中领悟说明方法,建立学习自信。

    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识字写字能力,在本课中为了提高孩子的生字学习兴趣,设计了识字闯关游戏。

    2、《太阳》是一篇说明文,采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三年级的学生第一次学习说明文,为了帮助学生能够深刻领悟说明方法,本课运用多媒体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太阳的特点以及这样说明的妙处。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太阳的特点,并体会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启情导入

    出示《后羿射日》的动画。

    提出问题:太阳能不被后羿射下来吗?

    活动2【讲授】识字写字闯关游戏

    第一关:读词语

    出示9个生词。

    出示旭日东升图片。

    第二关:读生字

    出示8个生字做后羿射日游戏

    出示太阳的真实图片

    第三关:选词填空

    出示问题:根据词语意思选择正确的词语

    出示九大行星的图片

    第四关:书写生字

    教师利用白板上的汉字笔画功能出示“繁”字圈画“每”部分的横折钩不出头的写法,并启动笔画顺序功能,帮助学生书空笔顺。

    运用拍照功能出示学生书写的生字,

    出示太阳系图片

    朗读课文

    2、交流课文描写了太阳哪些特点?

    3、出示任务:画出描写太阳特点的相关语句。

    4、全班交流汇报(随机)

    汇报太阳离地球非常远。

    a、出示句子:太阳离地球有1、5亿公里远。用图片把1、5亿公里遮盖住。拖出列数字说明方法,并讲解。

    b、出示句子: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差不多要走3500年,坐飞机也要二十几年。提出问题:从哪个词语看出太阳的远。

    提出问题:二十年是7300天,那3500年呢?时间用的多,也说明太阳非常远。

    (2)汇报太阳的大

    出示句子:130万个地球抵得上一个太阳。

    教师白板上的画图工具,按比例画出太阳和地球,让学生比较大小,体会太阳的大。

    (3)汇报太阳的热

    a、出示句子:太阳的温度有6000摄氏度,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2500倍。

    b、出示句子: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

    教师指导,这是用钢铁碰到太阳的一个例子来说明太阳的热。

    c、出示句子:太阳是个大火球。提出问题,把是字换一个词,就是比喻句。在说明文中叫做打比方。为了让学生体会打比方的生动形象,出示了一张太阳的真实图片。

    活动3【活动】突破难点

    出示问题:课文是怎样描写太阳与我们有着密切关系的,画出相关语句。

    全班交流汇报

    钢铁的形成离不开太阳。

    雨雪的形成离不开太阳。教师出示相关文字图标,提出问题,你能摆一摆说一说,雨雪是怎样形成的吗?

    风的形成,教师提出问题,冷热空气的流动性成了风,那么风是怎样流动的呢?教师通过画图演示风形成的过程。

    活动4【练习】巩固拓展

    谈谈学习课文的感受

    观看视频太阳黑子的相关资料。

    作业:课后找到老师的博客学习更多的太阳的知识

    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边听录音边浏览课文,了解相声的艺术特点和语言特色。

    2.指导学生通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啰唆的特点,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

    3.指导学生了解相声是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语言表演艺术,培养其对相声艺术的兴趣。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笑声中得到启迪,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得简练得体。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相声的表现形式,感受幽默风趣的语言带给我们身心的愉悦;练习说这则相声,增强对相声艺术的理解。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相声吗?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深受人们的`喜爱,在春节联欢晚会、大型文艺晚会上是必不可少的节目。我国也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相声表演艺术家,你们都知道哪些呢?(学生七嘴八舌地发言。)今天,我们就要来欣赏一则由马季、郭启儒合说的相声《打电话》。

    二、学习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流利。

    2.再次默读课文,思考:这则相声讲了一件什么事?(讲了一个人打电话约朋友看戏,却很啰唆,最后甚至还耽误了看戏的时间。)

    3.请同学们和同桌的小伙伴一起合作读读这则相声,看看两个人的分工有什么不同。

    说说你们各自读不同的角色的体会。(甲主要是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说的话也特别多,也比较好笑,他的语言推动故事的发展;乙是在一旁针对甲的每一句话发表感慨或作补充的,他的话比较短小,就像一个尾巴似的,但他的话使甲的语言更富感染性。两个演员的对话互相配合,才能呈现相声的艺术性。)

    三、拓展练习

    1.刚才同学们是“读”相声,那么,怎样才是“说”相声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则相声的原创者——相声大师马季、郭启儒的精彩表演。(多媒体播放相声《打电话》。)

    2.看了相声演员的表演你有什么体会?(说相声的时候可以加上自己的表情、动作,可以夸张一点,配合语言表现出它的感染力;两个人的配合更要默契。)

    3.找自己要好的小伙伴合作说说这则相声。

    4.集体交流,评选“最佳搭档”。

    四、总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相声这种语言表演艺术,从同学们的笑声中我们体会到幽默风趣的语言能带给我们身心的愉悦。当然,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化是相当丰富的,同学们可以在学习中积累语言,在学习中运用语言,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

    五、板书设计

    打电话

    语言表演艺术

    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教案 篇10

    教材解析

    《松鼠》是部编版新课标第九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文艺性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课文语言生动,内容浅显易懂,介绍了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表达了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说明方法,教学重点解决的问题有:一是通过学习本文了解说明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进一步领会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二是继续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感情,增强保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目标

    1.会认“驯、矫、歇”等8个生字,会写“鼠、秀、玲、珑”等11个字,正确读写“松鼠、乖巧、清秀、玲珑”等13个词语。

    2.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把握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本文运用的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4.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学习作者在描写事物时既能抓住特点,又言之有序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松鼠的特点是什么,课文写了松鼠的哪些习性;

    2.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重点词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兴趣,养成热爱观察的好习惯;学习作者在描写事物时既能抓住特点,又言之有序的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搜集松鼠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最喜欢哪一种小动物?请你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种小动物的特点。

    生充分答。

    师: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种小动物,请看图片。请大声说出它们的名字。

    师:根据课前的`预习情况,你觉得它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能用你的话来说一说吗?

    (生充分答。)

    师:同学们说得很精彩,那么,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封笔下的小松鼠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赶快来读一读课文,进入松鼠的世界,去认识这个可爱的小动物吧!

    板书:松鼠

    认识作者。

    了解科学小品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字词学习。

    学生小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纠正读错或读破句的地方。

    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指定的段落,评议读的情况。

    (2)教师课件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开火车读)

    会写字:鼠、秀、玲、珑、歇、窝、滑、拾、狭、勉、梳

    词语:松鼠、乖巧、清秀、玲珑、歇凉、追逐、警觉、触动、光滑、狭窄、勉强、脱落、梳理

    教师指导写生字:重点强调如“鼠、滑、梳”的书写,教师要强调写这些字的时候要注意的是:“鼠”的下边是竖提、点、点、竖提、点、点、斜钩;“滑”的右上边的里边是横折;“梳”的右下边是撇、竖、竖弯钩。

    (4)检查读课文,可以抽查、可以轮读。生生互相纠正,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评价。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一想:松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试着在括号里填上词语。

    讨论:( )的松鼠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3.同桌讨论:如果把课文分成四部分,该怎样分?为什么这样分?

    全班交流,总结

    第一部分(1):先总写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再分别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进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介绍松鼠的形体特征。

    第二部分(2):主要从松鼠的活动范围和活动时间两个方面介绍松鼠的性格特征。

    第三部分(3、4):从松鼠的行动、储备食物过冬和搭窝写出了松鼠聪明、警觉、乖巧的特点。

    第四部分(5):介绍了松鼠的繁殖、换毛及爱干净的生活习性。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课文中哪一句话概括了松鼠给人留下的整体印象?

    (2)你认为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松鼠的特点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

    2.掌握生字、词;

    3.仿照课文第一段的写法,仔细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介绍它的外形。

    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教案 篇11

    一、导入

    快要上课了,请大家听一首歌,会唱的一起唱。(媒体—《好汉歌》)

    1.谁知道刚才听的是什么歌?

    2.是的,这是《水浒传》的主题歌作者施耐庵就用他那一枝生花妙笔塑造了一个个生动鲜明、有血有肉的英雄好汉的形象,演绎了一段段生动曲折、为后人传颂的传奇故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其中的一个故事:读题:林冲棒打洪教头,让我们一起跟随着施耐庵的妙笔一起来欣赏人物的形象,体会他文笔的精妙。

    通过早晨的熟悉课文,我们知道,这个故事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见面,第二部分是交手。

    (板书:见面、交手)见面讲的是(文斗),交手讲的是(武打)

    二、学习第七小节

    1.文章的第七小节直接写了两人精彩的武打场面,我们就先来欣赏两人交手情景。

    2.自由读读第七节,想想第七节写了他们几个回合的交手?(3个)

    ⑴板书:回合齐读、什么叫回合?怎样做了才能算一个回合?课文共写了几个回合的打斗?点清了吗?几个?是否找对了,我来检查一下

    ⑵分别指读三个回合(谁来读第一个回合,看看他分得对不对?)

    3.这场武斗虽然只有三个回合却扣人心弦十分精彩。那么精彩在哪里呢?我们来品读一下。怎样品读呢?请看提示:指名清楚响亮地读读要求

    1.媒体出示:

    1.洪教头打了哪三棒?用直线画出句子读一读;说一说,每一棒的用意何在,从中可以看出洪教头是个怎样的人?

    2.面对洪教头的三棒,林冲回了哪三招?用曲线画出(每招只能两个字),说一说这三招妙在何处,想一想从中可以看出林冲是个怎样的人?

    要求看懂了吗?请大家先围绕第一个问题轻轻地读读,细细地想想,一边读一边悟,一边读一边想。

    4.欣赏感悟体会

    ●⑴谁来做做洪教头,通过朗读来打出他的第一棒?

    你打这一棒用意何在?何以见得?

    (恼恨林冲——柴进对他的看重和款待。“想赢银子”“使出浑身的功夫”。

    他用了什么招式呢?——把火烧天。齐读,顾名思义,这个招式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把火”怎么拿?烧天,天在哪儿?——谁来做做看?

    请问洪教头,你第一棒就使出了这个招式,想干什么?体会的真好,这个洪教头第一招就是一个杀招,而且使出了浑身的功夫,摆明着要致林冲以死地,用心何其险恶何其毒也!)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洪教头的第一棒,读出这个洪教头的用意

    ⑵谁来代表洪教头打出他的第二棒?

    你这第二棒用意何在?从哪里看出来?

    “劈头打来”——还是打脑袋,还是那么用心险恶!看来,他就是要借着比武把林教头干掉!

    跳起来大喊,喊什么?——“来!来!来!”读读看,这三个字怎样读好它?(来,让我打!让我打!让我打!)

    光说不练不行,一起来读读他这招险恶的第二棒。

    ⑶好,谁来代表洪教头使出第三棒?请问,这一棒你用意何在?

    (还没站稳脚跟,又提起了棒——想快点早点,迫不及待搞定林冲,还没有站稳就提起棒了。)

    全班一起来迫不及待一下。这三棒下来,我们可以看出洪教头是个怎样的人?(鲁莽、凶狠、残忍)

    ⑷ 小结评点:洪教头这三棒表面上看去仅仅是比武的三棒,但一棒紧似一棒,每一棒都欲置林冲于死地。作者施耐庵的一支笔是多么了不起!名著就是名著,几笔下来就把人物的形象勾勒的如此生动、传神。下面,我们一起完整的读一读洪教头这用心险恶的三棒。读出他的用心读出他的特点。齐读课文。

    ●那么面对洪教头野蛮凶狠恶毒的三棒,林冲应了哪三招?这三招妙在何处?

    大家做一下小林冲,在小组里讨论一下,说说你的回招妙在哪里?

    ⑴首先第一招,谁来?(一横)——你有“把火烧天”,我有“拨草惊蛇”。草在哪里?伸出手来拨拨看。示范,这就叫一横。有什么好处?说不出来,指名表演(我做洪教头,使出什么来的?用把火烧天攻,你做做拨草惊蛇的动作试试。我双手举起来了,破绽在哪里?拨草惊蛇可以打哪里?

    这一招妙在哪里?(攻其破绽)巧不巧?——板书:攻破绽

    让我们通过朗读帮助林冲使出这高超的一着。

    ⑵“一退”。谁不会退,退又有什么好?(敌进我退,避其锋芒)——板书:避锋芒。

    林冲们一起来,灵巧的一退,避过洪教头。

    ⑶“一扫”。看准机会,迅速出击,洪教头一个踉跄,立脚未稳就急着进攻,破绽百出,浑身上下全都是弱点,这么一扫,哪有躲开之理?正如歌里所唱的“该出手时就出手!”

    板书——攻弱点

    来!拿起棒,打他的弱点。

    体会了这三招之妙,你觉得林冲是个怎样的人?(武艺高强、武德高尚)

    引导:洪教头的三棒,棒棒致命,而林冲,特别是在最后一棒时,却仅仅是打了他的小腿,可见林冲的武德(高尚)

    林冲这精妙的三招在施耐庵笔下仅仅只用了六个字——“一横、一退、一扫”。却是那么生动传神,这就是名著的绝妙之处、这就是名家的风范所在。让我们完整地欣赏一下这名家的风采。(男生:读洪教头的三棒,招招致命。女生:读林冲使出的三招,招招精妙,最后两句全班一起读。)

    5.小结、指导学法

    在第七节中,施耐庵就是这样通过对人物言行的细节描写给我们展示了鲜明的人物形象,让我们通过品读言行就了解了人物的个性,感悟了人物的内心。像这样精彩的描写,文章中比比皆是。让我们用刚才的这种品读方法自学课文其他的部分。今天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先重点来学习他们的见面——第三小节

    三、学习课文3节

    1.提出要求:

    请大家默读文章的第3节,一边读一边想,林冲是个怎样的人?洪教头又是个怎样的人?你是怎样体会到的?读的时候划划有关的句子。你觉得初次江面的洪教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林冲呢?

    2.先讨论洪教头

    三个主要部分,灵活掌握(a.人物神态b.人物语言c.人物动作)

    A.人物神态描写

    边汇报边板书:

    挺胸歪戴

    全不理睬神态描写

    也不相让

    (一介武夫、高傲、骄横的形象跃然纸上。)

    这就是神态描写。一起来读读这三个词语体会人物的个性。

    B和C用媒体交互

    交流后汇总提高

    作者就是这样抓住了神态写出了傲慢、骄横的洪教头

    ●人物语言

    施耐庵运用了人物的语言,体现了洪教头的特点,这些语言都相当精妙。还有哪些?

    媒体演示:有道是锣鼓听声听话听音结合上下文,读读洪教头的话,想想这三句话用意何在

    ①指读第一句

    (评:读的外表上像,内心却不像。不理睬林冲,只对柴进说了这句话,他有什么用意?

    如果说不出,听老师来读——强调“犯人”。——这是对林冲的嘲笑、讥笑)

    齐读,读出讥笑

    ②那么第二句的用意又是什么?谁来读读说说?

    (仅仅还是讥笑吗?犯人尽管是犯人,但还有人格,然而这里用了“依草附木”、“冒称”、两个“骗”,仅仅是嘲笑吗?这是对他人格的——侮辱)贬低。

    谁来做做这心高气傲的洪教头,贬低一下林冲?

    ③第三句呢?谁来读读看,体会到了什么?(逞凶好强,藐视他人,对林冲的紧逼)

    ④初次见面,他先讥笑再贬低最后逼迫,步步(紧逼),用意(邪恶)让我们一起做一回洪教头,把他言语中的讥笑、贬低、侮辱、逼迫都读出来。

    ⑤面对洪教头的傲慢无礼,步步紧逼,作为八十万禁军教头的林冲让了几次?躬身施礼、起身让座、”不敢不敢“。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为人谦和)

    书上写得十分精彩,想不想看看电视连续剧水浒中的这段有趣的情节?

    齐读第三节,让我们一起完整地体会一下人物的形象和作者描写的细腻。把人物的特点读出来

    四、总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一个故事——林冲棒打洪教头,结识了一位好汉——林冲,还认识了一个社会小丑——洪教头,我们更领略了一位名家——施耐庵的妙笔生花。关于水浒的故事还有很多,课后我们可以像今天一样细细读,慢慢想,紧紧抓住人物的言行,品味人物的内心,体会人物的特点。

    五、作业

    1.全文对洪教头的描写是浓墨重彩,而好汉林冲却只有寥寥几笔,但他的形象却深深地印在了我们心中,挥之不去十分仰慕,这是什么写作方法?

    2.有声有色的把这个故事讲给低年级的小朋友听。

    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重点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课前准备:

    挂图、配乐朗诵音乐带

    教学时间:

    两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诗句揭题,简介白鹭。

    1、诗句"两个黄丽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简介白鹭。体长50厘米,全身的毛雪白,生殖期间枕部垂有两根长翎,背和上胸部分蓬松蓑羽,以后消失。春夏多活动于湖沼岸边或水田中,主食是小鱼等水生动物。

    二、初讲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想一想课文写了白鹭哪几方面?

    2、交流:

    ①指名读生字、找出新词、理解词语,并集体齐读。

    寻常:平常。 嗜好:特殊的爱好。

    美中不足:虽然很好,但还有缺陷。 韵味:含蓄的意味。

    每每:每一次。

    ②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白鹭的?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写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第二段(2—5)写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

    第三段(6—9)写白鹭在觅食、栖息、飞行时充满韵味。

    第四段(10)写白鹭实在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三、自由练读课文

    1、你喜欢哪一部分就读哪一部分?

    2、分类组合,学生互相评析指导。

    四、写字指导

    1、老师示范。鹤、蓑、喙、嵌、框、嗜

    2、学生临写,教师巡视。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教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二、精读指导

    1、指名朗读找出能体会作者感情的句子,读中品析。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文首、文尾相呼应,首尾圆合,深化了文旨。)

    ①通常的诗有什么特点?(语言精练、开锅、节奏感强,充满意境)

    ②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意味无穷的诗"?

    a、自读2~9节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并说明原因。

    b、第2~5节写的是白鹭的"精巧",第2节是概括地描写,第5节是具体的描写。

    c、第6-8节写的是白鹭的"韵味无穷",作者从白鹭觅食、栖息、飞行这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韵味。

    (细细揣摩第七节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以《白鹭真的在瞭望吗?》为题目,"晴天的早晨,白鹭常常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为开头,说话,陈述自己的观点。)

    d、小结:静态的精巧、动态的韵味,都是一幅幅值得欣赏、口味的画。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

    ①这是什么句?请换一种说法。

    (反问句,白鹭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

    ②"白鹭不会唱歌",为何还说"白鹭的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

    (白鹭的外形那么漂亮,活动那么高雅,虽然它不会发出宛转的声音,但它能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带来欢乐,它就是一首无声的歌。)

    3、说说自然界里还有哪些情景充满韵味?

    (蜜蜂采蜜、秋虫呼叫、冬梅傲雪、高山流水、小桥人家……)

    三、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第三段的背诵:"觅食-栖息-低飞-不会唱歌")

    四、总结全文,巩固提高

    1、作家郭沫若以诗人独特的眼睛和诗心,善于发现美、鉴赏美、评价美,发生动、形象、简洁和富于感情色彩的语言,借鉴电影蒙太奇的艺术,创造了气韵生动、情景俱美的意境,宛如一首流动的音乐,韵味无穷的诗歌,艺术地再现了白鹭不同角度的美,给读者以无限美好的艺术享受。

    2、鸟是大自然中动人的音符,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爱护鸟。

    五、作业

    背诵课文

    小作文《白鹭真的在望吗?》

    【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教案(精品12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5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