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幼儿园教案
  • >导航
  • >分式方程教案通用14篇
  • 分式方程教案

    发表时间:2024-09-22

    分式方程教案通用14篇。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案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依据,好的教案课件是怎么写成的?我们听了一场关于“分式方程教案”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

    分式方程教案【篇1】

    第五章 分式与分式方程

    4.分式方程

    (三)

    总体说明

    本节是分式方程的第4小节,共三个课时,这是第三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分式方程模型——求解——解释解的合理性”的过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学中设置丰富的实例,关注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能否尝试用不同方法寻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用分式方程表示,能否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前两节课,学生认识了分式方程这样的数学模型,并且学会解分式方程,为本节课用分式方程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打下了基础.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本节第一课时学生已经历用分式方程来刻画现实世界问题的过程,也经历了探索解分式方程的过程,获得了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和体验,同时在以前学习了列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为本节分式方程的应用打下了基础.

    二、教学任务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分式方程以及分式方程的解法并能熟练地解方程之后,如何将这些技能应用于现实生活当中,也就是将生活中某些问题模型化,本节课安排了《分式方程》的第三课时,旨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为:

    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创设,经历探索分式方程应用的过程,会检验根的合理性; 2.经历“实际问题情境——建立分式方程模型——求解——解释解的合理性”的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现实情境,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6个教学环节:复习回顾——探究新知——小试牛刀——感悟升华——巩固练习——自主小结.

    第一环节 复习回顾 活动内容:

    1.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2.解方程 x?14?2?1 x?1x?13.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分哪几步?

    活动目的:回顾上节课知识,检查学生掌握情况,复习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引出新问题.注意事项:注意学生解分式方程的书写规范,引导学生回忆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以及每一步应注意的问题.第二环节 探究新知 活动内容:

    例1.某单位将沿街的一部分房屋出租.每间房屋的租金第二年比第一年多500元,所有房屋出租的租金第一年为万元,第二年为万元.(1)你能找出这一情境的等量关系吗? (2)根据这一情境,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3)你能利用方程求出这两年每间房屋的租金各是多少吗?

    活动目的: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的形式,用所学过的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方法去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注意事项:引导学生按“审---设---列---解---验---答”的步骤解决问题.第三环节 小试牛刀 活动内容:

    1例2.某市从今年1月1日起调整居民用水价格, 每立方米水费上涨.小丽家去

    3年12月份的水费是 15 元,而今7月份的水费则是30 元.已知小丽家今年7月份的用水量比去年12月份的用水量多5m3 ,求该市今年居民用水的价格.

    活动目的: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寻求等量关系,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注意事项:引导学生按“审---设---列---解---验---答”的步骤解决问题.强调验根的必要性.

    第四环节 感悟升华 活动内容:

    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活动目的:使学生明确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及每一步应注意的问题.注意事项:让学生类比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总结出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强调两次验根的重要性.第五环节 巩固练习 活动内容:

    1.小明和同学一起去书店买书,他们先用15元买了一种科普书,又用15元买了一种文学书.科普书的价格比文学书高出一半,他们所买的科普书比所买的文学书少1 本.这种科普书和这种文学书的价格各是多少?

    2.某商店销售一批服装,每件售价150元,可获利25%。求这种服装的成本.3.甲、乙两人练习骑自行车,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多走6千米,甲骑90千米所用的时间和乙骑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求甲、乙每小时各骑多少千米? 活动目的:使学生体会丰富的实例,巩固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

    注意事项:要求学生按“审---设---列---解---验---答”的步骤解决问题.强调验根的必要性.

    第五环节 自我小结 活动内容: 1.内容小结

    今天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方法归纳

    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你有什么感想?

    活动目的:通过学生的回顾与反思,强化学生对利用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理解,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注意事项: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畅所欲言,只要有道理教师就应给予肯定,同时提高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反思概括能力.

    课后作业:完成课本习题

    四、教学设计反思

    本节课循序渐进,合理设计教学问题系列,有效组织教学活动,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学中应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采用想“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在教学形式上采用学生口述、互评等多种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分式方程教案【篇2】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分式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后面学习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打下基础。通过经历实际问题→列分式方程→探究解分式方程的过程,体会分式方程是一种有效描述现实世界的模型,进一步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应用意识,渗透类比转化思想。

    学情分析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从教师的教学角度上看:教师是进行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是教学活动的主导;从学生的学习角度上看: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从师生的合作角度上看:数学活动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即要促进学生发展,也要促进教师成长。教师作为教学主导,学生是主体作用

    我们这学生基础知识较扎实,学生喜欢上数学课,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具有一定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的学习方法:1、类比学习的方法。通过与分数的乘除法运算类比得到分式方程的解法。2、探究合作学习。学生互助下进行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了解分式方程定义,理解解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和分式方程可能产生增根的原因,掌握解分式方程验根的方法。

    过程方法:通过经历实际问题→列分式方程→探究解分式方程的过程,体会分式方程是一种有效描述现实世界的模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应用意识,渗透转化思想。

    情感态度:强化用数学的意识,增进同学之间的配合,体验在数学活动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和解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式方程可能产生增根的原因。

    分式方程教案【篇3】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六章《分式》第三节第一课时——分式方程.下面我分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预想五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节课的看法.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是在学生已熟练地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分式四则运算等有关知识的基础进行学习的.它既可看成是分式有关知识在解方程中的应用;也可看成是进一步学习研究其它分式方程的基础(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因此它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学习了分式方程后也为解决实际问题拓宽了路子.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地位、作用,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本着学习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教育,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的原则,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

    ①、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会解分式方程.

    ②、掌握解分式方程的验根方法.

    过程和方法目标:

    经历“实际问题—分式方程—整式方程”的过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①、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好习惯.

    ②、体会探索发现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3、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

    教学重点:分式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解分式方程过程中产生增根的原因及如何验根.

    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在前面学习分式的意义、分式的混合运算和熟练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学习本节内容的,同时八年级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好奇心和好胜心理.容易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但对于解分式方程过程中会出现增根,部分同学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强调如何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和解分式方程过程中产生增根的原因及如何验根.

    三、教法学法

    1、说教法

    常言道:教必有法,教无定法.本节内容从实际问题出发引了出分式方程的概念,介绍分式方程的求解方法.再加上数学学科的特点,所以本节课充分利用“教学案”、采用了启发式、引导式教学方法.特别注重"精讲多练 ",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上新课时采用了启发、引导式的同时,针对学生的回答所出现的一些问题给出及时的纠正,在上课做练习时,除了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板演以外,自己还在下面及时的发现学生所出现的问题,比较典型的则全班讲评,个别小问题,个别解决.

    2、说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本节课里我主要指导学生采用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我反思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得参与到教学过程,通过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探索的快乐,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说教学过程

    1、回顾旧知

    师生在和谐的气愤之下共同回忆以下内容:

    (1)大家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什么方程吗?

    (2)你会解一元一次方程吗?例如:

    (3)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三个问题让学生投入到方程的世界,也为学生能够自己通过知识的迁移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做一个铺垫.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出示引言中的问题:

    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时间,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的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依照第26页的分析,完成填空,根据“两次航行所用时间相等”这一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设计意图:先通过本章引言中的一个行程问题,引导学生从分析入手,列出含未知数的式子表示有关的量,并进一步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为探索分式方程及分式方程的解法作准备.

    3、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方程 与以前所学的方程有何不同?什么叫分式方程?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议论后在全班交流.

    学生归纳出:该方程的特征是分母中含有未知数.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问题和语言表达能力.

    (2)如何解分式方程?

    师生活动:鼓励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引导学生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学生在解刚才的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自然会想到“去分母”来实现这种转变,求出方程的解,并要求学生验根.

    设计意图:怎样解分式方程,这是本节的核心问题,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本次活动中用“转化”和“类比”的思想,把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转化,化归到已经解决或比较容易的问题中去,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重点.

    (3)解分式方程 :

    (4)思考:

    ①上面两个方程中,为什么第一个分式方程去分母后所得整式方程的解就是它的解,而第二个不是呢?

    ②解分式方程时,去分母后所得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也可能不是,这是为什么呢?

    ③如何进行检验呢?有更简单的方法吗?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然后提出自己的看法在小组讨论,在学生讨论期间,教师应参与到学生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实践,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懂得在解分式方程时一定要进行验根.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难点,此时我设置了一个问题串,降低难度,并且此环节的内容可以说是适度.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关于增根的过多知识点我大胆舍去,只把目标定于了解解分式方程产生增根的原因和掌握验根的方法,再者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探究,并进行充分的讨论,最后统一认识,用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基本性质解释分式方程可能无解的原因,以及验根的方法,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4)精析例题

    出示P28例题

    师生活动:教师出示题目,学生独立完成,指名2名学生板演.

    设计意图:①例题的作用可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严格的解题规范格式,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②评价时采用生生评价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习惯.

    (5)归纳总结解分式方程的步骤

    师生活动:学生总结,老师补充点评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解题步骤,有一个清晰的解题思路,并强调转化思想.

    4、练习巩固、深化提高

    P29的练习

    师生活动:教师出示题目,学生独立完成,指4名学生板演,教师强调步骤,特别是检验.

    设计意图:及时巩固所学知识,了解学生学习效果,增强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5、总结反思、纳入系统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你想告诉同学们注意什么?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你获得了哪些学习数学的方法?

    师生活动:学生个体小结,小组归纳,集体补充.

    设计意图:①让学生以反思的形式回忆本节的学习内容与方法,更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②注重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养成“爱提问、敢质疑、富联想、善总结”的好习惯.

    6、作业布置

    (1)、必做题:P32第1题

    (2)、选做题:P32第2题.

    设计意图: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分层次布置作业,让基础差的学生能够吃饱,基础好的学生吃好,使每位学生都感到学有所获.

    7、板书设计

    16.3分式方程 三、创设情境 解分式方程二 例一

    一、回顾旧知 四、探究新知

    二、分式方程概念 解分式方程一 归纳 例二

    设计意图:清晰明朗,利于两个分式方程的对比从而分析出现增根的原因.

    五、效果预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着这一理念,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严格遵循由感性到理性,将数学知识始终与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相结合,不断提高他们应用数学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重视课本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适当进行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够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而且注重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否积极.课堂中也尽量给学生更多的空间、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认识自我、找到自信、体验成功的乐趣.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在发现在创造的认知过程.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设想,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分式方程教案【篇4】

    一.教学内容分析:

    列分式方程解决应用问题比列一次方程(组)要稍微复杂一点,教学时候要引导学生抓住寻找等量关系,恰当选择设未知数,确定主要等量关系,用含未知数的分式或者整式表示未知量等关键环节,细心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对于常用的数量关系,虽然学生以前大都接触过,但是在本章的教学中仍然要注意复习、总结,并且抓住用两个已知量表示第三个量的表达式,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学时要有意识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注意检验,解释所获得结果的合理性。

    本章教科书呈现了大量由具体问题抽象出数量关系的实例,目的是让学生经历观察、归纳、类比、猜想等思维过程,所以,评价应该首先关注学生在这些具体活动中的投入程度——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活动;其次看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的思维发展水平——能否独立思考,能否用数学(语言分式分式方程)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否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而发现新的问题。

    教科书设置了丰富的实际例子,这些涉及工业、农业、环保、学生实际、教学本身等方面,评价中应该关注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能否尝试用不同方法寻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且用分式、分式方程表示,能否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否获得问题的答案,并且检验、解释结果的合理性。

    二.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寻求等量关系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

    难点: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且进行解答,解释解的合理性。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课前预习、课中引导分析、合作探究、自我展示等教学方法。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语言表达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思维的缜密性。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分四部分进行:情境导入、探究新知、应用、小结。

    (一)情境导入。首先,我让学生回顾了分式方程及分式方程的解法、步骤,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的区别、解法的不同,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其次,应用几幅图片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同时顺利引出新课,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水资源危机培养他们的良好品质。

    (二)新知探究。例1、某市为治理水污染。这一例题只给出了情境没有具体的问题,进而让学生去分析题意及各个量间的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式。然后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最后我在学生所提问题中选一问题进行解决。(实际功效是多少?)这样给学生的思考留下了很大的空间,也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促进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多采用了学生间的交流合作、独立完成、互帮互助、上板展示的学习方法。教学时我重点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且进行解答,解释解的合理性,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三)知识应用。对例一分析解决后选择课本上的例3作为习题这样不仅巩固了新知应用,而且进一步检测了学生的分析、表达、书写等各个方面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应用意识。

    (四)小结:让学生在组内交流和在班内交流,畅所欲言,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回顾知识、表现自我的机会;教师补充小结使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良好习惯。

    五、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92页做一做作为学生的作业;P94问题解决的EX1—3作为学生课后习题,要求的难度适中,符合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和认知能力,可以即使反馈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程度。

    六、说板书

    我板书了几个等量关系式,让学生板书解题过程,这样有利于把握重点、掌握新知。

    分式方程教案【篇5】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六章《分式》第三节第一课时——分式方程.下面我分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预想五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节课的看法.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是在学生已熟练地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分式四则运算等有关知识的基础进行学习的.它既可看成是分式有关知识在解方程中的应用;也可看成是进一步学习研究其它分式方程的基础(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因此它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学习了分式方程后也为解决实际问题拓宽了路子.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地位、作用,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本着学习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教育,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的原则,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

    ①、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会解分式方程.

    ②、掌握解分式方程的验根方法.

    过程和方法目标:

    经历“实际问题—分式方程—整式方程”的过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①、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好习惯.

    ②、体会探索发现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3、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

    教学重点:分式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解分式方程过程中产生增根的原因及如何验根.

    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在前面学习分式的意义、分式的混合运算和熟练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学习本节内容的,同时八年级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好奇心和好胜心理.容易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但对于解分式方程过程中会出现增根,部分同学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强调如何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和解分式方程过程中产生增根的原因及如何验根.

    三、教法学法

    1、说教法

    常言道:教必有法,教无定法.本节内容从实际问题出发引了出分式方程的概念,介绍分式方程的求解方法.再加上数学学科的特点,所以本节课充分利用“教学案”、采用了启发式、引导式教学方法.特别注重"精讲多练",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上新课时采用了启发、引导式的同时,针对学生的回答所出现的一些问题给出及时的纠正,在上课做练习时,除了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板演以外,自己还在下面及时的发现学生所出现的问题,比较典型的则全班讲评,个别小问题,个别解决.

    2、说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本节课里我主要指导学生采用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我反思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得参与到教学过程,通过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探索的快乐,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说教学过程

    1、回顾旧知

    师生在和谐的气愤之下共同回忆以下内容:

    (1)大家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什么方程吗?

    (2)你会解一元一次方程吗?例如:

    (3)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三个问题让学生投入到方程的世界,也为学生能够自己通过知识的迁移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做一个铺垫。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出示引言中的问题:

    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时间,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的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依照第26页的分析,完成填空,根据“两次航行所用时间相等”这一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设计意图:先通过本章引言中的一个行程问题,引导学生从分析入手,列出含未知数的式子表示有关的量,并进一步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为探索分式方程及分式方程的解法作准备.

    3、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方程与以前所学的方程有何不同?什么叫分式方程?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议论后在全班交流.

    学生归纳出:该方程的特征是分母中含有未知数.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问题和语言表达能力.

    (2)如何解分式方程?

    师生活动:鼓励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引导学生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学生在解刚才的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自然会想到“去分母”来实现这种转变,求出方程的解,并要求学生验根.

    设计意图:怎样解分式方程,这是本节的核心问题,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本次活动中用“转化”和“类比”的思想,把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转化,化归到已经解决或比较容易的问题中去,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重点.

    (3)解分式方程:

    (4)思考:

    ①上面两个方程中,为什么第一个分式方程去分母后所得整式方程的解就是它的解,而第二个不是呢?

    ②解分式方程时,去分母后所得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也可能不是,这是为什么呢?

    ③如何进行检验呢?有更简单的方法吗?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然后提出自己的看法在小组讨论,在学生讨论期间,教师应参与到学生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实践,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懂得在解分式方程时一定要进行验根.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难点,此时我设置了一个问题串,降低难度,并且此环节的内容可以说是适度.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关于增根的过多知识点我大胆舍去,只把目标定于了解解分式方程产生增根的原因和掌握验根的方法,再者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探究,并进行充分的讨论,最后统一认识,用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基本性质解释分式方程可能无解的原因,以及验根的方法,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4)精析例题

    出示P28例题

    师生活动:教师出示题目,学生独立完成,指名2名学生板演.

    设计意图:①例题的作用可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严格的解题规范格式,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②评价时采用生生评价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习惯.

    (5)归纳总结解分式方程的步骤

    师生活动:学生总结,老师补充点评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解题步骤,有一个清晰的解题思路,并强调转化思想。

    4、练习巩固、深化提高

    P29的练习

    师生活动:教师出示题目,学生独立完成,指4名学生板演,教师强调步骤,特别是检验.

    设计意图:及时巩固所学知识,了解学生学习效果,增强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5、总结反思、纳入系统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你想告诉同学们注意什么?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你获得了哪些学习数学的方法?

    师生活动:学生个体小结,小组归纳,集体补充.

    设计意图:①让学生以反思的形式回忆本节的学习内容与方法,更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②注重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养成“爱提问、敢质疑、富联想、善总结”的好习惯.

    6、作业布置

    (1)、必做题:P32第1题

    (2)、选做题:P32第2题.

    设计意图: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分层次布置作业,让基础差的学生能够吃饱,基础好的学生吃好,使每位学生都感到学有所获.

    7、板书设计

    16。3分式方程三、创设情境解分式方程二例一

    一、回顾旧知四、探究新知

    二、分式方程概念解分式方程一归纳例二

    设计意图:清晰明朗,利于两个分式方程的对比从而分析出现增根的原因。

    五、效果预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着这一理念,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严格遵循由感性到理性,将数学知识始终与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相结合,不断提高他们应用数学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重视课本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适当进行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够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而且注重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否积极.课堂中也尽量给学生更多的空间、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认识自我、找到自信、体验成功的乐趣.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在发现在创造的认知过程.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设想,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分式方程教案【篇6】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年级数学分式方程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一、设计思想: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教学应走进生活,生活也应走进数学,数学与生活的结合,会使问题变得具体、生动,学生就会产生亲近感、探究欲,从而诱发内在学习潜能,主动动手、动口、动脑。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自觉地把生活作为课堂,让数学回归生活,服务生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活动经历,并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之趣、数学之用、数学之美。

    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师既要做到精讲精练,又要敢于放手引导学生参与尝试和讨论,展开思维活动。

    根据新教材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的特点,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动脑参与探索,让学生有发表意见的机会,绝对不能包办代替,使学生不仅能学会,而且能会学。充分发挥网络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力争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被动听讲式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的探索发现式学习。数学问题生活化,主导主体相结合,发挥媒体技术优势,探究练习相结合,符合《课标》精神。

    网络环境下代数课的教学模式:设置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思评价—巩固练习—总结提高。

    二、背景分析:

    (一)学情分析:

    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六章:《分式》

    学生是本校初二实验班的学生,参加北师大“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课题实验一年半,学生基础知识较扎实,具有一定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电脑使用水平较熟练,对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模式已适应。

    本节课实施网络环境下教学,采用自学导读式教学模式。学生喜欢上网络数学课,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

    (二)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分式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后面学习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打下基础。

    通过经历实际问题→列分式方程→探究解分式方程的过程,体会分式方程是一种有效描述现实世界的模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应用意识,渗透类比转化思想。

    (三)教学方式:自学导读—同伴互助—精讲精练。

    (四)教学媒体:Midea———Class纯软多媒体教学网几何画板。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了解分式方程定义,理解解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和分式方程可能产生增根的原因,掌握解分式方程验根的方法。

    过程方法:通过经历实际问题→列分式方程→探究解分式方程的过程,体会分式方程是一种有效描述现实世界的模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应用意识,渗透转化思想。

    情感态度:强化用数学的意识,增进同学之间的配合,体验在数学活动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和解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式方程可能产生增根的原因。

    设计说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不应该是一节课或一学期的教学目标,它应该贯穿于初中数学教学的每一堂课,它应该与具体的数学知识联系在一起,才能让教师好把握,学生好掌握,否则就是空中楼阁,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四、板书设计:

    (一)不是分式方程的解

    (二)学习方法:类比与转化

    教学思考:伴随教学过程的进行,不失时机的,恰到好处的书写板书,要比用多媒体呈现出来效果好,绝不能用媒体技术替代应有的板书,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育技术完美的结合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五、教学过程:

    活动1:创设情境,列出方程

    设计说明:教师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激励学生,寓德于教。体现了教学评价之美—激励启迪。

    设计说明:通过经历实际问题→列分式方程,体会分式方程是一种有效描述现实世界的模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应用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与学习热情,为探索分式方程的解法做准备。

    活动2:总结定义,探究解法

    使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数、式、方程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通过合作探究分式方程的解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增强利用类比转化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合作的意识。

    教学思考:再一次体现了对全章进行整体设计的好处,在学习16.1分式和16.2分式的运算时,几乎每一节课都运用类比的思想—分式与分数类比和进行算法多样化训练,所以才出现了这样好的效果。在利用媒体技术拓展学习内容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拓展内容要与所学内容有有机联系。

    二、拓展内容要符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不要任意拔高。

    三、拓展内容要适量,不要信息过载。

    分式方程教案【篇7】

    理解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的区别,并掌握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独立探索方程的解法,经历和体会解分式方程的必要步骤,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思想中的“转化”思想。

    培养学生自觉反思求解过程和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

    教学重点:探索如何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并掌握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为帮助四川受灾的人们重建家园,某中学号召同学们自愿捐款。已知第一次捐款总额为20__元,第二次捐款总额为2150元,第二次捐款人数比第一次多15人,而且两次人均捐款额恰好相等。

    根据以上信息你能分别求出两次捐款的人数吗?

    若设第一次捐款人数为X人,第二次捐款人数为 ( ) 人。

    根据相等关系列方程为( )。

    这个方程的分母中含有未知数,与以前学过的方程不同,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分式方程。(板书课题)

    以前学过的像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等这类分母中不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整式方程

    (1)去分母,(2)去括号, (3)移项, (4)合并同类项, (5)化未知x的系数为1

    所以x=200是原方程的解。

    分式方程的增根:不适合原方程的整式方程的根,叫原方程的增根.

    怎样检验较简单呢?还需要将整式方程的根分别代入原方程的左、右两边吗?

    最简单的检验方法是: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若使最简公分母为零,则是原方程的增根;若使最简公分母不为零,则是原方程的根.是增根,必舍去。

    本节课我们学会了解分式方程,明白了解分式方程的三个步骤缺一不可,我明白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为什么会产生增根。

    1. 解分式方程时,如果分母是多项式时,应先写出将分母进行因式分解的步骤来,从而让学生准确无误地找出最简公分母

    2.对分式方程可能产生增根的原因,要启发学生认真思考和讨论。

    分式方程教案【篇8】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分式方程”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6章第3节的内容,是继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之后,初中阶段所讲授的又能一种方程的解法。本节课是在继分式的内容及分式的四则混合运算之后所讲述的一个内容,其实际上就是分式与方程的综合。因此本节课可以看作是一个综合课,同时分式方程的解法也是初中阶段的一个重点内容,要求学生必须掌握。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章之前,学生已经分两次学习过整式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他们对于整式方程特别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其基本思路(使方程逐步化为x=a 的形式)已经比较熟悉,而分式方程的未知数在分母中,它的解法比以前学过的方程复杂,需通过转化思想,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

    三、教学目标:

    1、明确什么是分式方程?会区分整式方程与分式方程。

    2、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3、知道分式方程产生增根的原因,并学会如何验根。

    四、教学重点:

    分式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式方程可能产生增根的原因。

    五、教学流程

    1、忆一忆

    (1)什么叫方程?什么叫方程的解?

    (2)什么叫分式?

    (3)结合具体例子说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设计意图:

    让学生由旧知识的回忆自然引出新知识便于学生理解接受。

    2x-(x-1)/3=6 3x/4+(2x+1)/3=0

    2、猜一猜

    板书课题“分式方程”,让学生猜一猜其概念,结合分式和方程的特点学生易得出: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分式方程。

    设计意图:

    采用这种形式引入今天的话题,让学生觉得不是在上数学,而象是在拉家常,让学生没有负担,另外,学生在前面的回忆的基础上很容易猜出来分式方程的概念。这样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简单,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辨一辨

    判断下列方程是不是分式方程,并说出为什么?

    1/(x-2)=3/x x(x-1)/x=-1 (3-x)/=x/2

    2x+(x-1)/5=10 3/x=2/(x-3) (2x+1)/x+3x=1

    指出:

    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的区别(分母中含不含未知数)

    设计意图:

    学生说出来了分式方程的概念还远远不够,通过这道题使学生更进一步的巩固分式方程的概念。 (x-1)/x=-1这个方程可能学生会有争议,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意见后,老师可总结,在判断方是否为分式方程时,不能化简,以形式为准。

    4、想一想

    提出该如何解方程呢?让学生讨论后得出:

    通过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以各分母的最简公分母,回忆最简公分母的定义。

    设计意图:

    让学生自己去想该如何解,然后老师加以指导,这样会使学生感觉到自己真正是课堂的主人,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5、试一试

    (1)80/(x+5) (2)1/(x-5)=10/x.x-25

    方程两边同乘以 x(x+5)得: 方程两边同乘以(x+5)(x-5)得:

    80x=60(x+5) x+5=10

    80x=60x+300 x=5

    20x=300

    x=15

    提醒学生检验,对比两个方程发现问题。

    设计意图:

    通过提醒学生检验,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从而自然引出话题。

    6、议一议

    分式方程为什么会产生增根?(两边都乘以了一个零因式,但这个根是整式方程的解)所以分式方程的检验代入最简公分母即可,提出,分式方程能不检验吗?通过讨论使学生得出分式方程必须检验,因为分式方程的检验是为了看是不是增根,而不是检验对错,所以必须检验。

    7、说一说

    老师帮忙总结出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1、程两边都乘最简公分母,约去分母,化为整式方程。

    2、解这个整式方程。

    3、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看它的值是否为零,使最简公分母为零的值是原方程的增根,必须舍去。

    可简单记作:

    一化二解三检验。

    设计意图:

    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上升到一个理论高度。

    8、做一做

    解方程:

    (1)2/(x-3)=3/x (2)x/(x-1)-1=3/(x-1)(x+2)

    体验解分式方程的完整过程。

    分式方程教案【篇9】

    (一)教学知识点

    1.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2.了解解分式方程验根的必要性。

    (二)能力训练要求

    1.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独立探索方程的解法,经历和体会解分式方程的必要步骤。

    2.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思想中的"转化"思想,认识到能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从而找到解分式方程的途径。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培养学生自觉反思求解过程和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

    2.运用"转化"的思想,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从而获得一种成就感和学习数学的自信。

    教学重点

    1.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熟练掌握分式方程的解决。

    2.明确解分式方程验根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明确分式方程验根的必要性。

    教学方法

    探索发现法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索分式方程是如何转化为整式方程,并发现解分式方程验根的必要性。

    教具准备

    投影片四张

    第一张:例1、例2,(记作§3.4.2 A)

    第二张:议一议,(记作§3.4.2 B)

    第三张:想一想,(记作§3.4.2 C)

    第四张:补充练习,(记作§3.4.2 D)。

    教学过程

    Ⅰ。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在上节课的几个问题,我们根据题意将具体实际的情境,转化成了数学模型--分式方程。但要使问题得到真正的解决,则必须设法解出所列的分式方程。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式方程的解法。我们不妨先来回忆一下我们曾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也许你会从中得到启示,寻找到解分式方程的方法。

    解方程 + =2-

    (1)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6,得3(3x-1)+2(5x+2)=6×2-(4x-2)。

    (2)去括号,得9x-3+10x+4=12-4x+2,

    (3)移项,得9x+10x+4x=12+2+3-4,

    (4)合并同类项,得23x=13,

    (5)使x的系数化为1,两边同除以23,x= .

    Ⅱ。讲解新课,探索分式方程的解法

    刚才我们一同回忆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步骤。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分式方程。(出示投影片§3.4.2 A)

    解方程: = . (1)

    解这个方程,能不能也像解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一样去分母呢?

    同学们说他的想法可取吗?

    可取。

    同学们可以接着讨论,方程两边同乘以什么样的整式(或数),可以去掉分母呢?

    乘以分式方程中所有分母的公分母。

    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时,方程两边同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比较简单。解分式方程时,我认为方程两边同乘以分母的最简公分母,去分母也比较简单。

    我觉得这两位同学的想法都非常好。那么这个分式方程的最简公分母是什么呢?

    x(x-2)。

    方程两边同乘以x(x-2),得x(x-2)· =x(x-2)· ,

    化简,得x=3(x-2)。 (2)

    我们可以发现,采用去分母的方法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而且是我们曾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

    再往下解,我们就可以像解一元一次方程一样,解出x.即x=3x-6(去括号)

    2x=6(移项,合并同类项)。

    x=3(x的系数化为1)。

    x=3是方程(2)的解吗?是方程(1)的解吗?为什么?同学们可以在小组内讨论。

    (教师可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倾听学生的说法)

    x=3是由一元一次方程x=3(x-2) (2)解出来的,x=3一定是方程(2)的解。但是不是原分式方程(1)的解,需要检验。把x=3代入方程(1)的左边= =1,右边= =1,左边=右边,所以x=3是方程(1)的解。

    同学们表现得都很棒!相信同学们也能用同样的方法解出例2.

    解方程: - =4

    (由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着完成,然后再共同解答)

    解:方程两边同乘以2x,得

    600-480=8x

    解这个方程,得x=15

    检验:将x=15代入原方程,得

    左边=4,右边=4,左边=右边,所以x=15是原方程的根。

    很好!同学们现在不仅解出了分式方程的解,还有了检验结果的好习惯。

    我这里还有一个题,我们再来一起解决一下(出示投影片 §3.4.2 B)(先隐藏小亮的解法)

    议一议

    解方程 = -2.

    (可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发现有和小亮同样解法的同学,可用实物投影仪显示他的解法,并一块分析)

    我们来看小亮同学的解法: = -2

    解:方程两边同乘以x-3,得2-x=-1-2(x-3)

    解这个方程,得x=3.

    小亮解完没检验x=3是不是原方程的解。

    检验的结果如何呢?

    把x=3代入原方程中,使方程的分母x-3和3-x都为零,即x=3时,方程中的分式无意义,因此x=3不是原方程的根。

    它是去分母后得到的整式方程的根吗?

    x=3是去分母后的整式方程的根。

    为什么x=3是整式方程的根,它使得最简公分母为零,而不是原分式方程的根呢?同学们可在小组内讨论。

    (教师可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倾听同学们的想法)

    在解分式方程时,我们在分式方程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才得到整式方程。如果整式方程的根使得最简公分母的值为零,那么它就相当于分式方程两边都乘以零,不符合等式变形时的两个基本性质,得到的整式方程的解必将使分式方程中有的分式分母为零,也就不适合原方程了。

    很好!分析得很透彻,我们把这样的不适合原方程的整式方程的根,叫原方程的增根。

    在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的过程中会产生增根。那么,是不是就不要这样解?或采用什么方法补救?

    还是要把分式方程转化成整式方程来解。解出整式方程的解后可用检验的方法看是不是原方程的解。

    怎样检验较简单呢?还需要将整式方程的根分别代入原方程的左、右两边吗?

    不用,产生增根的原因是这个根使去分母时的最简公分母为零造成的。因此最简单的检验方法是: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若使最简公分母为零,则是原方程的增根;若使最简公分母不为零,则是原方程的根。是增根,必舍去。

    在解一元一次方程时每一步的变形都符合等式的性质,解出的根都应是原方程的根。但在解分式方程时,解出的整式方程的根一定要代入最简公分母检验。小亮就犯了没有检验的错误。

    Ⅲ。应用,升华

    1.解方程:

    (1) = ;(2) + =2.

    先总结解分式方程的几个步骤,然后解题。

    解:(1) =

    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以x(x-1),得

    3x=4(x-1)

    解这个方程,得x=4

    检验:把x=4代入x(x-1)=4×3=12≠0,

    所以原方程的根为x=4.

    (2) + =2

    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以(2x-1),得

    10-5=2(2x-1)

    解这个方程,得x=

    检验:把x= 代入原方程分母2x-1=2× -1= ≠0.

    所以原方程的根为x= .

    2.回顾,总结

    出示投影片(§3.4.2 C)

    想一想

    解分式方程一般需要经过哪几个步骤?

    同学们可根据例题和练习题的步骤,讨论总结。

    解分式方程分三大步骤:(1)方程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约去分母,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

    (2)解这个整式方程;

    (3)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看结果是否为零,使最简公分母为零的根是原方程的增根,应舍去。使最简公分母不为零的根才是原方程的根。

    3.补充练习

    出示投影片(§3.4.2 D)

    解分式方程:

    (1) = ;

    (2) = (a,h常数)

    强调解分式方程的三个步骤:一去分母;二解整式方程;三验根。

    解:(1)去分母,方程两边同时乘以x(x+3000),得9000(x+3000)=15000x

    解这个整式方程,得x=4500

    检验:把x=4500代入x(x+3000)≠0.

    所以原方程的根为4500

    (2) = (a,h是常数且都大于零)

    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以2x(a-x),得

    h(a-x)=2ax

    解整式方程,得x= (2a+h≠0)

    检验:把x= 代入原方程中,最简公分母2x(a-x)≠0,所以原方程的根为

    x= .

    Ⅳ。课时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的表现很活跃,一定收获不小。

    我们学会了解分式方程,明白了解分式方程的三个步骤缺一不可。

    我明白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为什么会产生增根。

    我又一次体验到了"转化"在学习数学中的重要作用,但又进一步认识到每一步转化并不一定都那么"完美",必须经过检验,反思"转化"过程。

    ……

    Ⅴ。课后作业

    习题3.7

    分式方程教案【篇10】

    《分式方程教学》教学设计

    《分式方程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分式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展开的,既是前一节的深化,同时解决了解方程的问题,又为以后的教学——“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而在教材中具有不可忽略的地位与作用。为了更好的将教与学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数学网小编与大家分享《分式方程教学》教学设计,希望大家在学习中得到提高。

    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分式方程”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6章第3节的内容,是继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之后,初中阶段所讲授的又能一种方程的解法。本节课是在继分式的内容及分式的四则混合运算之后所讲述的一个内容,其实际上就是分式与方程的综合。因此本节课可以看作是一个综合课,同时分式方程的解法也是初中阶段的一个重点内容,要求学生必须掌握。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章之前,学生已经分两次学习过整式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他们对于整式方程特别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其基本思路(使方程逐步化为x=a 的形式)已经比较熟悉,而分式方程的未知数在分母中,它的解法比以前学过的方程复杂,需通过转化思想,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

    三、教学目标:

    1、明确什么是分式方程?会区分整式方程与分式方程。

    2、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3、知道分式方程产生增根的原因,并学会如何验根。

    四、教学重点:分式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式方程可能产生增根的原因。

    五、教学流程

    1、忆一忆

    (1)什么叫方程?什么叫方程的解?

    (2)什么叫分式?

    (3)结合具体例子说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设计意图:让学生由旧知识的回忆自然引出新知识便于学生理解接受。

    2x-(x-1)/3=6 3x/4+(2x+1)/3=0

    2、猜一猜

    板书课题“分式方程”,让学生猜一猜其概念,结合分式和方程的特点学生易得出: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分式方程。

    设计意图:采用这种形式引入今天的话题,让学生觉得不是在上数学,而象是在拉家常,让学生没有负担,另外,学生在前面的回忆的基础上很容易猜出来分式方程的概念。这样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简单,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辨一辨

    判断下列方程是不是分式方程,并说出为什么?

    1/(x-2)=3/x x(x-1)/x=-1 (3-x)/=x/2

    2x+(x-1)/5=10 3/x=2/(x-3) (2x+1)/x+3x=1

    指出: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的区别(分母中含不含未知数)

    设计意图:学生说出来了分式方程的概念还远远不够,通过这道题使学生更进一步的巩固分式方程的概念。 (x-1)/x=-1这个方程可能学生会有争议,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意见后,老师可总结,在判断方是否为分式方程时,不能化简,以形式为准。

    4、想一想

    提出该如何解方程呢?让学生讨论后得出:

    通过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以各分母的最简公分母,回忆最简公分母的定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去想该如何解,然后老师加以指导,这样会使学生感觉到自己真正是课堂的主人,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5、试一试

    (1)80/(x+5) (2)1/(x-5)=10/

    方程两边同乘以 x(x+5)得: 方程两边同乘以(x+5)(x-5)得:

    80x=60(x+5) x+5=10

    80x=60x+300 x=5

    20x=300

    x=15

    提醒学生检验,对比两个方程发现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提醒学生检验,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从而自然引出话题。

    6、议一议

    分式方程为什么会产生增根?(两边都乘以了一个零因式,但这个根是整式方程的解)所以分式方程的检验代入最简公分母即可,提出,分式方程能不检验吗?通过讨论使学生得出分式方程必须检验,因为分式方程的检验是为了看是不是增根,而不是检验对错,所以必须检验。

    7、说一说

    老师帮忙总结出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1、程两边都乘最简公分母,约去分母,化为整式方程。

    2、解这个整式方程。

    3、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看它的值是否为零,使最简公分母为零的值是原方程的增根,必须舍去。

    可简单记作:一化二解三检验。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上升到一个理论高度。

    8、做一做

    解方程: (1)2/(x-3)=3/x (2)x/(x-1)-1=3/(x-1)(x+2)

    体验解分式方程的完整过程。

    以上就是数学网小编分享《分式方程教学》教学设计的全部内容,教材中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都有教师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设置,希望大家喜欢!

    分式方程教案【篇11】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分式方程的起始课,要求能从实际的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分式方程的概念。学生认知的基础是:已掌握简单的整式方程的解法(一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组),学习过分式的四则运算。分式方程概念的学习,为分式方程的解法及运用的学习做了极为必要的铺垫。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分式方程的概念;

    2.能力目标:通过列分式方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列分式方程

    教学难点:列分式方程。

    三、教育理念及教法依据:

    采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运用成功教育及赏识教育理念设计教学。

    四、教学程序

    1.情境1.

    (出示)有两块面积相同的小麦试验田,第一块使用原品种,第二块使用新品种,分别收获小麦9000kg和15000kg。已知第一块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比第二块少3000kg,分别求这两块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

    设计发问:(1)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每一个数据的意义吗?

    (2)你能尽可能从题目中找到等量关系吗?

    答:①两块地的面积相等;

    ②第一块地的产量为9000kg;

    ③第二块地的产量为15000kg;

    ④第一块地的单位面积产量比第二块少3000kg;

    (3)你还能找到哪些隐含的数量关系?

    答:⑤总产量/总面积=单位面积产量

    (4)如何选设未知数?(通常设直接未知数,如建立方程困难则选设间接未知数)

    (5)哪些关系可以用来建立代数式?哪一个关系用来建立方程?

    (6)如何建立方程?

    解:设第一块试验田每公顷产量为xkg,则第二块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是(x+300)kg. 由题意得9000/x=15000/(x+3000).

    (教师板书等量关系及所列方程)

    设计意图:(1)以问题串的形式形成师生之间的对话,推进学生的思维,突破学习的难点;

    (2)呈现列方程的通用方法:分析数据——找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建立相关的代数式——建立方程;

    (3)如果学生的回答思维跳跃较大,教师采取追问的方式,将思维的关键步骤凸显出来,使基础薄弱的学生也能积极地跟进;

    (4)提醒学生:

    ①通常设一个未知数至少需要建立一个方程,设两个未知数至少需要建立两个方程;

    ②等量关系或用来列代数式或用来建立方程,不能重复使用;

    ③学会用代数式思考问题;

    ④列方程的思想要“深入人心”。

    2.情境2.

    (出示)从甲地到乙地有两条公路,一条是全长600km的普通公路,另一条是全长480 km的高速公路。某客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平均速度比在普通公路上快45km/h,由高速公路从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时间是由普通公路从甲地到乙地所需时间的一半。求该客车由高速公路从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时间。

    组织教学:分成男生、女生两个阵营,就以上问题,一方同学依次发问,另一方依次应答。提问方围绕问题,想问什么就问什么,问清楚问透彻;应答方有问必答。

    如,女生问:(1)请解释题中数据的意义?

    (2)题中有哪些数量关系?

    男生答:路程:普通公路全长600km,高速公路全长480km;

    速度关系:客车在高速公路上的速度比在普通公路上快45km/h;

    时间关系:走高速所用时间是走普通公路用时的一半。

    行程问题中三个量之间的基本关系: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女生问:如何设未知数?如何建立代数式?如何建立方程?

    男生答:解:设客车由高速公路从甲地到乙地需要xh,则由普通公路从甲地到乙地需要2xh,根据题意,得600/x-480/2x=45.

    女生追问:哪些数量关系被用来列代数式?哪些关系被用来建立方程?

    男生答(略)

    设计意图:(1)变“师生问答”为“男生、女生的问答”,将问题的分析解决变成一个双方斗智的游戏,一个模拟的思维游戏,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问答中不同阵营的学生可以追加发问,可以补充回答,通过问题的解决既培养斗智斗勇的竞争意识,又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教师要做一个好的观察者,适当指导,保证学生思维是活跃的,思维方向是正确的;

    (4)同时注意控制教学时间。

    3.情境3.为了帮助遭受自然灾害的地区重建家园,某学校号召同学们自愿捐款,已知第一次捐款总额为4800元,第二次捐款总额为5000元,第二次捐款人数比第一次多20人,而且两次人均捐款额恰好相等。求两次捐款人数各是多少。

    组织教学:双方阵营互换角色

    解:设第一次捐款人数为x人,则第二次捐款人数为(x+20)人,

    由题意,得4800/x=5000/(x+20).

    4. 形成概念

    问(1)以上所列的方程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归纳形成概念: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问(2)“分式方程”与“分式”有何不同?“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有何不同?

    (3)判断:下列关于x的方程,是分式方程的是?

    a.(x-1)/3a=2x;b.(m+n)/x=2+(3+n)/x;c.(2+x)/5=3+(3+x/6;d.x/a-a/b=b/a-x/b.

    设计意图:通过新旧概念的比较明确新概念,通过判断强化新概念。

    5.(人人过关)

    练习1.据联合国《20xx年世界投资报告》指出,中国20xx年吸收外国投资额达530亿美元,比上一年增加了13%。设20xx年我国吸收外国投资额为x亿美元,请你写出x满足的方程。你能写出几个方程?其中哪一个是分式方程?

    教学设计:

    (1)突破难点:百分数13%是“比谁增加了13%”?

    (2)每位学生至少列出三个方程;

    (3)学生独立解题,教师板书学生的答案,供大家彼此借鉴,互相学习。

    练习2.某运输公司需要装运一批货物,由于机械设备没有及时到位,只好先用人工装运,6h完成了一半任务,后来机械装运和人工装运同时进行,1h完成了后一半任务。如果设单独采用机械装运xh可以完成后一半任务,那么x满足怎样的方程?

    教学设计:

    (1)本题是工程问题的情境;

    (2)学生独立完成,互相交流答案,教师点评。

    6.课堂小结:

    (1)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小组交流,派代表发言)

    (2)在双方问答的对决中,哪个阵营思维更活跃,更具合作意识,请表决,并为胜方热烈鼓掌。

    分式方程教案【篇12】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分式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后面学习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打下基础。通过经历实际问题→列分式方程→探究解分式方程的过程,体会分式方程是一种有效描述现实世界的模型,进一步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应用意识,渗透类比转化思想。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从教师的教学角度上看:教师是进行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是教学活动的主导;从学生的学习角度上看: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从师生的合作角度上看:数学活动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即要促进学生发展,也要促进教师成长。教师作为教学主导,学生是主体作用

    我们这学生基础知识较扎实,学生喜欢上数学课,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具有一定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的学习方法:1、类比学习的方法。通过与分数的乘除法运算类比得到分式方程的解法。2、探究合作学习。学生互助下进行学习。

    知识技能:了解分式方程定义,理解解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和分式方程可能产生增根的原因,掌握解分式方程验根的方法。

    过程方法:通过经历实际问题→列分式方程→探究解分式方程的过程,体会分式方程是一种有效描述现实世界的模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应用意识,渗透转化思想。

    情感态度:强化用数学的意识,增进同学之间的配合,体验在数学活动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分式方程教案【篇13】

    教学目标

    1. 理解直接开平方法与平方根运算的联系,学会用直接开平方法解特殊的一元二次方程;培养基本的运算能力;

    2.知道形如(px+q)2=m(p≠0,m≥0)的一元二次方程都可以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培养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等能力,会应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

    3. 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与“学”的整个过程,体会解方程过程中所蕴涵的化归思想、整体思想和降次策略。

    教学重点及难点

    1、 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理解直接开平方法中的整体思想,懂得(px+q)2=m(p≠0,m≥0)的一元二次方程都可以用直接开平方法解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引入,理解方法

    看一看: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会标

    想一想:

    在XX年的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筹备过程中制玩具节举办的更加隆重,xx学校将在运动场搭建一个舞台,其中一个方案是:在运动场正中间搭建一个面积为144平方米的正方形舞台,那么请问这个舞台的各边边长将会是多少米呢?

    解:由题意得: x2=144

    根据平方根的意义得:x=± 12

    ∴原方程的解是:x1=12 , x2=-12

    ∵边长不能为负数

    ∴x=12

    了解方法:

    上述解方程的方法叫做直接开平方法。通过直接将某一个数开平方,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直接开平方法。

    【说明】用开平方法解形如ax2+c=0(a≠0)的方程有三种可能性,学生归纳是难点,教师要在学生具体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具体概括。通过两个阶段联系后的探究意在培养学生探究一般规律的能力。

    第三阶段:怎样解方程(1+x)2=144?

    请四人学习小组共同研究,并给出一个解题过程。可以参考课本或其他资料。小组长负责清楚的记录解题过程。

    第四阶段:众人齐心当考官!

    请各四人小组试着编一个类似于(x+1)2=144 这样能用直接开平方法解的一元二次方程。

    1、分析学生所编的方程。

    2、从学生的编题中挑出一个方程给学生练习。

    3、出示:思考:下列方程又该如何应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呢?

    4(x+1)2-144=0

    归纳:形如(px+q)2=m(p≠0,m≥0)的一元二次方程都可以用直接开平方法解。

    【说明】在第三、四阶段的讲解和练习中教师需让学生体会到其中蕴涵了整体思想。

    三、巩固方法,提高能力

    请大家帮帮忙,挑一挑,拣一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中,哪些更适宜用直接开平方法来解呢?

    ⑴  x2=3              ⑵  3t2-t=0

    ⑶  3y2=27            ⑷  (y-1)2-4=0

    ⑸  (2x+3)2=6         ⑹  x2=36x

    四、自主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适合用开平方法解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什么特点?

    分式方程教案【篇14】

    1-X=-1-2(X-2)

    解这个方程,得

    X=2

    你认为X=2是原方程的根吗?与同伴交流。

    教师小结:

    在方程变形时,有时可能产生不适合原方程的根,这种根叫做原方程的增根

    验根的方法有:代入原方程检验法和代入最简公分母检验法.(1)代入原方程检验,看方程左,右两边的值是否相等,如果值相等,则未知数的值是原方程的解,否则就是原方程的增根。(2)代入最简公分母检验时,看最简公分母的值是否为零,若值为零,则未知数的值是原方程的增根,否则就是原方程的根。

    前一种方法虽然计算量大,但能检查解方程的过程中有无计算错误,后一种方法,虽然计算简单,但不能检查解方程的过程中有无计算错误,所以在使用后一种检验方法时,应以解方程的过程没有错误为前提。

    想一想:解分式方程一般需要经过哪几个步骤?由学生回答。

    (4)教师归纳小结:

    解分式方程的步骤:

    1在方程的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约去分母,化为整式方程

    2解这个整式方程

    3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看结果是不是零,使最简公分母为零的根是原方程的增根,必须舍去。

    (5)轻松完成:课堂练习:82页1、2

    (6)归纳总结、整理反思

    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教师引导学生不但总结知识上的收获,也要总结合作交流上,反思整堂课的学习体验。

    设计目的: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对本节课归纳总结,感悟知识上的点滴收获,体验合作交流的快乐,反思自己。

    (7)课后作业:82页习题3.7的1、2题

    教学设计说明:整个教学活动,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通过探索、交流等手段,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在教学活动中,我积极地充当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让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自愿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过程,自主学习、自悟学习、自得学习,让学生在言词实践活动中真正“动”起来。变“听”数学为“做”数学。使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中得到张扬、能力得到发展。最终实现以下理念追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分式方程教案通用14篇】相关推荐
    [热]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

    我相信幼师都接触过教案,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写幼儿园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活动准备:不透明的盒子里面放着香菜。香菜盆栽。活动目标:通过盒子引起孩子的好奇心。经过看、闻、尝来了解香菜。活...

    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

    按照惯例,幼儿园教师必须撰写自己的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每一位幼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好的幼儿园教案都有哪些内容?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供大家参考。活动目标:1、欣赏音乐,能有节奏的开火车。2、在玩开火车的游戏时能够分辨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