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2024数学优秀教案三年级
  • {year}数学优秀教案三年级

    发表时间:2024-09-30

    2024数学优秀教案三年级。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三年级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数学优秀教案三年级 篇1

    一、学生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乐于参与学习活动。特别是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教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们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情况。因此对这些学生,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地保持,并逐步引导到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活动等等。

    三、本册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位置与方向,年月日,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难点:位置的确认,计算的算理,时间的计算。

    五、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单元教学要求: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景,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单元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在具体的情景中辨认方向,描述方向,并且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024数学优秀教案三年级 篇2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内容具有很强的操作性,需要学生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来估测从家到学校的距离。本节课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回顾、讨论、交流,在必要的时候适当予以指导、提示,而不是过多地干涉学生的活动,让学生自觉地获取知识,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

    1、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通过解决“估一估,从你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来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经验总结估测的方法,在交流中体会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并针对不同情况结合学生的经验加以估测方法上的指导,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2、及时总结,促进知识的生成。

    在教学中,当学生把自己的想法都说出来之后,教师作以恰当的总结,帮助学生把没有表达清楚的地方进行完善。这样,不仅使学生受到了启迪,更提高了表达的技巧和能力,从而得到成功的体验。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直尺

    教学过程

    ⊙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你能用手势表示它们的长度吗?

    2、估测一下面前的橡皮、铅笔有多长,书桌有多高,再用尺量一下,看谁估得准。

    3、揭示课题:大家估测的结果与实际长度十分接近,这节课我们就来挑战一下估测更长的距离,你们有信心吗?(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先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并让学生用手势比划一下,加深学生对这些长度单位的理解。再让学生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为本节课的学习进行预热。

    ⊙联系实际,学习估测方法

    1、(课件出示教材27页例6)估一估,从你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想一想自己上学采用的是哪种交通方式。(步行、骑自行车、坐公共汽车等)

    (3)每天上学在路上要花多长时间?

    2、小组合作,探究、交流估测的方法。(出示课堂活动卡)

    (1)汇报估测结果。

    预设生1:我走200步大约是100米,从家到学校需要走600步,大约是300米。

    生2:我从家到学校需要坐3站公共汽车,每站地约500米,大约1500米远。

    生3:走100米我大约要用2分钟,从家到学校我大约要走10分钟,约500米。

    (2)说一说你喜欢哪种估测方法,从你家到学校的距离适合用哪种方法来估测。

    3、总结估测较长距离的方法。

    方法一步数估测法。先看走100米需要走多少步,再数出从家到学校一共走多少步,然后换算出结果。

    方法二时间估测法。先看走100米需要多长时间,再统计从家到学校一共需要多长时间,然后换算出结果。

    方法三站点估测法。公共汽车走一站地大约是500米,只要知道从家到学校需要走几站地就能估算出结果了。

    师小结:同学们的估测方法真多,也都很巧妙。大家在估测的时候都知道要确定一个单位长度,然后看从家到学校有几个这样的单位长度,就能估算出结果了。

    4、反馈练习。

    完成教材27页下面“做一做”。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估测,并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使自己的估测更合理、更准确;然后对大家的估测方法进行总结提炼,加深学生的理解并形成技能。

    2024数学优秀教案三年级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连除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学会列综合算式用两种方法解答连乘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学会有条理地叙述思维过程.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热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两种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连除应用题的两种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激疑诱趣.

    1.出示【图片“参观农业展览”】

    三年级同学去参观农业展览.他们平均分成2队,每队分成3组,每组15人,一共有多少人?(用两种方法列综合算式解答)

    答:一共90人.

    2.改变复习题的'一个条件和问题后,出示例2.

    例2:三年级同学去参观农业展览.把9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

    教师提问:例题与复习题在条件和问题上有什么变化?

    教师导入:已知条件和问题发生了变化,还能用原来的方法解答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研究的新知识.(板书:应用题)

    二、师生共同参与探索.

    1.学习两种分析、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出示例2:三年级同学去参观农业展览.把9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

    (1)自由提问,思考讨论.

    教师提问:看到这道题,你想到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如下问题,教师可以进行简记:

    ①这道题已知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用线段图如何表示?

    ②要求每组多少人?必须先求出什么?

    ③分步列式如何解答?

    (2)汇报结果,共同探索.

    ①教师提问:谁能回答第①个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线段图

    ②教师提问:谁能解决第②个问题?

    结合学生讨论,教学两种解法,并列出综合算式.

    第一种解法:要求每组有多少人?必须先求出每队多少人?(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已知条件中告诉我们共有90人,平均分成2队,求每队多少人?就是把90人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知道每队45人,又知道每队分3组,就能求出每组有多少人?[

    板书:

    每队多少人? 综合算式:90÷2÷3

    90÷2=45(人) =45÷3

    每组有多少人? =15(人)

    45÷3=15(人)

    第二种解法:(借助线段图)要想求每组多少人?必须先求出一共多少组?知道每队分3组,分成2队,就是求2个3是多少?用乘法计算.6组对应90人,要求出每组多少人?就是把90平均分成6份,求每份是多少?

    板书:

    一共多少组? 综合算式: 90÷(2×3)

    3×2=6(组) =90÷6

    每组多少人? =15(人)

    90÷6=15(人)

    2.观察比较,归纳概括.

    教师提问:观察两种解法在思路上有什么异同?

    引导学生说出:相同点是所求的问题一样.不同点是先求的不一样,第一种解法先求的是每组多少人,第二种解法先求一共多少组,所以第一步的解法也就不一样.

    3.引发思考,掌握检验方法.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两种解法可以互相检验,除了这种方法外,还可以怎么检验应用题?(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发现:把已经计算出的结果作为已知条件,进行逆运算,如果最后算出的结果与题目的已知条件相同,说明解答正确.

    15×3×2

    =45×2

    =90(人)

    2024数学优秀教案三年级 篇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6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三第3、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理解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

    1、 看图出示以下情境和问题:

    ①课本例2: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②从学校到仙女湖有223千米,客车行驶了4小时,平均每小时约行多少千米?

    ③每听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

    ④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4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

    2、请学生尝试列出解答上面各题的算式。

    一般来说,学生都能根据除法的含义列出下列4个算式:124÷3≈、223÷4≈、100÷3≈182÷4≈。

    3、体会除法估算是解答问题的一种工具。

    请学生逐一说出上面四道算式的意思,让学生在说算式意思的过程中,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答要用除法估算来完成,理解除法估算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

    二、怎样进行除法估算

    1、一般方法

    (1)从上面4个算式中抽出:124÷3≈,请学生尝试估算。

    (2)展示、交流学生估算的过程和方法。

    生1:124≈120 生2:124=120+4

    120÷3=40(或3×40=120) 120÷3=40

    每人大约运40箱。 剩下的4箱中每人还可运1箱,每人大约运41箱。

    引导学生对以上两种估算的过程和方法进行比较:

    ①两种估算的过程和方法都是正确的。

    ②两种结果虽然有微小的差异,但都接近准确值,不影响对问题的合理解决,可以说,这样的差异在本题的解决中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3)让学生独立估算223÷4≈。

    学生估算的过程和方法与124÷3≈的估算过程方法会基本相同。有以下几种思路:

    生1:223≈200 生2:223=200+23 生3:223≈240

    200÷4=50 200÷4=50 240÷4=60

    平均每小时 平均每小时 平均每小时

    约行50千米。 约行55千米。 约行60千米。

    以上3种结果都对,说明汽车的速度每小时在50~60之间,当然以55最佳,因为它更接近准确值。

    (4)归纳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通过以上两例、引导学生归纳: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一般是把被除数看成整百(整十)或几百几十(几千几百)的数,除数不变,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进行计算。

    2、面对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1)再现问题:

    ①每听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

    ②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4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

    (2)组织讨论:

    组织学生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a、在解决问题①中,能将100估成120吗?为什么?

    b、在解决问题②中,将182成160合适还是估成200合适?

    (3)交流看法:

    请学生针对上述两个问题在班上进行思想的碰撞。通过研讨,让大多数人明白:在问题①中,只有100元钱,所以估算时不能将100估大,只能估小;在问题②中,已知灾民182人,在考虑所需帐篷数时,应将182看成200,这样才能保证有足够的帐篷让灾民渡困难期。

    (4)估算解答

    请学生独立完成100÷3≈、182÷4≈的估算。学生作业后,点名说一说估算的过程结果。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16页做一做第1、2题。面对第1题的具体情况,让学生思考:把260看成240或280都可以吗?为什么?

    2、完成练习三第3、4题。面对脱离了具体背景的除法估算,请学生根据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正确求出估算结果。完成后,可请学生简单说一说是将被除数看成多少来计算的。

    3、补充练习:160人去春游,每辆车坐28人,6辆车够吗?你会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吗?

    请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将乘、除法估算技能用于解答同一个问题之中,培养学生灵活解题能力。

    解法一:28≈30 解法二:160≈180

    30×6=180 180÷6=30

    160<180 180>160

    6辆车够。

    2024数学优秀教案三年级 篇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51~54页主题图、例1、例2及课堂活动第1~3题,练习十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难点:

    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准备:

    木条制作的长方形和三角形、不条、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请两位学生到黑板前学交警指挥交通车时的各种动作姿势。

    2.指名两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刚才所观察交警的手与手、手与身躯构成的角。

    3.指名学生将角的两边上取两点,再将两点连接起来得到第三条线段,并说出是一个什么图形?

    多媒体出示生活中形状是三角形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后,你想探索三角形的哪些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

    板书:意义、特征、特性

    二、探究新知

    (一)理解三角形的意义

    1.学生用小棒任意摆出一个三角形。

    教师出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图形:

    (1)(2)(3)

    学生讨论三个图形,是不是都是三角形?为什么?

    刚才大家在判断上述三个图形是不是三角形时,都注意到三条线段,围成等这些重要条件(板书:三条段、围成),谁能说说什么是三角形吗?(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2.练习

    (1)举出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三角形。

    (2)判断下列哪些图形是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1)(2)(3)(4)(5)

    (二)探索三角形的特征

    (1)虽然三角形的形状各不相同,但也有相同的地方,谁能说说有哪些地方相同呢?(分组讨论)

    (2)小组指定代表说说讨论的结果。

    板书:边——3条

    角——3个

    顶点——3个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三角形的特征。

    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内容。

    多媒体出示三角形,让学生指出三角形的边、角、顶点。

    (4)学生指出三角板上的边、角、顶点。

    (三)探索三角形的特性

    多媒体出示电线杆、自行车、货柜架等实物图,让学生指出其中的三角形。

    提问:为什么这些部位要做成三角形?(分组讨论后,指定学生回答)

    学生操作:用木条钉成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然后用力拉、推,让学生观察,大家会发现什么?

    这说明三角形具有什么特性?(稳定性)

    举出生活中见到哪些物体的哪些部位是做成三角形的。

    三、练习。

    1.任意画一个三角形。

    2.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的三角形。

    3.折一折:把一张纸对角对折,能数出几个三角形?再对角对折,又能数出几个三角形呢?

    4.说说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三角形的特性?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探讨了三角形的哪些问题?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

    意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特征:边——3条

    角——3个

    顶点——3个

    特性:稳定性。

    2024数学优秀教案三年级 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千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

    3.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千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熟练地进行千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间地换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思,沟通旧知.

    出示:

    指名摘花瓣,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和进率.

    教师依次点击鼠标出示: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

    做合格的小小列车员.(开火车回答出每节车厢上的题目,其余学生判断,正确就发出火车鸣叫的声音“呜——”)

    8米=分米→50分米=米→9分米=厘米→60厘米=分米

    3厘米=毫米←2米=厘米←100厘米=米←1千米=米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1

    (1)出示:3千米=米6千米=米(任选1题试做)

    (2)自主探索,汇报交流.

    提问:括号里应填什么?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先独立探索,再小组讨论、汇报.

    说明:如3千米=米,因为1千米=1000米,3千米里面有3个1千米,就是3个1000米,1000×3=3000(米),所以3千米=(3000)米.

    想6千米=米,方法同上.

    (3)归纳总结、概括算法.

    提问:通过刚才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再算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明确:因为1千米是1000米,那么有几千米就是几个1000米就是“几千”米

    板书:3千米=3000米

    6千米=6000米

    方法:

    (4)初步练习.

    仿照例题,学生互相出题考一考.并说明思考过程.

    2.学习例2.

    (1)出示:5000米=千米4000米=米(任选1题试做)

    师问:括号里应填什么?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先独立探索,再小组讨论、交流.

    (2)学生汇报.

    说明:5000米=千米,因为1000米=1千米,5000米里面有5个1000米,就是5个1千米,5000÷1000=5(千米),所以5000米=(5)千米.

    4000米=米,与此同理.

    (3)总结算法.

    问:通过例2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收获?

    明确:因为1000米是1千米,那么有几个1000米就是几千米就是几“千米”.

    板书:5000米=5千米

    4000米=4千米

    方法: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填空.

    2.看谁填的又对有快!

    2千米=米3000米=千米

    4千米=米6000米=千米

    3.出示下图:表示两条铁路的长度.

    看图计算:

    北京→南京→上海千米

    北京→武昌→广州千米

    4.园林工人要在一条路旁植树,每5米划分一段,算一算,1千米的路要划分多少段?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的是什么?同学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板书课题)

    五、课堂作业.

    1.口算下面各题.

    40×960×37×4+3 840÷4

    6×8+7 350+80 12×4 230×3

    22×48×9+4 500×7720÷9

    2.4吨=千克2000千克=吨

    3千克=克8000克=千克

    3.小组讨论.

    园林工人要一条长1千米的小路两旁植树,每5米种一棵,算一算,路两边一共种多少棵树?

    2024数学优秀教案三年级 篇7

    一、班级基本情况

    本班大多数学生上课大胆发言,学习效率较高;一小部分学生贪玩,上课经常不能注意听讲。在本学期的教学中,首先要抓好学生的学习习惯,二要对少数差生注意个别指导。

    二、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包含以下单元:

    1、两位数乘两位数

    2、千米和吨

    3、解决问题的策略

    4、混合运算

    5、年月日

    6、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7、分数的初步认识(二)

    8、小数的初步认识

    9、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

    10、期末复习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联系对四则运算的已有认识以及相关的计算经验,探索并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关的口算、估算和笔算,初步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计算两步混合运算式题,进一步掌握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分析和思考方法,提高用学过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联系生活经验,认识质量单位“吨”,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24时计时法,初步了解分数和小数的含义。

    (2)结合实例和操作认识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相关长度单位的换算;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千米和平方米,知道相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能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估计、描述平面图形或物体某个面的面积,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的换算;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或合理估算有关平面图形、物体某个面的面积,正确解答与面积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过程,初步学会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汇总、排序、分组和简单分析,积累初步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经验。

    2、数学思考方面。

    发展数感,发展抽象概括与推理能力,发展抽象思维,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合情推理和初步演绎推理能力,发展统计观念,初步具有清晰地表达自己思考过程的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

    能应用在本册教科书里学到的运算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能利用估算、判断解决问题结果的合理性。在讨论计算方法、验证计算结果、发现简单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等活动中,逐步学会表达思考的大致过程与结果,学会在表达前整理、在倾听后思考,进一步感受反思性学习环节的意义和价值。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息息相关。能够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评价他人。

    四、教学措施

    1、努力钻研教材,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表扬先进,鼓励差生,积极调动学生积极性,全班平衡发展。

    2、加强常规训练,加强口算训练,提高口算能力。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逐步形成──面对具体问题,先确定是否需要计算,再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口算、估算、笔算等),最后应用计算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样一种思维方法。

    3、重视形象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有意识的逐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创设丰富的便于操作的实践活动情境,使学生亲身体验方位的知识,感受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的统计知识──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介绍平均数的概念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推断。

    5、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动手实践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6、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序地、严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7、提供丰富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素材。激励他们扩充知识面和进一步探索研究的兴趣与欲望,并通过这些活动获得自己成功、能力增强等良好体验,从而逐步增进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

    五、教学课时安排:

    一、两位数乘两位数…………………………………………10课时

    ☆有趣的乘法计算…………………………………………1课时

    二、千米和吨……………………………………………………3课时

    三、解决问题的策略……………………………………………4课时

    四、混合运算………………………………………………………5课时

    算“24点” ……………………………………………………1课时

    五、年、月、日……………………………………………………6课时

    六、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9课时

    七、分数的初步认识(二)………………………………………6课时

    八、小数的初步认识………………………………………………4课时

    九、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3课时

    上学时间…………………………………………………………1课时

    十、期末复习………………………………………………………5课时

    【2024数学优秀教案三年级】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5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