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幼儿园教案
  • >导航
  • >2024方程的意义的教案精品十三篇
  • 方程的意义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4-09-27

    2024方程的意义的教案精品十三篇。

    我们听了一场关于“方程的意义的教案”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案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依据。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

    方程的意义的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方程意义的理解,会用等式的性质解形如xa=b,ax=b和xa=b的简易方程,能正确理解简单实际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含义,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以及10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正确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能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通分,会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能用合理的方法计算简单的加减混合运算式题;能应用上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图中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能根据给出的数对找到相应的点。

    5.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圆的特征,会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并能解决一些与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6.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对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7.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感,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8.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自己在本学期的整体学习情况,体验与同学交流和学习成功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本学期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根据课时教学内容具体安排。

    课时安排

    共5课时

    方程的意义的教案 篇2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设计”、“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部分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方程的意义》是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个信息窗,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学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从单元的角度来看,这节课为后面列方程和解方程打下了基础。从整个年级的角度来讲,是对所学四则运算意义和数量关系的进一步深化,又是为今后学习代数知识做准备,在知识衔接上具有重要作用。

    根据教学内容,结合课程标准和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正确地应用方程的意义辨别方程,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分类思想。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的学习品质及抽象概括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3.情感目标: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获取新知;教学重难点:会用方程的意义去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并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二、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必须为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及教材特点,这节课,我主要采用“直观教学法”、“演示操作法”、“观察法”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得他们能够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地学习数学。在教学过程中我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合作的方式,通过观察、探究、讨论、比较等方法进行自主学习。

    三、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渠道,根据教学要求为实施教学计划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六部分。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针对“方程的意义”这节课的特点以及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从学生熟悉喜爱的大熊猫入手,创设了喂养熊猫的情境,提出:管理员叔叔正要给熊猫喂米粉呢!仔细观察,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通过借助研究熊猫每次吃多少米粉这一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并顺势引出天平,体现天平产生的必要性,使等式、不等式这些素材的提供有了直观的支持。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这一环节是理解方程意义的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设计了以下几个小环节:

    1.认识天平

    出示天平,天平是平衡的,再引导学生看,老师进行演示:在天平的天平左边放1个50克的砝码,右边放1个100克的砝码,提出:天平怎么样了?引导学生说出天平不平衡。

    2.认识等式

    继续引导学生在天平的左边放50克的砝码,提问:现在天平怎么样了?引导学生说出天平又平衡了,小结:说明天平两边所放的物体的重量相等,提出你能用式子来表示天平平衡的这种现象吗?板书20+30=50。教师及时点明这是一个等式。表示等号两边的数量相等。这样,学生的印象也非常深刻。在学生建立等式概念后,让学生上讲台操作演示其他放砝码使天平也会平衡的方法,讨论得出结论——这些都是等式。

    3.认识不等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在学生巩固了等式的概念后,教师再借助天平进行演示:在天平左边放20克物体,右边放100克砝码,这时候天平怎样了?现在我们往左盘里加一盒重X克的物体,仔细观察这说明左右两边重量相等。用式子表示可以写成: 20+X=100。同学们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后得出:这也是一个等式,但它是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为了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我还设计了这个例子:天平的左边放两个相同的未知重量的物体,右边入100克砝码,可以用式子表示2X=100。通过天平称重的演示,让学生观察平衡与不平衡的各种生活现象,用生活原型帮助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能力。

    师生在共同的操作过程中,经历了天平从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的动态过程,使学生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深刻的理解天平左右两边质量相等,天平才会平衡,天平平衡了,就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天平的平衡情况。使得学生体验到具体的数量关系可以用抽象的符号化的式子表示,培养了学生的符号意识

    (三)借助素材,总结概念

    以上我们初步认识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接下来我们再继续加深这一内容的认识。出示:根据图意写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是:2x=150、3x+10=100随后提出问题:2x=150、3x+10=100是等式吗?它含有未知数吗?当X等于多少,等式成立?让学生思考,交流后说出:2x=150、3x+10=100也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

    动口说一说,培养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思维品质,促进思维的发展。我们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充满数学。

    为了培养学生的发现和抽象概括能力,同时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我让学生分组学习,引导他们先找20+X=100,2x=150这两个等式的共同特征,然后归纳概括什么叫做方程?最后得出:像20+X=100、2x=150、3x+10=100等这样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创造的乐趣。通过让孩子在圈一圈的过程中子让的得出“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四)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1.基础性练习:这些式子中,哪些是方程?

    15+5=20()

    2x+3﹥10 ()

    24+6y=160

    3x+5y=160()

    6x +★=10( )

    2.列方程。

    3.想一想,填一填。

    4.看图列方程。

    (五)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这节课,你学懂了什么知识?还有什么疑问?这样的设计概括了整节课的主要知识点,为今后学习解方程和列方程解答应用题作好铺垫。

    四、板书设计

    方程的意义的教案 篇3

    教材简析:

    《方程的意义》一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简易方程》中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根据天平写出式子,并通过类比分析归纳出方程的概念,并根据概念学会正确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以及利用方程概念解决问题。方程这部分知识,在初等代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方程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是学生从算术方法解决问题到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过渡,因此,在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方程的意义》之前,在低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均有填算式中的括号、数字谜等不同形式的思维训练,对于方程的意义有了一定的知识渗透,在本单元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这些都为理解方程意义起着铺垫作用。

    教学目标:

    1、了解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与等式的联系与区别。

    2、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分类思想,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在合作学习中的的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

    完成数量关系到等量关系的过渡,构建方程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认识天平:

    同学们,你们小时候玩儿过跷跷板吗?(同时出示图片)

    对于这个游戏的玩儿法与经验,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

    其实在生活中,还有一样物品与跷跷板长得很像,它可不是用来游戏的,而是用来测量的,它就是天平。

    【跷跷板与天平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们都是在中间有一个支点,都靠力臂两端的重量来达到平衡。但是对于学生而言,天平比较陌生,而跷跷板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以此导入,形象生动,学生容易找到旧经验与新事物的联系,形成表象】

    二、利用天平,写出式子

    在上一节数学活动课中,我们认识了天平,利用天平称量了物品的质量。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利用天平来测量一杯水的重量。

    【在这部分教学中,教师通过演示再现天平测量物体的过程,水的重量是未知的,用字母X来表示,这部分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了由形象的天平左右两边的平衡关系过渡到用抽象到数学符号表示的思维过程,为突破教学难点进行铺垫。】

    三、合作探究,认识方程

    1、测量物品,写出式子

    下面请同学们再次利用天平测量桌面上物品的质量,或者利用天平比较物品的轻重,并且根据天平的平衡关系写出式子。最后将你们小组写出的式子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课要让学生积累数学基本的活动经验。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要在小学数学课中显得尤为重要。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我经历了实验---不实验——再实验的设计过程。第一次教学中,我采用了让学生动手操作,但在实验中,学生由于对天平的好奇以及操作的不熟练,使大部分时间浪费在了感知新事物上,没有完成教学任务;第二稿中,我放弃了实验,让学生直观看教师的大屏幕演示,然后写出式子,学生再根据图片,写出式子,结果整节课学生就在不停地对着抽象的符号写和算,对知识没有形成表象,练习效果不佳。后来,在网络备课和教研员的指导下,我在课前加入了数学活动课,让学生熟悉天平的操作过程,在课堂中,将重点放到利用天平写出式子这一环节,学生目的明确,操作熟练,高效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2、交流汇报,归纳概念:

    教师选取了每个小组有特点的式子将其呈现在黑板上,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分类,同时教师进行板演:

    等式 不等式

    含有未知数 3x=180 50+2b>180

    100+y=50×3 80

    不含未知数 50×2=100 100+20

    根据板书,教师讲解:像 3x=180、100+y=50×3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领悟数学基本思想"是新课标中数学中最核心的要求。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在本节课中,我更注重了对知识的类比归纳,()让学生感知方程与等式的关系,与不等式的区别,最后归纳总结出方程的特征。】

    3、概念演绎,建立模型:

    刚才同学们根据天平所写的式子中还有方程吗?

    老师在测量中的这几个式子中哪个是方程?

    你能根据方程的意义也写出几个与众不同的方程吗?

    【通过这三个内容的练习,既完成了对概念的基本理解与应用,同时又将前面教学中只有乘法和加法的方程式子进行补充,学生写出了将含有减法与除法的方程,使方程的基本模型更清晰准确。】

    四、练习应用,巩固新知

    在练习中,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题目:

    1、 判断式子是不是方程

    2、 根据线段图写方程

    3、 根据数量关系写方程

    4、 判断是否是方程

    5、 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通过由浅入深的练习,学生从基本的判断到实际的应用,从具体的图片写方程到文字的数量关系写方程,最后通过一道判断题,将等式与方程的关系用集合图来表示,使学生对方程的概念的理解更准确,应用更灵活。】

    五、拓展延伸,感受文化

    早在三千六百多年前,埃及人就会用方程解决数学问题了。在我国古代,大约两千年前成书的《九章算术》中,就记载了用一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资料。一直到三百年前,法国的数学家笛卡儿第一个提出用x、y、z等字母代表未知数,才形成了现在的方程。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个数学知识的形成都凝聚着人类智慧与汗水。因此通过这部分知识的讲解,学生对方程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钻研热情。】

    方程的意义的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教科书第1~2页的内容。

    教学目的:

    ⑴在具体的情景中,让学生理解等式、方程的含义,体会等式和方程的关系,能根据情景图正确地列出方程。

    ⑵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式和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能力和符号感。

    ⑶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等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流程:

    一、情景引入,初步展开新课。

    ⑴出示“天平”情景图,了解学情。

    让学生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天平;两边是一样重的;指针在中间表示就表示相等等等。

    ⑵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先写出等式;交流等式:50+50=100,交流这样列式的思考;揭示概念,象这样表示两边相等的式子就是等式。

    二、继续出示情景图,深入展开新课。

    ⑴出示情景图,明确要求。

    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⑵独立思考,试写式子。

    学生在书上独立填写。

    ⑶学情反馈,班级交流。

    让学生自行上黑板写不同的式子。

    可能会出现下面这些式子:x+50>100,x+50≠100, x+50=100+50,x+50<200,x+50≠200,x+x=200,2x=200等。

    甄别确认正确答案。

    ⑷尝试分类,理解方程的意义。

    明确要求——分类;为类别起名,等式,不等式;独立分类,等式:x+x=200,2x=200 ,x+50=100+50,50+50=100,不等式:x+50>100,x+50≠100,x+50<200,x+50≠200。

    再分类,不等式感悟“>”和“<”比“≠”更准确;等式分类:等式中有一部分叫等式(含有未知数)。

    ⑸体会等式和方程的关系。

    用符号表示等式和方程的关系,例如集合图等;用形象的情景表示等式和方程的关系,例如部分和总数等。

    三、独立练习,进一步内化新知。

    ⑴完成练一练1。

    确定用不同的符号表示方程和等式,确定寻找等式和方程的思路和方法;交流矫正。

    ⑵下面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用线连一连。

    9—x=3 20+30=50

    80÷4=20 等式 x+17=38

    x—15 方程 36+ x<40

    7y=63 54÷x=9

    ⑶完成第2页试一试和看图列方程。

    先独立列方程,再在小组里交流列式的思考。

    ⑷完成练习一1~3。

    重点交流第2题。

    方程的意义的教案 篇5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53-54页的《方程的意义》,下面我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理念、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准备、说教学流程、说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进行一下阐述:

    一、说教材:

    《方程的意义》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53-54页的内容。这部分教学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方程的意义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用字母表示数,可以用一些简单的式子表示数量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将为要学习的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及列方程解应用题打下基础。教材注意创设情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注重让学生根据具体的情景根据各个天平的状态,写出等式或不等式,在相等与不等的比较中,学生进一步体会等式的含义,同时也初步感知方程,积累了具体的素材。学好这部分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也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过程,为以后学习解方程和列方程解答应用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根据这一部分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⒈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⒉ 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操作、观察、讨论、分析中探究学习;

    (2)、让学生构建概念数学观念,并解决实际问题。

    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游戏中乐有所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体会知识探索过程中合作交流的乐趣。

    教学重点:建立方程的概念。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等式与方程的含义。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生动活泼、富有好胜心理,并且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因此,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学到知识。

    三、说教学理念:

    课堂教学首先是情感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是知识成长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构建、动态形成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原有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新知。

    数学学习过程理应成为学生享受教师服务的过程。

    基于以上教学理念,我在教学中遵循“引导探究学习,促进主动发展”的新教改思路。力求体现教学中的主动学习原则、最佳动机原则、阶段性渐进原则和直观性原则。

    四、说教法:

    教法:这节课,我主要采用“直观教学法”、“演示操作法”、“观察法”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得他们能够积极自主的、充满自信的学习数学,平等交流各自对数学的理解,并通过互相合作共同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我设计了如下三个方面的教学手段:1、用直观的操作和演示,让每位学生在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理解和归结出结论。2、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努力促进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实充分利用身边事物,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能在轻松愉快有趣的氛围中理解掌握知识。

    五、说学法:

    学法:为了使学生获取“方程的意义”这部分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知识的信心。让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真正理解和掌握方程最基本的知识,培养学生探索、比较、概

    括和应用的能力。

    六、说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根据教材内容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七、说教学流程: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我安排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即:

    创设情境,生成问题——探索交流,解决问题——巩固运用,内化提高——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每个环节的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谜语导入,引出天平这个公正的大法官,使得学生对天平感兴趣,从而请学生说说对天枰的了解,接着视频介绍天平的原理。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精彩的开头,不仅能使学生很快由抵制状态进入兴奋状态,还能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成自我需要,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在这个环节中,我从学生喜闻乐见的谜语引入,更接近学生生活,更能让学生接受,从而激发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快速的进入学习高潮]

    第二环节: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本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活动。

    活动一:

    情景1:演示天平左边放两个50克的砝码,右边放一个100克的砝码,请学生观察后说一说发现了什么,用一个式子表示天平现在所处的状态。(板书:50+50=100)

    情景2:演示天平左边放上两盒一样重的饮料(250克),右边放上另一瓶饮料(500克),再次请学生用式子表示天平所处的状态。(板书:250+250=500)

    这两个情景学生非常熟悉,既让学生从天平"平衡"中体会到等式的含义,又能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乐趣.

    活动二:

    我还创设了2个情境,让学生观察天平从不平衡到平衡的变化过程,真正体会天平左右两边的质量相等,可以用等式表示.

    情景3:演示出天平左右盘分别放一个空杯子和一个100克的珐码,使学生观察到在天平平衡,即空杯子的重量和珐玛的重量是相等的,空杯子的重量=100克。继续演示,在杯中倒满水,天平倾斜,说明不平衡,得到100+x>100的不等式。(板书:100+x>100) 再增加珐码,又得到100+x=250的等式。(板书: 100+x=250)

    情景4:天平左边放一个球,右边方一个50克的砝码,根据不平衡状态得到y<50的不等式。(板书:y<50)接着在左边增加一个同样大的球,天平平衡了,得到y+y=50或2y=50的等式。 (板书:y+y=50或2y=50)

    以上的板书都做成贴片形,可随时移动位置,方便下一环节进行分类。

    活动三:

    引导分类,概括方程的意义

    在得出这么多的等式和算式后,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分类,并交流分类的标准。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逐步概括出方程的定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板书)。在此基础上,再次让学生观察,讨论与交流,得出方程两个要素:一必须含有未知数(未知数不一定用X表示,未知数不一定只有一个)、二必须是等式(也就要有“=”)。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根据这一教学理念,在本环节中,我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大胆设想,敢于发现,抽象概括的机会,真正体会到自己获取知识,发现知识的成功乐趣。让学生在保持高度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的活动过程中,始终以愉悦的心情,亲身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参与意识;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同时也掌握和体会数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实现自主体验,获得自主发展。]

    第三环节:巩固运用,内化提高。

    本环节我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设计有针对性、层次分明的练习题组(基本题、变式题、拓展题、开放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巩固新知,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练习题组设计如下:

    (1)"找方程",即教材62页第1题:下面的哪些式子是方程?

    X+3.6=7 3-1.4=1.6 ax2<2.4采用同桌交流的方式进行交流,不是方程的题目要说明理由。

    (2)“写方程”, 让学生写出一些方程和举出反例,巩固方程的意义。

    (3)数学游戏:教师出示式子,学生做动作。如果式子是方程,学生就跳一下。如果是等式,学生就蹲下。两样都不是,则不用做动作。

    (4)"列方程",即教材62页第2题:根据天平列出方程。

    (5)根据文字列方程,即教材62页第3题。例如:小明x岁,爸爸40岁,爸爸和小明相差28岁。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层层递进的练习,加深理解消化所学的知识,并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完善。同时强化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第四环节: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一环节,我利用课件展示以下几个问题:

    ⑴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⑵ 你有什么收获? ⑶ 你有什么感想?⑷ 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⑸ 你还有什么疑惑?⑹ 你感觉自己今天表现如何?你感觉你组内的其他同学表现如何?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位学生充分发言,交流学习所得。在评价方面:先让学生自评,接着让学生互评,最后教师表扬全班学生,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让学生再次体会成功的喜悦。使他们更加热爱数学。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交流学习所得,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八、说板书设计:

    科学的板书设计往往对学生全面理解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起到

    事半功倍的作用。本课的板书设计包括:(

    方程的意义

    50+50=100 100+x=250

    250+250=500 2y=50 方

    等式 a+2=17 程

    x+y=50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这样的板书设计既条理清楚、简单明了、一目了然;同时又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帮助作用。

    以上是我对( 方程的意义)这部分知识的分析与教学设计。由于时间短促,有很多不当之处,希望各位评委老师多加批评指正,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方程的意义的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活动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知道方程与等式的关系,能正确判断方程。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等量关系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方法及价值,培养学生的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和应用能力,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符号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师:同学们,认识它吗?(出示天平)它是用来干什么的呢?然后说明天平用途和原理。

    1.平衡现象数量关系的抽象概括。

    师:我这里有2个25克的果冻,把它们放在天平的左边,右边再放一个质量为50克的砝码,天平怎么样了?

    师:你能用一个数学式子表示你看到的现象吗?(生:25+25=50或25×2=50。)

    师:用这个简单的式子就能表示天平的这种平衡状况,那么左边表示的是什么?右边表示的又是什么?

    师:我这里还有一个大果冻,不知道是多少克,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呢?我们把这个重X克的果冻放在天平的左边,右边放一个克的砝码,这时天平平衡吗?

    师:谁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现在天平的这种不平衡状况?(生:X<)师:那我们怎样才能让天平平衡呢?(生:往左边盘中加砝码)我们往果冻

    这边加150克砝码,观察天平平衡了吗?

    师: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现在天平的这种不平衡状况?(生:X+150>)

    师:刚才往左边盘中加的物体多了,现在我们拿掉50克,现在天平的左边怎样表示呢?

    师:谁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现在天平的这种平衡状况?(生:X+100=)

    师:我这里还有两瓶矿泉水,红色的有380克,蓝色的有350克,如果将这两瓶矿泉水放到天平左右两边,天平会怎么样?

    师:如果现在把这两瓶矿泉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两边,天平会出现什么状况?(生:可能平衡,可能左轻右重,可能左重右轻,分别用380-X=350、380-X<350、380-X>350来表示)

    1.观察分类。

    师:大屏幕上出现的这些数学式子,你能按照这些数学式子的不同特征分类吗?请孩子们自己独立思考,按自己的方式进行分类。(自主学习)

    2.展示分类。

    ①交流分类情况,说明分类理由。

    师:像这样的含有等号的式子,数学上称之为等式。像这些含有不等号的式子,我们都称之为不等式。(课件出示相应的分法。)Jk251.coM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等式,它们有什么不同?

    师:这些等式中的字母表示“未知数”,像这些“X+100=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之为方程。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1.判断下列式子是不是方程。

    2.创作方程。

    3.问题质疑,揭示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①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是方程?

    ②“方程一定是等式,等也一定是方程?

    (五),巩固练习。

    师:说说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你还想学习有关方程的什么内容。

    方程的意义的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知道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2、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学生在本子上写。

    含有等号的式子叫等式,它表示等号两边的结果是相等的。

    要求:1、学生在书上独立填写,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的质量关系。

    2、小组同学交流四道算式,最后达成统一认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这4道算式。

    内交流,要说出理由。

    你为什么这样分,说说你的想法。

    小结:像右边的式子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方程,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到什么是方程,读一读,不理解的和同桌交流。

    指名学生说,教师板书: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提问:你觉得这句话里哪两个词比较重要?“含有未知数”“等式”

    那X+50>100 、X+50<100为什么不是方程呢?

    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三、完成“试一试”、“练一练”

    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方程的意义的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方程的意义,知道等式和方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辨析。

    2、使学生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等式和方程这组概念。

    教学准备:简易天平、法码、水笔、橡皮泥、纸条、白纸、磁铁。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干什么?你们喜欢玩吗?喜欢的请举手?

    这么多人喜欢玩,老师想问这么多同学中有人玩过玩过跷跷板吗?玩过的请举手,谁来说说玩跷跷板时是怎样的情景?(学生自由回答)

    当两边的距离相等,重的一边会把轻的一边跷起来,两边的重量相等,跷跷板就平衡。

    二、新授

    1、玩一玩

    利用这种现象,科学家们设计出了天平,老师也自己做了一个简易的天平。我们用它来玩一个类似于跷跷板的游戏。好不好?

    谁想上来玩?

    请你在左边放一个20克的法码,右边放一个50克的法码,这时天平怎么样?(右边的把左边的跷起来了),在左边再放一个20克的法码,这时天平怎么样?(右边的把左边的跷起来了,说明右边的重量比左边的重),

    你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用水笔板书:20+20<50)

    再在左边放一个10克的法码,这时天平怎么样?(平衡了)

    你能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板书:20xx+10=50。学生说加法,则说两个20相加还可用[用水笔板书:]

    看来我们还可以用式子来表示天平的平衡情况,你们想不想亲自来玩一玩?

    老师为你们每一个学习小组也准备了一架简易天平,还有一些法码,以及两块橡皮泥,大家可以利用这些工具,或者利用你们身边一些比较轻的物体,如橡皮、小刀等,来玩一玩,然后把你们玩的时候看到的现象用式子表示出来,好不好?

    给你们5分钟的时间,比一比哪个小组又快又好。

    哪个小组把自己所写的式子拿上来展示出来。

    (有不一样的都可以拿上来)

    2、分类

    你们对这些式子满意吗?

    大家写出了这么多的式子,你能把这些式子按照一个统一的标准分类吗?小组讨论怎么分?按照什么样的标准分?

    谁来说说你们是按照什么标准分的?

    1、如果学生中有是否含有未知数(板书:含有未知数)是否是等式(板书:等式)这两类的指名上黑板分,其余的口头交流。

    2、把学生写的式子分成两堆,让学生分]

    师:按照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结果。这一种分法,我们得到的这几个式子是什么式子?这一种分法,

    师:你能把这一种再分成两类吗?怎么分?指名板演。

    你们发现了这一类式子有什么特点?(揭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象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我们把它叫做方程。这也是我们今天这堂课要学习的内容。出示课题。

    3、理解概念

    练习:你能举一个方程的例子吗?学生在本子上写一个。

    回忆一下,我们以前见过方程吗,在哪见过?(学生展示交流)

    4、巩固概念

    老师这儿也有几个式子,它们是方程吗?(用手势表示,随机让学生说说为什么)

    通过这几道题的练习,你对方程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1)未知数不一定用X表示。

    (2)未知数不一定只有一个。

    一个方程,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5、比较辨析

    师: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那么方程和等式有什么关系呢?

    如果老师说,方程一定是等式。对吗?(结合板书交流)

    等式也一定是方程。(结合板书交流)

    也就是说: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你能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示方等式和方程之间的关系吗?

    例如画图或者别的方式,小组合作,试一试。(用水笔画在白纸上,字要写得大些)

    三、巩固

    师:同学们的图非常形象地表示出了方程和等式之间的关系,

    1、这些图你能用方程来表示吗?

    2、看来同学们对今天学的知识掌握得不错,用方程还可以表示生活中的一些数量之间的关系?

    如:我班一共有多少人,男生有多少人?如果把女生的人数看成X,你会用方程来表示男女生人数与全班人数之间的关系吗?

    师:这里还有一些有关我们学校的信息,谁来读一读。

    3、新的谢桥中心小学,是苏州市内占地面积最大的小学之一。建筑面积约25000平方米,3幢教学楼的建筑面积一共约为19500平方米,平均每幢为c平方米,其它建筑面积为m平方米。你能选择其中一些信息列出方程来吗?(同桌交流)

    四、小结

    学了这堂课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你有什么想对老师说的吗?

    方程的意义的教案 篇9

    3.(指表格)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揭题)。

    4.写方程:根据你的理解写2~3个方程,写完之后给同桌看看其是否为方程(教师在巡视过程中选择一些学生到黑板上写一写。)

    5.说说黑板上同学写的是否为方程,并说说判断理由(主要使学生明确,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一看是不是等式,二看有没有未知数。)

    (三)概念辨析,理清等式与方程之间的关系

    1.“做一做”第1题:请学生说说哪些式子是方程,并说说为什么(可以选择其中几个不是方程的式子,请学生说说怎样改一下就可以将其变成方程。)

    2.这两个式子是否是方程呢?

    反馈分析:

    (1)式1:一定是。为什么?

    (2)式2:一定是等式,可能是方程。

    (3)思考:等式和方程有什么联系呢?

    (4)引导画集合图,并引导得出: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设计意图】方程与等式的关系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教学时,先通过分类整理让学生对等式与方程的关系产生直观、正确的感知;然后通过被蘸了墨水的式子的判别,进一步体会两者的关系;最后,通过韦恩图帮助学生加以明确。不仅突破了教学的难点,而且渗透了初步的集合思想。

    三、实践反思,巩固提高

    1.“做一做”第2题及练习十四第2题:看图列出方程。

    学生练习并进行反馈。

    反馈侧重:使学生明确,可以根据量相等来列出方程。

    2.练习十四第3题:看情境图,思考数量关系再列方程。

    (1)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2)你能根据你知道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吗?

    (3)学生自行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进行反馈。

    【设计意图】能用方程表达简单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也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对本内容的要求,为从数量关系到等量关系的转变做好准备,这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方程的知识至关重要。

    四、总结回顾,介绍历史

    1.你对方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每个同学说一点,后面的同学要和前面同学不一样。)

    2.教师介绍方程的相关知识。(课件出示教材第63页“你知道吗?”的内容)

    【设计意图】把数学史融入课堂教学当中,一方面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对方程的产生过程产生比较清晰的认识,知道数学是一个动态成长的科学,体会到数学的每一个理论和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让学生在体会数学文化的价值的同时,产生探索的欲望。

    方程的意义的教案 篇10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方程的意义》

    一、 教材分析

    《方程的意义》是人教版五年级第九册第四单元第2节解简易方程的第一课时,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经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方程在小学乃至初中整个学习过程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方程的意义”这一节内容是学习其他方程知识的基础。对后面的学习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二、 教学目标

    在认真分析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特点和课标要求,我拟定了本科的教学目标是:1、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知道什么是方程,能判别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2、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3、学生在对式子的观察和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创新等能力。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确立,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知识经验,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能判别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教学难点是:通过观察和比较,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的能力。

    三、 教法学法

    根据本课教学过程的预设,并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课堂教学先后采用演示、实践等教学方法,尽量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自主、平等、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在充满趣味性、挑战性的各种数学情境中,充满自信,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所以本课的动手实践、合作探索,小组学习作为本课的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又掌握了所学基本知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等能力。

    四、 说学生

    五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喜欢动手操作,但由于年龄所限,有的同学比较和概括能力还有待加强。

    五、 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遵循《新课标》理念,通过多种手段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形成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情境。我把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上课伊始,我首先用谜语导入,引出本课的教具——天平,对于天平学生并不陌生,在实验室里使用到过,所以学生可以非常轻松地说出天平平衡的条件,即天平的左右两边相等。通过这一个环节的设计,把握住学生的好奇天性,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地调到起来。把介绍平衡的条件放手给学生,尊重了学生的认知起点,学生从中也体会到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顺势进入第二个环节——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这个环节我主要分四个层次进行。

    第1个层次,教师演示:在天平的一端放一个空杯子,另一端放100克的砝码,这时平衡,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得出这个杯子的重量是100克。

    第2个层次放手给学生,让学生把水慢慢倒入空杯子内,进行左边与右边的比较。学生操作的结果一般有3种情况,(1)往水杯的方向倾斜(2)往砝码的方向倾斜(3)平衡。教师适时引导水的重量是未知的,在未知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它,如用x或其他的字母,进而用一个简单的式子表示自己所演示的情况。学生在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中体验称量成功的喜悦,学生体验到应有的满足感,既复习了旧知识,形成平衡与等式的印象,又为式子的分类打好了基础。

    第3个层次,学生集体交流,将式子进行比较,从而确定等式与不等式的概念。并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几个像100+x=250的等式。并比较共同点得出方程的概念: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并通过辨析进一步使学生会分辨哪种等式是方程,哪种不是方程。这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平等、和谐、愉悦的探究氛围,适时适当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能力、创新能力。学生是本节课中的真正学习主人,是名副其实的主角,经历着知识的构建与形成的过程。学生经历了式子分类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归纳,概括出方程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第4个层次,扩展阅读,出示小知识让学生通过阅读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体会人们在数学中的探索。然后进入第三个环节。

    第三个环节——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练习是学生领悟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本课我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以基础练习为主,如让学生在初步理解方程意义的基础上能熟练辨析方程。适当补充提高练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四个环节——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提问: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让学生自己反思本课在知识技能、与他人合作方面的情感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通过同学之间的互相鼓励,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六、 说板书设计

    板书对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增强记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在板书设计上,我力求重点突出,简明扼要帮助学生理解和建构知识体系。

    总之,本课我遵循《新课标》理念,以训练学生的思维为主线,在导入中启发学生思维,在新授中创新思维,在练习中发展思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力得到锻炼,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发展,真正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方程的意义的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方程的意义,知道等式和方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辨析。

    2、使学生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简易天平、法码、水笔、橡皮泥、纸条、白纸、磁铁。

    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干什么?你们喜欢玩吗?喜欢的`请举手?

    这么多人喜欢玩,老师想问这么多同学中有人玩过玩过跷跷板吗?玩过的请举手,谁来说说玩跷跷板时是怎样的情景?(学生自由回答)

    当两边的距离相等,重的一边会把轻的一边跷起来,两边的重量相等,跷跷板就平衡。

    利用这种现象,科学家们设计出了天平,老师也自己做了一个简易的天平。我们用它来玩一个类似于跷跷板的游戏。好不好?

    谁想上来玩?

    请你在左边放一个20克的法码,右边放一个50克的法码,这时天平怎么样?(右边的把左边的跷起来了),在左边再放一个20克的法码,这时天平怎么样?(右边的把左边的跷起来了,说明右边的重量比左边的重),

    你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用水笔板书:20+20<50)

    你能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板书:20×20+10=50。学生说加法,则说两个20相加还可用[用水笔板书:]

    看来我们还可以用式子来表示天平的平衡情况,你们想不想亲自来玩一玩?

    老师为你们每一个学习小组也准备了一架简易天平,还有一些法码,以及两块橡皮泥,大家可以利用这些工具,或者利用你们身边一些比较轻的物体,如橡皮、小刀等,来玩一玩,然后把你们玩的时候看到的现象用式子表示出来,好不好?

    给你们5分钟的时间,比一比哪个小组又快又好。

    哪个小组把自己所写的式子拿上来展示出来。

    你们对这些式子满意吗?

    大家写出了这么多的式子,你能把这些式子按照一个统一的标准分类吗?小组讨论怎么分?按照什么样的标准分?

    谁来说说你们是按照什么标准分的?

    1、如果学生中有“是否含有未知数”(板书:含有未知数)“是否是等式”(板书:等式)这两类的指名上黑板分,其余的口头交流。

    2、把学生写的式子分成两堆,让学生分]

    师:按照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结果。这一种分法,我们得到的这几个式子是什么式子?这一种分法,

    师:你能把这一种再分成两类吗?怎么分?指名板演。

    象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我们把它叫做方程。这也是我们今天这堂课要学习的内容。出示课题。

    练习:你能举一个方程的例子吗?学生在本子上写一个。

    老师这儿也有几个式子,它们是方程吗?(用手势表示,随机让学生说说为什么)

    通过这几道题的练习,你对方程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1)未知数不一定用X表示。

    (2)未知数不一定只有一个。

    师: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那么方程和等式有什么关系呢?

    也就是说: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你能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示方等式和方程之间的关系吗?

    例如画图或者别的方式,小组合作,试一试。(用水笔画在白纸上,字要写得大些)

    师:同学们的图非常形象地表示出了方程和等式之间的关系,

    1、这些图你能用方程来表示吗?

    2、看来同学们对今天学的知识掌握得不错,用方程还可以表示生活中的一些数量之间的关系?

    如:我班一共有多少人,男生有多少人?如果把女生的人数看成X,你会用方程来表示男女生人数与全班人数之间的关系吗?

    师:这里还有一些有关我们学校的信息,谁来读一读。

    3、新的谢桥中心小学,是苏州市内占地面积最大的小学之一。建筑面积约25000平方米,3幢教学楼的建筑面积一共约为19500平方米,平均每幢为c平方米,其它建筑面积为m平方米。你能选择其中一些信息列出方程来吗?(同桌交流)

    学了这堂课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你有什么想对老师说的吗?

    方程的意义的教案 篇12

    教学内容

    方程的意义(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小节解简易方程的第一课时)

    教学理念

    新课标要求数学课程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学生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在活动中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直观地、合情地获得一些结果。学会用图形思考、想象问题,能从“数”与“形”两个角度认识数学。

    教学策略

    本节课我根据盲生因视觉障碍,对事物缺少整体感知,不能准确地理解抽象的数学观念这一特点,我充分利用直观创设情境,恰当地构造数学问题,将抽象的数学关系具体化,调动学生的直观思维;让学生经历观察、感知、思考、猜想、验证、分类比较、归纳概括的过程。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实现抽象与具体之间的转变。

    内容分析

    方程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充分理解了四则运算的意义和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由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到学习方程,从未知数只是结果到未知数参加运算,是学生学习数学方法的一次提升;也是学生又一次接触初步代数思想,是思维的一次飞跃。代数思维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思想",本课教学内容是学生从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过渡。

    教学目标

    1.根据天平平衡的原理,理解等式。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理解方程的意义,渗透符号意识,发展数感。

    2.使学生在观察、感知、思考、猜想、验证、分类比较、归纳概括的过程中,经历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形成方程模型的思想,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

    3.分类分层教学,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

    从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过渡。

    教学准备

    玩具天平塑料香蕉小袋子多媒体课件、盲文及低视力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抽象出等量关系

    (一)依据天平,理解相等,

    1.认识天平

    同学们认识天平吗?知道天平是干什么用的吗?(称质量、比较物体的质量)那天平是根据什么来称量或者比较物体的质量?(平衡)让学生用玩具天平来感知一下平衡(低视生看,老师协助全盲生用手慢慢向上托,直到手掌触到物体)

    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身体仿照小猴子的样子来演示一下平衡。如果左边重呢?怎样演示?右边重呢?2.理解相等

    低视力生看大屏幕,根据自己看到的画面,帮助全盲生把实物挂起来(天平左面有60克和40克的香蕉,右面有100克的香蕉)

    天平此时的状态怎么样哪?(低视力生观察,全盲生感知。)天平平衡说明什么?(左右两边质量相等)

    能用数学式子表示出来吗?

    预设:40+60=100 60+40=100(板书)。

    像这样含有等号的式子我们叫它等式。

    3、让学生再说几个等式。

    (二)依据天平,理解不相等 1.理解不相等

    如果把左边40克的香蕉拿下去了,天平会怎样?(预设:左边轻,右边重。)

    此时天平的状态又怎样哪?(不平衡。)低视生观察,全盲生感知。

    让学生用一个数学式子表示。(预设:60<100,100>60 。

    刚才相等的式子叫等式,这样不相等的呢?(预设:不等式,或不知道。)

    2、让学生再说几个不等式。

    (三)依据天平,理解含有字母的等式与不等式

    1、猜想:如果把一个袋子放到天平的左边,天平会怎么样?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

    2、交流。(预设:左边重,右边轻;右边重,左边轻;一样重。)

    3、验证:低视力生协助全盲生操作验证(教师协助)

    4、以小组为单位,低视生记录三种状态下的数学式子。预设(60+x=100;60+x>100;60+x

    (四)依据心中的天平理解等量关系

    1、谈话:看来这一个小小的天平帮我们记录了这么多的数学现象,现在我把天平藏起来了(把玩具天平收起来)

    还有天平吗?(预设:没有。)

    你心中的天平还有没有?(有)

    2、出示课件:

    3、低视力生看大屏幕,并叙述图意。

    4、思考:用心里的小天平摆放一下:左面放?右面放?此时你的小天平是什么样的状态?说明什么?

    5、让学生用数学式子表示出来。(预设:5x=800)并让学生说一说5x表示的意思。(预设:5x是5个苹果的质量)

    6、说一说:5个苹果的质量为什么用5x来表示?(预设:因为一个苹果的质量不知道,可以用x表示,5个苹果的质量就用5x来表示。)

    7、评价:真了不起,会用字母来表示不知道的数量,这个未知的数量也可以参与到我们的运算中来解决问题。

    二、引导学生给式子分类,抽象概括出方程的意义

    (一)式子分类,揭示方程的意义。

    1、一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卡片,给刚才的式子分类。并思考分类标准。

    2、学生交流(预设:

    1、按是否是等式来分。

    2、是否含有字母来分。

    3、还有学生把60+x=100,5x=800单分一类)

    3、教师揭示:象60+x=100,5x=800就是方程

    4、让学生根据这两个式子的特点说一说什么叫方程?

    5、教师点题: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二).探讨并揭示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1、让学生试着说一说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2、学生交流

    3、教师引导:如果方程是一个大圆,方程应该是什么?(预设:一个小圆,在大圆中)

    三、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刚才我们认识了方程,你能判断什么是方程吗?

    1.应用概念,判断方程

    判断下面的式子是否是方程。(提问C类学生)

    x+5 15+5=20 2x +3>10 36-x=9×3 2.应用概念,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提问B类学生)

    (2)低视力生看大屏幕,并帮全盲生叙述图意。(3)谈话:能用方程表示出来吗?(预设:6a=24.6)(4)追问:6a表示什么?

    (5)课件出示:(提问A、B类学生)

    教法同上

    (6)课件出示:(提问A类学生)

    (7)先让低视生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预设:1000毫升刚好能倒满2个大杯子和一个小杯子;2个大杯子和1个小杯子的盛奶量就是1000毫升。)(8)找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

    (9)评价:真棒!用字母表示未知数参与到运算中,找到了图中的等量关系。

    四、回顾反思 总结提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结合学生的回答,小结)

    五、作业:(1)练习十一第一题

    (2)根据今天学习的知识,编一个关于方程的数学故事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第八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方程概念,感受方程思想。 (2)经历从生活情景到方程模型的建构过程。

    (3)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应用等能力。

    方程的意义的教案 篇1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的1~3题。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知道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2、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

    教学流程:

    一、教学例1

    出示例1,提出要求:你能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学生在本子上写。

    指名回答,板书:50+50=100

    含有等号的式子叫等式,它表示等号两边的结果是相等的。

    二、教学例2

    学生自学

    1、学生在书上独立填写,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的质量关系。

    2、小组同学交流四道算式,最后达成统一认识:

    X+50>100X+50=100

    X+50<100X+X=100

    3、把这4道算式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先独立思考后再小组内交流,要说出理由。

    学生可能会这样分:

    第一种:X+50>100X+50=100

    X+50<100X+X=100

    第二种:X+50>100X+X=100

    X+50<100X+50=100

    引导学生理解第一种分法:

    你为什么这样分,说说你的想法。

    小结:像右边的式子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方程,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到什么是方程,读一读,不理解的和同桌交流。

    指名学生说,教师板书: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提问:你觉得这句话里哪两个词比较重要?含有未知数等式

    那X+50>100、X+50<100为什么不是方程呢?

    提问:那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呢,在小组里交流。

    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三、完成试一试、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时围绕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进一步理解方程的含义

    四、课堂作业:练习一的1、2、3。

    板书:X+50=100

    X+X=100

    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2024方程的意义的教案精品十三篇】相关推荐
    [热]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

    我相信幼师都接触过教案,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写幼儿园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活动准备:不透明的盒子里面放着香菜。香菜盆栽。活动目标:通过盒子引起孩子的好奇心。经过看、闻、尝来了解香菜。活...

    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

    按照惯例,幼儿园教师必须撰写自己的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每一位幼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好的幼儿园教案都有哪些内容?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供大家参考。活动目标:1、欣赏音乐,能有节奏的开火车。2、在玩开火车的游戏时能够分辨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