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
  •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

    发表时间:2024-09-26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通用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现实体验出发,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并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3、学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能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读图,用图及简单的绘图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及气温分布图。

    教学难点:

    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及分布规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可在上本节课前将学生分成三组,让学生注意收听连续三天的天气情况,每个小组分别关注一天的天气情况,每组代表作好记录并填在以下表格当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每一天都会关注当天的天气情况,那么,每天的天气状况又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呢?请同学们拿出你们自己记录的天气状况表格,然后看看,在这个季节里,你们最想知道的是哪一项?是风力,阴天、晴天,还是气温?

    现在天气逐渐转凉了,变冷了,气温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活,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气温的有关知识。

    教学新课:

    一、气温与生活

    提出问题:大家可以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天气现象是与气温有关的?

    学生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在一起相互讨论,然后每组派一位或几位代表站起来发言。

    大屏幕投影:想一想 说一说

    学生回答完后,让学生阅读书上的“活动”部分的五则生活实例,再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每则例子分别说明了气温与穿衣、饮食、住房、农作物、交通等的关系。如果同学思维较活跃的话,还可引导学生说出气温与其他的人类生活、生产方面的关系。

    让我们再来看一下刚才的这个表格,最后两栏是什么?那么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是怎么测出来的?再看到书上的表3、10,请读出一天中,8时、14时、20时、2时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从这个图表中,你能观察出气温与时间的关系吗?你会用数学方法来计算该地的日平均气温吗?

    大屏幕投影:看一看 算一算

    既然一天当中,会有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那么我们在不同的时刻测出来的气温是不是一样的呢?下面,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在横线上填出几个字,来概括一下气温状况。

    大屏幕投影:午?晨,冬夏、

    在一天中,一年中,我们这里的气温是不是相同的?那么,现在,这个季节,我国的南方与北方,中国与澳大利亚的气温又是不是相同的呢?由此,师生共同得出结论,气温是变化的。从而过渡到第二个问题的学习。

    二、气温的变化

    提出问题:同学们请看课本上的图,你们能从这两幅图上看出一些什么信息,然后又能间接地得出一些什么信息呢?

    大屏幕投影:读一读 想一想

    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讨论、比较,然后经过整理,可能得出以下结论:

    1、图的纵坐标都是表示气温,横坐标都是表示时间。

    2、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数值约为31℃,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大概4时左右,数值约为24、5℃。

    3、一年中,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约为24℃,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约为—6℃。

    4、图中的曲线形状都是中间向上隆起,呈波峰式。(当学生得出这个结论时,可趁势引导他们得出南半球的气温曲线呈波谷式,这是判读气温曲线图的要领之一)

    5、可以间接得出的结论是:通过计算,可以知道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就是日较差,约为6、5℃;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为年较差,约30℃。

    (学生在经过这样的自己分析读图,讨论整理之后,已经有了一定的读图析图能力)

    师小结:由此可见,这种用曲线的弯曲变化来反映一个地方的气温变化情况的图就是气温曲线图,它能更直观地反映出气温在一天或一年中的变化规律。

    好的,下面我想问问大家,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一些什么知识?

    学生经过回忆,思考,先后回答出:

    1、了解了气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知道了气温有最高值和最低值

    3、会计算气温的平均值

    4、学会了怎么读气温变化曲线图

    下面,我就想来考考大家,看同学们掌握得怎么样了,我们自己动手来绘制一幅气温曲线图。

    大屏幕投影:画一画 比一比

    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可相互讨论,商量,教师可在下面进行适当地引导、指点,然后绘图,最后,各小组选出一到两幅画得比较好的图放到屏幕上投影,让大家进行点评,这样可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教学新课:

    三、气温的分布

    教师引导读图并提问,这是一张什么图?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能够回答出来。

    大屏幕投影:想一想

    提问:世界的气温是怎么分布的呢?有什么规律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要先学会读等温线图。

    引导学生读书上图3、16,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等温线?它与我们以前所学的等高线有什么不同?

    2、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气温是否相等?

    3、相邻两条等温线之间的温差是多少?

    4、等温线的稀疏与气温差之间有什么关系?

    5、在等温线闭合处,如何判断是高温中心还是低温中心?

    等学生答出这些问题后,再回到“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中的等温线,并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

    1、等温线分布有什么特点?与纬线有什么关系?

    (经过小组讨论思考,学生可以答出: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并且,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2、在图中找出北半球的20℃等温线,看看它的分布怎样?在经过陆地与海洋时,等温线是不是平直的?这说明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有什么?还有什么因素也会影响气温分布?

    (不平直,等温线会发生弯曲,这说明除了纬度会影响世界气温的分布外,还有海陆的分布也会影响气温的分布)

    3、在炎热的赤道附近的高山上,可不可能有终年不化的积雪,为什么?

    学生对这个问题,可能还不太熟悉,教师先引导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说明气温受海拔的影响,比如,我们爬山的时候,会感觉爬到山顶就很凉爽;夏天,人们愿意去城市郊区附近的山地乘凉,然后再引导学生看看书上的图3、18,并根据有关的提示,计算出该座山顶的气温应该是24℃。所以说,在同一座山地,海拔越高,气温降的越低。即使是赤道附近的山地,只要海拔够高,山顶也可能终年白雪皑皑。

    归纳小结: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世界上气温的分布,会受到纬度、海陆分布、地势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得气温的分布变得很复杂了。

    做一做:

    最后,让学生做一做书上57页的“活动”题,并进行讲解,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授课体会:

    这节课部分知识有一定难度,对于“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虽然使用了挂图,但同学们还不是很理解。在根据“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摄氏度”这一规律,计算某些些题目时失分率还是很高。下节课对于这个知识点还要加以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 篇2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教材内容与章节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x章,xx节:第x章《地球和地图》,第x章《陆地和海洋》,第x章《天气与气候》,第x章《居民与聚落》,第x章《发展与合作》。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1、认识地球形状及大小,会使用地球仪,了解经纬线和经纬度,能使用经纬线判别方向,能使用经纬度确定位置。

    2、认识地球自转和公转及其地理现象和意义,知道天文五带划分及各带特征。

    3、学会使用地图,能读懂等高线地形图,能绘地形剖面图。

    4、牢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认识海陆变迁,了解板块学说。

    5、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了解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了解全球主要气候及其分布。

    6、知道世界三大人种及其分布,了解世界三大宗教。

    7、认识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及划分,了解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

    四、学情分析

    七年级共计x个教学班,每班xx余人。任六个教学班的地理教学,工作量是很大的。刚刚升入七年级的初中学生,在小学社会课中,接触了一些地理知识,但比较零碎。七年级学生将比较系统地学习地理知识,做好从零开始的准备。由于地理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学生有新鲜感,教师要抓住这一点,上好第一节课,注重培养兴趣,打一个良好开端。

    五、提高教育教学成绩的措施

    1、必须以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充分备课,吃透课标和教材,力求每节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排除疑点。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进行分层次教学,做好转化后进生工作。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学法指导,和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4、做到地理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引用最新资料,密切与时代的联系。

    5、指导学生开展地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寓德育与教学之中。

    六、教学进度安排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 篇3

    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引导:由于亚洲面积广大,国家众多,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们根据地理方位的不同,又结合人文和自然环境特征的差异,把亚洲分成几个分区,共有几个分区?中国位于哪个分区?再观察,同在东亚分区的还有哪些国家?

    (展示亚洲地理分区图)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继续引导:其他的分区是不是都与中国接壤?分别位于中国的哪个方位?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过渡:要了解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除地理位置外,还需认识它的地形、湖泊、河流及气候等方面。讲述世界第一大洲的亚洲地形的特点。

    (展示“亚洲地形图”)

    引导:这种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高度,可以直观地看出不同地形类型,这是哪类地形图?

    生:分层设色地形图。

    (指导学生基本的读图方法)观察下方的陆高海深表。结合地图判断不同的颜色各代表什么地形。我们来认识一些主要的地形区,描述一下他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请不同组的学生展开竞赛,抢答,活跃气氛,增强组内的合作意识。)

    a组:青藏高原、喜玛拉雅山及主峰

    b组: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

    c组: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和德干高原、伊朗高原

    d组:阿拉伯半岛、马来半岛

    学生查图讨论回答出各地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引导: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从位置和海拔两方面考虑,看出亚洲地形特点: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引入地形剖面图。

    (展示“亚洲大陆沿3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和北美洲沿4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观察区别两图。

    学生读图归纳: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起伏大,中部高,两侧低的特点。而北美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西高东低。

    过渡:河流是构成自然环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展示“亚洲地形图”)

    在图上找出几条大河,观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注入的海洋。

    归纳亚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点。

    特点:

    受地形影响,亚洲地势的中高周低决定了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向四周放射状分布的特点。

    在这些高山大川之间,还有一些著名的湖泊。请大家在图上找出:里海、贝加尔湖、死海。(展示阅读材料只能感有关资料,指导学生进一步结合地图理解其特征)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 篇4

    地形和河流(第一课时)

    知识目标

    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

    2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能力目标

    1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2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亚洲的位置特点;

    2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准备

    资料图片,幻灯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教学提示与建议

    导入:点出上学期从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来研究问题。这个学期以大洲为研究对象,去研究某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

    通过一系列提问,让学生回答,引出亚洲。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复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师:要认识一个大洲,首先要明确它的`位置。观察一下亚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

    小结: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这是它的纬度位置。

    完成P3活动一(1)(2)

    引导:了解一个地区的位置还要了解其海陆位置。观察亚洲周围的大洋,各位于亚洲的方位。亚洲周围的大洲,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学生看图回答。

    小结:这样我们就明确了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 篇5

    一、课型:新授课

    二、课时安排:第1课时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

    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咸海以及亚欧人口问题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理念教育。

    四、重点、难点:

    亚洲、欧洲的主要河流和湖泊。

    五、教学方法:

    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六、教学媒体:

    教学挂图、板图、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请说说你了解西亚。(学生回忆,并回答。)

    (二)、导入新课

    在我们的地球上有这样一个地区,它的面积比我国的陆地面积稍大,却分布着30多个国家,其中有不少国家的面积十分狭小,被人们称为“袖珍国”、这个地区是资本主义工业化最早的地区,也是目前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这里还曾经是历史上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这个地区的旅游资源闻名遐尔,吸引了无数的各国游客。这就是欧洲(通过简单介绍引起学生兴趣。)

    板书课题:第四节 欧洲西部

    (三)、讲授新课

    地理位置

    展示挂图欧洲西部

    说明:纬度位置——大部分在35N~70N之间海陆位置——位于欧洲的西部, 北邻北冰洋、南临地中海西临大西洋、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轮廓、范围

    展示挂图欧洲西部

    说明:像亚欧大陆向西突出的大半岛,三面环海海岸线非常曲折,多半岛、岛屿、内海和海湾是世界上海岸线最曲折的地区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岛屿: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冰岛内海(海湾):北海、波罗的海、挪威海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英吉利海峡

    主要国家、首都

    展示挂图欧洲西部

    提问:请说出各国的首都

    英国——伦敦 法国——巴黎 德国——柏林 意大利——罗马 荷兰——阿姆斯特丹挪威、 瑞典、芬兰、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瑞士、希腊、梵蒂冈、摩纳哥、圣马力诺、列支敦士登、马耳他、安道尔四.

    指导学生按照以前所学的方法分析地形特征、河流特征、气候特征。

    地形特征

    通过分析地形图,着重强调以平原为主的地形,四个主要地形区及分布特点。了解欧洲各国。

    南北两侧是山脉,中部是西欧平原、波德平原

    主要河流

    分析莱茵河、多瑙河

    解答书上活动探讨

    气候特征

    深受大西洋湿润西风的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四)总结:

    利用地图简单总结。

    (五)作业:

    利用填充图册15页,目标检测上的题目作为练习

    板书设计

    欧洲西部(1)

    地理位置

    轮廓范围

    地形特征

    主要河流

    气候特征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 篇6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加强课堂教学,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提高使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同时,通过学习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会学地理”变为“学会地理”。

    二、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七年级上半年地理学习,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对世界概况有了一定地了解。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三章,第一章《认识大洲》概括了各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情况、第二章《了解地区》本章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各地的人文特征、第三章《走近国家》具体说明了几个国家各自特点。

    四、本期教材重点、难点

    (1)各大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2)几个大国的人文特征。

    五、总体教学设想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六、完成本期教学任务的具体措施

    1、积极参加计算机培训并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争创优秀课件。

    2、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3、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

    4、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5、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6、每次月度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亚洲地形、河流以及气候的特点;读图简要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

    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一个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特点的认识以及对亚洲地理集锦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热爱亚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亚洲自然风光图片(亚洲之最: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死海、贝加尔湖、珠穆朗玛峰、里海等),并同时播放《亚洲雄风》背景音乐。

    教师:同学们,伴着歌曲,紧跟图片让我们感受到了亚洲山河的壮丽画卷,自然环境的独特韵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哪些要素呢?

    学生: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系等。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下面我们将从地形、河流、气候三个方面逐一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

    【设计意图】

    把学生带入到浓郁的亚洲风情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通过展示亚洲之最的景观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亚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讲授新知

    活动一:亚洲之旅

    教师:结合图6.8和图6.9,全班分成两组做一次亚洲之旅:沿途说出你将经过哪些国家?哪些地形区?大致海拔高度是多少?有可能见到什么样的自然景观?或哪些世界之最或亚洲之最的地形?

    1.请一组同学沿东经80度,从北向南做旅行,另一组同学沿北纬30度,从东向西做旅行。(前后左右同学可“结伴而行”)请沿途记录所经国家、地形区,所见到的地貌环境和地形特征(地名、海拔、景观等)。

    (组织:活动中各小组要选出同学记录所经地区的特征。)

    2.每组学生依次上前指图描述所经地区名称、景观及海拔。全班对描述最全面、语言最流畅的同学予以鼓掌激励。

    3.“造型活动”

    (教师课前准备好以上地区的名称卡片,平原、高原、山地分别采用不同的颜色,如绿色、红色、黄色)

    以上同学手拿卡片依次站成南北向和东西向两排,交叉成十字。(视教室空间情况而定,也可分别在讲台前一字排开,但说明一组表示的是东西方向,另一组表示的是南北方向。)

    教师提出“造型要求”:

    各人以膝盖处为海平面,腰部为海拔20xx米,头部为4000米,请以上同学将手中的地形卡片举放在最合适的位置。

    教师:从同学们的描述及演示,能否得出亚洲地形大概有什么特点?

    学生: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起伏大,中间高,四周低

    引导学生阅读地形剖面图:同学们演示的地形高低起伏,即地势状况,大家一目了然。如科学的按垂直坐标和水平坐标标注在图上,就成为沿北纬30度和沿东经80度的地形剖面图。

    【设计意图】

    通过分组活动,使得全班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充分参与,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获取知识,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新奇、乐趣。

    活动二: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7页图6.8“亚洲的地形”,完成下列要求。

    1.用笔圈出鄂毕河、叶尼塞河、黄河、长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并圈出它们流经的国家及流入的海洋。

    2.看看他们注入的流向有什么不同?

    3.亚洲河流分布有何特点?这种分布与地形分布之间的关系如何?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读图、分析、归纳、总结来实现最后的学习目标。

    活动三:技能拓展

    教师:回顾刚才我们分析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的方法,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1.归纳北美洲的地形特征。

    (1)找出海岸山脉、内华达山脉、落基山脉、大平原、密西西比河平原、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脉,分别指出它们在北美洲的位置和大致的海拔。

    (2)按照“相对一致、空间上连续”的原则,将北美洲按照地形划分成西部、中部和东部三个区域,说出这三个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

    (3)读图,指出北美洲大陆沿北纬40°纬线自西向东地势的变化特点。

    2.以密西西比河为例,解释北美洲的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1)在图中找出密西西比河及其主要支流,并用箭头标出它们的流向。

    (2)分析这些河流的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设计意图】

    学会知识的迁移,学会分析大洲地形河流的特点

    活动四:复杂的气候

    教师:情境设计

    家住广州的小明在暑假期间出国旅游,这次旅游给他带来了不同的生活体验。旅行路线是从东向西沿北回归线进行,他从广东省出发时盛行东南风,来到了南亚,风向发生了改变,变成西南风,而且遇上滂沱大雨,当来到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上时,天气却异常炎热、干燥。这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教师: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

    1.我会读图

    (1)仔细读图,亚洲有哪几种气候类型?

    (2)不同类型的气候有何特点?

    (3)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

    (4)我们家乡所在地属于哪种气候类型?联系生活思考一下,该气候类型的特征是什么?学生:带着问题读图,并从中归纳得出答案,教师行间点拨。

    2.我会探究

    探究方案一:结合“亚洲气候类型图”,探究亚洲的气候特点有哪些?为什么具有这些特点?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预习回答:亚洲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和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

    亚洲纬度广,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地域辽阔,东、北、南三面濒临大洋,中西部深居亚欧大陆腹地,海陆间热力差异明显,地形复杂多样。

    气候主要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因素的综合影响。

    探究方案二:亚洲大陆东部从北向南依次是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说明季风气候显著,那么冬夏季风的性质是什么?季风气候对当地农业有什么影响?

    学生预习回答:冬季风寒冷干燥,夏季风温暖湿润。有利于形成季风气候。由于季风强弱与进退时间每年不一,所以季风气候易于发生旱涝自然灾害。

    3.我会拓展

    (1)读课本第12页图6.15“北美洲的气候类型”,找出北美洲主要的气候类型。

    (2)亚洲和北美洲的气候特征都有大陆性气候显著这一特点,造成的原因一样吗?

    ①亚洲地域辽阔,面积广大,中部距海遥远,大陆性特征显著的原因是什么?

    ②北美洲的地形特点划分为三大地形区:西部高大山系,中部广阔的平原,东部低缓的高地,造成其大陆性特征显著的原因又是什么?西部山脉、中部平原分别对来自于太平洋的水汽、北冰洋的冷空气有什么作用?

    教师:最后我用一句歌诀来形容亚洲的自然环境:

    山地多、高原大,亚洲地形杂;

    中间高、四周低,江河放射流;

    大陆性、季风性,气候最复杂。

    【设计意图】教师小结交由学生自己回顾,是对本节课的课堂学习的一种很好的反馈。用歌诀记忆增强学生的兴趣,最后的课后延伸是对本节课学生学习技能的巩固。

    【板书设计】

    三、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亚洲地形和河流的概况,通过地形分布图的判读,总结出亚洲的地形特点;根据地形图判读,明确了亚洲的地形特征,明确了地形和河流之间的相互影响的关系,认识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北美洲与亚洲的维度位置有相似之处,地形、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存在差异,请课后类比探究。

    四、教后反思

    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读图,进行归纳并得出结论,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分析亚洲河流的流向时,首先让学生读图,从图中找出亚洲主要的河流,在图中描出,并说出河流注入的海洋,进行归类,从而归纳出亚洲河流的流向是从中部流向四周。学生自然就得出了“亚洲河流大多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四周的海洋”的结论。学生能够体验到地图分析对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性。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5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