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幼儿园教案
  • >导航
  • >数学克与千克的教案十篇
  • 数学克与千克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4-09-21

    数学克与千克的教案十篇。

    我们常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作为幼儿园的老师,我们都希望小朋友们能在课堂上学到知识,因此,老师会在授课前准备好教案,有了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幼儿园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小编现在推荐你阅读一下数学克与千克的教案十篇,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

    数学克与千克的教案【篇1】

    全单元教材按导入一教学千克一教学克一实践活动的线索编写。

    1.从生活实例引发学习热情,凝聚注意。

    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物体有多重这样的事情,并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在一年级(上册)教材第二单元比一比中也比过哪个物体重、哪个物体轻。教材把这些作为教学的起点。

    第35页照片中有两袋食品,问学生哪一袋重一些这个问题唤醒学生已有的经验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教材紧接着用秤称的方法介绍了生活中常见的磅秤、台秤、弹簧秤、电子秤以及天平等。

    用秤称物体有多重,还需要计量单位。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千克的愿望,把学习注意集中到千克上来。

    2.教学千克的活动多样。

    第一,让学生知道千克。教材一方面告诉学生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同时让学生观察台秤指针指着数字1,表示重1千克。在讲千克时不仅介绍了符号kg,还介绍了千克又叫公斤。符号kg在想想做做中多次使用,公斤只是介绍,练习中不使用。

    第二,让学生感知1千克。教材要求学生称出1千克大米,装在袋里,用手拎一拎;称出1千克鸡蛋,拎一拎并数一数有多少个;到商店里去看一看,哪些物品重1千克。希望学生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亲身体会1千克有多重。在此基础上,教材还让学生体会儿千克,如妈妈买了哪些菜,各重几千克,你能拎起几千克重的物品等。这些活动都是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千克。

    第三,让学生了解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教材中有许多照片如1袋盐水鸭重lkg、1袋大米5kg、电梯可载重l000kg。结合认识秤的练习,用千克作单位显示一些蔬菜、瓜果有多重。还在你知道吗里介绍乘坐火车、飞机旅行时携带或托运物品的重量规定。

    3.教学克的方法有特色。

    首先让学生建立直感1克是很轻的。教材用天平称出10克黄豆,让学生看到10克黄豆只有几十粒,感到1克是很轻的。这是对1克的首次感知,还使学生产生1克究竟有多重的学习兴趣。

    接着让学生体验1克有多重。教材告诉学生1个2分硬币大约重1克,并要求他们掂一掂,感受1克。为了帮助学生加强对1克的印象,教材还通过1根羽毛比1克轻、1把直尺比1克重凸现1克。

    然后让学生研究克与千克间的进率。教材没有直接告诉学生1千克=1000克,而让他们在称盐的活动中去发现。学生通过称盐的活动,不仅能得到千克与克的关系,而且再次体会1千克与1克各有多重。

    4.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进行计算和估计。

    第42页第4题里1个大面包重190克,4个小面包每个重70克,求这5介面包一共重多少克;第5题告诉学生三袋点心各重多少克,让他们求其中两袋食品相差多重。在解决这些问题时进行了加、减、乘法计算,避免了枯燥、机械的纯计算训练。

    第43页第6题在求出1号杯里有水60克后,通过观察与比较,说一说2号、3号杯里大约各有多少克水。这里结合计算进行估计,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估计习惯和能力。

    5.以千克为内容安排实践活动。

    第44页《称一称》分两段进行。第一段称1千克水果,数数大约有多少个。其中苹果、橘子、西红柿和黄瓜是常见水果,几乎各地都能看到。表格里留了两个空格,让学生另选其他水果,特别是当地的特色水果。这一段通过称和数,再次引导学生体会1千克有多重。第二段称体重。生活中经常遇到不是整千克重的情况,教材着力指导学生识别秤面上表示的体重,通过几名孩子的对话,逐步体会大约重23千克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学生分小组开展称体重活动。

    数学克与千克的教案【篇2】

    教学内容:5页,吨的初步认识,以及千克和吨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学构想:在千克、克的基础上,由学生对质量单位应填什么的置疑,引出吨的学习。通过由小单位组成大单位的方法,结合同学的体重让学生感知吨有多重,从而认识吨。

    教与学的过程:

    一、沟通旧知.

    1.同学们学过哪些重量单位?具体描述一下1克与1千克有多重.(可以举例说明)

    2.填空.

    1千克=()克3千克=()克

    1000克=()千克5000克=()千克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在()里填上合适的重量单位.

    一筐苹果约重20()小兰体重约25()

    一个鸡蛋约重50()一条鲸鱼体重约34()

    (最后一题填单位,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有的学生说出用吨做单位,问问他是如何知道的,说不出也不用详问,教师导入新课.)

    师:鲸鱼的重量很大,上面一题用千克做单位不合适.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重量单位家族的一个新成员--吨.(板书课题:吨的认识)

    三、自主探索,研究问题.

    1.教学吨的认识.

    (1)各小组汇报课课前所做的实践活动情况,如:称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跟父母一起去商店买5千克的粮食、油或蔬菜......自己拎回家,体会其重量.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板书有关数量.

    (2)提问:那么1吨到底有多重呢?(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3)引导:假设三年级同学平均每人重25千克,10个同学体重共多少千克?

    40个同学的体重多少千克?(可找几个体重约25千克的同学,让每个同学都背一背,实际感受一下.)像这样40个同学的体重约是1000千克,也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

    (4)提问:每袋水泥重50千克,那么多少袋水泥重1吨?一桶油重100千克,几桶油重1吨?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汇报.

    教师小结:40个同学的体重、20袋水泥的重量以及10桶油的重量大约都是1吨.

    (5)根据自己课前所做的实践活动,进行推算,然后汇报1吨就是......的重量.

    (6)举例:让学生举出重量大约是1吨的物品.

    (7)出示书上例题的图片,让学生填上合适的单位.

    2.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

    (1)出示:3吨=()千克8000千克=()吨

    让学生任选一题解答,并说出是怎样想的.

    (2)师强调:因为1吨是1000千克,3吨是3个1000千克,3个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所以3吨=3000千克.因为1000千克是1吨,8000千克里有8个1000千克,所以8000千克是8吨.

    (3)练习质疑

    ①3吨=()千克5000千克=()吨

    ②一只大象体重6吨,是()千克.

    四、巩固与反思.

    1、日常生活中计量哪些东西的重量用吨作单位?写出几种来.

    2、2吨=()千克5千克=()克

    7000千克=()吨9000克=()千克

    3、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5000千克,是多少吨?

    五、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课后反思:

    数学克与千克的教案【篇3】

    教材分析:

    “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

    这节课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同时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质量。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2、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1、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2、物体质量的估量。

    教具:多媒体课件、一枚2分硬币、2袋500克的砂糖、1千克盐若干袋、弹簧秤、盘秤、电子秤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导入

    师:昨天李老师带关女儿去新玛特购物,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她们都买了什么?请看大屏幕。

    师:从画面上,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生:她们买了6个苹果,重1千克。

    生:1盒饼干110克。

    生:一桶豆油5千克。

    师:你们都是善于观察的好孩子。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

    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国际标准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动手操作,初步感知“克”

    师:1千克大约有多重呢?下面请同学们从你的学具袋里取出老师给你准备好的1角硬币。一枚1角硬币的质量大约就是1克,请你们亲自掂一掂,感觉一下1克有多重。

    (学生活动)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

    生:一颗钮扣。 一个橡皮头。 ……

    师:可见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师:下面请同学们从你的学具袋里取出火腿肠,看看它的质量标注是多少克?

    生:34克。

    师:好!请同学们掂一掂,感觉一下34克是多重。

    (学生活动)

    师:同学们看一下,你的学具袋里还有什么?

    生:牛奶!

    师:快来找一找牛奶是多少克?

    生:220克。

    (在此过程中,提醒学生g即克的英文缩写)

    师:那请你赶快掂一掂,感觉一下吧! (学生活动)

    师:请同学们从你的桌子里取出砂糖,猜一猜,一袋砂糖是多少克?

    (学生猜)

    师:好!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质量标注,是?

    生:500克。

    师:那两袋呢?

    生:1000克。

    (板书)

    三、实践操作,初步感知“千克”及“克”与“千克”的关系

    师:知道了1克有多重,想不想知道1千克有多重?

    生:想!

    师: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准备了一袋盐,(出示盐)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它的质量标注,是多少?

    生:1千克。

    (板书)

    师:想不想掂一掂1千克有多重?

    生:想!

    师:现在请小组长到老师这里来领1千克的盐。

    (组长来领)

    师:请小组成员轮流掂一掂,感觉一下1千克是多重。

    (学生活动)

    师:同学们都掂过了吗?

    生:掂过了。

    师:那1千克盐和我们刚才的2袋砂糖比较,哪个重?

    生:盐重。

    生:砂糖。

    生:一样重。

    师:怎样知道物品的轻重?

    生:用秤称!

    师:说得好极了,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称。

    师: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在哪儿见到的?

    生:(回答)

    师:(出示课件)向同学们演示磅秤、盘秤、台秤、弹簧秤、天平、电子秤台。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一个盘秤,现在可以验证1千克盐和2袋砂糖哪个重了吧?

    生:可以了! (教师称重,学生观察)

    师:都指在1千克处,说明什么?

    生:同样重。

    师:所以…… (板书)1000克=1千克。

    四、小组合作,称量物品

    师:我们家里常用的是哪一种秤?

    生:弹簧秤。

    师: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了弹簧秤,谁会使用弹簧秤?

    生:(演示) (师辅助)

    师:想不想亲自动手称一称?

    生:想!

    师:好!下面请小组长到台前来领物品。

    (组长来领)

    师:请小组成员先掂一掂,估量一下大约有多重,再用弹簧秤称一称,看到底是多重? (学生活动)

    师:称完了吗?

    师:请小组代表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称的什么?质量大约是多少?

    生:我们组称的大米,大约是1千克。 我们组称的苹果,大约也是1千克。

    五、认识电子秤

    师:大家在市场买东西时,经常会看到什么秤?

    生:盘秤、电子秤。

    师:哪位同学认识电子秤,下面就请你当小老师,教大家认识电子秤,好吗?

    生教大家认识电子秤。

    六、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师:你这位老师很有耐心,讲解也很细致,谢谢你!

    师:昨天李奶奶从市场里买了苹果、鸡蛋和鱼,请看画面,善于思考的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苹果和鸡蛋一共多少千克?

    师:他的问题谁来答?

    生:他的问题我来答:苹果重1千克,鸡蛋重2千克,一共是3千克。

    生:鸡蛋比苹果多几千克?

    生:他的问题我来答:苹果重1千克,鸡蛋重2千克,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用减法,所以鸡蛋比苹果多1千克。

    七、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的表现可真好。想不想来做一个闯关的游戏。

    生:想!共6关。

    第一关:说一说(教科书上88页1题)。

    第二关:写一写(教科书上88页2题)。

    第三关:填一填(教科书上89页4题)。

    第四关:比一比(教科书上89页5题、6题,90页关于棉花、铁的思考题)。

    第五关:问一问、答一答(教科书上89页7题)。

    第六关:看一看,算一算(教科书上90页8题)

    师:你们可真棒!一连闯过了6关,谁能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八、师生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克”和“千克”,知道了1千克=1000克,学会了用秤称物体的方法,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可见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所以我们一定要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频道小编推荐: |

    数学克与千克的教案【篇4】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形成重量的概念,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重量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使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称量物品经常用到的秤称。能正确估计出物品的重量。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1000克=1千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天平、砝码、台秤、2分硬币、花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口算训练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乘法和除法的口算题,请你看卡片进行解答。

    (指名学生答题)

    2、我把做过的乘法题目放在天平的左边,把除法题目放在天平的右边。

    3、做完了口算题目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

    4、通过刚才是实验表明,只有天平左右两边放一样重的物体托盘才会保持平衡。

    二、认识重量单位克

    1、师:请你用手掂一掂,一包盐和一个硬币,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

    请你再用手掂一掂,一个硬币和一团棉花,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

    问:通过掂一掂,你有什么想和大家说的?

    盐比硬币重得多,所以同学们很快就知道了,但是硬币和棉花就不那么容易判断了,因为它们之间的差别不是很大,对于很轻的物体,我们就用克来衡量。

    板书:克的认识

    2、实验:拿出一个5克的砝码放在天平的左边,不断往另一边加2分的硬币直到两端平衡。

    问: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3、掂一掂1克有多重。

    4、称1克米、2克花生、5克绿豆,说说你是怎么称的。

    三、认识重量单位千克

    1、师:我们刚才认识了克,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词是用来表示重量的呢?

    完成板书:克和千克的认识

    师:我们经常见到的台称就是以千克为单位的。

    (讲解台秤的使用方法)

    师:请你往台秤上放一些有标识重量的零食,称出1千克来,然后统计1千克到底有多少克。

    学生汇报,板书:1千克=1000克

    2、随便称1千克物品,然后去参观别的小组。

    (以上视学生的表现发给一个信封,学生不能当场打开)

    3、学生根据信封中的内容购物,采取成信购物的方式,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购物的。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二

    1、课前让每位学生去任选看两件物品并填好调查表;

    调查表

    物品名称净含量(克、千克)

    物品的重量物品的个数

    1千克(苹果)()个

    1千克(盐)()袋

    2、学生汇报自己是如何进行调查的。

    3、动手实践:

    师的桌面上陈列了一些物品,请每组任选1件猜它的重量,你们认为组内谁猜得最准就在表中填谁猜的重量。用同样的方法猜出1个苹果的重量并填写试验卡

    物品估计的重量称的重量

    1个苹果()克()克

    ()克()克

    4、从学生的数据中整理各种商品的价格表如课本89页第7题。

    5、解决问题

    问:从以上数据中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会解答吗?

    6、分析讨论课本第90页第8题。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三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8587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初步形成质量的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2.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使学生了解用秤称物品的方法。在实际操作中自主选择合适的秤称物品。

    4.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品质量的意识。

    教具准备: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两袋糖各500克,一袋盐1千克,弹簧秤,电子秤,天平一袋苹果1050克等。

    (学生用)六人一组:一个2分硬币约1克、两颗花生米1克、两袋糖各500克、一袋盐1千克、天平等。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教学过程:

    一、体验轻重

    1.指名抱一抱老师,抱一抱同学,说说有什么感受?

    2.猜一猜师出示一包盐,一包糖,猜猜是糖重,盐重,还是一样重?(生猜)有什么好办法?

    生:可以用手掂一掂,用秤称,看包装袋。出示包装袋上的质量。

    3.学生汇报课外调查的质量情况,师随机板书。请小朋友观察板书,发现了什么?

    生1:都有关克与千克的。生2:还有g、kg的。

    二、出示课题克与千克

    1.师说明g和kg分别是克与千克的国际单位符号。

    2.请小朋友用手掂一掂文具盒与数学书的质量,谁重?有什么方法?

    生:用秤称。师出示课件各式各样的秤说说在那里见过这些秤?要判断文具盒与数学书的轻重,选哪种秤比较合适?

    3.出示天平。师简介天平的构造及使用,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

    二、动手操作,初步建立质量观念

    (一)感知1克的质量

    1.设疑:你知道1克大约有多重吗?

    (生:其实我们用的一个2分硬币就大约重1克。)

    2.动手掂掂:说说自己有什么感觉?(学生动手掂量硬币,感觉1克很轻。)

    3.合作找找:在各组的商品中,有大约重1克的物品吗?

    生l:一小块橡皮。

    生2:2粒黄豆。

    生3:1个扣子。

    4.互相说说:你是怎么找到的?

    师:同学们真棒!举了这么多例子。大家桌上有一些物品,请同学们先掂一掂、估一估有多重,然后用天平称一称。

    (二)感受几克、几十克等重量。

    1.师:老师想称一下物品。(把游标拨回到0)游标不够用,等会儿我们用砝码来称。(出示鸡蛋)鸡蛋放在这边,大家先猜猜看,鸡蛋大约有多重?可以拿起来掂一掂。

    2.生猜:10克。师:这是一个10克的砝码,放上去,怎样?(肯定不止10克)生再猜(不断调试)50克。差不多了。我们可以说一个鸡蛋大约重50克。

    3.其实,我们身边很多物品都有把它的重量标出来。今天,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件物品,下面请大家轮流当小考官,把自己的物品让组里的小朋友掂一掂、猜一猜,比一比看谁猜得最准确。

    (三)感受1千克的重量

    1.师:请同学们从学具袋中拿出一袋盐,掂一掂、估一估一袋盐有多重?

    生1:300克。

    生2:比300克多,好象是350克。

    到底是多少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质量标注:500克。

    师:一袋盐重500克,那两袋呢?

    生:1000克。(板书)

    师:请同学们再来掂一掂1000克重的盐。(学生掂量)

    师:如果我们再来称一称这两袋盐的重量,用天平合适吗?

    生:不行!重了。

    师:今天我们还带来了电子秤,谁知道电子秤的用法?

    (学生介绍。)

    师:来!放进方便袋里称一称,看看!有多重?

    生:1千克。(板书)

    师:还是这两袋盐,计算得到的是1000克,用秤称是1千克,你发现了什么?得出:1000克=1千克

    2.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

    3.练一练1,第88页1、2。

    三、全课总结

    学了今天的新知识,你想说些什么?

    数学克与千克的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和整理,进一步认识千克与克的相关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2、通过复习和整理,进一步理解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过程:

    一、回顾内容,畅谈收获。

    你知道我们在《千克和克》这一单元中,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吗?

    先和同桌进行交流。

    然后集体交流。

    二、书本练习,扎实基础。

    1、请你找出书本上相关的《千克与克》的题目。

    2、完成书本第3题。

    3、交流第3题。

    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袋大米有25()

    一盒饼干有500()

    一袋水果的重量○一盒饼干的重量

    买的水果和饼干,哪个比较重?

    三、补充练习,延伸深化。

    一、填空。

    1.千克可以用符号()表示,千克又叫做()。克可以用符号()表示。

    2.给下面括号里填上千克或克。

    数学书大约重300()梨重160()

    公鸡重2()鸡蛋55()

    铅球4()乒乓球4()

    一袋水果3()一盒饼干500()

    (3)2千克=()克3000克=()千克

    9000克=()千克7千克=()克

    (4)在○里填上、或=。

    800克○4千克3千克○3000克

    2千克○1500克7000克○9千克

    (5)15克的铁与15克的头发()重。

    (6)有两个2克和一个5克的砝码,最多可以称()重的物体,最少可以称()重的物体。

    (7)把下面各重量从小到大排列。

    500克5千克4500克5400克

    ()()()()

    四、全课小结,激励评价:

    1、通过今天对千克与克的复习,你在原来学习的基础上有什么进步?

    2、你认为今天谁的表现不错?为什么?

    数学克与千克的教案【篇6】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5~88页。

    [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同学初步形成质量的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2.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使同学了解用秤称物品的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发展同学的分析、比较、笼统、概括能力,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2.让同学在实际操作中自主选择合适的秤称物品。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同学估量物品质量的意识。

    (三)情感教育点

    1.引导同学关心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数学。

    2.使同学感悟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提高审美意识。

    [授课类型]

    概念课。

    [教具准备]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两袋糖各500克,一袋盐1千克,弹簧秤,电子秤,盘秤,杆秤,地秤。

    (同学用)六人一组:一个2分硬币约1克、一个纽扣1克、两袋糖各500克、一袋盐1千克、一袋苹果1050克、一瓶椰汁300克、一个果冻25克、一个固体胶30克、一本字典250克、弹簧秤。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

    培养同学的估测意识。

    数学克与千克的教案【篇7】

    一、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本班共40名学生,绝大多数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对数学课也不感兴趣,怕动脑,懒于探究。大约有25名学生的学习情况不稳定,听、说、读、写的能力差,作业需要老师不断督促,思维反应慢。这就要求我在新学期里,不断探究、完善教法,激发学生兴趣和潜能,使全体学生都乐学、爱学、想学数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内容分析

    《克和千克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1课时。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重要理念之一。本教材在编排上力求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基础上,从具体生活情境出发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是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而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因此要让学生在实际操作的活动中,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反过来,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了解生活中物品的质量,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与思考,我们发现这节课不但要把生活与数学紧密联系,更在尝试将生活与数学有效地联系。

    三、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会认读秤上的质量,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3.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教学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难点: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估量物体的质量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和爸爸妈妈逛过超市吗?你们一般都买些什么?有没有买过水果的?说说你是怎样购买的?(选好后,拿到秤上秤再付钱)通过秤称我们可以知道它有多重,那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什么作单位呢?同学们的知识可真丰富,小强和小丽也到超市里作了调查,他们找到了什么?(一壶豆油,是用千克作单位;一包饼干是用克作单位的。)看看数学小精灵想告诉我们什么?(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

    (二)探究体验

    1.认识质量单位对,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平时我们所说的重量实际上指的是物品的质量,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还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克和千克这两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2.认识感知1千克(1)1千克有多重呢?1袋这样的洗衣粉就重1千克。

    (2)掂一掂:你们想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吗?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轮流掂一掂,静静感受,并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比一比哪一小组动作最轻,能做到吗?请小组长轻轻拿出洗衣粉,开始吧。

    (3)找一找:①大家把1千克的感觉记在心里了吗?数学小精灵看看大家是不是真的记住了。每一小组还有这几样物品:这样的一袋绿豆、这样的一袋大米、1包鸡精、这样的一袋水果或者是一筒面。四样物品中哪些约重1千克呢?②看看数学小精灵有什么提示:1将四样物品分别与1千克的洗衣粉对比着掂一掂;2找出大约重1千克的物品后与小组的同学说一说;3完成后就把物品放在桌上,然后坐好。③请每位小组汇报:你们认为哪些物品约重1千克?④听了每一小组的汇报,发现大家一致认为这袋鸡精约重1千克,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包装袋上有质量标示)老师还发现大部分小组认为这袋水果也约重1千克,它又没有质量标识,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一手拎着1千克的盐,一手拎着这袋水果觉得差不多重)你们掂得准不准我还是得验证一下。老师想请盘秤来帮忙。看这儿,这个盘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用千克作单位的)当指针指向1就表示物品重?(重1千克)那指针指向2就表示?(重2千克)1、2小组都是西瓜,请你们拿上来验证一下。果然是大约1千克,你们估得真准。像这样大的一个西瓜约重1千克。3、4小组都是香瓜,请你们拿上来验证一下。是1千克,你们也估对了。像这样大的一个香瓜大约重1千克。第5小组你们是什么水果?也拿上来验证一下。看,像这样的4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第6小组呢?什么水果?拿上来验证一下。原来,这样的3个梨大约重1千克。第7、8小组没有水果,但是他们有一筒面,他们认为是1千克,请来验证一下。果然,这样的一筒挂面也约重1千克。你们找得可真准。刚才有的小组认为这袋大米也约重1千克?你们认为呢?那咱们也来验证一下。(大米重2千克,比1千克重)还有这袋绿豆,你们怎么没有选呢?(感觉比1千克轻)那咱们也来验证一下。果然比1千克轻。哪些小组找对了?你们找得还真准,请小组长和保管员轻轻收回物品。

    (4)说一说:刚才大家找到了这么多约重1千克的物品,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也约重1千克呢?

    (三)认识感知1克1千克

    (1)刚才我们知道了1千克有多重,那1克有多重呢?这样一枚2分的硬币约重1克。

    (2)掂一掂:1克放在手心是怎样的感觉呢?请保管员拿出盘子,将硬币发给组员,请大家掂一掂,静静感受,把1克的感觉记在心里,可以吗?开始吧。

    (3)说一说:有什么感觉?(非常轻)与1千克比呢?(1克非常轻,1千克非常重,相差很远)对,所以平时我们在称量轻的物品时一般用克作单位,称量重的物品时一般用千克作单位。

    (4)找一找:虽然1克很轻,生活中也有一些约重1克的物品,盘子里就有一些,请同学们用刚才找1千克物品的方法比一比、掂一掂。说说你找到了什么?(药包、茶包)

    (5)感受10克、100克盘子里还有一些用克作单位的物品,10克重的板蓝根冲剂,100克重的肥皂。分别掂一掂,感受一下。感受完了保管员收盘子。

    4.克与千克的关系这里还有一袋盐,也是用克作单位的,请你读多少克?(500克)一袋盐500克,两袋盐合起来多少克?(1000克)板书1000克我们用秤来称称看。大家还记得这盘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吗?(千克作单位)仔细观察指针,指针指到数字几?(数字1)那就是几千克?(就是1千克)板书1千克同样的两袋盐,包装上用克作单位时是1000克,用千克作单位的秤称时是1千克,那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千克和1000克相等)对,为了方便人们约定:满了1000克就用一个更大的单位千克来表示,1000克就是1千克。请大家跟我读:1千克=1000克

    (四)课堂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①今天我们认识了两个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了称量轻的物品时一般用克作单位,称量重的物品时用千克作单位;

    ②通过掂2分的硬币和洗衣粉感受了1克和1千克到底有多重;

    ③知道1千克=1000克

    (五)课外延伸

    认识秤

    生活中有些物品的包装上有质量标识,没有质量标示的物品怎样知道它有多重呢?

    (可以用秤来称量)

    这位售货员阿姨正在用秤称苹果,这些苹果有多重?(1千克)她用的秤你认识吗?(电子秤)秤是一个大家族,这就是电子秤,家族中你还认识谁?在哪见过它?给大家介绍一下。

    六、课堂练习

    秤是我们称量物品的好帮手,因此我们要会认秤上的数据。

    (1)说说下面物品有多重:书88页练习十八第1题并说说你是怎么认读的(先看单位是克,再看指针指到多少就是多少克)增加一个4千克问:刚才都是多少克,这次怎么是多少千克呢?你是怎么知道的?(这个盘秤是用千克作单位的)看来我们在认秤时不光要看清数还要看清单位。

    (2)你知道他们的体重吗?书88页练习十八第2题

    (3)填单位:书89页练习十八第4题

    2.你知道吗?

    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数学小精灵要送给大家一个有趣的小知识。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约有2克重。2克重,相当于什么呀?(两枚2分的硬币)那得多轻呀。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鸵鸟,约重100千克。100千克相当什么呢?(100袋1千克的洗衣粉)它的一个蛋就约重1500克。1500克相当于什么呢?(三袋500克的盐)可真重呀。

    七、作业安排

    克和千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很大的用处,老师给同学们留下了一个课后小调查。就在书88页练习十八第3题。

    数学克与千克的教案【篇8】

    一、班级情况、学情分析:

    该班有40名学生,男生19人,女生21人。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思维敏捷,课堂反映灵活,与老师配合密切,能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二、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路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6页、88、89页

    练习十八1鈥?题

    三、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会认读秤上的质量,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3.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教学重点: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五、教学难点:

    1.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估量物体的质量

    2.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小组学习的实效

    六、教学课时: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和爸爸妈妈逛过超市吗?你们一般都买些什么?有没有买过水果的?说说你是怎样购买的?(选好后,拿到秤上秤再付钱)

    通过秤称我们可以知道它有多重,那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什么作单位呢?

    同学们的知识可真丰富,小强和小丽也到超市里作了调查,他们找到了什么?

    看看数学小精灵想告诉我们什么。

    (二)、探究体验:

    1.认识质量单位

    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平时我们所说的重量实际上指的是物品的质量,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还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克和千克这两个新朋友。

    板书课题

    2.认识感知1千克

    (1)1千克有多重呢?1袋这样的洗衣粉就重1千克。

    (2)掂一掂:你们想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吗?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轮流掂一掂,静静感受,并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比一比哪一小组动作最轻,能做到吗?请小组长轻轻拿出洗衣粉,开始吧。

    (3)找一找:

    ①大家把1千克的感觉记在心里了吗?数学小精灵看看大家是不是真的记住了。每一小组还有这几样物品:这样的一袋绿豆、这样的一袋大米、1包鸡精、这样的一袋水果或者是一筒面。四样物品中哪些约重1千克呢?

    ②看看数学小精灵有什么提示:1将四样物品分别与1千克的洗衣粉对比着掂一掂;2找出大约重1千克的物品后与小组的同学说一说;3完成后就把物品放在桌上,然后坐好。

    ③请每位小组汇报:你们认为哪些物品约重1千克?

    ④听了每一小组的汇报,发现大家一致认为这袋鸡精约重1千克,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老师还发现大部分小组认为这袋水果也约重1千克,它又没有质量标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们掂得准不准我还是得验证一下。老师想请盘秤来帮忙。看这儿,这个盘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

    当指针指向1就表示物品重?

    那指针指向2就表示?

    刚才有的小组认为这袋大米也约重1千克?你们认为呢?那咱们也来验证一下。

    还有这袋绿豆,你们怎么没有选呢?

    那咱们也来验证一下。果然比1千克轻。

    哪些小组找对了?你们找得还真准,请小组长和保管员轻轻收回物品。

    (4)说一说:

    刚才大家找到了这么多约重1千克的物品,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也约重1千克呢?

    3.认识感知1克

    (1)刚才我们知道了1千克有多重,那1克有多重呢?

    这样一枚2分的硬币约重1克。

    (2)掂一掂:

    1克放在手心是怎样的感觉呢?请保管员拿出盘子,将硬币发给组员,请大家掂一掂,静静感受,把1克的感觉记在心里,可以吗?开始吧。

    (3)说一说:

    有什么感觉?

    与1千克比呢?

    对,所以平时我们在称量轻的物品时一般用克作单位,称量重的物品时一般用千克作单位。

    (4)找一找:

    虽然1克很轻,生活中也有一些约重1克的物品,盘子里就有一些,请同学们用刚才找1千克物品的方法比一比、掂一掂。

    说说你找到了什么?

    (5)感受10克、100克

    盘子里还有一些用克作单位的物品,10克重的板蓝根冲剂,100克重的肥皂。分别掂一掂,感受一下。

    感受完了保管员收盘子。

    4.克与千克的关系

    这里还有一袋盐,也是用克作单位的,请你读多少克?

    一袋盐500克,两袋盐合起来多少克?板书:1000克

    我们用秤来称称看。大家还记得这盘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吗?

    仔细观察指针,指针指到数字几?那就是几千克?板书1千克

    同样的两袋盐,包装上用克作单位时是1000克,用千克作单位的秤称时是1千克,那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对,为了方便人们约定:满了1000克就用一个更大的单位千克来表示,1000克就是1千克。请大家跟我读:1千克=1000克

    5.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6.认识秤

    生活中有些物品的包装上有质量标识,没有质量标示的物品怎样知道它有多重呢?

    这位售货员阿姨正在用秤称苹果,这些苹果有多重?

    她用的秤你认识吗?

    秤是一个大家族,这就是电子秤,家族中你还认识谁?在哪见过它?给大家介绍一下。

    八:课堂练习:

    1.秤是我们称量物品的好帮手,因此我们要会认秤上的数据。

    (1)说说下面物品有多重:书88页练习十八第1题

    并说说你是怎么认读的。

    增加一个4千克问:刚才都是多少克,这次怎么是多少千克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看来我们在认秤时不光要看清数还要看清单位。

    (2)你知道他们的体重吗?书88页练习十八第2题。

    九:课后作业:

    练习十八第3、4题。

    数学克与千克的教案【篇9】

    教材简析:

    《千克和克》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触过物体有多重这样的事情,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千克和克这两个质量单位对二年级的学生而言仍是非常抽象的知识.教材是先认识克,再认识千克,但由于小学生对几千克重的物品的感知会比几克重的物品的感知来得更强烈,我则采用先认识千克,再认识克的教学策略,这样会更符合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

    教学流程:

    活动一:感知轻重,导入新课.

    1,确立标准.

    (1)出示2包大小不一的礼物:猜一猜,哪袋轻,哪袋重

    (2)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检验(发现:用秤检验是一种好办法.)

    (3)介绍生活中的秤.

    (4)用盘秤检验.

    [唤醒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导学生用眼睛观察,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学生亲身经历与体验后得知用眼睛观察或用手掂一掂并不能准确判断物品的轻重,只有用秤称一称才能准确知道物品的轻重,从而确立衡量的标准.]

    2,导出课题.

    (1)物品究竟有多重怎样表示物品的轻重

    (2)出示课题:千克和克.(板书:千克和克)

    [要衡量物品的轻重,首先就要确立衡量的标准.要确立标准,就需要计量单位.通过验证物品有多重,激发学生认识质量单位的需要,激起学生学习千克的愿望,把学习注意力集中到千克上来.]

    活动二:认识千克,感受1千克和几千克.

    学看盘秤.板书:千克,kg

    (学生争相观察盘秤的刻度,指针,单位符号,无奈实物太小,于是老师就把盘秤的刻度,指针,单位符号自然地引入到课件中,把实物的符号过渡到数学的符号.)

    [从实物的盘秤过渡到图形的盘秤,就是从实物的符号过渡到数学的符号,老师自然的手势自然地渗透了数学思想.同时介绍了千克可以用国际通用的符号kg表示,和统一计量标准,使用公制单位的意义.]

    学用弹簧秤.

    [通过学看弹簧秤和使用弹簧秤的过程,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用弹簧秤筛选,寻找重1千克的物品.

    (桌上分别摆了1千克果冻,1千克牛奶,1千克苹果,1千克橘子,500克果汁,500克的上好佳,让学生利用弹簧秤寻找1千克重的物品.)

    [皮亚杰认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手开始.学生最能理解的是自己动手实践感受过的东西.千克和克这两个质量单位虽然学生在生活中都直接或间接地接触过,但它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而要协调肌肉感觉来完成认识.这些需要学生从中筛选的物品都是学生常见,喜爱的东西,通过让学生称一称,掂一掂,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这样的体验与感受让学生在对1千克的筛选中,就有可能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

    4.感受1千克和几千克.

    (1)掂一掂1千克重的物品.

    (2)掂一掂比1千克轻和比1千克重的物品.

    (3)数一数,1千克苹果大约有()个;1千克果冻大约有()个;()瓶矿泉水约重1千克;.

    [用手拎一拎感受有多重,并数一数有多少个,就是将抽象概念具体化,将1千克转化成具体的数量,帮助学生对这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日常生活中也就可能正确运用他们进行估测或实测了.老师质疑: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的1千克橘子大约有13个,而有的小朋友的1千克橘子大约只有6个学生在体验中认识到同样1千克的物品,因为颗粒的大小,所以从个数上就有区别了.]

    (4)掂一掂2千克的物品.(小组合作,两个人手上1千克的物品合起来就是2千克.)

    (5)掂一掂4千克重的物品.(小组合作,四个人手上1千克的物品合起来就是4千克.)

    [让学生体会1千克,不仅要知道它,还要体会它,才能建立初步的,正确的1千克的印象.称一称,掂一掂,拎一拎,数一数这些活动都是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以动手体验与经历为主线,层层递进的,老师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探究,在通过大量的操作与体验中,化抽象为具体,促进学生建立了1千克的质量概念后,再通过掂一掂,拎一拎的过程,感受2千克,4千克,进一步巩固已形成的质量概念.学生们在这样全方位的体验与感受下,对千克的质量概念就可能越来越深刻.]

    5.巩固应用.

    (1)学生估一估自己的书包有多重并验证.

    (2)学生估一估自己的体重并验证.(先让学生估两个一重一轻,身材差异较大的学生的体重,验证后再根据自己和那两个学生身材的差异估自己的体重并验证.)

    [这里的估则是对1千克的进一步体验.从估自己的书包有多重并验证到估自己的体重并验证.在进行猜测验证改正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并感受千克,同时培养学生自我反思和修正的习惯.]

    活动三:认识克,感受1克和几克.

    小鸟有多重导入克.(板书:克,g)

    (在同学们还对估体重,验体重意犹未尽,兴致盎然时,突然画面一转,用动画巧设一个同学们意想不到的场景打破此时热闹的场面:树上的小鸟看到同学们在称体重,也想知道自己有多重,于是,小鸟就扑扇着翅膀,飞到刚刚同学们还在称体重的健康秤上,此时,指针动了动,最后停在0刻度的旁边,几乎就靠着0刻度,这是老师提问:小鸟重几千克刚刚还热闹的讨论此时戛然而止,同学们看着健康秤的刻度陷入沉思)

    [只有让思维发生碰撞,才能让思维闪出火花.克相对千克而言,既没有那么直观,感觉也不那么清晰.小鸟称重的问题一抛出,促使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现实的千克秤之间产生矛盾,使学生油然产生需要更小的质量单位的需要,激发了学习更小的质量单位的热情,从而顺理成章地导入克.轻!这是对克的首次感知,同时使学生产生1克究竟有多重的浓厚兴趣和学习欲望.]

    2.感受1克.

    (1)掂一掂1克的物品.(1克砝码,两分硬币)

    (2)同时掂一掂1克的物品和1千克的物品,谈谈感受.

    [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1克的印象,利用克与千克在感觉上明显的反差,让学生同时掂一掂1克和1千克的物体,说出自己的感觉,用对比的方法促进学生初步建立克这个质量单位的概念.]

    3.建立几克的表象.

    (1)学生估一估一支铅笔,一本练习本,一本数学书大约有多重并验证.

    (2)学生估一估自己的橡皮擦等大约有多重

    [通过估1千克的物品,学生现在已具备一定经验了,于是,在新的一轮猜测验证(体验与观察)修正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并感受克,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渗透数学思想.]

    4.积累更多经验.

    (1)估一包盐有多少克

    (2)介绍净含量表示的意思.

    [把知识拓展到生活的各个领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真是无处不在.]

    活动四:认识千克与克的关系.

    1.算一算,一包盐重500克,2包呢(1000克)

    2.称一称,两包盐重几千克(1千克)

    3.想一想,你发现什么(1千克=1000克)

    4.议一议,什么情况下用千克作单位合适什么情况下用克合适

    [对于克与千克间的进率没有直接告诉学生1千克=1000克,而让他们在称盐的活动中去发现.学生通过称盐的实验,实现了两个层次的转换:从实物和实物间的转换得到1千克的盐和1000克的盐同样重,从实物和符号间的转换得到1千克=1000克,这是学生体验探索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这就是数学化的过程.]

    活动五:对比辨析,应用千克和克的知识解决问题.

    1.填合适的单位.

    150()4()600()100()

    2.找朋友.

    回形针西瓜数学书小朋友

    4千克30千克300克2克

    3.填一填:

    书包

    桌上物品()

    体重

    你喜欢的东西

    ()

    估一估

    称一称

    [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加深对千克和克的认识,充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六:谈谈收获,课外延伸.

    星期天和妈妈一起到菜场去买菜,看看妈妈买了哪些菜,各重几千克.再帮助妈妈拎一拎,看看你能拎起几千克的物品.

    [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实践活动.联系现实生活体会数学内容,进一步增强对千克和克的认识和了解.]

    总评:

    本节课的设计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组织和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操作.通过学生自己的掂一掂,猜一猜,找一找,比一比,估一估等体验活动感受1千克,几千克1克,几克有多重.围绕猜测验证(观察和体验)修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充分的体验与经历中自主地完成学习,促进学生参与千克和克的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从而对千克和克这个质量单位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同时,还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知识运用于生活的乐趣.整个过程设计力图促进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创造性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理念.

    数学克与千克的教案【篇10】

    《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内容。要求学生认识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初步尝试,也是为后面“吨”的教学奠定基础。从学生的感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出发,灵活处理教材,先认识克,再认识千克,然后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及知识应用。

    围绕这节课的内容,以新的教学理念作指导,结合课题的实验方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克和千克,对1千克、几千克、1克、几克有一定的感知,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质量计算。

    2、继续培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鼓励个性化的学习意识。

    3、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重点是对千克与克的认识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难点是对克的认识。

    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但因年龄小,还是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游戏情境、活动情境,让学生充分去感受、发现,获取新知,同时还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创造了良好基础。

    学法: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用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1、教师:前几天,同学们随家长去超市购买了一些物品,还收集了一些常用物品的质量,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

    生答: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火腿肠一根是45克,我的体重是31千克,一袋大米是25千克……

    学生有可能答出:比较轻的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2、点明课题。

    师:要知道我们购买的物品的轻重,可以用什么方法?

    3、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秤。

    教材呈现给我们是一个静态的知识,它所创设的情境有些离本地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在本节课中,我先让学生交流平时购物中的一些发现,学生学会了认识商品的质量标注,从而感受到克和千克的知识是真实的、亲切的,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为学生学数学建立了充足的信心。

    这部分内容主要从以下六个环节来进行:

    (4)举几个生活中大约重一克的物品的例子。

    (5)掂一掂桌子上的学习用品大约有多重,用天平称一称。

    (6)用手掂一掂学习用品,说说自己的感受。[小学教学设计网=]

    千克的认识这部分内容主要从以下八个环节来进行:

    (4)用手掂一掂两袋盐的重量。

    (7)找出重1千克的物品掂一掂,说说自己的感受。

    (8)称桌子上的学习用品称一称,掂一掂,说说自己的感受。

    传统的教学中,知识形成的.过程是由教师讲的。教师的讲授代替了学生的操作与思维,学生无法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地给学生提供了“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建构知识。学生通过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的活动,形成了克和千克的表象认识,然后又充分地去掂量、去感受并例举了生活中许多大约重1克的物品。学生通过大量的操作:称一称2分硬币、数学书、1千克重的食盐、书包等,对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学生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轻”、“1千克有点重”逐步发展到用弹簧称称物品、估测物品、认识物品的质量,这些生活中的数学不是由教师教的,而是孩子们自己体验到的,并形成了一定的技能,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2、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本节课,学生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如果仅仅停留在“一个2分硬币重1克”、“两袋盐重1千克”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中,我充分让学生动手掂一掂、动脑估一估、动口说说自己的感受,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体会感悟1克和1千克的实际轻重,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符合小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增强了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充分享受了学习、交流、体验成功的喜悦。

    【数学克与千克的教案十篇】相关推荐
    [热]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

    我相信幼师都接触过教案,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写幼儿园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认识蔬菜教案大全7篇”。活动准备:不透明的盒子里面放着香菜。香菜盆栽。活动目标:通过盒子引起孩子的好奇心。经过看、闻、尝来了解香菜。活...

    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

    按照惯例,幼儿园教师必须撰写自己的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每一位幼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好的幼儿园教案都有哪些内容?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实用!幼儿园中班秋游教案集锦1440字,供大家参考。活动目标:1、欣赏音乐,能有节奏的开火车。2、在玩开火车的游戏时能够分辨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