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幼儿园教案
  • >导航
  • >最新电流课件(汇编十二篇)
  • 电流课件

    发表时间:2024-10-01

    最新电流课件(汇编十二篇)。

    我们听了一场关于“电流课件”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案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依据。

    电流课件 篇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电流的磁效应,知道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相似。

    2、通过通电导体对小磁针作用的实验,建立电与磁相关的意识;在探究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的实验过程中,尝试经过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

    3、通过认识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联系,激发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流的磁效应,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分布。

    【难点】对电与磁关系的认识过程。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手中的小磁针,提出问题:如果老师现在把这枚小磁针用细线悬挂起来,怎么才能让这个小磁针转动起来呢?但是有一个要求就是不能用手或者物体直接去触碰,同学们思考一下有什么办法?

    学生回答可以用磁铁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出相应的评价,然后继续追问:刚才同学们想到的是一种方法,那么初除此以外还有其他办法吗?

    带着疑问引出课题《电流的磁效应》

    环节二:新课讲授

    【模块1】通电导线周围的磁场

    提出问题(直接提问):通电直导线是否可以使小磁针转动?为什么?

    演示实验:展示实验器材,电池、导线和小磁针,然后给导线接通电源后,引导学生观察小磁针的转动情况;改变导线的方向,重复试验。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当导线南北放置时,触接的瞬间小磁针会发生转动。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小组讨论,思考问题:小磁针为什么会发生转动。学生通过讨论,能够知道,小磁针发生转动的原因是周围有磁铁影响它,所以导线通电后也像一个磁铁一样有了磁性。

    教师讲解:通电导线周围会存在磁场。

    【模块2】通电导线周围磁场的方向

    提出问题(直接提问):通电导线周围磁场的方向和什么因素有关?

    演示实验:重复刚才的实验,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改变电流方向后,小磁针的转动方向有什么变化?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改变电流的方向后,小磁针的转动方向也发生了变化。当电流反向时,小磁针的转动方向也相反。

    教师讲解:通电直导线周围存在磁场,磁场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有关,这就是电流的磁效应。

    读书指导:提示学生阅读书中关于电流磁效应的发现历史。学生能够从其中体会到一个新的规律的发现是非常不容易的,正是奥斯特通过大量实验发现了这一规律。

    环节三:巩固提高

    利用铁粉观察通电直导线周围磁场的分布情况。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交流心得感悟。

    作业:预习下一部分内容“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四、板书设计

    本文是关于教师招聘面试中——初中物理《电流的'磁效应》部分的教案,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初中物理教案请关注天津教师考试网。

    电流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练习使用电流表

    2、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科学探究过程的切身体验,使学生领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学会科学态度与协作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流表的使用和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

    难点:用电流表测电流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

    教学用具

    电流组、小灯泡、开关、电流表、导线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引入

    [幻灯片]

    1、电流表的使用应注意哪些问题?

    电流表的使用说明:

    (1)要把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

    (2)要使用电流从正接线柱流进,从负接线柱流出

    (3)要使被测电流不超过量程

    (4)不准把电流表的两接线柱直接连接到电源两极上

    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有什么关系?

    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即Ⅰ=Ⅰ1=Ⅰ2=……Ⅰn

    在并联电路中,电流有多条路径,并有干路和支路之分,那么,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支路电流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一节,我们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并联电路中的干路和支路电流间有什么关系?

    二、进行新课

    1、提出问题

    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支路支流有什么关系?

    2、猜想与假设

    (先提问后归纳出有用的猜想,提醒学生尽量使用猜想与假设有根有据)

    (1)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大于支路电流

    (2)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3)……

    3、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

    (1)实验电路图

    (2)实验表格

    电流表位置L1支路电流I1L2支路电流I2干路电流I

    电流表示数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幻灯片]

    注意事项【wwW.w286.CoM 迷你日记网】

    (1)连接电路时开关断开

    (2)导线沿顺时针方向缠绕在接线柱上

    (3)先接并联电路,试触通电无误后,再接入电流表

    (4)不能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接在电源两极上

    (5)电流表接法要正确,量程适当

    (6)每次改搠电流表,都要断开开关

    (7)每次读数,必须保证灯都发光

    (8)读取电流表示数,要实事求是

    [幻灯片]

    实验步骤

    (1)按电路图连接电路

    (2)用电流表分别测量L1支路,L2支路和干路电流并把读数记入表格

    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新的问题,要求学生边实验,边记录数据

    5、分析论证:

    (先提问,后归纳)

    [幻灯片]

    实验结果说明:(1)干路电流大于支路电流

    (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结论:

    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即:Ⅰ=Ⅰ1+Ⅰ2+……+Ⅰn

    6、交流与合作

    各小组和实验数据与结论与其他小组进行比较,有没有异常现象发生,若相差较大,共同研究其原因。

    7、评估

    练习

    [幻灯片]

    如图所示,合上开关后,电流表A1示数为1.4A,电流表A2的示数为0.5A,则通过灯L1的电流为____A

    三、

    本节课通过科学探究过程,练习了电流表的使用,得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支路电流的关系,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电流课件 篇3

    (一)教学目的

    1、会用伏安法测电阻。

    2、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做好实验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器材:

    每组配备干电池三节,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各1件,待测电阻一只(5欧或10欧,其电阻值用不透明白胶布粘封,并标以Rx字样。要求学生暂不揭开。),导线若干条。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问:请叙述欧姆定律的内容,计算公式及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学生回答略)

    问: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和方法是什么?(学生回答略)

    引出本节。板书:〈第三节实验: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2、进行新课

    (1)问:本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答:学会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2)问: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出它的电阻。

    (3)问:谁能设计一个用伏安法测定电阻的实验电路?

    学生板演(参见课本上的图8—1)。教师讲评。

    (4)问:用伏安法测电阻需要哪些实验器材?

    学生回答,接着检查和认识自己小组的实验器材。注意认清哪个元件是待测定值电阻Rx。

    (5)问:做这个实验需要哪些步骤?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①按电路图连接电路。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是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放在最大电阻值位置。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要连接正确。电压表使用0~3伏量程,电流表使用0~0。6安量程。

    ②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观察电压表的示数为l伏、2伏和3伏时电流表的读数;将三组电压和电流的对应值填入自己设计的实验记录表格中。

    ③根据记录的三组实验数据分别算出未知电阻的三个值。为了减小误差,算出电阻的平均值,作为被测电阻的阻值。即

    ④实验要求:积极动手,按要求操作,记录数据、计算结果要实事求是。实验完毕要整理好仪器。

    以上内容,边讲边板书,只写提纲、内容留待学生课后作业填写。

    板书:

    2、实验原理:

    3、实验电路:

    4、实验器材:

    5、实验步骤:

    6、实验记录:

    7、测量结果:Rx=〉

    (6)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结

    (1)学生报告测量结果。揭开定值电阻Rx上的封条,核对自己测试结果的正确性。

    思考:你测量的电阻值为什么和定值电阻上标出的数值不完全相同?

    答:由于实验电路和仪表造成的误差。

    要求实验结果与待测电阻值相差较大的学生,下课后留下,教师帮助分析解决问题。

    (2)进行实验讲评,表扬实验认真的小组和个人,指出巡视中发现的问题以教育全体及当事人。(注意:应以表扬为主。)

    (3)检查仪器是否收拾好,按要求摆放。

    4、布置作业:完成本节实验报告。

    (四)说明:

    本节实验要引导学生按实验的目的,完成电路设计、器材选用、实验步骤、设计表格等项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电流课件 篇4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导体中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定量关系。

    2.使学生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的电压和电流;会用滑动变阻器来调节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

    3.使学生了解如何用控制变量的方法通过实验来研究一个量随两个量变化的定量关系。

    (二)教具

    学生实验;每组配备干电池三节,电压表、电流表和滑动变阻器各一只,5Ω、10Ω和20Ω的定值电阻各一只,一个开关,导线若干条。

    演示用器材:干电池两节,演示用电流表一只,2.5V和6.3V小灯泡各一只,灯座一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条。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1)问:什么是电流?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是什么?(答:略)

    (2)演示:把2.5V小灯泡和演示用电流表串联分别跟一节干电池和两节串联的干电池组成电路。闭合开关,观察先后两次电流表示数及小灯泡亮度的不同。

    小结:用两节干电池时,灯泡较亮,电流较大。说明通过一个灯泡的电流跟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有关系。

    (3)问:什么叫电阻?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是什么?(答:略)

    演示:分别把2.5V和6.3V小灯泡跟两节串联的干电池和演示用电流表组成电路。闭合开关,观察先后两次电流表的示数和小灯泡的亮度的不同。

    小结:6.3V小灯泡较暗,电流较小。灯泡不同,灯泡电阻一般不同。实验说明:在电压一定时,小灯泡的电流和小灯泡的电阻有关。

    实验告诉我们,通过导体电流的大小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这两个因素有关系。本节将学习有关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的知识。

    板书:<第八章欧姆定律

    第一节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2.进行新课

    (l)设计实验电路

    要求学生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设计一个电路,能用电流表测某个电阻的电流和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并能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或控制该电阻两端的电压。

    由一名学生板演,画出电路图(课本中的图8—1)。

    讲评:作图要认真规范,明确元件作用。

    (2)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本节的第一个实验。

    问:实验的目的和方法是什么?

    答:保持电阻不变,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用实验探索一个量随两个量变化的关系时,要先保持一个量不变,研究另外两个量之间的关系,这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有用方法。

    问:实验电路如课本图8—1所示,连接电路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应调到最大,电压表和电流表要按使用规则进行连接使用。

    问:实验的步骤有哪些?

    答;按课本图8—1连接电路。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定值电阻R(教师要强调使用10Ω的定值电阻,并让学生认清这个元件)两端的电压成整倍数变化(教师告诉学生,我们实验中R两端的电压分别取1伏,2伏和3伏)。将每次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记录在课本的表格中。要求在表格左侧明显标出R=10欧的字样。

    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指导。实验完毕,断开开关。暂不拆解电路。

    汇报实验结论,进行讲评。

    板书:

    此结论中,电阻一定是条件(不可缺少),导体中的电流及导体两端的电压均针对同一导体而言。纠正由实验数据得出: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随导体两端的电压的加大而加大;或说在电阻一定时,电压跟电流成正比的不正确说法。

    (3)研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中本节的第二个实验。

    问:这个实验的目的,电路及步骤是什么?

    答:实验目的是研究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实验电路如课本图8—1所示。换用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使电阻成整倍数地变化(教师强调本次实验使用5欧、10欧和20欧的三个电阻,要求学生认清),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本实验要求2伏),把对应于不同阻值的电流值记录在课本的表格里。注意在表格旁明显标出U=2伏的字样。

    学生实验,教师巡■指导,实验完毕,收拾好实验器材。

    汇报实验结论,进行讲评。

    板书:

    纠正:由实验数据得出: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电阻越大,电流越小及电阻跟电流成反比的不正确说法。

    3.小结

    出示小黑板(或放映投影幻灯片),要求学生根据以下两组实验数据写出结论,并用其中数值说明正反比关系。

    表格1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格2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强调每个结论的条件(电阻R一定或电压U一定)。

    4.布置作业

    课本本章第二节后的练习2、3。

    (四)说明

    1.本节实验是总结欧姆定律的基础。应尽量安排学生分组实验,为下一节学习欧姆定律作好准备。

    2.在本节的实验中,同时使用电压表、电流表和滑动变阻器,这对同学来说是第一次,要通过复习使学生知道这些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连接电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在学生实验中还要加强指导,以保证顺利完成。

    3.讨论实验结论要注意强调实验条件(电阻一定或电压一定)及正比、反比的物理意义。

    注:本教案依据的教材是人教社初中物理第二册。

    电流课件 篇5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交变电流》,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过程分析和效果分析四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该节主要研究最简单和最基本的正弦式交变电流,其产生的原理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所以本节是前一章的延续和发展,是电磁感应的具体应用;另一方面本节知识是全章的基础,由于交变电流与直流不同,因此,它对各种元件的作用也不同。正因为交变电流的特殊性,才有了变压器及广泛的应用。所以本节内容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分析交变电流的产生过程,认识交变电流的特点及规律。

    难点是:能够分析线圈转动一周中电动势和电流方向的变化。

    二、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标教学的要求,我确定本课三维目标是:

    知识和技能:理解交变电流、直流的概念,知道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及表示方法,知道交变电流的峰值、瞬时值的物理含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分析论证能力。

    2)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科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学习,体会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本节内容特点我确定的教法与学法是:

    教法: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本节内容的理解,在教学中我采用讲述、对比、探究,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

    学法:为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讨论中突破难点。

    三、过程分析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如下设计:

    1、引入交变电流的`概念:利用示波器展示从手电筒的电池得到的直流电和从墙面插座孔中获得交流电的波形,通过对比,了解交变电流基本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取材于生活中常用的两种形式的电流的波形,体现了从日常生活现象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让本节的知识环境不显得过于陌生,有助于学生迅速构建交变电流的概念,而图像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交变电流的感性认识,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分析交变电流的产生:

    首先做个演示实验:先让学生了解教学用发电机的基本构造,然后将电流表连接到其的两端,让学生观察指针的左右周期性的摆动。

    其次,我利用单匝的铁丝框边模拟,引导学生分析线圈转动一周中电动势和电流的变化,利用教科书32页交流发电机示意图可设置如下问题:

    a、矩形线圈转动过程中,哪些边切割磁感线,即哪些边会产生电动势?

    b、要求学生分别画出甲、乙、丙、丁四中情况的前视图,即将立体图画成平面图;

    c、在平面图基础上,分析线圈由甲转到乙的过程中,AB边中电流向哪个方向流动?在线圈由丙转到乙的过程中,AB边中的电流向哪个方向流动?电流在何处变向的?

    d、当线圈转到什么位置是线圈中没有电流,转到什么位置时线圈中的电流最大?这些位置磁通量及磁通量的变化率等有什么特点?

    该分析过程只是运用楞次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这些基本原理解决新情境下的问题,难度不大,但是我觉得仍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判断、分析;仔细体会线圈各个特殊位置的特点,为后面图像理解做铺垫。

    3、交变电流的瞬时值推导:

    仍然利用单匝的铁丝框边模拟,可设置以下问题链:

    a、线圈与中性面的夹角是多少?

    b、ab边的速度多大?

    c、ab边速度方向与磁场方向夹角多大?

    d、ab边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多大?

    e、线圈中感应电动势多大?

    f、推导出电动势的瞬时值表达式,并画出图像;

    我这样处理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复杂问题的研究,也有利于学生对导线切割磁感线时感应电动势求解问题的能力的提高。

    4、当堂训练,巩固提高

    设计适量的练习题,并且将练习题分为A、B两组供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5、课堂小结和作业

    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构建知识框架,作业布置要有针对性,梯度。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的体验,自己的总结,真正达到了检验学生课堂效果的目的。

    作业课后2、3、4题;

    板书设计我分两部分,主板书写在左侧,体现本节课的主干知识,副板书在右侧,主要画用来辅助说明的草图。

    四、效果分析

    通过以上的过程设计我预计可达到以下效果。

    1、能够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从而实现本节课的知识目标。

    2、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发展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变规律的传授过程为规律的探究过程能够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当然本节课的设计还存在着许多的缺点和不足,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和指正。

    电流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的符号和用途、

    (2)知道的正确读数方法、

    (3)知道的使用规则、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和实验,形成电学实验的初步技能、

    情感目标

    养成科学的态度,体验科学精神、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介绍了一些物理课上常见的,有电流计、教学演示用、学生用、说明能够测量电流、

    详细介绍了的读数,注意零刻度线、量程有两个、每个量程对应有最小刻度、接线柱有三个且分正负、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读出的示数、

    教材又详细介绍了的使用规则,对于连接方式画出了参考图,并分析了在电路中测是测量哪部分的电流、对于接线柱的连接,教材画出了参考图分析了如何连接才是正确的、选择量程问题,教材讲解了选择量程的具体方法,要注意先选用较大量程,并用试触的方法、对于不能直接连接在电源两极上,教材用图示分析了其做法的错误、

    教材最后提出了思考的问题,学生应的联系实际,注意想像选择不同接线柱的物理图景,分析出正确的方法、

    教法建议

    本节教学要注意观察和实验,有条件的可以边授课边学生实验探究的方式进行、学生联系实际学习,教师要提供不同的让学生观察,接触实际的材料、教师还可以提供大量的的资料,增长学生的见识、读数的教学,要注意讲清三个接线柱对应着两个量程,要通过练习掌握的读数、的使用,要联系实际学习,学生可以动手连接并分析这些用法的原因、分析一些电路图中的使用是否正确,并如何改正、

    教学设计方案

    【重难点分析】

    学生使用电学测量仪器,所以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学生要会读数和使用、

    【教学过程设计】

    一、

    教师可以提供实际资料,如各种电流计、教师演示用、学生,对于学生可以提供多种,例如零刻度线在左边的、左面是负刻度的、一个负两个正接线柱的、一个正和两个负接线柱的、本处学生要接触实际材料,切实联系科学实际、

    在此基础上,教师介绍的符合和用途、

    二、的示数

    方法1、讲清的接线柱、对应的量程、每个量程所对应的最小刻度、并出示制作的表盘和指针让学生根据所连接的接线柱判断所选用的量程,根据指针的位置读出的读数、可以使学生思考没给出接线柱的连接是电流的读数可能是多少,可以让学生思考某个电流值要选用什么量程,为什么、

    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教师提供,学生自行设计方法,的一些问题如:的三个接线柱的用途和用法;的两个量程、最小刻度;电流的读数、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的探究过程,注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

    三、的使用

    方法1、教师要注意结合电路图来帮助学生学习的四个使用规则,要注意引导学生想像物理过程,分析这些使用方法的原因、

    对于的连接方式,可以由电流是测电路的某点处的电流入手,把接到电路的某点处应当是串联、结合电路图分析各种的测量,并会判断一些电路图中的作用、

    对于接线柱的连接,讲清电流由的正接线柱流进和从负接线柱流出的过程,要结合电路图分析,发现电路图中的问题、可以由学生实际连接,从电源的正极开始连线,连接时连接正接线柱,又从负接线柱连线,经过电路连回电源的负极、学生感受是如何在电路中连接的、

    对于的量程,在第二个问题"的读数"中已经介绍过了,这里学生比较好理解选择量程的意义,只是介绍清楚具体的实现方法,选择较大量程用导线试触的方法就可以了,可以让学生亲自实践,体会这种方法的意义,从而深入理解量程的选择问题、

    对于不能连在短路的电路中,由于没有电阻的知识,所以本处宜形成学生的观念,在电阻学习中再深入讲解,教师可以结合电路图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电路中哪些有短路的现象并如何改正、

    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用学生实验探究的方法,教师提供实验仪器,并提供一些可能用到的电路图,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完成教师提供的课题,教师可以参考的课题有:的应当如何连到电路中;分析电路中的作用;怎样才能安全使用、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纠正学生在分析问题、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得出结论的过程中错误,并建立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板书设计】

    第二节

    一、

    1、的符号:

    2、的作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

    二、的示数

    1、量程:0-0。6A;0-3A

    2、对应的最小刻度:0。02A;0。1A

    三、的使用

    1、要串联在电路中

    2、正负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

    3、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的量程:先选用较大量程,用导线试触、

    4、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探究活动

    【课题】的种类、原理、构造。

    【组织形式】学生小组

    【活动方式】

    制订分类课题:

    1、种类

    2、原理

    3、构造

    制订查阅和查找方式:

    1、查阅有关文档资料

    2、浏览网上有关站点

    3、小组讨论、交流

    电流课件 篇7

    1、通过对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中的电器设备的观察,能说出电与磁有密切的联系。

    2、通过学习能说出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3、通过探究实验,了解通电螺线管对外相当于一条形磁铁。

    4、通过学习会用右手螺旋定则安培定则确定通电螺线管的磁极或螺线管上的电流方向。

    5、在认识通电螺线管特性的基础上了解电磁铁的构造。

    本节学习电流的磁场这一重要的物理现象及通电螺线管和电磁铁这些重要的电磁学器材,应掌握的知识较多。可及时总结、巩固,本节知识的学习过程,主要运用实验探究的方法。

    1、怎样理解奥斯特实验?

    (1)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通过实验首先发现电流具有效应,即通电导体和磁体一样,周围存在着磁场,而且电流的磁场与通电导线中的电流方向有关. (2)奥斯特实验的物理意义在于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有密切联系的.这一重大发现激发了各国科学家探索电磁本质的热情,有力的推动了电磁学的深入研究.

    2、怎样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或电流?

    运用右手螺旋定则判定通电螺线管的磁极或电流,运用右手螺旋定则判定时注意: (1)要用右手,手用错则判断的结果恰好相反. (2)要把四个手指并拢且弯曲成环状,弯曲的手指尖所指的方向是电流的方向.可以把书或本子卷成纸状,在纸筒上画出导线的绕法和电流的方向,要用右手握住筒练习. (3)大拇指要挺起,大拇指尖所指的那端是螺线管的N极.

    通电螺线管的周围也存在着磁场,其外部磁场的形状与条形磁体的磁场一样,两端相当于条形磁体的N、S两个极,其内部也存在磁场,且内部磁感线的方向由S极指向N极,也就是说:放在通电螺线管内静止的小磁针N极所指的那一端,就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通电螺线管内部的磁感线与外部从N极到S极的磁感线组成闭合的曲线。

    电磁铁是内部插有铁芯的螺线管,当通电螺线管插入铁芯后,由于铁芯被磁化产生了与原螺线管方向一致的磁场,因而它的磁性比原来强得多,因此电磁铁就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和通电螺线管中插入铁芯后磁性大大增强的原理工作的。

    电磁铁要求其磁性随着通入电流的大小而发生明显变化,而且还要求可以通过电流的通断来控制磁性的有无.软铁容易被磁化,磁性也很容易消失,而钢具有保持磁性的性质,钢被磁化后磁性不消失而成为永磁体,所以电磁铁的铁芯用软铁而不用钢。

    1、通电螺线管磁性的有无是由 来决定的,磁极的极性是由 来决定的。

    2、奥斯特实验表明,通电导线和磁体一样,周围存在着 。在磁场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其 (选填“南”或“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3、利用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及电磁铁等元件,设计一个磁性可调的电磁铁,画出电路图。

    用小磁针探查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发现当螺线管内插入铁芯时,由于铁芯被磁化,磁场大大增强。

    因此,人们在利用通电螺线管得到强磁场时,一般都要把螺线管紧密地套在一个铁芯上,这样就构成了一个电磁铁。

    电磁铁有什么特点?它的磁性强弱跟哪些因素有关系呢?请你自己做实验来研究.给你的实验器材是:一个线圈匝数可以改变的电磁铁、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和一小堆大头针.

    1、电磁铁的磁性跟电流的通断有关系吗?

    把电磁铁和电源、开关串联起来.观察通电和断电时电磁铁对大头针的作用.

    2、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电流的大小有关系吗?

    把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和电磁铁上匝数较少的线圈串联起来.调整变阻器的滑片,使通电时电路中的电流较小.观察通电时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目.然后移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流增大,观察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目有什么变化. 3.对外形相同的螺线管,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线圈的匝数有关吗?

    改变电磁铁的接线,增加通电线圈的匝数,同时调整变阻器的滑片,使电流保持不变,观察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目有什么变化。

    将你的实验结果填入下面的空白处:

    (1)电磁铁通电时 磁性,断电时 磁性。 (2)通入电磁铁的电流越大,它的磁性越 。

    (3)在电流一定时,外形相同的螺线管,线圈的匝数越多,它的磁性越 。 电磁铁在实际中用处很多,它最直接的应用之一是电磁起重机,工厂里搬运钢铁的电磁起重机安装在吊车上,可以上下移动,还可以跟吊车一起移动,大型电磁起重机一次可以吊起几吨钢材,电磁铁在电铃、电报机、发电机、电动机、自动控制上都有应用。

    在车间里,我们常看到工人师傅通过按钮,就能轻松自如地控制大机床的运转,其奥妙就在电路中有一个电磁继电器。

    如果在继电器的螺线管的两端上接上低压电源,触点的另两端接在高压电源上,实现了用低压电路控制高压电路。

    带电体和磁体有许多相似性质,是巧合?还是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这个问题,激励着科学家们一次又一次去探索,去寻找磁与电的联系。直到18,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在课堂上做实验时偶然发现;当导线中通过电流时,旁边的磁针发生了偏转,这个意外的现象引起了奥斯特极大的兴趣,他又继续做了许多实验,终于证实了电流的周围存在着磁场。这一重大发现,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激发了人们探索电磁本质的热情,有力推动了电磁学的深入研究。

    既然电能产生磁,我们为什么平时觉察不到呢?这是因为磁场太弱的缘故。做成电磁铁,磁场就会加强,就不难发现磁场的特性。

    不能成功的设计 到钢铁厂参观,炼钢车间是一派生机勃勃繁荣景象。

    电磁起重机成吨成吨地把生铁原料吊起,转运到炼钢炉上面。一杀那,铁料哗啦滑落进了炼钢炉,不一会,炉口火舌焰焰,白的铁水去碳除杂质,等电铃一响,一炉优质钢就要诞生了。

    炼钢工人把钢液倒进钢包,浇钢工又把钢水注入钢锭模子,待钢水凝固、拆去钢模就得到成品——钢锭,这时行车必须赶紧把这些钢锭运走,以便空出地方迎接另一批新的钢锭的到来。

    喜欢动脑筋、爱搞革新的人,看到钢锭行车运输效率不高,很着急,想设计一个大功率的牵引电磁铁,让数吨计的钢锭像生铁那样吸起来,灵活自如地运走,给夺钢战斗增添新型武器该有多好啊!

    可是,这个良好的愿望、大胆的设想总是不能成功,设计者找了各种失败的原因,原来问题在对钢铁本质的认识不深刻。钢铁是一种典型的铁磁性物质,铁磁质是由许多体积小叫做磁的东西组成的。磁本身具有磁性,由于各磁畴的排列方向没有一定规律,整体的铁磁质就不显磁性。当外磁场(如电磁起重机)作用时,磁大小、方向发生变化,大多数磁按外磁场方向整齐排列,于是铁磁质被磁化并同外磁场相互作用,这就是磁铁所以能“吸铁”的基本道理。

    但当铁磁质的温度升高时,内部分子热运动会影响磁的排列,以至磁性减弱;当达到某一温度时,铁磁质将完全失去磁化性质。这个温度我们称为居里温度(即失去铁磁性的温度,也称居里点)。经过测定,铁的居里温度是769℃。可想而知,钢液的温度高达1400℃,即使凝固冷却,短时间内也有上千度的高温,电磁铁也就无用武之地,不可能吸起钢锭了。

    看来,在炼钢车间里要提高钢锭的运输效率,还得找其他窍门才行。

    工业上还有许多铁磁性材料在默默无闻地发挥作用。例如:变压器可以把电能或信号很快地转换和传递,磁棒可以集束电磁波束,使半导体收音机免除了长长的天线,还有电子计算机里的磁芯存储器、调谐线圈用的螺纹磁芯等等,设计这类电子机器一定得注意;不要使它们的工作温度达到居里温度,否则功能再完善的现代化机器,也会遭到失效

    电流课件 篇8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功率的概念、物理意义、单位,以及影响电功率的因素。

    2、会用功率的计算公式P=W/t=UI进行简单的计算。

    3、理解用电器的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和实际电压和实际功率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过程与方法:

    1、理解实验设计方案,经历实验探究过程(突出收集证据、分析论证两个环节)。

    2、通过探究活动总结出电流做功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1、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2、在共同完成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增加与他人的协同、合作能力,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1、探究煤油加热时电能转化为内能过程,研究电流做功快慢与电压和电流关系。

    2、电功率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

    3、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和实际电压和实际功率的概念。

    1、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论证电功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2、理解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区别和联系。

    教师演示器材:低压电源,演示电流表、电压表,标有“3.8V”的小灯泡,开关、滑动变阻器各一个,导线若干,“220V40W”白炽灯泡一只,PPT一个,演示电路板一块。

    学生实验器材:(每实验小组一套)学生电源一台、不同阻值的电阻丝若干根、学生电压表一只、学生电流表一只、开关一个、温度计一支、煤油、带开孔橡皮塞的瓶子一个、天平一台、线夹和导线若干、停表一只。

    复习提问:

    1、电功大小与什么有关?电功的公式和单位是什么?

    2、电流通过洗衣机半小时做功18000焦;电流通过电车2秒钟做功1200焦。问:电流通过洗衣机和电车时哪个做功多?哪个做功快呢?

    通过计算告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要了解电流做功的多少,还需要知道电流做功的快慢,电流做功的快慢,仅从它做功的多少来考虑是不行的,必须比较它们在相同的时间里看哪个做的功多,这就跟比较运动快慢和物体做功的快慢一样。由此引入课题。

    新课教学:

    通过类比的方法引入电功率的概念:

    (l)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速度。)

    (2)怎样比较力对物体做功的快慢?(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功率。)

    (3)怎样比较电流做功的快慢?(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电功率)

    电功率:

    (3)公式:P=W/t(定义式) (其中:P―电功率,单位:瓦;w―电功,单位:焦;t―时间,单位:秒。)

    (4)单位: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常用单位:千瓦,符号是“kw”。 换算关系:1KW=1000W

    [猜想与假设]

    [教师]根据上一节探究结果,请你猜想一下,电功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由电功的`计算公式,有部分学生很快就会想到P=W/t=UIt/t=UI与电路两端的电压和电路中的电流有关。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教师引导学生模仿上一节“探究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设计“探究电功率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分小组设计要测量哪些量?怎样测量?

    分析:由P=UI可知需要测量P、U、I三个物理量。U、I直接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而P要间接测量。而P=W/t中的t可以用停表直接测量,由于煤油增加的内能是从电转化来的,所以电流所做的功W只能间接测量煤油吸收的热量得到。即W=Q=cm(t2-t1)。从而设计出实验电路和记录表格。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注意事项:首先要用天平测出瓶中煤油的质量,在闭合开关之前要读出插入煤油中的温度计示数t1,在闭合开关的同时按下停表开始计时,并读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约2分钟左右按表停止计时,此刻观察温度计,待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时,记下温度计的示数t2。然后多次改变电阻丝的阻值,重复以上实验过程,并收集数据。这一系列的工作均需要和同伴合作完成。

    [分析与论证] 煤油吸收的热量由Q=cm(t2-t1)计算出来,再用P=W/t=Q/t计算出电功率,比较各次实验得到的数值,看P和U、I有什么关系?建议学生用加减乘除的方法去分析研究实验数据,首先用加减法,但U、I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不能相加减;再用除法,由于是U/I电阻,I/U是电阻的倒数,故相除不是电功率。最后用乘法计算出UI的值,并与P进行比较得出P=UI。

    [实验评估] 学生交流实验得到结论后,对实验过程进行反思,谈谈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由实验数据不一定会得到P=UI的结论,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玻璃瓶和空气要吸收一部分热量;实验仪器并非精确;电流表、电压表、温度计、天平读取的数据误差不可避免地存在。

    (6)电功率的计算公式:P=UI 让学生推导电功单位KW・h和J的关系: 由P=W/t得W=Pt=1000W×3600s=3.6×106J 由P=W/t=UI可知单位关系:1瓦特=1焦/秒=1伏特・安培

    当U实=U额时,P实=P额,用电器正常工作;

    额,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

    注意:每个用电器的P额只有一个,而P实有无数个,我们平常说这是一个40瓦的灯泡,指的是这个灯泡的额定功率是40瓦。灯的亮度由它实际消耗的电功率决定,灯泡越亮,表明其消耗的实际电功率越大。

    常用电器的铭牌标志:

    教师出示“220V、40W”的灯泡和铭牌,让学生观察,然后挂出有铭牌的小黑板,介绍灯泡上的标志和铭牌的意义;最后让学生说出上一些电器设备的铭牌标志的意义。如电灯泡标有“PZ220-25”;电烙铁标有“360V、1000W”;电能表标有“10A、3000r/KW.h”各表示什么意思?。

    例题讲解:

    例:将“PZ220-60”的灯泡分别接入220V和200V的电路中,求灯泡工作时的电阻以及对应电压下的实际功率。

    由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弄清已知条件有哪些?待求物理量有哪些?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怎样求灯泡的电阻:

    方法一:由P额=U额 I额,得 I额= P额/ U额求出I额,再由欧姆定律推导式R=U额/I额求出电阻

    方法二:把欧姆定律代入功率公式,由P 额=U额I额=U2额/R 得R=U2额/P额求出电阻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怎样求灯泡的实际电功率 当灯泡接在220V电路中时,P实1=P额=60W 当灯泡接在200V电路中时,假设灯丝电阻不变

    方法一:先根据I实=U实/R求出I实2,再根据P实2 =U实2 I实2 求出P实2

    反思:用电器的实际功率由什么条件决定?为什么中要指明灯泡工作时的电阻?解题时为什么要假设灯丝的电阻不变?

    巩固练习: 将一盏电灯接在电压是220伏的电路中,通过灯泡的电流是68毫安,这个灯泡的功率是多少瓦?一个月通电100小时,电流所做的功是多少焦?合多少千瓦时?

    电流课件 篇9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点电荷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库仑定律的含义及其表达式;

    2、会用库仑定律进行有关的计算;

    3、知道库仑扭称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库仑定律得出的过程,体验从猜想到验证、从定性到定量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会通过间接手段测量微小力的方法;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结果及结合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点电荷的研究,让学生感受物理学研究中建立理想模型的重要意义;

    2、通过静电力和万有引力的类比,让学生体会到自然规律有其统一性和多样性。

    【教学重点】

    1、建立库仑定律的过程;

    2、库仑定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

    库仑定律的实验验证过程。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交流讨论法。

    【教学过程和内容】

    变压器是交变电路中常见的一种电器设备,也是远距离输送交流电不可缺少的装置.在讲解变压器的原理时,要积极引导学生从电磁感应的角度说明:原线圈上加交流电压产生交流电流,铁芯中产生交变磁通量,副线圈中产生交变电动势,副线圈相当于交流电源对外界负载供电.要向学生强调,从能量转换的角度看,变压器是把电能通过磁场能转换成电能的装置,经过转换后一般电压、电流都发生了变化.有的学生认为变压器铁芯是带电的.针对这种错误认识,可让学生根据电磁感应原理,经过独立思考了解到变压器铁芯并不带电,铁芯内部有磁场(铁芯外部磁场很弱).

    变压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十分广泛的应用.课本中介绍了一些,教学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向学生进行介绍,或看挂图、照片、实物或参观,以开阔学生眼界,增加实际知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变压器的构造.

    (2)理解互感现象,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3)理解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电压与匝数的关系,能应用它分析解决有关问题.

    (4)理解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电流与匝数的关系,能应用它分析解决有关问题.

    (5)知道课本中介绍的几种常见的变压器.

    2、能力目标

    (1)用电磁感应去理解变压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讲解理想变压器使学生了解建立物理模型的意义.(抓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排除无关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体会到能量守恒定律是普遍适用的.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变压器工作原理及工作规律.

    难点:

    1.理解副线圈两端的电压为交变电压.

    2.推导变压器原副线圈电流与匝数关系.

    3.掌握公式中各物理量所表示对象的含义.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电磁感应现象的大致规律,了解了电感现象,为本节的学习打下了理论基础。可自行预习课本,了解相关原理。同时变压器的作用神奇,变压装置在生活中很常见,应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利用课余时间,带着自己的问题,搜集资料了解变压器

    五、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演绎推理、学案导学

    六、课前准备

    可拆变压器、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灯泡、自耦变压器、调压器、导线等.

    电流课件 篇10

    课时:l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电阻一定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电压一定时,电流跟电阻成反比”。

    2.使学生初步熟悉如何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同时测量一段电路的电流和电压。

    3.使学生初步领会用控制变量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教具:课本图8-1的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提问:在前面几章中我们分别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请同学们回忆:什么叫电流?在什么条件下才会有电流产生?(电荷的定向移动;导体两端存在电压。)

    我们知道,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导体两端有电压,导体中才会有电流。可以猜想:所加电压越高,电流就会越大。U↑→I↑(板书,下同)

    另一方面,任何导体都有电阻,电阻就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可以推断:导体电阻越大,电流就越小。R↑→I↓

    即通过导体的电流的大小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这两个因素有关。

    我们对于一个物理现象的研究,不应满足于“变大”、“变小”这种初步认识,还要进一步探索研究,就是说要知道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研究课题。第八章一、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通过什么途径来研究?做实验!因为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物理实验可以使我们找到规律。

    电流受到两个因素电压、电阻的影响,如果电压、电阻同时变化,它们各自对电流的影响有互相加强或减弱的可能,也有互相抵消的可能,使我们无法判断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如何设计实验?其实,一个量受几个因素影响的问题,前面的学习已经遇到过了。大家回忆一下,比如电阻。问:“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我们是怎样研究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的呢?(出示小黑板)填空:“同材料、同长度的两条导线,电阻与粗细有关”;“同材料、同粗细的两条导线,电阻与长度有关”;“同长度、同粗细的两条导线,电阻与材料有关”。这“同材料”、“同长度”、“同粗细”的实质就是有意将这些量固定,每次只研究电阻与其中一个量的关系。

    启发学生:“与这种作法类似,我们如何来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两个量的关系呢?”应该“固定电阻,单独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或“固定电压,单独研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告诉学生:这种把一个多因素的问题转变成为多个单因素问题的研究方法是实验物理中极为有用的方法。

    板书:第八章

    一、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U↑→I R↑→I↓

    研究途径:实验

    实验方法:保持一个量不变,研究另一个量与电流的关系

    二、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1.按课本图8-1(把图板书在黑板上)连接实验电路。先不连电压表,引导学生看清回路:电流表与R串联。读数表示通过R的电流。然后再将电压表接入,让学生看清:电压表与R并联,读数表示R两端的电压。

    2.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使R两端电压成整数倍地变化,同时将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填入表格。

    3.学生讨论:“实验数据说明电流与电压有什么关系?”学生上黑板填写结论。

    教师评议学生书写的结论,强调实验条件:电阻一定。

    学生口述实验结论“电阻R一定时,流过R的电流跟R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板书:

    1.实验一 研究I与U的关系

    2.实验条件:R一定

    实验电路:

    记录

    R=5Ω

    三、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电路图同课本图8-1,换用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调节滑动变阻器滑动触头,使电压表读数保持不变,将定值电阻值和对应的电流表读数填入表格。

    学生讨论:“实验数据说明电流跟电阻有什么关系?”学生上黑板写出结论。

    教师评议学生书写的结论,强调实验条件:电阻两端电压一定。

    学生口述实验结论:“电阻R一定时,流过R的电流跟电阻R的阻值成反比。”

    板书:

    2.实验二研究I与R的关系

    实验条件:U一定

    记录

    U=3V

    四、小结、巩固

    将实验结论填入课本空白处,并用“ ”符号将实验条件标示出来。

    注:本教案依据的教材是人教社初中物理第二册。

    电流课件 篇11

    首先通过课件展示一张阿尔法磁谱仪的照片,因为学生没有见过所以给学生一疑问从而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这是把学生从无意注意转移到有意注意上来,将学生引入新课的轨道。从国际空间站上有中国科学家研制的永磁体系统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磁场分布的兴趣,很自然引发学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磁体以及他们周围的磁场是如何分布的,使刚上课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所学习的内容,又能使学生产生深厚的兴趣和求知欲,引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磁铁在平时生活中比较常见,学生对条形磁铁,T行磁铁和U型磁铁这些名词并不陌生,通过图片给学生介绍生产生活中用到的各种磁体,必然会引起学生对变压器的极大兴趣 ,激发出学生对磁体周围磁场的分布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了感性认识,使本节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体会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获得知识的过程是曲折的、充满矛盾的、活生生的、永无止境的过程,而不是平铺直叙、垂手可得。对于磁场,老师要引导学生回忆我们在学习电场的时候是如何用电场线来描述电场强度的,这个时候让学生思考一会在找学生站起来回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适时补充

    与完善。在此,对于学生的回答,老师可以把学生回答的内容写道黑板上。

    过度设问: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后,引导出电磁学的一系列新的发现。那么电流的磁场是如何分布的呢?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同学通过看书也能回答上来,但眼神中明显流露出不确信。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实验。

    在实验之前,老师要带领学生看一下桌子上面放有哪些实验器材,并且教师用一套器材简单的给学生演示一下,这样学生在接下来的实验中能更快更好的探究。同时教师用课件展示这个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这时必然会引发学生强烈的动手欲望,迫切的想利用眼前的实验来探究结果,引起猜测、探究的强烈 愿望,使学生思维由置疑到质疑,达到学生思维的最优化。

    实验探究学生亲眼看到细铁屑反映了直导线磁场的分布:简单介绍实验器材,提出实验注意事项,设计实验方案、得出实验结论。通过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培养了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物理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一个好的问题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钥匙,是学生思维的源泉。教师要在教学的不同环节设置不同形式的问题。试探性的问题,可使学生学习的新知和原有的经验结合,利于知识的建构;过渡性问题,能承上启下,过渡自然,使学生的思维有连续性,不致造成思维的混乱。设置总结性的问题,不仅使学生解出正确答案,还知道了答案得出过程,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和归纳能力;发散性问题,使学生对概念和规律的认知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得以拓展,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问题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做实验的时候记下了电流的方向和磁感应线的方向,你们想过没有这两者之间有没有社么联系?要求学生推测并说出推测根据。面对问题学生展开了思考、猜想、讨论,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课堂气氛热烈,由于学生想法并不一致,很自然产生了动手探究,一见分晓的愿望,这时教师带领学生演示,同学们纷纷伸出自己的小手跟着老师比划起来,结果很明显。老师这时提出第二个问题:既然大家知道了电流方向和磁感应线方向之间的关系,那么你能不能画出来呢?这就引发第二轮的思考、讨论,从而得出变压器的可能的工作原理。

    在丰富有趣的实验中,新旧知识得以重新整合,学生对直导线周围的磁场分布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认识更完整、更清晰、更深刻。在这边还要向学生介绍什么是环形导线,为下面讲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分布埋下伏笔。接下来就可以引导学生探究环形导线的磁场分布规律,这个探究过程可以交给学生来完成,通过前面通电直导线的探究学生可以自己独立的探究环形导线的磁场分布规律。

    通过实验学生得到了环形导线磁场分布的规律,至此班级气氛异常激动,喜悦之余,至此也未下一节讲解做好了有力的铺垫。

    前面的研究都是从定性的角度来模拟磁感线的分布情况,我们能否从定量的角度分析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已经可以用磁传感器通过计算机对磁场进行研究了。这就是一种磁传感器,可以测出的是沿其轴线的磁感应强度,并且还能大致确定磁场的方向。现在我们就用它来测量通电螺线管内不同位置的磁感应强度。

    运用传感器把信号输入电脑这是很方便的办法,这也是区别与实验探究的更快捷的方法,学生要学会运用现代科技成果,这对于学生实验方法的提升也是个帮助。

    这节教学设计有成功的地方,也还有值得改进的地方。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点:1、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知识结构“磁感线”、“通电直导线周围磁场分布”、“环形导线周围磁场分布”,“安培定则”,“用传感器探究磁场”安排合理。2、教学方法多样,有集体教学、个别提问、小组讨论等;教学以问题为线索,层层深入、引人入胜,有设问、创设情景引发问题,以探究为手段,设计生动有趣的实验丰富激活课堂。3、教学特色:紧紧抓住主题、牢牢吸引学生,注重知识的温故而知新,包括提出问题能力、理论推断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课堂和谐有序、思维活动活跃,以学生为主体,课内、课外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目标意识强,体现新课程理念,符合新课程标准。亮点之处:1、大胆采用学生分组实验探究规律。2、整节课放的比较开,学生的主体与教师的主导充分得到了体现。不足之处:时间上有点紧,教学目标的达成不够充足。

    电流课件 篇12

    1、知道磁体与磁性的概念.

    2、知道磁极的概念及磁体指南北的性质.

    3、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4、知道磁化的概念.

    5、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

    1、磁性: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特性称为磁性,它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定义:原来没有表现出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

    实验演示:用纸隔开磁体和大头针(硬币)时,观察到磁体对大头针(硬币)仍有作用.

    研究方法:磁场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根据它对放入其中的`小磁针产生磁力的现象来认识它.

    规定: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练习〗

    1、有两根钢棒,一根有磁性,另一根无磁性,不用其他器材,请你判断哪根具有磁性.

    2、下列各种情况中,哪种情况可以确定钢棒原来是否有磁性?并说明理由。

    (1)将钢棒的一端接近磁针的南极,两者互相排斥。

    (2)将钢棒的一端接近磁针的北极,两者互相吸引。

    (3)将钢棒的一端接近磁针的北极,两者互相吸引,将钢棒的这一端接近磁针的南极,两者互相吸引。

    (4)将钢棒的一端接近磁针的南极,两者互相吸引。

    4、在一个圆纸盒里有一个条形磁体,圆纸盒外放着一些小磁针,各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如右上图所示,请在圆纸盒里画出磁体并标明它的N、S极。

    【最新电流课件(汇编十二篇)】相关推荐
    [热]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

    我相信幼师都接触过教案,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写幼儿园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活动准备:不透明的盒子里面放着香菜。香菜盆栽。活动目标:通过盒子引起孩子的好奇心。经过看、闻、尝来了解香菜。活...

    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

    按照惯例,幼儿园教师必须撰写自己的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每一位幼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好的幼儿园教案都有哪些内容?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供大家参考。活动目标:1、欣赏音乐,能有节奏的开火车。2、在玩开火车的游戏时能够分辨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