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幼儿园教案
  • >导航
  • >数学统计教案十五篇
  • 数学统计教案

    发表时间:2024-09-30

    数学统计教案十五篇。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在上课时幼儿园的老师都想让自己的课堂知识能够吸引小朋友们的注意力,为了防止学生抓不住重点,教案就显得非常重要,教案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您知道幼儿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或许你需要"数学统计教案十五篇"这样的内容,强烈建议你能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数学统计教案(篇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64页的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2、通过实践,学生更进一步的整理数据信息,通过数据发现问题,从而决定用什么什么统计图来描述这些数据。

    【教学重点】从统计表里收集信息,并能用这些信息分析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信息绘制统计图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说明

    一。实践活动

    统计学生的身高,为学习统计提供了很好的数

    据资源。在测量身高的活动可以贯穿整个小学学习阶段,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特点,要示有所不同。

    本次测量身高,旨在学生把每年测量身高的数据保留下来,养成保存资料的习惯。这个实践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运用学习的复式统计图来描述数据,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1、课前布置学生测量自己的身高。上课时首先指导学生将全班同学的身高进行汇总,完成统计表。教材提供了一个身高段的划分,老师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选择合适的身高段。

    2、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以及统计图的特点,选择用复式条形统计图来描述数据。(你选择什么统计图来表示?)

    3、教师鼓励学生结合汇总后的数据和统计图发现信息,比较男女生身高分布的不同。让学生主动去探讨。让学生进行比较,从数据中比较信息。

    4、让学生看书中提供的图片,以直观的形式表示各身高段学生的人数。喜欢学生将自己班级与这个班的身向的颁进行比较,还可以分析从总体上看哪个班的身高一些。如果学生感兴趣的话,老师也可以把自己班同学的身高拍成照片。

    5、使学生体会到数据统计的作用,学生的回答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二、巩固练习,复习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与同学们一起交流一下你的收获吧。

    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数学知识,就身高的问题中,进一步整理和学习统计的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通过自主交流与探索,比较,逐步明确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发现最佳的统计方法

    数学统计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这部分内容可以用5课时进行教学。

    第1课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整理简单的数据,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体验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重点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导学

    一、情境导入:

    你们知道全球有多少人?中国有多少人吗?那你们知道自己所在的区有多少人吗?

    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探究新知:

    1、根据统计表,分别完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

    展示学生绘制的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4、讨论交流:

    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5、全班汇报交流。

    分析:

    三、巩固新知

    1、完成95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十九的第1题和第2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第4

    课后反思

    数学统计教案(篇3)

    一、教材分析:

    《条形统计图》是人教版新课改中四年级上册的内容。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统计图表表示统计的结果,能够根据统计图表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经历了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并初步建立了统计观念。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并继续注意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断。这样就把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让学生完成两个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并引导学生把两个统计图合二为一,然后介绍这就是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通过提问:“它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引起学生的讨论和交流,一方面让学生从更高更宽的角度认识新的统计图和统计量,体会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建立统计观念;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怎样根据新的统计图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教材处理:

    根据这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实际情况出发设置问题情境,打破原有知识结构,促使学生重新思考,自主构建

    新的知识结构。在此过程中,本课以主题情境为主线,有意识的根据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统计的现实意义。具体地说,本课的设计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教材深层的内涵。

    通过例题,我认为,本课的教材编排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然而,对于农村的四年级学生而言,城乡的人口发展问题毕竟是个“遥远”的情境。所以,我从调查学生体育活动的爱好为素材。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及复式条形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内容,能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地去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教学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复式统计表,单式条形统计图等知识。另外,学生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事物需要成对出现进行比较,如男生和女生、城乡和乡村、工业和农业等,在此基础上,我以学生熟悉的事为学习的素材,通过主题情境问题的提出,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平衡,促进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达到新的平衡。

    (三)、注重知识呈现的完整性,思维过程的灵活性,思维方法的多样性。

    本课的设计从调查学生的兴趣开始,让学生完整的经历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全过程,而不是直接出示数据,最后环节通过统计学本节课的表现结果,再一次参与统计,深切体会统计的完整过程,及统计活动的现实意义。教学过程中以主题问题情境为中心,展开讨论,自主探究,允许灵活的不同的处理方法,从不同中找相同点,从比较中得出最佳方案,再运用到实际中,体现了学习活动的完整性、灵活性、多样性。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3、能有意识地根据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4、 进一步感受统计的现实意义,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根据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 教学难点:怎样描述统计图中的多个项目及图例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过程:一 课前谈话,分散教学难点

    二 创设情境,呈现数据素材

    1、谈话,说说各位学生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

    2、你还会其他形式描述以上的统计结果吗?

    三 设置问题情境,探索解决方法1、讨论,怎样将上表绘制成统计图 合作完成两张统计图

    分析:从这张统计图上能看出什么?感知复式条形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

    提出疑问(2)讨论解决办法

    怎么合并?两个直条放在一起,你怎么知道哪个是表示男生,哪个是表示女生?

    (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3、作品展示,体验成功

    4、揭示课题

    四 、分析数据

    比较两种统计图3、小结

    五、 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分析“城乡四年级同学喜欢的运动项目统计图”

    (1)哪儿表示城市学生的情况,哪儿表示农村学生?你是怎么知道的?

    (2)根据统计图完成统计表

    (看到这个统计结果,你有什么想法?

    对本节课的表现作自我评价(

    全班汇总(整理)

    ((4)分析

    六 、小结评价1、这节课你学得开心吗? 有什么收获?

    2、评价 鼓励

    教学反思:设计这堂课时我通过学生身边熟悉的情境导入,让学生体会统计的现实意义;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两张单式统计图,让学生感知复式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通过中心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展开讨论,尝试解决问题;

    一、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能力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会了很多关于统计的知识,教学前我翻阅了第一学段所有有关统计的教学内容,找准学生知识的起点放手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学生能做好的事我不必手把手地教,我们要做的,是引导他,是以欣赏的眼光去评价他、鼓励他。

    数学统计教案(篇4)

    第一课时

    课题: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内容:

    P.98.主体图P.99.例1及练习二十第13题。

    教学目的:

    1、认识简单的等可能性事件。

    2、会求简单的事件发生的概率,并用分数表示。

    教学重点:

    感受等可能性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会用分数进行表示。

    教学难点:

    验证掷硬币正面、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为。

    教学准备:

    主体图挂图或投影,老师、学生收集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件(必然的、不可能的、不确定的),硬币。

    教学过程:

    一、信息交流。

    1、学生交流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并对其可能性做出说明。

    师出示收集的事件,共同讨论。

    2、小结:在生活中有很多的不确定的事件,我们现在一起来研究它们的可能性大小。

    二、新课学习

    1、出示主体图,感受等可能性事件的等可能性。

    观察主体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在击鼓传花中,谁得到花的可能性大?掷硬币呢?

    生:击鼓传花时花落到每个人的手里的可能性相等,抛一枚硬币时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也是相等的。

    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等可能性事件?

    生举例..

    2、抛硬币试验

    (1)分组合作抛硬币试验并做好记录(每个小组抛100次)。

    抛硬币总次数

    正面朝上次数

    反面朝上次数

    (2)汇报交流,将每一组的数据汇总,观察。

    (3)出示数学家做的试验结果。

    试验者

    抛硬币总次数

    正面朝上次数

    反面朝上次数

    德摩根

    4092

    2048

    2044

    蒲丰

    4040

    2048

    1992

    费勒

    10000

    4979

    5021

    皮尔逊

    24000

    120xx

    11988

    罗曼若夫斯基

    80640

    39699

    40941

    观察发现,当实验的次数增大时,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都越来越逼近。

    3、师生小结:

    掷硬币时出现的情况有两种可能,出现正面是其中的一种情况,因此出现正面的可能性是。

    三、练习

    1、P.99.做一做

    2、练习二十第1---3题

    四、课内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P.101.例2及练习二十一第13题。

    教学目的:

    1、会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获胜的可能性。

    2、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用概率的思维去观察和分析社会中的事物。

    3、通过游戏的公平性,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认识到基本事件与事件的关系。

    教学准备:

    扑克牌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出下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多少?

    1、盒子中有红、白、黄三种颜色的球各一个,只取一次,拿出红色球的可能性是多少?白色呢?黄色?

    2、商场促销,将奖品放置于1到9号的罐子里,幸运顾客有一次猜奖机会,一位顾客猜中得奖的可能性是多少?

    3、盒子中有红色球5个,蓝色球12个,取一次,取出红色球的可能性大还是蓝色球?

    二、新授

    1、在上题中,我们知道取出蓝色球的可能性大,到底取出蓝色球的可能性是多大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出示击鼓传花的图画。

    请学生说一说,击鼓传花的游戏规则。

    小结:每一个人得到花的可能性相等,每个人得到花的可能性都是。

    2、画图转化,直观感受

    (1)每一个人得花的可能性是,男生得花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生发表意见,全班交流。..

    我们可以画图来看看同学们的想法是否正确。画图..

    生:从图中可以发现,每一个人得花的可能性是,两个人就是,9个人就是,女生的可能性也是。

    师:如果18个学生中,男生10人,女生8人,男生女生得到花的可能性又各是多少呢?

    (2)练习本班实际,同桌同学相互说一说,男生女生得到花的可能性分别是多少?

    (3)解决复习中的问题

    拿到蓝色球的可能性是

    3、小结

    4、巩固练习

    完成P.101.做一做。

    (2)题讲评中须注意,指针停在每个小区域的可能性相等,因此次数也大体上相等,红色区域占了这样的3个,因此停在红色区域的次数就是一个区域的3倍。要让学生感受到这只是一可能性,出现的次数不是绝对的。

    三、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一

    1、第一题,准备9张1到9的扑克牌,通过游戏来完成。

    2、第二题,学生在独立设计,全班交流。

    3、第三题,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

    四、课内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P.103.例3及练习二十二第13题。

    教学目的:

    1、通过罗列出两人玩剪子、石头、布的所有可能的结果,计算出其可能性。

    2、了解采用剪子、石头、布游戏的公平性。

    3、通过游戏的公平性,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教学重、难点:

    不重复、不遗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生交流收集的等可能性事件,并说明其发生的可能性。

    2、计算发生的可能性,首先看一共有多少种可能的结果,再看发生的事件又几种,最后算出可能性。

    二、新授

    1、同学们都会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谁能和老师一起玩?游戏

    这样确定谁胜谁败公平吗?

    生发表意见。

    下面我们就用可能性的指示,看看这个游戏是否公平?

    2、罗列游戏中的所有可能。

    可交流怎样才能将所有的可能都列出来,方法的交流。

    小丽

    石头

    石头

    石头

    小强

    剪子

    石头

    结果

    小丽获胜

    小强获胜

    3、通过观察表格,总结

    一共有9种可能;小丽获胜的可能有3种,小强获胜的可能也是3种,平的可能也是3种。所以小丽获胜的可能性是,小强获胜的可能性是,二者相等,所以用石头、剪子、布的游戏来决定胜负是公平的。

    4、反馈练习

    P.103.做一做

    重点说明:一共有多少种可能,如何想的。

    注重学生判断的方法多样化,(1)计算出单数、双数的可能性;(2)其他方法,如双数只有一个6,而单数则有两个,因此末尾出现单数的可能是双数的两倍,因此这是不公平的。

    三、练习

    1、练习二十三第一题独立完成,集评。

    2、练习二十三第二题可以采用初步判定,然后罗列验证的方法。

    3、练习二十三第三题制定游戏规则,小组内合作完成!

    四、课内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P.105--106.例4、例5及练习二十三。

    教学目的:

    1、了解中位数学习的必要性。

    2、知道中位数的含义,特别是其统计意义。

    3、区分中位数与平均数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4、通过对中位数的学习,体会中为数在统计学上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姓名

    李明

    陈东

    刘云

    马刚

    王明

    张炎

    赵丽

    成绩/米

    36.8

    34.7

    25.8

    24.7

    24.6

    24.1

    23.2

    这是一组同学在体育课上掷沙包的成绩统计表,你从这个表中得到哪些信息?

    生交流。

    二、新课学习

    1、提问:你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这一组的同学掷沙包的水平吗?

    生1:大概在2325米之间。

    生2:可以用他们的平均数来表示。

    计算平均数得27.7,发现和平均数相差太远。

    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观察发现,有两个同学的成绩太高,而大多数同学的成绩都低于平均值,说明用平均数来表示这一组的一般水平不太合适。那用什么样的数合适呢?

    2、认识中位数

    中位数:把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最中间的数据就是中位数,它不受偏大偏小数据的影响。

    把掷沙包的成绩数据进行大小排列,找出最中间的数来表示这组同学掷沙包的一般水平。

    辨析:中位数是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最中间的数。

    3、小结

    平均数、中位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但当一组数据中某些数据严重偏大或偏小时,最好选用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4、教学例5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出示数据,问:用什么数来表示这一组的一般水平?

    (1)求平均数

    (2)按大小排列(从大到小,从小到大),求中位数。

    (3)矛盾:一共有偶数个数最中间的数找不到?

    讨论..结论:一组数据中有偶数个数的时候,中位数是最中间的两个数的和除以2.

    计算出中位数来。

    (4)比较用平均数还是中位数合适。

    小结:区分平均数、中位数的适用范围。

    5、在上面的数据中如果增加杨东的成绩2.94米,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

    排列大小,找出中位数。

    6、课内小结

    什么叫中位数?和平均数的区别。

    三、练习

    练习二十三

    1、第1--2题

    2、第3题

    课后作业第4题

    四、课内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数学统计教案(篇5)

    常熟市浒浦学校幼儿园马晓文

    一、说教材。

    有一次幼儿在活动时把大小、颜色、式样不同的鞋子都分类摆放,还分别数出数量,比较多少。由于没有记录,孩子们很快就忘了他们数的是什么。有的幼儿就想出了用数字记录,还有的想出排小棒、画圆圈等方法来比较多少,但由于没有标记,东西一多孩子们就显得无序了。

    于是我就设计了大班数学活动《条形统计图》,组织孩子们来商量讨论用什么方法记录最简单又一目了然。

    二、说目标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结合幼儿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教材的内容,确立了以下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条形统计图,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2学习制作条形图并将其应用于现实生活中。

    三。愿意与同行合作,学会谈判,学会分工。

    根据目标,我将“初步了解条形统计图,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作为活动的重点,而把难点确定为“学习制作条形统计图”,为此我做了如下准备:

    1白板课件,条形图下使用的绘图工具,物理投影仪。

    2每人一张白纸,每组一张质条形图,一支笔记录。

    三。旅游目的地**,出行方式**,星级卡。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有:多**课件法,情境教学法,我将整个活动用现在比较热门的旅游作为活动的一个背景,把需要统计的小动物**分散在白板上,通过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利用绘图工具涂色方面的便利,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有效地帮助解决活动重点,突破活动难点,还运用了提问法、示范法、操作法等教法。

    学习方法包括:多渠道参与、讨论交流、小组合作、录音等。

    四、说活动过程

    第一部分: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机,活动一开始,老师以导游的角色开始活动,出示小动物们杂乱地出现在白板上的画面,引起幼儿参与的兴趣。

    第二部分:感性探索,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

    1.老师问:那里有几只小动物?引起幼儿思考:

    需要对小动物进行分类,以准确计算动物的数量。在这里,我示范将一种小动物排列整齐,然后充分利用白板的交互特性,请个别幼儿利用白板笔到白板上来将其他小动物分类排列整齐,提高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2、 在给动物排好队以后,迁移幼儿已有的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小动物的数量进行记录,将记录结果记录在白纸上,幼儿的想法肯定有很多种,挑选几种比较典型的方法,通过实物投影仪进行展示,请幼儿猜测其记录结果,再由幼儿自己讲述,了解哪种记录方法比较简单明了。

    三。老师问:你怎么能不数就知道哪种动物是最多的?哪个动物最少呢?画出这个活动的焦点条形图。

    第三部分:仔细观察并辨认条形图。

    这一部分主要解决本次活动的重点:初步了解条形统计图,通过对图表的数量感知。

    首先,我展示了一个空白的条形图,请说:图表上是什么?与之前的记录表有什么不一样?

    在**见过这种统计图?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并理解条形图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这里,我使用隐藏的高亮显示,让孩子们能更清楚地理解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含义。

    接着要向大家介绍条形统计图的记录方法,点击出原来隐藏好的动物标记,让幼儿清楚在进行记录的时候标记是放在什么位置的。另外,我用绘图工具来记录。之前我也想在白板上面制作一张条形统计图,然后用填色功能进行记录,但是以我的能力来说,在白板里面制作这张**会耗费很多的时间,做出来的效果不一定好,于是我就想到了利用绘图工具的填色功能,两种软件同时使用,左边展示白板,可以让幼儿随时点数动物的数量,右边展示绘图工具,点数好动物数量以后直接用填色功能填出相应的数量。

    比如说,我要统计小狗的数量,我会在横坐标上做好小狗的标记,数到小狗有5只,然后在小狗上面的坐标上填上五格颜色,请幼儿跟我一起边数边填。

    老师示范的记录方法比较直观,幼儿看了以后应该已经会使用了,剩下来的两种动物可以请个别幼儿来尝试进行记录,如果有错误的地方,我可以及时利用工具将颜色恢复到原来的样子,与幼儿一起重新记录一次。

    最后通过观察记录结果,可以让幼儿感受到:通过条形统计图上条形的高矮,一下子就能清楚哪种动物最多,哪种动物最少。

    第四部分:小组合作,学习制作柱状图。

    1.要求儿童回忆条形图的记录方法:记录标记-在标记上方的条形图中记录相应的数量。在个别幼儿操作的过程中,不一定每个幼儿都能记住记录的方法,所以在操作之前,必须再跟大家一起重申一下整个记录的过程,帮助幼儿顺利完成接下来的操作活动。

    2、 分组进行记录。记录的内容与本次活动的主线——旅行相关,准备好相应的图卡,第一组记录旅游目的地,第二组记录出行的交通工具,第三组记录住宿旅馆的星级。以分组形式来进行记录,可以锻炼幼儿的团体合作意识,激发幼儿与同伴共同**、互相交流的意愿,让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学习怎样合理分工。

    在孩子的操作过程中,老师可以适当地提醒孩子要记录的步骤。

    3、 交流分享。在操作过程中,幼儿一共分成六组,有两组统计的是同样的内容,这个有利于检查统计结果的正确性,如果统计结果有不同,那肯定是有一组统计错误了,这样老师就可以抓住不同的地方,与幼儿一起检验结果,通过条形统计图的统计结果,幼儿能够很好地感知出数量的多少。

    五、结束活动,首尾情境呼应。

    活动结束后,小动物们将回家为旅行准备东西。

    数学统计教案(篇6)

    1、讲清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如讲解例题:53.40 - 49.80学生不大容易讲出算理,但通过小组合作,全班讨论的方式,针对错例,有学生说出了错的理由,学生比较自然的说出相同数位没对齐或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相加减等。

    2、关注学生学习,强化学生自主学习,促进三维目标的落实。整节课着重关注的学习过程,注重挖掘利用学生练习中生成的错误,注意面向全体,倾心聆听学生的发言,给他们改正错误,成功展示自己的机会,通过剖析错误,从而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让所有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3、注重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以及学习责任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使学生在本节课中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数学感悟。

    4、石老师的课挖得深、挖得透,努力拓展学生的探究空间。

    石老师的课让人看到了课中的挖掘思维含量,拓展延伸学生的思维空间。她的课就在于不只让学生知其然,更让学生自主探究出所以然,引导学生探究出法则背后的知识。学生的思维总是在老师的设疑中步步深入,学生经历了刨根问底、追本溯源的思考过程,这就是科学的探究过程,就是在研究科学、自主建构知识。李老师的课挖的透,还在于问题设计得好,问题设计的有空间,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所以,这样的问题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开发和锻炼。

    5、和谐的师生的关系。

    课堂是学生的,就要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去研究、思考、发现。数学不在于学到多少知识,而在于真正使学生思维受到锻炼和启发。本节课,李老师几乎没有讲,她所做的只是在关键处设疑和恰当的总结,引着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学生始终处在探究的主体地位,所以,学生真正得到了锻炼。老师讲得少。

    数学统计教案(篇7)

    复习内容:统计

    复习目标:

    1、让学生巩固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

    2、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较简单的数学问题。

    复习过程:

    一、说一说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二、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是要注意什么?

    1.练习:1991—20xx年沙尘暴总天数的变化情况(幻灯片显示)

    (1)让孩子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沙尘暴情况,它有什么危害。

    (2)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3)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我们能够怎样解决问题。

    (4)关注现实生活中环保问题,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P127统计9、根据1997-20xx年全国每年出生人口数统计图回答问题。

    (1)学生独立完成后请交流。

    (2)分组讨论,每组自由选择一小段时间(如:1998—2000的变化情况)

    (3)汇报交流各自的研究情况。

    (4)让学生体会到从统计中发现问题,并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再次认识统计的作用。

    (P131第14题根据我国1997—20xx年博物馆数量统计图回答问题。)

    三、课堂小结:通过复习,你对统计这部分知识掌握了吗?

    数学统计教案(篇8)

    活动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学会用自己的方法分类统计生活中物品的数量,从中体验数学的有趣及重要。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师事先选择好实践的场地(幼儿园内),并亲自实践一遍做好记录,心中有数;纸、笔。

    活动过程:

    (一)复习巩固:

    1、你能从1数到几?数数看。

    2、更快的数数方法:5个5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

    3、100以内的随便一个数你会写吗?试试看(请几个幼儿到黑板上听写)。

    (注:此环节的目的在于教师了解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必备的一些相关知识掌握如何,以便在活动中更好地把握。)

    (二)联系生活:

    1、在生活中,你碰到什么东西要用数来数?举例子。

    2、在幼儿园里也藏了许多数,请小朋友们说说。

    3、用什么方法统计方便?(每5个或10个记录一次,然后5个5个或10个10个地数;列表统计等)

    (三)提出任务:

    1、分组统计并分类统计幼儿园里的一些物品(教师根据幼儿组的能力差异进行分配)。

    一组:车棚车有几辆?自行车几辆?摩托车几辆?每种颜色的车各几辆?

    二组:前操场、后操场树有几棵?前、后操场各几棵?大树、小树各几棵?

    三组:架空场地柱子有几根?白色的几根?绿色的几根?圆的、方的各几根?

    (前三组让幼儿统计分类再统计,从中明白总数比分出

    去的数多,几个分出去的数合起来等于总数)

    四组:电脑室电脑有几台?在场办公的教师有几位?教.案来自:教案网其中长头发几个?短头发几个?(检验幼儿如何解决判断头发长与短的标准)

    五组:教师办公室教师办公用的桌子有几张?椅子有几张?哪个多?多多少?哪个少?少多少?(数的比较和一对一对应)

    六组:一楼架空吊灯有几盏?(70多盏,幼儿要数准确不太容易,检验幼儿100以内的数数)

    七组:楼道从一楼到五楼要爬几层楼梯?共有几级台阶?每层楼分别有几级台阶?(每层楼的高度不一样,让幼儿发现楼层高台阶就多)

    2、要求:

    ①合理分工与合作;

    ②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与记录;

    ③学会验证所统计的数。

    3、幼儿执行任务,教师观察、了解个别组幼儿实践情况。

    4、幼儿汇报任务完成情况,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新任务。

    5、集中交流(每组选派一名幼儿汇报与交流):

    ①你们统计什么?统计结果如何?

    ②你们在实践过程中是怎样分工合作的?

    ③你们碰到过什么困难吗?有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

    (四)布置作业课后实践:

    请幼儿回家后,找一找家中或周围环境中有哪些事物可数,数数看,并用图表的形式记录下来。

    数学统计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经历把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绘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体会当有些事物成对出现时用这种复式统计图来表现时的便利和优点。

    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兴趣,培养细心观察的良好品质,培养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分析:

    1、能根据提供的数据完成相应的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能根据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所提供的信息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镇和乡村的人口数量正在悄悄的发生变化。

    下面是对某地区几年来城乡人口数量的调查情况。

    课件出示:统计表

    问:这是什么统计表?从这张统计表中你获得了那些信息?

    学生自主观察统计表,并请学生对统计表进行简单介绍。

    指名回答,让学生认识一下两点:

    ①、这是一张复式统计表

    ②、表中的数据反映了某地区1985年~2000年城镇乡村人口的数量

    二、分析数据、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1、绘制单式的条形统计图

    师:你能根据统计表里的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吗?

    让学生根据城乡人口统计表完成P99中的两张统计图完成后,通过投影仪展示一两个学生的结果。(教师课件出示)

    问:想一想,如果要把城镇和乡村的人口数量绘制到一张统计图上,并且在这个统计图中我们仍然能够清楚的看到城镇和乡村的人数,你准备怎样画?

    三、自主探索、建构新知

    (1)、自主探索

    让学生自主探究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预设一:在城镇的基础上再往上画乡村。

    教师引导:对于这种方法你们有意见吗?能一眼看出城镇和乡村的人口数量吗?

    预设二:如果学生一下说出了城镇画在左边,乡村画在右边。

    师:谁听懂了他的方法再来说一说?多请几个学生来说一说。

    预设三:如果学生说不出,让学生观察这两幅单式统计图。

    教师引导:仔细观察这两张统计图,它们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有什么地方是不同的?

    相同:横轴上的年份和纵轴上的人数都是相同的。

    不同的是:相同的年份,不同的人数。

    引导:那我们可以怎么样来把城镇和乡村人数合并在一张表格中呢?

    (2)合作交流

    选择1、2个有代表性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在班级里展示(实物投影),请学生进行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根据学生的绘制情况提出质疑:

    质疑一:师:这两条,哪条是城镇,哪条是乡村啊?别人怎么能看清楚呢?

    质疑二:只有我们知道不同的颜色表示的是不同地方,那其他看图的人能明白吗?

    在讨论中让学生修改完善自己制作的统计图。

    再一次的展示学生的作品。

    (教师多媒体展示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说一说画统计图应该注意哪些地方?

    统计图的名称、横轴上的项目名称和项目,纵轴上的数量和单位以及图例

    (3)教师小结

    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学习的新内容(板书: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象这样,对两个或几个数据进行统计而制成的统计图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

    同学们仔细观察,它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复式统计图描述的内容比单式条形统计图多,复式统计图能把相关的两种数量或多种数量在同一个统计图中表达出来。复式统计图还有用不同颜色的直条表示不同的类别。

    从这幅复式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讨论,通过讨论发现以下几点:

    该地区近年来城镇人口逐年增加,农村人口逐年下降,人口的总数逐年上升。

    随着经济的发展,乡村人口不断转化为城镇人口,因而乡村人口数量不断减少,城镇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课堂练习:

    1、多媒体出示做一做

    学生根据复式统计表,完成统计图并回答下面的第1、第2、第3,3个小题。

    第4题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后通过调查收集数据,通过整理再完成统计图。

    2、完成练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数学统计教案(篇10)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首先通过学生自主回顾整理,构建知识网络。教学设计的第一部分: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交流,并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知识进行回顾;教学设计的第二部分: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求平均数。这样既复习了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又能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其次,通过“练忆结合”的方式,将知识点融于练习之中,从习题中提炼、回顾知识点,这样的设计能够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设计一组延伸性较强的课堂练习,通过多种形式和层次的练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构建知识网络

    1.提问:在这一部分,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学生独立反思、回顾整理,然后小组展示交流。

    3.汇报交流,师引导归纳,构建知识网络。

    (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展示知识网络图)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复习、回顾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利用课件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网络的构建,使学生对所复习的内容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

    ⊙复习知识

    1.复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知识。

    师:举例说明运用数据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

    师:谁能将本小组的交流情况和全班同学分享一下?(学生汇报)

    2.复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思考: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有什么优点?通常在什么情况下选用条形统计图?在什么情况下选用折线统计图?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

    小结: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但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出数据的增减变化趋势。

    (1)选择你自己制作最满意的一幅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说一说这幅统计图是如何得到的,从图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①展示作品。

    ②互相交流。

    ③汇报总结。

    (2)反馈练习:教材102页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

    3.复习平均数的知识。

    (1)提问:举例说明你是如何理解平均数的。

    小组交流平均数的意义和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汇报。

    小结: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即总数量÷总个数=平均数。

    (2)反馈练习:教材102页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自由交流,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整体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反馈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课堂练习

    1.用5个同样的杯子装水,水面的高度分别是4厘米、5厘米、6厘米、7厘米、8厘米。这5个杯子里水面的平均高度是多少厘米?

    2.甲、乙两地相距540千米,某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然后返回,去时每时行90千米,返回时每时行60千米,求该车往返的平均速度。

    3.甲车间有工人98人,乙车间有工人120人,丙、丁两车间共有工人166人,甲、乙、丙、丁四个车间平均每个车间有多少人?

    4.希望小学三年级学生做玩具小熊,一班48人,共做296个;二班50人,共做292个;三班47人,共做282个。三年级学生平均每人做多少个玩具小熊?

    设计意图:通过基础题的训练,巩固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增加习题的难度,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解题能力。

    ⊙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102页3题。

    板书设计

    统计与概率

    条形统计图:反映数据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反映数据的多少和增减变化趋势。

    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

    数学统计教案(篇11)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景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学会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2、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会看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在与同伴合作统计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产生学习统计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统计方法,收集统计数据,并能根据结果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结果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这节课,老师把小朋友们每四人分成一个小组来共同学习,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你们最喜欢的红五星,比比看哪个小组得到的红五星最多,表现最棒,大家有信心吗?

    播放《刷牙歌》的歌曲,学生随音乐进入课堂。

    一、谈话导入,进入主题。

    1.同学们不用紧张,同桌互相微笑一下,老师相信你们是最棒的!刚才微笑的时候有什么发现吗?生:她的微笑很美。

    生:他的牙掉了,留下了一个空空的洞。

    2.师:其实,掉牙没什么好笑的,因为每个小朋友都要掉牙,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小朋友的牙齿叫做乳牙,一共有20颗,小朋友到6岁的时候,乳牙就要开始掉落,然后又会重新长出新的牙齿,这个阶段叫做换牙。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小朋友们换牙的情况。们换牙了吗?开始换牙的小朋友请举手!

    师:换一颗牙的请举手、换两颗牙的请举手、换三颗牙的、四颗牙的??3.师:谁还记得换1颗牙的有几人?(生答:3人)换3颗牙的有几人?(生答:5人、不对,是7人)换8颗牙的有几人?

    (生:大概是7人;好像是6人;不对,我记得是5人;哎呀,记不清了。)??4.师:瞧,有的同学都记不清了,那我们刚才不就白数了嘛,看来咱还得想个办法,怎样数过后并且记住它呢?开动脑筋。有办法了吗?生:我有办法,数完了之后把它记在纸上。师:这种办法真妙!

    数一数,再记下来,这种方法我们叫它统计。

    板书课题统计(二)整理数据形成初步的统计图表

    1、认识统计图

    以小组形式记录数据(学习纸准备两种横向和竖向)各小组展示记录情况。

    2、认识统计图表

    二、小组合作统计

    1.下面咱就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再作个调查,调查你们小组四人的换牙情况,然后用你们自已喜欢的方式把结果记录在老师为你们准备好的学习纸上。

    换牙情况记录()组

    换牙情况记录()组

    小组合作完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统计出来。小组展示汇报。(实物投影出示)

    2.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形式统计出了你们小组的换牙情况,(用实物投影出示学生刚才展示的作品),像这种有几人就用几个图形表示的我们叫它统计图,这种有几人就在表格里写几的我们叫它统计表。

    想不想把统计图画的更快更简便?

    出示课件:为了把统计图画的更快更简便,通常从下方起,有一人就图一格,有两人呢?

    3.你能不能根据我们小组刚才的统计情况,独立完成你们小组的统计图和统计表。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小组内交流,小组长检查帮助。

    4.换牙小知识:小朋友,你知道吗?在换牙期间,一定要保持好口腔清洁,要经常刷牙。不要用舌头舔刚刚长出来的新牙,更不要咬铅笔头,咬嘴唇,啃指甲,不要偏食,这样才能使你的牙齿更整洁、更漂亮!(引导学生了解换牙期间的卫生常识)

    三、开心练习

    数学统计教案(篇12)

    北师第三册统计与猜测的教案

    教学内容生日、买书、抛硬币。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2、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在统计活动中,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来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乐于和同伴交流,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以及分析、比较和推理能力。

    3、让学生上简单的猜测中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4、使学生知道可以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获取数据信息,并能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

    教学重点

    1、数据的调查、收集和整理过程。

    2、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来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初步体验猜测活动中的不确定现象,有些事情的发

    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4、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统计意识。

    教学难点

    1、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来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3、从不同方面和不同角度来理解统计的意义。

    教学课时(3课时)

    第1课时 生日 1课时

    第2课时 买书 1课时

    第3课时 抛硬币 1课时

    生日

    教学内容 教材第90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够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用方块图表达统计结果,能通过比较、分析、判断,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通过设置直观的情景引入新课,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统计的兴趣,从而帮助学生感受统计的必要性,能够在探究学习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体验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够用方块图表达统计结果。

    教学难点 让学生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对统计的结果进行合理的比较、分析、判断,提出或回答问题。

    教学手段 用小黑板写出教材第91页的“涂一涂”的格子和“填一填”的表格。

    教学方法 实际操作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都过过生日吧。你们喜欢

    生日吗?讲一讲你们过生日的情况好吗?

    2、出示生日幻灯片,从而导出新课。

    3、承上启下:你们想不想知道我们班里同学的生日是

    在什么季节?

    二、生日。

    1、讲解:要想知道我们班里同学的生日在什么季节,

    就要进行调查,这就是统计的必要性。

    2、引导学生学习:三、四、五月是春季,请春季出生的同学举手。

    3、依此类推调查夏季、秋季、冬季。

    4、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能想出别的调查方法吗?

    5、请问同学们:如何收集和整理调查得到的数据呢?

    6、出示幻灯片,告诉学生:我们用不同的颜色把表示的数据的直条格子涂上颜色。

    7、要求学生巩固本课学习的有关知识。

    三、说一说。

    1、讲解:为了解决问题而去统计,统计是必要的。

    2、引导提问:统计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根据上图涂

    的方格,我们能得出什么信息?

    3、根据上图涂的方格得出的信息有哪些?

    (1)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

    (2)夏季和冬季过生日的同学有几名?

    (3)如果今天恰好有一个同学没有来,猜猜他最有可

    能在哪个季节过生日。

    (4)从图中你还能发现什么?

    4、试着根据今天所学的统计知识,调查你家今年电话

    费支出情况。分析统计结果。

    四、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们体验了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统计与猜测的过程。你们还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生日

    把调查班里的同学生日在什么季节的调查结果涂在格子里。

    数学统计教案(篇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含义,知道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会用分数表示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进一步体会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判断简单游戏规则是否公平,能设计简单的公平游戏规则。

    3、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体会可能性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很多现象都具有随机性,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可能性的含义以及可能性的大小

    1、出示下列四个图形

    四个袋子里分别装有4个球:1号袋有4个黑球;2号袋有4个白球;3号袋有3个黑球和1个白球;4号袋有1个1个黑球和3个白球

    2.提问:从上面的某个口袋中任意摸一个球,从哪个口袋中摸出的一定是黑球?从哪个口袋中摸出的一定是白球?从哪个口袋中摸出的一有可能是黑球,也有可能是白球?

    3.师小结: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这些都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4.用分数来表示图3、4的口袋中摸到黑球和白球的可能性大小。

    5.完成后进行交流。

    二、完成练习与实践的1-3题。

    1、完成第1题,要让学生连线后,说说连线时的思考过程。

    2、第2题在学生独立判断的基础上,再说说思考的方法。

    3、第3题,要抓住怎样理解明天的降水概率是80%这句话的?再让学生按要求进行判断。

    三、复习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1、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判断游戏是否公平,为什么?

    2、启发学生思考,要使游戏规则公平,你认为口袋里可以怎样放球,为什么?

    3、小结:不管怎样放球,只要使参加游戏的小朋友摸到指定的球的可能性大小相等,这样的游戏规则就是公平的。

    四、指导完成练习与实践的4-5题。

    1、让学生交流对题目的理解。

    2、让学生各自判断第(1)题中的三种方法是否公平,再交流思考的过程。

    3、交流时可让学生排一排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可能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4、完成第5题。着重要让学生说说每个分数的思考过程,注意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

    五、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对可能性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课后再收集一些有关可能性的例子,从中提出一些问题进行解答。

    六、补充练习

    数学统计教案(篇14)

    教学目标:

    1、能综合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进一步理解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意义,能利用周长和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并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能利用年、月、日和统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4、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合作和创新意识,体验成功的乐趣。

    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逛商场吗?今天我们一块到商场去看看。

    二、解决问题

    1、解决课本92页第一题:列综合算式解答下列各题。

    这是一个关于购物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仔细阅读的各种信息,明确要解决的问题,理解“相当于”的含义,弄清数量关系,然后独立解答。组织学生交流时,要注重让学生说清解题思路。

    除教材中提出的问题外,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5个学生包比1个女士包贵多少钱”等两步计算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进行解答。

    此题结束后,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自己编一道类似的题目,全班学生独立解答并交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大胆的说己的想法,说清解题思路,使学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教给学生数学思考的方法。通过让学生自己编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把数学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培养了数学应用意识。

    2、解决课本92页第二题

    此题主要检测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练习时,可让学生亲自动手拼一拼,根据自己所拼长方形的长与宽,计算出周长和面积,要注意拼法的多样化。引导学生交流时,让学生边指自己所拼图形边说计算的周长和面积,把表格填完整。最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表格:从表格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通过图形的长和宽的变化,周长和面积有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从中发现各种不同的拼法,再发现规律,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

    3、解决课本92页第三题

    此题主要检测学生对统计知识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表格,找到数学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提出的问题,进一步巩固求平均数的方法。

    4、解决课本93页第四题

    这道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年、月、日知识的掌握情况,可放手由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情境图,了解信息,独立解决。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最后一幅图,通过:为什么只过了3个生日?启发学生自然的想到:每4年过一个生日,肯定是在闰年,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三、拓展延伸

    1、一共有476名同学参观恐龙馆,平均分成4批参观。先估一估,再算一算,每批有多少人?

    2、学校计划买18个排球,每个9元。如果从买排球的钱中拿出45元买跳绳,剩下的钱还可以买几个排球?

    此题要注重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

    3、一头奶牛的体重是540千克,它相当于3匹马的体重,一匹马的体重是一只小侯的4倍。

    (1)一只小猴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2)一匹马和2只小侯一共多少千克?

    (3)6只小猴比一匹马重多少千克?

    (4)你能自己提个问题并解答吗?

    4、用24米长的篱笆在一堵墙边围起一块长方形菜地,这块菜地的面积最大可以是多少平方米?

    5、用两根同样的铁丝分别折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框架。框架所围的面积分别是24平方厘米和25平方厘米。求这根铁丝的长和折成的长方形、正方形框架各边的长。

    6、在一次语文考试中,王明考了88分,李丽考了94分,张林考了86分,而王明、李丽、张林、刘红4人的平均成绩是90分。刘红的成绩在平均分之上还是在平均分之下?

    四、全课

    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数学统计教案(篇15)

    教材分析:

    可能性这一教学内容,属于统计与概率范畴。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分两个阶段进行教学,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初步接触过,但只是局限在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现在我们再次学习可能性,是在三年级的基础上加以深化,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从定性向定量过渡,学会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概率。教材在编排上围绕可能性这一知识主轴,以学生熟悉的游戏活动展开教学,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直观感受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丰富对等可能性的体验,学会用概率的思维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事件,这是以后学习较复杂的概率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

    1、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会用可能一定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为今天学习可能性从定向到定量的过渡奠定了基础。

    2、五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能够初步利用生活中的经验,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但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不断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猜想、验证、判断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合理的游戏规则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3、通过多种活动感受可能性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公平意识、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等可能性的意义,会用分数表示等可能性。

    教学难点:

    能设计合理的游戏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本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的数学活动中亲自实践体验,直观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自主探究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与等可能性事件的关系等,使其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份、一元硬币、实验记录表、正方体长方体骰子、白球、黄球及摸球盒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课件演示课外活动场景问题一:这两个班要进行足球比赛,谁先开球呢?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公平的办法?

    2、讨论抛硬币的公平性问题二:你认为由抛硬币决定谁先开球,公平吗?(课外活动、足球比赛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由两班争执谁先开球导入新课,不仅为研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找到切入口,而且初步渗透了公平的规则意识,使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中,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为后面的探究奠定基础。)

    (二)实验操作、探究新知

    1、小组合作抛硬币实验

    一枚硬币掷出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多少?如果抛十次,正面大约可能出现多少次?如果20次、30次,或成千上万次呢?想一想:正面朝上的次数与抛硬币的总次数有什么关系?(提供适度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实验既体现出概率的统计意义,又渗透了实验结果和概率的区别与联系。当实验的次数越多,频率就越稳定,这个稳定的结果就是事件发生的概率。)

    2、介绍数学家抛硬币实验情况

    当我们抛硬币次数不断增多时,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怎样?(适时合理引出科学家的实验数据,为进一步探索打下基础。通过分

    析数据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那种一丝不苟、坚韧不拔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三)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1、跳棋游戏

    转盘停在谁选择的颜色谁就先走,这样公平吗?

    2、掷骰子游戏

    三个小朋友要玩游戏棋,用骰子决定谁先走,假如是你,你准备选择哪个骰子?为什么选正方体的骰子呢?(这两个游戏都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向学生渗透公平意识,使学生逐步体会到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与等可能性事件发生概率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摸球游戏

    出示一个不透明的盒子,盒子里有白球和黄球两种颜色的球各一个,任意摸一个,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多少?白球1个黄球9个,任意摸一个,摸出白球的可能性是多少?如果要使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变成七分之一,你有什么办法吗?把白球拿走,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多大?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又是多少呢?(通过思维拓展训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怎样用一个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法,而且知道要求某事件的可能性的大小必须知道的条件及应注意的问题。)

    4、小小设计师

    (该环节通过趣味提升,通过学生自己设计转盘巩固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培养学生分析思考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还有不等可能性的存在,在生活中作为消费者要科学地做出选择。)

    (四)全课小结、课外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知道吗?现实生活中概率的知识有着广泛的应用(在课的结束时向学生简要介绍概率知识,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更多的相关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书设计:

    本节课我力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在主体教育视野下,学会数学、会学数学、爱学数学。在教学中,我将充分尊重学生,及时调整预案,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数学统计教案十五篇】相关推荐
    [热]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

    我相信幼师都接触过教案,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写幼儿园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活动准备:不透明的盒子里面放着香菜。香菜盆栽。活动目标:通过盒子引起孩子的好奇心。经过看、闻、尝来了解香菜。活...

    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

    按照惯例,幼儿园教师必须撰写自己的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每一位幼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好的幼儿园教案都有哪些内容?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供大家参考。活动目标:1、欣赏音乐,能有节奏的开火车。2、在玩开火车的游戏时能够分辨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