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幼儿园教案
  • >导航
  • >高中生物必修一课件(热门十篇)
  • 高中生物必修一课件

    发表时间:2024-09-25

    高中生物必修一课件(热门十篇)。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案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依据,好的教案课件是怎么写成的?我们听了一场关于“高中生物必修一课件”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

    高中生物必修一课件 篇1

    高中生物科学史总结必修

    1第1章

    1.19世纪

    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M.J.Sehleiden,

    18o4—1881)和动物学家施旺(T.

    Schwann,

    1810—1882)提出了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论证生物界的统一性(细胞的统

    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2.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1543年比利时的维萨里发表巨著《人体构造》揭示人体器官水平的结构

    法国比夏指出器官是由低一层次的结构——组织构成

    1665年英国科学家虎克(R·Hooke)用显微镜观察植物木栓组织并发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并把

    “小室”称为——细胞

    荷兰著名磨镜技师列文虎克,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到不同形态的细菌、红细胞和精子等。 意大利的马尔比基用显微镜广泛观察了动植物的微细结构。但是他们并没有用“细胞”来描述其发现。

    1838年施莱登提出细胞是构成植物的基本单位,施旺发现研究报道《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和一致性的显

    微研究》

    耐格里用显微镜观察了多种上植物分生区新细胞的形成,发现新细胞的产生原来是细胞分裂的结果。

    1858年,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第2章

    英国科学家桑格经过

    10年努力,终于在

    1953年测得牛胰岛素全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1965年我国科学家完成结晶牛胰岛素的全部合成

    第3章

    1、美国细胞生物家克劳德摸索出采用不同转速对破碎的细胞进行离心的方法,将细胞内的不同细胞分

    开。——定性定量分离细胞组分的经典方法

    2、比利时的德迪夫发现了溶酶体

    3、罗马尼亚的帕拉德,改进了电子显微镜,发现了核糖体和线粒体结构,1960年,帕拉德向人们描绘

    了一幅生动的细胞“超微活动图”。形象地揭示出分泌蛋白质合成并运输到细胞外的过程

    第4章

    1、19世纪末,欧文顿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得出细胞膜中的脂质必然排列为连续

    的两层

    3、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生物膜的模型,

    所有生物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静态模型)

    4、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

    5、1988年美国科学家阿格雷成功地将构成水通道的蛋白质分离出来。

    1998年美国科学家麦金农测出了钾离子通道的立体结构。

    第5章

    1、177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札尼(L.Spallanzani,1729-1799),通过实验证明,胃液有化学

    性消化作用。

    2、关于酶本质认识

    1857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通过显微镜观察,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细胞的存在,没有活

    细胞的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的

    德国化学家李比希认为引起发酵的是酵母细胞中某些物质

    德国化学家毕希纳将酵母细胞中引起发酵的物质称为酿酶

    美国科学家萨姆纳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出脲酶的结晶,并且通过化学实验证实脲酶是蛋白质 20世纪

    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

    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

    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J.Priestley,1733—18o4),通过实验发现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1779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发现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只有在阳光照射下才能成功,植物只有绿叶才能更

    新污浊的空气,但不了解植物吸收和释放的究竟是什么

    1817年,两位法国科学家首次从植物中分离出叶绿素。

    1845年,德国科学家梅耶,提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1864年,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1880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发现好氧细菌是只向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集中 证明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场所

    1939年,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

    18O,证明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20世纪

    40年代美国科学家卡尔文用小球藻做实验,【Www.692P.COm 考试祝福网】

    14C标记

    CO2追踪,探明

    CO2中碳在光合作用中转

    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卡尔文循环

    第6章

    1958年,美国科学家斯图尔德,取胡萝卜韧皮部的一部分细胞,放入植物激素、无机盐等物质的培养

    液中培养,这些细胞旺盛地分裂和生长,形成细胞团块——根、茎、叶——植株

    高中生物必修1教学工作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案模板

    高中数学必修1教案模板

    高一必修1生物教学工作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模板

    高中生物必修一课件 篇2

    关于高中生物必修2精选单元测试题

    1.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的方法发现了两大遗传规律。下列对其研究过程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在豌豆杂交、F1自交和测交的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B.所作假说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C.为了验证所作出的假说是否正确,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

    D.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研究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2.(·西安高一检测)性梳是雄果蝇特有的第二性征,着生在雄果蝇的第一对前足的第一个跗节上。在果蝇群体中有一种“嵌合体”果蝇,其身体左侧无性梳,而身体右侧有性梳。研究发现该“嵌合体”果蝇左侧身体细胞性染色体组成为XX,右侧身体细胞性染色体组成为XO。该果蝇染色体的变异产生于()

    A.体细胞的有丝分裂中

    B.原始生殖细胞的有丝分裂中

    C.体细胞的减数分裂中

    D.原始生殖细胞的减数分裂中

    3.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女儿,问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正常男孩的概率是多少,控制白化病的基因遵循什么遗传规律()

    A.1/4,分离定律B.3/8,分离定律

    C.1/4,自由组合定律D.3/8,自由组合定律

    4.一个研究小组,经大量重复实验,在小鼠毛色遗传的研究中发现如下现象。推测胚胎致死(不能完成胚胎发育)的基因型为()

    ①黑色×黑色→黑色

    ②黄色×黄色→2黄色∶1黑色

    ③黄色×黑色→1黄色∶1黑色

    A.显性纯合子B.显性杂合子

    C.隐性个体D.不能确定

    5.下面是人体细胞分裂时,A、B、C、D四个不同细胞分裂期染色体和DNA统计数据的柱状图,那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以发生在(

    )

    6.如图为某雄性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

    )

    A.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可发生在细胞②中

    B.①中的DNA∶染色体=1∶1,②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

    C.细胞①、②、③、④产生的子细胞中均有同源染色体

    D.细胞①分裂形成的是体细胞,细胞④分裂形成的是精细胞

    7.(2013·合肥高一检测)果蝇中,正常翅(A)对短翅(a)为显性,此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B)对白眼(b)为显性,此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纯合红眼短翅的雌果蝇和一只纯合白眼正常翅雄果蝇杂交,得到的F1再进行自交,你认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F1中无论雌雄都是红眼正常翅

    B.F2中正常翅与短翅、红眼与白眼的比例都是3∶1

    C.控制眼色和翅形的两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D.F2性状分离比不会出现9∶3∶3∶1

    8.红眼长翅的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设眼色基因为A、a,翅形基因为B、b。亲本的基因型是()

    BbBAaAA.AaXX、AaXYB.BbXX、BbXY

    C.AaBb、AaBbD.AABb、AaBB

    9.如下图所示,为了鉴定男孩8与本家族的亲缘关系,需采用特殊的鉴定方案。下列方案可行的是()

    A.比较8与2的线粒体DNA序列B.比较8与3的线粒体DNA序列

    C.比较8与5的Y染色体DNA序列D.比较8与2的X染色体DNA序列

    10.已知人的红绿色盲属于X染色体隐性遗传,先天性耳聋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D对d完全显性)。下图中Ⅱ2为色觉正常的耳聋患者,Ⅱ5为听觉正常的色盲患者。Ⅱ4(不携带d基因)和Ⅱ3婚后生下一个男孩,这个男孩患耳聋、色盲、既耳聋又色盲的可能性分别是()

    A.0、1/4、0B.0、1/4、1/4C.0、1/8、0D.1/2、1/4、1/8

    11.下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多选)()

    A.甲图中生物自交后产生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的概率为1/16

    B.乙图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8条

    C.丙图所示家系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该病最有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D.丁图表示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至少能产生4种配子

    高中生物必修一课件 篇3

    一、相关概念:

    1、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根本的区别,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3、酶:是活细胞(来源)所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功能: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的一类有机物。

    4、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二、酶的发现:

    1、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让尼用实验证明:胃具有化学性消化的作用;

    2、1836年,德国科学家施旺从胃液中提取了胃蛋白酶;

    3、1926年,美国科学家萨姆纳通过化学实验证明脲酶是一种蛋白质;

    4、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三、酶的本质:

    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合成酶的场所主要是核糖体,水解酶的酶是蛋白酶),也有少数是RNA。

    2、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3、酶需要较温和的.作用条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和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高中生物必修一课件 篇4

    4、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85%-90%);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7%-

    10%);占细胞鲜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O、占细胞干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C.

    第二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一、相关概念:

    1、氨基酸: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

    2、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水。

    3、肽键:肽链中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

    4、二肽: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个肽键。

    5、多肽: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链状结构。

    6、肽链: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肽链。

    二、氨基酸分子通式:

    NH2—(R — C H —COOH)

    三、氨基酸结构的特点:

    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如:有—NH2和—COOH但不是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叫氨基酸);R基的不同导致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四、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种类、排列顺序不同,多肽链空间结构千变万化。

    五、蛋白质的主要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1、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如肌动蛋白;

    2、催化作用:如酶;

    3、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4、免疫作用:如抗体,抗原;

    5、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六、有关计算:

    1、肽键数 = 脱去水分子数 = 氨基酸数目-肽链数

    2、至少含有的羧基(—COOH)或氨基数(—NH2) = 肽链数

    第三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1、核酸的种类: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2、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对于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

    3、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DNA为脱氧核糖、RNA为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 ;组成DNA的核苷酸叫做脱氧核苷酸,组成RNA的核苷酸叫做核糖核苷酸。

    4、DNA所含碱基有:腺嘌呤(A)、鸟嘌呤(G)和胞嘧啶(C)、胸腺嘧啶(T)

    5、RNA所含碱基有:腺嘌呤(A)、鸟嘌呤(G)和胞嘧啶(C)、尿 嘧 啶(U)

    6、核酸的分布: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第四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一、相关概念:

    1、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主要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

    2、单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如葡萄糖;

    3、二糖:是水解后能生成两分子单糖的糖;

    4、多糖:是水解后能生成许多单糖的糖.多糖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

    5、可溶性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

    二、糖类的比较:

    高中生物必修一课件 篇5

    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实例1.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依赖一个细胞完成。

    实例2.多细胞生物个体最初由一个细胞发育而来,生长和发育建立在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基础上。

    实例3.反射等神经活动是多个细胞协调配合完成的(任何复杂生命活动的基础是细胞)。

    实例4.细胞受损将影响正常的生命活动。

    1、原因

    (1)病毒:无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活。

    (2)单细胞生物:依赖单个细胞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3)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

    2、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础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

    3、病毒:

    (1)结构:蛋白质外壳+核酸(无细胞结构)

    (2)按遗传物质分类:

    DNA病毒:噬菌体、天花病毒、乙肝病毒...

    RNA 病毒:SARS、HIV、烟草花叶病毒、流感病毒...

    (3)据宿主的不同分类: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噬菌体

    (4)生活方式:专性寄生在活细胞内(不能在培养基培养)

    (5)病毒有生命,但不属于生命系统。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补:

    (1)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式是单细胞生物。

    (2)病毒是生物,但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完成生病活动,不属于生命系统。

    (3)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

    (4)单细胞生物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没有组织、器官、系统这三个层次。

    (5)生命系统:能独立完成一定的生命活动。

    (分子、原子是系统,但不属于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的判断依据:是否独立完成一定的生命活动。

    (6)受精卵是个体发育的起点。

    高中生物必修一课件 篇6

    1、教材地位

    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高级中学课本生物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之前的序。新教材以“科学家访谈”代序,是对传统教科书绪论的突破。以《分子与细胞》为例,访谈的是我国的生物学家,中科院院士邹承鲁教授。邹承鲁院士的研究领域是生物大分子,其研究工作与本模块的学习内容密切相关。因此,本课时起着新课导入的重要作用。

    2、重点难点

    教材通过介绍邹承鲁院士的工作,比较了天然蛋白质和人工蛋白质的区别和联系,阐述了学习、研究生物大分子的意义,解决了“学什么”和“为什么学”的问题,这些是本课时的重点。

    “访谈”既涉及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也涉及科学家的创新、团队合作和锲而不舍的精神,给学生多方面的启迪,尽量让他们领悟应该“怎样学”科学是本课时的难点。

    学情分析

    因为本地区初三一年无生物课,所以高一上生物课,学生感觉有点陌生。心理学告诉我们,第一印象即首因效应,它是指第一次接触陌生人或事物形成的印象,往往起到先入为主的作用。所以高一首堂生物课至关重要。本课时一是内容少,二是具有较高的抽象性。鉴于这些原因,我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既通过穿插课前资料收集、课堂设置问题情境、小组讨论和归纳,来渗透新课程基本理念,又设计有漂亮的多媒体画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了良好的课堂第一印象,未来更好调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记住邹承鲁院士做学问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比较天然蛋白质和人工蛋白质的区别和联系,了解人工蛋白质合成的重要意义。

    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方法以及科学家的创新、团队合作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记住邹承鲁院士最想对高中生说的话。

    能力目标

    通过布置课前资料收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学习和搜索资料的能力。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小组讨论和归纳,让学生熟悉他们自己课堂上常用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他们勇于探究、合作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介绍邹承鲁院士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激发学生们的爱国主义的热情,让他们树立为祖国为人民做贡献的志向。

    通过课程中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等的践行,进一步体会科学家创新、团队合作和锲而不舍精神的重要性。

    教学策略

    (一)教法设计

    结合新课程的理念和学生一年未学生物学的实际,本课时主要让学生熟悉他们自己课堂上常用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手段。许久未学生物学,所以导入新课是关键的第一步设计。既要有跨越式的承上启下的知识设问,又要有引起兴趣的多媒体动画。我提问,万物苍生之生命精彩最早源于什么环境(有动画)?能表现出生命特征的最小结构单位是什么?其中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什么?这些提问起到了良好的导入作用,自然而然地将话题转到蛋白质等知识点上了,也就和邹承鲁院士的工作挂上了钩。为培养学生对概念进行比较和梳理的能力,我采用先阅读,后归纳的设计,将天然蛋白质和人工蛋白质的区别和联系比较得一清二楚。为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的精神,我对“访谈”中的多个问题进行了分组讨论。为了讨论有的放矢,我事先列出了阅读和讨论提纲。而事先布置的课前资料收集,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独立学习和搜索资料的能力。同时,又再一次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的热情和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至此,学生对常规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手段就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样就意谓着有一个成功的开始。

    (二)学法设计

    本课时通过师生提问对答导入新课。采用先出示阅读和讨论提纲,后阅读,比较,归纳的方法,使学生有目的地学习“访谈”,即学生全体得到了自主学习的锻炼。分组讨论的时候,有辨析,有争论,有研讨,学生在参与意识和合作及探究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强大的锻炼。而事先布置的课前资料收集,又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独立学习和搜索资料的能力又有了提升。另外,关于科学家的创新、团队合作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比较抽象,学生一时半会儿难以深入理解。但是,至少要让学生知道在以后的学习中注意多多体会。最后让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再次强化“学什么”、“为什么学”和“怎样学”。这些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的四个基本理念也得到了全面地渗透。

    (三)媒体选择

    1、多媒体课件

    用PowerPoint制作的演示文稿(内有原始生命起源的动画)

    2、结晶牛胰岛素的模型一个

    教学程序

    利用课件,全新视觉动画展示,引入新课。

    引出所学的知识和所要“访谈”的人物。

    (一)流程图

    教师事先拟好讨论提纲,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中心发言人阐述小组讨论的结果,然后教师引导。

    部分学生介绍生命科学最新进展,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事先收集汇总的相关总资料,激发兴趣。

    利用课件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小结,强化“学什么”、“为什么学”和“怎样学”。

    高中生物必修一课件 篇7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学计划

    生物课是高中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学习高中生物,使学生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整理了高中生物必修二的教学计划,一起来看看吧!

    一、教材分析

    高中生物分为三个模块,分别为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与初中的生物教材相比较,高中生物教材的知识涉及更广泛,内容更丰富,知识的层次更深,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对于学生的学习要求更高。而必修一的《分子与细胞》模块是以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构建内容体系。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对于生物学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基础,能用生物学知识解释部分生命现象。但是,部分学生有一种一种错误定位:生物课不重要,是副科。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学初向同学们灌输生物课程的重要性,最直接的是参加两类大型考试的说明,教师在教学中应占主导地位,要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多做实验,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探究。

    三、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要使学生懂得如何才能学好生物,引导学生掌握生命科学的本质规律,促使学生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习惯。生物教师要发挥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和开展各项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生物课堂教学充满激情和活力。培养学生自学生物学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自学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掌握知识的能力,观察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

    生殖发育的能力,分析和解释一些生物现象的初步能力,并且能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生物现象。对于学生的学习提出简单的要求:①上课认真听课,勤做笔记;

    ②多做练习,独立思考,不抄作业;

    ③注意归纳,多提出问题;

    ④实验课做好课前预习;

    ⑤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四、要加强集体备课,努力增强集体备课实效

    本学期集体备课的定点时间为星期五下午七、八节课。我们可利用业务活动时间加强集体备课,特别是要加强课程标准研究,加强学情研究和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研究。努力做到

    ①对照课程标准,认真研讨和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式方法策略;

    ②认真分析学情特点和考试动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措施;

    ③相互听课情况及时评讲。

    五、为了提高本学期高一生物课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成绩,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低起点,缓坡度,逐步提高学生的成绩。今年高一新生基础差,层次不 一,因此高一教学要降低重心,避免高一新生因压力过大而厌学的情况发生。

    (二)、从现实生活出发,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避免纯理论的说教。

    (三)、加强高一新生的思想教育。高一新生思想差异很大,生物课的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理想教育,对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要配合班主任予以纠正,避免只教书不育人的行为。

    (四)、加强教师同步教学,步调一致,团结合作,充分发挥集体智慧。

    (五)、新老教师接对子,加强教研活动使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本学期实行每周 听课1-2节,实行循环听课制,随听随评,取长补短、以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高中生物必修一课件 篇8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组成细胞的元素

    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关系

    2、细胞中的元素

    (1)来源:从无机自然界有选择吸收

    (2)存在:大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3)种类

    ①最基本元素:C

    ②基本元素:C、H、O、N

    ③大量元素:C、H、O、N、P、S、K、Ca、Mg

    大量元素是含量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

    ④微量元素:Fe、Mn、Zn、Cu、B、Mo

    微量元素是含量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生物生活所必需的,对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但需要量却很少的元素。

    补:①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划分依据是生物界中生物的整体情况,具体到某一种生物可能有一定的差别。

    ②组成生物体的常见的20多种化学元素是指必需元素,生物体内可能含一些非必需元素,如人体内可能含Pb。

    3、细胞鲜重和干重中的元素含量差异

    (1)组成人体细胞的元素占细胞鲜重的百分比:O>C>H>N

    在活细胞中含量(数量)最多的是H原子

    (2)组成人体细胞的元素占细胞干重的百分比:C>O>N>H

    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组成细胞鲜重的化合物中,含量最高的是水,次之是蛋白质。

    组成细胞干重的化合物中,含量最高的是蛋白质。

    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水。

    细胞中含量最高的有机物:蛋白质。

    三、实验

    补:

    ①斐林试剂(现用现配):0.1g/mlNaOH+0.05g/mlCuSO4,实际上是新配制的Cu(OH)2,呈蓝色。

    ②蛋白质检测的实质是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在碱性环境中与Cu2+作用产生紫色络合物。双缩脲试剂=0.1g/mlNaOH+0.01g/mlCuSO4

    ③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不同,两者成分相同,但CuSO4的浓度不同。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后马上使用;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后加B液,且B液不能过量。若先加入过量的双缩脲试剂B液,再加A液,则CuSO4在碱性溶液中会生成大量的蓝色Cu(OH)2沉淀,遮蔽实验中所产生的紫色,观察实验结果。

    ④蛋白质因为含有许多和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所以可发生双缩脲反应。而二肽只有一个肽键,不会发生反应。双缩脲反应条件,含两个或两个以上肽键的多肽或蛋白质,或者其他具有相似结构的物质。

    ⑤检测还原糖时,一般选用苹果、梨、白萝卜等,不选甘蔗、甜菜,因为它们所含的蔗糖是非还原糖;而不选择西瓜、血液、绿叶片等作材料,是为了排除颜色干扰。

    ⑥还原糖是指具有还原性的糖类。在糖类中,分子中含有游离醛基或酮基的单糖和含有游离醛基的二糖都具有还原性。还原性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乳糖、麦芽糖等。(还原糖=所有单糖+乳糖+麦芽糖)

    蔗糖、多糖不是还原糖。

    ⑦检测脂肪:滴加试剂检测;(显微镜)切片染色检测。

    检测脂肪一定要用显微镜。(×)

    检测/观察脂肪细胞一定要用显微镜。(√)

    高中生物必修一课件 篇9

    “细胞呼吸”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介绍了生物异化作用的一个重要过程,为学生了解不同生物生命活动的过程奠定了基础。它与前面所学的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主动运输、酶、ATP、光合作用等内容有密切的联系,也为今后学习其他生命活动及规律奠定基础。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3、情感目标:通过联系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等实际,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关心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在教学中,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但“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课堂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活动中也须起主导、引导作用。所以本课利用直观教学手段,采用自主阅读法、比较法、归纳法等教和学的方法,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归纳、阅读能力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引导学生进行类比迁移,对照学习。学生在教师营造的“可探索”的环境里,积极参与,生动活泼地获取知识,掌握规律、主动发现、主动发展。

    提问:生物体的能源物质有哪些?主要的能源物质是什么?ATP在供能过程中起什么作用?ATP的合成需要哪些条件(酶、原料、能量)?其中能量的来源有哪些?

    回答:见教案,ATP合成的能量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提供的。呼吸作用是如何提供能量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提问:细胞呼吸在哪里发生,又是怎样进行的呢?让学生说出细胞呼吸概念

    回答: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学生自学实验,并回答课本92页的问题。

    结论: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能进行细胞呼吸。在有氧条件下,通过细胞呼吸产生大量的CO2,在无氧条件下通过细胞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的CO2.

    设问:原料是?在哪里?产物?能量去向?有机物是如何被分解并释放出能量的?

    列表总结有氧呼吸,要求学生自己尝试建立表格,教师投影展示部分表格

    A反应式:

    评价:欣赏性评价,对学生合作学习及成果表示肯定,指出不足,给出建议。

    (4)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小组为单位,从课本95-96页“资料分析”中选取2-3个实例,讨论并分析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了细胞呼吸的哪些方面?并再举一两例加以说明。要求准备简单的发言稿。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

    七、结束:

    本节课设置了一系列问题情境,层层设问,在学生答问、质疑、讨论过程中让学生建构新概念和新的知识体系,并通过教师及时掌握反馈信息,适时点拨、调节,让学生在推理判断中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而且通过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提问,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高中生物必修一课件 篇10

    3、主动运输: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

    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联系。生物有自身的规律,如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生物与环境相协调,以及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水生到陆生的进化过程。掌握这些规律将有助于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如学习线粒体就应该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①外有双层膜,将其与周围细胞分开,使有氧呼吸集中在一定区域内进行;

    ②内膜向内折成嵴,扩大了面积,有利于酶在其上有规律地排布,使各步反应有条不紊地进行;

    ③内膜围成的腔内有基质、酶;

    ④基质、内膜上的酶为有氧呼吸大部分反应所需,因而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这样较易理解并记住其结构与功能。

    学习生物同其他学科一样,不能急于求成、一步到位。如学习减数分裂过程,开始只要弄清两次分裂起止,染色体行为、数目的主要变化,而不能在上新课时对染色体行为、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目、与遗传三定律关系、与有丝分裂各期图像区别等一并弄清。后者只能在练习与复习中慢慢掌握。

    有些知识比较复杂,或是过于抽象,同学们学起来感到有困难,这时就应化难为易,设法突破难点。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复杂问题简单化。生物知识中,有许多难点存在于生命运动的复杂过程中,难以全面准确地掌握,而抓主干知识,能一目了然。例如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纺锤体、核仁、核膜的变化,我们若将其总结为“前期两现两消,末期两消两现”,则其他过程就容易记住了。动物体内三大物质代谢过程复杂,可总结为“一分(分解)二合(合成)三转化”。对一些复杂的问题,如遗传学解题,可将其化解为几个较简单的小题,依次解决。

    (2)抽象问题形象化。要尽量借助某种方式,使之与实际联系起来,以便于理解,如DNA的.空间结构复杂,老师一旦出示DNA模型,几分钟即可解决问题。因此,学习生物常常需借助图形、表格、模型、标本、录像等形象化的手段来帮助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

    3、经常归纳总结。

    在生物新课学习过程中,一般都是将知识分块学习。但当学完一部分内容之后,就应该把各分块的知识联系起来,归纳整理成系统的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在脑子里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而且也便于理解和记忆。

    抓顺序就是要将各知识点按照本身的逻辑关系将其串联。如高中生物的“遗传的物质基础”,可以整理成:配子→合子→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蛋白质→性状。

    抓联系就是要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点线的纵横关系,由线到面,扩展成知识网络。

    抓特点就是抓重点、抓主流,进行归纳总结,不能大杂烩,胡子眉毛一把抓;应将次要的东西简化甚至取消。

    【高中生物必修一课件(热门十篇)】相关推荐
    [热]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

    我相信幼师都接触过教案,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写幼儿园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活动准备:不透明的盒子里面放着香菜。香菜盆栽。活动目标:通过盒子引起孩子的好奇心。经过看、闻、尝来了解香菜。活...

    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

    按照惯例,幼儿园教师必须撰写自己的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每一位幼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好的幼儿园教案都有哪些内容?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供大家参考。活动目标:1、欣赏音乐,能有节奏的开火车。2、在玩开火车的游戏时能够分辨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