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数学教案简案模板范文
  • 数学教案简案模板范文

    发表时间:2024-09-17

    数学教案简案模板范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模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教案简案模板范文 篇1

    一、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1.引导观察

    谈话: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明白里面装什么东西吗?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有什么?

    2.交流、汇报

    (1)问: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三支铅笔,一支是红色,一支是白色,一支是绿色;两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蓝色;三根毛线,一根是红色,有扣儿,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蓝色等。

    (4)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chángduǎn

    板书:长、短

    [设计说明:经过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1.提问:你是怎样明白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

    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3.小组汇报。

    [经过分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比物体长短的方法,让学生参与知识的构成过程。]

    学生可能说出:

    (1)看出来的。

    (2)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

    (3)两头儿都不对齐。从而比出物体的长、短。

    (由于观察、比较的.方法不一样,会得出不一样结论,只要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

    4.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

    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一端对齐。5.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短。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短的认识,培养学生言语表达本事。]

    三、反馈练习

    1.教师谈话:此刻,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你们能够自由结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

    2.学生活动。

    学生会比学具、跳绳、胳膊、手、脚等。

    [学生结组活动,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或自我身体的某个部位比长短,使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巩固练习

    1.投影出示练习一第6题图,先让学生说出图意,然后完成在书上,订正时说一说想法。

    2.投影出示练习一第5题,并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订正时说一说比的方法。

    [经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说出比长短的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五、整理学具

    教师提出要求:

    1.原先学具袋中的东西不动,把书和自我的东西收拾好。

    2.每两人装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学具摆一摆,比一比,听清要求。

    3.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长的一个装进纸袋里;再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短的一个装进袋里。

    4.各组都只剩下一个学具时,让学生把剩下的一个学具也装进袋里。

    5.把装好的学具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

    [整理学具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组成部分,有序地操作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六、全课小结(略)

    数学教案简案模板范文 篇2

    现场:

    一、回顾再现,以旧引新

    1.课前师生进行“说话接龙”游戏。教师说出一个物体名称,要求学生说出长度(或厚度)要短(或薄)的物品,引出“测量”概念。

    2.师生回顾已经认识的长度单位(米、厘米),学生说出所知的其他长度单位(毫米、千米)。

    二、参与活动,学习新知

    第一部分:认识毫米

    1.认识毫米

    师:估一估这个回形针有多长?(学生估数)把你估的数记在心里,怎样才能知道我们估得对不对?用厘米做单位实际测量。

    (巡视时进行测量方法指导:要用直尺的0刻度线对准测量物体的一端,然后对齐直尺读出另一端的刻度是多少。)

    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遇到的问题和自己的想法。

    (集体交流,测量结果是在2~3厘米之间。)

    师:曲别针比2厘米长一些,比3厘米短一些,也就是说不能用整厘米来表示,怎么办呢?这就产生了一个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课件演示:厘米尺)这是一把厘米尺,为了便于大家看清楚,把这一段直尺放大了。你能找到1厘米吗?

    生1:0到1之间就1厘米。

    师:还有吗?

    生2:4到5之间也是1厘米。

    生3:2到3之间也是1厘米。

    师:观察刻度线0~1之间,你看到了什么?

    生4:有短的竖线。

    生5:还有长一点的竖线。

    生6:有格子。

    师:格子的大小怎样?

    生(齐):差不多一样吧,一样大,一样宽。

    师:一格一格地指一指。这些刻度线把1厘米的长度平均分成了这样的小格,数一数,有多少个小格?

    生(指着课件一起数):10个小格。

    师:其中这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课件演示:认识1毫米)

    (师与生问答:两小格是多长?5小格呢?7毫米有几小格?10毫米是哪到哪?18毫米呢?)

    2.认识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师:拿出自己的直尺,找到1厘米,用铅笔尖指着数一数,看1厘米里有几个1毫米?

    生1:都是10小格,就是10毫米。

    生2:我知道了6—7之间也是10毫米。

    生3:1厘米中有10个小格。

    生4:20个小格就是2厘米。

    生5:50毫米就是5厘米。

    师:从大家汇报的结果来看,无论哪一段1厘米里都有10个1毫米,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生1:10毫米就是1厘米。

    生2:1厘米是1毫米的10倍。(师板书:1厘米=10毫米)

    3.感知毫米

    教师先后让学生用手势比划1毫米,用1毫米的视线范围观察四周,找1毫米的物体。

    师(出示1毫米实物标本):在同学们的眼里,有这么多物体和1毫米接近,说明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眼睛。现在,你想对1毫米说些什么?

    生1:1毫米呀1毫米,你怎么这么小!

    生2:你可太难比划啦。

    生3:你可真小呀!

    生4:你就像一条小缝。

    师:测量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生1:大米。

    生2:缝衣针。

    师:同学们都选择了一些相对较小的物体,某一地区降水量的大小就是用“毫米”作单位表示的。其实用“毫米”作单位不仅仅要考虑物体本身的长短、粗细等,还与测量的要求有关。

    3.测量实践(略)。

    第二部分:认识分米

    1.认识分米

    师:同桌合作,用直尺来测量课桌到底有多长?

    (提出合作要求:一个同学用直尺量,另一个同学帮助数。巡视时进行测量方法指导。)

    师: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测量的?

    生:……

    师(小结):可以用15厘米为一段去测量,可以用18厘米为一段去测量,还可以用10厘米为一段去测量。看来,测量课桌的长度,需要一个比厘米大,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为了便于推算,规定10厘米长的线段为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2.认识分米和厘米的关系

    师: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说一说你的画法。

    生:……

    3.感知分米

    用手势比划1分米

    师:用手势比划出1分米,放到直尺上量一量是1分米吗?(引导利用直尺上去比划;反复比划1分米,逐步递增1分米的表象)

    找生活中1分米的物体(略)

    4.认识分米和米的关系

    师:拿出软尺,估计有多长?大概几分米?数一数有几分米?你知道了什么?

    生:……

    三、梳理知识,解决问题

    1.完善板书,进行总结

    2.基础性练习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完成课本练习题)

    3.拓展性练习:这是四个同学测量纸箱的长度后交流的情景,说说你的想法。

    4.实践性练习:选一样教室里的物品,先估一估再测量,并把测量方法和结果找人交流。

    四、课外延伸,联系生活

    推荐课后任务单(丁丁的数学日记、实物标本、选择实物进行测量、多少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评课

    长度与面积、重量、体积等一样,是用于刻划物体属性的基本尺度之一。小学阶段测量往往是和长度联系在一起的。认识毫米、分米是在学生认识厘米和米的基础上的深入学习。学生在学习厘米和米的时候,已经体会到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所以本节课学生体验性学习的目标在于揭示“毫米、分米”知识发生的过程,即厘米和米在“精细”刻划物体的长度时的不足。设计者通过“说话接龙”的游戏方式,让学生进行了深刻的体验性学习,其目的就在于让学生体会到毫米、分米知识发生的必要性,同时巧妙地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可谓匠心独运。

    接着,设计者“深入”地通过学生的估测、实测等方法的运用,让学生充分感受“长一些”、“短一些”,自然而贴切地引出“毫米”的知识,并及时地结合刻度尺,让学生比划、数小格、寻找生活中的1毫米等途径,引导和帮助学生揭示出厘米和毫米的关系。同时,设计者又“浅出”地通过测量课桌的长度来引出“分米”的学习,在学生经历认识毫米的活动基础上,增加了让学生画一画的环节,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数学与生活之间建立了必然的有机联系。这样的处理,不论从教学时间的安排,还是教学活动地设计,学生的体验是充分的,知识的产生是自然的,教学的实效是明显的。

    从整体的教学设计中我们深感设计者对“合作探究学习”得心应手的运用。首先合作的问题是有价值的,主题与任务是明确的;其次,活动的开展在过程性评价与反思中既有预设的,也有生成的,既是关注过程的,也是关注结果的;第三,活动的开展不是放任的,教师在巡视中注重对学生测量的方法、思维的关键点的及时掌控、引导和启发。

    最后,教学设计中充分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精心设计反思性练习,关注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完成课本练习的基础上,设计了拓展性练习和实践性练习题目,及时地将实现数学对生活的反哺,将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结合起来,构建了有效的练习情境,不仅回答了为什么、是什么的问题,还回答了怎么办的问题。学生不仅学到了解释性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探究性的知识。

    数学教案简案模板范文 篇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五册第70~71页。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

    2.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习惯;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迁移类推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估算的过程中,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猜数引入

    老师想了一个数,它是个两位数,你们猜它是几?(随着学生的猜测,教师用“大了”和“小了”提示)

    回忆刚才我们猜数的时候,是不是一下子就猜出来了呢?像刚才这种在老师提示下进行有根据的猜测,叫估计。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有很多地方要用到估计。

    [说明:课前的猜数游戏,学生兴趣盎然,为新课的引入做好了铺垫。]

    二、感受估计的需要

    1.今天的课堂上,除了老师和你们外,还来了你们的一些老朋友呢!(课件呈现8只机器猫)来了多少只机器猫?(当数量少的时候,我们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了)

    快数一数,这里有多少?(课件呈现满屏幕的机器猫,造成学生数不清的困难)

    2.这么多,一下子数不清,我们可以估一估呀!(学生第一次估的差距比较大,有1000、100、500、200等)

    师:怎样估计能精确些?

    生1:圈出一份估一估,然后再看有这样的几份。

    生2:给这些机器猫排排队。

    ……

    3.课件给机器猫排队,排成8行。(按先估每行大约有几只,然后乘8的方法估一估)

    4.师:机器猫每行有29只,排成8行,大约有多少只?该怎么列式?

    [说明:创设数机器猫只数的情境,分成以下几个层次进行教学:1.直接呈现数量较少的机器猫,学生一眼就可以观察得出;2.呈现很多机器猫,造成数不清的困难,引导学生感受估计的需要;3.由于眼花缭乱,第一次估计不精确;4.通过交流估计的方法,达到比较精确的估算。这样四个层次的教学,让学生主动感受和体验到了估算的必要性与作用。]

    三、交流估算的方法

    1.29×8大约等于多少?把你的想法,在练习本上表示出来。

    2.交流展示学生的估算方法。

    A.29×8≈240,把29看成30。

    (师介绍约等号的含义、写法和读法,并与等号进行比较)

    B.29×8≈160,把29看成20。

    C.29×8≈290,把8看成10。

    D.29×8≈300,把29看成30,把8看成10。

    ……

    [说明: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让他们的思考和情感得到完全的放松与充分的尊重,这样他们的想法和意见才得以尽情地流露与表述,不同的看法和结论才可以在一步步的表达中得到完善。学生在此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方法,虽然有的方法还不恰当,但每个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得到了发展,并在与他人方法的比较中感受到了不同估算方法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3.这几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4.同样是把因数看成整十数,但估出来的结果差距很大,这是什么原因啊?

    5.通过交流明确:应该把因数看成和它最接近的整十数再估算。(去掉29×8≈160)

    6.剩下的三个结果,哪个与准确值最接近?(课件演示每种估算方法)

    (A是多估了1个8,C是多估了2个29,D是多估了2个29和1个8;这里不需要向学生直接说明,只要让学生感受即可)

    小结:这几种方法都可以,同学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最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7.全班42人,如果送给每人5只机器猫,估一估,这些机器猫够送吗?42×5≈200(只)

    和前面一题进行比较:29×8≈240(估大),42×5≈200(估小)。

    8.试一试。

    21×6≈ 48×5≈ 397×3≈ 510×7≈

    9.小结:我们在估算的时候,都是把这些乘法算式中的某个数看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那是不是可以看成任意的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呢?(要看成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四、拓展提升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和估算有很大的 联系。陆老师今年暑假的北京之游就碰到了很多和估算有关的知识,让我们以数学的眼光去看看吧!

    第一站:长城

    长城离陆老师所住的宾馆有点远,汽车每小时行驶53千米,3小时才到达,长城离宾馆大约有()千米。

    第二站:美丽的北海公园

    告示:每条大游船限乘120人。

    正好有4个旅游团,每个团有31人,估算一下,他们能同时上一条船吗?

    [说明:此题引发了学生的争论:约等于120,却为什么不能上船?出现认知上的矛盾,学生通过争论后,明白把31看成30是估小了,所以结果也比准确值小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懂得了估算和精确计算之间是有误差的,在运用估算结果来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必须考虑现实情况。]

    比较:31×4○120(让学生明白估算的另一个用途)

    第三站:天坛公园

    每张门票8元,陆老师所在的旅游团共有39人,320元钱够买门票吗?

    为什么同样是估算,刚才不能上船,而现在买门票却又够了呢?

    学生通过辨析比较发现,刚才是估小了,而现在是估大了,所以够了。

    比较:39×8○320

    第四站:购买北京特产

    每种特产,老师准备都买8份,请你们帮助我算一算,大约要花多少元钱?

    反馈:1.(58+11+33)×82.58×8+11×8+33×8

    ≈(60+10+30)×8 ≈60×8+10×8+30×8

    =800(元) =800(元)

    比较两种方法,哪种简单?想一想,老师大约带多少钱就够了?(让学生明白估算还可以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帮助)

    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而学生估算习惯的培养与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估算意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充分挖掘估算题材,重视进行估算示范,使学生认识到估算的必要性和优越性,并关注估算在培养学生逻辑思辨、辩证看待问题能力上的作用。

    1.大胆改变教材内容,使学生产生估算的需要,体验估算的现实性。

    乘法的估算,学生以前并没有接触过。在这节课上,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教材的内容做了一些调整,将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所学习的新内容自然地融合到一起,并通过现实问题,让学生明白估算的必要性。与此同时,课中所设计的一系列练习,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会碰到的现实问题,并具备用估算解决的现实需要,因而整节课都能让学生感受到浓厚的生活味。

    2.深入挖掘教材内涵,让学生体验数学课堂的思辨性。

    成功的数学课,既能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也能将简单的问题深化。“乘法估算”一课,教师们都会想到要让学生体验估算的“必要性”,设计的学习素材要富含现实气息,但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是不够的。如果深入研究教材我们就可以发现,在现实运用估算的过程中,分为两种情形:一是根据估的结果就可以解决相关问题;二是因为估的结果有时估大有时估小,单凭估出来的数据并不能直接准确地回答所要解决的问题,即还需结合现实情况进行考量。我在教学中充分考虑了这些情况,精心设计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到“估大”、“估小”的情况及如何运用这样的结果解决问题,同时穿插比大小的训练,从而将现实性、思辨性较好地统一起来。

    数学教案简案模板范文 篇4

    教学内容:

    xx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1~92页。

    教学目标:

    1、认识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

    2、使学生学会看钟表上的整时,会正确读、写整时。

    3、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概念,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爱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会认整时,会正确读、写整时。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学具钟、实物钟、头饰、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声音

    师:小朋友,竖起你的小耳朵,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呢?

    2、出示主题图

    师:听到闹钟响起后,乐乐在干什么呀?请你们打开书本91页看看。

    (思想教育:我们要向乐乐学习,听到闹钟响,就马上起床)

    师:请你们认真观察,你还发现了什么?

    3、出示课题

    师:这些钟表的身上隐藏了许多小秘密,等待着我们去发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认识钟表)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钟面

    1、联系生活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样子的钟?

    师:老师收集了各种各样有趣的钟,你们想欣赏吗?

    2、同位说钟面

    师:欣赏完那么多有趣的钟表后,请你们拿起桌面上的钟,跟同位说一说钟面上有什么?

    3、学生介绍钟面

    师:谁愿意大声地把你的钟面介绍给大家呢?

    生:汇报(板书:12个数字12个大格)

    师:时针长得怎么样?分针长得怎么样?

    生:汇报(板书:时针分针)

    4、动画钟自我介绍

    师:看到大家介绍得那么开心,动画钟也要把自己介绍给大家,请听。

    5、归纳小结

    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还有时针和分针。

    (二)、认识整时

    1、出示主题图

    师:我们都认识了钟面,那怎样看时间呢?(板书:认钟面、看时间)请你观察一下,乐乐是什么时候起床的?

    2、讨论

    师:同位说一说,你是怎样看出是7时的?

    生1:我是这样看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生2:我是这样看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生3:我是这样看的,钟面上有分针和时针,而且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3、练习

    师:你们都说得很好,老师现在想考考你们,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生:愿意

    出示钟表图:8时、6时、3时

    4、小结方法

    师:看看这些钟的分针,你发现了什么?

    生1:分针全部指着12。

    生2:分针全部指着12。

    师:像这样,分针指着12的这些时间,就是整时。

    刚才你们用了什么巧办法一下子就认出这些钟面上的时间呢?

    生1: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就是8时。

    生2: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6,就是6时。

    归纳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板书)

    (三)认识时间的两种表示方法

    1、创设情境

    师:我们既认识了钟面,又学会了看时间,那怎样写时间呢?(板书:写时间)刚才老师听到小红和小明在争论,他们看着这个钟,都写了一个时间,他们都说对方写错了,现在,请你来当一回小判官,看谁写得对?

    2、学写时间

    师:文字的'表示方法怎样写呢?

    生:先写7,再写时。(板书:7时)

    师:电子表的表示方法又怎样写呢?

    生:先写7,再写两点,最后写两个0。(板书:7:00)

    师:(指着电子表的表示方法问)你在哪里见过这种记时方法?

    3、练习

    (1)写8时、3时、6时(书本91页最后三个钟)

    师:你们真了不起呀,谁会写这些时间呢?(三名学生到白板板书)

    师:请你们拿出这张纸,在纸上完成,看谁写得又快又好。(同时进行)

    (2)连线(书本94页第1题)

    三、质疑问难

    四、课间休息:

    唱《两只老虎》

    五、巩固练习

    1、游戏:找朋友(书本94页第3题的时间)

    师:看到大家表现得那么棒,现在老师请大家来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谁想出来玩?

    2、拔时间

    (1)拔8时

    生:嘎嘎嘎,谁是我的好朋友?(找不到朋友)

    师:这只小鸭子真可怜,找不到自己的朋友,请你们在学具钟上拔出小鸭要找的时间。(全体学生拔8时,同桌互相检查。)

    (2)同位互拔

    师:看来小朋友们都会拔8时了,你们想不想出一个时间考考你的同位会不会拔呢?

    (3)拔一个喜欢的时间

    3、书本92页“小明的一天”

    (1)看图说图意(课件出示7时图片)

    (2)写时间(书本92页)

    六、总结全课

    老师要你们把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告诉爸爸妈妈,你会告诉爸爸妈妈你学会了什么呢?

    七、作业设计——小小设计师:

    运用你知道的钟面知识,设计一个你喜欢的钟面。

    数学教案简案模板范文 篇5

    教学素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或组合数。

    2、通过互相交流,使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符号感。

    3、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和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进入有趣的数学广角。(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1)师: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的名字叫小红。周末到了,小红的班上要组织一次游乐活动,她想邀请大家去参加,你们愿意吗?不过小红有一个小小的请求,当她遇到困难的时候,希望大家能够帮助她。

    师:既然是参加游乐活动,就要穿的漂亮一些,小红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穿什么衣服。

    小红的衣柜里放着六件衣服(出示衣服图片),她可以怎样搭配?一共有几种不同的穿法

    学生活动策略:

    ①教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老师发给你的衣服卡片,自己摆一摆。

    ②引导讨论:有这么多种不同的穿法,怎样才能做到不遗漏、不重复呢?(教师结合课件演示,介绍连线法。)

    ③组织学生讨论:上装的件数和下装的件数,与有多少种搭配方法有什么关系?

    (2)妈妈为小红准备了丰盛的早餐:

    饮料有:牛奶、豆浆

    点心有:蛋糕、油条、饼干

    如果饮料和点心只能各选一种,小红的早餐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学生活动策略:

    (1)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连线的方法自己找出不同的搭配方法。

    (2)全班交流。

    2、智闯五关。

    第一关:帮小动物组数

    教师出示三只小动物手拿数字卡片的画面,提问:用数字卡片4、5、6可以摆出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

    学生活动策略: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数字卡片在数位顺序表中摆一摆,并作好记录。

    (2)各小组汇报后,教师指定几名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进而引导学生发现组数的规律。

    第二关:走路中的数学问题

    教师出示情境图,告诉学生:从学校到少年宫有A、B两条路可走,从少年宫到动物园有C、D、E三条路可走。提问:从学校经过少年宫到动物园,一共有几条路可走?

    学生活动策略:学生拿出课前老师发的线路图,自己用笔画一画。

    第三关:足球比赛中的数学问题

    2004年亚洲杯A组有4个球队参赛,每两个球队都要比赛一场,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学生活动策略:教师请学生用字母A、B、C、D表示四个球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比赛场次清楚、形象地表示出来。

    第四关:握手中的数学问题

    教师出示画有四位小朋友的图片,提问:每两个人握一次手,四个人一共握几次手?

    学生活动策略:每个小组选出四位同学实际做一做。

    第五关:佳佳的密码箱。

    教师出示情境图,告诉学生:佳佳的密码箱中的密码是一个两位数,左边有数字1、2、3,右边有数字4、5、6。可佳佳把提前设好的密码给忘了,她最多试多少次才能把密码箱打开?

    学生活动策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写出所有可能的结果。

    在此题的基础上拓展:

    ★如果左边的数字有1、2、3、4,右边的数字有5、6、7、8,佳佳最多试多少次才能把密码箱打开?

    ★如果左边的数字有1、2、3、4、5、6、7、8、9,右边的数字有1、2、3、4、5、6、7、8、9,佳佳最多试多少次才能把密码箱打开?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四、机动练习

    如果老师想给今天这节课表现最好的三位同学照一张合影,请同学们思考,三个人站成一行,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如果老师也参加进来,四个人站成一行,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同学们课下思考。

    数学教案简案模板范文 篇6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并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2. 在活动体验中学会观察方法,积累观察经验,发展数学思考,养成良好的合作、交流的习惯。

    二、制定依据:

    1. 内容分析

    教材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长方体形状物体的观察,引导学生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在观察活动中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的三个面。练习活动中,通过对正方体的观察,体会到正方体的每个面的形状都是正方形,通过对拼搭后的物体的观察,感受视图的形状是随着观察角度而变化的,为下一段的学习作好铺垫。

    2.学生实际

    二年级时,学生已接触过从物体的前、后、左、右等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初步掌握了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但三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要由只关注物体的一个面发展到同时观察两个面、三个面,还具有一定的难度。在表述自己的观察方法或结果时也会出现叙述不清的状况。

    三、教学过程设计

    时间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6---7分钟

    一、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1、出示图书箱,引导学生:从你的位置观察,你能看到什么?

    2、让学生在盒子上指认

    3、指名介绍

    活动一: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1、观察图书箱,说说在自己的位置上能看到的,随机认识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2、找找自己带的盒子(长方体形状)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3.交流中感悟“正面”的不同含义

    以学生熟悉的图书箱为观察对象,在看、说、指等一系列活动中,调动多种感官,协同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并初步感受到因为观察的位置或角度不同,看到的面的个数也是不同的。

    25

    分钟

    二、在不同的位置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盒子,体会观察结果的不同

    1、布置观察任务,明确观察要求,指导观察方法,2、教师巡视,注意收集不同的资源

    3、组织交流与评价

    随机引发思考:从一个位置观察,最多能看到长方体的几个面

    4、引导小结

    活动二、从不同位置观察盒子,体会观察结果的不同

    1、学生观察,记录观察结果

    2、交流观察结果,检验观察方法。

    3、感悟小结

    这个大问题的设计是在学生前一次的初步观察体悟的基础上提出的,这样,每个学生都有独立观察,解决问题的时间与空间,而不同层次的学生所展示出来的“差异资源”又为互动生成提供了可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多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6---7分钟

    三、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观察,鼓励学生不断挑战。

    一、1、从正方体的三个面观察

    2、观察老师拼搭的两个正方体,想象后与视图连一连

    二、按要求摆图形

    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初步体会正方体的每个面的形状都是正方形,通过想象与观察结合,学生初步感受图形与视图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1—2分钟

    四、全课总结

    学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自我评价

    四、课后反思重建:

    最新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要让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建立一个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新体系,教卿首先应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下功夫。教学设计就是教师依据数学学科和学生的特点, 认真钻研教材,分析教学任务和教学对象,从而对教材进行再组织,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下面就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设计来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起点

    要想学生通过40分钟的学习有所提高,首先就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也就是确定教学起点。教学起点就是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之前已具有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有关学习的.认知水平与态度。它是影响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重要因素。 :十一世纪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 学生了解信息的途径很多,远比原来要快、要多,有时可能远远超出了教师的想象, 因此教师事先想好的教学起点不 定是真实的起点。教师要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设计教学过程,首先就要了解教学的真正起点。

    二、客观分析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 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要真正地用好教材,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思考:1.为实现教学目标,教材提供的内容是否都有用,哪些需要补充,哪些可以删除或改变;2.教材提供的教学顺序是否需要重新组合;3.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只有解决了以上作者工作单位:杨建凡,浙江省绍兴县杨汛桥紫微小学。几个问题,才能使教学内容更易于教师教学,学生更易于自主探索。

    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一课中,教材提供的是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的一个场景来导入新课,从而感悟1秒钟的时间很短来揭示课题的。但是这 场景时问过去较长了,对学生而言感受不大。于是我结合了刚刚前几天学校组织观看过的神舟六号发射前的倒计时来进行导入,不仅使学生感受了1秒很短,更让学生了解祖国航空事业的发展,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设计教学时,又插入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的成绩, 明白1秒甚至比1秒更短的时间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学生课前收集时问格式,课堂交流,对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教育。这样安排,使学生接受教学内容更丰富,史富有时代特色。

    三、制定明确目标,贯穿各个细节

    教学目标足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它是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的要素。数学教学的目标一定要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要在认真分析学生的起点,全面了解课程标准对学段的目标, 以及客观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制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规定学生在一节课结束后掌握哪些知识与技能,使哪些情感与态度得到发展。

    在设计《秒的认识》时,要求学生:

    1.能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种=60秒,体会1秒,了解1秒的价值;

    2.能在开放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通过看一看、说 一说、算一算等,逐步培养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3.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问的教育,教育学生珍惜分分秒秒。

    四、活跃教学活动,增浓学习氛围

    当教学目标确立后,教师就需要考虑如何来达到目标,有效的学习活动理所当然成了达到目标的最好途径。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更是作为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的首选形式。

    在《秒的认识》一课中,设计教学时,我在关键的地方组织了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第一处,在了解学生对秒的知识掌握的情况中要求学生把自己知道的知识和小组内的 学交流,选出认为最有价值的知识向全班同学交流。

    第二处,在学生明白秒针走l小格是1秒,走1人格是5秒后,让小组内的学牛轮流出题,从而引导学生会求经过时间,认识秒针走1圈是60秒等知识,} 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已创设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突破教学的一一个重点:时间单位的换算。

    五、研究教学过程,探索教学顺序

    教师的教学按照什么样的步骤进行,这是教学设计时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合理地安排教学顺序,有助于学生系统地进行学习,从一个知识层向另一个知识层提升。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通过听秒针走动的声音和观察钟面,先了解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再观看神舟六号的发射来感受秒、交流秒的知识,这样的安排, 使学生知道自己对旧知识的掌握和对新知识的了解,可以帮助学生有序地接受新知识,进一步探索自己的未知空间。

    六、精心设计练习,拓宽探究空间

    练习足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巩同新知。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数学练习必须精心设计与安排,因为学牛在做经过精心安排的练习时,不仅在积极地掌握数学知以,而且能获得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要充分发挥数学练习的功能,设计练习时除了应由浅入深、难易适当、逐步提高、突出重点 关键、注意题型搭配外,还应强化习题的趣味性和开放性。因为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练习,能使学生克服厌倦心理,保持强烈的学爿兴趣,促进学生的有效思维。而开放性的练习能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的机会、成功的机会,能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发展。

    七、估计教学过程,预计意外事件

    【数学教案简案模板范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5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